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篇2023年12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

2023年12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96篇) 目 录

2023年12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96篇)

目 录

1.手执“三色笔”谱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篇章6

2.做最美基层“枫”景的追“枫”者8

3.透视“上海足迹”走稳“千里之行”10

4.乡村振兴:溯源“良渚文化”巧拆“共富锦囊”13

5.在“变”与“不变”中深悟“读懂中国”16

6.“深”字发力让调查研究“见真章”19

7.“四下基层”要把握“从哪来到哪去”的方法论21

8.奔赴“良渚之约”解锁“共富密码”22

9.从上海之行解锁“人民城市”的“民字密码”25

10.循着“坚实足迹”传承“红色基因”28

11.以“良渚印记”汇聚“文化之力”31

12.以“宪法”之光照亮新时代的“法治之路”34

13.致敬千千万万孟广泰:扎“根”铸“魂”颂英雄37

14.“吹糠见米”推动调查研究步步深入40

15.聚焦“千万工程”聆听“千言万语”42

16.答好“身在基层”的满分答卷45

17.当好“热心人”走稳“四下基层”路48

18.干部工作要把握好“三对关系”51

19.品味“最美公务员”的精神内涵54

20.乡村振兴:吟咏“四声雅律”留住“水韵乡愁”56

21.循迹“沪苏足迹”体悟“民重千钧”59

22.公务员何以“最美”?唯有“走心”!62

23.青年干部“担”字当头做“最美”64

24.弘扬“四下基层”传统全心为人民办实事67

25.在对标“最美”中争当“最美”70

26.执“最美”之笔书“最美”答卷73

27.读懂“四下基层”的“下”字真谛76

28.调查研究要“见人”“见事”“见效”77

29.练好“四种话”让“四下基层”言之有味79

30.“点”上发力让为民服务见“真”章82

31.读懂“最美公务员”的“公”“务”“员”内涵84

32.定制“红色专餐”探寻党员教育“调味法”86

33.育凤出巢让青年科技人才“唱主角”89

34.党员干部让我们一起追这样的“科学巨星”91

35.细悟“上海之行”解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94

36.“最美”榜样动人心97

37.调查研究要“到一线”“善解剖”“下实功”100

38.在如火青春中读懂何以“最美”102

39.溯源“远古遗址”领跑“乡村经济”105

40.上好“理论课”做好“践行者”108

41.让主流价值“飞入寻常百姓家”111

42.“笔墨纸砚”描绘为老服务“夕阳画卷”113

43.将“最美”之姿“画”入漫天雪花116

44.从“广西之行”读懂“国之大者”119

45.调查研究要行之有“向”122

46.致敬鲍卫忠:最是“忠言”动人心124

47.党员干部解锁“过紧日子”中的正确政绩观127

48.读懂广西之行深意凝聚富“桂”兴边合力130

49.巧拆“锦囊妙计”绽放“乡村万象”133

50.致敬鲍卫忠:三问于民付一生坚守136

51.致敬鲍卫忠:用脚步丈量为民“初心”138

52.当好人才的“服务员”141

53.读懂抗震救灾背后的“中国力量”144

54.用“三把钥匙”助力“三农”工作147

55.做好“三农”文章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149

56.基层干部先声夺人喊出“有我”第一声152

57.擦亮“枫桥经验”的“金字招牌”155

58.巧执“三农笔”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158

59.抓落实要“掷地有声”161

60.党员干部解锁《榜样8》“一”字“密码”164

61.《榜样8》:重温“入党誓词”修好“必修课”167

62.答好群众安全温暖过冬“考卷”170

63.读懂《榜样8》背后的“一”字密码173

64.读懂《榜样8》中的“滚烫初心”176

65.汇聚榜样之光照亮奋进征程179

66.解锁“榜样”里的“最美”模样182

67.解锁《榜样8》打开基层实践“新路径”185

68.与你同行、光芒万丈向“榜样”看齐188

69.致敬李桂科读懂“何以榜样”191

70.致敬李桂科:变“麻风村”为“幸福村”194

71.致敬钱七虎:择一事终一生的“极致”美学197

72.追寻榜样力量勇担时代使命199

73.致敬刘玲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201

74.致敬唐菊兴:登最高的山看最美的景204

75.从“声声叩问”感悟“为民初心”207

76.点亮“榜样之光”挺膺“青春之姿”210

77.追寻榜样“灯塔”照亮青春“航向”213

78.横坎头村:两封回信中的红色引领与绿色发展216

79.品悟《榜样8》中的“攀登精神”219

80.致敬“浙”里:“守与留”间巧绘“红绿新梦”221

81.致敬榜样:从逐“光”而行领悟“何以榜样”225

82.致敬唐菊兴:“高原探矿”路漫漫亦灿灿228

83.追寻榜样力量唱响奋斗之歌231

84.最是榜样“动”人心234

85.从《榜样8》中汲取逾越“寒冬”的力量237

86.循着“光”照的方向成为榜样的“模样”240

87.对标榜样之“样”校准青春“奋进坐标”243

88.念好专题民主生活会“真”字经246

89.让榜样力量陪伴前行249

90.致“国家铸盾人”钱七虎院士的一封信251

91.读懂榜样“坚守力”与“实”俱进赴新程254

92.对标时代“榜样”争当奋进“先锋”257

93.解锁《榜样8》中的“奋进密码”260

94.学习榜样精神汲取奋进力量263

95.致敬刘玲琍:灯火烛影“映”初心266

96.致敬热孜万古丽·沙吾提:“为民之花”向阳开269

手执“三色笔”谱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篇章

11月30日,***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不断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更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广大党员干部要执好“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笔”、“创新引领发展”的“金色笔”、“生态环境共治”的“绿色笔”,不断谱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篇章,为中国式现代化增添新画卷。

手执“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的“红色笔”,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篇章“紧扣主题”。“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历史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华民族这百年伟大成就。***总书记指出,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广大党员干部要高擎红色旗帜,始终紧紧抓牢“党的领导”这一高质量发展的“制胜法宝”,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刻领会长三角规划纲要的“灯塔引路”功能,真正从思想深处正本清源,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埋头苦干,争做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性干部,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大胆开拓、担当作为。

手执“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的“金色笔”,强化创新引领发展,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篇章“独开生面”。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中,创新是一个决定性因素。***总书记强调,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整合科技创新力量,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抢抓科技前沿“新赛道”,跑出科技创新“加速度”、瞄准产业创新“终点线”,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能,更好联动长江经济带、辐射全国。要敢于“硬碰硬”,秉持“活到老,学到老”,从被动接受前沿科技知识,转向主动学习,开放发展思维,增强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本领,用创新实践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

手执“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绿色笔”,统筹环保与发展,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篇章“妙笔生花”。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注重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总书记指出,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心怀“国之大者”,自觉践行“两山”理论,持续实施长江“十年禁渔”,推进节能降碳增效,做强做优绿色低碳产业,培养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探索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路径,用生态“含绿量”促进发展“含金量”,答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选题”。

做最美基层“枫”景的追“枫”者

近日,***总书记会见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入选单位代表,勉励他们再接再厉,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基层治理的“中国智慧”。党员干部要做最美基层“枫”景的追“枫”者,追党建引领之“枫”、群众路线之“枫”、基层自治之“枫”,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更上一层楼。

追党建引领之“枫”,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枫桥经验”之所以历久弥新、充满活力,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本质要求。基层治理好不好,党建引领是根本。要始终追寻“党建引领之风”,积极践行党的方针政策、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筑牢党在基层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要发挥好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统筹领导、凝心聚力、扎根群众,全面深化“网格化党建”“区域化党建”等新型党建引领方式。要大力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解决好,用心、用情、用力打造好新时代基层治理的“金字招牌”。

追群众路线之“枫”,拓宽基层“任督二脉”。“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群众路线是党的“传家宝”与“生命线”,“枫桥经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实质就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追寻“群众路线之风”,要深刻领悟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无论是福建霞浦开展“海上评理”,还是河南新乡“老娘舅”的“5+5”矛盾调解工作法,抑或是枫桥派出所的“板凳警务”走得进“家门”、敲得开“心门”……要深入基层一线,厚植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破译做群众工作的“密码锁”,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倾心倾力地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干好事。要牢记“人民群众”这一“国之大者”,走稳“群众路线”这一“根本路线”,以人民为师,立足本职岗位,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不断从人民群众中获取“金点子”和“良方子”,绘就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追基层自治之“枫”,打通基层“神经末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源于基层实践,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精髓所在,也是党员干部基层锻炼的“制胜法宝”。想要盘活“基层治理”这一棋局,基层自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党员干部要积极引导村民自治,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变“独治”为“共治”,同向发力,形成合力。要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创新治理方式,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推动信息化与基层治理“融会贯通”,打破“信息孤岛”与“数据烟囱”,实现基层自治“智慧化”。要优化治理手段,将矛盾化解于基层“第一道防线”,实现诉求纠纷“格”内解决,以“基层之治”夯实“中国之治”,让最美基层“枫”景在神州大地上熠熠生辉。

透视“上海足迹”走稳“千里之行”

11月28日至29日,***总书记在上海市考察调研,先后考察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了解上海增强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等情况。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广大党员干部要透视“上海足迹”,积极践行总书记“念兹在兹”的情怀,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走稳“千里之行”。

要“走得对”,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坚定,吹响矢志为民、勤勉在公的“冲锋号”走好“实干之路”。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史,从“半条被子”到“幸福日子”,从脱贫攻坚“一户不落”到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从乡村振兴“集结号”的吹响到共同富裕“路线图”的制定……“人民至上”始终如一、一以贯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广大党员干部要继往开来、赓续红色血脉,以“风雨不动安如山”的理想信念始终做到“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对信仰忠诚”,在知、信、行和谐统一中不断提升政治涵养,勾勒“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原生画像”,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等为民服务实践中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在就业、医疗、托幼、教育、养老、住房、环境等方面的身边事、贴心事、具体事,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要“走得远”,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意志,立下革故鼎新、踔厉奋发的“军令状”走好“发展之路”。“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上海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历史之车轮滚滚前行,沧海桑田不过弹指一挥间,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6次到上海考察调研,讲得最多的就是“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广大党员干部要想写实“上海之行”的“心得笔记”,首先要关注的就是这个“重要关注点”。“百舸争流千帆竞”,作为创新发展的强大助推力,党员干部任重道远,要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的意志补齐短板、提升能力,以“先行者”的姿态革固鼎新、攻坚克难,以“小学生”的谦恭姿态将群众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好经验”“金点子”进行消化吸收,通过强机制、优举措、提成效的方式,助力其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金钥匙”,真正把服务做到群众的心坎里,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要“走得稳”,以“初心如磐、枝叶关情”的情怀,敲响拾级而上、因势而谋的“催征鼓”走好“服务之路”。2023年11月29日,***总书记走进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了解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等情况。《***关于城市工作论述摘编》中指出,城镇化是涉及全国的大范围社会进程,一开始就要制定并坚持好四项正确原则,其中首要的一条就是以人为本。人民是城市的主人,推进城市治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广大党员干部要摆正公仆身份,以增进人民福祉、让亿万民众共享发展成果作为城市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俯身向下,把“百姓冷暖”作为“第一挂念”,将“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深入“社区人家”“百姓窗前”,做到“身入心至”,大胆实践“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的规划,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依托,将“请进门、笑脸迎、马上办”作为工作“第一追求”,始终端坐在群众这一边,始终与群众想在一起、站在一处,真正做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乡村振兴:溯源“良渚文化”巧拆“共富锦囊”

12月3日,*******向首届“良渚论坛”致贺信指出,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以独树一帜的创新创造、一脉相承的坚持坚守,树立起一座座文明高峰。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不断丰富发展、历久弥新,不断吸取世界不同文明的精华,极大丰富了世界文明百花园。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长河中泛舟,良渚文化犹如一颗璀璨明珠点亮人类文明星空,透视“良渚文化”,蕴藏于“千年文明”的中国文化迸发出磅礴之力,基层干部当溯源“良渚文化”,巧拆“共富锦囊”,让“文化流量”转化成“共富增量”,答好乡村振兴的“时代考卷”。

漫溯“良渚文化”弄懂“我们来自何方”,在“包藏古今、充箱盈架”中深读“方志典籍”,唤醒“沉睡资源”巧拆“文旅融合”锦囊。“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良渚存在的年代为距今五千三百年到四千三百年之间,和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处于同一时代。泱泱华夏5000年,悠悠长河耀星汉,良渚文化让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坐标中找到自己。“星霜荏苒,居诸不息”,经典文化“历久弥新”,那些流传千古的传统人文风情如璀璨明珠,点缀着“中华文明”的“诗意画廊”。广大基层干部应推开“良渚文化”之窗,埋头苦读于“方志典籍”之中,在“方志典籍”中把准“文旅之脉”、循迹“物产之踪”、探得“共富之道”,唤醒藏于深山的自然美景、藏于原野的生态地貌、藏于人家的民俗风情,将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禀赋的“文旅元素”进行深入开发,打造独特的“生态旅游线路”。让蕴含“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的“文旅线路”成为人们出游的首选,为“村中人”留住“诗意美景”、为“村外人”唤起“山水乡愁”,走稳“文旅融合”之路。

漫溯“良渚文化”弄懂“我们现在何处”,在“刮摩淬励、钩深索隐”中开展“调查研究”,擦亮“金字招牌”巧拆“产业振兴”锦囊。良渚不仅代表着中国长江下游的文明形态,也代表着东亚地区最早的国家文明。5000年岁月逝去,良渚的土地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对话仍在继续。知晓“我们来自何方”,才能洞见“我们现在何处”,广大基层干部要循迹“良渚文化”,辨识“今日之中国”“当下之责任”,从“千年良渚文明”解锁“生活本貌”“发展规律”和“工作哲思”,在波澜壮阔的乡村振兴征程上,尊重自然万物的生长规律,以脚踏实地的调查研究解锁“深山瑰宝”的“研发之道”,以“一山翻过一山找”“一户紧挨一户问”“一地市场接连一地市场调研”的态度全面摸清乡村底数、找到产业发展的“短板”,明确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差异,实施科学的规划路径,按照“经济之山”与“生态之山”双峰耸立的思路,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下,全面谋划特色产业,将“小特产”变成“终端货”,擦亮乡土特产的“金字招牌”,为乡村产业建链、强链、补链,擘画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漫溯“良渚文化”弄懂“我们将往何地”,在“鼎故革新、疏源浚流”中广纳“天下英才”,激荡“人才活水”巧拆“乡村振兴”锦囊。“良渚文化”串通起时间的长河,浸润了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养分,不仅溯源过去,更关乎当下、面向未来。“良渚的艺术是世界级的,与任何新石器时代文明相当,甚至更好”,良渚文化将成为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对话、交流。广大基层干部要推开“文化之窗”,不拘一格向人才递出“橄榄枝”,不断延伸人才引进触角,在挖掘培育“本土工匠”的基础上,将那些懂管理、抓项目、爱农村的复合型、专业型人才引入广袤乡村;托文化凝聚力,让更多有知识、有情怀的栋梁之才回到家乡、反哺桑梓,持续为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要借文化之力,为“新农人”搭建“干事创业”的舞台,为人才开出“有什么,用什么”“宜什么,干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支持清单”,助力乡土人才用“文化链”串起“产业链”、将“产业链”嵌入“共富链”,引领乡村振兴在崭新的赛道上“加速奔跑”。

在“变”与“不变”中深悟“读懂中国”

12月2日,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广州开幕。*******向会议致贺信,科学分析当代世界发展大势,表达了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努力,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的真诚愿望。“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创立至今10周岁了,10年岁月,我们见证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也经历了世界风云变化,让我们透过这场“十年之约”在“变”与“不变”中深悟“读懂中国”,真正携起手来,为建设更加美好、和平、繁荣的世界贡献力量。

“变”的是主题,“不变”的是内核,“读懂中国”就要从“源远流长”的文明脉络中感受“精神力量”。从第一、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主席会见与会国际嘉宾,谈到“中国梦”主题,以历史的“长镜头”去解析“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的答案,到2021年***主席视频致辞指出,“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再到今朝把话题聚焦“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一场会议、一次赴约,“变”的是主题,“不变”的是希望世界透过一扇扇窗口、聚焦一个个命题,从不同维度、不同时空读懂中国。这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的真挚和热情,这种沉淀于五千年间不变的文明和自信,让我们有了更昂扬的风貌展现在世界面前,随着“读懂中国”国际会议的主题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变化,我们的宗旨就是让外国朋友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也让中国人读懂世界,在交流互鉴、共话未来中感受“精神力量”。

“变”的是挑战,“不变”的是目标,“读懂中国”就要从“志存高远”的价值追求中品悟“使命担当”。十年转瞬即逝,中国取得的非凡成就有目共睹,中国道路、中国方案、中国理念产生了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我们始终怀揣着谦虚态度、抱持着包容襟怀,在主动学习借鉴他国先进理念和发展经验中,脚踏实地走好自己的路、心无旁骛“做好自己的事”,哪怕一路风雨交织、泥泞坎坷,追逐美好梦想的笃定一以贯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追求一以贯之。十年里,我们经历了地震、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直面于世纪疫情的考验,身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重重沟坎、道道难关,从未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反而焕发了“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斗志和闯劲,写下了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千年小康梦圆今朝、乡村振兴火热开场等“奇迹篇”。所以翻开十年“高光答卷”,让我们从挑战中、考验中读懂活力四射、气象万千的中国,从“志存高远”的价值追求中品悟大国风范和“使命担当”。

“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理念,“读懂中国”就要从“携手并肩”的时代号召中找准“未来航向”。“绝不走国强必霸的道路”“积极推进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透过“读懂中国”国际会议这一重要平台和载体,***主席就如何走好和平发展道路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阐释。字句铿锵、发人深省,言语恳切、直击心扉,在国际社会,个别国家高唱“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论调,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发,贸易壁垒高筑、行业打压不停,若始终坐在“对抗”的桌子上,不仅会“吹灭别人的灯”、也并不会让自己过得更光明。所以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我们笃信的理念不会变,我们追求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美好不会变,我们期待世界各国“携手并肩”的愿景不会变,只有真正读懂中国,从时代号召中感悟同心、同频、同行的力量,方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绽放光热。

“立己达人,兼善天下。”中国的前途命运和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无论环境、时代如何变化,我们的追求、信念、担当不会变。希望借“读懂中国”国际会议这一平台和窗口,真正让更多新朋旧友在“赴约”中凝聚起来、共话未来,一起努力把美好向往变成现实。

“深”字发力让调查研究“见真章”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做实调查研究,必须要做到身沉心入,必须要做到实事求是,既能深入一线,又能下足精细的功夫。党员干部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调查研究中找好“药方”,从“深”字发力,解决问题、推动发展,让调查研究“见真章”。

与群众感情要“深”,善用群众语言。善不善用群众语言,直接关系着和群众的沟通成效。如果满口“之乎者也”,只会打官腔、言官调,自然和群众疏远。只有说好群众话,言语亲切可亲,才能更好地和群众沟通,让群众尽诉心中话,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而更好地发现问题,工作也能够更好地开展。党员干部要主动走到群众中去,乐听群众之言,善汲群众智慧,把人民群众所说的“金点子”吸纳到工作中去,让决策贴合民心,让举措落实有力,让群众的期盼都有回音,让群众的难事都能被解决,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成效。下基层要有热度,为民服务要有温度。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自己“人民公仆”的定位,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为民情怀融入实践,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做纾难解困的“实干家”。

向基层步子要“深”,了解问题本质。拂开问题表层粗砺的“沙子”,才能看清问题的“真实模样”。走好“过滤”这道程序,就必须“下马看花”,走进群众家中,脱鞋下到田里,远的、近的地方都去,把方方面面的情况掌握清楚,做到各个地方都了解,具体问题都有数。党员干部要到乡村一线去,近距离发现问题、深层次认知问题、抓细节了解问题,做到“层层深入”,通过走访、询问把问题看明白、想明白。调查研究不能盯着“盆景”看,不能就总结有益经验,而要深挖问题、狠揪问题,让问题“无处藏身”。党员干部要走出办公室这片“方寸之地”,离开空调房这一“舒适区域”,直奔问题、直面问题,做到“敢碰硬”不逃避,“认真看”不含糊,对基层的情况、群众的难题有深入的、细致的了解,把问题全部“捞上来”。

求实效用劲要“深”,解决具体问题。党员干部要把问题“揣在口袋”,把问题原原本本“带回来”,把问题一是一、二是二地梳理清楚,切莫带回“糊涂账”。对问题了解得清楚与否,要看跑得“透不透”、看得“清不清”、想得“全不全”,只有跑透、看清、想全,才能让问题的“全貌”清晰地浮现。调查研究要取得实效,落脚于一个“干”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党员干部要紧密结合具体实际,讲究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紧抓问题的“症结”、用好解题“钥匙”,让调查研究成果成为推动工作开展的“助推器”。党员干部要紧盯问题,坚持“一锤接着一锤敲”,保持水滴石穿、久久为功的韧劲,把调查研究和工作贯通起来,创造更多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业绩。

“四下基层”要把握“从哪来到哪去”的方法论

“四下基层”是***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时至今日依然焕发出“活的生命力”。党员干部要把“四下基层”作为履职尽责、为民造福的重要抓手,仔细研究、认真把握“从哪来到哪去”的方法论,进而学而用之、推而广之。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要从“上台演讲”到“上门宣讲”。党员干部要用群众喜闻乐见、能于接受的方式,从“声边”到“身边”,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宣讲,讲好群众语言、站稳人民立场,多一些侃侃而谈,少一些咬文嚼字,用“土话方言”把“高大上”的理论变成“接地气”的言论,切实让群众听得懂、用得好。始终保持“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的思想自觉,在“端百姓茶”“听百姓言”中将党的政策主张春风化雨般传递出去,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真心真情,从而凝聚起坚定不移跟党走、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奋进力量。

奔赴“良渚之约”解锁“共富密码”

12月3日,*******向首届“良渚论坛”致贺信指出,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以独树一帜的创新创造、一脉相承的坚持坚守,树立起一座座文明高峰。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不断丰富发展、历久弥新,不断吸取世界不同文明的精华,极大丰富了世界文明百花园。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传统文化如一口“深井”,乡村振兴之“泉眼”便蕴藏其中。基层干部要奔赴“良渚之约”,聚焦“良渚论坛”,以“凿深井”思维激活传统文化“泉眼”,以“一山翻过一山找”“一声接连一声问”“一步紧跟一步寻”的执着精神,走好“传承”“发展”“奋进”之路,解锁乡村振兴“共富密码”。

重温“历史回响”、深思“万物起源”,一以贯之走好“饮其流者怀其源”的传承之路,追本溯源解锁“生态振兴”密码。漫溯千年文明,环游钱塘北岸,在浙江余杭之心,良渚文化熠熠生辉。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无须华丽的辞藻、不用繁复的修饰,良渚文化记载了一地繁衍生息的本来面貌,为基层干部寻访乡村物产的“体”“形”“貌”提供了鲜活生动的“历史教材”。广大基层干部当奔赴“良渚文化”之约,从文化遗产的“体”“形”“貌”中解锁文旅融合的“魂”“脉”“韵”,深入研究“方志典籍”“文化古迹”“经史子集”,解锁藏于其中的“资源禀赋”,一步一个脚印“进山林”“访民宅”“做规划”“定线路”,打造一条集自然风貌和人文雅韵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线路,既让人们看到“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自然美景,又让人们感受到“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人文雅韵,为乡村振兴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力量”。

寻访“时代印记”、洞悉“万物互联”,一脉相承走好“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发展之路,溯流从源解锁“产业振兴”密码。“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玉文化是泱泱华夏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良渚古城遗址中出土的诸多精美玉器,是中国玉文化史前高峰的遗产,除此之外,埋藏地下、储量可观的炭化稻米,也印证了兴旺的稻作农业,和手工业遗存共同成为社会分工复杂化的写照。透视“良渚文化”,广大基层干部要解锁出“万物互联”的哲学,依托丰富的物产资源和生物品类,走特色产业的品牌化之路,激活产业振兴的“强大引擎”。要想找到“万物互联”的“切入点”,基层干部必须走出“高楼大厦”,走向“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市场一线”,以躬身示范的“田间劳作”、身体力行的“厂房体验”、脚踏实地的“市场走访”连通“产业链条”,做到“扎根本地找亮点”“跳出本地看本地”不断为乡村产业“补链”“强链”“壮链”,让“小特产”成为“终端货”,走出“小村庄”进入“大商超”,擦亮“可溯源”“无公害”“纯天然”的“金字招牌”,激活产业振兴“满池春水”。

砥砺“守正创新”、构建“人才雁阵”,一往无前走好“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奋进之路,正本清源解锁“人才振兴”密码。“中国需要认识世界,世界更需要认识中国。”沿着“良渚文化”的“历史长廊”,中华文明与世界对话,和美乡村建设也将产生新的“质变”。文化互鉴必将助推人才交流,广大基层干部要奔赴“良渚之约”,从沉淀千年的文化遗迹中解锁“物产符号”、活用“历史典故”,让“良渚文化”成为和美乡村建设的“窗口”,吸引更多“鸿雁”飞入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基层干部要不断提升现代科技应用、基层管理、招商引资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图文结合”的精心宣传、“饱含真情”的精诚邀约、“严谨细致”的精细服务,让那些卓越管理型人才愿接“橄榄枝”、那些身怀绝技型人才敢揽“瓷器活”、那些外出创业型人才能办“村公司”,助力对农村有激情、对农业有热忱、对农民有深情的人才扎根乡土,为广袤乡村的长远发展赋能添彩,推动乡村振兴的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从上海之行解锁“人民城市”的“民字密码”

11月28日至12月2日,***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期间先后实地调研了上海期货交易所、科技创新园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等,并主持召开了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擘画了未来蓝图。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本次上海之行,***总书记专程考察了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殷殷嘱托情牵百姓安危,谆谆话语心系群众冷暖。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总书记的“上海之行”中感悟思想伟力,凝聚奋进力量,解锁“人民城市”的“民字密码”。

鉴往知来,解锁“国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亲民”密码。夫民者,万世之本也。从“开天辟地”到“改天换地”再到“翻天覆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一路栉风沐雨,一路披荆斩棘,“人民”始终是我们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进入新时代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为我们做好各项民生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在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考察时,***总书记强调,“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住房的多样化、多元化需求,确保外来人口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念兹在兹不负为民宗旨,亲民重民彰显使命担当。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总书记的深切话语中深刻体悟“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内涵哲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主动联系群众,自觉尊重群众,热情关心群众,当好亲民乐民的“贴心人”“暖心人”“知心人”。

民意为先,解锁“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爱民”密码。爱民者,民恒爱之;敬民者,民恒敬之。为民造福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坚持事事以民为本、时时与民同乐、处处为民着想,才能取信于民,造福人民。针对上海来沪新市民、青年人和一线务工人员的住房需求,闵行区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筹措建设力度,着力打造“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这是回应百姓呼声,满足群众需求,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实践”。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在各地深入开展,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四下基层”为引领,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掌握群众工作“基本功”。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多到厂房院所、企业车间、田间地头深入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问需问计于民。要甘当“小学生”,善讲“土方言”,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争做基层社情民意的“采集者”、政策理论的“宣讲家”、矛盾纠纷的“调解员”、纾困解难的“好管家”。

真抓实干,解锁“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为民”密码。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城市建设。2022年6月,总书记在四川眉山考察“三苏祠”时指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2023年5月,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时强调,“着力构筑新时代宜居宜业的‘人民之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把人民放在心上,把群众事当做自己事,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才能真正创造无负时代、无负人民的业绩。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勇当为民服务的“店小二”,人民身边的“勤务员”,聚焦住房、教育、养老、卫生、就业等群众身边的大小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下足“绣花”功夫,精准发力“施治”,持续“回头”整顿,就能不断以干部自身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满意指数。

循着“坚实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12月3日上午,***总书记在上海考察结束返京途中,来到江苏盐城市参观新四军纪念馆。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赴地方考察调研时,都要瞻仰对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他曾深情感慨,每到革命圣地,都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循着***总书记考察调研的“坚实足迹”,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以党性修养为养分,凝聚起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循着“坚实足迹”,要用好红色资源,感悟红色力量。***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从南湖红船到巍巍巨轮,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中国革命的摇篮”到中共中央“进京赶考”第一站……革命先辈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革命遗存如星辰缀满广袤中华大地。我们要充分用好红色资源,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提高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的创新能力,积极利用“互联网+红色文化资源”的方式方法,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融媒体平台,以视频、动画、图片、文字等形式,开辟红色文化资源专题专栏,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在踏寻红色遗迹、追忆革命历程中汲取强大精神滋养,增强心灵震撼和精神激励以及思想启迪,不断擦亮共产党人的政治“底色”。

循着“坚实足迹”,要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情怀。每一处红色遗址、每一件红色文物的背后,都蕴含着传奇的红色故事。从苏区干部“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到红军“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从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到廖俊波“跟老百姓坐在一条凳子上”,红色故事的背后,承载着伟大的革命情怀,折射着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为民初心。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深挖故事背后充满人文精神和情怀的人物、事件,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突出新媒体传播语言特点和风格,努力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喜欢听的表述方式讲好红色故事,善于用小故事讲清大道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透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思想、历史影响等,更好地洞悉过往、明理立身,在学史知史中爱党爱国。

循着“坚实足迹”,要感悟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历史长河川流不息,时代精神代代相传。红色精神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不竭精神动力。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几经挫折不断崛起、历经苦难浴火重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到千难万险的长征路,从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到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我们党靠着强大的红色精神力量,跨越了一个个“雪山”“草地”,征服了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传承红色基因是一项长期工程,不是一次集中性学习教育就能完全达到目的的,也不是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就能够彻底解决问题的。我们要抓在经常,融入日常、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在红色教育中汲取党性营养,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牢牢守住红色的根基和血脉。

以“良渚印记”汇聚“文化之力”

12月3日,*******向首届“良渚论坛”致贺信。***指出,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以独树一帜的创新创造、一脉相承的坚持坚守,树立起一座座文明高峰。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不断丰富发展、历久弥新,不断吸取世界不同文明的精华,极大丰富了世界文明百花园。绵延千年,弦歌不绝。良渚文化,不仅无可争辩地实证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璀璨文明史,更让世界看到了“文明的曙光”。阔步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当怀揣敬畏历史、敬畏文化的初心,以***文化思想为指引,认真感悟“千年良渚”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印记和深厚智慧,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汇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探寻历久弥新的“良渚遗迹”,在追本溯源中坚定“一往无前”的“文化自信”。钱塘江北岸,浙江余杭之心,这里诞生了灿烂恢宏、源远流长、深邃厚重的良渚文化。将历史的时针拨回五千年前,良渚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文化基因、文明记忆、民族精神在此酝酿,产生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都对璀璨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点亮了中华文明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文明史。五千年后,良渚后代以保护为基,以数字赋能,在良渚古城遗址上重现文明之光,让充满无限遐想的五千年中华文明深入人心。***曾讲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良渚遗址背后所蕴含的“良渚精神”,无疑就是最好的时代答案。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员干部更加需要时刻保持对自身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始终坚守自身的文化立场与鲜亮底色,自觉抵制西方价值观的侵袭,排除庸俗媚俗文化的干扰,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富矿,不断从浩瀚五千年文明史中萃取时代精华、汲取前行能量,将文化自信之“根”深扎于中华大地之上,让优秀传统文化以昂扬向前之姿不断传承延续。

发出同频共振的“良渚声音”,在兼收并蓄中敞开“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文明因交流而精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从古丝绸之路到共建“一带一路”,从五千年前的良渚遗址到今天的“良渚论坛”,于历史深处探寻,中华文化始终秉承“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理念,敞开“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胸怀,始终在“化合”“凝聚”中历久弥新、绵延不绝。这些天,良渚古城迎来八方宾客,“良渚论坛”智慧激荡,为世界文化交流搭建起了广阔平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先民的审美与智慧,为世界读懂中国、认识中国打开了新视角。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才能更好地推动不同文明共同发展进步,汇聚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大合力。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党员干部要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推进文化交流与互鉴,兼收并蓄各国、各民族优秀文明成果,在往来与互动中用心把“中国故事”讲得生动而精彩,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同理之心、传承之志,真正把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之声”传递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世界各地人民的心里、脑里,让有温度、有品质的文化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人民紧紧相连,让更多人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

