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条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践行宗旨、服务人民”方面问题起草指南、实例和素材

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践行宗旨、服务人民”方面问题起草指南、实例和素材(144条)

今天,与各位文友共同探讨探讨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践行宗旨、服务人民”方面问题的起草技巧。

刚刚经过了第二个方面问题查摆的“千锤百炼”,到了这个第三个方面,是不是感觉心情一松呢?

的确是这样。因为“践行宗旨、服务人民”本来就比较贴合基层,贴近实际工作,且不容易被上纲上线,自然就成为了文友大展身手之处。

一些文友会感到奇怪,为什么第一批主题教育“理论学习、政治素质、能力本领、担当作为、工作作风、廉洁自律”这六个问题查摆方面,没有提及服务群众这个方面呢?在历年的对照检查材料要求中,比较罕见。

一般来讲,人民群众这个方面,都要单独列点进行问题查摆的。

如2020年的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方面, 2021年的带头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方面,2022年的带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方面。

第一批主题教育对照检查中的能力本领、担当作为、工作作风这方面,都与人民  群众有一定关系,但又成为不了这个方面的重点查摆内容。

如能力本领,可以理解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本领,但对照检查主要是针对政治方面,也就是政治能力等。

如担当作为,可以理解为要主动迎难而上,为群众排忧解难,但担当作为用在具体工作上才更为恰当。

如工作作风,可以理解为少一些官僚主义,多进行基层调研,密切联系群众, 但工作作风还包括形式主义等多个方面。

因此,第一批的问题查摆方面,让我很困惑。因为担当作为其实就是工作作风中的一个方面,完全可以将其合并后,换成与人民群众有关的方面,如果觉得“密切联系群众”与其他四个字的表述不统一,也可以表述为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等。

但从另一个角度想想也许会有一定道理。那就是第一批参与主题教育的主体, 一般是省部级单位,也可以被视为各项政策的顶层设计者,那么,与群众的联系就不是那么直接了。

但在第一批主题教育对照检查的要求中,突然在六个方面的基础上,增加了“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我想,这可能就是对“人民群众”这个方面对照检查的补充。

有的文友会说,“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主要是检视是否存在违反客观规律大干快上等方面问题,这与群众有什么关系呢?

但是,你只要看看***总书记在民主生活会上的总结讲话表述就明白了—— “领导干部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这是第四点要求的首句,起到统领作用。因此,在问题查摆时,你要紧紧围绕群众这个主体去查摆,而不是围绕自身的作风问题去查摆。

我之所以就这个小问题分析了这么长时间,是因为第二批主题教育的对照检查要求从“践行宗旨、服务人民”方面进行查摆,这既是对第一批主题教育对照检查的查缺补漏,更是因为第二批主题教育的参与主体是市级以下,与群众的联系更为紧密,作为基层的文友,更应该认真对待。

但有的地方第二批主题教育对照检查,还要求将“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单独列成一个方面,这就让我很不理解,我将其放到了“践行宗旨、服务人民” 这个大方面中,作为其中的一个小点。如果有的地方要求单独列成一个方面, 文友自行将其摘出即可。

我上面用了很大的篇幅,不厌其烦,用近乎白描的方式,为各位文友提供了看懂文件精神和上级要求的“窍门”,不知道能有多少文友会受益,尽力了!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这个方面应该从哪些角度找问题。

“践行宗旨、服务人民”这个方面的内涵和外延非常广,可以说是无边无界, 那么,我们要从哪些角度去查摆问题呢?

如果如往年一样,上级会给我们查摆问题的角度,这个问题我在之前的指南中, 已经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讲解了。那么,这次并没有给我们提供相应的角度,那么,我们就要自己根据历史方位、时代背景和相关精神,自行找角度了。

首先,我们要从***总书记在民主生活会总结讲话中找角度。***总书记在总结讲话中,提出了七个要求,其中三个方面都与“践行宗旨、服务人民” 有关,足以见得其重要程度。

那么,这三个方面的关键词都是什么呢?

总结讲话的第三个要求的核心词是政绩观,第四个要求的核心词是团结群众, 第五个要求的密切联系群众。

上级的要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对标对表,当然就可以成为我们对照检查的问题方面。

从总结讲话上看,密切联系群众中,又有对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的要求;团结群众中,又包含着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政绩观中,又有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因此,可以将查摆文问题的角度细分为: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方法和能力、团结群众奋力实现现代化、政绩观、高质量发展5个方面。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把思维拉回到主题教育中,看看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是否有与群众密切联系的方面,一些比较新的要求和精神,这也是我们要查摆的方面。

那么,有没有呢?很显然是有的,那就是“四下基层”,其中还包括着主题教育中很重要的调查研究。同时,“四下基层”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又包含着密切联系群众。

因此,这个方面,我建议从“四下基层”、服务群众的方法和能力、团结群众奋力实现现代化、政绩观、高质量发展5个角度查摆问题。

在问题查摆时,一定要注意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换而言之,就是你每个问题查摆的文字中,要有“群众”这样的字眼,不然,就容易“跑题”。

