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篇关于骨干员工培养方案范例

关于骨干员工培养方案范例(6篇)

篇1

一、目的和意义

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是提高党员素质和党性修养的重要活动(一下简称“双培养”),通过“双培养”促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念,增强围绕业务能力建设抓党建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业务本领。

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有利于带动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能使业务能力得到质的提升;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能够进一步提升党员队伍的业务水平,不断为基层党组织输送新鲜力量,又能真正体现出党员的模范性、带头性和先进性。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开展“双培养”工作,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教育质量这个中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引导和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业务能力、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造就一支能精于业务工作和带领普通干部深入业务工作的党员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典型示范作用。力争把全校6名以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10名以上的年轻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

三、工作步骤和方法

(一)认真调查摸底,确定“双培养”对象。各支部要对培养对象进行调查摸底,全面掌握有关情况。一是要把全体干部作为业务骨干的培养对象,尤其是要把年轻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同时,摸清党员干部的特长,从中筛选出年纪轻、业务能力强的党员,将其作为业务骨干的培养对象;二是摸清各业务骨干的基本情况,从中遴选出思想觉悟高、有培养前途的业务骨干,将其作为党员的培养对象。

(二)合理制定计划,确定“双向培养”目标。党委每年都要结合全镇实际,根据“双培养”对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为每一名培养对象制定培养计划,确定年度培养目标。

(三)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双向培养”措施。按照因人施教、分类培养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采取学习培训、技术指导、挂职锻炼等多种途径和方法,落实好各项培养措施。要为培养对象建立培养档案和培养联系人,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年轻党员由党员业务骨干重点培养,业务骨干由优秀党员联系培养。

1.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重点要落实好以下措施:一是党委要针对培养对象本人的学科专业知识、课堂教学能力、教科研水平等特点,逐个进行认真分析,征求培养对象本人意见,帮助其找准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二是帮助培养对象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具体困难。鼓励培养对象参加业务培训,创设条件,加强各相关部门业务交流。三是各培养联系人要帮助培养对象解决各方面遇到的难题。采取结对帮扶的办法,着力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实际能力,使他们尽快成为业务骨干。

2.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业务骨干的思想政治素质上。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着眼于提高业务骨干的思想政治觉悟,有针对性地开展谈心交心,吸收他们参加党内学习活动等,引导他们增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感,在思想上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二是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要采取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组织经验交流会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每年组织业务骨干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知识,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端正入党动机,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三是积极慎重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对通过组织培养,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较快,公认度较高的业务骨干,要及时把他们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并按照有关规定进一步落实好各项培养措施。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要求,对符合入党条件的,及时吸收入党。

(四)不断完善提高,总结“双培养”经验。在开展“双培养”活动过程中,坚持与时俱进,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不断完善各项措施,做到一年初见成效,两年有明显成效,三年取得显著成效。坚持培养标准,实行动态管理,每年都要对不合适的人选及时进行调整。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努力创造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合当前我校实际的“双培养”的成功做法,全面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实际效果。

四、工作要求

(一)开展“双培养”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有所创新,讲求方式方法,注重实际效果。要把这项工作与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结合起来,要求全体干部在“双培养”工作中,身体力行,起好模范带头作用,真正成为既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又能精于业务的基层干部。

(二)从严“双培养”推优底线:

1.打入党报告未满一年,不评积极分子;

2.未履行培养联系制度,不推荐为预备党员;

3.未按要求落实培养方案,由教务处中心统筹建立任务清单,落实整改;

骨干员工培养方案范文2

【关键词】 五段循环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01

国家教委在《关于加强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骨干教师的质量和数量不仅体现教师队伍的总体水平,而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同时,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指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骨干教师培训呈现出理念的相对滞后、过程相对封闭、方法相对单一。由此,各地教师培训机构加强了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并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形式各异、方法多样的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安康教师进修学校在骨干教师培训方面也做了积极尝试。

