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进举办的世界读书日分享会上的发言

在民进举办的世界读书日分享会上的发言

立学以读书为本

邓伟志

(2024年4月23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文化思想,民进上海市委将"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上海"作为2024年主委课题暨上海市政协民进界别课题。

作为"4.23世界读书日"的重要活动之一,4月23日下午3点30分,由民进上海市委员会主办◇上海书店出版社、上海香港三联书店有限公司承办的"走近邓伟志﹣﹣世界读书日阅读分享会"在淮海中路624号上海香港三联书店举行,邓伟志教授结合《邓伟志口述历史》一书分享他的读书体会与感悟。

尊敬的同志们!同道们!朋友们!

在世界读书日到来的时候,我能在这里参加民进市委和沪港三联书店、上海书店共同举办的读书活动,与大家一起交流读书心得,感到十分荣幸。在我行将就木、老蚕将死的时候,你们还让我再吐几根细丝,我深感三生有幸,前生有幸,今生有幸,来生有幸。世界读书日书香飘荡五大洲,世界读书日书海奔腾四大洋,世界读书日图书正在走进千家万户,让读书人手不释卷。

朋友们!新中国十月一日的国庆节是民进首先提出,得到一届全国政协会议通过的;每年九月十日的教师节也是由民进首先提出,1985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的。为了中国的读书节民进已呐喊了好多年。现在有些地区已有地区的读书日、读书月、读书节。可以相信共和国的读书节一定会很快变成璀璨的现实。

为什么把4月23日作为世界读书日?源于西班牙人4月23日的“圣乔治节”。传说一位西班牙公主有难时,乔治救了公主。后来的公主回赠乔治一本书。所以西班牙人便把书籍视为胆识和力量。在圣乔治节这一天互相赠书。无巧不成书,后来联合国又考虑在4月23日这一天是西班牙、英国、秘鲁、冰岛、美国、法国等很多国家的名作家的生日。于是1995年联合国便把今天定为“走向阅读社会”的世界读书日。

为什么要过读书节?这是由读书的重要性决定的,是由人类既要有直接短知识,更要有间接知识决定的。读书是跨越时空的壮举。现代人谁也没见过炎帝和黄帝,可是我们都讲自己是炎黄子孙。为什么?是历史书告诉我们的。书籍把我们带到了五千多年(甚至更早)前。我们都没有进过宇宙的黑洞,可是我们都相信黑洞是吸引力极大的天体。为什么?是读书读到的。书籍是开阔我们视野的天眼;书籍是载着我们走向知识彼岸的宇宙飞船。

为什么强调读书?读书是站在前人和旁人的肩上向前进。前人关于读书的重要性有“五论”。一是“书本论”。北宋的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二是“书气论”。宋代诗人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穿的衣服再破旧,肚子里有书就有气质。三是“书药论”。汉代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治愚。”四是“书神论”。唐代诗圣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是吗?书读多了会让人的作品炉火纯青,出神入化。五是“书乐论”。郑成功在家训中说:“至乐无如读书”。是的,人在痛苦时,看书会给人带来抚慰,悄然化解你的痛点。

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以后,就要排除读书的障碍物,填掉挡在读书前的大坑。书前至少有两个大坑需要填。第一个大坑是过度物质化。如今“孔方兄”在很多地方抢走了人们手中的书本。时间是个常数,把时间花在捞钱上的时间多了,读书的时间就必然少了。君不见有多少学者扔下所学的学问,去充当钱袋子。事实很清楚,腰缠万贯是很难移步图书馆的。当前最紧迫的是文化人要克服金钱挂帅。第二个大坑是过度政治化。我们要讲政治,要政治认同,但不要搞政治化。我在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访问过数学家陈景润。说实在的他口里讲不出多少政治术语。反过来说,如果叫他精通政治,他还能解出哥德巴赫猜想吗?大家都知道,称钱学森是导弹之父,理所当然。殊不知,在钱学森回国之前,一位改判为死缓的人已被陈赓请到哈工大编写导弹讲义,成为一批又一批导弹专家的启蒙教材。试问:如果过度政治化能让他这种人进哈工大校门吗?第三个大坑是碎片化。人才的知识结构以“T型人才”为最佳,那就是博中求约。请看!“T”下的一竖比上面的一横长很多。那就是说博得不可过度。人都不是万能的,有特长必有特短。有舍才有得。英国哲学家罗素把“舍”称作“伟大的放弃”,寓意深远。如今有人搞碎片化,东一鎯头西一棒,这是很难成为大才的。

读书应当从娃娃抓起。“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恨读书迟。”我这个人一辈子同书打交道,有很多跟书有关的难忘的回忆。在我不识字的时候,尽管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母亲仍坚持教我们姊弟几个背书:起床时背“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睡觉前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吃饭时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年当中过什么节日,要背与什么节日有关的诗。为了学英雄,母亲教我背岳飞的诗,背《木兰辞》。为了教育我们不要嫌贫,母亲教我们乞丐诗,“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担尽苦今愁。”幼时有了背书习惯,长大了就喜欢读书。童年时我家离新华书店很近,我喜欢去那里。书店经理是我父亲的朋友(是在《英雄儿女》演英雄王成的名演员刘世龙的父亲)。他允许我这不买书的在他店里看书。

