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品牌建设的逻辑、困境与路径思考高校

高校党建品牌建设的逻辑、困境与路径思考(高校)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政治保障。在新时代背景下,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党建品牌建设对于落实党建要求、强化党建功能、塑造党建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作用,是提升高校党建质量、推动基层党组织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何以可能:高校党建品牌建设的逻辑诠释

高校党建品牌建设是指高校基层党组织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政治目标、组织职责、组织方式、工作形式、工作水平等组织内部要素,通过党组织的工作方式,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的资源整合与目标升华。开展高校党建品牌建设是党的理论创新的需要。开展品牌建设,深入挖掘党建工作中的特色与内涵,可以使党建工作在基层环节、实践领域取得创新突破。开展高校党建品牌建设是扩大党建工作影响的需要。通过党建品牌规划、定位、设计、建设、推广、评价等过程的逐步展开,党建工作的中心地位更加凸显。党建工作为基层组织党员群众所接受,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就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1]开展高校党建品牌建设也是改进党建工作方法的需要。成功的党建品牌,可以提升党建工作的知名度、认知度、美誉度,引导和激励基层党组织优化工作流程、拓展工作思路,自觉找准党建引领业务的切入点,从而起到对整体党建工作提质增效的作用。

(一)理论逻辑:党建创新助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建设教育强国是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重大命题,其核心要义是提升教育质量。教育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党建质量的提升。品牌建设是提升党建质量的应然路径。党建品牌建设,综合运用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将党建品牌的理论创新运用到党建工作之中。党建品牌建设,通过探索高校党建创新体制机制的规律,推出高质量党建成果,增强学生对党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进而切实发挥党建工作的全面引领作用。这样,党建工作就可以为高等教育提供原生动力,助推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二)现实逻辑:破解高校党建工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实践路径

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高校党建工作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开展党建品牌建设,可以使高校更好地以实际问题为目标导向,着眼于学校重点难点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建品牌建设,可以使组织成员与党组织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形成组织育人合力,不断提升组织育人的质量。成功党建品牌建设经验的推广,可以为薄弱党组织党建活动提供示范引领作用,有效解决高校党建工作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问题。

(三)组织逻辑: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

凝聚力是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党建品牌建设活动中,基层党组织通过发挥品牌的辐射作用,使组织成员在教研室、学科组、研究所、中心、基地等找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的着力点,将组织成员紧密凝聚在创建党建工作品牌的氛围中,从而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

二、何以可为:高校党建品牌建设的实践困境

(一)重教师主导轻学生需要

立德树人是党赋予高校的根本任务。高校党建品牌建设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思维和视角进行品牌建设,凸显学生需求,彰显学生价值。教育与需求的关系十分密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满足学生需求,而且要引导学生合理确定需求。[2]高校党建品牌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呈现党建的各方面资源要素,实现党建力量整合,进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组织育人环境。基层党组织品牌建设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育人的过程。从这一意义上说,学生的需求理所应当成为党建品牌建设的基础。但是在现实中,个别党组织的品牌建设由教师唱主角,脱离了学生这个根本。个别党组织或过于强调品牌理念“上墙”,如设立“某某党总支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或热衷于建设功能齐全、装修豪华的党员活动室,放置具有积极意义的彩绘口号及各类学习图书等标识。这些理念和做法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做到极致时,就容易过分强调党组织领导者话语表达形式,背离学生的实际需求,成为“应景式”的品牌建设活动。许多由教师主导的高校党建品牌,虽然拥有完整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但偏离了以学生为本的初衷。这样的党建品牌不能契合学生的特征和需求,很难赢得学生的真正认同,无法获得牢固的根基,自然无法起到立德树人的品牌教育效果。

(二)重外在模仿轻内在养成

高校基层党组织积极打造具有一定美誉度的党建品牌,理应结合基层实际、彰显育人特色、整合党建资源。然而,在现实中,党建品牌建设活动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简单照搬企业品牌管理模式。企业品牌经营是商业行为,逐利性是它的根本属性,这决定了其思考逻辑是商业逻辑。简单照搬企业品牌管理模式,会导致基层党建品牌建设的“理念”“模式”异化为口号宣传,将商业思维带进党建活动。二是盲目模仿同类高校的成功经验。教育部开展“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的培育创建工作以来,众多的党建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逐渐被认识、接受,由此催生了其他高校的参观学习,甚至模仿照搬。盲目模仿造成的结果是,个别基层党组织着眼于狭义的党建开展工作,就党建抓党建,以理论学习、主题教育、实践走访等作为党建的主要内容。这在内容设计上忽视了高校党建工作的特殊性,造成部分高校品牌建设的内容趋同。基层党组织形成自己的党建品牌,不仅需要符合自身的历史发展与现实情况,也需要长期的积累。这意味着,每个党建品牌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不可能有适用于所有学校基层党组织的标准模式。党建品牌建设如果一味重视外在模仿与理念包装,就无法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功能契合,将会大大降低群众的认可度,不能发挥党建品牌应有的作用。

