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篇2023年组织部工作总结、人才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

2023年组织部工作总结、人才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 (76篇)

2023年组织部工作总结、人才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

(76篇)

目  录

一、省级

新时代北京组织工作综述  1 

新时代天津组织工作综述  7 

浙江省新时代十年推进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13 

辽宁省扎实推进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18 

新时代青海组织工作综述  23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组织工作综述  28 

新时代江苏组织工作综述  35 

新时代甘肃省组织工作综述  41 

新时代贵州组织工作综述  46 

新时代江西省组织工作综述  54 

新时代广西组织工作成就综述  59 

新时代四川组织工作综述  65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组织工作综述  70 

河南省组织工作综述  76 

新时代十年宁夏组织工作综述  82 

新时代陕西组织工作综述  87 

二、市级

新时代安康组织工作综述  91 

新时代平凉市组织工作综述  95 

巴彦淖尔市组织工作综述  100 

鹤壁市组织工作综述  104 

新时代广元组织工作综述  1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乌海市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115 

党的十八大以来钦州组织工作综述  119 

南通市组织工作综述  124 

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市组织工作综述  129 

新时代10年包头市组织工作综述  135 

党的十八大以来吴忠市推进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140 

新时代开封市组织工作综述  145 

晋中市五年来组织工作综述  150 

党的十八大以来宝鸡市组织工作综述  155 

宁波市新时代十年推进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161 

舟山市新时代十年推进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165 

新时代台州推进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169 

新时代十年中卫组织工作综述  173 

新时代十年广安组织工作综述  178 

新时代西安市组织工作综述  182 

党的十八大以来凉山组织工作综述  187 

党的十八大以来来宾市组织工作成就综述  193 

新时代贵阳贵安组织工作综述  196 

濮阳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综述  203 

新时代郑州组织工作综述  211 

晋城市五年来组织工作综述  216 

新时代马鞍山组织工作综述  221 

党的十八大以来昆明组织工作综述  225 

党的十八大以来赤峰市组织工作综述  231 

新时代上饶组织工作综述  236 

新时代成都组织工作综述  242 

新时代赣州市组织工作综述  247 

临汾市五年来组织工作综述  252 

新时代淮南市组织工作综述  259 

新时代南宁组织工作综述  263 

酒泉市组织工作综述  269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海组织工作综述  27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乐山组织工作综述  277 

新时代十年银川组织工作综述  282 

新时代青岛组织工作综述  286 

新时代大同组织工作综述  291 

新时代六盘水组织工作综述  295 

洛阳市组织工作综述  300 

党的十八大以来楚雄州组织工作综述  305 

新时代西宁组织工作综述  312 

新时代南京组织工作综述  319 

新时代南昌市组织工作综述  325 

新时代宜春市组织工作综述  330 

新时代金昌组织工作综述  335 

党的十八大以来呼和浩特组织工作综述  340 

新时代十年东营组织工作综述  345 

许昌市组织工作综述  350 

毕节组织工作综述  356 

党的十八大以来玉溪组织工作综述  360 

新时代淮北组织工作综述  367 

:新时代十年四平市组织工作综述  372 

三、县级

新时代广陵组织工作综述  380 

尧都区组织工作综述  385 

秦州区组织工作综述  389 

张湾区以高质量组织工作促高质量发展综述  392

新时代北京组织工作综述

从北京发展转向首都发展,从单一城市发展转向京津冀协同发展,从聚集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非首都功能谋发展,从城市管理转向超大城市治理新时代十年,北京这座伟大城市深刻转型,开启了首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航程。首都工作每一个“转向”、每向前一步,都需要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大力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打造了一支讲政治、能扛活、有情怀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稳步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以高质量组织工作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

一、凝心铸魂,将旗帜鲜明讲政治融入首都干部血脉

当前,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深入开展。市委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以首善标准做好各方面工作,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边学习、边调研、边解决问题,努力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

将调查研究贯穿主题教育始终,市级领导干部带头大兴调查研究,足迹遍及楼宇、园区、街区、社区、乡村。各部门各单位坚持用好接诉即办“每月一题”机制,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高频共性难题,着力办好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等民生实事。截至6月底,针对18个高频共性难题已完成215项工作任务,出台70项政策,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治理成效明显。在全党开展集中性学习教育,是我们党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也是一条重要经验。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再到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首都广大党员干部在接续开展的党内集中教育中,经受了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日益坚定、“两个维护”更加自觉。

集中教育争一流,日常学习不放松。市委以强化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专业化能力培训为重点,守正创新,系统推进,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水平。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作为首要任务,坚持重大理论轮训机制,研究建立具有首都特色的课程体系,完善培训班次设置,着力凝心铸魂,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紧扣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市委要求,围绕工作链、产业链、创新链强化专业化能力培训, 以分岗位小班式实战化培训提升换届后地区领导班子能力本领,精准抓好年轻干部教育培训,形成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培训格局。实施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计划,将20.1万余名基层干部全部培训一遍。

在学习中淬炼提升,在教育中固本培元,一系列举措推动旗帜鲜明讲政治融入首都干部队伍血脉。各级党员干部理论素养、政治素养、精神境界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普遍提高,凝聚起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强大力量。

二、强基固本,走出一条党建引领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本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探索形成了一批行之有效、具有北京特点的经验做法。

在大战大考中检验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教育引导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抓重大任务落实上“见真章”。在服务保障重大活动中,把党支部建在制造车间、建在施工项目、建在主创团队、建在方阵队伍中,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冬奥盛会等成功举办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抗疫斗争中,全市7164个社区(村)党组织、2074个临时党支部、19.3万名下沉干部、43.3万名在职党员、40万名卫生健康系统党员干部职工,积极主动履职,与基层群众风雨同舟、并肩战斗,坚决筑牢首都疫情防控防线。

首都事业前进到哪里,党的旗帜就在哪里高高飘扬。

超大城市治理的火热实践中,一条“一拨就灵”的12345热线架起政府与市民的连心桥。探索建立“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制度,推进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以来,12345热线共受理群众诉求1.1亿多件,解决率、满意率大幅提升, 党员干部治理能力、工作作风、群众感受以及社会评价明显向好,一大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得以解决。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奔赴共同富裕的征程中,全市所有村、社区“两委” 换届高质量完成,“两委”班子年龄、学历全面实现“一降一升”;持续选派六批2000余名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推动全市7.3万低收入农户“脱低”、234个

低收入村全面消除、598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部“消薄”。适应首都新兴领域蓬勃发展态势,积极探索党建引领行业治理的有效途径,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首都超大城市治理,全市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稳步提升,党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在补短板、强弱项上下功夫,紧盯各领域基层党建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深入落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各项法规制度,总结推广机关党建“六个引领”工作法,率先出台国企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事项清单和国企党支部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工作指引,制定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探索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六聚焦六强化”推动公立医院党建业务互融共促,不断提升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全面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建设5600余个党群服务中心(站点),打造教育党员、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的有效阵地。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推广使用“党员E先锋”网络平台,积极推进数字化赋能基层党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北京市党员总数为253.7万名,党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彰显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首都基层党组织数量不断增加、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组织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组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充分发挥。

三、选优配强,建设堪当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深入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高质量发展需要,源源不断培养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 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干事的人心寒、不让一线的干部失落、不让带“病”的人提拔,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干部支撑。

一是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 制定实施《加强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的办法》,坚持在重大任务、重大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对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决”, 确保选出来的干部政治上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

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围绕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有针对性地选干部、配班子,注重老中青梯次配备,各级领导班子结构不断优化、整体功能持续增强。

健全干部工作制度,是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完善干部工作“四梁八柱”,不断完善党管干部、选贤任能制度。制定实施市管干

部选拔任用工作流程、贯彻落实《干部考核条例》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制定实施市管企业领导人员管理规定,出台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1+5”制度配套政策,完善领导班子综合分析研判、干部交流任职、挂职等工作机制, 干部工作的制度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制定实施《关于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意见》、贯彻落实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的措施,明确干部队伍建设的战略目标、实施路径和工作要求。制定实施“两区”“三平台” 干部人才支撑三年行动计划、城市副中心干部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生态涵养区干部人才支持计划等政策文件,以及政法单位、国有企业、市属高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二是着力强化实践锻炼。制定实施领导干部治理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不断优化干部治理理念、提升治理能力、增强治理效能。统筹选派干部参与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及重点工作,开展首都干部治理能力提升专项挂职,让干部在重大斗争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全面增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能力本领。统筹向10个省市选派支援合作干部人才,援派队伍规模常年保持在2000人以上。

着眼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顺利完成区、乡镇换届,一批年纪轻、学历高、有朝气、干劲足的干部进入新一届领导班子。健全完善年轻干部育选管用全链条工作机制,开展年轻干部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交流任职。开展定向选调和“优培计划”招聘,补充了科技创新、经济金融、规划建设等急需紧缺人才,从源头上提升干部队伍质量。

三是树牢担当作为的正确导向。研究出台关心关爱干部、关心关怀干部心理健康、改善援派干部人才待遇等文件,制定实施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办法、容错纠错工作办法、严肃查处诬告陷害为干部澄清正名工作办法,进一步健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制度体系。策划制作“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电视访谈系列节目,大力宣传扎根基层、实绩突出的优秀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和基层一线党员干部,激励先进,提振广大干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精气神。

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市委坚持加强干部全方位管理、经常性监督,突出抓好“关键少数”,常态化推进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因私出国(境)、“裸官”管理等工作。强化选人用人工

作监督,结合巡视工作实现市委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全覆盖”;扎实推动巡视和选人用人检查发现问题整改,注重着眼长远建章立制,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 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用人环境。

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及配套法规,制定实施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公务员分类改革,全面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有序推动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各项制度平稳落地。推进分级分类考录,面向优秀社区、村党组织书记招录公务员,探索开展面向企事业单位优秀人才公开选调,持续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评选“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营造争先创优、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干部工作出现了新气象、呈现出新面貌,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四、深化改革,厚植天下英才

追逐梦想的沃土一组数据看北京人才工作——人才资源总量达792.6万人, 密度达68.4%;“两院”院士数量占全国近12,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398.5万人,人力资本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1.6%,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6%,全国领先亮眼的数据背后是敢为人先的大胆创新。市委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完善党管人才领导体制机制,大力培养引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 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为首都高质量发展开启了“高能”人才引擎。

一是创新体制机制,全方位用好用活人才。完善市、区两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架构,组建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聚焦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发挥中关村先行先试作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提供政策保障。注重向用人主体授权,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明确高校院所可将职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全部给予科技成果完成人, 实施自主认定改革,授予用人单位高层次人才自主认定权。积极为人才松绑, 建立职称评审“直通车”等机制,赋予战略科技人才及其团队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等,支持人才潜下心来做学问、搞科研、干事业。加大人才激励力度,组建科技创新母基金和高精尖技术研发中心,鼓励各类人才合力攻关关键核心技术。

二是立足北京科技和人才优势,自主培养人才。建设顶尖科学家领衔的世

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对“北京学者”计划瞄准的战略科技人才,逐人制定培养方案,赋予人员聘用、职称评定等自主权,给予长周期稳定支持。支持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基地,创新“企业出题、院所答题、产线验证”协同攻关模式,在实践实战中培养人才。实施基础研究创新工程,设立“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资助”专项,推动市自然科学基金委与科技领军企业联合设立基金,支持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基础研究。

三是强化政治引领,用心用情服务人才。坚持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深化国情研修、青年人才训练营等活动,持续制作播出人才纪实电视节目《为你喝彩》,引导人才传承科学家精神,胸怀“国之大者”,矢志爱国奋斗。结合北京实际,制定实施一揽子人才支持保障政策,畅通沟通联系渠道,提供及时周到服务。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环境,编制高品质人才社区建设指导规划,选取部分区域重点推进,建成一批人才公寓、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及特色示范街区, 为各类人才更好地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条件。

不遗余力引人才,京华大地正成为各类人才集聚、合作、交融的丰厚土壤, 处处奔腾着催人奋进的热烈气息。

时间记录着砥砺前行的足迹,岁月镌刻下拼搏奋斗的成就。新征程上,全市组织系统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市委部署要求,努力把各级组织部门建设成为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以组织工作的高质量服务保障发展的高质量,为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新时代天津组织工作综述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

***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要长期执政、永葆活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重要的是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新时代,全市各级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按照市委要求,以忠诚铸魂、聚力提质、瞪羚淬炼、雏鹰培育、强基赋能、智汇津门、家暖心安、出手出彩等“八大抓手”为载体,项目化、系统化、集成化推进组织工作,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凝心聚力、实干担当,为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到组织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芳菲四月,草木恣意,市委党校内,处处涌动着学习讨论的热潮,激荡着蓬勃的活力与朝气。

2023年4月19日,市委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开班式暨第一场集体学习在这里举行。

“要带着政治站位学,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作为主题教育的首要政治任务,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面对在场的全市“关键少数”,市委主要负责同志的动员部署讲话开宗明义。

人无忠不立。对党忠诚,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忠诚党的核心、党的领袖。天津始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忠诚核心、拥

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更加坚定自觉地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组织工作本身就是政治工作,讲政治是灵魂、是统帅、是根本。

一是坚持以“两个维护”统领导航。始终把做到“两个维护”作为组织工作之首要,思考谋划推进每项工作,都自觉与***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重要要求对标对表,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

大力实施“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每年举办部委办局、国有企业、高校主要负责同志政治能力提升班,帮助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讲政治从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

二是坚持以忠诚铸魂固本培元。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以《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探索天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实践路径》为主题,作专题辅导报告。

采取举办培训班、学习班、读书班等形式,分期分批对局处级领导干部进行集中轮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国之大者”、党之大计,努力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转化为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施工图”“实景图”。

三是坚持以政治监督推动落实。制定印发《关于加强组织部门政治监督的实施意见》,开展随机列席下级党组织会议工作,重点关注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措施、“三重一大”事项等方面工作,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在津沽大地有力贯彻落实。

扎实推进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一体建设,广泛开展主题党日、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等活动,以纯洁组织推动政治生态不断净化。

二、以思想引领凝心聚力,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持续加强

在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前,驻足凝视,感受着周总理的崇高精神、高尚品德、伟大风范南开区水上公园西路9号,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参观者络绎不绝。

“***总书记用‘六个杰出楷模’深刻阐述了周总理崇高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感召和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周邓纪念馆有关负责同志说。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百年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

2023年4月3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市委坚决扛起政治责任、主体责任、领导责任,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来一次理论大学习、思想大武装、政治大训练,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为天津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真经”“心学”,

要坚持不懈用这一重要思想凝心铸魂,推动党员干部用心学进去、用情讲出来、用力做起来。

市委利用一周时间举办读书班,组织全市197个第一批主题教育参加单位1.4万名局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同步开展集中学习,举办全市干部学习大讲堂,组织市级宣讲团队赴基层一线宣传宣讲,全方位、多层面、持续性推动主题教育入脑入心。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天津持续推进大学习、大教育、大培训。

市委党校每年举办理论研修班、局处级干部进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100 余期,培训局处级领导干部约7000人次,带动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轮训处级干部近3万人次。

紧贴干部履职需求,扎实开展精准化、实战化专业能力培训,采取“部委办局+党校”办班模式,请干过的人讲干过的事、专业的人讲专业的事,市委常委和副市长全部登台授课,“干部教、教干部”在全市蔚然成风。

去年,共在市委党校举办26期市管干部专业化能力培训班,带动各区、各部门、各单位举办专业化能力培训530余期。今年,聚焦服务保障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专门设计了系列班次,更好助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要求落实落地。

三、以树牢政治首关为前提,着力锻造堪当现代化建设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

天津专门研究制定了《中共天津市委关于锻造堪当现代化建设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意见》,优化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环节工作,切实把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选出来、用出来、管出来、带出来。

选干部配班子,重中之重是选好配强“一把手”,“一把手”选得好,整个班子的面貌就会好。天津始终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谁有本事谁先来、谁干成事谁先上。

今年,一次性提拔5名乡镇街道正职担任副局级领导职务。将一批年富力强、敢于担当负责的优秀干部充实调整到发改、科技、工信、财政、住建等重点职能部门班子中,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实现用人尽其才、用人当其时。

***总书记指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市委着眼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今年伊始,正式启动实施“瞪羚淬炼”,着力发现培养一批“跑得快”、“跳得高”、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年轻干部,让他们在吃劲岗位、重要岗位的磨砺淬炼中脱颖而出。

首批从市级机关、市管企事业单位选派15名35岁左右的年轻干部到乡镇街道担任党政正职,其中,最大的37岁,最小的34岁。同时,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11所驻津高校和市属高校,以及滨海新区开发区等9个重点园区,择优选派50名干部人才进行双向挂职。

“我们要用好基层实践的大熔炉、大课堂、大学校,舍得把‘硬岗位’拿出来、把‘硬干部’派下去,让他们真正接一接‘烫手山芋’,上一上‘刀山火海’,当一当‘热锅蚂蚁’,在干事中长本事,在磨炼中变‘老练’。”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天津大力推进“家暖心安”,浓厚“家”的氛围,传递“家”的温暖,让干部安心安身安业。在“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的前提下,坚持“越是重点选拔的干部越要重点管理,越是有培养潜力的干部越要严格要求”原则,加强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大力推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

四、以强基固本蓄势赋能,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全长11.5公里的西青区子牙河大堤,每隔几百米,就有一个白色集装箱, 鲜红的党旗正迎风飘扬。

19个堤防巡查工作站临时党支部在此成立,300余名共产党员、24小时轮流上堤,全方位、无死角地巡护。

“村民们注意啦!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准备去安置点。腿脚不利索的别怕, 村干部会上门接你们。”

接到转移通知后,静海区台头镇民生村的大喇叭随即响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郝桂文向村民们喊话。

“村北就是永定河,心里绷着一根弦,一刻松不得。”武清区黄花店镇邵七堤村,永定河洪水由上游进入天津的第一站。从上游防汛起,村里的“当家人”“一肩挑”寇之明就开始连轴转。

先把全村247户、626人都转移走,再为村民们办“他们惦记的事儿”—— “帮人把车开进来,草喂了羊,再给人开回去。”“给人买药去,近处找不着,

远处跑跑,车费我垫。”

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担当。

今年汛情发生后,一个个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一位位尽心竭力的党员干部,擎起了鲜红的党旗,擦亮了胸前的党徽,在津沽大地构筑起一道道坚实的“红色堤坝”,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作为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的基层党组织,就是要始终坚持与群众心贴心、心连心,了解百姓的诉求,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

去年底,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十项行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就是其中之一。“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组织系统来说,既是巨大的机会机遇,也是夯实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基石,更是市委寄予的厚望希望。”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说。

今年4月,《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方案》正式发布——紧密围绕加强党的领导、为民服务、安全维稳“三个板块”,实施政治引领、综治能动、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六治”工程,努力实现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从“单兵作战”向“协同推进”转变、从“做没做”“有没有” 向“好不好”“优不优”转变,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智能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

重点开展放权赋能10项重点项目和基层减负10项专项整治,重点整治向下推责转责、随意抽调基层干部、随意摊派工作、台账报表多等问题,让广大基层干部心无旁骛干事业。

天津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以强基赋能为抓手,突出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纵向横向一起抓,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同推进, 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党的组织优势、组织力量在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等大战大考中得到充分彰显。

五、以聚才磁场筑巢引凤,厚植天下英才追逐梦想的沃土

人才,强国之根本、兴邦之大计。

天津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

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锚定“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扎实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实施“智汇津门”计划,推动引进和培养两手抓、人才和团队一起引,栽好“梧桐树”、递好“橄榄枝”、打好“感情牌”,充分激发了创新动力、释放了人才活力。

一是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海河英才”行动计划累计引进各类人才46.7万人。打造“海河英才”高端人才引育计划升级版,设置领军人才、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引进项目和杰出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制造人才、行业人才等培养项目,着力构建起链条完整、衔接有序的人才引育工作体系。

二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大改革攻坚力度,着力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京津冀人才一体化扎实推进,实现“1+1+1>3”的融合效应。坚持放权松绑激发活力,授予天开高教科创园、协和天津基地领军人才自主认定权。

三是发挥人才引领发展作用。围绕产业链部署人才链条,立足产业抓人才、抓好人才促发展,成立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等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搭建校企握手通道,促进校企人才联引共育、技术攻关同题共答、创新成果协同转化。

四是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强化政治引领,市领导同志带头与专家人才交朋友、结对子,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汇集政策资源,将“人才绿卡” 升级为“海河英才卡”,一卡集成引进人才来津便利、在津创业、生活服务等3 类15项保障措施,让人才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生活有品质、内心有归属。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新征程上,全市组织系统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领导下,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守正创新、奋楫笃行,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质效,以高质量组织工作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津沽大地扎实实践。

浙江省新时代十年推进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汗水浇灌收获,实干笃定前行。

回望新时代十年,是浙江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昂首阔步的十年,也是全省组织工作护航中心、砥砺奋进的十年。

这些年来,浙江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稳中求进、守正创新、攀高跃升, 着力打造勤廉并重的新时代党建高地,为浙江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 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一、政治铸魂走深走实

2023年伊始,浙江省委举办省管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班,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作开班动员和辅导报告,300余名省管主要领导干部集中5天时间读原文悟原理,拉开了全省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序幕。今年以来,省市县三级累计培训54.6万人次。

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组织工作的重大使命。全省各级党组织深入推进政治铸魂,浙江大地已成为学思践悟新思想的大课堂——这些年来,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让全体党员干部都接受了深刻的党性洗礼。特别是今年,结合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围绕总书记走过的足迹、擘画的印迹、牵挂的心迹和浙江党员干部感恩奋进的事迹,推动全省上下感悟真理伟力、汲取奋进力量。

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入脑入心。我省深入实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精心组织开展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及历次省党代会、省委全会精神集中轮训,积极构建完善课程体系、师资体系、教材体系、现场教学体系,沿着***同志浙江足迹遴选打造百个现场教学示范点;在“两新”领域,连续10年实施新生代企业家“双传承”计划,“红色传承”班和“创新转型”班累计培训学员3万余人。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领导班子建设首位,引导广大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2020年,省委专门出台文件并召开省管领导班子政治建设座谈会,着力打造维护力、引领力、担当力、服务力、廉洁力“五强”领导班子;今年,结合主题教育对211个省管领导班子、2146名省管干部开

展政治建设调研分析,研究制定《进一步推动各级领导班子政治建设走深走实的若干意见》。

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最讲担当,已然成为浙江的鲜明标识。

二、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推进强国建设、实现复兴伟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浙江一以贯之推进完善“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良性互动机制,打出一套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组合拳,为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注入强大动能。

今年6月30日,一份表彰名单备受关注——省委召开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表彰大会,对担当作为先进典型进行表彰。

我省开展担当作为好干部、好支书评选表彰4年来,400余名“好干部”和900余名“好支书”,连同80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40个“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树起了浙江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先锋群像,提振了全省上下感恩奋进精气神。

正确用人导向是对干部队伍的最大激励。今年省委鲜明提出“四个坚持、八个不”选贤任能导向,把“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讲得清清楚楚,以实绩实干导向推动干部跑起来赛起来。

10年前,省委召开第一次县委书记工作交流会,推动县委书记和广大基层干部比学赶超。10年来,不仅县委书记工作交流会坚持每季召开,还推动建立了厅局长工作交流会、乡镇党委书记工作交流会等制度,更多好干部在推进三个“一号工程”、服务保障杭州亚运会等重大任务中脱颖而出。

数据显示,目前设区市党政正职中具有下一级党政正职经历的占58.8%;市级党政领导班子中,具有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或者乡镇(街道)党政正职经历的占71.4%。同时,持续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全省专业执法队伍数量精简率超50%,88%的执法力量下沉县乡,推动行政执法队伍更好在一线履职担当、为民服务。

“庸懒散”是事业推进的“拦路虎”。从2013年开始,省委以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为重点,常态化推进能上能下。今年又根据中央《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精神,修订出台我省《实施细则》,明确7方面30种“下”的具体情形。5年多来,全省共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1500余名。

着眼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今年6月,省委组织部、省纪委制定出台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办法》,围绕深化

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细化6方面21种具体容错情形,让干部放开手脚、轻装上阵。

三、基层焕发勃勃生机

在宁波市鄞州区咸祥镇里蔡村“海里红”共富工坊,20多位村民正在加工玩具,大家有说有笑,“现在做点手工活每月能赚3000元,还能照顾家里,我们都愿来!”

去年,省委组织部部署实施组织工作助跑共富九大行动,给基层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以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为例,全省7000余家工坊吸纳了35.5万人就业,人均月增收约2600元,目前该做法已在全国推广。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只有党的各级组织都健全、都过硬,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海宁市硖石街道西山社区,如今是基层治理“网红打卡点”。社区党委通过党建联建,让40多家社会组织成为“治理合伙人”,共同为居民群众量身定制了60多个服务项目,涵盖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全省现代社区建设不断深化,每年滚动实施一批重大改革、攻坚项目、惠民好事,社区党组织和社工成为居民群众离不开的“贴心人”。

这些年,浙江以“红色根脉强基工程”为总抓手,从农村到社区,从国企到民企,从传统业态到新业态,逐个领域抓基层、打基础,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推进农村基层党建方面,2015年党中央在浙江召开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这是继1990年“莱西会议”之后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 会议总结推广了农村基层党建“浙江二十条”;深化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该做法被吸收进中央文件;高质量完成村社换届,村社换届经验20条、导师帮带制等全国推广;深入实施新时代“领雁工程”,构建村社干部培训、课程、学制、考评“四大体系”;精准调配干部资源赋能基层,20年来选派农村工作指导员46万多名、科技特派员2.4万名;着眼先富带后富全面深化党建联建机制,打造党建联建实践案例8200多个。

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浙江的基层党组织就向哪里延伸。创新实施党建统领网格智治,优化设置网格8.5万个,配备网格力量84.5万人;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党建格局,引导28.3万名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到社区报到。

与此同时,高质量抓好党员队伍建设,5年来全省新发展党员52.5万余名, 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防汛防台等大战大考中冲锋在前贡献力量;打好流动党员“查纳管联用”组合拳,累计纳管54.1万人。

四、聚才磁场筑巢引凤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这些年来,省委一以贯之落实***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擘画的人才强省重大战略,推动人才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2011年,杭州未来科技城在杭州城西挂牌成立,经历十多年的发展,一座现代化智慧化的科创之城拔地而起。目前,杭州未来科技城拥有高层次人才5660 名,其中引进及合作的“两院”院士47名、海外院士18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41家,各类专业园区、科创园区55个,成为名副其实的未来科技策源地、未来产业引领地、未来城市样板地。

杭州未来科技城是历届省委践行***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一以贯之推进人才强省战略的生动缩影。目前,我省集聚人才总量1482万人,每万名就业人员中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160人,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总数839人次,分别比10年前增长457%、112.5%、1081.7%。

筑巢方能引凤。“三大科创高地”建设有力推进后,布局建设大科学装置、省实验室体系,超常规举措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全力打造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等一批高能级平台。以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为核心,从2020年起试点建设14家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通过高校、科研院所、人才等要素集聚,协同解决共性技术问题。目前,已引进全职工程师4277人,解决技术难题1600多个,转化成果375项。

着眼推动党管人才工作具体化、清单化、项目化,构建教育、科技、人才战略协同机制,省市县三级创新推行人才例会制度,“一月一例会、一事一专班”重点研究跨领域跨部门跨区域的重大事项。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组织系统紧紧对标“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重大要求,建立健全组织工作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闭环落实机制。今年以来,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化完善部务会“第一议题”制度,把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作为首修课、必修课。建立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常态化“回头看”评估检视机制,大力开展“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部务会议成员领衔重大课题破解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实施全省组工干部素质能力提升

全员轮训,持续加强公道正派核心价值观教育、组织部门优良传统教育,模范部门过硬队伍建设不断推向纵深。

步履不停,奋进不止。面向未来,我省组织系统将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入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十五届三次全会部署,以绝对忠诚之志捍卫最高原则,以服务大局之为践行根本使命, 以主动担当之力推进重大任务,以高质量组织工作助推高质量发展。

辽宁省扎实推进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

近年来,在省委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组织部门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在服务大局中勇担使命,在聚焦主业中砥砺奋进,为推动辽宁振兴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凝聚起振兴发展的磅礴力量。

一、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深化

“越学越心明眼亮,信念更坚定,干事更有劲头了。”全省共举办31期基层党组织书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省级专题培训班,学员们收获满满。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

近年来,我省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一是加强学习培训。举办各级领导干部研讨班进修班、开发100门具有辽宁特色的精品课程、实施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行动计划我省持续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培训,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引导党员干部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自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

二是抓好集中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我省精心设计教育载体,引导党员干部深刻感受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让每一次学习教育都成为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精神洗礼,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为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我省坚持以考促学、以学促用。在建立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章党规基本知识考核测试制度的基础上,对省管干部“凡提必考”。

二、党的基层组织更加坚强有力

沈阳市15天内组织1万余名选派干部与企业完成对接,大连市推动办理答复1300余件企业反映的问题诉求,鞍山市16名市级领导包保80个重点项目,铁岭

市针对企业“融资难”问题举办“党建引领银企对接”活动从今年2月末起,“领导干部进园区进企业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在我省扎实推进。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近年来,我省着眼增强基层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注重强基础、固基本、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一是党的组织体系更加严密。我省全面提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 深入推进固本强基5项重点工程,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让党的执政基础坚如磐石。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在两新组织开展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覆盖”集中攻坚,让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组织和人群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加强机关、国有企业、学校、医院等传统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最基层。

