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学习贯彻新思想”方面问题查摆材料汇编

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学习贯彻新思想”方面问题查摆材料汇编

一、以学铸魂角度,共10条

1.“两个确立”对于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

2.一年来的实践再次证明,“两个确立”对于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

3.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十三个坚持”的重要组成部分。

4.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首要的是加强理论创新。思想统一是政治统一、行动统一的基础。

5.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必须始终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并与党的其他各方面建设协同起来推进,保证政治方向正确。

6.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我们党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对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提出了全新要求和更高标准。

7.思想统一是政治统一、行动统一的基础。

8.始终重视组织工作文件的政治效果。坚持政治和业务相统一,看文件是不是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不是坚持党的宗旨、人民至上,是不是有利于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壮大党的力量、纯洁党的队伍。

9.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通过委党组会议、委主任办公会议、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第一时间传达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

以及党中央重要会议、文件精神,细化落实举措,部署推动落地,健全完善台账、严密流程、压实责任、加强调度、形成闭环的工作机制,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

10.“国之大者”的政治站位与精神境界。

二、以学增智角度,共44条

1.广大党员、干部牢牢把握“学理论”主线,原原本本研读党的XX大报告、党章和***总书记著作,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本地区本部门本领域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加深刻认识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座理论宝库,努力领悟其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普遍感到学之愈深、知之愈明、信之愈真。

2.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3.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4.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把握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上融会贯通,以思想理论水平的提高促进政治能力、领导能力的提升。

5.要充分借鉴运用第一批主题教育成功经验。

6.把“学思想”作为首位任务贯穿始终,引导党员、干部结合自身实际深刻领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掌握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7.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对标党风要求找差距、对表党性要求查根源、对照党纪要求明举措。8.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都要把准政治方向、落实政治要求。

9.处理解决矛盾和问题时,要注重防范和化解政治风险,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及时消除各种政治隐患,高度重视并及时阻断不同领域风险的转化通道,防止非政治性风险转化为政治风险。

10.领导者对上级政策举措不仅要读懂字面意思“是什么”,还要明白背后的逻辑“为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而对发展方向的把握绝不是简单的“技术路线”,而是依靠包含专业路径的政治站位。

11.由于政策举措具有综合性、前瞻性,不善于从政治上分析解决问题的领导

者,所采取的行动往往是片面的、短视的。领导者的政治站位不仅影响当下,还影响未来。

12.领导者的常识感知习惯于优先使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在思维定式作用下将其直接移植到落实上级政策举措的过程中,造成“对老经验、老办法的路径依赖”。上级政策举措都是对发展中面临的最现实、最迫切问题的回答,富有挑战性和时代感,而领导者的常识感知固守一成不变的模式和套路,在落实上级政策举措中即使偶有成功,最终也难逃失败的命运。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层出不穷,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要因时因地而宜。

13.科学认识政治风险的基本特征,是有效、快速、精准地防范政治风险的关键。

14.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提速和人们之间社会交往的日益深入、广泛、多元等因素的集聚发展变化,很大程度上使得政治风险与经济风险、文化风险、社会风险等其他种类的风险相互交织、交叉、交融频次增多增强,进而造成政治风险的隐秘、“潜伏”特征更加凸显,如果不认真加以甄别和识辨,很难被发现,总给人一种扑朔迷离、捉摸不定的感觉。

15.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速演进,世界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逐渐增多且日趋复杂,境外输入性风险日益增多,出现了不同利益群体跨界别聚合、各种风险跨区域联动的新情况新动向,进而使得政治风险的交织性、复杂性特征愈加凸显。

16.防范政治风险,是新时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内容和客观要求,如果防范不当、化解不力,极易给党的政治建设带来严重冲击和隐患。从党和国家长期执政和政权稳定及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而言,防范政治风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7.我们党和国家事业面临的各种政治风险依然严峻复杂——“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这些容易诱发政治风险的因素,如处理不当、把控不好,将会直接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18.就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要求而言,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从牢固树立政治意识的角度,全面、系统、深刻认识当前我们党和国

