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提质增效深化改革创新 奋力推进中国中铁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聚焦提质增效深化改革创新 奋力推进中国中铁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在公司2022年工作会议暨三届三次职代会上的报告(摘要) 中国中铁总裁 

一、关于2024年的主要工作

2021年是中国中铁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公司立足“两个一百年” 历史交汇点,隆重庆祝建党100周年,全面开启“十四五”新征程。一年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波折反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诸多风险挑战交织的复杂局面, 全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国资委工作要求,深入实施“123456”工作策略,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圆满完成各项年度目标,在大庆之年、开局之年向党和国家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据统计,全年主要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完成新签合同额27293.2亿元,同比增长4.7%;实现营业收入10468亿元,同比增长7.4%,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30 万中铁人一朝圆梦;实现利润总额378亿元、净利润3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2% 和10.5%。世界500强排名由第50位大幅跃升至第35位。在中央企业年度业绩考核中实现“8连A”。

2021年,…………乘坐京张高铁考察了中国中铁承建的太子城站、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考察川藏铁路拉林段时,检阅了中国中铁自主设计制造的国产首台高原高寒大直径硬岩掘进机“雪域先锋号”模型, 勉励我们要“迎难而上、敢为人先,建设好这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的标志性工程”;视频连线出席中老铁路通车仪式,点赞中国中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高水平、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在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亲切接见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铁工业王中美同志在首届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模范和消防忠诚卫士表彰大会上,…………亲切接见了全国应急救援先进个人、中铁二局李影平同志。…………的深切关怀和殷切嘱托,令我们倍感振奋、备受鼓舞,这是对中国中铁的最大肯定、最大鼓励和最大褒奖。

(一)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在践行交通强国战略中勇当先锋。围绕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主动发力,建成一大批重点项目。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建成通车,武汉青山长江大桥、赤壁长江公路大桥两座世界级大桥通车运营,京哈高铁、赣深高铁、张吉怀高铁、青岛胶东国际机场、青岛地铁1号线、芜湖地铁1号线、那拉高速、遵余高速等重大交通工程建成投运,奋战十四载的大瑞铁路秀岭隧道、大坡岭隧道顺利贯通,世纪工程川藏铁路建设优质高效推进。

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勇打头阵:全面对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持续深化央地合作,在京津冀中标1881亿元,在长江经济带中标10825亿元,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标2482亿元,在长三角区域中标4068亿元,在川渝经济圈中标2218 亿元。高水平建成北京冬奥会“三场一村”;中俄东线南段长江盾构穿越工程、北京丰台站、深中通道等带动区域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取得积极进展。承揽雄安新区项目165.6亿元,京雄高速、雄安地铁R1线、雄安容东片区安置房项目顺利推进。

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勇于担当。在河北、陕西抗疫,在河南、山西抗洪,在云南、青海抗震救灾,以及在东南沿海台风抢险救灾等重大考验面前挺身而出、奋勇作为,国家隧道应急救援中铁二局昆明队被授予“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强化定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投入6000万元援建3个教育帮扶项目, 中铁一局工会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中铁三局刘小营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充分展现央企担当。

(二) 坚持经营龙头地位,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升。

业务板块结构不断优化。全年承揽百亿元以上项目19个,总额达3578亿元。铁路市场保持领先,新签合同额4335.7亿元,同比增长22%,在铁路大中型市场占比46.6%;房建市场高歌猛进,完成新签合同额7924.2亿元,同比增长29.8%; 市政、公路、城轨市场迎难而上,分别完成新签合同额4162.0亿元、2952.6亿元和1492.7亿元;新兴领域积极拓展.港口与航道市场同比增长76.9%,机场工程市场同比增长54.6%。

市场经营效能持续提升。加强高端对接,考核经营自揽,推动工程局和投资公司协同发力。西部、华东区域总部全年新签合同额超4000亿元;晋鲁豫区域总部新签合同额3955.2亿元,超额完成41.3%;西南、中南、北方、京津冀区域总部圆满完成目标任务。中铁四局、中铁建工、中铁一局新签合同额突破2000 亿元。在川藏铁路累计中标866亿元,占已招标总额的39.3%,承担的设计和施工任务量最多;中标渝昆高铁、重庆地铁15号线、广州白云机场三期T3枢纽、河南5G新基建通信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

