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增强忧患意识,走好新的“赶考”路
同志们:
A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始终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原创性地提出了“大党独有难题”的新观点,强调“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告诫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回顾中国共产党一百余年的奋斗历程,增强忧患意识是党始终坚守的优秀品质,是党在一次次重大转折时刻保持清醒、克敌制胜的关键。增强忧患意识是党对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坚持和运用,也是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应然要求。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人民面临的风险挑战不断增加,只有增强全党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才能确保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和民族脊梁。借此机会,围绕学习中国共产党增强全党忧患意识的百年历程和经验启示,给大家做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中国共产党增强全党忧患意识的历史回顾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经历了世界上其他政党从没有经历过的苦难和考验,其与生俱来的先进性决定了党要始终在增强忧患意识中不断奋斗前进。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克服艰难险阻、推动事业前进的重要思维方式。“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面对重重挑战,始终不忘强化忧患意识,越是艰难时刻,就越坚定信心、激流勇进,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探求党的自身建设规律和执政规律。总体而言,增强全党忧患意识是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全体共产党人对初心使命的一贯坚持,以及对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始终追求。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浴血奋战、百折不挠中增强全党忧患意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如何锻造更加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进而领导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是增强全党忧患意识的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党遇到过许多困难挑战,但始终在增强忧患意识中探索前进。1922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党就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和中国社会性质,进而指明了党的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1927年,面对大革命失败的重大挫折,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科学论断,《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强调“中国共产党从群众运动里发展成了伟大的力量”,告诫全党要广泛组织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为处于混乱涣散中的党指明了方向。此后,毛泽东领导“三湾改编”,提出“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从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同时,面对党内先后发生的“左”倾、右倾的偏向,毛泽东再三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坚持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和需要出发,不断探求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使党不断走向成熟。全面抗战爆发后,面对党员数量迅速增加带来的新问题,如“大批的新党员还没有受到教育”,“大批的新党员、新干部还没有足够的革命经验”,“他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之完全的统一的理解,还相距很远”等,党中央清醒认识到,如不能正确处理,就会影响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为此,毛泽东强调,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1939年8月,党中央作出《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强调“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党,成为我们今天极端严重的任务”。1942年,全党开展了“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整风运动,在思想根源上纠正了历次“左”倾、右倾的错误。随后,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指出,党成功地达到了高度的巩固和统一。面对解放战争即将胜利、党即将执政的形势,党清醒意识到骄傲自满的情绪会危害党的执政地位。为此,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强调“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告诫全党要做到“两个务必”,为全党及时注入清醒剂。这一时期,党在从幼年不断成熟的过程中,始终注意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不断强化全党忧患意识,为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力量。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中增强全党忧患意识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如何加强党在执政条件下的自身建设,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是增强全党忧患意识的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党和人民在军事、政治、经济、国际等许多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考验。1956年,面对内外交错的复杂情况,党中央清醒意识到,必须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这一时期的国际国内矛盾,否则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就可能会遭遇挫折,为此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增强全党忧患意识。1956年9月,党的八大科学地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明确提出“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的目标。党的八大通过的新党章根据执政党的特点,对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党必须采取有效的办法发扬党内民主”,同时强调“党的民主原则不能离开党的集中原则”,在党员义务方面增加了“维护党的团结,巩固党的统一”“对党忠诚老实”等内容。1957年,面对党内外出现的新问题,根据党的八大精神,党中央开展整风运动,坚决整顿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遇到阶段性挫折的情况下,1961年初,党中央反复强调实事求是,强化调查研究。中央领导人以身作则,带头开展调查研究,警醒全党以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和思想作风,增强带领人民共同建设好社会主义的本领。1962年初,党中央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对执政经验作了新的总结,强调必须要加强党委的集体领导,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并对严格党的纪律、健全党内生活以及加强党的监察工作等作了进一步规定。这些重大部署对于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增强全党忧患意识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推进现代化建设,对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也是一项全新的挑战。1954年6月,毛泽东曾对社会主义建设发出警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告诫全党如果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中国就会面临被开除“球籍”的危险。