一、“三+五”研训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自2008年以来,学校依据陕西省“阳光师训”工作精神,认真学习和领会文件的理论依据,校领导组织有多年培训经验的教师,依据当地实际的教师教育需求,并科学的进行调研。科学制订了“三+五”研训模式,即以“名师示范”――“互动交流”――“专家引领”――“个人反思”为环节的三天集中学习+参训学员后期完成的“校本研修”五项任务为整体流程的实施方案。

1、名师示范环节

由学校组织科研人力,选拔市区级有影响的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省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提前备课,设计教学方案,并将教学方案提交学校,由学校组织研讨教案设计、修改意见、提出可行性方案。

2、互动交流环节

名师示范课之后,辅导老师先组织学员进行分组,一般8-10人为一个交流小组,交流的主要内容,包括示范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整,教学理念是否先进,重点突出和难点解决情况,教学的组织与变化,教学的有效性以及是否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等。各小组选派小组长总结小组交流成果,收集交流问题,然后在大会交流展示。

3、专家引领环节

“三+五”研训模式中,有遴选的专家进行指导,做专题讲座,并回答学员提出的课堂教学问题。根据名师示范和学员交流汇报情况,及时组织教学,做即兴发言或专题讲座。让教师在培训以后有所得,有效地解决骨干教师存在的困惑。

4、个人反思环节

针对名师示范、互动交流、专家引领环节的内容,个人整理培训中的反思、感悟或体会,撰写个人反思文章。

集中学习结束以后,每一位学员还要完成五项校本任务,即“骨干教师培养书”。填写教师专业成长基本情况;“他山之石”包括做两次专题讲座,观看议课两节“名师课堂”,专业阅读两部书籍;“校本研修”包括两节“一课两上”、课题研究、区域内讲座、教学论文、优秀教学设计;指导学科教师意见、综合评价。

三天四个环节的集中学习和参训学员后期完成的五项“校本研修”任务,为“五段循环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二、“五段循环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构想

针对骨干教师培训特点,学校继续深化“三+五”培训模式的实践,植入参训人员课题研究任务,强化教育科研导向,丰富、完善培训模式。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五步循环式”培训模式构想,这种模式仍在不断完善和探索中。

1、问题调研:设计问题、分组调研、发现问题、提供依据

这是骨干教师培训的首要环节。怎样培训教师,该培训什么样的内容,是面临的最大问题,传统的方式方法已经不受广大教师的欢迎。作为培训者,了解被培训者的需求至关重要。依据以往的经验,组织人员精心设计调查问卷,然后分散到基层乡镇学校,对近三年参加骨干培训的教师问卷调查,组织当面座谈交流。返校后,整理问卷、整理问题,为培训提供第一手材料。

2、确定菜单:依据问题、确定专题、有备无患、有的放矢

根据骨干教师培训需求,制定培训内容;对于专题,学校采取试讲制,按学科分类,要求先在小组内试讲,再选拔优秀者进行大会交流,群众打分取平均值占40%,评委打分取平均值占60%,两项和达90分以上,方可通过。

3、专业引领:实践课堂、专题讲座、解答疑难、提升能力

就骨干教师而言,专业引领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实践课堂提升课堂的驾驭能力;通过专家专题讲座,充实先进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答疑解惑中,不断更新思想,提升能力。

4、研讨反思:听课议课、互动交流、反思总结、撰写论文

实践课堂之后,就是听课议课环节。通过专家与学员互动、学员之间的互动形式,发现问题、总结优点、交流体会,最后将撰写论文,转化成果。

5、跟踪反馈:实践反思、跟踪反馈、发现问题、及时总结

对于专家讲座,实践课堂,研讨反思等培训效果如何,同样也有反馈机制。学校制定有每一位专家讲座之后的定性评价和建议,并通过一定渠道反馈给专家。同时,根据需要,选派相关人员下乡镇基层学校,跟踪检查骨干教师的专业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为再一轮骨干教师培训提供参考的依据。

通过骨干教师培训,丰富了骨干教师专业素养,提高了骨干教师教学技能,提升了骨干教师科研能力,强化了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了区域素质教育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五段循环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的建议

