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交流发言:“四下基层”要在“实”字上下功夫
1988年至1990年,***总书记在宁德工作的一年十一个月里,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35年来,“四下基层”这一实践创造不断彰显出非凡的制度优势和强大的实践伟力,引领带动广大干部群众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在深入开展,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学习运用“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实实在在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
一、办好民生实事要深入实际。
“天下之大,莫大于民心;天下之重,莫重于民生”。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该把身体沉下去,把民心聚起来,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要主动走到人民群众身边,和群众打成一片,常坐坐群众的“板凳”、常听听百姓的“心声”,做群众的好朋友。要练好为民服务这项看家本领,多说“乡音”、多讲“实话”,用接地气、受欢迎的方式宣讲党的方针政策,从而解决与群众沟通的困难,体现出亲民爱民的情怀,让群众感受到真情实感、真心实意。说到为民办实事,有少数人还是“眼睛朝上不朝下”,不愿凑近耳朵听群众有何烦恼,更不愿沉下身子为百姓排忧解难。我们要办好群众关心的实事,需运用好“四下基层”工作方法,主动下沉一线、深入调查研究,听清群众热议的焦点、摸清群众生活的难点、弄清群众办事的痛点,切实把准问题的关键点、要害处,使办实事更有针对性、更符合群众意愿和利益,真正做到所办之事符合民意。
二、办好民生实事要拿出实招。
“民生关乎民心,民心连着党心。”民生事项千头万绪,复杂繁琐,不能走马观花、纸上谈兵,解决民生问题必须问之于民、用之于民。民生实事琐事多,在推进落实过程中,需要我们切实担起为民排忧解难的责任,从“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大处着眼,从“着力解决好群众身边事”的小处入手,敢于出实招、拿硬招。运用好“四下基层”工作方法,紧盯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现场研究、现场指导、现场协调,努力把问题解决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要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全力以赴、尽力而为。要用好调查研究基本功,切切实实地了解群众对经济收入、义务教育、生病就医、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呼声、心声,梳理找准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难点、痛点、堵点和服务需求。要增强干部的服务意识、优化制度的服务流程、畅通服务的评价渠道,把“群众访”转变为“一线问”,主动出击,在一线排查化解问题,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
三、办好民生实事要务求实效。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深刻领会感悟***总书记的深厚为民情怀,在“四下基层”中尽心尽责、倾注真情,不断增进和群众的感情,不断密切和群众血肉联系。要将心比心、用情用力,站稳群众立场,让群众在一件件民生实事中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切实感受到关心和温暖。要走深走实、提速提效,干出成效解民忧,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把暖民心的事办细、把顺民意的事办好,得到群众的认可,成为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一点一滴汇聚出干部群众心连心的磅礴力量。要牢牢把握住民生工作的连续性和实效性,实打实、心贴心去破解每一个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绝不能搞花拳绣腿糊弄百姓,更不能搞“一阵风”,让原本的“暖心事”变成“寒心事”。要有耐心、有韧劲,凡事深想一层、细想一层、多走一步,下绣花功夫,将问题分级分类,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