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区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
农业服务是贯穿农业生产全链条,直接完成或协助完成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作业的社会化服务。随着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相应领域不断细分,现代农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相关服务业的支撑保障。根据国家统计局核算,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中服务业占比逐年增高,服务业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化服务趋向多元。农业现代化服务的手段、内容、方法更是体现出网络、计算机、无人机、自动化、遥感测量、实物检测、图像判别、信息处理等多元的应用元素。
为培育农业服务业战略性大产业,国家部委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农经发〔2017〕6号)、《关于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科发农〔2020〕192号)、《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意见》(农经发〔2021〕2号)等系列政策措施,指导和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为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创造了良好政策环境。市委书记陈吉宁也指出“上海的农村是大都市的农村,要立足自身优势和产业特点,提升农业设施现代化水平,更加注重标准品质,强化科技赋能,大力发展精品农业、品牌农业,使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当前正处于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下一阶段,如何更好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深入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构建以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助力现代农业发展,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结合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立足全区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情况,区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委在分管领导带领下,实地走访相关街镇,并赴浦东新区等地考察学习,聚焦问题导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区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探索了超大城市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径,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认可,X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也围绕家庭农场取得了较多实效,具体来说:
(一)体现在对生产主体的服务提升
1.通过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指导绿色生产。以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为主线,完善涉及区、镇两级的农业技术服务队伍,以科技示范展示基地为核心,以科技示范户为主体,构建“一主多元”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快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速度,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全区现有农技推广服务人员245人,其中,正高7人,副高33人,中级62人。2022年,X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被推荐认定为“全国五星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农技推广APP使用率达到98%以上。
2.建立了一条适合家庭农场发展的培训方法。全区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5%以上,统筹全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民田间学校等教育资源,共建设16所农民田间学校,区农技中心获评“全国五星基层农技推广机构”,2所田间学校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田间学校。
3.培育了一支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经过多年培育,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累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3200人,其中家庭农场持有新型职业农民证书95%以上。在此基础上,优选文化素质高的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等新型经营主体参加头雁项目、菁鹰计划、农业经理人等培训,培养了一批创新创业带头人。
(二)体现在对生产管理的服务创新
1.形成“2+3”良种繁育推广服务。依托区农技中心、区水稻研究所以及区内3家水稻种子企业,建立水稻品种选育、良种繁育供应、品种推广为一体的种子服务体系,成功培育出“松早香1号”(国庆稻)和“松香粳1018”“松香粳1855”(刚刚选育成功)等优质稻米品种,2023年全区分别推广种植1.1万亩、8.9万亩、200亩,分别占全区水稻种植面积15.3万亩的7.2%、58.2%、0.1%。
2.提供农资集中配送服务,并与病虫害统防统治实现联动。建立完善的病虫害测报服务体系,开展统一防治,防治药剂依托农药肥料连锁经营企业上海浦江农资有限公司开展集中配送服务,统一配送至各街镇,形成了我区特色的粮食病虫草统防统治体系。农资配送量占全区家庭农场使用量的96%以上,引导发展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22家。