投资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审慎优选项目、合理控制投资规模,全年完成投资额2544亿元,完成投资回款886亿元。通过投资储备施工任务3800亿元,带动金融、设计、装备制造任务678亿元,中标天津地铁Z2线、沧州中心城区城市更新、长春博览城、山东龙山国际创新城等投资项目。房地产业务克服重重困难, 实现销售额692亿元;矿产资源业务实现净利润39.5亿元,同比增长52.9%,强化运营业务管控.整合中国中铁高速公路运营业务,推进投资业务专业化发展迈出关键一步。

(三)聚焦源头强本固基,运行管控成效日益显现。

推进生产体系高效运转。狠抓项目履约管理,召开项目管理提升会,专题研究效益提升工作,探索推行大商务管理,加快健全项目导向型的管理体制机制。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扎实推动施工生产,有效应对大宗材料涨价,全年两级物资集采3628亿元,较好保障了供应链稳定;加强资金集中与内部调剂,全年资金集中度81%,有力降低了财务费用;强化现金流支撑,18家工程局超2000 个项目开始推行项目骨干人员业绩与薪酬考核挂钩机制,超3000个项目实施了现金流自平衡管理。中铁四局、中铁一局营收超千亿元,中铁建工营收930亿元, 中铁二局、中铁三局、中铁五局营收超600亿元;中铁城投、中铁资源、中铁开投、中铁四局净利润超20亿兀,中铁工业、中铁一局、电气化局、发展投资、中铁三局、中铁七局净利润超10亿元。

强化薄弱环节监督管理。深刻吸取安全生产事故教训,不断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开展“大反思、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发布《中国中铁铁腕治安全硬十条》。不断加强成本管理,开展“四违规”“四超额”整治专项行动、项目成本管理调研检查、亏损项目违规违纪与履职不力问题专项治理、“2030”专项审计等一系列针对项目效益流失问题的专项工作,有力促进降本增效。

持续深化治亏解困工作。纵深推进治亏工作,全年有103户企业实现扭亏减亏、77个项目扭亏为盈,分另!J减亏70.1亿元和50.6亿元,圆满完成目标。加大“两非”“两资”清理力度,完成国资委下达的年度剥离处置4户“两非”企业任务;压减企业64户,得到国资委充分肯定。针对铁路建设项目亏损问题, 推动铁路工程造价体系调整,促进综合工费单价调整方案落地。

(四) 推进改革三年行动,市场化改革迈出坚实步伐。

推进改革重点任务落地见效。168项年度重点任务全部完成,完成全部任务的76%。稳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高铁电气成功登陆科创板,中国中铁成为唯一跨沪港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四个上市平台的建筑类中央企业。深入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中铁四局、中铁上海局、中铁大桥局入选国资委管理提升标杆企业,工程项目现金流自平衡管理入选标杆项目。完成总部机构改革和职能优化调整,构建职能管理、生产经营管理、监督保障三大系统。推进战略性重组,中铁装配并入中铁建工,培育发展新优势。

推动市场化改革破冰破局。召开三项制度改革推进会,部署“1235”工作要求。紧抓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联系微信rcjubi9,构建“三法两书” 框架体系,实现二级、三级企业推行全覆盖。强化业绩导向和刚性奖惩,全年退出管理人员819名;健全市场化用工机制,员工市场化退出6008名;重塑考核分配体系,强化以业绩贡献决定薪酬水平的导向,进一步拉大二级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差距。首次启动限制性股权激励计划,覆盖732名核心骨干人员;13家科技型企业实施岗位分红激励,市场化改革成效初显。

