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篇主题教育”两个确立“理论合集

主题教育”两个确立“理论合集 (31篇)

主题教育”两个确立“理论合集

(31篇)

合集系列

目  录

1. 中共天津市滨海新区委员会党校张静: 

“两个确立”的基本依据和决定性意义  1 

2. 山东中医药大学许艳: 

“两个确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决定性意义  6 

3. 张耀文: 

“两个确立”对于夺取新征程上伟大胜利的决定性意义研究  15 

4.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王俊: 

“两个确立”的历史必然与决定性意义  62 

5. 刘其先: 

“两个确立”聚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不竭伟力  68 

6. 中共宜昌市委党校杨艳: 

“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  73 

7. 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邓海英: 

把“两个确立”深植于思想、笃行千实践  79 

8. 中共保山市委副书记赵碧原: 

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实践自觉  86 

9. 杨林兴: 

从百年党史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91 

10. 山东省财政厅潘辉: 

从财政视角理解和拥护“两个确立”…  98 

11. 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论贯彻全国两会精神…102 

12. 中央组织部理论学习中心组: 

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 

供坚强组织保证 认真学习《A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  104 

13. 三门峡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李长治: 

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奋力开创新时代新征程 

政法工作新局面  110 

14. 卢崎、李绍军: 

“两个确立”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113 

15. 中共怀化市委党校余灵芝: 

“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逻辑生成及实践要求  124 

16.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戴静: 

“两个确立”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之探  131 

17. 南昌师范学院张艳国: 

论“两个确立”的历史根源及其价值意义  134 

18.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学术和编审委员会原主任陈理: 

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历史必然性  143 

19. 江西师范大学张艳国: 

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确立”…  150 

20. 任海星: 

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科学依据和实践要求  154 

21. 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小龙: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自觉坚定历史自信  160 

22. 付彩霞: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163 

23.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教研部张丽晓: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165 

24.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党建研究局局长周新群: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 

决定性意义 增强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172 25.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吕亚楠: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177 

27. 北京师范大学王树荫: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186 

28. 新华社机关党委课题组: 

政治执行力  197 

29. 韩振峰: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与自觉做到“两个维护”的内在统一  202 

30. 贵州日报评论员:始终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 

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  207 

31. 广电总局机关党委课题组: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在实践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209 31.省政协副主席、民进省委会主任张振宇: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 

做到“两个维护”积极推动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  216 

“两个确立”的基本依据和决定性意义

中共天津市滨海新区委员会党校  张静

“两个确立”是新时代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政治成果,是百年党史和新时代十年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决定性因素,是领航新征程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根本保证。本文认真分析提出“两个确立”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深刻感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旨在激发党员干部衷心拥护“两个确立”,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跟党走,步调一致向前进,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和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而团结奋斗。

一、“两个确立”的理论依据

(一)“两个确立”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于主体视角揭示了在社会发展中人民群众和个人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同时也不否认个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其中杰出的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每一个社会、每一个阶级都会有属于那个时代的杰出人物出现,无产阶级要承担改变社会的使命,从事人类解放的事业,当然需要也必然会产生杰出人物和领袖。马克思在世时,他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领袖和核心,他所创立的科学世界观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指明方向和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多次带领全党于危难中脱险,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核心。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同志探索并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挥了核心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A同志统揽两个大局,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取得历史性成就,是当之无愧的领袖核心。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点上,中国这艘巨轮要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途中乘风破浪、勇毅前行,必定需要领袖人物发挥举旗定向的核心作用。提出确立A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正逢其时,是中国共产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必然结果。

(二)“两个确立”是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应有之义

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就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了解自己的主张得以实现的物质条件和阶级力量,只能从人道主义的原则出发,通过思维建构去描绘未来社会的美好景象。马克思和恩格斯则与之不同,他们认为未来社会的状况根源于现实,只有通过对现实社会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才

有可能提出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而且提出要以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和理解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探讨未来社会的特征。概括地讲,科学社会主义是“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而这个现实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基于现实之上的理论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为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毛泽东思想主要回答了如何完成中国革命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等重大问题,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点解答了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发展阶段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针对三大时代课题做出了原创性、系统性地阐释。提出确立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必然要求,是永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密钥所在。

二、“两个确立”的历史依据

(一)“两个确立”是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得出的重要结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遵义会议为分界点,党的革命事业经历了惨痛的失败和成功的喜悦,究其原因要看党在遵义会议前后,是否形成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革命理论。遵义会议前,党中央主要负责同志虽然经历了从党的重要创始人陈独秀,到留苏高材生王明的频繁更替,由于缺乏对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思考,中国革命并未走上正确的道路。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核心地位在事实上得到确立,中国革命从此发生历史性转折。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取得伟大胜利有了科学理论作为保障。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和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确立,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直面新的挑战和考验,在重要历史关头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同志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阐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以极具魄力的政治担当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并在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创立***理论。江泽民、***同志带领全党不断开创全面开放新格局,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阔。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慎回答世界之问、人民

之问,形成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带领全党同志主动担当,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国家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做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为解决“三农”问题和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谋划了新思路。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 使新时代十年取得辉煌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呈不可逆转之势。

百年党史证明,领导核心和科学理论是关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倘若没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和领导权威,没有符合中国国情不断发展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不能一次次经受住考验,也不会取得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

(二)“两个确立”是认真分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重大挫折得出的深刻教

巴黎公社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但可惜的是,它仅仅存在72

天就宣告失败。究其原因,恩格斯指出:“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1]。巴黎公社委员会虽然设置了主席团及主席,但并未赋予其相对应的权力和责任,而且主席团主席任期比较短、更替频繁,这导致公社在事实上处于群龙无首状态。除此之外,公社委员中有信奉激进社会主义的多数派和信奉改良社会主义的少数派,但他们所信奉的都不是科学社会主义,因而不能制定出正确的政治路线,革命过程中犯了一些致命性错误。比如公社没有有意识地联合农民扩大革命阵营,没有不失时机地集中对付敌人的围剿等,最后在执政两个月后被残酷镇压。

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但同样遗憾的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起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它执政的第74个年头宣告解散。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苏联解体的首要原因。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 放弃马克思主义,就是放弃共产主义理想,放弃共产主义事业。戈尔巴乔夫上任后提出的所谓“多元化”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从实质上来看就是主张在意识形态领域根本抛弃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不仅如此,戈尔巴乔夫本人作为苏共的总书记,其自身不仅不具备杰出政治领袖应有的坚定理想信念,而且还缺乏卓越领袖的政治领导才能。戈尔巴乔夫声称“苏联共产党不享有垄断权”,极力推行多党制,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他一再妥协退让,甚至间接为西方反共势力推波助澜,最终以

个人的悲剧酿成了苏共和国家的悲剧。

纵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巴黎公社失败和苏联解体的教训无疑是惨痛的,它时刻警示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领导核心和科学理论丝毫都不能动摇, 动摇了会犯颠覆性错误。

三、“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一)“两个确立”是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定海神针

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站在了新起点,也面临新风险和新挑战。从国际形势来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变和动荡变革期, 全球经济发展缓慢、国际局势动荡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考验。从国内来看, 中国正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一战略全局之下,经济发展方式正在转型,新发展格局正在构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正在探索实践。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增大了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难度,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提出新考验。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从来不惧怕困难,从来敢于迎接挑战,因为党始终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指导思想,未来纵使风浪再大,只要有“两个确立”这一定海神针保驾护航,我们亦能化被动为主动,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二)“两个确立”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路明灯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风雨兼程、不懈奋斗的目标只为实现民族之复兴,而复兴之路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旗帜引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民族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新中国成立以后,苏联模式弊端让中国共产党更加深刻意识到实现民族复兴必须走自己的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真正找到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自此以后,中国共产党始终沿着这条道路不断奋进。当下,我们已经来到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应当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思考并做出科学回答,为继续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提供了方向和思路,是未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路明灯。

(三)“两个确立”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有力支撑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西方现代化道路不同。从逻辑起点上,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是被动的,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之下被迫卷入现代化浪潮。从发展轨迹上,中国实现现代化经历了从模仿、借鉴到自我独立探索的转变过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推进国家现代化始于实现国家工业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从推进“四个现代化”着重实现物的现代化,到更加重视人的现代化,对现代化的内涵和实现路径有了更加成熟的认识。探究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不断发展的原因,根本在于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特别是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物质基础的同时,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本质要求及战略举措,全面升华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刚刚起步,还需要克服许许多多无法预知的困难,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能够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两个确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决定性意义

山东中医药大学许艳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旗帜鲜明地提出:“党确立A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1]

“两个确立”是立足于“两个一百年”所作出的最具历史性、政治性、实践性的经验总结,是承继百年奋斗荣光、开启奋斗新征程的里程碑式成果。今日之中国将迎来21世纪中国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行稳致远,梦想的光环愈发耀眼,梦想的彼岸愈发接近。新时代十年巨大成就和伟大实践证明,“两个确立”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政治之锚和思想之魂,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之纲。因此,要精准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必须透彻理解“两个确立”的历史必然性,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规律,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和清醒彻底的思想力,奋力擘画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宏伟蓝图。

—、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历史必然性

“两个确立”是伟大时代的召唤、光荣历史的决择、亿万人民的夙愿,是新时代党在思想和政治上的伟大创造和经验总结。进入新时代,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历史发展定位和规律,在正确把握世界百年巨变时局的基础上锚定中华民族复兴之战略目标,针对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原创性、系统性地提出治党治国理政之道,推动社会革命事业取得战略性的伟大成就和历史性的深刻变革。所有这些光辉的成就和变革无不得益于“两个确立”精神的全面、坚决贯彻。因此,“两个确立”是党历经百年沧桑、百炼成钢,从奋斗中凝练出来的重大历史性政治论断,具有科学、系统、丰富的内涵,具有缜密系统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两个确立” 是新时代中国伟大事业发展的历史必然大势,全党和全国人民务必统一思想、坚定捍卫和拥护,全面贯彻决议精神。

(一)“两个确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原则的根本政治体现

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对政党领导权威的

问题尤为重视。在总结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时,马克思不仅明确指出: “如爱尔维修所说的,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2],所谓的大人物就是领袖人物,能够在革命的严峻紧急关头作出正确决断,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更是鲜明地批判了改良派和激进派等非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显然缺乏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也是革命失败的重要因素。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建立布尔什维克政党的革命实践中,列宁深刻指出:“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3]; 同时指出: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4],“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党”[5];强调维护党中央和领袖权威与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统一性和重要性,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建立改变世界历史方向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仅成功粉碎资本主义的反苏武装干涉,捍卫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而且坚持马克思主义苏俄化, 创立列宁主义,为苏联的革命和建设发展奠定理论基础。根据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在坚强的政党和伟大领袖的领导与科学的理论武装和指导下,无产阶级革命才能赢得胜利,社会主义革命事业才能顺利发展。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史为新时代中国“两个确立”提供科学、系统的逻辑基础,“两个确立”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革命实践的本质反映和中国化时代化体现。

(二)“两个确立”是党的百年奋斗经验的深刻总结自1840年以来,因清朝政府封建专制腐朽落后的统治、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野蛮无耻的入侵,中华民族历经劫难、水深火热,中国人民历经屈辱、饱受欺凌;无数英雄的中华儿女奋起抗争,义无反顾,上下求索救国救民,屡遭失败。在十月革命炮火的轰鸣声中,黑暗中抗争前行的中国先进分子终于感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的光芒映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社会革命的狂潮中,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唤醒了焦虑迷茫的中国仁人志士,1921年中国共产党从南湖红船上诞生和启航,中国人民从此有了新的革命领导力量,感受到思想灯塔的光芒,中国革命才迎来改天换地般的新生,中华民族开启浴火重生的光荣革命道路。在建党初期,“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6],致使革命几经受挫, 甚至损失惨重。虽然毛泽东同志清醒认识到中国革命的本质,提出马克思主义

建党建军的政治原则,开创适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土地革命路线, 创建革命根据地,但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仍无力改变临时党中央左倾错误路线的命运,最终踏上战略转移的艰险长征路。在经历重大挫折和牺牲及通道会议、黎平会议和猴场会议、攻占遵义后,红军才冲破围追堵截获得喘息之机, 党中央终于认识到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及其正确的革命路线对中国革命具有的无可替代的决定性意义。在遵义休整期间得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党中央在经过激烈的斗争后,纠正“左”倾路线的严重错误,从此确立毛泽东同志实际上的领导核心地位,确立其适合中国国情、反帝反封建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路线,实现生死存亡的伟大转折,中国共产党逐步走向独立自主,中国革命逐步走向胜利;此后,党中央又经历与张国焘“另立中央”、抗战初期王明右倾错误路线的斗争,最重要的是经过延安整风运动后,全党终于在政治、组织、思想上实现团结在毛泽东同志的旗帜下的新局面。在伟大的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同志领导全党和人民,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问题,发表《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经典光辉著作,开创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和武装党和人民,为中国革命和人民拨云见日,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胜利的方向。毛泽东指出:“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7]。正是有着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党、军队和人民, 汇聚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夺取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近代反侵略战争的伟大、彻底胜利。中共七大明确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历史性地写入党章,中国共产党自此成为真正成熟的伟大政党。“我党经过了自己的各种成功和挫折,终于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军事上, 第一次达到了现在这样高度的巩固和统一。”[8]正是有了伟大正确的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有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武装,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在团结胜利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古老的中国重获新生,英雄的中国人民重获主宰命运的自由,中国历史的纪元开启新篇章。新中国的诞生为中华民族开辟崛起之路,照亮伟大复兴之路。正如***同志所说:“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9],“我们党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了整整一代人,使我们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0]。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初期,毛泽东同志领导党和人民,以非凡的战略和无畏的精神打赢抗美援朝战争,保卫新中国;英勇奋斗、自力更生,以独特的

智慧和魄力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中国,建立起独立、比较完整的现代化工业基础和国民经济体系,提出四个现代化的路线和目标,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探索中取得奠基性的辉煌成就;在借鉴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总结我国初步实践探索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毛泽东同志以独特的战略思维发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三个世界” 思想等重要理论,不仅为当代中国、更为长久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根本性的指导原则,不仅丰富了毛泽东思想,更是在中国社会发展实际之上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现了历史性的理论飞跃。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社会发生的惊世巨变和朝气蓬勃的建设热潮,无论是物质、精神、文化、政治等方面, 无不是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党和人民艰苦创业的结果,无不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艰苦奋斗的结果,这些成就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最根本的政治和物质基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奏响进军的号角,党和人民迎着复兴之光照亮的道路勇毅前行。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同志立足中国现实、着眼世界和未来,高瞻远瞩,拨乱反正,统一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韬光养晦、一心一意谋发展,创立***理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天地;以非凡的魄力和定力平息政治风波,保障国家安全,保证社会主义道路不改向、不走偏。在重大历史关头, ***同志强调:“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11],“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的原则, 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12],鲜明、坚定地表明党中央的政治态度;在经过全党大讨论、修订后,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到统一思想、团结发展的决定性历史性作用。正因为***同志的举旗定向,确保决议起到总结经验、统一思想、团结前进的作用,顺利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的新航程。在1992 年视察南方时,***同志振聋发聩地提出以“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检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本质问题,在思想上打破藩篱、拨云见日,掀起改革开放的滚滚春潮。

江泽民同志、***同志接续领导全党和人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战天斗地排万难、艰苦奋斗勇前行,取得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辉煌成就; 在新形势下的建设实践中,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创

新。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领导人民从中国社会实际和时代、形势要求出发, 韬光养晦,矢志不渝坚定中国道路,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创造“当惊世界殊”的奇迹,充分彰显我国的制度和政治优越性;新时期的伟大成就得益于以***同志、江泽民同志、***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党中央的领导,得益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光辉旗帜的指引;新时期的伟大成就和理论创新为中国复兴号巨轮增添强劲的动力。

党的奋斗经验表明:“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13]只有创造坚强的领袖核心,革命和建设事业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道路,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革命才能取得成功,建设事业才能顺利推进。

(三)“两个确立”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 的战略发展目标,以系统推进“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的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而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完成党的任务、实现中国梦是解决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和关键。首先,新时代我国面临重大风险和考验的复杂严峻形势,面对国内经济“三期叠加”、国际经济逆全球化等综合交织的复杂困局,A同志领导全党保持弥坚的战略定力、坚强的革命意志,以高超的斗争本领,发挥主心骨、定盘星的作用,抓大局、破困局、解难题、办大事,为中国巨轮掌舵定向,劈波斩浪、一往无前。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问诊把脉,精准施策,有的放矢,提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战略决策,以新发展理念开创新发展格局,以自主创新驱动发展潜力活力竞争力,构建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新常态,铸就一系列历史伟业和深刻变革。其次,在发展实践中,就攸关发展和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科学战略判断,提出治党治国理政的创新思想和战略,实现“两个结合”的伟大创新,创立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A同志号召全党掀起常态化学思想、学历史的学习教育整风活动,

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学思践悟“中国共产党能”与“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行”的要义和逻辑;通过教育学习在精神上固“钙”强“筋”,以坚贞的理想信念意志、高尚的爱国为民情怀、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坚强无畏的革命精神,锻造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升强党治国理政能力。党中央号召全党和人民深入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思践悟,达到思想统一、政治自觉、意志坚定、团结一致, 践行初心使命,攻坚克难、勇创新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党中央高瞻远瞩,统筹布局、协调发展,实施精准扶贫、污染防治等攻坚战役,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源动力、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效力、中国制度和中国道路的优势活力。再次,以自我革命治党强党,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以内外兼修固本强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自我革命是党找到的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这是党的建设理论创新的新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舍我其谁的革命作风和魄力,推进正风肃纪、从严治党,以前所未有的高压态势推动反腐斗争,以愈是艰险愈向前的勇气锤炼斗争本领,以自我革命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大大增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力,赢得民心。只有坚强的党才能带领亿万民众战天斗地,夺取新时代新发展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取得飞跃性的发展成就,使中国人民愈发感受到中国梦想之光的普照,愈加激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无穷动力和无比信心;所有这些成就无不得益于“两个确立”的贯彻执行,彰显伟大领袖的胸襟魅力、指导思想的精神伟力、伟大革命实践的塑造力。

新时代党的奋斗实践更加表明,只有伟大的领袖核心才能凝心聚力,只有彻底的思想理论才能武装人民“。两个确立”正是新时代历史的必然选择、革命实践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根本保障。

二、“两个确立”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不悔、使命永担;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坚定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理想信念高于一切;中国共产党人永葆青春活力和革命意志,矢志不渝,接续奋斗。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奋斗青春赶考圆梦。中国共产党激情奏响冲锋号角,领导人民踏上新征程。光明的前路从来都是漫长而曲折的。新长征路绝非一路坦途,中国号巨轮绝非一帆风顺。如何劈波斩

浪、穿越激流险滩?大海航行靠舵手,指引航向靠灯塔;“两个确立”正是确立了党和国家事业新长征路上的领路人和旗帜,正是领航中国复兴号巨轮的舵手和灯塔,正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最大确定性、根本性保障。只有坚定做到“两个维护”、拥护“两个确立”,才能从根本上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新的辉煌。

(一)“两个确立”从政治上保驾护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

“两个确立”鲜明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的建党原则,也是其政党成熟性的重要标志,这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史和中共百年党史的宝贵经验总结。今日之中国,无比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国内外风险挑战之大、复杂性难以预料,愈是紧急重大关头,愈需要领袖、需要政治核心。伟大的时代创造伟大的领袖,伟大的领袖引领伟大的革命,伟大的实践创新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思想引领伟大的事业。要实现中国梦这样史无前例的大事业,关键在党、更在于党的领袖。首先,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定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14],这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我们党能够战胜重大风险挑战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保障。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格局突变、逆全球化思潮带来的重大风险挑战,A同志能够领导全党顺时应势,运筹帷幄,坚定中国道路的方向和决心不动摇,推进中华民族复兴巨轮的节奏不动摇,坚定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目标不动摇。其次,必须完善、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最充分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彻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则依赖于构建完善、成熟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是建立在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基础之上的,是在社会生产力的完全解放下才能实现的。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深层次解放生产力,完善适应新时代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解决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 加强顶层设计、制度建设,把握战略和历史主动,善于化解矛盾,疏通中国道路上的坎坷、堵点,畅通前进的航道。只有坚定拥护“两个确立”,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制度的成熟定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巨轮才能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灯塔的指引下顺利前行。

(二)“两个确立”从思想上引领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

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自己锻造成为更加民

族化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历史、中国发展实情,辩证、历史、实事求是地指导中国革命具体实践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革命建设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和重要经验。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伟大革命实践,从当代中国实际问题出发,从人类发展问题出发,创立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科学思想是最具中华民族特色、最具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不仅为中国发展谋篇定向,而且为世界进步贡献中国方案。中国在发展,世界在剧变,矛盾、问题也在发展,思想理论既要继承原则更要开放发展。A总书记是当代中国党和人民的领袖,领导党和人民在新征程上奋力开拓中华民族复兴光明前景的事业;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解决当今中国社会矛盾和时代问题的思想武器和科学方法,是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行动纲领。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只有坚定拥护“两个确立”,才能顺应新时代新要求、解决新实践新问题,才能坚定“四个自信”,心无旁骛谋复兴;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在新形势新发展中不断丰富创新,彰显更强大的真理力量,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永恒的精神力量,思想旗帜的光芒将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三)“两个确立”从育人上永续注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

中国共产党志在中华民族基业常青,中华民族复兴伟业需要党和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薪火相传、接续奋斗,事业后继有人乃是百年根本之大计。培育新时代后继人才,就是培育事业的希望和未来,尤其是培育青年人才, 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提出一系列强国战略,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实施强国战略的关键和力量在于造就一批批的时代新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 关键同样在于以文化人、以文铸魂、以文育人。首先,要坚持在意识形态领域牢牢把握领导权和主动权,在文化建设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激发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活力,形成全社会先进文化氛围,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A同志强调: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15]。以思想意识塑造引领文化建设和精神培铸,增强文化创新、文化自信,凝聚文化内生动力,助推民族复兴伟业。其次,要始终抓好教育之百年大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系统、科学的教育共同体生态系统。

以育人为导向和使命鞭策、激励广大教师,为学生提供中国特色优质教材、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之道,以远大理想信念、伟大精神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召学生、培根铸魂,以中国伟大梦想激扬活力青春理想,培养学生成为新时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两个确立”是两个“相结合”的集中体现, 不仅为“培育什么人、怎样培育人、为谁培育人”提供系统、坚强的思想政治保障,而且为培根铸魂、增强文化自信奠定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坚定拥护“两个确立”,才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培养更多有思想觉悟有斗争本领、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铸就中华民族伟大梦想输送更多合格的生力军、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绵绵不绝的智力支撑和精神源泉。

“两个确立”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最重大的政治成果,是新时代中国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必然要求,是新征程上领航中国复兴号巨轮驶向梦想彼岸的根本保证。全党全国人民要更加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加统一思想、意志、行动,坚定“两个维护”,拥护“两个确立”, 为实现中国梦而团结奋斗。“两个确立”肩负伟大梦想使命,承载伟大梦想荣光,传承伟大精神基因,引领伟大斗争新胜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保证、思想旗帜和力量源泉,从根本上引领着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决定着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历史进程。

“两个确立”对于夺取新征程上伟大胜利的决定性意义研究

张耀文

导言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2. 选题背景

党的百年历史证明,拥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拥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是我们党成熟、有战斗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励精图治,敢于斗争,敢于担当,敢于创新,敢于胜利,激发了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神州大地海晏河清、生机盎然,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逐渐确立A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A总书记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中,将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在2019年1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强调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重要的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坚决维护A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①“两个维护”的提出是党中央应对风险挑战的战略选择,更是党心民心所向。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历史证明,如果党中央没有权威、全党没有领导核心,大家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党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确立A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②“两个确立”的提出体现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同时也是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提出的制敌之策,必须深刻领会、准确把握, 用以观察事物、判断形势、分析和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在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深入分析、研究“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及践行路径,对于新时代新征程上将党的二十大部署落到实处,全党全社会接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 研究意义

(2) 理论意义

研究“两个确立”对于夺取新征程上伟大胜利的决定性意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关于确立领导核心与指导思想的相关论述,明确“两个确立” 的理论渊源。第二,通过深入研究“两个确立”对于夺取新征程上伟大胜利的决定性意义,阐释领导核心与指导思想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意义,能够进一步丰富中国共产党建党学说,完善党的建设理论体系。

