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篇XX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情况报告

XX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情况报告(3篇)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计划〉的通知》(桂教督导〔2021〕6 号)精神,我城区开展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现报告如下:

一、义务教育基本情况

义务教育阶段,全城区117所(含2所民办学校)学校,其中独立初中1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完全小学96所,有学生的教学点45个(非完全小学45所)。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9.8%,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二、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作进展情况

(一)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

一是为有效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出台实施《南宁市武鸣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推进方案》。二是全面推进学区制管理改革。在学区制管理改革中,创新管理机制,完善议事制度,通过资源共享、交流提升学校造血功能和办学水平。对13个学区开展评估工作,将学区制管理改革评估情况纳入学校绩效考评内容。三是扎实开展控辍保学,持续巩固“双清零”成果。根据自治区、南宁市有关要求,切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的组织领导,保持政策不变、力度不减,持续压紧压实控辍保学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家访、劝返活动,全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失学辍学0人,持续保持控辍保学“双清零”工作成果。全年无被自治区黑榜通报、约谈、督察整改等情况。四是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行全纳教育和“低门槛入学”,落实“同城同等待遇”,召开专题协调会,研讨扩容增班问题。五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使帮扶留守儿童工作有章可循,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规范有序、有效开展。做好师生结对帮扶工作,建立教职工“一对一”对口帮扶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机制,落实帮扶措施,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并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台账。结合“文明校园”创建、乡村学校少年宫创建等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做好留守儿童安全、法治、感恩、心理健康疏导等方面的教育,使留守儿童能够活泼、健康成长。年内无负面案例发生。

(二)政府保障程度

城区政府积极推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调整优化学校布局,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确保弱势儿童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三)教育质量

我城区坚持立德树人育人导向,开展“品质教育,学在武鸣”系列活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提升。根据有关数据进行测算,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校校际间综合差异系数,小学为0.4977,初中为0.4371,均低于国家规定的小学0.50、初中0.45的标准。86所中小学校通过2022年广西绿色学校认定。16所学校获得市级文明校园荣誉称号。评出112个市优秀班集体、3919名市三好学生、344名市优秀学生干部。中考成绩位居南宁市前列。

(四)社会认可度

社会认可度是组织学生、家长、教师、校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其他群众,对政府开展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效进行测评。按照往年相关工作情况来看,我城区教育社会认可度较高。

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主要措施和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整体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改工作

城区党委、政府始终把义务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优质均衡发展。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专题听取汇报、部署工作;深入学校调研,听取意见,解决问题;检查教育经费到位情况,确保教育经费优先投入,教育用地优先安排,教育人才优先补充;出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系列文件,为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城区政府成立了武鸣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并强化城区各镇、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列入每年对各镇人民政府的绩效考评,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积极统筹财力,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

1.义务教育经费实现两个“只增不减”。加强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调整优化结构、提高使用效益,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加快推进城区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依法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费并按规定用于教育。

(三)加大项目建设,大力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1.完善建设规划。城区党委、政府编制《南宁市武鸣区义务教育布局结构调整规划(2020—2030)》,按年度、分阶段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

2.加快项目建设。倒排项目工期,挂图作战,53个土建项目全部实现12个月内开工建设,24个月内完工的目标,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

3.配齐教学仪器设备。城区共有班班通1971套,实现了各班都有班班通的目标;计算机占比达标并全部按各校最大班额人数配备台数;学校按标准配齐功能室,仪器设备达到基本均衡配备标准。

(四)强化队伍建设,教师素质稳步提升

1.切实提高教师待遇。一是落实改善教师待遇的各项政策。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落实义务教育教职工每人每年4000元的工作伙食补助,发放事业单位年终绩效工资增量、岗位考核津贴、综合绩效考评奖等。二是逐步改善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在乡村工作的教师除能享受乡镇工作补贴外,还按照每人每月200 元、300 元、400元、450元四个档次的标准给予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三是实施教师安居乐教工程。为教师配备热水器、电视机、电风扇、办公电脑、激光打印机等;以土地划拨的形式规划新建546套教师产权房。