(五)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动能明显增强。

创新活力得到有效激发。与国资委联合举办中国智造品牌论坛暨中央企业高端装备制造创新成就展。召开第六届科技创新大会,全面部署“十四五”科技创新工作。开展首届实用技术创新大赛,加强实用技术成果推广。推进三个国家级实验室优化整合,首次以“揭榜挂帅”方式确定年度课题承担单位,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潜能。高端技术人才培养取得重大突破,高宗余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喻渝、张海波获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科技攻关取得重要进展。大力实施央企攻坚工程,启动了时速400千米高铁建造技术、高寒高海拔地区铁路建造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锻造了国之重器,“雪域先锋号”“畅通号”“大湾区号”“妈湾号”等盾构机下线始发, 世界首套时速600千米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成功下线,国内首台建筑构件装配机器人“赤沙号”研制成功。深入实施“信息贯通工程”,完成95项贯通任务, 初步实现主干网贯通。推进“数智升级工程”,数字化转型持续加快。

创新成果斩获多项大奖。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7项,获奖数量连续4年位列建筑类中央企业第一。获第十八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12项,位居建筑类中央企业之首。在中国专利奖评选中,荣获-1金、1银、7优秀”的历史最好成绩。在国资委央企专利质量评价中首次达到A类。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桥梁用钢结构、道岔、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产品、架桥机五项产品荣获制造业单项冠军。

企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攀升。参建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平罗高速公路平塘大桥、武十铁路崔家营汉江大桥包揽中国桥梁在国际桥梁大会(IBC)所获的三项大奖;大连地铁5号线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深圳地铁超大规模盾构隧道渣土低碳资源化应用项目获“国际隧协(ITA)大奖”;成贵高铁获得菲迪克年度工程项目"杰出奖”;参建的中老铁路、拉林铁路、京新高速入选2021年度央企十大超级工程;15项工程获中国公路建设最高质量奖“李春奖”,占获奖项目总数的近一半;中铁五局云南省牛栏江一滇池补水工程获中国水利工程领域最高奖“大禹奖”;中铁装备荣获中国质量领域最高奖“中国质量奖”;全年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17项、“国家优质工程奖”55项,擦亮了“中国桥梁” “中国隧道”“中国高铁”“中国装备”等国家名片。

(六)投身“一带一路”建设,海外发展实现逆势上扬。

海外经营规模逆势增长。克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安全局势动荡等多重不利因素,实现海外新签合同额260亿美元,同比增长31.3%,增速位居建筑类中央企业之首。中铁国际、中铁十局、中海外、中铁四局、中铁资源海外新签合同额均突破20亿美元,位列前五。大马城项目妥善化解投资风险,正式启动新合作模式谈判;中铁国际牵头中标菲律宾南线铁路28.4亿美元,中海外牵头中标所罗门金岭金矿项目5.28亿美元,中铁四局、中铁十局在矿业带动的采剥、基建和贸易方面表现突出,新签合同额分别为12亿美元和9亿美元。

海外项目建设成果丰硕。海外生产势头良好,全年实现海外营业额84亿美元,同比增长21.95%。其中,中铁资源、中铁十局、中铁七局分别完成营业额22.85亿美元、9.89亿美元、6.65亿美元,位列前三。“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中老铁路全线通车运营,雅万高铁控制性工程基本完工,匈塞铁路匈牙利段奠基开工,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公路桥面贯通,越南河内轻轨通车移交,以色列特拉维夫红线地铁进入全面调试阶段。

工业产品出口再创新高。中国高速道岔制造技术首次实现系统集成化出口; 中国标准“简统化”接触网装备首次走出国门.盾构机和掘进设备出口新增5个

国别市场,復盖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连续4年实现全球销量第一,有力彰显了企业实力。

(七)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党建引领作用有效发挥。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情怀爱党爱国爱企”主题活动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整治“靠企吃企”,开展民企挂靠国资问题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发布“开路先锋”文化理念系统,建成“开路先锋”文化展览馆暨“开路先锋”精神教育基地,陈云书记应邀参加《信物百年》栏目,讲述“开路先锋”故事,五集纪录片《开路先锋》在《国家记忆》栏目开播。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企业运行基础不稳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特别是“7• 15”重大事故教训深刻;个别项目履约问题突出,环保事件时有发生;违规经营仍然存在,几起典型腐败案

