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精神文明建设素材合集43篇

老金范文,海量公文素材资料,下载网址:www.laojinfanwen.com

合集

目录

一、党政

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1青海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5甘肃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思考9河南省委政法委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14河南省监狱管理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纪实17哈尔滨市委宣传部部长兰峰:

自觉践行“六个必须坚持”全面推动哈尔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20

7.昌吉州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综述24

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28南宁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精神力量32临夏州乡风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35通化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38金昌市推进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综述41普洱市精神文明建设亮点扫描45固原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49吴忠市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纪实52遵义市多措并举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深走实55定西市精神文明建设综述57唐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59黄南州统筹推动文明实践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64许昌市纪委监委机关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纪实66许昌市司法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70许昌市审计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73永州市交通局创建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纪实76米脂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79沧县打造新高地描绘精神文明建设新画卷82恭城县加快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纪实86四方台区税务局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纪实89

二、高校

邢台学院: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91

梧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尹杰钦:

谱写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广西篇章97

安徽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丁晨:

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凝聚安徽精神文明建设99

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尹勇王福兴:

A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研究106

三、企业

山东能源集团兖矿能源袁媛:

以精神文明建设赋能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和实践114

太原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孙仲保:

抓好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118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张丽莉:

抓好新时代国铁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为铁路高质量发展汇聚广泛力量…121

35.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管理培训中心: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的融合126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威海供电公司:

供电企业 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创新路径研究132

新沂市供电分公司:

电企业 与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分析137

地煤公司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实践与创新探究143中冶南方公司厚植精神文明基因凝聚发展合力146王庄煤矿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149上湾煤矿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巩固企业发展根基151富城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凝聚企业发展力量155江苏谏壁公司多点发力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158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文明花开香满园,芙蓉国里尽朝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认真学习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贯彻落实主席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体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不断推动三湘儿女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一、筑牢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建设。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湖南精神文明建设战线自觉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任务,筑牢理想信念。

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主席谈治国理政》等理论著作。支持花垣县十八洞村、汝城县沙洲瑶族村打造新时代红色地标。组建“青年宣讲团”

等宣讲志愿队伍2.5万余支,推出“领航的旋律”等宣讲项目,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遍三湘四水、温润千家万户。

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心中种下信仰的种子。推出“我的韶山行”湖南省中小学生红色研学活动,赓续红色基因,“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持续办好“我是接班人”湖南省网络大课堂,覆盖全省1400多万中小学生。

坚持以文化人,不断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出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实施意见,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不断增强。

以春节等7个传统节日为重点,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培育了“汨罗龙舟文化节”等一批享誉全国的地方节庆品牌。元宵,去株洲看迎春灯会、庙会、百姓大舞台、文明集市等;七夕,到郴州市北湖区参加集体婚礼、传统婚礼,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各地的大街小巷、公园广场、地铁车站上,展示主流价值观的公益广告与城市景观紧密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地送到百姓心里。

二、推进文明创建,擦亮幸福底色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现代化生活的重要载体。

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我省先后有9座

城市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新时代新要求,湖南坚持以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设施优全、风气优异、生活优雅、品质优秀为目标,以全域、全员、全程、全面为要求,

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印发《关于开展文明城市全域创建的指导意见》,推动将“推进全域全员全程全面文明创建”写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工作报告。

精心指导全省14个市州出台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现了地方性精神文明立法全覆盖;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大力推进全省精神文明创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促进文明创建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常态化水平不断提升。

聚焦群众身边小事,广泛开展文明社区、文明集市、文明窗口单位、文明餐饮示范店、文明风景旅游区创建,让文明创建走近群众、融入生活。

文明创建为城市赋能的同时,也让乡村旧貌换新颜。

一场秋雨刚刚洗过天空,小山村山清水秀,充满诗情画意。这里是“中国文学第一村”——益阳清溪村。清溪村书屋里,村民、游客临窗而坐,捧着心仪的书本,看得认真。“去清溪村读书打卡”已成潇湘大地上的一张新名片。

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到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从“一处美”

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精神文明创建全面覆盖、纵深耕耘,文明之花竞相开放,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三、发展志愿服务,凝聚公益友爱正能量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

湖南坚决扛牢雷锋精神的发源地和重要传承地责任,连续3年开展“四季同行•

雷锋家乡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带动全省学雷锋组织增至7.5万余个、学雷锋志愿服务岗达42110个。

今年3月,长沙市望城区新时代少先队“雷小锋”中队7位“雷小锋”代表参加由湖南日报社、共青团湖南省委、湖南省少工委联合组织的“追‘锋’少年”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先后走进湖南长沙、望城,辽宁抚顺、辽阳等地,

沿着雷锋叔叔的足迹,一路追寻、一路感悟。

“做一颗雷锋精神的种子!”深受教育的“追锋少年”,向全省少先队员发出倡议,在各中小学引发强烈反响。

依托遍布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学雷锋志愿服务岗,三

湘儿女学雷锋、树新风,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长沙县江背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发动一批有志从事公益服务的个体工商户组建“邻里帮”爱心商盟。

华容县志愿宣讲员王良庆善于用风趣的华容“土话”,向人们讲述《华容话中的核心价值观》,每次都引得村民们捧腹大笑、连说“在理”。

全省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任务,发起“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公益活动,组织开展“认领微心愿”“万企帮万村”等十余项帮扶活动。疫情期间,组织2.5万余个志愿服务组织、150多万名志愿者进门入户开展宣传教育、提供帮扶服务。

一批群众认可、特色鲜明、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志愿服务品牌涌现出来。“绿色卫士”“河小青”等省级志愿服务品牌愈发闪亮。湘潭“伟人故里映山红”、张家界“旅游医生”等地域品牌刷屏网络。

雷锋的故乡热土上,点点微光汇聚成曜曜星河,彰显着社会文明的温度和高度。四、厚植道德沃土,营造向善向上浓厚氛围

10月11日至12日,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系列活动在长沙举行。迄今,湖南有5人入选全国“新时代好少年”,“时代楷模”6人(组),全国道德模范20人,“中国好人”632人(组)。

坚持用“美的眼睛”挖掘身边的好人好事,湖南把营造“好人文化”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一方面,做好学雷锋志愿服务典型等推荐申报、评选表彰工作,挖掘真善美。另一方面,开展多维宣传,立体、生动展示先进典型风采形象。

召开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等典型宣传,“外卖小哥”彭清林等一批“湖南好人”事迹享誉全国。近期,教育部、科技部、自然资源部与我省联合印发向时代楷模万步炎学习的决定,引发热议。

建成全省首个区级好人馆——开福好人馆。今年落成的全国首个“全国最美志愿者荣誉墙”,展示了2010年至2020年湖南“全国最美志愿者”的陶瓷手模。

善有善报,才能涌现更多好人,才有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

对全国道德模范等群体,建立终身赠送公益保险的保障机制。联动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推出湖南雷锋志愿者证,为持证者提供意外保险、时长奖励等

价值1000万元的专项礼遇。

全省各地纷纷出台文件,将礼遇道德模范常态化、制度化。长沙、娄底等地推出星级志愿者本人及其子女享受就医、就业、旅游等优惠政策。桂阳、辰溪等地将志愿服务活动情况作为发展党员、评先评优、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多措并举立德铸魂,成效显著凝心聚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主席文化思想为指引,三湘大地“向着太阳奔赴”

的队伍必将越来越壮大,精神文明建设将焕发更加灿烂的光辉,照亮通往“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之路。

青海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道德模范引领风尚,文明创建热潮涌动,志愿服务情暖人心从机关单位到田间地头,从城镇社区到乡村牧场,从三江源头到河湟谷地,从雪域高原到柴达木盆地,文明的力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青海省精神文明建设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有力传播了社会主流价值,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形成了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文明之花开遍江源大地。

一、强化思想引领,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我们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

传播正能量,做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在西宁市城中区仓门街办事处石坡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T教Y亲子活动正在开展,寓教于乐、寓教于趣的方式让大家在参与的同时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的理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近年来,青海省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础工程、灵魂工程来抓。研究制定《青海省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行动方案》《青海省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实施办法》,将公民道德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先进典型选树工作中。出台倡树文明新风的移风易俗促进条例、市民文明公约、村规民约,引导人们积极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

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源泉。

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一个个新时代的“活雷锋”,一抹抹暖心的“志愿红”,

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医疗志愿者、文艺志愿者、退役军人志愿者等携起手来,汇聚成战“疫”的磅礴力量,点亮战胜疫情的希望之光。

一场场接地气、冒热气的理论宣讲,一次次有温度、有深度的惠民服务,

一条条增颜值、提气质的实践举措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犹如阵阵清风,温暖着人心,传播着文明,浸润着百姓的生活,成为大美青海最鲜亮的底色。青海省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工作作为推动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的重大举措,高度重视、稳步推进,努力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全省累计投入建设资金8566万元,成立文明实践中心45个、占县(市、区、行委)总数的100%,文明实践所406个、占乡

镇(街道)总数的100%,文明实践站4664个、占村(社区)总数的100%,拓展阵地建设,建设文明实践点、岗位、基地、长廊等2673个。建设县一级志愿服务总队45支,各级志愿服务队15097支,注册志愿者达63万人。

二、厚植道德沃土,发挥榜样力量

“在青海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始终有一群人,他们扎根高原大地,心怀忠诚,行有方向,奋勇前进,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青海榜样。”在“青海榜样”群体先进事迹报告会现场,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用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鲜活的故事,深情讲述了“青海榜样”为民造福、夙夜在公、心怀大爱、履职尽责的感人事迹,台下观众眼含热泪掌声不断。

高原医学事业开拓者吴天一、高原生态建设践行者张锦梅、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尼都塔生、用艺术匠心传递道德力量的完德尖措、倾情甘为孺子牛的尹发旺、忘我付出的索拉、真情奉献的援青干部陈水芳、守护黑河源头的生态管护员叶金俄日一个个闪亮的名字,犹如一盏盏精神明灯,引领社会在道德之路上前行。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通过群众推、群众评、群众选,近年来,全省先后推荐选树了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青海省道德模范、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新时代好少年等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

他们如同灯塔,闪亮着精神光芒,传递着无穷的道德力量。

先进典型就是鲜活的价值观,也是有形的正能量。通过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顶层设计,充分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榜样引领作用,凡人善举、草根英雄、平民英雄大量涌现,“学习好人、崇尚好人、争当好人、关爱好人”在江源大地深入人心。各地区各部门持之以恒地关心关爱道德模范,积极落实礼遇关爱道德模范措施,在全社会营造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三、推进文明创建,擦亮各族群众幸福底色

“红白事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厚养薄葬、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

铺张浪费的现象少了,群众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文明健康”近年来,青海各地把移风易俗和乡风文明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得到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热情拥护和广泛支持,社会风气愈加良好。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到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从“一处美”到“一片