3.农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加大财政资金保障,近5年全区累计投入农机购置资金近1.5亿元,被评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发展农机互助服务,建立“机型互补、作业互助、服务周边”的农机作业服务新形式,全区74个机农互助点,服务面积14.54万亩,服务覆盖率95.9%。创新农机“4S”维修服务,2013年,成立上海首家农机4S店,开展“大修到店、小修到点、抢修到田”的农机维修服务,目前已发展为本市农机维修和培训综合实力第一的服务型龙头企业。
4.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服务。全区设立区、镇、村111个回收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全区粮食作物、蔬菜、林果、禽畜、水产等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农业废弃物开展有偿回收,建立统一收集、统一转运、统一处置制度,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100%,地膜回收率达99%以上。
(三)体现在对产后环节的服务供给
1.不断提升加工收储服务能力。全区建立了13个粮食烘干基地,6个大米加工基地,配套循环式烘干机共150台、成套大米加工设备6套,具备3224吨日烘干量,20吨/小时大米加工能力,其中建成运行小昆山大米加工厂(万亩良田内),形成大米集采、收储、烘干、加工、体验为一体的加工基地,采用国内先进的大米一体化生产加工线,具备4吨/小时加工能力,能充分满足家庭农场产后加工收储需求。
2.加强销售服务供给。构建优质稻米产业联合体。发挥联合体内资源要素集聚、购销服务协同、信息渠道共享等优势,带动销售能力持续增强。2022年全区共14家联合体,累计签约优质稻面积6.1万亩,占全区优质稻种植面积的74%。创建农联社促进产销对接。通过农联社,打造“X大米”区域品牌,在地铁9号线新城站设立大米展销管。每年举办国庆稻和晚稻的大米评优品鉴活动,依托东方购物等线上平台、借助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节等节庆日,“X大米进商圈”等产销活动为农民提供销售服务。
(四)体现在对农业金融的服务保障
通金融服务手段提高农业保障能力。2018年推出全国首个生态环境保护类保险产品——耕地地力指数保险,将保险的“逆向赔付”转变为“正向激励”,荣获2021年中国保险业“金牌保险产品”方舟奖。2022年,X区政策性农业保险82.23%的赔付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75%),充分发挥了服务保障作用。
二、面临问题和发展约束
X区以发展家庭农场为主线建立了涵盖良种繁育、农机服务、农资配送、农技培训、稻米烘干加工、农业保险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家庭农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专业化服务,但家庭农场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全区农业还有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等领域,从全区的现代服务业支撑农业发展情况来看,还面临以下问题和发展约束:
(一)服务主体能力不强
X区的农业服务供给体系中,除畜牧龙头企业“松林食品”实行全面“种养产销”一体模式外,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承担了主要角色,在政府主导的公益性社会化服务方面切实取得实效,但在涉农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主导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仍显得不足。农民合作社的自我服务功能不健全、不系统,涉农企业的服务市场化程度不高,具有市场化服务功能的组织数量少、规模不大、服务能力低,达不到全程社会化服务的要求,离现代农业发展对社会化服务主体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如中饮巴比、元盛等区内农业龙头企业,除了自身生产经营外,对区内农业产业发展的服务和带动作用明显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规模、市场、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为X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效的社会化服务。
(二)服务领域覆盖不广
服务领域覆盖不够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服务行业覆盖不够,目前X区内围绕家庭农场发展的,粮食生产相关农业服务业发展较好,但是花卉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生产性服务供给明显少于粮食作物,水产畜牧等也因技术、规模等原因服务覆盖不足。二是服务环节覆盖不全,目前,X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主要侧重于良种供应、机械化生产、农药统配统治、生产技术服务等生产服务,对于信息服务、营销服务,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有效供给相对不足。三是服务手段偏向传统,目前X区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智能化的服务手段方面运用不足,农业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服务手段还处于零星发展状态,社会化服务的成本较高。
(三)服务质量水平不一
由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类型多、技术结构复杂,所以服务质量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u1〕:一是服务程度存在差异,如,同样是机械化服务,粮食作物的机械化服务达到99%,而蔬菜生产适用的机械配套不多,还处于机器换人的示范试点阶段;二是服务质量普遍缺乏评价标准,如X区制定了软米加工保鲜技术标准,为大米的加工储藏服务提供了很好的评价标准,但大部分农业生产和产品加工标准是缺乏的,不利于服务质量的评价与服务主体的监管。
(四)服务模式创新不够
