10篇有关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研讨交流发言材

2023年有关学习“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交

流发售材料一一以文化自信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耒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丷所谓“文化自信",就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就x而言,就是要通过构建x 高度的文化自信,积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外强实力,内强精神,推动公司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实现高质量发展。下面,我结合自身及部门工作职责,从“坚定文化自信、根植文化自信、践行文化自信”三个方面,谈一谈学习体会。

、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三个有利于”

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作为国家践行x 战略的重要力量,x肩负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双重责任。面对互联网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下接踵而至的挑战与文化冲击,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文化建设,以文化力提升企业竞争力,以一流的企业文化打造一流的现代企业,是助推x实现"X ”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坚定文化自信能够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自身发展需要和企业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是企业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企业与员工实现发展双赢局面的必要环节。在高度自信的企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企业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形成强大的人才合力。

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国有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制定适合本阶段发展的战略规划,同时也会根据战略规划适时地调整企业的管理机制。坚持文化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引导公司员工不断转变观念,加深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及企业发展的认知,使自己适应这种调整和变化,通过提高员工的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进而推动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

、根植文化自信,探索“三大路径”

塑造排头兵认知,锻造价值引导力。价值认知是企业职工的 “共同取向”,是文化自信的前提条件。x以“ x ”为企业愿景,在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背景下,结合公司中心任务开展文化建设,占据精神高地,正确进行价值引领,才能坚定广大员工x的理想信念,激发广大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

打造排头兵标杆,激发文化凝聚力。典型示范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方法,是推进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开展全覆盖的典型选树工作,以X为载体,“塑”好价值标杆,在公司内深植“所有的奋斗都会留下印记,所有的奋斗都不会被辜负”的理念。建立全流程的典型宣传机制,用好公司新闻宣传阵地,“讲”好榜样故事,引导广大员工深学、细照、笃行,激发奋进力量。

实现价值激活,凝聚精神推动力。要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常态化推进X活动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做在平常,凝聚起走出“舒适区”、勇闯“无人区' '的共识,进一步锻造广大干部员工“闯,啲精神、“创,啲劲头、“干,啲作风,激发员工振奋精神、主动作为,形成持续推进文化建设和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长久动力。

、践行文化自信,做到“三个提升”

***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挂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行动上。就行政部而言,就是要以日常事务性工作为抓手,全方位推进部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结合本部门2023年工作的重点难点痛点问题,现提出以下3点工作建议:提升督办系统科学化水平。督办工作是保证公司各项决策贯彻落实的重要手段,是行政部的重要工作职责。提高督办系统的科学化水平,能够更好地落实任务、快速推进任务、提高办事效率。建议提高对督办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 x ”系统使用的普及率,引导充分运用好公司督办系统,对督办工作实行可视化管理,对督办事项进行预警监控,定期提醒责任部门及单位、责任人推进重点工作任务,健全督办机制,统一督办途径,固化督办流程,提高督办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确保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地、有效推进。

提升档案工作数字化水平。将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运用到档案资源管理,用科学手段处理档案管理工作,能够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目前,公司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管理推进进程相对缓慢,需要借助信息化方式,推动档案载体从纸质版转变至电子版。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管理观念,重视档案管理的标准和规范建设,重视实现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加大对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资金投入,通过光盘、磁盘等形式促进档案信息更长久地保存,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

提升成本管控精细化水平。合理配置办公用品,减少损耗,提高利用率,延长办公用品的寿命,减少不必要的办公用品购置费用;优化公司闲置资产的管理与处置方式,实行精细化管理,对计划淘汰的办公用品进行分类处置,没有严重破损的办公桌椅等易耗品建议优先处置给有需要的x单位,提高闲置资产使用效率,尽量延长使用寿命,减少闲置资产浪费现象。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文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思想文化引领;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搭建起广阔的舞台。作为x文化建设的责任部门,x将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大主题教育宣传力度和深度,引导广大员工牢记“讲诚信,勇担当,重创新,争一流”的核心价值观,以担当者的气概和领先者的魄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谱写x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2023年关于学习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交流发售材料

同志们: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历史条件下取得的新创造、新发展,给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打

