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学习扎根边疆甘于奉献胡杨精神的时代价值
胡杨精神的时代价值:艰苦奋斗 自强不息 扎根边疆 甘于奉献
胡杨,坚毅的沙漠之树,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在广袤的世界第二大沙漠、中国第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生长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胡杨林。胡杨忍受荒漠中干旱多变的气候,顽强地将根系扎入沙海。她是南疆荒漠环境的改造者,不断分蘖植株,形成了“一棵胡杨一大片”的生态屏障;她是与银杏同时代的“活化石”,人们称她为“沙漠英雄树”,当地群众把她叫作“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
人们赞美胡杨,不仅因为其风姿,更因为胡杨生命力中所蕴含的顽强斗志、无畏精神和浩然正气,任凭沙暴肆虐、干旱和盐碱侵蚀,顽强地生存和成长。胡杨已然成为一种精神象征。以塔里木大学为代表的兵团教育工作者秉持兵团光荣传统,扎根南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热爱新疆、建设新疆的“小胡杨”,为新疆特别是南疆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用生动的实践回答了“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他们所展现出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品质,被A总书记称赞为“胡杨精神”。胡杨精神是塔里木大学立德树人的精神根基,是兵团精神在塔里木大学的集中体现,是文化润疆的宝贵资源,更是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的精神指引。
A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因此,我们要牢记A总书记的嘱托,充分挖掘和正确把握胡杨精神的时代价值,使胡杨精神成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行动指引,发挥兵团特殊作用、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精神动力,激励干部人才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的思想武器。
01
胡杨精神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行动指引
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A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2019年3月18日,A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高等学校作为坚持党的领导、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担负着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重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过去一段时间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存在虚化、弱化、空泛化的现象,其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从国际环境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西方一些势力试图通过和平演变的方式让中国走向西方模式,成为他们的附庸。从国内因素看,改革开放带来了“新鲜空气”,也飞进来一些“苍蝇蚊子”,师生的思想观念不断受到碰撞和冲击,一些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西方文明与制度的盲目崇拜和对中国文明、历史及制度的不自信。从高校自身看,也存在用马克思主义正确分析批判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和制度不够、不充分的问题,出现了囫囵吞枣、全盘接受、迷失自我的现象。些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改革实践、与人民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未能及时吸收马克思主义最新研究成果。因此,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迫在眉睫、刻不容缓。A总书记强调:“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办学方向的问题上站稳立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我们要用胡杨精神坚定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明确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历史大势,确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执着追求,并在投身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理想信念。要用胡杨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决拥护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听党话、跟党走”,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挥洒汗水、激扬青春、建功立业,把个人价值融入社会价值,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振兴中华、国家发展的洪流伟业中。要用胡杨精神激发奋斗意识,A总书记指出,“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要在艰苦环境下磨砺意志,在时代大潮里担当使命,为兴疆固边尽己所能。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落实好的根本任务。A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不是看它的条件何等优越、规模如何庞大,而是要以长远的眼光、历史的视野看它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看它对国家对民族所作的贡献。塔里木大学“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做好新疆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把胡杨精神贯穿于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使之成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强大动力,把优秀的人才输送到基层,这也是实现新疆发展最现实、最直接的途径。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要引导广大教育战线的教师主动以胡杨精神为参照,明确自己的职责使命,用优秀的师德品行、学术造诣引领学生成人成才。要弘扬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发挥高校的科技引领和技术带动作用,使高等教育同新疆的发展实际和发展方向相匹配。
02
胡杨精神是发挥兵团特殊作用,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精神动力
在新疆组建担负屯垦戍边使命的兵团是党中央治国安邦的战略布局,是强化边疆治理的重要方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兵团提出了发挥“三大功能”和“四大作用”的要求,对兵团深化改革作出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顶层设计,开启了兵团在新时代的长征路。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全局、新疆大局,是兵团事业的立身之本和使命担当。推进兵团深化改革、服务新疆工作总目标,是新时代兵团人的新使命,也是新时代兵团展现新担当新作为的具体体现。兵团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前进路上没有一马平川的坦途,要敢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挑战,面对急难任务更要敢于斗争、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兵团各级党员干部要像胡杨一般直面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挑战,主动作为,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推动兵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在不断深化改革的生动实践中赋予胡杨精神新内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实现功成必定有我的作为,激发新的活力、汇聚强大动能。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没有人才支撑的发展是空谈,要发挥高校在兵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作用,要用胡杨精神鼓舞兵团高校师生做深化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和奋力推动者,让高校成为人才“蓄水池”和“中转站”,成为先进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成为民族团结的示范区,为兵团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03
胡杨精神是激励干部人才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的思想武器
新疆是我国西北的重要安全屏障,战略地位特殊、面临的问题特殊。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新疆工作事关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着眼新疆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总目标,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治疆方略。
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根本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关键在人。确保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做实做细见成效,需要教育各级干部领悟准确、执行有力、落实到位。胡杨精神所包含的爱国、扎根、奋斗、奉献、创新等价值观,是生动的“五观”教材;是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是感召更多年轻人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的引领力量;是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堡垒。
要用胡杨精神激励干部人才像胡杨一样,树牢“扎根”和“奉献”的意识,坚定意志,沉住气、静下心,经受住各种困难的考验和磨练,随时都要保持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把工作抓细、抓实,要勇于担责,真抓实干,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实际行动践行忠诚与担当,为把新疆建设得更加美好,让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