二是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取得重要成果。开展“集体经济千村示范”建设, 各级财政先后投入资金24.4亿元扶持3620个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建立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工作长效机制,3万余名干部扎根乡村,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党群共同致富”活动,把党员聚在责任区上、把阵地摆在合作社上、把党委建在产业链上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党建优势不断转化为富民强村的发展动力。

三是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持续深化。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实打实”的举措,让街道社区有更多精力和能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调整优化4.9万个社区网格,把党支部(党小组)建在网格上,激活了城市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建好用好4900余个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集基层党建、事务处理、社会治理、公众服务为一体的智慧党群服务平台,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有效提升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四是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彰显。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广大党员为推动辽宁振兴发展冲锋在前。抗击疫情,全省110.5万名党员干部闻令而动。“领导干部进园区进企业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中, 全省4.53万名干部联系服务各类园区和经营主体6.09万个。

三、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

7月16日,2023年选调生培训班开班式在辽宁人民会堂举行,省委书记、省

人大常委会主任郝鹏给大家上了入职前的“第一课”。如此高规格、大规模的选调生培训,在辽宁还是首次。

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

近年来,我省把选好用准干部作为推动辽宁振兴发展的关键因素,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党管干部、组织选人,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树立起鲜明的正确用人导向。我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坚持以干成事论英雄、以解决实际问题论能力、以高质量发展项目和高水平创新成果论业绩,切实把那些具有强烈斗争精神、过硬斗争本领,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的“老黄牛”“推土机”式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2021年以来,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代表选举和省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选举任务,组织意图顺利实现, 充分展现了辽宁净化修复政治生态取得的重要成果。

亮出优与劣的标尺、明晰上与下的准绳,引导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去。组织部门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全覆盖开展无任用调研, 知事察人、以事择人,切实把合适的干部放到适合的岗位上。构建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推动考核评价不断优化,推进干部作风转变,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坚持用制度规范选人用人,在干部“选育管用”等关键环节制定出台管理规定,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全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巩固。

着眼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我省稳步加强干部梯队建设。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观念,打破隐性台阶和部门壁垒,在我省,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得到提拔使用。2022年以来,三批150名45岁左右的优秀年轻干部担任省直单位、省管企业和高校领导班子副职。省委组织部把选调生工作作为加强全省干部队伍源头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进一步加大选调生工作力度。今年,我省招录选调生近1200人,其中“双一流”院校人数占90%以上,数量和质量均实现历史性突破。老中青梯次搭配,让整个干部队伍有干劲、有奔头、有希望。

四、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火热的7月,火热的双向奔赴。我省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时隔多年后再次牵手,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双方将在人才交流与培养等方面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人才,强国之根本、兴邦之大计。

近年来,我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持“抓人才就是抓发展、兴人才就是兴辽宁”,紧扣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目标任务,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全力打造国家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人才发展环境持续向好,人才集聚效应明显增强,为辽宁振兴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

注重顶层设计,新时代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逐步形成。省委及各市、县(市、区)委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省委书记、省长及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亲自挂帅,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教育、科技、人社、工信、财政等单位合力推动。颁布实施《辽宁省“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充分释放辽宁广纳天下英才的强烈信号。出台《深入实施“兴辽英才计划”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若干政策措施》,以3方面90条人才新政,带动14个市升级推出“兴沈”“兴连”等系列“英才计划”,构建起上下衔接、具有比较优势的人才政策体系。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在我省,“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主动为人才松绑”成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核心的内容。项目、团队、技术“带土移植”,科研任务“揭榜挂帅”,科研经费“包干”,高层次人才自主举荐, 开通职称评聘“直通车”,一项项改革举措环环相扣,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在为人才干事创业架“梯子”、搭“台子”、铺“路子”的同时,我省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流失预防预警机制,用心用情优化人才服务保障,给予个税奖补、解决子女就学问题、开辟就医“绿色通道”、发放院士健康礼包,一处处细节暖人心、顺人意,优质的“软环境”不断提升吸纳人才的“硬实力”。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为吸引海内外各类优秀人才加速向辽宁集聚,我省启动“手拉手”以才引才专项行动,落实平台引才、活动引才等10条措施。举办中国海外学子(大连)创业周和首届“兴辽英才”青年论坛,打造引才“强磁场”、聚才“大平台”。“百万学子留辽来辽”行动、清华北大学子辽宁行、“百校千企”人才对接等活动,风生水起。“山海关不住、孔雀向北飞”,2022 年,28.2万名省内外应届高校毕业生在我省就业创业,较2021年增加7.3万人。“兴辽英才计划”这一重大人才工程投入10亿元专项资金,大力支持1341名高层次人才和120个高水平团队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涌现出一批重大成果。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时代需要新担当。辽宁全面振兴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全省各级组织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紧紧围绕“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这个根本使命,锐意进取、实干担当, 在打好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中不断谱写组织工作崭新篇章。

新时代青海组织工作综述

砥砺奋进路,铿锵脚步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组织系统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认真贯彻执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动组织工作各要素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为建设现代化新青海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一、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切实筑牢“两个维护”思想根基

信仰的旗帜高高飘扬,思想的光芒熠熠生辉。全省坚持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省委常委会率先垂范,各地各单位各部门普遍建立“第一议题”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制度。深入实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累计举办各类主体班次850期、专题网班900期, 培训各级干部24万人次。实施“‘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以厅级班、中青班、青年班、“新苗”干部班为重点,围绕提高“七大能力”,切实加强系统理论教育,严格党性锤炼,强化实践锻炼。

印发《青海省党员教育工作体系化建设实施方案》,一体推进党员教育工作从局部发力向整体提升转变。不断改进党员干部学习教育方式方法,印发《党员党课教育实施规范》《特殊时期党员教育实施规范》等文件,制定《党员教育省级“高原先锋师资库”管理办法》等27项制度,党员教育制度体系更加科学完备。打造45个“一县一基地、一县一特色”党员教育基地、101个省级“党支部组织生活共享阵地”,实施“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工程,党员政治素质全面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认真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省委常委会率先垂范,带动各地各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一系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逐一落地,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党风政风焕然一新。讲党性、讲政治、讲忠诚、讲担当成为青海广大党员干部的鲜明

标识,青海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更加坚定。

二、织密建强组织体系,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增强

从2019年起,利用3年时间,在全省基层党组织中创新实施“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部署21项重点任务,提出86条具体措施,以“促百分百达标,迎党百年华诞”以评促建活动为抓手,分级分类考评1.9万余个党(总)支部,基本实现全面达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以两轮次村级换届为契机,推动全省4397名致富带头人、2229名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1106名高校毕业生和589名退伍军人进入“两委”班子。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制度,4149名村党组织书记实现备案管理。创新实施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持续开展面向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考录乡镇公务员和招聘事业编制人员,累计有148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成为公务员和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建立“一联双帮三治”工作机制,累计向1622个深度贫困村和688个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1.49万名,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保障。2021年起,先后两轮次向1716个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乡村振兴重点村选派10388名干部,助力乡村振兴。

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先后制定出台了21个法规制度和配套政策文件,初步形成了我省基层党建“四梁八柱”制度体系。连续9年开展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推动基层党建责任由“软指标”变成“硬约束”。连续9年实施项目化党建工作,省级投入近7300余万元专项资金,撬动各地投入基层党建项目资金19.5亿余元,以真金白银的投入有效破解了一批基层重点难点问题。

投资9亿余元实施乡镇基层政权“八有工程”,每年按每个社区6万元、大村4万元、小村3.5万元核定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创新建立村干部“基本报酬+4 项补贴”报酬体系和社区干部“3岗17级”报酬标准,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年均报酬达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16倍,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月均报酬达到4250元。

启动实施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截至2022年底全省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益达9.1亿元,较2018年增加近8倍。印发《青海省村集体经济“强村” 工程实施方案》,按照“壮大、培优、育强”三个阶段组织实施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推动全省村集体经济整体水平提档升级。连续4年在两新领域开展“党

建引领• 助力乡村行”活动,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从严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持续加大从青年和产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力度,制定《青海省发展党员政治审查工作办法(试行)》和《青海省村(社区)发展党员近亲属报备管理办法(试行)》,把好党员“入口关”。深化巩固拓展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排查整顿工作成效,制定《青海省农村(社区)党员档案管理办法(试行)》,在全省范围内实行《入党志愿书》

《申请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编号管理制度,有效提升发展党员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面对新冠疫情、抗震防汛等大战大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逆行坚守、担当作为,党组织成为群众坚实的依靠,党的旗帜始终在一线高高飘扬。

三、围绕事业发展需要,着力锻造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研究出台《青海省党政领导干部民主推荐工作暂行办法》《青海省党政领导干部任前考察工作暂行办法》等制度,制定印发《省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流程》等文件,构建了一套符合青海实际的制度体系。及时修订《青海省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办法》,定期开展领导班子运行情况调研和日常干部无任用推荐考察,全面了解干部的政治品格和政治表现。

着力加强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制定印发《青海省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实施意见》《干部选拔任用“三审二核二报”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等20余项管理监督制度,结合巡视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235批次,推动提高选人用人质量水平。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加强干部监督工作协作贯通,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制定《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细化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31条量化指标,健全预审报备、动态监测、年度预警制度,各地各单位每年选拔使用年轻干部占比均在20%以上。

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干部考核条例的《若干措施》和指标管理、平时考核、专项考核3个办法,在市州绩效考核中探索启用“生态系数法”计分方式,着力构建以生态保护优先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制定《青海省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明确23种“下”的情形,完善“下”的程序, 畅通“下”的渠道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

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建立健全容错纠错和澄清保护、失实信访举报澄清反馈机制,旗帜鲜明为干部撑腰鼓劲。制定进一步改进条件艰苦高

海拔地区干部工作生活9方面20条措施,加大对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关心关爱力度。

以贯彻实施新修订公务员法为主线,统筹公务员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十年来,全省新录用公务员21709名,公务员队伍规模保持稳定,结构持续优化。截至2022年底,全省公务员队伍中35岁及以下的占比42.59%,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占比77.66%,分别比2012年底提高18.28个百分点、21.36个百分点。

四、扩容蓄能,引才聚智,各方面优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在高原竞相迸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认真贯彻***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召开省委人才工作会议,成立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

《党委书记抓人才项目责任制实施方案》《省级人才计划评审专家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建立推行人才工作年度述职评议考核等制度,不断提升各级党组织抓人才“第一资源”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制定《关于“昆仑英才”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相继出台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39项举措、《青海省“人才+项目”支持服务办法(试行)》20条优惠政策、进一步支持和鼓励全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28条措施等一系列人才新政,以“昆仑英才”行动计划为引领的人才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紧紧抓住中央“对口支援”契机,建立健全27项管理服务制度, 与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携手开展涉藏州县“组团式” 人才结对帮扶。十年来,五批1421名援青干部和人才积极响应号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青海,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生机活力。

常态化开展校园引才,连续五年拿出重要岗位和优惠政策,直接引进500名博士、1373名硕士和本科应届毕业生落户青海;采取“人才+项目”“人才+产

业”“人才+课题”支持服务办法,连续四年举办“智汇三江源•  助力新青海”

人才项目洽谈会,柔性引进24名院士、4848名专家合作1472个项目。

印发青海省高层次人才配偶就业安置暂行办法、子女入学实施办法和关心关爱专家人才10条措施,发放高层次人才医疗绿卡,着力解决专家人才后顾之忧。在省垣媒体开设“青海人才风采录”专栏,宣传各类人才先进事迹。定期开展人才工作“伯乐奖”、对口支援青海先进个人、最美科技工作者、最美奋斗者等评选表彰活动,引导激励更多人才投身青海、服务青海、扎根青海。

步履不停,奋进不止。新时代新征程,全省组织系统将全面贯彻***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更好地履行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

引才聚才的重要职责,把组织力量、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力量、发展优势,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作出新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组织工作综述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

十年拼搏奋进,十年砥砺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组织系统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贯彻执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积极服务融入全省工作大局,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云南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学思践悟,筑牢思想根基

举办读书班,静下心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参观扎西会议纪念馆及会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瞻仰烈士纪念碑,缅怀革命先烈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一批批党员干部来到云南扎西干部学院开展读书班集中学习和现场教学,不断擦亮初心、锤炼党性,担当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认真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历次集中教育中,各地各单位都以思想教育、凝心铸魂打头,让广大党员干部经受了一次次的思想大洗礼、党性大锻炼、作风大转变。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

高举思想旗帜,凝聚奋进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建立健全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长效机制,持续深化“党的光

辉照边疆•  边疆人民心向党”“拥护核心•  心向北京”等主题实践,教育引导

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各地各部门坚持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武装的中心内容,作为各级党委(党组)会议“第一议题”,作为党员干部教育的首课、主课、必修课以及各级党组织“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的规定动作。全省深入实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省级共举办主体班次1450期,培训33.8万人次;开展2轮“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累计7.6

万期,培训729万人次;广泛运用微党课、故事党课、“双语”党课等方式开展“党课开讲啦”42万余次,让党的理论扎根边疆大地,让党的声音传遍村村寨寨。

把强化理论武装与学习先进典型结合起来,全省上下广泛开展“学习身边榜样”活动。涌现出“改革先锋”、“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退休干部楷模杨善洲;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民楷模”“群众心中的老县长”高德荣;将论文写在大地、把农民装在心中的“时代楷模”“农民院士”朱有勇;“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七一勋章”获得者、“燃灯校长”张桂梅等身边榜样,如同明灯照亮了广大党员干部的价值星空,引领大家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担当作为建新功。

二、强基固本,建强战斗堡垒

在边境县沧源班洪乡班洪村,收到***总书记回信的班洪村党总支积极带领边疆各族群众“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

在昆明市主城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华区虹山中路社区党委以“大党委”为轴心,整合撬动省市区直单位党组织资源合力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

在窗口服务单位、建设一线、旅游景区、城市商圈,党旗是一面先锋旗帜, 党员先锋岗更是代表了一份信任,党员经营户意味着一种诚信。

感受云南发展的脉动,处处可见基层党组织积极作为之势和基层党员拼搏奋斗之姿。十年久久为功抓基层、步步为营打基础,“云岭先锋”党建品牌在全国辨识度越来越高,云南基层党建焕发出新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扎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规划,2016年起先后实施基层党建“推进年”“提升年”“巩固年”“创新提质年”和“智慧党建”三年行动。2021年,接续启动实施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紧扣建设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带、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提升区、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两新党建样板区“一带四区”党建新版图,一年接着一年干,推动云南基层党建工作创特色、出实效、上水平,党在边疆民族地区长期执政组织基础更加牢固。

织密建强组织体系。从出台12类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标准、推动全省17.5万个党支部实现达标,到实施党支部“扩先提中治软”行动、遴选“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云岭先锋红旗党支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形成长效机制。从实施组织体系织密建强行动、两新组织“两个覆盖”攻坚行动、破解新

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难题,到明确12种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情形、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党的组织和工作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全力以赴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从开展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工作,到提升党建引领“组织化”程度,持续提高产业发展、转移就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思想引领和文明生活五个组织化,各级组织部门一以贯之以党建引领整合资源力量,推动优秀党员干部人才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集聚。探索实施了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乡村人才“归雁” 工程和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新时代十年,全省5.81万名第一书记、24.44万名工作队员驻村帮扶,3.08万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挂包帮扶8502个贫困村,75万名干部职工与贫困户结成“亲戚”,用真情谱写了一曲曲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凯歌。

稳步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在农村,全面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 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健全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机制,推动制定村规民约,推广运用“群众积分评议”“积分超市”“红黑榜” 等做法,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在城市,部署城市基层党建全域提升行动,以街道、社区党建联合体为轴心推动辖区内各类党组织共驻共建,实施“城市基层党建新力量”计划、“书记领办”项目,画出了基层治理的同心圆。推动1.56万个机关单位党组织和56.99万名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工作,贴心为民服务。

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2017年实施以“组织强边、开放活边、守土固边、富民兴边、和谐稳边”为主要内容的“五边行动”,2021年部署实施铸魂、堡垒、头雁、先锋、稳边“五个工程”,压实“五级书记抓边防”工作责任,深化“国门党建”“军警地”共建、“红旗飘飘”工程等载体,广泛开展“云岭先锋强边固防示范村”创建,高质量建成37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出台强化边疆党建长廊若干措施,推动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带建设,不断巩固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边防固的良好局面。

应对疫情大考,省市县抽调党员干部组成强边固防突击队,构建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治边格局,4500多名段长、10万党政军警民各方力量坚守在8000 里边境线上,牢牢守住“不外传、零死亡、不发生规模性疫情”底线,践行着“请党放心、强边有我”的铮铮誓言。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支部“强”、党员“优”、发展经济“能”、服务群众“实”,基层党建的新气象为云南发展带来新的澎湃动力。

三、选优配强,锻造过硬队伍

到重点工程、园区一线看,听基层干部群众说;白天跑现场、晚上大讨论, 为干部立体“画像”这是当下组工干部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的工作常态。

2022年,省委组织部制定实施《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办法》,组建了20余个调研组,深入全省164家单位、16个州(市)和129个县(市、区)开展一线考察识别干部蹲点调研工作,确定1500余名干部进入优秀干部库,为选干部配班子提供了坚实支撑。

选什么人,用什么人,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推动选人用人风气不断净化、政治生态不断向上向好、干事创业精气神不断提振。

一是突出政治标准,严把政治首关。出台《云南省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办法》等制度文件,推动政治素质考察全面融入干部蹲点调研、专项调研、年度考核、任前考察、换届考察各方面全过程。健全完善省管干部沟通酝酿、推荐考察、公示公告、材料报送等机制,确保把政治坚定、敢于担当、为民服务、品行端正、作风过硬、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选拔出来。

二是聚焦高质量发展,提升干部履职能力。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级举办“产业发展、营商环境、招商引资、乡村振兴、文旅发展、生态文明、民族团结”等专题培训班943期、培训干部14.2万人次。先后实施“选派干部出省挂职五年行动计划”“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双百计划’”“百名选调生墩苗历练计划”,把想干事、有潜力的干部放到一线摔打磨炼,在实干实绩中培养锻炼。

三是坚持事业为上,注重实干实绩。鲜明树立重一线、重实干、重实绩、重公认的用人导向,大力选拔使用主动作为、埋头苦干、争先进位特别是在重大项目建设、产业培育、招商引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强边固防、营商环境建设等一线干出实绩的干部。仅2019年,市县两级共提拔脱贫攻坚一线实绩突出的干部5640名,占同期提拔干部总数的41.95%。2022年,中央组织部反馈我省选人用人工作总体评价“好”的比例占96.4%,比2015年上升20个百分点。坚持严管厚爱,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把“严”的主基调贯穿干部队伍管

理监督全过程,健全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常态化管理机制,深入开展“干事创业精气神不够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整治,加强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仅2017年至2021年,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提醒函询诫勉31102人次。制定并落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实施意见、容错纠错办法、澄清保护机制,完善和落实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干部的具体措施,以“能上能下”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公务员管理体制调整以来,公务员工作融入干部工作大局,完善制度体系提升管理效能,深化分类改革促进精细化管理、专业化建设,注重源头培育提升公务员能力素质,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机构编制部门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精准高效配置机构编制资源,积极推动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全省老干部工作持之以恒强化政治引领、抓实服务管理、引导作用发挥、加强阵地建设,用实际行动奋力书写了让党放心、让老干部满意的时代答卷,引导老同志充分发挥优势,在添彩助力中续写人生华章。

干部、公务员、机构编制工作协同联动,推动干部队伍在革命性锻造中焕发新气象,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更高、动力更强、底气更足。

四、深化改革构筑人才高地

今年5月24日,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办了云南省科技副总及产业导师首聘仪式,选聘110名人才到全省110家企业任科技副总、选聘58名人才到22所高校任产业导师,标志着推动人才服务云南现代化产业体系和产业强省建设迈出重要一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聚焦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人才新高地和区域性人才中心,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一揽子”突破性大、含金量高的政策频频出台,推动全省人才总量持续增长,人才素质大幅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人才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从制定《云南省“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到为突出服务产业发展重点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云南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关于人才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的十条措施》《云南省“兴滇惠才卡”实施细则》等,云南逐步形成了以《规划》为引领,以《意见》《办法》《措施》为支撑,以系列实施细则为补充的“1+3+N”人才政策体系,人才政策支撑体系更趋完善。

二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不断改革创新。从2014年出台省委1号文件《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2016年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到2021年出台《关于扩大部分在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机构相关自主权试点工作的意见》各地各部门在人才编制、岗位、薪酬管理等方面改革创新,在人事管理、公开招聘、职称评审等方面下放权限,建立起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激发了人才创新创业的强劲活力。人才聚集步伐加快。2018年,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2022年,整合实施“兴滇英才支持计划”,每年遴选支持1300 余名高层次人才;2023年,实施博士招引三年行动,每年引进1000名博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在省级政策的指引下,各州(市)也结合实际,组织实施春城计划、珠源英才、雨林英才、兴丽英才、兴边英才等人才计划。2022年,全省人才资源总量由2012年的357.15万人增长到670.57万人,增幅近90%。2017年、2019年和2021年,连续3个增选年度入选两院院士7位,居西部省区前列。

三是人才聚集平台持续壮大。国家植物博物馆、景东120米脉冲星射电望远镜等重大科学研究平台相继落地云南。省政府与省内外27所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成西南联合研究生院,与省外知名院所校企合建了一批科研创新基地。第六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首届腾冲科学家论坛,引进院士专家团队10个、高层次人才209名,促成人才智力合作项目421项、招商引资项目216项,与131 个创新实体建立合作关系。

四是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加速融合。实施“卓越企业家培养行动”,开展科技副总和产业导师选聘,赋予领军企业高层次人才自主认定权;开展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实施“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智力引擎”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澎湃动能。2022年,全省人才贡献率从2012年的16.89%增长到30.63%。

五是人才发展生态不断优化。实施“人才安居三年行动”,州(市)建成人才公寓6500余套。推行“兴滇惠才卡”,“一卡”集成子女就学、医疗保障、交通出行、税务服务等12个方面30余项服务事项;推出“知本贷”“科技易贷” 等人才创新创业金融产品全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愈加浓厚,创新创业生态圈加速形成。

时光的年轮,镌刻下奋斗者的足迹;奋进的征程,定格了笃行者的身影。回眸十年云南组织工作,一组组鲜活数字、一个个生动故事、一串串坚实

脚印,勾勒出一幅实干担当、拼搏奋进的云岭先锋画卷。

展望未来,全省组织系统将全面贯彻***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更好地履行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引才聚才的重要职责,把组织力量、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力量、发展优势,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时代江苏组织工作综述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强则事业兴。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 必须以组织路线服务保证政治路线的高度自觉,扎实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党的组织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首提地重大责任,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党之大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紧扣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全力以赴建强组织、配强班子、用好干部、盘活人才,把组织力量、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动力、发展优势, 推动全省组织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一、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定不移高举思想旗帜、持续凝心铸魂

今年1月19日上午,江苏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迎来激动人心的时刻:大会宣布,在江苏参选的中央提名的代表候选人***同志,全票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这一刻,雷鸣般的掌声响彻全场,久久激荡。一张张神圣的选票, 凝聚着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开创更加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心。为圆满完成此次省人代会选举组织工作,省委组织部在省委领导下坚决扛起重大政治责任,全力做好思想引导、组织选举、风气监督等工作,引导广大代表投好忠诚一票、光荣一票,以实际行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旗帜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扎实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将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坚持守正与创新相融合,坚持“学、做、改”相贯通,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绝大多数相促进, 坚持严字当头和务求实效相统一,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推动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断增强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当前,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向纵深推进,江苏把“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贯穿始终,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扎实推进“三进三解”大调研,认真抓好“三对照三排查”,引导各级党员干部把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结合起来,把

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政治关是首关,首关不过,余关莫论。2018年以来,江苏创新实施领导干

部任前政治体检,对省管干部“凡提必检”,并在市县全面推行,着力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切实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将经常性教育融入重点领域及日常工作,省委出台《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实施方案》,全面推行“第一议题”学习制度,省委常委会带头,各级党委(党组)和组织部门研究重要问题和重点工作,首先传达学习***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用好这一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公开讲话”。

持续加强政治忠诚教育,深入实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工程,坚持主体班次必单章培训、专题班次必深入解读、最新精神必跟进学习,省级层面举办6期省管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全省共举办培训班次900期,完成5万余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全覆盖轮训。制定加强年轻干部政治教育《若干措施》,创设中青班政治辅导员制度,成立年轻干部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构建加强年轻干部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路径。

二、持续固本强基,基层党建不断提质增效

治国安邦,重在基础;管党治党,重在基层。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基层党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聚焦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基层党建“五聚焦五落实”行动计划为总抓手,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江苏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基层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深化“定制村干”“兴村特岗”等做法,实施党建助推富民强村计划,持续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深入推进红色村试点工作,不断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江苏召开全省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仙林现场会,进一步总结推广“仙林经验”,着力提升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工作质效。深化推进“红色物业”“把支部建进小区”等有效做法,积极构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

基层基础,关键在人。江苏探索深化基层干部专业化体系建设,以村(社区)干部、城市社区工作者、“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为重点,明确分类分岗分级和提升素质、提高待遇、提振动力的“三分三提”目标,深入开展村(社

区)党组织书记“百千万”工程,先后命名两批次200名“百名示范”村(社区) 党组织书记,培养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专业专注、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骨干队伍。

党的领导必须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江苏不断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省委组织部会同省有关部门推出“小哥学院”“小哥医院”“小哥律所”等26个关爱凝聚项目,建成11800多个新就业群体“暖心驿站”,省市两级全面成立互联网、快递、交通运输、外卖配送等四大行业党委,13个设区市全部成立网络直播行业党委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不断加强。

经济工作推进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江苏聚焦优势产业,探索推进产业链党建工作,成立561个产业链党建联盟或产业链党委,构建起“一链条一特色、一联盟一品牌”工作格局。围绕“企业要什么、我们有什么、工作做什么”,推动建立企业需求、部门资源、行动项目等“三张清单”,以党建共同体凝聚产业链合作、创新、发展“最大公约数”,为强链补链延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新鲜血液的持续注入,让党员队伍充满生机活力。江苏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 围绕提升党员发展质量、提优党员队伍结构,源源不断把各方面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着力提升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实效性,推动党员队伍更加坚强有力。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近年来,江苏持续实施“党费暖基层”工程,完善“党委抓支部、支部管党员、党员带群众”的“抓管带”工作机制,深化党旗飘在一线、堡垒筑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三个一线”行动,开展《***谈治国理政》、“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着力抓好党员经常性教育,一批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等涌现出来,以新担当新作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省27.08万个基层党组织筑起坚如磐石的战斗堡垒,555.66万名党员在科技研发、项目建设、改革攻坚等急难险重任务中挑重担、打头阵,凝聚成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强大力量。

三、激励担当作为,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着力树导向、建机制、严管理、重激励、优生态,推动全省干部队伍呈现新气象、

焕发新活力,塑造了执政骨干新面貌。

考核导向更鲜明,助推发展更有力。从2018年起,江苏以创新开展年度综合考核为总抓手,着力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总书记大力倡导“干部敢为”,在江苏考察时又专门强调要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完善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今年以来,省委研究制定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若干措施,出台《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细化23 种不适宜担任现职情形,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大力营造干部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积极适应事业发展需要,持续优化选育管用工作。各级党委加强领导,顺利完成设区市、县(市、区)和省级群团组织领导班子换届。结合省人大政府政协换届,选优配强省级机关领导班子。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国和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荐、考察和选举工作。实施新时代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提升工程, 开展小班化、拉练式专题培训,持续加强专业训练。制定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意见,实施优秀年轻干部“双百工程”,制定省属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办法和高校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程《示范文本》,扎实做好干部人才援派工作,助力受援地高质量发展。

从严治党关键要从严治吏。江苏不断完善从严管理监督干部的制度体系, 以刚性制度约束来确保“真严真管”。严格落实从严管理干部“五个要”重要要求,政 整理,充分发挥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作用,严格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对干部身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处置、早纠正,推动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加强选人用人全过程监督,严格落实“凡提四必”要求,强化任前事项报告和审核把关,深化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和巡视审计整改监督,积极营造风清气正良好环境。

坚持把公务员工作放到干部工作全局中谋划,推动公务员队伍建设与干部选育管用贯通起来,蓄足干部队伍的“源头活水”。完善改进考录、调任、聘任、遴选、考核、奖励等工作,持续释放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激励效应, 提高公务员考录质量,提升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整体效能。

一系列行之有效举措之下,江苏干部队伍在革命性锻造中焕发蓬勃生机, 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加过硬的能力素质、更加严明的纪律作风、更加饱满的精神斗志,奋力走在前、做示范,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

于时代的优秀业绩。

四、增强人才支撑,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

***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要求江苏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始终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最强引擎,深入推进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持续完善人才生态、计划、平台、服务“四位一体”工作格局,人才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成效持续彰显。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江苏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加快构建具有更强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先后出台“人才26条”“人才10条”“人才强省意见”等政策文件,推出人才“周转池”、“双落户”、人才分类评价改革、社会化引才奖补、人才工程优化整合等突破性改革举措,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

有凤来栖,枝繁叶茂。放眼全省,从完善人才培养到改进人才评价,从畅通人才流动到激励人才发展一项项务实举措环环相扣,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日臻完善,人才活力进一步释放。