下了最深厚的历史根基。下面,由我围绕***总书记关于坚定文化自信重要论述,结合XX改革发展实际和独特文化资源,以 “坚定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彰显XX文脉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XX新XX赋能”为题,与大家共同交流。

、坚定信念、久久为功,不断增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的十八大以耒,“建设文化强国"成为国家文化战略的集中表达,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总书记多次就中华文化与文化自信重要性进行了阐述,为新时代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精神动力、制度保障和文化条件。

深刻认识文化是赓续历史传承的命脉。立足历史文脉,我们的直言义行中,是孔孟礼仪的延绵,我们的举手投足里,是魏晋风骨的接续;我们衣食住行中,是华夏智慧的结晶。M续传承是为了更好地坚守,我们应深刻认识到,在人类文化史上,由于种种原因,近代以来,中华文化濡滞不进,在蔽天而来的西潮冲击下避守无力。同时也应认识到,近代以来,重拾文化兴盛的光荣与梦想,一直是中华民族复兴图强的重要内容。一个民族走向重新振兴的历程,离不开文化力量的牵引、推动和支撑。中华民族千年历

史文明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正是因为我们“以史为重、虞续文脉”,经得起岁月的淘洗和时间的打磨,能够涵养情操、磨砺品质、提振精神,为我们提供去芜存菁、长流相传的不竭力量。

深刻认识文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极。进入新发展阶段,加强文化建设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对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增强民族凝聚力、夯实文化强国建设基础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文化资源禀赋是XX高质量发展源源不绝的动能极,我们要把文化充分融入XX县域经济、康养旅游、民生事业等领域,坚持文化为“魂:认真写好“融合大文章:不断提升其他产业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提升城市形象,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深刻认识文化是民族特色发展的支撑。先进文化是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是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是民族文化耀眼璀璨的支撑。7月12日至15日总书记在新疆调研时特别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奋斗,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有了新变化,对文化产品内容、形式和民族特色需求逐渐多元化,我们应坚持以多元民族融合特色发展为支撑,以坚持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新内涵提升文化素养、以新形式表现文化魅力、以新业态展示民族特色,不断增强各族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锚定目标、审时度势,科学擘画XX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绚丽蓝图

深度挖掘XX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XX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两千余年的历史,秉承着“北达京畿,南通蒙昭”的南丝绸之路精神。魁星阁、进士第文风绵延:“东方金字塔”一战国至西汉大石墓群九宫十八庙一凤凰文化”等历史瑰丽镌刻着神秘而又绚丽的古邛都文明。全面系统挖掘XX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底蕴,需要我们充分在文旅资源普查基础上,联合民宗、社科联、文联、史志办等部门和乡镇开展历史、古树、古法、古物普查,制定出台保护利用办法。以“红色文化必进士文化”串联安宁河、茨达河景区景点,串点成线,以线带面,打造进士村与和平湖,尽快开放进士第、大陆槽和凤凰阁等知名打卡点,让文化积淀逐步释放璀璨光芒。

深度挖掘XX异彩纷呈的传承底蕴。历史是最好的传承。XX历史文化丰富多彩、异彩纷呈,目前,全县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计34人,非遗保护名录涵盖五大类,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0项,州级17项,县级25项。亻桀亻桀族高腔、葫芦笙、火草织布技艺、嘎且且撒勒舞多次登上省州非遗展示舞台。

但我们也深知对文化传承思考上还不够深入,对非遗文化“青黄不

接 ,现象还未能彻底解决。因此,深度挖掘XX传统历史并将之传承弘扬,是我们当前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我们应大力支持文化传承活动,进一步深挖历史文化、乡土文化、非遗文化,不断强化文化培训交流活动、培养传承人、邀请企业、专家对文化产品进行文创开发,延伸文化产业链,激发底蕴活力。

深度挖掘XX薪火相传的民族底蕴。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XX历来有汉、彝、傺傺等23个民族在这里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不仅增强了XX 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也丰富和发展着XX文化内涵,提高了XX 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向心力。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文化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比较薄弱,民族人才相对缺乏,文化遗产损毁、流失、失传等现象在XX比较突出。我们既要继承、保护、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又要推动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加强交流、和谐发展,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断完善扶持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在二十大放异彩。