件影响恶劣。二是市场竞争优势不明显。全产业链优势体现不充分,协同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产业升级步伐需要加快;内部关系不顺、效率不髙,公司在某些传统优势领域市场领先地位岌岌可危。三是资产质量不够高。企业资产质量

不实,“两金”居高不下,存在较大减值风险;项目管理粗放,创效能力不足, 效益流失严重,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背道而驰。四是发展活力仍不足。体制机制缺少活力,有效激励与约束不够,主动改革意识不够强烈,“放管服”不够到位,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未能充分激发,各层级尤其是项目一线活力仍未有效释放,市场化进程任重道远。同时,企业内部“四风”顽疾尚未根除,“文山会海”屡禁不绝,各级机关作风有待转变,服务意识有待增强。

二、关于2022年的重点曲

按照股份公司党委工作总体要求,2022年公司提出“四增两控四提高”的奋斗目标。“四增”,即确保完成新签合同额2.93万亿元,确保实现营业收入1.12万亿元,确保实现利润总额412亿元、净利润330亿元,同比均实现正向增长。“两控”,即资产负债率控制在75%以内;控制“两金”规模,“两金”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要控制在45%以内。“四提高”,即营业收入利润率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5%以上,项目平均利润率提高0.5个百分点以上,研发经费投入进一步提高。

(一)全力抢抓市场机遇,当好稳增长的主力军。

充分认识市场为先、经营为大的深刻要义,抓好全年经营工作,既要有信心,更要有压力,既要落实“稳”的要求,更要体现“进”的贡献,还要全力做到开局快、开门红,打好主动仗、下好先手棋,全力以赴抓经营、稳增长。要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前不久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和专项规划重点项目实施,推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落到具体项目,力争在第一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各单位要紧盯专项债投放领域和项目,积极对接有关部委、地方政府,围绕交通强国建设,城市群、都市圈等国家战略区域和重点市场,瞄准交通强国建设“富油矿区”,确保获得更多经营成果,将服务国家战略落到实处。要巩固优势区域及企业。紧盯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引导专业特色明显的企业集中精力提升专业市场占有率,着力解决好在大直径盾构、大跨度桥梁等传统优势业务领域市场竞争主体不足的问题;引导各工程局根据自身特点打造以驻地市场、重点区域、重要客户为核心的优势区域。2022年在华东、华南区域仍然要奔着5000亿元的新签目标继续奋斗。要着力加强高端经营。加强国家政策研究与行业市场分析,主动对接、争取参与相关部委及央企行业政策和技术标准的制定,提前感知区域市场走势,及早介入城市规划设计。科学定位股份公司层面的高端对接范畴,积极培育高端经营资源,建立健全层级对接机制,使各层级对接效应最大化。要持续发力“第二曲线”市场。加快补足“第二曲线”资质、业绩等经营要素短板,出台“第二曲线”考核政策;发挥投资公司、设计院、工程局既有优势,力争在城市更新、水利水电、水务环保、清洁能源、港口航道码头、机场建设等新领域新市场取得更大突破。要切实坚持经营自揽。经营自揽是公司直面市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举措。要进一步推动各工程局与投资公司直面市场经营,加强经营协同,形成经营合力,实现“1+1>2”的放大效应。推动全面提升三级公司滚动经营能力,进一步巩固自揽成效;强化揽干结合,把市场经营与项目履约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市场经营成为大商务管理落地见效的“第一棒”。要坚持定期亮晒机制。坚持经营成效月度“对标亮晒”,让先进带动后进。2022年,各单位经营工作要抓紧抓早、节奏前移,力争第一季度完成年度任务的25%、上半年完成年度任务的60%以上。股份公司将对滞后于节点目标的单位进行约谈。

