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职锻炼后,我陷入了提拔焦虑
前几天,有一位朋友问我:
“驻村扶贫工作满三年了,前些天回归到单位。挂职期间,单位给我晋升了一次职级。
但是,现在单位有部门正职的空缺,隐隐约约感觉到自己没有机会。这段时间,自己情绪有些失落、焦虑,不知道怎么办?”
据我观察,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很多挂职支援、锻炼的干部,在挂职期间或挂职期满后,都会存在心理落差。
前些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以后,乡村振兴工作接续。
我的一位朋友,被安排去参加乡村振兴。当时单位号召干部踊跃报名,没人报名。最后,领导班子直接点名,要求我朋友参与乡村振兴驻镇帮扶工作。
他接到这个任务,几宿没睡好。他找了分管领导聊,找了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聊。不断聊啊聊,最后都是收到这个答复——领导班子的集体决定,必须服从。
从那时起,我的朋友,那个待遇不公的感觉就一直盘踞在心里,至今没有消除。
他跟我说,“我的二娃刚出生,大娃还在上幼儿园,家里老人身体不行,老婆一个人根本应付不过来。还有,我想不通的是,为啥提拔没有我,挂职这事就给我?”
我听了无言以对。心想,集体决策,确实要服从。舍小家,为大家,有时候作为干部,有所奉献,在所难免。
我的这位朋友,挂职一段时间后,遇上我,又找我诉苦:
“吃不好,也睡不好,每周末两头跑。这也就算了。上次单位提拔部门正职,没有我的份。”
我说,“部门正职不提拔你,不一定是领导不照顾,因为,你还在挂职。”
但是,我的朋友依然不太理解,觉得至少要给他晋升两次职级才划算。
这就涉及到,怎么看待挂职期间,个人的提拔晋升问题。
首先,挂职不一定可以提拔职务,也不一定可以晋升职级。
比如,就拿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来说,目前,我接触到的文件是没有明确表示,对于参加派驻工作的干部,一定要提拔或晋升的。
对于那些挂职锻炼,比如,市直机关到乡镇街道,或街道到市直机关,同样是没有文件规定,必须提拔晋升。
目前,我接触到,有大概率可以提拔晋升的挂职,是援疆。但是,挂职干部要工作实绩经得起检验,要经过省有关部门的考核。
当然,援疆是干部锻炼的难得机会,并不是所有单位都有这样的名额。即使你报上名,也要面临层层筛选。
其次,挂职期间的提拔晋升,要靠个人多汇报多沟通。
干部挂职,长时间脱离了单位。
某种程度来说,挂职干部跟单位的领导、同事交流少了,对单位会有疏离感。
由于更多专注单位的工作,单位领导和同事,对你的关注不够。
作为挂职干部,你心中难免有些凄楚的感觉,因为你孤身一人在偏僻的山间乡野,过着相对粗糙一些的生活,干着资源少、沟通成本大、见效不明显的工作。
有时候,也不知道拿什么给领导汇报。
或者,汇报的时候,怕自己说出来的内容消极。
有些人,干脆就闷头挂职,少言寡语。
这种心情,我很理解。
但是不沟通还是不行。
如果驻地自己能开发一些项目,尽力而为。
但实际上多数是没资源的,那就要实事求是找单位要资源。
可以找一把手汇报挂职情况,谈谈自己的努力,也让一把手调配一些资源。
这种沟通,最大的作用,就是能让一把手感同身受。其实,对你今后的提拔晋升有很大帮助。
就如上文中提到的朋友,他心里不少苦楚,他没闷着。反而,积极跟领导汇报,争取资源。
后来,在挂职期间,他的职级得到了一次晋升。
至少拿到了一个安慰奖。
第三,把挂职看成人生成长的一次难得机会。
挂职,是否提拔晋升很重要。但是,通过挂职让自己锻炼成长,更重要。
这是很多干部忽视的。
很多干部,长时间在一个部门一个岗位上呆着。已经和身边的人,共同形成一种思维定势。
因为这种思维定势,很多人养出了各种毛病。比如,学别人躺平、担当意识消退、对领导有成见等等。
同时,长时间在一个岗位,能力短板也明显。比如,有些人只会写材料,但在交际方面就弱一些。
有一句话,树挪死、人挪活。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你挪动一下位置,在新的岗位上,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思维就活络了,说不定工作局面就会打开,人际关系就拓展了。
从这个角度看,挂职就是全面锻炼的一次难得机会。
因为,挂职提供了一个新的舞台新的视角。
从省市到乡镇,会感觉到从专业到多面手的转变。
从乡镇到省市机关,会有粗糙感到专业、严谨感的转变。
其实,这些都是很好的成长锻炼。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你的挂职收获很大。
总而言之,挂职是上级的重要任务,也是人生难得的际遇。不管如何,对人生都有客观助益,用一种更宽敞的心态来看,这才能更好地回归单位、融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