、凝心聚力、勵力同心,全面汇聚大兴XX文化事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坚持正确引领方向。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将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对于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和中国文化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为开创党和国家文化事业新局面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稳步提升文化服务。没有文化幸福感,就没有高品质生活。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

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论述精神。把农村文化建设同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有效衔接起来,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供给。要不断改进完善运行机制,推动“群众点单”和“政府买单”更好对接,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健全机制、搭建平台,把“送”文化和“种凵文化结合起耒,增强农村的文化“造血"功能。要不断加快实施总分馆建设,将文化设施与景区建设相结合,实现文化室、图书室市场化进景区,增添亮丽风景。同时,要积极搭建百姓大舞台,培育龙头文化队伍,舞动XX群众文化,将凤凰阁与博物馆建设相结合,打造成XX旅游与科普相结合的新地标。

做强文化产业发展。将乡村振兴与乡村文化发展紧密结合,用好文化专干,扶持乡村文化能人,带动乡村文化向专业化、特色化发展。鼓励和引导文旅企业升规入统,激励乡土

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着力解决好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人”的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五、展形,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关于这一点,我们一定要认清现实,即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 “他塑”而非“自塑二这就导致我们在国际上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被动境地,存在着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 

文化软实力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的、最高层次"的内容。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水平,事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强国建设、综合国力强弱。没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就不会有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实现。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从“看得见的宣传凵和“看不见的亘传”两方面入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结合,推动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紧跟党的领导、紧贴人民所需、紧追时代步伐。要准确把握全媒体传播规律,运用新传播技术、手段、形态,助力文化建设提质增效扩容,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注入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

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研讨交流发言材

文化有共性有个性,但对于民族文化来说,正如鲁迅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的,一个民族要立足于世界之林,文

化是基石,是一个国家实力强盛的标志,是每一个国人的自信之源。

面对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和那些渐渐被取代的传统文化,很多人对此都感叹不已。

近些年来,许多国家的母语都渐渐被英语所代替。就拿中国来说吧,上小学的娃娃,自己的母语还没有学利索,便学习英语,让中国人从起跑线上就丢失了自己国家的文化,持续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英语各种考试等同于母语,甚至超越母语。就拿大学来说吧,好些专业没有了大学语文,但却先要有英语过级考试,才能获得文凭。如果细心地作一下调查,不知道有多少学子因为学英语困难而产生了厌学情绪,或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可是,毕业之后,又有多少人真正运用上了英语呢.能不能将已经成为“规矩”的英语过级考试改为选考呢?又能不能将大学语文纳入必学科目,将母语的考试列入过级必考而成为“规矩"呢.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重拾文化自信显得就犹为重要

不久前,网友陆续把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老规矩搬上了网络,希望它能重新走上文化舞台,有人说这是封建思想在作祟,在这个人人平等的世界,那些老掉牙的思想早应该被淘汰掉了。而有的人又说,中国的文化古老而又死板,不像外国文化先进。如果说前者的思想有激进之处,那么后者却是一种极度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只觉得异族的文化更优秀,于是放弃自己的文化而依附在别人的文化下度日,那是典型的失去了文化自信。如此,迟早有一天,这个国家会像它的文化一样,从

此消失在世间。因此,不管是好是坏,只要是自己的,都应该保留。对于那些过时了的,可以陈列在博物馆,对于那些还适应时代需要的就好好发扬。

如果说“笑不露齿,话不高声”过于拘束,但我们可以在特定场合不要目中无人地放肆,让言行举止午休总该可以吧?如果在公开场合“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实在太累,你可以在家里随意放松。

因此,不要说这些“老规矩”是死板的文化,我们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它变得更加灵活,更加的富有时代内涵的。

记住,民族要有自信心,必须要有文化自信;要有文化自信,必须重拾传统文化,再造中华文明的复兴。

有关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研讨材料

一一坚定文化自信加乡村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聚焦新时代新要求,对进一步推进社会文明程度做了整体布局和谋划,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文化建设。我们必须坚持把文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建设文化乡村,促进乡村振兴。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之魂。农村既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农耕文明的传承地,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只有塑造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的乡村思想文化体系,打造文化乡村,培育文明乡风,让村民生活富起来,人居环境美起