正是怀着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辛奋斗,在短时间内生产出第一架飞机、第一辆汽车,自主研制出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核潜艇等,创造了新中国历史上的无数个第一。这一时期,尽管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国内出现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但党经受住了重重考验,在增强忧患中建立起独立且相对完整的工业、国民经济体系,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中增强全党忧患意识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如何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统一思想,解放发展生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增强全党忧患意识的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世界经济、科技正快速发展,党中央清醒认识到,再不解放思想,就难以推进事业发展,反复强调要增强全党忧患意识。1978年12月,***发表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深刻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改革开放的任务,成为党的一次伟大觉醒。随后,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完成了“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党在政治上更加成熟。对于党内存在的一些思想不纯、作风不纯和组织不纯等问题,党的十二大鲜明提出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的目标,并提出“整顿党的作风和组织”。随后,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提高了广大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自觉性”。党的十三大进一步强调,要使党“以崭新的姿态,站在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成为一个勇于改革、充满活力的党,纪律严明、公正廉洁的党,选贤任能、卓有成效地为人民服务的党”,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面对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挑战,***深刻指出,“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且“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世界社会主义出现重大曲折,国际国内的形势异常严峻,党中央深刻分析面临的形势和自身的问题,强调要“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党的建设为“新的伟大工程”,增强了全党密切联系群众、反对消极腐败、加强基层党建等方面的忧患意识。江泽民在十五届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会上要求全党“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2000年2月,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进入21世纪,党清醒看到此时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随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2004年9月,***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强调,要围绕“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开展系统思考和实践。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通过建立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等举措,不断强化党员干部思想理论素养,提升其能力水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以强烈的忧党、忧国、忧民意识作为自身一贯的价值追求,引导全党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了合格答卷。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中增强全党忧患意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增强全党忧患意识的逻辑主线和实践要求。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党中央始终将增强全党忧患意识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勇气和决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赶考”心态走好新的长征路。A总书记清醒地看到光明前景与风险隐患并存的客观形势,多次强调“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一些重大风险挑战”,并进一步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为此,他将“两个务必”升华为“三个务必”,反复强调“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党中央多次要求全体党员认清形势,特别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党面临着的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只有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才能防范化解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确保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勇于自我革命,夺取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同时,对于一定时期内出现的落实党的领导弱化、党的观念淡漠等问题,反复强调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党“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日益坚定,“两个维护”更加自觉。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摆在全党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历史主动精神作出向贫困宣战的战略部署,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同时,面对改革发展中的难题和深层次矛盾,A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愈加成熟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总体说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正确认识并把握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增强全党忧患意识,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在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正带领人民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二、中国共产党增强全党忧患意识的历史经验
A总书记指出,“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一百多年来,党之所以能够在风险来临时决断正确、赢得胜利,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修正错误、走向光明,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其始终增强忧患意识。总结好党增强忧患意识的历史,是为了“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运用好党增强忧患意识的成功经验,才能更好地“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一)增强全党忧患意识的内核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属性,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内在特征和价值追求。恩格斯曾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他政党相区别的根本标志“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始终增强忧患意识,根本原因在于其勇于坚持真理和自我革命,以强烈的历史主动,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和优秀文化相结合,永葆自身的先进性纯洁性。回顾党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科学回应不同发展阶段的重大课题,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反复强调,只有做到理论上成熟,才能实现政治上坚定,因此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来武装全党,确保始终走在时代前列。