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民群众的痛点作为正风肃纪反腐的焦点
把人民群众的痛点作为正风肃纪反腐的焦点
于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老百姓期盼的实事,是关系党的执政根基的大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近日召开会议,对在全国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进行动员部署。这既是保障群众合法权益、让群众在反腐“拍蝇”中增强获得感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效途径。
群众利益无小事,惩治腐败无盲区。相对于“远在天边”的“老虎”,群众对“近在眼前”嗡嗡乱飞的“蝇贪”感受更为真切。“微腐败”可能成为“大祸害”。因为小微权力一旦越轨,腐败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有的冒领惠农资金补贴,有的截留群众养老保险金,还有的窗口单位干部存在“怕、慢、假、庸、散”等问题,不仅侵蚀和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也给群众带来更直接、更强烈的痛感。这就要求紧盯群众最关切的现实需要、最反感的作风问题、最痛恨的腐败现象,惩治“蝇贪蚁腐”,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持续不断地铲除“微腐败”的土壤和条件。
把准关节点、直击要害处,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工作规划(2023—2027年)》明确要求推动反腐败向基层延伸,聚焦就业创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执法司法等领域,严肃查处贪污侵占、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吃拿卡要等行为,加大对腐败案件中发现的“村霸”“街霸”“矿霸”等的整治力度。这要求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管好“人、财、物、权”,确保小微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把握不正之风和腐败互为表里、同根同源特征,进一步健全风腐同查同治工作机制。分析一些落马干部的经历,由风及腐、风腐一体的特征鲜明。不正之风滋生、掩藏腐败,腐败行为助长、加剧不正之风,甚至催生新的作风问题。以问题导向循着“病症”找“病灶”,从风腐易发环节查找作风纪律“通病”“行业病”“地方病”,既“由风查腐”,深挖不正之风背后的请托办事、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又“由腐纠风”,细查腐败背后的享乐奢靡等作风问题。
做深做实做细市县巡察和纪委监委日常监督,在实践中拓展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工作,从具体人、具体事着手,将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同时用好技术手段,打造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畅通群众监督渠道,以数字赋能基层管理、治理。推动群众诉求由“层层转”变为“码上办”,对群众“揪心事”“烦心事”跟进督办,对重点线索提级处置,把群众“指尖”上的监督转化为“心尖”上的满意。
人民群众关心的痛点在哪儿,正风肃纪反腐的焦点就在哪儿。当前,党纪学习教育正在深入开展。党员干部要以此为契机,戴上“望远镜”看民需,把好“显微镜”找问题,继续深入惩治侵害群众利益的“微腐败”和不正之风,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