(3) 现实意义

“两个确立”是实践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深入研究“两个确立”,理解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第一,“两个确立”对于夺取新征程上伟大胜利的决定性意义,为在新征程上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提供战略定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行动指南为,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可靠政治保障。第二,探索总结百年来尤其是新时代捍卫领导核心及巩固指导思想的实践路径, 对于新征程上接续创造新的伟大成就意义重大。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2. 国内研究综述

(2) 关于“两个确立”的形成逻辑的相关研究

石仲泉(2022)从五个维度谈到了“两个确立”提出的依据,认为“两个确立”的提出具有历史传统依据、实践创新依据、理论飞跃依据、人民之心依

据、时代需要依据。①陈松友(2022)认为“两个确立”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基本原则、中共百年奋斗的经验总结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深刻经验总结以及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实践等三个方面逻辑决定的。②姚亚平黎滢(2022)认为“两个确立”的提出是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必然逻辑,历史演进的必然逻辑,实践发展的必然逻辑,未来接续奋斗的必然逻辑。①综上, 如今学界对于“两个确立”形成逻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维度、历史维度、现实维度、价值维度、实践维度,基本就“两个确立”的形成逻辑进行了阐释。

(3) 关于“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研究

马建堂(2021)认为“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主要体现在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坚强的政治保证、更为强大的思想指引为、更为磅礴的奋进力量、更为强大的组织优势。②陈金龙(2021)认为“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主要体现在第一,“两个确立”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供历史支撑;第二,有利于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凝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第三, 为党的二十大召开作了重要准备。

③张东刚刘伟(2021)从“两个确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才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马克思主义能在二十一世纪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了根本保障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两个确立”具有的重大意义。

(4) 关于落实“两个确立”的实践要求研究

欧阳淞(2021)认为,落实“两个确立”,必须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坚决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必须毫不动摇坚持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⑤刘光明(2021)认为,落实“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⑥李国喜(2021)认为落实“两个确立”,要培育忠诚之“心”、夯实理论之“基”、淬炼信念之“魂”、常修为民之“志”、永葆青春之“力”。⑦赵庆寺(2022)认为新的赶考之路对捍卫和落实“两个确立”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思想建设为基础,以党内制度建设为支撑,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综上所述,目前学界对于“两个确立”的研究较多,大多集中于“两个确立”的生成逻辑、决定性意义上,然而,“两个确立”的提出具有充分的现实基础,是在党中央统筹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背景下提出的,目前学界在对“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研究方面,并没有立足于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以及未来的新要求,缺乏现实依据与一定的前瞻视野。同时,对于新征程上如何捍卫“两个确立”,学界缺少一定的研究,没有涉及到具体实践要求以及体制机制构建。因而,对于“两个确立”的实践要求研究是目前学界中亟需完善的不足之处。

3. 国外文献综述

(2) 对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的研究

美国社会学者萨尔瓦多·巴博内斯对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包含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包含“十四个”基本方略,包括“坚持中共对人民解放军的绝对领导”“实施A强军思想”“培养强烈的中华民族群体感”“弘扬正义并追求利益共享”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通过磋商和合作来实现共享发展的原则” “推进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等等。

①巴西中国研究与商务中心执行长罗尼·林斯(RonnieLins)对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进行了研究,认为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它将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富强之路、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梦的坚实保障。”

②巴基斯坦斯·姆哈里对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包含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阶段性目标进行研究,认为“中国共产党两个阶段的计划”, 尤其是2035年前此阶段计划包括“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还有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让中华文化影响更大”尤其强调,“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缩小”“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形成” “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得以实现”。

(3) 对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意义研究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政治研究和预测中心主任安德烈·维诺格

(AndreVinogerRadov)对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内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经济领域、国家

建设、社会生活和对外政策等方面的崭新任务,把这一思想写入党章,有助于提高全体党员在完成这些崭新任务方面的纪律性。”①另一方面,许多国外学者对于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影响进行了分析,埃及全字塔政治与战略研究中心专家艾哈迈德·甘迪勒(MedGandler)认为:“中国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富强的一条道路,是所有道路中已被证明行之有效的一条。”②印度尼西亚亚洲创新研究中心主席班邦·苏尔约诺(Bambangsulyono)认为,这一重大思想“对世界其他国家和政党具有重大启发与借鉴意义。”

综上所述,国外的研究基本概括了党的十八大以来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但是其中一些表述仍存在一些意识形态方面的偏见, 故而部分研究内容不具有借鉴意义。

(三)研究内容

2. 研究对象

本文以“两个确立”为研究对象,主要探求“两个确立”提出的理论、时代、历史依据,“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主要表现,以及新征程上捍卫“两个确立”的实践路向。

3. 研究重点难点

研究重点:第一,“两个确立”提出的理论来源的梳理。第二,“两个确立”提出的历史渊源梳理。第三,“两个确立”对于夺取新征程上伟大胜利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主要表现。第四,新征程上捍卫“两个确立”,接续创造新的伟大成就的实践路向。

研究难点:第一,“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主要表现。“两个确立”的提出不仅对于全面从严治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其对于中国对外交往以及世界格局的演进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而深刻把握“两个确立”对于世界、中华民族、全面从严治党的影响是本研究的一大难点。第二,对新征程上落实“两个确立”的实践路向的研究。通过总结中国共产党历史中捍卫领导核心以及确立指导思想的经验,结合十八大以来全党做到“两个维护”的实践经验,总结出落实“两个确立”的实践路向是本研究的第二个研究难点。

4. 研究目标

通过对“两个确立”的研究分析,从理论来源上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列

宁以及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对于确立领导核心与指导思想的认识,其次对“两个确立”提出的历史渊源进行考察,分析总结确立领导核心与指导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创造四个伟大成就的决定性意义,再次,“两个确立”对于夺取新征程上伟大胜利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主要表现。最后,本文将探究新征程上捍卫“两个确立”的世间路向,进而形成最后的学术论文。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2. 研究思路

首先,坚持从源头上分析的研究思路。对“两个确立”提出的理论来源、历史渊源、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其次,重点从世界形势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考察“两个确立”具有的决定性意义。最后, 总结落实“两个确立”的实践路向。

3. 研究方法

(2)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法

“两个确立”内在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蕴。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能为实践提供指导作用,因而,深刻认识理论对实践的反作用,能够深刻领悟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既坚持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又强调个体的历史作用,强调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起进步作用,掌握马克思主义对杰出人物的观点是能够深刻把握确立A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对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决定性作用。

(3) 文献搜集法

第一,通过查阅图书馆、知网等,查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对于确立领导核心与指导思想的认识以及学界对“两个确立” 研究的代表性观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在相关研究基础上做一深入探讨,力争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第二,阅读报纸及相关官方网站,查找十八大以来“两个确立”的决定性影响。

(五)创新之处

1.选题创新

本研究选取“两个确立”对于夺取新征程上伟大胜利的决定性意义,既对党中央提出的创新话语的阐释,同时坚持现实导向,对新征程上接续创造新的

伟大成就具有重要意义,本选题无论在实践还是理论方面,都具有前沿性。2.研究内容创新

本文的研究内容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第一,从“两个确立”为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提供战略定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行动指南,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可靠政治保障等三个方面阐释“两个确立” 对于夺取新征程上伟大胜利具有决定性意义,属于观点创新。第二,对捍卫“两个确立”的实践路径进行探究和总结,属于研究内容创新。

一、“两个确立”的生成逻辑

(一)“两个确立”提出的理论逻辑

“两个确立”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确立政党领袖核心地位和科学思想指导地位相关理论在新时代的创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出发,科学回答了谁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和个人的历史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群众、政党、阶级、领袖之间的关系, 突出无产阶级政党领袖的作用;同时,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论证了指导思想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为“两个确立”的提出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确立无产阶级政党领袖核心地位的相关理论唯物史观中关于确立无产阶级政党领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等相关理论为

“党确立A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①提供重要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对唯物史观进行阐释的基础上指出无产阶级政党要取得胜利,需要确立政党领袖的相关理论,中国历代领导人结合中国实践对确立党的领袖的重要性进行了充分的解释和说明。只有在理论上弄清楚无产阶级政党确立党的领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能与一切否定领袖权威的言论做坚决的斗争,在实践中更好的维护A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2)   科学阐释“现实中的个人”是历史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人的活动背后所蕴含的社会历史规律

“讨论领导核心问题的绝对理论前提是,历史发展有规律,社会进步有方向,人类创造历史能够从必然王国不断走向自由王国”②。只有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的前提是现实中的人,人的发展受到历史规律的制约等相关论断,才能够为我们科学把握历史发展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正确认识领导核心的作用奠定必要理论前提。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历史的前提是现实中的人进行阐释,“它从现实的前提出发,它一刻也不离开这种前提。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③现实的人能够根据物质资料进行生产生活,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能动的表现自己。马克思主义将现实的人作为历史的前提进行考察,从而揭示了历史发展背后的根本动因,“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①,人的需要及其满足是历史发展的“第一前提”。

马克思主义指出,“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

②马克思在对人的活动背后的经济关系进行考察之后,抽象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为社会史与自然史一样,也是受客观规律制约的,“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③,“人们能否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式呢?绝不能。”④“两个不能自由选择”的提出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的观点。由于马克思主义将现实的人作为历史的前提进行考察,历史规律形成并实现于人的活动之中,因而, 人虽然受到历史规律的制约,却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3)   科学阐明历史规律的作用方式表现为人类活动的“合力作用”,并充分肯定每一个人尤其是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历史规律形成并实现于人类活动中,其基本的作用方式表现为人类活动的“合力作用”,恩格斯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 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⑥马克思经典作家正是看到历史是由许许多多个人的力量形成的合力所推动的,才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到:“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然而,马克思主义在深刻揭示历史规律的作用方式表现为人类活动的“合力作用”的同时,也强调了每一个个人的历史作用。“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⑧此外,马克思主义看到了代表先进

阶级的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唯物史观认为杰出人物对历史的发展有着更加深刻的影响,与普通个人不同的是,杰出人物能够把握历史大势,利用历史规律, 带领群众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普列汉诺夫指出:“一个伟大人物之所以伟大, 并不是因为他的个人特点使伟大的历史事变具有个别的外貌,而是因为他所具备的特点,使他自己最能为当时在一般的和特殊的原因影响下所发生的伟大社会需要服务。”①与英雄史观不同的是,尽管唯物史观同样强调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但唯物史观认为杰出人物的产生是历史、时代发展的必然,所谓“时势造英雄”,并不是英雄史观中强调的脱离于群众与社会发展的英雄。对此, 马克思强调“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 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

(4)   深刻诠释确立无产阶级领袖的重要性及维护领袖核心地位和权威的 必要性

唯物史观在承认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之后,充分说明无产阶级必须要确立自己领袖的必要性以及无产阶级领袖所具备的独特优势。列宁对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在此基础上论证确立政党领袖尤其是无产阶级政党领袖的必要性。“谁都知道,群众是划分为阶级……在多数情况下, 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③无产阶级政党作为无产阶级团结起来维护阶级利益、为实现共产主义目标而奋斗的政治组织,其领袖的确立既有政党的一般组织要求,更是由于其担负着解放全人类、解放自我的历史使命,需要确立自己的领袖使无产阶级政党更具有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对此,列宁指出: “培养一批有经验、有极高威信的党的领袖,这是一件长期的艰苦的事情。但不这样做,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无产阶级领袖的独特优势不仅在于其来源于群众,代表最广大群众利益的阶级优势,更因其对社会发展规律的充分认识与把握而具备的理论优势以及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实践优势。斯大林在评价列宁时,曾说“要始终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就必须一身兼备理论力量和无产阶级运动的实际组织经验。”⑤毛泽东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创造无产阶级理论,“主要地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

唯物史观认为无产阶级领袖是在群众中确立的,并有着独特的优势,为了让历史使命能够继续完成,带领群众创造更多的历史伟业,需要维护领袖的核心地位和权威。恩格斯形象的说到,“能最清楚地说明需要权威,而且是需要专断的权威的,要算是在汪洋大海上航行的船了。那里,在危急关头,大家的生命能否得救,就要看所有的人能否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

综上所述,只有清楚的说明无产阶级领袖来源于群众,且因其代表先进阶级而具有的独特优势,才能彻底否定将无产阶级领袖等同于威权主义者甚至丑化为独裁的言论,才能充分确保无产阶级政党的稳定和团结,对于全党拥护领袖、信赖领袖、跟随领袖,以实际行动捍卫“两个确立”十分必要。

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确立无产阶级思想指导地位的相关理论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②,无产阶级政党十分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充分反映。讲清楚无产阶级政党指导思想的重要作用及无产阶级领袖对于党的指导思想的形成具有的突出贡献,有利于更加坚定的坚持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强调理论指导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强调理论指导的重要作用来源于其对社会存在和社会关系问题的科学把握,唯物史观在实践的基础上,承认“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③,同时,又强调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有力论证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为了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一定会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思维活动,抽象出客观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恩格斯指出:“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 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④毛泽东指出:“反映不是被动的摄取对象,而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在生产和阶级斗争中,认识是能动的因素, 起着改造世界的作用。”⑤

马克思主义充分反映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列宁在向青年介绍马克思主义时,详细的论述其科学性、革命性,“马克思依靠了人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获得的那些知识的坚固基础;马克思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了解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会走向共产主义,更主要的是他完全依据对资本主义社会所作的最确切、最缜密和最深刻的研究,借助于充分领会以往的科学所提供的全部知识而证实了这个结论。”①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指出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解释世界, 更重要的是为改造世界提供理论指导,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中做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相统一,从而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活动科学实现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辩证统一。一方面,无产阶级政党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改造世界的重要作用。“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②,理论能够为现实的实践活动提供指导,不仅对于革命时期的活动, 在建设、改革时期能够为实践提供行动指导。同时,马克思主义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党”③,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为无产阶级政党提供了改造自身的科学世界观,为加强同资产阶级作斗争提供了锐利的武器。另一方面,无产阶级政党认识到理论与时俱进的重要性,需要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进行理论创新。恩格斯强调:“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④,毛泽东在批判教条主义时也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3) 无产阶级领袖对于党的指导思想的形成具有突出贡献

无产阶级领袖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中最有威信、最有经验、最有影响的领导者,是在长期的斗争与实践中选拔出来的,其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方面,无产阶级领袖来源于群众,在领导群众进行斗争和实践的过程中,既能够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又能够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经验,形成具有一般指导意义的理论,并且在群众的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看到无产阶级领袖身上所具有个人才智,他们对问题的把握更加深刻,能够透过现象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同时,他们更具有战略思维和前瞻性,能够对未来的发展作出整体规划。列宁在评价马克思和恩格斯时曾说道:“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功绩,在于他们用科学的分析证明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必然过渡到不再有人剥削人现象的共产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功绩,在于他们向各国无产者指出了无产者的作用、任务和使命就是首先起来同资本进行革命斗争,并在这个斗争中把一切被剥削的劳动者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二)“两个确立”提出的实践逻辑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①“两个确立”之所以具有决定性意义,根本原因在于其对于国内外变化的应对之策

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对于形势的发展具有极强的前瞻性。深入研究新时代十年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发生的新变化,科学分析新时代新征程上世情党情国情的新发展对于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及A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未来发展的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2.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形势与格局正呈现许多新的变化和特点。从宏观空间上看,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格局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从当今世界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是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从历史发展的规律上看,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代正加速演进,人类再次面临方向性选择。

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格局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尤其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发展,世界格局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化,其中,政治多极化格局趋强,世界各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21世纪前十年的快速发展后,各国之间的实力此消彼长;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由于主导制定经济全球化制度规则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规则制定中逐渐政治化、碎片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与国之间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的稳定。文化多样化日趋复杂,全球化背景下,便捷的交流工具促进了各国文化的交流融合,从而有助于形成更加多元多样的文化。而政治多极化以及逆全球化潮流的出现,会加剧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交锋,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文化在碰撞中变得多元。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是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相较于世界之变强调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空间格局的变化,时代之变则指具体时空条件下此时的世界具有不同于以往历史时期的特殊性,体现了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内在统一。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当今时代特征做出了判断,指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②,

这一重要论断既看到了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相对稳定,同时又根据具体时空条件下世界发生的变化,指出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即具有当今时代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球人口老龄化等方面对世界可能造成的影响。

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代正加速演进,人类再次面临方向性

选择。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历史的不断发展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趋势,但同时, “历史事件似乎总的说来同样是由偶然性支配着的”①,正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共同作用推动了历史的向前发展。如今,世界正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代加速演进,一方面,世界历史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正常运行,“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②,即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代。但这一过渡过程中,经过量的不断积累的世界已然发生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具体时空下的“偶然性”同样发挥了巨大作用,当今世界许多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正加速资本的灭亡,加速其向社会主义过渡。“世界怎么了,我们该怎么办”这一世纪难题再次摆在人类眼前。

3.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于关键时期

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接续奋斗下,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④。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⑤,进入新发展阶段后,随着我国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发生变化,相应的社会全局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尤其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具有了新的变化和特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时期,这些新问题、新挑战将极大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勇气和智慧。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A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⑥进入新发展阶段,是党中央基于过去十年间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新时代十年,在经济建设上,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在政治建设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得到更好发挥。在文化建设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在社会建设上,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

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发展处在新的历史方位上。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A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经过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我国解决了绝对性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但是,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矛盾的解决并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完成的。一方面,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另一方面,我国发展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发展阶段上,社会主要矛盾又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征。

4. 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新时代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但中国共产党也深刻认识到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A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前党内存在的影响党长期执政,影响党领导核心作用发挥的困难和问题,

“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铲除腐败滋生土壤任务依然艰巨”②。中国共产党要想实现初心使命、实现长期执政,必须始终以清醒和坚定的态度推进自我革命,解决影响党变质、变色、变味的风险和难题。

管党治党由宽松软转变为严紧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党的十八大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党内一度出现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边缘化,管党不力、治党不严等问题,这些现象极大影响了党的威信,弱化了党的领导, 损害了党群关系。A总书记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 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之以恒推进自我革命。经过新时代十年全面从严治党,党内政治生态发生根本转变,党风政风为之一新,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以更加昂扬坚强的姿态踏上了新赶考之路。

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长期存在。如今,中国共产党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担负新的使命任务, 也会遇到许多新的困难挑战,A总书记强调,“经过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我们解决了党内许多突出问题,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①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新表现,深刻分析“四大考验”“四大危险”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自我革命,坚决消除影响党长期执政的毒瘤,确保党始终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

(三)“两个确立”提出的历史逻辑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②“两个确立”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党的百年历史经验的继承弘扬,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没有强有力的领导集体,没有强有力的指导思想,就会丧失凝聚力而亡党亡国。中国共产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根本原因在于拥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和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2. 确立领导核心与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的经验总结

百年来,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形成党的创新理论,并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 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四个伟大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2) 确立毛泽东同志核心地位、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决定性意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组织上与思想上都尚不成熟,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王明、博古等相继领导的中央中央并不稳定,全党的指导思想与政策经常受到右或“左”的影响,与实际出入太大,这些问题导致全党遭受到了大革命和土地革命的挫折困难。然而,也正是在这些困难的磨砺之下,中国共产党新的领导集体在群众中逐步成长起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的早期结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逐渐形成。

遵义会议实现了党和国家革命事业的重要转折。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①,经过这一重要组织调整,全党终止了错误的军事路线,开启了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同时为日后战胜张国焘分裂主义,胜利完成长征提供组织保证。

在党的七大上,党中央正式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党的六届七中扩大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便指出,“全党已经空前一致地认识了毛泽东同志的路线的正确性,空前自觉地团结在毛泽东的旗帜下了。”②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时明确指出,“就是我们的党,已经是一个有了自己伟大领袖的党。这个领袖,就是我们党和现代中国革命的组织者与领导者

——毛泽东同志。”③并且进一步明确毛泽东思想的实质和地位,“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④,是“关于整个中国历史与中国革命的全部有系统的科学理论,这种理论只能由中国无产阶级的代表人创造出来,而其中最杰出最伟大的代表人,便是毛泽东同志”⑤。党的七大后,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⑥。

新中国成立后,全党强化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1954年12 月,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指出“党的团结的唯一中心是党的中央”⑦,并提出一系列维护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若干举措,全党的统一团结进一步加强。此时,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始独立探索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国情进行第二次结合,发表《论十大关系》《中国共产党要接受监督》等文章,丰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国由一穷二白向社会主义建设进军的重要历史关头,全党紧密团结在毛泽东领导下,坚持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⑧。***评价道:“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多次从危机中挽救中国革命,如果没有以他为首的党中央给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和人民军队指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党和人民可能还要在

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

(3)   确立***同志核心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地位的决定性意义

20世纪60-70年代,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缺乏经验,导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了严重挫折。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同志成功复出并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带领中国人民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全会果断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定,按着历史实际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并讨论了民主法制、科学教育等问题。全会的召开实现了全党思想、政治、组织的拨乱反正。全会后,***实际上已经成为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党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形成了***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后,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形成了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立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情, 既与时俱进、又一脉相承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正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全党确立***同志为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将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不断坚持下来, 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确保不走形不变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下来,并始终充满活力生机。2014年8月20日,A在纪念***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上指出,“***同志对党和人民的

贡献,是历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正是由于有***同志的卓越领导,正是由于有***同志大力倡导和全力推进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欣欣向荣,中国人民才能过上小康生活,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才能以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同志的贡献,不仅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 而且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进程。***同志赢得了中国人民衷心爱戴,也赢得了世界人民广泛尊敬。”

(4)   确立A同志核心地位、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的决定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①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A同志带领的新的领导集体胸怀“两个大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建设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新时代治国理政过程中,A同志实际上已经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经过充分酝酿,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②,党的十九大确立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新时代十年,正是有A同志掌舵领航,有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强调,“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突出制度建设”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A同志任组长。十八大以后的五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召开38次小组会议,出台1500多项改革举措,涉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多方面。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做出部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等13个方面进行了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各领域制度改革实现了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协

同高效的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健全成熟定型。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后到党的十八大以前一段历史时期,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的奇迹,但同时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可持续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研判经济形势,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今经济建设存在的问题根本上是经济结构的问题,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时代十年, 我国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全面创新;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脱贫攻坚,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民实现全方位生活改善;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速形成。经过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昂首阔步进入新发展阶段。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A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民族复兴目标,准确把握国内外思想文化变化,提出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党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等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党内党外、国内国外一切错误观点;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全社会深入学习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推进多种形式文化教育;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中华优秀文化、中国声音更好向世界传递。经过新时代十年文化建设, 中国人民自信心明显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充满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3. 确立领导核心与指导思想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衰经验的深刻总结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一百七十多年来,共产主义广泛传播,世界各国都对社会主义进行不同程度的探索, 其中既有十月革命胜利的成功经验,也有苏联解体的惨痛教训。一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就是一部正确运用共产主义领导各个国家开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兴亡史。历史和实践证明,什么时候确立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地位,确立并坚决维护无产阶级政党领袖的核心地位,什么时候共产主义事业就会顺利推进。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印证了确立无产阶级政党领袖的核心地

位、确立科学社会主义指导地位对于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决定意义。20世纪初,俄国革命形势空前高涨,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与资产阶级政党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取得了二月革命的胜利,但是这一胜利的果实被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吞噬,广大无产阶级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917年4月17日,列宁在塔夫利达宫发表《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简称《四月提纲》),明确了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政权的阶段,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性质以及夺取政权的方式,指明此时“不要议会制共和国(从工人代表苏维埃回到议会制共和国是倒退了一步),而要从下到上遍及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的共和国”②。在列宁的领导以及《四月提纲》精神的指导下,俄国各地的布尔什维克党组织起义,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权,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取得了胜利。正是有了列宁的坚强领导,有了列宁主义的指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顺利推进,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重大成果。对此,让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列宁之以百万党员,建平民革命的空前大业,扫荡反革命党,洗刷上中阶级,有主义(布尔失委克斯姆),有时机(俄国战败),有预备,有真正可靠的党众, 一呼而起,下令于流水之原,不崇朝而占全国人数十分之八九的劳农阶级,如响斯应。俄国革命的成功,全在这些处所。”