1942年2月,全党广泛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首次开创了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此后,整风运动、整党运动、“三讲”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争先创优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都着力于强化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警示全党牢记初心使命,勇于刀刃向内,推进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从毛泽东提出党员干部“应成为学习的模范”,到***指出“办好学校,培养干部,才是最基本的建设”,再到A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充分体现了党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坚强意志。综上,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要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根本上源于践行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属性,目的在于坚持不懈地教育全体党员永葆初心使命,坚决做到旗帜鲜明、勇于斗争、信念坚定,通过锻造先进纯洁的党员队伍,有力推动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不断发展。
(二)增强全党忧患意识要用好党内关键节点与重大活动载体
在一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中,用好党内关键节点与重大活动载体对于增强中国共产党全党忧患意识的作用尤为突出。革命时期,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初期遭受挫折的紧要时刻,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首次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在政治上逐渐走向成熟。在党内对中国革命道路等重大问题的理解和把握存在严重争论和分歧的重要关头,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报告,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新中国成立不久,1950年6月,美国不顾警告悍然干涉朝鲜内战,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在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党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分析形势,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取得了伟大胜利。随后,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过程中,党中央多次告诫全党要强化自身建设,不断提升领导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认识与能力。1954年2月,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强调“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要求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要“提高维护党的团结的自觉性”,在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关头,提高了全党的革命警惕性,保证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施。“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面临诸多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重要任务。在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用好党内关键节点加强忧患意识教育。A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抓住建党一百年这个重要节点,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不断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同时,党依托重大活动载体,不断强化增强忧患意识常态化、制度化的相关举措,逐步完善了增强忧患意识的长效机制,如确立了一系列重大纪念日,纪念重大历史事件,缅怀革命先辈,教育全党牢记初心使命。确立纪念日和活动制度化,激励全党更加坚决担负历史使命,将永担初心使命的忧患意识融入日常,以制度化的形式一以贯之传承下去。
(三)增强全党忧患意识要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与党员主体作用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重要制度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之所以有力量,在于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始终增强忧患意识,面对重大风险挑战,勇于斗争,敢于胜利,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引领和党员的主体作用。革命时期,党时刻保持强烈忧患意识,在与强敌的斗争较量中不断发展壮大。对于党内一些人的疑问,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和必胜信念,探索和研究中国革命的道路,写就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经典著作,科学地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问题,极大地鼓舞了当时正处在革命低潮的广大党员。当面临抗日战争将如何发展、中国能否胜利、怎样才能胜利等一系列问题的时候,毛泽东写就了《论持久战》,为抗日战争提供了思想上政治上的指引,让迷茫的人民群众看到了希望。新中国成立后,对于危及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人民根本利益的一切重大风险挑战,全党凝心聚力予以坚决斗争。改革开放以来,面对世界社会主义的重大波折以及国内的社会矛盾,党时刻注重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克服了各种困难挑战。1980年,***郑重提出做合格党员问题,明确指出,“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我们这个党要恢复优良的传统和作风,有一个党员要合格的问题。合不合乎党员的资格,合不合乎党员的条件,这个问题不只是提到新党员面前,也提到一部分老党员面前了”,强调要通过思想教育“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精神状态上有显著的进步,党员为人民服务而不谋私利的觉悟有显著的提高,党和群众的关系有显著的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清醒认识到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变化和风险挑战,高度重视维护政治安全和国家安全。A总书记强调“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警示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领导人民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重大风险和困难挫折。历史实践不断证明,在党一百多年的奋斗征程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化解各种风险挑战,带领人民夺取了一个又一个新胜利。
(四)增强全党忧患意识必须大力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与自我净化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党高度重视管党治党、不断推进自我革命作了全面总结,将“坚持自我革命”凝练为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自我净化能力和历史主动精神,是党自我革命的源头所在,保证了党的健康和活力。党在奋斗过程中也经历过挫折和失败,但是党始终能以强烈的忧患意识不断纠正各种错误,不断探索正确的道路。建党初期,面对党内极端民主化、重军事轻政治等思想,毛泽东在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上首次提出要“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的思想。会议通过《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强调了党的思想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原则,党逐步找到统一思想、自我净化的法宝。此外,党非常重视加强革命纪律,不断发展并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党员如果违反纪律就要受到严重处罚。改革开放后,党以破解党内突出问题引领自我革命。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经验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包括“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真正做到了坚持真理,勇于修正自身错误。进入新时代,党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将“自我革命”纳入党的建设总要求,强调“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面对国内外的各种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党中央持续推进自我革命,坚持不懈纠治“四风”,依靠自我革命,探索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正确路径。党在自我革命与自我净化中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和执政规律的认识,全面从严治党不断走向深入。