江苏锚定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统筹人才、科技、产业部门和相关企业、高校,聚焦产业链上下游堵点痛点难点问题,绘制产业链产业图谱和人才地图,组建人才攻关联合体,集合优势力量攻关“卡脖子”问题。目前,全省158家省级以上开发园区,集聚了全省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创造了50%以上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

人才的成长依赖于环境,人才的竞争取决于环境。从“人才贷”“人才保” “人才投”到“人才基金”,持续升级人才金融体系;从“一张床”到“一间房”再到“一个社区”,一项项暖心举措、一件件关键小事,使各类人才减少后顾之忧,安心创新创业。省委人才办大力推进人才服务云平台、“一站式” 服务窗口、12345人才热线、苏畅卡等建设,全省建成和投入使用人才公寓44.63 万套全方位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重大人才工程是牵引。江苏精心组织实施“双创计划”、“333工程”、科技镇长团等省级重点人才工程,以点带面推动人才队伍质态整体跃升。江苏人才资源总量从2012年底的908.18万人增长到2022年底的1560万人;高层次人才数量从2012年底的60.65万人增长到2022年底的127.92万人,其

中,在苏“两院”院士118人,居全国第三,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谆谆嘱托催人奋进。新时代新征程,全省各级组织部门将全面贯彻***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锐意进取、实干担当, 推动党的组织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

新时代甘肃省组织工作综述

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迈上新征程,全省各级组织部门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围绕中心大局,聚焦主责主业,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担当作为,不断推动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一、思想引领,凝心铸魂组织能使力量倍增。

陇原大地9.2万个基层党组织、193.6万名党员这些“有形的力量”是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有力组织保障和战斗堡垒、先锋模范。

开展理论学习,接受思想洗礼,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必修课。

省委结合主题教育,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以***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总方针、总纲领、总遵循,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推动全省各项事业取得明显进步、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组织工作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党的科学理论是根本遵循。

全省各级组织部门对***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第一时间专题学习,结合实际研究贯彻落实具体措施,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整体把握、融会贯通,切实增加智慧、增强本领,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持续加强政治忠诚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坚持党的创新理论首课主课必修课地位,认真组织实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 分级分类举办读书班、培训班、网络班,5年来,全省举办培训班1.5万期,培训各级领导干部126.5万人次。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全省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班1.4万期,培训116.6万人次。坚持把***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统领

全省工作的“纲”和“魂”,举办专题培训班1.3万期、培训86.9万人次,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夯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定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严管厚爱,激发活力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进入新时代,***总书记反复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

全省各级组织部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积极适应事业发展需要,不断健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的干部工作“五大体系”,坚持德配其位、才配其位精准科学选人用人,扎紧织密管权治吏的制度笼子,促使我省干部队伍在革命性锻造中焕发出新的气象。

在提升干部素质能力上,持续加强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围绕落实“三新一高”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等重点工作,5年来全省累计举办相关专题培训班2.7万期、培训各类各级干部163.6万人次。坚持把乡村振兴第一线、经济发展主战场作为锻炼干部的广阔平台,先后从省直部门选派3 批228名优秀干部到县区挂任班子成员,从省内外其他地区和涉藏州县选派270 名优秀干部互派挂职,让干部在扎实历练中经历风雨、增长才干。

在考准考实政治素质上,研究制定政治素质考察办法,探索建立了以“25 个是否”为重点的领导班子评价指标和以“28个是否”为重点的领导干部评价指标,从正反两个方面列出清单,扎实开展日常考察、专项考察、任前考察, 从严把好政治关,坚决把政治上有问题的人挡在门外。在培养选拔干部上,坚持事业为上、依事择人,持续优化选、育、管、用工作,注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四强行动”、脱贫攻坚、招商引资等实践一线发现识别干部,大力选拔政治过硬、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鲜明树立重实绩、重实干、重实效的用人导向。始终把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作为重要战略任务,坚持扩大数量与提高质量并重、教育培养与管理监督并举,努力建设一支来源广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年轻干部队伍。

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上,积极适应事业发展需要,修订市州、省直部门等8 个考核办法,对正职和副职实行分类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充分发挥考核激励鞭策作用。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关心关爱干部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的

意见》,综合运用思想引导、评先选优、容错纠错、解决实际困难等措施,更好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让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蔚然成风。

在干部日常管理监督上,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抓在平常、严在日常,落细落实监督措施。从严开展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查核,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加大信访举报反映问题查核力度,突出抓好“一把手”履职监督,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

三、大抓基层,强基固本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总书记指出:“把基层党建工作抓好了,我们的基层党组织牢不可破,我们的党员队伍坚不可摧,党的执政地位就坚如磐石,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

全省各级组织部门按照整体谋划、分类指导、统筹推进的思路,着力建强基层组织,持续夯实基层基础,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着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在重大任务落实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坚持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促全面规范、以“四抓两整治”促重点提升、以党建工作信息化促落实落细,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

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在省级层面实施全省乡村党组织书记三年轮训计划,累计培训1.7万余人,实现了所有乡镇、行政村的全覆盖,重点课程采取“主课堂+远程分课堂”的形式面向全省乡村两级干部进行直播,累计18.3万人次参加学习培训。分层分类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等行业领域和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组织书记培训,省级示范培训5500余人。

持续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全省99.86%的村党群服务中心面积达到120平方米以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全部达到200平方米以上,实现了支部工作有场所、党员活动有阵地、群众办事有窗口。

大力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推动“软弱型、涣散型”基层党组织向“堡垒型、服务型”党组织转变。

坚决扛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政治责任,研究出台《甘肃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规划》,从7个方面提出24项措施,持续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以组织保障巩固拓展脱贫

攻坚成果。

大力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确定77个红色村开展组织振兴试点,统筹中央和省级第四批扶持资金15.4亿元支持3080个村发展集体经济;衔接23个科技特派团到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对口开展帮扶工作。

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推动全省133个街道、1566个社区全部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指导街道全部建立“大工委”、1510个社区成立“大党委”,与1.46万个驻区单位签订了共建协议。

着力构建“党建+网格”基层治理格局,建立网格党支部或党小组10837个, 选派1.1万名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包联网格,组织28.3万名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 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神经末梢”。

全面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深入掌握新业态企业组织架构、网点分布、从业人员、经营状况等基本情况,建立动态管理台账,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应建尽建党支部445个,灵活组建流动党员党支部303个,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1011名,不断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成立省物业服务行业党委,加强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实施“红色物业”培育计划,推动符合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建立党组织336个。

深入开展农村党员队伍分类管理试点,初步建立科学分类、量化考评、精准管理的制度办法,实现了党员教育管理从笼统粗放向精细量化转变。

四、爱才敬才,聚才用才

2021年9月,新时代第一次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总书记出席会议,对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战略部署。

落子在甘肃——省委召开人才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对我省人才工作作出部署,强调要努力建设西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省委组织部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分类推进人才评价制度改革, 坚决破除人才评价“四唯”问题,研究制定52个全省有效和10个基层有效职称评审条件标准,组织开展职业资格与职称层级对应认定,加快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不断完善人才激励制度,下放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权限、总量审核权限、高出部分审核权限和管理权限,赋予用人单位绩效工资分配自主权,支持人才

“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

实行县以下高级职称单独分组、单独评审制度,适当放宽学历、专业、任职年限等要求,先后有5.7万基层人才获评高级职称,有效激发广大人才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

坚持需求导向,创新引才方式,全面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工作;坚持人才自主培养主渠道,建立拔尖人才、领军人才、青年英才梯次培养体系,在科研经费、津贴补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支持高层次人才在重点学科和产业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

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抢抓国家“3+N”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机遇, 推动兰州市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推动各地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实施差异化人才发展战略,打造各具特色的人才聚集地和区域创新高地,构建人才发展雁阵格局。

全面推行“陇原人才服务卡”制度,从安家补贴、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12个方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优惠政策、开通“绿色通道”,人才政策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

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党的组织工作,全省各级组织部门和广大组工干部要带头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坚持落实“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重要要求,着力打造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的组工干部队伍,努力走好第一方阵,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守正创新、积极作为,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新时代贵州组织工作综述

十年拼搏奋进,十年砥砺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各级组织部门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全面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推动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自身建设等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贵州赶超跨越的“黄金十年”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一、凝心铸魂,政治建设走深走实

“***总书记对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出‘五个牢牢把握’的重要要求,是对党的二十大精神最精准的解读、最权威的辅导,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公开讲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省直各部门和各市(州)、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在省委党校集中5天时间学习研讨,不断加深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把握。

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贵州分6期举办全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轮训班,示范带动全省各地各部门组织抓好2.3万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系统培训,统筹抓好190.3万名党员全员轮训。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是组织工作的重大使命。全省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始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忠诚核心成为贵州党员干部最鲜明的政治品格,成为贵州政治生态最鲜明的政治底色。

这些年来,贵州认真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 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将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吹响奋进新时代的嘹亮号角。在今年开展的主题教育中,围绕“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和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开展专题教育,教育引导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切实把感恩之心转化为忠诚之志、维护之行、奋进之力。

一是突出政治忠诚,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坚决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规定》,进

一步加强党员干部政治忠诚教育。完善“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遵循”抓贯彻、“第一政治要件”抓落实的制度机制,深化政治监督和政治督查,建立健全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工作体系,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督促党员干部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永葆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

二是强化凝心铸魂,切实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深入实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充分发挥党校和干部学院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强化省级示范培训引领作用,用好五级联动的新时代学习大讲堂、贵州省党员干部网络学院等平台载体,分领域分专题分层次对全省党员、干部进行系统培训。深化“党课开讲啦”活动,从党员活动室、红色教育基地,到生产车间、田间地头、社区学校,一堂堂走心动情的党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坚强党性铸就忠诚干净担当之魂。省委组织部与省委宣传部联合出品、以我省“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老支书为原型的电视剧《高山清渠》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后引起热烈反响, 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向英模人物学习,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攻坚克难。

一栋青砖碧瓦的小楼,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遵义会议会址,参观者络绎不绝。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以“重走长征路• 奋进新时代”为主题,传承弘扬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推动

优质培训资源向基层延伸。贵州遵义干部学院、贵州长征干部学院不断加强内涵建设,顺利通过中组部评估,纳入中组部党性教育干部学院目录。遵义大发渠、六盘水岩博、安顺塘约—大坝、毕节海雀、黔南“中国天眼”—麻怀等5个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每年承接省内外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培训10万人次以上。

知之愈深,信之愈笃,行之愈实。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以政治铸魂,凝聚起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的强大合力。

二、选优配强,锻造过硬干部队伍

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治党治国之要,首在选人用人。  全省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始终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以正确用人导向

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全面加强干部选育管用工作,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一是精准科学“选”,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坚持把政治标准放

在首位,聚焦实施主战略、实现主定位,注重在重大任务、重大斗争一线发现和使用干部,大力选拔重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让求真务实的干将“香”起来,锐意改革的闯将“红”起来。出台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注重使用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和抢险救灾等一线担当作为、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围绕提升选贤任能水平,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全方位评价管理干部信息系统,对干部信息进行分析研判,推动干部选任工作更加科学化、智能化、便捷化。

二是多措并举“育”,加强干部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深入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和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行动计划,聚焦服务中心工作,精准开展专业化能力培训。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按照“省级示范、市县轮训”的方式,分类分级组织开展5次全覆盖专题轮训,举办现代农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专题培训班,培训扶贫干部84万人次。近三年来,在农村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在城市以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为主题,培训基层干部45 万人次。

加强源头储备和基层历练,建立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有计划地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发达地区、基层一线、艰苦地区和重大任务中挂职锻炼、交流任职,让干部队伍在实践锻炼中经风雨、强筋骨、长才干。近五年来,共选派1600余名干部到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经济发达地区、东部对口帮扶城市等挂职锻炼,选派3200余名选调生到村任职, 在实践锻炼中全面提升能力本领。2023年选调生招录工作,聚焦实施主战略、实现主定位,优化高校选调范围,改进组织方式和选调方式,有效提高选调质量,签约率创历史之最。

三是从严从实“管”,加强干部全方位管理监督。把政治监督贯穿干部选、育、管、用全过程,严格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管好“关键少数”,坚持抓早抓小抓预防,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打招呼。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规定,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做好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工作,开展“近亲繁殖”整治、“带病提拔”倒查,严肃查处违规用人问题,大力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

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健全完善年度综合考核实施办法,构建以政治素质考核为首关、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党建工作成效为引领、满意度评价

为标尺的综合考核体系,优化完善考核指标设置,增强考核的全面性、科学性、规范性,将考核结果科学运用到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管理监督、激励关爱等工作中。修订出台《贵州省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下”的情形、畅通“上”的渠道,激励干部在新征程上勇担当、善作为。

公务员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对标党中央要求,在党的干部工作全局中推进公务员队伍建设,持续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有计划、有步骤、有梯次地推进全省公务员招录和职务与职级并行等工作,加强公务员教育培训。近五年来,全省四级联考共招录公务员1.69万人,15名公务员、7个单位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今年首次以省委、省政府名义表彰50名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25个“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三、固本强基,基层党建提质增效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只有党的各级组织都健全、都过硬,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省委出台《关于推动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农村、城市、机关、国有企业、高校、公立医院、新兴领域7个方面基层党建行动方案,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以“黔进

先锋•   贵在行动”为总载体,紧扣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两大

重点任务,坚持发挥优势、注重引领、整合资源、解决难题、推进共治、凝聚群众,把基层党组织建强,把基础工作做扎实,推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这些年,全省组织部门聚焦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从农村到社区,从国企到民企,从传统业态到新业态, 分类别指导、分领域推进,实施全面提升基层党建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推进全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越建越强。

“乡村振兴开新局,我们村干部就是要带着群众实打实地干。”2021年底, 我省高质量完成1.7万个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一大批“领头雁”带领群众闯出幸福路。“80后”返乡青年郑立当选正安县瑞溪镇三把车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她看准村里种植黄豆的悠久历史,带领村民成立瑞香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豆制品,实现村集体经济从零到百万元的华丽蜕变。

一是在农村,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脱贫攻坚

期间,20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驻村帮扶,真蹲实驻、真帮实促,为全省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劲动力;在乡村振兴中,坚持力度不减、标准不降,择优选派3万余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在希望的田野上接续奋斗。坚持把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立“345”保障机制,村干部报酬和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大幅提升;全省30个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老百姓不仅经济得到了实惠、思想也受到了洗礼。农村“三变”改革、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和教育、医疗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等经验在全国推广成功实施台江县首例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穿刺活检术、首例新生儿PICC置管术、首例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造瘘术2015年以来,依托东西部协作机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通过“组团式”帮扶台江县人民医院,填补当地多项医疗空白。省委组织部对“组团式”帮扶的台江经验开展解剖式调研,深入一线、了解实情、问需解忧,推动“组团式”帮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目前,国家选派的20个科技特派团和一大批教育、医疗干部人才正持续帮扶我省乡村振兴重点县。

二是在城市,着力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线上平台反映生活需求, 线下阵地参与社区事务贵阳市观山湖区金阳街道金元社区党总支深入推进党建网、民生网、平安网“三网融合”,强化基层治理,通过一项项便民利民服务, 在基层“末梢”建服务“前哨”,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以点带面, 继续抓好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重点省建设,全省24130个网格建立党组织17263个,通过深化网格管理服务,推动工作力量在网格聚集、服务在网格升级、事情在网格解决。建成全省统一规范的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27.9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物业党建联建进一步夯实。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党的建设, 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和第一书记选派全覆盖。

三是注重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统筹推进。统筹抓好机关、国企、事业单位党建工作,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深化政治机关建设和模范机关创建, 省直机关从强化政治引领、制度引领、目标引领、标准引领、作风引领5个方面, 创新实施“双带五引”工程;聚焦“两个一以贯之”加强国企党建,在完善公司治理中不断加强党的领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加强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引导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着力提升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运行质量,打造人民满意的“五好医院”。

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基层党组织就延伸到哪里。持续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深入实施“两个覆盖”攻坚行动,推动符合党组织组建条件的两新组织实现应建尽建,选优配强1.06万名党组织书记, 选派7670名党建指导员到两新组织指导工作,帮助纾困解难。今年在主题教育中,省委组织部主要领导开展领题调研,把解决“有没有”问题与“强不强” 问题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创新发展。

针对货车司机流动性高、区域跨度大的特点,省市县三级共建立道路货运

(交通运输)行业党委105个,建立“红色黔线”流动党员党支部209个,将党员货车司机全部纳入流动党员党支部管理,确保“应管尽管、全面覆盖”,将广大货车司机群体紧紧凝聚在党组织周围。这一做法得到中组部和交通运输部充分肯定。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新时代的伟大实践,铭刻下贵州广大共产党员担当作为、攻坚克难的壮丽身影。

“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黄大发老支书,荣获党中央首次颁授的“七一勋章”;在脱贫攻坚中牺牲的晴隆县原县委书记姜仕坤,荣获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改革先锋”余留芬、“时代楷模” 陈立群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不断激励全省各族干部群众以更加奋发向上的姿态奋进新征程。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就要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各级党组织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严格标准程序发展党员。近五年来,全省新发展党员289745名,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明显改善。同时,切实提升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开展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排查整顿,严肃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加强流动党员、新兴领域党员常态化教育管理,依托大数据技术推动互联网与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融合,搭建党员信息化教育管理平台,制定党员登记备案制度,及时掌握党员信息和去向,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学。

四、打造高地,人才活力充分迸发

“多彩贵州汇智引才,敢于突破创新,支持领军人才、拔尖人才自主组建团队,担任平台负责人,在项目课题等方面给予综合性支持,我们感到在贵州干事创业有发展、有奔头,是实现梦想的家园”。

今年4月,在省委召开的专家人才座谈会上,与会的胡瑞忠、李少波等10位

专家人才对贵州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暖心留才的系列举措纷纷点赞。

回望过去,贵州在“黄金十年”赶超跨越的精彩蝶变中,始终依靠人才推动发展。全省组织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关于人才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不断优化人才引进培养工作, 以事业凝聚人才,各尽其能用好人才,让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充分迸发。

一是突出“急需紧缺”引进人才。奋进新征程,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实施主战略、实现主定位,迫切需要在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上下功夫。时不我待,省委组织部牵头制定《关于优化整合贵州省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以人才政策集成创新着力集聚贵州高质量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聚焦重点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创新、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学科提升,探索建立“平台引才”“以才引才” “柔性引才”新机制,力争用10年时间引进百名以上领军人才、千名以上拔尖人才、万名以上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并为他们和省内优秀专业人才搭建好平台。

二是打好培育人才“组合拳”。实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遴选培养计划”, 近5年遴选培养“十百千”人才500余人,31名本土人才成长为国家级人才;通过“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计划等,“组团式”选派人才到省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研修访学;累计建设产学研发展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国家级、省级各类平台1100余个,其中,国家级平台载体60余个, 贵州大学绿色农药重点实验室、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特种化学电源重点实验室等成功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全科医生培养”“黔医人才计划”等项目,培养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人才14万余人;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等,培育出一支乡村产业人才队伍;实施“技能贵州”行动,培养高技能人才15.23万人。

三是创优人才环境“生态圈”。隆重表彰首届“贵州杰出人才”,精心开展“人才日”系列活动。全力打通为人才服务保障的“最后一公里”,大力实施“优才卡”“人才服务绿卡”制度,建立“人才之家”线上线下服务平台, 开通“96567”24小时人才服务热线,推行人才服务专员制度,构建人才住房保障体系,建成或在建人才公寓1万余套,打造100个省级“青年人才驿站”,从医疗待遇、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方面为人才提供更为贴心周到的服务,大力

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使命催生新作为。面向未来,全省组织系统将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入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部署,牢记初心使命、踔厉奋发前行,以高质量组织工作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新时代江西省组织工作综述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强则事业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组织系统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主题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扎实做好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等各项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一、凝心铸魂,铸牢政治忠诚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是党的各项建设的灵魂。

我省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出台《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推动江西政治生态持续向上向好的意见》,突出加强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分级分类开展政治能力培训,持续强化政治把关和政治素质考察,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党的政治建设在组织工作中全面落实。

一是持续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再到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扎实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坚持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课、主课、必修课,精心组织实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认真抓好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及历次省委全会精神学习教育和集中培训,先后举办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12期,组织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8批次全覆盖集中轮训。

二是大力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实施“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培训计划”,组织党员开展党性教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组织权威专家编写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等干部党性教育系列教材,研究制定《江西省党校党性教育教学大纲》,打造27个全省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示范点。建设210个“过去有红色故事、当代有蓬勃新貌”的红色名村,推动革命老区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一系列扎实举措,有效推动党员干部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实际成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成为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二、选贤任能,优化干部队伍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组织系统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不断健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的干部工作“五大体系”,持续优化选育管用工作,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坚持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突出把好政治关、能力关、廉洁关,注重在高质量发展、三大攻坚战、疫情防控、抗洪救灾等急难险重工作一线考察使用干部,一大批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被及时发现出来、使用起来,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满意度稳步提升。

一是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组织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精准培训计划,围绕服务江西高质量发展,分层次分类别举办工业经济、数字经济、乡村振兴、应急处突、防范化解风险等专题培训班,省级平均每年举办25 期,培训地方党政领导干部2600余人次。选派238名干部到中央单位和沿海发达地区挂职或跟班学习,选派68名金融机构干部到县(市、区)和国家级开发区挂职,接收457名来赣挂职干部,有力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推动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大力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加大容错纠错、澄清正名机制落实力度,干部队伍动力更足、活力更强。鲜明树立重担当重实绩的考核导向,建立健全综合考核文件体系,引导各级干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认真贯彻中央《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深入实施新修订公务员法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完善落实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和人事管理制度体系。全面推行乡镇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持续开展“三方面人员”选拔和优秀村(社区)干部选聘工作,广大基层干部更有劲头、更有盼头。

三是完善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制度体系。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结合省委巡视开展选人用人工作专项检查,持续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规定》,有关事项报告查核一致率保持全国第一方阵。开展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对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常态化管理,开展违规办理、持有因私出国(境)证件集中清理,以及任人“唯亲”“唯圈”问题、不健康微信群问题专项整治。抓好提醒函询诫勉工作,监督的约束力不断增强。

四是把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作为重要战略任务。坚持“凡进必考”,积极发挥公务员考录为党政机关延揽人才的主渠道作用,5.4万人通过考录进入公务员队伍。面向省内外重点高校定向选调优秀毕业生2330名,创新推动“二次选岗”。健全完善优秀年轻干部日常发现、动态管理机制,统筹抓好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

通过多措并举、综合发力,全省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正确的政绩观进一步树牢,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充分激发,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蔚然成风。

三、大抓基层,建强战斗堡垒

治国安邦,重在基础;管党治党,重在基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组织系统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深化基层党建“三化”建设,坚持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推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一是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组织部门备案管理制度,开展村干部学历和致富能手“双提升行动”。选树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担当作为好支书,激励广大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创先争优、担当作为。推动各地回引大学生到村工作,选培“新时代赣鄱乡村好青年”,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向脱贫村、“十四五”省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等选派驻村工作队5800多个、驻村干部1.8万人。强化县乡统筹,推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省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基本达到10万元以上。积极推进党建引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着力把传统村落建设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

二是以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制定实施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1+5”政策文件。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体系,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基本达标,功能进一步优化。城市社区每万名常住人口配备社区工作者达到18名的标准,专职网格员配备比例稳步提升。加强社区物业党建联建,不断提高小区物业覆盖率。推动全省1.1万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社区结对共建,42.8 万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基层治理。组建7.8万余支党员志愿服务队,110 万余名党员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

三是全面加强各领域党建工作。扎实推进新兴领域“两个覆盖”集中攻坚行动。完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探索构建“一强三岗四级五专”专职化建设体系。推动党建引领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统筹抓好机关、国企、高校、中小学校、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全方位提升党员队伍建设质量。推行“三推两培一票决”做法,建立发展党员县级执纪执法部门政审联审机制,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实施“五发展工程”,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大学生、高知识群体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建立流出前、在外时、返乡后流动党员管理服务闭环机制,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常态化开展“新时代赣鄱先锋”选树学活动。10年来全省各级党组织累计表彰“两优一先”57.69万名(个),连续3年向27.06万名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四是压紧压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把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纳入省委综合考核总体布局,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全省市厅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建立党支部工作联系点3054个,县(市、区)四套班子成员建立党支部工作联系点3331个。持续开展“党课开讲啦”活动,推动五级书记讲党课7.5万余场。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全省11.8万个基层党组织筑起坚如磐石的战斗堡垒,237.8万名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挑重担、打头阵,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党徽在振兴发展岗位熠熠生辉。

四、筑巢引凤,英才汇聚赣鄱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组织系统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持续抓好人才引育用留各项工作,着力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强化人才工作保障,不断增强人才集聚效应,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达660万人,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达5000余人,全省人才工作正朝着建设中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的目标稳步迈进。

一是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调整优化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加快构建既有江西特色又有竞争比较优势的人才政策体系。纵深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力度向用人单位放权、为人才松绑,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并举,健全完善人才评价、管理、使用、激励等机制,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狠抓政策落实, 建立人才政策“三项机制”,开展省市县三级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将人才工作

作为综合考核的重要指标,压实党管人才工作责任。创新实施党委(党组)书记领衔人才工作项目,推动“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加强人才政治引领, 连续举办20余期全省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班。

二是持续加大人才引育力度。2018年起开展“才聚江西智荟赣鄱”组团引才活动,先后引进硕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近2.3万名。积极对接国家重大人才工程,深入实施省“双千计划”、赣鄱俊才支持计划等,引进培养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600余人。建强育才平台,与中国科学院共建赣江创新研究院、赣江中药创新中心等,中国稀土集团将总部设在江西,改变了江西没有“国字号”大院大所和央企总部的历史。全省共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创新平台近1700家,组建首个省实验室——复合半导体江西省实验室。

三是不断推动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围绕生物医药、航空、VR等我省重点产业,分别出台支持相关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若干举措。建设省高层次人才产业园,集聚12名院士、100余名高层次人才、95个人才项目。组建省高层次人才联谊会,汇聚600余名高层次人才,着力构建“人才在联谊会集聚、项目在产业园转化”的“双高互动”格局。组建省高层次人才服务团,分2批从省属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中央驻赣单位选派235名高层次人才到县区、开发区服务锻炼。支持全省各类用人主体在发达地区建立283家“人才飞地”“研发飞地”。

四是着力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建设“人才江西”网,集成“人才政策网上查询、人才服务网上办理、人才工程网上申报”等功能,与“赣服通”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让“数据多跑路、人才少跑腿”。依托12345“人才江西”服务热线,及时解决人才诉求。创新人才金融服务模式,设立人才金融服务中心,推出省高层次人才电子服务卡,让人才在交通出行、就医等方面享受绿色通道和便捷服务。

通过广纳英才、以用为本,全省人才队伍量质双升,创新创造活力进一步释放,“让人才成就江西,让江西成就人才”正成为江西人才工作的主旋律、最强音。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全省各级组织部门将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忠诚履职、担当尽责,不断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新时代广西组织工作成就综述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组织工作放在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中谋划、部署、推进,全面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全区各级组织部门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

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广西“4• 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鲜明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

导向,以强基固本彰显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综合举措集聚人才资源,着力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走深走实

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脚山铺,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参观者络绎不绝。一颗鲜红、醒目、耀眼的五角星高高地悬挂在纪念馆的中央,馆内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述说着红军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生动表现着伟大的长征精神。

“湘江战役深刻启示我们,只有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我们党才能星火燎原、不断壮大,从而赢得人民、赢得胜利。”湘江战役纪念园有关负责同志说。

理想信念不是虚幻的,而是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认同上。

举办主题教育读书班、召开读书学习推进会、开展交流研讨,用心读、读书“心”,带着感情用心学、原原本本系统学、集中时间静心学、联系实际深入学、温故知新反复学;强化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开展壮大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服务等重大调研活动,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九项民生工作抓落实。

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我区把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作为重中之重,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努力学出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厉笃行的绝对忠诚、学出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的使命担当。

理论学习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从坚持把传达学习贯彻***总书记

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议题”,到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再到持续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牢牢把握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课题,大力推进新时代新征程理论武装工作,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切实用蕴含其中的世界观方法论和立场观点方法判断形势、分析问题、谋划工作、开拓新局。

深入实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各类班次的首课、主课、必修课、常修课,抓好全员轮训、专题培训;以精心制作的《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厉笃行》专题电视片为生动教材,深化对党忠诚教育,对3.2万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全覆盖轮训,组织600多万人次上“云党课”;统筹用好湘江战役、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等红色资源和党性教育资源,打造一批特色案例教学和现场教学点。深入总结用好广西行动学习实践成果,打造“原文精读+理论辅导+案例解析+实践提升”一贯式学习体系,实施一批“行动学习+重大项目建设”实践项目,探索形成“学干融合、战训一体”的学习培训新路子。

我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及时跟进学、笃信笃行学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用党的创新理论之“矢”射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之“的”,以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二、锻造堪当建设壮美广西重任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高校党政正职要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标准对照自己、要求自己,始终把讲政治放在第一位。”2023年7月4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宁同圆满完成新一届党委换届选举的区管高校新任正职领导干部集体谈话。

全面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迫切需要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各级组织部门聚焦民族复兴伟业和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坚持选育管用一体推进,着力锻造忠实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着力打造德才兼备、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选出好干部、配出好班子、树立好导向、形成好气象。