巴黎公社革命的失败、苏联解体悲剧的产生要求推进共产主义事业需要确立无产阶级政党领袖的核心地位、确立科学社会主义指导地位。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最终,由于主客观原因的叠加,巴黎公社革命以失败告终。其失败的原因既有物质基础、阶级基础发展不充分等客观原因,也有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社会主义指导等原因。阿尔努在评价巴黎公社革命时曾说:“严重的事件显然就要来临;我们显然还没有组织起来准备行动。任何提议如果以集中行动为目的,都应得到支持。出路就在这里。”

②恩格斯曾指出说:“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③同时,在巴黎公社内部,存在布朗基主义、蒲鲁东主义两种主义。然而这两种主义都不是科学社会主义,因此,在两种错误思想的指导下,巴黎公社出现了战略上、方向上的错误,最终导致革命的失败。苏联解体更加印证了没有坚强领袖、没有科学社会主义指导对于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来说是毁灭性的。戈尔巴乔夫作为当时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其自身缺乏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以及作为无产阶级政党领袖的能力和魅力,20世纪90年代,苏联内部已经有戈

尔巴乔夫、叶利钦、利加乔夫等三股势力,苏联各个部门已经陷入互相斗争与撕扯之中。此时,戈尔巴乔夫又出台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要求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施行多元的、民主的政策。无力软弱的领导集团加上科学社会主义指导地位的丧失直接导致苏联失去了凝聚人民的核心力量,最终走上解体。

二、“两个确立”对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决定性意义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同时,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更给世界注入了更多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世界进入了新的动荡变革期。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局势,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胸怀天下,深刻把握世界变化特点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因时而变、随世而制,提出一系列原创性外交理念与政策主张,形成A外交思想,为团结世界人民共同应对危机变局、建设人类美好世界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战略定力。

(一)提出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人类进步潮流

当今世界,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相互叠加,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如何战胜疫情?如何建设疫后世界?”①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首要问题。面对世界发展变化的新局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勾画了未来世界的美好蓝图,并给出了实现路径,是A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这一重要方略已经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与联合国文件,成为指导中国发展进步和世界繁荣和平的行动指南,给不确定不稳定的世界带来了更加光明璀璨的前景。

政治上,坚持对话协商,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从历史上看,国与国之间战争大都由利益冲突所导致, 而战争的发起不仅不利于利益冲突的调解,反而会影响冲突双方的持久发展, 造成世界的动荡不安。A指出,“国家和,则世界安;国家斗,则世界乱。”

③要建设和平的世界关键在于掌握正确解决利益冲突的手段,A总结历史经验、着眼人类未来前景,提出“协商是民主的重要形式,也应该成为现代国际治理的重要方法,要倡导以对话解争端、以协商化分歧。”④并从避免国家间战争、消除核威胁等多方面充实对话协商理念,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受到

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党的二十大以来,A亲自谋划部署,开展多场主场外交,与受邀到访的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坦桑尼亚总统巴桑等进行亲切友好会谈,为推进国际协商合作注入强大动力。

安全上,坚持共建共享,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当前,随着全球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加,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世界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不少地区处于战争的边缘。世界已经成为密切联系的整体,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在局势动荡的世界独善其身。A深刻把握国际安全局势变化与人类前途命运,对建设安全世界发出中国倡议,提出“要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观念”①“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②并在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提出全球安全倡议。这一系列安全理念的提出超越了过去分散孤立,各自为营的安全观,倡导将安全当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去维护,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了新路径。截至2022年5月,中国“累计派出5万多人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③“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2亿剂疫苗”

④,中国以促进世界安全为己任,为解决世界共同面临的安全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展现了中国担当。

经济上,坚持合作共赢,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随着各国交往的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但是如今世界却出现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现象,加之新冠肺炎的影响,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建设疫后世界,成为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新难题。A立足中国治国理政经验,尤其是结合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阐释了全球共同发展理念,指出要“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 需要加强协调、完善治理,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⑤并向国际社会提出全球发展倡议⑥。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新时代十年经济年均增长6.6%,“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38.6%,超过G7 国家贡献率的总和”⑦同时,A更是带领中国人民积极落实倡议精神,2015 年A宣布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截至2022年4月,中国共向基金提供资金1.2亿美元,中国以自身实际行动为推动世界共同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文化上,坚持交流互鉴,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多样性是世界文明的底色,不同的历史与实践造就了国

家间不同的文化。世界本该应文明多样性而出彩,而多样的文明却常常成为冲突的根源。A立足中华文明、世界文明、传统文化、现实文化,辩证分析了文明多样性的来源特点并提出对待文明多样性应具有的态度,强调“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①“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②2017年12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A给出了促进世界文明交流的路径,他倡议“我们应该坚持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样的理念,让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交相辉映,编织出斑斓绚丽的图画,共同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壁垒,共同抵制妨碍人类心灵互动的观念纰缪,共同打破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让各种文明和谐共存,让人人享有文化滋养。”③A关于促进世界文明多样性的一系列理念倡议及主持出席多场世界交流会议,为世界文明交流交融提供重要平台,为促进共同发展奠定重要文化共识。

生态上,坚持绿色低碳,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当今世界,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以及引发的极端天气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全球气候治理成为重要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A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以实际行动落实《巴黎协定》,“十年来,我国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4.4%”④,中国以实际行动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了强大动力, 充分体现了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大国担当。2021年4月22日,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A提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及实现路径,即“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是坚持绿色发展。三是坚持系统治理。四是坚持以人为本。五是坚持多边主义。六是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⑤并多次宣布以多种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帮助其实现绿色转型,在巴黎气候大会上,A承诺“在发展中国家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十百千’项目。”⑥中国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行动及理念,为全球气候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二)深化外交布局,打造全球伙伴关系

友好的国际关系是保障自身发展及实现互利共赢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正确义利观,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

国外交,推动我国外交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新时代新征程上,面对新的使命任务,A统筹“两个大局”,对外交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①面向未来,在A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国将继续深化与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外交和多边合作,为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重要保障,为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创造更加有利条件。

在运筹大国关系方面,重视各大国地位作用,持续深化大国协调合作。大国关系事关全球格局稳定与发展前景,在世界多极化持续推进的情况下,构建和睦相处的大国关系更是至关重要。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上,A指出,“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②新时代十年来,A多次强调大国关系重要性,并不断加强与大国之间的交流合作,取得一系列成果,中俄两国达成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22年2月,中俄双方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就共同立场、国际秩序等达成一致;中美两国健康稳定发展,A就两国关系提出了“三点原则”和“四个方面的优先事项”;中欧共同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赋予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的战略内涵,是中欧关系史上的里程碑”③,党的二十大以来,面对来华访问的德国总理朔尔茨,A强调“中方愿同德方共同努力,构建面向未来的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推动中德、中欧关系取得新的发展。”④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世界变局,在A外交思想指导下,中国科学把握构建大国关系格局,为世界多极化格局及全球治理注入更多稳定性。

在周边外交方面,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从中国外交历史及国家发展安全角度来看,周边外交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一直是中国外交重视的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A更加重视同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将周边置于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⑤,提出“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 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⑥,要“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①。新时代十年,在A外交思想指导下,中国同巴基斯坦建立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柬埔寨、老挝、泰国等国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阿富汗、韩国、印度等国建立战略合

作伙伴关系,有力的保障了我国周边战略安全与国家发展利益。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A进一步完善深化周边外交理念,指出“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②党的二十大闭幕伊始,A正式会见到访的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同越、巴两方就进一步提升战略合作水平、深化战略伙伴关系达成一致,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为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为地区稳定与繁荣发展做出了新的积极贡献。

在同发展中国家交往方面,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发展中国家一直是中国在国际中的重要同盟军,是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的重要支柱,党中央向来高度重视同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A强调“中国坚持把发展中国家作为对外政策的基础, 坚持正确义利观,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③并创新提出真实亲诚理念,在这些理念指导下,中国同非洲、阿拉伯等发展中国家达成一系列合作协议,提升双方战略合作水平,中国还与联合国共同举办南南合作圆桌会,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力度,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A再次强调“中国愿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④秉持这些理念,二十大闭幕后,A同到访的坦桑尼亚联合总统哈桑举行会谈,双方就扩大双边贸易规模、深化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领域互利合作达成一致,发布两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如今,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已成为指导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基本政策理念,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夯实发展中国家在对外战略中的基础地位发挥重要作用。

(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当今世界各国实力此消彼长,力量对比发生着巨大变化,随着国际交往日益密切,国际问题也逐渐增多,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面临新的形势和特点。在此背景下,A准确把握时代脉络,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①。这一理念深刻推动了全球治理理论的创新,既因其立足全球面临的严峻挑战并总结国家治理的成功经验,而具

有指导性、针对性、普遍性,更因结合了中国传统处世哲学,而兼具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成为中国为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贡献的又一公共产品,彰显了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外交的大国担当。

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是二战后各国共同构建国际新秩序的重要成果,符合全球绝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如今随着世界新旧力量相互碰撞,各国利益相互交织,治理赤字、信任赤字越来越大, 严重影响国际秩序的稳定。A强调“当今世界发生的各种对抗和不公,不是因为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过时了,而恰恰是由于这些宗旨和原则未能得到有效履行。”②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反对搞针对特定国家的阵营化和排他性小圈子。”③近十年来,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在A外交思想指导下,“中国忠实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职责与使命,累计派出5万多人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已经成为第二大联合国会费国、第二大联合国维和摊款国”④,中国还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等国际和地区多边组织的峰会外交,创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等多个全球和区域性多边平台,阐明中国在联合国框架下完善全球治理的理念、方针、政策,为维护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贡献了中国力量。

积极参与制定新兴领域治理规则,推动改革全球治理体系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当今世界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深刻的变革和调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许多旧的治理规则已不再适宜此时全球问题的处理,气候变化、网络治理等新兴领域的出现也推动新规则的制定。A高度重视全球治理问题,强调“坚持公正合理,破解治理赤字”⑤“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使关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主张转化为各方共识,形成一致行动。”⑥在全球经济治理领域,A提出全球经济治理观, 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并推动落实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中国还积极推动世贸组织进行必要改革,提交《中国关于世贸组织改革的建议文件》,就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提出中国主张;在全球安全治理领域,A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及“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①,积极推动国际热点问题政治解决;

在全球环境治理领域,A提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及实现路径, 向国际社会作出“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②; 在全球新疆域治理领域,A提出“要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 把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③,并提出国际数据安全领域首份《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倡导“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开放包容、安全稳定、富有生机活力的网络空间”④等。A提出的关于全球治理的一系列中国方案充分彰显了中国治理的智慧及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意愿、能力,有力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治理能力的提高,引领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方向。

三、“两个确立”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定性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①新时代十年,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励精图治,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就“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A明确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重点部署未来5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宏观展望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丰富完善了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发展阶段。立足新发展阶段,一方面,世界范围内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及单边主义等因素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发生局部断裂,导致国际循环明显弱化,国内循环难以畅通;另一方面,我国拥有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以及具有强大生产能力的国内市场,内需潜力巨大,但供给冲击、创新能力不强等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却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循环畅通。事实证明,以往市场资源“两头在外”的发展格局不再适合如今中国的国情,立足新的历史方位,A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

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统筹扩大内需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A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经济活动需要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从而实现循环流转。”

③如今,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④,供需两端的问题直接影响了经济循环整个过程,导致循环流转的难以畅通。从根本上看,“三重压力”的出现源于供需两端无法适应经济结构的转型,新的健康的经济循环体系没有形成。针对经济建设新任务、新形势,A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从供给端来看,一是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支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破除制约发展的各种壁垒,更好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二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竞争力。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夯实实体经济发展根基的基础上,推动实体经济产业体系完善,实现质的显著提升。三是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发展,补足发展短板。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加强乡村的投资,推动区域之间优势互补,能够利用投资扩大有效需求,增加地方就业,从长远来看,又能构筑乡村及地方自身优势,实现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形成新的竞争力。

从需求端来看,一是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通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增加低收入人群收入,同时通过再分配、三次分配,立足社会公平,着力缩小收入差距,逐渐提高居民消费能力,释放内需潜力。二是全面促进消费。一方面,通过构建齐全完备高标准的市场,提供个性化多样化产品,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提升消费层次。另一方面,适时发挥政府作用,“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②,有效刺激消费需求。三是拓展投资空间。着重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推动企业升级,形成一批高精尖产业,同时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对基础设施薄弱、公共卫生等薄弱方面的倾斜,达到补短

板、调结构、惠民生的实效。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A多次指出,“我们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而是开放的、相互促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③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一是畅通国内大循环,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

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充分释放内需潜力,形成对全球资源的吸引力,同时,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强化升级,使中国创造、中国制造具有超强国际竞争力,为国际合作创造机遇。二是积极主动对外开放。一方面,扩大规则、规制等制度型开放,消除制约投资、商贸往来的制度性障碍,“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④另一方面,优化区域开放格局,积极发挥各地区对外开放优势, 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实实在在的政策制度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向中国流动。三是搭建、参与国际服务贸易平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积极推动其实现高质量发展,落实倡议相关项目,参与国际间及区域服务贸易合作,推动进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

(二)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巩固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奋斗目标, 带领人民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民主法制的需要日益增长,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不断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与中国国情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并进一步推动理念向实践转化。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搭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A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制度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赢得战略主动的重要优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②一是“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保证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③二是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权力,在确保立法质量的

前提下,丰富立法形式,完善各领域法律体系与人大对行政、监察等机关监督制度,确保法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保障作用。三是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拓宽联系渠道, 积极回应社会关切。”④人大代表要加强政治能力和工作能力建设,依法履职尽责,确保人大代表的提案充分反映民意,为人民发声。

全面发展协商民主,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形式。“协商民主是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制度设计,同选举民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⑤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确保人民享有投票权的同时,也充分确保人民群众享有在决策制定前及制定中的广泛参与权,实现了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的统一,其中协商民主是中国民主的特有民主形式。新时代新征程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充分发挥协商民主优势,“完善协商民主体系,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健全各种制度化协商平台,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⑥既通过不断健全协商民主体系,完善协商民主发展路径,拓宽民主协商渠道,为参与政党、人大、政府等协商提供制度保障;又不断推动协商形式创新发展,创新协商途径、创建协商平台,确保人民群众能够广泛参与各领域各层级的协商,协商意见在各个渠道能够得到充分表达,让民主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得到充分彰显。

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夯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础。A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①这表明基层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一切政策、理念的制定与落实都是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参与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积极发展基层民主既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旨归,也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基层治理的重要方式。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新时代新征程上发展基层民主做了详细设计,一方面,加强村民自治、居民自治、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保障人民不仅形式上有权,而且权利具有真实性,能够切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另一方面,强调要“完善办事公开制度,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② 通过创新基层民主实现形式,充实民主实践,让人民的问题在基层民主实践过程中得到解决,让基层治理经验能够得到检验从而上升为国家政策。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汇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强大力量。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统一战线作为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凝聚了中华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踏上新征程上,时代背景发生了变化,统一战线的历史任务也发生了改变,A指出,立足百年变局,统一战线要更好发挥维护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作用,立足民族复兴目标,统一战线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发挥重要作用;立足社会结构新变化,统一战线要更好增强党的阶级基础。③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A对新征程上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做出了系统设计,对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工作、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海外统一战线工作和侨务工作提出新要求,这些新的安排要求充实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形式,为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磅礴力量提供了完备制度保障。

(三)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A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①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蕴含着人民群众在成百上千年实践中形成的思想智慧与价值追求, 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凝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当代中国国情,代表社会主义前进方向,如果文化建设出现问题, 整个社会将涣散变质,社会主义事业与民族复兴进程会受到严重阻碍。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A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安排,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全体人民道德素质、文化修养,增强实现民族复兴目标的精神力量,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A多次强调,“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②“思想舆论阵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等问题,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被动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但是,意识形态本身带有阶级属性,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国内外一些反动势力势必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攻击,企图把人们思想搞乱,颠覆社会主义制度,我

国“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不少挑战”④。为确保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确保社会主义制度不变色不变质,A针对意识形态领域新的风险挑战,与时俱进作出重要安排,强调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加强社会对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要“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⑤,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 为理论创新提供学理支撑,为创造新的伟大成就凝心聚魂。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在推动网络建设和治理的同时,加强主流内容中主流思想建设,加强网络舆论的正确引导,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

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民族和国家来说,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与国家长治久安,能够在社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突出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党全社会积极学习践行,成为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为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提供了精神动力。如今踏上新征程,面对新的使命任务,更加需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全社会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汇聚全社会意志和力量。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创新教育方式,用好红色资源,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成为新时代新征程道德风尚。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加强“四史”教育,在学史中领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不断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不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让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在学习教育中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法制建设,加强对诚信缺失等行为的惩处力度,推动全社会形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

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A强调,“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物质需要,更需要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造更多文化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要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

②,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城乡精神文明、国家科普能力、志愿服务制

度和工作体系建设,推动形成新时代文明风尚。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针,加强文化产品创造与文化文艺人才培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积极探索文化惠民工程、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发展等发展新路,不断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实践, 形成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在对外传播与交流中展示出更好展示出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

(四)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的现代化。”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带领全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在中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如今,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A强调要清醒认识社会建设领域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及发展方式变革带来的双面影响,提出“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①“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②,为推进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

完善分配制度。分配制度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在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的基础上,如何制定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分好成为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A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提出完善分配制度的总体思路,即“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③,并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分配制度的完善做出了详细安排。第一,初次分配要坚持多劳多得,发挥其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基础作用,“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④,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拓展居民收入增长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第二,再次分配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⑤,不断完善税收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公平在有为政府的参与中充分展现。第三,第三次分配要充分发挥社会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补充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

业。”⑥完善公益慈善事业相关的法规体系,探索慈善有效实现形式,在社会上形成向上向善、乐善好施的社会风气,充分释放慈善事业在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中的潜力。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乃民生之本,解决好就业问题,对于确保人口大国的稳定以及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根本的保障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促进就业摆在优先位置,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为取得新时代伟大成就提供重要支撑。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根据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A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⑦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要求既是要不断扩充就业容量,通过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确保人民基本生活得到充分保障。又是推动就业工作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⑧,让劳动者技能素质与时俱进得到提升,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与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不断提升劳动者权益保障水平,激发劳动者的创造活力。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关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经过新时代十年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①,这为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制度整合没有完全到位”②“部分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等人群没有纳入社会保障”③等社会保障领域呈现出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了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阻碍了共同富裕实现进程。面对社会保障体系中存在的新问题,A创新社保体系制度设计,指出“要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增强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套保和挪用贪占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的违法行为,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

④这一重要理念立足于社保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发展前景,强调要加强对社保制度的健全和监管,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局面,又结合社会发展形势与人民多样化多层次需求,与时俱进社保体系建设与人民需求相衔接,为新时代新征程人民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提供重要制度安排。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A强调,“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

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把这件事抓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应该是全党全社会必须牢牢树立的一个理念。”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立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 带领人民群众成功处置H7N9禽流感、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传染病疫情,有效应对洪水等自然灾害,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实践经验。此外,A着眼打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健康基础,他统筹制定修订《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 编制和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完善健康中国建设规划,就优化人口发展战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等方面做出详尽的制度安排,为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保障,国民健康素质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⑥自然环境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和资源,其变化直接影响着文明的兴衰更替。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创造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②等一系列理念、战略,既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又科学论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体现了对生态文明建设客观规律的准确把握,是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创新,开辟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境界。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A指出,“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③“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④在A生态文明思想中,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两者辩证统一。新时代十年,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我国着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4.4%,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绿色日益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⑤,但是传统产业占比较高,能源结构未得到根本改变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面对

当前生态建设领域存在的新挑战,A指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⑥这一理念重点强调构建发展体系的全面性系统性,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等措施,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源头、途径、方向等方面细化了这一理念的具体操作路径,为新征程上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供了指导方案。

全面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人民健康生活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一手抓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一手抓污染防治,从“坚决向污染宣战”,到全面部署“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超过了90%”⑤。2021年8月30日,A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在总结十八大以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成就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后遇到的更深层次、更大难度矛盾及满足人民群众的更高期待,明确“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环境污染防治的目标及措施。A在会议上指出,“要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成果,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①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更注重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更加科学的运用治污方法,切实改变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构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其内部各要素间不是机械、孤立的个体, 而是处于相关性和有序性之中的。A指出;“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②“要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

③这一理念从系统和全局角度为生态系统治理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党中央就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做出了整体部署,明确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以此稳定生态系统结构,形成生态安全屏障。全面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完善生态产品价

值实现机制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让修复环境的行为得到回报,让破坏环境的恶行得到严惩,用最严格的制度筑牢生态保护的“法治之堤”。

四、“两个确立”对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决定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总结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深入推进管党治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从“从严治党”到“全面从严治党”,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到“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这一伟大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展现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远见和清醒,标志着对“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①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一)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规律。”②进入新时代,“七个有之”等政治问题严重影响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推进,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复杂斗争形势,坚持从政治上着眼,将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党的建设全过程,把政治建设纳入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实现了重大创新,确保新征程上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步调一致向前进。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健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在A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理念中,着重强调政治纪律尤其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在政治建设中的极端重要性,A指出,“党的政治纪律,是管方向、管立场、管根本的总要求。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③他解释到,党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集中全党全国人民智慧形成的,是开辟新伟业的行动纲领, 如果党中央没有权威,那么这些政策就无法落实,伟大事业将无法推进,党会变成一盘散沙。全体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看齐, 同党中央决策对标对表,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在党的领导下自觉开展工作。此外,A推动党的制度建设与政治建设相结合,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中国共产

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等党内法规,以党内法规制度的刚性强化“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制度保障。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A更是明确指出,“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①从而进一步明确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地位及理解和践行“两个维护”的总体要求。

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新时代十年,我们党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制定并推动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内政治生态有了明显好转,但同时, “党内政治生活随意化、形式化、平淡化、庸俗化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②。历史和实践证明,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规范,党内政治生态有一丝污染, 从政环境就会恶劣,就会严重破坏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A指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 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锲而不舍、久久为功。”③要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突出把好政治关、廉洁关”④, 推动形成良好的从政环境。要严格遵循《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全体党员尤其是高级干部“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经常接受政治体检,打扫政治灰尘,净化政治灵魂,增强政治免疫力”⑤。

加强党员党性锻炼,提高党员政治能力。A指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体现,党的执政使命要靠千千万万党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⑥党员的党性不坚定, 就容易蜕化变质,损害党的形象;党员的政治能力不足,就会用权任性,损害党和国家事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应当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过硬的政治能力。一方面,要加强党员党性锻炼,“党性不可能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增强,也不可能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增强,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⑦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和自觉强化“四个意识”,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深刻领悟贯穿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党组织要积极开展党性教育活动,让党员干部受到经常性普遍性党性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使广大党员始终铭记初心使命。另一方面,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能力。“提高政治能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⑧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把贯彻党中央精神体现到具体工作的落实中

去,经常对标对边,及时校准偏差。

(二)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补足共产党员精神上的“钙”

重视从思想上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和优良传统,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把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作为党的建设重要任务,确保全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一些党员信仰迷茫、思想不纯等问题仍然存在,A强调,“必须坚持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淬炼自我革命锐利思想武器。”①要科学运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思想建设形成的成功经验和规律性认识,坚持不懈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巩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共同思想基础。

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坚定政治立场,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前提和基础。A高度重视全党的理论学习工作,尤其是创新理论的学习,他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②“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特别是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武装,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共同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力量。”③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④这指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学懂弄通做实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党要认真研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著,深刻把握“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科学内涵, 掌握贯穿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及立场观点方法。最根本的是结合自身实践要求把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进伟大事业的实践力量。

持之以恒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历史和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坚定,党的事业就会无往不胜,什么时候信念缺失、信仰迷茫,党的事业就会遭遇困难。党的十八大以来,A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对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部署。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A将理想信念比作共产党员精神上的“钙”,他指 出“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⑤,形象地说明了理想信念对共产党员的精神世界的决定性作用,也更进一步表明坚定理想信念不会一劳永逸。关于理想信念坚定的衡量标准,指出革命时期可以将能否为党和人民事业舍生忘死作为标准,和平建设时期也有检验的客观标准,就是“干部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A根据新时代十年加强理想信念的经验及新征程要求,指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②A从党的宗旨、“三观”、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信仰及实践等三个方面指出新征程上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的路径,引导全体党员增强政治信仰、道德人格、实践品格,确保全党崇高理想永不变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始终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坚持集中性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相结合。集中性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是我们党开展党内教育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思想建设的重要方式。新时代十年,我们党一方面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全党积极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等工作,另一方面, 先后部署开展5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A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先后开展一系列集中学习教育,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引导全党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③实践证明,经历十八大以来党内集中教育与经常性学习实践,全党思想得到锤炼,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新征程上,党的二十大报告部署了未来开展党内教育的具体方案,要求“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④这是深刻总结新时代十年党内教育成功经验作出的重大决策,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让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改革开放史成为经常性学习一部分,能够更好的让历史浸润人心,砥砺广大党员牢记初心使命;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工作凝炼,更好把准工作方向,推动工作落实,而且抓好“关键少数”的学习能够带动全党

