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
老金范文,海量公文素材资料,下载网址:www.laojinfanwen.com党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
一、背景和意义
20XX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首次提出了主席文化思想。在这次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中,总书记提出了“七个着力”的重要要求,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明确了路线图和任务书。其中,对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总书记强调,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报告还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主席总书记还曾强调:“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2019年10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是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要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掘文化经典、历史遗存、文物古迹承载的丰厚道德资源,弘扬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的嘉言懿行,让中华文化基因更好植根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有助于在大众心里播下崇尚真善美的思想火种,指引、规约和激励人们积极创建美好生活,为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智慧。
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道德理论、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的总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含义
传统美德指从中国悠久历史中流传下来的,具有时代影响性且有利于物质、精神文明建设和后代成长发展的优秀道德文化遗产。它不单包含五千年中国古代优秀传统道德,亦包含“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革命道德,它能有效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间的关系。所以中华传统美德是从中华文明之中孕育而来,可以被后代传承且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一种优秀道德遗产
2.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内容
从国家层面看,即“治国”,其表现有“忠、廉、公、正、庄、节、笃、厚、实、恒、明”等特点。在处理国家民族关系方面传统美德倡导忧国忧民、公忠体国、抗暴御侮等。从社会层面看,即“平天下”,其表现有“义、礼、宽、敏、惠、”等特点。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时美德倡导见义勇为、贵和乐群、团结友善等,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家庭层面看,即“齐家”,其表现有“孝、慈、谦、敬、勤、俭、让、恭”等。在处理各种家庭关系方面美德倡导勤俭持家、孝敬父母、亲善邻里等。从个人层面看,即“修身,其表现有“智、勇、信、节”等。个人在自我提升时应遵循传统美德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个人气节。所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内容涉及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四个层面,这四者紧密相交、不可分割。
3.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特点
传统美德是学术化规范特征和政治意识形态特征并存;是阶级特性与全民特性并存;是具体意义和抽象意义并存;是历史性和现实性并存。传统美德具有伟大的主体包容性、广远的立体开放性、深层的本体继承性。所以传统美德作为传统道德中的精髓,其具有传递性和恒久性、时代性和序列性、包容性和开放性特征。
三、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实价值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全面认同和遵循,更需要坚定文化自信,所以,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以下五个层面的价值。
1.国家层面——明大德强文化自信
明大德是构筑文化强国的根本,文化是时代发展的命脉、民族的灵魂和社会的底色,也是国富民强的精神标识。何谓大德?大德就是个体对于国家、民族的情感,是“位卑未敢忘忧国”,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中国历来提倡和谐与共赢,重视责任与道义,明大德既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又是对社会现实的理想呼唤,也提升民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
文化自信是构筑文化强国的重要一环,其来源于道德自信,只有加快培养道德自信并以此为基准来支撑和推进文化自信,才能最终推动中国梦的实现。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民族文化相互碰撞,要彰显民族文化自信力,就必须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即以传统美德为根基增强我国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能够实现在面对挫折与挑战时用传统美德抵御不良风气影响,从而推动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
2.社会层面——守公德显核心价值
社会主流价值观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谐,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合乎时代要求的主流思想、精髓思想,努力挖掘其利用价值并以此来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根植于我国文化土壤之中,既继承优秀传统,又超越以往历史。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整体系需要以传统美德伦理精神为理论根基,发挥其为安定民心、稳定社会的保驾护航作用。
守公德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公德是公民自觉履行现代社会对个体的道德价值要求。公民的公德水平是现代化国家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
价值准则,体现了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些公德也与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社会公德是社会整体的道德秩序。由于传统社会缺乏公共空间,国人的公德意识普遍淡薄。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公德教育是目前最迫切的问题之一。从价值取向上看,公德主要是自由、平等、权利、义务等价值观念,这是现代社会公民的价值认同。就当代中国公德教育而言,最重要的是平等观念、权利意识以及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行为模式。
3.家庭层面——扬美德促幸福美满
家庭作为社会基本组成细胞,包含父子、夫妻、兄弟等多种关系,且彼此间相互联系。家庭是否和谐一方面关系到单个家庭的稳定团结,另一方面也涉及到国家和社会的良性运作,传承和弘扬中国民族传统美德,可以使家庭在传统美德中汲取正确价值取向,引导家庭形成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以家庭的和谐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对婚姻幸福和家庭美满的追求是培育家庭美德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的支撑,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等皆始于爱家。
4.个人层面——严私德修个人品格
严私德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关键。私德是对个体行为的严格约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其基本内涵,爱国即明大德;敬业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落实到职业道德规范上,如医生敬业就是“救死扶伤”,教师敬业就是“教书育人”;诚信是重信守诺;友善是“仁者爱人”,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越是平凡、细微的言行,越能看出一个人的德性。无数个体的私德水准,夯实了社会的公德根基,筑起了高耸的大德大厦。
传统美德对个人价值的实现具有激励和促进作用。传统美德是中国优良人文精神的呈现和展示,通过美德的力量来达到以文化人、育人的目的,最终形成“知书达礼”的理想境界。主席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要汲取传统美德的思想精华并充分发挥其个人教化功能,个人品德是个人依据一定社会道德规范在实际行动中所表现出的稳定倾向,有好坏善恶之分。个人品德的形成不仅与外在社会环境因素有关,更取决于自身对优良道德规范的认同和践行。以弘扬传承传统美德提升个人基本素质能能力,是个人价值全面实现的必要条件。
5.干部层面----立政德明服务宗旨
2018年3月10日,A在总书记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政德是党员干部为官从政的政治坚守。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是我们党构建清明政治生态、提高执政能力、树立良好形象的保障。
明大德,补足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守公德,彰显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严私德,坚守共产党人的行为规范。对于
党员干部来说,政德涵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并非一日之功。通过立政德,党员干部能够实现以自我修身为内在基础,实践磨练作为根本路径,对照反省作为重要辅助,从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自觉与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锻造自我党性修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四、高校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途径
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与任务,推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全方位多层次融入高校的育人体系,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方法之一。XX大学在多年的育人实践中,以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为基础,摸索出了具有地方特色和专业特色的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育人模式。
(一)推进依法治校、实现以德治校
“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是新形势高校发展的需要,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需要。XX大学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持续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和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以“大 ”统领发展全局,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治理格局。以学校章程为总领,以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工代会教代会、学代会团代会为议事决策机制,以“党政管理、教学科研、后勤保障”制度体系为保障,构建“1+4+N”
权力运行和保障体系。以多措并举推进依法治校,培塑教职医护员工职业道德水平,提高工作效能,提升服务质量,实现以德治校。
(二)加强文化育人,实现立德树人
学校坚持整体性理论和系统化观点,将文化育人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系统中,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大学生主体的价值建构作为文化育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以“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为育人的基本内核,创建了“培根铸魂、立志明德、善思力行”三位一体的文化育人模式。
多年来,学校形成“仁德笃学、精业济世”的校训,“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校风,“同心同德,育己育人”的教风,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以中国好人,全国优秀青年志愿者以及全国最美教师候选人吴江玲老师为代表的师德典范。
学校充分挖掘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创新文化教育载体,搭建文化教育实践平台,创设文化体验场域提升文化育人效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志愿服务到见习实习,将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与高校课堂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与大学生成长成才就业创业相结合,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从红色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医学职业精神等文化中汲取坚定信念、践行医学生誓言,实现主席总书记对青年人提出的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目标。
老金范文,海量公文素材资料,下载网址:www.laojinfa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