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注重家庭美德建设 弘扬传承优良家风
同志们: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进入新时代,***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建设问题,明确要求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他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他特别强调领导干部群体在家庭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提出要引导广大领导干部弘扬家庭美德。贯彻落实这一要求,无疑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的道德建设工程,必须选择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在此过程中,既要注重研究和遵循道德养成的一般规律,充分汲取道德建设的经验教训;又要结合领导干部这一特殊群体的个性特点,探索适合“关键少数”的特色路径。引导领导干部弘扬家庭美德,必须遵循道德养成的基本规律,要把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家庭美德规范内化为领导干部的自觉信念和行为操守,并展现出重家庭、重家教、重家风的道德品质。借此机会,我谈几点体会。
一、突出认识先行,提升领导干部家庭美德认知水平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道德观念是道德实践、道德品质的前提。当前,受多重因素影响,不少领导干部的家庭观发生变化,历代中国人坚持的“家”观念式微,甚至倾向于接受西方式的家庭观念。一些领导干部表面上知道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性,但只是浮于表面的浅薄认识,没有弄清楚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家庭美德的重要性,仅仅把家庭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由此衍生家庭腐败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推进领导干部的家庭建设,势必要在校正观念认识上下功夫,解决好领导干部家庭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然而,家庭美德道德观念不可能在人的意识中自发产生,更不可能从天而降,需要通过深化道德教育增强道德认同,引导领导干部群体更加重视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内心深处认同庭美德对于个人发展、家庭美满、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
深刻认识领导干部家庭美德的关键性影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从“身”到“家”到“国”再到“天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齐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而要齐家,则必须通过修身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进而把家庭管理好,形成积极健康的家庭美德。从个人发展角度看,弘扬家庭美德对领导干部干事创业、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领导干部也不例外。家庭应当是领导干部的心灵港湾,家人应当是领导干部的贴心人、知心人。只有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培育积极健康的家庭氛围,领导干部才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工作,才有实现人生理想的强大后盾。从家庭建设角度看,领导干部弘扬家庭美德是家庭建设的客观需要。家庭建设归根到底是要让家庭这个社会肌体保持健康状态,让家庭的每个成员保持健康心态,享受幸福美好的生活,创造更多的人生价值。各级领导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留给家人再多的物质利益都是靠不住的,而培育形成的家庭美德才是永恒的财富,才是留给子孙的最为珍贵的“传家宝”。从国家治理角度看,只有每个家庭都是崇德向善的,整个国家和社会才会健康稳固、充满生机。领导干部弘扬家庭美德,既是个人的需要、“小家”的需要,也是国家和社会这个“大家”的道德基石,对于国家长治久安具有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深刻认识领导干部家庭美德的示范性效应。领导干部来自普通群众,但和普通群众相比有更重要的使命担当,应当有更高的要求。领导干部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人民群众对他们的角色期待和道德期待,领导干部弘扬家庭美德会对人民群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人民群众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加以效仿。因而,党员领导干部的家庭家教家风,不是个人、家庭私事,而是代表着我们党的形象,代表着社会主流价值,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领导干部家庭美德建设,必须坚持以上率下这一重要经验和原则,让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承担起示范引领的“关键责任”,在家庭氛围营造乃至全社会风气形成中产生“关键影响”。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在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队伍中示范性更强、影响力更大,更要身体力行立标杆、作示范,成为弘扬家庭美德榜样和楷模,发挥出上下同欲、以上率下的引领性功能。在这方面,***总书记是广大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他继承“习氏家风”,从父亲习仲勋身上继承和吸取高尚品质,并且身体力行把质朴家风传承下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全党作出表率。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见贤思齐的主动性、自觉性,以***总书记为学习榜样,争当弘扬家庭美德的楷模,带动全社会广泛形成良好的家庭美德。