1、加大教师的参与力度。让更多老师参与此项教学工作中来,有利于不间断地对骨干教师进行指导,使他们在教学中不断成长,保证培训模式的有效实践。

2、更多地借鉴国内国外先进的培训模式,优化培训模式,积极提升培训的有效性。

3、对于偏远山区的乡镇骨干教师,可以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将集中附近乡镇的骨干教师,设置教学点,分散时间,专家送教下乡。

骨干员工培养方案范文3

一、认清形势,建立职教师资培训机制。

鲁昕副部长提出:“中等职业教育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高度重视内涵建设,抓师资队伍建设,就抓住了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环节”。为此,我市制定了《桂林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2008年—2012年市级培养培训实施计划》,明确了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行目标责任制和领导责任制,把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作为我市职业教育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和具体体现,作为整体推进我市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重大机遇和重要突破口,在工作的规划、推进和保障上,做到了优先研究、优先部署、优先支持。

二、加大投入,健全培训经费保障机制。

为落实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实施计划各项目标,我市从职教攻坚财政性经费中,安排3%比例用于教师队伍建设,启动了桂林市中职教师队伍培训方案和中职名师培养计划。2009年以来,我市近百名专业骨干教师参加了部级培训、1000多名专业骨干教师参加了自治区级培训、2400余名教师参加了市级转岗教师、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中职教师职业基础技能、中职德育新大纲和制定中职学校教学方案等项目的培训。通过培训,有500余名参培教师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还举办了中职校级领导全员、提高和高级研修班的培训,使参培校级领导增强了形成科学的学校发展观、提升创办特色学校的意识和责任感。

三、扎实推进,确保师资培训质量。

(一)、抓基地——师资培训有后盾

1.科学规划,确定方案

根据《桂林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2008年—2012年市级培养培训实施计划》,我们制定了《桂林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工作方案》并成立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分类,以我市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前10名专业数据为依据,并结合我市中等职业学校需求,确定2009—2012年度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市级培训的重点专业是:信息技术类、加工制造类、商贸与旅游类、交通运输类。

2. 科学评估,遴选基地

为确保我市中职师资培训工作取得明显实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采取了培训点申报、专家评审认定的项目招标方式向市内外20个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国家重点中职学校寄送竞标文书,并向社会发送信息鼓励符合条件的单位积极参与市级培训基地的竞标工作。信息后,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反响,共收到15个单位投送的投标文书119件,显示了各级院校对我市中职师资培养工作的广泛关注。评标组按照培训内容、师资水平等6大指标对投标材料进行了严谨细致的评分,经实地考察,根据得分高低情况最后认定广西师范大学等单位作为我市中职师资培训基地承担桂林市中职师资的培训任务。

3.科学指导,把控计划

为保证培训效果,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与培训基地共同确定了培训计划,对各培训点的任务量、内容、评价方式进行了严格的推敲,经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后予以实施。

(二)、抓培训——教学相长见双赢

1. 突破培训常规,提高教学实效

根据师资培训的目标和要求,我们要求各培训单位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上要打破常规,找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攻关,采取启发式、讨论式、现场教学式、自学辅导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桂林市教科所承担的科研骨干培训中,对学员采取“六个一”的培训方法,要求参训学员分小组模拟完成一个课题项目的申报、组织、结题任务来培养学员的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通过培训,还要帮助一部分学员进行专业设计或者实验室实训基地设计,了解一些重要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常见品牌、参考价格和供应商,为他们回校后设计实验室建设方案打下基础。

2.加强教学反馈,及时调控修正

我们要求培训单位始终关注学员对课程的接受情况,根据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如桂林市理工大学承担的计算机及应用骨干教师培训班中,在开班前,培训单位向每名参训学员寄送了培训调查需求表,充分听取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员的培训需求,对于他们提到的某些课程要求给予了高度重视。经过信息交流和及时调整,教学与学员接受能力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学员的满意度逐渐提高。