来,文化生活乐起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才能真正落地见效。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賴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我们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特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在广大农村,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进家庭,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扎实做好延安精神的学习、宣传,积极传承“西迁精神”,激发村民的爱国情怀。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爱国主义、孝文化、主人翁意识等在乡村的大力提倡和开展,加强“厚德陕西”建设,注重家庭建设、家教传承和家风培育,评选表彰道德模范、文明家庭、身边好人和好媳妇、好公婆等,推动形成文明乡风。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文物承载文明、传承文化,是不可再生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需要久久为功。陕西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不仅有着十分深厚的文化积淀,而且有诸多中华文明、中华地理、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这些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孕育了许多优秀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成为凝聚人心的重要精神力量。要弘扬革命文化,深入开展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打造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红色文化品牌:要以乡村为核心,加大古村落、

古建筑、地貌景观、工程遗产遗迹等的保护力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以乡村为平台,大力开展传承秦腔、信天游、皮影、腰鼓、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继承和发扬本土文化,推动陕西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时代魅力和光彩。深入推进一 三产高度融合,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加快发展以乡村优秀民俗文化创意为主题的新型文化业态,做大做强影视制作、演艺传媒、出版发行等产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文化平台作用,开发“一站式皿互联互通凵文化资源,汇聚成云服务平台,加快云计算、物联网等在乡村文化服务领域的应用,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等有机结合,加快旅游示范区建设,打造区域文化带、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品牌,增强陕西文化竞争力。

农耕文明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签,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作为文化资源大省,陕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有着独特而鲜明的文化气质,提升文化影响力生机无限,前景广阔。我们要立足陕西实际,发掘不同区域不同村庄的产业基础和优势特色,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构建特色乡村文化体系,传承和发展耕读文明,满足三秦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增强三秦人民的精神力量,为建设陕西文化强省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2023年有关学习“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研讨发言材料

***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 “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把文化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并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近期,我认真学习***总书记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后,感触很深,有以下几点体会。

、深刻理解文化自信的时代意义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可贵的精神品质。坚定文化自信,对于高扬国家、民族和人民思想精神上的旗帜,对于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进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一是事关国运兴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经济发展了,但精神失落了,那国家能够称为强大吗?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是事关文化安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西方国家文化渗透的手法更加隐蔽,力度空前加大,我们国家的文化安全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形势。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从内心深处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在实践中自觉地维护传统文化安全,才能形成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维护国家网络文化安全,凝聚广泛共识,形成强大合力。

三是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在政治上站了起来,翻身做了主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迅猛发展,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中国作为一个整体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形象已经在实践层面显现出耒,但中国人在总体精神状态和精神文化上的主体意识方面显得相对滞后。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避免全盘“西化论” 和“复古论"思潮,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

、不断增强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实质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源于优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我们要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不断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厚植民族复兴的底气。

一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增强底气。中华文明之所以历经5000多年而不衰,是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就是因为没有抛弃传统,没有割断精神命脉,其“根”其“魂” 直延绵至今。诸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等,这些精神无处不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无时不在我们的血脉流动中,无思不在我们的心灵世界里,是文化自信最亲近、最牢固的思想基石。

二是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底气。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了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和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伟大抗疫精神、伟大建党精神等,这些伟大的革命精神,形成了特色鲜明、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共同思想基础。

三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增强底气。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持续

(三)深刻认识文化是民族特色发展的支撑。先进文化是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是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是民族文化耀眼璀璨的支撑。7月12日至15日总书记在新疆调研时特别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奋斗,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有了新变化,对文化产品内容、形式和民族特色需求逐渐多元化,我们应坚持以多元民族融合特色发展为支撑,以坚持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新内涵提升文化素养、以新形式表现文化魅力、以新业态展示民族特色,不断增强各族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锚定目标、审时度势 科学擘画XX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绚丽蓝图

(一)深度挖掘XX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XX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两千余年的历史,秉承着“北达京畿,南通蒙昭”的南丝绸之路精神。魁星阁、进士第文风绵延:“东方金字塔”一战国至西汊大石墓群" “九宫十八庙" “凤凰文化”等历史瑰丽镌刻着神秘而又绚丽的古邛都文明。全面系统挖掘XX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底蕴,需要我们充分在文旅资源普查基础上,联合民宗、社科联、文联、史志办等部门和乡镇开展历史、古树、古法、古物普查,制定出台保护利用办持续做好节庆文化的传承和衍生文旅产品的营销,全力办好桑棋樱桃节、端午药膳美食节、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节等具有IP效应的节庆活动。

我的发言完毕,不妥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同志批评指正!