我参加工作后,因工作需要我在徐家汇藏书楼和巨鹿路藏书楼,把国共两党的五种报纸同时摊开来,一天不漏地往下读;在华东师大丽瓦河边的一间朝西的7平方的小房间里读了几个月的书,大年初二就赶过去读;在复旦大学当年的留学生楼借一间房间读了一两年书;上图的孤本、善本书不外借,我在南京路上图一间宽度只有两米的狭长房间里夜以继日地读孤本善本书。我出国讲学,千方百计去他们的图书馆。进奥地利图书馆每人发一个木制的小背篓,把想借的书放在背篓里,出门时把背篓中的书拿出来登记。洪堡大学图书馆借书是把要借的放在转盘上,十本八本书在转盘上一两分钟就自动登记好了。英国图书馆就不用说了,大家都晓得,进去可以随便参观。荷兰图书馆进去可以喝一杯免费的咖啡,但每周只招待一杯。哈佛大学图书馆负责人是华人。你要什么书,她会送好几本相关的书让你选择。最令我感叹的是去爱尔兰和捷克那古老的图书馆,要爬狭窄的楼梯,进雕刻精美的书室。我去的年代比较早,现在也许都智能化了。我家里藏书很多,有24个书架都放不下,还有几橱子书藏在亲朋那里。

80岁以前,我读书是坚持“晨起鸟啼前,夜卧人静后”。60年代我在每周四天半的劳动时间,先后到福州路、淮海中路、徐家汇的四家书店卖过书。不是卖我自己的书,那时"我还没有出过书。卖书也很有味道,买者对书的评价真实、朴实。因为是书痴,我还参与过办书店。三联书店在宁波办书店时,我与三联领导同去。别以为我读书多,告诉大家咱们国家现有近600家出版社,每年出书22万多种。我能读多少?九牛一毛,沧海一粟而已。我的埋头读书,距离古人的牛角挂书、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相差十万八千里。现在有人把“阅读”改为“悦读”,体现了上面谈到过的读书乐,但是仍应认识到读书是艰苦的思想劳动,仍要乐于苦读,卧薪尝胆,做到十年寒窗、八十年寒窗,先苦后乐。

关于读书,孟子有句话长期以来被人误解。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他的意思不是不要读书,而是说不要完全相信书中所述,是说不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抓住鸡毛当令箭”。孟子这话很有现实意义。大家都了解,在那特殊年代扒掉所谓有问题的人的墓穴的事不计其数。可是陈独秀的墓毫发无伤。因为陈独秀的墓碑上写的是“陈仲甫之墓”。造反派不知道陈仲甫是陈独秀,便没去动他的墓,这就是“不如无书”。完整地理解孟子的名言要我们在博览群书时,对书要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德国作家歌德也说过类似的话:“经验丰富的人用两只眼睛看书时,往往是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另一只眼睛看纸的背后。”所谓“背后”就是要看透、看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博览群书方能“搜尽奇峰打草稿”。马克思没有来过中国,可是他在《资本论》里引用了安徽一位企业家的资料。资料来自于书本。只有“众里寻他千百度”,才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当然这“千百度”包括读无字书,上下求索,接受实践检验。

马克思有句名言“凡人类建树的一切我都要怀疑”,至今还被西方刻在石头上,发人思考。我认为这是马克思的读书经验之谈。读了不同的书必然生疑、存疑、质疑,经过反复质疑迟早会得出新的答案。不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是质疑结出的硕果,都会有新意。有新意才能做到不谈老生常谈,不云人云亦云。不拾人牙慧,才有可读性,让读者有新鲜感、获得感。

当然,你革故鼎新,“故”也必然会出来对你的质疑作质疑。因此,读书人一定要敢于挑战常识,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挑战不可能勇气,要有敢入无人之境、敢闯未知领域、敢破未解之谜的英雄气概。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寻找真理的,一旦抓住真理就要无所畏惧,所向披靡。读书是开动能量的发电机,是塑造灵魂的强心剂,是人生大计。用一句套话来表达:是人生的战略措施。毛泽东在延安说:“我们有两支部队,一支是武装部队,总司令是朱德;另一支是文武部队,总司令是鲁迅。”让我们读书人共同努力,成为中国文装部队的强大主力军!

最后提三点建议:1、把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人均月读书量、年读书量列入社会或文化发展的指标,像公布经济指标一样不断公之于众。要知道有个人口不足千万的小国家,之所以能有13人获得诺奖,与他们的人均读书量为世界第一有直接关系。他们人均年读书60本,高于读书多的美、俄、德等国家。2、削弱人际关系中大吃大喝、送钱送物的不良习气,强化赠书读书、说文解读的文化氛围。3、建议成立出版基金会,支持出版事业,公开透明地资助公认为应该出版的书稿,让这些书能够顺利出版。既要防止只要有钱即使是平庸的书也能出版,也要防止有价值的书因为没有钱而不能出版;既要重视发行量,也要防止单纯追求发行量;既要防止出版单位因出版有“高文值”的书而亏损,也要防止出版单位私下里收受“好处”。全社会养成以向出版基金会捐赠为荣的良好风气。

以上建议纯属一个老头子的浅见。妥否?请大家批评指正。不成熟,不值得,不必点红心,也不必传给亲朋,仅供在座的朋友参考,请指教。

最后的最后献给大家一首诗:书籍史留痕,求知快步奔。世间愉悦事,读诵伴晨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