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3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国务院总理 李 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

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本届

政府依法履职的第一年.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付出艰辛努力,新冠疫情防控实现平稳转段、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2%.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有序布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一批重大产业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产大飞机 C919投入商业运营,国产大型邮轮成功建造,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

———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有力推

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机组等高端装备研制取得长足进展,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8􀆰6%.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央层面基本完成,地方层面有序展开.加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策.自贸试验区建设布局进一步完善.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保持稳定,实际使用外资结构优化,共建 “一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更为彰显.

———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粮食产量1􀆰39万亿斤,再创

历史新高.能源资源供应稳定.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提升.经济金融重点领域风险稳步化解.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不

断加强.

— 2 —

———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主

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质持续好转.

“三北”工程攻坚战全面启动.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

超过火电,全年新增装机超过全球一半.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脱贫地区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8􀆰4%.加大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

等财政补助力度,扩大救助保障对象范围.提高 “一老一小”个

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6600多万纳税人受益.加强城镇

老旧小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供给,惠及上千万家庭.

回顾过去一年,多重困难挑战交织叠加,我国经济波浪式发

展、曲折式前进,成绩来之不易.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乏

力,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外部环境对

我国发展的不利影响持续加大.从国内看,经历三年新冠疫情冲

击,经济恢复发展本身有不少难题,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加速

显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又接踵而至.外需下滑和内需不足碰

头,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并存,一些地方的房地产、地方债务、

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隐患凸显,部分地区遭受洪涝、台风、地震

等严重自然灾害.在这种情况下,政策抉择和工作推进面临的两

难多难问题明显增加.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不仅实现了全年

预期发展目标,许多方面还出现积极向好变化.特别是我们深化

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积累了克服重大困难的宝

— 3 —

贵经验.实践充分表明,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

导下,中国人民有勇气、有智慧、有能力战胜任何艰难险阻,中

国发展必将长风破浪、未来可期!

一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

神,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针对严峻

挑战和疫后经济恢复特点,我们统筹稳增长和增后劲,突出固本

培元,注重精准施策,把握宏观调控时、度、效,加强逆周期调

节,不搞 “大水漫灌”和短期强刺激,更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

用力,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前低中高后稳态势.围绕扩大内需、优

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延续优化一批阶段性政策,

及时推出一批新政策,打出有力有效的政策组合拳.财政政策加

力提效,加强重点领域支出保障,全年新增税费优惠超过2􀆰2万

亿元,增发1万亿元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救灾

能力.货币政策精准有力,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下调政

策利率,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普惠小微、绿色发展等贷款大幅

增长.出台支持汽车、家居、电子产品、旅游等消费政策,大宗

消费稳步回升,生活服务消费加快恢复.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

用,制定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

资较快增长.因城施策优化房地产调控,推动降低房贷成本,积

极推进保交楼工作.制定实施一揽子化解地方债务方案,分类处

置金融风险,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 4 —

二是依靠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增强城乡区域发展新动能.强

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全面部署推进新

型工业化.出台稳定工业经济运行、支持先进制造业举措,提高

重点行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

展,工业企业利润由降转升.数字经济加快发展,5G 用户普及

率超过50%.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进一步放宽放开城市

落户条件,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

66􀆰2%.强化农业发展支持政策,有力开展抗灾夺丰收,实施新

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完善区域协

调发展体制机制,在落实区域重大战略方面推出一批新举措,实

施一批重大项目,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不断增强.

三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出台建设全国

统一大市场总体工作方案,清理一批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

分别推出支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发展政策,建立政

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加强

违规收费整治.深化财税金融、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等领域改

革.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

“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完善吸引外资政策,拓展制度型开

放.扎实推进共建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与共建国家贸易投

资较快增长.

四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实

— 5 —

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抓好水土流失、荒漠化综

合防治.加强生态环保督察.制定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政策.

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启动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建

设.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气候治理.

五是着力抓好民生保障,推进社会事业发展.聚焦群众关

切,办好民生实事.高度重视稳就业,出台支持企业稳岗拓岗政

策,加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促进服务,脱贫人口务工规

模超过3300万.强化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做好 “双减”工

作,国家助学贷款提标降息惠及1100多万学生.落实新冠病毒

感染 “乙类乙管”措施,扎实做好流感、支原体肺炎等传染病防

治.实施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加强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提高优抚标准.强化困难群众兜底保

障.有效应对海河等流域特大洪涝灾害,做好甘肃积石山地震等

抢险救援,加强灾后恢复重建.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旅游市场全

面恢复.群众体育蓬勃开展,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

会成功举办,我国体育健儿勇创佳绩.