擦亮享誉世界的“良渚名片”,在继往开来中焕发“与时俱进”的“文化活力”。文化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更是时代表达的窗口,文化要不止于岁月之古,更要有时代之新,才能走向世界、深入人心。如今,人们看到了以“良渚玉琮”为原型的杭州亚运会吉祥物“琮琮”和以“良渚神鸟”为原型的“飞飞”;看到了良渚文创店铺上线运营,“良渚文明”与“先进科技”相互碰撞,让肃穆威严的良渚文化“活”了起来,不断把闪耀夺目的“良渚名片”推向世界,代表着中华文化独有的精神标识,展示出无与伦比的中国力量。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展望未来,党员干部要紧跟时代潮流,自觉担负起守正铸魂、创新求进的时代重任,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拓展中华文化的内涵、创新文化的表达形式,借助科学力量,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盘活“沉睡资源”,激活“文化基因”,点燃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为文化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时代“活水”,让中华传统文化“新”起来、“活”起来、“兴”起来,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推动中华文化融入世界文化大家庭,更好地续写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中国华章。

以“宪法”之光照亮新时代的“法治之路”

宪启民,法兴邦。今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十个国家宪法日。***总书记指出,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法律依据,是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最高法律规范。宪法的设立,有力推动和加强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保障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我们要坚定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法治保障。

以“修法”为先,在凝聚“法治力量”中扩大法治建设“广度”,确保在依法治国成效上不能有“落差”。“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我们要明白治理国家若没有法度就会混乱,固守法度若不知变革就会衰落,宪法作为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自1982年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后,全国人大顺应时代要求,先后5次对这部宪法作出了十分重要的修正,这些修改,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高党的依法治国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书记强调,要坚定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推动宪法完善和发展,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在保持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以“修法”为先,在凝聚“法治力量”中扩大法治建设“广度”,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确保宪法在新时代的生机活力。

以“执法”为要,在压实“法治责任”中增强法治建设“力度”,确保在依法治国行动上不能有“温差”。“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法治思想指引下,法治中国建设蹄疾步稳,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问题依旧存在,一些执法司法人员徇私枉法,甚至充当犯罪分子的保护伞,严重损害法治权威。***总书记指出,坚持宪法实施、宪法解释、宪法监督系统推进,加快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提高宪法实施和监督水平。我们要以“执法”为要,在压实“法治责任”中增强法治建设“力度”,直击问题关键,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确保“法”为人民所信。

以“民意”为主,在优化“法治环境”中拓展法治建设“深度”,确保在依法治国方向上不能有“偏差”。“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而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最根本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保障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我们要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优化“法治环境”中拓展法治建设“深度”,进一步确保立法的科学性和合法性,做到宪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充分尊重和体现人的价值,确保在依法治国的方向上不能有“偏差”,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法律规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努力营造出良好法治氛围。

致敬千千万万孟广泰:扎“根”铸“魂”颂英雄

近日,烈士家属70多年来寻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家人孟广泰的故事受到关注。***总书记强调:“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当历史渐渐走远,党员干部更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郑重怀念先人英烈中,深切感悟先辈家国情怀,扎“根”铸“魂”,永葆初心,不断鞭策自己,从精神上提高自己,争当“人民满意”的党员干部。

扎下感恩的“根”,铸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民魂。从最初的50多名成员发展到今天拥有9800多万名共产党员的大党,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飘摇、沧桑变化,从无数的党派中脱颖而出,带领中华儿女走到今天,成为跃居世界经济总量第二的强国,我们的党一刻也没有离开过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总书记在多次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缅怀先辈、重温历史,弘扬革命传统、强调立党“初心”,其深意,就是要用历史“最好的营养剂”,为广大党员干部补思想之“钙”。所以,请党员干部饮一碗感恩的“水”,时时刻刻将群众牢记在心中,珍惜与群众的“鱼水之情”,哪里低往哪里流,哪里洼就在哪里聚,真正做到将身子“沉下去”,到基层多走、多看、多问,了解基层发出的声音,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把党和国家的关怀送到群众的心坎上,做人民群众的“小棉袄”。

扎下刚毅的“根”,铸就“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报国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滴水”何可以“穿石”?石头坚硬无比,只有日复一日的耐心坚持,“水滴”才能做到“以柔克刚”。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作为一支原本不被看好的起义部队,硬是在朝鲜战场打成王牌军。汉江战役一鸣惊人,为保战役全局,抱着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的坚定信念,3万将士面对25万联合国军,于阵地岿然不动,10天的防御任务,足足坚守50昼夜。党员干部要感悟英雄的刚毅,摒弃“易放弃”体质,勇于实践,敢于“挑大梁”“啃骨头”。面对矛盾要迎难而上,面对困难要积极去寻找克服困难的具体方法,不要被眼前的复杂境遇给吓倒,一波一波前赴后继,一浪一浪奋勇前行,真正做到把手头的工作当成一番事业来做,时时刻刻以一个人民的好干部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实践中多学习,在解决一件又一件难题中不断进步、不断攀升。

扎下辛勤的“根”,铸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魂。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定要有能吃苦的定力,愿意吃苦的心力和敢于吃苦的魄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波涛万丈,岂一江之水,中国共产党伟大的事业是靠一辈又一辈的英雄儿女用淋漓的鲜血换来的,他们吃的苦、他们做出的奉献都造就了新时代伟大的中国。党员干部应该发扬他们辛劳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真抓实干,在辛勤中积累经验,铸就为民服务的能力,在吃苦历练中锤炼成才。所以,请党员干部饮一碗辛勤的“水”,夏为雨,冬为雪,浩瀚为海,一路高歌猛进,在夜以继日的辛勤工作中完善自己,成就自己,把吃苦作为历练品格、提升能力的一种经历,才能把自己锻造成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

“吹糠见米”推动调查研究步步深入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广大党员干部要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深入人民群众,打捞问题、摸清实情,把握解决问题的“脉搏”,变零散为系统,变抽象为具体,“吹糠见米”推动调查研究步步深入,推动问题彻底解决,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深入基层要“步实印深”,拉近和群众间的距离。调查研究不能当匆匆前行的“过客”,也不能当走马观花的“看客”,如此调查研究只是走过场,非但不能深入挖掘问题,也不能得到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作为党员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责任感必须到位,要做到心系民生、脚沾泥土,做到一心为民、躬身下沉,才能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全部“打捞”上来,才能把问题的本质看个仔细。党员干部要带着问题“沉下去”,步子实、脚印深,多到农家坐,多到田里干,多向群众问,和群众同坐同行,才能和群众“心紧贴”。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融入群众,对每一条阡陌、每一片农田、每一间房屋都要熟悉,要多与群众见面、多和群众拉家常,以常见常聊拉近和群众间的距离,推动调查研究深入开展。

分析问题要“原汁原味”,找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党员干部不仅要主动找问题,还要实地分析、摸清脉搏,找准问题产生的“症结”,在解决问题时才能“一击即中”。党员干部要用双脚丈量基层的土地,用双耳倾听民声民意,用双手把“问题清单”记录下来,把基层的问题、群众的声音“原汁原味”地带回去。在研究问题时,要反复比对、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整理收集到的材料,过滤听到的群众声音,把实情摸清摸透,提升研究的准确性。党员干部还要到人民群众当中,听听群众的“金点子”,问问群众的“好办法”,主动到基层“取经”,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收集解决问题的“良方”,把这些好的方法运用好,找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让“良方”产生“妙用”,让“箭矢”正中“靶心”。

解决问题要“紧抓不松”,提升化解难题的成效。研究问题是调查研究的关键一环,解决问题是调查研究的最后一步。关键一环影响着最后一步,而最后一步关系着调查研究的整体质量。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瞄准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深化解题意识、树立目标导向,以“实功夫”推动问题的解决。党员干部要把为民本色根植于实践当中,强化使命担当,找准解决问题的落脚点,找准推进工作的关键点,以“一步一个脚印”的作风紧抓落实,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做实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党员干部要把“施工图”转化为“实效图”,坚持从实际出发,对于能够马上整改的问题立即整改,对于无法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要加强统筹、一篙不松、持续推动,以钉钉子精神确保问题解决到位。

聚焦“千万工程”聆听“千言万语”

“千万工程”是***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在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中,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千万工程”活教材,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风雨不动安如山”的“钻劲”、“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干劲”写实调查研究“全篇文章”,做到“调”出问题、“研”准症结、“做”出成效。

聚焦“一张蓝图绘到底”,在走土路、接地气中攒足“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调查研究“韧劲”,明确方向统筹规划“调”出问题。脚下有泥土,心中有深情。“千万工程”是***同志到浙江工作后不久,用118天时间跑遍11个地市,一个村一个村地仔细考察,充分掌握省情农情作出的重大决策。调查研究要有“溯源”精神,要深入“问题源头”,才能找出“解题之道”。要想找准问题,广大党员干部在行动之前要做好“预习”,要静下心来想一想“朝哪里去”“访哪些人”“用何种方法”,要带着目标定位“调研内容”,让“问题导向”与“效果导向”精准契合,精心统筹课题设置的“可行性”,带着精准无误的“调研方案”、以明晰的“调研导向”下基层,做到走出“高楼大厦”,走向“背阴胡同”,以“沉浸式”“蹲点式”等调查研究方式看风景、察民情,变“千万里”为“零距离”,认真倾听人民群众“倾吐心扉”,收集整理滴着露珠的“第一手信息”“第一手资料”。

聚焦“一任接着一任干”,在下农田、入庭院中攒足“风雨不动安如山”的调查研究“钻劲”,置身基层下沉一线“研”准症结。“千万工程”实施之初,便着眼于人民关心的生态环保、乡村治理等问题开展调研,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期、所盼。“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聚焦“问”字,才能在“研”字上建新功。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百姓人家”“工厂一线”,多观察群众的“微表情”,多问几个“为什么”,从人民群众的“家长里短”“闲话家常”中听出“意见”和“建议”,做好“笔记”,再进行深入系统的周密分析,以“解剖麻雀”的态度聚焦“共性问题”“难解问题”,进行由表及里、由内而外、由浅入深的梳理,处理好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全局问题和局部问题、显性问题和隐性问题之间的关系,从“群众视角”出发查摆体制机制、管理方式等方面的问题根源,在“俯首甘为孺子牛”中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精准施治、对症下药、长效治理。

聚焦“一竿子插到底”,在解民忧、纾民困中攒足“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调查研究“干劲”,知行合一彻底整改“做”出实效。“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浙江从全省千百万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3年5431元提高到2022年37565元,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51.2%。“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基层的练兵场上,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时刻考验着党员干部的解题能力。广大党员干部要将“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对于能立行立改的,实行台账式管理、清单式推进、闭环式操作,做到目标明确、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对于不能立行立改的,要有针对性地把脉问诊、开出药方,为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真正把调研成果、问题整改成效转化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要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投身基层“练兵场”,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毅力到基层一线“磨刀”,脚踏实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真正将群众的“日常小事”作为“心头大事”办好办实,以“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的实效取信于民,用充满力量的双手稳稳地托举人民群众的幸福。

答好“身在基层”的满分答卷

“四下基层”是***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为领导干部“连线”基层和群众提供桥梁。然而身为基层党员干部,已经“身在基层”,又应该从中得到何种启示?理应深刻学习领悟“四下基层”的深邃要义,深入学习和践行“四下基层”的精神内核,在基层一线填写好一份“身在基层”的满分答卷。

以凝心聚力为导向,答好政策宣传之卷。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四下基层”的“第一下”,便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由上及下“广而告之”,是我们党历来都很重视的重点工作之一。早在革命战争时期,便有广播通告、夜校讲课和口口相传等方式的生动实践。基层党员干部要立足党和人民关切,自觉当好一线宣传员和基层解答员。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分门别类,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宣讲课题,把党的最新理论与民同享。同时还要找准人民群众的“口味”,找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小切口”,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多讲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家常话”,以“适口者珍”的表达方式,让宣传内容能为人民群众所了解和认可,从而让党群能够始终同频共振,凝心聚力激发力量。

以绝知此事为目标,答好调查研究之卷。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调查研究也要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求索精神,通过求学问是、实地调研,把真发现问题、发现真问题、真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作为最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层党员干部要以“绝知此事”为目标,真正到田间地头、企业车间等地收集基层一线最鲜活的信息资料。要怀揣“半杯水”心态,坚持带着问题去、带着思考回来,像钻头一样往问题深处钻,通过多层次、全方位、广渠道深入调查了解真实情况,捋清问题脉络,直奔问题根源而去,揪住难题不放。要谨防“停留在笔头、搁置在案头”等流于形式的情况问题发生,不断完善调查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再调查回看问题的闭环流程,让“绝知此事”落到实处,用好调查研究这个真正发现问题、真切解决问题的传家宝。

以枝叶关情为坚守,答好纾困济难之卷。如果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诉求得不到反馈、困苦忧愁无人能够倾听纾解、心心念念的利益诉求只得到冷漠的对待,轻则容易埋下信访的种子,重则会诱发事态升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和后果。***总书记反复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基层党员干部要把为民谋福、为民解忧在心中置顶,厚植“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把人民群众的民生小事当作自己的“头等大事”,发扬“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精神和风采,俯首甘为孺子牛,做一名热心肠的人民公仆,为人民群众纾困解难。要把群众当家人、亲人,主动深入群众之中,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叩门”,用真诚去融化冰山,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早、在小,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来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以真抓实干为习惯,答好担当作为之卷。现场办公贵在不避不推、真抓实干。古往今来,空谈最是误国,实干最能兴邦。姜莉玲与“十地九沙、非灌不殖”的生命禁区相持相守相争,筑起一道挡风屏沙的“绿色长城”;贾建功走访百家螺蛳粉门店,询问千名消费者,带队到食品科研机构咨询专家,破解袋装螺蛳粉技术难点,推动当地螺蛳粉产业做大做强......平凡的小人物也能用“铁肩膀”托举起发展向上的“阶梯”。常持而不怠,担当以致远。党员干部、尤其是初出校门、初入基层的年轻党员干部,要尽快把“眼高”转化为“手高”,将多年学习成果转换为干事创业的助力和资粮,而不能“矜高浮诞”“雅咏玄虚”。要以“青衿之志,履践致远”的信念,树牢“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的理念,怀揣“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理想,永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英姿,擦亮挺膺担当、真抓实干、久久为功的实干底色,答好一份“身在基层”的满分答卷。

当好“热心人”走稳“四下基层”路

“四下基层”是***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工作制度。“四下基层”不仅是党的优良传统、科学方法,更是转变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法宝。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第二批主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四下基层”作为服务人民群众、干好实事好事的重要路径,做一名熟悉政策了然于胸、深入群众善于倾听、推动发展为民造福的“热心人”。

当好熟悉政策了然于胸的“热心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同志强调:“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调查研究、把握政策、推进工作、联系群众的能力。”“四下基层”过程中,党员干部是链接方针政策与群众需求的“桥梁纽带”,一头要推动党的惠民路线、方针、政策有效落实,一头要为群众讲政策、想办法、解疑惑,其目的就是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在“家门口”就能优质服务、享受政策红利。因此,对于政策、业务,党员干部要了然于胸、信手拈来,做到“问不倒”“不怕问”,结合实际工作为老百姓“想办法”。同时,对于政策落实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和新问题,要认真归纳总结其堵点、难点、矛盾点,做到把脉要准、药方对路,通过不断实践积累服务经验、增强服务群众的工作本领和业务能力。

当好深入群众善于倾听的“热心人”。***同志提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四下基层”过程中,党员干部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深刻道理,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好党的群众路线。因此,通过把办公地点切实搬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老百姓家门口,同乡亲父老坐同一个炕头、同一条板凳,同群众打成一片。要坚持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在体察民情的基础上做好民生服务工作,建立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群众利益协调机制。尤其是要聚焦于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实际问题,“面对面”把准发展脉搏,倾听群众诉求,认真采纳群众好观点、好做法,以过硬的业绩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

当好推动发展为民造福的“热心人”。党来自人民,服务于人民。***同志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四下基层”过程中,党员干部要坚持权为民所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价值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和为民造福的政绩观。在推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绿色发展过程中,始终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最高标准。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以百姓心为心,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努力在弱有所扶、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关键点”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多做惠民生、暖民心、听民意、聚民力的工作,进一步夯实群众基础。通过热心服务,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让群众真正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增强信心。

干部工作要把握好“三对关系”

近日,***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建设一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组织部门作为党管干部的重要职能部门,如何培养造就一支堪当重任、善作善成的干部队伍?重点是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优化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环节工作。具体而言要把握好“三对关系”。

一是德配其位和才配其职的关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选人用人的一贯要求。要鲜明正确用人导向,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充分运用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和结果运用机制,全方位为“干部画像”,大力使用忠诚可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有力的干部,坚决不用政治上的“两面人”“骑墙派”。要把树牢和践行正确价值观摆在突出位置,搞清楚“为谁创造业绩、创造什么样的业绩、怎样创造业绩”这个根本问题,引导各级干部校准发展观、政绩观,正确处理速度和质量、发展和安全、发展和生态等重大关系,在实践中真正体现和落实高质量发展的导向。要突出把好能力关,强化素质能力和岗位匹配度,进一步拓宽视野,从机关、高校、国企、科研院所等各领域挖掘优秀干部,在实践中观察干部有无迎难而上的作风、统筹协调的能力、处理复杂矛盾的水平,精准识才、合理用才,真正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

二是“搭梯子”和“压担子”的关系。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各类干部培养选拔,需要组织上“搭梯子”和实践“压担子”的“双向奔赴”。保持前瞻性思维,以乡村振兴、文旅提质、产业升级等重点领域为切入点和着力点,着眼未来5年、10年乃至更长时间,谋划和加强培养选拔工作,扎实做好战略储备和源头培养,避免在选配年轻干部时出现“急用现找”“降格以求”等情况。培养实践性思维,有计划地推动干部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交流任职,把干部放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信访维稳、基层治理等一线锻炼历练,多当几次“热锅上的蚂蚁”,多接几回“烫手山芋”,全面提升干部素质能力,更好满足事业需求、组织需求、岗位需求。打破固定化思维,努力突破隐形台阶,科学把握年轻干部最佳“使用期”,对于一些经过艰苦复杂岗位锻炼、实践证明优秀、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不求全责备、不唯资历论,坚决突破隐性台阶束缚,大胆加强使用、加速培养。

三是“严管”和“厚爱”的关系。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越把严管与厚爱结合的文章做得越充分,干部就越能体会到严管中蕴含的大爱,严管的效能就越强。聚焦加强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充分运用巡视巡察、审计、选人用人监督结果,突出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和重点岗位干部监督管理,着力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聚焦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制度体系,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各种监督制度,推行“周记月评季核年考”机制,充分发挥干部考核“指挥棒”作用,让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聚焦完善正向激励机制,落实容错纠错办法,坚持“三个区分开来”,研究制定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具体政策措施,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实干者鼓劲,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心无旁骛干事创业。

品味“最美公务员”的精神内涵

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以“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担当作为”为主题,联合开展2023年“最美公务员”宣传发布活动,在各地区和有关部门推荐基础上提出20名“最美公务员”人选,予以公示。

何妨云影杂,榜样自天成。广大公务员要对标对表,细悟“最美公务员”的精神内涵,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坚定信念、脚踏实地,争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不辜负党和人民期望和重托。

品悟“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以理想信念为“压舱石”,筑牢政治灵魂。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是共产党人最鲜明的本质特征,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新时代的公务员“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没有经历过革命战火的洗礼,也没有经历过啃树皮、喝雨水的艰苦日子,如今在第二个百年目标历史起点、迈向新征程潮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节点,公务员们更要坚定信念,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忠诚信念化为行稳致远的“航向标”,保证信仰不迷茫、思想不迷航、行动不迷向。

品悟“踏平坎坷成大道”的精神,以攻坚克难为“风向标”,练就过硬本领。欲揽瓷器活,须有金刚钻。无论干事创业还是攻坚克难,都必须既政治过硬又本领高强。站在历史新起点,提高公务员的业务能力是应对当前形势的迫切需要,“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广大公务员应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自觉摒弃惰性思维,不断磨砺意志、锤炼作风,成长为“钢筋铁骨”式的干部,苦练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本领,不断打磨自身、提高自我,全面增强履职尽责所需的各方面能力,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拼搏努力、奋斗不辍。

品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以能担重任的“铁肩膀”,厚植为民情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公务员将人民“置顶”是首要任务,要大力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精神,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对于公务员而言,时间可以带来白发,增加体重,但绝不能弱化初心使命,进入公务员队伍是一时的抉择,但为民服务的初心是一生的坚守!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要始终牢记自己的来处,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奋斗终身。

乡村振兴:吟咏“四声雅律”留住“水韵乡愁”

近日,***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加强三省一市生态保护红线无缝衔接,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共同保护,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深入开展跨界水体共保联治,加强节能减排降碳区域政策协同,建设区域绿色制造体系。

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人民的期盼。春风又吹江南岸,潮涌东方向未来。基层党组织要肩负起“时代重任”,以“平、上、去、入”四字韵律顺势而为、借势而起、造势而进、乘势而上,留住“水韵乡愁”。

“党建引领”守住“绿水青山”,“平声”吟唱“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执着信仰,“顺势而为”留住“水韵乡愁”。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在乡村振兴的崭新征程上,基层党组织任重道远,是上、下连通的“枢纽”,要不断强化堡垒作用,不断提升基层干部服务能力,以“党建+”为载体,结合基层实际情况深入调查研究精准研判,牢牢把握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总基调”,引领基层干部朝着“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方向发展,统筹做好水环境、水生态保护治理工作,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四位一体战略,不断壮大“绿色动能”,真正把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继续写实生态治理“大文章”,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乡村建设事业要求和特征的治理模式,确保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更有活力。

“空谷幽兰”解锁“文旅新景”,“上声”吟唱“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的绿意盎然,“借势而起”留住“水韵乡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自然美景承载着人们的“山水乡愁”,***总书记曾强调,“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引领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基层党组织既要用好政府“有行的手”,又要抓好市场“无形的手”,要不断健全“责任体系”“推动机制”“调动资源”“整合禀赋”,在保护现有生态环境、旅游景点的同时,深入挖掘“沉睡资源”“隐藏禀赋”,将特色文旅元素串点成线、连线成面,通过机制引导、企业助推、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包装经典文旅线路,让广袤乡村真正成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文旅发展高地”。

“深山瑰宝”连通“产业链条”,“去声”吟唱“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的发展劲头,“造势而进”留住“水韵乡愁”。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乡村产业何以成就竞争力十足的“金字招牌”,需要从全局着眼、实现协同整合、连通产业链条。***总书记指出:“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产业发展需注重区域融合,以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的“重点着色”绘就惠及全域的“风采之色”。在乡村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基层干部要树立“全局视角”,充分利用发展机遇,通过深入交流、互动、合作,做到“环环相扣”,要扣紧“发掘深山瑰宝”首要环、“相关产业规划”关键环、“锻造产业链条”结尾环,做到“以水为媒”,重点攻坚相关产业连通的“点”和协同发展的“线”,形成产业振兴的“面”,有效推进区域产业交流、协作,引领乡村振兴取得高质量发展。

“万马奔腾”驰骋“希望田野”,“入声”吟唱“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的俊逸才情,“乘势而上”留住“水韵乡愁”。“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在实现乡村振兴蓝图过程中,产业要靠人才来干,文化要靠人才来兴,生态要靠人才来美,组织要靠人才来强,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力。基层党组织要“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栖”,以“筑巢引凤”的决心、“三顾茅庐”的恒心和“周公反哺”的诚心广揽天下英才,让拥有卓越管理能力的外来人才,懂技术的“田秀才”、有经验的“土专家”,能够进入农村。通过招引项目工程、建强孵化机制、做实精细服务,让乡土人才找到可以施展才情的舞台,实现“人尽其才”,助力生态经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驾齐驱,下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这盘“大棋”。

循迹“沪苏足迹”体悟“民重千钧”

近日,***总书记在上海、江苏盐城考察时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要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其言虽简,其意惟深。广大党员干部应紧紧跟随***总书记的步伐,从“沪苏足迹”中体悟“民重千钧”,常立为民之志、常怀奉献之心、常行惠民之事,用心用情用力在新征程书写“为民答卷”。

常立“为民”之志,在牢记宗旨中奠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字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永远把老百姓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先后6次到上海考察。前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论断,后有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的理念,都表明着中国共产党永远将人民放在首要位置,将人民立场作为党的根本立场。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沪苏之行”的思想内涵,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凝心铸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根植于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坚持共商共治的基层治理模式,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发挥好两委会、党员会、专题议事会的作用,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打通群众自治的“最后一公里”。

常怀“爱民”之心,在无私无我中拉动“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民字引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从2019年至2020年,***总书记在上海市杨浦区考察和出席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的资源留给人民。近年来,“最美公务员”“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的开展,为我们呈现出一批批前仆后继的先进榜样,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敢于担当斗争,用一心为民、甘于奉献的实际行动,展现着踔厉奋发、无私无我的时代风貌。广大党员干部要厚植“念兹在兹”的人民公仆情怀,永葆“无我”的奉献意识,以“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砥砺自我,甘居幕后、不图名利,用廉洁自律、无私无我的态度实现理想目标。同时要在实际行动中落实责任担当,深入基层、扑入一线,坚持在基层“跑马场”中奉献青春,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切实做到无私无我、临难不却、履险不惧,在甘于奉献、砥砺进取中续写不负历史、不负人民的精彩篇章。

常行“惠民”之事,在笃行不怠中绘就“人既发扬踔厉矣”的民字蓝图。在上海考察期间,***总书记指出,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同时总书记还对文化建设、文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建工作思路和模式的创新等重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再美好的蓝图,都需要行动去践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聚焦工作中遇到的、发展中存在的、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要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在为民服务中为群众疏“堵点”、破“难点”、消“痛点”,同时不断提高自身本领,积极参加线上线下的党史知识学习课程、实操技能培训会,在不断学习中充实自我、提高能力,从而实现百姓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持续有力的美好蓝图。

公务员何以“最美”?唯有“走心”!

近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在各地区和有关部门推荐基础上,提出20名“最美公务员”人选。我们广大公务员要以“最美公务员”为榜样,坚守初心、坚持恒心、坚定清心,不断擦亮“公仆本色”,在新征程上书写新时代“最美答卷”。

坚守初心是前提,不断擦亮“矢志不渝心向党”的忠诚本色。公务员是党治国理政的主体,来自各条战线的“最美公务员”们,在防汛抗旱、疫情防控等大战大考面前,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展现责任担当。7月底,K396次列车因暴雨滞留在北京门头沟区落坡岭火车站,落坡岭社区党支部书记孟二梅带领社区干部和辖区居民参与救援,900多名乘客安全转移,她的一句“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让大家饿肚子”感动了无数中国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如果我们在思想上“差很多”,行动上就会“差更多”。我们广大公务员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主动对标对表“最美公务员”,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坚持恒心是动力,不断擦亮“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奋斗本色。公务员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从城市基层治理到优化营商环境,“最美公务员”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群众广泛认可和赞誉。8月初,哈尔滨市部分地区遭遇罕见洪涝灾害,赵鸿亮作为应急局指挥中心副指挥长,身先士卒、靠前指挥,25小时紧急转移沙河子镇4000余名群众,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幸福靠奋斗,兴邦靠实干。我们广大公务员要以“最美公务员”为榜样,把榜样力量转化为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强大动力,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在火热实践中积蓄奋进力量,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处理复杂矛盾和群众工作的能力,以行动践初心,用实干赢民心,并不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坚定清心是保障,不断擦亮“不要人夸好颜色”的廉洁本色。清正廉洁是融入中国共产党人血脉之中的不变本色,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代代传承的红色基因。公务员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美公务员”们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终坚守清廉底线。武夷山市人民法院副院长余崇斌以“减轻当事人诉累”为己任,白天开庭、调解、勘查现场,晚上学习、看案卷、写判决书,10多年如一日,让群众在每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我们广大公务员要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工作中坚持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自觉涵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正气,不断攻克小毛病、封住小问题、堵死小管涌,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青年干部“担”字当头做“最美”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近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公示20名2023年“最美公务员”人选,勾勒出“人民公仆”群像。他们或于危难关头挺身而出,或恪守本职兢兢业业,或久久为功劳苦功高,察实情、明大义、体民心、览全局,以拳拳赤子之心书写着最美年华,诠释着“担当最美”的人民公仆真谛。

青春当有为,实干建新功。青年干部要承续“最美”精神源,接过“担当”接力棒,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敢担当,能作为,必有为”为思想信条,扎实筑牢信念高地,以“扣初心、履本职、体民心、显本色”为实践目标,书写新时代公务员许党报国、俯首为民的崭新篇章。

担“不负韶华行且知”的志向,扣情系人民的“最美”初心。化担当为意志,“打通”理论知识,在学理论中拓展思路,砥砺政治修养。党的XX大报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出“两个结合”要求,新时代公务人员应夯实理论基础,前后相通、一脉相承地“听党话、跟党走”,在新征程中寻求新发展,开拓新境界。要坚定政治信念,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理论解读,增进理论认同,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按照公务员守则条例办事,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地将其内化为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要加强作风建设,从个人做起,严于律己将全面从严治党方针贯彻到底,推动法治中国、法治政党建设。

担“振衣濯足展襟怀”的使命,履服务人民的“最美”本职。化担当为能力,“发展”公务技能,在蓄能量中凝聚伟力,锤炼硬核能力。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当一以贯之、知行合一,新时代青年干部要乘使命而去、载民意而归,多领域进发,多层次进取,全方位进步,做“一专多能”好干部。要提高公文写作水平,切实做到解民意、察民心,吐出人民“真心话”;要练就积极调试的心理能力,胜不骄败不馁,遇难题泰然处之,以只作等闲的态度稳中求胜、慢中求进;要掌握与时偕行的创新能力,关注时政热点、紧跟时代步伐,敢于跳出思维的圈,以创新性思维破解困境,灵活应对持续变化的世界;要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敢于和自我赛跑,和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分道扬镳。

担“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操守,显扎根人民的“最美”底色。化担当为勇气,“融入”人民群众,在点滴中彰显情意,绘和谐相亲图。“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基层是国家领导人心中分量最重、去的最多的地方,“一来一去”中,党心和民心紧紧偎依、密不可分。新时代公务员要以民意为准绳,请民意居上座,解民之急难盼切,谋民之幸福发展。要能做“服务员”,赓续“红色基因”,将党的正确主张转化为自觉行动,走村串户,谈心谈话不可或缺,实地考察、总结记录必不可少;要敢做“代言人”,“眼到、口到、心到”地服务群众,忧民之所难,思民之所虑,为解决群众生存绕不开的衣食住行、教育卫生问题建言献策;要勇做“参谋员”,深入“最后一公里”,和群众心贴心交流、面贴面相拥,为解决人民切身相关的“一厘米”“一分钟”“一层纸”问题贡献智慧,干出实绩。

弘扬“四下基层”传统全心为人民办实事

***同志在福建宁德为政期间,深入基层,听民声,察实情。调研实干,创造性地制定了适合工作开展为民办实事的“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这个工作制度不断推动了当地工作开展,而且也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好处。“四下基层”,领导干部下到的是基层,抵达的是民心,深入的是基层,疏解的是民困,走进的是群众,送到的是温暖。这种工作制度不仅推动了闽东地区的社会经济向好发展,而且给全面各地为政施政开创性地开展工作上好了一堂生动的行政课。所以,我们要把“四下基层”的优良工作作风传承下去,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

弘扬“四下基层”传统,深入基层为民办实事。“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深入基层,我们的党员干部才能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才能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总书记曾说,“干部只有到人民群众中去,并且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相连的关系,才能使党的方针、政策得到更好的贯彻。”我们的党员干部要认真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只有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我们才能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地入心,才能让党的方针政策变为改变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宏伟力量。“四下基层”,深入群众调研,才能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了解到人民的疾苦,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风雨同舟、荣辱与共,也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人民群众才能真正感受到我们的工作努力奋斗都是为他们,也才能感受到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弘扬“四下基层”传统,要切实走好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四下基层”就是走好群众路线传统的创新发展。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为。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好好学习“四下基层”的为政理念和工作方法,把“四下基层”的传统发扬好,传承好。为民纾忧解困,把人民群众的大事小事一个一个地解决好,让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成为我们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发动群众,带领群众,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领会***同志在不同场合下的重要讲话精神,并把它们变成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我们的党员干部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把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变成实际行动。我们的工作必须走好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揪心事操心事烦心事,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得到不断的提升,人民群众才会成为我们工作的中坚力量,我们的事业才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弘扬“四下基层”传统,放下身段向人民学习。基层也是最好的课堂。深入基层调研,“甘当小学生”“拜人民为师”,应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常态。人民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动力。历史上以及现实中的一切物质资料都是劳动人民通过生产劳动创造的。人民群众创造的物质财富为社会精神文化的创造提供了物质前提,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下到基层,正视人民群众的智慧,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变为我们推动工作的动力。在工作中,我们要放下身段,态度谦恭,向人民群众学习那些有利于推动工作的智慧和小点子小办法,不断吸纳人民群众的智慧,形成我们开展工作的措施和办法,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工作进度,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实惠。人民群众中有大能人,有好办法,我们不仅要使用大能人,我们还要提炼推广好办法。当年的小岗村的承包制不是推广到了全国了吗?好的政策让当时中国的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粮食产量逐年丰收。中国的粮食产量不仅实现了自足,而且还实现了盈余。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之处——向人民群众学习,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变成了实现社会进步的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