2.多渠道补充新教师。一是通过双选、公招、免笔试招聘等办法招录新教师;实施优质师资“薪火计划”,择优录用优秀大学毕业生和选派名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将服务期满三年的特岗教师考核录用为公办教师。二是健全校长、教师交流机制。安排县域内教师交流轮岗413人,其中支教走教教师75名,交流比例达14.5%;招募中级以上职称优秀退休教师到农村边远小学支教;安排农村教师到中心城区学校跟班学习。

(五)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1.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城区各级各类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及广西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做到开齐开足课程,制定学校课程表,有计划安排教学活动。

2.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按照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合理划分全城区每所小学、初中招生服务范围。义务教育学校无采取考试或变相考试的方法择优录取新生现象,不以学生文化课成绩分快慢班、重点班,杜绝择校现象。

3. 扎实开展中小学校常规管理督导评估工作。完成对30所中小学校开展学校常规管理评估的审核认定工作,城厢镇第三小学等25所学校被评为优秀学校,甘圩中心校等5所评为良好学校,促进学校以高水平、精细化的常规管理向优质均衡发展。同时完成2022年对51所中小学校常规管理评估工作。

4.维护学校安全稳定。提高学校应急管理水平。加大校园安全工作经费投入,提升校园“三防”建设水平。每年公安、消防、教育、文化、市场监管、住建等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对校园周边进行排查整治4次以上。2022年我城区教育系统没有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5.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和学区文化,形成“一校一特色、一学区一品牌”的良好育人环境;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把民族教育融入地方课程设置,把具有壮民族特色的文化纳入民俗文化教学范畴,把壮民族传统游戏融入体育课或大课间活动,把壮民族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6.依法治教水平得到提升。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开展系列普法教育活动600多场次,举办武鸣区教育政策法规培训班,组织教育系统干部学法用法考试。向上级报送法治信息23篇。顺利通过城区依法治区办实地督察。完成2022年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及整改工作。完成“双随机、一公开”抽检44所学校。开展联合督查治理8次,不断规范我城区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净化营商环境。

四、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大校额、大班额成为优质均衡发展的最大瓶颈。超过2000人的小学3所:城镇一小,城镇三小上河校区,红岭小学,初中1所:民族中学,超过2500人的一贯制学校1所:实验学校;小学、初中尚有684个班级超过标准班额,大多分布在初中学校及中心城区小学。

(二)部分学校办学条件不足难以整改。一是部分学校现有用地不足限制规划建设,因学校周边为民房、单位等,无法进行扩容征地。二是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不达标。未达标学校因受用地不足、现有校舍等因素影响,无法实施规划建设。三是2010年自治区薄弱学校改造项目配备武鸣区多媒体班班通设备已基本报废无法使用。四是项目建设资金需求量大、资金不足影响学校规划建设,资金需求量很大,地方财力有限。

(三)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依然存在。目前全城区义务教育学校缺音乐、体育、美术、心理、信息技术学科教师。

五、下一步具体工作措施

(一)想方设法逐步解决大校额、大班额问题

在新建学校、改扩建校舍的基础上,严格控制义务教育学校班额,通过严把招生关、增加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学校数量等方式,逐步将小学、初中新增班额分别控制在45人、50人;逐步削减办学规模过大的学校,利用5年时间,通过控制实验学校、城镇一小、城镇三小上河校区、民族中学招生人数及班额,达到办学规模不超过20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不超过2500人)的目标;新建学校稳妥拆分大班额,达到优质均衡发展要求。

(二)争取经费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1.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根据《武鸣区主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及武鸣区国土空间相关规划,结合中心城区东西南北等区域需求,完善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位供需情况监测体系,及时调整学位项目建设,着力解决中心城区大班额及城镇化建设发展人口增长群众子女上学难、上学远的问题。

2.抓好现有学校指标缺口项目建设规划。对照指标缺口,分年度、分阶段实施项目建设规划,保障现有学校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运动场馆各项指标达标,着力解决校舍及运动场面积不达标问题。