六是全面加强政府建设,大力提升治理效能.坚定维护以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当好贯彻党中

央决策 部 署 的 执 行 者、行 动 派、实 干 家.深 入 开 展 学 习 贯 彻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把政治建设

摆在首位,全面提高政府履职能力.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

律议案10件,制定修订行政法规25部,实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

— 6 —

三年行动.自觉依法接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

员提案.注重调查研究,努力使政策和工作符合实际、贴近群

众.优化督查工作机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 “四风”

,有力推进金融单位、

国有企业等巡视整改工作.创新和完善城乡基层治理.扎实做好

信访工作.狠抓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

排查整治.推动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有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平安中国建设取得新

进展.

一年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主席等党和国

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太经合组织领

导人非正式会议、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多双边活动.

成功举办中国—中亚峰会、第三届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

坛等重大主场外交活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实全球发

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深化拓展全球伙伴关

系,在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中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中国为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根本在于***总书记领航掌舵,在

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以***同

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

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

— 7 —

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向香港特别行政区

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表示衷心感

谢! 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各国

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世

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外部环境的复杂性、

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

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

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国际循环存在干扰.部分中

小企业经营困难.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公共服务仍

有不少短板.一些地方基层财力比较紧张.科技创新能力还不

强.重点领域改革仍有不少硬骨头要啃.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任重

道远.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不容忽视.政府工作存在不足,形式

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一些改革发展举措落实不到位.

有的干部缺乏担当实干精神,消极避责、做表面文章.一些领域

腐败问题仍然多发.我们一定直面问题和挑战,尽心竭力做好工

作,决不辜负人民期待和重托!

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 “十四五”规

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要在以***同志为核

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8 —

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

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

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

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

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

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

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

设、民族复兴伟业.

综合分析研判,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仍是战略机遇和风

险挑战并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我国具有显著的制度优

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完备的供给优势、高素

质劳动者众多的人才优势,科技创新能力在持续提升,新产业、

新模式、新动能在加快壮大,发展内生动力在不断积聚,经济回

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必须增强信

心和底气.同时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充分

准备.只要我们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抓住有利时

机、用好有利条件,把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一定能战胜困难挑战,推动经济持续向好、行稳致远.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

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

— 9 —

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

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

能耗降低2􀆰5%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提出上述预期目标,综合考虑了国内外形势和各方面因素,

兼顾了需要和可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考虑了促进

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并与 “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

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也考虑了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体

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要求.实现今年预期目标并非易事,

需要政策聚焦发力、工作加倍努力、各方面齐心协力.

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稳是大局和基

础,各地区各部门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

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清理和废止有悖于高质量发展

的政策规定.进是方向和动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

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特别是要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

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

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

协调配合.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综合考虑发展需要

和财政可持续,用好财政政策空间,优化政策工具组合.赤字率

拟按3% 安排,赤字规模 4􀆰06 万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

1800亿元.预计今年财政收入继续恢复增长,加上调入资金等,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8􀆰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万亿元.

— 10 —

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

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

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

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

元.现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增加财政投入,要大力优化支出结构,

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严控一般性支出.

中央财政加大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适当向困难地区倾

斜,省级政府要推动财力下沉,兜牢基层 “三保”底线.落实好

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严肃财

经纪律,加强财会监督,严禁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坚决制止

铺张浪费.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真正精打细算,切实把财

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出实效来.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

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

相匹配.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加大

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

资成本稳中有降.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

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

基本稳定.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

融、数字金融.优化融资增信、风险分担、信息共享等配套措

施,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围绕发展大局,加强财政、货

— 11 —

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

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

发力、形成合力.各地区各部门制定政策要认真听取和吸纳各方

面意见,涉企政策要注重与市场沟通、回应企业关切.实施政策

要强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防止顾此失彼、相互掣肘.研

究储备政策要增强前瞻性、丰富工具箱,并留出冗余度,确保一

旦需要就能及时推出、有效发挥作用.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

跟踪评估,以企业和群众满意度为重要标尺,及时进行调整和

完善.精准做好政策宣传解读,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

环境.