一是鲜明树立新时代选人用人导向,全面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突出政治导向、实干导向、创新导向、为民导向、廉洁导向,选派一大批熟悉对外开放、经济、金融、企业管理等领域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充实到市县、重点区直部门、相关国企和运营平台领导班子,及时组建、选优配强平陆运河集团、水利发展集团领导班子。建立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完善干部考核工作机制,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

二是坚持把能力建设作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坚持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一体推进,深入实施“干部专业赋能计划”,开展“理论铸魂、党性固本、专业赋能、领导力提升”四大计划、系列主题培训和模块化专业化能力培训,推动领导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实践本领跟上党中央要求、跟上事业发展需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

三是着力培养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优秀年轻干部,优化流程、改善结构、提升质量,定向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招录选调生,集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经济发达地区培养历练、交流任职,到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建设一线挂职锻炼,从严教育管理年轻干部,引导年轻干部对党忠诚老实、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正确对待权力、严守纪法规矩。

四是坚持严管就是厚爱,着力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抓实日常监督,深化选人用人监督,督促“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认真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综合运用巡视巡察、选人用人专项检查、经济责任审计、举报受理查核等监督成果,对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教育、早纠正,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

五是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深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及配套法规,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稳步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加强队伍宏观管理,坚持考录主渠道,统筹用好调任、选任、聘任等进人方式,健全公务员培训体系,完善公务员考核奖励机制,规范日常管理,稳定基层工作力量, 不断优化队伍结构、提升队伍素质能力、激发队伍生机活力。2022年8月,全区有12名个人、6个集体荣获党中央、国务院首次颁授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我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树牢正确的政绩观,增强斗争本领,主动担当作为,勇于求变、敢于求新、善于求质,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努力创造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优

秀业绩。

三、全面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小暑时节,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山坪村,云雾缭绕,一幢幢黄色木格花窗的瑶乡特色民居错落有致、若隐若现;山坡上,六堡茶层层叠叠、郁郁葱葱。

党的二十大代表,山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祝雪兰带着技术人员, 来到茶园为茶农提供技术指导。“在祝支书的带领下,现在每隔几天,村里的合作社就会来收购茶叶、统一加工,还注册了山坪瑶家六堡茶品牌,我们的日子也更有奔头了。”茶农邓金高兴地说。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 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基层党建工作的部署要求,树牢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扎实开展基层党建“五基三化”系列行动,持续用力抓好强基础、固根本工作,凝聚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的强大力量——抓“两个覆盖”, 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党建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 抓党员队伍,高水平建设新时代先锋队;抓基层治理,做优做实“党建+”文章。

一年接着一年干、一锤接着一锤敲,持续压实基层党建责任、规范组织运转、选优育强带头人、严格党员教育管理,一些长期存在的短板弱项得到补齐, 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更加完善,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改革发展中引领作用发挥更加明显。

八桂大地上,哪里最需要、哪里最艰苦、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党员拼搏战斗的身影,哪里就有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鲜红党旗始终在重大斗争主阵地和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主战场,10多万名乡镇干部包村联村扶贫,145名中央博士服务团成员深入贫困地区开展智力帮扶,近2 万名工作队员和5000多名科技特派员向乡村振兴一线集聚;在疫情防控、防灾救灾第一线,近10万个党支部积极投入到疫情阻击战中,90多万名党员参与一线防控工作,1.6万个村(社区)设立7.5万个全科网格,引导各方力量进入网格、融入网格、包联网格,广大党员闻“讯”而动、尽锐出战;在改革发展、维护稳定最前沿,17万名党建指导员助力工业振兴、助企纾困,1094名党员干部担任工业振兴特派员服务工业振兴,771个抵边自然屯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党组织政

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增强。群众普遍反映,党员不仅在关键时刻、危急关头看得见、摸得着,在平常时候也能看得见、摸得着,真切感受到党员就在身边。

四、打造区域性人才集聚区和面向东盟的国际人才高地

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发展是主题,创新是动力,人才是根本。2021年12月15日,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这是首次以自治

区党委名义召开的一次人才工作会议,对推动广西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在会上强调,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要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新时代人才强桂战略,打造区域性人才集聚区和面向东盟的国际人才高地,让人才“第一资源”更好地激活创新“第一动力”、引领发展“第一要务”。

新时代以来,自治区党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桂战略,立足独特区位优势优化人才工作战略布局,提出打造区域性人才集聚区和面向东盟的国际人才高地的战略目标,在南宁打造中国—东盟科技城、中国— 东盟人才城,构建产才融合的“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东盟”的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推动广西成为我国区域性人才中心、创新高地的重要一极,让人才实现量的快速增加和质的稳步提升——从《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到《自治区人才计划优化整合方案》,再到促进中国(广西) 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才集聚、支持金融人才发展等系列政策文件一项项创新人才引育文件的出台,形成更加完整的政策链条、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

从改革完善高层次人才认定制度、深入实施自治区重大人才项目,到在人才招聘、科研经费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改革试点,再到推动设立自治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一个个深化重点领域的改革,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政策藩篱不断被破除,人才创新创造动力进一步激发。

从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到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再到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乡土人才;从高层次人才引育,到引领高质量发展,再到强化人才服务保障全区各级各部门聚焦平台搭建、政策供给、环境优化、人才引育,推动人才与科技、教育、产业发展统筹联动,协调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总量和引育质量实现“双提升”。

“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如今,不同专业特长、不同职业岗位、不同成长经历、不同能力水平的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相互促进,

更加自觉投身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的火热实践。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全区各级组织部门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 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开创新时代新征程我区组织工作新局面,为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作出新的组织贡献。

新时代四川组织工作综述

时间,记录着忠诚为党护党的足迹;岁月,镌刻下全力兴党强党的担当。这些年,***总书记举旗定向、掌舵领航,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提出

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新时代组织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发生格局性变化。

这些年,***总书记多次亲临四川视察指导、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殷殷嘱托领航兴川大计,如山厚爱沐浴巴蜀儿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川篇”,指引巴蜀大地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紧跟新时代治蜀兴川事业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组织系统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聚焦主责主业,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担当作为,推动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各项工作全面上水平、取得新成效,汇聚起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的组织伟力。

一、举思想之旗,铸政治之魂

旗帜指引方向,核心领航未来。时间回溯到2017年,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四川,迎来新时期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由省委出台的《关于旗帜鲜明讲政治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

为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我省从8个方面明确25条具体措施,切实把党中央关于旗帜鲜明讲政治、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大要求,具体化为四川实践、形成长效机制。

这是一个生动的缩影。2017年10月,***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4 个月后,***总书记到四川视察,作出“着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等重要指示,指明了四川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的方向。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四川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实际成效,让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成为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认真落实坚决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规定,加强对党忠诚教育,健全党对各级各类组织全面领导的制度;换届后及时出台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市县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制定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考核办法,建立领导干部政治素质档案以政治统领铸牢对党忠诚,四川让党员干部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

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扎实抓好党内集中教育;聚焦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制定实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计划;今年4月以来,高标准、高质量组织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理论武装强化凝心铸魂,四川推动广大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首课、主课、必修课,每年分层分类对党员干部开展全覆盖轮训;在全国率先开展县级党校分类建设改革, 推动联合共建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建立政治理论“凡提必考”“凡任必测”制度;广泛开展“沿着***总书记的四川足迹”“党课开讲啦”等活动,创新开展“书记龙门阵”主题坝坝会、“党员开会了”主题党日活动等,以培训提能锤炼过硬本领,四川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力行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二、兴贤能之治成发展之势

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2021年6月29日,建党百年之际,我省5名干部获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这

是对实干者的极大褒奖,更是对我省干部队伍建设的鼓舞。

褒奖与鼓舞不止于此。在随后的换届中,中央组织部表彰的5名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全部提拔重用,符合条件、实绩突出的原贫困县党政正职全部提拔重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牢牢抓住干部这个决定的因素、关键的少数,把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作为推动治蜀兴川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引领全省上下把***总书记对四川的战略擘画一项一项变为美好现实。

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省委重大发展战略,坚持事业为上选人用人;围绕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制定出台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办法,完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和结果运用机制,认真落实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

见四川认真贯彻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持续纠正“四唯”用人偏向,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体系,以鲜明的用人导向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

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严格执行保持市县党政正职任职稳定规定,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对干部“苗头性” 问题一对一约谈提醒,对“一报告两评议”、年度考核较差单位集中通报、挂牌督办四川坚持严字当头加强管理监督,打出系列“组合拳”,健全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领导干部从严管理体系。

接续实施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和新时代治蜀兴川执政骨干递进培养计划,认真落实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启动实施年轻干部“红色薪火工程”,大力实施川渝互派年轻干部、优秀年轻干部实践提能、民族地区年轻干部历练、党外干部实践锻炼等专项计划2021年领导班子换届时,县(市、区) 党政领导班子中,40岁左右年轻干部占比提高至29.8%。

三、聚天下之才汇创新之力

人才是强国之本、圆梦之基。2023年7月,***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 “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这指明了新征程上四川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弯道超车的突破点。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大力集聚爱国奉献的优秀人才,坚定扛起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四川担当,是全省组织系统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强化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 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推动形成天下英才聚天府、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人才发展环境。

一是加快建设创新人才集聚高地。2021年以省委名义召开高规格人才工作会议,升格组建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持续举办“海科会”“全球青年学者论坛”等重大活动,推动省校战略合作“朋友圈”扩大至35家;优化实施“天府峨眉计划”“天府青城计划”,制定落实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若干措施、“科创十条”等重大政策。目前,17个国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实现优化建设,4个方向天府实验室实现实体化运营。

二是推动人才发展雁阵格局加快成势。布局构建全省“1+3+N”人才发展雁阵格局,创新制定“1+3”核心区建设人才支持政策保障清单,出台推进成都平原经济区人才一体化发展“十条措施”,分两批次建设县(市、区)人才工作

先行区,四川“头雁引领”“三翼驱动”“多点支撑”的人才发展雁阵格局正加快形成。

三是厚植近悦远来人才生态。抓住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关键一招”, 制定出台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意见、扩大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人事自主权、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自主权等“一揽子”政策,开展“唯帽子”问题治理,深化科技领域“包干制”“揭榜制”改革试点,授予人才专项事业编制,用好“特设岗位”招才引才,推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基层专业技术职称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持续拓展“天府英才卡” 服务事项,巴蜀大地正成为各类人才向往之地、集聚高地、创业福地。

四、固基层之本强执政之基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事关党执政大厦的地基稳固。

2022年6月,***来到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视察,强调“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团结带领乡亲们脱贫之后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近年来,四川着力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坚强战斗堡垒。截至2022年底,全省有基层党组织25.23万个、党员517.75万名,较十年前分别增长30.66%、13.46%。

深入推进抓党建促改革发展。统筹推进农村、城市社区、机关、国企、高校等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制定出台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全力服务保障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开展两新组织“两个覆盖”集中攻坚,分类推进快递员、网约车司机、外卖送餐员等群体党建,组建科技创新、交通运输等行业(综合)党委,制定落实推进乡镇扩权赋能政策措施,推进川渝毗邻地区党建联建共建,每年实施一批党的建设制度“微改革”,四川充分发挥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改革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一是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聚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健全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责任制,累计选派11501个驻村工作队、10.7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集中选派5700名综合帮扶干部向凉山深贫堡垒发起总攻,推动四川与全国同步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实施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程、“乡村头雁”培养计划,深化拓展驻村帮扶、省内结对帮扶、东西部协作帮扶和“组团式”帮扶,实施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突出抓好中省财政扶持村和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换届后,全省村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占比达97.5%。

二是深入推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 开展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全省乡镇、建制村、村民小组减幅分别为32.7%、42%、40.4%。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县域试点,推进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五级示范体系建设,在全国率先出台镇、村、社区党组织工作规则,完成社区党建、综治和城管等网格“多网合一”,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治理整体提升、城乡结合部新型社区治理补短板、涉藏州县基层治理巩固提升“三大行动”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党的组织优势在全省疫情防控、抢险救灾、森林草原防灭火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充分彰显,并涌现出周永开、柴云振、川航3U8633航班机组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踏上新征程,全省组织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深化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建设,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谱写组织工作新篇章,以高质量组织工作助推四川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组织工作综述

时间是常量,也是奋进者的变量。

按下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组织工作的回放键,呈现出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全区组织系统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精神和自治区党委部署要求,以组织路线服务保证政治路线的高度自觉,始终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体现到履职尽责、做好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聚焦办好两件大事,着力推动全区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在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中展现组织担当。

全区上下找准组织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把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紧紧团结凝聚在党旗之下,着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促民族团结进步,做到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组织工作就跟进、服务、保障到哪里,把组织力量、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和发展优势。

一、凝心铸魂,坚定理想信念

一场场干货满满的宣讲,一个个红色资源现场教学活动,一桩桩解民忧聚人心的实事勾勒出内蒙古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生动画卷。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区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

重视学习,是推动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全区坚持重点学与系统学相结合、领导带头学与党员干部广泛学相促进、党内学与全社会学相联动,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先后举办3期读书班、10期中心组学习,161家参学单位举办读书班963期;广大基层党组织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学习载体,推动理论学习不断深入、有效拓展。

党员、干部坚持以学习开头、拧紧思想的“总开关”,以调研开局、练就工作的“基本功”,以实干开路、找准发展的“撬动点”,向问题开刀、擦亮作风的“经验交流”,努力以高标准的要求和高质量的成果,让各族群众真切感受到主题教育的实在成效。

数据是最有力的诠释:全区上下紧盯重点民生问题,建立“民呼我为”“接

诉即办”等工作机制,受理群众各类诉求318万件,直接答复解决230万件;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推行信访代办制,试点地区代办信访事项4464件、办结2988件,切实把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做到心坎上;着力破解用工难、就业难问题,半年来推动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1.5万人。

真理之光照耀前路,思想洗礼一以贯之。

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再到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每一次都是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精神洗礼。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坚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课主课必修课,“头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学,实现了对党员干部多轮次全覆盖培训。

思想和精神的种子一旦萌芽,就有顶起巨石的力量。不少党员干部表示, 越学越心明眼亮,信仰信念信心更坚定了,担当作为的劲头更足了。大家自觉从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中明方向、找责任、找任务、促提升,始终做“两个确立” 的坚决拥护者和“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

二、强筋壮骨,建强战斗堡垒

建设好党的组织体系这座大厦,要让组织体系的经脉气血畅通起来,让党支部强起来。

印发《开展星级化亮晒比、创建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实施方案》,提出以星级为标尺,以亮晒比为抓手,筑牢新时代北疆基层坚强战斗堡垒。

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对标“七个作模范”要求,久久为功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领群众致富、维护社会稳定、守卫边疆领土、开展反分裂斗争的坚强战斗堡垒,创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

一个支部一个支部提升,一个阵地一个阵地巩固。

一是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为解决一些群众对党的方针了解不够、对党的惠民政策感知不深、“主人翁”意识不强等问题,在全区328个基层党组织中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试点,汇聚起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磅礴力量。

二是锻造头雁骨干队伍。实施“一嘎查村、社区班子一名大学生”计划,

与换届前相比,全区嘎查村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提高到99%,“两委”成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比提高16.3个百分点。分领域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大学习、大比武、大练兵”活动,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抓发展的能力素质。推广党员先锋岗、党员中心户等做法,形成了北疆各领域党员争当模范的生动局面。

三是服务保障大战大考。聚焦决战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制定“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工作职责,持续向重点乡村选派驻嘎查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 开展“三服务一促进”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行动,选派7800多名教育、医疗、科技等领域人才和年轻干部深入基层、助力乡村振兴;围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区8.6万多个基层党组织践初心、上一线、当先锋,让党旗在战“疫” 一线高高飘扬。

四是构筑基层党建格局。从基础工作、基本制度、基本能力入手,把政策、资源、力量向最基层倾斜。在农村牧区,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抓实党建促乡村振兴,精准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扶持引领”行动,截至目前,全区96.5%的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在城市社区,学好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和“浦江经验”持续抓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抓好《北疆红色网格治理服务工作指南(试行)》落实。在机关,推进“北疆模范机关”创建,以高质量机关党建助力高质量落实“五大任务”。在高校、中小学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环节。在国企,推动产学研、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开展党建联建共建。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集中开展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百日攻坚”行动,党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不断扩大。

五是持续抓好边境党建。深化“五边行动”建设“北疆基层党建长廊”, 着力解决边境地区人口“空心化”带来的问题,以高质量边疆党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利用各级党群服务中心、石榴讲堂等载体平台,丰富“干部结亲”“暖心服务”等内容,促进各族干部群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推动各族群众守望相助。

还应毫末长,始见拂丹霄。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探索,从典型引路到整体推进,我区基层党建工作展现出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生动画面。

三、选育管用,优化干部队伍

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干部在工作中畏首畏尾、不敢担当的现象比较严重,

精神状态不振,干事创业积极性不高。

如何扭转这种局面?树立良好导向是关键。

内蒙古鲜明亮出优与劣的标尺、明晰上与下的准绳,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四个特别”和“四个注重选拔、四个坚决不用”的标尺贯穿干部选育管用各环节全过程,形成“上级为下级担当,组织为个人担当,干部为事业担当”的良好局面。

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12条措施,评选出100名“担当作为好干部”,截至目前,获评人选中有70人得到提拔、进一步使用或晋升职级;提拔使用受省部级以上表彰的自治区党委管理干部30名,树立起要做官先做事、要提职先担当的鲜明导向。

一是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推进“五大任务”专项考核,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荒漠化综合防治等重点任务中考察识别干部;把做好民族工作贯穿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选准用好服务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精兵强将”。

二是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根据不同盟市发展定位,差异化设置“五大任务” 考核指标和赋分权重,出台《旗县(市、区)党委书记落实“五大任务”担当作为专项目标考核方案》,通过分类考核、按类排名、奖优罚劣,进一步激发旗县(市、区)党委书记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完善正向激励和反向惩戒机制,犒赏“快马”,鞭打“慢牛”,全力推动各项工作提速提质提效。

三是大力培养优秀年轻干部。深入实施“一百双千”培优育才工程,近几年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4400余名;开展年轻干部“五个一批”任职挂职工作, 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挂职。

四是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用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制定关心关爱基层干部若干措施,提高苏木乡镇工作人员补贴,让广大基层干部立足本职创先争优。

五是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健全完善容错纠错制度机制,制定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完善20条不胜任不适宜情形,及时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 以“下”的压力倒逼担当。

有管用的机制来撑腰托底、有上下一心的不懈努力,广大党员干部持续增强报账意识、交卷意识、成果意识,把各项工作往实里抓、往成了干。

四、筑巢引凤,英才汇聚北疆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

我区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全力推进人才工作,立足更好融入国家“3+N”人才发展大格局,创新提出以“一心四园多点”优化人才发展布局,深入推进和林格尔人才科创中心和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蒙东人才科创园建设,加快打造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带动各盟市、各行业以加强人才培养为着力点,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

棋局布定,落子有声。

一是对外,开放引才聚才。持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近两年以双聘、兼职等方式柔性引进“两院”院士26名,刚性引进国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同层次人才7人。连续举办十届“草原英才”高层次人才合作交流会,吸引参会机构、企业1万余家,落地人才项目100余项。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人才交流合作,在北京成立内蒙古科创中心,在先进发达省份建立40余家驻外人才工作站。

二是对内,多措并举育才储才。深入实施“草原英才”工程,设立专项基金强化对本土高层次人才的支持扶持,累计支持培养“草原英才”2074名、创新创业团队797个,重点支持培养领军人才45名。实施“技术技能人才引育提质” 工程,壮大应用型人才队伍。

一个覆盖思想、工作、创业、学习、生活的人才优质规范服务体系正在不断完善:指导9家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出台123条引才聚才支持措施;深入开展“唯帽子”问题治理,全面整改自查发现突出问题,下放中小学教师、中职教师、基层卫生高级职称评审权限,实现全区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和医院自主评审全覆盖,有力地激发了用人主体活力;编制自治区2022-2025年人才发展规划,出台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30条人才新政,构建起符合自治区实际的差异化人才政策供给体系。

服务人才的内容不尽相同,但都指向一个方向——拿出真情实感拴心留人, 拿出真招实策排忧解难。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征程呼唤新担当。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将深学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服务落实好***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围绕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以更大的决心、更

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创造无愧于时代要求、经得起人民检验的新业绩。

河南省组织工作综述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强则事业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牢记***总书记寄予河南“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殷殷嘱托,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党之大计,忠诚为党护党、全力兴党强党,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主题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做好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各项工作,以党建“第一责任” 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不断推动新时代河南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一、坚持举旗定向,持续凝心铸魂,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取得新成

6月25日至28日,省委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

育第二期读书班举办,围绕深入学习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进行学习研讨。

在河南,常态化开展理论学习已成为一种习惯:紧扣原文原著系统学,组织党员干部结合个人实际制定学习计划,发扬“挤”“钻”精神,围绕规定书目一篇一篇读、逐段逐句悟,努力做到学习跟进及时、认识跟进到位、行动跟进坚决;抓住“关键少数”引领学,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提升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完善领导干部专题党课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常态学,开展“党课开讲啦”系列活动,落实落细“三会一课”制度,用好党员教育信息化平台,真正实现了常学常新、常学常悟、常学常用。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百年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动党员干部学深立场观点方法、学懂道理学理哲理、学出信仰信念信心, 不断筑牢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

近年来,省委坚持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课、主课、必修课,依托各级党校主阵地,分期分批对党员干部进行系统培训,

持续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心走实。围绕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及历次全会精神, 举办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采用多种形式对县处级以上干部开展全员轮训,深入实施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行动计划,持续推进“百万党员进党校”活动,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网络培训班,课程累计学习量达2933.47万人次,实现各级党组织全覆盖、广大党员全覆盖。构建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河南特色教材体系;推进焦裕禄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大别山干部学院等5家干部学院规范化建设、内涵式提升,全力打造全国知名的党性教育特色平台一系列扎实举措,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二、坚持大抓基层建强战斗堡垒,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得到新提升

7月上旬,来自全省各地200名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远赴浙江湖州, 实地学习观摩“千万工程”好经验好做法,深化“五星”支部创建,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开展“五星”支部创建是我省基层党建工作的载体抓手、创新举措。研究出台《关于创建“五星”支部引领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关于创建“五星” 支部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指导意见》,分别明确5个方面29项、27项重点任务, 推动各项工作往实里抓、向目标奔,找准支部工作、支部建设融入中心大局的着力点、切入点。

全省各地基层党组织围绕“该干什么、怎么干好”这个关键,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提升,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具体化、实体化。全省创成“五星”支部的村591个、社区105个,获评“三星”支部以上的村达到44.9%、社区达到59.7%。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坚持不懈抓基层、打基础,深入实施强基固本工程, 重点解决人、治、物、效问题,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增强。

抓头雁、带班子,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认真选派轮换驻村第一书记,“头羊”队伍越建越强。抓改革、建机制,深化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编制“减县补乡”, 畅通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晋升录用渠道,基层治理效能稳步提升。抓投入、强保障,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破零和提质行动,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及保障党员权利,基层基础更加稳固。抓减负、重落实,牵头制定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指导等4个目录,持续规范村级组

织事务,加强源头治理和制度建设,提升村级组织整体效能,基层负担不断减轻。

一个个战斗堡垒日益夯实,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持续提升。在城市社区,推动资源力量下沉,促进共建共享,全省开展“红色物业”创建的小区达1.8万多个、成立业委会(物管会)1.6万多个,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两新” 组织建立党建联系点制度,在省直机关开展“逐支部观摩、整单位提升”活动, 在国有企业持续抓好党建“根魂工程”,在非公企业实施强党建促发展五项行动,在高校推行强基引领“三级联创”系列活动,在互联网企业实施党建工作“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整体推动各领域基层党建提质增效。

一面面鲜红党旗迎风飘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彰显。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党中央一声号令,五级书记一起抓,广大党员尽锐出战,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广大党员闻令而动、冲锋在前,无惧艰险、挺身而出,坚决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坚固防线;在抗洪抢险最前沿,广大党员与基层群众风雨同舟、并肩战斗,在狂风暴雨中守护万家灯火,用责任和担当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英雄赞歌广大党员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时时处处践初心、显担当,真正做到“一句誓言、一生作答”。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落实政审联审、“双推双评三全程”等制度。深入实施农村发展党员“育苗计划”,源源不断地把全省各方面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深化党员积分管理、无职党员“一编三定”、“双服务双报到”制度,激发党员担当作为内生动力。

组织力量,是我们党战胜艰难险阻的最坚实支撑。全省组织工作始终与中心任务、重大斗争同频共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在大战大考中冲锋在前、淬炼成长。

三、坚持事业为上树立鲜明导向,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2021年,省委着眼今后5年、10年乃至更长时期全省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实施“墩苗育苗”计划,让年轻干部在火热实践中练就宽肩膀、真本领。

近两年来,“墩苗育苗”干部在基层一线经风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打硬仗,在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挑大梁,在大风大浪中壮筋骨,日渐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首在用人。全省各级党委(党组)坚持党管干部,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不断优化干部选育管用制度机制,为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提供关键支撑。

一是鲜明树立新时代选人用人导向。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贯彻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建立完善事业为上、以事识人、人事相宜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进一步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对脱贫攻坚、国企改革、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新冠疫情防控斗争、乡村振兴、特大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开展专项考核,在重大斗争一线、急难险重任务中识别评价干部;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加大对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调整力度, 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

二是高质量完成省市县领导班子换届。换届承载着谋划一方发展、选配一方执政骨干的重要使命。省委突出全过程把关推选代表委员,突出全方位优化配备领导班子,突出全覆盖真督实导监督换届风气,高质量完成了省市县领导班子换届,真正绘出了好蓝图、选出了好干部、配出了好班子、换出了好面貌。

三是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创新实施“墩苗育苗”计划,一次性选派近千名优秀年轻干部开展双向交流任职;选调生招录人数稳步增加,学历层次持续提升;健全完善公务员培养选拔体系,探索开展聘任制公务员招聘工作, 激活了干部队伍“源头活水”。

四是不断提升领导干部专业化能力。去年,省委扎实开展全省“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突出政治统领,把理论武装贯穿始终,把讲政治体现到活动全过程、工作全链条、实践各方面,凡事讲政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显著增强;突出实战实训,广泛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练兵大提升,举办9期“中原大讲堂”, 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讲授先进理念、交流创新实践、剖析典型案例,推进“十大战略”进党校,培训党员干部226万人次,建设现代化河南的能力素质持续提升;突出融合推进,建立重点任务、重点问题、重大改革清单,闭环管理、逐项落实,重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突出人民至上,出台一大批惠民利民的政策措施,实施一大批为民便民的项目工程,直接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300 余件,宗旨意识进一步强化;突出典型示范,开展树标对标夺标行动,深度挖掘各地鲜活经验和生动实践,编发正反两个方面典型案例100余篇,全省上下争先出彩的氛围更加浓厚。这是一次理论武装的大加强、能力作风的大提升、改革发展的大比拼、治理水平的大检验,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得到极

大提振。

四、坚持人才为本创优人才生态,育才引才聚才用才工作书写新篇章

7月15日,重建河南省医学科学院揭牌仪式在郑州航空港区举行。赫捷、陆林、宋保亮等5位院士专家受聘为省医学科学院首席科学家。

过去5年,中国• 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累计邀约诺贝尔奖获得者、海

内外院士等嘉宾和高层次人才3200余人,签约各类人才23.9万人,引进顶尖人才团队1312个,落地高质量人才合作项目超过2400个。

河南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 推动形成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发展生态环境,着力打造人才汇聚新高地、人才创新优选地、人才活力迸发地。

一是一套人才制度体系日益完善。坚持以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为目标,以《关于加快建设全国重要人才中心的实施方案》为引领,制定涵盖引才措施、推进机制、服务配套等各环节的“1+20”一揽子人才引进政策措施,人才制度实现了系统升级、全面优化、集成创新、重点突破。

二是一个常态化引才平台构筑起来。积极开展人才强省“八大行动”,深入实施“中原英才计划”(引才系列),吸引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来豫创新创业。郑州市升级“智汇郑州”系列人才政策3.0版,全方位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洛阳市出台《河洛英才计划(2020—2025年)》,进一步扩大政策覆盖面、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三是一批高层次人才团队成功打造。2021年以来,河南引进“两院”院士、海外发达国家院士等顶尖人才16名,领军人才176名,海内外博士9655名,引才数量和层次均实现历史性跨越;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蓬、张锁江、徐红星等顶尖人才纷纷加盟河南。

四是一系列人才服务保障措施优化提升。推出“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 细化高层次人才配偶安置、子女入学、住房保障、医疗保健等服务保障措施, 着力解除各类人才后顾之忧。实施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完善人才分类评价, 重大科研课题“揭榜挂帅”,率先实施经费“包干制”,提高科研单位、科研人员的自主权,点燃人才创新创造的激情。

一张张出彩的时代答卷、一串串奋进的坚实脚印、一个个攻坚的匆匆背影, 见证了我省组织工作的累累硕果。

常青之道,贵在自胜。近年来,按照***总书记“持续深化模范部门和

过硬队伍建设”要求,全省各级组织部门坚持“严”字当头,高标准、严要求、强管理,不断把从严治部推向深入;坚持“实”字托底,出实招、做实事、求实效,努力提高履职尽责的精准度、精细度;坚持“新”字求进,深改革、走新路、求改进,把守正创新作为组织部门适应新形势、承担新任务、迎接新挑战的应对之策,着力打造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的组工干部队伍。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征程呼唤新担当。各级组织部门和广大组工干部将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砥砺奋进、实干担当,不断提高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质量, 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新时代十年宁夏组织工作综述

