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理论宣讲的“四讲四力”探索经验与启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基层理论宣讲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深入人心的重要途径。红花岗区以“理论宣传二人讲”为引擎,发挥资源、路径、阵地三大优势,用好用活“四讲四力”抓手,讲清思想、讲明政策、讲活变化、讲好传承,进一步提升理论引领力、服务保障力、干事向心力和红色源动力,不断推动“理论宣传二人讲”走深走实,不断增强基层理论宣讲的感染力、影响力和实效性,以高质量的理论宣讲工作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讲清思想,提升理论引领力。紧紧围绕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这个根本任务,深入实施“理论宣传二人讲”引领工程,制定印发《区“理论宣传二人讲”工作方案》,统筹整合体制内外资源,结合地域位置、行业特点和专业特长,采取一个平台“孵”、两个类型“选”、三种方式“育”的“123孵化模式”,精心遴选“两懂一会”宣讲骨干力量,组建“党校教师+先进典型”“部门专家+先进典型”等,能够长期活跃在基层党员干部群众身边的“理论宣传二人讲”宣讲组23支。按照“四性”和“四个互动”要求,创作优秀宣讲稿20多篇,其中,《从*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入选《省“理论宣传二人讲”优秀宣讲稿》和省主题教育“四下基层”工作《“理论宣传二人讲”案例选编》,开展形式多样、紧贴群众的“理论宣传二人讲”宣讲活动60余场、集中宣讲展示活动2场,通过理论“名嘴”和典型“名人”同台宣讲,讲理论与讲实践相融合、讲道理与讲故事相结合,切实把思想讲鲜活,把理论讲彻底,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深刻感悟思想伟力中增进“四个认同”。相关做法得到《光明日报》《*日报》《*日报》等各级主流媒体关注报道。
二、讲明政策,提升服务保障力。坚持采取“访群众代表、访企业单位、访宣讲对象,问想谁来讲、问想在哪讲、问想听什么”的“三访三问”工作法,归纳梳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关心关注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扶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等各项惠民政策,通过宣讲员的“深加工”,把“书面语”变成“口头语”,把“普通话”转化成“遵义话”,理论连着案例、故事融合体会的宣讲风格,让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愿意听、跟着学、照着做、有收获。同步把政策宣讲转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000余个,实现政策宣讲既有高度又有温度,既接地气又聚民心。其中,金鼎山镇通过“三访三问”工作法,创新打造“农家宣讲小院”39个,吸收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五老”人员等12名“新乡贤”加入“理论宣传二人讲”宣讲队伍,把宣讲课堂搬到农家小院,把理论宣讲搬到群众身边,巧用赶集日、农闲时等契机,开展宣讲活动7场,有心、有情、有味地把惠民政策传递到党员群众的心坎中。
三、讲活变化,提升干事向心力。大力唱响“强信心”的社会主旋律,以新时代伟大变革为主线,以“理论宣传二人讲”为载体,讲好红城高质量发展故事。坚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生产生活相结合,聚焦稳经济、促发展,解民忧、纾民困,转作风、优服务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大背景”,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政治生活馆、农家书屋等宣讲阵地,灵活采取“讲一段理论、听一个故事、看一幅图画、赏一张照片、诵一封家书、唱一首歌曲”的“六个一”宣讲方式,讲活共同富裕的*故事,讲活高质量发展的红花岗故事,讲活环境改善的红花岗故事。深挖活用红色资源“精神富矿”和“力量源泉”,在线上创作《匠心向党传非遗》《一条老街的峥嵘岁月》《巧折纸船献给党》等短视频宣讲作品25个,供“理论宣传二人讲”宣讲队伍选用。在线下创编小品《橘子红了》、歌曲《老城记》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宣讲作品,“理论宣传二人讲”的“文艺范儿”让党员群众从新时代伟大变革中看见“真”、感受“善”、发现“美”。
四、讲好传承,提升红色源动力。作为遵义会议会址的所在地,红花岗区始终牢记***总书记“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殷切嘱托,聚焦“红军山下讲长征·会址楼前学党史”生动主题,用好用活各类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场馆、烈士陵园等直观、具体、鲜活的思政教育阵地,整合打造政治生活场所25个,开发红色体验精品路线4条,精心设计“理论宣传二人讲”情景式、沉浸式、体验式宣讲,切实将红色文化活化为可看、可听、可参与的理论宣讲“活教材”。向“融”而行,“云端”传播,同步开展“理论宣传二人讲”云宣讲6场,总浏览量近20万人次,实现“一人线上宣讲,万人线下共享”的生动局面。灵活运用“四美”(美文、美图、美屏、美声),线上推出“理论宣传二人讲”微宣讲《“*”书写新时代志愿服务“红城答卷”》等多部宣讲作品,构筑了从“指尖”到“身边”的立体宣讲矩阵。“移动宣讲+现场体验+文艺演绎+互动交流”的沉浸式宣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源源不断为“理论宣传二人讲”注入红色动能。
“四讲四力”推动“理论宣讲二人讲”进万家润民心,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强大的力量。区充分发挥“四讲四力”优势,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和启示。
一、注重形成鲜活、饱满的宣讲体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群众关心什么,我们就讲什么。”红花岗区用好《“理论宣传二人讲”操作指南》,把宣讲对象作为用户,树立“用户至上”理念,推进宣讲“需求侧”和“供给侧”辩证统一,采取“三访三问”工作法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把“讲什么”和“听什么”有机结合,量身定制宣讲内容,闭环运用《宣讲评价调查问卷》,有效激发党员干部群众参与“理论宣传二人讲”的热情。
二、注重锻造全面、广泛的宣讲队伍,变“单兵作战”为“组团宣讲”。“群众想听谁讲,我们就请谁来。”红花岗区有效采取“123孵化模式”,精心遴选“两懂一会”宣讲骨干力量23组、46人,实现授课模式由“填鸭式”向“互动式”转变、授课内容由“单一枯燥”向“丰富多样”转变、授课主体由“一人讲”向“多人讲”转变。通过以赛促学、以训促练、以学促行的方式,精心培育“理论宣传二人讲”宣讲队伍,红军后代孔霞、“中国好人”罗其义、“三八红旗手”张梓若等宣讲员成为了党员群众身边的理论“名嘴”和典型“名人”。
三、注重构建立体、可感的宣讲阵地,变“固定讲台”为“多元传播”。“哪里离群众最近,我们就到哪里讲。”红花岗区坚持传统阵地与网络阵地相结合、相融合,一方面巩固提升传统阵地,让先锋工作室、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发挥宣讲阵地功能,覆盖不同层级阵地平台的不同人群;另一方面积极拓展网络阵地,充分利用“红城发布”微博和APP等新兴媒体,搭载新浪“一直播”网络直播平台,让理论宣讲“乘云而上”,“云直播”、短视频等打破线下宣讲“一时一地”的局限性,使“理论宣传二人讲”处处能讲、时时可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