美”,青海省坚持为民惠民理念,一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百花齐放、百舸争流,城乡环境面貌、社会公共秩序、公共服务水平、群众生活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让城市更文明,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心愿和追求。全省各地按照重在建设、贵在坚持、利民惠民的要求,把城市治理重在精细、农村治理重在精美、牧区治理重在精进的要求融入文明创建全过程。西宁市、玉树市先后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现了青海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突破,互助县等29个城市获评省级文明城市称号,文明城市创建使得城市品位实现大幅提高,生活质量取得明显改善,市民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为城市赋能的同时,也让乡村旧貌换新颜。文明村镇创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突出抓好乡风民风、人居环

境和文化生活建设,扎实开展“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行动,集中治

理红白事大操大办、高价彩礼、人情债负担重等突出问题,形成崇尚文明、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有效引领乡风文明。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2968个,其中全国文明村镇59个、省级文明村镇326个。全省县级以上文明乡镇创建率达77%,文明村创建率达62%。

以提高服务质量、提升职业道德素质为目的,在全省机关、单位、企业等广泛开展文明单位创建,修订完善《青海省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办法》,进一步提升创建质量和水平,165个单位获得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868个单位获评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称号。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参与创建文明单位,6个非公组织入选全国文明单位,41个非共组织入选省级文明单位(标兵),通过争创文明单位,引导各行各业加强道德建设、规范行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履行社会责任。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青海持续深化文明家庭创建,组织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创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家风建设中,弘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睦邻友善等家庭美德。截至目前,79户家庭获评省级文明家庭称号,其中13户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已创建“五星级文明户”81.1万余户,创建率达到49.4%。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青海围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文明校园创建作为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抓手,75所学校获评省级文明校园称号,其中10所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累计投入资金7805

万元,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420所,覆盖全省8个市州,受益未成年人近20万。广泛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T教Y,新时代好少年、美德少年、高原好少年选树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鲜明价值取向、养成良好品德、提升综合素质,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同心掬得满庭芳,文明花开满园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青海省精神文明建设将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结合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特别是青海发生的历史性变化,

深化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两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着力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凝聚向上向善的磅礴力量,向着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勇前进。

甘肃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思考

中共兰州市委党校

陈震

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是未来五年要努力实现的目标。20XX年11月25日新公布的《甘肃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明确提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甘肃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并特别指出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活动。下一步,我们要着力在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互促共进以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上出点子、下功夫。

一、甘肃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精神生产实践规律的科学总结和归纳。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促进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离不开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客观分析了全省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其中就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城镇化程度不高”等。如何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是我们要实现平衡充分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样也是城镇化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文明”是一个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标识,离开了“文明”就谈不上“现代化”。社会文明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显著标志之一,也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鲜明底色。“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是甘肃省未来推进“四强”抓手的重要内容。一个省份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实现现代化离不开“文明”的现代化,这里的“文明”不光指的是器物层面的物质文明,还包括了意识层面的精神文明。“文明”不是小事,我们崇尚文明、向往文明、追求文明就是因为“文明”是一个宏观概念。“文明”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法治、生态、社会、网络等多重要素。文中所指的精神文明虽然也囊括了各种文明要素,但是更多探讨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范畴。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尤其是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协同配合,共同发力,久久为功。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必须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力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那么,如何在新征程上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我们从省情实际出发,以真正的造福人民群众为着力点

和落脚点,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多措并举,协调统筹推进文明工程。

(一)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是推进“四强”行动的内在要求。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全省未来五年发展的主要抓手就是“四强”行动。其中“强县域”就是把区县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单元,要充分发挥各区县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区县的自我发展能力,使得县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乡村是每一个县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要强,离不开乡村强,乡村要强离不开精神文明强。我们要立足地方实际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旅名县当然离不开乡村这个具有丰厚文化资源的宝贵阵地。所以在实施“强县域”的过程中必须深入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一体化发展,让乡村的农耕文化绽放出别样的时代光芒,真正让乡村精神文化资源“动起来、活起来、用起来”。

(二)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环节。要巩固拓展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离不开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要推动农村高效发展,实施乡村建设活动离不开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离不开乡村的精神文明振兴。广大农民物质生活富裕起来之后,现代乡村的治理、乡村的发展、乡村的建设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乡村的精神文化生活,

因为我们党带领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解决了农村贫困人口生活贫穷、物质匮乏的问题之后,下一步要解决的就是乡土社会中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问题。

(三)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农业农村要实现现代化不仅仅是物质的现代化,也是精神的现代化。农村要宜居宜业需要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农民要实现富裕富足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物质富裕方面,现在我们还要在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协调发展上持续用力,以真正实现乡村的安居宜居乐居。农业农村要实现现代化的不光是要放在农业的提质增效上,另一个重要的抓手应该放在着力立足实际历史文化资源禀赋,打造一批具有特色风格的乡村文旅品牌和文化产业。

二、甘肃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既是挑战,挑战也是机遇。新时代新征程为甘肃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宝贵的机遇同时也是严峻的挑战,在精神文明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推进的过程中,我们能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挑战和机遇

的关系问题,是我们能否正确处理好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

(一)农村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否完备。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在于教育,教育的基础在于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青少年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性教育,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后继有人根本大计的关键性教育,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回望过去,曾经一段时间内思想政治教育课和思想品德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思政课教师往往是由班主任“代劳”,思政课一段时间内被演变成为“自习课”或者班会以及其他可供自主自配的“空壳”课程,该门课程对于学生的考核评价也没有硬性约束。那么,目前农村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否完备,在学科建设、师资力量队伍建设、投入力度、重视程度等方面是否与城市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相匹配?这是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内容。

(二)如何找准统筹城乡文明创建活动的契合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一体化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找准统筹城乡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活动的契合点,只有契合点找准了才能在统筹推进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提升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效果。比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道德讲堂、文明志愿活动、文明品牌建设无论是城市还是在农村都大有可为,那么如何精准统筹推进就要找契合点。比如在农村推进一些文明培育或者文明实践活动就要找准时间节点,如果在农忙时节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因为广大农民群众的精力和时间都会放在农业生产增收增产上,但是也可以利用农忙时节开展一些文明培育主题活动,比如“勤劳致富”“勤俭持家”“丰收的季节”,等等。所以,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要考虑的周到、全面、细致,真正做到“天时地利人和”以真正提升“统筹实效”。

(三)如何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在乡土社会中蕴藏着丰富的农耕文化和农耕文明宝贵遗存,其中就包括了文物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在城镇化快速演进的过程中,对于广泛存在于乡土社会中的文物、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一些承载着我们许多人童年记忆和“乡愁”的民俗文化活动,是否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思的地方。农耕文明中农耕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活动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实现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而不能一味地把优秀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都贴上“封建迷信”

或者“封建落后”的标签,我们要从中汲取文化和精神的养分,真正让农耕文

化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真正让农耕文化中国化时代化,真正让农耕文化在城市文明中发挥作用,让由“农民”转变为“新市民”的社会群体重拾儿时的精神慰藉。

三、甘肃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甘肃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重要原则。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必须始终把主席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根本指导思想。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必须站稳人民立场,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落脚点还是为了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统筹城乡的关键也在于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要坚决避免“一手硬、一手软”“一头重、一头轻”的失衡倾向。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要有统一的规划和载体,更离不开制度的保障。甘肃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首先要在提高思想认识上持续下功夫,进一步增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其次,要坚持把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真正实现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一体推进。最后,要以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创建活动为载体,

以文明城市创建工程、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品牌建设为载体,以全力探索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城乡思想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工程、城乡居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等为主要抓手,集中力量组织好实施工作。要着力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大村镇改造和乡风文明建设力度,提升农村精神文明。要着力在探索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目标任务管理、奖惩激励机制、政策倾向支持、投入保障力度等最大限度整合并充分利用好城乡精神文明资源机制,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提供可靠的组织基础和制度保障。

(二)甘肃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根本导向。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建设离不开高度发展的物质生产技术,也离不开全面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实现物质财富的全面丰富和人的精神财富的全面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一代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积极传承中华文明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充分发挥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作用,让人们记得住“乡愁”,留得住“情怀”。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是甘肃省合理配置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资源,促进城市和农村精神文化建

设更加紧密地相互融合、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协调发展,城乡联动、以城带乡、以城促乡,使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资源辐射到农村,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延伸到农村、拓展到农村,让城乡人民群众都能够共建共治共享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让城乡在相互融合、相互贯通中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的价值旨归和行为导向。

(三)甘肃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主要考虑。要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离不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代化。要实现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也离不开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广大农民的精神生活富裕充足。要实现乡村振兴更离不开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以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振兴”。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需要一个高质量发展的大环境,那么这个大环境也离不开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统筹推进,只有人人文明,社会文明,

那么就不愁如何去优化营商环境,创造发展环境,因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质就在于优化发展环境,让人人都成为营商环境,人人都成为发展环境,让人人都能成为文明的载体和象征。

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是涉及多个方面的,其中就包含有城市和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要以城市的文明品牌创建活动带动乡风文明建设,要以乡风文明建设助力全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要以健康向上、崇德向善的社会风气带动淳朴的民风、乡风。让城市的精神文明创建和乡村的精神文明创建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促共进,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要以丰富的精神文明配套相得益彰的物质文明,而不能偏食一方,抓住了“物质”丢掉了“精神”。要以丰富的精神文明滋养快速发展的物质文明,让丰富的精神文明滋养城市和乡村的持续高效发展。总而言之,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必须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那么,应该怎么融合?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融合状态和效果,

需要我们去不断地去研究探索。要积极借鉴全国其他省市在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方面的一些先进经验和做法。要在具体研究和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找到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提高的“契合点”,这是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关键和重点。所以,我们必须着力打破城乡界限,厘清研究思路,

创新工作机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丰富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活动载体,广泛开展城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争取在城乡互动融合中共同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河南省委政法委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精神文明,是社会发展进步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20XX年以来,省委政法委机关聚焦中心工作,围绕提升干部职工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着力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进一步筑牢文明之基,厚植文明沃土,催开文明之花,实现了精神文明建设与政法工作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协调发展。

一、健全机制,筑牢文明之基

文明创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长期性工作,需要久久为功。

对此,省委政法委高度重视,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周霁多次对机关创建工作作出指示批示。委机关成立由常务副书记袁永新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省法学会秘书长任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制定《省委政法委20XX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省委政法委特色文明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等,健全完善了文明创建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委机关多次召开会议,对文明创建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明确工作指导思想、推进步骤、任务分工和工作要求,逐一将各个行动方案落到实处。

省委政法委还积极将精神文明创建与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紧密结合,从严从实抓住教育、管理、监督三个环节,研究制定《省委政法委机关关于开展清廉机关建设的实施方案》,召开青年工作恳谈会暨警示教育会,组织学习40

余篇政法英模先进事迹和12起典型案例通报,从正反两方面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印发《党员干部廉政家访工作制度(试行)的通知》,