在对标“最美”中争当“最美”

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联合开展2023年“最美公务员”宣传发布活动,提出20名“最美公务员”人选,予以公示。广大党员干部当在对标“最美公务员”中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持续擦亮担当底色,永远保持斗争姿态,在争当“最美公务员”中持续不断坚守初心、为民服务、坚持实践,对标“最美”,争当“最美”。

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永葆“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不变初心。“最美公务员”人选余崇斌是福建省武夷山市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2022年度福建省“十大法治人物”和“十大法治事件”的颁奖典礼介绍了他多年来不忘初心使命、牢记使命,立足基层服务群众,以“减轻当事人诉累”为己任,审结多起案件,以“匠心”守住“初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这是一万年也不会变的道理。践行初心使命离不开对正确政治方向的坚持,全体党员要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推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将政治理论内化为自身的理论素养,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站稳人民立场,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坚守党性原则,坚定政治信念,加强政治能力的锻炼,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学习榜样中滋养“初心”。

持续擦亮担当底色,涵养“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今年8月,哈尔滨多地遭遇暴雨,哈尔滨市应急管理局指挥中心副指挥长赵鸿亮在洪水围困、道路冲毁、通讯中断的危难险境中,历时25小时昼夜营救安全转移了五常市沙河子镇4000多名被困群众,展现了共产党员临危不惧的勇敢担当,用行动兑现了不负人民的庄严承诺。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人民”这个根本,把“人民至上”作为第一取向,深入贯彻群众路线,真心拜人民为师,诚心向人民学习,虚心向人民求教,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使命深入基层,无论任何时候、在什么岗位,都能始终朝着“为民造福”的方向努力奋斗,在为民办实事上既有速度、又见效率,把“人民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摸清民情民意,做人民群众的“守护者”,把“人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争做服务群众的“急先锋”,把为民造福、为民谋利作为开展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用“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永远保持斗争姿态,发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践品格。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德为宣传和打造“村BA”不遗余力,让台盘村的篮球赛火遍全网,可容纳上万人的比赛场地总是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张德把苗族飞歌、踩鼓舞等民族文化与篮球比赛融合,让“村BA”有了文化传承、乡愁记忆的价值意义,带动村民一起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者、见证者、缔造者。在经济发展有限的乡村打造出“村BA”这样红遍全国的顶级IP,并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离不开当地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进行的伟大斗争和勇敢探索实践。党员干部应深刻认识到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品格,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要时刻有应对风险挑战的心理准备,在实践中练就斗争的真本领、硬功夫,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练就会干事、干成事的本领,以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实际成效体现对党的忠诚、履行对人民的承诺。

执“最美”之笔书“最美”答卷

伟大事业呼唤榜样力量,逐梦征程需要先锋。近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以“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担当作为”为主题,联合开展2023年“最美公务员”宣传发布活动。在各地区和有关部门推荐基础上,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提出20名“最美公务员”人选。广大公务员要以榜样为镜、向模范看齐,接过“最美”的时代椽笔,在“祖国大地”的宣纸上书写“最美”答卷。

执“信仰”之笔,在“不忘初心、为国为民”中答好“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忠诚卷”。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最美公务员”人选虽岗位不同、工作不同,但都有着一颗为民造福的“事业心”,用真情服务的态度、真诚解忧的行动诠释了一心向党、终身为民的公仆风范。广大公务员要以“最美公务员”为楷模,不忘初心、为国为民。要厚植忠诚底色,高举信仰之炬,把“对党忠诚”摆在首位,努力做到“心中有党不忘恩,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责不懈怠,心中有戒不妄为”。要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不断提升自身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同时,要用实际行动诠释忠诚于党、忠诚于人的追求,真正成为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的守护者、带领群众干事兴业的暖心人,为党和国家的壮丽事业而奋勇拼搏。

执“无私”之笔,在“念兹在兹、无日或忘”中答好“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卷”。“奉献精神”是对自己事业的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最美公务员”人选甘于做“忠于革命忠于党”的“螺丝钉”,乐于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孺子牛”,勤于做“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守望者”。“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让大家饿肚子”的孟二梅和驻巴勒斯坦的外交官袁泉都诠释了什么叫做心系百姓、为国为民。广大公务员要以“最美公务员”为榜样,念兹在兹、无日或忘。要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融入自己的血液之中,厚植“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为民情怀。要深入“田间地头”,下到“基层一线”,争当基层工作的平凡小草,为基层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养分”,不断追求“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境界。时代号召青年,青年当不负时代,要甘做时代大潮中的一滴水,汇入到祖国的建设和发展的大海中去,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执“实干”之笔,在“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中答好“宝剑锋从磨砺出”的“担当卷”。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担当不只是纸上写写、嘴上说说,把实干担当付诸行动是“最美公务员”一以贯之的“常规动作”,有发挥特长、“东虾西移”的臧运东,有挖掘潜力、见缝插绿的陈刚,有以徽为盾、以法为剑的余崇斌,每项工作都细心观察、深入研究,始终保持实干担当姿态。广大公务员要以“最美公务员”为模范,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加快知识更新、拓宽知识领域、优化知识结构,成为为民办事的“百事通”“活字典”,提高群众办事效率。要积极担当作为,主动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在基层这个“大课堂”“练兵场”中提升能力、增长才干,成长为在挫折面前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的“先锋兵”,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增光添彩。

读懂“四下基层”的“下”字真谛

“四下基层”是***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也成为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密切群众联系、破解基层难题的重要法宝,在第二批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之际,广大党员干部要学思践悟“四下基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让“声音向下传、眼睛朝下看、脚步往下迈、力量往下使”,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声音”向下传,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基层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居民群众的直接桥梁,也是各项政策方针声音传达的“最后一公里”。在互联网时代里,党的声音要“让群众听得懂、让群众听得进”,基层党员干部就必须不断创新宣传方法,充实宣讲群体,因地制宜打造有特色、有品质,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内容,只有把晦涩难懂的“官话”转化为居民街头巷尾能唠上的“家里话”,党的创新理论才能真正向基层延伸、让主题教育的精神向民意靠拢。

调查研究要“见人”“见事”“见效”

***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广大党员干部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在“见人”“见事”“见效”中获得真知灼见,锤炼干事基本功,真正解决人民实际困难,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调查研究要“见人”,看得了“真题”。下基层调查研究,基础在于“见人”。“见人”要与群众坐一条板凳、打开天窗说亮话,聚在一起叨唠家常,看得了群众生活、听得了群众真话、记得了群众困难,客观评估老百姓幸福指数,在交流互动上产生共鸣。与群众见面期间,发现问题要凝心聚力、对标对表、连根拔起,问题不找准不止步、问题不摸清不罢休、问题不摸实不结束,确保问题经得起群众和历史的检验。做到“见人”,就是要落实见真址、见真难、见真情,把明招真招好招用到对口位置,诚心诚意接受群众监督。问题发现后,要把群众“芝麻小事”摆到桌面上、放到行动上、落到点子上,以“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开拓精神“啃硬骨头”,一丝不苟填报“问题清单”,在交流互动上发现“真”问题、“真”发现问题。

调查研究要“见事”,析得了“真题”。开展调查研究,重点在“见事”。“见事”要以点带面,遍地开花,各个击破。在调查研究中,“见事”就是要善于分析前因后果,群众反映的事情要思考,群众没反映的事情也要思考,真心实意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冷暖,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做,做到不延时也不坏事。在调查研究中,分析问题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打成一片,深入了解群众衣食住行,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要带头到社情复杂的农村去、到条件艰苦的农家去,既要看到中心、更要看到边缘,既要看见好的、更要看见差的,既要看到今天、更要看到明天,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进取精神逐个分析、精辟透砌,在深思熟虑上分析“真”问题、“真”分析问题。

调查研究要“见效”,改得了“真题”。在调查研究中,“见效”是关键。党员干部既要深入农家小院访民情社意,又要走进服务场所看营业状况,还要深入基层一线查安全隐患,要淬炼化解矛盾的真才实干,逐一排除群众生活生活困难,实事求是解决问题。既要看到“面子”、更要看到“里子”。既要看到表象,更要看到本质。既要看到美的、更要看到丑的。既要深入挖掘“干货”,又要深入落实政策;既要完成“规定动作”,又要打造“自选动作”。在“见效”操作中,要聚焦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与群众结成命运共同体,解决问题要勇于涉险滩、破难题,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有的放矢,一针见血,直插到底,一对一提出解决方案,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斗争精神在立行立改上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

练好“四种话”让“四下基层”言之有味

“四下基层”是***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开创的践行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今年是“四下基层”提出35周年,恰逢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在深入开展,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借鉴运用“四下基层”工作法的成功经验,深入基层,走好新时代党群连心路,练好与群众交流的“四种话”,学会跟群众有效沟通,真正把话说到群众心坎上。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多说“大白话”。“到农村去宣传党的农村政策,搞好形势教育,解开群众思想上的疑虑,是办实事”。要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这一实事做扎实,就得多讲群众听得懂的大白话。学会跟群众有效沟通,是联系群众的基本功,更是改进作风的必修课。广大党员干部在自身理论扎实、熟读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将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多讲“大白话”,让政策宣传“沾土气”“接地气”,群众话讲得好,语言丰富饱满,群众自然爱听,也听得懂,才能让群众个个都是知晓政策的“明白人”。

调查研究下基层,深挖“真心话”。当领导就要有威信,更要有水平。威信从哪来?靠尽心竭力为人民办事。水平从哪来?靠的是眼睛向下,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获得真知。所以,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如何才能做到客观、科学、有效?答案就是一个“真”字。要用真心去调研,听真话,找真相;要摒弃“作秀走过场”的敷衍式调研,俯下身子,沉到一线,搬起与民交流的“小板凳”,把听真实民声作为调查研究的重要环节,走进群众日常,去真听、去细看;要放下架子,主动融入群众,这样才能打开群众声音的“上传通道”,通过调查研究把群众难点摸透,从细处入手,向实处发力。

信访接待下基层,聊好“家常话”。***总书记强调,“在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必须放下架子,打掉官气,主动上门,把信访工作做到基层,把党的关怀和政府的济助送进普通群众的家庭”。与群众聊“家常话”,对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悉数掌握、全面知晓,才能有针对性地一桩桩予以解决。如何聊“家常话”?广大党员干部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钻“矛盾堆”、进“困难窝”,以心换心与群众“聊家常”。欢迎群众提意见,对提意见的群众不“穿小鞋”、不“打棍子”。把群众当亲人,与群众结友交心,真正打开群众的话匣子,在话家常中了解社情民意,及时发现矛盾苗头,做到在基层第一线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化解矛盾。

现场办公下基层,讲清“内行话”。为人民办实事,不但体现在信访接待下基层解决急事难事上,更体现在现场办公下基层便民利民真正惠民上。领导干部懂业务,决策才能科学合理,部署才能得当到位,领导干部“内行”“懂行”,讲“内行话”,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才能赢得群众信赖。“现场办公下基层”,使问题处理过程效率化、透明化,更加考验领导干部的业务能力,这就需要领导干部真抓实干,讲“内行话”,干“实在事”。现场集中“会诊”,对症下药讲“内行话”,不仅能当场解决问题,马上就办,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还能在解民忧、惠民生的同时,拉近机关与基层、领导与群众的距离,真正把为民宗旨转化为实际行动。

“点”上发力让为民服务见“真”章

近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在各地区和有关部门推荐基础上,提出20名“最美公务员”人选。“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基层干部作为与人民群众距离最近、接触最多的群体,要以“最美公务员”为榜样,始终做到心中有民、守望民生,找准群众工作的“关键点”,倾听人民群众呼声、凝聚人民群众智慧、解决人民群众困难,为赢得群众认可和人民满意干好事、出佳绩。

把“下基层”作为“切入点”,“真诚”倾听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言能听,道乃进。”基层是国家繁荣的根基,是最接近群众的地方,是党和国家政策实施的“最后一公里”,也是群众最能听清群众愿望和呼声的地方。在基层的工作者每天都要面对群众的烦心事、闹心事、揪心事,我们解决得怎么样、有无效果,群众的意见是最直接的评判标准。所以,倾听群众意见便成了我们改进工作、转变政策实施方式、提升工作效率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基层干部既要立身于基层、扎根于基层,也要俯下身、弯下腰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去群众家中坐一坐、聊一聊,去厨房炕头摸一摸,掀开锅盖看一看,真正做到在“身入”和“心至”上一齐发力,在真诚倾听群众的呼声、真实反映群众的愿望中赢得“人民满意”。

把“察民情”作为“着力点”,“真心”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来源,人民群众是我们智慧的源泉。”近年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重大工作连续且集中,每一个工作都需要我们使出浑身解数,都需要群策群力、集中民智、广纳贤言,都需要涉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矛盾。广大基层干部要虚心向群众学习,以人民群众为老师,始终保持一颗谦逊之心,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从中感悟群众的智慧,要做到“不耻下问”,和群众站在一起、走在一路、坐在一处,要经常与群众一起讨论问题、研究难题,破除与群众之间的隔阂,让群众敢于说真心话,真正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汲取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在总结经验、寻找差距中赢得“人民满意”。

把“办实事”作为“落脚点”,“真实”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和愁盼。“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在基层一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即需要我们以问题为导向,有靶向思维,把群众的急难和愁盼分门别类,做好问题清单,做到精准发力,还需要我们有“钉钉子”精神,对群众的难题有耐心、有恒心、有决心,努力做到把问题清单变为满意清单。如果只办事不求实效,就会漂于表面、飘于空中,无法真正落在群众身上,更无法办进群众的心坎,这种形式主义不仅会损伤党和政府的形象,还会寒了群众的心。基层干部不仅要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还要注重实效,保证政策、措施落地生花,发挥出应有的效果,用长远眼光、发展思维、务实举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让群众得实惠、添福祉,从而赢得人民的“真心点赞”。

读懂“最美公务员”的“公”“务”“员”内涵

近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在各地区和有关部门推荐基础上,提出20名“最美公务员”人选进行公示,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公务员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读懂“公”“务”“员”蕴含的深刻含义,以“最美公务员”为榜样,汲取力量、砥砺前行,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公务员姓“公”不姓私。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也就决定公务员的初心和使命也必然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公务员之所以姓“公”,是因为手中的权力是由人民赋予的,不仅要业务本领强、领导能力高,更要把“公”心放在第一位,要心中始终装有人民。作为公务员,应不忘初心使命,树牢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应公正廉明,守好职业底线,做到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正办事;应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争做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最美公务员”。

公务员“务”实不务虚。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无论是疫情防控第一线,还是抗洪救灾最前沿;无论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还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时期,都离不开公务员务实工作。广大基层公务员直接面对群众,是党与群众的“连心桥”,国家方针政策与基层的连接点。因此,公务员要放低身段,坚持眼睛往下看、身子往下沉、劲头往下使,用实际行动做务实担当的行动派、人民的好帮手;要笃行实干,发扬“三牛精神”,向“最美公务员”看齐,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实办事,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

公务员只当勤务“员”。***总书记的一句“我是人民的勤务员”,道出了共产党人的本色作风、百姓情怀。新时代的公务员,要从思想上拒做“官老爷”,自觉抵制官僚主义。要深刻理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丰富内涵,坚定不移走好群众路线,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同甘共苦在一起,进而赢得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干部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能沉淀多少百姓真情,要用脚步丈量责任,以行动丈量初心,在为民办事中要多问问群众答不答应、高不高兴、满不满意,多办暖心事、贴心事,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

公务员,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使命,广大公务员应以“最美公务员”为镜,把“最美公务员”当作毕生追求,扬起忠诚干净担当的精气神,接续奋斗,建功立业新时代。

定制“红色专餐”探寻党员教育“调味法”

***总书记在上海考察返京途中,来到江苏省盐城市参观新四军纪念馆。他强调,新四军的历史充分说明,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要用好这一教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传承发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何以温暖严冬党员教育的讲堂?基层党组织当用讲好“红色故事”,为党员干部定制专属“红色套餐”,为基层干部调配“忠诚味”“担当味”“服务味”,引领乡村振兴在崭新的赛道上“加速奔跑”。

定制“强基础+固根本”的“红色专餐”,一以贯之走好“饮其流者怀其源”的传承之路,为党员教育调出“三九严寒何足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的“忠诚味”。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挈一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之旅于南湖之上拉开序幕,打响南昌起义的第一枪、点燃农村包围城市的“星星之火”……没有任何艰难险阻可以将我们击垮,我们凭借坚定信仰、坚强意识取得了节节胜利。***总书记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基层党组织要在党员教育中引入“红色故事”,将“精华理论、精辟论断”演绎成“真实生动的红色故事”,引导广大基层干部要赓续对党忠诚的基因,将对党忠诚融入自己的血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任何时候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在乡村振兴的崭新赛道上“加速奔跑”。

定制“掘资源+补短板”的“红色专餐”,一脉相承走好“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发展之路,为党员教育调出“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的“担当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强调,“用好红色资源”。红色资源在广袤的中国土地上星罗棋布,它可以是毛泽东、周恩来、李大钊、***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乡,可以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基层党组织要想讲好红色故事就要用好用实“红色资源”。“顺境逆境看襟度,大事难事看担当”,引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不是“敲锣打鼓”就能轻松实现的,需要一代代基层干部为之不懈奋斗。基层党组织要利用当地红色资源,让基层干部真实触摸到“红色故事”,从而不断磨练自己的服务能力,以敢翻“雪山草地”、敢啃“硬骨头”的精神,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感练就“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硬实力,在产业谋划、人居环境美化、农村垃圾分类、水土保护及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与时俱进、补齐短板、勇立潮头、迎难而上、堪当大任,成为乡村振兴不断发展的栋梁之材。

定制“下农田+纾民忧”的“红色专餐”,一往无前走好“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实干之路,为党员教育调出“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服务味”。充满温度的“半条被子”,诉说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情深;降温解暑的“四口水缸”彰显着党和人民血肉相连的深情厚谊,锈迹斑斑中的“淮海小车”印证了民心所向。“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基层党组织要在党员教育中引导基层干部要学习这种服务精神,要将“党员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向”精准匹配,引导基层干部“下农田”“入庭院”“进厂房”,走好新时代的“长征之路”,要搬起板凳“入庭院”,与人民群众一起“谈天说地”“闲话家常”,从人民群众话到嘴边的“弦外音”和欲言又止的“微表情”中找到问题解决的“密钥”,着力提升基层干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事上的本领能力,做到让课堂教育有工作抓手、让工作实践有智力支撑,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称赞。

育凤出巢让青年科技人才“唱主角”

***总书记指出,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青年科技人才是国家创新的生力军,是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重要人力资源,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因此,我们要遵循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千方百计造就人才、成就人才,激励他们挑大梁、唱主角,成为推动中华民族阔步向前的蓬勃力量。

潜心“育凤”,培植识才育才“厚沃土”。***总书记强调“要坚持走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面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使命任务,有组织地自主培养大批青年科技人才,是国家急需、形势使然,是时代呼唤、人民期盼。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关键要从基础教育抓起。要改革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提倡素质教育和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动手实践,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合作交流的习惯;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和改革教育评价体制机制,挖掘出更多有志于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高水平教师,引导学生尤其是具备科学家潜质的拔尖创新人才走上科学探索的道路。

悉心“固巢”,优化敬才爱才“生态圈”。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毋庸置疑,环境与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犹如“鱼和水”的关系。青年科技人才要“如鱼得水”,关键在于“放水养鱼”,要积极为青年科技人才松绑减负,完善科技政策和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保障青年科技人才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合法权益。建立公正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以单位或科研人员从事的工作内容作为分类标准,给予体制内外青年科技人才公平竞争机会,同时重视解决青年科技人才面临的实际困难,用好用足优惠政策,支持他们在基础研究的过程中放下“包袱”,激励其在工作中取得更大成绩。

“倾巢”而动,打造用才兴才“赛马场”。“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当前,青年科技人才科研论文多但转化少的问题仍然存在,导致部分青年科技人才陷入“成果多不如表态多”的怪圈。人在事上练,刀在事上磨,要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努力有所回报,感受到自己的成就能被认可。要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和应用,促进青年科技人才与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产业需求相对接,提高他们的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影响力。同时要加大青年科技人才与国内外优秀人才的交流和合作力度,激励他们不断迸发出创新创造火花,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赛道上跑出青春“加速度”。

党员干部让我们一起追这样的“科学巨星”

近日,82岁女院士王志珍冲上热搜,只因她在做客《开讲啦》节目时穿了一双因老化而掉“黑渣”的鞋,王院士表示这双鞋已经穿了多年,自己也是“经常不注意的人”,并自嘲“出了洋相”。台下却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在那一刻我们仿佛读懂了一位科学家真正在乎的是什么,一双掉渣的鞋生动展示了王院士简朴无华的生活本色,更投映了潜心科研、物我两忘的奋斗底色。广大党员干部让我们一起追这样的“科学巨星”,向共和国最亮的星致敬,真正带着感动、带着敬意砥砺前行,坚定理想信念驶向梦想的星辰大海。

追“许党报国”的发光型“科学巨星”,仰望苍穹紧跟理想信念“启明星”。赵淳生院士是我国超声电机开创者,在他眼里,工作是一种乐趣,他还总结了科研人员应该具备的三种精神:“第一要爱国,不爱国就没动力,第二要勤奋,要有创新思想,最后就是要坚持。”精神矍铄、笑意盈盈、眼神坚定,透过屏幕我们很难将赵院士与80多岁的老者挂上钩,只被这种追逐理想信念的坚定所感染、被这份热爱和忠诚所动容。广大党员干部当追“忠诚于党”的发光型“科学巨星”,读懂他们的心之所向、感悟他们的精神境界,始终以热爱奔赴理想、以匠心铸就非凡,在党和人民事业中贡献光热、添色上彩,真正在聆听榜样故事、同频理想信念中找到奋斗航标,在仰望苍穹中紧跟“启明星”,做到矢志不渝跟党走。

追“攻坚克难”的奋斗型“科学巨星”,扬帆奋楫聚焦时代发展“北斗星”。在某视频平台上,被喻为“宝藏火山UP主”的火山爷爷备受年轻人追捧,他是我国第一位火山研究领域的院士刘嘉麒,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刘院士用脚步丈量世界,去南极考察因晕船而从头吐到尾、忍受火山高温测量岩浆温度、遭遇高原反应险些遇难……这些听起来胆战心惊的经历,是刘院士的日常,正是这攻坚克难、无惧无畏的坚定,方得以推动科研事业进步,让更多人学到了大好河山背后的科学知识。广大党员干部当追“攻坚克难”的奋斗型“科学巨星”,在我们奋进的征途中,面对惊涛骇浪、经历激流险滩,都不要停止脚步、胆怯不前,只有保持扬帆奋楫、逆水行舟的勇气和魄力,方能紧跟时代发展的“北斗星”,踏响奋斗的铿锵节拍。

追“逐梦未来”的奔跑型“科学巨星”,争芳斗艳擦亮交相辉映“满天星”。85岁时,骑着“魔力小单车”穿梭于同济大学校园里的汪品先,是粉丝眼中“上天入海”无所不能的“海洋科普小顽童”,每日坚持工作14小时,他在海洋里追梦、在校园里播撒学识、在网络视频里共话未来,他说“我不愿意去走红地毯,但我愿意做科普。”质朴的话语,却折射了汪院士的心中夙愿,将热爱科学的种子播进广大青少年心中,才能擦亮民族复兴的漫天繁星。广大党员干部当追“逐梦未来”的奔跑型“科学巨星”,透过他们的工作日常、精神追求、质朴话语去读懂滚烫的热爱、人生的追求,学习他们夜以继日的奉献精神,真正跟随他们走上科技强国为民之路,在争芳斗艳、主动发光中擦亮交相辉映的“满天星”。

细悟“上海之行”解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11月28日至12月2日,***总书记在上海市考察调研,先后实地调研了上海期货交易所、科技创新园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等情况,并主持召开了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擘画了发展新蓝图。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助力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当细悟总书记“上海之行”,寻“迹”国之大者,“摸”清经济发展“脉搏”,“攀”越科技创新“高峰”,“擦”亮民生工程“底色”,奋力在强国建设、伟大复兴的赛道上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细悟“上海之行”当“摸”清经济发展“脉搏”,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点亮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火花”。***总书记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要坚持把实体经济的需求作为金融支持的重点、创新的方向,主动加大实体经济首贷、信用贷支持力度,不断在“优服务”和“强功能”上下功夫,围绕企业发展“中心点”延线增链扩面,源源不断把优质金融资源配置到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为实体经济提供全方位、一体化、高质量的综合服务。要充分借助智能科技,加快建设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构建金融主题库、金融政策库和项目库,将设定的金融政策条件数据化、逻辑化,主动送产品、送信息精准“上门入户”,切实提升中小微企业金融政策知晓率,推动实现由“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

细悟“上海之行”当“攀”越科技创新“高峰”,以“犯其难而图其远”的实干激活科学技术自立自强新动能。***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强调:“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坚持“以人为本”核心理念,在高科技人才“引、育、留”上花“大力气”,将“走出去”抢人才、“家门口”留人才、“点对点”招人才紧密结合,积极探索“以产聚才、以才兴产、才产互融”深度融合模式,不断优化“爱才、助才、用才、兴才”总体布局,做优人才发展“生态圈”,构筑人才创新“新高地”。要加速产学研深度耦合,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高度融合,积极打通堵点、接通断点,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老大难问题,实现跨区域、跨部门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细悟“上海之行”当“擦”亮民生工程“底色”,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定力大抓城建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新时代践行好人民城市理念,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数字社区,把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优化城市总体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分区,扩大城市建设覆盖面、融合圈,满足人民群众对于住房的多元化、多样化需求,确保人民群众“住得稳、过得安、有奔头”。要以“四下基层”为引领,充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不断加强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同心同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美好生活新局面,让城市的活力由人民激发,让城市的“烟火气”由人民来升腾。

“最美”榜样动人心

近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决定以“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担当作为”为主题,联合开展2023年“最美公务员”宣传发布活动。在各地区和有关部门推荐基础上,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提出20名“最美公务员”人选。

“最美”是奋进有为的姿态,也是人民群众给予的最高赞美。这20名公务员,或在基层一线冲锋陷阵,或在乡村振兴前沿奋勇争先,或在为群众办实事中真情奉献,他们以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谱写出“最美”的奋斗篇章,为“最美公务员”之名提供了最生动的注脚。广大党员干部要见贤思齐,对标“最美公务员”的忠诚信仰、担当奉献、为民初心,擦亮新时代公务员的“最美”底色,自觉为新时代使命任务不懈奋斗,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用忠诚心诠释“最美”信仰。“首关不过,余关莫论。”政治标准是第一位,是检验一名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关键因素,是衡量一名公务员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尺。“最美”榜样们始终把讲政治、守信念放在首位,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守理想信念,时刻葆有爱国为国的家国情怀,认真研读党史、党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学习材料,深入了解党和国家的历史进程、文化历程和发展道路,在思想上增强认同感和自豪感。要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初心,牢固树立“实干出业绩、落实见实效”的务实风气,肩负起工作岗位的责任与义务,同时积极参加红色教育活动、廉洁文化课程,主动参观红色基地、红色遗址,在提升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中筑牢新时代对党忠诚的信念信仰。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用担当心展现“最美”行动。“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能不能担当、敢不敢担当一直都是检验一名公务员政治觉悟和本领素质的“试金石”。面对工作中的“拦路虎”“硬骨头”,新时代公务员中的急先锋们不畏不惧、挺身而出,在各种风险挑战、急难险重中勇担重任。新征程不会是一马平川,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迎难而上,厚植“念兹在兹”的无私情怀,永葆“无我”的奉献意识,甘居幕后、不图名利,以身作则弘扬默默无闻的“螺丝钉”精神和任劳任怨的“老黄牛”精神,用廉洁自律、无私无我的态度实现理想目标。要坚持以实际行动落实责任担当,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练就担当作为的“铁肩膀”,积极参加线上线下的知识学习课程、职业技能培训,在不断学习中充实自我、提高能力,切实做到担责不误、临难不却、履险不惧,在甘于奉献、砥砺进取中实现新时代公务员的人生价值。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用公仆心探索“最美”追求。“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身为“人民公仆”,公务员们以群众美好生活为方向,真正做到恪尽职守、竭诚为民。一桩桩、一件件的“最美故事”用事实在昭示:公务员队伍始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切实的行动察民情、体民忧、办民事,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牢做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价值取向,坚持遵循“人民至上”“以身许民”的执政理念,细心察民情、真心解民忧,不断增强“为民务实”的本领能力,聚焦教育、医疗、工作等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要坚持工作由民评判,把人民拥不拥护、赞不赞成作为衡量工作得失、成效的标尺和标准,坚决做到群众赞同什么就鼓励什么、群众反对什么就纠正什么,用心用情做群众的贴心人,从而实现百姓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持续有力的美好蓝图。

调查研究要“到一线”“善解剖”“下实功”

***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广大党员干部要强化作风、提升能力,下基层“捉活鱼”、到一线“解难题”,通过认真细致的走访了解问题,下实功、出实招、提实效,助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调查研究要“到一线”,敢钻“矛盾窝”。调查研究是发现问题的过程,没有向下沉、向下看,没有沉到底、看仔细,就不可能把问题的整体情况、细枝末节了解清楚,把“前因”和“后果”弄明白,才能对问题的本质“一探究竟”。党员干部要主动走出办公室,下基层、到一线,到“荆棘丛”“矛盾窝”去,找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党员干部要常下去、能下沉,锻造过硬作风,到广阔的基层去,到人民群众当中去,让问题在眼中“更清晰”,让问题在脑中“不模糊”,真正把问题抓在手里。党员干部要有不惧怕问题、不回避问题的勇气,敢闯“娄山关”、敢碰“硬钉子”,以无惧无畏的气魄将问题向深里挖,把准问题的“脉搏”。

调查研究要“善解剖”,找准“金钥匙”。拿好“放大镜”找问题,还要用好“显微镜”看问题,要从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群众的声音中了解问题,从田间地头到厂房车间,从走村入户到同坐板凳,从产业发展情况到乡村建设基础,深入实地、细听细看,全面剖析、掌握实情。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党员干部要发扬“求是”精神,对问题要还原而非遮掩,对问题是什么要抓准而非“一笔带过”,通过“解剖麻雀”洞悉问题,把问题的“症结”在调研报告中准确体现。问题越钻越透,才能越看越清。在分门别类的基础上,要拨开问题的“外壳”,让问题的“内核”露出来,做到“入木三分”。党员干部要在研究中画好问题的“素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抓住解决问题的“靶向”,为问题的解决夯实基础。

调查研究要“下实功”,给出“最优解”。编篓子“收口”最为重要,调查研究在解决问题的这一环节也至关重要,这关系着调查研究的整体成效。党员干部要多向群众求教,常坐“小板凳”、甘当“小学生”,在和群众交流中找寻问题的“解法”,把解决问题的“金点子”带回来,为问题的解决赋能提速。解决问题不能一味“求快”,要把速度和实效结合起来,既要办得快,让群众早些放下心中的“石头”;也要办得好,细致妥帖办好每件小事,认认真真办成每件难事,让人民群众满意又放心。调查研究必须要有力度,力度在成效上体现。党员干部要树立目标导向,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挑起肩上“担子”,挺身迎接“风雨”,以“让我来”的强烈责任感抓好工作,全力以赴抓落实,以实实在在的业绩交出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在如火青春中读懂何以“最美”

近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在各地区和有关部门推荐基础上,提出20名“最美公务员”人选进行公示。“最美”是一种绽放的姿态,是人民公仆的念兹在兹、矢志为民,是人民满意的精准解读、生动诠释。广大青年干部要走进“最美”,读懂他们饱含着的殷殷“赤子心”和拳拳“民生情”;要争做“最美”,在如火的青春年华中高擎信念旗帜、把稳民生舵盘、吹响奋斗号角,书写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伟大荣光。

高擎“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旗帜,以越青春、越坚定的奔赴姿态追寻“最美”。理想信念的建设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无论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让大家饿肚子”的孟二梅,亦或是无惧暴雨险境,历经25小时营救被困群众的赵鸿亮,“最美”的背后是他们对党的绝对忠诚,为民的无私奉献。年轻干部精神上要有厚度,筑牢思想根基。“知之愈深,信之愈坚,行之愈笃。”要把“理论武装”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挤”和“钻”的精神,在原原本本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中掌握“从厚读到薄、从薄读到厚”的方式方法,让理论学习“根深蒂固”“叶茂花繁”;要把“学以致用”摆在关键位置,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要善于用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发展,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献智聚力,让理想信念在火热实践中坚定升华。