识与主动把握。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精神,文以铸之。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总书记深刻指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经历了一个从盲目自信到强烈失落自信再到坚定回归自信的曲折过程。1924年冬,留学美国的闻一多在给友人的信中忧心忡忡地说:“我国前途之危险不独政治、经济有被人征服之虑,且有文化被人征服之祸患。文化之征服甚于其他方面之征服千百倍之。”反观当前,我们正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文化自信越发重要,也更为根本。只有文化自信了,才能更有理性、更加自觉、更加从容、更有定力地推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再一个是,文化自信根植于深厚传统和伟大实践。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根植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和人们思想观念的集中反映。文化自信就是产生于这种文化传统和社会实践之中。***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种自信,既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是文化自信。这种自信,来源于在5000 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是***总书记在党的正式文献中第一次提出“革命文化”的概念。我理解,革命文化集中表达了中华民族对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民主自由等的实践探索和价值追求。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在艰辛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实践中创造的革命文化,都以崇高的爱国主义传统、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的奋斗精神和伟大的创造精神彰显了革命文化的先进本质,集中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精神丰碑。这种自信,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举世瞩目的改革发展成就。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脱贫攻坚取得胜利,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享有前所未有的尊严和权.利,在国际经济社会的影响力和地位空前提高。因此,正如***总书记所说:“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第三个是,坚定文化自信能够勃发出无穷的精神力量。自信才能自尊,自信才能自强。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文化自信不是沉湎

于以往的故事,而是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大的自信。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站在中华民族复兴大业新的起点上,只有不断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有关坚定文化自信发言材料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总书记在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五个方面进一步揭示了“两个结合” 的深刻内涵,着重阐明了“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为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传承发展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科学指弓10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回望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理论,指导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开创新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基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总书记提出“两个结合”

的重要论断,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深化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作用的认识。 “第二个结合”,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也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特征、时代精神、时代内涵,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作为“两个结合”的最新成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立足于现实的中国,又植根于历史的中国,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精神感召力,无愧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证明,“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一论和制度创新。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我们必须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筑牢道路根基、打开创新空间、巩固文化主体性。我们要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把握好***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使其成为引领我们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思想武器。

文化立世,文化兴邦。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汲取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积淀的文化养分,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我们一定能够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起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

关于学习“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研讨发言材料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一个词被提及了数十次,这就是“文化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讲是什么?***总书记告诉我们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和魂。根不壮硕、魂不守舍,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强不起来。任何民族的复兴,总是要以文化的兴盛为强大支撑的;任何时代的进步,也总是以文化的繁荣为鲜明标识的,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昌盛,文化的自信自强与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历程是同频共振的。

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的目标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从战略和全局上作了规划和设计。可见党中央一直积极推进,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细化部署建设文化强国的具体任务。

而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第八部分聚焦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雹在这个部分中***总书记站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以什么样的立场和态度对待文化、用什么样的思路和举措发展文化、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和目标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等重大问题。既有总体性要求,也有方法论指导,还有系统性部署。下面,简要分享报告中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五个方面的具体部署。

一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以什么思想理论为指导,是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关系到党的性质、国家的方向,关系到民族的命脉、人心的凝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所以先进,就在于它以马克思主义这一先进理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指导是根本性、方向性的。在文化发展问题上,一旦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文化自信自强也就无从谈起。

而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具体的、现实的,并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这就要求文化领域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这一根本制度来展开。无论是理论武装还是新闻宣传,无论是文艺创作生产还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无论是精神文明创建还是网络建设管理,都要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确保我国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二是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它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正如总书记所言: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要坚持和发扬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人们的精神世界,外化于人们的自觉行动。

三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社会文明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基础指标。***总书记多次强调,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精神失落”了,国家就不能称为强大。可以说,离开精神、文化、道德,离开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富起来、强起耒就是不完整的。

正所谓,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提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只有我们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全社会文明程度才会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力量才会不断增强。