X区目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相对单一,主要以财政补贴或者购销合同来提供社会化服务。这种服务模式下,服务主体和服务对象间缺乏长期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紧密度不够、稳定性不足,导致市场化服务主体难以发展壮大;资源的整合不充分,又造成社会化服务的组织化程度难以提高。X区2020年提出了优质稻米联合体,创新了粮食作物的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加强销售能力实现了大米优质优价,但对比浦东新区的产业化联合体,X区主导产业的综合社会化服务水平仍存在差距,主要源于服务模式的创新不足,浦东新区创新“一村一企一联合体”模式,在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市场化的服务主体培育、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等方面系统谋划,通过定制保底收益、实现二次分红、自设发展基金等服务模式的创新,实现了资源高度整合,提高了社会化服务综合水平。
三、意见建议
目前以提升生产效率的经营性服务业和以增进公共利益的公益性服务业互补互促共存发展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现代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发展是X区未来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结合我区农业服务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农业与农村工委提出具体建议如下:
(一)切实重视现代农业服务业的研究与布局
农业部门要切实重视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全市率先开展研究规划布局。宏观上要强化顶层设计:政策上,推动出台《促进X区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意见》,研究特色支持举措,加大对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最大限度发挥政策叠加效应;统计上,对照国家统计局出台的《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2019)》和《农业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2020)》,独立公开发布相关年度数据,方便持续观测对比发展情况;资金上,坚持保基础补短板促创新的导向,在项目资金安排上创新补贴模式,降低财政资金监管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资源上,推动金融机构制定促进社会化服务主体培育的政策,满足服务主体融资需求,降低社会化服务主体的融资难度。
(二)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名录,储备、培育、提升并进
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名录库共入库74415个组织,仅上海市和北京市没有建立服务组织名录。建议本区梳理全区农业服务组织名单,根据服务环节(如产前、产中、产后、金融信息等)、服务性质(公益性、经营性)、服务行业(如粮食、瓜果、蔬菜、水产、畜禽等)等对服务主体进行必要分类,推进农业服务业主体分层、分类共同发展。根据农业产业发展的服务需求,针对服务供给主体市场化程度不高的储备一批,针对服务主体规模不大、供给内容缺乏的培育一批,针对服务主体供给能力不足、效率不够的提升一批,通过构建服务组织名录,对X区的农业服务组织实行梯次培育、动态管理,精准促进更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供给主体,分类促进农业服务主体做精、做大、做强。
(三)拓展农业服务领域,扩大品类,提升质量
一是扩大服务品类,X区目前在农业政策性保险方面的全行业服务做得较好,但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还存在显著差异,要逐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延伸,从种植业向养殖业推进,特别是X区作为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优势农业发展区,还要加强花卉蔬菜产业的社会化服务供给水平和能力,把浦南花卉产业园打造成上海X长三角花卉科创产业园;二是要延伸服务环节,加强服务向产后环节的延伸,特别是保鲜、冷链、配送等服务,做好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鲜字文章;三是要增加服务手段,加强数字化、网络化手段的应用,如整合耕地相关空间、土壤、利用、管理数据构建耕地资源农业生产“一张图”和“数据库”,科学指导生产安排提供服务。
(四)开展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强科技赋能,落实政策保障
一是可每年选取一些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标准化建设试点,便于明确服务目标,X区制定了软米加工保鲜技术标准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后续可在本区优势和特色的农产品上进行模式复制;二是通过科技赋能提高服务质量,建立由农技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农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在种源保持、品种选育、技术集成、技术研发等方面快形成一批自主创新成果,提高X区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质量。三是通过加强服务监管落实保障政策,建立起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标准化建设后,可每年对社会化服务组织进行服务评级,评价结果与后续相关财政资金和项目挂钩,以强化服务主体的监督评价为抓手,促进社会化服务的各项保障政策落实。
(五)完善主体利益联结,加强资源整合,发挥示范引领
一是扩大产业化联合体的创建,目前X区产业化联合体仅限于优质稻米,花卉、蔬菜、水果等产业化联合还没有,可以通过创建多领域的产业化联合体增加抱团发展的覆盖范围,更好整合资源;二是创新农业服务模式,积极探索“服务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组织形式,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其在资金、市场上的优势,作为服务主体在农业相关环节和领域提供服务,通过构建收益共享、发展共享、风险兜底的利益共同体,加强服务主体的积极性;三是注重在多领域树立典型案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及时挖掘总结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新模式新,总结典型案例,加强宣传,营造农业与社会化服务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