把稳“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生舵盘,以越青春、越坚守的服务姿态争做“最美”。“最美”的美是“永远在路上”的清风徐来,花香阵阵;是“时时放心不下”的念兹在兹,情怀所系。诚然,为民服务是人民公仆一如既往的底色,始终不变的誓言,年轻干部行动上要有温度,厚植为民情怀,用好用活调查研究“传家宝”,推动为民服务“更进一步”。要勤于“走”,既要走进基层,也要走近群众,用步伐丈量出为民服务的“温度”。要多深入农家瓦舍、田间地头、街头巷角,在俯下身子中察实民情,在迈开步子中收集民意,接好“地气”才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将心比心”中才能实现干群关系的“心心相印”。要学会“听”,“面对”群众,更需要学会“听懂”群众,要把群众呼声当做“第一信号”,把人民满意当做“第一追求”,“牢骚话”中也有“急难愁盼”,“拍砖声”里也有“关键小事”,要善于从倾听中找出群众的“话外音”,焐热群众的“冷板凳”,解决群众的“烦心事”,让群众总有温暖相伴。

吹响“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奋斗号角,以越青春、越坚毅的斗争姿态成为“最美”。越是“艰难”的环境,越能磨砺品质,考验毅力,增长才能。“最美”是一种韧劲,是面对“乱云飞渡”亦能从容不乱的勇气,是面对“穿山越壑”也能迎难而上的能力,年轻干部能力上要有强度,勇于担当作为,要于“艰难”中积蓄能量,立足自身工作岗位,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锤炼“历百折而仍向东”的毅力、鼓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劲头,在学习实践、积累经验、不懈奋斗中“强筋壮骨”,“日拱一卒”练好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要于“艰难”中迸发精彩,始终发扬斗争精神,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斗争本领,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要理顺工作节点、明晰工作重点、把握工作要点,将工作任务项目化、清单化、细节化,确保工作完成有效率、出效果。

溯源“远古遗址”领跑“乡村经济”

近日,*******向首届“良渚论坛”致贺信指出,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以独树一帜的创新创造、一脉相承的坚持坚守,树立起一座座文明高峰。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不断丰富发展、历久弥新,不断吸取世界不同文明的精华,极大丰富了世界文明百花园。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弦歌不辍,薪火相传。”漫游五千年文化长河,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广大基层干部当溯源“远古遗址”、博览“经史子集”,透视“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远古与现代”的交织、“现实与梦想”的互鉴,从而领跑“乡村经济”。

溯源“良渚遗址”,透视“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把准“文化之脉”擦亮“乡村文旅”名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远古遗迹”就是祖先留给后代的“藏宝图”,用得其所方能解锁“致富密钥”。从“远古遗迹”中可以寻得乡村物产的“体”“形”“貌”,循迹便可摸清文旅元素的“魂”“脉”“韵”。基层干部要“放下手机”,拿起“远古遗迹”这个“百宝箱”,将碎片化的时间充分利用,以“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态度研读经典,寻找那些藏匿于深山、隐藏于峡谷的“资源禀赋”,唤醒“沉睡资源”、植入“远古文化”,将那些带有特色地貌特征和浓郁人文风情的“文旅元素”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开发出一条集乡村美景、地貌雅态、人文美景于一体的生态文旅线路,让人们在“想走就走”时,有一方诗意的栖息之所,以“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深入发展。

溯源“良渚遗址”,透视“远古与现代”的交织,挖掘“深山瑰宝”连通“乡村产业”链条。“充贡赋者,微物必详,经见闻者,所知皆记”,“远古遗迹”中既镌刻了浪漫的“写意”,又有实录的“工笔”,是乡村特产品牌的“聚宝之地”。***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广大基层干部要以“远古遗迹”为“藏宝图”,走出“办公室”、换上“便服”、穿上“胶底鞋”,循迹“古籍实录”,奔赴广袤自然,寻访特色物产踪迹,以“链条式”发展思维,摸清特色物产踪迹,联动相关企业、工厂、市场,将“小特产”变成“终端货”,巧用“远古遗迹”中蕴含的“文化符号”“文人遗风”“民俗故事”作为产品“说明书”,将“远古遗迹”中蕴含的智慧融入特产品牌的营销推广之中,为乡村产业的发展补链、强链、壮链,助力“小特产”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大引擎”。

溯源“良渚遗址”,透视“现实与梦想”的互鉴,建设“和美新村”勾勒“乡村管理”图景。时代发展风云变幻,唯有经典文化历久弥新。***总书记说,“我无论走到哪里,第一件事就是要看地方志,这样做,可以较快地了解到一个地方的山川地貌、乡情民俗、名流商贾、桑麻农事,可以从中把握很多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在“远古遗迹”中,记录了泱泱华夏的原初状态,“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勾勒出自然万物的本初之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勾勒出和美民风的期许之美。在“浪漫抒情”中融入“人文关怀”“梦想期许”是中华文明的闪光点,也是“远古遗迹”历经千年岁月洗礼依然熠熠生辉的魅力所在。广大基层干部要“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在“守正出新”中深悟“远古文化”,找寻到“现实与梦想”的交汇点,把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需求,用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和保护留住淳朴村风、用对古宅、古物的修缮与留存铭记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为群众提供喜闻乐见、富有农耕农趣农味、体现和谐和顺和美的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走深走实,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美景永远定格于当代。

上好“理论课”做好“践行者”

***总书记强调,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任务,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党的XX大报告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并阐述了“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等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为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坚持好、运用好。广大青年干部当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新征程中,上好“理论课”,做好“践行者”。

做好筑牢信念的“践行者”,坚定前进信心,放飞青春梦想。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经历一个个磨难而又取得一个个胜利,归根到底是我们党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仰。青年干部要想坚定前进信心,放飞青春梦想,就必须自觉加强政治历练,着力在学懂弄通、入脑入心上下功夫,坚持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学习好党的XX大精神,围绕主题教育深入学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之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努力把党的XX大精神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思路和实际行动,做好筑牢坚定信念的“践行者”,传承好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朝着梦想阔步前行。

做好钻研苦练的“践行者”,勇于查找不足,练就过硬本领。“钻研”是对技能的磨砺,是对功夫的锤炼,是重复的练习,是日复一日的实践。青年干部要有螺丝钉的“钻劲”,在工作中持续用劲,以换取能力的提升和本领的提高,查找自己存在的短板,不知足地奋斗,不停歇地前进。要发扬斗争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斗争意识、增强斗争本领。在困难面前敢于亮剑,在关键时刻豁得出来、顶得上去,把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破解工作难题作为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的机会,做勇挑重担、求真务实的践行者。因为新的征程无捷径可走,只有经风雨、见世面,在实干中砥砺拼搏,才能壮筋骨、长才干,才能练就真本领、硬本领。

做好实干担当的“践行者”,投身攻坚一线,发扬斗争精神。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多经历“风吹浪打”,多捧“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才能确保在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豁得出来、顶得上去。在新时代的潮流中,广大青年干部要树立实干担当的责任意识,增强主动作为的本领能力,不尚虚谈、多务实功,勇于到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去担苦、担难、担重、担险,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要涵养廉洁自律的道德修为,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不断锤炼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以“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韧劲,投身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攻坚一线,做好实干担当的“践行者”。

无论世界如何风云变幻,“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已然跨越时空,激励所有中国青年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用汗水、智慧和热血镌刻下属于青春的模样,在新的“赶考”途中汲取最新理论成果的精神养料,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贡献青春力量的践行者。

让主流价值“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日,***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要在各种文化交汇融合中进一步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具有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有助于增强认同、形成共识、坚定自信、凝聚力量。在信息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当前一些错误观点和思潮趁虚而入的严峻形势,以“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网络宣传上下足绣花功夫,用主题教育传播主流价值、用典型事迹弘扬主流价值、用舆论引导彰显主流价值,不断推动主流价值“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人民。

立足“虚”功“实”做,当好“主题教育”传播者。千条小溪流成河,万只蜜蜂凑成窝。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宣传工作,扎实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基层要用好新媒体平台优势,积极宣传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进展成效,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者。要学深悟透党中央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党的创新理论讲鲜活、讲彻底,着力推动主题教育深入人心。要找准主题教育与群众关切的交汇点,深耕有温度、接地气的作品,有力推动主题教育落地生根。

立足“古”为“今”用,当好“典型事迹”讲述者。以史为鉴知兴衰,以人为镜明得失。深入开展先进个人和榜样事迹的宣传工作,大力弘扬英模精神,是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根本要求。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一线,真实倾听群众心声,充分发掘典型人物事迹的第一手材料,使典型事迹的宣传更加可敬、可信。要着眼党群身边事,选树“平民英雄”,打造“身边榜样”,通过让群众现场讲述、先进事迹再现等形式生动诠释榜样人物的精神风采,使典型事迹的宣传更加可亲、可学。要创新报道模式,利用互联网直播、第三方平台同步推送带动受众参与典型报道,与典型人物进行良性互动,最大程度拉近群众与榜样人物的距离,使典型事迹的宣传更加可见、可爱。

立足“深”入“浅”出,当好“大众舆论”引导者。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网络舆论工作是重中之重,加大网络舆论的监督力度,牢牢守住网络舆论阵地,引导舆论向上向好发展,是确保国家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党员干部要直面舆论挑战,正视社会热点话题,就事论事分析说理,深究原因,群策群力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要解决舆论危机,始终保持发声状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与群众展开互动交流,持续引导社会情绪行驶在健康理性的轨道上,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要掌握舆论话语权,坚持“内容为王”,创造出反映主流价值的优质作品,增强主流价值认同感,潜移默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笔墨纸砚”描绘为老服务“夕阳画卷”

近日,***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要通过社区这个平台,办好“一老一少”等民生实事和公共事务,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是中国特色基层治理的显著优势,要把这一优势发挥好。老同志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尊老爱老敬老一贯是我国的光荣传统。基层干部当牢记传统并不断发扬光大,执“探索”“发现”“守护”之笔,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提供精细化为老服务,描绘绚丽多彩的“夕阳画卷”。

执“探索”之笔,磨“与时俱进”之砚,刻画“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提升养老品质”图景。随着新一代退休潮的来临,越来越多的“60后”“70后”加入了退休队伍,日益多元化、现代化的养老方式正在兴起,保障好新一代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时代化发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是全社会亟待思考的问题。基层干部要聚焦老年人“与时俱进”的需要,顺势而为,积极探索,致力于为老年人创造一个生活有保障、精神有娱乐的社会养老环境,为新型养老生活注入力量。要通过“党建引领+志愿发力+社会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个性化、时代化的服务。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征询老年人意见,倾听呼声,为老年人举办急救技能普及、传统文化传承、时令美食制作、智能手机等精品课程,面对面、手把手让老年人搭上“时代”便车,切实提升养老品质。

执“发现”之笔,铺“发挥作用”之纸,勾画“一言一行是榜样”的“助力基层治理”蓝图。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年人群体中的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是全社会的宝贵财富,他们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在基层有一定威望、号召力和影响力。基层干部要善于发现这些“宝贵财富”,给予这些老同志更多的激励和关爱,引导他们发挥先锋示范作用,积极拓展老有所为的新途径新渠道,助力基层治理。引导他们发挥表率作用,做基层治理宣传的代言人。充分发挥这些老年人群体长期积累的群众工作基础及经验,重点围绕基层社会治理,组织动员他们积极承担小组长、楼道长等角色,发挥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引导他们发挥参谋作用,做基层治理建言献策的代言人。加强与他们的联系,掌握他们各自的特长,引导他们参与党建、调解、教育、引导等基层治理,鼓励他们发挥自身优势,履行好参谋职责。

执“守护”之笔,蘸“关键小事”之墨,精描“一撇一捺皆重点”的“守稳养老安康”画卷。老年人一般都注重养生,于是便有一些诈骗分子便借此诱惑老年人高价购买毫无用处的保健品;一些受疾病困扰的老年人防范意识弱,便会相信诈骗分子提供各种“神奇”的偏方疗法;有的通过赠送小礼品等方式吸引老年人目光,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的特点骗取信任,以高利息、高回报、低风险哄骗老年人投资,致使老年人未能牢牢守住养老钱袋子。基层干部有责任勇于担任老年人养老安康的“守护神”,工作之余多下基层走访慰问辖区内老年群体尤其是独居老人,实时、实地掌握、聚焦老年人养老安康等“关键小事”,通过举办专门针对老年人群众防诈的各种宣传培训,组织他们学习掌握新媒体工具,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同时宣传教育老年人要注重提升自身网络安全意识,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和财产,识破所谓的“投资理财”“养生保健”等骗局,避开“坑老陷阱”,牢牢守稳养老安康“最后一米线”。

将“最美”之姿“画”入漫天雪花

近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决定以“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担当作为”为主题,联合开展2023年“最美公务员”宣传发布活动。在各地区和有关部门推荐基础上,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提出20名“最美公务员”人选。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们是基层一线的“先锋”、是乡村振兴前沿的“勇士”、是为群众办实事的“孺子牛”,他们用过硬的工作能力创造实绩、用高尚的奉献精神传递情谊,他们用实际行动演绎竭诚奉献的“中国故事”。广大基层干部要读懂“最美”、成为“最美”,在波澜壮阔的新征程上奔赴基层山海,念好服务人民的“真经”。

将“最美”之情熔铸于“火热信仰”,“青”山不移、“真”心无悔,不畏巉岩攀登理想信念之“山”。“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理想信念是向上发展的基石,无论是“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让大家饿肚子”的孟二梅,抑或是无惧暴雨险境,历经25小时营救被困群众的赵鸿亮,他们“最美”之美首先是“信仰之美”。“信仰之美”来源何处?“知之愈深,信之愈坚,行之愈笃”,理论学习是孕育“忠诚信仰”的富矿,只有深读“有字之书”,方能筑牢“信仰根基”。广大基层干部要想向更深的泥土中扎根,就要拼足“挤”和“钻”的精神,将党史、党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学习材料作为“枕边书”,在精细研读中深入了解党和国家的历史进程、文化历程和发展道路,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以“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精神将“根脉”厚植于广袤基层,在反复的“精神洗礼”“思想淬炼”中涵养永不褪色的“忠诚信仰”,打开乡村振兴事业发展的新天地。

将“最美”之情熔铸于“实干热忱”,“行”则将至、“真”诚奉献,不惧寒暑奔赴服务人民之“海”。“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最美”之“美”还渗透于每一个脚踏实地的服务细节之中。无论是坚持25年在农业一线书写使命担当的马学锋,还是“三牛精神”的基层践行者杨斌……他们都用一言一行践行初心使命,用一举一动镌刻服务赤诚,他们用日复一日的坚守熔铸“服务深情”,实干笃行是“最美之美”生动的“注脚”。广大基层干部要致敬最美公务员,接续这份情真意切的“鱼水深情”,将对人民的“深情厚谊”融入实践工作之中,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将足迹定格于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街头巷尾”,在卷起裤腿“下农田”,坐在庭院“拉家常”,进入车间“聊生产”中,变“千万里”为“零距离”,近身了解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将人民群众的“日常琐事”作为自己的“心头大事”,以“民所盼之、我必行之”的信念深入基层一线,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勇挑“重扁担”、敢啃“硬骨头”,一步一个脚印耕好基层“责任田”,将“为群众办实事”的论文写在基层大地上,用双手托举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将“最美”之情熔铸于“远大征程”,“厚”积薄发、“真”挚奋进,不分昼夜念好干事创业之“经”。“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最美之美”还体现在战天斗地的进取面貌之中,无论是扎根边疆矢志脱贫攻坚和民族团结的钱斌,还是奔忙在羌塘草原蔬菜种植基地的康子东,抑或是为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奉献光和热的秦智……他们都不屈服于现状,为了国家和人民以顽强的毅力克服艰难险阻,他们的身影虽然平凡,却印刻着伟大,是“远征”路上的“指路明灯”。“历其艰辛、成其伟大”,新征程不会一马平川,立足乡村振兴舞台,广大基层干部要磨练“进取斗志”,主动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第一线去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不断理顺工作节点、明晰工作重点、把握工作要点,“日拱一卒”练好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在“千帆竞发”的时代发展中建功立业、不负韶华,以“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拼搏精神绽放新时代公务员的人生价值。

从“广西之行”读懂“国之大者”

八桂大地,生机盎然、活力迸发。12月14日至15日,***总书记到广西考察,先后到南宁、来宾等地,深入对外开放项目、社区、农村、企业等进行调研,并作出系列重要指示。足迹里藏着“时时放不下”的牵挂,更藏着“举旗定向”的行动指南。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总书记“广西之行”中读懂“国之大者”,知责于心、担责于肩、践责于行,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循迹“发展足迹”,感悟“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优则动能足”,读懂“高质量发展”是“国之大者”。产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总书记指出,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好强产业的文章,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多次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表重要论述,多次强调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进产业链现代化,为更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地方优势,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数字产业、文旅产业、养老产业、大健康产业,全力推动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增强辐射带动力,努力做大做强“产业蛋糕”,夯实高质量发展“基座”。

循迹“善治足迹”,感悟“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读懂“基层治理”是“国之大者”。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总书记在南宁市良庆区蟠龙社区考察时指出,社区是基层自治的基本单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层基础。“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儿。”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治理点多、面广、线长,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党员干部要深入践行新时代“浦江经验”“枫桥经验”,走好“四下基层”之路,通过“下乡摆摊”“上门问诊”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让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化解、成效在一线体现,让基层治理从“管治”向“善治”转变。

循迹“甜蜜足迹”,感悟“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读懂“乡村振兴”是“国之大者”。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总书记察看万亩甘蔗林和机械化作业收割场景,听取基地情况介绍,祝愿乡亲们的生活像甘蔗一样甜蜜。***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工程,要落实规划、扎实推进。从“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的重要论断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勾勒的“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全面振兴见实效”愿景图,乡村振兴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广大党员干部要锚定乡村振兴“五位一体”目标,践行“两山”理念,做足“土特产”文章,提升“造血”能力,擘画“村美、人和、业兴、民富”的“富春山居图”。

调查研究要行之有“向”

***总书记指出,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广大党员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行之有“向”方能取得实效,确保调查研究成果落实落地,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靶向聚焦,把握规划先行、谋定后动的导向。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预研是调查研究不可或缺的案头工作,是确保调研工作高效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倘若调研“仗前无备”,仓促“出征”,乱跑莽撞,必然会导致调查研究“事倍功半”。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应准确树立调研靶向,提前梳理基础数据、归纳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且“脑中有谱”。着力聚焦新时代的主要矛盾、预先考量群众的急难愁盼,认真确定调研主题、制定选准调研方式、拟定切实可行的“问题清单”,直奔问题去、紧跟问题走,一竿到底涉深水,渊图远算得蛟龙。

求真务实,掌握身入基层、心至群众的旨向。深入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基层一线既是“民生现场”,又是“调研主场”。然而一些党员干部搞弄虚作假的“盆景”式调研、回避问题的“作秀”式调研、浅尝辄止的“蜻蜓点水”式调研……不仅看不到真实的社情民情、找不准问题病症,更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广大党员干部应将“问诊把脉”与“取经问道”融会贯通,始终带着谦恭的问诊态度“进百姓门”,多与群众坐一条板凳问问家长里短,多用接地气的土话与百姓交流听听急难愁盼,用“张口问”代替“眼睛看”,用“双腿动”代替“车轮转”,将调研报告写在基层一线,确保调查研究“精准点题”“不偏航向”。

辅政鼎新,紧握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方向。调查正如“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实效是检验调查研究的根本标准,调研成果转化是调研活动的“最后一公里”。广大党员干部应强化成果意识,紧盯一批“关键小事”、狠抓一类“发展难题”,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真正写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要紧扣现实工作需要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主动将“问题”变“课题”、将“思路”变“出路”、将“难点”变“亮点”、将“成果”变“效果”,“调”以务实、“研”以致用,让调查研究真正成为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有效利器”。

致敬鲍卫忠:最是“忠言”动人心

中央宣传部近日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鲍卫忠同志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是“矢志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人民好法官”,号召全社会向他学习。认真学习鲍卫忠同志先进事迹,深感震撼、深受感动,从中采撷几句打动人心的话语,在学思践悟中汲取奋进拼搏之力。

“要成为一个有高尚品德和崇高理想的人”,这些“忠言”背后是扎根祖国边疆的一片忠诚之心。“要成为一个有高尚品德和崇高理想的人,一个对人民有利的人,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先进人物一样,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鲍卫忠在入党申请书里写的话,成为他一生的坚守。24年来,鲍卫忠扎根祖国边疆,成长为守护司法公正的大树,根须扎进云南阿佤山深处,从一个青涩的佤族小伙,成长为常怀为民之心的忠诚干部,鲍卫忠的初心从未改变,他的笑容和奔波的身影,也留在了每一个他温暖过的人心中。我们要向鲍卫忠学习,从他对党的绝对忠诚、对事业的精益求精中,汲取精气神、焕发创新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要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摆在首位,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将组织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以忠诚干净担当的标准严格要求自身,切实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

“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两次不行就去三次”,这些“忠言”背后是敢于啃硬骨头的一片实干之心。干执行工作,鲍卫忠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就是用耐心“磨案子”,用双脚“跑案子”。一次,沧源县法院有一例68.1万元的债务案件由鲍卫忠承办,多次进行调解都失败了,但鲍卫忠没有泄气,督促被执行人想办法履行,并多次和申请执行人沟通,最终双方同意调解。“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两次不行就去三次!”在阿佤山的村村寨寨,在群众家的火塘边、田地里,都留下了鲍卫忠不知疲倦的身影。这看似笨办法,却是鲍卫忠维护法律尊严的坚守,他带着大伙“磨”掉650件积累多年的“钉子案”。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们要向鲍卫忠学习,始终做一名实干家,多做小事杂事,多理琐事难事,在微不足道中蓄足底气,不怕吃苦、不怕“吃亏”,以披荆斩棘、敢战能胜的态度去做好眼前各项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阶梯,在勇攀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在真刀真枪实干中闯出一番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只要用心用情,就没有打不开的心结”,这些“忠言”背后是敢于吃苦奉献的一片为民之心。“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法是无私的,但必须有温度”……鲍卫忠将群众放在心头,尽心竭力让司法温暖触及每一名当事人。在一起标的额10万余元的合同纠纷案中,被执行人卫某因生活困难无法清偿,案件中止执行。鲍卫忠把该案列进日程,时不时去卫某家中问问情况。当了解到卫某在发展林下养殖产业,却苦于找不到销路,鲍卫忠试着在微信朋友圈帮他发布推销信息,帮助卫某凑齐了执行款。天下之大,莫大于民心;天下之重,莫重于民生。我们要向鲍卫忠学习,牢记权力是党和人民给予的,始终做到感党恩、重民情,和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要扑下身子,真正走到群众中,与群众成为一家人,领悟“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真正为群众办事,获得群众的信任,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不断种好事业高质量发展“责任田”,用智慧和汗水、付出和奉献,让事业“责任田”成为党的“放心田”、人民的“幸福田”、复兴的“希望田”!

党员干部解锁“过紧日子”中的正确政绩观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要求,“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俗话说:干部吃“苦头”,群众才能尝“甜头”。过“紧日子”是手段,让群众奔“好日子”才是目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把过紧日子作为常态、形成习惯”中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用“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抓紧“群众诉求”着力点,解决好“为谁创造业绩”的问题。日子好不好,百姓说了算。***同志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从“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再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新征程上,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要求更加迫切,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任务更加艰巨,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为民造福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紧扣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把群众诉求和信访接待作为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与群众相向而行、偕同共进的探索中听建议、研思路、谋方法,坚持不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实现更好的教育、更可靠的保障、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等民生问题的科学决策和扎实行动。

拧紧“廉洁自律”螺丝钉,解决好“创造什么样的业绩”的问题。俗话说:精打细算,才能油盐不断;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纵观百年党史,从瑞金时的红米饭、南瓜汤,到延安时的小米加步枪,从新中国成立后的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到新时代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贯穿始终,这是我们党从内忧外患、兵荒马乱的“黑暗时期”一步步走到民族独立、繁荣富强的新时代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党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障。广大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经常性检视反思、躬身自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紧紧守住道德底线、纪律底线、规矩底线,常怀敬畏之心,把“三观”的思想阀门拧紧,把“廉洁自律”这根弦绷紧,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让“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入心入脑,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扛牢“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以铁的纪律、严的作风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上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效。

上紧“干事创业”总发条,解决好“怎样创造业绩”的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胸怀“国之大者”,主动担当作为,加强协同配合,积极谋划用好牵引性、撬动性强的工作抓手。过“紧日子”,“紧”的是“钱袋子”却不是“迈步子”,过“紧日子”不意味着少办事、不办事,而是要在“紧”的基础上办实事、多办事。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发展理念”精髓,坚持不懈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贯穿在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始终,一件接着一件干、一锤接着一锤敲,在“开弓没有回头箭”的锐意进取中用心打磨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甘于做铺垫性的工作,善于抓未成之事,不求急功近利的“显绩”,不搞竭泽而渔的“短利”,不断增强“干在当前、顾及长远”的前瞻性、系统性和创造性思维,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在实干上出实招,探索出更多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不折不扣把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政绩。

读懂广西之行深意凝聚富“桂”兴边合力

八桂冬阳暖,山川美如画。时隔2年多,***总书记再次考察广西,调研对外开放项目、社区、农村、企业,并强调广西要“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此次考察紧扣开放发展、民族团结、产业振兴等主题,为广西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身为一名广西的基层干部,我见证了近年来八桂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感恩奋进的同时,我们更应从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中感悟“广西之行”深意,凝聚区域、民族、产业合力,用实际行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

向海“释潜力”,合作“谋共赢”,凝聚区域合力开放发展向未来。12月14日上午,***总书记在南宁了解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情况,结合平陆运河沙盘听取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建设汇报。“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广西,正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东盟连续23年成为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腹地效果彰显......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广西要乘势而上,充分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我们也要主动作为:协助共建“一带一路”,强化同东盟国家的发展合力;有序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深化同周边省市的共进合力;高质量建好平陆运河,以南桂柳为锚点辐射省内兄弟城市,优化区域一体化联动合力。

聚拢“石榴籽”,构建“共同体”,凝聚民族合力浇灌团结幸福花。两年前,***总书记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强调“要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迈进,一个民族也不能少。”14日上午,***总书记来到蟠龙社区了解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广西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各族人民在八桂同顶一片天、同耕一城田、同饮一江水、同建一家园。2024年是贯彻党的XX大精神的承前启后之年,我们要聚焦广西民族工作“好在哪、干在哪、提升在哪、攻坚在哪”,全力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石榴籽”工程,推动重心下移、管理下沉、资源下放,引导“村务联管、生产联营、文艺联演、治安联防”。我们广西基层干部要与各族同胞一起加力助推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服务好群众特别是“一老一小”,让辖区成为一个民族团结、温暖有爱的大家庭。

深耕“土特产”,打响“桂字号”,凝聚科技合力做好强产业文章。14日下午,***总书记来到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调研,强调要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好强产业的文章,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广西林果蔬畜糖等农业资源丰富、条件优越,不仅是全国的“糖罐子”,也是有名的“菜篮子”“果盘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的9项重点任务,第一项就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我们要深挖广西的资源禀赋、地域特点,经营好“土特产”,打响更多“桂字号”农业品牌,让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要始终坚持科技引领,改造升级糖、铝、钢铁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产业抱团发展,迈出具有广西特色的科技自强、产业振兴新道路。

奋楫笃行,新卷正展。***总书记的广西之行“解密”了八桂大地的未来密码,明晰了发展道路,我们一定要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聚合力、强经济,共建新时代壮美广西!

巧拆“锦囊妙计”绽放“乡村万象”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强调,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经20载上下求索、20个春秋辛勤耕耘,一幅崭新的“富春山居”画轴徐徐铺展。“蝶变”浙江“二十年磨一剑”,探索出一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向”。“千万工程”孕育着乡村振兴进阶发展的万千“锦囊妙计”,广大基层干部要汲取“千万工程”中的“万千智慧”,巧拆“锦囊妙计”,助力广袤乡村绽放出发展“万象”。

巧拆“党建引领”锦囊,将“炙热深情”融入“民生百态”,“实干笃行”是“服务之象”的生动注脚。“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走出“象牙塔”,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有的人选择灯红酒绿的城市,有的人选择更进一步的求学,而我,以“青春”为马,选择奔赴广袤基层,在希望的田野上“纵横驰骋”。初入基层,我希望自己是一棵“开花的树”,长在人民群众必经的路旁,用每一朵花瓣诠释炙热初心,为群众带来美的享受。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我深刻认识到,我不仅要做一棵挺拔的树,为人民遮风挡雨,还应该是一头辛勤耕耘、奉献人民的“孺子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广大基层干部要俯身向下、迈开步子,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工厂车间”读懂人民这本“无字之书”,从他们欲言又止的“微表情”和话到嘴边的“弦外音”中了解他们的“急难愁盼”,解锁他们的“困难忧愁”,从而明确工作的方向,为他们解决现实问题,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和“知心人”,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中品尝干群连心的甘甜。

巧拆“文旅融合”锦囊,将“风雅笔墨”融入“山水之间”,“调查研究”是“生态之象”的源头活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工业化进程加快,虽然丰富了人们的物质,但却让城市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山水乡愁更甚,也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机。置身基层,难的不是“发现美景”,而是要做到“既守住绿水青山、又要留下金山银山”,在留下“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人居美景前提下,开发“旅游线路”,让自然万物与传统文化、现代文明做到水乳交融、大放异彩。广大基层干部要想找到这几要素间的平衡点,就要首先以“时不我待”的激情,通过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碧水保卫战、“厕所革命”等一系列举措改变“村容、村貌”,再脱下“工作服”、穿上“运动服”,奔赴“基层山海”。在“入深山”中“寻瑰宝”,在“访民情”中“觅良机”,将“山间美景”“林间雅态”“溪间尤物”串点成线,研发出一条“自然与人文相得益彰”“生态与经济双向奔赴”的特色旅游线路,用“山水乡愁”扣响“特色文旅”之门,在逐“绿”前行中做到点“绿”成金,打响乡村振兴的金算盘。

巧拆“特色产业”锦囊,将“隽永才情”融入“深山瑰宝”,“广袤基层”是“品牌之象”的孵化舞台。“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时代飞速发展、时事变幻万千,当下的基层已然成了基层干部施展才情的“练兵场”,生机蓬勃的乡村产业正如一块“璞玉”,等待“打磨成器”,绽放出靓丽的“品牌光芒”。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时刻扛起身上之责,不能惧怕到深山老林中觅特产之“踪”、也不能怯懦到村居人家中问民俗之“源”、更不能畏惧到背阴胡同中吹刺骨之“风”,要聚焦乡土特产之“特”字凿深井,根据其“形”“体”“状”深挖“魂”“脉”“韵”,找准推动“小特产”到“终端货”的切入点,抓住从“终端货”到“名牌品”的关键点,连通“产业链”,以“招商引资”“项目引进”活水浇灌产业发展之“花”,持续为乡村产业强链、补链,创造“与时俱进”的产业发展“生态”,引领乡村振兴事业取得高质量发展。

致敬鲍卫忠:三问于民付一生坚守

近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鲍卫忠同志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是“矢志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人民好法官”,号召全社会向他学习。他把一生奉献给了我国法治事业,他用滚烫的人生点燃了永不熄灭的薪火。广大党员干部当擦亮公仆本色,让鲍卫忠为民奉献向前一步的“发问句”成为时代符号,真正书写出群众认可和满意的高分答卷。

“我能给当事人垫执行款吗?”致敬鲍卫忠为民情怀,用心办案、用情解难。被执行人手头紧,申请执行人急需钱,鲍卫忠用自己家里还房贷的一万元垫付了尾款。同事说,用心办案、用情解难的鲍卫忠,替人垫钱不奇怪。这些年,鲍卫忠缺席了太多家庭的团聚、孩子们的成长,而唯一没有缺席的,是他胸前法徽所赋予的沉甸甸的使命。作为党员干部,也要厚植为民情怀,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甘苦与共,在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喝一壶茶中倾听“急难愁盼”,以“视民之不安,如疾痛在乃身”的责任担当为民排忧解难,用自己的“负重前行”换取人民的“岁月静好”,真正做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没有一万?那咱们就五百、一千地还怎样?”致敬鲍卫忠实干担当,用耐心“磨案子”,用双脚“跑案子”。鲍卫忠用笨办法和磨工夫,解决执行难问题。对生活真正陷入困境的申请执行人,他积极争取和办理司法救助,先后为61名特困申请人解除燃眉之急。鲍卫忠就这样带着队伍“磨”掉650件积累多年的“钉子案”“骨头案”。“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面对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雪山”“草地”以及“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党员干部更要向英雄法官鲍卫忠学习,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行,迎难而上、披荆斩棘,用勇毅担当“扛起一副担、撑起一片天”。