3.以行动为导向,培养“双师”素质

一名合格的职业学校教师,除了要具有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胜任课堂教学,还必须要了解企业和市场,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能够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我们在与培训单位商定教学计划时就明确规定了“双证”培养目标,即学习结束时,要让培训学员获得结业证书的同时,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获得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要将相应的教学要求贯穿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并到企业中进行考察。

4.规范培训管理,加强监管力度

我们要求培训管理工作主要由培训单位承担,安排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培训管理办公室不定期进行抽查。给每个学员建立学籍档案,选派骨干教师担任培训班的辅导员,每天坚持考勤,将参训学员的结业鉴定、考核成绩、评优情况,报送市教育局和送培单位备案,作为学员单位今后用人的参考依据。

5.面向农村教师,加大辐射力度

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我们特别关注农村职业学校的培训报名工作,要求学校足额选派教师参加各项目的培训,进行了城乡教师结对活动。通过城乡结对活动,我市共有近400名农村教师成为受众对象,有利促进了农村职业学校教师的师资水平。

(三)、抓竞赛——专业测评验效果。

为检验培训效果,我市每两年举办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技能竞赛,通过“教、训、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得我市师生技能得到大幅度提升,打造了一批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技能较突出的教师队伍,这将为进一步提高我市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几点思考。

1.如何进一步提高各专业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培养。

骨干员工培养方案范文4

关键词:完善;青马工程;途径

为贯彻落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高校应该从以下几个途径更好地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工作:

一、精心制定培训方案,层层选拔优秀学员

各高校大学生骨干培养应采取学校、学院分级培养,高校校团委和各学院分团委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分别明确任务,分层实施。高校校团委每年对全校100名左右的学生骨干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培养,并由校团委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各学院建立分校,对本学院学生骨干进行有计划的培养,人数根据注册在籍学生规模确定。各学院学生骨干培养工作依据本学院实际,制定详细、可操作性强的培养规划,从低年级抓起,选好苗子,跟踪培养。同时,各高校应建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种子库”。建立“培养工程”学生骨干种子库,把接受校院两级培养的优秀学生骨干建档立册,形成集记录和考核功能一体的优秀学生骨干电子信息档案,在选拔培训交流、评奖评优及推荐就业等予以优先考虑,并实施跟踪培养。

二、培养目标明确,坚定不动摇

各高校应坚持不懈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青年、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以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鼓舞青年、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凝聚青年。各高校应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提高大学生骨干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完善培养机制,坚持不懈

各高校的每期“青马工程”都开开学典礼和结业典礼,坚持在实践中建立并完善长效培养机制。各高校应每年都坚持总结经验,为下一年度的“青马工程”的举办创建更好的导向性。与此同时,建立校、院两级培养体系;以创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校”、建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主题网站、组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导师队伍为工作重点:围绕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青年这个主题:以学生联合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学院学生组织为主阵地:以理论培训、精英论坛、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基地建设、树立典型等为主载体,构建常抓不懈的长效培养机制。健全推介机制,通过十佳大学生、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等评选活动,加大对重点培养群体中优秀典型的选拔、表彰、宣传和推介力度。

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现代文明意识

各高校应组建以党员领导干部、理论教师为主的教育团队,定期召集“青马工程”党员骨干对其进行宣讲,重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提高学生骨干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辨别力。传播现代文明理念,引导“青马工程”党员骨干讲文明、树新风。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倡导有秩序,讲文明的现代社会文化生活。

五、培养树立典型,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只有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在大学生中树立榜样效应,祖国的未来才有希望,才有憧憬。和谐稳定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各高校要着重加强“青马工程”党员骨干的民族团结教育、维护社会稳定教育,把他们培养树立成为优秀先进的典型,并对他们进行有力宣传,使他们在整个高校范围的学生教育工作中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加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和谐校园的浓厚氛围。

六、培养“青马工程”党员骨干进行宣讲,引领校园舆论

骨干员工培养方案范文5

一、目标任务

以校长、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落实五年一个周期的校长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完成不少于6000人的年度培训计划,努力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队伍。

