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信用承诺制+标准地+帮代办+信易贷”综合改革经验材料
某地“信用承诺制+标准地+帮代办+信易贷”综合改革经验材料
近年来,X市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聚焦政策明晰、流程规范、审批高效和服务最优,围绕审批科学化、规范化、精准化、便利化,创新工作思路,细化工作举措,持续推动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力破解难题瓶颈,不断提升审批服务效能,以制度改革效能释放项目建设动能,充分激发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和民间投资活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工作情况
2022年6月以来,X市以“信用监管+告知承诺”为核心,“标准地”拿地即开工为突破,“帮代办”精细服务为抓手,在全省率先全域开展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改革,形成了具有X特色的“信用承诺制+标准地+帮代办+信易贷”综合改革模式。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2.52亿元,同比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3%,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9.3%,占比达48.2%。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7.73亿元,同比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2%,其中民间投资增长26.8%、占比49.2%。
(一)“多政策”集成强监管服务。围绕规范审批、优化流程、精简要件,加强政策集成应用,制定出台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改革实施细则、信用承诺制审批事项“白名单”、信用管理办法、区域评估评审实施方案、“标准地”实施细则、模拟审批实施方案、容缺受理实施方案、代办服务实施方案、“一网通办”平台管理办法等“1+8”配套政策文件,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市政设施建设类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等23项审批事项纳入信用承诺范围,占比达47.8%,实现了审批服务和信用监管的有机整合。
(二)“一张图”审批助项目提速。以极简为目标,依托全省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平台3.0建设,对项目审批流程进行全面优化,建立了从项目前期、审批落地、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的全过程、全周期的精简高效审批流程。在项目前期准备阶段,提前介入辅导,充分利用土地“招拍挂”时间,组织专人为企业提供“多对一”服务;在项目审批阶段,企业通过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平台申报项目,“一次填报、全网漫游”,多部门平台协同联动、集成服务形成审批“一张图”,通过“一图辅导”引导办、“并联审批”整合办、“信用承诺”精简办等有力举措,高效推进项目审批;在项目建设阶段,通过在线监管平台公示企业信用承诺信息,相关审批主管部门跟进监督履约践诺情况,并依据践诺情况进行信用奖惩。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31个工作日以内,审批效率提升近60%。
如X市国家级经开区标准化厂房二期项目,通过审批服务专班、专员帮办代办,审批时间压减约10个工作日,较采用传统审批模式的标准化厂房一期项目审批时间压减近68%,建设周期压减近33%。再如招商引资的晶科10GW单晶切片项目“当年引入、当年建成”,华膳全产业链食品产业园项目从招引到开工仅用21个工作日。
(三)“管家式”服务优营商环境。坚持以要素保障“硬支撑”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制定出台《X市只要企业定了干、一切手续政府办服务流程和标准》,充分发挥服务专班和代办员“全程代办、协调督促、高效运行、精准服务”作用,形成多方联动、高效衔接的代办服务体系。构建服务企业和项目全天候、全周期、全链条服务体系,打造便民高效、规范廉洁的“金事捷”公共服务品牌提供保障,在各级政务大厅设立企业投资项目代办中心或代办窗口,无偿为企业投资项目落地提供咨询、指导、协调、审批、办理等全流程跟踪服务。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帮办代办服务2.4万余件(次),群众满意度保持在99%以上。
(四)“信金融”保障解融资难题。聚焦企业和金融机构核心需求,打造以信用为核心的“一站式”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简称X“信易贷平台”),综合应用“信用中国(甘肃X)”网站和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信息,通过联合建模形成全覆盖、标准化、动态化的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从数据共享、产品加工、融资撮合、服务支持等方面为金融机构、政府、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实现中小微企业融资更便捷、金融机构服务更高效、政府部门管理更精准。企业一键提交融资需求信息,平台自动结合企业基本情况和需求金额精准匹配推送金融机构,金融机构1个工作日内向分支机构派单,10个工作日完成授信审批放款。