“什么时候走?”致敬鲍卫忠爱岗尽责,结案不是最终目的,要让每一位当事人感受司法的温度。多年来,不论是脱贫攻坚,还是强边固防,对于组织上的任何工作安排,鲍卫忠的第一回应总是“什么时候走?”节假日是他的工作日,田间地头、村村寨寨是他的办公室……他曾对同事说,自己时常睡不着,有时就连做梦也在执行案子。鲍卫忠身上爱岗尽责的工作态度一直是司法人不变的价值追求,也是新时代每一位党员干部对标对表的行动标尺。广大党员干部要向鲍卫忠致敬,发扬“工匠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爱岗敬业,对工作负责,履职尽责,对自己负责,用心用情用力干好每一份工作,心无旁骛、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好务、办好事。

致敬鲍卫忠:用脚步丈量为民“初心”

近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鲍卫忠同志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是“矢志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人民好法官”,号召全社会向他学习。他的一生对党忠诚、公正司法,为民族地区繁荣稳定贡献法治力量,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佤山法治“老黄牛”。广大党员干部要从鲍卫忠的事迹中汲取奋进力量,牢记使命责任,勇于担当作为,把让人民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群众拥有真真切切的获得感、幸福感。

用脚步丈量“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初心”,描绘“一寸丹心图报国”的“赤诚之美”。“天下之大,莫大于民心;天下之重,莫重于民生。”百年来,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根深蒂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在人民。鲍卫忠扎根祖国边疆基层法院24年,办案里程达上万公里,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佤山百姓的贴心人、心连心的好兄弟”,在他离开后的这两年里,人们含着悲痛深情怀念,讲述他的故事、追忆他的精神。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应如鲍卫忠把党的光荣传统发扬好,把党的优良作风继承好,把党的根本宗旨践行好,不断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时时刻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党员干部虽是普通人,但既然站在公共服务岗位上,就不能只是普通人,工作中、生活中,要时刻深怀为民服务的情怀,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时刻把自己放到“我是人民的勤务员”的位置上,将自己的光与热洒到群众的心坎上。

用脚步丈量“忠于职守,淡泊名利”的为民“初心”,描绘“一片真情为人民”的“奉献之美”。“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两次不行就去三次!”在阿佤山的村村寨寨,在群众家的火塘边、田地里,都留下了鲍卫忠不知疲倦的身影。这看似笨办法,却是鲍卫忠维护法律尊严的坚守,他带着大伙“磨”掉650件积累多年的“钉子案”。鲍卫忠是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去的人,愿为人民群众利益“上刀山,下火海”。实干担当未必是平平淡淡的,但一定是脚踏实地的;也未必是轰轰烈烈的,但一定是拼搏向上的。新时代党员干部要胸怀“国之大者”,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站稳人民立场、践行群众路线,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校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坐标,把自己的理想价值同国家的发展和百姓的幸福生活联系起来,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好手上的每一件事,保持一份热情和激情,在平庸中坚守平淡,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

用脚步丈量“材优干济、德才兼备”的为民“初心”,描绘“一腔热血向未来”的“责任之美”。“要成为一个有高尚品德和崇高理想的人,一个对人民有利的人,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先进人物一样,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鲍卫忠在入党申请书里写的话,成为他一生的坚守。时代楷模之所以为楷模,就在于他们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特别是先行先试的勇气、敢闯敢试的魄力和善作善成的本领。党员干部也是一样,我们站在新起点、新高度,思想认识也要比别人更深层次、思虑得更加长远才对。“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惟有自身强大了,才能更多地投入为民服务的工作中,“行百里者半九十”,一个人要苦干实干一阵子会很容易做到,但是要一直矢志不渝、善始善终却是很难做到,要始终保持脚步不停歇,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念与坚韧的品质苦干实干,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谦虚地向老同志、老前辈请教业务知识,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

当好人才的“服务员”

聚力创新,人是关键。***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着力造就大批胸怀使命感的尖端人才,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推动创新的第一资源,要当好人才的“服务员”,让人才领舞创新、领军创业,使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成为破解人才发展难题的金钥匙。

合理设置、精准优化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科学体系。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涉及周期长、要素多、范围广,打造科学体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要提质增量建设服务载体,精准掌握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以人才需求为导向,根据人才总量和实际需求,积极引进人才服务载体先进理念和模式,加强沟通交流,找准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的堵点难点,增强人才服务载体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和创新思维能力。要服务集成搭建多元平台,根据人才对就业创业、项目对接、金融服务、人才交流、生活服务的多元化需求,“两眼向外”学习先进地区人才服务工作先进经验和理念,积极创新多元化服务载体,努力为人才提供多元化服务。要整体智治提高服务效率,运用数字化思维,不断深化人才服务改革、打造数字化人才服务平台,精简人才办事流程、高效处理人才诉求,为人才提供精细高效的个性化服务。

全力打造、多元集成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密集矩阵。服务内容是本底,服务力量是支撑,加大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机制、队伍、平台矩阵建设,打造素质高、业务强、服务好的重要力量。要健全服务机制,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工作领导机制和运行机制,严格履行“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将加强服务保障作为人才工作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党建工作成效考核,项目化、清单式落实,最大程度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服务优势。要打造服务队伍,持续加强人才服务专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持续提高人才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水平、人才政策解答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和服务意识,细化明确服务载体和服务专员的构成及其工作职责,真正实现职责、服务的统一。要优化服务窗口,不断思考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多跨联动、集成发力,持续完善人才诉求一窗受理、人才服务一站供给、人才发展一帮到底的服务闭环机制,发挥服务窗口前沿阵地和人才关心事项“面对面”落实的作用。

持续构建、向好营造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良好生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为人才提供最好服务、最优生态,努力打造人才荟萃、要素集聚、业态繁荣的创新创业热土。要提升人才荣誉感,持续开展各行业、各领域领军人才评选,加大人才表彰奖励力度,丰富宣传载体和手段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宣传力度,持续讲好人才故事,提升广大人才职业尊崇感和社会认同度。要提升人才获得感,建立健全贡献要素参与分配制度、人才稳才留才引才机制,引导企业打破学历、资历、年龄、比例等限制,建立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和业绩贡献的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完善特殊人才特殊待遇政策,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鼓励人才能够更好发挥自身本领。要提升人才归属感。持续深入开展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不断优化人才联络员制度与定点联系服务机制,明确各级党委(党组)建立领导直接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做好各类人才休假疗养、研修交流和节日慰问等活动,让人才感受幸福和温暖。

读懂抗震救灾背后的“中国力量”

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党员、干部要深入抗震救灾第一线,冲锋在前、勇于担当,到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做灾区人民的主心骨和贴心人。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中,各方以责任与担当,汇聚成动人至深的“中国力量”。

党旗所指、心之所向,这是抗震救灾背后的“信仰”力量。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地震发生后,***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开展搜救,妥善安置受灾群众,请国务院派工作组前往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解放军、武警部队要积极配合地方开展抢险救灾,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级党组织深入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第一时间分析研判,及时安排部署,吹响一线“集结号”,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医务人员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迅速开展震后排查、搜救行动,充分发挥高效的组织能力、动员能力、指挥能力,凝聚起奋勇争先、战胜困难的磅礴能量,确保群众有需要的地方,就能听到党组织的声音,为做好科学防灾救灾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无数党员在抗震救灾期间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生动诠释了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哪里就有党员当先锋作表率。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抗震救灾背后的“人民”力量。守望相助、团结一致,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情感基因,人人都心系灾情。地震发生后,各地纷纷支援震区,派出队伍开展救援工作,医疗队伍奔赴地震灾区救治伤员、转移群众,为身负重伤的群众开辟一条生命通道;抢险队伍奔赴抢险前沿,排查隐患、修缮设施,有序推进交通、通信、电力等修复进度;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第一时间赶到震中区域搜救伤员、抢修道路、搬运物资等任务;国内外爱心企业、人士积极捐献抗寒保暖及应急救灾物资,驰援一线紧急救援、救灾物资采购、受灾群众生活安置及灾后重建等工作……在抗震救灾这一场生命大考中,中国人民守望相助、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凝聚起同心同向的磅礴力量,无数党员用实际行动书写“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生动篇章,以无惧无畏之勇撑起保护人民的“城墙”。

争分夺秒、全力以赴,这是抗震救灾背后的“担当”力量。截至20日凌晨5时30分,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共1168人,214车已经抵达灾区,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前方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救援工作。灾区地处高海拔区域,又遇寒潮来袭,从19日凌晨到白天,当地的气温依然很低,救援还在继续。一片片橙色的身影攒动在倒塌房屋的废墟中,努力克服高原高寒等不利条件,死死咬住“黄金救援72小时”,不放过任何一处受损房屋的排查,不放过废墟下每一个生命迹象,他们一遍遍呐喊,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生命发出的呼救声,努力在寻找更多的生命奇迹。作为此次地震伤员救治前方“大本营”的积石山县人民医院内,原本只能容纳6张病床的留观室,被进进出出的担架车“占满”,医护人员紧密协作,穿梭于病床和担架车之间问诊施救,救援医生说“我们唯有全力以赴,拯救更多的生命”。抗震救灾中,无数党员和群众不推诿、不逃避、不退缩,在遇到困难时奋勇争先,在面对危险时身先士卒,用情、用心、用力地阐释何为“中国担当”。

用“三把钥匙”助力“三农”工作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12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总书记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用好“乡村产业”钥匙,解锁乡村振兴“物质宝箱”。要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存在着农业全产业链短、农文旅融合层次低、现代信息技术不高等问题。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挥县域加工业在纵向贯通产加销中的“中心点”作用,打造创新“强”、链条“全”、绿色“足”农业全产业链。要做精做优乡村旅游业,发挥乡村旅游业在横向融合农文旅中的的“连接点”作用,以绿水青山“基色”和农村“土气”“老气”,焕发农村“生气”,融合时代“朝气”,横向融合乡村与文化、旅游等产业。要做活做强新农村电商,发挥农村电商在对接科工贸的“结合点”作用,利用“互联网+”、5G,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参与农产品加工、生产、销售全过程,大力培育电子商务主体,引导进入乡村产业,构建乡村购物平台。

用好“乡村建设”钥匙,解锁乡村振兴“保障宝箱”。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道路建设,畅通农村与城市、农村与农村的交流和合作,提升水利设施,加强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抗旱水源工程体系。要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一站式”便民服务,完善全民健身场地和无障碍设施,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培养和引进乡村医生,提升养老助残服务,大力发展互助型养老。要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机制,有一项任务必须要有相应推进方案,重点解决群众迫切需求,短板突出的问题,充分发挥村民自治机制,发挥村委会集体经济作用,引导农民参加农村建设。要强化资金保障,创新金融服务,提供符合农村现状的金融产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并加强服务监管和风险防范。

用好“乡村治理”钥匙,解锁乡村振兴“根基宝箱”。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和根基。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践行“四下基层”制度,在院坝会、村民大会等议事决策活动中宣传党的方针和政策,推动党员主动作为,引领示范,带动群众共同参与乡村治理。要坚持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培育淳朴民风,整治不良习俗,并加强村规民约建设,用道德和舆论力量,对违背村规民约的村民进行劝阻,用法治手段解决农村发展中遇到的顽固问题。要加大基层腐败惩治力度,规范农村权力运行,健全监管制度,织密权力“防护网”,严查侵害农民权益的腐败行为。

做好“三农”文章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12月19日至20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新时代“三农”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阐明了一系列重要观点,是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各级各部门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扛牢扛稳“三农”工作责任,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夯实政治“责任链”,绘就“农业强”的新画卷。“务农重本,国之大纲。”***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核心在人。各级各部门要从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农业农村工作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采取现场督查、跟踪督办、量化排名等多种方式,不断激发广大干部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增强“三农”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端牢粮食“铁饭碗”,绘就“粮食富”的新画卷。“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战略物资。***总书记指出,“2023年,我们克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多重不利影响,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定期分析研究“三农”重大问题,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耕地“非粮化”。要抓好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严格各级党委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采用整村、整乡推进的方式,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健全管护机制,符合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要逐步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切实做到政策、监督、服务三到位,做到耕地红线不践踏、保护底线不突破。

激发产业“新活力”,绘就“农民富”的新画卷。“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脱贫成果,事关农民安居乐业和农村和谐稳定。***总书记强调:“要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抓好防止返贫监测,落实帮扶措施,增强内生动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级各部门要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严格落实“早、宽、简、实”基本要求,健全用好“六个一”防贫机制和“四本台账”,对所有农户进行全覆盖监测,强化常态化排查,发现问题隐患,立行立改,动态清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户制宜及时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全面织密筑牢防止返贫致贫保障网,增强脱贫稳定性。要加大脱贫人口专业技能培训力度,积极拓宽劳务协作和就近就地就业渠道,扩大以工代赈实施范围,充分发挥乡村公益岗就业保障作用,确保有就业能力的脱贫人口有岗可上、有业可就,不断增强农民的获得感更强、幸福感更高、安全感更有保障。

基层干部先声夺人喊出“有我”第一声

北京时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地震发生后,***总书记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要全力开展搜救,及时救治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士兵大爱送温暖,肩托民心抚僻村”,灾难关头正是“大考”之时,广大基层干部处于抗震救灾“最前沿”,要挑起“肩头之责”、扛起“生命重托”,闻令而动、向险而行、知难而进,铿锵有力地喊出“有我”的抗震救灾“第一声”。

“快”字先行,喊出“我是党员,我先上”的“第一声”,让鲜红旗帜在抗震救灾一线“高高飘扬”。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救援就是责任,灾难险情关头,最考验初心,是否初心如磐、牢记使命就在于灾情发生之后是否能做出“第一反映”。***总书记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灾情来临时,基层干部正处于抗震救灾的“最前沿”,应快速喊出“我是党员,我先上”的“第一声”,让党旗在抗震救灾一线“高高飘扬”,让“一抹鲜红”成为人民心头最暖的“火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基层干部就是一个标杆,基层干部要带头身入灾情最严重、抢险最困难、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和人民放心”的诺言,率先打响抗震救灾“第一炮”,做到“守土有责”“抢险有效”“救灾有序”。

“敢”字当先,喊出“我是公仆,让我来”的“第一声”,让红色力量在抗震救灾一线“热血涌动”。地震之后,恐有余震,灾情瞬息万变,只有“精益求精”的应对之法、“寸步不离”的一线察访才能杜绝隐患,广大基层干部要对灾难百姓“寸步不离”,以“挺膺担当”之姿、以“时刻准备”之态,深入灾情一线的隐患排查工作中,向处于灾难中的人民群众喊出“我是公仆,让我来”的“第一声”,要强化责任意识,坚持以身作则、实干立身,主动变“遥控指挥”为“靠前指挥”,把抗震救灾的“现场”当成淬炼品性的“战场”,把奔赴抗震救灾一线的“逆行”当成“舍我其谁”的“担当”,积极做好灾情排查、值班值守、转移安置、生活救助等工作,要做到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及关头豁得出来,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关头、危急时刻,冲锋在前、迎难而上、愈战愈勇,成为奔跑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红色力量”。

“合”字聚力,喊出“我是干部,有我在”的“第一声”,让冲锋姿态在抗震救灾一线“温暖人心”。“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抗震救灾是一场“大考”,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考题”的“最佳答案”,抗震救灾,保护的是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的是社会大局的安定和谐,基层干部熟知地区实情、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要率先喊出“我是干部,有我在”的“第一声”,以“冲锋在前”的姿态温暖灾难中饱受折磨的人心,让受灾群众“心生慰藉”,成为抗震救灾中的“强大合力”。基层干部要以“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精神将力量集结于抗震救灾的薄弱环节,以最快速度进行逐户排查受灾情况、上门心理疏导,指导恢复生产生活、开展灾后重建等善后工作,切实站稳人民立场、走好群众路线、践行服务宗旨,在抗震救灾大考中取得人民满意的好成绩。

擦亮“枫桥经验”的“金字招牌”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是***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枫桥经验”通过增强党的组织功能、强化基层法治思维、优化社会参与模式等,实现了社会基层治理效能跃升,是我国在探索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动治理方式转变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总结的优秀经验,成为我国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金字招牌”。

以党建引领为根本,打造基层“统筹有序、安排有力”的组织招牌。***总书记强调,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党的领导是“枫桥经验”能够与时俱进的最大优势,各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发挥党建统领的核心作用,构建覆盖全面、组织有序、行动有效的基层治理体系,统筹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稳步发展。各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提高思想引领能力,通过完善网格化治理模式,构建党建网格化平台,深化“网格吹哨”“党员报到”工作制度,不断延伸党组织触角,建立党员干部下沉一线的长效机制,做精做细最小单元,推动组织体系和工作力量直达基层;不断探索区域化党建联建共建,打造以企事业单位党支部为龙头,多个村(社区)党支部联合的综合党建联盟,联合共建单位、党员干部、志愿者、群众等多方力量,形成上下联动、条块协同的组织管理模式,夯实就地解决矛盾、化解纠纷的能力。

以法治思维为重点,打造矛盾“源头防治、前端化解”的制度招牌。***总书记提出,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枫桥经验强调用法治思维认识问题,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这能有效促进矛盾解决公平化、化解流程系统化、化解模式高效化。牢固树立群众法治思维是推动法治治理的根基,基层党组织要注重培育深厚法治文化,在群众中营造法治氛围,持续深化“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建立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让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更加真切。广大党员干部要把非诉讼矛盾化解机制挺在前面,将法治力量更多向引导端和疏导端用力,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利益诉求反馈与协调机制,在面对人民群众各种利益诉求时要做到公平公正,防止“一面词”“一刀切”的简单化处理。同时要充分重视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新形势下,“互联网+为民服务”已然是大势所趋,引导群众在互联网空间合法理性表达诉求,把查办、转办、督办全周期法治化,让“枫桥经验”在守正创新中不断丰富、持续发展。

以共建共治为支撑,打造治理“多方参与、成果共享”的民生招牌。***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当前,我国面对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等重大挑战,亟需探索出一条适合国情的社会治理之路。“枫桥经验”通过激活自治动能,鼓励基层创新,涵养出基层治理多元互动的源头活水。各基层党组织要树立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思想,把“大多数”发动起来参与治理,引导成立群众议事会,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引导市场主体、企业、民间组织等社会力量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参与群众矛盾纠纷解决。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支持群众创新自治方式,鼓励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在实际实践中解决问题、在主动治理中建立机制,推动社区小区业主设立楼栋长、楼层长,建立业主委员会等,推动村民依法自主制定村规民约,探索民选“总管”以法说理、以法议事、以法为教,凝聚多方力量推动“枫桥经验”在基层灵活运用、大放异彩。

巧执“三农笔”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12月19日至20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总书记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会议强调,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党员干部要自觉扛起政治责任,以拼搏进取、矢志不渝的努力,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进取,巧执“三农”画笔,奋力绘就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图画”,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铺展“农业强”的画纸,绘就强农兴农“新画卷”。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纵观即将过去的2023年,农业的“压舱石”作用愈发稳固。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这再一次提醒我们,即便在已经吃饱饭、能够吃好饭的今天,依然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也绝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确保农田只能用来发展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务必坚决守好18亿亩耕地红线,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在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上下功夫;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农业科技水平,从源头上解决好种子、农技等“卡脖子”问题,着力延链补链强链,确保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饱蘸“农村美”的颜料,绘就宜居美村“新画卷”。环境质量问题,老百姓的感受最直接、最强烈,只有让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才能更好地回应群众关切。党员干部要笃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时刻绷紧生态环境保护这根“弦”,抓好“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科学治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要坚信“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带领群众走实农村生态保护型、资源节约型的绿色发展之路,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做好乡村规划编制工作,尊重农民的意愿,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建筑、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常态化、制度化提升村容村貌,为乡村“美容”,让村庄焕发新颜,让农村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好地方、好去处。

涂实“农民富”的底色,绘就富民强村“新画卷”。让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国之大者”,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是党员干部的责任所在,只有让广大农民实现富裕富足,才能更好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本次会议精神,加快农业产业化,盘活农村资产、激活“沉睡”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因地制宜创新方式方法,持续落实脱贫对象帮扶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民搞好自身发展的积极性。要聚焦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让农民在有活干、有钱赚中做大共同富裕的“蛋糕”。要大力培育更多懂农业、懂市场、懂技术、懂管理的乡土人才、种田能手,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抓落实要“掷地有声”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不折不扣抓落实,确保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要雷厉风行抓落实,统筹把握时度效。要求真务实抓落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敢作善为抓落实,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四个“抓落实”强调的是知行合一、突出的是躬身实践、考验的是担当作为。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兴狠抓落实之风,提升狠抓落实之能,在实际工作中锚定目标、真抓实干、笃定前行,以掷地有声的抓落实,奋力开创新局面、干出新气象。

旗帜鲜明讲政治,确保“抓”之“有魂”。不折不扣抓落实,是党员干部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基本要求,是政治能力和党性觉悟的具体检验。要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摆在首位,以坚定“两个维护”引领抓落实的思想和行动自觉,胸怀“国之大者”,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无论任务多繁重、挑战多艰巨,都不掉队、不迷路、不走偏。要永葆对党忠诚之心,把狠抓落实的每个关口、每项环节,视作为党分忧、为国效力、为民尽责的机会,不谈条件、不辞辛苦、不留余力,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抓好重要工作、重要问题、重要环节、重要事件落实,在身体力行、干事创业中实现个人成长、体现干事成就、展现人生价值。

履职尽责勇担当,确保“落”之“有形”。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抓落实,是党员干部应有的精神状态和优良作风,检验着每一个党员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要立足本职岗位统筹把握抓落实的时度效,讲求工作推进的方式方法,分清轻重缓急,既抓当前、又看长远,既抓住主要矛盾、又兼顾次要矛盾,对当务之急立说立行、紧抓快办,对长期任务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锤接着一锤敲,不断攻坚克难、开创新局。要坚持问题导向,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察实情、听民意、谋实策,动真碰硬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各类“堵点”“难点”“痛点”“焦点”问题。坚决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涵养务实、求实、扎实作风,说到做到、干就实干、干就干成,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敢作善为求发展,确保“实”之“有效”。敢作善为抓落实,是党员干部在面对困难挑战时无惧无畏、勇往直前的体现,面对瓶颈障碍时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表现。要自觉扛起新时代的职责使命,强化“本领恐慌”意识,在学习中拓展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掌握新情况,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练就干事创业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要保持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只争朝夕的精气神,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善接最烫的山芋,争当推动发展的“干将”、深化改革的“闯将”、攻坚克难的“猛将”,努力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党员干部解锁《榜样8》“一”字“密码”

12月21日,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榜样8》专题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首播。《榜样8》专题节目邀请钱七虎、刘玲琍、唐菊兴、吴惠芳、李桂科、热孜万古丽·沙吾提等6名党员和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党委参加录制,通过典型事迹展示、现场访谈、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生动展现突出事迹,以及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范。节目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广大党员干部要追寻榜样力量,解锁“一生报国”的理想“密码”、“一心为民”的奉献“密码”、“一张蓝图”的接力“密码”,在“表里如一”“矢志如一”“知行如一”中,答好忠诚“答卷”、初心“答卷”、奋斗“答卷”。

解锁“一生报国”的理想“密码”,“表里如一”答好“寸心自许尚如丹”的忠诚“答卷”。“理想犹如大海中的一处灯塔,指引我们驶向光明;理想犹如沙漠中的一方绿洲,激励我们不断前行。”“国家之盾”钱七虎,奋斗一甲子,铸盾六十年,了却家国天下事,一头白发终不悔,带领团队研究针对新型武器的防御方法,为国泰民安筑牢了坚实屏障;探矿专家唐菊兴,立志为祖国探得更多能源之矿,凭借至诚、至真、至勇、至纯之心,踏上推动西藏乃至全国铜矿勘查新突破的漫漫征程,取得了显著成绩。学习榜样,广大党员干部要解锁“一生报国”的理想“密码”,将“小我”融入“大我”,始终以党的方向为指引,把对党忠诚融进血液、铸入灵魂、成为自觉,不断在学思践悟中,涵养崇高的政治信仰、锤炼忠诚的政治品格、强化坚定的政治担当,“表里如一”答好“寸心自许尚如丹”的忠诚“答卷”。

解锁“一心为民”的奉献“密码”,“矢志如一”答好“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初心“答卷”。“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人民的心。”“无声世界的筑梦人”刘玲琍坚守特殊教育一线32年,为残疾孩子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残疾人就业上,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新时代奋斗者李桂科,践信守诺42年,让麻风院成了幸福村,用42年的坚守,诠释了医者仁心,用42年的陪伴,书写了人间大爱。社区党支部书记热孜万古丽·沙吾提,始终以“把实事办到居民心坎、让居民生活幸福”为目标,开通了24小时便民热线,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学习榜样,广大党员干部要解锁“一心为民”的奉献“密码”,把好“人民需要”主线,主动扎根于为人民谋幸福的战场,用心用情用力答好惠民利民答卷,“矢志如一”答好“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初心“答卷”。

解锁“一张蓝图”的接力“密码”,“知行如一”答好“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奋斗“答卷”。“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宁波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党委历时18年,在7.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新老党员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代接着一代干,始终坚持“锋领过坎”的精神,奏响了奔向共同富裕的新时代“最强音”;是军人就要保家卫国,是村干部就要带领村民致富,吴惠芳脱下军装,重回“农门”,一干就是18个年头,如今的永联村,综合实力在全国村庄中名列前茅,展露出一幅水乡小镇、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的“农村现代画”。学习榜样,广大党员干部要解锁“一张蓝图”的接力“密码”,在投身自己擅长的领域,持续发光发热,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以务实肯干的奋斗“指数”,换取国家发展的强盛“指数”,“知行如一”答好“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奋斗“答卷”。

《榜样8》:重温“入党誓词”修好“必修课”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12月21日,《榜样8》专题节目重磅开播,节目讲述了钱七虎、刘玲琍、唐菊兴、吴惠芳、李桂科、热孜万古丽·沙吾提6名党员和浙江余姚横坎头村党委的一段段感人肺腑的先锋故事,他们是时代的先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新时代的青年干部要追溯《榜样8》中蕴藏的“红色基因”,努力在新征程中接续奋斗,书写华章。

重温入党誓词,以“位卑未敢忘忧国”之韵,修好“家国”课。“我决心把自己培养成军事工程师,把终身献给国防事业,在这条道路上会像建设过程一样,有着无数困难,要能克服这些困难,必须使自己有着坚决的革命人生观。”这是钱七虎入党时写下的铮铮誓言,追求真理、献身科学,在半个多世纪的奋斗中,他始终坚守初心、许党报国,为中国筑起一道打不烂、炸不毁的“地下钢铁长城。”广大青年干部要将家国情怀铭刻于心,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忧患意识,以“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的忠贞不渝,在一言一行、小事小节中厚植家国情怀,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祖国,让爱国之心、报国之情转化为敢闯敢干、锐意进取的实际行动,让点滴“爱国力量”汇聚成庞大的中国力量。

重温入党誓词,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之韵,修好“敬业”课。“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是光荣的,更是我平生的夙愿。我入党的动机就是把我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伟大事业。”这是刘玲琍在16年前入党时许下的铮铮誓言,面对一群懵懵懂懂的“折翼天使”,她用勤学笃行的躬耕实践,在特教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用心坚守、用爱呵护,诠释了一名特殊教育工作着的初心与使命。新时代青年干部要在重温入党誓词中厚植敬业乐业情怀。一方面要发扬敬业精神,以“择一事终一生”的倾心专注,以“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以“千万锤成一器”的坚持不懈,甘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另一方面要发扬乐业精神,鼓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在择一事、终一生中孕育“匠心”精神,在学一技、长一能中锤炼“匠艺”本领;让“匠心”“匠艺”同频共振。

重温入党誓词,以“一诺初心终不改”之韵,修好“民生”课。“我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组织里做好党的工作,认真钻研业务,和人民群众在一起,紧密联系、依靠他们,共同面对困难,艰苦奋斗,争取做出好成绩。”这是李桂科在43年前入党时写下的铮铮誓言,他默默地在大山当中守护着一方土地,使山石屏村从“麻风村”变成“幸福村”。广大青年干部要在重温入党誓词中厚植为民情怀。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秉持为民初心;以“肝胆相照两昆仑”的血肉联系,满怀爱民信心。时刻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善于把“桌子”搬到群众当中,以“亮牌上岗”的行动自觉为群众排忧解难,以躬身一线、争当表率的干事热情提升为民服务的质量,用自身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答好群众安全温暖过冬“考卷”

近期,全国多地出现大风降温和强雨雪天气,***总书记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有关地方和部门要压实责任,细化防范措施,完善应急预案,深入排查风险隐患,全力做好突发险情应对处置,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彰显了人民领袖对广大群众冷暖安危“时时放心不下”的深刻牵挂,蕴含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再次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深入排查风险隐患,做好险情应对处置,务实做好保暖保供各项工作,用心用情答好群众安全温暖过冬“民生考卷”。

答好群众安全温暖过冬“考卷”,必须要以“动”制冻,强化责任担当。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涉及千家万户、事关百姓冷暖,是重大的民生和民心工程。各级各部门要以雪为令,迅速出击,加强指挥调度,提出工作要求,按照“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层级响应”原则,层层压实压紧各环节工作责任,落实落细工作措施,全力做好强雨雪天气防范。要密切关注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变化形势,加强会商和密切配合,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广泛宣传科普抗寒避险知识,引导群众提高防寒抗冻意识和能力;要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切实把保民生、保生产、保安全摆在突出位置,强化风险研判,完善工作预案,在人防、物防、技防上下功夫,确保责任到位、物资到位、措施到位。

答好群众安全温暖过冬“考卷”,必须要以“情”化冻,兜牢民生底线。以人民为中心,时刻将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急难愁盼放在心头,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党员干部紧紧围绕群众的心头之困、生活之急,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敲门行动”,特别是对受灾群众以及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做到“家家到、户户到”,详细了解群众的安危冷暖和困难诉求,及时协调解决供热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更有温度;要畅通供暖服务热线,耐心细心热心地受理、解答和处理群众咨询,同时要强化靠前服务意识,加强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排查取暖条件、安全报警器使用、用火用电安全、大跨度屋顶积雪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广大群众安全过冬。

答好群众安全温暖过冬“考卷”,必须要以“早”防冻,全力保驾护航。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各种极端天气,最好的办法就是防患于未然,要早谋划、早研判、早行动,未“雪”绸缪,充分准备。各级各部门要统筹兼顾、协同推进、共同发力,超前研判制定针对性应对措施,特别要做好应对极寒天气的工作预案,加强抢险救援力量和救灾物资准备,确保遇有险情能够迅速出动、科学救援;要全力以赴保供应、稳价格、惠民生,加强粮油、肉、蛋等农副产品市场供应,保障好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确保满足群众生活需求;要加强电力、天然气、洁净型煤稳定供应,统筹做好城市供热和农村清洁取暖,重点抓好受灾地区和特殊群体供暖保障,防范出现“煤荒”“气荒”,加强运行维护、取暖效果等全过程监管,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做好各项服务保障,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群众为重,民生为本,安全温暖过冬,一个也不能落下。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拧紧“时时放心不下”发条,厚植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把确保群众安全温暖过冬的各项保障措施落实落细,让广大群众安心更暖心。

读懂《榜样8》背后的“一”字密码

12月21日,《榜样8》播出,节目展示了6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及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党委组织的典型事迹,并采取现场访谈、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攻坚克难、创先争优的高尚品质。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榜样”背后的“一”字密码,踮起脚尖,采撷时代发展中“最亮”的星星。

读懂“一心向党”的信仰密码,答好“一片丹心向阳开”的忠诚答卷。“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拾阶而上的基石,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就不能获得长远发展的力量。《榜样8》中的每一个镜头、每一个场景、每一个故事,都彰显着忠诚信仰的正能量,“国家铸盾人”钱七虎隐姓埋名60载,背井离乡几十年,创建了我国现代防护工程学科体系,为我国防护工程各个时期的建设发展和科技水平跃居世界前列作出开创性、历史性贡献。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刘玲琍30多年手捧星月,为“折翼天使”插上追梦翅膀。他们辛勤耕耘、不求回报、忠于祖国和人民、忠于自己的岗位,广大党员干部当以他们为“镜”,从他们对祖国和人民“清澈的大爱”中汲取“精忠报国”的信仰之力,将“小我”融入“大我”,以“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坚定信仰站稳“在党言党、在党为党”的原则立场,把“忠诚”二字镌刻在“心坎上”、诠释于“眉宇间”,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读懂“一往无前”的实干密码,答好“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发展答卷。“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时代发展的崭新征程上,少不了“风高浪急”“艰难险阻”,只有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方能“化险为夷”“建功立业”。青藏高原上的“找矿人”唐菊兴,他披星戴月,用热爱去研究每一块石头;追风逐日,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披荆斩棘,用汗水书写奋斗华章。将乡村建设当作第二战场的吴惠芳扎根基层、创新发展,用智慧和汗水探索出“四治融合”的现代化乡村治理模式,带领全村党员群众一张蓝图绘到底,走出了一条“强富美高”的乡村振兴之路,打造出了一个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先行示范样本。“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广大党员干部要致敬榜样,从他们不惧险阻、勇于担当的精神中解锁“实干精神”,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新精神立足平凡岗位,在时代发展的伟大事业中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敢啃“硬骨头”、多接“烫手山芋”,用担当和实干挑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成为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探索者”“实践者”“推动者”。

