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困境及对策报告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困境及对策报告

理论永远是灰色的,而实践之树常青。只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的价值,并深化对理论的认知。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践教学是重要环节,也是有效的教学形式之一,居于特殊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相关文件和讲话中提出许多具体要求,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xx年x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中再次强调要构建实践教学工作体系、落实思政课实践教学学时学分等,这为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了基本遵循。研究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境并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认同,各高校在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求的过程中,虽形成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实用经验,但部分高校仍存在不少问题,从实践教学的实施结果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求不到位

20xx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20xx年x月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x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x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随着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日渐明确,实践教学逐渐进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计划安排中。但有些高校站位不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仅把实践教学当作“政治任务”来抓,虽划出了学分,并相应安排了一定的实践教学学时,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是什么、谁来组织、谁来考核、怎样考核等一系列问题都缺乏系统深刻的思考,并未形成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以致实践教学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存在实践教学学时的内容由任课教师自行安排甚至用理论课直接代替实践课的现象,实践教学形同虚设。

(二)现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有的高校积极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求,不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起来说实践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存在实践教学育人功能未充分发挥、育人目的未真正实现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在受众面上,实践教学没有实现全员覆盖,没有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特别是校外社会实践教学存在“掐尖”现象,全体学生参与度不够;在功能发挥上,实践教学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情况,实践教学看似热闹但缺乏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观光者”“游离者”现象普遍,有的甚至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完全等同于专业课实践、社会实习及一般的课外活动;在价值引领实现上,在实践教学内容同质化固态化现象严重、针对性不强,形式老套、不够多样,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对学生缺乏吸引力,部分学生缺乏参与积极性、主动性,消极对待实践教学,存在不求质量只求完成任务的应付心理,甚至弄虚作假,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实践育人最终成为“空谈”。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实困境

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切实落实和效果提高的因素既有主观方面又有客观方面的,既有领导层面又有制度层面和实施层面的,从实践教学具体实施层面看,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三个。

(一)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不完善

既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一定学时学分,那它就应该像一门课程一样,形成一套明确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是教师实施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据,其完善程度事关实践教学的运行和效果。如果没有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或实施方案不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就不会规范开展,就会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极易沦为形式过场,其教学效果则主要依赖于教师个人实践教学的自觉意识和能力。当前有的高校还没有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有的高校制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案借鉴成分太多,模仿痕迹太重,没有自己的思路和方法,没有体现学校特色和个性,有的高校制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过于简单,模式化突出、形式陈旧,存在“普遍适用”的问题,比如,在主题设置上没有体现各门思政课程的内容特点等差别,在形式上没有体现课堂、校内、校外等不同实践组织形式的差别,在实施对象上没有体现学生年级专业差别等。

(二)教师实践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教师依然发挥主导作用,若教师不能对学生实践进行有效指导,实践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但实践教学大多不会像理论教学那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而是以小组、团队形式或个人分散进行,所以要实现教师指导覆盖全部学生的实践活动,这对指导教师的需求量更大,而且对教师组织、指导、把控实践教学的能力和水平要求更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并非是简单换个环境、换个场所教学,而是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成绩考核等方面都与理论教学存在很大区别。部分教师习惯于传统的理论教学,观念陈旧,思想固化,对实践教学持否定怀疑态度,对新的教学载体、教学形式和手段等不够了解,不能做到熟练掌握和运用,不能很好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相对理论教学的变化和要求,对实践教学往往感到无所适从或力不从心。

(三)社会实践基地不足

实践基地、平台是有效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条件。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着眼课内外、校内外积极探索各种实践组织形式,课堂实践主要运用观看视频、情景模拟、分组研学、讨论辩论、作业作品展示介绍等方式组织,校内实践主要通过比赛、竞赛、表演活动等形式进行,社会实践主要通过调查研究、实地参观、义务劳动、志愿服务等形式开展。相对而言,社会实践更加突出现场亲历与实际作为,更具有“实践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实现理论知识体系向日常行为体系和终身信仰体系转化的重要环节”。20xx年x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也强调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但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更多采用的是课堂实践或校园实践形式,而社会实践严重不足,没有覆盖全体学生。究其原因,除了经费、安全等因素外,社会实践资源不够、社会实践基地严重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对策

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层面的主要现实困境,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解决。

(一)完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推进实践教学规范化

为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规范有序开展,高校必须要加强实践教学组织工作,制定一套学生全员参与、教师全程指导管理、实践主题精心设计、实践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实现实践教学思政课程全覆盖,在现有本专科思政课程体系下,将实践教学课时划分到具体课程,分课开展实践教学,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保证各课程实践教学紧扣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深化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每门思政课应有多种实践形式,每种形式对应不同的实践目标、实践主题和学分,适度增加社会实践活动比例,改变用课堂辩论、视频观看等课堂类实践环节代替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的做法,形成课堂、校园、社会三位一体的系统性实践教学。在主题的设置上,应充分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和不同专业特色而有所区别,以激发学生的实践积极性,更好实现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二)建立健全实践教学教师队伍,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单靠思政课教师承担是远远不够的,高校要改变思政课教师单兵作战的情况,制定并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支持、激励等机制,整合组建一支以学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为主,专业课教师参与,各行业先进模范、红色基地讲解员、志愿者为补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多元化教育主体作用,形成教育合力。高校要加大对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鼓励、支持教师进行国情考察、实践研修,参加培训学习、教学研讨等,提高教师对实践育人重要性的认识,使教师能够主动顺应时代发展浪潮,创新教学载体、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相关研究项目,鼓励教师对教学的有效办法、模式进行经验总结提升,对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促进科研成果实现现实转化和实践转化,不断解决实践教学困境。

(三)建好用好实践教学基地,拓展社会实践资源和平台

解决教学基地不足的问题,要靠建设,也要靠转换思路和方法。高校要继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既要与当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等加强合作,又要深挖当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资源,结合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劳动教育等主题,加强与街道社区、农村、企业等合作。要主动发掘已有的各种社会实践的思政教育因素,加强与其他部门合作,协调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团委暑期社会实践以及专业课程社会实践,形成协同发展的大思政社会实践格局。改变传统的寒暑假集中组织社会实践模式,鼓励学生团队或个人分散进行社会实践,这样既可以打破时间限制,大大提高社会实践基地平时的利用率,也可以打破地域限制,充分利用外地社会实践资源和平台。加快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建设,思政课社会实践基地可以主要用于组织调查、劳动、建设、服务类活动,部分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感悟式、体验式的社会实践可以通过虚拟实践方式进行,即在模拟真实环境中让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体验。

(四)构建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扎实推进实践教学

考核评价是检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对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展和大学生素质的提升具有监督和导向作用。为避免实践教学流于形式,高校应构建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激励和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考核评价应从教学主体和教学对象两个方面开展。从实践教学主体角度,通过对教师的考核评价,督促教师规范并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建立实践考核奖励表彰机制,把教师指导、组织开展实践活动等纳入教学工作量,对实践教学成效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提高教师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从实践教学对象角度,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应充分发挥多元教育主体作用,多方力量协同推动,从不同角度和维度对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建立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机制,严控实践过程,严把实践结果,兼顾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确保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素质发展等方方面面对学生展开客观真实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结语

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教学形式,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日益受到重视,但目前部分高校在其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总体上处于探索阶段。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求的提高和进程的不断推进,实践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效果也将进一步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