引导党员干部家属当好“廉内助”“贤内助”,督促党员干部树立廉洁从政价值导向,推动机关纪律作风建设进一步走向“严紧实”。

二、思想引领,铸就文明之魂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省委政法委始终把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将领导带学与专家导学、集体研学与个人自学结合起来,扎实开展了政治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廉洁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汇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先后组织赴中牟县烈士陵园红色教育基地、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观看由抗美援朝故事改编的电影《狙击手》,集体感受伟大的“中国式智慧”和奋勇杀敌、不畏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委机关党员干部配发《百

年革命家书》《抗战家书》等书籍,认真开展家风家训大学习和红色家风传承活动,引导党员注重从优秀家训家规中汲取营养、启迪思想、坚强党性。把学习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印发《省委政法委机关20XX年度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暨“能力作风建设年”教育培训方案》

《20XX年度省委政法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分专题学习的安排意见》,指导各党支部制订学习计划,对理论学习进行全面安排。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召开书记办公会学习研讨12次,学习主席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等32篇,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收听收看河南“十大战略”系列专题讲座,引导机关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三、以人为本,绽放文明之花

困难群众的生活冷暖始终是省委政法委机关党员干部最牵挂的事情。一直以来,委机关通过特殊节点走访慰问,平日里主动关心、靠前服务,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春节前到帮扶村和省委社区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端午节给环卫工人送温情、献爱心,建党节看望帮扶村困难党员每逢重要节日,省委政法委机关都会组织对困难群众进行爱心帮扶和慰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并送上慰问物资。20XX年以来,组织委机关15名党员干部开展无偿献血活动,累计献血4600毫升,为需要帮助的人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

大力倡导志愿精神,委机关在职人员和在职党员志愿者注册均达到100%。建立学雷锋志愿机制,成立机关志愿服务队,先后开展敬老院献爱心、社区打扫卫生、路口执勤等活动30余次。

疫情期间,共下沉党员300余人次、下沉社区100余个,累计开展志愿服务3000多个小时。发扬“为群众办实事”的优良传统,真正把创建工作做到点子上、落到关键处。20XX年,组织省政法单位推出38项爱民服务承诺事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成效和变化。

通过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凝心铸魂、强基固本,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和干事创业活力,省委政法委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为载体,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纵深推进“三零”创建为抓手,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锻造过硬政法队伍为保证,全力做好防风险、保安全、

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平安河南、法治河南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实现了创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

河南省监狱管理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纪实

全省13所省属监狱创建成“全国文明单位”,4所省属监狱创建成“省级文明单位(标兵)”,5所省属监狱创建成“省级文明单位”。

今年以来,新一届省监狱管理局党委坚持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全省监狱工作“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争一流”

目标,全力以赴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文明创建与监狱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实现了精神文明创建与监狱管理工作双提升。

一、 引领,凝聚精神文明创建合力

监狱是政治机关,旗帜鲜明讲政治是第一位的要求。省监狱管理局党委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 凝心聚魂、引路领航,推动形成“以 促创建”的良好格局。

该局党委牢牢把握“ 先行、思想引领、责任担当、创建示范”的目标要求,成立了由局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印发

《20XX年省属监狱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20XX年局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等,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加强机关建设的重大任务进行安排部署,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警察职工人人参与”的创建格局。

为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正确政治方向,该局党委严格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和“第一议题”制度,截至今年8月底,组织学习“第一议题”

41次。局机关各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扎实开展“9+X主题党日”“ 活动月”等系列教育活动,认真组织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各级党组织书记讲党课25次,不断提升党员警察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聚焦中心,统筹文明创建与监狱工作

省监狱管理局党委坚持把文明创建融入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核心理念中,纳入监狱工作总体发展布局和重要工作日程,科学谋划、强化统筹。

一是将精神文明建设与主T教Y相结合。主T教Y中,该局党委坚持把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党委理论中心组紧扣5个专题先后进行集体学习研讨交流。局党委书记、局长在局机关、班子成员在分管部门、各支部负责人在所在支部,分别为全体人员讲授党课;先后

开展两期主T教Y读书班、组织系统干部开展政治轮训。该局立足监狱系统职能职责,印发调查研究工作方案,聚焦八个方面“老大难”问题,选定调研课题35项,两次召开调研成果交流研讨会,为助力打通监狱工作存在的痛点堵点,

建设平安监狱、法治监狱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将精神文明建设与服务型机关建设相结合。服刑人员收押分流、临时离监审批大厅着力优化审批方式、精简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开发服刑人员收押分流网络审批系统,全省看守所服刑人员交付执行全面启用网上审批,

实现全省服刑人员收押分流网络化运行;积极配合法院系统建设减刑假释协同办案平台,实现业务网上办理,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腿,让警察少跑路”。该局信访办持续深化“人民满意窗口”建设质量提升工程,着力破解信访制度改革创新难点,积极打造热情服务群众、规范办理流程、高效解决问题的信访服务窗口。

三是将精神文明建设与机关文化建设相结合。该局深化法治宣传教育,组织开展主席法治思想专题学习,组织民法典普法宣传,提升警察职工的法治观念;推进学习型单位建设,广泛开展“全民阅读”、读书交流分享活动,提升警察的理论素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培育优良家风,开展“文明家庭”评选和“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征集评选活动,以优良家风促党风政风。

三、突出特点,打造行业文明品牌

省监狱管理局围绕“提升警察职工素质、促进监狱工作发展”,积极开展具有监狱工作特性的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打造蕴含行业特点的创建品牌。

一是创新教育手段,切实提升教育改造质量。该局打造河南监狱文化改造新品牌,开展“黄河文化教育”活动,组织全省监狱黄河文化教育标识和吉祥物征集评选,委托河南大学艺术设计工作室创作设计罪犯黄河文化教育标识和吉祥物,举行全省监狱罪犯黄河文化教育标识和吉祥物启用仪式,不断提升黄河文化教育影响力。

二是深化狱务公开,推进公正文明执法。该局落实“爱民实践服务承诺实事”要求,持续开展“监狱长接待日”活动;深化“监狱开放日”活动,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执法监督员、服刑人员家属等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和参与监狱治理;开通河南监狱狱务公开平台,公示服刑人员的提请减刑、假释建议书和暂予监外执行决定;推进监管改造信息化建设,实现服刑人员计分考

核、奖励惩处等刑罚基础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建立刑罚执行大数据平台,

实现有期徒刑服刑人员“减假暂”案件全部网上办理,进一步提升执法透明度;

开展文明执法宣传实践活动,展现监狱改革发展新面貌,彰显监狱警察良好形象,提高监狱执法公信力。

四、深化实践,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积极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该局积极开展送法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活动,对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积极开展法律解读和实际应用宣传教育。今年以来,省属监狱系统常态化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开展狱内法治宣传教育,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帮助。

深化志愿服务,弘扬文明新风。该局常态化开展社区宣讲、卫生清洁、义务献血、义务植树、慰问帮扶、文明交通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950小时;依托心理健康教育职能优势打造的“一对一”心理咨询志愿服务,常年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开展“四送一助力”专项活动,助力乡村振兴。该局对接定点帮扶村——

宁陵县胡二庄村,实施“开展一组红色活动、考察一批种养项目、培养一批后备力量、树立一批模范典型、办理一批惠民实事、推进一场乡村建设”的“六个一”工程,开展一系列结对帮扶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使该村的集体经济持续壮大,人居环境不断改善。该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河南省卫生村、商丘市“美丽庭院”示范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明力量。

自觉践行“六个必须坚持”

全面推动哈尔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哈尔滨市委宣传部部长

兰峰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系统阐明了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六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必须坚持”是我们深刻领会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也是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发展实践的重要遵循。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加快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和运用好“六个必须坚持”的立场观点方法,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人民至上,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与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自觉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为民,强化宗旨意识。在工作中时刻站在人民群众的利益角度思考问题,在宣传教育、服务引导群众上用心用情用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建设“宜居幸福之都”为抓手,着眼事关群众生活品质的重点问题,做实做细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做精做强文化产业、文化品牌、文艺精品,提升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城市品质,让冰城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注重靠民,尊重首创精神。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到百姓之中听取意见,到基层一线挖掘经验,搭建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平台,工作过程让群众监督,工作效果让群众评判,

用好互联网新技术新媒介,营造全民共创共建共治的良好氛围,让联系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真正落到实处。突出化民,凝聚奋进力量。始终把培养时代新人作为着眼点,坚持不懈用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坚定信仰,积聚力量。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四史”教育,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切实推进《哈尔滨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落地见效,让文明素养成为全市人民日用而不觉的内在品质。

二、坚持自信自立,汇聚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

坚持自信自立是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在的精神特质,也是我们党全部实践的立足点。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坚定走好自己的路,筑梦更加美好的未来。用精神品格之光,点亮奋斗前行之路。哈尔滨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资源,着眼基因血脉

传承,发挥“富矿”优势,绘制红色谱系,深挖红色故事,铭刻红色历史,用历史文化熏陶爱国情怀,为砥砺奋进的哈尔滨注入永不枯竭的精神力量。汇文化力量之源,激扬踔厉奋发之志。哈尔滨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文化特质,在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实践中,不断坚定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充分挖掘哈尔滨发展中形成的音乐文化、冰雪文化、工业文化、黑土文化、闯关东文化、金源文化、湿地文化等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优势,形成哈尔滨文化资源地图,开发建立文化资源数据库,将文化资源优势转换为发展优势,增加充满正能量、形式多样化、深受群众欢迎的文化产品供给,实现以文润心、以文兴业、以文惠民。聚冰城发展之力,擘画争先创优之势。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正值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在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中,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提升文化创新力、扩大文化影响力,始终注重以思想破局,推动创新发展,聚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创建要求,

实施“创意设计+”战略,激活数字文化潜能,加强优质网络文化产品供给,

构建“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业态,奋力打造文化高质量发展新典范新标杆,

让城市发展葆有更加持久的前行动力。

三、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提升工作效能

精神文明建设是在人的头脑中、心灵里搞建设,需要在根本性问题上旗帜鲜明,既要守好信念制度之本,又要引领时代之先,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注重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协调,不断推动工作充满生机活力。在工作理念思路上与时俱进。着眼“群众在哪里,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强化文明实践方式方法创新,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质扩面,推动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增强服务群众效能,让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得到凝聚。在工作方法载体上探索创新。积极主动占领互联网阵地,让精神文明建设走上“云端”,搭上网络“快车”。树立全媒体、融媒体思维,讲好典型故事,

尊崇英雄模范,激发时代共鸣。加强数字化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文明创建与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相结合,让文明实践“办在掌上”,让利民便民服务“不打烊”,

助推形成文明创建“冰城模式”。在工作体制机制上勇于变革。健全统筹指导、协调联动机制,发挥属地作用,形成工作合力。突出党委主体责任,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落实网格化包保制度,形成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切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精神文明建