(三)重活动宣传轻文化积淀

开展党建活动是基层党组织发展的重要环节。正是基于此种原因,部分基层党组织在进行品牌建设时常常将重心放在党建活动的运作及宣传上。开展丰富的党建活动,对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是必要而且重要的,然而,对于建设党建品牌来讲却是不够的。目前的特色党建活动存在两类问题:一是党建活动难以彰显党建品牌价值的独特性。当前部分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活动强调“别人有什么,我也要什么”。这样就导致众多的党建活动千篇一律,而且部分特色活动与品牌建设之间没有任何逻辑关系,没有体系化的科学设计,缺少文化内涵。二是党建活动无法支撑党建品牌价值的持久性。基层党组织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全力打造所谓的“特色”党建活动,结果是一年一个主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有些甚至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缺少滋润学生心灵的文化养分,自然无法让学生在党建品牌建设中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反而可能使学生产生排斥感,不信任组织。不可否认,党建活动是党建品牌建设的重要载体,基层党组织开展特色党建活动是必要的。如果缺少系统规划和理论思考,党建活动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就会过于注重活动建设而轻视文化涵养建构,从而使品牌建设走向相反的方向。

三、何以可行:高校党建品牌建设的提升路径

高校在党建品牌建设过程中对教师主导、外在模仿及活动建设的侧重,容易使基层党组织自身陷入品牌困境,使得党建品牌建设偏离正常的轨道,使党建品牌本应具有的育人功能淡化。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优化品牌建设路径,走出高校党建品牌建设困境。

(一)以学生视角筑牢品牌根基

高校的一切工作必须围绕学生这个中心来开展。高校党建品牌建设,首先应该考虑获得组织内部学生的认可,其次才考虑获得组织外部社会的认可。因此,高校党建品牌建设的首要目的应该是要引导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首先,党建品牌内容必须满足学生的需要,符合学生发展特征。党建品牌的制度、精神和文化都需要通过具体内容来一一呈现,只有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才能让学生对党建品牌有亲切感,进而接受并认可。好的党建品牌应该是简单而直观、具体而形象的。

其次,党建品牌形式必须保证学生的参与。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更是党建品牌建设的重要力量,党建品牌的成效需要通过学生发展表现出来。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的积极参与,激活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才能实现党建品牌建设与学生发展需求之间的耦合。只有紧紧抓住学生群体这个主体力量,以“需求”引导、以“典型”推动,充分发挥教学基地、社会实践活动等的作用,将校园文化建设与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各种主题教育的品牌影响力,才能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品牌、走进品牌、认可品牌、宣传品牌。

(二)以内在生成彰显品牌价值

***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高校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3]我国大学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党建品牌建设必须遵循高等教育规律、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扎根于高校的内部土壤,采取内在生成的方式开展品牌建设。

首先,从教育规律中生成党建品牌。学校教育的目标是立德树人,高校党建品牌只有满足这一要求才能走上正确的发展轨道,品牌建设必须全方位体现育人元素。

其次,从基层党组织的历史发展中生成党建品牌。每个基层党组织通过一定时间的沉淀都会形成其特有的政治特征、精神特征及文化特征,它们会熏染组织成员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组织成员的认知。一是以党建品牌建设促进专业水平提升,用党建工作为专业建设照亮航道,明确建设方向,凝聚发展力量。例如,教育部推动的“双创”品牌创建,很多高校通过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将党支部设在学科、课题组,设在专业、年级,很好地实现了党组织与学科专业发展主体的融合,避免了“两张皮”现象的出现。二是以专业建设成果提升党建品牌价值。知识、技术、人才等是高校的宝贵资源,这些都可以用来丰富党建品牌建设的内涵,拓展基层党建工作的外延,帮助基层党组织在内在生成中开展品牌建设。

(三)以文化建构涵养品牌特色

文化是高校党建品牌的灵魂,它既包括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理念,组织成员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观念,也包括组织成员的情感体验、思维方式。如果高校党建品牌缺少文化这个关键因素,其品牌建设就会失去灵魂。

高校党建品牌要结合自身特有的人文环境不断丰富党建文化内涵,依托品牌价值,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丰富党建品牌建设资源,形成党建品牌建设的合力。[4]文化建构应该成为高校党建品牌建设的立足点之一。学校的发展定位是什么?基层党组织的目标是什么?学生的现实需求是什么?已经取得了哪些党建工作方面的成绩?还有什么需要改进加强的地方?只有对学校发展的现状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将党建品牌融入其中,从而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专业发展中形成独特的管理方法、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归属感、荣誉感,形成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高校党建品牌。例如,高校二级学院的党总支,可以将其悠久的专业历史、杰出校友、辉煌的发展成就作为党建品牌创建的文化底蕴,作为高校党建品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还可以通过提炼富有个性和特色的校训、培育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校园环境等,做到党建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相互融入,对内对外的有机统一。

高校要牢记责任担当,充分发挥党建品牌引领方向、协调各方、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同各行各业一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进程中开辟出适应国家新发展阶段要求的新境界,谱写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