二、培训项目及内容

1、校本研修专家和引领者培训。按照省教育厅及市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今年重点进行市、县(区)两级校本研修“专家”团队和“引领者”培训,培育校本研修指导专家和骨干队伍。计划分两个层次进行培训:7月下旬选派50名校本研修骨干外出培训,培训周期10天,培养市级校本研修专家团队;8月上旬邀请专家来培训校本研修业务骨干300人,培训周期10天,培养县区和学校校本研修指导专家队伍。

2、初、高中骨干教师业务提升培训。7月下旬邀请中考、高考学科专家名师(英语学科除外)来延进行骨干教师业务提升培训,计划培训640人(高中8个学科320人、初中6个学科320人),培训周期10天。

3、初、高中管理人员高级研修培训。7-8月组织各县区及直属中学管理人员(包括教学主任、副校长、校长)分两批共60人外出参加高级研修培训,培训周期30天。

4、骨干校长、园长挂职培训。与西安高新区教育理事会合作,进行校长园长挂职培训,第一期3月份选派8人(高中、初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各2人),培训周期5个月。第二期10月份选派8人,培训周期5个月。

5、班主任业务提升培训。为全面提升全市班主任队伍综合素质和班主任工作能力水平,8月中旬邀请专家团队来,组织举办一期班主任培训班,计划培训200人,培训周期7天。

6、中小学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7月下旬在组织全市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教师200人,开展骨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培训周期15天。

7、现代教育技术骨干培训。为全面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计划选择中心小学以上学校100所,每校1名电教管理人员或学科骨干教师,共100人,6月和10月分两期外出培训,每期50人,培训周期30天。

8、“名师大篷车”送培到县。按照省教育厅“名师大篷车”行动计划要求,组织开展市级“名师大篷车”送培到县活动,缓解基层学校选派教师参加外出培训过程中工学矛盾突出和经费不足难题。10月份从市级名师专家库抽调中小学33个学科(高中12个学科、初中12个学科、小学9个学科)共100人(名师、省级教学能手、教科研专家),选定3个县(区)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每县(区)3天,培训教师5000人。

三、组织实施

1、市级校长(园长)及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由市教育局组织实施,具体由继续教育科牵头负责,规划与资金科、基础教育科和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电大、市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等相关单位配合实施。

骨干员工培养方案范文6

关键词:骨干教师培训 工作现状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000-00

一、山西省农村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现状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2010-2020年)》文件精神,山西省教育厅出台了《山西省2010-2013年“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经过几年的运行实践,山西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我们在调查和实际工作中也发现,骨干教师的选拔工作仍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

(一)培训对象选拔条件普遍降低

农村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的选拔工作培训对象选拔标准普遍降低,原因如下:一是有些地区农村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的选拔方式缺乏“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而是以上级指派为主,甚至有些真正的骨干、精英连培训消息都得不到,这样的教师只能是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二是农村包括偏远山区的教师要脱岗进城培训,大部分教师,尤其是女教师既放不下家庭,也放不下学生,他们无论在哪里都是顶梁柱,让师范院校顶岗支教的学生代课校长也不放心,所以另外找愿意进城学习的教师代替。三是由于一些偏远山村教学条件与县城相比明显就差,学校好不容易培养出那么一两个好老师,又被县城的一些重点学校挖走了,有些校长就自己顶替名额。

(二)培训模式的单调

近年来,各大专院校及培训机构,对骨干教师培训采取的主要采取集中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对骨干教师培训的局限性十分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工学矛盾突出。集中培训必须抽出固定的时间组织进行,少则一周,多则数月,势必造成这头骨干教师成长,那头学生成绩下降的负面影响。二是针对性不强。参训的骨干教师学员已系统学习有关国家课程标准及相关教育教学理论,他们当务之急,应是在当前的课程理念下,怎样结合自己当地实际,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方法,交流学习更多的教育教学经验,许多学员认为他们的培训是复习功课,有些高校课程的教学模式极为传统,不接地气。三是学习资源欠缺。有些大专院校和培训机构,教学条件不足,课堂环境基本上是教室、教师和教材,既没教案样例也没教学课件,师生没有互动,课后没有反馈,缺乏对骨干教师连续的、长期的、系统的培训指导。