完成今年发展目标任务,必须深入贯彻***经济思想,集

中精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系统观念,把握和处理好重大关

系,从整体上深入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

先,继续固本培元,增强宏观调控针对性有效性,注重从企业和

群众期盼中找准工作着眼点、政策发力点,努力实现全年增长目

标.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在坚守安全底线的

前提下,更多为发展想办法、为企业助把力.坚持在发展中保障

和改善民生,注重以发展思维看待补民生短板问题,在解决人民

群众急难愁盼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根本上说,推动高质量

发展要靠改革.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深化改革开放,促进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持续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推动

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 12 —

三、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

党中央对今年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

紧紧抓住主要矛盾,着力突破瓶颈制约,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

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

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实施

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

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实施制造业技术改

造升级工程,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

范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发展现

代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强标准引领和

质量支撑,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 “中国制造”品牌.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完善产

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巩

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

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

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

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鼓励发展

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优化产业投资基金功能.加强重点行业统

— 13 —

筹布局和投资引导,防止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

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 “人工

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实施制造

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推进服务业数

字化,建设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

专项行动.支持平台企业在促进创新、增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

显身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大力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

用.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

系.我们要以广泛深刻的数字变革,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

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二)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

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创新链

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

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

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

规划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

一体化建设.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

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深化

“双减”

,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办好

— 14 —

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大力提高职业教

育质量.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

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增强中

西部地区高校办学实力.大力发展数字教育.弘扬教育家精神,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推

进教育现代化,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

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基础研究系统布局,长期稳定

支持一批创新基地、优势团队和重点方向,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部署实施一批重大科技

项目.集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社会创新资源,推进关键核心技

术协同攻关,加强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完善国家实验室

运行管理机制,发挥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加

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化布局,推进共性技术平台、中试验证

平台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

入,深化产学研用结合,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牵头重大攻关任务.

加强健康、养老等民生科技研发应用.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

基础制度,深化科技评价、科技奖励、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

改革,健全 “揭榜挂帅”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促进科

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举措.广泛开展科学普及.培育创新文化,弘

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营造具

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 15 —

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

的人才政策.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设,促

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努力培养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拔尖创新

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建设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打造卓越工

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积极推

进人才国际交流.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

才评价体系,优化工作生活保障和表彰奖励制度.我们要在改善

人才发展环境上持续用力,形成人尽其才、各展其能的 良 好

局面.

(三)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把实施

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统筹

消费和投资,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促进消费稳定增长.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

施等方面综合施策,激发消费潜能.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实施数

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政策,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

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 “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

大传统消费,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

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推动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扩容

提质,支持社会力量提供社区服务.优化消费环境,开展 “消费

促进年”活动,实施 “放心消费行动”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实施标准提升行动,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

— 16 —

展要求的标准体系,推动商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更好满足人

民群众改善生活需要.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

支持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加强民生等经济

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推进防洪排涝抗灾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各

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实施 “十四五”规

划重大工程项目.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000亿元.合理

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额度分配向

项目准备充分、投资效率较高的地区倾斜.统筹用好各类资金,

防止低效无效投资.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着力稳定和扩大民

间投资,落实和完善支持政策,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

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拆除各种藩篱,在

更多领域让民间投资进得来、能发展、有作为.

(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推进重点领

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

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

环境,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都

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要不断完善落实 “两个毫不动摇”的

体制机制,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良好环

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打造更多世界一流企业.深入

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做强做优主业,增强核心功

— 17 —

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建立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制

度.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及配套举措,进一步

解决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突

出问题.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占比、扩大发债融资规模,加强对个

体工商户分类帮扶支持.实施降低物流成本行动,健全防范化解

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弘

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积极支持企业家专注创新发展、敢干敢闯敢

投、踏踏实实把企业办好.

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

引.着力推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方面

制度规则统一.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出台公平竞

争审查行政法规,完善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监管规

则.专项治理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招商引资不当竞争等突出问

题,加强对招投标市场的规范和管理.坚持依法监管,严格落实

监管责任,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坚决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

秩序.