(二)优质高效组织生产,不断提高项目履约能力。

项目履约能力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充分体现,按期履约也是重大责任。要确保完成全年营收目标。截至2021年底,全公司有近6000个国内在建项目,项目业态丰富、管理难度大。各单位要抓住施工生产的关键环节,从年初就认真谋划,配齐配足人力、设备、物资等各类资源,快速有序推进施工生产,确保营收稳中有升,为稳增长作出应有贡献,尤其要高度关注重点难点工程履约, 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川藏铁路建设,在全线建设中争当“排头兵”;确保郑万铁路、京雄高速、北京地铁12号线等如期开通;加快推进西昆铁路、大瑞铁路、国道109新线、滇中引水等重大工程;加强广州地铁11号线、深圳春风隧道等工期滞后项目过程督导,确保按期履约。要重点抓好履约能力建设。二级、三级公司是企业最核心的合同履约主体,要切实强化履约意识,设置好项目组织模式和管理机构,做好各类资源配备,压实履约责任,形成从二级、三级公司到项目部的穿透式联动履约格局。提升履约能力的关键在三级公司,要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的要求,重点提升三级公司生产组织能力和对项目的管控能力。2022年上半年,要重新出台三级工程公司20强评选规定,研究制定三级公司业绩考核与薪酬分配指引,持续加强三级公司建设,不断夯实发展之基。要真正强化现金流管理。当前公司各级企业、项目部现金流整体比较紧张。2021年, 从年初工作会到年中经济运行分析会,股份公司多次强调现金流管理的重要性。各单位要真正树立“现金为王”的理念,扎实推行项目现金流自平衡管理,从项目一开始就强化全周期资金谋划意识,把住源头、抓住根本,从现金流维度厘清履约责权利关系。要提升低成本财务资源获取能力,适时合理地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同时更要倒逼三级公司和项目积极主动地向业主及相关方及时回收资金,“常专结合”开展清收清欠,促进正向净现金流常态化,保障现场生产,坚决防止没有利润的营业收入、没有现金流的利润。2022年上半年,股份公司将就项目现金流自平衡管理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导。要高度重视并加强分包管理。分包单位以及产业工人队伍是推动施工生产、保障履约的关键支撑。但我们存在依靠过度、受制于人、管控不力等问题,一线项目技术和管理人员过于年轻化、产业工人普遍老龄化等问题突出,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严重制约生产效率和履约能力提高。要将构建合作共赢的分包关系以及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重大课题,下功夫研究提升。将分包单位统一纳入企业管理体系,培育一批长期合作、荣辱与共的优秀分包队伍。搭建孵化平台,完善培训体系,建设一支专业性强、稳定度高、能够满足现场需求的产业工人队伍, 把控生产关键环节,切实提升履约能力。需要强调的是,从2022年开始,所有新开工项目严禁“提点大包”模式,要把项目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三)深化价值创造理念,提升企业盈利创效能力。

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创造价值、提升效益。各单位要落实价值创造全环节责任,将一切工作聚焦到为企业创效上。要积极构建大商务管理体系。各二级企业要充分认清在中国中铁推行大商务管理并非易事,它更加突出市场竞争、价值创造、目标责任、风险防控,涉及观念变革、体系再造、人员配置等多方面内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股份公司即将出台《大商务管理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各二级企业要组织专门研究,配套出台本单位大商务管理实施方案,形成有中铁特色的大商务管理体系。要抓住关键环节,推行大商务管理关键在二级企业,落脚点在三级企业和项目部,各二级企业必须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2022年6月底前,确保商务管理分管领导配备到位、商务部门组建到位,并编制出台《商务管理指导手册》,按层级传递压力, 建立上下贯通的商务管理体系。各单位要以管用有效为原则,不做表面文章, 切实将大商务管理作为市场竞争和效益提升的利器加以推进。要开展项目管理效益提升三年行动。以大商务管理为抓手,股份公司即将出台《中国中铁项目管理效益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主要目标是未来三年项目平均利润率每年提高0.5个百分点以上。结合三年行动方案,股份公司将开展低效无效资产处置三年专项行动,加快处理高风险“两金”、长期积压房地产存货,夯实资产质量; 开展已竣未结项目清零行动,原则上对三年以上已竣未结路外项目,用三年时间基本清零,对路内项目三年内力争销号50%以上,不断夯实利润质量;开展内部三角债清理专项行动,加大项目内部结算争议处理力度。各二级企业要根据股份公司要求,细化出台本单位项目管理效益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持续抓好效