X“信易贷平台”累计入驻企业1.2万户、金融机构10家,集中展示76款金融产品,共享企业信用信息43.11万条,发布融资需求90.93亿,累计授信696笔,授信金额142.05亿,成功放款53.46亿元,有力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五)“双试点”融合闯改革新路。在持续巩固和完善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和“标准地”改革试点政策机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推行“信用承诺制+标准地+帮办代办+信易贷”综合改革模式,将“标准地”评价管理统一纳入“信用承诺制”评价管理体系,将全天候、全周期、全链条服务引入审批监管,将金融信贷支持延伸至前期服务,通过采用“按标施建”“承诺审批”“定标出让”“信用监管”等一系列新型审批措施,在工业和新能源项目中探索推行“信用承诺制+标准地”审批供地模式,切实降低企业前期投入成本,全力推动重大投资项目落地开工。截至目前,企业投资信用承诺制综合改革模式已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入选全国信用承诺优秀案例,累计出让“标准地”36宗、5591亩。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X市创新实施“信用承诺制+标准地+帮代办+信易贷”组合式应用,将“标准地”纳入“信用承诺制”评价管理体系,“帮办代办”引入审批全链条,“信易贷”延伸至前期服务,企业投资项目全部实行“信用承诺制”审批、“标准地”供地、“帮办代办”服务、“信易贷”支持,晶科能源、金拓锂电、东展铝业等一批重点项目当年引入、当年建成投产,为高质量发展加力提速,但在协同改革、信息共享、软硬件基础设施配套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问题。
(一)信用承诺应用水平有待提升。信用承诺数据归集不够全面。截至目前,X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累计归集信用承诺为6.17万份,通过对比全市实施告知承诺制的部门、政务服务事项以及公开报道新闻材料等来看,全市各级各部门尚未机制化全面向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共享信用承诺信息。承诺履约监管闭环不够严密。信用承诺是推进“宽进严管”、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但前提是建立逻辑严密的履约践诺监管机制,目前全市依托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用承诺及履约结果信息的归集,注重的是“结果”,但从监管闭环形成的角度,还需要同步对“过程”进行必要的规范,建立健全各部门、各事项、各类型承诺的针对性监管标准,工作流程、监管措施及考核评价等。
(二)“标准地”信用监管有待完善。“标准地”信息管理缺乏有效载体。全市尚未建立“标准地”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标准地”区域及地块信息公开、出让合同主要指标及信用承诺公示、“标准地”项目指标采集以及信用评价监管等。信用监管机制还不够健全。“标准地”涉及产业、能耗及规划建筑等3类9项指标,涉及发改、住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税务及统计等众多部门,信息采集的精度和频度要求高,部分业务部门审批系统平台还未实现有效对接,目前全市在“标准地”指标跨部门信息共享方面还存在自动化程度不高等短板问题。信用承诺“白名单”应用还不够广泛。全省企业投资项目(包含“标准地”项目)必须通过甘肃省投资建设项目“一网通办”审批服务平台办理项目备案及各项审批手续,但据平台公开的信用承诺信息来看,仅涉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承诺一项,相较于全市已实施的23项标准地信用承诺“白名单”事项,应用范围很小。
(三)“帮代办”与信用结合有待深化。“帮代办”是一项惠民便企的服务举措,在提供服务过程中能够深入融合信用便利措施,全市各级各部门“帮代办”服务所产生的过程与结果信息尚未实现与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深度融合,如:将信用核查嵌入“帮代办”受理环节,在受理时同步告知依据委托人信用状况可享受的信用承诺等便利措施,并将帮办有关过程和结果数据同步与市信用信息平台共享。如:委托人提供的证照信息、信用承诺等,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信用信息全面性和可用性。
(四)“信易贷”与企业投资项目融合机制有待建立。信用信息共享还不够全面。目前,全市已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X市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等“信易贷”平台网络,并已接入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甘肃省级节点),能够共享应用市场主体登记信息、司法信息、纳税信息、住房公积金信息等14类37项信用信息。但是,从服务企业投资项目融资的角度,还缺乏银行较为关心的投资项目概况、项目审批及证照许可办理进度、竣工达产等信用数据,不利于银行及时高效为优质项目提供融资服务。以企业融资项目为中心的授信和放款还不够便利。与金融机构建立面向企业的联合预授信模型,并进一步实现全流程在线放款是国家推广“信易贷”模式的一项核心要求,目前全市各金融机构尚未建立专门针对企业投资项目的专项融资产品,以及预授信指标模型等基础要素,无法为全流程在线放款创造必要条件。
三、思考和建议
