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关键岗位年轻干部家属廉洁教育活动上的党课辅导报告

在全市关键岗位年轻干部家属廉洁教育活动上的党课辅导报告

各位青年朋友们,各位家属,同志们:

  家风是经过历史检验与家族先辈审视过的家族风气,它决定着每个家庭成员与家族的核心气质,甚至影响着整个国家的民族精神。“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毛泽东的优良家风形成于领导中国革命、建设的各个时期,凝结着毛泽东对子女的殷切期盼与家庭建设的深刻思考。青年党员是国家事业的参与者与建设者,其党性修养关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进程。借此机会,围绕“深入学习领会毛泽东的家风家训,淬炼新时代青年党员党性修养”这一主题,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毛泽东家风的内涵要义

  毛泽东家风的时代内涵主要表现在:崇学之风、亲情之风、廉洁之风与勤俭之风。毛泽东同志是“思想博大深邃、胸怀坦荡宽广,文韬武略兼备、领导艺术高超,心系人民群众、终生艰苦奋斗”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弘扬其优良家风,才能体悟开国领袖的崇高信仰与奋斗精神。

  (一)崇学之风

  1.孜孜不倦,学而不厌。读书是毛泽东一生最大的爱好。从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壮志少年到历经数载冷暖的晚年,毛泽东从未放弃读书学习的习惯,用一生的坚持不懈诠释了生命不息学而不止的人生追求。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求学时,曾改写胡居仁的对联“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有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用以时刻自勉坚持之于学习的重要性。“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直接展现了毛泽东在读书钻研方面废寝忘食、锲而不舍的状态。毛泽东的学习精神与读书方法,开创了中国共产党人专心治学的时代新风,勉励一代代青年党员终身学习,终身成长。毛泽东的终身学习观直接贯穿于其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中。投身革命事业后,毛泽东与子女的交流主要依靠书信,笔墨间彰显着毛泽东对后代学习兴趣的重视与学习方法的教导。延安时期,毛泽东将儿子岸英、岸青送到苏联求学,同时托林伯渠购买了一大批图书邮寄过去,供儿子和其他中国学生阅读学习。此外,毛泽东在信中也时常教育侄子侄女,革命的胜利需要刻苦学习与认真工作。

  2.博览群书,知行合一。毛泽东提出了共产党人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认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毛泽东求学时期就酷爱阅读《资治通鉴》《读史方舆纪要》等史书,对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著名战例的研究为后来的持久战论断提供了丰富的传统哲学智慧。在毛泽东的影响下,女儿李讷从小便熟读优秀史书并善于引经据典。《庄子·秋水篇》河伯的自命不凡深深触动了李讷并以此深思反省,逐渐养成了虚怀若谷的品格修养。“读了秋水篇,你不会再做河伯了。”毛泽东对女儿表示了支持与鼓励,传承起尊重中华优秀传统、博览泱泱史书的优良家风。

  3.知行相资以为用,并进而有功。毛泽东的尚学之风以书籍为现实载体,既要博览群书学贯古今,开拓眼界视野;又要善于利用无字之书,注重调查研究。毛泽东的一生都致力于研读中国具体国情的实践之书,将“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相结合也是毛泽东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毛岸英从苏联结束留学后,毛泽东并没有选择子女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而是将儿子送去“劳动大学”,让其在农村中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切身体会农民的生活状况与中国的具体实际。以实践为基,用调查结果阐明客观事实,不仅是毛泽东坚守一生的真理,也是他留给儿女的思想典范。

  (二)亲情之风

  1.妇女的力量是伟大的。几千年来,封建父系男权社会的精神压迫与思维控制塑造了依附与自卑的传统妇女形象,直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妇女解放事业才逐渐提上日程。从延安到西柏坡,中共中央对妇女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并推行一系列政策举措,妇女的形象由此得到了根本扭转与重塑。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是一个厚人薄己、心地纯善的人,她深知学识的重要性并始终奉行勤俭持家。战争年代,尽管自己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毛泽东的母亲仍会接济乞丐、帮助邻里。母亲的行为无形中塑造了毛泽东乐善好施、心系天下的优秀品格,涵养了一代领袖的博大胸怀。受到母亲的影响,毛泽东十分关切中国女性的成长与地位,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他提出解放妇女与打破旧式家庭关系的有机统一,强调妇女在社会解放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妇女解放与社会解放是密切地联系着的,妇女解放运动应成为社会解放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存在着。离开了社会解放运动,妇女解放是得不到的;同时,没有妇女运动,社会解放也是不可能的。”为推进男女平等提供了理论指导。

