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交流材料

思政课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交流材料

自党的XX大提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成为重要的理论命题和实践课题。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是关乎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完善和优化的重要工程,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要立足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确认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一体化的建构范围,充分挖掘其现实价值,系统构建其实践体系。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的现实价值

1.有效改善大中小学思政课学情闭塞现象。学情闭塞分为结构性学情闭塞和即时性学情闭塞,结构性学情闭塞的成因可追溯至思政课教师职前准备和专业学习时期,是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技能训练、考核要求的层次性差异导致的结构性认知差异,表现为思政课教师跨学段协同意识的缺失以及对话合作技能的弱化等。部分思政课教师无法跳出自己的认知视域去理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就是结构性学情闭塞的一种表现,然而,人的视域并非一成不变,视域具有可转换性和可拓展性学段分界带来的视域差异会使视域转换和拓展得到现实确证。即时性学情闭塞主要形成于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由于思政课教师忙于本学段教学工作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信息闭塞。例如,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对学生在高中阶段是否将政治课选为高考必考科目等重要信息不了解,在既定教材体系的灵活转化和差异化处理中处于被动,上述现状不仅会削弱思政课教学的承接性、针对性、实效性,遮蔽课堂教学的知识重构与意义建构功能。同时也可能使教师错失对教材无效重复、知识倒挂、逻辑断裂等问题的最佳修正时机。无论哪种类型的学情闭塞都揭示着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的现实必要性。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有效改善大中小学思政课学情闭塞的现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通过研读各学段思政课教材,把握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内在的贯通性和差异性;其二,通过集体教研分析青少年思想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对象在理论需求、思维方式、认知习惯、接受水平方面的阶段特征;其三,通过对比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知识侧重,把握大中小学不同思政课程之间的内在关联性。

2.深度激活思政课课程改革的主体动力。***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是课程改革的执行主体,教师是否具有与课程改革相匹配的自觉意识、强大动力和实践本领,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实际效果。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对思政课课程改革主体动力的激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培育一体化助推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教学信念的自动化迁移,为思政课课程改革提供了一致的目标理念。职前职后的过渡是适用、检验、重塑教学信念的关键时期,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培育一体化通过置入共同教学信念,使职前职后自动迁移、巩固和延续教学信念成为可能。“自然连接”为自动化提供了载体和程式,而“一体培育”则规定了自动化的同一方向和归宿。共同的育人意识、角色期待和职业责任感可有效防范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育人目标的离散和教学劳动价值观的分化,减轻课程改革的阻力。第二,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管理助推教学效能感的跨学段聚合,为思政课课程改革提供了强烈的集体动机。马克思曾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教学效能感影响着思政课教师的工作激情和热情。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一体化建设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自我开放、彼此发现、互相信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集体效能感油然而生,思政课课程改革的主体动机得以整体提升。第三,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考评一体化有益于理性疏导教师情绪,减少思政课课程改革的隐性阻力。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为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创设了角色共识的达成时间、实践互动的稳定空间以及彼此熟悉的系列条件,使得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的权责观念得以重塑,大大提升了其教学行为和教育劳动的可见性。由此,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在劳动可见、事实平等的基础上走向平等空间,思政课教师因为劳动价值迷失、专业义务“被附加”、亲密感丧失等问题造成的不平衡心理和苦闷情绪得以缓解,有效减少了思政课课程改革的隐性阻力。

3.防范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分化风险。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分化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过于专注分层分类而导致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协同意识涣散、价值追求不一、身份认同差异、育人场域疏离等问题。我国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大多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而大学思政课教师则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博士毕业生为主,本硕博人才的贯通培养对于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有着重要作用。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来看,本科阶段往往以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思政专业情怀养成、实践能力提升为主;研究生阶段则以强化科研训练、提升科研素养为主,这一阶段,做教案、站讲台等基本师范素养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似乎被弱化。而现实情况却要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都应具备过硬的师范技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硕博士研究生均有必要在学校期间适当接受师范教育。高校要将专业教育、师范教育、学术训练置于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培育全过程,确保本硕博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分层分类不分化。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体系