的学习氛围,A多次强调,“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广大基层干部看中高级领导干部。”⑤“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重点是抓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学习。”

(三)以严的主基调不断推进正风肃纪反腐

全面从严治党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A强调,“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时刻保持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进一步增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定力,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把新时代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①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征程上正风肃纪反腐做出了新的部署,强调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重点督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严格遵守、维护党的纪律;要求反腐永不停歇,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

持之以恒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持续深化纠“四风”树新风。中央八项规定是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破题之举。A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②“党风廉政建设,要从领导干部做起,领导干部首先要从中央领导做起。”

③新时代十年,全党以上率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以钉钉子精神克服“四风” 问题,“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6.1万件,党纪政务处分68.3万人”

④,人民群众在党的作风建设中感受到十足的安全感、获得感,党群关系更加密切,中央八项规定深入人心。同时应该看到,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A指出,“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规定,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⑤2022年10月25日,党的二十大闭幕后第三天,A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会议强调,“党的二十大对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出新部署,必须始终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⑥。要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带头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树立正确政绩观,引领党风持续向好。持续深化纠治

“四风”,集中纠治教育医疗、生态环保等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以优良作风凝聚党心民心,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重点督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严格遵守、维护党的纪律。纪律建设是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A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①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要求,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将纪律建设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在十年的实践探索中,党增强纪律教育针对性、有效性, 筑牢遵规守纪思想基础,强化纪律执行,充分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让党规党纪转化成为党员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点强调领导干部在纪律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同时也为严格执纪指明重点,指出,“督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对违反党纪的问题, 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②领导干部严格执纪,就能“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③,相反,领导干部违法乱纪,不仅容易带坏班子,更严重的是“对党的形象和威信损害大”④。A强调,“从严管理的要求能不能落到实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带头非常重要。”⑤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既要深入开展纪律教育,使广大党员增强纪律意识,严格按照党章标准要求自己,逐渐把他律转化成纪律自觉;又要狠抓执纪监督,对于违反党纪的现象,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让党规党纪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让纪律的震慑作用持续发挥,在党内形成依规依纪用权,干净用权的良好氛围。

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A把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以前所未有的政治勇气推进反腐败斗争,“党的十九大以来,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涉嫌贪污贿赂犯罪7.4万多人,其中首次贪腐行为发生在党的十八大前的占48%,首次贪腐行为发生在党的十九大后的占11%……与此同时,信访举报量连续四年下降,2021年比2018年下降了29.9%”⑦,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A清醒的认识到, “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⑧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A根据腐败与反腐败较量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指出“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⑨“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

⑩要持续强化不敢腐的氛围,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利益集团成伙作势、官商勾结等腐败问题,深化整治利用影响力贪腐、“蝇贪”等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要切实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健全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进一步深化反腐败体制机制改革。要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在党内形成崇廉敬德的氛围,引导广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深入学习落实廉洁文化,以身作则管好配偶、子女,涵养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

五、“两个确立”的实践要求

“两个确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取得四个伟大成就的根本所在,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政治保障。如今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对捍卫“两个确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党要加强政治建设,夯实思想根基,健全并贯彻落实“两个确立”党内法规,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将捍卫“两个确立”转化到践行“两个维护”的自觉上, 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实处,确保第二个百年目标如期实现。

(一)加强政治建设,坚决维护A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坚决维护A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

党的核心地位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任务。捍卫“两个确立”,首先要从政治建设上着手,要引导全党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认同核心、爱戴核心,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忠诚核心、服从核心, 全面贯彻民主集中制,做到维护核心、紧跟核心,确保全党自觉同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首先要树立“四个意识”。只有思想上树立“四个意识”,行动上才会坚决捍卫“两个确立”,确保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增强政治意识,要求广大党员站准政治立场,从政治的高度去分析问题,不断提高对形势与政策的政治判断力和政治领悟力。增强大局意识,要求党员干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与社会主义前进方向上考虑问题,跳出囿于一地的小视野,主动纳入国家发展全局。增强核心意识,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维护A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增强看齐意识,要自觉向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 做到经常看齐、主动看齐。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坚强保证。A指出,“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①一个政党如果

不严明政治纪律,就会涣散变质,最终分崩离析。全党要始终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最根本的就是做到“两个维护”,全体党员必须做到对党绝对忠诚,对党的事业绝对忠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维护党的团结,坚决杜绝“七个有之”,团结好一切忠于党的事业的同志;要遵循组织程序,严格遵循《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对于重大问题要做到该请示请示, 该汇报汇报;要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杜绝和防范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是全面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内在要求。A强调,“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这项制度把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正确实行集中有机结合起来,是科学合理而又有效率的制度。”①党章中规定了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集中全党智慧,凝聚各方面力量,在充分进行民主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正确集中, 做出科学决策。A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领导全党作出的重大决策中充分体现其战略思维和人民立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证明其决策是正确的。新征程上,要坚决做到“四个服从”,最重要的是同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党中央要求的坚决响应,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二)夯实思想根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理论上搞清楚弄明白“两个确立”的理论、实践、历史逻辑是捍卫“两个确立”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向党员群众讲清楚群众、阶级、政党、领袖之间的关系,阐释好“两个确立”对于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决定性意义,才能让群众做到对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学真懂真信,做到信赖领袖、跟随领袖、拥护领袖。同时,要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创新方式方法,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两个确立”的提出具有严密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首先, 要从理论上说清楚无产阶级领袖及指导思想的确立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清群众、阶级、政党、领袖之间的关系,避免理论上的混乱而导致群众的不信任;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任期制和领袖的抨击,要

旗帜鲜明讲清楚宪法体现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宪法修改是人民根本利益诉求,西方关于我国任期制的攻击没有任何依据且自身存在类似罗斯福三届连任的情况。其次,要站在社会主义发展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中讲清楚我党在四个历史时期中确立领袖与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对于创造四个伟大成就,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定性意义。最后,要立足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讲清楚新时代取得历史性成就是因为有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励精图治,敢于斗争,敢于担当,敢于创新,敢于胜利,因为有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指引。

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教育。从理论上搞清楚“两个确立”的生成逻辑后,便要加强对理论的宣传教育,让广大党员群众在认真学习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之上,深刻领悟贯穿其中的世界观、方法论,并与日常工作相结合,用以指导实践。首先,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研读A总书记若干著作,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六个坚持”,领会党中央概括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伟大成就”,并将学习体会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成为改造主客观世界的锐利武器。其次,主流媒体要占领舆论阵地,加强对A国内外考察足迹及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报道,并不断创新报道宣传形式,创新如《平“语”近人——A总书记用典》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进行宣传。最后,要创新学习形式和方法,各地党组织要探索多种形式如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瞻仰各地革命烈士陵园等方式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并结合各地具体实际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

(三)不断健全“两个确立”制度保障,严格执行“两个确立”党内法规

纪律建设与制度建设是捍卫“两个确立”的根本保障。A多次强调, “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①,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要通过不断健全“两个确立”制度保障,规范全体党员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行为,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党员行为设置“高压线”;同时,重点强化制度的落实与监督,党员要严格执行“两个确立”党内法规,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两个确立”党内法规的监督,确保有规必遵,违规必罚。

发挥制度对捍卫“两个确立”的保障作用,首先要不断完善“两个确立” 相关党内法规和制度支撑。要明确捍卫“两个确立”、落实“两个维护”的具

体要求,明确损害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惩治措施,让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能够心生敬畏,对党中央决策部署正确理解和执行。要完善党中央对重大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机制,健全包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等制度体系,使党的领导制度建设体系化。尤其是建立健全党领导一切工作的各项制度,完善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等制度,完善党领导内政国防外交等各项具体领域的制度,确保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要完善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制度机制,根据新时代新征程使命任务的要求,不断健全任务分工、督促检查、情况通报、监督问责等方面体制机制,确保党的部署得到全面贯彻。

另一方面,党员和党组织要坚决贯彻“两个确立”党内法规。党员要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为根本,坚决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等党内法规,将加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相关要求作为指导日常工作的行为准则。领导干部要发挥好示范作用,带头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党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遵循组织程序、落实请示报告制度,确保与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要按照相关党内法规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对违反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对党中央政策阳奉阴违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结语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深层次问题,励精图治,敢于斗争,敢于担当,敢于创新,敢于胜利,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①,进行深入思考,不断推进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十三个方面伟大成就,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如今,我国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A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对对我国未来发展作出具体安排和战略规划,为创造新的伟大成就提供科学的思想指引。新时代新征程上,有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 有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一定

能够统筹“两个大局”,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国之大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做到难不住、压不垮,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推动共同富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实践中劈波斩浪、一往无前,创造更加辉煌的历史业绩!

“两个确立”的历史必然与决定性意义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对外经济研究所  王俊

“两个确立”的科学论断不仅是一种具有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的历史必然, 而且对于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深刻领悟、始终牢记以及坚定捍卫“两个确立”,既是系统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成就和历史经验的一门基础课,也是当前学懂、弄通、悟透和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门必修课。

一、确立坚强领导核心的历史必然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中的核心观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指出:“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在于没有能够形成众望所归的领袖核心,没能建立起力挽狂澜的权威领导。”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要取得成功的论述告诉我们,时代是需要伟大人物的,革命是需要领袖核心的。

1900年,列宁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人士在德国所创办的一份政治性报纸

《火星报》创刊号撰写了题为《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的社论,该社论深刻指出:“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列宁关于初创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主要任务的阐释告诉我们,阶级是需要政治领袖的,斗争是需要先进代表的。

1943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所做的《切实执行十大政策》讲话中的第三条(即统一领导)明确指出:“实行一元化的领导很重要,要建立领导核心,反对‘一国三公。’“凡是对这一条执行得还不够的, 应当立即搞好。”毛泽东同志关于抗日战争和对敌斗争大局的分析告诉我们, 统一领导是很重要的,领导核心是很必须的。

1989年,***同志从中央领导班子怎样干好出发强调“: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新的常委会从开始工

作的第一天起,就要注意树立和维护这个集体和这个集体中的核心。”***同志关于领导核心的谈话虽然与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在形成的时代背景方面有所差异,但他们都有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共识,那就是必须要有领导核心且必须维护核心。

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和***这些伟大人物关于领导核心的经典论述充分说明,建立领导核心并维护领导核心不仅是革命战争年代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而且是和平发展年代取得建设成就的重要保障。

(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中核心的作用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系统传播,作为坚定马克思主义者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逐渐将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检验领导核心极端重要性的珍贵历史文本。

1935年,伟大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为中国革命打开了新局面。1945年,党的七大正式确立毛泽东同志为党中央的核心,这为后来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基础。以***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展现出了勃勃生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特别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肺炎疫情交织影响下,A总书记统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审时度势, 科学研判,亲自部署,亲自指挥,风雨同舟,点滴关怀,真正彰显出了大国核心能定大局的领袖风范,真正诠释了大国核心不负人民的伟大情怀。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错综复杂的世界大局中,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锐意进取。只有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才能聚合全党磅礴之力,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加速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

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客观而论,这并不是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强大的核心从来都不可能是或有或无的问题,而永远只能是人民拥护谁、爱戴谁与选择谁的命题。这说明,确立A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有源之水,是有本之木,这个源和本就是历史和人民。

二、确立伟大思想指导地位的历史必然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飞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来解决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各种问题。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做的《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论断,自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开始,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开始始终沿着更加自觉、趋向成熟的方向发展和前进。1945 年,党的七大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庄严写入党章, 并明确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寻,虽然这一时期由于缺乏经验而出现了许多重大失误,但是我们党在这一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些重大成果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江泽民和***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实践,并分别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以及“如何发展、怎样发展及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时代问题,形成了***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三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理论成果。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和十八大分别明确将这三大理论成果作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A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性和鲜明时代性。A总书记以卓越的政治智慧、强烈的使命担当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带领着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攀登,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并最终形成了应时代之变迁、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的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17年,党的

十九大将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确立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进行理论升华的过程。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新时代党的指导思想,归根到底就在于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开创性和原创性的理论创新,究其根本就在于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飞跃。

(二)伟大中国实践的智慧凝结

伟大的理论源于伟大的实践。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在中国人民从富到强的实践中艰辛探索、逐渐形成且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国际地位和话语权得到了空前提升, 更为振奋人心的是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开创新未来并夺取新胜利,必须要有强大的理论来武装头脑,必须要有经过伟大实践检验的伟大思想来科学引领。当下这个伟大思想就是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只有高举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我们才能在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胜利的征程中坚定信念,只有高举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我们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找准航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究其根本,就是因为发展需要旗帜。这说明,只有确立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我们党才能以更加科学的指引、更加合理的布局和更加系统的决策,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开启新征程、开创新未来并夺取新胜利的道路上坚定信心、再创辉煌。

三、“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一)对时代呼唤的积极回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形势、新任务、新

挑战的历时性时刻,A总书记成为了党和人民的定盘星、主心骨和掌舵者, 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开创新未来的思想指引,这不仅体现了A总书记在面对时代问题时的非凡政治勇气,而且展示了A总书记在正视时代问题时的强烈使命担当,更是彰显了A总书记在解决时代问题时的大国领袖智慧。同时,也正是由于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党和国家事业才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才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从而真正实现了强起来。

(二)对人民选择的充分尊重

百年前的旧中国,在饱经苦难的现实下,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来领导革命。在革命的征程中,人民选择了毛泽东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选择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最终,革命胜利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事实证明了人民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新中国成立后,在面对国民经济受到重创的艰难时刻,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了维护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使命,***理论也在指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伟大成就的实践中成为党的指导思想。随后,以江泽民同志和***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重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也随之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这些重大成就又一次证明了人民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A总书记以强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以丰富的基层实践经验、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雄才大略、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的崇高情怀,赢得了全党的拥护,赢得了人民的爱戴,赢得了世界的尊崇。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党和国家事业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实现的,是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奋斗来的,是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拼搏来的。这些彪炳史册的伟大功勋再一次证明了人民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

(三)对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高度负责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 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党的

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在新的伟业创造过程中,虽必定将有新的风险、新的挑战,但由于我们确立了A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我们必将始终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方向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负责任、有担当、有情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因此,党做出“两个确立”的科学论断是实事求是的。实践已经说明,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因此,党做出“两个确立”的科学论断是大公无私的。现实已经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因此,党做出“两个确立”的科学论断是高度负责的。

不忘来时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是系统理解百年中国共产党的奋斗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必须。奋进新征程,始终牢记“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开创新未来并夺取新胜利的必须。实现中国梦,坚定捍卫“两个确立”是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须。

“两个确立”聚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不竭伟力

刘其先

2023年3月13日,A总书记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重申“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并将其概括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两个确立”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最根本的保证。全党全社会进一步把“两个确立”政治共识转化为“两个维护”行动自觉,必将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凝聚激发出不竭伟力。正如党的二十大决议所指出的那样:新时代新征程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最紧要的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一、“两个确立”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保持定力

2023年两会期间,A总书记深入团组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时提出“沉着冷静、保持定力,稳中求进、积极作为,团结一致、敢于斗争”24字方针, 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夺取新的更大胜利提供了科学认识论和重要方法论。A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再次号召“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保持战略定力”。

“两个确立”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最大政治成果,在政治上确立了“领路人”和“主心骨”,在思想上确立了“定盘星”和“指南针”,是我们前进道路上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和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可以说,“两个确立”是决定党和国家事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 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根本问题。“两个确立” 保证了社会主义事业的方向,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偏航、不迷路、不动摇,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是我们党在风险挑战中领航掌舵、指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航向的根本依据,特别是“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越是风云变幻越是需要定力。因此,A总书记一再强调保持定力,要求我们把握大势、坚定立场,对方向要确定、对纷扰要淡定、对行动要笃定。纵然国际环境风高浪急,但我们只

要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听党中央话、跟总书记走,就一定能够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

二、“两个确立”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赓续接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阶段性与连续性的有机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不懈奋斗。

A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历史启迪未来。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是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取得的。党确立A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作为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A继续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使中国的未来发展更加具有方向性、稳定性和连续性。

漫漫新征程,悠悠新时代。作为全社会前进发展的风向标,“两个确立” 必定推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 把“两个确立”作为一种政治共识,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在具体工作与重大政治原则上坚定不移维护A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接力实干、接续奋斗。

三、“两个确立”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凝聚合力

A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要不断巩固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船重千钧,掌舵一人。舵手是一艘航船的灵魂和主宰。A总书记具有把全党凝聚在一起的领袖魄力,是我们排除万难冲刺现代化下半程的主心骨; “两个确立”能够将中国人民凝聚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上来,充分发挥

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与民族复兴伟业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复兴” 号中国巍巍巨轮同样少不了舵手和核心。只有坚决忠诚拥护、维护、拥戴A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地位、全党的核心地位,才能凝聚起亿万磅礴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攻坚克难、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只有在全社会形成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共识,才能坚决拥戴“有道领袖”,坚定捍卫A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服从“有力政党”,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充分激活“有机组织”,全面发挥民主党派和社会群众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始终依靠“有素人民”,不断汇聚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从而自觉自动自发构筑从有道领袖(A总书记)、有力政党(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到有机组织(党领导下的民主党派和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群众组织构成的群众纽带)、有素人民,由内至外依次相连、绕心联动的“同心圆”,从而把14亿多中国人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形成总书记和党中央领导下致力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的磅礴人民力量。

四、“两个确立”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注入动力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A2019年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来表达他的履职信念、追求和决心。他常说:“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 对我来说就是责任,我要用毕生精力和全部生命来回报党和人民的信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赴汤蹈火、万死不辞。”他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再次深情地强调:“人民的信任,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也是我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以国家需要为使命,以人民利益为准绳,恪尽职守,竭诚奉献,绝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

党心所向、民心所盼、众望所归。A同志继2022年10月连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后又全票当选****、中央军委主席,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中持续引发热烈反响,更加彰显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充分展现了“两个确立”“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进一步强化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对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的信赖拥戴。

民主亦是民心,民心蕴藏伟力。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意义背景下,“人民信任领袖”与“领袖心系人民”的高度融合互动,充分激发了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豪情壮志,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了不竭动力。在新征程上,有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的掌舵领航,有世界上最好的

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走自己的路,我们信心十足、力量十足。

五、“两个确立”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激发活力

从人民角度看,A总书记多次强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他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再次强调: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两个确立”为落实A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了根本保证,必将指导推动全国上下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新征程中“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从而“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激发全国人民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的内在活力。

从党的角度看,A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重申: “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在新征程上,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确保总书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有利于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勇于自我革命,一刻不停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使得作为领导力量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更加充满活力, 从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保证。

六、“两个确立”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提升能力

A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对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两个确立”是党注重确立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是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总结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对于矢志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体中华儿女来说,根本的还是要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切实做到“两个维护”中按照党的二十大要求,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

为此,就需要深刻领会、切实践行A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强调的:“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

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在具体实践中,既善于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又善于把眼前需要与长远谋划统一起来,从战略上思布局、从策略上解难题,在把握战略主动中推进各项工作,我们就能抓住机遇“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不断积小胜为大胜,在不断赢得胜势中开辟新境界。这就要从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世界观和方法论,从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中找政策。

“两个确立”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首要前提,决定着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性质与方向,决定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决定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两个确立” 是我们党在风险挑战中领航掌舵、指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航向的根本依据。“两个确立”顺应民心、体现民意,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是人民的选择,必将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聚发不竭伟力。只要我们以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落实A总书记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切实做到“两个维护”,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坚持守正创新,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 勇于攻坚克难,不断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增光添彩,这一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

中共宜昌市委党校  杨艳

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证明,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中国的经济社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坚持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如何以坚强的领导引领国家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首先要有坚强的领导核心, 其次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坚持党的领导的核心要义、根本遵循,要坚决捍卫“两个确立”,为党领导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一、“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遵循

纵观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其中坚持党的领导被摆在十条经验之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实践中形成的“两个确立”是最具决定性意义的政治成果, 是新时代坚持党的领导的核心要义,更是新征程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遵循。

(一)“两个确立”蕴含了坚持党的领导的理论逻辑

领导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核心问题之一。围绕领导权,马克思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就是为夺取革命领导权而生。”一旦掌握国家政权, 必须遵循列宁所强调的“总的领导”这一根本政治原则。其中,政党作为政治组织,没有核心、没有权威是难以存在和发展的,更难以将本阶级组织起来进行有力的集体行动。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坚持党的领导的“本”和“源”。历史反复证明,形成并维护核心、确保核心的权威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原则。而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特有的政治品格,也是其最显著的政治优势,对于无产阶级政党所领导的革命、建设与实践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一个无产阶级政党能否形成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关键,更是其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伟大历史使命的行动指南。“两个确立”回应核心问题,抓住了根本,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新时代不断传承与发展的集中呈现,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大理论成果。

(二)“两个确立”承载了坚持党的领导的历史逻辑

百年奋斗、风雨兼程,围绕着如何实现、巩固、坚持、改善和加强党的领

导,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与实践。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残酷的斗争中逐步成长为全党的坚强领导核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国人民赢得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来不断巩固党的“一元化”领导,集中力量建设新中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同志强调必须对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进行改革。在加强制度建设的过程,不断改善党的领导,逐步形成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党领导人民锐意进取开辟新道路,与时俱进创立***理论,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大踏步地赶上时代的发展;进入新时代,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导下, 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伟大的历史变革,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成就。

回望历史,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因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都确立了党的领导核心,形成了坚强、成熟的领导集体;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在“两个结合”中开拓创新,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发展。这是党领导的事业能够取得成功的制胜法宝,是党的百年历史经验的生动呈现。

(三)“两个确立”明确了坚持党的领导的实践要求

今天,党带领全国人民踏上了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已然明确,就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历史任务能否如期圆满完成,关键在党。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A总书记坚持人民至上, 主动担当历史使命,重点关注时代课题,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开启新时代, 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伟大事业。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开创性地提出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创立了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以来,在新思想的指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展现了A总书记的风采,彰显了领袖的核心作用,检验了理论的科学性,印证了“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政治成果。今天,党将继续带领全国人民踏上新的征程,面对各种风险与挑战,全党必须始终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这是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更是新时代新征程的必然选择。

二、“两个确立”为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A总书记强调:“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

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两个确立”,特别是领导核心的确立,为实现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提供了政治保证。

(一)坚持“两个确立”:把“两个维护”落实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工作中

“两个确立”首先是确立A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最重要的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坚决维护A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党的十九大以来,坚持党的领导与“两个维护”在表述上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其最终的落脚点统一于维护A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这就要求坚持“两个确立”的政治自觉,从主观上要做到“两个维护”。具体而言,在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性、原则性问题上,要立场坚定,自觉对标党的基本理论、对标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党中央具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扎实稳步推进。对A总书记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要深刻领悟, 做到闻令而动、令行禁止,切实把“两个维护”落实到扎实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行动中。

(二)坚持“两个确立”:把“两个维护”落实到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机制中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和完善制度机制,确保“两个维护”落地落实。不断健全和完善贯彻“两个维护”的制度机制,从客观上为实现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提供制度保障。

首先,加快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明确“两个维护”的具体要求。2016 年,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2017年,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审议出台《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2019年,中共中央印发了

《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等党内法规及其他党内规范性文件,对如何做到“两个维护”,特别是维护A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从制度层面提出明确的、规范性的要求。从党内法规制度上保证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以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集中统一的领导体制,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其次,统筹规范督查检查制度。发布相关文件,统筹相对分散的监察职能, 规范开展各类专项督查工作,强化政治监督,加大对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通过上下联动、协调推进、督察落实、追责问效的有效机制,确保党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部署得到切实的贯彻与落实。