设,积极发挥社会团体、基金会等各种社会组织作用,让教育倡导和有效治理相融合。

四、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巩固深化发展成果

实践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必须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问题导向,敏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持续攻坚克难,巩固拓展成果,蓄升更大动能。把发现问题当切入点。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认识新论断新要求,强化问题意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思想文化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把握实践中的新问题,紧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和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深层问题,切实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用好“四不两直”方法和“问计于民”各渠道,找到真问题,对准真需求,提升精神文明建设质效。把解决问题当落脚点。从办实事、讲实效、出实招入手,围绕正确处理“市容”

与“繁荣”、城市“烟火气”与文明“洁净美”的关系,坚持重在建设、立破并举,广泛实施“一路向北冰城最美”系列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活动,开展系列文明风尚行动,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在广泛参与和具体实践中提高道德素养。把巩固提升当着力点。着眼思想道德建设持续深化、文明实践常态长效的要求,切实在抓阵地、树品牌、强队伍、建机制上下功夫,形成工作高点推动、高位推进、高质量落实态势,谱写新时代冰城精神文明建设新篇章。

五、坚持系统观念,实现精神文明建设全覆盖

公民道德品质养成、全社会文明水平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的思想方法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的理念,整体实施推进,促进工作全面协调、科学有序、务实高效。全领域推动。切实把握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辩证关系,增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自觉,统筹好各个领域和各种资源力量,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让优势得到巩固、短板得以补齐,不断扩大精神文明建设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全方位打造。着眼发展大势、时代需求、群众期盼,提高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认识和系统谋划,把主流价值体现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产品创作各节点,贯穿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各领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方方面面,形成对象全覆盖、主体全参与、平台全利用的良好格局,推动理论武装走心走实、舆论引导有力有效、文明实践出新出彩、精神文化丰富丰盈。全过程提升。注重增强工作的全链条、全周期重塑,

制定常态化文明创建方案和长效工作推进机制,推动文明创建和文明提升活动“当前”和“长远”有效衔接。坚持把文明创建纳入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形成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有序推进的工作链条,让精神文明建设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六、坚持胸怀天下,讲好冰城故事

坚持胸怀天下展现我们党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胸襟气魄。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必须开阔视野、坚定自我,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以开放姿态面向世界,

兼收并蓄,拥抱未来,不断厚植城市精神、提升城市能级和国际影响力。不忘本来。大力传承历史文脉,注重讲好中国故事、龙江故事、哈尔滨故事,推进建设“创新引领之都、先进制造之都、现代农业之都、向北开放之都、创意设

计之都、冰雪文化之都、宜居幸福之都”。办好“中国•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中国•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等重要国际文化活动,联系liaoda199广泛开

展“全民上冰雪”“冰雪嘉年华”等活动,唱响“奥运冠军之城”,推动形成内涵更加丰厚的城市文化名片。吸收外来。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发挥对俄开放“桥头堡”和“枢纽站”作用,办好“中俄体育嘉年华”“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周”等对话交流活动,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着眼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和中阿文化交流合作。面向未来。以更宽广的战略视角深化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充分发挥哈尔滨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优势,在推进城市竞争优势重塑、城市品质赶超晋级、城市魅力提档升级中,全面提升城市“颜值”和“气质”,建设具有国际品质、中国气派、龙江特色的现代化都市。

昌吉州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综述

良好乡村文化是乡风文明之“魂”,能够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村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

主席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近年来,昌吉州认真贯彻落实主席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倡导文明新风,促进全州农牧民精神风貌明显改善、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精神文明活力不断释放,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基层基础、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典范地州汇聚了强大力量。

如今,充满“泥土味儿”的理论宣讲、传递温情的志愿服务、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已经在庭州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一、思想引领,文明实践蔚然成风

“高高的旗帜在飘扬,二十大精神明方向,主席总书记把舵掌,新疆各族人民乐开花乡村振兴路子宽,旅游开发有奔头”台上演员演得卖力,台下各族群众听得津津有味。呼图壁县小曲子《马大拿的幸福生活》以“文艺+宣讲”

的形式,用“乡音”传“党音”,把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到千家万户。在昌吉州,

像这样的理论宣讲活动,正在以多种方式融入各族群众的生活。

近年来,昌吉州持续开展“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万家”

工程,年均组织重大主题宣讲活动7万余场次。充分发挥宣讲队伍作用,采用新疆曲子、阿肯弹唱、快板、小品等形式创作出一批“草根”作品,通过“百姓小喇叭”“讲+演+问”、板凳课堂、百姓奶茶馆等开展宣讲活动,将“沾泥土、带露珠、满满烟火气”的理论宣讲“传”入千家万户、“播”进田间地头,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农村落地生根。

在木垒县,大众化的理论宣讲、多样化的特色宣传、灵活化的群众性宣讲活动遍地开花,以领导干部带头讲、业务骨干分类讲、基层干部入户讲、草根宣讲天天讲为抓手,多领域、分层次、互动式开展接地气的群众宣讲工作。先后打造了木垒县马背宣讲团、“青声代”宣讲团等特色宣讲队11支、胡杨精神博物馆等特色宣讲阵地76个,全县50余支宣讲队伍400余名宣讲员,组织开展党

的二十大精神等宣讲活动142场次,不断推动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阜康市城关镇,“奕伶”“绿风”“太阳花”等文化志愿服务队的队员遍布群众身边,他们用通俗易懂的乡土语言,说老百姓听得懂、愿意听的事,

以身边事讲大道理,以亲身经历话乡村振兴,让群众在润物无声中受到文化熏陶。

在吉木萨尔县北庭镇,宣讲员充分发挥文化培根铸魂、凝心聚力作用,将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等编排成快板、曲子戏、舞蹈、诵读等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将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递给群众,

播种到人们心田。

文明实践春风化雨,时代新风浸润人心。昌吉州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注重培育特色,在组织体系、阵地建设、活动内容、动力机制、工作保障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奏响文明实践新旋律。

全州共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8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612个,构建了覆盖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体系;延伸打造“户外工作驿站”“暖心一碗面”等文明实践点443个,提高了公共服务资源综合使用效益,深受各族群众欢迎;创新建立“文明昌吉志愿之城”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全州注册志愿者28万人,年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6万多场次,有效促进了“党员所能”和“群众所需”的无缝衔接。

在学好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方面,全州共建成46个“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线下体验空间,常态化开展诵读、微宣讲等活动,“畅阅全城•

书香昌吉”学习品牌登上20XX年全民阅读地图2.0版本。“强国红点亮学习之光”入选

20XX年全国宣传工作典型案例,全州“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在线用户65877人、活跃度达80%。

近年来,昌吉州以遍布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依托,不断掀起新时代文明实践热潮,文明之风扑面而来。

二、榜样示范,文明之花处处开放

“我推荐施志军家庭为‘十星级文明户’。”“我同意。”“我也同意。”

前不久,在阜康市城关镇水磨沟口村召开的评“星”会议上,村民们踊跃发言,

评选出身边的榜样。毛遂自荐、举贤荐能,这些都是“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中的生动场景。

“村上‘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我们非常认可,评选出来的‘十星级文明户’都是村里各个方面的先进,给我们做了榜样,我争取明年也当上‘十星级文明户’。”水磨沟口村村民吴金云说。

“‘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涵盖的内容比较广。现在村民串门,谈论的不再是东家长西家短,而是互相比着看谁家更美。村里的‘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看起来是小事,实际上是提升村民素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的大事。我们还在各村醒目位置设置了善行义举榜、红黑榜等,有效发挥村民自治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乡风文明。”阜康市城关镇党委书记王志刚介绍。

水磨沟口村开展的“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是我州各地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昌吉州坚持重在建设、贵在坚持、注重实效的工作导向,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向纵深拓展。常态化开展“文明家庭”

“星级文明户”“好婆婆”等评选和“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家庭美德,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家庭中落地生根。截至目前,全州县级以上文明乡镇达95.71%,文明村达85.46%。

从事公益事业38年,带领爱心团队点亮公益之光,为他人送去温暖的苏玉琴;创办居家养老点,悉心照料各族空巢老人的沙尼汗•

艾塔木身边好人的故事是最生动的正能量传递。评选、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文明家庭、

先进典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更是我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昌吉州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选树宣传,

发现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凡人善举、平民英雄;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关爱礼遇,

不断叫响“文明昌吉志愿之城”品牌;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走基层”学习宣传活动,立足自身岗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宣扬时代精神,利用道德模范故事汇、道德模范基层巡讲等形式,扩大先进典型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向广大群众宣传各类典型的感人事迹,让各族群众学有标杆、做有榜样,有效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

三、文化浸润,文明新风沐浴乡村

6月2日,在吉木萨尔县庆阳湖乡东庆村,随着裁判一声哨响,该村“振兴杯”篮球比赛正式开始。火出圈的“村BA”在自家门口办起来了,让村民们兴奋不已,纷纷前来加油助威。

“我们通过举办这类活动丰富农牧民的文化体育生活,传播文明新风尚,

激发各族群众蓬勃向上的精气神,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庆阳湖乡党委副书记刘晶说。

近年来,昌吉州着力打造精彩纷呈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以“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活动为载体,每年开展送演出、送电影、送图书、送春联等线上线下活动1800余场次,惠及40多万人次;扎实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

组织开展灯会、庙会等民俗活动;不断完善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培育打造基层文化大院168个、数字化农家书屋130个,构建了州、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田野沐新风,文明之花齐绽放。多元化的文体活动不仅满足了各族群众文化新期待,也让乡村文明焕发出新风新貌新气象。

一瓶洗洁精“标价”10分、一个垃圾桶“标价”15分、一个电饭锅“标价”

100分这几天,吉木萨尔县吉木萨尔镇白泉村的“积分超市”热闹不已,各族群众纷纷上门凭积分兑换商品。村民哈斯叶提用80积分兑换了一瓶洗洁精和一把扫帚,他说:“超市里的商品都是我们日常所需,我们用自己的付出和劳动获取积分回报,这种形式很好、很受欢迎,现在大家都争着抢着参与村里的各项活动。”

全州各地充分发挥“积分超市”在弘扬文明新风、推动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构建“文明实践积分”体系,引导群众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让“小积分”释放“大能量”。

全州还注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各族群众日常生活之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间文化、地方戏曲、民俗表演、农村广场文化等,促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心灵契合、认知认同。扎实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六大习惯’贵养成”专项文明行动,引导农牧民发展庭院经济、种植瓜果蔬菜、调整饮食结构,积极传播普及科学知识和现代文明理念,打造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农村社会精神风貌。

如今,好家风、好村风、好民风正激荡在昌吉州的广袤乡村,为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着丰富的精神营养。

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20XX年,你有哪些难忘的温暖瞬间?