系统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队伍一体化的实践体系,要瞄定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的时代要求、把握思政课教师成长发展逻辑、盘活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资源。

1.构建多维贯通的思政课师资培育体系。高校要从“供给侧”夯实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队伍一体化的现实基础。一要将共同的教学信念置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培育全过程,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形成统一的使命认知和角色期待,为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一体化埋下信念之种。二要推进专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的全学段融合,锻造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服务“一体化”的实践本领。我国大部分硕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未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教学信心不足、教学品质不够等问题。推进专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的全学段融合,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培育一体化的有力抓手,也是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关键。三要统一制定以思政课教师培训方案,抓牢线上线下两个阵地。搭建全国思政课教师教育网络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弱化区域差异、城乡差异、校际差异、学科差异、课程差异以及资源不均、水平参差不齐等现实问题给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队伍一体化培育带来的客观阻力,兜底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培育一体化的均等落地。

2.制定分层统整的思政课教师选聘标准。高校要从“入门关”为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提供基准和承托。“分层”强调特殊性和个性,“统整”强调一般性和共性。一要制定统一的思政课教师岗位要求。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者、学生成长成才引路人等角色定位出发,统一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岗位要求,确定政治面貌、师德师风、纪律观念等硬性指标,形成统一的思政课教师行业标准,将“四有好老师”“六个要”“教育家形象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型思政课教师”的目标引领和精神特质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统一的岗位要求中,确保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能够“深刻领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总要求,对本学段的教育内容钻研精通,对相邻学段的内容熟悉了解”。二要统筹核定各级各类学校思政课师资配比。师资配比问题关乎思政课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基础因素,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专科生招生数量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数量关联起来,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博士研究生招生数量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数量关联起来,从结构上改变思政课师资缺乏、岗位配比不达标的情况。三要出台区域就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人才填充思政课师资力量薄弱的地区和学校。由于学科平台、薪资待遇、发展机会等的差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人才在就业择业中,明显“扎堆”北上广深的“双一流”高校,地方高校尤其是三四线以下城市的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进人难”的问题,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应从顶层设计上予以重视。

3.打造融合共生的思政课师资队伍管理模式。以业人融合、质量融合、群体融合、考评融合解决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队伍一体化管理问题。一要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挂职访学和多种课堂的工作量互认制度。丰富思政课教师交流形式,鼓励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开展多元化互动和经常性交流,促进区域间、院校间、学段间思政课教师教学思想碰撞、教学困惑共解,通过业人融合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集体效能感共生。二要支持鼓励跨学段思政课教研团队建设。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在教学研究的选题、论证等方面渴望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科研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而高校思政课教师同样希望在学情调研方面获得中小学教师的助益,这些都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学术共同体建立的价值所在和关键动力。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研团队,可充分发挥不同地区、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优势,通过群体融合实现思政课教师教研优势互补共生。三要构建大中小学连通的学校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既要关注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共性,强调考核原则目标的统一性,注重个体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突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管理的规范性,也要鼓励先进,尊重思政课教师队伍内部需求的多样性,突出管理效率,通过考评融合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竞争力的有机共生。

4.构建聚变共赢的思政课教师发展支持体系。要从“发展关”解决思政课师资队伍内涵式发展的问题,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一要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队伍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规划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积极对标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和人才培养的要求,瞄准时代发展需求,推进思政课教师发展支持制度化。二要加大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培养的经费支持。通过公费师范生、乡村教师、公派留学等专项支持,对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建设和思政课教师发展的资金支持,促进城乡之间、不同学校和不同学段之间思政课师资培育经费、教师薪资待遇和发展经费的一体支持。三要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发展的组织支持体系。政府相关教育部门要统筹各级各类高校及学术组织等,支持跨区域、跨学校、跨学段的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以思政课管理组织、教学实践组织和学术交流组织的一体化促进思政课师资发展的一体化。四要拓展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发展的社会支持体系。盘活各类社会资源,既要有物质支持,也要有情感支持,加强大中小学优秀思政课教师、思政金课和典型育人案例的一体化宣传力度,创设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