家面临的各种政治风险,全面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练就见微知著能力和非凡的洞察力,切实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守正确政治原则和政治道路,进一步增强政治定力、提升政治能力,做到“未雨绸缪”。19.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新时代,面对各种风险与挑战,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真正做了科学理论的主人,才能避免使自己成为别人的“俘虏”,才能切实提高自身的政治领悟力,进而为防范政治风险提供科学理论支撑、奠定坚实基础。“各种矛盾风险挑战源、各类矛盾风险挑战点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如果防范不及、应对不力,就会传到、叠加、演变、升级,使小的矛盾风险挑战发展成大的矛盾风险挑战,局部的矛盾风险挑战发展成系统的矛盾风险挑战,国际上的矛盾风险挑战演变为国内的矛盾风险挑战,经济、社会、文化、生态领域的矛盾风险挑战转化为政治矛盾风险挑战,最终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危及国家安全。

20.新时代领导干部有效防范政治风险,必须对政治风险的基本特征、来源、种类、危害等予以精准识别和把握,做到“心知肚明”。

21.要对当前我们党内外、国内外等有关政治风险的科学理论进行“精雕细琢”“科学打磨”。当前,应紧跟时代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元宇宙等最新的前沿科技信息知识,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综合分析风险因素,提高对风险因素的感知、预测、防范能力。”22.新时代,领导干部要提升防范政治风险能力,一是着眼持续提升防微杜渐能力,从系统安全的高度、全局发展的深度,定期对所处行业、领域及系统内外的各种政治风险隐患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排查,找准风险隐患的源头和据点,通晓风险点、风险源“在哪里”、“怎么防”,做到“明察秋毫”。二是常态化开展大范围、多维度、宽领域的实地调研,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第一现场发现问题、第一效率分析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着力提升调查研究能力与群众工作能力,做到既“明察秋毫”又“眼明手快”,运用科学的方法论,掌握主动权与灵活性。

23.所谓政治敏锐性,是指领导干部对政治问题思想敏感,眼光锐利,能时时处处从政治上看问题、想问题。

24.政治敏锐性是领导干部讲政治必备的素质,是政治上成熟的标志。领导干部具有了政治敏锐性,即便是某种政治事物刚刚萌芽,状况混沌,性质不清,趋势不明,他也能看清起于青蘋之末的风向。

25.领导干部要提高政治敏锐性,思想必须有深度。深度,是指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而所谓思想深度,就是对问题和现象认识深入的程度。

26.所谓政治鉴别力,是指领导干部通过对事物的仔细观察或审视,从政治上分清是非、辨别真假、区分善恶。

27.政治敏锐性是政治站位、政治洞察的综合体现,是提高领导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重要前提。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中,把握战略全局、掌握战略主动、增强各项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28.要具有见微知著、明察秋毫的高度政治敏锐性,善于从政治上分析形势的发展变化和趋势,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准确识别时与势、危与机、利与弊,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准确把握先机,有效应对风险,谋定而后动。

29.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都要把准政治方向、落实政治要求。

30.处理解决矛盾和问题时,要注重防范和化解政治风险,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及时消除各种政治隐患,高度重视并及时阻断不同领域风险的转化通道,防止非政治性风险转化为政治风险。

31.善于从政治上考量和解决问题,注重提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

32.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只有不断提高见微知著、明察秋毫的政治敏锐性,才能把握主动。

33,自觉加强政治历练,增强政治自制力,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善于从政治上分析形势发展变化和趋势,从纷繁复杂的局势中把握政治大局。

34.政治敏锐性是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的重要内容,是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现实需要。

35.要善于思考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准确识别时与势、危与机、利与弊,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准确把握先机,有效应对风险,谋定而后动;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提高精准识别现象本质的能力;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都要把准政治方向、落实政治要求。

36.领导干部具备了政治敏锐性,即便是某一社会现象、矛盾或问题刚刚萌芽,状况混沌、趋势不明,也能看清起于青蘋之末的风向。

37.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在国际国内面临的矛盾风险挑战都不少,既有传统的也有非传统的,善于从一般事务中发现政治问题,善于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坚决防止和克服嗅不出敌情、分不清是非、辨不明方向的政治麻痹症。

38.处理解决矛盾和问题时,要注重防范和化解政治风险,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及时消除各种政治隐患,高度重视并及时阻断不同领域风险的转化通道,防止非政治性风险转化为政治风险。

39.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炼就一双政治慧眼。

40.要具备政治把握能力首先要具备政治敏锐性,而要具备政治敏锐性首先要有政治鉴别力,能够见微知著,从小事情中感受民风民情。一个公众人物的言行要考虑社会影响,力求自己的言行给整个社会带来正能量、好风气,而不是负能量、坏风气。

