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工部长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高校学工部长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党的XX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必须全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需要高校从教育引导上下功夫,切实加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

  一、教育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考量

  1.教育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一贯主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任弼时代表中共中央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每个团员都应具有“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革命人生观和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懂得社会发展的规律,并自觉地按照这种规律而去奋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对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了重要部署,如***指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四有”新人,使他们“立志为人民作贡献,为祖国作贡献,为人类作贡献”。党的十八以来,***对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次发表重要论述。2019年3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大学生要“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由此可见,在中国共产党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

  2.教育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检验高等教育质量水平的根本标准。高等教育有着极强的阶级属性、政治属性,任何国家、任何社会,维护其社会统治、政治稳定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教育。我们党办高等教育,就是要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脚踏实地、珍惜韶华,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随着新时代新征程的开启,“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这就要求高等教育一定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以德立人、以德施教,将大学生时刻听从党的召唤、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检验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准。如此,方能确保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是能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否则,高等教育便难以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3.教育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自身成长的需要。大学生正处在“拔节孕穗期”,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促使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身成长的需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前提是认知认同,只有认知认同才能自觉践行。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首要解决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的问题,引导大学生在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者、宣传者的同时,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先行者。总之,高校应帮助大学生加深对所掌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知,进而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成为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

  二、教育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探析

  1.教育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力量尚需增强。高校教育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力量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十分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印发了许多规范性的文件。各地各高校逐步按要求落实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等队伍的编制配备和待遇保障,并取得较大成效,如大多数高校专兼职辅导员总量达到中央规定的1:200配备要求。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教育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距离党和国家的要求尚存在一定差距。例如,各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质量参差不齐,难免会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缺乏爱岗敬业精神,没有把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看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仅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当成了知识传授,教学全过程未能很好地实现“知行合一”,无法很好地帮助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知识体系,进而转化为信仰体系;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能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言传与身教相脱离,人格力量不够,无法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推动和鼓舞作用。

  2.教育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做法尚需更实。当前,高校普遍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包括:以宣传教育为主的知识学习、专题讲座和氛围营造,以示范引领为主的纪念活动、榜样推树和品牌塑造,以实践推动为主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生活融入。应当肯定的是,高校在教育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自身成长的意义,进而更加坚定了把个人发展融入实现中国梦伟大事业的信念。但是,高校在教育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依旧存在有待改善的地方。例如,大学生活是从寝室开始的,寝室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所。高校在教育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容易忽视寝室这个重要场所,没有营造朋辈群体的榜样示范环境,无法使大学生在“细微”处感知或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无法将理念认同转化为自身的行为规范。

  3.教育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尚需更准。评价是一种态度,表明赞同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当前,高校在开展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基于大学生综合发展的评价体系,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紧密结合起来;二是形成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的评价指标,突出大学生成长阶段性诉求和长期性发展规律;三是完善评价结果的运用机制,对好的行为给予肯定、赞扬,对不符合要求的行为进行问责、惩戒。积极的正确评价有助于促进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教育引导工作,朝着党和国家确立的目标前进。当前,高校在教育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例如,部分高校在大学生党员发展中,过于强调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其综合表现,尤其是其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表现。这种评价指标无疑会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践行。

  三、教育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举措

  1.配齐建强教育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力量。***强调:“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由此可见,高校应当配齐建强教育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力量。一是在选聘环节,选拔政治素质强、知识水平高和工作能力强的人加入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二是在培训环节,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党的教育事业忠诚度的培训,提高其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促使其把教育引导好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成自身的使命和责任;三是在考核方面,高校相关部门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制定规章制度,引导激励思想政治工作者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2.落实落细教育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举措。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一方面,高校要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形态”转向“生活形态”,真正做到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另一方面,高校要将社会实践纳入融入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鼓励每位大学生都参与其中,促使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此外,高校要注重用具体的法律规范教育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保障、促进作用,对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容易出现的诸如合同违约、考试作弊、剽窃论文、骗取国家助学贷款等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一定要依法依规加以及时处理,以形成有利于教育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法治环境。

  3.科学评价教育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高校要客观准确评价大学生的行为表现,使之与教育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好科学评价在教育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导向、激励作用。例如,在大学生党员发展方面,高校既要考虑大学生在党的知识考试中的成绩,也要关注其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表现,要将那些言行一致的优秀分子吸纳到党组织中来。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大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激励大学生党员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