益提升工作。要落实好全面节约战略。坚持勤俭节约办企业,严禁铺张浪费, 坚持预算从严从紧、执行从严从紧,2022年全公司各项非生产性费用支出要再压降10%。

(四)抓实改革三年行动,有效释放企业发展活力。

2022年是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要坚持目标导向,向最难处攻坚和关键处挺进,对标行动方案,逐项销号清零,确保三年行动任务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前基本完成,2022年年底前全面完成。要集中攻坚三项制度改革。真正做实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构建科学合理且富有挑战性的考核指标, 强化经营业绩考核结果对领导人员薪酬兑现及退出的刚性执行。全面推行用工市场化,建立健全与企业绩效紧密关联的市场化用工总量决定机制,完善以岗位管理为基础、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市场化用工制度,强化全员业绩考核,建立常态化退出机制,杜绝员工“零”退出的企业。完善市场化分配机制,构建以业绩贡献为导向的工资总额分配机制,用工资总额增减倒逼企业管理提升、降本增效;实施灵活多样的激励方式,推进科技型企业开展股权和分红激励, 有序开展超额利润分享、跟投、限制性股票激励等工作。要加快理顺企业内部关系。理顺内部关系的核心是建立既有分工也有协同的内部"准市场关系”,提升各单位在各自领域独立自主的市场地位。投资公司要围绕投资领域,看清行业大势、找准项目、提升质量,确保投得出、收得回,发展成专业化投资公司; 工程局要突出工程建造底色,提升总承包能力,打通制约发展的“断点”“堵点”,轻装上阵,展现行业地位及影响力;工业、物贸企业是工程局和投资公司发展的有力支撑,要立足提供内部高品质服务、提升外部市场竞争力的要求, 加快打造自主、安全、可控的现代供应链体系,加强产业链协同,优化集中采购体系,做好大宗材料价格波动应对,提升降本创效能力。要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股份公司总部要增强效率意识,以优化决策事项清单和议事规则为抓手,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减少审批事项、优化管理流程,分层分类推进差异化授权放权,放宽优秀企业发展自主权,收紧管理落后企业经营权限,并建立健全与之相匹配的、责权利对等的监督管理体系和考核分配体系,加强对各二级单位履职行权效果的监督评估,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要深入推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抓好国资委“一个文件”“三个行动”贯彻落实,即落实好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创建示范行动和价值创造行动,研究制定具体方案,加快建设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

(五)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不断激发企业发展动能。

科技兴则企业兴。激发强劲动能、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科技创新, 重点在于推进“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落地。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必须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速推进关键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国产化替代和迭代升级,主动承接国家新的重大创新项目,对企业可能遭遇的“卡脖子”技术再梳理、再攻关。重点突破以高速铁路、智慧交通、极端装备研发等为代表的行业前沿技术,力争打造1~2个原创技术策源地。中铁大桥局、中铁隧道局、中铁电气化局、中铁工业等企业,要心怀“国之大者”,在各自领域练好独门绝技,不仅要做中国第一,更要做世界一流,真正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撑。要完善创新体制机制。积极落实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要求,优化完善“三级四层”创新体系,科学定位各个层级科技工作职责,系统建设以国家级实验室为引领的研发平台体系。制定实施“可计量、可考核、可检验”的创新贡献度评价标准, 实行“揭榜挂帅”“赛马”“责任制”“军令状”等制度,推行总工程师负责制、经费包干制、信用承诺制,赋予院士、大师等科研专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充分激发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要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技术含量高、应用价值大、基层需求强的实用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优化重组三个国家级实验室,提升关键技术研发支撑能力。加强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的科技合作,做实各类研发机构。探索“科技+产业+金融”科研成果转化新模式, 打通产学研用技术创新链和创新产业链。要推进数智中铁建设。统筹推进“信息贯通”和“数智升级”两大工程,加快构建数字化、智能化、工厂化、装配化生产方式,通过数智升级重塑企业价值链,升级产品模式和服务能力,重点围绕BIM技术推动设计、施工协同、智慧工厂提高制造水平、智慧工地提升生产效率、智慧运维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加快构筑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环保等领域技术优势,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释放数字化发展放大效应,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