  2.浓厚亲情,严慈并济。毛泽东对亲情的珍视源于对优良家风的继承,“孝养父母,友爱兄弟,和睦乡邻,教训子孙”是毛氏家训的重要内容,而身份的特殊与社会环境的复杂则使得毛泽东更加爱护自己的家庭成员,一方面注重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对子女满怀父爱。得知母亲病情危急,毛泽东各处寻医问药,后来更直接将母亲接到身边亲自侍疾,常伴左右。母亲去世后,毛泽东更加关注父亲的身体状况,将父亲与伯父一同带到长沙,以尽孝道。对于故去的亲长,毛泽东充满怀念与追思;对于聚少离多的子女,他则是严慈并济。毛岸英在苏联留学期间,在父子二人十几封信件中,“欢喜”二字出现的次数最多,足见毛泽东与子女畅谈、联络时的愉悦之情。毛泽东在对晚辈的疼惜之余也不乏提出严格要求,他曾多次告诫子女要杜绝特殊化、也嘱咐身边人员不能对其子女进行额外关照。

  (三)廉洁之风

  毛泽东一生秉持两袖清风、勤俭奉公的崇高道德并以此来教育子女、规范亲属,将廉洁之风吹入家门。毛泽东曾提出“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三条规定,构成了毛泽东家风思想的基本原则,为新时代青年党员牢筑清廉防线提供了借鉴参考。毛泽东对家属和后代的要求也极为严格,他没有留下任何职权和财富供子女继承,坚决反对以“毛泽东”的名义谋个人私利。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的家庭成为了“中国第一家庭”,但起初毛泽东以“皇帝住过的地方”为由并不愿意搬入中南海,同时强烈抵制封建帝制下的家庭氏族体系,坚决反对弹冠相庆的想法。毛泽东表示:“我们不是代表剥削阶级,而是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但如果我们不注意严格要求我们的子女,他们也会变质。”裙带关系的先例一旦开创,执政党威信就会被损害,人民心中的信念也会由此动摇。面对各方亲戚官职工作上的援助之请,毛泽东坚持不徇私情的底线原则,运用高超的交流与拒绝艺术,耐心陈情循循善诱,引导他们洞彻事理。但对出身贫农,生活穷困潦倒的亲戚,毛泽东则会自掏腰包进行接济,使浓浓亲情与公正廉洁相融相促。

  (四)勤俭之风

  俭乃德之共,侈为恶之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价值观中,暴殄天物、挥霍无度向来为人们嗤之以鼻,而利用厚生、节俭节约则为人们所赞颂弘扬。毛泽东始终厉行节俭、艰苦奋斗,因此,毛泽东的家中也自然地形成了勤俭之风。毛泽东的子女无一成长于锦衣玉食的家庭环境。辛苦奔波的生活几乎填满了岸英、岸青的全部童年回忆,奔走之余的零星学习时光已属寥寥无几的安稳。母亲杨开慧被捕后,他们也没能逃脱牢狱之苦。李讷是毛泽东的小女儿,作为掌上明珠本该享受父亲的百般呵护,但却因为生逢战火纷飞的乱世,只得同部队一起过着如履薄冰的生活。七岁的她已经懂得如何在硝烟四起中躲避轰炸;战略转移与撤退期间,她也饥肠辘辘行万里路,与部队的战士并无差别。经历过艰苦才能更加珍视身边的幸福。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国家领导人的毛泽东在举办毛岸英的婚礼时仍然以艰苦朴素为第一要求。没有觥筹交错与高朋满座,没有蔚为壮观的盛大仪式,只有父亲的一份结婚礼物——毛泽东曾穿过的黑色大衣。毛岸英深知父亲的良苦用心,时刻督促自己要将勤俭奋斗铭记于心。