是大街小巷的转角,与1000多个爱心茶摊夏季送福茶、冬季送福粥的不期而遇;是面对突袭的暴雨,一支支逆行的应急救援队挺身而出,保群众平安的无私身影;还是疫情防控的紧急关头,全市上下众志成城,一句句“我先上”

“我可以”的自发响应。

回顾过往,让有福之州更添暖意的,是一位位彰显“大爱”的福州人,是一个个诠释文明的动人画面。

过去一年,福州市坚持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文明委的精心统筹下,以“温暖榕城•

文明同行”为主题,抓好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等各项工作,瞄准争创全

国文明典范城市的目标,促进“城”与“人”的共同提升,让人民群众共享文明创建果实。

人人争当好人、处处尊崇模范,文明之风吹拂榕城大地,有福之州正文明。

一、文明培育,丰润道德滋养

把稳思想之舵,方能行稳致远。这一年,福州市紧扣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志愿服务活动4900

多场,广泛组织《闽山闽水物华新——A福建足迹》等四部图书学习巡讲文明实践活动2491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以“福”润“德”,擦亮福文化的文明底色。这一年,福州市获评20XX年全国公益广告大赛“最佳组织奖”,“面向现代化文明向未来”等文明主题公益广告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延伸到社区、广场等群众生活的各个场景;

“文明向善•

福运相伴”主题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引导广大市民群众争当有信仰、有温情、有公德、有礼貌、有爱心、有活力的福州人。

打响文明品牌,激发全民参与热情。这一年,我市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

系列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受群众好评;大力推进全民阅读,

“福州读书月”活动获评20XX年福建省全民阅读优秀项目,引领阅读风尚;推动我市各行业文明服务工作,培育了208个“文明岗”。

这一年,我市深入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T教Y实践,组织福州市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会,全网超240万人次观看直播。同时,持续增强

文明家庭创建的实效性,我市4户家庭入选全国五好家庭,4户家庭入选全国最美家庭。

这一年,我市举办首届福州市网络文明大会,建立网络文明联合推送机制,

全市300多家优质公众账号汇成网络文明宣传矩阵,构建联动宣传格局,潜移默化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在福建微信影响力20XX年度政务微信排行榜上,“福州微文明”微信年度阅读量突破千万,影响力排名全省第二。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这一年,我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主席总书记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重要回信精神,持续深化“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我市5人入选“中国好人榜”、7人入选“福建好人榜”、54人入选“福州好人榜”。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入选“中国好人榜”总人数居全省首位,已连续5年获全省通报表扬。

二、文明实践,壮大志愿力量

文明实践,阵地先行。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去年以来,我市整合阵地资源,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域覆盖

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3个、乡镇(街道)文明实践所173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2629个,打造市非遗展示馆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57个。

着力打造“精品”阵地,福州市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的“五有”标准,在各县(市)区建设1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示范阵地,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从“全覆盖”到“高质量”提档升级。

随着阵地“遍地开花”,提档升级,文明实践项目更加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福州守正创新,以“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活动”模式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打造了“新思想学习驿站、精准助农超市”等优秀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并积极组织疫情防控、文明交通劝导、养老助老、垃圾分类、应急救援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此外,还举办第三届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创新项目大赛,评选出优秀项目76个。

一个个“家门口”的服务阵地,吸纳了一批批文明向善的热心人士加入公益事业。20XX年,我市成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1.4万余支,开展线上线下活动71000场、惠及700多万人次,群众支持度和满意度均达98%以上,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过去一年,福州市福清医院儿科退休主任医师、90岁的吕云娥入选第七批

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福州市2人获评“全国最美志愿者”,1个社区获评“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15人入选全省学雷锋志愿服务“五个最美”名单。

让“最美”成为社会常态,福州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发挥先进典型的“酵母”作用,上线“志愿福州2.0”手机端数字管理平台,推动人人参与志愿服务。截至20XX年,全市累计注册志愿者达129万人、志愿服务团体2.9万个,发布志愿服务项目36万个,登记志愿服务时长达7435

万小时,超过15万名志愿者踊跃参与疫情防控工作。越来越多的普通群众从旁观者变成践行者,成为“最美风景”的一部分。

架设更多文明实践平台和载体,让广大市民在文明实践中更有参与感、获得感。我市举办“爱相伴•

福满分”爱心送考活动,发动爱心的哥和私家车主组建爱心送考车队,集结1000多辆爱心车,为高考学子保驾护航;开展“爱心茶摊•

温暖榕城”活动,1000多个爱心茶摊遍布大街小巷,全城爱心接力为一线劳动者送出40万瓶饮用水,清凉一座城,温暖众人心。其中,“致敬高温下

的你”活动吸引了超百万市民网友参与转发接力。

三、文明创建,共建幸福榕城

持续深化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福州始终坚守着为民惠民的初心。

在鼓楼区鼓西街道,一批批“红马甲”不仅让白马河碧波荡漾、水清岸绿,

更让群众的心情舒畅起来——去年,该街道结合“护河爱水清洁家园”行动,

常态化开展各类环境整治主题活动,聚焦内河卫生整治、常态管养等方面,广泛发动干部群众,不断提升辖区“颜值”和“气质”。

像这样微观生动、百姓可感的镜头在福州处处可见。20XX年,福州全面铺开“优服务、守秩序、美市容、靓小区、强村镇、行文明”六大专项行动,把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结合,各级各部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共实施城市品质提升项目903个,推动连片旧屋区改造项目60个,整治老旧小区376

个;完成城区缓堵项目26个,新改扩建市政道路108.2公里,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013个;实施古厝保护修缮项目153个,建成主题公园13个、口袋公园77个、郊野公园11个,“闽江之心”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和热门“打卡点”这一年,

福州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进步和变化,不断刷新城市颜值、提升城市品质,让广大群众成为文明创建的“最大赢家”。

创建离不开群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群众支不支持,也折射出文明创建是否做到了群众“心坎”上。

20XX年,我市实施福州市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实施,不仅调动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更以实打实的创建成果,形成强大的文明向心力,让文明创建成为“心之所向”。

清晨,路旁车辆停放规范整齐,斑马线礼让行人蔚然成风;午间,食客按需点餐,共塑“舌尖上的文明”;傍晚,爱心茶摊为群众送福茶,释放城市温暖;晚上,小区居民自觉践行垃圾分类,邻里之间文明和谐整座城市掀起“人人共创、人人共享”的文明创建热潮,争当有信仰、有温情、有公德、有礼貌、有爱心、有活力的文明市民成为新风尚。

健全机制,推动文明创建常态长效。专家献策,首批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智库专家组建立,为打造文明福州“升级版”建言;群众出力,市委文明办招募热心市民成立福州市市民文明巡访团,助力文明城市创建精细化、常态化开展。我市还建立健全文明城市专项整治、暗访督查等创建机制,开展文明创建督查15批次,共发出整改告知单184份,94家单位因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落实不到位被挂牌警告、媒体曝光。

回望过去一年,福州精神文明建设的脚步坚实有力;眺望未来,福州人民群众正凝聚起奋进的磅礴力量。新的一年,福州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推动“ 领航、经济领跑、民生领先”行动,大力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以“不知疲倦”和“持续走心”的实际行动,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南宁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精神力量

绿意盎然的城市、干净整洁的街区、司机坚持礼让斑马线、市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志愿者发挥能帮就帮的南宁精神为学青会助力首届学青会期间,广西首府南宁市以更加开放、包容、热情的姿态展现城市的文明与美。

文明是一个城市的温度。今年以来,南宁市坚持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体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不断推动全市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再上台阶,为南宁打造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汇聚强大精神力量。

一、以文明实践温暖千家万户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近年来,南宁市以文明实践为抓手,切实发挥好文明单位等各类资源的最大效能,盘活下沉优质资源,丰富文明实践活动,提升文明实践阵地效能。遍布全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传播着党的方针政策,浸润着一城新风,温暖着千家万户。

南宁供电局连续17年保持“全国文明单位”称号。为了让文明之花以电力为媒介盛放在邕城的每个角落,该局在全市不同区域办公区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依托实践所开展便民文明实践活动,做到电力服务在哪里,文明阵地就延伸到哪里。

南宁供电局 工作部(企业文化部)副主任杨东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打造了18个以“区域特色服务+文明实践联动”为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阵地所在的单位管辖区域为范围,常态开展电力服务、志愿服务、乡村振兴服务为主题的“文明服务行动”,营业窗口全覆盖创建“青年文明号”,真正深入一线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位于南宁市青秀区祥宾路的南方电网广西南宁供电局青秀智慧营业厅是广西首个智慧型、体验型的供电营业厅,也是南宁供电局重点打造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该营业厅于2019年9月初完成升级改造并投入运营,占地面积520平方米,由业务办理中心、线上办电体验中心、综合能源展示区、智慧生活馆等服务区组成,运用人脸识别、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让客户在体验智能科技的同时完成办电需求。

记者走进营业厅,看到不少市民用户来到营业厅通过自助业务办理系统完成电费缴纳等业务办理。“营业厅除了电费发票免费邮寄、业扩报装‘三零’

‘三省’服务,还能实现二手房用电‘无感过户’,服务贴心又周到。”前来办事的市民为方便快捷的电力服务点赞。

二、以志愿服务擦亮城市“底色”

首届学青会期间,“小青芒”志愿者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开幕式代表团入场期间,暖场志愿者手持彩带,持续不断地跳了近一个小时;比赛现场,他们迅速擦地、快速捡球;赛场外,他们带着运动员体验非遗项目,组队玩游戏,在社交网络平台,来自中建五局的城市服务站志愿者谢吕容还晒出自己的工作照,分享志愿服务的点滴细节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来帮忙,他们用心用情对待每一环节、每个岗位,每一次细致的服务都让人感受到南宁这座城市的温度。

中建八局广西分公司南宁市20XX年教育基本建设PPP项目团支部书记熊嘉玲是学青会闭幕式志愿者,也是2021年南宁市青年志愿服务优秀工作者。作为“95后”的她在大学期间就开始了志愿服务,工作以后,她带领项目的团员青年慰问社区孤寡老人、为高考学子提供文具和助力包。“作为土生土长的南宁人,我希望通过志愿服务为城市增添一抹温情。”熊嘉玲说。

据统计,截至目前,南宁市共有学雷锋组织6373个、学雷锋志愿服务岗达4.211万个,注册志愿者170多万人,培育出“大铁锅”红白事服务队、“小板凳议事会”“朝阳暖夕阳”等志愿服务品牌,37个先进典型入选全国、自治区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

越来越多的南宁人加入志愿服务行列,用文明的标尺,规范着自己的一言一行,用激情和活力展示邕城的文明底色。

三、以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村道绿树成荫、荷塘水清鱼欢,民居错落有致、院落相映成趣,公共基础设施和环卫、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完善,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图景在西乡塘区石埠街道忠良村徐徐展开。

近年来,忠良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和文明创建,注重内外兼修,在“和谐宜居”上下功夫,治理污水、打造休闲景观、改造升级村容村貌,同时,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风尚行动,推动移风易俗,擦亮乡风文明底色,实现了“颜值”与“品质”的美丽蝶变。2017年,忠良村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