项目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经济发展起关键性作用,全市上下高度重视投资项目管理与服务,通过提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投资项目便利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带动投资项目规模快速增长。2021年至2024年2月中旬,全市累计申报投资项目2457个,总投资规模达到2670.93亿元,其中: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数量达到1367个,企业投资项目规模持续增长,是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必须在信用建设层面优化服务举措,为企业投资项目“保驾护航”。以信用工具应用为切入点,通过实施信用承诺制和“标准地”改革为基础,辅以“帮代办”“信易贷”等组合式优化举措,提高企业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效率,是X市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
(一)夯实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及平台网络基础设施。一是实现更大范围的信用信息共享。更高质量的信用信息共享是深化“信用承诺制+标准地+帮代办+信易贷”创新应用的前提,需要在与国家和甘肃省的纵向角度,以及与X市直部门的横向角度全面提升,包括实时共享省级管理的全市投资项目信息、审批进度信息、项目融资需求信息、企业提交的各类证照和资产信息等;在市直部门角度,共享项目建设投资信息、达产信息以及供应链信息等,进一步提高以信用信息价值服务企业投资项目的能力。二是提升信用信息平台网络协同应用能级。进一步强化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易贷”平台业务中枢,扩展“标准地”信用监管、信用承诺履约过程监管等应用功能,在贯通国家和省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及融资服务平台的基础上,争取实现与甘肃省投资项目建设“一网通办”审批服务平台、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库,以及市政务信息共享平台、政务服务系统等之间的数据业务互联互通,并督促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易贷”平台开展应用。
(二)规范信用承诺监管及创新履约应用场景。一是探索创新建立信用承诺赋码备案机制。探索从体制机制设计层面在全市实施信用承诺赋码备案管理,尝试解决目前全国各地信用承诺普遍存在的签署分散、不标准及难监管等问题,主要建议做法包括:①在市信用办组织架构下,联合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成员单位组建信用承诺监管工作专班,负责拟定承诺签署赋码备案制度和总体监管流程;②实施全市所有信用承诺书实行电子化管理,在统一平台签署并同步开展信用核查、备案赋码及归档;③在信用承诺创建赋码后同步根据监管规则生成履约监管任务,并在监管期主动提示监管部门实施监管监测并反馈履约践诺结果;④对全市各级各部门实施信用承诺备案和监管情况进行考核通报,逐步规范信用承诺应用,更大程度发挥信用承诺应用实效。二是探索建立信用承诺履约积分应用机制。切实提升承诺人对于信用承诺书的自我重视及加快守信价值转换,建议面向企业法人及自然人建立信用承诺履约践诺积分,践诺积分可累积;同步加快信用惠民便企应用场景建设,为诚信积分兑换服务或实物提供通道,通过“承诺—履约—守信激励”等闭环流程,提高全市参与承诺及履行承诺的应用水平。
(三)提升“标准地”管理精细化运行水平。一是加强“标准地”的数字化赋能。进一步强化数字化赋能“标准地”改革,集中公开“标准地”改革政策、区域、产业规划、运行动态等信息,建立数字化标准地产业图谱,助力区域企业达成更多上下游关联产业合作,通过数字化赋能加快“标准地”供给侧改革。二是健全“标准地”考核评价及信用监管。推进“标准地”考核评价和信用监管制度,深化产业用地“亩产论英雄”考核评价,提高监管效力和考核效能,推进各项信息动态及时共享、完善多部门协同监管。依托“标准地”信用监管平台开展“标准地”企业投资项目分级分类评价,对失信企业实行融资、项目投资和增地限制,对于履行“标准地”协议信用良好的企业,给予新增用地政策优惠及同步兑现激励措施等。三是稳步拓宽“标准地”信用承诺“白名单”事项范围,通过与全国推进“标准地”改革先进城市对比分析,全市还具有进一步放宽“标准地”信用承诺“白名单”事项范围的潜力,如:取水许可、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等。
(四)强化“帮代办”与信用建设的集成深度。围绕一般政务服务及企业投资项目“帮代办”工作,加强帮办过程与信用应用的基础,建立“信用+帮办”服务场景,包括受理前开展申请人信用核查,对存在失信记录的申请人引导进行信用修复;对信用记录良好的申请人,智能精准匹配帮办事项适配的告知承诺、容缺办理、证明替代等措施,提高信用服务“帮代办”的集成协作深度。
(五)加强“信易贷”赋能企业融资服务。一是建立健全市级企业投资项目信息数据库。建议加强与省发展改革委对接,争取实现与省级实时共享X辖区“企业投资项目”动态数据信息,构建“市级企业投资项目信息数据库”,并以该数据库为基础,扩展市“信易贷”平台的项目融资对接服务应用,为授权金融机构开放全市企业投资项目列表、企业信用状况、企业融资需求等信息,在项目建设期、达产期等提供全过程伴随“一站式”融资服务,打造具有X特色的项目制“信易贷”应用产品。二是加大项目融资政策支持力度。围绕企业投资项目融资需求,建立伴随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政策支持,包括为达到一定条件的“企业投资项目”提供融资贴息,纳入信用风险补偿范围等,在“信易贷”融资侧支持企业投资项目更好更快发展。三是提升市“信易贷”平台应用水平。加快理顺市“信易贷”平台和省“信易贷”平台之间的关系定位,聚焦本地化、差异化及特色化服务,建议以“项目制”融资作为突破口,以实实在在的企业投资项目资源吸引本地金融机构入驻市“信易贷”平台,联合打造“项目融资价值”授信模型,开发专项融资产品,实现全流程在线放款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