  二、以毛泽东家风淬炼青年党员党性修养的举措

  新时代的青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接力者,青年党员则肩负旗帜与标杆的作用。***总书记寄语青年:“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青年党员要以毛泽东家风淬炼自身党性修养,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研习者、远大理想的坚定信仰者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动践行者。

  (一)常学慎思加强理论修养

  党性与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坚持科学理论的引领与武装,是我们党永葆纯洁的重要原则;注重提升理论转化与运用能力是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思想根基。青年代表着希望与未来,能够为一个政党和国家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活力。因此,科学理论只有为青年群体所掌握,才能激发出崭新的现实力量,培育起青年党员准确的政治判断力。“年轻干部要胜任领导工作,需要掌握的本领是很多的。最根本的本领是理论素养。”***总书记的指示强调了青年党员提升理论素养的价值与意义,为青年党员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提供了指引。

  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与运用能力,是增强青年党员理论修养的首要路径。“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党性不完全。”在毛泽东的读书生涯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始终是他学习的重中之重;在干部队伍的培养计划里,他明确提出要学习马列著作的意见并布置推荐了具体书目。毛泽东的学习态度与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是全党的精神旗帜,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落地生根。一方面,青年党员要善于学习经典文本,洞悉真理的阐释逻辑并领悟蕴藏在其中的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展现了未来理想社会的宏伟蓝图,同时提供了破解现实困境的方法指引。虽然经典著作创作的具体时间背景与当代社会相距甚远,但贯穿在其中的真理志趣与价值归依仍然具有时代价值。另一方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民族的传承性与世界的包容性相统一,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精华,把握时代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了结构严谨、内涵丰富、与时俱进的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青年党员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中汲取智慧,加强理论修养。

  (二)志存高远坚定理想信念

  心有所信,方能远行。让理想信念与真理之光交相辉映,才能彰显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机活力,才能推进民族复兴的雄图伟业。“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青年党员行路之远,不在于双脚而在于志向。理想信念缺失,就会导致精神世界的虚无崩塌,工作上好逸恶劳、不思进取,思想上任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趁虚而入,最终在政治上丧失底线,损害人民和国家发展利益。因此,青年党员必须深刻认识到理想信念不是虚无缥缈的口号,要常修常炼常悟常进。

  立志高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家风传承的关键内容。但封建社会的家庭教育都是建立在剥削阶级的世界观上,最终指向高官俸禄与光宗耀祖。毛泽东则从无产阶级立场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到家庭教育中,强化对子女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后代秉承自己的报国之志,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毛泽东的引导和感染下,他的亲人都积极参加革命事业并先后有六位亲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毛岸英留学回国后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最终光荣牺牲,毛泽东对此表示:“革命战争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岸英是一位普通战士,为国际共产主义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尽了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青年党员要从毛泽东家风中吸取理想信念的力量,将个人的“小我”、国家的“大我”、为民的“无我”同党性相结合,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三)坚守初心站稳政治立场

  登高不忘俯低,行远仍需初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为了救民于危难水火,中国共产党的砥砺奋进,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党的初心横跨百余年时空,是全部的理论与实践不变的主题,激励着一代代共产党员开拓进取。毛泽东曾指出中国革命是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使人民得到幸福,毛泽东的初心就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毛泽东教导儿子:“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者做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家书是家风的直接反映,毛泽东的家书字里行间透露着整个家庭的理想与追求。在一封封红色诫子书的鞭策下,毛岸英继承了父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信仰。谈及送儿子远赴战场的原因,毛泽东的回答是:在毛岸英的心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民心是创业之始,更是兴业之基。青年党员不仅要站稳人民立场,更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青年党员要时刻扪心自问:什么是新时代的青年党员、青年党员如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要重温党史、缅怀先烈、常学常新,从百年历程中深化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要认真倾听群众的声音,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以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为出发点,及时了解掌握其思想动态,真正做到察民情、为民谋、解民忧。