再次,完善A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贯彻落实制度。各级党组织要站在政治责任的高度,将其作为党委会第一议题,探索形成认真传达、深刻领会、明确任务、督促检查及反馈报告的全流程闭环工作机制。进一步从规范处理流程,切实抓好指示批示精神落实落地。

最后,建立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考评体系等,充分发挥督促、检查、考核指挥棒作用,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有效落实,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两个确立”为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A总书记强调:“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这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创新成果,为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依据。

(一)实现了党的领导方式与方法的创新

新时代是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需要理性对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新常态。如何应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严峻挑战, 准确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与期盼,需要我们大胆突破传统的领导方式、方法。构建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指导机制,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完善的制度为保障,不断提升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宏观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领导方式方法创新的最新成果,更是“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决定性成就的成功实践。

(二)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新中国成立之后,如何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不同时期的共产党人给出了相同的答案:走自己的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下,强调“以苏为鉴”,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改革开放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下,突出“中国特色”,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新时代,党中央成功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A总书记更是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丰富了中国

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和平的现代化。

(三)明确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是A总书记深刻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宝贵经验、深刻教训,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对经济发展新格局、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分析之后形成的原创性思想。党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各种风险考验一直存在,未来还会更加复杂、更加严峻,如何以不变应万变? 关键是要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新发展理念,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新征程中,要牢牢抓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关键性问题,重点解决好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的各项工作,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深入研究、准确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其中,党中央定期研究分析经济社会形势、决定重大事项、协调各方关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顶层设计、营造良好环境;地方各级党委准确把握中央精神,结合地方具体实际,确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重点,厘清发展思路,健全完善各项制度机制,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四、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提升坚守“两个确立”的政治自觉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我们明确了新征程新任务。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始终捍卫“两个确立”、切实做到“两个维护”,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切实抓好本地区、本部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以高质量的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一)在深刻感悟成就中增强政治自觉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阐述了新时代十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十年来,我们创造了经济快速增长、社会长期稳定的伟大奇迹,国家综合实力跃上新的台阶。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始终坚守“两个确立”的生动呈现。新的征程,使命光荣、任务艰巨,需要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立场坚定、意志坚强,要深刻领悟这些来之不易的成就,不断增强坚守“两个确立”的政治自觉。

(二)在坚持理论创新中坚定思想引领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征程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A总书记将其总结为:

“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两个结合”中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创新,才能为党领导经济社会高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A总书记坚持守正创新,践行“两个结合”,他所创立的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全党要深入学习、准确领会,重点掌握蕴含其中的世界观、方法论,充分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与方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用新思想武装全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三)在严守政治纪律中强化担当作为

捍卫“两个确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终要靠每一名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来具体落实。如何让“两个确立”成为新时代各级领导干部的行动自觉、始终遵循?首先,要坚守纪律底线不动摇。捍卫“两个确立”、坚持“两个维护”,是每一名党员必须始终严守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纪律规矩意识,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系统、全面地学习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及党内法规制度,用新思想凝心铸魂。其次,要发扬斗争精神,强担当。新时代的共产党人要永远发扬敢于斗争的精神,不断锤炼善于斗争的本领,坚决同违背“两个确立”、损害“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做斗争,以实际行动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得到切实的贯彻落实,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完成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宏伟任务。

把“两个确立”深植于思想、笃行千实践

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  邓海英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30日会议部署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时强调,在全党深入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是党中央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同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所作的重大部署,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部署。会议强调了三个”就是要",其中首先就是要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推动全党更加自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待高度一致。

我们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握好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待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就一定能以正确的战略策咯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两个确立“关乎党运国脉军魂

坚强的领导核心、科学的理论抇引,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显著标志, 是我们党创造历史伟业的成功秘诀。无产阶级政党是靠科学理论、先进纲领、严明纪律紧密团结在一起的,这其中党的领秞及其思患的核心作用至关重要。1871年的巴黎公社仅仅坚待72天就被镇压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集中和

权威”。公社委员会主席任期仅有一周,有时甚至一天更换两次,对此恩格斯尖锐指出“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千缺乏集中和权威”。马克思认为公社中存在着各类“空喊家"'而没能树立起统一思想和行动的理论旗帜,”成为一种无法避免的祸害”。我们党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形成一个众望所归的核心,也缺乏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导致中国革命屡遭挫折,导至走到濒临失败的境地。直到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确立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从此才转危为安,走上了胜利之路。此后几十年来,我们党始终注重形成和维护领导核心,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正是依靠核心的引领和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党才团结带领入民接续奋斗, 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才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近年来,包括约瑟夫·奈等一大批西方政要学者,不

约而同地把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归功于“富有远见卓识的中国领导人和鼓励创新的理论指导”,这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创造历史伟业的成功秘诀,也是优良传统和独特政治优势。

“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吏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十年来,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风险挑战,A总书记带领我们以非凡之举建立非凡之功。战略性举措谋深致远,从提出中国梦到作出“两步走”战略安排,再到拓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战略布局,新时代中国发展顶层逻辑更加清晰。变革性实践恢宏壮阔,2000多个改革方案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 绘就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百花争艳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突破性进展前所未有,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20万亿元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4万元提高到8.5万元,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78.2岁;高速铁路、

5G网络等建设全球领先,中国空间站、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等大国重器惊艳世界。标志性成果举世瞩目,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入间奇迹;疫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2亿多人得到诊治,近80万重症患者得到救治,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清大流行的奇迹。这一切根本在于有A总书记掌舵领航,有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两个确立“是新征程上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互动, 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从国际看,世纪疫情影响深远,地缘冲突延岩发酵,全球粮食、能掠安全问题突出, 产业链供应链遭遇严重冲击,世界处在新的动荡变革期。特别是美国为了维护霸权地位,使尽招数对我国遏制打压,去年底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

《国防战略报告》,都公开把中国列为战略对手,2023年1月美国会众议院还批准成立“中美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专门负责“美中竞争”有关事务。从国内看,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党的建设等领域也存在不少风险。回顾过去,靠着“两个确立“我们走过了涉泄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展望未来,唯有更加坚定拥护”两个确立“,才能战胜前进路上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挑战,做到踏平坎珂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

学习领悟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魅力

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

第一,时代课题。就是“新时代坚待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待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这一概括,既是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的丰富与发展,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回答的时代课题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充分体现了两次理论新飞跃的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理论因其抓住事物的根本而彻底,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三个重大时代课题”就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待科学柱会主义基本原则,坚守党和人民在艰辛探索中走出的中国特色柱会主义道路,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柱会主义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跃升;科学总结我们党关于柱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系统谋划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引领党和人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图景;坚待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加强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开辟了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境界。从而,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第二,主要内容。就是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 “十四个坚待”和“十三个方面成就“。     “十个明确”是基本理论,

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拓展为“十个明确", 丰富了作为支撑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   “十四 

个坚待'是華本方略,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華本纲领、莘本经验、基本要求之

大成,既包括了以往的宝贵经验,又鲜明展现了新时代的特点; “十三个方面成就”是实践成果,集中反映了新时代十年的一系列覃大方针政策、重大举措、重大工作和重大成就;这三者中,“十个明确“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指导性地位。“十个明确”中每一个“明确"'都是具有原创性的重大思懋观点,都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总任务而进行的理论探索。 “十个明确”相互关

联、有机统一,继含着强烈的时代特点和政治要求,从理论高度,把原来争论不清的问题揣清晰,把原来不明确的问题搞明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卓越深邃的理论创造。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造。

第一,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A总书记以非凡理论勇气,在坚待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实践中,创造性提炼出一系列具有时代特点的标志性概念,比如“中国梦” “新常态”“高质量发展”“五大发展理念”“全过程入民民主”“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这些原创性概念构成了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元素。在此基础上,A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些理论观点的括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原创性的理论形态,如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A生态文职思想、A外交思想、A法治思想、A强军思想等思想体系,以及覆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的重要论述,全方位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标注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高度。

第二,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能够以“世纪”为尺度命名的马克思主义,应该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研究对象为世界典型样本,二是理论成果具有世界历史意义,三是实践成效深刻改变现实世界。以这三个条件为标准,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可称为“十九世纪马克思主义”。因为这一学说以十九世纪西欧为典型样本,首次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运动规律,为全入类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理论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可称为“二十世纪马克思主义”。因为这些理论形态分别以二十世纪苏俄和中国为典型样本,创立了适合各自国情的民主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理论,都深刻改变了现实世界。按照上述逻辑,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可以称为“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因为这一思想以正在走上强国之路的社会主义中国为典型样本,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进行自我革命提供了思患武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正在并继续深刻改变着中国和世界,从而当之无愧地成为“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第三,A新时代中国特色柱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与马克思主义的许多重大观点具有天然的、内在的契合性,是中国入民接受并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深厚文化基础和心理基础。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立足于现实的中国,又植根于历史的中国,它以中华文化为源头活水,从5000多年理璨文明中继承人文精神、道德价值、历史智慧的精华,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融会贯通起来,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典范。它深刻揭示和自觉遵循中华民族传承发展的历史逻辑,深刻反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梦想和追求,特别是近代以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充盈着浓郁的中国味、深厚的中华情、浩然的民族魂,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精神感召力,是彰显文化自信、饱含历史自觉、赛续中华文脉的理论。

全面科学的规律揭示。党的二十大一个突出贡献点、理论创新点、卓越闪光点,就是归纳和提炼了“六个必须坚待”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发展,是A辩证思想的时代精髓,也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思维方法,充满时代价值、哲学思维、文化底继。其战略性、前瞻性、时代性、科学性体现为“八个统一":

总结过去与面向未来相统一。“六个必须坚待”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实践和理论升华中积淀下来的,系统阐发和揭示了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患的本质属性、独特品质、内在要求和宽阔视野,是新时代实践的产物、奋斗的结晶、规律的昭示。同时,又以过去的实践为基点,注重用前瞻思维、超前眼光思考未来的问题,科学运用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标定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哲学坐标,“六个必须坚待”来源于过去的伟大实践,作用千未来新的伟大斗争,是今后一个时期引领中国发展的核心理论指导。

认识论与方法论相统一。   “六个必须坚待”的”时代大厦"'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四梁八柱”之上,是世界观与方法论高度融合, 既阐明”是什么、怎么看”的”活思想”,又指出“为什么、怎么办”的“公开讲话";既闪耀着唯物辩证的思想光芒,又聚集着解决时代问题的方法宝库; 既是颠扑不破的理论“真理”,又是千锤百炼的实践“真经”,给我们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提供了思维方式、能力源泉、锐利武器、勇气底气。

真理力量与道义力量相统一。 “六个必须坚待”是心中装着百姓、手中握有真理、脚踏人间正道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蕴含着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揭示了在危机中育新机、千变局中开新局的制胜之道。另一方面,又“胸怀天下”,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人类进步的一边, 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以聚同化异的大智慧、兼容并包的大胸襟、多元互鉴的大交流,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要贡献,占据了思想和道义制高点,凸显了中国特有的大国风范、大国担当。

中华价值观与世界共同价值观相统一。“六个必须坚待”在奋斗目标上, 既坚待人民至上,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永恒初心,又坚待胸怀天下,把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作为永志使命;在形势把握上,坚待问题导向,统揽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坚待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又科学回答“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在文化底继上,充盈着浓郁的中国味、深厚的中华情、浩然的民族魂,又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彰显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胸怀和崇高追求。

哲理性与精神性相统一。  “六个必须坚待”既体现用哲理启迪思维, 坚待用普遍联系、全面系统、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出中国化时代化的凝练表达,充满唯物辩证法的深厚底缰和唯物史观的宏大视野;又体现出用精神感召灵魂,彰显大国大党独有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精神感召力,在增强理性中激发热情,不仅能转化为巨大思想力虽,也会焕发无穷的精神力瞿。

政治智慧与人民情怀相统一。 “六个必须坚待“居千首位的是“坚待人民至上“,这是理论逻辑起点、价值支点、实践原点与执政出发点、着眼点、落脚点的高度契合,统一在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本质属性上,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入民、造棍人民;统一在以入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上,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统一在以入民为中心的主体地位上,形成为入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统一在以入民为中心的真挚情怀上,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意愿,维护入民根本利益,真正使这一造福入民的理论充满生命力。

继承性与原创性相统一。  “六个必须坚待“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继承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坚守“传统

文化根脉”,确保不变质、不变味、不变色;又不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摸板、简单重复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简单模仿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从伟大变革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成为科学理论创造性转化、原创性发展的生动典范。

理论思维与实践思维相统一。“六个必须坚待',组含祈坚待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思想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同时,强调回答并指导解决间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聚焦“四个伟大”、顺应“三个之变”, 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是来源于实践的理论,是实践检验的真理,也是指导实践的指针,彰显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品格。

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实践自觉

中共保山市委副书记  赵碧原

党的二十大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必将以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而载入史册。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并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贯彻落实的前提是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意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持不懈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始终沿着A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

“两个确立”在政治上确立了“领路人”“主心骨”

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欧洲工人运动和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中,始终强调权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条基本原则。

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看,在实践中形成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并维护这个集体的权威,对我们这样的大党、大国尤为重要。1935年遵义会议前,由于没有形成成熟的党中央,导致党的事业几经挫折,甚至面临失败的危险。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我们党开始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从此中国革命便焕然一新。毛泽东同志形象地说:“一个桃子剖开来有几个核心吗?只有一个核心”“要建立领导核心,反对‘一国三公’”。***同志也强调:“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正是在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下,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接续奋斗,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才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二十大报告,用了八个重若千钧的字——“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回顾过去五年和新时代以来的十年,这十年,三件大事彪炳史册——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就在于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A总书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领路人”和“主心骨”,得到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郑重作出“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历史结论、重要政

治判断,并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党确立A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历史结论,是新时代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政治成果,具有丰富的政治内涵、深厚的实践基础和深远的决定性意义。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呼唤领路人。“两个确立”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呼唤、人民的心声,是新征程上党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

“两个确立”在思想上确立了“定盘星”和“指南针”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也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科学的理论对社会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无产阶级要始终以最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而科学的理论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与实践发展的反映,能够把准时代脉搏、引领时代发展、回答时代之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行进在历史的交汇点,面对前所未有的历史境遇,如何回应并解答重大紧迫的时代课题成为题中应有之义。正是在解答时代课题的过程中,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 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高举起了思想之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理论与实践上科学回答了“三大时代课题”, 形成了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取得重大实践成果。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奋勇前进,取得了令世界惊叹的辉煌成就,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三件大事彪炳史册,全国人民极大地增强了“四个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A总书记郑重向全世界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总之,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觉到方向感这么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觉到底气这么足,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觉到国际地位这么高,这一切都是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结果。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对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定盘星”和“指南针”。我们必须自觉运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求。

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的坚定性自觉性

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守住耕地红线、粮食安全底线。A总书记强调,“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如果我们端不稳自己的饭碗,就会受制于人” “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从“三调”情况看,云南省保山市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比“二调”减少110.28万亩,给稳定粮食面积、产量带来较大压力。我们要站在“国之大者”的高度,扛牢扛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粮食总产保持在146万吨以上。一要认真落实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将耕地保护任务数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应保尽保合理确定耕地保有量,并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二要优化种植结构,继续实施杂交稻旱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大力发展薯类豆类种植,挖掘晚秋粮作生产潜力,拓展粮食稳产增收路径。三要推进现代农业种业发展,开展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加快施甸县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夯实种业发展基础。四要强化政策落实,严格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做到精准落实、精准发放,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A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并进行了全面部署。我们必须从政治高度和全局高度,抓紧抓好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一要加快构建乡村产业体系。

实施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大力推进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推动保山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迈进。加强基地建设,以“一县一业”建设为重点,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以蔬菜、咖啡、中药材、畜牧业为重点,提升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增强重点产业加工增值能力,力争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2.8:1以上。加强市场开拓,以咖啡、石斛等产业为重点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农产品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文旅融合,以司莫拉幸福佤乡为样板,全力推进世外乡村·勐赫小镇等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二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据监测,全市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约5.4万人,存在巩固任务繁重、增收压力较大、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任务依然繁重。要持续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坚持线下网格化和线上网络化的常态化排查机制,用好“云南省脱贫人口收入监测系统”,压实“一对一”帮扶责任,做到精准施策。千方百计增加脱贫群众收入,紧盯脱贫人口增收三年行动目标任务, 确保增收行动落地落实。强化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抓实项目库建管用,统筹用好衔接资金,确保资金发挥效益。推进沪滇协作和定点帮扶,调整优化协作帮扶方式和机制,积极承接上海产业转移,探索共建产业园区,积极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三要扎实稳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坚持规划引领,扎实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加快“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让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专属规划、美丽愿景。坚持抓点成典、推典成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重点打造和顺镇、潞江镇等一批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点。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两污”治理, 持续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美化行动。加强村庄风貌管控,加强130个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四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巩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成果,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持续完善以村民委员会为管理执行机构的村民自治组织体系,认真落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推进农村公共事务决策的民主协商机制建立,保障农村居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统筹推动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打击“村霸”,维护农村稳定安宁。加强农村精神

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深入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积极探索“党建+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发展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完善提升“党组织+”“村级集体经济+”等模式,让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县域、留给农户,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优先吸纳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及附近农户进入生产基地或工厂务工并形成长效机制。

巩固和发展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A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提出要“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我们要持续抓好党的领导、强化政治引领,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始终坚持“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在哪里,统战工作就跟进到哪里”,谋划好统战工作,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主动深入基层统战一线开展专题调研,坚持把基层统战工作融入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一并推动落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全省率先把11个沿边行政村建设成为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确保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建好用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践创新基地(联络站),走好网络群众路线,支持网络人士发挥正能量。依托腾冲国殇墓园、龙陵松山抗战遗址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以及梁金山故居、和顺图书馆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等平台,做好新时代侨台工作,举办好线下主题交流活动,开展好线上海外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发展壮大爱国力量。加强统一战线“两支队伍” 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坚强党性、过硬能力、丰富学识、优良作风的高素质统战干部队伍和一支与党同心同德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从百年党史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杨林兴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提出了“两个确立”的重要政治论断,这是党百年奋斗的最重要历史经验,是党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最新政治论断,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最重大实践成果,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两个确立”是党百年奋斗的最重

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和党中央权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成功和继续成功的根本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表明:确立成熟稳定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理论的指导地位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始,就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主心骨。但是,由于这个时期我们党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党中央。同时,马克思主义没有与中国革命实际有机结合,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造成大革命惨重失败,“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又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事业遭受重大挫折。

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此后,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措施、完善一系列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遵义会议后,通过延安整风运动,在全党开展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初步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党的七大之后,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从遵义会议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到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逝世为止,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毛泽东同志一直是我们党的领导核心。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为我国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随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我们党在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一系列错误,甚至发生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内乱,最终依靠自身力量结束了这场浩劫。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毛泽东同志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艰苦探索,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同志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同志在伟大历史转折的关头,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1982年9月,***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阐述***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首次使用了“***理论”这个概念,并将其作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旗帜。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后,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把***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面临世所罕见的形势和任务,以A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统筹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A总书记针对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进入新时代,正是因为有A总书记领航掌舵,全党才有了顶梁柱,14亿多中国人民才有了主心骨,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才得到了有力保证;正是因为有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才有了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

“两个确立”是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重要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和成功的政治优势。

二、“两个确立”是党丰富发展马克思

“两个确立”的重要论断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唯物史观基础之上, 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确立坚强的领导核心、掌握科学的理论武器,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同时,也充分肯定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作用,特别是杰出人物、伟大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深刻影响。强调每一个时代一定会出现自己的杰出人物、伟大人物,无产阶级必须要有自己的领袖。列宁指出:“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强有力的中央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是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夺取革命胜利的关键所在。

毛泽东同志指出,“领导核心只能有一个。一个桃子剖开来有几个核心? 只有一个核心”,“实行一元化的领导很重要,要建立领导核心,反对‘一国三公’”。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全党已经空前一致地认识了毛泽东同志的路线的正确性,空前自觉地团结在毛泽东的旗帜下了”。新中国成立后,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指出,“党的团结的唯一中心是党的中央”。毛泽东同志强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有中央的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必须有全国的统一计划和统一纪律”。***同志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曾

强调指出:“没有领袖和核心,就要培养领袖和核心。要革命的话,就应该建立这样的党。就是工人运动、农民运动,没有领袖行吗?领袖就是团结的核心, 他本身就是力量。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胜利,就是因为有了毛泽东这样的领袖。” 改革开放后,***同志强调:“中央要有权威。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1980年《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全党服从中央,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首要条件”。***同志在对党的中央领导集体作政治交代时强调,“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要有意识地维护一个核心”。A总书记强调指出:“党的历史、新中国发展的历史都告诉我们: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这些重要论述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确立党的领导核心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

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要取得革命斗争的胜利,拥有先进的科学理论作为思想武器同样非常重要。马克思主义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强调“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才能成为工人阶级运动的旗帜”。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人民从此开始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开辟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与时俱进确立党的科学理论的指导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永葆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总结我们党的历史指出: “我们党走过二十八年了,大家知道,不是和平地走过的,而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走过的,我们要和国内外党内外的敌人作战。谢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他们给了我们以武器。这武器不是机关枪,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A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党的领袖不但要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在实践中起掌舵领航的作用,而且在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中要起决定性作用。毛泽东同志是我们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同志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江泽民、***等同志也是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确立A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

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A总书记对这一思想的创立起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是这一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历史经验说明,党的领导核心都是党的创新理论的主要创立者,都为党的创新理论作出了决定性贡献;党的创新理论都对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起了重大的支撑作用。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

“两个确立”是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集中体现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13个方面的重大成就, 体现了新时代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A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有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航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A总书记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深厚的人民情怀、卓越的政治智慧,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践证明,A总书记是经过历史检验、实践考验、斗争历练的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路人。在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中,A同志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党的十九大把“坚定维护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写入党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为推进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生动实践表明,思想就是旗帜,旗帜就是方向;核心就是力量,力量就是希望。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与党的科学创新理论相互推进, 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制胜密码,更是未来我们党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制胜密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的政治保证和思想指引。

四、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

在新的赶考路上,我们党要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一刻也不能没有坚强领导核心的掌舵领航,一刻也不能没有科学理论的举旗定向。我们要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同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行动。

思想上高度认同核心。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中,不断加深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认识,特别是要深入体悟A总书记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深入体悟A总书记“江山就是人民, 人民就是江山”的人民立场,深入体悟A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的赤子情怀,切实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

政治上坚决忠诚核心。锤炼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旗帜鲜明讲政治, 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做到“两个维护”放在首位,作为必须始终坚守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在政治上坚决忠诚核心。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加强政治历练,树牢“国之大者”,切实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的政治自觉。

行动上始终维护核心。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要坚持以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一切行动听从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挥,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坚持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强

化“两个维护”的制度保障,把“两个维护”体现到各项制度规定中。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切实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行动自觉。

从财政视角理解和拥护“两个确立”

山东省财政厅  潘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确立A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由此形成了关于“两个确立”的重大政治论断。从现实实践和理论意义看,“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重大政治成果和最重要历史经验,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全党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对当代财政青年而言,从财政视角准确理解“两个确立”, 有助于我们更扎实地履职尽责,履行好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从财政视角准确理解“两个确立”

(一)财政职能定位的有效发挥离不开“两个确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将财政的职能定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财政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中承担着日益重要的职责和使命。财政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更加充分地发挥职能作用,必然更加需要坚强核心的有力领导,需要与时俱进先进思想的正确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已经证明并将持续证明,党和国家事业发

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有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有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航向。“两个确立”的提出,为做好财政工作提供了强大理论指导和有力思想武器。

(二)财政政治属性的精准体现离不开“两个确立”。财政部门首先是政治机关,财政干部首先是政治干部,做好财政工作,必然需要把握政治机关的定位。“两个确立”是遵循理论逻辑、源于实践经验、顺应人民意愿的历史所趋,是当前做好各项工作所必须贯彻落实的政治准则。一直以来,财政部门始终紧密团结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精准聚焦党中央的决策部署, 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把“两个确立”作为最大的政治原则落实到财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全力做“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实干践行者,政治机关的属性更加彻底、更加精准地体现出来,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步提供了坚实的财政保障。

(三)财政重要论述的丰富拓展离不开“两个确立”。A经济思想内

涵深邃,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其中也包含着很多A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如“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经济学虽然是研究经济问题,但不可能脱离社会政治,纯而又纯”, 等等。在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必然更加需要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深入学习A经济思想,准确把握其中蕴含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积极推进新时代财政理论建设,丰富财政理论体系,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更充足的财政理论支撑。