如政绩观角度,你说自己政绩观存在偏差,作风不够严实,存在事事都急于求成的思想倾向,有时未能从打基础利长远的角度,统筹谋划和推进落实改革工作,一些基础很好的工作,却因“快马加鞭”赶进度而出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矛盾和问题,没有达到事半功倍的预期成效。

各位文友看,这个问题查摆看似顺风顺水,但如果放在“践行宗旨、服务人民” 这个方面,就属于“跑题”。

那么,我们在大框架不动的情况下,稍微变动一下,就能摆正其方向。自己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树得不牢,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作风不够严实,未能事事都站在人民立场上思考问题,存在急于求成的思想倾向,有时未能从打基础利长远的角度,统筹谋划和推进落实改革工作,一些基础很好的工作,却因“快马加鞭”赶进度而出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矛盾和问题,没有达到事半功倍的预期成效,人民群众没有及时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

各位文友看,是不是有点画龙点睛的感觉了呢?

下面,我就根据上述5个角度,结合我原创的资料“生活会”系列第107期,关

于“践行宗旨、服务人民”的89条问题素材,以及之前的问题素材,形成问题查摆材料。

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不够全面系统。对于“四下基层”的时代价值、科学内涵、实践要求理解和把握得不够均衡,注重学习其中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对蕴含其中的人民立场、人民情怀的政治养分汲取不够及时高效,为民情怀不够厚重,使自己未能完全将心系群众、情系百姓体现到履职尽责全过程和各方面,也没有完全将其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路举措和具体成效。

对于“四下基层”这把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锐利武器运用得不够好,对于基层实际和问题焦点关注度不够,回应人民群众诉求不够及时,基层治理服务精细化、精准化水平还不够高,对照“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未能充分发挥出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的作用,在快速提升人民群众对政府理解和认同度方面的成效还不够明显。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不够科学有效,未能综合运用战略性调研、对策性调研、前瞻性调研、跟踪性调研、解剖式调研、督查式调研等多种调研方法,把握群众需求不够精准,看不清基层问题症结,导致政策、资源、服务下基层针对性不强,可操行性不足,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比较乏力。

精准服务群众的能力有所欠缺。自己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特点和规律的主动性不足,没有足够的能力在实践中打破传统群众工作方法的束缚, 面对人民群众需求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和高要求,明显感觉本领恐慌。与人民群众交流的艺术不高,与群众沟通方式比较单一,存在“上下一般粗”问题,未能有针对性地采用各个阶层群众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服务工作,“群众语言”运用得还不够灵活,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多交得不够多。对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掌握不够精准,家门口服务体系布局不够完善,一些人民群众对城市的温度、社区的温暖、邻里的温情感受还不够明显。

激发人民群众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举措办法不够多。积极为人民群众营造环境、创造条件的政治意识不足,围绕群众的诉求来开展各项工作不够到位, 民意渠道不够畅通,在鼓励群众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方面缺少政治智慧, 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智慧和创造力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未能通过汇聚群众智慧获得新认识、作出新概括、形成新成果、推动新发展。群众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治理方面还存在短板,宣传方式单一,力度不够大,一些群众未能深刻

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调动积极因素的效能还不够高,人民群众缺少投入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内生动力。

造福群众与高质量发展结合不够紧密。在设定一些造福群众的发展规划时, 未能充分结合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也没有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短板瓶颈为靶心,有些关于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和规划,不切合实际,半途而废, 变成了挂在嘴上、贴在墙上的空洞口号。对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还不够明确, 没有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评判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的重要标准,也没有全面融入到关键性、引领性指标之中,工作导向仍需纠偏、匡正。

站在政治立场看待和把握正确政绩观的意识不够强。主观上认为政治立场的内涵比较丰富,与政绩观的看业务实绩、重工作效果的关联性不大,有时统筹推进工作时,只想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未能时刻把政治立场摆在干事创业的首位,把老百姓的口碑作为谋划工作的出发点,导致有的工作政治性不够强,忽略了人民至上是正确政绩观的核心,存在重“硬性要求”轻“群众需求” 的思维方式,实事求是讲,自己没有完全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硬道理”“金标准”,也没有事事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现在回头看看, 一些自己所认为的正确政绩观,并没有高质量地转化为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的实际成效。

全过程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得不够牢。未能时刻将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些工作在决策前,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汇集各方智慧的方式方法不够科学,没有完全做到全过程原汁原味听取群众声音,汲取各方意见,有时存在主观臆断,以及简单化、片面化问题,个别制定出来的政策,距离符合人民利益、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政绩观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决策后,对群众的“政策体感”关注度不够,在评判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举措有没有取得预期效果时, 对群众的评价和反馈问得不够详细,听得不够全面,一些工作没有真正做到问效于民,导致有的政策未能及时得到调整和优化,没有真正打通造福人民的政绩观的“最后一公里”。