岁序更替,时间记录奋斗的足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两次来到宁夏视察,赋予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使命,为建设美丽新宁夏指明了前进方向, 擘画了宏伟蓝图。

新时代十年,是宁夏发展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的十年,也是全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砥砺奋进、开拓进取的十年。

这些年来,全区各级党组织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积极担当作为,坚持守正创新,努力真抓实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坚定信念,铸牢政治忠诚之魂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前进有方向。

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全区扎实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常态化教育延伸,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在今年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自治区党委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坚持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有机融合、一体推进,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大实践”活动,扎实开展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情况全面大起底、“回头看”,广泛开展“感恩总书记,奋进新征程”宣讲,全面开展“牢记总书记嘱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积极开展“沿着总书记足迹,感悟思想伟力”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真功见实效,“总书记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成为宁夏最鲜明的政治底色。

大力推进干部政治能力和专业能力提升“两大工程”,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武装的首要任务和中心内容,自治区党校每年培训干部6000余人次。采取化整为零、积少成多的办法,举办安全生产、

数字宁夏、财政金融等干部能力提升研修班,让“专业的人教专业”“打仗的人教打仗”,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增强。

二、建强堡垒,凝聚基层组织之力

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基层党组织建设提质增效工程为总抓手,统筹推进农村、城市、机关、国企、高校、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党建工作,党的组织优势在大战大考中得到充分彰显,党旗始终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红色引擎”作用。五级书记一起抓, 全区先后选派1.99万人次驻村帮扶。2020年年底,80.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 个贫困县(区)全部脱贫摘帽,110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接续奋战乡村振兴,广大党员干部在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打造塞上乡村乐园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进。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最前沿,全区1.9万个基层党组织、25万名党员干部闻令而动、挺身而出,自治区统筹划拨3738万元党费和400万元党内关怀帮扶资金支持疫情防控,设立临时党组织1.1万个、党员先锋岗和党员责任区2.9 万个,筑起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欲筑室者,先治其基。

固原市原州区河川乡上黄村,曾是出了名的软弱涣散村。上黄村党支部通过组织评选党员示范户、设立党员先锋岗,引导党员亮身份、作表率,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全面提升。如今,一座座香菇大棚排列整齐,红瓦白墙的庭院错落有致,和美乡村气息扑面而来。

自治区深入推进“抓乡促村、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乡创建行动, 全区示范乡、村党组织分别占87%、86%。2021年宁夏新一轮村“两委”换届后, 97.3%的村至少有1名35岁以下“两委”班子成员,村“两委”成员中的大专以上学历比上届提高14.6%,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实现了年龄降下去、学历提上来、活力强起来。大力实施“两个带头人”工程,持续选好用好村级党组织带头人,培育壮大致富带头人队伍。截至去年年底,实现稳定经营收益的村达到85.4%,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突破性、跨越式发展。

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金花园社区积极构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单元红管家”四级组织架构,坚持完善“联合党委”运行机制,开展“百楼万户大走访”“聚焦百姓百件事”等活动,以党建“绣花针”串起基层治理、民族团结、为民服务“千条线”。

自治区推出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24条具体措施,深化街道“大工委” 和社区“联合党委”管理体制,构建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贯到底“动力主轴”。全面推进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管理和服务力量下沉,“减上补下”向乡镇(街道)增编2692名、增幅30.4%,民生服务事项由45项增加到123 项,基本覆盖公民个人办事全生命周期。

实施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五强五促”行动,探索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成立互联网企业等15个行业党委,开展货车司机、外卖送餐员等党建工作试点,加强新就业群体思想引领和凝聚服务,帮助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联合打造“司机之家”“暖新驿站”等各类服务中心(站点)645个,“党的种子”在新兴领域茁壮成长。

三、选贤任能,锻造干事创业之基

***总书记2020年视察宁夏时强调,要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奋斗精神。全区各级党组织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持续强化重品德、重才干、重担

当、重实绩、重公认的鲜明用人导向,形成了优秀者优先、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的良好生态,各级领导班子结构更加合理,整体功能明显提升。

注重在先行区建设、乡村振兴和维护社会稳定等重大任务中考察识别干部。以“两察三看五研判”为主要内容,全覆盖开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素质专项考察,精准科学选人用人,一批优秀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圆满完成区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地级市党政正职中有下一级党政正职经历的占60%,县(区) 党政正职中有乡镇党政正职经历的占40.1%;市县党政班子中熟悉“三农”工作、社会管理的干部占比均在40%以上。

常态化开展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组织实施“5123工程”,动态储备干部;推动干部交流“源泉工程”,161名优秀年轻处级干部跨部门、跨领域交流任职,在扛硬活中历练成长;实施政法机关年轻干部“3331工程”,区直政法机关中层正职和市县两级政法机关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和整体功能进一步优化。多层次大范围推动“上挂下派外跟班”实践锻炼,近年来先后选派1190名干部挂职锻炼,推动干部在实践实战中壮实筋骨、增长才干。

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集中开展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专项整治工作。制定实施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

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近年来先后提拔重用受问责的干部近400名。扎实推进公务员队伍建设“三强一高”工程,稳妥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工

作,全面实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严把公务员和选调生考录关口。开展“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评选表彰,实行乡镇干部工资待遇优厚、选拔使用优先、生活条件优待“三优”政策,建立干部荣誉退休制度。大家反映,“现在干部劲头足、愿干事、精气神好”。

四、广纳英才,激发创新发展之能

坚持党管人才不动摇,主动融入人才强国战略,以“一会一文一规划”为统揽,扎实推进“才聚宁夏1134行动”,积极搭建部区合作、招才引智、成果转化平台,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引进、活力、暖心“四大工程”。出台创新驱动“30条”、人才新政“18条”、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19条”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落实130多项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措施,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截至2022年年底,全区人才总量突破85万人,较10年前翻了一番。

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发展之要、强区之本、创新之基”的重要位置。坚持全职引进和柔性引进双管齐下,聚焦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和教育医疗重点领域靶向引才,通过“以才引才”等多种方式广纳各类人才,筹建宁夏

(上海)科创中心(人才大厦),全区博士总量突破2000人,人才集聚效应持续显现。

坚持载体孵育人才、成就人才,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发展需求,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1321个,先后在煤制油、铸造3D打印、奶牛选育等领域攻克了一批技术瓶颈,宁夏迈入国家二类创新地区,马玉山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姚敏领衔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2 年7月,宁夏围绕农业重点产业重大技术需求,发布了第一批“揭榜挂帅”项目榜单,很快,枸杞、葡萄酒、奶产业等4个农业科技项目的“帅位”各有归属, 在“赛马”和定向委托等制度推动下,全区人才链与产业链进一步融合。

积极构建包括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青年托举人才等重大人才培养工程在内的梯次培养计划,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不断开辟人才交流深造渠道。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职称评审、岗位评聘、绩效工资管理、科研项目管理赋权改革试点取得积极成效,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持续释放。

大力开展人才表彰奖励,设立“宁夏杰出人才奖”“塞上英才”“塞上名家”三级人才奖励体系,组织认定高层次人才2467名,发放各类补贴3.5亿元, 推出21项人才优待服务,拿出“真情实意”、舍得“真金白银”,让人才享受到政策红利。

从自治区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人才支撑,到医疗教育科技人才“组团式”帮扶;从博士服务团,到“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从持续加大自主培养力度,到创新“选、助、孵、促”连环招,宁夏吸引人才的“梧桐树”愈发茂盛。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全区组织系统将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感恩奋进新征程,真抓实干促发展,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新时代陕西组织工作综述

新时代以来,陕西组织系统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牢记“国之大者”,主动担当作为,扎实做好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各项工作,不断汇聚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

一、学思想强党性,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举办读书班,开展***总书记在听取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专题学习,组织开展“沿着总书记足迹看变化悟思想”实践研学;聚焦生态环境保护、建好用好秦创原等开展督查式调研;紧盯乡村振兴、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领域进行专项整治。

在深入扎实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陕西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突出政治之训、理论之训、实践之训、作风之训,坚持教育实践相融合,不断把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引向深入,广大党员干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更加坚定。

开展理论学习,接受思想洗礼,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

新时代以来,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到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省党员干部受到全面深刻的政治洗礼、思想教育和党性淬炼。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陕西深入实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聚焦***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这个重中之重,举办专题学习班、培训班,分级分类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集中轮训,推动全省党员干部在理论学习上不断走深走实。

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指出,要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陕西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今年8月,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新提拔省管干部接受延安精神再教育。该项培训已连续举办11年,成为陕西开展党性教育的一项制度化安排。

作为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陕西红色资源富集。各地精心打造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大力开发“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理论课、“重走转战陕北

路”实践课堂等特色课程,深入实施“传承基因、铸魂提能”行动,广大党员干部在党性教育“大熔炉”中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二、重实干重实绩,锻造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晒发展成绩、比工作亮点、谈思路打算7月13日,在第二季度县委书记工作交流会上,11名县委书记聚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同台“比武”、以赛促干。今年,陕西建立市委书记季度工作交流会、县委书记季度工作擂台赛机制,推动各地比学赶超、创优争先。

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新时代以来,陕西坚持好干部标准,一体推进干部选育管用,持续健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的干部工作体系。

一是注重品德和才干相统一,精准科学选用干部。“政治关”是选人用人要把好的“首关”。陕西出台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暂行办法,细化正负面清单,探索建立政治素质档案,把政治过硬、堪当重任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正确用人导向是对干部队伍的最大激励。陕西突出重实干重实绩鲜明导向, 注重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等重点工作、重大任务一线考察识别干部,一大批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干部脱颖而出。

用好考核“指挥棒”,干部干事有方向。新时代以来,陕西持续深化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不断优化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健全完善“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共性指标+重点任务”指标体系,引导各级自觉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二是注重锻炼和训练相协同,提升干部能力本领。陕西深入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专业能力提升计划、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行动计划等,围绕科技创新、招商引资、乡村振兴、数字经济等举办专题培训班。今年以来,创新开展“千名干部东部行”,组织各级干部分批到北京、深圳等地学习先进经验、开拓视野。

实践出真知、长真才。陕西注重把干部放到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艰苦复杂环境和关键吃劲岗位历练,实施年轻干部“墩苗育苗”工程,让他们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今年,陕西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三个年”活动,实施干部培养锤炼“四个一批” 工程,一大批干部在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淬火提升。

三是注重激励和约束相结合,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实施鼓励激励、容错纠

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制定进一步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激励担当作为《工作措施》、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澄清正名《工作办法》新时代以来, 陕西持续用力出实招,激励各级干部担当作为、奋发有为。

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陕西把严的主基调贯穿选人用人全过程,深化选人用人专项检查,认真落实干部选任“凡提四必”和“带病提拔” 倒查等制度,健全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常态化管理机制,全方位管理、经常性监督不断加强。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陕西坚持系统谋划,着力健全完善日常发现、跟踪培养、适时使用、从严管理的常态化工作机制,保持各层级年轻干部“蓄水池”相对充盈。从2017年开始, 每年从北大、清华等高水平大学选调优秀毕业生,不断为干部队伍注入源头活水。

三、抓基层固基本,打造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党建工作平时抓得好抓得实,关键时刻才能发挥出巨大作用。

新冠疫情发生后,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与基层党员群众并肩作战,筑起一道道坚固防线;在服务保障十四运会、中国—中亚峰会等重大活动中,在项目建设、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广大党员冲锋在前,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

新时代以来,陕西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坚持全领域统筹推进、分类别精准施策,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持续增强。

在农村,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开展“抓党建、强堡垒、促振兴”行动,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开展帮扶,实施带头人优化提升计划,扎实推进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助推三秦大地乡村发展气象万千。

在城市,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开展“四大提升行动”和“三大攻坚计划”,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不断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健全平急转换机制,持续深化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全省约68万名党员志愿者常态化参与社区治理服务。

在国企、机关、学校、公立医院、科研院所,党建与业务不断融合,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成效不断显现。

在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持续开展“评星晋级、争创双强”“双建双促”活动,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质量不断提升。

四、搭平台聚英才,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引擎

累计引进知名人才机构23家,举办人才交流招聘活动150余场,服务企业近700家、人才2500余名,保障企业用工超1万人——这是成立仅一年的秦创原人才大市场交出的成绩单。

2021年以来,陕西聚力建设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秦创原。人才工作主动跟进,着力打造“产才融合”一体化平台,创新实施“校招共用”引才用才模式,建立人才池、项目池、资金池及“三池”对接机制人才资源与事业平台的乘数效应加速释放。

开进贤之路,引天下英才。已举办至第五届的“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论坛”, 今年5月又邀请到2300多名各方青年才俊云集西安。这是陕西吸引集聚人才的众多平台之一。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

新时代以来,陕西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制定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的《若干措施》、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 实施“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出台三秦英才引进和特殊支持计划《实施办法》、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流动《若干措施》,人才政策体系进一步优化升级。

为有效破解“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难题,陕西在大力推广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横向结余科研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等“三项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又制定实施深化“三项改革” 10条措施,提出“先使用后付费”“先投后股”等创新举措“小切口、大突破” 的效应持续释放。

推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设立人才编制“周转池”用于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政策的“阳光雨露”,让更多人才走进来、留下来,发挥作用。

留住人才靠政策更靠服务,比真金更比真心。

陕西真心实意为人才着想,建好用好高层次人才网上服务平台,拓展“三秦优才卡”功能,用心用情解决好人才的所需所求,大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今天的三秦大地,济济多士各显其才,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人才在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中的支撑力和贡献度不断提升。

牢记嘱托担使命,感恩奋进再出发。新征程上,陕西组织系统将全面贯彻

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锐意进取、苦干实干,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中彰显组工新担当新作为。

新时代安康组织工作综述

新时代以来,全市组织系统贯通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认真落实省委、市委部署要求,扛牢主责主业,勇于担当作为,一体谋划推进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各项任务, 实现常规工作提档提质、重点工作创新创优,有力服务保障中心大局行稳致远。

一、润心铸魂,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力量

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突出“通读原文、入脑入心、融会贯通”, 把理论武装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落在平常,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大培训全覆盖,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不断筑牢思想根基,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聚焦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分级分类组织干部培训,深化“领导干部上讲台、千堂党课下基层、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 办好“安康讲坛”,依托“网络党支部”“党课开讲啦”活动,形成“线上” 学习、“线下”实践和党课“云端”共享格局,引导全市15.9万名党员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并将其转化为推动安康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力量。

高标准高质量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持续推动党内学习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

充分发挥旬阳红军纪念馆、江口烈士陵园等本地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隆重庆祝建党一百周年,评选表彰153名“好支书”,8651名老党员获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开展“寻找好支书”“建功新时代”公务员风采巡展, 党员教育专题片《入党》获评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一等奖党员干部同心同德、同向同行,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不断增强。

二、选贤任能,锻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硬队伍

面对“如何选人、怎样用人”的“必答题”,树立“组织干好组织的事,

干部干好自己的事”鲜明导向,做到底子、人头、政策“三个清楚”,推进“聚焦发展需要调整配备一批、立足功能提升研判储备一批、着眼长远发展挖掘培养一批”,统筹谋划、通盘考虑、市县镇联动、分类分层有序培养使用,锻造定力强、动力强、活力强、合力强干部队伍。

一是落实“三项机制”,健全实绩研判评价机制,优选优用实绩突出干部。着眼奠定10—20年干部基础、用人导向和工作机制,全覆盖研判班子队伍,分级分类建立优秀县、科级干部人选库,高效完成县(市、区)领导班子换届, 有序推进市直部门干部联动调整,“面貌新、有活力,结构优、有战斗力,导向明、有向心力”成为广泛共识。

二是坚持不懈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实施“成长帮带计划”“四个一线”锻炼机制,持续为选调生、新录用公务员量身选聘“成长、专业、生活” 三类导师,持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项目一线、招商前线、攻坚火线磨炼成长。推行“四选推优”工作法,一批批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得到任用,初步搭建起满足全市发展需要的干部梯队。

三是坚持严管与厚爱并重、激励与约束并举。紧盯“关键少数”“关键重点”,逐步构建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格局。完善干部体检休假、心理调适、关怀帮扶等制度体系,优化谈心谈话机制,及时了解、用心解决干部困难问题; 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不断健全容错纠错、精准问责和澄清保护机制, 完善容错免责“正面清单”,广大干部在良好干事环境中竞相作为。

三、大抓基层,厚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组织根基

紧扣全域党建“一年夯基础、两年大提升、三年换新貌”目标任务,确立“紧盯主战场、统筹各领域、创建新品牌”主攻方向,接续推进“基础提振年” “整体提升年”“全域提质年”,持续用力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织密建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激活高质量发展“红色引擎”。

一是实施“六大提升”行动,创新推行村分“三类”、人过“三关”、选情“四色”管理,在全省率先完成村级换届,一大批党性强、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被选进村级班子,成为建设和美乡村“头雁”。“四统一”选派管理“四支队伍”做法被中组部确定为强化组织保障典型案例,“支部+X+贫困户”机制、“三联”工作机制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深度报道,以“党建+” 系统思维推进脱贫攻坚获全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抓党建促如期脱贫、乡村振兴质效充分彰显。

二是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试点推行“三治并进、四体联动”机制, 加速基层党建网格与社会治理网格“双网融合”,构建基层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创新推行“321”模式, 带动基层高效治理,获评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全国首批20个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探索实施“五同”工作机制,构建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深入开展“模范机关”建设、“强根铸魂国企兴”、“党建领航、护卫健康”、“党建引领促教育,教书育人争先锋”、“百企联千村、党建促振兴”等主题活动以及“三新三领”示范创建、“两个覆盖”攻坚行动, 基层党组织全面建强。

四、外引内培,筑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

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明确“积极引用高端人才、大力培育专业人才、深度盘活本土人才”路径举措,人才强市战略深入人心,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日益牢固。

一是筑巢引凤引才聚才,厚植沃土留才育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配套完善人才培育引进和激励保障政策体系,出台《关于创新事业编制管理支持人才引进的十条措施》《关于深化职称改革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创新活力的若干措施》等招才引智政策25项,全面落实大力吸引人才人口、紧缺特殊人才引进、柔性引才、专技人才创新创业、优秀企业管理人才遴选等人才政策,为人才优先发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实施“人才兴企计划”“技能人才提升行动” “专技人才培养工程”政策链、人才链、产业链相互交织,环环紧扣。人尽其才的局面逐步形成。

二是创新“三张清单”对接机制,举办“智汇安康引领发展”“双百”人才项目洽谈会、“平安顺利幸福安康”人才兴安项目推介会,推进“一业一站” 计划,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60家,形成“一站带一队、一队兴一业”辐射效应, 促进人才与项目、资本与“智”本深度对接、一体联动。

三是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在金州大地蔚然成风。近年来,全市引进高层次人才937人,评选表彰“安康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83名,培养技能人才10万余名,培育“乡创客”“土专家”“田秀才”等2万余人,培养高素质农民1.5万余人;推进“双培双引”工程,大力发展“归雁经济”,回引4万余名在外人员返乡兴办3.09万个经济实体,累计培训各类人才100余万人次,建成各类科技创新平台136个,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41.57万人。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担当。面向未来,全市组织系统将持续在把握大势中找准方向、在把握大局中找准定位、在把握大事中狠抓落实,推动各项工作迭代升级、进阶夺优;持续践行“四尚四戒”工作作风,锻造“四勤四能”模范部门过硬队伍,全力推动组织工作提质增效,为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聚力建设幸福安康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新时代平凉市组织工作综述

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

时间镌刻崭新年轮,岁月书写时代华章。

进入新时代,全市各级组织部门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着眼长远与立足当前相结合、目标引领与问题导向相协调、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紧紧围绕服务保障中心大局选干部、抓党建、聚人才,守正创新、勇毅前行,不断推动新时代组织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展现新作为。

一、深化理论武装,凝聚奋进力量

信仰的旗帜高高飘扬,思想的光芒熠熠生辉。

我市始终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落实思想建党、理论强党部署要求,推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一是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市委主要领导作主体班、轮训班“开班第一讲”,市级领导带头上讲台、深入基层宣讲,推动各级党员干部上好政治理论“必修课”。充分发挥党校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及时跟进开展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 市级累计举办轮训班25期,培训县处级领导干部近6000人次。举办各类进修班、读书班130多期9000人次,开展***法治思想、生态文明思想等专题培训300 多期2.5万人次。

二是党内集中教育成效显著。积极参与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指导各级党组织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举办读书班和研讨交流3700多次,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精神洗礼;深入开展“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活动,发动各级党组织措办实事6335件,广大党员办理实事3.38万件。

三是党员干部日常教育常抓常新。督促指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及时跟进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依托市内丰富红色资源,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对党忠诚教育。不断创新学习载体和方

式,引导党员干部利用多种形式抓好学习,持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二、坚持选贤任能,锻造过硬队伍

***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

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市组织部门围绕建立健全干部工作“五大体系”,抓深抓实干部选育管用各项工作,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干部队伍,一大批在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等重大任务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充分激发广大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队伍高素质保证发展高质量。

在培养选拔干部方面,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实效的鲜明导向,大力选拔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中扛重活打硬仗、推动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的干部, 在乡村振兴、生态环保、主动创稳等重大实践中知重负重、苦干实干的干部, 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有效、落实“三抓三促”行动和“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措施有力的干部。

在考准考实政治素质方面,修订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

《政治素质考察办法》,探索推行“5个+”政治素质考察方式,扎实开展平时考核、专项考核,不断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确保选出的干部政治上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

在提升干部素质能力方面,实施换届后“干部大培训、能力大提升”工程, 坚持把改革发展主战场、乡村振兴第一线作为提升干部专业化能力“实践课堂”, 培训党员干部32.97万人次。选派198名市直部门和县(市、区)优秀年轻干部双向交流挂职,选派102名业务骨干赴天津市、合作市对口帮扶区挂职,让党员干部在基层“大熔炉”里加速成长,淬火成钢。

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方面,认真落实省委《关于进一步关心关爱干部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的意见》,制定贯彻落实《措施清单》,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奋力担当平凉高质量发展新使命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优秀干部到基层一线建功立业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加强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对在高质量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60 名公务员以嘉奖形式给予及时奖励,评选10名乡镇担当作为好书记和200名乡村振兴好支书,及时澄清不实举报,旗帜鲜明地为敢抓敢管的干部撑腰鼓劲。

在干部日常管理监督方面,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加强干部全方位管理

和经常性监督,严格落实干部日常管理监督措施,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畅通群众信访举报渠道,紧盯“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 重点领域和重点岗位干部管理监督更加精准有效。

在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方面,新建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成立市老年大学, 组建市县两级关工委“五老”宣讲团、关爱团,广大老同志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三、严密组织体系,服务中心大局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历来是组织工作的使命所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项目建设等中心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全力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持续深化基层党建“六大攻坚行动”,激励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跟进落实换届后乡村班子建设“八项措施”和新进乡村班子成员“1+1”帮带培养机制,全面开展乡村班子届中“履职体检”, 持续加强乡村工作力量,累计从市直机关选派128名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调整轮换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2059名。深入实施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改薄倍增”行动,集体经济村均收入由2020年的4.1万元提升到今年上半年的13.44 万元。

加大基础保障力度,改造提升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施乡镇“五小工程”,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对专业化管理的村党组织书记落实生活补助。

深入开展“擂台大比武•   能力大提升”活动,组织1537名村(社区)党组织书

记围绕推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创城行动等中心工作登台打擂、亮单晒绩。治国安邦重在基层。

为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我市强化统筹谋划,压实责任链条, 一体推进全市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

在农村,组织开展“千村党组织引领• 万名党员承诺• 共树文明新风”行

动,推行“十户联体”治理模式,创新“微治理”十条措施,健全完善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等制度,累计举办“文明家庭”评选等各类活动1.75万场次。

在城市,出台涉及机构改革、赋能扩权减负、基础保障等8项制度文件,进一步优化网格设置,将各类网格整合形成“一张网”,组织老党员、物管员等“十大员”进网入格、发挥优势,“张晓丽工作调解室”“五心”工作法、“睦邻党建”“有事说一声”等治理模式备受赞誉。

疫情防控期间,组建党员服务队1570个,依托村党组织网格化组织体系, 划分党员责任区1456个,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为切实实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我市聚焦服务发展发挥组织作用,在机关,扎实推进模范机关创建,常态化开展“三级联动破解机关党建难题”活动,创新举办“机关党组织书记论坛”;在事业单位,57个设党委和党总支的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和校长全部分设配备到位,23个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党组织书记和院长全部完成分设;在国有企业,完成市本级改革任务118项,划转理顺基层党组织13个、党员300名。部署开展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定题破题行动,推动成立市县两级行业党委24个、党组织232个、党群服务中心321 处,建立“司机之家”“红色驿站”等135个。围绕重点产业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层治理等中心工作全域推进党建联建,建立片区联合党委58个,组建“红色领航帮办团”53个,链接992个村(社区)党组织、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结对互促、抱团发展。

探索建立“七式法”农村党员分类管理、流动党员“五式一化”管理模式, 推行农村党员档案管理“343”工作法,全市102个乡镇全部建立标准化档案室, 逐步实现农村党员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精准化、数字化。

四、强化人才引领,助力经济发展

人才兴则平凉兴,人才强则平凉强。

进入新时代,平凉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小切口、大突破”思路,积极破除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组织实施人才工程,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不断涵养人才生态,人才支撑现代化建设能力实现量质齐升。

一是坚持党管人才扛牢政治责任,制定出台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组织实施以首席专家和领衔专家为主的“头雁”,以各层次各领域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学科带头人为主的“名雁”,以人才团队为主的“群雁”,以平凉籍在外人才为主的“归雁”,以青年人才为主的“雏雁”,以乡土人才为主的“家雁”等人才工程,为平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是坚持改革赋能优化体制机制,创新人才评价机制,评定乡土人才100名, 60名农民乡土人才被直接评定为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886名农民取得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职称;解决1250名特岗教师、408名定向医学生的编制问题;下放人才引进权限,改审批制为备案制,增强用人单位自主权;鼓励打通人才进入企事

业单位渠道,营造“不拘一格用人才”的良好环境。

三是坚持保障大局提升支撑能力,深入实施“一重点产业一人才工程”, 建立高质量发展、九大重点产业专家库,实施专家人才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组建果业技术、畜牧养殖、文化旅游、教育教学、医疗卫生5支服务队,常年深入基层开展科技帮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51万名。

四是坚持外引内育建强人才队伍,“组团式”赴外开展“双招双引”活动, 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站,引进急需紧缺人才3500多名;全力做好“组团式” 帮扶干部人才和“博士服务团”成员服务保障工作,充分发挥高层次专家人才资源优势;实施企业家能力提升、高技能人才振兴等工程,50名青年人才入选“陇原之光”人才培养计划。

五是坚持优化环境激发人才活力,认真落实市级领导联系专家“三必访” “四必帮”和“陇原人才服务卡”制度,实施“人才之家”建设项目;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持续推进科研人员减负专项行动,从提升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一项项工作推进、一个个荣誉成果、一串串坚实脚印,饱含着智慧和心血, 是我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用实干担当书写的高质量“组工答卷”。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指示以及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增强政治定力、发展定力、战略定力,牢记忠诚为党护党、全力兴党强党根本使命, 以扎实的工作作风、饱满的精神状态,全力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平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巴彦淖尔市组织工作综述

风雨洗征程,汗水铸丰碑。按下半年来全市组织工作的回放键,眼前呈现的是一幕幕奋斗拼搏的生动画面,耳边萦绕的是一曲曲担当作为的华彩乐章。

今年以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以组织工作“创新创先建设年”活动为抓手,以巡视“政治体检”为契机,扎实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主业、精准施策,推动组织工作各项任务取得新成效。

一、聚焦思想政治建设,扎实推进“凝心铸魂”工程

常修常炼举旗帜,常悟常新守忠诚。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落实“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任务要求,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抓牢政治责任,坚持把落实“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情况作为考察考核、述职评议、监督管理的首要内容,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增强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抓强理论武装,持续实施“培根铸魂”政治轮训计划和“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主要内容,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党校(行政学院) 共举办培训班69期,培训党员干部7263人次。

抓实主题教育,认真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部署要求,坚持及时跟进、上下联动,及时组织学习***总书记关于坚决防止和纠正调查研究不良倾向的有关批示精神以及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浦江经验”调研报告等有关内容,结合实际制定印发《关于在全市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

二、聚焦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全程优化”工程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建设堪当高质量发展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持续深化干部能力提升行动,推进落实干部工作“1+10” 制度体系,不断优化干部选育管用各环节工作。

抓教育培训。积极适应“两件大事”需要,大力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培训计划,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乡村振兴、城市更新与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等中心工作举办专题培训班8期,培训干部443人次。

抓培养历练。进一步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持续深

化推进“5128”计划,全年计划考录公务员498名,定向、集中选调生113名, 持续推进市直部门科级干部竞争择优选拔,建立年轻干部成长档案,着力构建年轻干部常态化配备机制,深化拓展年轻干部挂职锻炼“雏雁行动”,确保干部选任“蓄水池”充盈。

抓选拔使用。认真落实市委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若干措施,深入贯彻落实“五个大力选拔”“五个坚决”的重要要求,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完善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考准考实工作机制,坚持凭发展论英雄、看实绩用干部、比贡献定位次,配套出台《巴彦淖尔市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项指标考核办法(试行)》, 激励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比学赶超、争先晋位。