(四)公共财政蕴含的民本理念离不开“两个确立”。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是财政事业蓬勃发展的行动指南。A总书记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部门始终聚焦千家万户的急难愁盼,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取得新进展。A总书记说过,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的富足安康,党和国家事业的进步发展,是需要我们不断破解的重大时代课题。在解决时代课题中,愈加彰显出A总书记的掌舵领航作用,在回答时代之问中,愈加彰显出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作用。

“两个确立”对财政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两个确立”的提出意味着财政发展的方向更加清晰。A总书记多次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勉励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国之大者”。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财政的公共性和公平性角度看,理解、拥护“两个确立”,必须始终把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财政工作的重要方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应当看到,当前财政工作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财政部门仍然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持续发力,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两个确立”的提出意味着

财政事业的底气更加充足。A总书记以其恢弘气魄和远见卓识,运筹帷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从容驾驭各种复杂局面,带领全国人民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交出了一份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优异答卷。“两个确立”可以更好地把全国人民动员起来、凝聚起来, 为财政统筹施策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2012—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1.73万亿元增加到20.25万亿元, 年均增长6.9%;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12.6万亿元增加到24.63万亿元,年均增长8.5%。正是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财政实力愈加雄厚,财政事业发展的后劲更加夯实、底气更加充足。

(三)“两个确立”的提出意味着财政承担的责任更加重大。当前,“两个确立”更加深入人心,普通群众对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拥护, 对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信赖。但同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激荡,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更加需要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应对风险挑战方面更是责无旁贷且大有可为, 需要我们更加主动担当,增强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财政环境。

(四)“两个确立”的提出意味着

财政青年的平台更加宽广。A总书记一直关心关爱青年干部成长,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过去、现在、将来青年工作都是党的工作中一项战略性工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财政青年作为当代最为积极向上的中国青年一份子,牢记A总书记对青年的谆谆教导,认真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拥护“两个确立”作为我们干事兴业的政治准则,必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在财政改革发展的大潮中,财政青年必是更加灿烂的追光者,必是“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逐梦者。

从财政的视角坚定拥护“两个确立”

(一)做好财政工作,把拥护“两个确立”作为必然的政治要求。新时代

新征程,财政事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面临着难得的改革机遇,也承载着应对风险挑战的重大责任。我们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就是要充分认识财政工作的政治属性,充分把握财政部门的政治机关定位,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从外在要求变为内在主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做到以政领财、以财辅政;就是要用政治眼光看财政问题,用广阔视野谋划推进财政发展,确保财政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二)做好财政工作,把拥护“两个确立”作为必然的忠诚信仰。党中央有核心、全党有核心,党才有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证明,A总书记无愧为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光芒的真理,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理论自信,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认真领会“两个确立”的深邃内涵,科学把握“两个确立” 的决定性意义,用“两个确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信心、增强斗志。把讲忠诚作为践行“两个确立”的第一标准,真正地忠诚核心、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A总书记命令、服从党中央指挥。

(三)做好财政工作,把拥护“两个确立”作为必然的制胜法宝。当前, 我们正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的赶考之路上,有许多艰难险阻、风险挑战亟待破解,这就更加需要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作为致胜法宝和破题之策,主动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找思路、寻对策,注重在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中找准财政工作定位,研究完善财政政策包,丰富政策工具箱、打足提前量,优化财政收支,强化资金监管,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认真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奋力推动财政各项工作行稳致远,切实发挥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作用。

(四)做好财政工作,把拥护“两个确立”作为必然的情感依附。财政青年是财政事业长远发展的中坚力量和未来所系,做好财政工作必然需要把财政青年成长成才作为关键一环。财政青年要学会感知A总书记对青年的深切关爱关怀,学会体悟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增进对“两个确立”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财政青年要真学、真信、真用,使“两个确立”植根于广大财政青年的信仰深处,不断增强对党的向心力和坚定完成党的伟大事业的使命感,确保党的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事业后继有人。

坚定捍卫“两个确立”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论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

(2023年3月16日)

今年全国两会是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A总书记再次全票当选****、中央军委主席,是党心所向、民心所盼、众望所归,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力量所在、胜利所在。

回顾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两个确立”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是我们的信心之源、胜利之本。襄阳是全国的一个缩影。过去十年, 我们紧密团结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一丝不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建设最新讲话系列,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民生福祉不断改善。这一切,襄阳人民亲身经历,感念于心。

A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深刻阐述国内国际形势,要求我们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强调面对国际国内环境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必须做到沉着冷静、保持定力,稳中求进、积极作为,团结一致、敢于斗争。我们要准确把握党中央对国内国际形势的分析判断,保持战略清醒、战略自信、战略主动,沿着A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我们要始终胸怀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刻领会党中央和省委的战略意图, 将国家所需、襄阳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有机结合起来,找准襄阳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定位,大力推进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我们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城乡区域和资源环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我们要坚定不移朝着既定战略目标奋勇前进。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团结奋斗、苦干实干,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努力建设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核心增长极

的省域副中心城市。

坚定拥护“两个确立”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认真学习《A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

中央组织部理论学习中心组

(2023年5月29日)

《A著作选读》是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的权威教材,是深入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必读书目。中央组织部在部机关主题教育中,通过举办部务会读书班、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深学细研《A著作选读》,紧密联系新时代取得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更加深切感悟到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深切感悟到A总书记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恢宏气魄、远见卓识、雄韬伟略,深切感悟到“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一、“两个确立”是我们党作为成熟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郑重政治抉择,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

维护党的领袖权威及其思想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原则。马克思指出,“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恩格斯在《论权威》中强调,“能最清楚地说明需要权威”,“要算是在汪洋大海上航行的船了。那里,在危急关头,大家的生命能否得救,就要看所有的人能否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列宁特别强调维护党的杰出领袖权威的极端重要性,指出“做不到这一点,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 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我们党旗帜鲜明提出并坚持“两个确立”,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自觉遵循。

拥有坚强领导核心、科学理论指引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关键所在。遵义会议前,由于我们党还不成熟,特别是没有一个坚强的核心,没有形成成熟的党中央,党的事业屡遭挫折,甚至面临失败的危险。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此党和人民事业就无往而不胜。延安时期,我们党开展了大规模的整风运动,党的七大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统一和团结, 给党和中国革命带来了伟大的进步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同志对维护党中

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高度重视,强调“领袖就是团结的核心,他本身就是力量”,“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昭示我们,什么时候党有坚强领导核心、科学理论指导,党就团结有力,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反之,党的领导就会削弱,党的事业就一波三折。

“两个确立”是我们党从新时代伟大成就、伟大变革中得出的必然结论。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重大风险挑战,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对、砥砺奋进,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化解了一个个前所未遇的重大危机,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实现小康到取得新冠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从全面深化改革到推进人民军队整体性革命性重塑,从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到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从有力应对外部讹诈、遏制、封锁、极限施压到全方位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这些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都是在A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领导、亲自指挥下做成的。A总书记是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的掌舵者、领航人; 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之无愧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事实充分证明,“两个确立”是新时代的最重大政治成果、最重要历史经验、最客观实践结论,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坚持“两个确立”是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使命任务的根本保证。经过接续奋斗,我们已经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大量从未出现过的全新课题、遭遇各种艰难险阻、经受许多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挑战严峻,越需要有一个成熟、稳健、有崇高威望的领导核心定向引航,越需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两个确立”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信心之本,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胜利之源,是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必须倍加珍惜、坚定维护、长期坚持。

二、做好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最根本在于有A总书记掌舵领航、有

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A总书记站在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的高度,把党的组织工作放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谋划、部署、推进,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既明确方针准则、指引前进方向,又加强领导指导、推动任务落实, 特别是两次出席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开创性提出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有力引领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发展。在党的二十大上,A总书记围绕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从7个方面部署了党的建设重点任务。我们深入学习贯彻A总书记关于组织工作的重要论述,以此为总遵循、总依据,不断优化工作理念、思路、机制、方法,着力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着眼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坚持不懈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A总书记指出,思想上的统一是党的团结统一最深厚最持久最可靠的保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既要“造形”,更要“铸魂”。这些年,我们坚持把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头等大事,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持续开展党内集中教育,组织实施党员、干部和公务员大规模学习培训,推动做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新征程上,我们要大力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当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就是精心组织开展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动全党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

着眼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统筹推进各层级各领域党组织建设。A总书记指出,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要统筹抓好中央和国家机关这个“最初一公里”、地方党委这个“中间段”、基层党组织这个“最后一公里”,使党的各级组织都健全、强大起来。这些年,我们坚持纵向和横向一起抓,坚持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同推进,坚持严密党的内部和扩大党同群众的联系相统一,着力补齐短板、加固底板,切实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党的组织优势、组织力量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等大战大考中得到充分彰显。新征程上,我们要树牢系统观念, 坚持分类别指导、分领域抓好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深化

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 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着眼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不断优化干部选育管用工作。A总书记始终把选贤任能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强调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全面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不断健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的干部工作“五大体系”。这些年,我们坚决贯彻落实A总书记重要要求,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 突出把好选人用人政治关、廉洁关,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积极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健全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制度体系,干部工作发生了格局性变化、有了实质性提升。新征程上,我们要牢牢把握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目标要求,突出抓好换届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党性教育、宗旨教育和政绩观教育,注重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更好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着眼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A总书记把人才工作摆上治国理政大局的关键位置来抓,亲自出席新时代第一次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对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战略部署,提出一系列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基础性、根本性的重大举措。这些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A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坚定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积极推进国际人才交流合作,着力构建具有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中华大地正在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设为牵引,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 以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为重点,着力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更好地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现代化强国建设。

着眼提高党的组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A总书记指出,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是最可靠、最有效、最持久的治党方式,要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更多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这些年, 我们统筹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组织工作法规制度建设,制定修订组织工作条例、干部任用条例、干部考核条例、党支部工作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制度,初步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组织工作制度体系。新征程上,我们要持

续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改革的统筹谋划、系统集成,及时补齐主干法规,抓紧完善配套制度,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管党治党效能。

三、组织部门要当好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第一方阵的排头兵

A总书记强调,“努力把各级组织部门建设成为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对组工干部来说,第一位的是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对A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嘱托,我们要铭刻于心、见之于行。

带头强化政治忠诚。对党忠诚、始终与党同心同向同行,是组织部门的鲜明特质。“两个维护”是检验对党忠诚的经验交流。我们要坚持把“两个维护” 作为政治大节来恪守、作为根本政治责任来履行、作为最重要的政治纪律来遵守,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自觉同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不仅自身要严格做到,还要通过加强对党忠诚教育、做深做实政治素质考察、强化政治监督和政治督查等工作,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带头强化理论武装。教育者先受教育。组织部门是抓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必须把学懂弄通做实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立身之本、履职之要。要在深化上聚力用劲,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全面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自觉做到“六个必须坚持”,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要在内化上聚力用劲,将这一重要思想作为砥砺理想信念、锤炼党性觉悟的最好营养剂,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在转化上聚力用劲,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从中找方向、找方法、找思路、找遵循,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带头强化担当作为。组织工作是贯彻路线的保证,是实现路线的工具。我们要自觉胸怀“国之大者”、党之大计,把组织工作放在党的新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精准定位,深入研究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健全全面从

严治党体系重大问题,扎实有力地做好凝心铸魂、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各项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求解思维,加大组织工作重点难点问题攻坚力度,在直面问题、破解难题中推动组织工作提质增效。要大力发扬斗争精神,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旗帜鲜明同违背原则、违反党纪党规、危害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人和事,同攻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作斗争。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不断提高风险预见力、洞察力,加强预判、搞好预案,把各种风险隐患消除在未发之时、萌芽状态。

带头强化真抓实干。组织工作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都非常强,必须把“真”和“实”作为生命线。要求实,把调查研究作为开展工作的先导,使作出的决策部署建立在对实际情况的真实掌握和集思广益基础上,确保政策对路、措施对症、方法对头。要务实,不定不切实际的目标、不开不解决问题的会、不发没有实质内容的文、不做“只留痕不留绩”的事,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落实,把实际成效作为检验工作好坏的基本标尺,加强过程管理、效果管理,一件一件抓到底,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带头强化廉洁自律。组织部门是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力量,在自我革命上一定要有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要自觉用自我革命的镂刀雕刻自己、用党性党纪的尺规要求自己,带头严守纪律规矩,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决不做破格、越规、逾矩的事。要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持续拧紧从严治部螺丝,坚决防治“灯下黑”,努力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

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奋力开创新时代新征程政法工作新局面

三门峡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  李长治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核心,为党和国家事业掌舵领航;科学擘画了新征程的宏伟蓝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举旗定向;广泛汇聚了亿万人民创造伟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深入学习、准确领会、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对于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做到“两个维护”, 奋力开创新时代新征程政法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切领会党的二十大重大部署,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对政法工作的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思想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

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政法工作指明了方向:确立了到二〇三五年,要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社会保持长期稳定;国家安全体系和能

力全面加强的总体目标。明确了未来五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国家安全更为巩固,平安中国建设扎实推进的主要目标任务。对与政法工作相关的法治建设、平安建设、社会治理等工作均进行了重大部署,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政法工作明确了路径。

二、立足政法实际,正确认识近年我市政法工作取得的成绩,坚定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政法工作的必胜决心

近年来,三门峡政法工作坚持以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A法治思想,严格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有关要求, 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强力推进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21年,三门峡市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优秀省辖市。一是社会大局平稳有序。坚持抓早抓细抓落实,健全风险排查、信息预警等五项机制,把风险隐患处置在早小和萌芽状态,圆满完成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党的二十大等各项维稳安保任务。二是平安建设再上台阶。围绕“三零”平安创建,健全基层网格员、调解员等“五员队伍”,进一步夯实平安建

设根基。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大力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六防六促” 等系列专项行动,创新开展矛盾纠纷控增量等“四个专项”,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有效遏制各类违法犯罪。全市“三零”平安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创建达标率分别达到87.67%、99.39%。三是法治建设稳步推进。聚焦法治崤函建设,推广“1543”立法工作机制,提高立法质量。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升依法决策、依法执政、依法服务能力水平。开展案件评查、突出司法问题专项整治等,提高司法质效。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加大普法宣传力度,群众法治观念、法律意识持续增强。四是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始终坚持以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A法治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试点工作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深入推进“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常态化组织交流轮岗、政治轮训, 持续开展爱民实践服务活动,政法队伍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宗旨意识持续提升。

三、抓好落地承接,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落细,不断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全市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为此,三门峡政法工作确定的工作思路是:围绕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到政法工作各领域全过程,推进全市政法工作现代化这一主线,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放在首位,以平安建设为统领,持续抓好“三四五”工程,守牢“五个不发生”底线,实现“四降两升一领先”目标,奋力开创三门峡政法工作新局面。

(一)始终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捍卫政治安全。以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为统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融入和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

(二)始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总结完善二十大维稳安保工作形成的好做法、好机制,加大风险防控工作创新力度,突出抓好涉稳风险研判、信访积案化解和稳定风险评估,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守护人民安宁。围绕“三零”创建, 深化“四个专项”,最大限度把各类矛盾纠纷、安全隐患化解在初始阶段、消灭在萌芽状态。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扎实开展命案防范、打击网络诈骗、保护未成年人等专项行动,完善立体化社会治

安防控体系,让人民群众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进一步完善各级综治中心功能,充分发挥网格员、调解员等“五员队伍”职能作用,提升基层治理保障水平。

(四)始终坚持A法治思想,扎实推进法治建设。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A法治思想深入人心,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五)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

党,持续锻造政法铁军。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开展政治轮训、深入推进政治督察,不断夯实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思想根基。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构建完备的新时代政法工作制度机制体系, 不断提升党领导政法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深化拓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常态化开展案件评查、执法检查,坚决惩治执法司法腐败。常态化开展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全市政法干警防范风险、打击犯罪、服务群众、护航发展等各方面的本领,以更加过硬的能力作风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两个确立”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卢崎、李绍军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首次提出“两个确立”的重大政治论断。《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进一步提出,正是基于“两个确立”,“党才有力解决了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从根本上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1]2022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强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推动全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2]从学理上阐释并探究“两个确立”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对于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两个确立”的生成逻辑

“两个确立”的生成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从理论逻辑上讲,“两个确立”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科学运用、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衰的重要镜鉴、是对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经验总结。从历史逻辑上讲,“两个确立”是党取得历史成就的缘由所在、坚定历史自信的关键所在、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从现实逻辑上讲,“两个确立”是解锁“两大奇迹” 的政治密码、求解“四个之问”的科学回答、统筹“两个大局”的必要前提。

(一)“两个确立”的理论逻辑

第一,“两个确立”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认为,“政党是阶级的代表,是代表一定阶级并为一定阶级服务的”。[3]无产阶级政党之所以比资产阶级政党先进,在于无产阶级政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于无产阶级政党领袖来自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在于无产阶级政党拥有洞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指导思想。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趋势。要实现无产阶级革命纲领,需要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人民群众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和伟大斗争精神,需要无产阶级政党的坚强领导。由此,必须在政治上确立领袖核心地位以团结全党力量,在思想上确立科学理论指导地位以凝聚全党意志, 从而确保全党始终保持严密组织性和强大战斗力。

第二,“两个确立”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衰的重要镜鉴。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当时马克思就着重强调维护同盟的权威和集中。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爆发,但是巴黎公社只维持了两个多月便宣告失败。恩格斯指出:“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4]列宁指出:“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5]俄国十月革命俄共取得政权,进一步证成了“两个确立”对革命事业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两个确立”是对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经验总结。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始终高度重视维护领袖领导地位、发挥指导思想作用。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理论,取得了改革开放“第二次革命”的伟大胜利;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云谲波诡的国际环境中成功捍卫了社会主义制度;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历史阶段;以A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新征程。党的百年奋斗史和历史成就以无可争辩的事实宣示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二)“两个确立”的历史逻辑

第一,“两个确立”是党取得历史成就的缘由所在。近代以来,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6]中华儿女尝试了各种救国方案,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历史和人民的呼唤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各种政治理论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脱颖而出;中国共产党让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马克思主义让中国革命有了指南针。从此,中国的前途有了希望和光明。以毛泽东同志、***同志、江泽民同志、***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 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7]事实证明,“两个确立”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成就的关键因素,是未来再创辉煌的根本保证。

第二,“两个确立”是党坚定历史自信的关键所在。历史自信是历史主体

对自身存在价值的充分肯定,对确信自身生命力和发展前途的坚定信念。[8]2021年11月,A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出要“坚定历史自信”。[9]12月底,A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作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10]的重要论断,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强调了必须坚定历史自信。党的百余年奋斗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坚定历史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而拥有历史自信的关键即在于党确立了领袖的核心地位和科学思想的指导地位,使党始终拥有坚强政治领导和科学理论指导。在“两个确立”的科学指引下,党对历史过程的认知和历史规律的把握才更加清醒和科学,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披荆斩棘、奋勇前进的奥秘所在。

第三,“两个确立”是党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11]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中的学问,而是实践的指南。马克思主义科学分析了人类社会发展各个阶段的形态,尤其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鞭辟入里的解剖,得出“两个必然”的科学结论,为全世界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了理论基石。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握了历史主动。实践发展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A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把握历史主动。

(三)“两个确立”的现实逻辑

第一,“两个确立”是解锁“两大奇迹”的政治密码。“两大奇迹”即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从政治因素来看,“两大奇迹”缘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导。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概括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时,排在第一位的便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12]这一概括实际上指明了“两个确立”的显著优势。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就是要维护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这是保持政治稳定、发挥政治优势的根本。坚持党的科学理论,就是要坚持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保持党和人民思想统一的根本,是指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的根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

第二,“两个确立”是求解“四个之问”的科学回答。“四个之问”即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伟大时代呼唤伟大人物,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理论。“伟人正是创造者,因为他比别人看得远些,他的欲望比别人强烈些。他会解决先前的社会智慧发展进程提上日程的科学课题;他会指出先前的社会关系发展所造成的新的社会需要;他会发挥首倡精神来满足这些需要。”[13]就伟大理论而言“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产生这些体系的时代的需要”。[14]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都是应时代需求而生、由伟大人物主导构建的理论,为解决时代问题作出了特殊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A总书记深刻洞察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在伟大斗争实践中创立了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求解“四个之问”作出了科学回答。

第三,“两个确立”是统筹“两个大局”的必要前提。“两个大局”,即“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15]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诞生起便致力于实现的奋斗目标。党历经百余年接续奋斗,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16]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方面为推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转变注入了强大动力,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巨大变量。对于前进道路上可能面临的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唯有拥护“两个确立”,中华民族才能如一整块钢那样坚不可摧,才能战胜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最大确定性和最可靠保证。

二、“两个确立”的价值意蕴

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前进必须遵循的规律。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能停留在感性层面,而应上升到对“三大规律”深刻认识的理性层面。新时代以来, A总书记在领导党和人民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对党和国家事业、对人类进步事业具有长久指导意义。

(一)“两个确立”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第一,“两个确立”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权的认识。政治领导权

是党的核心领导权,实质是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权。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中提出“总体革命”思想,强调了掌握政治领导权对东方国家开展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作用。列宁也在总结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了“政治领导权的优先性”。[17]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党没有掌握政治领导权,造成了党的巨大损失。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党牢牢掌握政治领导权,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党牢牢掌握政治领导权,推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顺利过渡,构建了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从党百余年奋斗实践来看,党掌握政治领导权的关键在于党的领袖在党内处于核心地位,并由此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领导力和战斗力,使党能牢牢掌握政治领导权。

第二,“两个确立”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思想领导权的认识。思想领导权是党的基础领导权,实质是党对人民的领导权。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和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是应有之义。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理应作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确立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党的团结统一就有了共同的思想基础, 党和人民就有了前进的精神动力,党的事业就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南。

第三,“两个确立”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认识。自我革命是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实质是党对自身建设的领导权。我们党是一个高度重视自身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注意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新中国成立前夕,针对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历史之问,毛泽东给出了人民监督的答案。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领导整风运动以革除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等弊病。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先后开展整党和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目的都是为了纯洁党的肌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本着对党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牢牢掌握党的建设领导权,“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18]确保党永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二)“两个确立”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第一,“两个确立”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也是社会发展规律的时代体现。新中国成立后,党不失时机推进社会主义改造,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解决了“社

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19]党的八大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尽快把我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任务。改革开放后,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0]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明确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作为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

第二,“两个确立”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认识。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原命题,无论何种社会形态都无法回避。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根本动力作用,同时也重视阶级斗争、科学技术和人民群众的不同作用。新时代以来,以A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在原动力方面,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在科技动力方面,提出“增强创新第一动力”[22]的观点;在主体动力方面,提出“充分调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3]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的认识。

第三,“两个确立”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社会价值目标的认识。马克思在考察了各种人类社会形态之后,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武器,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出发,考察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异化劳动、商品拜物教、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资本增殖、经济危机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价值目标。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遵循同样的社会价值目标逻辑,“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4]新时代以来,A总书记在人民主体论基础之上提出了人民至上论、人民中心论、人民江山论等新论断,体现了我们党为人民谋利益的社会价值目标。在A总书记的领导下,我们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历史性成就,补齐了共同富裕的最大短板。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党又打响了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战,不断朝着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价值目标奋勇前进。

(三)“两个确立”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第一,“两个确立”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认识。A总书记指出:“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70多年前就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的历史规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25]在坚定历史自信的同时,A总书记也对当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斗争状况作出了清醒判断,他强调:“我们要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节能力,充分估计到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方面长期占据优势的客观现实,认真做好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合作和斗争的各方面准备。”[26]这一论述在实践中实现了目标论和过程论的契合统一,为我们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提供了正确理论指导。

第二,“两个确立”深化了对人类社会文明形态的认识。新时代以来,A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追求更美好、更理想的社会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式现代化以自身的坚韧和优越向世人宣示,在资本主导的现代化道路之外,还存在着其他选择。这条现代化道路以人民逻辑为主导、以共同富裕为追求、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保障、以和平发展为底色,超越了西方式现代化的内在痼疾,赋予了现代性文明多样化、正义性与合理性的发展范式。此外,中国式现代化还包含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国家劳资矛盾显性化导致的社会分裂、党派矛盾公开化导致的政治分裂、种族矛盾复杂化导致的民族分裂的超越。