深刻认识领导干部家庭美德的实践性养成。任何一种道德观念的养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然要经历一个道德养成的过程。所谓道德养成,就是指根据个体道德的生长规律,对受教育者的道德行为进行反复训练实践,使之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从而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心理结构,并最终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家庭美德的养成,同样需要经历道德认知、道德实践、道德习惯、道德心理结构等中间环节,其中要特别重视道德实践这一关键环节。领导干部只有通过日积月累的家庭美德养成实践,才能真正获得践行家庭美德的体悟,才能进一步推动道德认识水平由浅入深,最终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而,领导干部弘扬家庭美德,要坚持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不可分割、相互促进的基本要义。
二、注重抓早抓小,广积弘扬家庭美德的“尺寸之功”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总书记在谈到领导干部讲政德时,强调“要多积尺寸之功”。“尺寸之功”,强调的是要重视小事小节。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只有重视小事小节,从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才能养成良好的德行。多积“尺寸之功”,对于领导干部弘扬家庭美德具有特别强的指导性、启示性。引导领导干部弘扬家庭美德,对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道德“过错”必须保持高度警觉。无数惨痛教训证明,如果对这类行为熟视无睹或纠正不力,就极有可能败坏家风、酿成大祸。反过来,如果领导干部抓好家庭生活中的细节问题,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家庭成员,就能积小成大、养成习惯。这正反两个方面,也就是古人所说的“防微杜渐”“积善成德”蕴含的深刻道理。无论是“防”还是“积”,都提醒我们要抓早抓小,运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养成良好德行,真正从苗头性问题抓起,从日常小事做起,从而在日积月累中把美德教化内化为美好心灵。
以“学”为本,崇尚诗书传家,反对玩物丧志。在我国传统家训中,“诗书传家”“诗礼传家”的理念占据核心地位,“书香门第”的观念根深蒂固。中华蒙学读物《三字经》中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朱熹认为,读书乃起家之本。古人告诫子孙读书传家的名言警句比比皆是,历代贤达读书为学的信念一以贯之。***总书记也时常勉励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读书可以涵养心灵、提升修养,可以修德明志、培养情操,是养成良好家庭美德的关键所在。领导干部弘扬家庭美德,必须把抓读书、抓学习作为核心内容,既要自己养成读书学习的良好生活习惯,又要引导教育家庭成员好读书、读好书,让家庭中充满书香气息。要克服读书的功利化倾向和工具性思维,不能仅仅为了考试而读书,为了升学而读书,而要把读书作为求学问道、修身修心的重要方式,作为净化灵魂、提升境界的重要途径。领导干部引导家庭成员读书,要重点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古今中外经典名作,用心体会经典著作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感受伟大人物的不朽灵魂,感悟伟大思想的真理力量。
以“礼”为基,崇尚遵规守礼,反对行为乖张。“礼”是一个人形之于外的行为表现。古人对遵规守礼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几乎所有家风家训都有类似的表述。日常生活的礼仪规定,虽然看似无关紧要,实质上却是塑造完善人格的基本路径和方式,能对个人修养、品质道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礼仪尽管显得琐碎,但一旦成为习惯,就会“日用而不知”,渐渐产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实际效果。这个道理什么时候都不过时。各级领导干部在家庭教育中应当引导家庭成员遵守基本的礼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比如,日常起居要按时有规律,晚辈对长辈要恭敬顺从,在工作生活中要谦虚谦逊,特别是要孝顺父母、兄友弟恭、和睦相处,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除此之外必须认识到,党纪国法也是伦理底线、基本规矩,要严格要求家庭成员遵纪守法,强化法治信仰,坚持法治思维,依法办事,遇事找法,绝不逾越法律底线。
以“勤”为要,崇尚勤俭持家,反对放纵享乐。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今天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辉。勤能补拙,俭以养德。勤勉和节俭是家庭美德的重要构成要素。古代流传最广的《朱子治家格言》倡导从日常生活入手,讲求正心诚意、勤俭持家。“习式家风”对勤俭有特殊要求,***总书记在2001年10月给父亲的拜寿信中写道:“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他在2003年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谈到,在父亲的严格教导下,习家姐弟从小就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总书记说道:“我们平常穿的衣服,且不说补丁摞补丁,而且都要穿兄弟姐妹的衣服,哥哥的交给妹妹,妹妹的交给弟弟。”领导干部家庭建设中注重勤俭节约,具有极其深刻的内涵。领导干部大都掌握一定的权力,如果不注意家庭中涵养勤俭的观念,人的贪欲一起,就会无穷无尽地滥用权力追求满足,从而迷失本心,最终必将陷入放纵享乐、奢靡颓废的深渊,甚至走上贪污腐败、违法犯罪的歧途。
以“诚”为贵,崇尚诚信友善,反对虚伪势利。“人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道德,是立身处世的根本。《中庸》中有一个极为深刻的观点“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把“诚”作为万事万物的前提。如果一个人不真诚、不诚实,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果一个家庭缺乏“诚”的教养,家庭美德终究是妄谈。因而,加强领导干部家庭建设,要更加突出一个“诚”字,将其作为家庭美德的重要内容。“诚”的内涵非常丰富,对“诚”的理解也不能局限在不说谎、不欺诈上。在日常生活中,要努力做到以诚待人,即以诚心、诚意、真心对待交往对象,认真倾听对方的意见想法,帮助对方解决困难,和他们真诚沟通、友善相处。领导干部弘扬家庭美德,就要引导和教育家庭成员保持“诚”的态度和行为,坚持求真务实,处处讲真话、做实事,并且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既不投机取巧也不虚伪欺诈,打牢立身处世、干事创业的基石。
三、强化外在约束,构建领导干部家庭美德建设制度体系