推进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改革先行区.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部

署,加大对高质量发展的财税金融支持.深化电力、油气、铁路

和综合运输体系等改革,健全自然垄断环节监管体制机制.深化

收入分 配、社 会 保 障、医 药 卫 生、养 老 服 务 等 社 会 民 生 领 域

改革.

— 18 —

(五)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主动对接高标

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

竞争新优势.

推动外贸质升量稳.加强进出口信贷和出口信保支持,优化

跨境结算、汇率风险管理等服务,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促

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健康发展,优化海外仓布局,支持加工贸易

提档升级,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等新增长点.积极扩大优

质产品进口.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出台服务贸易、

数字贸易创新发展政策.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办好进博会、

广交会、服贸会、数贸会等重大展会.加快国际物流体系建设,

打造智慧海关,助力外贸企业降本提效.

加大吸引外资力度.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

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

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落

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标投

标、标准制定,推动解决数据跨境流动等问题.加强外商投资服

务保障,打造 “投资中国”品牌.提升外籍人员来华工作、学

习、旅游便利度.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赋予自贸试验

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更多自主权,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打造

对外开放新高地.

推动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抓好支持高质量共

— 19 —

建 “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稳步推进重大项目合作,

实施一批 “小而美”民生项目,积极推动数字、绿色、创新、健

康、文旅、减贫等领域合作.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

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推动落实已生效自贸协定,与

更多国家和地区商签高标准自贸协定和投资协定.推进中国—东

盟自贸区3􀆰0版谈判,推动加入 «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

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全面深入参与世贸组织改

革,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让更多合作共赢成果惠及各国

人民.

(六)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

展,标本兼治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维

护经济金融大局稳定.

稳妥有序处置风险隐患.完善重大风险处置统筹协调机制,

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地方属地责任,提升处置效

能,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优化房地产政策,对不

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要一视同仁给予支持,促进房

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

进一步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妥善化解存量债务风险、严防新增

债务风险.稳妥推进一些地方的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严厉打

击非法金融活动.

健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房地产

— 20 —

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

房建设和供给,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满足居民刚性住房

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

府债务管理机制,完善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分类推

进地方融资平台转型.健全金融监管体制,提高金融风险防控

能力.

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完善粮食生产收储加工体系,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进国家水网建设.强化能源资源安

全保障,加大油气、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加快构建大

国储备体系,加强重点储备设施建设.提高网络、数据等安全保

障能力.有效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支撑国民经济循环

畅通.

(七)坚持不懈抓好 “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动乡村全

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巩固

大豆扩种成果,推动大面积提高单产.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

价,在全国实施三大主粮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政策,健全种粮农

民收益保障机制.加大产粮大县支持力度,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

机制.扩大油料生产,稳定畜牧业、渔业生产能力,发展现代设

施农业.加强病虫害和动物疫病防控.加大种业振兴、农业关键

— 21 —

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严守耕地红线,

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强黑土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治理,提

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补助水平.各地区都要扛起保障国家粮食

安全责任.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必须践行好大农业观、大食

物观,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毫不放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

工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

业,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强化易地搬迁后续帮扶.深化

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力

度,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让

脱贫成果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启动第二

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深化集体产权、集体

林权、农垦、供销社等改革,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着眼

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

会化服务,培养用好乡村人才.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大力改

善农村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强充电桩、冷链物

流、寄递配送设施建设,加大农房抗震改造力度,持续改善农村

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八)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

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构建优势

— 22 —

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我国城镇化还有很大发展提升空间.

要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

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突出位

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 “人地钱”挂钩政策,让有意愿的

进城农民工在城镇落户,推动未落户常住人口平等享受城镇基本

公共服务.培育发展县域经济,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使县城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注重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

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 “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

城中村改造,加快完善地下管网,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

停车等难题,加强无障碍、适老化设施建设,打造宜居、智慧、

韧性城市.新型城镇化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提高精细化管理和

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生活.

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按照主

体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西部大

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

代化等战略,提升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支持京

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优势地区更好发挥高质

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抓好标志性项目在雄安新区落地建设.持续

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

展.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统

— 23 —

筹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

建设.制定主体功能区优化实施规划,完善配套政策.大力发展

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

(九)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入践行绿

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

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

划,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

控,强化固体废物、新污染物、塑料污染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

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组织打好

“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加强重要江

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实施生物多样性

保护重大工程.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生态保护补偿

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

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加快重点

领域节能节水改造.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

格政策和相关市场化机制,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促进

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应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供应链.建设美

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 “碳达峰十大行动”.