第三,“两个确立”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协同治理的认识。不同国家、民族、种族之间能否和谐共生,一直以来都困扰着人类。中国共产党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也秉承国际主义原则,不断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A总书记以“胸怀天下”的人类情怀,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通过“一带一路”带动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为治理“四大赤字”提供了中国方案,赢得了各国高度赞誉。

三、“两个确立”的实践路径

“两个确立”不是政治口号,而是有着明确的政治要求。必须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基础上,在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探索拥护“两个确立”的实践路径。

(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两个确立”的鲜明导向

第一,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是党治国理政的骨干, 在党和国家的事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头雁引领作用。2015年2月,A总书记首次提出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政治概念。2016年10月,在党的

十八届六中全会上,A总书记明确了“关键少数”的具体所指,“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抓好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而抓好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组成人员是关键”。[27]领导干部级别越高,政治要求也就越高,在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党的团结等方面的作用也就更加重要。“关键少数”必须政治要强、人格要正,做事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有意识地带头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维护A总书记核心地位,带头学习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头贯彻A总书记重要指示,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拥护“两个确立”,发挥表率示范作用,为全党拥护“两个确立”树立鲜明政治导向。

第二,严管普通党员这个“绝大多数”。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的力量来自党员。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多年来,已经成长为拥有98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大有大的优势,也有大的难处。优势在于党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和广泛的覆盖面,难处在于如何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如何将党员数量优势转化为党的强大战斗力,使党始终坚不可摧。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要将大党独有难题转化为大党独有优势,关键在于“两个确立”,使全党拥有坚强领导核心和科学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要从世界第一大党建设成为世界第一强党,除了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还必须加强对普通党员这个“绝大多数”的管理,加强“两个确立”的政治引导和思想教育,使来自不同领域、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党员都能紧密团结起来,从而发挥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独特政治优势。

第三,落实“两个维护”根本政治原则。“两个确立”与“两个维护”内在统一,从目标指向上都是为了全党更加紧密团结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将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全党令行禁止的行动优势。但从逻辑层次上来讲,“两个确立”与“两个维护”又有所差异。拥护“两个确立”是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前提和思想前提,而做到“两个维护”是拥护“两个确立”的内在要求和实践指归。必须从政治上科学把握“两个确立”与“两个维护”的辩证统一关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将这种深刻领悟转化为落实“两个维护”政治原则的实际行动,从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二)以思想建设为基础,增强“两个确立”的内在认同

第一,增强对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的政治认同。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史来看,“两个确立”具有普遍性意义,但是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

时代来讲,“两个确立”具有特定政治内涵,这里讲的领导核心特指A总书记。A总书记是在伟大斗争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卓越领导人,具有高超的领导艺术、深厚的人民情怀、强烈的责任担当等优秀领袖品质,这使得A总书记得到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坚定拥护。A总书记核心地位的确立可以说是党心所归、人民之意、历史之选、时代必然。在军队建设方面,A主席领导指挥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人民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成为捍卫国家安全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钢铁长城。拥护“两个确立”,从更深层次讲,就是要增强对A总书记的政治认同。

第二,增强对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认同。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博大精深、不断发展的完整科学体系,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就个人成长而言,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有开拓眼界、提高认知的作用。可以说,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 还是我们每个人成长成才的科学理论指引。增强对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认同,除了原原本本、老老实实、整体系统地学习之外,没有捷径可言。2023年4月,党中央提出了“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28] 的总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全面掌握这一思想,学会运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提高本领、推动实践,在学习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中不断增强理论认同。

第三,增强对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历史性成就的事实认同。事实是最有力的论证。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集中体现于13个方面,包括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方面。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深层次的,发生的变革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这些成就和变革,根本上是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的硕果,是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成果,推动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全面予以呈现,以事实认同夯实“两个确立”的现实根基。

(三)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健全“两个确立”的制度支撑

第一,坚持和完善党和人民领袖“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三位一体”

的领导体制就是党和人民领袖同时担任党的总书记、****和军委主席,这三个重要机构和职务由党和人民领袖同时担任,是领袖成为党中央和全党领导核心的组织保证,也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证政局稳定的领导体制。“党的总书记、****、军委主席三位一体这样的领导体制和领导形式,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党、大国来说,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最妥当的办法。”[29]新时代以来,党总结历史经验并不断完善了这个领导体制,修改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等党内法规,规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等高级干部每年向总书记述职,进一步严肃了党内政治规律和政治纪律。在军队领导体制上,将中央军委主席负责制予以固化,确保了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为捍卫“两个确立”提供了制度保证。

第二,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即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活动。1927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首次明确了党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党的七大章程将民主集中制界定为“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领导下的民主”。[30]其后,党对民主集中制的内涵界定基本和党的七大章程一致。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首在贯彻落实“四个服从”的基本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服从党中央。“每一个党的组织、每一名党员干部,无论处在哪个领域、哪个层级、哪个部门和单位,都要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同时,民主集中制要求尊重不同意见,通过充分酝酿和协商达成一致,既充分发扬了党内民主,保证了党员主体地位,又实行了有效集中,确保了领袖和党中央权威,是行之有效的科学制度安排,必须坚持并不断完善。

第三,坚持和完善学习践行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各项制度。中国共产党作为学习型政党,历来重视理论学习。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讲,最重要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看家本领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最优秀的文明成果,在指导中国革命过程中不断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创立了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对于这一创新理论成果,要不断完善学习制度,将学习践行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通过融会贯通和坚持不懈的理论学习,增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和政治信

仰,提高干事创业的能力本领,在知行合一中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坚定拥护“两个确立”。

“两个确立”是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保证,是党和人民应对未来一切风险挑战的最大底气。“两个确立”作为新时代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是党和人民郑重选择的结果,是历史考验和时代历练的结果。党确立A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党和人民就有了领路人、主心骨;党确立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党和人民就有了定盘星、指南针。当前,我们已经进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党锻造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一整块钢,以党的团结统一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逻辑生成及实践要求

中共怀化市委党校  余灵芝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A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的确立, 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两个确立”已成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高度共识与共同意志,成为党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和最大保证。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首先必须讲清楚其逻辑必然。

一、理论逻辑:蕴含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精髓要义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既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因此,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 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9-10如果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上找到“两个确立”的理论依据,就有了理论的彻底性,就能说服人,从而掌握群众,产生精神变物质的强大现实力量。

“两个确立”是建立在唯物史观的两个基本原理基础上的,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第一个原理强调的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同时,又承认个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甚至是重大的影响作用。对应于“两个确立”中领导核心地位确立这一内容。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3]254历史是个体合力作用的最终结果,离开个体, 群众的作用也无从谈起。尽管个体在历史发展中起作用,但其作用的性质、大小不同。杰出人物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代表人民意愿,对历史发展起加速作用;反动人物逆历史潮流而动,违背人民意愿,对历史发展起阻碍作用。马克

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1]502恩格斯也明确“每当需要有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3]650同时,唯物史观还认为,无产阶级必须要有自己的领袖。列宁指出:“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4]500他还进一步科学论证了领袖与群众、阶级、政党之间的辩证关系,“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在多数情况下,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5]并强调“造就一批有经验、有极高威望的党的领袖是一件长期的艰难的事情。但是做不到这一点,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话”[2]。

无产阶级政党担负着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使命,如果缺乏权威人物,没有领导核心,无产阶级政党就难以发挥其严密的组织纪律性的优势,就难以一致行动。恩格斯在《论权威》中指出,“能最清楚地说明需要权威,而且是需要专断的权威的,要算是在汪洋大海上航行的船了。那里,在危急关头,大家的生命能否得救,就要看所有的人能否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6]他深刻论证了确立和维护权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要建立领导核心,反对‘一国三公’”[7]。***同志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8]310。A总书记也强调“: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9]我们这样一个大党要治理好这么一个大国, 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否则就会各自为政,一事无成。

第二个原理强调的是“真理对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极大的能动的指导作用” [2]。对应于“两个确立”中指导思想地位确立这一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1]178列宁曾深刻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 [4]241-242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10]在俄国,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

指导,才能战胜各种错误思想和分裂力量,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70多年后, 也正是由于苏共主动放弃党的领导、削弱党中央权威,主流意识形态崩塌,才导致大党大国一夜之间分崩离析。党的指导思想不仅关乎政党性质,也关系到政党及其所代表阶级的命运和前途。

二、历史逻辑:党的百年实践探索的深刻总结

“两个确立”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和实践探索中得出的宝贵结论。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完成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其根本在于重大历史时期和关键时刻确立和强调领导核心并善于用创新理论指导实践。

建党伊始到遵义会议前,由于没能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党内盛行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几乎使中国革命陷于绝境。党的二大党章虽明确规定:“全国大会及中央执行委员会之议决,本党党员须绝对服从之。”[11]但却没有形成成熟的领导集体和坚强的领导核心。***同志后来总结道:“在历史上,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8]309。这是党的事业在革命早期屡遭挫折甚至面临失败危险的重要原因。遵义会议前,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王明、博古等党的早期领导人,没有能够形成正确、坚定、有力的领导核心。同时,党内先后出现过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瞿秋白“左” 倾盲动主义、李立三“左”倾机会主义、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等指导思想上的错误,没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使党的事业和中国革命历经挫折甚至面临失败危险。

从遵义会议至中共七大,成熟的、有权威性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逐渐形成,确保了党的思想统一、政治团结和行动一致,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1935年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12]但1935年6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四方面军主要负责人张国焘自恃枪多势众,公然向党争权,拒不执行中央的北上战略方针,坚持南下,公然另立“中央”,公开分裂党和红军。这一行为破坏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给党和红军带来巨大损失。在延安, 受王明右倾投降主义的影响,毛泽东在中央的权威受到威胁。据毛泽东回忆, 1937年的十二月会议上自己是孤立的,甚至表示“命令出不了窑洞”。此时毛

泽东在党中央的核心地位没有完全立起来。为了彻底解决思想路线上的问题, 肃清党内思想混乱,1945年6月,开始了全党范围的整风运动。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建党以后特别是党的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前这一段党的历史及其经验教训,增强了全党团结,正式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核心,为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做好了准备。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对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作了如是描述:“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而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做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12]党的七大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使全党在组织上达到了空前团结和统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至此,党内实现了坚强领导核心和科学指导思想的统一。

中共七大以来,党的领导核心和指导思想交相辉映。中国共产党相继在***、江泽民、***、A同志的坚强领导下,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推动党的事业发展进步。同时,党内形成了***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告诉我们,拥有全党公认的坚强领导核心和与时俱进、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指导,是党和人民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三、价值逻辑: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然要求

(一)推进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时代十三个方面的成就大体分为两种类型,八个增量型的成就和五个转折性成就。增量型成就如党的全面领导显著增强、经济建设明显增强、国家安全全面加强、外交工作全面推进等等, 这八个方面过去成就很大,现在有明显进步。转折性成就即过去做得不够,现在实现了突破,如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人民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这几个方面都是涉及党长期执政根基能否巩固的重大问题。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

根本原因是有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有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航向。

(二)推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大国,在历史上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正是因为历经磨练,我们才对民族复兴有着深切的渴望。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序推进,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百年奋斗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两个确立”为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更为主动的奋进力量、更为牢固的思想基础和更为坚实的政治保证。

因此,从价值层面讲,“两个确立”更好地凝聚党和人民的力量,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四、实践要求:落实“两个确立”的政治、思想和行动自觉

“两个确立”是联系的,也是实践的、具体的,既是重大政治成果、历史结论,更是重大政治责任、实践要求。做“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和坚定践行者,就需要切实把“两个确立”的忠诚坚定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思想和行动自觉。

(一)在自觉自律中严守政治纪律

一是做到对党绝对忠诚老实。忠诚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优秀品格,党的事业必须由忠诚于党的人来坚守。对党的绝对忠诚,这种忠诚必须建立在思想共识和理论认同基础上,对党忠诚即是忠于党,忠于组织,忠于人民,其要害在“绝对”二字。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最基本的政治素养,最根本的政治要求, 最重要的政治品格。二是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以贯之的要求。首先,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其次,要严格遵守党章党

规。在党章第一章第3条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中,第四项“自觉遵守党的纪律, 首先是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13]26第五项“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13]26在纪律处分条例中对于党员要遵守的政治纪律做出了更为明确的规定。最后,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要求,做到“四个服从”。恩格斯在《论权威》中强调“权威又是以服从为前提的”。党章总纲部分要求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实行正确的集中……坚定维护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保证党的决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

(二)在走深走实中强化理论武装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 就一定要有理论思维,就一定要有正确思想指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 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切实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一是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深刻认识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理论与实践意义,深入理解其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特别是把握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学理论中认识发展规律,在悟思想中感知真理伟力,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的实际行动。党章中党员的义务,摆在首位的即是“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在融会贯通上强本领。从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宝库中找到理论武器和实践工具,切实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应对复杂事件的本领。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着力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A总书记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锐利思想武器。三是在真信笃行上谱新篇。比如在湖南,就要切实把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湖南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全领域、全方位,把A总书记在不同阶段对不同地区、不同工作的重要论述,与A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广泛凝聚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的共识,推动A总书记为湖南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三)在为民服务中提高政治能力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落实“两个确立”,就必须坚决反对“四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自觉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是提高政治判断力,做正确的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A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牢记“国之大者”,于党而言,最大的“国之大者”就是“让人民生活幸福”。我们要时刻关注和把握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重视什么。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处理问题:以国家安全为大、以人民为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科学把握形势变化,清醒明辨行为是非。二是提高政治领悟力,把事情做正确。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组织者和推动者,必须对党中央精神吃深吃透、融会贯通, 做到上接“天线”,同时又要注意“眼睛向下”,倾听群众意见,虚心接受群众批评,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补充,提高执行效度。三是提高政治执行力,正确地做事情。要会干事,即首先想干事,要有宗旨意识和我将无我的境界。其次要能干事,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强化责任担当,尊重规律,能科学办事。最后要干成事,即结果导向,能把小事办实,把急事办妥,把难事办好, 把大事办成。强化本领提升,练就干成事的“钢筋铁骨”和底气。

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关乎政党生存发展、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问题。我们要高举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两个确立”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之探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戴静

2. 引言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党确立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两个确立”是时代呼唤、历史选择、全党所愿、民心所向,是党团结统一、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事关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高职院校学生占据全国大学生的半壁江山,是祖国未来建设的生力军,只有扎实推进“两个确立”入脑、入心、入行,才能促使他们不断增强“四个意识”、更加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从而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 .推进“两个确立”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3.1 深挖理论创新内涵,抓好统编教材建设

总书记多次强调,教材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教材建设是铸魂工程。思政理论教材建设无小事,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是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重要载体,事关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育。

“两个确立”,是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党作出的重大历史结论、重大政治论断,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什么方向前进的重大问题,蕴含着铁心向党、看齐追随的政治要求。其中蕴涵与“两个维护”精神同源、内核同质、目标同向的创新理论。高职院校要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把“两个确立”融入体现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思政教材中。同时要有效发挥各门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统筹教材与教学,实现“两个确立” 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3.2 发挥老师主导作用,用好课堂主渠道

总书记强调:“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以“两个确立” 为切入,唱响唱好立德树人主旋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两个确立”来说,传道,就是要从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教育引导,使学生明理思辩, 领会“两个确立”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

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授业,要求教师

“欲言教于人,乃应先律己”,深刻领会把握“两个确立”理论精髓,并熟练运用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习领悟,不断激发其对“两个确立”的认同之心。解惑,要有效回应学生的关切与期盼,阐明“两个确立”的逻辑意蕴、科学内涵和决定性意义,以强大的真理力量、实践力量和精神力量努力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

3.3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入脑入心的效果

“两个确立”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赢得青年学生,才能赢得未来, 只有在青年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才能在强国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开花结果。要推动“两个确立”入学生脑、入学生心,关键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教师要把握好融入的节点和时机,探索有效的融入方式和渠道,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与“两个维护”、“四个意识”、“四个自信”。最终实现思想认识转化为行动自觉,坚决拥护“两个确立”, 不断增强“四个意识”,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

4. .“三全育人”引导学生拥护践行“两个确立”

落实“三全育人”的要求,通过有形或者无形的方式方法把“两个确立” 渗入到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各个方面,使高职院校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和人格修养,自觉拥护践行“两个确立”。

4.1 高职院校要落实全员育人的责任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形成育人合力。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而“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职院校全员育人的首要责任是学校,广大教职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所以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导向,结合岗位实际,分解细化学校学院党政领导、管理人员、专任教师、专职辅导员、班主任、管理人员、教辅人员等各级各类人员全员育人的责任清单。同时要严格考核奖惩,定期对全体教职工育人的措施、过程和成效进行考核评价,并作为教职工绩效分配、评优评奖、职称(职务)晋升等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考评的“指挥棒”作用,最大程度激活育人主体的内生动力, 促使广大教职工在进行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过程中,自觉将“两个确立” 培育作为育人标准、价值追求。

4.2 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全过程育人

总书记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大学阶段是学生累积专业知识的黄金期,更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期,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全过程育人,必然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大学生学习生活、成长成才的全过程,特别是要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是一致的,具有协同的可能性。思政课程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属于显性教育;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主战场,属于隐性教育。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 “两个确立”培育不仅要用好思政课程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也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大思政”教育体系。

4.3 新技术保障全方位育人

新媒体新技术的出现,有机融合了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极大丰富了混合式教学资源,既拓展了全方位育人的空间,又提升了全方位育人的效果。要充分运用微信、抖音、小红书、微博、贴吧、数字校园等大学生活跃的平台,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及时分析解读网络热传的话题和学生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热点问题,传播“两个确立”等党的创新理论成果, 通过贯穿理论与应用,融入日常学习生活,用正能量教育引导学生在海量的新媒体信息中明辨是非,远离垃圾信息,接受积极向上、内容健康的信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生命线贯穿办学治校的全过程,深刻理解把握“两个确立”的内涵要义和实践要求,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抓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用好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在感情上衷心拥戴核心,在思想上时刻紧跟核心,在政治上绝对忠诚核心,在行动上坚决拥护核心,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论“两个确立”的历史根源及其价值意义

南昌师范学院  张艳国

党的二十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决议庄严而明确地提出: “‘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1]党从十九大党章修订到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再到党的二十大,旗帜鲜明地确立了A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这是一个合乎中国共产党历史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改革发展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的重大政治决定,它客观地反映了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进步的政治成熟、理论成熟、思想成熟,具有深厚的政治聚同和社会共识基础。党对历史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和深刻运用,表明了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2]的高度政治自觉和行动坚定,把“两个确立”作为全党的共识书写在党的决议上、标识在党旗上,作为全党的政治纲领、行动纲领,具有决定性意义。

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必须正确依循认识维度,全面掌握其历史依据,并深入认识其历史根源。科学看待历史,深入研究历史,深刻总结历史发展过程并揭示深蕴其中的客观规律,运用正确的历史经验指导社会实践、开辟未来,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重点关注的重大课题,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所必须具备的历史自信和历史自觉。在对待历史问题、历史经验上的不同态度和看法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他非无产阶级政党的分水岭,也是检验无产阶级政党政治、理论、思想成熟与否的一块经验交流。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原则、方法,脚踏中国大地、前瞻发展远方组织起来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它诞生的时候起, 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深刻运用,形成了历史自信历史自觉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两个确立”的形成,它既具有鲜明的时代实践特征,又具有内涵丰富的历史依据和历史根源。

根据唯物史观原理,所谓历史依据,就是人们立足于社会实践的发展深化, 运用历史眼光、历史思维、历史理论、历史方法、历史智慧观察、分析和总结历史过程而形成的历史结论、得出的历史启示,从根本上讲,它是依据客观历史的“人的启示”[3]650;所谓历史根源,就是观察、分析任何一个时代的

思想意识,都要到决定社会历史性质的最深处去寻找[4]537,立足于历史发展过程“原始察终”[5]2507,既顺向考察,又逆向考察,按照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考察历史结果最本质、最根本的原因。中国共产党在决议中作出的“两个确立”决定,是党的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和历史理论深深植根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一百七十多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百年中共党史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当代变革史作出的深刻总结,是党将历史经验运用于进行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伟大斗争之中以实现伟大梦想而向当代世界所作的庄重昭示。

一、“两个确立”植根于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文化沃壤,是将深厚的中国历史智慧与当代中国实践有机结合的历史结论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对人类文化史、文明史、创新史作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中华民族拥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三千多年的文字史,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历史文化发展的文明古国、文化大国,中国历史文化自古以来就一脉相承,既独立创造、自主创新,体现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文化坚守,又海纳百川、综合创新,体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恢宏气度。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丰富的文化、深厚的传承,很早就形成了中国人世代相传的历史感、历史思维,积累了世代中国人浓厚的民族认同感、历史自豪感,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升华为历史自信、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意识。根据唯物史观原理,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中不仅要继承前代遗存的材料、生产力、资金和生产生活方式,还要充分珍视并继承前代创造并积淀的历史文化。任何一个民族、国家在发展中形成的独有的历史文化传统,深蕴其中的历史感、认同感、归宿感与历史思维方式、感知传承历史方法,既是该民族、该国家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家格局的鲜明标识,也是任何一个民族、国家参与文明互鉴、推进历史发展的文化血脉和深沉力量。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的世代交替、历史的经验教训、历史的深刻启示昭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深刻道理。读史使人聪慧、明理、增信、崇德,自觉运用历史思维、历史辩证法、历史经验力行致远。“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7]18“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8]141“述往事,思来者。”[5]2494“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9]1在中国人自古形成并传承至今认知历史、传承文化、开创未来的历史思维、历史方法中,有一个鲜明而坚实的历史传承,这就是:“事在四方,要在中央”[10]30,“纵向到底,

横向无边”,“顶层设计,统御各方,下层兜底”,认同并坚持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建构、坚强有力的中央全面统揽、英明果敢的政权核心领导、务实有效的政治思想引领。中国历史经验证明,没有一个强大的有权威的中央政府,没有一个有权威的政治领袖,就没有统一的中国[11]32-33。通览中国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但凡坚守这条历史真理,国家就稳定,民族就团结,人民就康乐,社会就和谐;反之,政权就动荡反复,社会就动乱不堪,就要经受国家蒙辱、人民蒙难和文明蒙尘的坎坷历程。党中央作出“两个确立”决定, 提出“两个维护”要求,明确“四个意识”导向,最清晰、最深厚、最牢固的历史根源就在于含蕴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认同的核心内容和宝贵经验。

二、“两个确立”扎根于一百七十多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革命文化中, 是将世界革命经验与当代中国实践有机结合的历史结论

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世界无产阶级在全球展开争取无产阶级解放的共产主义革命运动,至今已经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无产阶级革命进程与伟大事业交相辉映、相互激荡;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运动发展,思想创新与领袖人物互动共生、相互支撑。从马克思恩格斯开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开始,无产阶级争取人类解放、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伟大斗争就在世界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 深化革命实践、推动革命运动的脚步一刻都没有停歇。此后,俄国、中国、越南、朝鲜、古巴、老挝等国无产阶级政党及其革命领袖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相继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充满艰辛坎坷,在发展中遭遇挫折、回流甚至是暂时失败的艰难考验,但革命激流的总趋势依然还是奔涌向前、辟波斩浪、不可阻遏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表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向前推进,时刻都离不开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离不开始终站在革命运动最前列、把握运动发展总方向的领袖人物的引领,离不开在革命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积极支持。根据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党的领导、坚强的政治领导核心、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人民群众积极而广泛的社会参与,四位一体,构成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强大整体,这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革命事业与群众实践生死存亡、兴衰成败的根本问题;而领导核心与革命理论始终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确保革命运动成功的关键因素。

每一个革命阶段的目标任务都是时代的焦点问题,都需要无产阶级领袖以无畏的革命勇气、非凡的革命胆略、坚定的革命意志、高超的领导艺术、丰富的斗争智慧、超拔的人格魅力和超迈的理论水平予以承担和解证。时势塑造领袖,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孕育领袖;领袖站在时代的最高处,引领时代进步、指导革命运动。马克思在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时指出,任何革命运动都要有一个非常成熟的领导集体来指导,都要有非常具有领袖权威的领导核心;如果没有这样的“大人物”,随着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社会时代“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12]189。恩格斯总结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时指出:“巴黎公社的灭亡遭遇是缺乏集中和权威的结果。”[13]378思想是时代的声音,科学理论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革命运动既是党组织、领袖与人民群众力量的汇聚,也是思想理论的时代交汇和精神激荡。任何革命运动都离不开革命理论的指导。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时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把革命理论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而只能当成行动的指南[14]459-460[15]219。一百七十多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接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创新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遵循发展规律推向前进,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质。历史地看,把科学化、时代化、民族化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党旗上,这既是每一个时代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任务和政治任务,又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内在要求。形成一个稳定成熟的领导集体,确立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坚持一个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这既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总结,更是“两个确立”的历史根源。