3.不断补充学校图书、仪器设备。通过财政划拨、学校自筹等方式,新增图书,更新多媒体班班通教学设备,为乡镇所在地、中心城区中小学校配备书法教室、创客教室。依托南宁教育云平台,着力构建武鸣区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的升级版,为城区中小学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供给,着力打造处处可学、人人可学的武鸣教育信息化环境。

(三)多措并举补充教师并提升师资队伍素质

1.着力解决体育、艺术等教师严重不足问题。根据退休减员等情况,计划通过双选、乡镇学校免笔试公开招聘、特岗等办法招聘义务教育学校教师。

2.加强教师培训培养力度。继续组织教师参加国培、区培培训项目、双师型培养项目;重点开展武鸣区教学名师领航工程;制定2-5年教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规划,开展新入职教师上岗培训、送教下乡、师徒结对、业务专题培训等活动,规范开展校本研修,加大艺术教师培训培养力度;对村小、教学点新招聘的教师,5年内须安排到中心城区小学或镇中心小学跟班学习1年;抓好民族中学等13所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作为教师培训实践基地学校建设。

南宁市武鸣区教育局

篇2:

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推进情况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

区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8所,其中市教育局直属义务教育学校14所、淮师大附属学校2所、区属义务教育学校42所。另有特教学校1所(市直)。

二、评估指标达标分析

(一)资源配置方面

1.我区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达到5.1人,整体达标;但从个体上来看,张集中学、钟楼中学、九一0学校小学部、三堤口学校小学部目前还未达标。                     

2.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1.76人,整体达标,存在个别学校不达标情况。

3.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目前小学为0.59,初中为0.9,小学低于优质均衡发展指标(0.9)。

4.目前共有18所中小学生均教学用房面积不达标。

5.目前共有12所中小学运动场馆面积不达标,运动场面积中小学差额65902.1平方米(其中小学差额53359.5平方米,初中差额12542.6平方米)。

6.小学主要表现为功能性教室、多媒体教室紧缺;初中表现为音体美器材、创新实验室设备紧缺。

7.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35 所小学有 25 所达标;13 所初中有 7 所达标,达标率53.8%,缺额 26 间。

(二)政府保障方面

政府保障程度评估有15项指标,其中村小和教学点生均公用经费、特殊教育学校生均经费、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保障、教师5年培训学时完成率、教师交流轮岗比例、专任教师持证上岗率、留守儿童关爱体系等12项指标均已达标,还有下列3项指标与标准要求还有差距。

1.音乐、美术专用教室配置,我区仅有长山路小学、翠峰小学达标,其余均不达标。

2.第二实验小学、古城路小学2所学校均超过2000人。

3.小学527个教学班,大班额率为6.26%;初中166个教学班,大班额率为0.6%。

(三)教育质量方面

教育质量评估有9项指标,包括初中三年巩固率、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等指标,目前,除“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1项指标因2021年国家教育质量检测结果未公布,暂时无法评估外其余8项指标我区全部达标。

三、工作推进情况

(一)强化领导,高位推进优质均衡

一是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区长为组长,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有关单位为成员的相山区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优质均衡创建申报以来,区委书记、区长、人大、政协领导先后深入学校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情况专题调研10余次,交任务、解难题,及时解决了相山区教师配备、合众小学门前安全、长山路小学二期工程建设等问题。教育发展有困难、有问题,分管区长随时深入指导,协调督促相关部门解决落实,强力推动优质均衡创建进度。

二是区政府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就“着眼打造苏鲁豫皖地区教育高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集团化发展、一体化布局,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布局”向全区人民许下庄严承诺,严格按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办好群众家门口满意的学校。

三是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始终坚持“教育项目优先安排、教育资金优先拨付、教育需求优先满足”的“三优先”原则,在人财物方面全力提供支持。自2019年申报创建工作以来,共投入财政资金约11.5亿元(含土地征收费用)用于新建、改扩建学校、运动场改造及改善办学条件等;将校长职级制改革作为上报市深改委的两项改革任务之一,并以两办名义印发《相山区关于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施方案 (试行)》(相区办发〔2020〕45号),大力推动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分步实施,科学落实目标任务