读懂“一心为民”的奉献密码,答好“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服务答卷。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好医生”李桂科4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山石屏麻风村,为麻风病患者治病、治心、治贫,把往日的“麻风院”变“幸福村”。社区党委书记热孜万古丽·沙吾提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社区最大的事,扎实开展民族团结“细胞工程”创建和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根植在居民心中。他们勇毅执着、心底无私,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了“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服务理念,广大党员干部要致敬“榜样”,将人民群众在心中“置顶”,聚焦住房、教育、养老、卫生、就业等群众身边的大小事,涵养“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服务情怀,深深扎根人民、广泛动员人民、时常问计于民,在为民办事中做到“有的放矢”、在替民解忧中做到“对症下药”,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指数”“幸福指数”。

读懂《榜样8》中的“滚烫初心”

12月21日晚8点,中央组织部、中央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榜样8》专题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首播。节目通过典型事迹展示、现场访谈、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和风采,充分彰显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楷模为镜,追随榜样印记,感悟《榜样8》中的“滚烫初心”,挺起“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担当脊梁。

榜样背后,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初心。“山石屏村是我的家,只要还能走还能动,我就会一直留在这里。”李桂科作为一名医生,默默地在大山当中守护着一方土地,他有着救命的医术,更有着救苦之心。他在这个偏远贫苦的小村庄里孜孜不倦、刻苦钻研,40多年的坚守不仅治愈了村民的身体疾病,更带领村民们过上了好日子,让山石屏村摘掉了麻风村的帽子,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幸福村”。广大党员干部要向榜样看齐,时刻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老百姓的“心上事”当成自己的“上心事”,始终保持舍我、忘我、无我的为民初心,“下深水”走进群众心里,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困,并敏锐洞见先机,找准问题症结,争取想在群众前边,干到群众心里。

榜样背后,是“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为民担当。“竭尽全力把事情往好里头做,在工作中永远追求100%的目标。”吴惠芳从部队的师职军官转业后来到了苏南的一个小村庄永联村,从军官到“村官”,他用脚步丈量了全村10.5平方公里的田间地头,在脑海中绘就了永联村未来发展的“新蓝图”。现在的永联村完成了“家家有房住、人人有工作、个个有收入”的历史蜕变,成为了米兰世博会上中国农村城镇化的最佳案例。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榜样中汲取力量,敢于干事,勇于作为,拿出直面问题、克服困难的决心,不做浮在水面的“葫芦”,争做扎进大地的“根须”,敢接烫手山芋,敢啃最硬骨头,用自身的“辛苦指数”赢得群众“幸福指数”,用实际行动兑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榜样背后,是“爱民者,民恒爱之”的人民点赞。“把群众当亲人,大的是我的哥哥姐姐,小的是我的弟弟妹妹,老的就像我的爸爸妈妈一样,让社区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热孜万古丽·沙吾提用20年的时间研究社区工作这一门“学问”,她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为了卸下群众的担子,自己甘愿挑起更重的担子,为社区的大事小情操碎了心、跑断了腿,换来了支部强、社区美、群众满意开心。广大党员干部要向榜样学习,常怀为民之心、常谋利民之策、常行惠民之举,始终以人民需要为第一信号,以人民呼声为第一选择,始终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与群众工作在一起、战斗在一起,当好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村情民意的“联络员”、为民解忧的“服务员”,在基层一线不断提升为党分忧、为民服务的工作本领。

汇聚榜样之光照亮奋进征程

《榜样8》专题节目12月21日晚间在央视首播。节目邀请了钱七虎、刘玲琍、唐菊兴、吴惠芳、李桂科、热孜万古丽·沙吾提6名党员和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党委,通过典型事迹展示、现场访谈、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生动展现了榜样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范。榜样是最生动的“教材”。学习榜样事迹,目的是见贤思齐,党员干部要汇聚榜样之光,照亮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奋进征程。

以榜样的忠诚之光,照亮理想信念之路。沧海横流,方显本色。钱七虎隐姓埋名60载,把“铸盾”卫国当成人生价值和毕生追求;刘玲琍在特教教师岗位上辛勤耕耘32年,给“折翼天使”插上了梦想的翅膀,诠释了人民教师忠诚与教育事业的大爱无私……他们平凡的坚守,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不屈不挠的信念,抒写了“择一业终一生”的忠诚品质。广大党员要学习榜样身上“铁肩担大义”的忠心义胆,胸怀“国之大者”,把忠诚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常反思“入党为了什么、能为党做什么”,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强化自我革命,自觉补好“精神之钙”,坚定理想信念,确保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以榜样的担当之光,照亮为民造福之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退役军人吴惠芳怀揣“让乡亲们跟上时代步伐,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梦想,用18年时间带领百姓书写了乡村振兴“永联样本”;“花儿书记”热孜万古丽·沙吾提,把“让居民生活幸福”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解百家愁、千家难,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里……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他们都在践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庄严承诺,深度诠释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赢得了群众的好口碑。广大党员干部无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要树牢为民造福的政绩观,常反问自己有没有忘记党的宗旨,是否始终牢记自己的“公仆身份”,从而摆正心态,不图虚名,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百姓的事情办好办实,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努力成为人民“最坚实的靠山”。

以榜样的实干之光,照亮开拓进取之路。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爬山匠”唐菊兴,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背着行囊不停地为祖国找“宝藏”,把毕生智慧和汗水投入青藏高原找矿事业;李桂科坚守基层40余载,坚持治病治心治贫,践行“医者仁心”,守护着人民的健康,让望而生畏的“麻风村”变成了“幸福村”……他们无一不是勤勤恳恳,恪尽职守的典范,“甘于奉献,实干担当”是他们最宝贵的精神品质。广大党员干部对标榜样不能只是“三分钟的热度”,要学习他们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精神,尤其是面对发展机遇、困难矛盾、危险挑战,不甘于“躺平”,要争做“起而行之”的实干家,敢闯、敢抓、敢于面对,以“舍我其谁”的精神,勇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以苦干实干巧干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树立党员干部的过硬形象。

解锁“榜样”里的“最美”模样

《榜样8》专题节目于12月21日晚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节目邀请钱七虎、刘玲琍、唐菊兴、吴惠芳、李桂科、热孜万古丽·沙吾提6名党员和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党委参加录制,通过典型事迹展示、现场访谈、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生动展现学习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事迹,以及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范,彰显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榜样,是看得见的标杆,是听得见的号角、是读得懂的哲理。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是无数坚守在平凡岗位中国人的代表,以不平凡的实际行动,展现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无处不在、荡气回肠的中国力量和民族精神,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作为“追光者”,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榜样精神,追逐榜样之光,汲取榜样力量,切实把对榜样的崇高敬意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沿着中国式现代化这条“康庄大道”一路向前、不负韶华,解锁新时代“最美”模样。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解锁“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忠诚模样”。忠诚敦厚,人之根基也。无论是“一头白发终不悔”的钱七虎,还是“高原探矿路漫漫”的唐菊兴,抑或是“‘第二战场’再立新功”的吴惠芳,无不在为我们“教科书”式示范对党忠诚的实践做法,生动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的崇高理想理念。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涵养“国之大者”,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上,树牢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时时补足理想信念之“钙”,时时擦拭思想政治之“尘”,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理想理念。要在生活、工作中学习先进、学习榜样,从他们身上汲取信仰之力,将“小我”融入“大我”,始终以“对党忠诚”高度政治自觉诠释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形象。

念兹在兹、无日或忘,解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模样”。“无我”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是一份庄严的承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精神的最新表达。32年手捧星月,为“折翼天使”插上追梦翅膀的刘玲琍,把“大事小情”办到群众心坎上的热孜万古丽·沙吾提,把麻风院变成了幸福村的李桂科,他们始终把个人利益置于身后,不计个人得失,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书写着“忘己无私”的时代篇章。新征程上,党员干部当以榜样为样,秉承“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的精神,将乐于奉献当作一种工作态度、一种价值理念、一种精神追求,在奉献中感受责任、领悟崇高、体验光荣。要葆有一颗奉献之心,多讲一份付出,少求一份回报,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多作贡献,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把“奉献”二字贯穿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解锁“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奋斗模样”。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勇攀科技高峰,这是钱七虎的奋斗历程;坚守信念,找矿报国此生不渝,这是唐菊兴的奋斗历程;修建山石屏麻风院,从事麻风防治工作40余年,这是李桂科的奋斗历程……榜样们的奋斗精神,如烈火,熊熊燃烧,催人奋进;如光辉,冲破黑暗,指引方向。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榜样为奋斗之“镜”,剔除惰性之“疾”、破除行动之“障”,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向“难”而行,在推进乡村振兴、信访维稳等重大任务中扛重活、打硬仗。要切实履行好职责使命,积极主动作为、砥砺奋进,只做“实干家”,不当“清谈客”,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形势如何复杂,都要无惧风浪地在为民赛道上奋力奔跑、接续奋斗,在平凡岗位上绽放绚丽之花。

解锁《榜样8》打开基层实践“新路径”

中央组织部、中央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了《榜样8》专题节目,生动展现学习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事迹,坚定信念、践行宗旨,彰显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要以服务人民为“原点”,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以治理创新为“发散点”,探索“枫桥经验”基层实践“新点子”,提升基层治理工作水平,提升服务群众新效能。

以服务人民为“原点”,整合资源惠民生。***总书记在给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全体党员的回信中,勉励他们传承好红色基因,再接再厉、苦干实干,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让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横坎头村坚持党建引领,守牢红色根脉,坚持绿色先行,擦亮生态底色,强化抱团发展,带领党员群众走出一条“红色引领绿色发展”之路。振兴发展的道路上,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党组织服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激活基层治理的新动能、新活力,形成以党组织为统领,各部门资源和力量优势互补、共同参与、多方共赢的生动局面,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做好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努力将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为民解难作表率。从军官到村党委书记,吴惠芳初心不改,带领群众在实现“物质富足”的基础上,又把目标指向更高水平的“精神富有”,乡村振兴路上再立新功。党员干部要向榜样看齐,把群众的事放心上,以为民解难作表率为动力,在困难面前、危急关头能够挺身而出、担当作为,让党员干部成为群众最信赖的人、最坚强的后盾。要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增强想担当的自觉、愿担当的动力、会担当的能力、敢担当的闯劲,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要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带头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以创新治理为“发散点”,群众参与唱主角。真情服务群众,办好暖心实事的社区党委书记热孜万古丽·沙吾提,努力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带给千家万户。党员干部要像“花儿书记”一样走到群众中间发光发热,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与群众“坐一条板凳”,了解群众的心声诉求,听民声、汇众意,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让人民群众合理的意见、诉求得到尊重、落到实处,让群众成为基层治理最大受益者的同时,依靠群众、组织群众直接参与到基层治理各项工作中,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群众参与“唱主角”的温馨画面。要发挥社区志愿者的“前哨”“探头”作用,调动积极因素,壮大的群防群治力量,主动发现问题,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社会的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与你同行、光芒万丈向“榜样”看齐

12月21日,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榜样8》播出。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我们要以榜样为“前行的光”,朴实的行动、感人的故事、真挚的情感,向先进学习,主动到基层一线、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持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追寻“民之所需,我之所向”之光,汲取“榜样”的力量,绽放“文明之花”。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每个人都是“闪闪发光的榜样”。榜样的内在价值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彰显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精神血脉和道德基因,给我们力量与信心,指引我们走向前方。“八一勋章”获得者钱七虎铸盾六十年,建造钢铁般的“地下长城”,开创“地下防护领域”新天地;中国工程院院士唐菊兴数十年坚守在雪域高原,用科技找矿、攀登地质科学高峰;“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热孜万古丽·沙吾提搭建社区“连心桥”,把“大事小情”办到群众心坎上……奋进的时代,有人不舍昼夜燃烧自我、有人栉风沐雨负重前行、有人奠基铺路敢为人先,散发着“博爱”“奉献”之光。通过挖掘榜样的感人事迹,增强榜样的示范效应,引领带动更多的“楷模”“最美”“模范”不断涌现,展现中华儿女热爱祖国、奉献人民的家国情怀。

成为“民之所忧,我之所思”之光,发扬“榜样”的精神,绽放“信仰之花”。一件件脍炙人口、触达心灵的“为民”故事,继承发扬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榜样”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忠实传承者和生动实践者,成为广大青年的“礼敬标杆”。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及互联网等,学习榜样先进事迹,用独特的身份和鲜活的故事激起共情共鸣,展现社会主流的道德思想、价值观念、精神风貌和行为方式,让榜样成为一部绚烂多彩、富有影响力的“教科书”。微光成炬,终将汇聚成“一束光”。通过典型事迹,我们感受着榜样文化,在学习活动中受到感染熏陶,担当有为、争当先进,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弘扬正能量,崇德向善、凝聚人心,聚焦主责主业、苦练技术本领,扬起勇往直前、乘风破浪的“信仰之帆”,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展现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

散发“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之光,汇聚“榜样”的光芒,绽放“担当之花”。使命呼唤担当,榜样引领时代。从波澜壮阔的征程中,汲取精神上的动能、行动上的力量,始终保持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植根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榜样8》的先进事迹经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发热烈反响,是新时代忠诚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代表。榜样是前行的光,用“榜样”凝聚奋斗力量,让榜样力量引领我们奋勇前行。在追逐“榜样之光”的同时,每个人也发出自己的光,点点萤火汇成星河。我们要以榜样的突出事迹,标定前进的目标、提振昂扬的斗志、激发奋进的气劲,在平凡的岗位中创造不凡的业绩,在奋力的拼搏中成就出彩人生,生动体现新时代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与光同行,薪火相传;最美之花,灿若星辰。生逢伟大时代,就要肩负创造伟大事业的责任。我们要聆听“榜样”的声音,用汗水浇灌梦想、以实干笃定前行,用“暖色调”的善举,昂扬向上的“正能量”,在奉献祖国、服务人民中拼搏奋斗、追逐梦想。

致敬李桂科读懂“何以榜样”

12月21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播出了《榜样8》专题节目,节目通过典型事迹展示、现场访谈、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教育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榜样、奋发作为,为全体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专题党课。今天,我想聚焦“中国好医生”李桂科,从“医者使命、党员责任、代表担当”中,读懂“何以榜样”。

治一村人病,您将“医者使命”留了下来。1981年4月,李桂科第一次踏入山石屏村,“都是破旧不堪的土坯房,180多个麻风病人,有的嘴歪眼斜,有的肢体残缺,有的在地上爬行……”这样的场景让李桂科终生难忘,不止一次想过离开,但在面对病人眼神中的无助和不舍时,李桂科说“麻风工作更需要人,不但不能走,还要把它做好”,正是这样的信念,他留了下来。由于没有学医经历,缺乏专业知识,李桂科啃下一本又一本医学专著,记下几十本学习笔记,一边关注前沿信息,一边根据实际不断创新当地麻风病治疗手段;正是凭借钻研劲头和治好病的决心,李桂科独立完成山石屏村所有足底溃疡长期不愈患者的清创手术;正是凭借着日复一日亲自送药、系统治疗,1990年,山石屏村的麻风病患者全部治愈,麻风患病率从最高年的万分之27.3降至万分之0.067。何以榜样?李桂科用“医者使命”回答:坚持人民至上,勇闯“无人区”,敢涉“深水潭”,积极投身急难险重“第一线”,以拼搏斗志做好手头工作,持之以恒走好脚下道路,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以埋头苦干践行为民初心使命。

架一座座桥,您将“党员责任”留了下来。整整十年时光,在李桂科的带领下,山石屏村战胜了麻风病。“病人治愈了,但他们心里认为自己的病没有治愈,社会上对麻风病的偏见与歧视依然存在。”李桂科留了下来。为建通往外界的桥,李桂科四处奔走筹措资金,1995年6月,通往山石屏村的人行索道桥建成;为建通往民心的“桥”,李桂科在村中办起了小学,积极向社会各界争取救助,十几年间,山石屏村走出6位大学生,1位研究生;为建通往党心的“桥”,2014年,山石屏村成立了党支部,李桂科被推选为支部书记,他带领村中康复者外出旅游,身体力行开展公益活动,邀请大学生志愿者、社团组织入村开展活动,解开了群众心中的偏见。何以榜样?李桂科用“党员责任”回答:永葆奉献精神,心怀大我,传承大爱,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恪守始终,主动作为,在无惧无畏中点亮自我,在昂扬斗志中发光发热。

绘一幅幅图,您将“代表担当”留了下来。2017年2月,李桂科如同往常一样为村民理发,“李医生退休了我们怎么办啊?”村民的不舍之言打破了宁静,“退休就是个说法,我不走了,这里就是我的家!”这一次,李桂科再次留了下来。山石屏村距离洱源县城62公里,山高谷深,产业基础薄弱。为帮助村民致富,李桂科带领村民修水池、种核桃、养牲畜……如今依靠核桃种植,村民每年可收入数万元,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起来;为拓宽发展路子,2019年7月,全国首个麻风历史博物馆在山石屏村落成,作为博物馆唯一的讲解员,李桂科一次次动情地为参观者讲述着山石屏人战麻风、奔小康的故事,分享着“以院为家、和睦相处,尊重生命、热爱生活,与人为善、相互关爱”的山石屏精神;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李桂科广纳群言,建言献策,推动山石屏村朝着康养之地、旅游之地的目标阔步前进,让“幸福村”更加幸福。何以榜样?李桂科用“代表担当”回答: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善于凝聚群众力量,敢闯敢干敢为,立足实际,瞄准一流,主动担当,奋楫争先。

致敬李桂科:变“麻风村”为“幸福村”

12月21日晚8点,中央组织部、中央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榜样8》专题节目热播,生动再现了钱七虎、刘玲琍、唐菊兴、吴惠芳、李桂科、热孜万古丽·沙吾提6名党员和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党委的先进事迹和拳拳初心。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有云:“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生命至上,医者精诚。提到“麻风病”,很多人望而生畏,但“中国好医生”李桂科却甘愿“逆行”,将“医者仁心”的论文写在了“麻风病人的心坎上”,用“行医无类”的善行、“见微知著”的探索、“念兹在兹”的实干,从0到1点亮了“麻风村”的“幸福之光”。

致敬李桂科忠诚于党、一心为民的滚烫“初心”,用“行医无类”的善行,“从0到1”治好“麻风村”的“躯体之痛”。当“正青春”遇上“麻风病”,不是“避而远之”,而是“诚心救治”。“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1981年,年仅24岁的李桂科,第一次走进住着181名麻风病患者、几乎与世隔绝的洱源县山石屏疗养院,那里的环境脏乱不堪、那里的患者嘴歪眼斜、肢体残缺,有的小腿都已有蛆虫并发出臭味,看着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留下来,治好他们的病”成了他心头铿锵有力的誓言。他不断探索研究、攻克难关,率先在省内开展麻风足底溃疡家庭治疗手术,为患者找到并引进了麻风病联合化疗方案。经过不懈努力,他和同事们将山石屏和洋芋山两个麻风村的245名麻风病人全部治愈,让这两个地方彻底摘掉了“麻风村”的帽子。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职业的信仰,让他敢于“逆行”,他将“忠诚信仰”镌刻入一言一行。广大党员干部要致敬李桂科,将坚定的忠诚信仰转化成为人民服务的一片赤诚,用“滚烫初心”贴近人民群众、温暖人民群众,将人民群众的“关键小事”变成自己的“心头大事”,用“小我”之精诚成就“大我”之幸福,以一步一印的服务精神扛起责任、担起使命。

致敬李桂科鞠躬尽瘁、为民践履的滚烫“恒心”,用“见微知著”的探索,“从0到1”解决“麻风村”的“教育之难”。“大道之行,壮阔无垠;大道如砥,行者无疆”,深入其中,方知“问题所在”,治愈“躯体之痛”,“麻风村”又现“教育难题”。为解决麻风病患者子女受歧视、无学可上的问题,李桂科在麻风院开办小学,孩子们小学毕业后,他又多方奔走把他们送到中学就读。10多年间,这所小学先后招收了20多名孩子,从中走出了6名大学生、1名研究生。他不仅“救人体魄”,还“助人成才”,他凭借“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斗志始终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上,广大党员干部要致敬李桂科的精神,找准自己是“人民勤务员”的精准定位,以一双勇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多到困难大、矛盾多、环境差的地方寻找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将服务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在成长中牢记为民服务宗旨,始终与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

致敬李桂科勇毅前行、迎难而上的滚烫“耐心”,用“念兹在兹”的实干,“从0到1”蹚出“麻风村”的“致富新路”。“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在奋斗的道路上,李桂科从来不惧“蜀道难”,他修连心桥、建蓄水池、种植核桃、发展养殖业,推动山石屏从“麻风村”变成“幸福村”,走上了致富路。即便退休之后,他还一如既往照顾康复的村民,还积极奔走修建了全国首个麻风历史博物馆,记录了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用60多年的时间彻底消除麻风病对人类几千年危害的伟大成就。在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难解之题”,要想成功“破题”,要致敬李桂科“千淘万漉”的探索精神、“乘风破浪”的创新精神以及“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实干态度,永远牢记“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的嘱托,勇闯“娄山关”“腊子口”,不断解锁“新技能”,带领人民群众一起“创新发展”“携手共富”。

致敬钱七虎:择一事终一生的“极致”美学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在中央组织部、中央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榜样8》专题节目中,用一个个场景、一个个镜头生动展现了钱七虎院士与梦想为伍的科研一生。他是我国防护工程领域最早的一批铸盾人,是现代防护工程理论的奠基人、是防护工程学科的创立者,他这一生只做了“为国铸盾”这一件事,却把这一件事做到了“极致”。新征程,面对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党员干部要循着榜样的脚步向上向善,不断提升极限思维能力,变极限为极致,以自身“尽善尽美、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书写“青春篇章”。

以“愿得此身长报国”的“极致”忠诚,牢记初心使命。“了却家国天下事,一头白发终不悔”。钱七虎院士说“科技强军、为国铸盾,是我的毕生追求。”他在祖国一穷二白之际学成归来,奋斗一甲子,铸盾六十年,为了国家安全,勇敢担当起了为国铸盾的重任,展现了共产党人对党忠诚、踔厉奋发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范。广大青年干部要将党的初心使命铭刻于心,始终保持对党忠诚的坚定信仰,做到“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初心”,以“极限思维”建立工作高标准,敢于走出“舒适圈”、打破“天花板”,主动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中,勇于攻坚克难,勇担时代重任,在困难面前、关键时刻、危难关口中保持“极致”忠诚,创造更多可能性,以吾辈之青春,续写盛世之中华。

以“且将新火试新茶”的“极致”求索,汲取奋进力量。征途如画,奋斗如歌。钱七虎院士,在国家处于苦难时期、科研事业举步维艰的时刻,开启了“核弹爆炸防护工程研究”这一全新的事业,勇敢进军抗深钻地武器的系统研究,并建立了我国防护工程理论体系,多年来,他在新领域勇敢闯、大胆试、务实干,瞄准“卡脖子”工程、破解关键技术难题,不畏攻坚克难,为国铸盾,打破“有国无防”的落后状况。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从钱七虎院士的求索精神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将“极致”的思想贯彻到工作的方方面面,敢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敢于“自讨苦吃”、敢于闯基层工作的“无人区”,在干事中长本事,努力挑起该挑的大梁、担起应担的责任,绘就新时代干事创业壮美图景。

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极致”奉献,矢志为民服务。“我有任务,走了”,这是钱七虎院士在接到组织安排参加核试验后,临行前匆匆给妻子留下的六个字。他这一生默默无闻,“舍小家,为大家”,为我国铸就了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并在家乡昆山设立了“瑾晖”基金,用于资助贫困失学儿童和孤寡老人,托举起无数学生的梦想和未来。党员干部要将钱七虎院士“心怀感恩、传承大爱”的精神代代相传,在基层工作中,始终将群众安危冷暖挂在心间,深刻领悟“四下基层”的丰富内涵,时常到村头巷尾与群众坐一坐、聊一聊,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求,做好每一项工作,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用心用情答好为民“初心卷”。

追寻榜样力量勇担时代使命

12月21日,《榜样8》播出,节目展示了6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及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党委组织的典型事迹,并采取现场访谈、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攻坚克难、创先争优的高尚品质。节目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引发了热烈反响,广大党员干部要追寻榜样的力量,勇担时代的使命,筑牢信仰之基、厚植为民情怀、砥砺实干担当,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筑牢信仰之基,以信仰为名,做“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为我们指引正确的前行方向,坚定信仰、对党忠诚的钱七虎院士说爱党信党跟党走是他一生中最正确最坚定的选择,为此,他潜心科研,倾尽毕生精力为国家铸就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无数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信仰作为基石,遇到挑战不低头、遇到困难不躲避、遇到艰辛不退缩,合力拼搏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现代化新局面。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党的建设中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在学思践悟中涵养崇高的政治信仰、锤炼忠诚的政治品格、强化坚定的政治担当。

厚植为民情怀,以人民为本,做“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党员干部。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退休干部李桂科为了山区群众的健康,无所畏惧、直面麻风病,把患者当作亲人来照料,将个人安危抛之在后,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人民是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人民”二字的重大意义,牢记***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殷切嘱托,站稳人民立场,思考问题以群众角度为出发点,解决问题以群众利益为落脚点,用实际行动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

砥砺实干担当,以奋斗为帆,做“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的党员干部。像“雪莲花”一样顽强扎根在高原地区的科学家唐菊兴勇攀地质科学的高峰,为丰富我国矿产资源,无畏高寒高海拔的恶劣条件,用双脚在青藏高原上留下了一步又一步的坚实足迹,创造出青藏高原勘探的奇迹。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正是因为一代代共产党员接续奋斗、笃行不辍,党才得以发展壮大。广大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发扬拼搏进取、攻坚克难的精神品质,汲取力量,砥砺前行,敢于挑重担子、敢于啃硬骨头、敢于开顶风船,要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在新征程中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丰功伟绩。

致敬刘玲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近日,《榜样8》专题节目播出,其中特殊教育岗位上的“榜样”刘玲琍让我印象深刻,她扎根“育花”,以奉献之心投身事业;刻苦钻研,以敬业之心奏响“乐章”;坚守使命,以赤诚之心诠释担当,用“心”守护“折翼天使”的先进事迹令人肃然起敬、为之动容、引人深思。

扎根“育花”,以奉献之心投身事业。大爱无疆,润物无声频细雨;深情有致,育人有道遍春风。师者,何以为师?示以美好,授予希望!教书育人是一件神圣而又艰辛的事,而特殊学生的教育成长则需要老师们付出更多的精力与心血。刘玲琍作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三十多年如一日地扎根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任教,舍小家为大家,不辞辛苦、默默奉献,用辛勤的汗水呵护成长,用加倍的努力启智润心,助力20余名听障学生圆了大学梦、80多名听障孩子回归社会,培育出一批批残而不废、残而有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用实际行动守护了特教学生的“春暖花开”。我们要向榜样看齐,向刘玲琍致敬,涵养奉献之心、多办利民之事,时时刻刻把人民放在心头最高位置,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始终与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切实把群众所关心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行动上,以真挚的情怀、无私的付出将青春汗水洒向基层热土,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

刻苦钻研,以敬业之心奏响“乐章”。特殊的孩子,平凡的岗位,于特校老师而言,是一份情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刘玲琍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始终保持勤业精业、刻苦钻研的工作原则,为破解聋哑学生的语言学习难题,她坚持以身试教,反复把嘴唇贴近孩子的手背,让孩子感受气流变化,或者将孩子的手指伸进她的嘴里,触摸发音的位置。多年来,在她不断实践探索中,总结出“情景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自编了“舌操”和语训教材,撰写的《聋校语文教学应做好“三个转变”》等20多篇论文多次在全国、省里获奖,用刻苦和拼搏在听力语言康复教学领域奏响时代的乐章。“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们要向榜样看齐,向刘玲琍致敬,涵养敬业之心,常干务实之事,不惧苦、不畏难,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务实肯干、精雕细琢,把全部心思用在“真干事”上,把全部本领用在“多干事”上,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坚守使命,以赤诚之心诠释担当。“儿子和学生,都是我的天使,需要我守护。”这不仅是刘玲琍的口头禅,更是她矢志不渝践行的使命和初心。刘玲琍作为衡阳特殊教育界名师,许多康复机构曾向她抛出橄榄枝,但都被她拒绝了。多年来,刘玲琍不仅没有因经济条件有限、独自抚育儿子等生活困难而放弃繁琐冗长的特殊教育岗位,而是将自己的赤诚之心洒向这片她无限热爱的土地,主动为那些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的重度残疾孩子“送课上门”,全力资助4名贫困残疾学生完成学业,用实际行动诠释使命担当。一举一动皆是担当彰显,一言一行皆是热爱使然。我们要向榜样看齐,向刘玲琍致敬,涵养赤诚之心、扛起时代担当,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和信心,面对困难不“撂挑子”、遇到矛盾不“捂盖子”、关键时刻不“掉链子”,主动投身到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去,多经历“风吹浪打”,多捧“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自觉把对党忠诚融入血脉、注入灵魂,用实际行动践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铮铮誓言。

致敬唐菊兴:登最高的山看最美的景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再次读及岳飞的《满江红·写怀》时,我的脑海里突然闪现了观看《榜样8》专题节目时,唐菊兴虽有白发但仍目光如炬的形象。唐菊兴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全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国家“十四五”规划102个重大工程之一)铜矿找矿首席科学家。《榜样8》专题节目用短短十几分钟的视频、一幅幅画面向我们展现了唐菊兴“奋战高原寻矿报国”的寻矿日常。

以“臣心一片向磁石”的热血丹心,牢记初心使命。1980年,满16周岁的唐菊兴,挑着扁担带着被褥,从浙江嘉兴来到成都地质学院找矿系学习,由此步入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找矿事业。多年来,他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地质报国”的初心使命,以为国家找到更多更好的地质矿产宝藏为己任,坚守在海拔5千米以上的西藏高寒山区。当下的青年党员干部要自觉以唐菊兴为榜样,始终牢记自己入党时的初心与立下的铮铮誓言,在工作中保持对党忠诚,时刻将人民放在第一位,把人民放在心中。要把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自觉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中,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以吾辈之青春,承国家之重担,护卫盛世之中华。

以“非淡泊无以明志”的淡泊之心,甘守大山寂寞。2004年,已经功成名就且38岁就被评为教授的唐菊兴从学院领导的位置上毅然出走。选择进入中国地质科学院,专心从事青藏高原矿产方面的研究工作。唐菊兴刚到地科院时,并没有提任何要求。那个时候他一个月租房子就要3500元,几乎占据了他工资的一半,而且从教授转成研究员,工资比之前低了一大截。但他并不后悔,他知道理想与舒适是无法兼容的,对自己而言,做好科学研究、为国找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问题,更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总书记曾经鼓励广大青年要不怕困难、攻坚克难,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始终铭记***总书记所说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真正去到基层,去见识最真实的民生,在基层蹲好苗,在工作中真正贯彻落实“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去为广大的人民群众做真正有助于他们的事情。

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之心,默默坚守岗位。多年来,唐菊兴将人生近半数的时间都用在了西藏的野外,几乎每年他都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青藏高原上度过。他说:“靠一年两年是找不到矿的,要靠十年、八年、二十年,才能找到矿。”他始终记着***总书记说要久久为功,于是他就埋头苦干、久久为功。其中最长的一次,他在西藏野外待了200多天,回家时胡子长长的,孩子都认不出他。而在旁人都在感慨他的付出时,他却说这都是常态化的工作。唐菊兴以他的自身行为向我们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自觉向唐菊兴学习,无论身处什么岗位,工作环境如何艰巨,任务怎样难以开展,我们都要坚守住岗位,立足于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无论大事小事,只为人民办事。就如同唐菊兴所说的,“国家培养你,你就要为国家服务。”我们被组织选拔出来为人民服务,那就要用一生书写“为民办事”四个大字。

从“声声叩问”感悟“为民初心”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2月21日至22日召开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我们共产党人干事业、创政绩,为的是造福人民,不是为了个人升迁得失。“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当借民主生活会这一契机,主动躬身反问、认真回答提问、坦诚接受发问,真正在“声声叩问”中感悟“为民初心”,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实际行动作出最响亮的回答。