三、“两个确立”植根于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宏大历史变革中,是将丰富的中共党史宝贵经验与当代中国实践有机结合的历史结论

历史是一面明镜,既照亮现实,给人以智慧和启发,丰富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知识和方法;也照亮未来,使人们遵循历史规律、运用历史经验, 少走弯路,到达胜利的彼岸。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16]15,历史中的兴衰成败、顺逆得失使人知所敬畏、从中受益。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16] 23,党的历史经验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能够丰富伟大民族精神,升华时代精神,补足党员干部精神上的“钙”,确保伟大事业意气风发、精神昂扬。千年中国历史是百年党史的深厚基础,百年党史是千年中国历史的精彩展开;百年

大党朝气蓬勃,创造伟大历史,伟大历史照亮新的伟大征程。只有深入到百年党史的“社会生活的深处”[17]450探寻中国社会百年变革的深刻性、彻底性、激烈性、辉煌性,才能最终找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成功密码;才能继续保持政治定力、革命定力、理论定力、历史定力和时代定力,从百年党史中总结提炼克敌制胜、勇往直前的法宝;也才能站在历史与时代交汇的高点上,高举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展望未来,走向未来。

循着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沧桑的历史轨迹,探究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成为风华正茂的百年大党的历史之问,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党的自我革命、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实现在新的历史阶段上团结统一,形成坚强有力的党的领导核心,运用马克思主义在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创新理论来指导社会实践、社会变革,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追随,这是中国共产党造就千秋伟业、扬帆起航未来的关键。在党的历史上,党的领导核心的确立从来都不是自封的, 也不是哪个人随意心血来潮的产物,而是伟大斗争的客观需要和革命实践的必然产物;党的指导思想的确立从来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哪级组织和某个个人的决断,而是回应革命运动的发展需要和时代实践的呼唤产物。从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及***理论、江泽民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到A及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们既一脉相承、有机统一,又与时偕行、创新发展。通过总结历史发展、揭示历史规律、提炼历史经验,从中找到党掌握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胜利前进的正确方向和科学方法,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遵循历史规律、引领社会实践的优良作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永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活力,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领袖核心,这是“两个确立” 立足于百年党史的历史必然。

四、“两个确立”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伟大实践,是将十年凯歌奋进的宝贵经验与当代中国实践有机结合的历史结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杰出代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时代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时代思考,一代人有一代人开辟历史发展新道路的思想旗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既是杰出人物的豪迈气度,也是历史的结论。

列宁深刻指出:“历史早已证明,伟大的革命斗争会造就伟大人物,使过去不可能发挥的天才发挥出来。”[18]71时代的杰出人物总是能够率先倾听时代呼声,体察时代风物,关切人民冷暖安危,将思想创造、理论创新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思想引领者、实践领跑者、发展带动者。A同志自幼生长在革命家庭,受到良好而严格的家风家教熏陶;青年时代经受上山下乡的磨练,在中央机关、县域基层得到了锤炼;壮年时期领导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创造性地转化为地方治理的科学方略,这些都为他成长为新时代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积累了阅历、识力、毅力、魄力和能力。这如同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发展一样,伟大历史人物的成长虽然具有一定的偶然,但归根结底,还是寓于其中的必然性起决定作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源自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又是党的创新理论顺应时代发展、满足实践需要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重要标志。

领袖核心作用的充分发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顺利发展,它既是一个政党有活力、一个国家有力量、一个民族有希望的显著标志,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纯洁性的突出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向全社会、全世界明确昭示了党在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风雨兼程,继续前进;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中心任务,提出新思路、谋划新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崭新篇章;科学把握和应对党和国家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困局,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昂首阔步胜利前进。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是进入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内涵要义,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十分突出的历史印迹和鲜明的历史标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表明,全党有人民公认的领袖作为核心,有经过伟大变革证明的创新理论指导,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取

得新胜利。

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对历史经验进行系统而科学的总结,使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实现了空前的团结统一,极大地凝聚了奋进力量,进一步推动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体现了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高度一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两个确立”的决定,必将有助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深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

五、“两个确立”具有开辟新时代胜利前进的决定性意义

近代以来,历史的经验和人们的政治实践一再表明:任何一个政治领袖的核心作用都是政党具有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表现,政治思想的引领作用更是确保任何一个执政党领导社会变革事业不偏向、不停步、不懈怠的根本政治保证。在近代以来的人类文明发展中,政治核心及其政治思想从来都是变革社会、开辟未来、开创历史,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新的历史时代划分的重要标志和政治依据。

历史地看,任何时代性交替的表征和标志,除了以社会生产力为代表的新的物质力量以外,最为重要的是以政治领袖集团特别是领袖核心为引领的政治力量、政治作用和政治影响,以及通过其主导的政治思想所形成的社会动员力、政治发动力和思想凝聚力。人类进入近代社会以来,这是一个具有规律性的政治文化现象。就中国当代社会而言,从改革开放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到人民领袖A,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党的创新理论飞跃到又一次实现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新飞跃,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实现“第一个结合”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第二个结合”,成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这些无不具有时代交替的新特点新特征,无不从社会本质上体现或反映了社会变革的时代性内容与规律性变化。

现实地看,党的二十大向全党全社会昭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成功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人类文明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形态、中国经验,这都需要有新的政治核心和理论指导来保障;如果没有这两条,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就会遇到许多新的不确定的因素,就会付出更多改革发展的成本代价。因此,

“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政治保证,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19]。从顺利前进、从起点的此岸成功到达目标的彼岸这个角度讲,这就要求我们从新时代所处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辟的中国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的新形态新样式新经验着手,深刻认识“两个确立”所具有的开辟当代中国胜利前进的决定性意义。

所谓决定性,在唯物辩证法看来,就是事物联系的一方对于另一方居于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的因素和力量,它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这种决定性是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形成的,它既是内生的,也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仅存在于自然界,而且存在于人类生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国防等一切领域、一切方面和一切环节。人们必须正视它、承认它、适应它、顺应它,而不能漠视它,更不能抹杀它。毫不犹豫地承认并充分认识事物内在的“决定性”及其价值意义,这是每一个具有马克思主义觉悟的人所必须具备的“马克思主义的最起码的常识”[20]407。因此,共产党人必须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要求,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科学认识并真正掌握“两个确立”对于党的事业发展、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决定性意义。

正确认识、全面掌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消除人们在认识问题上的模糊思想甚至是错误观点,必须紧紧围绕“决定性意义”这个根本问题和实践指向,把“决定性”的价值意义搞清楚、弄明白;必须在实践中坚持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看待政治核心和思想指导,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政治核心、领袖集团与人民群众的辩证关系的科学论述正确对待政治核心、维护政治核心、跟随政治核心,用唯物辩证法关于思想理论与社会变革的科学论述正确对待理论创新成果、坚持理论创新成果、运用理论创新成果、丰富和发展理论创新成果。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党的政治核心是在伟大社会变革和新的伟大斗争中应运而生的,他是人民群众公认和拥戴的政治领袖,因而他是革命事业的领航人、巨轮启航的压舱石。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是决定一切的[21]526;在党的政治核心上,其决定性价值和作用更是如此。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产物,是社会变革的巨大精神力量,是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并信服的思想意识和理论共识,是精神变物质的可靠依据。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起指导作用的政治思想,总是领导阶级的思想。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人民开辟新道路、奋战新征程、夺

取新胜利的思想武装。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以后,政治思想的保障作用具有决定性意义。坚持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坚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时代精神的精华,更是坚持用实践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回答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历史之问。

历史地看,必须紧密联系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坚定历史自信、升华历史自觉,增强历史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立足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部,科学认识并掌握“两个确立”的重要历史意义和理论价值。“两个确立”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待和实践的要求,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保证;是不断总结并运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 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的关键一招;是党从百年党史中不断总结和提炼“看家本领”的重要法宝[22]404;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最大底气;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政治保障。

现实地看,必须紧密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社会发生的伟大变革,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担负的“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2], 坚定实践自信、提升实践自觉,把握主动性、掌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立足于知行合一的结合部,科学认识并掌握“两个确立”的重大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两个确立”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重大成果,是党执政、领导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政治思想和行动纪律,也是统领“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四个自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良好开端、行稳致远、守正创新的根本保证;更是保持全党全社会有一个稳定的政治核心、思想核心,确保思想行动知行合一,做到理论自觉与行动自觉相统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与全面从严治党相协调,极大聚合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的必然要求;还是坚持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开辟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新篇章的重要条件和有力保障。

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历史必然性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学术和编审委员会原主任  陈理

(2023年6月26日)

党的二十大指出:“‘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新时代新征程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最紧要的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历史必然性,对于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更加坚定自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历史必然性?为什么说“两个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就此采访了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学术和编审委员会原主任陈理。

记者:确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核心,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观点和重大原则。从马克思主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中,如何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历史必然性?

陈理:“两个确立”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在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蕴含着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思想内容。

从唯物史观的维度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同时,唯物史观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既充分认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又充分认识到作为“最有权威、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的党的领袖,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发挥着掌舵领航的关键作用。

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维度看。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马克思、恩格斯领导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确立的一个重要原则。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起草同盟章程和同盟纲领等重要工作,很好地贯彻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等一系列重要主张,为把

共产主义者同盟建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坚强领导核心提供了组织保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可以看到,马克思、恩格斯结合对近代工业大规模生产方式的考察,对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了进一步论述。

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的维度看。马克思、恩格斯在同巴枯宁等无政府主义者进行交锋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凝聚自己的所有力量,强调如果取消具有“权威”的总委员会、联合会委员会、地方委员会以及各种章程和条例,每一个人都将随心所欲,各行其是,享有“充分的自治”, 就会“搞垮组织”。通过总结巴黎公社失败等经验教训,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丰富发展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思想。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当时工人阶级尚处在幼年时期,政治上还不成熟,尤其是没有形成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有权威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坚强领导核心。

从列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维度看。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列宁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成功运用于党的建设和领导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在理论方面,列宁深刻论述了党的领袖、政党、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强调“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在组织建设方面,列宁深刻总结俄国工人运动屡遭失败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必须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主张。在实践方面,列宁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运用于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并取得巨大成功,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无产阶级政党开始走向成熟,形成了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党集中统一的坚强有力的正确领导。

马克思主义在深刻改变世界的同时,也深刻改变了中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由此掀开了中国革命崭新的一页,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A总书记深刻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记者:如何从我们党百年波澜壮阔奋斗历程中,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

历史必然性?

陈理:“两个确立”是从我们党百年奋斗中得出的必然结论。回顾党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不断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写在党的旗帜上,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的领导核心,保持全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始终是我们党坚持的一个重大政治原则,是党和人民事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

在党的奋斗历程中,伴随着对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立党的领导核心认识的深化和实践的发展,我们党走过从不够成熟到坚定成熟、从不够有力到坚强有力的成长历程。

从成立伊始,我们党就确立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原则。我们党一经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很好地贯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党的一大纲领明确规定,申请加入者必须承认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党的二大制定的首部党章,对党员条件、党的各级组织和党的纪律进一步作出更为严格的规定,要求“全国大会及中央执行委员会之议决,本党党员皆须绝对服从之”。

遵义会议深刻总结党的经验教训,集中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确立新的正确领导,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在我们党的幼年时期,由于还没有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特别是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党中央,没有形成全党的团结统一,这是中国革命早期党和人民事业屡遭挫折甚至面临失败危险的重要原因。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党的七大正式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在延安时期, 我们党全面系统总结党的历史,在此基础上制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系统总结党成立以来,尤其是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前这一段党的历史及其经验教训,深刻分析了“左”倾错误在政治、军事、组织、思想方面的表现和严重危害,高度评价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对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重大贡献,充分肯定

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式形成,并把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全党在思想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对国内外形势深刻复杂的变化,我们党进一步深化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认识。***同志进一步深刻论述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立党的领导核心问题的由来及其重大意义,他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最关紧要的是有一个团结的领导核心”。

A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历史、新中国发展的历史都告诉我们: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一百多年来,在一个个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力挽狂澜,转危为安,不断把党和人民事业推向前进,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有着坚强的领导核心,党中央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记者: 如何从新时代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伟大实践中,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历史必然性?

陈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认识上有深化、实践上有新进展、制度上更加完善,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分重要的内容。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个明确”中,第一个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这个重要概括,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是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基本要求。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十六个方面成就的总结中,“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是其中十分重要的方面。

深刻理解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带来的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对国内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 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两个大局,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深刻理解A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掌舵领航。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外部环境深刻复杂变化尤其是许多新的风险挑战,面对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长期没有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及新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A总书记高瞻远瞩、统揽全局,举旗定向、掌舵领航,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非凡的政治智慧、顽强的政治品质、深厚的为民情怀、强烈的使命担当、高超的领导艺术,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义无反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全面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赢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爱戴,赢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A总书记的掌舵领航,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最根本原因。

深刻理解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科学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A总书记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发展要求,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在引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充分彰显了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又一个根本原因。

记者:如何理解“两个确立”是历史的必然,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陈理:A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在新时代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践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A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正式提出“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党的十九大把A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载入党内根本大法。党的十九大报告设立专章全面集中阐述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将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大法,确立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实现了从党的指导思想向国家指导思想的转化。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党确立A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确立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这是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政治论断,是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尤其是总结新时代伟大实践的重大政治成果。

党的二十大全面系统总结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强调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是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取得的。新时代新征程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最紧要的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大会还全面论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问题,进一步用“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用“六个必须坚持”概括了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这“六个必须坚持”也是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大会把党的十九大以来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发展写入党章。这对于全党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更加自觉维护A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更加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更加自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确立”

江西师范大学  张艳国

(2023年4月27日)

党的二十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庄严而明确地提出,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旗帜鲜明地确立A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这是一个符合世情国情党情的重大历史结论和重要政治判断,客观反映了我们党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和科学运用。我们务必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两个确立”植根于党的百年发展史。历史是一面明镜,不仅照亮现实, 给人以智慧和启发,丰富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知识和方法,而且照亮未来,使人们遵循历史规律、运用历史经验,少走弯路,到达胜利的彼岸。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中的兴衰成败、顺逆得失,使人知所敬畏、从中受益。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党的历史经验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能够丰富伟大民族精神,升华时代精神,补足党员干部精神上的“钙”,确保伟大事业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百年大党创造辉煌历史,辉煌历史照亮新的征程。我们应当深入到百年党史中“社会生活的深处”,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百年变迁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成功密码。我们也应从百年党史中总结提炼克敌制胜、勇往直前的法宝,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高举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展望未来,开辟未来,走向未来。

循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轨迹,探究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成为风华正茂的百年大党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党的自我革命、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注重在不同历史阶段形成坚强有力的党的领导核心、旗帜鲜明地确立党的指导思想。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维护党的团结、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也是我们党创造百年辉煌、不断与时俱进的关键所在。这既是党从百年奋斗中得出的历史结论,也是党领

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积累的宝贵经验,更是党走向新的更大胜利的重要保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运用马克思主义在每一历史阶段上的创新理论指导社会实践、社会变革,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追随,这也是我们党开创千秋伟业、扬帆起航未来的关键所在。在党的历史上,党的领导核心和指导思想的确立,是回应历史发展的需要和时代实践呼唤的产物。从毛泽东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们既一脉相承、有机统一,又与时偕行、创新发展。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提炼历史智慧,从中找到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胜利前进的正确方向和科学方法,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永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活力,是“两个确立”立足于百年党史的历史必然。

“两个确立”以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为基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杰出代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时代问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时代思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思想旗帜。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领袖核心作用的充分发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顺利发展,是一个政党有活力、一个国家有力量、一个民族有希望的显著标志,也是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表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向全党全社会全世界明确昭示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风雨兼程,继续前进;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中心任务,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科学把握和有效应对党和国家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昂首阔步奋勇前进。新时代十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不断推进表明,有了人民公认的领袖作为核心,有了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我们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取得新胜利。“两个确立” 必将指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将指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党确立A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并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对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决定性意义。

首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更加坚定自觉拥护“两个确立”,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将“两个维护”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机联系起来、深度融合起来。自觉同党中央要求对标对表,以担当尽责、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岗位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其次,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必须深化理论武装,在学思践悟上下功夫,学懂弄通做实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党中央部署的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总要求和根本任务,持续深化对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阐释,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等。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

最后,维护核心与坚持党的指导思想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支撑。学懂弄通做实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理论武装,必须在维护核心上狠下功夫、一以贯之。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一方面, 需要依靠刚性的政治约束和纪律要求,保障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以上率下,形成全党全社会忠诚核心、拥戴核心、

维护核心、捍卫核心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需要具有高度的理论自信、理论自觉,要始终坚持不懈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推动主题教育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科学依据和实践要求

任海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10年时间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发展史、改革开放40多年实践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两个确立”,指明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关键所在、命脉所系,具有理论创新、历史经验、实践变革的科学依据。

一、新时代明确提出“两个确立”的科学依据

“两个确立”深深根植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实践积淀的历史土壤,具有深厚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与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结合中,不断丰富发展了科学的无产阶级思想体系,在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结合中,推进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实现新飞跃,奠定了“两个确立”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理论依据

第一,深刻理解确立党的领导核心的理论逻辑。马克思在总结法国革命经验的文章中这样写道:“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1]列宁在后来的实践中也深刻指出,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中,任何一个阶级,如果在推进历史发展中没有组织运动的政治领袖人物,便不能取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这些理论阐述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不能没有中央权威,因为无产阶级所领导的革命事业是人类社会的崭新事业,这项事业的推进必然面临各种艰难复杂条件,必然要承担各种艰巨复杂任务,这就需要作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来领导,就需要共产党要具有强大推动力、凝聚力、号召力,就需要建立具有集中统一领导的中央权威和纪律严明的强大组织体系,就需要有党的领袖在其中发挥领航定向、一锤定音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样有中央权威和领导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承担起解放人类的崇高事业。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要有坚强的领导集体,必须确立自己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确立A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保障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行稳致远、更加成熟的重大政治成果,具有决定性意义和历史必然性。

第二,深刻理解确立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点。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总结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规律的科学理论和行动指南,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理论飞跃,为人类社会向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列宁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工人运动的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创造性地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了中国,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认识到这是改变国家命运、实现民族复兴的唯一希望。面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面,毛泽东同志认识到,“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2]。一百年多来,在推进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科学社会主义指引的方向,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认识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改变了中华民族历史命运,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真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液之中,用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创造了一系列伟大成就,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创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康庄大道。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新飞跃、进入新境界,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定盘星”“指南针”,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具有决定性意义和历史必然性。

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历史依据

一百年多前,世界历史发生巨大变革。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中国的发展陷入近代的历史困境、社会困境之中,绵延了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遭受极大的灾难性挑战。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中国的各个阶级都在实践中探索救国救民的社会道路,但是各种道路在中国的实践都归于失败, 都是行不通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的坚强领导,没有一个洞察时代局势、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坚强政治力量,中国人民就改变不了命运,也打不败敌人。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变革。遵义会议以前, 中国共产党在曲折发展中不断推进中国革命。党的二大之后,全党就迅猛地组

织群众开展大规模工人运动,但不久遭到了敌人血腥镇压,之后开展与国民党合作并掀起大革命高潮,由于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领导,大革命遭遇挫折失败;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白色恐怖吓倒,他们学会了用“枪杆子”进行武装斗争,到农村跟广大的农民建立革命的同盟军,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的革命理论路线,但由于三次“左”倾错误影响,特别是王明“左” 倾错误路线长期影响,最终丧失了大部分革命根据地,红军不得不进行长征。党早期领导革命出现重大挫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在理论上的不成熟,特别是还没有产生坚强有力的党的领导核心。遵义会议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纠正了当时党内错误的军事路线,开始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关键时刻挽救了中国革命。A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指出:“遵义会议后,全党真正深刻认识到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大意义并成为自觉行动还经历了一个过程。”党中央在长征途中战胜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在抗日战争时期克服了王明的右倾错误,经过了延安整风,使全党对革命历史、革命前途的基本问题达成了共识。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真正意义上确立了第一代领导核心,全党也实现了空前统一和团结。第一代中央领导核心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1978年,面对中国向何处去、中国人民如何富起来、中国社会主义如何赶上发达资本主义等重大现实问题,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牢牢把握生产力标准,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性决策,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回答了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 创立了***理论,创造了经济社会长期高速增长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发展奇迹, 让中国人民赶上了时代。改革开放的实践史充分表明,面对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长期执政等长期复杂考验,更需要成熟的坚强有力的党的领导核心来把握全局、引领航向、应对危局,更需要与时俱进的党的创新理论来统一思想行动、凝聚磅礴力量、开创有利格局。党的百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需要一个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才能始终确保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党的历史自觉和政治自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创造历史中不断走向成熟。在新时代的今天,党确立A同志党中

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新时代党的伟大实践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得出的重大结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牢记初心使命、继往开来的时代担当。

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现实依据

A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第一次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全党全国人民长期努力奋斗的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经济总量突破了一百万亿元大关,社会生产力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坚定推进以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实践。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需要坚强的领导核心领航掌舵、提供遵循。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A同志全党的核心、党中央的核心地位,对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作出明确要求。党的十九大第一次提出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主要体现在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了16个方面的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是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取得的。“两个确立”对新时代10年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具有决定性作用。新时代10年取得的16个方面成就和变革,也是“两个确立”提出的现实依据。“两个确立”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经得起检验的政治成果和理论成果。

二、坚决捍卫和拥护“两个确立”的新时代实践要求

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第一,健全制度体系保证

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主要是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完善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加强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健全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组织制度,保证全党做到对“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党的领导”加以落实。健全制度体系,实现党的领导全覆盖,按照系统科学的方式方法实施领导,从整体上发挥党的领导功能。

第二,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在坚持理论创新方面,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 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回答重大时代课题;在推进党的中心任务方面,要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高质量发展,在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上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确保各项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在民主法治方面,坚持宪法确定的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在国防和军队方面,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确保听党指挥。

第三,以“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两个确立” 是理论判断,“两个维护”是政治要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把着力点聚焦到党中央政治、思想、组织领导的最高原则上,从根本上要求我们必须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拥护核心。“两个维护” 是具体的,既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更要维护A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二者是统一的。“两个维护”既是党的政治建设首要任务,又是党的首要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

坚持不懈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始终坚定政治信仰加强理论武装,自觉做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信仰者、践行者。新的时代需要理论创新,新的实践也必将产生新的理论体系,而拥有科学理论的先进政党必将引领时代、把握潮流。我们要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自觉做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理论支撑、思想保证、方向指引。深刻把握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要义、思想精髓、策略体系、实践要求,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深刻领悟“六个必须坚持”,搞清楚“我是谁、为了谁”的人民根本立场,掌握其中的精神品格、思想方法、内在要求、事业格局,做到理论清醒、政治坚定。要学出对党忠诚,着力增强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学出为民情怀,善于团结、凝聚各族人民群众,把造福人民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学出责任担当,坚持理论结合实际,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真抓实干、实事求是开展工作;学出能力水平,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着力筑牢政治忠诚

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标志,是党的领导优势、组织优势的制度根源。***同志在审阅党的十四大报告时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要在工作中研究搞清楚民主集中制这个原则。

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

的历史表明,必须有一个在实践中形成的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在这个领导集体中必须有一个核心……这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当前坚持民主集中制,从全党来看,核心关键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坚持团结奋斗创造历史伟业的,不断强化政治担当

第一,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主题提出团结奋斗的重要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的,也不是少数人努力就能够实现的,而是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集中一切力量,排除一切干扰,紧紧扭住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第二,深刻领会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必由之路的规律性要求。中国人民从来都敢于创造历史伟业也能够创造历史伟业。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十九大以来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5年,正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在未来的新征程上,全党仍然要继续团结人民群众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目录 主题教育”两个确立“理论合集 (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