根据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验收时间表,在对全区学校具体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制定达标规划,分校分类分步解决存在的问题。相山区教育局根据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要求,按照“一校一案”原则,制定《相山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一校一策,分片区实施”工作方案》,建立并按照创建进度更新了《相山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作一校一案工作台账》。

(三)精准施策,提高创建工作效率

1.科学优化调整学校布局。通过完善相山区中小学规划布局调整,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教育用地资源配置、盘活教育用地资源存量,构建均衡完善的中小学教育用地空间布局体系,满足教育中长期发展的需要,逐步实现学校布局合理化、规模适度化、条件标准化和中小学教育优质化。2020年全面启动西部学校规划整合,初步形成“三点一线”布局方案,完成张集小学、桃元小学班级整合,撤销鲁楼小学,桃元小学改为寄宿制小学等规划,实现公办寄宿制小学零突破。目前西部中小学规划布局调整方案正逐步推进。

2.多措并举增强师资力量。完成2021年省招教师44人的择校分配及4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的招录与面试工作;已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非在编中小学教学人员50名,公开引进高校优秀毕业生20名;引进淮师大师范类90名大学生到相山区见习;拟定转岗培训合作协议,近期将组织实施。深入推进校本教研,加强“区—片—校”三级教研管理。通过开展主题研修、命题研究、微课题研究等活动,坚持灵活有效地将教研重点指向课堂;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举办名师教学实践研讨会,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学术引领、人才培养作用。开展送培送教、专题研修、跟踪指导等活动,充分发挥名优教师辐射作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全面落实中小学教职工“区管校聘”管理体制,加强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的统筹管理,全区交流教师共计307人次,向乡村交流教师88人次。

3.加快推进基础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新建、改扩建学校,有效增加学位。2021年开工项目7个,总投资约10亿元,增加学位约7860个。主要是新建淮师大相山附校、滨河学校、相山区实验中学翠峰校区、二实小恒大校区;扩建张集中学、实验中学及钟楼中学。目前,相山区实验中学新建教学楼、宿舍楼项目,1号楼已出地面,2号楼正在进行基础施工;张集、钟楼中学新建教学楼及附属工程,已完成项目立项、节能、环保,规划方案,近期将挂网公开招标;新建淮师大相山附校,现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新建实验中学翠峰校区,现已完成西侧、南侧围墙建设,1号楼正在进行4层顶板支内架及1号连廊3层顶板支内架建设,2号楼首层正在浇筑顶板,3号楼基础已完工正在养护期;新建滨河学校,教学楼及综合楼基础已完成基础施工;新建淮北市第二实验小学恒大校区,该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的施工,计划年底竣工验收。

4.补充更新学校设施设备。2021年7月,区政府第12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建优质均衡示范区设施设备配备情况的汇报,“5G+智慧教育”及非信息化设备项目共计投资4035万元,包括智慧课堂、云机房、智慧黑板、录播室、实验室、图书、创客教室等设备采购。按照计划,预计2021年底完成全部采购任务。届时,相山区将在图书生均册数,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人多媒体教室数量等优质均衡指标上全部达标或超过标准。目前,此项目进入方案确认阶段。

5.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结合“双减”工作,组织学科教师深入研究作业类型。积极探索巩固学科学习内容的新方法、新途径,优化作业布置,做好“零起点”教学。以课堂改革为抓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开展分层次、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培训,采取以强带弱、同质结合和“片区”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等形式,实现城乡教师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的共同提升。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整体思路

1.学校布局优化调整

按照“三点一线”布局思路,以中学带小学的形式制定《相山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一校一策,分片区实施”工作方案》,2021年底前实现整合进度过半。

2.“第一类学校”达标销号

将基础设施基本具备,只需要小规模维修改造和人员配备即可达标的学校归为“第一类学校”,其中包括三堤口学校、翠峰小学、长山路小学、相山路学校、太阳城学校、第六中学、朝阳小学、刘桥矿小学、曲阳小学、凤凰城学校、十一中、黄里小学、平楼小学、梁楼小学、王店小学、郭王小学、桃元小学、合众小学共18所学校。截至目前,区教育局对应部门已对标完成诸校资源配置,合理化解局部问题,完成达标任务,保持不反弹。