躬身“反问”为民情怀“深不深”,在“吾日三省吾身”中保持初心本色。“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是否始终怀揣着对群众的质朴情感、走得再远是否也不忘来时的路,其实自己内心最清楚、最明白。现实生活中,有的干部嘴上说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了担当作为时却拈轻怕重、对待群众抱怨和诉求是充耳不闻,言行不一是其次,更为重要的是透视了初心本色的不纯。所以,借民主生活会这一契机,党员干部当躬身“反问”为民情怀“深不深”,在自我批评时多掂量为民之心的重量,在回顾一年的工作时,多问问是否做到了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是否时时、处处、事事都为群众考虑和打算,真正通过“叩问”的方式来场“自我检视”,在“吾日三省吾身”中保持初心本色。

回答“提问”为民担当“够不够”,在“真金不怕火炼”中锻造奋斗名片。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强身健体、刮骨疗毒的重要手段,更是开好民主生活会的必走路径。从自我视角出发看问题难免片面单一,对过往表现和担当评估也容易“一叶障目”,透过他人的评价和视角、通过他人的提问和检验,自然更能明白自己是否存在言行偏差、是否有能力不足和短板。所以,党员干部当认真回答“提问”,在“打开天窗说亮话”中来场严肃的思想交锋,始终展现对工作负责、对自己负责、对群众负责的态度,回答好平时工作怎么推进、为民实事办了多少、群众满意到底如何、待办问题还有多少,真正在彻彻底底的见人见事中认清自我,做到“真金不怕火炼”,用担当付出锻造奋斗名片。

接受“发问”为民工作“实不实”,在“正须虚心以受之”中奔涌进取力量。“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民主生活会的效果既体现在会场的氛围上,更体现在会后的整改行动、切实改变上。如果把民主生活会变成了“一阵风”,吹过即忘,在会上剖析自我见骨见筋、接受批评虚心诚恳,到解决问题却是慢吞吞、不停推脱,或走入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误区之中,自然是浮于表面、难见实效。党员干部当接受“发问”,就得把自己推到群众面前去“答卷”,一方面建立好“问题台账”在销账管理中实现标本兼治、深挖病灶,另一方面也要多聆听群众意见、接受同志的批评和指正、主动邀请群众来监督和阅卷,从一声声“叩问”中汲取催人奋进的力量,真正用“舍我其谁”的担当投身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

点亮“榜样之光”挺膺“青春之姿”

近日,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榜样8》专题节目火热播出,节目讲述了钱七虎、刘玲琍、唐菊兴、吴惠芳、李桂科、热孜万古丽·沙吾提6名党员和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党委的典型事迹。榜样是指引方向、催人奋进的光芒,广大青年干部要在小我与大我、小事与大事和小岗与大为的融合中追光逐梦,从“榜样之光”中汲取奋楫前行、突破自我的强大动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挺膺“青春之姿”。

点亮将小我融入大我的“信仰之光”,挺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忠诚之姿”。信仰之光,照耀在每一个“小我”与“大我”的融合之中。钱七虎数十年如一日奋战在国防科研一线,为国铸盾践行着自己的初心使命;唐菊兴矢志不渝寻矿报国,坚守高原践行“地质报国”的理想……为党和国家尽忠尽职,即便再艰险、再困难,他们从不讲条件、不打退堂鼓,几十年如一日地深耕钻研,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用优异成绩回应党的信任。理想信念是所有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更是青年干部扎根基层的“源头活水”。广大青年干部要自觉扎牢“信念”之根,补足精神之钙,涵养“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的高尚品格,炼就“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强大定力,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红心,用“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奉献自己的全部光和热。

点亮将小事做成大事的“奉献之光”,挺膺枝叶关情、念兹在兹的“为民之姿”。群众之事无小事,件件都是心头事,成大事就是做好每一件为民服务的“小事”。刘玲琍潜心三十余载献身特殊教育事业,为80余名听障孩子奏响人生的乐章;吴惠芳在从军官到村官的转变中,初心不改,扎根农村带领乡亲绘就农村“现代画”……“心里装着人民的人,人民将他高高举起”,基层一线的日常工作看似平常,但却都关系国计民生,关系群众的安危冷暖,“小事”不小,需当作“大事”来做。政策宣传到位,才能落实利民之举;纠纷调解到位,才有安定有序之治;环境整治到位,才有美丽人居之地……青年干部立足基层、扎根基层,要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心怀国之大者、厚植为民情怀、矢志服务人民,练就服务群众的真本领,将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点亮在小岗成就大为的“奋斗之光”,挺膺奋勇争先、勇立潮头的“实干之姿”。在平凡的岗位亦能创造不平凡的作为。热孜万古丽·沙吾提二十余年将社区工作当成一门学问在做,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带给千家万户;李桂科用四十多年的耕耘和坚守,诠释医者仁心、书写大爱之心、践行入党初心……榜样们以“站好每一班岗、干好每一件事”的执着,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坚守着最不平凡的信念,在最小的岗位上成就了最伟大的事业。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新时代的青年干部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和重要骨干力量,当怀揣“不择沃土,不弃贫瘠”的心态,坚持到一线成长、到一线磨炼、到一线攻坚,主动打“逆风仗”、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将每一件小事做精、做细、做好,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新征程干出一番新作为、闯出一片新天地、拼出一番新景象,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中奋勇争先、勇立潮头。

追寻榜样“灯塔”照亮青春“航向”

近日,《榜样8》专题节目重磅播出。该节目通过典型事迹展示、现场访谈、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生动展现学习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事迹,以及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范,彰显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年轻干部当以榜样为灯塔,逐光而行,在接力奋斗中扛起光荣使命,续写崭新华章。

以“奋进者”为榜样,追寻“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之灯,照亮“一心向党、初心不渝”的青春航向。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八一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六十年如一日,怀揣许党报国的坚定信念,长期奔波于白鹤滩、长江隧道等国家重大工程一线,解决了核武器和常规武器工程防护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砥砺躬行“为国铸盾”的初心使命。伟大的目标来自于伟大的理想,伟大的理想产生巨大的动力。年轻干部当心怀“国之大者”,将个人理想与党和国家的需要、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追寻那份“择一事终一生,担其任尽其责”的信念坚守,“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敬业操守,锚定100%的目标追求,积蓄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进征程中成就自我。

以“开拓者”为榜样,追寻“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拼搏之灯,照亮“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青春航向。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苍山大医”李桂科24岁第一次走进住着181名麻风病患者、几乎与世隔绝的洱源县山石屏疗养院,面对简陋的垛木房、脏乱不堪的生存环境、茫然无着的患者,他毅然决定:“留下来,治好他们的病”。此后40余年,他不断探索研究、攻克难关,在治病治心治贫的过程中,让“麻风村”变成“幸福村”。对标榜样,学而思己。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广大年轻干部当练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胸襟,葆有“虽九死其犹未悔”“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雄气概,敢于挺进“无人区”、勇于闯入“深水区”。主动投身到经济发展最前沿、社会治理主战场、乡村振兴第一线去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手的“山芋”,在“急难愁盼”处磨炼意志、锤炼本领,勇当急先锋。

以“奉献者”为榜样,追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之灯,照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青春航向。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无论是扎根农村18年,带领全村党员群众一张蓝图绘到底,走出了一条“强富美高”的乡村振兴之路的吴惠芳,还是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二十载,把群众当亲人,让居民生活像花儿一样的热孜万古丽·沙吾提,都体现了他们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用自身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的使命追求。基层越扎越深,离群众越来越近,才能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年轻干部应始终将“人民立场”深深根植于心,树牢“为民造福”的政绩观,真正做到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具体工作中,既要主动到一线调查研究,找深找准人民群众期待什么、需要什么,多做让群众“咧嘴笑”的事,坚决不干让群众“撇嘴怨”的事;又要不断探索总结适合基层治理的好路子、好方法,当好念兹在兹的“人民勤务员”,用实打实的业绩交出一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青春答卷。

横坎头村:两封回信中的红色引领与绿色发展

近日,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榜样8》专题节目播出。作为唯一参与本次节目录制的基层党组织,横坎头村党委以红与绿两种鲜明色彩,带领着村民砥砺奋进、发展革新,***总书记的两封回信见证着这里红村蝶变、老区逢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横坎头村坐落在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的群山深处,蜿蜒水畔,是革命历史的“活标本”——“浙东红村”,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与“千万工程”中的绿色答卷。在总书记给这里的两封回信中,一封嘱托兴旺产业,一封教诲振兴乡村,浸透着浓郁的红色情怀与对乡村绿色未来的憧憬,有如两座灯塔,照亮村庄前行之路,缓缓拉开红绿交织的发展新篇。

红色引领,在革命底蕴中坚守“团结带领乡亲们”奋斗的传承之心。横坎头村的红,有两重含义,一是“有什么”——历史烙印下的红村底蕴,二是“做什么”——党建引领下的欣欣向荣。红村底蕴,在神在形。从保护继承红色文化,再到深挖内涵整合传扬,“红色电台”“红色宣讲团”讲述红村故事,带领着党员干部在村内踏上践行初心之旅;重新涂绘的壁画、修葺的革命遗址,让精神坐标的物质载体再添生机。党建引领,行效为先。作为浙江省首个革命老区村级党委,党员队伍是这里的生力军,“锋领过坎”工作法引领基层治理亦是一大特色:有人深入问需调解矛盾、有人带头创业致富、有人带路尝鲜试错,村民的信任重树了,民生诸事有了着落,党建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了,集体经济变得富饶了,足不出村也可以获得依靠和保障。党组织的力量为生产力与创造力带来了不竭助力,红色有如传承的诗篇,历经战火纷飞,在新时代依然紧密联系群众,领航发展新征程,用新的形式、新的步伐迎接着新机遇与新挑战。

绿色发展,在宜人生态间诠释发展求变经济创收的高质量发展破题之法。山清水秀,宜业宜居。可好山好水好风光却鲜有人知,绿水青山又要从何化作金山银山?横坎头村用实际行动作诠释了绿色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如何创造金山银山。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横坎头村将产业重心由农业转向了生态果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兼顾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效益的循环开发。村党委书记牵头、党员示范,种植资金争取到了,樱桃桑果种起来了,家家户户特色果园种植渐成气候,小果带来了大财富。“红色引人,绿色留人。”立足于红色资源和党建联建,通过与周边村落协同组团发展,横坎头村探索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的有机融合,提出了连串创新的生态发展规划。让特色化、品牌化的农文旅产业相互融合,再让集聚资源与发展变革吸引越来越多的力量汇集于此。创业者来了、留下了,游客多了、逗留时间长了,村子富裕了、区域共富了。在推进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中,让绿水青山真真切切化作金山银山。

立足红色资源,推动绿色发展,横坎头村党委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富裕、文明、宜居”,伴着红与绿的鲜明底色,走出红色千山,扬帆绿色未来,迎着时代的东风,破浪前行。

或许村里的老人们仍能回忆起那些硝烟弥漫的岁月,回忆起横坎头村曾作为浙东抗日根据地机关所在地,回忆起这片革命沃土上的硕果累累。时光流转,硝烟散尽,“千万工程”的开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村子在产业发展与共同富裕的“红绿结合”新征程上屡创新绩。

或许总书记的回信恰如乡间的小路,指引人们前行的方向,亦展望着通往幸福生活的未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了每一分努力汇聚成的前进动力,离不了每一次探索开拓出的发展道路。执着于初心、砥砺前行,撷取时间长河中的红色情怀和绿色理想。让这份灿烂图景,不仅仅在横坎头村徐徐展现,更在广袤土地上,更在千村万户的美好明天中。

品悟《榜样8》中的“攀登精神”

“我决心把自己培养成军事工程师,把终身献给国防建设事业”“我是特教岗位上的一个共产党员,那我就是要用我努力的工作为咱们这些残疾孩子谋幸福”“山石屏村是我的家,只要还能走、还能动,我就会一直留在这里”……在《榜样8》专题节目中,中国共产党人矢志奋斗、不懈攀登的崇高精神品格贯穿始终、振奋人心。

榜样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面旗帜,更是一种信仰。广大党员干部应品悟榜样身上蕴藏的“攀登精神”,汲取奋进力量,勇担时代使命,以“攀登者”的姿态向上求索、久久为功、奋勇争先,在新征程上书写更加绚丽的时代华章。

品悟“百尺竿头九万里”的如磐信仰,做理想坚定、矢志不渝的“攀登者”。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从六十年如一日坚持奋战在国防科研创新和国家建设发展一线,勇攀高峰、为国铸盾的钱七虎;到坚守在海拔5千米以上的西藏高寒山区,矢志奋斗、地质报国的唐菊兴;再到扎根“麻风村”,倾尽全力、奉献所有,治病治心治贫的李桂科……榜样们用实际行动生动向我们证明践行,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见诸行动,不是坚持一阵子而是坚守一辈子。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榜样事迹中汲取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先锋力量,拧紧思想淬炼的“总开关”,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砥砺奋斗之志,勇攀信仰高峰,向着新时代赶考之路勇毅前行。

品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民本情怀,做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的“攀登者”。为了卸下别人的担子,他们往往要挑更重的担子。热孜万古丽·沙吾提把社区工作当“学问”,把群众当亲人,把一件件“关键小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儿上;刘玲琍用32年特教岗位上的坚守,传递爱与温暖,为听障孩子们打开有声世界的窗。他们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融入血液、浸入骨髓、化为行动,始终朝着“人民满意”这一目标向上攀登。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榜样为师,学习他们“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进一步树牢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在群众最“盼”处出实招、最“想”处见行动、最“难”处显本事,积极投身基层这片干事创业的热土,尽己所能、奉献群众,不负韶华、不负人民。

品悟“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无畏气概,做敢为人先、攻坚克难的“攀登者”。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对于唐菊兴来说,雪山就在那里,草地就在那里,高原就在那里,一次次跋山涉水,一次次追风逐日,一次次风餐露宿,只要能为祖国寻找到更多的矿产资源,他便会义无反顾地出发。吴惠芳放弃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扎根农村、恪尽职守,带领全村党员群众一张蓝图绘到底,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正所谓,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榜样们“敢于斗争、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向着既定目标,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连着一步迈,在风吹浪打、困难考验中成长成材,真正成为担得起民族复兴重任的骨干栋梁。

致敬“浙”里:“守与留”间巧绘“红绿新梦”

近日,《榜样8》专题节目在央视播出,节目通过典型事迹展示、现场访谈、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生动展现学习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事迹,以及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范。

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素有“浙东红村”之称,2003年6月,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横坎头村抓住机遇、久久为功,走上发展快车道。基层党组织要致敬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党委,学习“浙”里“红绿结合”的经验,在“守与留”之间,勾勒逐“红”而行、点“绿”成金、聚“沙”成塔的乡村振兴“工笔风情”,探索出一条“共富新路”。

致敬“浙”里“一心向党”的忠诚信仰,守住“绿水青山”、留下“金山银山”,逐“红”而行以“党建引领”孕育“美丽蝶变”。“党建兴则乡村兴,党建强则乡村强”,在发展中,横坎头村坚持党建引领,守牢红色根脉,组建宁波首个村级“大党委”,吸纳农村工作指导员、党员致富带头人为兼职委员建强班子队伍,全面推行红锋引领、党群连心、排除万难、爬坡过坎的“锋领过坎”工作法,通过“红色电台”“红色宣讲团”讲好红村故事,每年吸引超过30万人次党员干部到村开展初心之旅,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基层党组织学习榜样经验,不断提升“组织振兴”能力、提升村“两委班子”综合素质,将“综合管理人才”“乡村工匠”“返乡人才”纳入党员队伍,构建“头雁领航、强雁护航、群雁齐追”的党建“人才雁阵”,以“理论学习”为切入点,依托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主题党日等阵地,以“云端讲堂”“田间宣讲”“遗址讲学”等方式摆入“红色故事”,为基层干部“提神醒脑”“赋能强劲”,夯实“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加足“奋进之油”,引导基层干部将“我们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理念厚植于心,下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

致敬“浙”里“一马当先”的担当精神,守住“奋进底色”、留下“发展亮色”,点“绿”成金以“山水乡愁”巧绘“文旅线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古往今来,自然美景不仅为人们提供诗意栖息的家园,也承载了文人墨客的书画才情和山水乡愁。“生态兴则文明兴”,横坎头村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抓手,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对红村风貌区进行“梳理式”改造,入选自然资源部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还强化抱团发展,联合周边8个村成立强村公司,打造浙东红村旅游综合体、初新小镇等文旅项目。基层党组织要从“榜样经验”中解锁“生态振兴”智慧,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聚力“蓝天碧水保卫战”、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同人民群众携手勾勒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富村山居”轮廓,要以“一锤接连一锤敲”的“凿深井”精神发掘更多“自然花木”“奇异地貌”“溪流山川”,“串点成线”开发出更多可供观赏的“文旅线路”,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住“奋进成色”,以积小胜为大胜的坚实步履,深入挖掘每一处风景背后的“人文底蕴”,让更多“愉悦视野、承载情怀”的文旅线路成为打开乡村“致富之门”的“金钥匙”,走好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道路,让更多关于未来乡村的想象走进现实、点亮世界。

致敬“浙”里“一心为民”的创新精神,守住“服务初心”、留下“群众信心”,聚“沙”成塔以“深山瑰宝”解锁“共富密码”。“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优则动能足”,要想鼓足人民群众的“钱袋子”、丰富人民群众的“菜篮子”、装满人民群众的“果盘子”,“产业振兴”是必由之路。在产业发展中横坎头村以党建联建带动工农产业合作,与江丰电子共建“红芯植物工厂”蔬菜无土栽培基地,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50万元。大力推进“山海情·彝家乐”“彝家小栈”等协作项目,助销特色农产品超20万元。“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基层党组织要学习“榜样”的产业发展思路,以“爬坡过坎”“敢闯能冲”的精神奔赴“基层山海”,以“千淘万漉”的精神寻得“深山瑰宝”、以“千锤百炼”的态度“研发产品”、以“千辛万苦”的姿态“调研市场”,让“一枝花”可以带富“一方人”、“一粒米”可以成就“一方业”,真正做到立足“一村”、挖掘“一品”、成就“一韵”,引领乡村产业成就“百花齐放春满园”之势,实现“产业链”“文化链”“价值链”三链“并驾齐驱”,让广大农民不用远走万里就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千家万户的和乐安康,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点赞。

致敬榜样:从逐“光”而行领悟“何以榜样”

12月21日《榜样8》专题节目在央视播出,引发热烈反响。节目展示了6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及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党委组织的典型事迹,通过典型事迹展示、现场访谈、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生动展现学习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事迹,以及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范,彰显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党员干部要追逐“榜样之光”,领悟“何以榜样”,在见贤思齐、创先争优中守初心、提本领、办实事,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奋斗。

致敬榜样“赤诚初心跟党走”,追逐“忠于革命忠于党”的“信仰之光”,领悟矢志不渝、爱党爱国的“忠诚本色”。“天下至德,莫大于忠”。旗帜鲜明、对党忠诚是每一位共产党员最基本的政治品格,更是行稳致远新时代“赶考路”的生命线。被称为“国家铸盾人”的钱七虎院士,以强烈的报国情怀和使命感,坚守在大山深处、戈壁荒漠、边防海岛等工程一线,见证着我国防护工程研究与建设从跟跑到并跑,再到有所领跑的全过程,矢志不渝把许党报国的“忠”镌刻在心间。榜样鼓舞人心,使命催人奋进。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汲取榜样的信仰伟力,不断丰盈思想灵魂、充实成长肌体,始终把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民族前途紧密融合起来,将至死不渝的爱党爱国之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坚定信心跟党走,传承和发扬好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积极投身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当好红色传人,以忠诚之志书写无悔青春。

致敬榜样“干事创业做表率”,追逐“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奋进之光”,领悟笃行不殆、爱岗敬业的“实干风采”。***总书记强调,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我们看到《榜样8》中,有的是基层乡镇干部,在乡村振兴的希望田野,挥洒汗水、辛勤耕耘;有的是一线工作人员,履职担当、主动作为;有的是行业专家,脚踏实地、排忧解难……虽然他们身处不同岗位、但都彰显着“择一事业,终其一生”的奋斗风采、实干底色,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榜样”的最美样子。广大党员干部们要以榜样为“样”,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坚决摒弃“躺平”“摆烂”的错误行为,当好“螺丝钉”在工作中挑大梁、担重任,善作善为,努力提升干事创业本领,在新时代新征程书写实干奋斗新篇章。

致敬榜样“为民解忧暖人心”,追逐“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奉献之光”,领悟念兹在兹、不负人民的“鱼水深情”。古语云:“为民不以心,必将失民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花儿书记”热孜万古丽·沙吾提心系群众、将点滴小事做到居民心坎里,把“让居民生活幸福”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退役军人吴惠芳,脱下军装,扛起担当,用18年时间带领百姓书写了乡村振兴“永联样本”……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榜样们始终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作为干事创业行动指南,擦亮为民底色,厚植为民真情。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榜样为“灯”,照亮征途,当好人民的“勤务兵”,始终将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俯下身子、深入一线,及时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急,把任何一件关系民生福祉的事情都当做头等大事,用心用情用力答好“民生答卷”。

致敬唐菊兴:“高原探矿”路漫漫亦灿灿

中央组织部、中央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了《榜样8》专题节目,通过唐菊兴等榜样的典型事迹展示、现场访谈、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生动展现了学习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事迹。年轻干部要以唐菊兴院士为榜样,学习他身上的坚定信念、斗争精神、担当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材。

学习唐菊兴院士身上“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坚定信念。“祖国大地给予我们地质科技工作者广阔的胸怀,是我们收获喜悦和锻炼成熟思维的最佳场所。”青藏高原是广大地质科学工作者的科学殿堂。唐菊兴院士戏称自己是“爬山匠”,28年来,他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地质报国”的初心使命,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西藏野外作业,最长的一次超过两百天。付出就会有收获,他主持或主要参与勘查评价10个大型和超大型矿床,用自己的行动和努力推动我国铜资源自给能力进一步提高。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年轻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常怀“爱国”之情,永立“报国”之志,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本领,以高昂的精神状态和过硬的能力素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学习唐菊兴院士身上“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斗争精神。“野外工作唯有坚持,再大的困难都会克服。”西藏是矿产资源宝地,这里积蓄了丰富的铜、金、铬、镍、铁等珍贵矿产资源。但美好的事物往往伴随着危险,恶劣的自然环境是地质科学工作者常常需要面对的考验。唐菊兴院士对地质工作始终保持激情,秉持着“坚持下去”的人生态度,从三江源头到冈底斯山脉再到阿里地区,最终征服了地质科学高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势复杂,越是任务艰巨,越需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年轻干部要大力发扬斗争精神,主动到重大斗争一线摔打历练,不断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意志和本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奋勇搏击中放飞青春梦想,在砥砺前行中激扬青春力量,让青春之花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

学习唐菊兴院士身上“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担当情怀。“年轻人的培养对我来讲特别重要。地质事业的兴旺关键在人才。”唐菊兴院士学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从硕士到博士再到教授,从水乡嘉兴到蓉城成都再到青藏高原,从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到首批“李四光学者”再到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把毕生智慧和汗水都投入到找矿事业。同时,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培育了一大批优秀年轻地质人才,并把矢志找矿报国的使命根植于青年心中。干部敢于担当作为,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年轻干部要提振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不断增强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的意识,立足自身工作岗位,既要“显绩”也要“潜绩”,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努力创造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业绩。

追寻榜样力量唱响奋斗之歌

12月21日晚,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榜样8》专题节目播出。钱七虎、刘玲琍、唐菊兴、吴惠芳、李桂科等榜样事迹,振奋人心、催人泪下。青年干部应以他们为“榜样”,以“保持定力”为弦,以“积极作为”为谱,以“敢于斗争”为调,唱响新时代与党同行、与民同心、与时俱进的奋斗交响乐。

以“保持定力”为弦,强化“三种思维”,奏好“与党同心”主题曲。与党同心、跟党奋斗,需青年干部强化大局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夯实思想根基,保持政治定力,强化大局思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胸怀大局是青年干部的价值追求、使命担当。从全局高度观察、处理、分析问题就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强化辩证思维。思维定式往往是以片面化、孤立化、定型化的思考看待问题。所以要从辩证思维考虑问题,才能突破思维定式,多些全面、深层次理解,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中把握正确方向、坚定政治立场。强化历史思维。翻阅历史篇章,可以看到闭关锁国的衰退落后,也可以看到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救国、兴国、强国的伟大历程。以史为鉴可以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与史同步才能把问题看得更深、把得更准,把信仰夯得更实、筑得更牢。

以“积极作为”为谱,增强“三种意识”,奏好“与民同行”协奏曲。与民同行、为民服务,需青年干部增强担当意识、问题意识、底线意识,积极作为。增强担当意识。创历史伟业,要胸怀“国之大者”,勇于担当、踔厉奋发。青年干部要有“身在兵位、胸为帅谋”的意识,自觉把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责任和使命扛在肩、践于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创造出无负人民的业绩。增强问题意识。要坚持以问题导向,对人民群众关切、期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动调研、分类记载、深度剖析,从人民立场看待、思考、解决问题,摸清症结“对症下药”,推出惠民利民的实招硬招。增强底线意识。要善于从事情发展的最坏处着想,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保障人民利益的最佳方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

以“敢于斗争”为调,弘扬“三种精神”,奏好“与时俱进”和鸣曲。与时俱进、砥砺前行,需青年干部弘扬开拓精神、钻研精神、奉献精神,书写迎难而上的时代华章。弘扬开拓精神。回顾百年征程,前辈先烈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奋斗拼搏开创了新天地。青年干部应赓续开拓精神,增强进取意识,在不断探索中长见识、拓眼界、增才干,做到思想上、行为上与时俱进。弘扬钻研精神。要有精益求精、臻于至善的钻研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上级文件的内在逻辑、意义所在,刨根问底、深究细研日常工作,确保执行政策不跑偏、不走样,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做出实绩。弘扬奉献精神。要涵养“舍小家为大家”“在兹念兹”“攻坚克难、舍我其谁”的品格,把青春奉献给祖国和人民、奉献给时代和事业,绘就拼搏斗争的时代画卷。

最是榜样“动”人心

近日,《榜样8》专题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首播。节目通过典型事迹展示、现场访谈、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生动展现学习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事迹,以及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范,彰显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榜样源于平凡,立于高尚。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榜样为标杆,从初识榜样的“心动”,到了解榜样的“触动”,再到学习榜样的“行动”中,在见贤思齐、创先争优中,追寻榜样之光,读懂“榜样力量”。

初识榜样的“心动”,是源于“丹心从来系家国”的忠诚信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眼里有光芒,行动有方向。”无论是隐姓埋名六十年,为国铸盾、矢志强军的钱七虎,还是三十年如一日,奋战高原、寻矿报国的唐兴菊,他们都能把个人理想主动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不断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事之基、成事之要,勤补信仰之“钙”,不断激活对党忠诚的政治基因。要胸怀“国之大者”,对标榜样的精神底色,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把对党忠诚转化为敬业奉献的动力、勇创佳绩的劲头,勇挑重担、苦干实干。要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清醒和自律,强化政治体检和思想洗礼,增强政治定力,站稳政治立场,不断为思想“清淤”,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了解榜样的“触动”,是源于“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情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坚守特殊教育一线32年的“无声世界筑梦人”刘玲琍,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扎根基层一线的“花儿书记”热孜万古丽·沙吾提,无不体现他们勇毅执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新征程上,大多数党员都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工作,就像螺丝钉一样,默默坚守在各行各业中。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向榜样看齐,做实普通岗位,做好平凡小事,时刻将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努力将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之中。要深入“田间地头”,用心倾听百姓呼声,用情体察民生疾苦,用力回应群众向往,在对标群众新期盼、新要求中,抓住关键点,找到突破口,做到听取意见到一线、现场办公在一线、解决问题到一线,切实将“奉献”二字贯穿始终。

学习榜样的“行动”,是源于“宝剑锋从磨砺出”的奋斗品质。“要竭尽全力把事情往好里头去做”的吴惠芳和“只要还能走得动,就会一直留在山石屏村”的李桂科,生动诠释了“在岗一分钟,尽责六十秒”的责任和担当。广大党员干部应以榜样为镜,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不断增强“赶考”意识,锤炼奋斗本领,提升能力才干,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哪里需要哪里钉,哪里困难哪里钉。要突出实绩导向,在干事创业中把准“风向标”,找准“突破口”,勇于接受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敢于迎难而上、勇于攻坚克难,练就不怕群众揭短亮丑,遇到困难不绕道、碰到麻烦不回避、面对压力不低头的真本领,以汗水为丹青、以实干为画笔,努力在攻坚克难中书写无悔的奋斗“答卷”。

从《榜样8》中汲取逾越“寒冬”的力量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12月21日晚8点,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榜样8》专题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节目中钱七虎、刘玲琍、唐菊兴、吴惠芳、李桂科、热孜万古丽·沙吾提6名党员和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党委学习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突出事迹和精神风范,犹如寒冬里的一缕春风,给予了无数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力量。

汲取“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初心力量,防止思想“打冷颤”。伟大目标来自伟大理想,伟大理想产生巨大的动力。在半个多世纪的奋斗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始终把个人理想与党和国家的需要、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坚持奋战在国防科研创新和国家建设发展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使命。向榜样看齐,与榜样同行。广大共产党员要坚守初心、笃定前行,要常在忆初心、颂党恩中感悟理想信念的精神力量,为思想“供暖驱寒”;要常在学思想、强党性中增强理论知识的厚度深度,为思想“充电赋能”;要常在强作风、勇担当中锻造坚韧不屈的优良品格,为思想“扫灰洗尘”。要从榜样的突出事迹中汲取锐气、勇气、志气、正气,去贡献更大更坚毅的力量,许党报国、勇攀高峰,努力创造超越自我乃至领先世界的优异成绩。

汲取“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的仁心力量,防止为民“办冷事”。“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为民情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内在思想品质和精神标识。特教老师刘玲琍卅载春秋,只为静待花开,帮助20余名听障学生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并成功考上大学。“花儿书记”热孜万古丽·沙吾提遇到群众来办事、反映问题,总是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全心全意提供帮助,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带给千家万户。“苍山大医”李桂科不仅救了245名麻风病人的病,还治心、治贫,推动山石屏从“麻风村”变成“幸福村”,走上致富路。他们的为民情怀是超越功利、无私奉献的大爱,是深仁厚泽、厚德载物的仁爱,是爱民如子、天下为公的博爱。广大共产党员要胸怀“国之大者”,情系“民之所需”,感悟榜样们的为民情怀,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站稳人民立场、践行群众路线,用百倍的耐心、诚心、爱心,常与人民说“热心话”,常为人民办“热心事”,常做人民身边的“热心人”,用民生的“温度”检验干事创业的“厚度”。

汲取“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静心力量,防止清廉“坐冷凳”。特教老师刘玲琍作为衡阳特殊教育界的名师,从业三十多年来,始终坚守清贫,多次拒绝康复机构抛出的橄榄枝,在独自抚育患有先天性神经性耳聋的儿子且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依然资助4名贫困残疾学生完成学业。为国防事业奉献一生的钱七虎院士隐姓埋名60载,背井离乡几十年,82岁才终于被世人知晓,却义无反顾地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00万元的奖金全部捐出。无论命运多么残酷,征途多么坎坷,他们始终坚守着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胸怀着家国与大爱。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广大党员干部处在时风流变的交汇处,面对纷繁声色物事容易炫惑心神,一些党员干部更是误入歧途,或心驰神荡,或急功近利,或利欲熏心。广大共产党员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常怀静心而思,摒弃急功近利之心、急于求成之心、自骄自傲之心,将躁动之心化为奋进之力,不断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不断增强斗争意识,筑牢廉洁意识,强化规矩意识,以一心为民、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姿态投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

循着“光”照的方向成为榜样的“模样”

初心台上悟初心,誓词声中有使命。近日,《榜样8》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节目通过讲述钱七虎、刘玲琍、唐菊兴等先进典型们的感人事迹,生动展现了共产党人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范。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不能没有先进引领;一支肩负重任的队伍,不能没有榜样标杆,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学习榜样身上难能可贵的品质,践行楷模身上傲雪凌霜的精神,循着“光”照的方向,努力成为榜样的“模样”。