党性修养未能有效贯穿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过程中。在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方面,持续用力不足,政绩观这个从政、谋事、

创业的“总开关”有时拧得不够紧,人民立场站的不够牢,未能将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融入到淬炼党性、锻造精神、自我革命的过程之中,用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来检验政绩、衡量政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强,在思想和行动上,不同程度存在着重始轻终、重短轻长、重显轻隐、重易轻难、重局部轻全局等问题。如:有时产生“政绩冲动”,乐于抓经济增长光鲜亮丽的“显绩”,不关注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难出成果的“隐绩”。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过程中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工作中,对党性锻炼这门“必修课”抓得不够严实,对标对表,自己在实践、实干、实效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不足和短板,特别是有时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工作时,未能时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了高效率完成任务,对于个别分管处室和分管干部报喜不报忧、做表面文章、耍花拳绣腿,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的做法,没有旗帜鲜明地进行批评教育,对文字材料相关的情况和数据, 也没有全面严谨地进行审核、验证和把关,未能高质量地营造出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工作氛围,一些工作没有真正惠及到群众。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与主题教育结合不够紧。在主题教育中,自己在引导分管干部深刻理解把握“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这一重大问题方面,缺少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对于***总书记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论述,仅仅以座谈研讨、党课报告等方式,与分管干部进行学习交流,没有全面深入地谈心交心、分析研判, 及时指出、督促整改方面做得也不够到位,导致一些分管干部出现政绩观错位、蛮干乱干以及重“痕”不重“绩”等问题,未能把情系百姓体现到履职尽责全过程各方面。

在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方面不够科学有效。对标对表***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以及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重要论述,自己在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时,未能事事做到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够及时准确,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不够积极主动,没有科学统筹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 有时提出的点子、政策、方案没有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客观规律和科学精神,导致一些本应该实现打基础、利长远、出实效、创实绩的工作, 最终的成效却不够明显。

个人追求与社会理想未能完全实现紧密结合、同频共振。造福人民的政绩观

树得不牢,在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时,人生坐标校正不够全面和及时,在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方面,有时存在打小算盘、算小账等“小九九”的思想和行为,缺少将“小我”融入“大我”的精神境界, 对于一些已经定下来但自己却看不准的事,的确存在“换赛道”的想法, 缺少持之以恒“接力干”、深度研究“善于干”的韧劲和钻劲, “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气神不足,未能以绣花的功夫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

缺少甘做“栽树人”的境界与担当。“瞻前”和“顾后”的工作谋划和落实得不够到位,未能把心系群众、情系百姓体现到履职尽责全过程各方面,对于“在任上能干什么、为将来能留下什么”,思考不够全面、经常和深入,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做得不够好,存在近期难以实施的远期目标超前化、近期规划简单化等问题, 处理显绩和潜绩的关系不够辩证和科学, 未能积极谋划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手中的“接力棒”制作得不够精致,在为一方发展蓄积更多的底气与红利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政绩观考核评价体系还不够健全。对于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评价办法,缺少前瞻性的研究和系统性的思考,心系群众、情系百姓的融入度不足, 在如何把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表现和实绩作为评判领导干部政绩方面,以及如何激励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投入的时间、精力还不够多,未能及时将高质量发展列入政绩观的重要内容。考核政绩的内容和程序设定得不够科学合理,考评体系和方法也不够具体和完善,考核指挥棒的积极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尚未被最大限度调动起来,正确工作导向尚未实现思想统一。

一、“四下基层(群众路线)”角度,共21条

“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四下基层”强调党员干部下到基层一线、走入人民群众,推动干部改变作风做到心中有群众,推动人民群众转变观念做到对政府能理解和认同,形成全社会上下齐心、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新局面。

踏上新征程,要大力弘扬、推广“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深刻把握“四下基层”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和实践要求,不断探索密切联系群众的新途径、新方法。

“四下基层”锚定基层实际和问题焦点,推动发现问题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落实工作在一线,畅通了群众意见和矛盾问题的反映渠道,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得到贯彻落实。

要深刻把握“四下基层”惠利于民的特殊优势、问计于民的科学方法、心系于民的真挚情怀、取信于民的务实品格,大力传承弘扬优良作风,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要讲好新时代故事,推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 组织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凝聚起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忠诚之志、维护之行、奋进之力。

通过践行“四下基层”,把群众上访变为领导下访,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搭建起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坚持牢牢植根人民,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 、力量在人民。要通过“四下基层”搭建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坚持紧紧依靠人民,增强群众工作本领。 8.“四下基层”有力促进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和加快推动发展。我们要深入落实“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四是坚持不断造福人民,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四下基层”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是我们党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锐利武器。我们要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注重发挥党员干部在基层治理中的示范带头作用,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服务精细化、精准化水平。