四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全方位多层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基本途径。

要坚持文化事业公益服务和普惠性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通过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实施多样化的文化惠民工程,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满足社会多样性个性化的文化需要,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到用高尚的道德激励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用正确的导向引领人、用美好的环境熏陶人。

五是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推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必然要求。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必须积极主动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提高中国文化形象的自塑能力,以中国在崭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发展、进步的客观事实为根据讲好中国故事,以世界能够听得懂的语言传播好中国声音,以理性包容的叙事方式展现当代中国可信、可爱、可敬的形象,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互动,在充分的交融互鉴中促进人类文明丰富发展。

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惊艳全球,到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国潮成为新时尚、文博创意产品成为新网红;再从《只此青绿》的火爆出圈到《唐宫夜宴》的一票难求,中华文化以其独有的审美风范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也点燃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内心深处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相结合,才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才能不断深入挖掘中华文化基因,提炼中华文化符号,不断增强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也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而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更是世界的:中华文化应为、也能为人类文明共同体贡献不可或缺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中国梦不仅是物质雄厚之梦,也是精神强大之梦,文化兴盛之梦。

2023年关于文化自信文化强国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系统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强党的建设的七大任务,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要求我们继续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在践行“三个务必”中不偏向、不松劲、不动摇,深入学习、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xx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三届二次、三次全会决策部署,推动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魄力,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高质量的答卷。

、坚决站稳政治立场

***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

魂: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立场坚定是对党员的基本要求,不站稳政治立场,就不可能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坚定不移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毫不动摇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机关事务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方面,对党绝对忠诚是完成好各项任务的必然要求,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八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和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将始终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真正用党的科学理论凝心铸魂,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勇于推进制度创新

***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制度缺位、缺项、缺失必将制约工作规范开展、长效机制形成,极易滋养腐败土壤、助长歪风邪气。机关事务部门是行政单位,无论是维护政务运转,还是机关事务运行,都要依制度管人、遵制度用权、靠制度办事。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将在制度建设上下决心、下功夫,聚焦财务管理的问题症结、服务保障的职责边界、物资采购的方法路径、资产盘活的有效办法、干部队伍的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升糾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工

作效能。要通盘考虑、全局规划、科学设定,于法周延、于事简便,建立周到、周密、周全的制度,切实减少制度盲点、漏点。

、严明党的纪律规矩

***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督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党的纪律和党内规矩是全体党员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守纪律、讲规矩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基因,是党的生命力所在,任何人不能搞特殊、有例外。机关事务部门对保障机关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经费、资产和服务,以及相应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必须讲政治、懂规矩、有纪律、守底线,从严约束自身言行,自觉强化保密意识,不当小道消息的“二传手”、流言蜚语的“传声筒” 不妄议、不乱评、不跟风,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将用党章党规党纪约束自己的一行,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牢记“五个必须”,严防“七个有之”,带头践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加强党性修养和品格陶冶,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切实筑牢思想行为防线。同时,要切实发挥机关事务工作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中的职能作用,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善配套制度,细化落实举措,强化督查问效,持续抓好省委、省政府交办的重点改革和专项任务。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防范经费管理、资产管理、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公务接待等领域的廉政风险,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确保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

四、带头树立良好家风

***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家风问题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事关成败的大事、关乎兴衰的要事,搞不好就会误事、甚至坏事。

良好的家风是抵御贪腐的”防火墙”,机关事务部门政治性、保障性、经济性很强,要确保各级党政机关高效顺畅运行,以积极履行职责,服务管理社会。作风关系形象、代表党性、连着民生、影响工作。机关事务工作与党和政府的形象密切相关,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将帶头塑造好家风,带头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坚决消除“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的内部风险,从源头上规避“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不良习气,始终戒奢、戒贪、戒骄、戒躁,牢记严管就是最大的厚爱、最大的负责,充分重视家风建设,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推动廉洁教育融入家庭日常生活,用优良家风陶冶熏陶,以良好家风锤炼过硬作风。