忠良村的嬗变并非个例。

当下,移风易俗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围绕“推进移风易俗树

立文明乡风”主题,南宁市大力推广文明积分制,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创建,大力整治高价礼金、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领域突出问题,以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邕宁区百济镇南华村移风易俗“大铁锅”案例——《支起“大铁锅”扬起新风尚》等参加中央、自治区优秀案例征集;马山壮绣和宾阳壮锦入选国家乡村振兴局第一批中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江南区江西镇扬美村村规民约入选自治区优秀村规民约。

临夏州乡风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和美乡村,不仅是生态环境之美、人居环境之美,更是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之美。近年来,我州持续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不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全州乡村社会文明程度逐步提高,乡村思想文化阵地更加巩固,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较好保护与传承,巩固文化服务效能明显提升,农民自办文化更加活跃,乡村文化经济稳步发展,促进了乡村文化繁荣兴盛,形成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一、加大宣传,党的理论深入人心

多形式宣传,让党的理论深入人心。用好宣传阵地,让理论宣传接地气、聚人气。近年来,我州通过专题宣讲与常态化宣讲相结合的方式,在乡(镇)、村(社区)组织村社干部、乡贤能人、致富能手、“五老人员”等,组建宣讲小分队、宣讲志愿服务队、驻村帮扶干部宣讲队,开展“板凳会”“田间会”

“炕头会”等宣讲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已举办专题宣讲2924场次,受众人数13.6万人次。选派宣讲骨干到各县市、州直各单位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临夏州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临夏州少数民族地区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活动6321场次,受教育干部群众超过百万人次。组建州级宣讲队伍,深入各县市开展“说变化、讲政策、话未来”宣讲活动400

余场次,激发了各族群众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建设幸福家园的精神动力。

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教育“八进”活动和“十大创建行动”,在机关单位、街巷、校园、村文化长廊、景点景区等醒目位置,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牌、文化墙覆盖面,张贴宣传标语和字画海报;打造了临夏市中天健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康乐县胭脂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和临夏市红园路新时代文明实践街道等一批主题广场、主题公园、主题街道;

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电影展播活动1.3万多场次。

二、评优评先,树立农村新风榜样

启事在教诲,成事在榜样,一个好的榜样,就是最生动的宣传。近年来,

我州不断深入开展美丽临夏创建工作,结合精神文明创建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美丽乡村、美丽社区、美丽庭院、美丽机关、美丽企业、美丽校园、美丽医院、美丽宗教场所、美丽公民”创建工作;围绕“孝老爱亲、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敬业奉献”等评选标准,开展了临夏州道德

模范和“临夏好人”评选活动,深化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发挥先进人物引领带动作用。结合文明进步的和谐临夏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乡村旅游重点村示范村建设,重点从全州乡村振兴示范村、乡村建设示范村和乡村旅游标杆村中推荐120多个。目前,全州已创建全国文明村镇9个、文明家庭1个,创建省级文明村镇67个、文明家庭7个,创建州级文明村镇149个、文明家庭32个。

深化拓展文明家庭创建。精心塑造了一批最美家庭、书香家庭、廉洁家庭、绿色家庭和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好品牌,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4016场次、制作公益广告1846个,打造家风家教馆(长廊)54个,评选“五星级文明户”43749个,选树“好婆婆”1355个、“好媳妇”1453个,让文明家庭创建走进千家万户,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三、移风易俗,坚决抵制陈规陋习

我州深入推进“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开展各类移风易俗活动3990场次,签订“抵制高价彩礼倡树文明新风”承诺书20余万份,发放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宣传彩页40余万份,印发《文明新风进万家倡议书》20多万份,举办了“牡丹为媒缘定花都”“相约青春结缘军营”等主题集体婚礼14场次,示范带动新时代新青年婚恋新风尚,全社会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孝老爱亲的文明新风尚蔚然成风。

广泛宣传传承中华民族节俭美德、践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先进典型,组织开展了道德讲堂宣讲活动和故事宣讲活动110多场次,以家训带动家风,以家风树立村风,以村风弘扬民风。

四、志愿服务,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群众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群众需要什么,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就覆盖什么。目前,我州已成立志愿服务队919支、注册志愿者达18.67万余人,共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000多场次、累计参与70多万人,开展志愿者培训353次,培训人数20000多人次;已建成8县市文明实践中心、131个乡镇文明实践所、1195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构建起了州、县(市)、乡(镇)、村(社区)四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组织体系,实施文明实践品牌工程。打造出了临夏市“小红星”公益课堂、和政县“慈善食堂”、永靖县“黄河故事会”、东乡县“流动博物馆进乡村”一系列受群众欢迎、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品牌。

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命名了临夏现代职业学院

等29家单位为临夏州第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建成了永靖县刘家峡镇城北新村、盐锅峡镇小茨村,东乡县高山乡布楞沟村、锁南镇城南社区4个省级文明实践示范点;打造了和政县上王家村等40个州级文明实践乡村示范点;各县(市)

打造了20个县级文明实践乡村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州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见实见效。

如今,走进我州的村落,村庄干净整洁,道路平整通畅,环境优美宜人,

百姓安居乐业,文明乡风徐徐吹来,一个个和美乡村正展开一幅幅美好画卷。

通化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青山碧水,流光溢彩;街巷整洁,环境优美;志愿服务,扶老帮困;身边好人,弘扬新风在山城通化,文明和谐的场景遍布城乡巷陌,文明新风徐吹。

近年来,通化市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推动通化绿色转型、全面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厚植沃土,文明之花遍沃野

把稳思想之舵,方能行稳致远。

通化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学习宣传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群众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全面提升。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通化各地大街小巷、公园广场、景点车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随处可见,“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滚动播出,潜移默化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之中。

“红白事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厚养薄葬、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

“搞封建迷信的少了,选择健康科学生活方式的多了”把移风易俗和乡风文明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民群众热情拥护、广泛支持,社会风气愈加良好。

深化精神文明教育,通化市制作印发《通化市民文明手册》,下发倡议书,

开展主题公益绘画征集、“反对浪费崇尚节约”主题文明行动等,倡导科学健康生活方式;成功塑造“人走斑马线、车让人先行”特色品牌,文明行为成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的一道靓丽风景;完善村规民约,开展优秀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征集评选活动;依托全市1152个“农村大喇叭”,持续普及理论宣传、科学技术等知识,全年总播放时长约5万小时。

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按照“五有”建设标准,认真做好排查摸底、整改落实工作。目前,全市已建成6个中心、86个所、802个站、26个基地。20XX年,对接活动项目2760个、开展线上线下群众性主题文明实践活动1.1万余场。

组织市直43个国家级、省级文明单位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与全市84

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结对共建,开展“奉献社会引领文明”主题文明实践活动。

深入宣传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做到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二、榜样示范,道德之光耀山城

在刚刚结束的德耀吉林•

第十届吉林省道德模范发布活动中,通化市委老干部局老兵报告团团长孙艳华、柳河爱心义工联合会会长何丹、吉林出入境边

防检查总站通化支队麻线边境派出所副所长王铁映被授予第十届“吉林省道德模范”称号,进一步提升了通化这座好人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好人频出,善行不断。在通化,一个个模范典型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道德情怀,见义勇为、勇于担当的无畏精神,以诚传人、守信践诺的为人品格,

敬业奉献、勤勉做事的职业操守,孝老爱亲、血脉相依的至美真情,绽放出耀眼的精神光芒。学好人、尊好人、做好人成为风尚。

榜样力量润物无声,奋斗精神润泽山城。如今,在“通化好人”的带动和影响下,全市志愿服务组织、好人群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行善立德•

邻里守望”志愿服务系列活动等蔚然成风。每个社区(村)都建立健全了以党员为

骨干的志愿服务队,助推城乡基层治理。

今年以来,全市60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围绕爱心帮扶、服务“一老一小”、传承红色文化等方面,累计开展志愿服务项目1399个。截至目前,全市登记在册的志愿团体达1000余个,注册人数达20余万人。

三、创建引领,文明浸润幸福城

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时下,漫步山城,道路宽敞整洁、交通秩序井然,市场规范有序、小区环境优雅,公园精致惬意、城市幸福宜居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使这座城市发生了美丽蜕变,一幅以文明为底色的画卷尽收眼底。

坚持“创建为民惠民利民”理念,着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通化市以“五项提升工程”为载体,在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发展品质上下功夫求实效,有效解决各类热点、难点问题2300余个,城市环境、基础配套设施等不断提升和改善,扎实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化拓展、创新提升。

公开征集、展播“文明有我”短视频作品143部,开展“拍拍我的核心价值观”等活动,“文明有我,美在通化”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市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截至目前,全市拥有集安市、通化县2个全国文明城市,通化海关等21个全国文明单位,

集安市清河镇等14个全国文明村镇,通化县丁立志等2个全国文明家庭,通化市第一中学1个全国文明校园;拥有柳河县1个省级文明城市,其他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个人161个;市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个人253个。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幸福美丽通化”“集安最美,因为有你”“生态通化县,文明处处见”实实在在创建成果,让广大市民真切感受到文明城市的风采,收获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同心掬得满庭芳,文明花开满园春。今日通化,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

文明和谐的城市画卷正从容运笔。

金昌市推进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综述

徜徉金昌大地,城区内,文明标语处处有,文明行为时时见,细微之事彰显文明之风;乡村里,村容村貌整洁美观,村规民约口口相传,一个个文明新村映入眼帘。此时此刻,文明为城乡一体化绘就一幅锦绣画卷。

自去年省委、省政府赋予金昌“打造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新定位以来,金昌市坚持先行先试、率先突破,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书香金昌建设、诚信金昌建设,融合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一、扬新风,文明培育入脑入心

今年4月,金昌原创红色题材音乐剧《焉支花开》荣获第七届甘肃戏剧红梅奖大赛剧目奖。

《焉支花开》以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挺进甘肃永昌期间的战斗事迹和部分英雄人物原型故事为基础,采取革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创排完成,经过3

年多的打磨提升、持续演出及多次外出巡演,已成为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舞台艺术精品,目前在市内外展演7场次。

我市常态化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220多场次,协调省级文艺院团来金演出16场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530场次,举办金昌画家画金昌美术作品展、第二届民间传统艺术作品暨百幅剪纸窗花交流展等展览3场次,永昌县首届风筝文化艺术节、“

”字灯会、“二月二龙抬头”等特色节会活动13场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潜移默化滋养全市城乡居民的精神和心灵。

我市坚持选树先进典型,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在全社会形成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价值导向,不断提升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还开展《金昌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宣传月活动,举办线上线下宣传活动147场次;启动“金昌有礼”系列礼仪培训,培训党员干部300余人。选树命名市级以上道德模范、