领导干部大力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定不移地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在历史大势和时代潮流中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于为人民谋幸福,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深入研究“四下基层”的时代价值、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汲取掌握蕴含其中的人民立场、人民情怀、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切实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路举措和具体成效,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调查研究是精准把握群众需求的重要途径。调查研究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既要拒绝揣摩上级领导主观意图,带着既定结论到群众中寻找支持结论材料的主观主义做法,也要拒绝报喜不报忧、报易不报难的掩耳盗铃式做法,要坚持从群众生活实际出发,找到群众实实在在的需求。调研时,既要把握调研的广度,又要把握调研的深度;既要坚持“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 又要善于察言观色,根据不同群众的思想觉悟、文化程度、性格特点等设置谈话内容,从细枝末节入手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发现群众亟待解决的问题。 12.要通过深入调研,抓住就业、教育、医疗、托育、住房、养老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围绕守住防范化解风险底线,提出解决措施。要善于抓住典型案例, 在“解剖麻雀”中以小见大查摆问题、刀刃向内分析问题、举一反三解决问题, 通过“解剖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

要把“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发展上为了群众。

要坚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做好调查研究,了解群众心声愿望,从群众身上找思路、求方法、学本领。

要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强化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准确的实践依据。

要积极运用战略性调研、对策性调研、前瞻性调研、跟踪性调研、解剖式调研、督查式调研等多种调研方法,把准基层问题症结,促进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福建农林大学副教授陈建平提出,要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 持续推进政策、资源、服务下基层,为基层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善用互联网听民意,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善用互联网察民情,科学研判找准问题。

必须善于运用互联网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让互联网成为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互联网空间承载着大量社情民意,是群众反映诉求的重要渠道。

善听、善用网言网语,学会在大量的网络信息中筛选出群众的所思所想, 听出群众的所需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论证、深入分析,最终给出科学研判。

调研获得的一手素材需要通过提炼总结找出规律性的认识,才能解决问题、指导实践。

提高群众工作本领,要把人民需要什么、期盼什么作为我们努力的方向, 坚持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以汲取群众智慧指导发展实践,着力打通密切与群众联系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做到问政于基层、问需于百姓、问计于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服务群众的方法”角度,共19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经济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差异越来越明显,人民群众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高要求的特点。从需求主体来看,不同地域、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群众的需求不同,同一行业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阅历群众间的需求也不相同;从需求内容来看,群众既有更好的物质生存条件的需求,也有更好的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党员领导干部只有精通群众工作方法,精准把握群众需求, 才能精准服务群众,得到群众的认可。

党内集中教育不能“自说自话”、“自弹自唱”,微信3231169整理,只有牢记初心使命,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深入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

新时期的进行群众工作,需要在遵循现有规律的基础上,立足于实际,在实践中打破传统群众工作方法的束缚,在继承传统群众工作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拓宽新思路,才能做到紧跟时代发展。

与人民群众如何让更高效、更平易近人地交流是工作人员应该掌握的与人民群众交流的艺术。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学习“群众语言”,平易近人的语言是打通与人民群众沟通交流壁垒、加深与人民群众的感情的利器,能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工作人员要善于用于各个阶层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工作,讲道理摆事实,做到以德服人、以理服人,而不是用强迫的方法、居高临下的态度,更不能采取暴力的方式让人民群众接受。

群众工作的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客观事实以及规律来思考问题及处理工作。真正做到倾听群众需要,切实解决群众难题, 少做“面子工程”;提高工作效率,结合当地实际提供方案,避免“政绩工程”。当前阶段,社会生产力极大丰富,人民群众的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法制意识日渐增强,群众工作面临诸多新的任务和挑战。这要求党员干部要运用正确的

工作方法,搭好党和群众的连心桥,当好群众代言人,倾听群众声音,回应群众合理诉求,全力将群众工作做好。

心听取群众意见,集中群众智慧,总结实践经验,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想、所盼、所忧,才是制定政策的现实依据。脱离群众,制定的政策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不仅影响了执政效果,也无法保证群众利益的实现。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群众工作所面对的形势与环境、包含的内涵和形式,群众自身的文化素养、社会认知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做好群众工作,既要继承党的群众工作的成功经验,也必须正视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更新观念,创新方法。但检验群众工作成效的标准没有改变,就是群众的满意度。群众满意,说明党的政策得到了拥护,党的事业就会事半功倍。反之,群众有很大的意见,那就要反思现行的政策,继续去调研、去修订,直到群众满意为止。

应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规律和特色,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切切实实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迫切需要党员干部在提升服务效能上下功夫,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行家里手”。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广大人民群众在第一批主题教育中得到了实惠,对搞好第二批主题教育充满期待,有些方面的期望值还比较高。

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广察民情、广纳民意、广聚民智,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

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以整治成果彰显主题教育成效。要更加注重开门搞教育,扩大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邀请群众评价,对群众不满意的及时“返工”、“补课”。

“真情”关爱群众就是要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的权力观和“利为民所谋”的政绩观,把人民的满意度作为评价一切工作的首要标准;始终坚持“为

人之事无大小”的价值理念,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困难问题、民生领域的短板问题,办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大小事,用“情”赢得群众的支持与信任。