五、坚持忠诚干净担当

***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培养造就对党忠诚、能力过硬的干部队伍,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源头活水。要把增强本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能力素质提升,打造政治过硬、作风优良、本领高强的干部队伍,为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提供人才智力支撑。新形势下的机关事务工作,必须依靠一支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打造干部队伍梯形结构:必须以实干实绩为导向,以“四个体系”抓落实,聚焦重点、夯实责任、强化督导,全面提升机关效能和服务水平:必须以自我革命为抓手,推进各类监督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力促“监” “管” “用”有效分离;必须团结奋斗,勇毅前行,以实际行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开局起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3年有关学习“增强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 得体会

三点收获:

“首先,1 1天的学习享受到了一场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本次研修班的学习内容安粕E常丰富。既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思想,如儒家、道家思想的深入解读,更有对彰显我们陕西辉煌、厚重历史文化,如黄帝陵、西周文化、关学、唐诗的系统讲授;既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探索,还有红色纪念馆、关中书院、西安博物院、西大师大博物馆的参观和现场教学;既有师生、同学间的坐而论道,也有起而实践,射击、射箭等技艺学习和体验。

这些精心设计的内容和活动,特别是关中书院龙老师对关学思想的阐发、刘伟平老师对唐诗和开放包容的大唐文明的解读,付粉鸽老师对道家思想哲理智慧的剖析,以及王锋钧院长对西安博物院珍藏如数家珍的讲解,令人钦佩。学习体验虽达不到孔老夫子”三月不知肉滋味”的境界,但确实可谓味道鲜美,甘之如饴,收获满满。

其次,通过学习,使自己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感觉中国传统文化关注人性、关注内省、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和智慧,越

来越能弓I起自己内心的共鸣和认同,了解学习的兴趣也在不断提升。所以,能系统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行学习,听老师对这些几干年积淀的中华文化思想精华进行解读,感觉自己对这些先哲思想和文化积淀的理解真正有了一个新的升华和全新的认知。尤其是对我们陕西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取得的灿烂文化成果,以及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乃至世界文化历史中的贡献和地位深感自豪,文化自信油然而生,文化复兴的信心极大增强。

再次,通过学习,结交了朋友,收获了友谊。以往都是参加西安市组织的学习,这是第一次参加省上组织的研修班,11天的学习、研讨、实践研修和多方位的交流,结交了来自政府机关、企业、高校、对外交流等部门的30多位领导干部和精英大咖,了解了不少过去完全不懂的行业和工作,增长了自己的见识,同时对大家在不同岗位上为国家发展、科技进步,以及社会文化事业发展传承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深感钦佩,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与大家的差距,找到了学习的榜样。学习中的相互交流加深了友谊,工作上的交流达成了许多今后进一步合作的机会和意向。从两个方面来看,这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两点启发:

一是,深感传承文化自信任重而道远。***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也必然最终体现在我彳门文化的复兴上。我们今天面临着复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今天,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习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文化复兴,把树立文化自信

放在了四个自信中基础和根本的地位。中国建国70年和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了伟大成就,为挖掘、传承、复兴优秀历史文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和社会基础。但通过学习我们也看到,今天我们的文化复兴还面临着艰巨的任务。首先,我们要传承好优秀文化传统,必须先做好浩如烟海又支离破碎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重建工作。把我们文化的根找清楚,把5000年文化的演化历史脉络理清楚,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去伪存真、去除糟粕留其精华的挖掘出来。这方面我们还有太多的任务要去做。如,由于历史的久远和考古发掘的不足,我们夏商周断代工程还未完成,我们对自己的历史还有太多的未知,中华民族的起源和文明史还远未搞清楚。我们对几干年留存的历史文化还缺乏最杈威和最全面的,得到世界公认的总结提炼,这些都需要我们的历史学家、文化学者去做大量艰苦的创造性的工作来完成它。其次,文化都是有时代性的,文化传承不仅是恢复传统的历史文化,更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创新发展具有当代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为传统文化注入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的血液,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中贡献我们的智慧,留下我们的遗产。这更是一项伟大的使命。习总书记特另刂重视创新,把创新作为我们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原因就在这里。再次,我们要做好优秀文化的宣传推广工作。文化的不是死的,不是写在书里,传播在学者的讲坛里的,他应该是被社会、国民,被每一个人践行的活的文化和规范。比如,我们说我们是礼仪之邦,不能仅仅是因为我们的古人、先贤关于礼仪的论述浩如烟海,而应该是我们今天的每一个人都是礼士,都是君子。决不能是人人都喊着礼仪道德,但有人跌倒都没人敢去扶的尴尬场景。这方面我们是有着极大的道德和文化赤字。最新公布的世界各国文明素质排名,日本再次蝉联第