3.需要资源整合实现达标的“第二类学校”问题

此类学校需要通过扩建、撤并实现资源配置达标,包括张集中学、钟楼中学、实验中学、鲁楼小学、张楼小学、青杨小学、小集小学、张集小学、平楼小学、梁楼小学、濉河花园小学、四中共12所学校。此类问题按照《相山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一校一策,分片区实施”工作方案》计划于2021年底统筹达标。

4.化解“第三类学校”问题

此类学校在达标上有一定难度,但可以通过积极努力实现矛盾化解,包括第二实验小学、淮海路小学、九一0学校、桓谭中学、桓谭小学共5所学校。统筹各部门力量,通过规范招生、学区划分、新校区开办、局部分流等多种形式,实现在2022年春季开学前对标达标。

5.认真梳理、协调解决“第四类学校”问题

此类学校为区级层面无法解决或是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包括古城路小学、土楼小学、油坊小学、淮纺路小学、淮纺路中学共5所学校“两大两小(大校额、大班额、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小、生均运动场面积小)”的问题。此类问题需市级层面统筹帮助解决。相山区将积极争取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确保于2022年9月前实现达标。

6.加强教育教学管理

以《学校章程》的完善和落实为抓手,推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教育局全面加强指导督导,重点提高学校凝聚力量谋发展的水平和依法治教保持稳定的能力。    

7.着力提升教学质量

建立落实科学评价机制,激发教育教学活力;实施教师素养提升工程,培树新时代教师新风。立足实际,完善立德树人实施方案,统筹学科教学、丰富课后活动,全面提升素质教育质量。

(二)集中开展的重点工作

1.学校建设实施方面

加快推进淮师大相山附校、滨河学校、相山区实验中学翠峰校区,扩建张集中学、钟楼中学及实验中学7所学校建设进度。积极谋划2022年建设项目,争取2022年朝阳小学与淮海路小学的扩建项目开工建设。

2.师资配备方面

2022年,继续协调市、区委编办和市教育局,年底重新核定全区中小学教师编制,通过多种形式,争取配足配齐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继续加大体育、艺术类教师的招聘力度;继续通过教师轮岗交流、“三支一扶”招聘、“夕阳红”计划等方式补充教师,缓解师资力量不足问题。

3.校园美化方面

校园文化标准不高、思路不清,美化、绿化工作不够到位。目前,区教育局已与淮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对接,为长山路小学环湖小学等5所学校完成校园文化建设方案设计。下一步,继续强化合作,全面完成全区学校校园美化工作。

4.内涵提升方面

着重打造学校领导干部队伍与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校领导干部管理水平、教师队伍教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责任与担当、师德建设、专业水平三个维度开展培训工作。近期将开展中小学转岗培训。

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名校挂职”“城乡交流”等形式,努力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为依托,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全区范围内实施名校+新校、名校+小学校、大校牵手小学校,实现集团化办学(紧密型+松散型)结合的办法,破解大校额、大班额。目前集团化办学方案已初步形成,正在征求各方意见,根据方案全区计划成立11个集团校。

推进“学校共同体”即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城乡之间、公民办学校之间文化共建、资源共享、教学共研,针对农村薄弱小学校,通过拉、帮、带、包保的形式提升办学水平。

强化校本课程建设。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以及周边高校资源,丰富区属学校课后服务内容,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破解学校专任教师不足问题。

五、提请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一)标准班额方面。区属古城路学校、淮纺路小学大班额现象严重,并且无法进行拆建或改扩建,积极争取从全市教育资源优化方面考虑,利用学校附近的市级资源统筹解决学校“大班额”问题。

(二)师资配备问题。尽快启动教师核编工作,形成常态化的教师补充机制。  

(三)资金投入方面。加大市级资金倾斜力度,降低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校际差异化系数。

(1) 业务指导方面。加强创建业务指导,统筹市直学校与区属学校整体创建工作。

篇3:

X县人民政府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

一、推动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工作

(一)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一是编制规划、合理布局。先后编制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专项规划、孝昌县“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大别山革命老区教育发展规划、项目建设规划等。全县义务段学校布局总体合理,保障了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需求。二是全面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县按小学每生每年650元、初中每生每年850元基准定额标准核定公用经费,对不足100人规模的学校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从2017年起,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统一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对寄宿制学校寄宿生均按标准增加公用经费和提供生活困难补助。全县特殊教育学校按每生每年6000元标准落实公用经费。三是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十三五”以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1.6亿元,相继实施了重大工程项目42个,其中申请中央、省资金1.1亿元实施“改薄工程”,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作为省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全县宽带网络接入义务教育学校达100%;配备“班班通”设备教室总数966间,占比达100%;教职工办公用计算机2888台,师机比1.2:1。建录播教室10间、实验室85间,学校藏书98万余册。

(二)优化配置,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建立教师补充交流制度。2016——2022年,全县招录新机制教师1100人,招录硕士研究生7名,农村学校紧缺的音体美学科教师得到有效补充。县直学校与12所农村学校建立校际联盟,实现了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二是大力实施教师能力提升工程。2016年以来,通过国培、省培和县、县、校等多种类型培训教师2万余人次。举办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班12期。全县建立名师、名校长工作室5个,在国家平台建网络教研工作室2个。三是教师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职称评聘向农村教师倾斜,落实农村学校骨干教师生活补助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孝昌、大悟)教师补助政策。县级财政每年列支10万元,用于表彰奖励优秀教师。

(三)加强管理,义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一是全面规范办学行为。

推进依法办学。制定《孝昌县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计划》,进一步完善学校章程、各岗位职责;规范中小学校招生入学行为,加强学籍管理,严格控制县域内学生无序流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视《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教案、有课时、有学生测试卷。第二学区主任唐雷鸣亲自教授邹岗中学《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定期开展安全演练、上法制教育课,开展防范校园欺凌的宣传和管控。每年主办运动会、展演节,丰富教育内涵,激发师生活力。规范教育教学。引导、培养教师在课堂展现出深厚的学科素养、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力的课堂掌控,学习氛围浓厚。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按导入设问或者课堂主题开展教师指导下的有序自学,比较全面深入研读课本,广泛参与写练演训,老师安排重点、难点知识的当堂训练,学生充分展示学习所获。学生学习参与率高、参与度深,学习效果良好。县中职技能实训课堂分组训练学生人人动手实操实训,相互借鉴、相互监督。这些课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了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

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截至目前,全县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7199人,其中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2312人,占比4.9%,达到了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控制在5%以内的市定目标。

二是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充分发挥校园育人主阵地作用,推动各校通过加强作业设计研究、完善作业设计指南、开展优质作业展示交流、举办作业设计大赛等,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水平,提高作业针对性有效性。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托管服务实现全覆盖,11所学校开展了以球类、书法、舞蹈、乐器等特色社团活动为主的周末课后服务,课后服务项目吸引力显著提升。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建立了“黑白名单”制度对校外培训广告、培训材料、从业人员等开展联合执法32次,拉网式查处违规广告6起,拆除广告牌16块,查处违规培训行为3起,已全部整改到位。。

三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强化集体备课,开展集体备课现场展示;组织开展学科比武、中考模拟试卷评选、课件及论文竞赛。强化课题研究,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开展送教下乡活动5次。中考优分率、合格率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二、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县级财政力量不足。县级财政对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心有余力不足,“两个只增不减”压力巨大。

2.师资队伍需要加强。部分优质教师流失到大中城市,冲击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提升。教师参加新时代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学习动能不足,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导致全县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整体不高。

3.功能室建设滞后。城区部分学校功能室配备离优质均衡发展的标准还有差距,需要新建综合楼、实验楼。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1、加大对县级教育投入的扶持力度,使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能够顺畅实施。

2、加大对农村教师待遇的倾斜力度,让农村教师愿意扎根农村学校。

3、切实重视对县级及以下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综合办学水平的评价,为评促改、以评促建。

2023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