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带头走好群众路线,把心系群众、情系百姓体现到履职尽责全过程各方面,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合理诉求,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需要持续用力、协同发力、坚决纠治,从领导机关抓起、领导干部改起,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带头抓、带头改。

始终聚焦民生事业,如期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小康的目标,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各族群众生活品质大幅改善。

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带头走好群众路线,把心系群众、情系百姓体现到履职尽责全过程各方面,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合理诉求,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需要持续用力、协同发力、坚决纠治,从领导机关抓起、领导干部改起,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带头抓、带头改。

用心贴近群众,真正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中与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虚心向群众学习,拜人民为师,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用真心、听真话、察真情。全心全意服务群众,真正把群众利益当成最大的事,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多办为民利民的实事好事,把成效写到人民的心坎里、群众的笑脸上。

顺应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向往,持续优化家门口服务体系布局,努力让人民群众能时时感受到城市的温度、社区的温暖、邻里的温情。

党员干部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虚心向群众学习,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的难题, 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干部要胸怀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自觉投身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

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火热实践,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业之中。

三、“团结群众”角度,共28条

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守群众路线这条“执政生命线”,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只有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努力挖掘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智慧和创造力,把人民群众当先生来尊重、去请教,才会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领导艺术的提高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之中,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从而制定出能体现广大民众根本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

要营造环境、创造条件,鼓励基层干部群众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对发现的问题,要分析原因、找准症结,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

善于用政治立场判断,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群众利益, 让员工群众满意。

以务实的行动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评判权,让群众充分了解党、政府和社会的一切公共事务,积极引导群众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发动群众积极监督评判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同时,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从群众反应的最直接、最突出、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从最需要关心的人群入手,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让群众从小事、实事当中增强对党的认同度和信任度。

团结奋斗是党领导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要靠目标凝心聚力,新征程上我们就要靠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凝心聚力、团结奋斗。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也是一项充满风险挑战、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宏伟事业,必须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紧紧依靠全体人民和衷共济、共襄大业。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善于用党的奋斗目标鼓舞人、激励人、感召人,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满腔热忱地投入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来。

要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 、创造性,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加强调查研究,畅通民意渠道,把人民的智慧集中起来、运用起来,不断在总结群众经验、汇聚群众智慧中获

得新认识、作出新概括、形成新成果、推动新发展,使作出的决策和决策的执行充分体现民心民意,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顺利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特别注意,要将群众路线与自己的日常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围绕群众的诉求来开展各项管理,团结和带领群众积极融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活动中,只有一切依靠群众,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同时,在开展重大决策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借助对相关决策内容的不断优化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要。领导干部应从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到群众路线工作的重要性,从根本上不断改善群众路线工作的开展现状,团结和带领群众积极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稳步发展。

要将坚持群众路线、带领群众充分融入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全过程中视为自己的一项核心任务。基于对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目前我国正在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等相关工作。

群众在参与的过程中,也会对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有更深入的认识。只有向着共同的发展目标奋斗,党和国家设定的各项发展规划才能实现,才能妥善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使群众能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中。

领导干部对群众的疾苦有深入的了解,要善于深入群众中去分析和处理问题,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从而使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当群众与领导干部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之后,更有助于领导干部做好群众路线,其工作能力也能得到大幅提升。

团结奋斗是党领导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要靠目标凝心聚力,新征程上我们就要靠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凝心聚力、团结奋斗。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也是一项充满风险挑战、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宏伟事业,必须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紧紧依靠全体人民和衷共济、共襄大业。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善于用党的奋斗目标鼓舞人、激励人、感召人,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满腔热忱地投入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来。

从内生动力上讲是要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激发人民的创造活力.

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只有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党和国家事业才会有不竭的力量源泉。坚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

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坚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接受人民的评判和监督,充分体现了人民意志,保障了人民权益,有利于激发人民创造活力。

在开创、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党始终坚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了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成果,成为指导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强大思想武器。

新征程上,必须继续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 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事实。

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实现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家家仓禀实衣食足,又要实现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人人知礼节明荣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思想的引领、文化的滋养、精神的支撑。

共建意味着对群众主人翁地位的肯定,也表明现代化建设力量不是群众个人力量的简单相加,而是基于人民利益“最大公约数”的合力凝结,微信3231169整理,基于构建多主体参与的力量体系,凝聚全体人民的奋斗力量。

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和拓展中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对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制度体系进行完善,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完善基于民有其股的基本经济制度、人民参与治理的经济治理结构、共享发展成果的共同富裕实现路径,完善分配制度,健全

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兜牢民生底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而完善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实现机制,让资本更好地服务人民和社会主义,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基础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观和动力机制。  21.党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我们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

党只有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才能巩固自身,才能发展成为最坚强的领导核心和最坚实的战斗“堡垒"。其次,党只有与人民休戚与共才能从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中不断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并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发展; 才能深入了解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人民的愿望和诉求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执政能力。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宏图伟业,党中央已经做好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顶层设计,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最终要落实到全体人民的实践中,需要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辛勤劳动、团结奋斗,需要人民群众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

