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做法:创新“巡乡带村”模式助力巡察“下沉”

经验做法:创新“巡乡带村”模式助力巡察“下沉”

***总书记指出,“党组织建立到哪里,巡视巡察就要跟进到哪里”,为切实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县创新开展“一托二带N”(每轮常规巡察中,1个巡察组巡察1个乡镇1个县级部门或巡察2个乡镇,凡巡乡镇均延伸巡察为数不等村(社区))“巡乡带村”模式,将巡察触角延伸到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截至1月,全县共完成X轮常规巡察和2轮专项巡察,巡察县级部门X个、乡镇*个、延伸巡察村(社区)*个,移送问题线索X件,党纪政务处分*人,政治生态环境持续净化。

一、严格“三查三必巡”,实现全县上下一盘棋

为破解*村(社区)总量大且乡镇数额不均,巡察难以等效推进的问题,确定三类必查必巡对象,保障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不遗漏。一是凡有贫困户村社必查必巡。将凡有贫困户的村(社区)纳入必去必巡范围,通过“到村看、入户访、公开听”方式,重点检查惠农政策落实、项目资金监管等情况。截至目前,已全覆盖巡察14个省定脱贫村,移送问题线索10件,立案查处X人,有力推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落实。二是软弱涣散党组织必查必巡。将纳入全县X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名单的村(社区)支部列为必巡对象,通过资料查验、干部问询等方式,重点检查党内政治生活开展、党组织转化升级等情况。问题线索优先移交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处置,推动立巡立改。截至目前,累计巡察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10个,发现和反馈问题X个。三是民生热点微问题必查必巡。将民生诉求作为村级巡察必查内容,依托信访举报信息平台及公开渠道收集到的线索,重点检查干部履职尽责、作风建设等情况。对意见集中、反应强烈、情况属实的问题线索,采取督办、专报等方式及时移交相关单位限时办结。截至目前,累计移送基层“微腐败”问题线索22条,立案X件,处理X人。

二、聚焦“三看三画像”,推动问题检视全包围

为全面研判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形成具体化、有形化政治生态评价,按照“六个围绕、一个加强”要求,形成三张“画像”。一是看政治建设作“轮廓画”。依托村(社区)干部调查问卷测试,重点对村(社区)两委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传达上级精神、牢守意识形态阵地、守纪律讲团结等方面画像,描绘村级党组织政治生态基本轮廓,由巡察组作系统书面评价。二是看干部作风作“团队画”。以群众意见为评价主要依据,在公开信息线索征集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内容平实详尽、贴近日常工作的评价标准,重点研判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水平、思想作风和廉政建设情况等,对巡察村党员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为民情怀、廉洁自律等情况画像。三是看贯彻落实作“个性画”。通过个别谈话、民主测评、查看个人事项报告、信访举报资料等方式,对巡察村组织执行惠民政策是否走样变形、脱贫攻坚是否敷衍塞责、乡村振兴是否敢于担当、产业发展是否务实推进等情况展开画像,重点描绘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贯彻上级决策部署坚决性、精准性等情况,精准掌握被巡察单位每个班子成员的个性特征、规矩纪律意识、履职能力表现。

三、强化“三抓三保障”,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

依据村级党组织不同情况,坚持在组织形式、专业力量和巡察手段上多措并举,确保巡察有形、有质、有效覆盖。一是抓组织形式保障巡察有形覆盖。依据不同类型的村社及巡察偏侧重点,开展针对性延伸巡察。对体量大、经济强、问题多、矛盾重的村社,以“内容全、时间长、覆盖广”的常规巡察为主;对群众意见突出、信访反映指向明确、反复举报重复上访的村(社区),以“小队伍、多批次、高频率”的专项巡察为主;对工作好、体量小、问题少的村社开展侧重巡察;对党委工作重点、群众反映热点问题开展“点题巡察、点穴巡察”。今年以来,县委共对X个村(社区)开展了“基层党务村务公开落实情况”点题巡察,发现问题11个。二是抓专业力量保障巡察有质覆盖。为破解不熟悉镇村工作及具体业务的困境,探索构建由县委巡察办、巡察组及巡察人员库组成的“1办X组1库”体系与定期业务专训机制。巡察办下设巡察组X个,实行组长负责制并建立临时党小组,按一事一授权原则开展工作;成立全县巡察人员库,选择纪检监察、组织、财政、审计、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的业务骨干力量,并统筹人大、政协机关退职未退休干部进入巡察人员库,按回避原则抽调进入巡察组。由县委巡察办牵头,每年开展1期全脱产业务专训,并选送优秀巡察干部到省市参加巡视巡察实战、顶岗历练以及专题培训。目前,已选配X人进入巡察人员库,巡察专业性不断拓展。三是抓方式手段保障巡察有效覆盖。为有效破除乡村熟人社会、宗族势力等影响,实行前期“先研、先审”与巡察中“听议评测+大数据”工作法。在巡察开展前,由各巡察组征集社会线索,收集被巡察村(社区)所在乡镇党委及有关部门研判意见,提前安排财政、审计等人员对各村资金项目情况开展审计。巡察开展中,公布巡察事项、联系电话、信箱、电子邮箱,组织开展民主测评、走访座谈,查阅账务资料、会议记录,汇总形成信访举报、项目建设、惠民政策、资金使用等问题台账;对村(社区)经济发展情况、工程项目建设、信访情况等数据进行横向比对,以快速对村级情况定性。

四、探索“三建三到位”,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

为确保问题及时有效解决,探索形成三项成果转化机制,推动巡察与整改无缝衔接、巡察与震慑始终结合。一是建立约谈制度确保履责到位。出台《县委领导巡察约谈被巡察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暂行办法》,建立县委书记带头谈、县委五人小组分组谈、全面覆盖同步谈的约谈制度。每轮巡察结束后,由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听取巡察工作情况报告,审议发现的问题线索,县委书记对报告中的人和事进行点评,约谈被巡察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为整改工作指方向、明要求,确保压力传递到位。二是建立督导制度确保整改到位。巡察结束后,明确被巡察单位以专题党委(组)会议、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等方式启动整改程序,要求限时完成、形成巡察整改公示,由乡镇党委承担整改主体责任,村(社区)党组织承担整改直接责任。由县委组织部和县纪委监委牵头,县委巡察办和巡察组参与,对被巡察单位整改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通过听取整改落实情况汇报,审阅巡察整改方案、整改报告、整改台账等方式进行情况评估。三是建立警示制度确保震慑到位。通过县电视台、县政务网、“清廉X”门户网站和微信平台、直播XAPP平台等县内主流媒体,公开公示涉改党组织整改完成情况,接受群众监督评议。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学习,推动党员干部“红脸出汗”;将有代表性、民意集中的案件,与立案查处的乡科级干部纳入典型“身边”案例,通过“通报上墙、案例入书”等方式开展全县性警示教育,充分发挥巡察教育、震慑、警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