 ,我们排名在世界150多名。要提高国人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发挥文化的教化民众作用和引领社会的作用,不仅是文化学者、专家教授的责任,更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职责,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文化自信我们确实任重道远。

二是,树立文化自信我们大有可为。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为弘扬优秀文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新时代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最坚实的物质和社会基础,我们党对文化的高度重视强力领导与支持为文化建设提供了最有禾啲保障。有了这些条件和基础,文化自信何愁不立。我认为我们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弘扬好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十八大以耒,我们党在讲好我们党的红色故事,传我们革命精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等方面做的非常成功。我们的文化建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播方面还有太多的事可做。以我们陕西为例,我们的黄帝陵的打造和宣传就很不令人满意。

无论是从宣传中华民族的根脉和树立中华文明精神标识,还是发挥其统战功能,提升民族凝聚力,追求国家统一,都应该努力将黄帝陵祭祀提升到国家祭祀的地位,让黄帝陵成为全球中华儿女不二的心灵家园,绝不能让不伦不类的黄帝故里祭成了气候。我们陕西人做的很不够。还有就是我们陕西有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我们远未整合好、宣传好,没有讲好我们的陕西故事。我们参加培i丿啲很多人,没去关中书院之前还没听说过关学,我们去西安博物院之前,不知道我们的博物院如此厉害。我们还有数不清的文物躺在不为人知的地方睡大觉。让摔碗酒这样的网红现象支撑西安的文化旅游不会长久。我们亟待对我们所有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开发,精心整合,充分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和方式进行展示,让这些历史文化和文物说话,让今天来自世界各

地的人和我们每一个生活着这里的你我他都能了解它们的伟大、它们的历史价值,这些好东西才有可能真正得到传承,我们的自豪感才会悠然而生,才会树立起我们的文化自信。

关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心得体会

认真阅读《***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深刻感受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特别是拜读了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一专题中有关文化自信的部分阐述,不仅能感受到讲话金句里的文化力量,更能体会到文化之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楓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J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不仅要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命脉里耒,更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融入新鲜的血液,才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文化正则个人正。文化犹如一个人的信仰,底子正、营养足、价值向上的文化根基,不仅能支撑起国家和民族的长盛不衰,更能孕育出优秀杰出的人才。从儒家哲学的仁者爱人,以和为贵到一笔一画都有讲究的汊字文化圈,从郑板桥竹石的“千磨万击还坚劲” 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从精忠报国的岳飞到甘为人民樵夫的焦裕禄。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思想铸魂育人,要拿出更多走进实

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的作品,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用心用情用功书写人民的幸福生活。

文化强则民族强。加强文化创新,助推文化共享,才能坚定民族自信。从深藏于养心殿的文物移驾到博物馆接受公众欣赏,从故宫各类文创产品的走红到云游故宫、数字多宝阁的火爆,从名人故里所有权的激烈竞争到通力保护与抢救下梁祝遗存的再放光芒,从各地美术馆、博物馆的通力合作为公众献上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到民俗、戏曲、曲艺等瑰宝频繁亮相国际舞台,中华民族的文化崛起已然成为不争的事实。加快文化共享的创新方式,才能让公众在文化熏陶中坚定走好民族走向未来的道路。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唐朝鉴真东渡不畏艰险传播探索佛学到明朝郑和七下西洋以物易物扬我国威,从五四运动爱国救亡不负伟大时代到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的红色文化,中国的文化基因里从来没有霸凌的词汇,有的只是和平共处、共享繁荣。正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内涵,我们是大国,是一个内外兼修、和衷共济的文化大国,是一个崇尚全球多元、美美与共的文化大国。因此,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立足现实,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从供给侧发力,向市场提供更多高品质、有创意的文化产品,深入发掘甚至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释放市场活力,将是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力增加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文化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让公众在文化感染下构建文化的自信,植根大地,加强文化共享的宣传方式,让更多人嗅到灿烂文化的芬芳,用文化软实力表现好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