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对比法”写作,是突破思维禁锢的核心技巧

运用“对比法”写作,是突破思维禁锢的核心技巧

“对比法”在公文写作中应用非常广泛。它能帮助我们准确定位问题,认清差距,找准短板,快速提高写作水平。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比法”运用得当,之于写作形同神助;认知偏颇,则如同自掘坟墓。

NO.1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对比法”是一把双刃剑。因此,我们往往害怕对比,害怕与强者对比遭受打击、消磨自信,害怕颜面扫地、声誉归零,害怕失去地位、影响利益。所以,闭门造车的多,自我满足的多,敝帚自珍的多!

经济学家丹·艾瑞里在《怪诞行为学》一书中写道:“我们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会失去什么,而不是会得到什么。”

对比,只是一种纯粹的工作方法,不是搞结论否定,更不是搞权益分配。所以,我们不应把注意力集中到声誉、颜面、利益等虚无的事物上,而应端正心态,放开胸怀,主动拥抱“伤害”。这种心态上的转变,之于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斯宾塞认为,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见,只要看出同真理冲突,都愿意放弃。

“对比法”是一种科学的写作方法。我往往因为放不下鸿毛一样的“虚荣”,才关上了写作的大门。

掌握“对比法”,根本在于学会放弃,做到虚心。

NO.2

方向决定结果

对比,或许更像电脑的“自检”程序,通过与原代码的逐行“比对”,定位自身漏洞,自主修复漏洞,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自检”程序之所以强大,关键在于科学的“参照系”,模块化的比对“模式”,高效的比对“语句”。

程序员的设计理念实现了系统的永久稳定,究其本质,就是方向决定了结果。

将“对比法”贯穿于公文写作,就是将电脑的“自检”程序嫁接到写作方法中,通过与“参照系”的对比,确定修改方向。

运用“对比法”提升材料质量,核心在于搞清楚“与谁比”“怎么比”“比什么”的问题。

“笔杆子”们常讲:写作,有时候需要的不是指导,而是方向。“与谁比”“怎么比”“比什么”的问题,实质上就是方向问题。

这就好比在玉器店辨别玉石品质,行家不仅要从外在比玉石的质地、颜色、光泽,还要从内在比玉石的密度、硬度、透明度。公文写作中的“对比法”也是如此,既要对比外在的“形美”,还要对比内在的“意美”。

NO.3

对比法的运用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认为语言文字应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对比法的运用,就是要从材料的“思想、语言、形体”三个层面进行比较,从而获得“三美”。

1、与同类型材料比——比形体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同一项工作因单位不同,工作思路不同,抓建手段不同,执笔人不同,入题角度不同,写作思路不同,写作手法不同,即便是同一主题的材料,往往也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热闹场面,每篇材料中蕴含的新思想、新经验、新做法更是值得学习借鉴。

撰写类似材料,关键在于博采众长,兼容并蓄。

具体做法就是,将所有材料都汇集在一个文件夹内,挑选一些写作手法卓越的、逻辑构思清奇的、抓建工作创新的高质量材料,逐一认真学习、搞好对比,重点与它们对比“看待问题的角度”“抓建工作的思路”“落实工作的措施”“推进工作的手段”“解决问题的招法”,以及写作构思和文笔手法的特色亮点,等等。

对比过程中,我们应把握好两个环节,一个是做好笔记环节,把一些重要的、有启发性的内容记录下来,甚至可以注记自己的一些思考与启示,方便以后继续学习;另一个是换位思考环节,边读边思考:为什么别人会这样想?我为什么做不到?我的短板在哪里?自己如何解决?经常保持这样的思考状态,对写作水平提升效果很好。

坚持大于半年的对比训练,我们往往就能收获更广的视野、更新的思路、更高明的谋略、更实用的技巧,这些思想结晶对于我们写作大有裨益!

2、与领导意见比——比思想

“什么都不会的人才当领导!”这是很多职场人对领导的定位。

这样的评价是对还是错?我个人认为既对也不对。

对,是因为如果在专业领域,领导也许真比不几十年如一日扎根一线熟练工,否则“庖丁解牛”现象就难以解释得过去了。

不对,是因为如果在对比领导力、统筹力、协调力层面,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就远不如领导的指挥谋略、思维层次、眼界开阔了。

所以,对于写材料这件事而言,也许领导对遣词造句、文法体裁一知半解,远远比不上常握“笔杆子”的写作人员,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领导对材料的高超辨别力,也许领导在材料局势的把握、观点的呈现、重难点的拿捏、结构的布局、前景的展望方面,超过我们的不是一星半点,甚至是我们触不可及的高度。

屁股决定脑袋。并非戏谑之言,而是实践真理。领导的高瞻远瞩,往往是我们写作的“明灯”。因此,我们有必要放弃误解,放平心态,自我消解“被退回修改”的抵触情绪,认真领悟领导修改意见的出发点、思路及角度,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想不到”,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修炼,我们就能提升公文材料的层次水准。

3、与经典范文比——比语言

近年来,网络自媒体迅猛发展,很多体制内的“老笔头”“笔杆子”们耐不住诱惑,纷纷走出办公室,迎接自媒体,撰写出一大批非常有价值的秘籍心得和经典范文。

随着网络共享意识的增强,各类庞大的公文素材库在网络上拔地而起,照亮了我们很多公文初学者的方向。

虽然网络范文来源广泛,鱼龙混杂,但更多的还是出自高人之手,甚至非常成熟非常经典。因为,每篇范文必定经过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洗礼,都是“笔杆子”们多次推敲打磨,各级领导审改批注,在重要场合实战检验过的精品。因此,每篇范文都具备鲁迅笔下的“意美、音美、形美”,一定值得借鉴参阅。

如果我们是初学者,或当我们才尽词穷、文思枯竭之时,不妨翻翻这些“大家”的经典范文,与其进行“三美”对比,重点是以“音之美”的对比,学习他人的经典语句、专业行话,塑造属于自己的语言结构,长此以往,必能久久为功,写出令人惊艳叹服的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