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中国共产党人党史观的历史演进

党课:中国共产党人党史观的历史演进

  党史观,即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其核心问题是“什么是中共党史,怎样对待中共党史”。梳理中国共产党人党史观的历史进程,阐释中国共产党人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逻辑理路,有助于中国共产党人理解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历史进程,从而坚定理想信念,主动担当作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

  一、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党史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中国共产党人主要为解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党史观以“救国”为历史任务。

  1.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一经出场,便把“中国向何处去”作为问题意识,为近代中国发展走向描绘蓝图。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由于理论和实践经验不足,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走了弯路。在吸取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后,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2.厘清错误思想,总结党史经验教训,保障民主革命正确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右倾和“左”倾错误思想激烈角逐中,中国共产党人坚决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灵活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探寻出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密钥,民主革命形势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3.统一思想和行动,凝聚共识与力量,确保民主革命蓬勃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多次开展纪念和庆祝建党周年主题活动。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明确提出七月一日是党的诞生纪念日。毛泽东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发展,并趋于成熟。1945年,中共七大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全党上下提振精气神,将党史观内化为精神动力,外化为实际行动,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而奋斗。

  4.培养党史研究专家,建立党史研究机构,开展党史学习运动,多管齐下加强党史研究工作。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便高度关注党史研究工作。延安时期,党史研究工作可谓盛况空前,涌现出以范文澜、吕振羽、艾思奇等为代表的治史专家,并建立了以延安马列研究院、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等为代表的研究机构和学校。在此期间,党内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运动,系统研读整风学习文件,不断总结党史中的经验为现实服务。

  二、兴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党史观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从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党史观以“兴国”为历史任务,并在曲折中发展前进。

  1.从民主革命汲取经验,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任务艰巨,既需要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又需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正确党史观、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2.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融入党史观。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后,各地相继出版《毛泽东选集》,积极学习和宣传毛泽东思想,并用其指导现实工作。1951—1960年,《毛泽东选集》四卷本陆续出版,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毛泽东思想深刻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党史观。

  3.对待苏联共产党,由“向苏联学习”转为“以苏为鉴”。苏联共产党对中国共产党而言,曾是“最好的先生”。然而,赫鲁晓夫在苏共XX大发布的秘密报告,引发了蝴蝶效应,暴露了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不足和错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反苏反共浪潮。国际形势的变幻,直接影响社会各界对中国社会主义前途的担忧。这一时期毛泽东在若干场合,从国内与国外、积极与消极多种维度论及如何看待中共党史等问题,撰写《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提出对待苏联共产党要“引以为戒”,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

  4.“文化大革命”期间党史观偏离正确轨道。“文化大革命”期间召开的中共九大和中共十大受极“左”错误思想影响,中共九大提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中共十大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上延续了“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给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给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带来了深刻的教训。

  三、富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党史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面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以***同志、江泽民同志、***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奋斗,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党史观以“富国”为历史任务。

  1.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遗留问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年,国家处于历史徘徊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左”倾错误,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至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国家建设由此逐渐步入正轨。***在多个场合反复提及总结党史“宜粗不宜细”,评价毛泽东思想及毛泽东本人要“恰如其分”。

  2.团结一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一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认知,制约了经济发展水平。***审时度势,指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衡量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价值准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号召全党上下解放思想,“不搞争论”,争取时间去试、去闯、去干,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选拔培养一批中青年干部。20世纪80年代,受西方和平演变影响,国内出现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给党和国家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党内人才选拔培养工作,面临老干部精力不足,中青年干部经验不够的瓶颈。***多次强调要培养一批“四有”干部,组建一支“四化”干部队伍,动员老干部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让中青年干部顺利接班。

  4.用党史观教育青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一度泛滥,引发学生运动风波。对此,***强调既要重视物质文明,又要注重精神文明,坚持“两手抓”,实现“两手硬”。推动精神文明提质增效的做法之一是统筹教育工作,发挥党员教师先进作用,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

  四、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党史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党史观以“强国”为历史任务。

  1.回顾党史重大事件。***曾就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历史事件“逢五逢十”周年纪念发表重要讲话。2022年7月,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著作、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全四册出版。回顾党史重大事件,有利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一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

  2.重温党史重要会议。党史重要会议对中国共产党确立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原则发挥了重要作用,统一了全党思想。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和周恩来离开西柏坡前夕,有过一段关于“赶考”的对话。周恩来希望“考试及格”,毛泽东希望“不当李自成”“考个好成绩”。2013年7月11日至12日,***再访西柏坡时,特别强调“‘赶考’远未结束”。2021年7月1日,***宣告,我国已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份答卷,开启探索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重温党史重要会议,助益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四个自信”,坚决抵制与克服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复古主义。

  3.缅怀党史重要人物。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涌现出大量党史重要人物,他们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对于党史重要人物,我们既不能神圣化、偶像化,也不能妖魔化、污名化,应该全面、客观、历史、辩证地看待党史重要人物,不做亵渎祖先、亵渎英雄的事情。缅怀党史重要人物,有益于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在学思践悟中汲取奋进力量。

  4.铭记党史重要精神。铭记党史重要精神,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永葆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有利于中国共产党人荡涤初心、践行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的精神系统。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进程中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红旗渠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为中国共产党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文化养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党史观的历史进程相融相通于中国共产党完成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历史任务之中。以毛泽东同志、***同志、江泽民同志、***同志、***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汇聚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史经验、党史规律和党史趋势的总结、揭示和把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