  (四)敢于斗争修炼意志品格

  敢于斗争是中华民族从磨难中走来、于乱世中复兴所锤炼出的强大精神力量。从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事业,再到全面脱贫攻坚,斗争精神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与突出品格。毛泽东从小受到优良家风家训的影响,尤其是父亲的自强不息塑造了毛泽东百折不挠、越挫越勇的性格特征,在一次次迎难而上中砥砺勇担使命的进取精神。毛泽东严以律己,从生活点滴和日常小事入手,抓住每一个磨炼意志品格的机会。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已经意识到了体育锻炼和强健体格的重要性,领导革命不仅需要坚定的信念支撑,更需要极佳的身体素质。在众多锻炼方式中,毛泽东酷爱游泳,与江河风浪的搏击彰显了他的奋斗精神也锻造了他铁一般的战斗力与担当力。对待子女,毛泽东再三强调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不能被病魔拖垮行动的能力,也不能在劳累中磨灭了意志。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底色在于奋斗,在挑战中矢志前行,是青年党员历练成才的必经之路。广大青年党员务必树立敢于斗争的意识、提升善于斗争的能力、修炼勇于斗争的毅力,不畏艰苦环境与基层一线,不负光阴韶华与人民嘱托,在实践锻炼中提高创新本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活力、后劲与希望。

  (五)调查研究提高实践能力

  调查研究是一种统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一方面,调查研究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遵循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与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的思想武器。另一方面,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其本身蕴含着明确的实践指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意识到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形成了内容广博、寓意深远的思想体系。“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作为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标志性论断,奠定了其在党的领导与工作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在家庭教育上,毛泽东对实践调研的高度重视决定了他始终要求子女树立知行合一的学习观。“今天需要我们调查,将来我们的儿子、孙子,也要作调查,然后,才能不断地认识新的事物,获得新的知识。”

  与过去相比,当前的中国肩负更远大的目标,同时也面临着更复杂的情势,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以客观分析国内外发展局势,制定更合乎发展规律的方针政策尤为必要。为此,《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强调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调查研究落到实处。“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倾听基层干部群众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一得自矜、以偏概全”是青年党员领会调查研究思想的方法原则。青年党员要以问题为导向,以群众为基础,让“调查研究之风”有的放矢地吹入寻常百姓家,吹向疑难杂症中,提升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在基层中淬炼党性。

  三、毛泽东家风提高青年党员党性修养的时代价值

  毛泽东家风不仅是留给家族后代的精神财富,也是指引千万中国人民进行家庭家风建设的优秀资源,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传承弘扬毛泽东家风,有利于青年党员树德、社会和谐稳定、党的自我革命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一)注重家庭教育端正青年党员德行

  家风的作用如同春风化雨,能够激起家庭成员内心道德的涟漪。优良家风包含正确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导向,帮助子女树立德业、成就功业。抓住党员家庭这一基本点,推进家庭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就能端正青年党员道德品行,提升其党性修养。毛泽东家风中蕴藏着丰富的家庭教育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教育主体上,实现男女平等是毛泽东家庭伦理观的重要观点,妇女与男性在子女培养中都要承担起各自的责任。母之鞠育,其善且远。妇女是人类物质精神文明的开创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奠基人。受历史传统的影响,“女主内,男主外”是我国大部分家庭的生活模式,母亲往往承担着家庭建设和子女教育的主要任务,但由于男性自身的特点,父亲可能更具有坚毅、勇敢的特征。因此,健康的家庭教育模式应该由男女协作构建,优秀子女的培养是夫妻共同的事业。其次,在教育方法上,以朋友的口吻展开交流、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儿女是毛泽东教育后代的基本遵循,而不是命令式的训斥苛责。例如,与子女谈及人生规划时,毛泽东在一封家书中写到:“你们有你们的前程,或好或坏,决定于你们自己及你们的直接环境,我不想来干涉你们,我的意见,只当作建议,由你们自己考虑决定。”给了孩子充足的空间以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最后,在教育内容上,毛泽东主要给予宏观方法上的指引,科学的学习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毛泽东建议女儿读书:“要读浅近书,由浅入深,慢慢积累。”学习是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点滴积累中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要从毛泽东家风思想中领会家庭之于子女成长、家风之于德行塑造的深远意义,注重新时代家庭家风建设,不断培养品德高尚、党性纯粹的青年党员后备军。