(六)坚定实施"双优战略”,推动海外事业稳健发展。

“走出去”发展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然选择。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既要强化海外风险防控,又要坚定海外发展信心,更要稳扎稳打开展工作。要抢抓共建“一带一路”重大机遇。深入落实…………关于“一带一路” 的……精神,以及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中非合作论坛上的……精神,将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将规则标准“软联通” 作为重要支撑,将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紧盯互联互通布局项目,提前做好相关基础工作,加强同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对接互动,努力获取一批重大合作成果。要推动海外体制机制改革落地结果。加强海外规划、设计等产业链前端能力培育,扩大三方或多方市场合作,加强与外经、金融等机构合作,推动国际工程分公司实体化运作,不断提升海外市场竞争力。要努力抓好海外重大项目推进实施。重点做好巴基斯坦ML1铁路、中缅铁路等重要项目推进工作,着力推进大马城项目新合作模式谈判,高质量推进匈塞铁路、印尼雅万高铁、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以色列特拉维夫红线地铁等标志性项目施工建设,做到“干一个项目、交一国朋友、树一座丰碑、拓一方市场”。要健全完善海外全面风险管控体系。做好国别分析评估,坚持危地不往、乱地不去, 严控高安全风险国家投资。依法合规开展国际化经营,落实海外合规管理要求, 推动向境外单位直派财务主管人员落实见效。开展境外员工安全保障整改提升专项工作,建设与境外单位规模、风险相适应的安保体系,落实境外疫情防控“两稳两争两保”要求,按计划做好境外人员接返工作,全力保障海外人员安全健康和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开展。

(七)提升专业发展能力,加快投资业务转型升级。

近年来,公司投资业务快速发展,目前全公司境内总投资规模达3万亿元, 为企业规模、效益、品牌提升作出重大贡献。当前,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如何准确分析投资市场环境,加快投资业务转型升级是企业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要提升投资项目质量。全面提升优选投资项目的能力,切实用投资商思维、长期主义思维开展投资工作,严禁超越财务承受能力的投资行为,严格落实投资项目负面清单,严防投资项目先天不足,决不能将可行性报告演绎成可批性报告。各投资公司要根据自身实际和资源禀赋,积极稳妥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寻找新的投资“蓝海”。要切实抓好投资项目回款。截至2021年底,全公司有72个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出现回款逾期,122亿元未按期收回;不少投资项目不能按时回款,存在的风险不容小觑。2022年要将投资项目回款作为专项任务,积极推进回款清收,把投资项目回款与新增投资项目结合起来,形成投资回款的良性循环。要提升投资专业运营能力。加快补齐运营业务短板,建立科学运营管控体系,培育专业运营能力。督导中铁交通及有关单位于上半年完成高速公路投资运营业务整合;加强对轨道交通、水务环保、产业新城等不同业态的运营研究与管理,提高运营效益。注重资产质量提升, 强化项目股权管理和资产控制,运用市场化手段为资产赋能,把投资资产盘活作为推动投资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积极为进人资本市场打好基础。要实现房地产业务稳健发展。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政策变化,参与房地产项目的二级单位,主要领导必须实地调研、一线指挥,亲自主持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以项目决策条件和可研节点为基本遵循,提前做好风险应对,加强过程管控,不断加强全过程风险预警及处置。积极发展特色地产,建立完善配套管理制度,打造有中国中铁特色的房地产运行模式;深耕优势区域,锤炼开发本领, 缩短开发周期,打造特色地产系列品牌。要加强投资项目管理。投资公司要提升当好“甲方”的能力,强化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严格落实可研和决策批复,合理控制投资额度;对投资条件出现重大变化的,要按要求履行报告程序。投资管理中心要加强过程督导,分专业开展重点项目投资协议履行情况以及投资项目建设情况检查。