(三)培训师资的缺乏

2011年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提出,今后5年对全国1000多万教师进行每个人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按50人组成一个教学班,每位教师平均教学300学时计算,起码需要24万名专兼职培训教师。同时,高等教育素质教育改革还没能有效地与基础教育素质教育接轨,使得教师教育一直在做低水平的重复培训,培训课程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培训形式与方法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极不适应。即便是专职培训者,也面临着培训专业化的挑战,需要在通晓“学科教学”本体性知识的同时,遵循成人教育规律,掌握培训教学与管理方面的知识,具备教师培训的实践智慧。

二、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工作

(一)认真抓好农村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的选拔培训工作是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前提

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对象的选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培训的效果和质量,选拔培养工作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遵循公开推荐、公平竞争、公正选拔的原则

在选拔工作过程中,实行考试与考核相结合,教师自评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初审,由专家评审小组根据初审结果对推荐对象进行复审。审查的结果要向教师队伍公布,听取不同的意见反馈,同时加强舆论宣传与过程监督,提高选拔推荐工作的透明度。

2.应遵循严格标准、宁缺毋滥的原则

各地要严格依照中小学骨干教师素质标准和选拔办法进行骨干教师的选拔,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得降低标准,不得滥竽充数,要把好骨干教师队伍的关口。

3.应遵循制度化、年轻化、专业化的管理原则

应积极倡导实行骨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和骨干教师考核制度。通过骨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增强骨干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心,也有利于对骨干教师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坚持对骨干教师的考核制度,将考核、考查、考评相结合,每1-2年进行一次,不合格者予以淘汰,同时将一些符合骨干教师标准和具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教师补充到骨干教师队伍中,以促使骨干教师队伍不断提高和优化。

(二)建立健全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有效机制是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保障

农村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需要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资源,提高农村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在职培训的保障机制

农村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在职培训工作需要各级政府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通过政策手段和行政手段予以保障。我国颁布的《教师法》和《教育法》都对教师参加在职培训作了明确的规定,各地方各学校也要站在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制定相关保障机制,为骨干教师参加培训提供物质和生活保障,免除后顾之忧。

2.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在职培训的激励机制

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制度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应该把农村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同培养管理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教师的年度考核、评优和职务评聘结合起来,从精神、物质、情感、环境、信息等方面给骨干教师以激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部门要配合教师培训机构,为培训工作“卸担子”、“压担子”,创设激励骨干教师成长的宽松环境,推动当地“名师”和“名校”建设。

3.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在职培训的内动力机制

为了解研究农村骨干教师对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和内动力,笔者组织了“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的问卷调查。主要调查教师接受培训的愿望、方式、课程设置以及希望通过培训解决的具体问题。结果显示:骨干教师普遍都有成才的愿望和信心,他们迫切需要通过参加培训进一步学习CAI课件制作技术,提高备课、说课、讲课、评课等教学能力,提高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等教育科研能力,提高利用网上教育资源的能力,实现教师自我发展。这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它所产生的是一种非功利性的、持久的学习动机,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如果得到鼓励与支持,将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

(三)努力创造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骨干教师全程教育培训构想

教师职业发展过程是一个持续学习、实践教学理论,探索教学方法、途径,积累、整理教学经验,规划、调整教学行为,更新、改进教学观念和提高、完善教学技能的发展过程。有关师范院校、教学研究人员应与各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培训机构紧密联系、有机协调、通力协作,共同建构适合广大农村教师全程教育的培训构想,将农村现有教师统一摸底分类,制定分级培训目标、培训需要和培训方案,如:

1.对教龄低于2-3年的“新任教师”

着重培养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进入教师角色,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逐步提高教学能力,让他们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把所学的教育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2.对已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且在教育教学能力也达到了国家规定标准的“合格教师”