身边好人等30人,文明家庭60户,3星级“美丽庭院•

出彩人家”12户;建设甘

肃好人、金昌好人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8个;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先进事迹巡展巡讲巡演、“无偿献血模范先行”等活动55场(次),在全社会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聚民心,文明实践出新出彩时下,走进永昌县红山窑镇马家坪村,道路宽敞平坦,农家小院干净整洁,但更让人注意的是,在这里大操大办红白事的现象明显减少,简办婚丧嫁娶蔚然成风。

该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尚,全面推进移风易俗。

为强化阵地建设,我市制定《金昌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月度评价促进机制》《金昌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地)建设考评细则》,

打造标准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站4个。召开现场观摩推进会,推动全市2

个实践中心、18个实践所、182个实践站建设工作规范提质,顺利通过中央和省级评估验收。建成村级(古城村、西湾村、东湾村)文明实践大礼堂3个、机器人科普教育基地和文明实践“直播e站”1个。深入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百千万”工程,建成文明实践驿站126个,组建志愿服务队伍506支,招募吸纳志愿者10985名,举办各类文明实践活动2000多场(次)。

通过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优秀志愿服务项目集中展示交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创评大赛、驿站PK赛等活动,孵化培育“金牌店小二”“小云+”

等特色优秀品牌项目,挖掘、选树一批成效显著、特色鲜明、群众满意的志愿服务项目,不断引导广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聚焦重点领域、关爱困难群体。

二、惠民生,文明创建有为有力

真正的文明惠及民生、触及民心。

聚焦人民关切,我市制定发布《金昌市“为老”“为小”志愿服务项目指

南》,有针对性地开展“微心愿”“微诉求”“关爱陪读妈妈”等普惠性、特惠型志愿服务活动500多场(次)。打造“先锋引领•

助推文明实践”品牌,梳理发布“微改造、小工程”民生项目75项、“细服务”民生事项38项,创新开展“红色管家•

温情陪伴”“早晨您好”“叫醒服务”“爱心门铃”“幸福来敲门”“共享药箱”等特色服务项目40项,为城乡分散特困供养人员提供家政

服务、陪同就医、情感陪护等服务。并紧盯节庆和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以贯彻落实“结对帮扶•

爱心甘肃”工程为契机,确定主题、具化范围、实化内容,用有温度的文明实践进一步丰富了文明创建底色。不仅有温度,更要有力

度。我市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暨市文明委全体(扩大)会议,制定年度创建方案,绘制“作战图”,分项建立工作台账3个,项目化条目式卡严落实创建任务。锚定实地点位提升和重难点任务,层级分片区分主题开展人大督导组专项督导17次、“三抓三促”专项督查1次,发布“红黑榜”1期,制发交办单14份、督查通报1期,交办问题225件,已全部整改反馈;征集群众金点子意见建议127条,及时监测处置创文舆情4件,未发生重大舆情事件。年度创

建“十提升”行动32项重点任务和市文明委90项重点工作,均有序有力推进。统筹推进文明村镇、单位、校园、家庭创建活动,举办各类创建培训班5场次,

命名市级以上新届次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先进集体112个。

三、重涵养,书香金昌建设走深走实

今年,金昌市4个社区被评选为20XX年全省“书香社区”,8户家庭被评选为20XX年全省“书香之家”,16名个人被评选为20XX年全省“阅读之星”。

“书香金昌”建设,为文明金昌建设提供了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我市制定印发《20XX年“书香金昌”全民阅读工作方案》,规划建设城市

书房2个,在机场、车站等人流量密集场所建成悦读驿站35个。建立完善书香金昌示范点评选机制,出台书香系列评选办法。以市县区图书馆为主体,开展图书进基层活动,积极倡导在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设立职工书屋,初步构建起以公共图书馆、综合书城、城市书房、悦读驿站等为支撑的15分钟现代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以书香“七进”(进机关、企业、军营、校园、社区、农村、家庭)为着力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广泛参与的全民阅读活动283场次。结合“4•

23

世界读书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全民阅读推广、阅读分享阅读打卡等品牌阅读活动;发挥农家书屋在农村阅读的便捷性,开展“我的书屋•

我的梦”农村少

年儿童阅读等实践活动。开展“书香金昌•

亲子阅读绘本漂流进万家”活动,

吸引328户家庭参与,漂流图书2000多册,引导未成年人在阅读中砥砺品格。

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书香金昌”形象标识并推广运用到全市各类公共阅

读文化阵地和全民阅读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宣传优势,在市县区级报纸、广播、电视及“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制作刊登有关全民阅读工作重要宣传海报和工作信息,在“学习强国平台”、今日头条、凤凰网、新甘肃等媒体平台上刊登并广泛传播,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构建全民阅读工作“宣传网”,在全社会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四、树正气,诚信金昌建设见行见效

今年6月,金昌市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位居全国261个地级市第74名,连续7个月进入全国地级市前100名,成功入围第四批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为将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做优做强,我市制定实施《金昌市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诚信金昌”实施方案》,开发建设新版“信用中国(甘肃金昌)”网站,归集共享电费、水费、燃气、科研信息3.5

万余条;归集行政强制、行政奖励、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监督检查等5类行政管理信息2301条;“信用中国(甘肃金昌)”发布信用信息39.2万条,累计发布并向省级平台交换“双公示”信息9.7万条,累计向信用中国推送信息21.37万条,向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甘肃)推送各类市场主体信息12.35

万条。在税务、医疗、交通等24个行业领域建立信用评价机制,对监管对象实施差异化、精准化监管。双公示信息上报率、合规率、及时率实现100%,13项基础指标全部达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评估得分104.38(预计排名位于全国参加信用示范区建设评审城市前40名)。并着力推进网络领域诚信建设,

未发生网络失信事件。

大力发掘和宣传诚信人物、诚信企业、诚信群体,评选诚信经营优秀企业家10家。持续开展“诚信建设万里行”宣传活动,今年以来,开展以信用承诺、诚信经营、放心消费、诚信青春等为主题诚信宣传活动113次,以金昌市“信用承诺制+标准地+帮办代办”综合改革模式为案例的甘肃省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改革创新成果纳入“20XX年度全国信用承诺优秀案例”,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从谋一域到谋全局,从尽精微到致广大,如今的金昌,不论城乡,文明已蔚然成风,文明也为我市城乡发展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力量。金昌,正向着更美好的未来前进。

普洱市精神文明建设亮点扫描

全国文明村13个;省级文明乡镇18个、文明村9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0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074个;志愿服务组织5061

支一组组数据生动反映了普洱市精神文明之变。近年来,普洱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更高质量创建、更高水平巩固,不断深化文明培育主题,创新文明实践形式,

丰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守正创新、提质增效,

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打好文明培育“两张牌”

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培育时代新风新貌”的目标要求,普洱市坚持打造特色项目,抓好典型选树,加强公益宣传,以文明培育提升人民群众道德水准,

让向上向善的文明之风充盈乡村大地。

打好“示范引领牌”。普洱市深挖掘严把关,开展好选典型树榜样活动。制发《普洱市20XX年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关爱工作方案》《20XX年“普洱好人”

评选宣传关爱活动的通知》《关于评选第七届普洱市道德模范的通知》等文件,

对全市开展先进典型选树工作作出部署,各县(区)各部门精心组织、广泛推荐,积极开展“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推荐评选工作。20XX年,思茅区高级中学教师谭华玲被评为第八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文化馆馆长李剑锋入选20XX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服务标兵。涌现出“孝老爱亲”白云鹭、缪平珍,“诚实守信”张德新,“敬业奉献”倪华、陶金明,均被评为“云南好人”,并入选“中国好人”候选人。近年来,

普洱市选树各类先进模范548人,见贤思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

与此同时,普洱市广宣传重导向,大力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社会氛围。运用公益广告、专题展览、故事汇巡演等方式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巡展,在市级媒体平台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先进典型事迹,在中国网、云南网等媒体平台发布先进典型图文稿件等,不断扩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影响力。一个个榜样,点亮了道德引领风向标,

汇聚了善行义举正能量。

打好“铸魂育人牌”。普洱市坚持用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围绕立德树人,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筑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防线,制发《普洱市20XX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方案》和《普洱

市20XX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任务安排表》,督促相关单位开展活动,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落实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做好未成年人公益项目,开展“新时代普洱好少年”典型选树活动,并按照“因地制宜、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全面覆盖”的工作思路,全面推动“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全市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和思想道德建设平台。

二、唱响文明实践“二重奏”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普洱市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强阵地、建机制,壮队伍、搭舞台,不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质增效。

“思茅区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区),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抓重点、出亮点、建品牌,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文明实践活动成效逐渐显现。”谈起思茅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开展情况,中心负责人李文莉自豪地说,自中心启用以来,每周平均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3

至4场次。目前,思茅区已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7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县(区)、乡

(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覆盖,打造了一批“群众爱来、有事能办,

大事想得到、小事办得了”的“百姓之家”,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

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思茅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只是普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一个缩影。普洱市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的标准,建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截至20XX年10月31日,全市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

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0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074个,深化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明实践阵地覆盖率达100%。

精心打造志愿服务精品项目。各县(区)有效对接“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打造“有福童享”爱心妈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星星点灯”(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挽救)、“小葫芦”未检志愿服务、女子学堂、“银发献余热夕阳映三江”“服务百姓健康行动”义诊、民族歌舞传承、生物多样性白肢野牛保护等特色服务品牌。志愿者们“情真意切讲故事”“贴近群众讲技术”,把文明播撒到村村寨寨、田间地头,让群众成为文明实践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参

与者。

三、下好文明创建“四步棋”

美丽乡村,干净漂亮是“面子”,乡风文明是“里子”。普洱市围绕制定村规民约,开展群众性活动,推进移风易俗,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

“村规民约”“约”出文明促新风。走进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团田镇绿叶村,

一块石碑映入眼帘,石碑上的刻字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融入村规民约中。绿叶村精选有经验、有威望的党员、干部担任“网格员”,“网格员”们手握“网格+村规民约”利刃,把封建迷信、铺张浪费等负面清单问题一一破解。

近年来,普洱市把村规民约作为推动乡风文明的有力抓手,制定接地气、贴实际、易操作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让村规民约发挥“集民意”“符民情”“约民行”作用,营造村民自治的良好氛围。

群众性活动增强文明感召力。在普洱市广大乡村,开展“红黑榜”评议制度已是常态,明确规定正、负面清单,实行积分制管理,对违反村规民约的,

纳入“黑榜”,予以通报批评;对遵守规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纳入“红榜”,予以通报表彰,有效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形成比学赶超、遵规守约的浓厚氛围。除此之外,普洱还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环境卫生评比”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放大示范效应,增强德育感召力,用身边人、身边事感染广大群众,引导他们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尚。普洱市将厉行节俭之风融入移风易俗专项整治工作中,切实做到酒席“瘦身”、人情“减负”。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黎明乡则结合实际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农村人情攀比、厚葬薄养、封建迷信等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以前,村里每年的人情开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近年来,经过集中整治、积极引导,请客送礼有了具体规定。有村规民约管着,有党员干部带头,有全体村民监督,任何人都不能搞特殊,也搞不了特殊。”黎明乡纪委主要负责人说。

文化活动播撒文明之种。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村民对精神文化生活也充满了新的向往和追求。普洱多地将“ 引领+红色文化”模式融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以民族团结誓词碑等为依托,切实发挥红色资源在村庄治

理、民生服务等领域的引领作用,着力打造红色阵地,为普洱大地培育一代又一代“传承者”,让红色基因得以赓续,让文明新风流淌在红色血液中。除了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后辈奋进之外,普洱各地还用好用活诸如墨江“双胞胎节”、江城“三丫果节”、孟连“神鱼节”、澜沧“葫芦节”等当地民俗文化节日,

开展文艺下乡、文化进村等活动,增强群众文化自觉、丰富文明方式。

固原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道德模范引领风尚,文明创建热潮涌动,志愿服务情暖人心从机关单位到田间地头,从城镇社区到乡村农场,文明的力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今年以来,固原市坚持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统筹推进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文明培育,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质效不断提升,干部群众精神风貌持续改善,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固原新篇章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一、扬新风,文明培育入脑入心

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建设。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一周前,固原市首届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诵读大赛决赛在隆德县举行,

来自5县区的15支代表队,以快板、舞蹈、说唱、小品、朗诵等表演形式,生动地将村规民约从纸面搬到舞台。“《三个媳妇》说的可不就是咱们村里的事吗?