依靠全体人民通过劳动创造推动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就要引领广大劳动人民坚定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听党话、始终不渝跟党走,认清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引领广大劳动人民朝着明确目标前进,自觉投入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依靠人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还要保障广大劳动人民的合法权益,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通过打造优美的劳动生态为广大劳动人民提供充足的劳动机会和优良的劳动环境。历史赋予广大劳动人民伟大的使命,广大劳动人民也一定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做出贡献。

中国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承担者,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推进是中国人民发挥主体力量的结果。

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健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法治素养获得全面提升, 为人民群众的自我实现创造了更多机会,推动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能力和现代化水平的跃升。

共同富裕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根本目的,强调现代化成果的人

民共享,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现代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事实。

四、“高质量发展”角度,共15条

要完善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健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容错纠错机制,真正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发挥好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围绕高质量发展考核等指标体系,逐条梳理标准、指标、对象、程序等考核内容,分级分类、精准施策,把求真务实的导向立起来、把真抓实干的规矩严起来。着力健全知事识人体系,注重考人考事相结合,坚持当年与往年、显绩与潜绩、绝对水平与动态变化结合看、一体考,全面掌握平时表现和重大关头的担当作为,以科学的考核引领干事创业导向,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凝聚强大合力。

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 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要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结合集团公司实际,聚焦主责主业研究提出现阶段

20项事关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和35项具体工作措施,用主题教育成效赋能高质量发展。

“要全面落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部署要求,将改革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动力活力。”袁洁指出。发展无止境,改革无止境, 借助开展主题教育的契机,集团公司加速释放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提升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认识高度,精准校正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方向,关键在于把***总书记对高质量发展的论述、对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指出了发展质量效益不高、新旧动能接续乏力等掣肘高质量发展的短板、瓶颈。这些短板与瓶颈,既折射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预示着我们“增量提质”的空间与潜力。

实现高质量发展,绝对不是挂在嘴上、贴在墙上的空洞口号。必须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短板瓶颈为靶心

紧紧围绕“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这一目标,深刻把握从指导原则到供需投入产出,从宏观经济循环和分配到战略目标和实践路径、制度环境等方面的辩证关系,时时对标

对表,自觉校正偏差,找准通往高质量发展的“桥”和“船”。

全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维度、动态地破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不均衡不充分问题。

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积极变革生产关系。科技创新在现代生产中具有主导地位,科技创新不仅是整个社会发生变革的原动力,也是引领各行各业高质量现代化发展的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不但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联系微信32311699,更是新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的过程.数字经济对传统经济形态的新挑战本质上是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对与之相适应的新生产关系的呼唤.因此,在数字生产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要积极变革生产关系;在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同时,政府、企业和高校等要积极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来应对发达国家先进生产力的竞争压力。

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观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把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表现和工作实绩,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基本依据。

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能不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决于领导干部能不能树牢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评判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的重要标准。15.进一步优化考核内容,对照新发展理念,精准设置关键性、引领性指标, 实行分级分类考核,引导各地各级抓重点破难题、补短板锻长板。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人与考事相结合,用好年度考核、任期考核、平时考核、专项考核等方式,综合运用巡视督查、大数据、分析研判等多种方法,考准考实领导干部工作实绩,把真干假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辨别出来。把政绩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等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奖惩分明、奖优罚劣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推动发展,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五、“政绩观”角度,共61条

领导干部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我们共产党人干事业、创政绩,为的是造福人民,不是为了个人升迁得失。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带头坚持以人民为中

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高质量发展,反对贪大求洋、盲目蛮干;坚持出实招求实效,反对华而不实、数据造假;坚持打基础利长远,反对竭泽而渔、劳民伤财。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成为领导干部政绩观的重要内容。要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评价办法, 发挥好指挥棒作用,推动各级领导班子认真践行正确政绩观,切实形成正确工作导向。

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大兴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当好“施工队长”,切实把功夫和心思花在破难题、促发展上,主题教育激发的动力有效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绩。

不仅要下大功夫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而且要着眼于长远, 做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事情。

坚守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情怀,坚决防止“四个冲动”,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让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领导干部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我们共产党人干事业、创政绩,为的是造福人民,不是为了个人升迁得失。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带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高质量发展,反对贪大求洋、盲目蛮干;坚持出实招求实效,反对华而不实、数据造假;坚持打基础利长远,反对竭泽而渔、劳民伤财。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成为领导干部政绩观的重要内容。要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评价办法, 发挥好指挥棒作用,推动各级领导班子认真践行正确政绩观,切实形成正确工作导向。

增强政绩考核的群众参与度,注重体察群众的主观感受,把评判领导干部政绩的大小、优劣交给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从而引导领导干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从人民需要出发谋发展、促发展,通过发展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推动领导干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努力以造福人民的政绩赢得群众的点赞。