41.政治敏锐性要求从政者能够见微知著,能够预判一件事的社会影响。有人把政治敏锐性理解为灵敏的政治嗅觉,及时了解上级动向,学会明哲保身。

42.以“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敏锐度和“问题动向我预知”的洞察力。

43.所谓政治洞察力,是领导干部能从政治上深入、清楚地察知一些事情的本来面目和它的本质特征。

44.不断增强科学把握发展形势的政治预见力、精准识别现象本质的政治洞察力、清醒明辨行为是非的政治决断力、有效抵御风险诱惑的政治免疫力,真正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三、以学正风角度,共9条

1.党内集中教育不能游离于党的中心任务之外,不能脱离经济社会发展的火热实践,只有坚持教育实践两手抓、两促进,防止“两张皮”,才能彰显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2.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贯通起来、一体推进。

3.要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对象实际,合理安排、精准指导,不搞“一刀切”,防止上下一般粗。

4.讲政治,要立足“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强调“深刻领会什么是

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抓落实,要立足“不折不扣抓好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实”,强调“加强协同配合,增强政策举措的灵活性、协调性、配套性”;作决策,要立足战略性,强调“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5.领导者在落实上级政策举措中是站在个人立场还是人民立场直接决定了工作成效和群众口碑。

6.落实政策做到不回避问题、不避重就轻、不讲客观条件、不敷衍塞责

7.在少数党员干部中存在的故步自封和不求进取精神状态明显地显现出淡忘初心使命风险。

8.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越是进入更高阶段,越要踔厉奋发,防止出现精神懈怠及其引发的重大风险。

9.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中,把握战略全局、掌握战略主动、增强各项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10.要具有见微知著、明察秋毫的高度政治敏锐性,善于从政治上分析形势的发展变化和趋势,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准确识别时与势、危与机、利与弊,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准确把握先机,有效应对风险,谋定而后动。

四、以学促干角度,共16条

1.认真执行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暨“回头看”工作机制,高质量办理***总书记对铁路工作的每一件重要指示批示,制定大事要事分工,逐项明确具体任务、落实措施和工作目标,形成推进时间表、办理施工图,实行闭环管理,全程跟踪督办,按月动态对账。

2.防范金融风险、生产风险、社会风险等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和水平还要不断提高。相关体制机制建设需要加强。重点领域改革还有待突破,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依然复杂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扶贫、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还面临不少困难。

3.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高质量发展还面临不少瓶颈,科技创新能力有待加强,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需要提高。

4.组织党员、干部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中加深对党的

创新理论的理解,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开展主题教育的过程成为理论学习向实践运用转化的过程,成为党员、干部提高履职本领、增强责任担当的过程。

5.在配套措施方面时效性不强。上级政策举。措作为指导性意见,具有普遍性,不可能面面俱到。领导者要落实上级政策举措,全面正确理解只是完成了第一步。上级政策举措真正发挥作用,需要下级单位拿出符合实际的办法,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如果单位没有及时形成有效措施办法,落实要么走过场,要么出现“水土不服”,最终都难以产生实效。在制定配套措施过程中,领导者的政治站位和常识感知融合不到位,通常会影响上级政策举措的时效性。

6.制定配套措施不及时。领导者政治站位不高,对上级政策举措领会不透,长时间把落实工作停留在传达学习阶段。虽然这样凝聚了大家的共识,但是迟迟找不到工作抓手,落实工作停止在思想层面,造成“政策棚架”,政策成为摆在案头的“花瓶”。

7.制定配套措施过多。领导者把制定配套措施等同于工作落实,误认为措施越多,对上级工作就越重视,落实就越到位。其实,过多的配套措施容易造成政出多门、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等现象。

8.制定配套措施不足。领导者在常识感知主导下降低工作标准,制定配套措施仅以形式上的“有”应对上级的要求和检查,就会使配套措施出现严重不足,导致上级政策举措无法向下延伸,难以有效释放政策红利。

9.要增强思维能力,善于运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思维和观点分析面临的形势机遇、现实的优势短板、发展的方向趋势,既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地区发展,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应对、具体矛盾具体化解,在驾驭复杂局面、凝聚社会力量、防范风险挑战上推动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