加强领导干部家庭美德建设,除深化道德认知、强化自我约束之外,还需要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实行强有力的监督管理和激励约束,形成软硬兼施、双管齐下的道德制度体系。在这方面,近些年出台的党内法规已有明显体现。《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党内纪律规矩的方式,首次将“廉洁齐家”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开创性意义。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规定:“党员领导干部不重视家风建设,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失管失教,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这些规定是全党必须遵守的硬性规定和刚性准则,给党员干部明确划出了行为红线。要进一步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对领导干部家庭美德提出明确要求,并对领导干部群体家庭美德情况进行评价、处理,发挥外在约束机制的价值传导作用。
明规矩。党内法规对领导干部家庭美德建设的相关规定和明确要求,要严格执行到位。对纵容、默许亲属子女利用自己职权职务影响谋取私利的领导干部,要进行严厉处分;对管理、约束亲属子女不严、不力的领导干部,要进行问责;对品行不端、违背家庭伦理道德造成不良影响的领导干部,要予以调整。将来还要进一步具体细化规定,形成更加系统完备、科学、可操作的制度体系。在具体实践中,一些地方已经制定实施具体的制度文件,为领导干部的“家务事”定下规矩,并产生了非常好的实际效果。
强监督。长期以来,不少人简单认为家庭美德属于领导干部的私德、私事,全凭个人自律而不应受外在监督约束,并由此导致对领导干部家庭美德监督不到位,家庭监管成为一个少有问津的“盲区”。然而,一系列反面案例表明,监督机制不健全是领导干部家庭美德失范的重要原因,亟待补长这块监督短板。当前,相关部门要做好对领导干部家庭表现的监督工作,拓宽和运用好各类监督渠道,紧扣构建完善的监督体系,最大限度地聚合党内外监督合力。一方面,要发挥好体制内监督的天然优势,将规范领导干部家庭美德的制度落实情况纳入日常检查工作,把对家庭美德情况的检查有机融入其他检查之中,通过身边的人了解相关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纠正。另一方面,要挖掘体制外监督的无限潜力,广泛接受媒体和社会监督,鼓励引导群众开展日常监督,让领导干部的家庭美德情况置于身边群众的全天候监管之下。
重考核。长期以来,对领导干部的各种考核主要以业绩等为指标,对家庭美德重视不足。各级党组织在干部德行考核中,要强化对家庭美德的考察,将其作为评价干部道德的一个重要指标,全面拓宽至八小时以外的家庭、作风等生活细节表现。当然,家庭美德存在内在性、模糊性和隐蔽性,很难在实践操作中把握好,面临着标准量化难、实践操作难等问题。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注重在实践中探索创新、积累经验,深入了解领导干部日常生活中是否孝顺父母、关心子女、严格要求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等表现,全面考察其家庭美德,并逐步探索形成可操作、易把握的客观原则标准。同时,要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把领导干部家庭美德情况作为提拔使用、晋级、奖惩的重要依据。这对于引导领导干部弘扬家庭美德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四、坚持文化浸润,形成弘扬家庭美德的健康生态
文化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力量。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文化生态之中,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维、观念、习惯等不同层面的全方位影响。作为主体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对不同的文化进行鉴别、选择,进而在长期互动中变成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社会主体。加强领导干部家庭建设,要善于运用文化思维,学习文化方法,借助文化途径,培育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文化生态,对领导干部的思想行为产生深度浸润效果,形成弘扬家庭美德的无形力量。
从中华传统家风家训文化中汲取营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千百年来深刻地影响着中华子孙。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就了一个个家族的兴旺发达,留下了一段段脍炙人口的故事佳话。中国第一篇家训,就收录在最早的历史典籍《尚书》中,即其中的《无逸》一文。“无逸”的意思,就是不能贪图享乐,不能放纵自我。到春秋战国时期,一些典籍就围绕“家”提出许多极富见地的思想。《礼记·大学》有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我们熟知的《诫子书》《颜氏家训》《家范》《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等,都是规定家庭成员行为处事规范的文字记载。这些传统文化经典蕴含的家庭文化基因,已经融入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当前领导干部弘扬家庭美德,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常读常思经典家书家训,并体悟古代贤达的人生智慧,激活灵魂深处薪火相传的文化基因。
传承发扬中国共产党红色家风家训文化。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优良家风的内涵,为领导干部带头抓好家风作出了表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色家风。红色家风不仅直接作用于革命家属、革命家庭,而且影响到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家庭建设。毛泽东曾提出“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的家风建设三原则,尤其是在对待子女问题上,坚决不搞特殊化。周恩来曾专门召开家庭会议定下著名的“十条家规”,为领导干部如何管好自己的亲属子女树立了标杆。朱德以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来对待子女的培养和教育,强调要把子女后辈培养成革命事业的合格接班人,而不是要接“官”接“权”。这些红色家风家训,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值得广大领导干部不断开掘的精神富矿。
进一步发挥榜样文化的引领性功能。榜样是时代精神的坐标,是看得见的哲理。我们党涌现出一批高度重视家庭建设、主动弘扬家庭美德的好党员、好干部,堪为新时代领导干部学习对标的榜样。人民的好公仆、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对家庭要求、子女教育都十分严格,留下了“带头艰苦,不搞特殊”“工作上向先进看齐,生活条件跟差的比”的家训,成为焦裕禄家中每位成员秉承的人生信条。***总书记就曾讲过焦裕禄不让儿子看“白戏”的故事。除了焦裕禄,“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的党员干部谷文昌,被誉为“守岛英雄”的王继才等,都是注重家风家教的典范。他们的感人事迹,同样值得广大领导干部细细品味、对标学习。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