对共产党人来说,人民至上是正确政绩观的核心,是干事创业的价值源头。

政绩观对于站稳人民立场、坚守人民至上的重大意义,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要把群众满意作为“硬道理”“金标准”,切实把正确政绩观体现在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上。

我们谋划推进工作,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是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但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10.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实事,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才能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这就要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坚持“做事”不“作秀”,“造福”不“造势”,坚决摒弃“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数字政绩”“虚假政绩”,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的真正评价。

要全过程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决策先要体现民意。通过交流座谈、基层调研等多种方式,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汇集各方智慧,使政策制定更加符合人民利益、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

执行政策是行使国家权力、维护人民利益的过程,需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全过程原汁原味听取群众声音。落地要深得民心。政策成效如何,关键看是否说百姓话、办百姓事、解百姓难,是否把暖民心作为根本出发点、把群众的关切作为着力点、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标准。

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高质量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抽象的概念,而应当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体现在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评判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举措有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应当多听一听群众的评价和反馈,多问一问群众的“政策体感”,在问效于民的基础上再对其进行调整和优化。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做到“民之所好好之, 民之所恶恶之”;把老百姓的口碑作为谋划工作的出发点,坚持人民至上的工作理念,跳出个人利益考量。要坚持积极开展实地调研,搞清楚、弄明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讲人民听得懂的话、做人民认可的事,以“功成不必在我” 的格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以久久为功的历史责任感做出造福于民的实绩。

转变重“领导要求”轻“群众需求”的思维方式,树立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观。在推动工作落实中,既缺乏对上级要求的深刻领悟,也没有统筹各种需求的本领,追求“不折不扣”的落实,就只能不顾老百姓的需求。结果就难免出现表面符合领导要求,实质违背群众需求的政绩。

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从政、谋事、创业的“总开关”,有什么样的政绩观, 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效果。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过程,既是淬炼党性、锻造精神的过程,也是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过程。

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关键在于领导干部是否有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政绩观。政绩观与发展观密切相联,发展观引导着政绩观。

政绩观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境界格局。

政绩观错位、权力观扭曲、责任心缺失

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成效来检验政绩、衡量政绩。

要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开展“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学习研讨,切实引导广大干部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打基础、利长远、出实效、创实绩上来。  25.必须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搞贪大求洋、盲目蛮干、哗众取宠;坚持出实招求实效,不搞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数据造假; 坚持打基础利长远,不搞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劳民伤财”

要把推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与完成主题教育各项任务统筹好、结合好, 精心组织安排,有序有力推进。

要把***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纳入主题教育理论学习内容,注重了解掌握所指导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实际情况,对发现的政绩观错位、蛮干乱干以及重“痕” 不重“绩”等问题,要及时指出、督促整改,防止出现偏差。

开展主题教育,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党员干部深刻理解把握“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这一重大问题,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

政绩是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成绩和贡献,政绩观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领导干部身上的具体体现,是衡量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一把标尺。

少数领导干部不能很好地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有的只愿做显功,不愿做潜功,热衷于出“亮点”,急于出成绩,对基础性工作用力不够;有的只愿干易做的事,不愿啃“硬骨头”,只拣“松土”挖,对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矛盾问题、事关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解决不力;还有的只愿干给自己脸上贴金的事,不愿按照长期规划抓落实,喜欢政绩冲动、大干快上,甚至为了个人利益不惜“换赛道”。

我们应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任何工作都要建立在情况和数据全面、准确、真实、可靠的基础上,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决不能报喜不报忧、更不能弄虚作假。

我们干事创业,既要求“显绩”,快马加鞭做那些“等不得”的事,干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事;也要求“潜绩”,谋定后动干那些“急不得”的事,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对于长期战略任务,事关新疆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必须保持历史耐心,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防止出现政绩冲动、盲目蛮干、大干快上以及“换赛道”“留痕迹”等现象,把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等浮躁心理、急躁心态都压下来,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疆实践。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党员、干部要把加强党性锻炼作为“必修课”,突出实践、实干、实效,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把政绩观铭刻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上。

一些领导干部的政绩观,还存在着重始轻终、重短轻长、重显轻隐、重易轻难、重局部轻全局等问题。

有的党员干部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工作干事总是想着急功近利、贪大求快,

总是盘算自己的“小九九”,只抓经济增长光鲜亮丽的“显绩”,不关注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难出成果的“隐绩”,重短期利益轻长期发展、重数字增长轻发展质量、重上级评价轻群众认可、重关系门路轻踏实实干等。这种“政绩”, 不仅无法促进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长远发展,还造成了严重浪费,着实损害了党的形象。

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产生“政绩冲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绩观出现偏差。领导干部如果私心太重,光想着提拔,只对上负责,就容易跑偏走歪,头脑发热、急功近利。

守正和创新的关系。既要坚持和发扬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经验、好做法, 又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积极推动各项工作与时俱进、踔厉奋发、开拓创新,新官要理旧账,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的观念和行为。