则侧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该阶段的教师培训主要以教师的自我教育、自主发展为主,向教师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创新探索的机会、发展能力的空间。

3.对专业知识丰富、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先进、教学效果优良的“优秀教师”

要注重培养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新信息并使之转化为自身的实际教育教学和研究能力,帮助教师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拓展专业知识,使其成为在学科教改和教研工作中能起指导、带动、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

(四)努力创建适合农村骨干教师新的培训模式是做好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关键

相比与城市,农村尤其是广大山区教师与外界接触较少,接受有效教育的机会就更少,所以有组织的进行农村骨干教育培训是农村教育良性发展的一个必要手段,而如何创建适合农村骨干教师新的培训模式则是做好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工作问题的关键。

1.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团队

为了深入研究国内外教师培训发展状况,更好地服务于我省乃至全国广大农村地区的课程教材改革,应吸纳国家成人教育课程专家、学科专家和成人教育管理专家,成立“十二五”农村骨干教师研究中心-农村教师辅导站,以此为依托,组织一支由学科专家、课程专家、教材编写专家、优秀教研员和一线优秀教师相互组合的、多层面的、立体的教材编写队伍、专业培训队伍和教师成长引领队伍作为《农村教师辅导站》的辅导员。这样一支队伍,有理论、有实践,从理论到实践,再回归到理论,这一不断循环的过程必将大大提高骨干教师培训专业队伍的品格。从某种意义上说,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加盟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在第一线,是学员对教材反映的见证人,最能了解学员的兴趣和需求,使专业教材的编写和教师培训工作更加切合教学实际,对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打造教材品牌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前期重点培养实验区,与实验区共建教材,不断吸收教材实验过程中得到的培训经验和成果,不断采纳实验区教师给我们提出的宝贵意见。

2.建立高效务实、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

(1)走下去的培训:《农村教师“辅导站”》要以“十二五”农村骨干教师为依托,组织由一级特级教师、教研员、课程标准研究专家和实验教材编写组专家共同参与教师培训队伍,奔赴农村骨干教师培训试验点,进行面对面指导,保证培训教材目的和学习方法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做好农村骨干教师成长的“辅导员”。

(2)请上来的培训:来用学术报告、学术研讨会及教学交流会等形式,组织教研人员、教师代表学习、交流、研讨课程教材的改革精神,获得实施新课程所需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确保达到农村教师培训课程和培训教材的预期目的。

(3)采用会课形式,进行观摩、比较,在操作层面上解决问题、推广经验,使农村骨干教师培训课程和教材的精神落到实处。

(4)采用教学论文评比形式,有效地推动教和研的结合,促进教师深刻、准确地学习、研究、理解和运用所用教材。

(5)编写内部资料,讲解新课程、新教材,传播新观念、新思想,免费发送到实验区受训学员手中。

(6)设立专门基金,资助与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中教师专业成长的相关专题研究,促进实验区广泛深刻的理解教师培训的培训课程改革和教材实验工作。

(7)定期对实验区进行回访和调研,和实验区教研员共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8)定期邀请实验区管理者和教研人员对农村教师“辅导站”工作进行考评,以利于地区间优势互补和经验交流。

3.打造专业性强、量身定做的服务平台

(1)丰富、高效的网络资源。

农村教师“辅导站”应有丰富、高效的教师培训网络资源,山西师大临汾学院《山西省“十二五”农村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研究》课题组专门建立了“农村教师辅导站”网站(网址:),网站的宗旨是“关注农村教育、关心农村教师、关爱农村孩子”。随着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实验的不断推进,登陆后,你将不仅可以浏览到农村教师培训课程和培训教材的详细信息,还可以与专家进行一对一的对话,并实现实验区与实验区之间的交流,同时还能下载到丰富的培训资料。

(2)多种期刊的有力支撑。

农村教师“辅导站”具有各个学科的专门期刊,设立专栏和专刊用于传播课程改革的精神和动向,交流教师教学实验经验和教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