循这一束“信念如磐,初心如故”的“信仰之光”,在对标对表中镌刻“一心向党”的模样。***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坚定和对党忠诚是紧密联系的,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对党忠诚,对党忠诚是对理想信念坚定的最好诠释。“奋斗一甲子,铸盾六十年”的钱七虎院士,以绝对忠诚和担当作为,为国家安全、民族复兴竭尽所能;“坚守信念,找矿报国此生不渝”的唐菊兴院士,为保障我国铜资源重大需求和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榜样是精神,更是一股催人奋进的力量,这些榜样的动人事迹深深镌刻着崇高的追求与信仰。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自觉向榜样看齐,将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必修课,把对党忠诚作为首要政治品质来锻造,常叩问“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求真务实的精神风貌,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在不懈奋斗中建功立业,用实际行动彰显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之心。

循这一束“民之所需,我之所向”的“奉献之光”,在践行初心中绘就“鞠躬尽瘁”的模样。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无论是坚定认为“为民服务是件幸福事”的热孜万古丽·沙吾提,还是32年手捧星月,为“折翼天使”插上追梦翅膀的刘玲琍,亦或是40多年如一日坚守山石屏村,为麻风病患者治病、治心、治贫,让“麻风院”变“幸福村”的中国好医生李桂科,他们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全党树立了“坚守为民初心、牢记职责使命”的光辉榜样。榜样是一面旗帜,能够为人们指引前行方向;榜样是一支号角,能够激励人们不断追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将这些榜样视作奋进的标杆,始终脚踩大地、心装百姓,大力传承弘扬“四下基层”的优良作风,对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要真抓实干,研实谋透,绝不做蜻蜓点水、作表面文章之事。要把发展和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方设法促进群众增收,千方百计补齐民生短板,及时将党的利民惠民政策宣传到位、落实到位,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以实际工作成效不断擦亮人民群众的“幸福底色”。

循这一束“志不易求,事不避难”的“担当之光”,在披荆斩棘中塑造“奋楫笃行”的模样。***总书记多次强调担当精神,他指出:“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榜样8》中每一件富有说服力的故事,都深刻诠释着实干的人生最精彩,担当的姿态最美丽。为此,我们要坚持学习榜样、对标榜样、争当榜样,从榜样身上汲取担当作为的宝贵精神,将拼搏和奋斗进行到底。要追随榜样的足迹,把夙兴夜寐、勤恳工作作为一种可贵的工作状态和精神品质,把兢兢业业、殚精竭虑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自觉传承弘扬“行动至上”“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争当新时代的“猛将”“闯将”“干将”,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只争朝夕的干劲、水滴石穿的韧劲、苦干实干的作风,谱写新时代的绚丽华章。

对标榜样之“样”校准青春“奋进坐标”

近日,《榜样8》专题节目播出。节目通过典型事迹展示、现场访谈、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生动展现学习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事迹,以及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范,彰显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榜样是一面旗帜,指引方向,榜样是一种力量,激发斗志。广大青年干部要高举信仰旗帜、厚植为民情怀、敢于担当作为,主动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体现在平凡工作岗位上,把不懈的奋斗精神挥洒在为民服务中,以榜样为标杆,对标榜样精神、汲取榜样力量,与榜样同向、同心、同行,自觉主动校准青春“奋进坐标”,不断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再创新绩。

对标榜样之“样”,以“矢志不渝、信念如磐”的忠诚姿态,高擎“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念旗帜,校准“一寸丹心图报国”的忠诚坐标。信仰如磐石,可破却不可夺其坚;如丹岩,可磨而不可夺其赤。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无论是六十年如一日,把个人理想与党和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奋战在国家建设发展一线的“八一勋章”获得者钱七虎;还是28年来,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地质报国”理念,奋战高原寻矿报国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唐菊兴;他们将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落实到行动上,真正做到甘于为党和人民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广大青年干部要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在学思践悟中筑牢忠诚堤坝,高举党的伟大旗帜,站稳政治立场、坚守政治信仰、把牢政治方向,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补足精神之钙。在基层工作实践中不断锤炼党性、增长才干,树牢“忠诚坐标”夯实理想信念的“基石”,做到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对标榜样之“样”,以“竭诚为民、无私奉献”的为民姿态,把稳“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生舵盘,校准“矢志为民解忧难”的为民坐标。“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从32年潜心教学,为80多名“折翼天使”插上追梦翅膀的“全国三八红旗手”刘玲琍,到扎根边远山区,治病治心治贫,让村民更幸福的“苍山大医”李桂科,到把群众的“点滴小事”当成“关键大事”去干,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居民生活像花儿一样的“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热孜万古丽·沙吾提,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切为了人民”的坚定口号,以真心实意镌刻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价值理念。广大青年干部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葆“敬业勤勉、无私奉献”的诚挚和坚定,擦亮一心为民、至诚奋斗的初心底色,坚持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工作态度,自觉躬身入局,积极投身基层一线在复杂的斗争中练就“宽肩膀”,学成“真本事”,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群众关心的每一件小事作为自己的大事来办,用心用情用力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办实办好。

对标榜样之“样”,以“躬行践履、行而不辍”的实干姿态,吹响“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奋斗号角,校准“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坐标。***总书记强调,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吴惠芳从军官到村官,主动投身乡村建设中,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打破常规、大干快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实现了“强富美高”的村庄蝶变;“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党委深入践行***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始终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排除万难、爬坡过坎,走出一条“红色引领绿色发展”之路。广大青年干部要提振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政治品格,凝心聚力永葆“实干之心”,坚持“敢”字当头、“干”字为先、“实”字托底。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担当作为的精气神,立足于本职岗位,以躬身实干的挺膺姿态,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自我加压,当好“螺丝钉”,在工作中挑大梁、担重任,善作善为,努力提升干事创业本领,始终坚持在“实”处打底、在“干”处发力,不断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实干奋斗新篇章。

念好专题民主生活会“真”字经

12月21日至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聚焦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对照凝心铸魂筑牢根本、锤炼品格强化忠诚、实干担当促进发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廉洁奉公树立新风具体目标,按照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重要要求,联系中央政治局工作,联系带头旗帜鲜明讲政治、带头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头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带头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带头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等方面的实际,总结成绩,查摆不足,进行党性分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民主生活会是我们党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依靠党员自身力量解决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将陆续展开,这不仅是一次政治体检,也是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领导干部要精心准备,周密计划,坚决克服“假把式”,杜绝“光打雷不下雨”,确保民主生活会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敢于照“真容”,露“真像”,让民主生活会“素颜出镜”。***总书记指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倾听人民呼声。”民主生活会是领导班子找准自身问题的“最佳途径”,征求意见能够更好地了解下级党组织和群众的意见。有的党组织不下基层、不与下级党组织沟通交流,仅仅以下发文件形式征求意见,有的领导干部以座谈会、调查问卷代替谈心谈话,不与群众一对一交流沟通,就如将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不敢直面自身问题,不敢接受负面评价。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犹如一面“反光镜”,关键要敢于照“镜子”、看“真容”,让自身缺点暴露在阳光下。要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与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以谦虚的态度开展谈心谈话,让群众敢讲、愿讲心里话,要诚恳地接受群众的负面评价,主动认领问题、虚心接受批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第一手情况,收集到基层一线最真实的意见。

敢于说“真话”,点“真相”,让民主生活会“开门见山”。***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会,结合学查改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一个人的缺点,存在的问题,也许自己感觉不到,或者感触不深刻,但旁人却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过程中,要摆脱“老好人”的思想桎梏、避免“道人是非、说人长短”的认识误区,拒绝做一团和气的“老好人”。要本着对组织、对同志高度负责的精神,敢于说真话,敢于批评人,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就题论题、就事论事,敞开思想、掏心见胆,有的放矢、直达病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地把问题摆出来、摆到位、摆清楚,戳住痛点,揭开“盖子”,亮出真面目,让与会领导干部“红脸、出汗”,只有这样才能让民主生活会的开展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

敢于用“真心”,下“真功”,让民主生活会“如沐春风”。曾子曰:“朝有过,夕改,则与之;夕有过,朝改,则与之。”而现如今,有的人受了批评,虽然表面“虚心”接受,但却实行“拖”字诀或者屡教不改,致使自己的问题越来越多,需要修补的“窟窿”越来越大。民主生活会的效果,体现在会场气氛上,更体现在会后转变上。如果会前深挖细查,会上热热闹闹,会后敷衍应付,对检视的问题“光打雷不下雨”“左右进右耳出”“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民主生活会就背离了初衷,不能算开得成功。要对会上检视发现的问题,深刻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认真落实“挂账销号”制度,一项一项制定整改措施,对症下药,能改的马上改,一时解决不了的,要盯住不放、持续整改,确保整改到位,防止久拖不决、整而不改。要经常对照检查反复“回头看”,对前期的整改成果进行梳理总结,把好的经验、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让民主生活会管根本、重实效、利长远。

让榜样力量陪伴前行

近日,《榜样8》专题节目通过典型事迹展示、现场访谈、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生动展现了钱七虎、刘玲琍、唐菊兴等优秀共产党员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范。广大党员干部要向榜样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根植为民情怀、凝聚实干力量,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全力以赴攻坚克难,让榜样力量陪伴前行,创造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业绩。

擦亮“信念之灯”,凝聚风浪无惧、一往无前的力量。心中的信仰指引着脚下的方向,对党的忠诚激发着干事的力量。从毅然回国投身现代防护工程的钱七虎到带领永联村走出“强富美高”蜕变之路的吴惠芳,再到坚守特殊教育一线32年的刘玲琍,他们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奉献,信念坚定、忠诚无私,高尚纯粹的思想境界令人敬佩,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体现在每一个坚守的日子里。庄严的承诺在行动中有了回响,对事业的热爱在奋斗中化作答卷。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榜样为标杆,把“小我”融入到为党和人民奋斗的征程中,锚定奋斗方向、坚定价值追求,在“逐光向前”中步履坚定,在“浩荡奔涌”中聚力攻坚,创造新的时代荣光。

书写“初心答卷”,根植俯身为民、砥砺躬行的情怀。榜样们为群众的幸福不舍脚步,只要群众有需要,他们必然有所应,时时刻刻把群众的事情放在心里,认认真真把群众的每件事情办实办好,他们的为民本色在这“一点一滴”中彰显。社区党委书记热孜万古丽·沙吾提如同“花儿”一样,把温暖和幸福送到千家万户,主动问计、问需于民,竭尽所能提高为民服务的质量和成效。广大党员干部要走到群众之中去,第一时间了解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让“小板凳”成为“连心凳”,让“大碗茶”成为“同心茶”,与群众的心在常走、常谈、常帮中越来越近,把群众的诉求梳理为问题清单,把问题一个个化解,扛起肩负的使命责任,把为民情怀根植在基层,让服务成效走进群众心中。

迈出“实干之步”,激发行之不辍、奋斗不止的豪情。从多方筹措资金建设通往山石屏村的人行索道桥到在村里办起小学,从身体力行开展公益活动到帮助村民致富,李桂科以实干担当回答了“医者使命”,也用实干担当践行了赤子初心。干事创业需要实干,必须以勇毅之心、拼搏之姿闯过难关,无惧风大雨骤,也不怕千难万险,以有力之步踏破“道之阻”,以奋楫之行穿过“千重浪”,将豪情融入征程,书写崭新的辉煌。接过“接力棒”、扛牢“先锋旗”,广大党员干部要如榜样一般不怕吃苦、不怕艰辛,以坚韧不拔的意志攻克“硬山头”,跨越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娄山关”“腊子口”,在大浪淘沙的各种考验中“岿然不倒”,以挺身奋斗之姿续写时代华章,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的进展、新的突破。

致“国家铸盾人”钱七虎院士的一封信

敬爱的钱七虎院士:

您好!

近日在《榜样8》里“再遇”您,既是意料之中,也是情理之中。为巩固国防科技事业,您耗费毕生心血;为探索地下科研工作,您攻克技术难关;为帮扶贫困山区人民,您坚持省吃俭用……您用时间书写着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忠诚,用行动证明着对事业的不懈追求,用生命诠释着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作为党员干部,我当向您致敬,铸牢信仰之基,彰显奋斗之姿,擦亮为民初心,在奋斗新征程上昂首奋进,书写华章。

“民族危亡,国家利益,是我一生做任何决定时,必须最先想到的。”出生于动荡的年代,您亲眼目睹了侵略者的暴行,幼小的心灵点燃了远大的“家国理想”。高中毕业之际面对留学机会和家国责任,您毅然决然选择了后者,“我这个乡下穷孩子,有书念、过上如今的好日子,全靠党和国家。组织叫我干啥就干啥!”在此之后,您先后针对炮弹、航空炸弹、钻地弹、原子弹、氢弹等各种爆炸物,进行了深入而细致地研究工作。毫不夸张地说,您所进行的研究工作,以及在您的指导下构建的一系列地下防御工程,就是我们中国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名副其实的“地下钢铁长城”。为了完成这些保密度极高的秘密工程,在那些不分昼夜、紧锣密鼓工作的日子里,您只能给家人留下一张“我有任务,走了”的纸条,在长达16年的时间里隐姓埋名,与家人音信全无,两地分居。广大党员干部应向您致敬,守牢“对党忠诚、许党报国”的赤子之心,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把爱国主义精神和实际工作相结合,在成就“大我”中实现“小我”。

“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有说干不了的,给我任务,我就要尽量完成。”随着对现代防护工作的了解不断深入,您越发感到自己当初专业选择的重大意义。“如果说核弹是对付敌对力量锐利的矛,那么防护工程就是一面坚固的盾,矛升级了,我们的盾也必须与时俱进。”60年来,您瞄准“卡脖子”工程,攻坚克难,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科技高峰,在一次次探索实践中,逐步建立起我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体系,不仅设计出了当时国内抗力最高、跨度最大的飞机洞库门,还解决了我军核武器空中、触地、钻地爆炸以及新型钻地弹侵彻爆炸等若干工程防护关键技术难题,为我国战略工程装上了“金钟罩”。即使患上了严重的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但您还是坚持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只因您说“为国家科技进步发光发热,是我一生的梦想”。党员干部应向您致敬,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斗志,勇于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不惧改革“拦路虎”“荆棘丛”,攻克更多的“娄山关”“腊子口”,切实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成绩。

“我的奖金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回馈给培养我的国家和人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您身上始终保留着老一辈科学家的作风,兼济天下、安守清贫。2013年,您从母亲和妻子名字中取字设立慈善基金“瑾晖慈善基金”,从自己的工资和奖金中拿钱,重点资助边远贫困地区的贫困学生。2019年,您将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0万奖金全部捐给了“瑾晖慈善基金”,每年的增值部分主要用于资助昆山市对口支援帮扶和东西挂钩合作的新疆阿图什、贵州铜仁碧江的家庭困难学生。“瑾晖慈善基金”也因此成为苏州地区规模最大的个人基金。截至2023年12月,您的捐款总额约1900万,帮助了数百位贫困学生和孤寡老人。您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我把一生献给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您还说”一个人不能光想自己的好”。在您的资助下,如今已有数十名贫困学子完成学业,成为各个行业的有用人才。党员干部应向您致敬,不计较个人得失,不看重个人名利,不贪图蝇头小利,从一枝一叶抓起、一点一滴做起,时刻维护好党员干部的公仆形象,为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鞠躬尽瘁。

读懂榜样“坚守力”与“实”俱进赴新程

“八一勋章”获得者钱七虎60余载坚守“为国铸盾”的赤子情怀,为我国防护工程建设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唐菊兴无惧高原艰苦环境,一心探矿近30年,在平凡中实现人生价值……近日,《榜样8》专题节目一经播出便感动无数人。虽然岗位不同、职责各异,但从榜样的先进事迹中不难看出,他们都把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始终如一的坚守品质值得广大党员干部深学践行。奔赴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党员干部当与“实”俱进,思想上务实、服务上踏实、成效上扎实,用心感悟榜样的“坚守力”,用力办好发展的“急难事”,用情擦亮奋斗的“实干样”。

读懂榜样的“坚守力”,做到思想上“务实”,厚植“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仰。“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倘若初心不纯、私心作祟,就容易在困难面前搞“绕道式”落实,在利益面前搞“选择式”落实,抑或松劲歇脚搞“半马式”落实。党员干部要把坚定理想信念当成一辈子的事,做到常修常炼、常悟常进。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熟练掌握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用以纠正思想上的偏差,指导解决现实问题。要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时刻关注党中央关注什么强调什么、人民群众期盼什么忧愁什么,事业发展需要什么呼唤什么,主动在大局下思考问题、谋划工作,决不搞变通走样,决不做政治上的两面人。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一份子、是组织的一员,按照党的标准从严要求自己,主动投身经济发展、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第一线,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读懂榜样的“坚守力”,做到服务上“踏实”,坚守“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为民情怀。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党的XX大代表李桂科4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云南山石屏麻风村,为麻风病患者治病救心医贫,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党员干部要坚守为民初心,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第二批主题教育,围绕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用好“四下基层”工作机制,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实际,多流实干的汗水、勤沾乡野的“泥水”、常听群众心里的“苦水”,努力把情况摸实,把对策提实,用心用情用力办好“鸡毛蒜皮”的关键小事,办实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影响高质量发展全局的大事。要保持干事耐心,多一些“撞南墙”的胆魄,多一些“在路上”的执着,敢接“烫手山芋”、善解“棘手疙瘩”,经常到改革发展最急最难处攻坚,到治理稳定矛盾最突出的地方亮招破题,尤其是盯紧那些躲不开绕不过的“死结”,在繁杂琐碎中找准工作的发力点。

读懂榜样的“坚守力”,做到成效上“扎实”,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攻坚态势。坚守不仅是党员干部必备的品质,也是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的“金钥匙”。然而,当下仍有极少数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缺少一股子韧劲。有的仅凭“三分钟热度”,追求的是“一阵子”的风光,遇难绕着走,到站不到“底”,往往造成工作被动;有的存在“抛物线现象”,一开始谈规划抓谋划“紧锣密鼓”,到了关键落实发力阶段却“偃旗息鼓”,搞“自由落体”,党的事业难免会留下“缺口”。实践充分表明,只有蓄积“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才能用确定性战胜不确定,取得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党员干部要站在全局和事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难题,抓紧不放、劲头不松,不搞“差不多”,不图“及格分”,以实打实的作风、硬碰硬的业绩赢得群众掌声。

点点微光,聚而成炬;累土不辍,丘山崇成。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榜样为镜,循榜样之光,以钉钉子精神干事创业,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滴水穿石、久久为功,把青春的汗水和智慧倾注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努力把伟大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

对标时代“榜样”争当奋进“先锋”

日前,中央组织部、中央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榜样8》专题节目播出。节目重现了钱七虎、刘玲琍、唐菊兴、吴惠芳、李桂科、热孜万古丽·沙吾提6名党员和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党委的先锋故事,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崇高品质和高尚情操。从建造钢铁般的“地下长城”的钱七虎,到搭建社区“连心桥”,把“大事小情”办到群众心坎上的热孜万古丽·沙吾提,再到用科技找矿、攀登地质科学高峰的唐菊兴……他们犹如一颗颗闪耀的“星”,释放着初心和力量的“光”,照亮前路、指引方向。作为新征程上的奋进者,广大青年干部要从“榜样”先进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激发奋进动力,向上生长,向下生根,在新征程中融入大我、成就自我,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永葆政治本色,争做“臣心一片磁针石”的忠诚先锋。榜样的身上散发着信仰的芬芳,闪耀着信念的光芒。为国铸盾、矢志强军的“八一勋章”获得者钱七虎,始终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矢志不渝地追求真理、勇攀高峰,把一生献给了“顶住敌人来犯的风险和压力,保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这项伟大的事业,为国家铸就“地下钢铁长城”。广大青年干部要汲取榜样钱七虎“忠诚爱国”的精神,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厚植家国情怀,主动担当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把个人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阔征程;要始终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时刻把牢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常补精神之钙、常寻思想之源、常固信仰之基,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浪潮。

擦亮为民成色,争做“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先锋。时时心系群众,热忱为群众服务是“榜样”的“标签”之一。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能解百家愁、千家难的“花儿书记”热孜万古丽·沙吾提,在社区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二十载,她热爱社区工作、乐于服务群众,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儿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带给千家万户,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守初心,担使命”的为民情怀,为我们树立了前进的榜样。广大青年干部要汲取榜样热孜万古丽·沙吾提无私奉献的精神,常怀一颗一心为民、甘于奉献之心,要时刻保持“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政治清醒,将“人民”二字融入血脉之中,把民生福祉记在心上,抓在手里,帮助群众解决“生命安全”的大事、“鸡毛蒜皮”的小事、“愁眉苦脸”的难事,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公仆姿态,书写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铸就实干底色,争做“勇立潮头敢为先”的奋斗先锋。使命呼唤担当,榜样引领时代。中国工程院院士唐菊兴,始终以为国家找到更多更好的地质矿产宝藏为己任,28年来坚持奔波在海拔5千米以上的青藏高原生命禁区,不知疲倦地向着地质科学高峰攀登,主持和主要参与发现和勘查评价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级矿山。雄村超大型铜金矿床、甲玛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巨龙铜多金属矿......中国大于650万吨的铜矿有7个,西藏有5个。而这5个,都留下了唐菊兴的足迹。追风逐日,他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披荆斩棘,他用汗水书写奋斗的华章。广大青年干部要汲取榜样唐菊兴百折不挠、不畏艰辛的精神,坚决扛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责任,主动到重大斗争一线去真刀真枪磨砺,炼就“真功夫”、掌握“硬本领”,以钉子的“挤”劲和“钻”劲脚踏实地、勇往直前,在平凡中创造不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在伟大复兴的征途上,还有很多我们应当追的星,他们跟《榜样8》里的先进典型一样,扎根岗位,默默奉献,靠科技擎起国防安全,用温情解决群众问题,用伟大的创新成果点亮我们的时代,无数“星辰”的强大光芒必将汇聚起磅礴伟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奋勇向前。

解锁《榜样8》中的“奋进密码”

近日,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榜样8》专题节目火热播出,节目通过典型事迹展示、现场访谈、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生动展现了钱七虎、刘玲琍、唐菊兴、吴惠芳、李桂科、热孜万古丽·沙吾提6名党员和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党委的典型事迹。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干部,当以榜样精神为引领,正确解锁《榜样8》中蕴含的“奋进密码”,追寻榜样“足迹”,铸牢信仰根基、挺膺为民担当、永葆奋进姿态,真正把对榜样的崇高敬意转化为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无悔的青春华章。

解锁“臣心一片磁针石”的“忠诚”密码,铸牢信仰根基。“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榜样宣言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六十多年如一日,为国铸“盾”,是钱七虎院士的毕生追求;东奔西走、倾尽全力、奉献所有,让“麻风院”真正变成“幸福村”,是“医德楷模”李桂科的最大心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潜心三十余载献身特殊教育事业,刘玲琍用毕生精力为“折翼天使”奏响了人生“乐章”。一辈子坚守岗位、不改本色,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赤诚,为我们树立了一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干净”的时代旗帜。“忠诚源于信仰,信仰铸就忠诚”,广大青年干部当以榜样之光点燃信念之火,筑牢信仰根基、补足精神之钙、坚定理想信念,以“一朝入党,终生报国”的忠诚之姿砥砺笃行,始终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把忠于党的事业作为最宝贵的品质,把报效祖国作为最崇高的追求,用青春的力量践行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

解锁“愿为苍生俱保暖”的“初心”密码,挺膺为民担当。***总书记曾言:“当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无论是“时刻将群众的冷暖挂在心间”的“花儿书记”热孜万古丽·沙吾提,还是扎根永联18年,打造出新时代乡村振兴“永联样本”的“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吴惠芳……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就是为民担当、无私奉献,身体力行地践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庄严承诺,深度诠释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广大青年党员干部身处服务民生“前沿一线”,所作所为皆关系群众“过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当牢记***总书记嘱托,始终坚持“为民服务”宗旨,在群众中滋养初心、在担当中践行使命,心系“万家灯火”、情牵“柴米油盐”,尽心尽情尽力为民办事,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解锁“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奋斗”密码,永葆奋进姿态。为者常成,行者常至。“野外工作唯有坚持,再大的困难都会克服。”28年来,唐菊兴院士怀着满腔热忱,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韧劲践行着“地质报国”的初心使命,历经多重考验和磨砺,最终征服了地质科学高峰,在漫漫“探矿路”中走出了灿烂“人生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代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在面对种种“急难险重”问题时,当学习榜样身上“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奋斗韧劲,坚定“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的奋斗信念,始终保持锐意进取、迎难而上、敢为人先的昂扬姿态,敢啃“硬骨头”、敢挑“千斤担”、敢于“涉险滩”,在“逐光向前”中步履坚定,在“急难愁盼”中锤炼本领,在“聚力攻坚”中岿然不倒,竭尽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向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行。

学习榜样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12月21日,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榜样8》专题节目开播,节目讲述了钱七虎、刘玲琍、唐菊兴、吴惠芳、李桂科、热孜万古丽·沙吾提6名党员和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党委的典型事迹。伟大时代需要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广大党员要以榜样为标杆,汲取奋进力量,锤炼自身党性、永葆家国情怀、狠抓责任担当、厚植为民情怀,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学习榜样精神,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筑信仰之基。“天下至德,莫大于忠。”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六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守爱党、报国、强军的赤子情怀,把个人理想与党和国家的需要、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长期坚守奋战在国防科研创新和国家建设发展一线,倾尽一生为国家铸就了“地下钢铁长城”,为我国边防工程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如今的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党员身份,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要不断补足精神之钙,在理论学习中筑牢信仰的“根与魂”,始终听党话、跟党走,把个人的理想抱负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之中,将“愿得此身长报国”的信念在具体实践中传承和延伸。

学习榜样精神,以“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矣”,体担当之力。中国地质调查局战略性矿产调查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唐菊兴,28年来,他矢志不渝地服务地质找矿事业,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地质报国”的初心使命,以为国家找到更多更好的地质矿产宝藏为己任,坚守在海拔5千米以上的西藏高寒山区一线,面对青藏高原、高山地区的种种困难,唐菊兴不畏艰险、不惧高寒,用血肉之躯一步一步走过了青藏高原的高山险阻,为保障我国铜资源重大需求和国家资源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广大党员干部要涵养“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的精气神,面对问题要克服畏难情绪,做到勇于挑重担、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牢记自身的职责和使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在挑战面前大胆出手,困难面前敢于应对,拿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精气神,努力在经事历事、攻坚克难中增强本领,做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好干部。

学习榜样精神,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感奉献之风。“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的使命。衡阳特殊教育学校的刘玲琍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坚守特殊教育一线32年,在从教的32年间,刘玲琍不缺席任何一堂课、不放弃任何一名聋哑学生,在儿子身上不断练习总结经验,探索了“情景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为无数听障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学习榜样,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无我”的奉献意识,发扬“唯我”的担当精神,把“小我”融入“大我”里,舍小家顾大家,不计个人得失,不看重个人名利的精神气概;要永葆一颗奉献之心,怀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的思想觉悟,多讲一份付出,少求一份回报,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把“奉献”二字贯穿始终,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多做贡献、多干实事,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致敬刘玲琍:灯火烛影“映”初心

有一种爱,逾越寒冬、超越血缘,那就是师者大爱。12月21日晚,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榜样8》专题节目开播。节目现场,来自湖南省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普通教师刘玲琍,用她32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者形象,灯火烛影下,是她砥砺初心的辛勤背影,是学生口中的“刘妈妈”,也是值得追逐的耀眼“星星”。

她是残障孩子的“刘妈妈”,洒下一场“润物无声”的甘霖,滋养“折翼天使”的“逐梦心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特殊教育,需要的不仅是传道授业,更需要一种发自心底的热爱。大爱无疆,可以超越血缘,深情无涯,可以逾越寒冬。她是一名教师,也是残障孩子的“刘妈妈”。她教会残障学生自理,将知识播撒入他们的心田,让梦想的种子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她自己承受生活重担,却还全力资助4名贫困残疾学生完成学业,她用汗水、热爱、责任与坚守为“折翼天使”插上“翅膀”,让他们飞向“幸福蓝天”。她像“春雨”,以“润物细无声”的师者情怀带给“折翼天使”筑梦的勇气与能力。广大基层干部要致敬榜样,在广袤基层中绽放“青春年华”,将“责任与梦想”“信仰与忠诚”装入“奋进行囊”,将“小我”融入“大我”,书写“但愿此生长报国”的时代长卷。

她是百花园中的“好园丁”,点燃一种“上下求索”的精神,开启“残障儿童”的“声音之门”。“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刘玲琍的儿子在8个月时被诊断为先天性神经性耳聋,命运的“阵痛”并未让她丧失爱的能力,反而让她爱得更加“炙热”“浓烈”。她白天教学生,晚上回家教儿子,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姿态“上下求索”,尽最大的努力为残障孩子打开“声音大门”。为破解聋哑学生的语言学习难题,她坚持以身试教,反复把嘴唇贴近孩子的手背,让孩子感受气流变化,或者将孩子的手指伸进她的嘴里,触摸发音的位置。在她的教育培养下,20余名听障学生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并成功考上大学,80多名听障孩子回归社会,实现了人生理想。没有脚踏实地的付出,就无法收获到实际有效的成果,没有坚定执着的敬业精神,就无法探寻掷地有声的创新之法,广大基层干部要汲取“榜样”的“匠心之力”,在广袤基层的实践工作之中,以“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神涵养敬业之心,常做务实之事,以脚踏实地的韧劲、开拓创新的钻劲、不惧困难的干劲,在新征程上建立新功。

她是教师行业的“栋梁木”,付出一片“无私奉献”的热忱,托绝“特教行业”的“发展未来”。“儿子和学生,都是我的天使,需要我守护。”这不仅是刘玲琍的口头禅,更是她矢志不渝践行的使命和初心。“钻之弥坚、仰之弥高”,她将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熔铸于脚踏实地的拼搏进取之中,通过默默无闻的付出,深耕特殊教育领域,总结出“情景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自编了“舌操”和语训教材,撰写的《聋校语文教学应做好“三个转变”》等20多篇论文多次在全国、省里获奖,她无私付出、不求回报,以人民教师的使命和担当为“折翼天使”撑起一片“爱的天空”,为他们铺就一条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广大基层干部要致敬榜样,砥砺初心、踔厉奋发,以“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价值追求立足平凡岗位,在躬身入基层中勾勒“服务人民”的工笔风情,在积跬步、做隐功中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让幸福之花绽放于群众心底。

致敬热孜万古丽·沙吾提:“为民之花”向阳开

近日,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榜样8》专题节目播出,其中讲述了“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热孜万古丽·沙吾提的先进事迹,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花儿书记”的她扎根社区二十载,用心用情服务群众,让居民的生活像花儿一样美。榜样是无声的号令,也是鲜活的教材。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花儿书记”亲民爱民的赤子情怀,争当一朵永不凋零的“为民之花”。

致敬“心随百姓动,身随百姓转”的亲民之姿,在“鱼水情深永相伴”中站稳人民立场。“我一定要走到居民当中去!”这是热孜万古丽·沙吾提的行动宣言,也是她对群众的公开承诺。担任社区书记以来,走街串巷成为她的“家常便饭”。为了摸清“民情家底”,她曾连续一周吃住在办公室,白天挨家挨户走访了解居民诉求,晚上和班子成员一起检视问题、剖析根源。百姓在哪里,她就跟随在哪里;百姓需要她,她就走到百姓中间。“有困难,找古丽书记”,已经成了当地居民的口头禅。“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党员干部作为人民公仆,要始终牢记“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的深刻道理,站稳人民立场,走实群众路线,在“身入心至”基层中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与群众“同坐一条凳、同吃一锅菜、同喝一锅汤”中不断密切血肉联系。

致敬“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为民之心,在“不辞辛苦出山林”中增进人民幸福。群众利益无小事,为了办好民生实事,热孜万古丽·沙吾提化身“跑腿书记”,尽职尽责、亲力亲为、风雨无阻。20年的执着坚守中,她为群众的“大事小情”操碎了心、跑断了腿,但是看到社区美了、居民笑了,她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每件看似琐碎的小事,都是每家每户的大事。只要我们付出真心,换来的一定是群众的真情。”这是“花儿书记”20年社区工作的真实感言。“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作为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人民幸福这个“国之大者”,将“民生清单”作为“责任清单”,将“责任清单”转化为“幸福账单”,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致敬“静是一朵花,动是一面旗”的聚民之力,在“人人都夸颜色好”中当好人民榜样。“社区党支部书记就是领头雁,要时刻引领干部、心怀群众!”作为社区“一把手”,热孜万古丽·沙吾提以至善至美的心灵感染群众,以处处争先的行为引领群众。疫情防控中,她身先士卒,舍小家为大家,即使收到家中老人去世的消息依然坚守一线并默默地给自己打气:“不能让群众失望,我还能坚持下去,还要做得更好。”在她的感召下,“民情气象站”、“红色爱心站”、24小时便民热线等便民利民平台纷纷建立起来,“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基层治理大格局渐入佳境,推动社区治理从“管治”向“善治”进阶。“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争当群众信赖的致富“带头人”和精神“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