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必然要求。实事求是,就是要尊重客观规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系统思维解决问题,化解政绩观中“重局部轻全局”“重显绩轻潜绩”的难题。***总书记多次指出,领导干部要强化全局视野和系统思维、加强科学谋划和合理规划,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尊重实际、尊重规律。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协调推进工作,避免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导致政绩观出现偏差。守正创新, 就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立足长远、谋划未来,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避免“重眼前轻长远”“重数据轻实干”。要做到既坚守正确方向,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兼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守正创新中实现新作为。

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必须坚持出实招求实效,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坚决杜绝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的做法, 不搞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数据造假。

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不做表面文章,不耍花拳绣腿,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提出的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一切工作都往实里做、做出实效,以创造性工作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党员干部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要想得透、看得淡,自觉打掉心里的小算盘。

把“小我”融入“大我”的楷模,在为民造福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照照“面子”与“里子”。

甘做“栽树人”的境界与担当。

要胸怀天下、志存高远,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校正好人生坐标,把心思多用在工作上,把精力多用在事业上,少揣精致利己的“小九九”,多做为国为民的实事好事,实现个人追求与社会理想紧密结合、同频共振。

要强化精准思维,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始终保持司法定力,尊重司法规律,不搞贪大求洋、急功近利,不做华而不实的“盆景”。

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深入转变发展方式,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搞贪大求洋、盲目蛮干、哗众取宠。

不少工作由于其自身特点和操作难度,决定了它不可能立竿见影、马上见效,客观上必须有人去做铺垫性工作,切实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锤接着一锤敲。如果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去追求“显绩”,所得到的只能是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对地方的长期发展、民生的实质改善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既要避免把近期难以实施的远期目标超前化,也要防止把近期规划简单化。上级的指示、文件是总的要求和原则,具体到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如何贯彻执行,一定有一个结合实际的过程。是鹦鹉学舌、上下一般粗,还是谋定而后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反映着一个领导干部的能力水平,折射出其政绩观的对与错。

11.自觉厚植担当重任的家国情怀。***总书记指出,要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 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政协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政协党员干部政绩观的基本点。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员、干部必须正确把握实干实绩实效导向,以真抓实干的实际行动干出一番实打实的业绩。坚持功在当下、利在长远,正确处理显绩和潜绩的关系,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格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坚持求真务实、久久为功,认真思考“在任上能干什么、为将来能

留下什么”,做好“瞻前”“顾后”的工作,把手中的接力棒传递好。

既持之以恒“接力干”,又深度研究“善于干”,把定下来的事、看准的事、正确的事一以贯之干下去

各级领导班子要牢记党和人民嘱托,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对已有的部署和规划,只要是科学的、切合新的实践要求的、符合人民群众愿望的,就要坚持,一茬接着一茬干,防止出现政绩冲动、盲目蛮干、大干快上以及“换赛道” “留痕迹”等现象,坚决杜绝虚报浮夸,搞“数字政绩”“虚假政绩”。

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提出的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把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等浮躁心理、急躁心态都压下来,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甘于做铺垫性工作,就是要摒弃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不求“造势一时” 但求“造福一方”,多做打牢基础的事,多谋泽被后人的事,为一方发展蓄积更多底气与红利。

从一地一域的发展情况来看,联系微 信 32311699也能折射出党员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地方一把手,其思想的高度和看待事情的角度, 往往影响着一个地方的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比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具体工作中,一些地方出现的盲目上项目搞政绩、在对待环保问题上打马虎眼打游击战、在对待群众问题上敷衍塞责等错误行为,表面上看或许是领导干部思想上存在着短视的问题,但实质上是一些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出现了偏差,根子是党性意识、宗旨意识不强。

所谓“功成不必在我”强调的是领导干部跳出个人利益考量,不计较个人得失,将“小我”融入“大我”的精神境界;所谓“功成必定有我”强调的是领导干部勇于履责、积极作为的历史担当。

为官者想干事、想出政绩是对的,但不能为了政绩而另搞一套,应当看淡个人名利,“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同时也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敢于挑重担子、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出“功成”之力,而不求“功成”之誉。

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要发挥好考核“指挥棒” 作用,引导各级干部把浮躁心理、急躁心态压下来,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按照规律办事,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出实效、创实绩的事,扎扎实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还要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总书记强调,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激励干部求真务实的有效机制,使那些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的干部,不仅不吃亏,而且受到鼓励、褒奖、重用。要科学设定考核政绩的内容和程序,完善考评体系和方法,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表现和实绩作为评判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落实“三个区分开来”, 形成唯实争先、赛马比拼的机制,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激励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衡量政绩的要求和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既看当前工作的成绩,又看基础性、长效性工作中的成果,既看工作成绩的大小,又看取得这些成绩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既看日常工作的成效,又看在重要时期、重要工作、重大事件中的决策能力和工作成效;既看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又看党的建设、法治建设、民生改善、精神文明、安全稳定、生态保护成效;既看城市发展,又看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