抓激励关爱。常态化开展“组织部长与干部经常性谈心谈话”“我向组织说说心里话”活动,分领域分层级组织开展“干事创业好班子”“担当作为好干部”评选活动,探索推行干部招商引资“揭榜挂帅”等新载体,以干部敢为示范带动地方敢闯、企业敢干、基层敢首创。截至目前,2022年度评选的“干事创业好班子”成员已提拔10名,“担当作为好干部”已提拔使用19名。

抓管理监督。研究制定我市《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操作规程》,强化对考核考察、巡视巡察、信访举报核查、适岗指数评价等方面结果的运用。持续完善用好干部监督智慧预警平台,以“数据+科技”为支撑,定期收集纪检监察、巡视巡察、考核督查、信访审计、公检法等14个部门有关信息,为干部能上能下提供有力依据。

三、聚焦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推进“聚力赋能”工程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第一引擎。今年以来,我市主动融入自治区“一心四园多点”人才工作新格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人才“聚力赋能”工程“书记项目”, 推动人才引育留用全程发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抓政策激励。认真贯彻落实1个办法3个配套措施,督促相关部门落实好专项编制使用、购房租房、子女入学、医疗服务等配套政策,持续强化“人才吸引力”,激发人才工作热情,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抓招才引智。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级农高区重点任务,着眼加快现代农牧业发展,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150多家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973人,累计刚性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545人。

抓本土培养。持续推进“人才培养十项计划”,持续推进“河套英才”工

程评选工作,累计评定“河套英才”工程常规个人107名、团队21个、人才引领支持项目11个。

抓平台建设。制定印发《巴彦淖尔市博士科研工作站管理办法》《巴彦淖尔市科技小院管理办法》,在全市推广“科技小院”模式,通过校地合作引进培养实用人才。目前,全市共建立“科技小院”30个,辐射区域内合作农户实现亩均增产15%、减肥20%、控药30%。

抓服务保障。积极争取上级人才研修深造行动、访问学者行动、创业行动等专项活动名额,截至目前累计推荐报送112名中青年高学历人才进行深造锻炼。利用市政务服务平台,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全力打造人才安身安心、拴心贴心、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

抓作用发挥。深入推进“三服务一促进”“万名专家人才服务基层”活动,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选派195批次、2613名教育、卫健、科技等领域专家人才, 组建支教团队23个、医疗卫生团队23个、农牧林水等领域“专家服务团”“人才流动服务队”62个,与25个基层学校、63个基层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结对, 帮助基层解决问题4791个。

四、聚焦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双强创建”工程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大抓基层不动摇,紧盯各领域弱项短板,分类别具体指导,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实施“双提升”工程,以“十大行动”推动嘎查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围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推动形成上下协作配合、各方共同参与网格治理的工作格局。围绕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全力打造“河套

先锋• 星耀北疆”党建品牌。在农村牧区党建方面,实施“大学生集聚计划”,

为嘎查村干部队伍注入“源头活水”;持续深化苏木乡镇党委书记“擂台比武” 和嘎查村党组织书记“比武争星”活动,激发基层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活力; 深化边境地区“五个一”党建模式和党政军警民企联合党支部建设等特色做法, 不断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在街道社区党建方面,持续深化“1+N”区域化党建模式,健全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联席会议制度。在机关党建方面,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创新落实好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在国有企业党建方面,进一步理顺市属国有企业管理机制,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在“两新”党建方面,全市有党员的“两新”组织党

组织覆盖率达到100%。

鹤壁市组织工作综述

旗帜指引方向,组织凝聚力量。

过去五年,是鹤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砥砺奋进、昂首阔步的五年,也是全市组织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的五年。

五年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全面从严治党部署要求,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在聚焦主业中砥砺担当,在服务大局中践行使命,以更高的站位、更严的标准、更实的作风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在加快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进程中彰显了组织担当。

一、高举旗帜聚思想,凝心铸魂强根基

木长必固根,立事先立心。

五年来,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在接续开展的党内集中教育、走深走实的理论学习、丰富多样的干部培训中,经受了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更加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日益坚定、“两个维护”更加自觉。

一是主题教育见行见效。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探索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长效机制24项,制定《全市“两新”组织党组织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创新开展“情暖百姓”“八比八晒争先创优”等活动,为群众办理实事好事9万余件,党员干部党性修养、能力作风得到显著增强。当前,全市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把握主题主线和根本任务,把主题教育作为一次严肃的政治历练、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一次生动的实践锻炼、一次全面的党性锤炼,教育引导各级党员干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

二是理论武装持续加强。在做好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等培训轮训的基础上,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作为重要学习内容,特别是抓好***总书记对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的学习, 全覆盖开展***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历次重要会议精神专题轮训,线上线下累计开办各类主体班、培训班4000余期,培训600余万人次。利用“鹤干教云”线上教育培训平台、“鹤壁党建”微信公众号、鹤壁党政服务平台等示

范带动各级党组织培训党员干部280万人次,开办“云讲堂”16期、开展“云研讨”6次、开启“云测试”6次,平台累计在线人数突破10万人,获评2022年度全省网络学习先进单位。

三是干部培训灵活多样。紧扣发展大势、产业走势,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创新实施以集中授课、专题调研、集中研讨为主要形式的“三分”教学法,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武装头脑、推动工作的动力。抓好顶层设计,印发《鹤壁市推进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行动计划工作方案》, 持续组织开展“党章集中学习月”“党课开讲啦”等党建主题活动,面向基层干部开展乡村振兴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主题培训。加大调训力度,选派领导干部参加中央、省级各类专题培训206人,组织参加中央层面网络专题培训18期、310余人。会同市直单位举办专题培训班120期,培训干部1.8万余人。

二、选贤任能建队伍,导向鲜明提素质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五年来,全市组织系统认真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全面加强干部选育管用工作,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一是领导班子建设更加坚强有力。以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为契机,先后10 余次赴5个县区、3个功能区与300余名县区、乡镇干部面对面交谈,收集了解基层意见建议。严把换届人选廉洁关、能力关,坚持全过程监督,组织3万余人签订严守换届纪律承诺书,发放3万余份“十严禁”卡片,市县开展换届现场督导80余次,高质量完成5个县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和19个乡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实现了“一降一升一优化”的结构性目标。

二是干部日常了解更加精准高效。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开展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重点查核和大额资产验证工作,扎实做好公职人员涉嫌经商办企业问题整改处理工作,为市委选人用人提供参考。严格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监督,发挥干部监督联席会议作用,从严运用监督结果,及时对不担当不作为和乱作为的干部进行处理,五年来,结合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信访举报、巡视巡察等,提醒、函询、诫勉318人次,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更加清朗。制定政治素质、治理能力专项考核办法和经常性干部谈心谈话工作办法,加强干部考察识别,建立完善“日跟踪、月走访、季深蹲、年考评”制度,持续深化“一选二联三抓手”情暖干群机制,定期走访联系市直单位和县

区,深入掌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情况。2019年以来,共开展谈心谈话950余人次,482名在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中担当作为、表现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50名乡镇党委书记得到提拔,18名政治可靠、业务精良的同志被选派到新疆哈密市伊州区开展对口支援。

三是年轻干部培养更加科学全面。扎实实施“墩苗育苗”计划,选派34名优秀年轻干部进行双向交流任职。研究制定《鹤壁市优秀年轻干部墩苗育苗实施办法(试行)》《鹤壁市优秀年轻干部动态管理办法》,在全省率先出台《鹤壁市选调生培养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完善年轻干部源头把控、跟踪培养、适时使用的培养选拔体系,发现储备优秀年轻干部448名。五年来,提拔重用40 岁以下县级干部77人,选拔配备35岁以下乡镇党政正职18人。稳步推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扎实做好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全面落实公务员工资和津贴补贴待遇,共招录公务员995名、选调生159名,在市发改委等2家市直单位首次开展聘任制公务员招聘工作。

四是干部监督管理更加严密规范。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开展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重点查核,扎实做好公职人员涉嫌经商办企业问题整改处理工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市委巡察等提供参考。严格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监督,从严运用监督结果,2019年以来,结合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信访举报、巡视巡察等,提醒、函询、诫勉318人次,风清气正的干部生态更加清朗。

三、强基固本夯基础,大抓基层强支部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

五年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以组织力提升行动为总抓手,以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为主线,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全面增强。

一是大力开展组织力提升行动。制定《关于在全市进一步深化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行动推动党建质量过硬的意见》,聚焦激发党员干部内生动力,构建“135+N”组织力提升新格局,在中国组织人事报客户端、河南日报等媒体刊发了多篇鹤壁高质量党建经验型文稿。建立“五星”支部动态调整机制,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提升争星晋位紧迫感,激发创建活力。打造“五星” 支部“1+2+10”创建体系,建立“1+6”专班推进机制,创成“五星”“四星” 支部122个。

实施“五星”党支部书记中长期培育计划,对选树出的徐光、康天平、张桂芳等18名党支部书记,进行互助式学习培养,形成独具鹤壁特色的“头雁” 品牌。开展2期“党建36计助力‘五星’创建和乡村振兴”红色擂台赛,评选出36个典型案例,荣获全国第六届广播超级碗“最佳活动案例”奖。

二是全面提升城市党建水平。强力推进小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大力推广“睦邻党建”“家门口服务站”“红色物业”等党建项目,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楼宇商圈党群服务中心(站)、淇河书屋等建立50余个“暖心驿站”。将深化“红色物业”创建作为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拟重点推进工作项目, 成立物业服务行业党组织,符合条件的物业企业全部建立党组织,实施“党建+ 物业”提升行动,县(区)成立公益性物业服务实体,街道社区兜底管理“三无”小区、楼院,确保实现“三无”小区、楼院动态清零。

三是不断强化基层基础保障。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基层干部新发展阶段新担当作为的若干举措》《鹤壁市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实施办法

(试行)》,每年评选出10个“五优”乡镇(街道)、70个“五强”村(社区), 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充分迸发,118名基层干部荣获全市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42名村党组织书记获评市级优秀共产党员。对2022年创建的107个“四星”村(社区)每村(社区)奖励工作经费5万元,“两委”干部当年基本报酬提高15%。投资2600多万元建设改造所有乡镇和14个偏远街道“五小”和周转房。实施百村(社区)设施提质工程,筹集资金5000多万元新建、修缮党群服务中心455个。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双清双培”计划,全市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村达到292个,为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筑巢引凤建高地,引才聚智添动能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

五年来,全市组织系统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工作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

一是人才政策持续完善。出台《鹤壁市“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制定

《“兴鹤聚才”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鹤壁市“1+N”一揽子人才引进政策措施》,制定“人才新政12条”,细化人才贷款、奖励补贴、子女入学等政策措施,综合补贴力度、覆盖范围居全省前列。出台支持科技创新发展财政政策, 细化28条举措,最高奖补达500万元,用政策活水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赋能科技

创新高质量发展。

二是引才渠道持续拓宽。在全省率先设立“人才节”,第二届“鹤壁人才节”引进人才8300余人,签约项目138个,《为大山插上腾飞的翅膀》《鹤壁人才十二时辰》分别荣获全国人才工作新闻摄影暨短视频大赛图片类一等奖和视频类三等奖。进一步下放事业单位用人主体自主权,支持医院、高校、科研院所公开招聘近1000名专业技术人员。成立鹤壁市人才驿站,成立10个人才工作联络站,拿出人才编制为企业引进10名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实施“挂职博士” 引才计划,柔性引进235名博士,其中15名留任鹤壁。

三是平台效应持续汇聚。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10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平台,建成市级以上研发平台407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总量达到145 家。开展“兴鹤聚才”计划等评选活动激励本土人才,遴选各类人才713人,评定各类高层次人才374名。聚焦我市重点产业和乡村振兴需求,组建10个科技服务团,选派222名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服务6000余次。在全省率先开展科技攻关成果转化“揭榜挂帅”,10个攻关转化项目成功揭榜。

四是人才生态持续优化。坚决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授予20名贡献突出的专家、企业家“鹤壁功臣”“鹤壁荣誉市民”称号。在全省率先成立人才集团,高质量运营鹤壁人力资源产业园,入驻人力资源机构和企业55家,年营收超14.5亿元。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打造“兴鹤聚才”线上服务平台, 为人才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加大人才待遇落实力度,建设人才公寓1.2万套,发放生活补贴、住房补贴339.88万元,解决114名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问题, 通过“鹤子鹤商双回双创”计划解决104名人才异地问题。

五、大战大考显担当,从严从实抓队伍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

五年来,全市组织系统紧扣“两个绝对”的重要要求,以“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高度自觉,持续打造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

一是服务大局有为有效。第一时间吹响疫情防控“冲锋号”,组织动员全市4100多个基层党组织、10万余名党员挺身而出,组建3869支党员先锋队和204 个临时党支部冲在一线,让党旗始终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印发《关于在防汛救灾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主心骨作用的通知》等文件, 组建2200余支党员突击队、自救队到防汛一线,161名驻村第一书记和103支工

作队就地转化为防汛救灾队,为实现防汛“金标准”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广大组工干部带头投身重大斗争主战场,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组工答卷。

二是自身建设有力有序。不断完善部务会“第一议题”制度,建立每月一学习、一讲堂、一党日、一写作“四个一”集中学习制度,持续举办组工干部党性教育培训班,不断提升组工干部理论素养。继承发扬组织部门优良传统和作风,开展“学党史、访一线情暖干群”活动,深化组工干部“四联”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机要保密、平安建设等工作,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淬炼组工干部“政治三力”,持续擦亮“三个示范一个家”品牌。

任重道远须策马,风正潮平好扬帆。新起点、新征程,全市组织系统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鹤壁实践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新时代广元组织工作综述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组织强则事业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为指引,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坚定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推动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加快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一、凝心铸魂,坚定笃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入魂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真理之光照耀前路,思想洗礼一以贯之。

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再到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市各级党组织始终旗帜鲜明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接续扎实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持续推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一是以政治统领筑牢对党忠诚。始终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责任,加强对党忠诚教育,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动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市县党委全面修订完善工作规则和议事决策规则,用好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指挥棒”,各级党组织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进一步压紧压实。高质量完成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良好政治生态持续巩固发展。

二是以理论武装强化凝心铸魂。始终把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作为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深入实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 每年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开展全员轮训,分期分批对党员、干部进行系统培训。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牢

记嘱托走在前、感恩奋进勇争先”解放思想大讨论,推动全市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稳思想之舵、高扬实干风帆。创新开展“万场党课进支部• 十万党员进课堂”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是以培训提能锤炼过硬本领。深入开展干部争先提能行动,全市干部队伍理念视野、素养结构、专业能力、担当精神全面迭代升级。聚焦加强换届后

干部队伍建设所需,全覆盖开展干部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建立党政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考试测试制度,形成上下贯通的“以考促学”体系。丰富干部教育培训供给,持续提高教育培训政治性针对性实效性。深入开展县级党校分类建设改革,苍溪红军渡教学基地、旺苍红军城教学基地被纳入全省党性教育培训机构备案目录。

在学习中淬火提升,在教育中固本培元。全市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显著提升,广大党员干部举旗护核、砥砺奋进的昂扬斗志充分激发。

二、强基固本,扎实基层,筑牢基层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组织系统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强化政治功能和组

织功能,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着力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每个党员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全面过硬,持续增强两项功能。出台村党支部等9个领域党支部建设标准,全面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比武夺标”活动,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开展城市基层党建补短提质“百日攻坚”,组建16个行业党委, 两新组织“两个覆盖”达到两个100%,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64个基层党组织、167名党员先后获得中央和省委表彰表扬。党的十八大代表罗玮、党的十九大代表郭兴利、党的二十大代表邓小燕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激励全市党员在各自行业领域当先锋、作表率。

二是综合施策,汇聚乡村振兴动能。深入实施两项改革及“后半篇”文章, 乡镇、行政村减幅分别达41%、42%。全面优化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创新“四个一批”举措盘活闲置阵地1006个,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占比达98%、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提升21.7个百分点,全市优秀农民工、致富带头人村党组织书记占比达到84%,动态储备村级后备力量4000余

名。持续深化“两新联千村•  党建助振兴”活动,组织271个两新组织党组织结

对共建174个村党组织,实施共兴项目121个,受益群众超30万人。

三是多元聚力,拓展基层治理维度。实施中省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284 个,创新“村能办”便民服务体系建设,66个乡镇(村)被评为全国、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深化城市基层治理示范体系建设,高质量完成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全面优化社区网络设置,创新“家门办”便民服务,3个社区开展全国全

省党建引领完整社区建设、城市社区民族工作试点,创建省级基层治理示范单位19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治理整体提升行动,做法受到省委主要领导肯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荣获2022年度国务院督查激励。

四是紧扣中心,彰显组织蓬勃力量。全力以赴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选派驻村干部4.8万人,尽锐出战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出台“党建强企十条”,累计为232家企业发放贷款5.13亿元。构建扁平化应急指挥体系和平急转换机制,推动包联共建“三级覆盖”,鲜红的党旗在抗洪抢险、疫情防控、创文创卫、大节大会等急难险重一线高高飘扬。实施“红链赋能”行动,形成覆盖1000余家企业、4万余名员工的红色辐射圈。

独行快,众行远。在全市组织系统的坚定推动下,各领域基层党组织构筑起坚如磐石的战斗堡垒,广大共产党员正成为干事创业的先锋模范,党的组织体系更加严密,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三、激励担当,选贤任能,锻造堪当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执政骨干队伍

治党治国之要,首在选人用人。

***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组织部门牢牢抓住干部这个决定的因素、关键的少数,把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作为推动治蜀兴川广元实践的重中之重,聚力优结构、强功能、提能力、补短板,引领全市上下把***总书记的战略擘画变为美好现实。

一是突出政治过硬严格把关。始终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全面建立科级及以上干部政治素质档案,构建“一档、五法、九不得”干部政治素质考察体系,更加注重在推动重大部署、应对风险挑战、处理复杂问题、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考察考核干部政治能力,持续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大批忠诚于党和人民、信念坚定的好干部被及时发现、提拔重用。

二是坚持事业为上选贤任能。鲜明以实干论英雄、以实绩论奖惩导向,聚焦市委重大发展战略,大力选拔想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构建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机制,推行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重要民生事项一线专项考核考察,知事识人、以事择人的视野更加宽阔。2021年,76名脱贫攻坚表现突出干部得到提拔重用。

三是抓实后继有人根本大计。从严落实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深入实施优秀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开展年轻干部“红色薪火”工程,创新推行年轻干部“五子”工作法,建立“红黄牌”预警提示制度,薪火相传、青蓝相继的生动局面不断呈现。县(区)党政班子40岁左右年轻干部占比增长至35.7%, 35岁以下乡镇党委书记占比达到23.7%。健全完善转任调任、及时奖励等政策制度20余项,建立前置新进公务员结构预审机制,推动公务员结构更加科学化、合理化,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四是坚持宽严相济严管厚爱。突出“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深入开展“三超两乱”“带病提拔”等专项整治,紧盯苗头问题提醒、函询和诫勉。全覆盖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和“一报告两评议”,全市选人用人满意度和个人事项查核一致率提高至98%以上。打出正向激励“组合拳”,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十条”措施,实施“暖心赋力”“青苗守护”计划,扎实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及时对表现突出的公务员给予嘉奖、记功,干部队伍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激发。

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在一系列行之有效举措之下,干部队伍在革命性锻造中焕发蓬勃生机,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加过硬的能力素质、更加严明的纪律作风、更加饱满的精神斗志担当作为、建功兴业。

四、筑巢引凤,广聚英才,厚积高质量发展人才优势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把人才工作摆在治国理政大局的关键位置来抓。广元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 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先后推出“1+1+N”人才新政3.0版,出台新时代蜀道英才计划三十八条,配套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办法等政策,形成上下贯通、衔接配套的人才政策体系,不断擦亮“蜀道英才”品牌。

一是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坚持刚性引进和柔性使用并举、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同步、“送出去”与“请回来”相结合,大力实施“周末工程师”柔性引才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广元籍人才回引计划、“归巢创业”行动,一幅“广”聚八方英才的壮阔画卷徐徐展开。广元“周末工程师”柔性引才经验做法入选“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四川省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写入四川《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若干措施》,4次走进中组部全国组织干部学院课堂,广元正成为天下英才的筑梦之

地、逐梦之城、圆梦之都。

二是致治之要,育才为先。坚定走好人才自主培育之路,根据全市产业发展需要和自主创新需求,通过出台“蜀道英才培育计划”、遴选“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探索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鼓励离岗创新创业等方式,锻造出一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人才队伍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

三是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率先在全省推行“英才编制”“特设岗位”“岗编分离”等引才机制,大力推行重点产业项目“揭榜攻坚”、科技项目“揭榜挂帅”,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制度壁垒。持续深化校地战略合作, 先后与清华大学、西南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等110余所高校院所开展合作项目480余项,建成省重点实验室、省级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138家,各类人才获得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

四是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把人才面临的“关键小事”作为人才工作的“头等大事”,推行“蜀道英才卡”制度,“量身定制”医疗、教育、出行等7大类24项优质服务,用心用情做好人才服务保障,全面提升人才吸附力、凝聚力、感召力,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正来到广元,施展抱负、实现价值,与广元共同成长。

党的建设,使命如磐,重任在肩。全市组织系统持续深化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建设,带头学习贯彻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铸造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鲜明取法乎上的高标准,强化兜底把关的责任心,坚持在事业和责任面前看重自己、在名利和权力面前看轻自己、在诱惑和围猎面前看住自己,全力以赴走好“第一方阵”,彰显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良好形象。

新时代新征程,全市组织系统将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来川来广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奋力提高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质量,不断谱写组织工作新篇章,以高质量组织工作助推广元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乌海市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 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力以赴做好理论武装、选贤任能、育才聚才、强基固本各项工作,推动全市组织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新进步。

一、重大任务落实落细,组织职能充分彰显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强则事业兴。我市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责任,围绕中心重实效、服务大局强实干、履行职责抓落实。

我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制定《市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认真抓好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扎实推进“深化以案促改、净化政治生态”专项行动、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交易化问题集中治理,修订完善严格党的组织生活“1+5”制度体系,推动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来实起来。把政治建设贯穿组织工作各领域全过程,突出选人用人政治把关、教育培训政治训练、干部管理政治监督、基层党建政治功能、人才工作政治引领,推动讲政治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我市以思想观念、方法手段创新打开工作新局面,从开展全市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晒党建、晒成绩”活动、市直部门单位党组(党委) 书记“晒成绩、看谋划”集中述职评议,到实行重点项目“争先进位、赛马比拼”工作机制、实施巩固深化“双晒”活动成果20项重点任务,推动党建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履职尽责氛围更加浓厚、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我市突出组织优势保障重点工作,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推动优秀党员干部人才向农区一线集结,全覆盖举办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主题培训班,制定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若干措施,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实现年收入50万元村“零”的突破。面对疫情防控等大战大考,探索构建社区疫情防控体系,建立组织动员、平急转换机制,实行网格(小区)“双书记”、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报告双考核”机制,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逆行坚守、担当作为,党组织成为群众坚实的依靠, 党的旗帜始终在一线高高飘扬。

二、思想引领入脑入心,凝心铸魂走深走实

理论滋养初心,思想指引方向。我市坚持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首位,以理论武装培根铸魂,推动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我市扎实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前期预热、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一场场思想淬炼和政治洗礼,引领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我市深入实施干部教育培训“十大行动计划”,实行市、区党校“集中挂牌、合署办公、统筹办学、资源共享”融合发展,开展干部教育培训需求调研精准施教,举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及历届历次全会精神集中轮训, 分领域、分专题、分层次开展专业能力培训,有效提升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

我市着眼增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设市党性教育实践中心、市党员政治生活馆等教育平台,开展“先锋大讲堂”“追溯奋斗记忆• 激励担当

作为”等宣讲活动,将“乌海i组工”抖音号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组织系统新媒体宣传教育平台,有效推动党员干部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进伟大事业的实践力量。

三、选育管用系统发力,干部队伍担当作为

治党治国之要,首在选人用人。我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树牢鲜明用人导向,完善选拔任用体系,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加大关心关爱力度,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我市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高素质专业化要求,不断完善干部工作“五大体系”制度机制,探索建立干部政治素质档案,全面实施政治家访、“非提拔任用谈话”、重点任务考察识别干部机制。圆满完成首次三级同步换届,班子结构得到极大优化、整体功能显著增强,换届全过程零差错、零违纪、零举报,实现了绘出好蓝图、选出好干部、配出好班子、树立好导向、形成好风气的目标。

我市注重从基层一线和急难险重岗位提拔干部,以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选人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总体评价结果连续5年位居各盟市前列。大力推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461计划”, 深入开展“岗位历练计划”,统筹用好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和各

年龄段干部,高质量完成《2019—202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和自治区相关目标要求,干部队伍结构更加合理。

我市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制定实施《乌海市委管理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试行)》,深入开展分级分类量化考核,评选“担当作为好干部”,加大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调整力度,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级并行机制,实现乡镇工作人员收入高于所在区直机关同职务职级人员20%,关心关爱干部系列机制、发挥干部监督融合功效特色做法得到自治区肯定,积极营造“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 的良好氛围。

四、集聚各方优秀人才,人才支撑不断增强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我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牢固树立“大人才”观念,精准引才聚才,真情优待人才,不断壮大各类人才力量。

我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成立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出台《乌海市人才发展规划(2023—2025年)》《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若干措施》等政策,为全市人才工作描绘了宏伟蓝图,人才政策体系日趋完备。

我市大力实施“十百千”人才计划和“乌海英才”工程,首次评选“乌海英才”团队2个、个人9名,建成国内首家BDO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自治区首家盟市级科学技术创新中心、8个驻外人才工作站,制定发布人才引进目录和企业岗位需求白皮书,为教育、医疗等领域引进紧缺急需人才1580余人,培育技能人才1.86万余人,建成国家级、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70家, 与清华大学、兰州大学等知名院校达成人才合作协议,柔性引进14个院士专家及科研团队,促成科技成果转化30余项,人才支撑高质量发展成效持续彰显。

我市深化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工作,每年投入足额专项资金用于人才活动和兑现待遇,在人才落户、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服务,发放人才购房补贴3250万元,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氛围日益浓厚。

五、基层基础全面提升,组织体系更加严密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我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我市深入推进“书记领航工程”,实施党员队伍源头培养行动,全市党员总数达3.93万余名,推动“比武争星”“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常态化,“最强党支部”创建率达到45%,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增强。

我市大力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网格工程”“连心工程”“家园工程” “强基工程”“动员工程”“赋能工程”,健全“一格一长一警一专多兼”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推行“支部建在网格上”,全面完成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打造“红色物业”,在全区率先推开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让基层社会治理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我市统筹抓好机关、国企、教育、卫健等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非公党工委+行业党委”模式,大力推行“十字融合法”,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显著提升。着力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 组建“红色服务团”“红色服务联盟”、助企小分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制定货车司机群体党建“十条硬核举措”,积极打造“司机之家”“暖心驿站” 等服务站点,不断提升“两个覆盖”质量。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我市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全区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思想武装,着力锻造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持续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全力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乌海新篇章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钦州组织工作综述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强则事业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组织部门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紧紧围绕中心大局,聚焦主责主业,扎实推进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取得新的显著成效。

一、强化政治引领,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组织工作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党的科学理论是根本遵循。我们牢牢把握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课题, 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和***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

一是政治建设坚强有力。坚持把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这一根本政治要求融入组织部门各项工作之中。干部工作突出政治标准, 对拟提拔重用、晋升职级的考察对象全覆盖开展政治表现测评和民主测评,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基层党建突出政治功能,深入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着力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管党治党不力等突出问题。人才工作突出政治引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凝聚到党的事业上来。

二是理论武装入脑入心。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课、主课、必修课、常修课,扎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

***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视察广西“4• 27”重要讲话精神

和对广西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覆盖轮训,打造“十百千”党员教育基地,开展“党课开讲啦”“六团八进”“党员进党校”和“红色传奇、绿色乡愁、蓝色梦想”三大主题现场教学,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是党内集中教育走深走实。高标准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在党内集中教育中经受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我们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 统筹推进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干部工作体系

建设,树立重实绩、重实干、重担当鲜明用人导向,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

一是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研究制定政治素质考察办法,围绕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5个方面基本内容细化设置27项正反测评指标,推行政治考、清单研、每周推、随机察、定期访的精准考察识别干部“五步法”,扎实开展日常考察、专项考察、任前考察,从严把好政治关, 及时把忠诚干净担当的优秀干部发现出来、使用起来。

二是坚持事业为上选贤任能。出台在“四个一线”培养选拔“三牛”“三将”干部实施方案、关于激励干部在服务保障平陆运河项目建设中担当作为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坚持把“四个注重选拔、四个坚决不用”和“五个导向、五个大力选拔”作为重要标尺,注重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工业振兴、平陆运河建设等大战大考一线选拔敢担当、有本事、实绩好的干部。实施年轻干部培养选拔“雏鹰计划”,建设一支来源广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年轻干部队伍。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全面实施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做好公务员表彰奖励工作,1人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三是推动干部提素质强本领。深入实施“干部专业赋能计划”,抓好乡村振兴、基层治理、自贸区政策、港口物流、园区建设管理等专题培训,累计举

办培训班230期、培训3.4万人次。坚持把干部放到改革发展一线、关键吃劲岗位锻炼,深入开展“港城联动• 一线建功”“行动学习+N”等专项行动,选派3000多名干部到平陆运河建设等重点工作一线摔打历练,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