三、中国共产党增强全党忧患意识的当代启示
“行百里者半九十。”A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伟大的成就,但如果因此骄傲自满、放松警惕,就会止步不前,甚至犯颠覆性错误。当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有力证明,实现伟大梦想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是在不断克服风险挑战中艰难前进的。因此,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丰厚养分,就要求全党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时刻警惕任何形式的懈怠取向,在新征程上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一)将永葆初心、永担使命作为增强全党忧患意识的应然旨归
增强忧患意识是党对初心使命的坚守。党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不存在任何自身的特殊利益。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谁能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和人民一起奋斗、一起牺牲、一起创造,人民就会选择谁、跟谁干。A总书记深刻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激励全党“只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就一定能够形成强大合力,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增强全党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进行伟大斗争的必然需要,只有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持之以恒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才能向着目标努力奋进。广大党员应当深刻认识“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以高度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切实提升驾驭复杂问题的本领,团结和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把坚决抵御重大风险作为增强全党忧患意识的底线要求
党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正是因为不断增强“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高度重视底线思维。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剧烈变化,我国面临的风险空前上升,这就要求全党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以坚强的意志品质统筹国家安全和发展。A总书记深刻指出:“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这就要求广大党员正确处理以下三组关系。其一是正确认识风险和机遇。深刻认识底线思维并不是守住底线的被动思维,而是着眼于最坏情况下积极奋发的主动思维。广大党员首先要弄清底线是什么、守不住的危害有哪些、如何守住底线等问题,保持思想上的战略主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其二是正确看待底线和高线。广大党员应当正确认识守住底线是为了更好地争取高线。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曾经的高线有的慢慢变成了现在的底线。广大党员要科学地定位底线,在此基础上争取最好的达到值。其三是正确处理防御和进取。在事物发展进程中,要将进取建立在防御的基础之上,“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未雨绸缪”,并且能够勇于斗争,解决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矛盾。这就要求广大党员摒弃侥幸心理、麻痹心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积极进取,争取实现高位目标,牢牢掌握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
(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增强全党忧患意识的丰厚滋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内在品质。增强全党忧患意识,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获得精神支撑和文化滋养。“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的治理经验,“君子忧道不忧贫”的使命担当,“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深刻警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追求,等等,对中华民族发展进程都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人传承了中华文明中蕴含的忧患意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加以创造和发展,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完善了党的理论体系,激发了中华文化的强大精神力量,进而科学指导党和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断前进。新征程上,增强全党忧患意识要求广大党员主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忧患思想,并将其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其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增强全党忧患意识,就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将热爱祖国与热爱党和社会主义有机结合,不断深化爱国主义的思想内涵,做到始终和新时代同频共进。此外,改革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繁荣赓续的重要密码,是关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命题。增强全党忧患意识应当继承和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坚持创新思维,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强大支持和不竭动力。
(四)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探索建立增强全党忧患意识的有效机制
中国共产党一百余年的奋斗历程深刻揭示,管党治党严紧硬,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蓬勃发展;管党治党宽松软,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增强全党忧患意识,应当与全面从严治党有机融合,着力解决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课题,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A总书记用“四个任重道远”告诫全党要将增强全党忧患意识与全面从严治党一体推进,永葆忧患意识和自我革命精神。一是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A总书记反复告诫全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只有始终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持之以恒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才能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二是要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应全面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全体党员的忧患意识,确保全体党员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同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全过程,推动形成了完备有效的制度体系。在新征程上增强全党忧患意识,应当持续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