  (二)凝聚核心价值构建当代和谐社会

  个人的成长轨迹总是与社会环境休戚相关、相互影响。家风在受到具体时空条件影响的同时,也对社会风气起着反作用。作为社会的细胞,一个家庭家风的优良与否,将直接决定其内部成员的道德水平与行为选择,进而关乎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优良的家风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压舱石”。一方面,优良的家风能够营造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创造有利的外在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维度规定了公民价值趋向,其最终目的是强化公民的责任意识,培育合格的新时代公民。修身立德、志存高远、心怀仁善、忠君爱国是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家训恒久的主题,以“修治平齐”为逻辑理路,培养出德才兼备、心系天下的子孙后代。因此,优良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目标旨归上高度契合,倘若每个家庭都形成良善忠义之风,每个公民都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自觉履行公民义务,那么整个社会将处于和睦融洽的状态,无形之中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创设社会情境,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另一方面,优良的家风能够提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载体,提供有效的现实路径。主流意识形态的弘扬必然离不开有力的宣传载体,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家训有着千年的历史底蕴,早已融入民族血脉与基因。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采用自上而下的建设路径,被局限于狭义的意识形态领域,并没有很好地落实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将家庭家风载体与意识形态宣传有机结合,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贯彻到公民的一朝一夕与一言一行中。

  (三)涵养清廉家风助力党的自我革命

  ***总书记指出:“群众看领导干部,往往要看领导干部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往往从这里来判断领导干部是否廉洁奉公,进而从这里来看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效。”党员的家教家风关乎一个政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青年党员的家风更是直接影响政党队伍作风建设的未来走向。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克己奉公”的滋润中,毛泽东借鉴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廉洁问题的理论阐释,并结合近代中国军阀腐败的历史教训,广泛开展廉政建设,并时刻教育子女勤俭朴素,永葆清廉本色。毛泽东警醒子女:“任何时候都要记住,你们是我毛泽东的子女,时时都要夹着尾巴做人。”从拒绝分配毛岸英到政务院工作到禁止女儿擅用专车,从亲朋好友到家庭成员,毛泽东爱憎分明,将对亲戚的关怀备至与贪腐之风严格区分,堪为领导干部树立清廉家风的典范。在毛泽东廉洁家庭文化建设的带动下,党员队伍恪守严格自律、勤政为民的职业观念,政治氛围整体向好,党风政风清朗端正。

  家风与政风互相映衬,青年党员政德与家庭道德一脉相承。良好的家风是砥砺个人品格的“炼金石”,也是拒腐防变的“防护网”。近几年的腐败案件往往呈现出家族式特征,家风败坏是领导干部引来腐败违纪之祸的重要原因。乐观积极的家风能够养成青年党员的健康心态,崇学善思的家风能够形成青年党员端正的学习态度,勤俭朴素的家风则能够增强青年党员的政治定力,不为糖衣炮弹和不良诱惑所动。风成于上而显于下,清正的家风落实到青年党员身上,就是正能量与青春力。推进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要抓住家庭家风这一重要窗口,正确处理公权与亲情的关系,让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薪火在青年党员的廉洁家风传承中生生不息。

  (四)汇聚精神力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毛泽东的家风思想把子女教育作为阐释起点,最终指向民族复兴的政治诉求,饱含着对马克思主义的深邃思考和爱国救国的忠肝义胆。毛泽东认为新中国的建设包括经济、政治与文化三方面,“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毛泽东注重发挥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将一个国家的文化建设置于重要地位,而家庭文明的建设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建设高尚的家庭文明,才能形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文明,推动民族文明的繁荣兴盛,凝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动力。

  文明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状况的关键因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之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包括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弘扬优良家风,提高全社会家庭文明程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任务与必然选择。我国正处于弘扬党的XX大精神开局之年,更高的历史起点与更广的发展平台虽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际遇,但也伴随着复杂多样的风险考验。因此,我们更需要不断增强社会共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升华民族文明。在崇德向善、自强不息的中华优秀家风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党员,必将怀揣远大的理想信念、练就过硬的能力本领、淬炼优良的党性修养,奋力开拓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之路。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