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

四是激励干部新时代担当作为。制定出台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实施方案及5个配套文件,重视政治激励、评价激励、使用激励、关爱激励、保护激励,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落实容错纠错、澄清保护机制,让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明确作风不实、精神懈怠等5大类30种“躺平”情形,坚决调下“躺平式干部”,倒逼干部履职担当。

五是从严从实抓好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加强对“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管好管住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干部。制定提高全市干部监督工作质量10条措施,实行“一线巡访”机制,加强选人用人专项检查,严格落实谈心谈话、提醒函询、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加强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

三、大抓基层强基固本,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基层稳则全局稳,基层强则全局强。我们坚持不懈抓基层、打基础、固根本,扎实开展基层党建“五基三化”系列行动,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 打造“两站一中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三链”模式、西部陆海新通道枢纽党建联盟等有影响力的党建品牌。

一是压紧压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出台拟提拔和拟任用镇(街道)党(工) 委书记人选落实党建责任考核办法,考核评价结果与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挂钩, 对212名人选进行任前党建考核,树立考核干部考党建、任用干部看党建、用好干部促党建的导向。推行“书记党建主题调研日”活动,建立健全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机制,推动各级党组织书记从严从实履行党建主体责任。

二是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实施“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乡创建行动,抓好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选优配强乡村振兴骨干力量, 累计选派1万多名驻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创新“强村带弱村、能人做产业、村企共建”三大模式,推动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农民富在产业链上,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扩量提质增效,连续三年获全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实绩专项考核“优秀”等次。

三是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建立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联席会议制度,深化“双报到、双服务”活动,指导12个街道建立“大工委”、49个社区成立“大党委”,与驻社区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各类单位党组织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盘棋、一张网、一张卡” 机制,全面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全覆盖建立网格党组织493个,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升。

四是开展新兴领域党建集中攻坚。出台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若干措施,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重点任务“百日攻坚”行动,深化“党旗领航” 系列主题活动,推动“两个覆盖”扩面提质。围绕特色产业、新业态行业组建8 个党建联盟,深化“党政工企”联建联创模式,创新设置219个“红色驿站”“小哥食堂”“红色维修小店”“小哥理发店”,不断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五是统筹推进传统领域基层党建提质增效。围绕政治机关建设和模范机关

创建,深入实施“钦州党旗红• 机关走前头”七大行动,推行“六个基本”党支部工作法,着力解决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问题。健全高校、中小学校、公

立医院、科研院所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开展“红烛争辉• 立德树人”“红色杏林• 健康卫士”等专项行动,巩固提升传统领域基层党建工作。

四、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人才,强化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聚焦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枢纽人才发展先行区,深入实施“钦聚英才”计划,全市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人才支撑明显提升。2022年底,全市各类人才资源总量25万人,较2012年增长64.33%。

一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建设“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枢纽城市人才支撑若干措施及人才生活补贴发放细则等60项人才政策,建立引进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保障制度、“一事一议”“揭榜挂帅”“飞地引才”等有效机制。充分发挥自贸区政策优势,出台支持外籍及港澳台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外国人才来片区工作管理若干措施,打造人才发展新高地。

二是广泛集聚八方英才。围绕重大产业发展需求,深入实施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引进计划、“南向领雁”计划、“招才引智高校行”“揭榜挂帅” “人才夜市”等引才项目,近五年来引进各类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1700多名、挂职博士后81名、医学学科带头人30多名、绿色石化等急需紧缺技能人才3200 多名,张榜发布一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吸引20支人才团队前来揭榜攻关,人才引育的广度和高度不断升级。

三是推动产才深度融合。围绕服务绿色化工、新能源材料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建成自治区级以上人才创新平台47个,认定市级人才平台133个,建成全区首个地校企共建的工匠学院,成功获批1个国家级综合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引进见炬科技、睿显科技等“精专特新”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64家,完成重大科技成果转化160项,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建成乡村振兴产业人才驿站12个,开展专家人才组团服务乡村振兴。

三是营造“近悦远来”良好环境。加强政治引领与政治吸纳,常态化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推进“人才扎根工程”,在科研资助、生活补贴、安居落户、医疗优诊、子女入学等方面为高层次人才开通“绿色通道”,加大人才专项发展经费保障力度,建成人才公寓近500套,让人才安心、安身、安业。

风起帆扬,奋楫争先。新时代新征程,全市各级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不断推动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新时代壮美广西钦州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南通市组织工作综述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

时间记录奋进足迹,使命激发前行力量。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谋划实施党建领航、先锋培育、砥柱锻造、英才集聚“四大工程”,推动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展现新气象。

五年多来,江海党建持续推进、不断深化,已成为南通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鲜明标识、特色品牌,凝聚起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为南通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一、党建领航筑忠诚

“北京的天气很热,比不上我们火热的求知心情。我们一定以优异的学习成果向组织交上一份满意答卷。”在上周的南通市第二十一期领导干部高级研修班开班仪式上,参训学员、市委研究室副主任陆大柱郑重表示。当天,48名市管领导干部走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课堂,接受为期两周的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党性教育和能力培训。

从2002年起,我市每年精心选调县处级干部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进行系统集训,帮助领导干部淬炼思想、提升能力、增强本领。领导干部高级研修班已成为南通干部教育培训的“精品”班次和“招牌”班次。

“南通连续二十多年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办高研班,这在全国设区市中为数不多。南通高研班班风好、学风正、品牌亮,学员们充分展示了南通干部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综合素质。”中央党校教师进修学院培训二室主任连翠珍已多年担任南通高研班的班主任,对高研班给予了高度评价。

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组织工作的重大使命。全市组织系统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头等大事,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系统实施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广大党员干部经受了全面深刻的理论教育、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

坚决扛起服务发展的政治担当,为干部敢为善为撑腰鼓劲。今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发挥组织优势树立“四敢”鲜明导向的实施意见》, 以组织有为促进干部敢为,示范带动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牢牢把握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实效性,让党的最新理论入脑入心。我市在全国率先建成市级党建融媒体中心,开通“江海先锋党群号角”视频号,实施党员“赋能续航”行动,启动“党课开讲啦• 江海先锋”系列活动,推出干部

现场教学“十大精品线路”,携手打造长三角干教资源合作共享朋友圈,用红色资源滋养干部初心、锤炼政治品格。

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突出把好选人用人政治关。我市在全省率先试点探索干部任前政治体检工作,出台常态化考察干部政治素质“1+2”文件, 研发干部政治表现纪实信息化平台,建立“一人一档”,抓好观测纪实,对县乡集中换届的1246名人选一一把关过堂。出台《建设“三强三过硬”县级党政领导班子的意见》《开展“三对标三一流”国企敢干行动的实施意见》,以政治标准做好换届“后半篇文章”。列出党员发展对象政治审查《负面清单》, 明确10种一票否决情形,从源头上确保党员队伍政治合格。

二、先锋培育强堡垒

组建30支青年突击队,划定20个党员责任区,排查海岸、河道、桥梁、危房等安全隐患600余处,撤离风电运维船舶129艘、船员671人,保障亚洲最大的海上风电场平稳安全面对来势汹汹的台风“杜苏芮”,如东县组织部门第一时间吹响“集结号”,组织动员广大党员投身防台防汛第一线、最前沿。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

全市组织系统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从农村到社区,从国企到民企,从传统业态到新业态,逐个领域抓基层、打基础,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发挥组织优势,助力大战大考。在疫情防控最前沿,市委组织部启动“江海战‘疫’党旗扬”行动,构筑起坚不可摧的“红色防线”。在经济建设主战场,我市打造产业链党建、“中创项目党旗扬”“轨交融合党建带”等特色品牌,推动党建与发展同频共振、深度融合。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领域,我市持续推进“攻坚支部”建设,让党旗在拔点攻坚一线高高飘扬。

突出党建引领,赋能基层治理。我市创新部署“红网格、通通建”“双报到、通通在”“红管家、通通优”建设,推动8470个网格党支部、7.4万名在职党员融入城乡治理,具有南通标识度的三个“通通”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基

本形成。精心打造快递物流行业“江海小蜜蜂”党建品牌、货运司机“蜂巢型” 组织体系,实施关爱赋能“十大行动”,组建“江海新才”学院、推行“先锋指数”管理,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激发队伍活力,集聚先锋力量。我市试点先行、系统推动村党组织书记、社区工作者、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专业化体系建设,启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520激励计划”,基层党组织骨干队伍建设破题开局、纵深推进。南通探索构建流动党员“1234”管理体系,“三清三实”管理经验得到中组部肯定推广。大力开展“攻坚有我双先双为”活动,引导全市广大党员率先亮身份敢作为、领先作示范善作为。

三、砥柱锻造激活力

推行“亮绩”制度、开展“比绩”活动、用好“考绩”结果上个月,海门区出台“六聚力六突破”高质量发展赛绩竞标行动《实施方案》,全面点“燃” 广大干部奋斗激情。

事业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市委组织部坚持以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统领,先后研究制定“机关干部10条”“园区干部10条”“国企干部10条”“公务员10条”“镇街书记12条”“政法干部6条”,党管干部、选贤任能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圆满完成市县乡领导班子集中换届和机构改革任务。市委选人用人总体评价“好”的比例逐年攀升,2022年达98.37%,较2018年上升了7.57个百分点。

着眼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健全年轻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工作机制。我市出台“年轻干部16条”,制定“568”培养选拔计划,市县联动选调高层次紧缺专业优秀青年人才,实施新录用公务员“青苗培优”计划,组建“江海砥柱”青训营,开展年轻干部“敢为善为”能力提升培训,实施“实岗锻炼” 计划,累计选派近千名优秀年轻干部赴国家部委、重点工程、基层一线历练成长。目前,全市“80后”处级干部达132人,“90后”正科职、“95后”科级干部总数突破210名。

立足新的时代方位,多措并举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我市构建高质量发展“链式闭环”考核机制,制定《市管干部“能下”操作规程》,定期编发“三项机制”典型案例,用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领导干部及公务员平时考核等制

度,常态化开展“组织在身边•   干部有作为”活动,评选优秀镇(街道)党政

正职、“最美公务员”,创新推行“一票评先评优”,彰显了重实干重担当重

实绩的鲜明导向。南通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等次。

四、英才集聚建高地

夏日炎炎,比天气更加火热的是如皋市举办的“皋才生”暑期实践锻炼。这一旨在深化如皋籍学子与家乡互联互通的活动,已累计吸引来自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1000余名如皋籍在校大学生回到家乡、融入发展,为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注入活力源泉。

人才蔚则事业兴。近年来,我市坚持党管人才不动摇,召开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编制“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深化人才工作“述评考”,系统集成、迭代优化“人才新政4.0”和“新科创30条”,建立科技领军人才“双招双引” 联动机制,组建科创投资和人才发展两大集团,推动人才工作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协同并进。南通入选省“双创计划”人才数连续七年位居全省第二,长三角北翼人才高地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融入长三角,谋划大发展。我市连续13年举办江海英才创业周,开展人才工作接轨上海“月月有• 家家到”系列活动,在沪建设飞地孵化器面积近4万平

方米,实现了“孵化在上海,转化在南通”。今年我市在全省率先通过人大行权设立“南通人才日”,与江海英才创业周共同构成南通人才工作双子活动品牌,引领全社会营造尊重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浓厚氛围。

优化创新生态,厚植发展沃土。除了构建人才政策、创新载体、科技金融、人力资源、产教融合、乐享生活“六位一体”集成式服务体系外,我市推出覆盖108项服务的“江海英才一卡通”和“江海青年卡”,构建从“一张床”“一间房”到“一套房”的人才住房保障体系,以精准入微的服务让人才创新活力充分涌流。

“南通新能源产业链发展迅速,真是出乎意料”“南通有很好的产业基础, 对产学研合作的支持力度也非常大”“未来南通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将大有可为” 在参加江海英才创业周活动时,蹇锡高、夏志杰、贾力等院士纷纷看好南通、“点赞”南通。

打铁还需自身硬。近年来,全市各级组织部门坚决落实“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要求,扎实开展“四炼四争”主题活动、“组工菁锐”提能行动,持之以恒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的底色进一步擦亮。

征程万里风正劲,实干争先谱新篇。踏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我

市组织系统将以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担当,奋力建设江海党建新高地,不断开创新时代组织工作新局面,为谱写“强富美高”新南通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坚强保证、作出更大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市组织工作综述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足音铿锵,行稳致远。

按下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组织工作的回放键,鄂尔多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昂首阔步、砥砺奋进,鄂尔多斯组织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强则事业兴。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 必须以组织路线服务保证政治路线的高度自觉,扎实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党的组织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各级党委和组织系统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担当,紧紧围绕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市委中心工作和重大部署,聚焦主责主业,精准科学施策,坚持不懈凝心铸魂领航向、夯基固本强引领、选贤任能建队伍、聚才引智筑支撑、实干担当促发展,把组织力量、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动力、发展优势,在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鄂尔多斯新篇章中展现组织担当。

一、政治引领,凝心铸魂,把好前行“方向舵”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是党的各项建设的灵魂。全市各级党组织旗帜鲜明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将“两个维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增强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

理论武装入脑入心,把好奋勇前行“方向舵”。全市组织系统始终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会议第一议题、学习第一主题、培训第一主课,常态化举办领导干部大讲堂,全面推行领导干部登台讲课制度,全覆盖开展干部轮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集中教育凝心铸魂,筑牢理想信念“压舱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真理之光照耀前路,思想洗礼一以贯之,党内集中教育环环相扣、次第展开,市级领导带头示范,县处级以上干部以身作则,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正

本清源、固本培元。

学习培训常抓不懈,凝聚事业发展“向心力”。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培训计划,搭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平台,链接“红色矩阵”精品阵地,分层分类抓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举办各类培训2700余期,参训49.96万人次,举办专题式、研修式、精品式教育培训100余期,切实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

思想和精神的种子一旦萌芽,就有顶起巨石的力量。一场场干货满满的宣讲,一个个红色资源现场教学活动,一桩桩解民忧聚人心的实事一系列扎实举措,教育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为推动鄂尔多斯高质量发展汇聚奋进力量。

二、夯基固本,建强堡垒,激活发展“源动力”

开展农村牧区基层党建“整村提升、整乡提升、整旗提升”示范旗乡村“三级联创”,完善“苏木乡镇党委—嘎查村党组织—网格(村民小组)党小组— 党员联系户”四级架构,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乡村治理体系;圆满完成嘎查村社区“两委”换届,实现100%“一肩挑”等“8个100%”、“一嘎查村级班子三名大学生”;全面推进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建设,推行“党建引领365服务治理网格化”工作法,推动党建引领城市治理作用得到更好发挥;推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六个一”和“双报到双服务双融入”工作机制,形成“全员全时全面”全覆盖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全市1386个机关党组织、7.9万名党员联系服务42.8万户群众,累计帮助解决问题4.9万个;党建引领企地合力消费帮扶,近千家企业结对帮扶嘎查村,300多家企业参与消费帮扶,2020年以来,实现企地合力消费帮扶超百亿元;全领域开展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创建,打造“暖城暖心”党建品牌,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聚人心、强治理、优服务功能; 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总结推广“党建引领、统种共富”等经验做法, 嘎查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5万元以上,涌现出一批年收入百万元、千万元以上的示范嘎查村,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标杆;分领域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比武争星”“擂台比武”,评出优秀基层党组织251个,累计奖励资金948万元;出台《鄂尔多斯市党建引领典范社区建设实施方案》,率先在全区开展党建引领典范社区创建,设置十大社区场景,全力打造居民“五分钟生活圈”;

智慧党建、街道社区“一核心三融合”党建工作机制等10项创新做法,入

选全国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

治国安邦,政 整理,重在基础;管党治党,重在基层。近年来, 鄂尔多斯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坚持分类别具体指导、分领域整体推进,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为牵引,统筹抓好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引领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基层党组织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 一批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等以新担当新作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一个个基层党组织筑起坚如磐石的战斗堡垒,一名名党员在科技研发、项目建设、改革攻坚等急难险重任务中挑重担、打头阵,凝聚成全力争先进位、走进全国地级城市前列的强大力量。

还应毫末长,始见拂丹霄。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探索,从典型引路到整体推进,鄂尔多斯市基层党建工作展现出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生动画面。

三、选贤任能,严管厚爱,锻造担当“硬队伍”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干部队伍支撑。鄂尔多斯市聚焦服务落实好***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围绕市委提出的“三个四”目标任务,全面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对标最高、聚焦最好、锚定最优,制定出台《建设全国一流干部队伍工作实施方案》,深入实施凝心铸魂、动力激活、专业赋能、作风固本、源头培优“五大工程”,全力打造全国一流干部队伍。

树立鲜明导向,精准科学选用干部。严守“四个注重选拔、四个坚决不用” 政治标尺,出台《加强和规范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实施意见》,配套形成“1+5”工作体系,通过序事辨材准画像、明杠设限定岗位、双向选择遣良将、动态考绩促担当、育才拔俊为后继,切实做到知事识人、选准用好。优化考核评价指标,建立以平时考核为主的考评机制,考准考实敢为善为的干部,圆满完成市旗乡换届工作。干部提拔需过社区“关”,全面掌握干部“八小时外” 政治表现,按照“好”“较好”“一般”“较差”4个等次给予评价,提升考察识别干部精准度和群众公信度。2022年以来,全市提拔使用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征求社区党组织意见429人次,各旗区提拔使用科级领导干部征求社区党组织意见3028人次。

加强实践锻炼,一线培育锻炼干部。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锻炼,在艰苦

地区磨炼,在关键吃劲岗位历练,在火热实践中锤炼鄂尔多斯市牢固树立靠实干赢口碑、以实绩论英雄、按贡献排位次的鲜明导向,优先提拔重用在乡村振兴、疫情防控、项目建设等重大斗争一线表现突出的干部,2021年以来,全市有6名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的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和39名优秀年轻干部被选拔进旗区党政班子,有力提振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注重严管厚爱,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坚持严管厚爱、严字当头,出台干货满满的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二十条措施,健全完善正向激励和反向惩戒机制,扎实开展“担当作为”“开拓创新”“勤奋敬业”三好干部评选,对考评优秀的旗区和开发区奖励1000万元、市直部门奖励50万元,苏木乡镇干部工资待遇全部高于旗区20%以上。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健全完善能上能下、容错纠错、关心关爱机制,全面推行职务职级并行制度,稳步推进公务员绩效管理试点工作,建设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后继有人,事业常青。大力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储备库,创新实施大培训专项行动、差异化实践锻炼行动、定期轮岗交流行动, 建立年轻干部日常调研、分类储备、能力测试、挂职锻炼、结对联系“五个一” 机制,为全市干部队伍提供准确、可靠的“源头活水”。

干部是改革发展的开路人、平安稳定的守护人、城市形象的代言人。从强

包联助产业富农到绘就乡村振兴“暖城图景”,从“对标先进、追赶超越”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到“暖城• 五心”营商环境品牌深入人心,从大爱无疆的暖城情怀到赢得了一致点赞的“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城市口碑,防疫情、稳

经济、促转型、优生态、惠民生、保安全的各条战线上,敢为善为、奋发有为必将成为鄂尔多斯干部奋进新征程的最鲜明特质。

三、筑巢引凤,广聚英才,点燃智力“强引擎”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鄂尔多斯市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全方位培养、引进、留住、用好、成就人才,推动形成天下英才聚暖城的人才发展环境。

如何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鄂尔多斯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一是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从成立市人才科技创新工作推进专班到构建一流的人才政策体系,从编制《“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到出台“人才新政30条”“科技创新30条”,从优化升级人才评价、团队资助、引

进培养等20项配套办法到研究制定2.0版政策一项项硬核举措的实施,一系列制度办法的出台,映照着鄂尔多斯市不断完善机制体制,高质量推动招才引智的坚实步伐。

二是着力“聚”,搭建一流的人才集聚平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启动实施人才和科技创新驱动三年行动,系统搭建“一心两园八基地”科创平台体系,创新实施政策迭代升级、筑巢强基赋能、科创能级跃升、创新主体驱动、人才生态提质“五大工程”。与清华、北大、中国科学院等知名高校院所达成深度战略合作,组建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内蒙古研究院、鄂尔多斯实验室和内蒙古能源高等研究院,建成内蒙古首家碳中和研究院、西北地区最大的人才科创中心、全国首个零碳产业园,人才载体平台的吸附功能、磁场效应进一步增强。

三是注重“引”,加强一流人才的培养引进。突出精细精准、实用实效, 创新高端人才招引机制,以“双聘”方式刚性引进3位院士,柔性引进13位院士, 聘请21位院士专家担任政府科技顾问,“两院”院士引进实现“零”的突破。实施市直部门“一博三硕”引才行动,实行科技项目攻关“揭榜挂帅”,引进培育人才团队126个。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48.5万人,较2013年增加一倍,在“全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榜单中位列第54位。

四是突出“留”,营造一流的人才发展环境。设立30亿元科技创新基金, 建立财政投入逐年递增15%机制,全市财政预算安排人才科技支出11.16亿元, 为人才新政、科技新政落地实施提供坚实保障。建立人才信息化平台,紧贴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依托人才链赋能产业链,优化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制度,为高层次人才提供15项便捷服务,营造近悦远来优良人才生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鄂尔多斯市坚持人才引领驱动,抓

好人才“第一资源”,激活创新“第一动力”,引领发展“第一要务”, 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倾力重塑竞争新优势,鄂尔多斯大地正成为各类人才集聚、合作、交融的丰厚土壤。

鸾翔凤集,逐梦高原。城市与人才的缘分、融合,需要温暖契合、彼此成就,在于舒心生态、诗意栖息。从政策引才,到环境、文化引才,暖城鄂尔多斯敞开怀抱,促进人才“宜聚”更“宜居”。

四、“卯”足干劲,争优争效,干事创业“激活力”

锤炼实干品质,练就担当本领。全市广大组工干部牢记使命、攻坚克难, 抓好创新创先建设年活动,专门部署、专班负责、专项推动,全力推动形成一批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60项成果上榜自治区创新创先模范榜,一批特色亮点和经验做法在中央、自治区媒体广泛宣传推广,以高质量组织工作为多出鄂尔多斯经验、打响鄂尔多斯品牌赋能增效。

绝对忠诚可靠,全效建设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引导组工干部做讲政治的模范,加强组工干部政治忠诚教育和党性教育,打造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的组工干部队伍;做敢担当的模范,常态化开展“教育培训、岗位练兵、实践锻炼”,推动组工干部争当模范、争创一流;做强作风的模范,严守廉洁自律准则,严守组织人事纪律,持续整治“三多三少三慢”问题,以排头兵的标准建设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

打铁还需自身硬,牢牢把握自身建设这个永恒课题,坚持高、准、快、实、细、严“六字”标准和零差错、零延误、零差评、零借口“四零”要求,深入实施组工干部“铸魂赋能”行动,集中开展“自身建设强素质、提质效”专项行动,开设组工讲堂,提升干部政策水平、专业能力、实践本领,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机关,做到让市委放心、让党员干部人才信赖、让广大群众满意。

一项项工作推进、一个个荣誉成果、一串串坚实脚印,饱含着智慧和心血, 是鄂尔多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用实干担当书写的高质量“组工答卷”。向史而新,砥砺前行,鄂尔多斯用奋进之笔写就了高质量发展的精彩华章。

望向未来,勇创一流,奋力闯新路、进前列的鄂尔多斯必将在新的“时空轴” 和“坐标系”中书写更精彩的时代答卷。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鄂尔多斯市将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指示以及全国、全区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增强政治定力、发展定力、战略定力,牢记忠诚为党护党、全力兴党强党根本使命,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硬核的工作举措,全力创新创先,全面争优争效,全心塑形铸魂,推动组织工作在全区当模范、全国创一流,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鄂尔多斯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新时代10年包头市组织工作综述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强则事业兴。

展开时间卷轴回溯,新时代10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10年,也是全市组织工作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跨越发展的10年。

新时代10年来,全市组织系统高擎思想旗帜,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忠诚践行***总书记对包头作出的“一个创新、三个实现”重要指示,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力抓创新、勇于争优先,以目标为导向管长远打基础、以问题为导向补短板强弱项、以效果为导向抓典型求突破,推动各项工作打开新局面、取得新成效。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有解思维”攻坚克难的场景,以“创新驱动”坚实奋进的脚印,让聚焦办好两件大事,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再添特色突出、成绩亮眼的包头组工答卷。

一、以理论武装铸忠诚之魂,奠定坚实思想根基

理论武装持续加强,思想洗礼一以贯之。新时代10年,包头市各级党组织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彰显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担当。

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 到创新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爱包头、作贡献”主题实践活动、“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再到抓好第二批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每一次的教育中,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都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要任务贯穿始终,不断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群众拓展延伸,凝心聚力前进的号角嘹亮、步伐整齐。

大力推行党内会议活动“第一议题”学习、中心组巡听旁听、“三会一课” 观察、理论学习“述评考督”等制度。大力实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和“凝心铸魂”工程,开发“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 系列现场教学课程,坚持示范+普遍轮训、线上+线下、走出去+请进来,年均培训轮训党员干部23.6万人次。一节节“干货满满”的课堂,一次次“沉浸式”

的体验,让党员干部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升,干事担当的“基本功”不断夯实。

成立市党建研究会和农村牧区、城市社区等10个专业委员会,形成“1+10” 党建研究体系,中央党校、全国党建研究会等众多领导专家受邀担任特邀顾问、特邀研究员,建立运行管理、课题组织、成果转化等制度体系,获评全区党建研究示范基地,成功承办全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多篇理论研究成果被《党建研究》《全国党建研究会通讯》刊发,围绕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总结了“包头经验”,给出了“包头方案”,作出了“包头贡献”。

二、以举贤任能聚担当之力,锤炼高素质干部队伍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关键在人。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包头一直在路上。实施“干部专业能力提升计划”,开展“补课充电”行动,围绕中心工作、重点领域和特色产业开展能力提升需求调查,聚焦优化营商环境、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进行“充电赋能”,选编“有解思维”案例破解瓶颈制约,积极选派干部到上级部门、经济发展部门、国有企业等挂职锻炼,选派年轻干部赴青岛等先进地区参加跟岗实训,提升干部专业能力和实战本领。

2023年新年伊始,第一期全市党员干部“补课充电”素质提升专题培训开讲,就“科技创新”进行专题辅导,在包头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城市发展基本战略的当下,党员干部以“补课充电”促进能力提升,以“蓄势储能”付诸实践行动。

在自治区范围内率先研究制定考准察实政治素质意见,构建日常、专项、任前考察和综合评定“四位一体”考察体系,探索实施政治家访、专项谈话等17项考察机制,常态化开展“无任用考察”,一大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进入组织视野。

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22条措施和不担当不作为干部认定处理办法,建立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目标体系,实施“三争取”、营商环境、重点经济指标等专项考核,一大批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重大实践中表现优秀的干部得到优先使用,一大批在大战大考中担当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走上党政领导

岗位,树立起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

持续完善年轻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实施“643”计划,加强动态管理, 坚持严管厚爱,深化党性教育、点名调训、挂职锻炼等工作机制,坚持以递进式培养、多岗位历练为路径,选派1069名县科级优秀年轻干部交流任职,帮助年轻干部积累基层经验、提升能力本领。

健全完善公务员常态化遴选、竞争性调转任机制,不断强化考录工作主渠道作用,累计5000余人充实到公务员队伍。全面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等工作,深入实施新录用公务员跟岗锻炼工程,实现苏木乡镇工作人员收入高于县直机关同职级人员20%,在重点工作、重大事件中培养推选出潘志荣、张雪梅等一批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三、以红色引擎固为民之本,激发基层党建活力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可能具有的强大组织资源。把基层党建工作抓好了,我们的基层党组织牢不可破,我们的党员队伍坚不可摧,党的执政地位就坚如磐石,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

新时代10年,包头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锚定目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坚强战斗堡垒。从街道社区党员志愿者带头服务到校园教室中传来的琅琅书声,从农村牧区党支部书记领办合作社的红火经营到跨前一步深入企业的主动服务,全市上上下下、方方面面人心凝聚、力量汇聚。

全面推动“五化协同、大抓基层”任务落实,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八抓八促”达标示范行动,创新实施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全要素考核,市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连续8年被自治区评为“好”等次。累计建成市级“最强党支部” 600个、示范点40个、示范基地10个,实施党建“书记项目”256个,部署开展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创建,着力把基层党建的优势活力转化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能动能。包头企业党建联盟、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红色蓄能站”等多项工作走在全区前列, 雷锋车队党总支被授予自治区“北疆楷模”荣誉称号,先进事迹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

全面开展嘎查村党组织书记“比武争星”活动,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

队员、到村任职选调生助力乡村振兴。持续推进嘎查村集体经济强基递增行动, 全市527个嘎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到12万元以上。深入开展模范机关、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推动公立医院、中小学校党建全面提档升级,国有企业“四强四优”创建有序开展。在全区率先成立物业、出租车、快递等10个行业党委, 出台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20项举措,“两个覆盖”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党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不断扩大。

基层治理“红”起来,居民生活“美”起来。定期开展“红色物业”创建拉练观摩活动,对全市“红色物业”进行“亮晒比”,评组织体系、看工作机制、验服务成效,到群众家门口看“红色物业”如何擦亮幸福生活鲜红底色。坚持把创建“红色物业”作为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的重要一环,着力建强组织、制度、服务、激励、智治、保障6大体系,组织44家物业企业就近帮扶78个老旧小区,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主人翁”意识,凝聚起感恩奋进建设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