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扩大全国

— 24 —

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

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

国际互认,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

需求.

(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以

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线职责,采取更多

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收.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要突出就业

优先导向,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对稳就业的支持,加大促就业

专项政策力度.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和社保补

贴等政策,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企业支持.预计今年高校毕

业生超过1170万人,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优化就业

创业指导服务.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工作,加

强对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分类完善灵活就业服务保障措

施,扩大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坚决纠正各类

就业歧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适应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养老照护等领

域人才需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

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努力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继续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居民医

— 25 —

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

展和治理.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国家药品集中采购

制度,强化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落实和完善异地就医结

算.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以患者为中心改善医疗服务,推动检查

检验结果互认.着眼推进分级诊疗,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

层,加强县乡村医疗服务协同联动,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

病、常见病用药种类.加快补齐儿科、老年医学、精神卫生、医

疗护理等服务短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

设.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筑牢人民群众健康

防线.

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继续提高退休人员

基本养老金,完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

度,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加强

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加

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进建立长期护理

保险制度.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优化生育假期制度,完善经营主

体用工成本合理共担机制,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减轻家庭

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做好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救助.加

强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完善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政策.健全分

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统筹防止返贫和低收入人口帮扶政策,

把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织密扎牢.

— 26 —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学习贯彻***文化思

想.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

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和档案等事业.深入推进国家文化数字

化战略.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完善网络综合治理,培育积极健

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公共文

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开展第四次全国

文物普查,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传承.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加大体育

改革力度.做好2024年奥运会、残奥会备战参赛工作.建好用

好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

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推动治理模式向

事前预防转型.着力夯实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基层基础,增

强应急处置能力.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强重

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压实各方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

事故发生.做好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防

范应对,加强气象服务.严格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安全监

管.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强化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引导支持社会

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健康发展.保障妇女、

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 “枫桥经

验”

,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加强公共

法律服务.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

— 27 —

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各位代表!

新征程新使命,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政府

及其工作人员要深刻领悟 “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 “四

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

,自觉在思想上

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

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党的领导贯穿

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要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

理,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

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全面履行好政府职责.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遵守宪法法律.自觉接受同级人大

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

会和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制

定政策要遵循规律、广聚共识、于法有据.完善政务公开制度.

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

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

腐,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政府工作人员要遵守

法纪、廉洁修身、勤勉尽责,干干净净为人民做事.

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围绕贯彻好、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

坚持优化协同高效,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提高执行力和

公信力.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和

路径依赖,积极谋划用好牵引性、撬动性强的工作抓手,在抓落

— 28 —

实上切实做到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确保

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顺应人民群众期待.巩固拓展主

题教育成果,大兴调查研究,落实 “四下基层”制度.加快数字

政府建设.以推进 “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提高政务服务水

平.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精简文件和会议,完

善督查检查考核,持续为基层和企业减负.落实 “三个区分开

来”

,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广大干部要增强 “时

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并切实转化为 “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

力,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善作善成,

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业绩.

各位代表!

我们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和完善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

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深入推进我国

宗教中国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和改进

侨务工作,维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合法权益,汇聚起海内外中

华儿女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过去一年,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新的成绩和进步,人民军队

出色完成担负的使命任务.新的一年,要深入贯彻***强军思

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

坚战.全面加强练兵备战,统筹推进军事斗争准备,抓好实战化

— 29 —

军事训练,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构建现代军事

治理体系,抓好军队建设 “十四五”规划执行,加快实施国防发

展重大工程.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优化国防科

技工业体系和布局,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

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入开展 “双拥”工作,

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我们要继续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 “一国两制”、“港人治

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坚持依法治港治澳,落实

“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

改善民生,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我们要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

个中国原则和 “九二共识”

,坚决反对 “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中华

民族根本利益.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同心共

创民族复兴伟业.

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

路,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

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反对霸权霸

道霸凌行径,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落实

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弘扬全人类共同

价值,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30 —

各位代表!

使命重在担当,奋斗创造未来.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

帜,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信心、

开拓进取,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以中国式现

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

—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