(八)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筑行业人才集聚高地。

人才是第一资源,企业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各单位要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认真落实中国中铁“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要提升人才引进质量。严把选聘入口关,明确引才标准,完善以高校毕业生招聘与成熟人才市场化选聘相结合的引进机制。坚持精准引才,提高重点高校毕业生引进比例,加大项目管理、商务工经、水务环保、信息技术等紧缺人才市场化引进力度,推动人才引进质量持续提升。要强化人才培养机制。突出需求导向,坚持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为“高精尖缺”人才提供发展舞台、搭建成长平台,加快造就一批科技顶尖人才、行业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青年科技人才,构筑中国中铁人才高地。研究构建上下贯通、互相衔接的立体人才培养体系,采取专家挂职、校企合作、项目共建等方式,优化整合教育培训基地,推动人才专项工程迈出更大步伐。要激发各类人才效能。认真落实股份公司人才工作安排,以市场化、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为导向,畅通各类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将收入向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贡献突出人员倾斜。加大优秀人才和先进典型的选树宣传力度,大力营造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用好人才、争当人才的浓厚氛围。

(九)持续夯实管理基础,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

要不折不扣把防风险贯穿到企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重点防范和化解可能影响全局的风险隐患。要坚守安全生产底线。2022年伊始,公司召开的全年第一个专题会议是安全质量环保工作会议,发布的“一号文件”是《关于加强分包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全年安全生产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体现了公司对安全生产的极度重视,尤其是2022年国家大事要事多,公司上下务必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安全为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安全生产严管态势,确保不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特别是加大重点难点项目、地质复杂地区、规模快速扩张企业、困难企业监管力度。对安全生产中出现问题的单位,将从严从快问责。严格落实质量终身负责制,强化施工标准化管理,认真开展质量通病反思排查整治活动,凡因质量问题受到业主约谈、来函的, 立即组织严查,做到彻查彻改。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从制度体系、人才储备、风险识别等方面加快构建环保管理体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不断调整建设能耗行为和建造模式,加快生产方式变革。要严控合规风险。以国资委“合规管理强化年”活动为契机,确保合规管理覆盖企业经营管理各环节。针对案件多、增幅快的现状,专项推进诉讼案件压减工作。扎实开展“名股实债”等问题专项整治,巩固民企挂靠国资问题专项整治成果。坚决杜绝融资性贸易。要严控债务风险。落实跨周期调节有关要求,切实做好债务结构、期限及比重的匹配,及时开展债务风险监测及排查,防范发生债务违约风险.强化资产负债率刚性约束,精准管控高负债、高风险企业和业务,推动高负债子企业尽快回归合理水平。要加快构建大监督体系。构建党委巡视、纪委监督、审计监督、法律合规“四位一体”的大监督体系:不断强化审计监督, 2022年要聚焦项目管理效益提升,组织好“5501”专项审计行动,针对久竣未结项目开展专项审计调查,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中国中铁高质量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保障。要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要驰而不息纠治“四风”,重点整治“文山会海”,少开会、开短会、开视频会、套开会,切实减少会议数量、提升会议质量,进一步减少发文数量,把更多精力用在解决实际问题±o要充分发挥工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抓好事关职工群众利益的重点工作,落实企业发展与职工收入同步增长机制,不断增强发展凝聚力和向心力。要保持和谐稳定的发展大局,充分认清2022年稳定工作的特殊性,从讲政治的高度,树牢底线思维,持续抓好疫情防控,按时足额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加强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妥善处理信访案件,做好冬奥会服务保障,毫不放松抓好春节前各类安全稳定工作,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