“头雁”能力提升行动领航起步,基层党组织书记“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精彩纷呈,“党员中心户”“红色蒙古包”构筑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鹿城先锋”智慧服务平台拉近党群关系包头党建品牌叫得响、立得住、成效足,一幅政治引领、各具特色、培基铸魂的基层党建生动画卷在祖国北疆徐徐展开。

四、以厚植沃土聚人才之优,打造引才聚智高地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坚持党管人才。新时代10年,包头市认真落实新时代人才工作部署要求,立足资源优势、紧跟产业发展,聚焦高质量发展“头等大事”,持续做好人才引进、人才培育、创新平台支持、人才发展评价、人才服务保障各项工作,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71.2万人,占人口总量的26.27%, 为打造产才融合示范区、创新人才集聚区、人才生态优化区、人才资源开放区提供了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要想以诚心实意招才引智, 就需要动真情、出实策、用实招,以看得见的政策支持、摸得着的服务保障, 做好人才引育留用各项工作。为此,包头市委组织部以“有解思维”打通堵点, 创设“事业编制企业用”方式引进集聚重点产业领域企业紧缺急需人才。

在助力建设“两个稀土基地”,打造“世界稀土之都”“世界绿色硅都”

方面,组织部门精准征集全市稀土、硅材料和五大战新产业56家企业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需求2433人,对接汇总国内106所高校毕业生生源信息,梳理近千名国内专家,在自治区内首发产业引才地图,实现企业和人才按图索骥、靶向引才,推出“才聚两都”包头人才政策包550,实现人才政策碎片“一包集成”, 完整刻画呈现城市人才政策体系。创新开展“全国百所高校招就处长包头行活动”,在清华大学、兰州大学等30所高校设立招才引智工作站,为鹿城大地全面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筑巢引凤、广聚贤才。

在包头,人才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作为承接自治区举办“草原英才” 人才周主会场城市之一,包头将每年8月23日所在周法定设立为“包头人才周”, 以一座城市的最高礼遇和最大诚意致敬人才,创造交流机会,搭建梦想舞台, 张开双臂拥抱八方英才。

立足问需求、问计策、问质效于人才,创新建立“才聚两都”人才恳谈会制度,来自各领域的人才代表们在恳谈中道实情、抒心声,为城市持续做好人才服务提供重要参考。同时,通过人才一“鹿”通服务平台“一码申报”,精准解决企业和人才在包遇到的各类问题,让数据多跑路,让人才少跑腿,持续提高人才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全力打造“包你满意”“包你放心” 的人才生态。

风起帆扬,奋楫争先。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新的奋斗中书写。新时代新征程,全市各级组织部门将牢记殷殷嘱托,不负人民期待,把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对包头作出的“一个创新、三个实现”重要指示,着力打造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的组工干部队伍,锐意进取、实干担当,全力落实好两件大事,以实干实绩为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吴忠市推进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时间似一支,记录沧海桑田,书写岁月豪迈;梦想是一艘扬帆巨轮,见证山河奇迹,承载无数远航。

在吴忠,一面面鲜艳党旗在黄河之滨高高飘扬;一个个坚强堡垒在基层一线筑牢筑强;一支支红色力量在各行各业奋勇争先。

党的十八大以来,吴忠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积极服务全市工作大局,全力以赴建强组织、配强班子、用好干部、盘活人才,在办好大事中经受考验,在办成要事中彰显担当,在破解难题中展现作为,大力唱响组织工作的时代强音。

一、学思践悟,筑牢“两个维护”思想根基

理论滋养初心,思想引领使命。

2023年新年伊始,在吴忠这片大地上,一场深研细悟的大学习拉开序幕, 我市连续举办了4期市管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班,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审定轮训班方案,并讲授开班第一课,全市496名市管干部分批走进市委党校,在学习中升华思想,在思考中深化认识,在交流中凝聚合力,形成推动现代化美丽新吴忠建设的强大动力。

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组织工作的重大使命。吴忠市各级党组织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美丽吴忠处处有学思践悟的大课堂。

扎实开展党内集中教育,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再到党史学习教育吴忠市始终坚持守正与创新相融合,“学、做、改”相贯通,统筹抓好关键少数和绝大多数相互促进,党员干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不断增强,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当前,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全党深入开展,全市各级党组织把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作为重中之重,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

吴忠市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大实践”活动,大力实施***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干部政治能力和专业能力提升“两大工程”, 推进“千场党课下基层”“万名党员大轮训”“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百场万人大宣讲”,3万余名干部、6万余名党员在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共产党好、黄河水甜”的主旋律响彻吴忠大地,“总书记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的政治底色更加鲜明。

吴忠市着力推进党员教育从“少数”向“多数”转变,从“点上”向“面上”延伸,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协调小组工作规则、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库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一校一特色”建成34所“六有”标准乡镇(街道) 党校,配套建设现场教学点和产业实训点,党员教育制度体系更加完备,基层党员教育培训阵地向“最后一公里”拓展延伸。

二、激励担当,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首在用人。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干部,如何选人、怎样用人面对一道道“必答题”,吴忠市紧紧扭住干部队伍建设这个关键,持续鲜明“六上六下”“三个大力选拔”“五重”用人导向,聚焦聚力选闯将用干将,扎实做好选育管用工作,及时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发现出来、使用起来。如今,市县机构改革圆满完成,班子换届实现“五好” 目标,一大批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各级领导班子功能更强,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更高、底气更足。

首关不过,余关莫论,选人用人,政治标准是第一位的。吴忠市深入实施市管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常态化政治素质考察“131”工程,将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贯穿到动议、推荐、考察、任用全过程,对政治上有问题的一票否决。接续开展市管领导班子“大调研”、疫情防控专项考察、重点领域和重点部门专项考核,科学构建“平时考、重点考、年度考、专项考”四位一体综合考评体系, 让干部政治素质“画像”更加精准。

吴忠市持续鲜明实干担当导向,制定激励全市党员干部实干担当、奋发有为实施意见,建立推动高质量发展担当作为计划,配套“三账三双”机制。出台干部容错纠错、能上能下等办法,300余名实干担当干部得到提拔,考核排名靠后的9个领导班子和16名领导干部被提醒谈话。

吴忠市着眼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深入实施“青蓝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推动政法系统“3331工程”,组织开展“五个一批” 实战实练行动,统筹选派处科级干部担任“大小管家”入企服务,一批想干事、

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在一线摔打磨炼,在实干中成长成才。

吴忠市加强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制定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实施办法,扎实开展选人用人工作专项检查和巡察“回头看”,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规定,突出抓好“关键少数”,把从严管理监督不断推向纵深。

吴忠市深入推进公务员队伍“三强一高”工程,充分发挥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激励效应,全面落实基层干部“三优”政策,精心组织开展“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评选,广大干部担当作为、事争一流的劲头竞相迸发。

三、广聚贤才,激发绿色发展澎湃动力

2022年,吴忠市举办了“吴忠情• 故乡行”——吴忠籍在外人才家乡行活动。80余名吴忠籍企业家、党政机关干部、高校毕业生齐聚吴忠,观摩家乡建设、共叙乡情友情、共谋合作发展。

2023年8月,吴忠籍在外学子家乡行活动暨青年人才交流座谈会成功举办, 向广大吴忠籍在外学子抛出橄榄枝,吸引他们归雁还巢、反哺家乡,切实将青年人才对家乡的桑梓情怀转化为助力吴忠发展的青春动能。

吴忠市精心举办各类筑巢引凤活动,特聘吴忠市“招商大使”34名、吴忠市青年人才推介大使10名,建立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拓展了以乡情乡愁招才引智、招商引资的新渠道。

吴忠的发展依靠人才,发展的吴忠呼唤人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吴忠市坚定不移落实人才引领发展战略,从“为我所有” 转向“为我所用”,从“引才为要”转向“引留并重”,从“招引个体”转向“招引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人才工作思路在转向、重心在转移、势能在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和支撑作用充分彰显。

吴忠市坚持高位推动,党政一把手担任人才领导小组正副组长,陆续出台柔性引才20条、本土人才培养13条等一揽子政策,搭建起引才聚才的“四梁八柱”,让各类人才在吴忠大地竞相作为。

吴忠市坚持载体孵育人才、成就人才,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发展需求, 制定“6+N”产业人才精准培训计划,支持各用人单位建立院士工作站等多类人才载体27个,成立现代奶业产业学院、奶业研究院、滩羊产业学院,每年精准培训乡村产业人才2万人以上。充分发挥“组团式”帮扶“传帮带”作用,推动教育、医疗、科技人才下沉基层,帮带培养一批“带不走”的本土专业技术人

才。先后举办葡萄酒、黄花菜等产业发展论坛,推动与江苏大学等高校签订人才合作协议,柔性引进院士14名、人才团队100余个。目前,全市人才总量突破10万人,较十年前翻两番,本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吴忠市积极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隆重表彰“吴忠英才”、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等先进典型,全方位落实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休假疗养等优厚政策,引导人才爱上吴忠、扎根吴忠、奉献吴忠、建功吴忠。

四、强基固本,建强基层组织战斗堡垒

来到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产业兴、环境美、移民富的喜人画卷。这个曾经百姓穷、集体空壳的移民村,正是用基层党建“公开讲话”,打开了脱贫致富的“连环锁”,让***总书记“好日子还在后头”的殷殷嘱托变成了幸福实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吴忠市始终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不断拧紧组织链条、贯通组织体系、建强战斗堡垒,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乡村振兴第一线、经济发展最前沿,以“七一勋章”获得者王兰花、金花园社区党委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挺身而出、担当奉献,汇聚起了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吴忠市始终坚持把抓基层党建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农村“三大三强”行动和“两个带头人” 工程,大力推进“一抓两整”示范县乡创建,创新开展“百村大调研”活动, 聚力实施党建引领“跨村联建共富”,全市三星级以上党组织达到86.7%。几年来,先后有8人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7个集体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牛家坊村、杨柳村和弘德村成功跻身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

吴忠市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优化城市基层治理的“红色引擎”,突出网格“塑形”、党建“铸魂”,以党的组织体系重构优化网格治理体系,街道“大工委”、社区“联合党委”“红色物业”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同步设立153个网格党支部、500余个楼栋党小组,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600余名,推动“社区

-网格(小区)-楼栋”三级组织链条有机嵌入,构建起了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新格局。

吴忠市坚持抓点带面、以点促面,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新兴领域深入推进“红色领航”工程,市县两级互联网、交通运输、“小个专”

综合党委实现全覆盖,“两个覆盖”持续提高。机关启动实施机关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增强工程,“五型”模范机关创建率达85.9%。国企深入推进“六化六提升”行动,全面落实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意见,党组织领导的中小学校校长负责制学校达到73.96%。实施发展党员“源头工程”,乡镇(街道)全覆盖建成规范化党员档案室,2.7万名党员档案归档安家。

一串串数字、一份份荣誉,记录下全市广大党员干部铿锵有力、蹄疾步稳的身影,标记了全市组织系统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的使命担当。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组织系统、全体组工干部将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丽新吴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以优异成绩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见效。

新时代开封市组织工作综述

潮涌汴梁千帆竞,砥砺奋进正当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河南及开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执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积极服务融入全市工作大局,全力以赴强基固本、选贤任能、引才聚才,把组织力量、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动力、发展优势,推动全市组织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一、凝心铸魂,筑牢根本,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持续深化

2023年7月26日,在国家广电总局音乐厅,《您好,焦裕禄》沉浸式党性教育课程连续授课三场,受到在场1000余名党员干部如潮好评。近年来,开封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深化理论武装,紧抓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理论培训成果已走出开封走出河南走向全国。

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面落实理论学习“第一议题”制度,教育引导全市党员干部经受思想淬炼、精神洗礼。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认真筹备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河南及开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贯通起来,层层递进持续推动教育成果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各类特色教育阵地建设出新出彩。充分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深入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分领域、分专题、分层次开展学习教育培训,累计开办主体班126班次,完成培训7206人次。打造我市干部培训特色品牌“宋都创新大讲堂”,领导干部政治素养、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全面提升。创建河南首家党员政治生活馆,高标准打造党员政治生活新阵地,建馆以来累计接待参观学习1822场、57880人次,彰显了强大影响力。大力推动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广泛开展党员干部大学习大培训大练兵大提升行动,深化实施“十大战略” 四进活动,建立能力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开封市在全省读书会上作典型发言。

党性锤炼持续走深走实。2014年5月,***总书记亲自指导兰考县委常委

班子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相关重要讲话精神总结形成民主生活会“兰考标准” 十条具体要求,为全市上下各级领导班子召开民主生活会树立标杆、明确标准, 探索形成遵循***总书记讲话精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具体实践路径,进一步烧旺党内政治生活“大熔炉”,引导党员领导干部通过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激荡灵魂、提升境界。探索以“重温入党誓词、诵读经典、过集体政治生日、通报党员积分情况并交纳党费、开展志愿服务”5项规定动作和N项创新活动为主要内容的“5+N”主题党日活动机制,使主题党日活动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更加规范化、实效化、常态化,推动基层党员“强筋壮骨”。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一系列扎实举措深入人心,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夯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夯实堡垒,固本强基,基层组织建设开创新局面

在兰考县三义寨乡白云山村,“五星”支部的奖牌高高挂在该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墙上,代表该村在党支部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等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在开封,像这样优秀的“五星”党组织还有37个。近年来,开封市聚焦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五星”支部创建活动为总抓手,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五星”支部创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新局面。统筹深入践行乡镇工作“三结合”和“五星”支部创建活动,作为全市基层党建“一号工程”,研究制定

《开封市“五星”支部创建示范带暨“十大行动”实施方案》,完善积分考评制度,创设“优良中差榜”,多项关键指标居全省第一方阵。“六步工作法” 推动“五星”支部创建、基层党建“动真格”述职评议、软弱涣散村整顿、开展党支部书记“东京大擂台”等做法被《人民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等主流媒体推介。

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序推进。我市研究制定加强非公企业党建、机关党建、公立医院党建、中小学校党建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升各领域党建水平。搭建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分领域推进的“两新”党建工作责任体系, 理顺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等领域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成立快递行业党委、汴商联合会党委,“两个覆盖”有形有效。

党员队伍战斗力凝聚力不断提升。持续加大重点群体和薄弱领域发展党员力度,深化实施农村发展党员“育苗计划”,农村35岁以下党员占比超过省定

目标。党内统计工作精准高效,连续10年排名全省第一。推行农村社区党员积分管理、无职党员“一编三定”等做法,组织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圆满完成排查整顿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工作,排查整顿政策“一口清”经验做法被中组部《组工信息》刊发推介。

防汛、防疫大战大考彰显组工担当。健全“1+4”平急转换防控体系,在全市推广农村防控“七张图”、社区防控“五张图”,得到省疫情防控指挥部肯定,《农村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在全省推广。启动战时“双联双创”“双报到”工作机制,动员1.5万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在最短时间内打赢6轮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力筑牢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线。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突显组织保障。积极推进制造立市暨“万人助万企”工作,选派优秀干部精准帮扶企业纾困,持续调度加快推进制造立市战略。接续推动党建工作引领城市有机更新,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切入口,建立健全“基础分+提升分” 督导评分体系,实施老旧小区改造723个,党建引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入选住建部第四批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并被住建部《大美城乡安居中国》一书收录。

党员就是旗帜,党支部就是堡垒。汴梁大地上,8000多个基层党组织筑起坚如磐石的战斗堡垒,20余万名党员在社会发展、项目建设、基层治理等急难险重任务中挑重担、打头阵,凝聚成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强大力量。

三、选贤任能,事业为上,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

2023年5月31日,在第二批“六个重大”实践锻炼活动动员会现场,参与实践锻炼的年轻干部正与企业代表密切对接,这是市委统筹干部培养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近年来,开封市聚焦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选人用人质量不断提升,一大批综合素质过硬的干部成长起来、走向重要领导岗位。

选人用人正确导向牢固树立。坚持注重基层、担当作为、突出实绩“三个导向”,倡树“六个优先”“五个标准”“两个不用”“四个换人”“四个不一样”选人用人原则,高质量完成市、县、乡领导班子集中换届,换出了同心奋进新气象、换出了锐意进取新活力。

干部实绩记分制度日益完善。运用“深度考评、分类排序、交叉印证、综合研判”等方式,构建干部实绩导向型考核评价体系,实现“考准事”与“识准人”有效贯通。因实绩记分为“0分”,3名干部被取消县区换届提名资格、

25名干部被取消职级晋升资格,有关做法被《中国组织人事报》刊发推介。

年轻干部源头培养常态化开展。全面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从公务员考录、公开遴选、调任转任等多方面着手,进一步扩宽选人视野和渠道, 蓄好干部队伍源头活水。实施“百岗培优”计划,首批选派50名干部交流挂职。实施优秀年轻干部“六个一批”计划,选派3912名干部联系分包企业5194家, 开展“六个重大”实践锻炼。落实省委“墩苗育苗”计划,52名“墩苗育苗” 干部全部安排到“吃劲”岗位锻炼,让更多年轻干部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

严管厚爱之风兼济并行。精心抓好省委巡视组及选人用人专项检查组反馈组织人事工作问题整改,深入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和“带病提拔”倒查工作, 认真落实“凡提四必”要求,从严做好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工作,持续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全面开展市管干部人事档案清查工作,建立“红、黄、绿”三色管理名册,巩固提升档案审核结果。及时有力对优秀集体和个人实施记功奖励,担当有为、奋发进取氛围愈加浓厚。2022年8月30日,开封市应急管理局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受到***总书记亲切接见。

用人必考其终,授任必求其当。一连串举措实措,一系列新招硬招,树立起鲜明选人用人导向,让全市干部队伍焕发出蓬勃生机,敢担当、能作为、善攻坚、严自律成为全市上下的统一认识与行动自觉。

四、引用并重,管服合一,人才生态持续优化

2022年4月26日,开封市科学院正式组建成立,市委书记高建军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新友共同为开封市科学院揭牌,宣告又一高层次人才引进平台在我市落地。近年来,开封市坚决落实省委“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部署,以前瞻30年的眼光,努力打造一流科技创新人才高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封建设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

以产引才增量持续扩大。大力推出“东京英才计划”,完善一揽子人才政策体系,实行人才引进链长制,统筹实施八大人才工程,设立“人才伯乐”奖, 有力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市场化作用,柔性引进院士等高层次人才18人,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500余人,6名专家入选“中原英才计划”,与清华大学等70余所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产学研合作对接719项,全面开放引才渠道愈加通畅。探索“揭榜挂帅”机制,发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榜单33项,人才助推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平台载体规模日益壮大。聚焦提升平台引才育才功能,吸引高校院所、院士团队共建研发平台。新建省级科研平台和机构63个,挂牌成立开封市科学院、河南大学开封研究院、种业实验室、中医药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碳基新材料中试基地实现了省级中试基地“零”的突破,“智慧岛”双创载体首批通过省验收,全市各类创新平台600多家,为高层次人才来汴留汴量身打造用武之地。

人才服务体系加速完善。出台“支持留汴来汴十条措施”,真金白银赋能人才创新创业。在全省率先开设人才“一站式”服务专窗,集中办理分散在各部门的12项人才服务事项,有关做法被《中国组织人事报》刊发推介。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人才安居保障体系,首批青年人才驿站揭牌运行,建设筹集人才住房2600余套。一系列人才服务保障措施优化提升,持续点燃人才创新创造激情。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如今,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各方面人才源源不断汇聚汴梁大地,为开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站在新征程的起点上,全市组织系统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聚焦“全国争先进、全省创一流、系统出经验”三个目标,持续推进政治建设常态化、基层党建标准化、干部选用精准化、招才引智系统化、自身建设规范化、服务大局高效化“六个建设”,全力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中勇做开路先锋、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开封绚丽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晋中市五年来组织工作综述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笃行逐梦,足音铿锵。

2019年至2023年,是晋中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昂首阔步的五年,也是晋中组织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的五年。

五年来,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组织系统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紧紧围绕市委中心、服务大局,忠诚履职、担当作为,选干部配班子、抓基层打基础、建队伍聚人才,推动全市组织工作不断打开新局面、取得新成效。

一、政治引领,凝心铸魂,把好前行“方向舵”

思想建党、理论建党,是组织工作的重大使命。全市组织系统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落实到组织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

一是理论武装入脑入心,把好奋勇前行“方向舵”。全市组织系统始终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委(党组)会议第一议题、市县两级党校(行政学院)第一课程、“新时代晋中干部大学堂”第一专题、党员干部学习第一内容,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

二是集中教育凝心铸魂,筑牢理想信念“压舱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真理之光照耀前路,思想洗礼一以贯之,党内集中教育环环相扣、次第展开,市级领导带头示范,县处级以上干部以身作则, 全市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得到锤炼锻造。

三是学习培训常抓不懈,凝聚事业发展“向心力”。聚焦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等,“九学”联动学党史,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守正管用”示范行动,举办市管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读书班、县处班、中青班等,引导党员、干部学出绝对忠诚、学出使命担当。今年以来,聚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举办市管主要领导专题研讨班、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轮训班以及36期专业化能力培训班,累计培训干部2.3万人次。

二、选贤任能,严管厚爱,锻造担当“硬队伍”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干部队伍支撑。我市全面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

一体推进干部选育管用工作,不断提升干部队伍质量,干部队伍面貌焕然一新, 干事创业蔚然成风。

一是树立鲜明导向,精准科学选用干部。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贯彻落实《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考核办法》,常态化开展各级领导班子综合调研和领导干部分析研判,开展重点岗位干部精准画像,夯实干部选用工作基础。圆满完成市县乡换届工作。

二是加强实践锻炼,一线培育锻炼干部。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锻炼,在艰苦地区磨炼,在关键吃劲岗位历练晋中市坚持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优先提拔重用在乡村振兴、抢险救灾等重大斗争一线表现突出的干部。五年来,共提拔重用在脱贫攻坚、援疆挂职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干部92名,评选市级担当作为干部400名。

三是注重严管厚爱,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晋中市坚持严管厚爱、严字当头, 坚持“凡提四必”,制定《干部选拔任用有关事项报告操作办法》《市管干部离任交接操作办法》等13项制度,建立市管干部监督信息平台,强化选人用人专项检查、一报告两评议、信访举报查核等结果运用,把看日常、查平常、管经常贯穿干部管理监督全过程。同时,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推动干部担当作为、能上能下、合理容错,营造谋转型、尚实干、敢担当的良好氛围。2021、2022年度干部选拔任用总体评价等3项评议结果均达100%。

后继有人,事业常青。晋中市坚持抓好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出台《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实施意见》等,常态化建立300人左右的优秀年轻干部储备库,为全市干部队伍提供准确、可靠的“源头活水”。五年来,共招录1941名公务员、300名普通选调生、198名定向选调生,实现定向选调生市直单位全覆盖,每个乡镇平均有3名普通选调生。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街道)任职“墩苗”,选拔乡镇党委书记到省市直单位任职工作,让年轻干部在磨炼中“淬火成钢”。

作为中组部公务员平时考核唯一地市级联系点,我市积极作为,在全省首家出台公务员平时考核实施细则,在全国率先全面推开公务员平时考核。具有晋中特色的经验做法,得到中组部、省委组织部认可,并在全省推广。同时, 扎实做好公务员调任、登记工作,职务与职级晋升备案、公务员工资审批及奖励工作。

三、筑巢引凤,广聚英才,点燃智力“强引擎”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晋中市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推动形成天下英才聚晋中的人才发展环境。

如何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晋中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一是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从《晋中市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办法》到《改进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流动办法》,从

《晋中市对新引进急需紧缺专业高校毕业生发放补贴办法》到《晋中市推进高质量发展柔性引才办法》一系列制度的出台,映照着我市不断完善机制体制, 高质量推动招才引智的坚实步伐。

二是加快“合”,持续深化省校合作。结合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开展党政正职访名校、企业家进校园、“千企联百校”等活动,在“走出去”和“请进来”、面上推进和点上突破、存量提质和增量做优、落地项目和引进人才上同步发力,激活发展源泉。2021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与省内外125所合作高校开展合作,落地省校合作项目956个,选聘高校智库专家191名,与高校合作共建科研平台129个,签约成果转化项目64个,共建优质生源基地141个。

三是着力“聚”,打造英才汇聚平台。支持“三晋英才”,启动百名本土实用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名师名医名家工作室建设工程,优化市委联系专家服务等。发挥大学城和职教港科技创新优势,增强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 加快集聚专业镇、产业链所需优秀人才。其中,名师名医名家工作室建设工作荣获2021年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评选活动“最佳案例奖”。

四是注重“引”,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在全省率先制定推进高质量发展柔性引才办法,全面做好开发区、综改示范区、晋中农高区等柔性引才工作,仅今年以来,柔性引进具有博士以上学历、副高以上职称、技师以上技能等级的人才261名,其中院士3名。获批成立1家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家省级博士创新站。聚焦智创谷引才用才,实施帅才领航、将才支持、英才储备、匠才培育“四才行动”,高层次人才引进取得历史性突破。

五是突出“留”,联系微信32311699,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持续加大人才经  费投入力度,2019年至2022年全市财政共投入人才资金4.58亿元,保持逐年增长。制定实施一揽子人才支持保障政策,在子女入学、医疗保健、人才公寓、公共服务、职称评审、政治待遇、社会荣誉方面的支持措施,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环境,让人才“红利”得以源源不断释放。

四、夯基固本建强堡垒,激活发展“源动力”

“六抓六治”工作举措被评为第四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新华社政务智库报告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晋中实践”》为题,专刊报道我市专项行动成效;在全省第二家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

五年来,晋中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为牵引,全面加强各领域党建工作,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一是健全完善组织体系。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城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攻坚等重点任务,通过开展“一堡垒五中心”建设、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创新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开展星级党组织创建、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等举措,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打造坚强战斗堡垒。截至2022年底,911个无物业小区实现物业服务全覆盖,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92.7%、90%。

二是建好建强党员队伍。抓好党员培养、发展教育、管理各项工作,加大在产业工人、青年农民等重点群体中发展党员力度,把各方面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开展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走访慰问、典型宣传等活动,形成崇尚先进、争当先进良好氛围。同时,做好村(社区) 党组织书记考核工作和星级化评定,兑现落实星级奖补和事业编制专项招聘, 加强到村任职大学生“全链条”培养管理。村(社区)“两委”换届时“一肩挑”比例达90.9%,“两委”主干大专及以上学历比例达62.2%,基层党员队伍战斗力持续增强。

三是着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党旗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疫情防控、基层治理等重大任务一线高高飘扬。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打下坚实基础。面对疫情,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投身疫情防控一线,成立临时党组织937个,组建党员突击队、先锋队等7825支,9.6万余名党员冲锋在前。坚持党建引领,狠抓村级集体经济,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2.5亿元,经营性总收入达8.2亿元,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100万元的行政村分别达到52%和16%。推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高效推动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蹚出一条可复制、能借鉴的改革新路。

打铁还需自身硬,牢牢把握自身建设这个永恒课题,开展“对照职责找差

距明确责任抓提升”专项活动,创新构建组织系统“2533”抓落实工作机制, 全市132项组织工作纳入“五定三清单”管理,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机关,做到让市委放心、让党员干部人才信赖、让广大群众满意。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鞭。站在新起点,全市组织系统将以“干字当头”的思想行动、“实字落脚”的担当举措、“走在前列”的拼搏冲劲, 为全市加快转型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宝鸡市组织工作综述

时间记录着砥砺前行的足迹,岁月镌刻下拼搏奋斗的成就。

***总书记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组织系统深刻领悟***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按照省委要求和市委安排,牢牢把握新时代组织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新特点,紧紧围绕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等各项工作,在忠诚履职中明确政治站位、在服务大局中提升工作能力、在稳中求进中奋力担当作为,干部选育管用不断规范、基层组织全面夯实、人才活力竞相迸发,奋力书写新时代组织工作精彩“答卷”,汇聚起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回眸全市组织工作历程,一张张喜人的成绩单格外耀眼:“一核双联四化” 获评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选派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在全国交流经验,党建引领助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做法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干部不足提醒促成长制度、千名村党组织书记学浙江等做法得到中省肯定,西北地区首家非公党建学院挂牌投用;8个“两新”党建工作案例入选第六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平台是全省唯一获评全国“2022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干部人才合力团、国企党建、红色商圈先后被《人民日报》报道,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城市社区党建、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援藏工作等经验在全国、全省会上交流;“五个四”严密基层党组织体系建设得到省委主要领导肯定。

一、教育培训: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真理之光照耀前路,思想洗礼一以贯之。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到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一个个重要时间节点、在一道道集中教育重大“考题”中,我市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分领域、分专题、分层次开展系统学习教育培训,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化于效。

一是理论武装注入灵魂。组织实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以“宝鸡大讲坛”为引领、党校主体班次为支撑、行业领域专题培训为补充,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中央全会精神,及时跟进学习***总

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分期分批加强组织调训、集中轮训、日常培训, 分类分级拓展专题深学、理论研学、在线自学,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次7600余期、培训学员69.2万人次。

二是集中培训淬火加钢。通过“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班等方式,领导示范学、干部带头学、党员跟进学,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持续深化党员干部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运用和理解。特别是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后,在市委主题教育读书班牵引下,12个县区和84个市级部门全部完成读书班集中学习任务,确保主题教育开好局、起好步。

目录 2023年组织部工作总结、人才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 (7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