儿媳妇要孝敬公婆,一家人要团结和睦,日子才能过好,我也是婆婆,这个节目真实得很,好得很。”西吉县将台堡镇明荣村村民靳玉秀说。村规民约“约”

出社会新风,践行和培育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市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础工程、灵魂工程来抓,广泛学习宣传《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引导人们积极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

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心中种下信仰的种子。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城”

“讲红色故事,争做先锋少年”等主题阅读分享会,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举办“移风易俗浓情端午守望相助”幸福邻里节、“月满中秋•

情暖重阳”等文明实践活动320余场次,不断培育文明风尚,积极引导群众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举办第二届网络文化节,为网络文明代言人颁发聘书,通报表扬年度优秀政务微博、微信、短视频账号等,繁荣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新建丝路公园、九龙公园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展示主流价值观的公益广告与城市景观紧密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地送到百

姓心里。

二、惠民生,文明创建擦亮幸福底色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现代化生活的重要载体。

新时代新要求,我市坚持以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设施优全、风气优异、生活优雅、品质优秀为目标,以全域、全员、全程、全面为要求,

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颁布实施《固原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政策法规,制定《固原市文明城市创建“两个”责任清单》《固原市文明素养提升行动任务清单》,促进文明创建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常态化水平不断提升。

聚焦群众身边小事,广泛开展巩固提升自治区文明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十大专项行动”,推动创建活动向各领域延伸,组织全市118家单位干部职工

走进结对社区,开展“文明创建进小区•

协同共建解难题”活动。开展“电动

车挂牌进小区”活动,通过“驻点挂牌+主动上门”等方式,累计登记上牌电动自行车8万余辆,挂牌率90%以上。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我固原•

我文明•

我监督”活动,媒体曝光不文明现象,解决群众反馈不文明现象和问题530余件。

从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到文明村镇、文明校园,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精神文明创建全面覆盖、纵深耕耘,文明之花竞相开放,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三、聚民心,文明实践出新出彩

“在圆梦蒲公英•

少年儿童‘凤凰花班’系列活动中,‘我体验VR’真实模拟场景,非常有趣,这样的机会很难得,我要努力学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隆德县杨河乡杨河中心小学学生摆靖萱开心地说。

今年3月,在我市举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隆德县文明办推荐的圆梦蒲公英•

少年儿童“凤凰花班”活动志愿服务项目在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

这个由隆德县希望公益服务中心联合厦门大学、隆德县教体局、隆德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组成的服务项目,以隆德县各乡镇家庭困难儿童和留守儿童为服务对象,通过组织开展红色教育、VR科技体验、法律知识普及等素质拓展活动,

增长孩子们的见识,开阔其视野。目前,服务项目已逐步形成规范的管理体系,

常态化开展活动,覆盖学生3000余名,投入助学资金93.6万元。

点点微光汇聚成曜曜星河,彰显着社会文明的温度和高度。今年以来,我市创新实施“善行六盘”志愿服务“十百千万”培优工程,“银丝线”“兰花芬芳巾帼红”等一批群众认可、特色鲜明,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志愿服务品牌涌现出来。志愿者人数从20XX年年底的8万余人增加到24万人,服务时长超过174

万小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固原市将以主席文化思想为指引,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凝聚向上向善的磅礴力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固原新篇章。

吴忠市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纪实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不可偏废。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总书记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为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春风化雨润无声,文明花开吴忠城。遍布城乡的理论宣讲,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感人至深的身边好人近年来,吴忠市始终坚持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推进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文明培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建设现代化美丽新吴忠提供了丰润道德滋养和强大精神支撑。

一、坚持思想引领,筑牢理想信念

精神文明建设,建的是信仰、信念、信心。主席总书记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

前不久,一堂生动又深刻的“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理想信念教育课在吴忠市文化馆开讲。开国中将韩练成之子韩兢从父亲的革命事迹说起,讲述了一代革命人的人生传奇,再现了共产党人忠贞不渝的无言壮歌,博得现场300余名干部群众的热烈掌声与共鸣。

为什么要通过这样别出心裁的“课堂”凝聚思想的力量,青年干部刘雨杭用誓言给出答案:“我们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在盐池县麻黄山乡李塬畔革命旧址院落内,红色宣讲员李彦霖一次次用真情实感讲述红色故事,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接受革命精神洗礼。李彦霖说:“我们要发扬红色精神,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建设美好家园带头领路。”

突出红色基因的引领传承,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筑牢精神之基,把牢奋进方向。吴忠市深入开展主席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大实践”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A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主席谈治国理政》等理论著作,广泛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共产党好黄河水甜”等系列宣讲,

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生动讲好吴忠感恩奋进、共同富裕、民族团结、黄河安澜的故事,引导各族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二、丰富创建活动,彰显民生温度

精神文明建设的宗旨是为了人民群众幸福美好的生活。吴忠市始终秉承创建为民惠民靠民理念,坚持建设、管理、服务并举,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形成全民共建精神文明、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生动局面。

全市创成市级以上文明单位369个、文明村镇163个、文明校园109个、文明家庭413户,全域创成自治区文明城市,吴忠市、盐池县正高歌向全国文明城市迈进。

《吴忠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颁布施行,是我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实践,对于规范和促进公民文明行为,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起到了有力的推动和保障作用。吴忠市不断强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牵引力,坚持机关单位包抓路段志愿服务制度,常态化开展“垃圾不落地”“见框停车”“围框经营”等行动,稳步推进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空中缆线、交通环境综合治理。有力发挥志愿者队伍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展志愿服务“365行动”,文明引导、环境整治、帮扶济困等志愿服务常做常新,

全市注册志愿者突破常住人口的22.5%,“志愿之城”的文明底色不断被擦亮。文明创建走近群众、融入生活,让广大群众收获到了满满的文明“红利”。

弘扬文明乡风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可靠途径。今年8月22日,“浪漫七夕执手相约、移风易俗青年先行”集体婚礼在青铜峡市望月石酒店举行。10对新人在亲朋好友的共同见证下喜结连理,许下相伴终生的爱情誓言。9月,以“大力弘扬新风正气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为主题的“吴忠市文明大讲堂”走进同心县河西镇上河湾村,应邀嘉宾分别从婚事新办、榜样带头破陋习、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等方面与村民进行了深入探讨。如今的吴忠,

红白喜事讲排场、比阔气的少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多了,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同心县兴隆乡王团村实行文明实践积分制,引导群众自发参与孝老敬老、关爱“五保”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利通区胜利镇永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暖心光明行”白内障筛查义诊活动,为20余位老人检查视力。

吴忠市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围绕做实精准服务,通过融媒体中心平台、“双报到双服务”等渠道推行“四单”服务模式,完成点单4

万余件、圆梦“微心愿”1.4万余个。实施志愿服务“365行动”5.2万余场次,

针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群体开展“关爱行动”2.9万余次,用真情服务暖人心、聚民心、筑同心。

三、树立价值标杆,凝聚榜样力量

“中国好人”徐海侠,以残疾之躯建立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带动338人、53个家庭脱贫致富。

“中国好人”拜孝忠是同心县“薪火相传”老干部宣讲团的成员,他秉承“趁着自己现在身体还行,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的理念,发挥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走上“讲台”宣传党的创新理论。

“宁夏好人”李小平,坚持从事禁毒帮困志愿服务11年,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坚持典型引路,

沉淀“道德富矿”,打造“好人之城”品牌,先后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7人、“中国好人”42人,自治区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492名,县级以上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1864名,在全社会鲜明树立了崇德向善的价值标杆。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层出不穷的身边好人从一个人传向一群人,每一个吴忠人接过“好人”接力棒,用凡人善举点亮城市文明,传递吴忠温度,全力汇聚奋进的磅礴力量。

回顾过去,吴忠市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以文明为底色绘就了一幅幅新画卷;展望未来,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文化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奋力创成人民满意的全国文明城市,书写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吴忠答卷”。

遵义市多措并举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深走实

为加快全国、全省文明城市建设提档升级,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文明程度,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一主线,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宣传上保持热度、谋划上有的放矢、督查上动真碰硬,全党动员、全民参与,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全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全社会精神文明程度,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一、凝聚共识,融入日常,文明宣传保持热度

各地纷纷行动,以 为引领,既把文明城市建设作为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载体,又把活动内容融入文明城市建设各项工作中,积极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凝聚思想共识,激发建设热情。近日,红花岗区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移风易俗宣传会”,进一步强化文明新风宣传引导,使“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宣传深入人心、落到实处。

3月5日,贵州省20XX年“3•

5”学雷锋纪念日省级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在

我市播州区举办,召开“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六十周年”

座谈会、开展“七送”志愿服务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系列活动,凝聚起文明共识,让文明行为、文明习惯融入市民生活、见于市民行动,在全市掀起争创文明示范、争做文明市民的热潮。

二、统筹发力,查缺补漏,文明建设持续推进

连日来,赤水市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统筹调度,形成合力,狠抓落实,

以“创则必成”的决心、务实管用的举措、责任在我的担当,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走深走实。该市围绕“11194”(一个谋划落实、一个创文攻坚十大行动、一个网格包保十大行动、市容市貌提升九大行动和打好四场战斗)工作思路,奋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新业绩。

遵义市中心城区则着眼于紧盯重点部位,全面开展查缺补漏,按照“缺什么补什么、漏什么补什么”原则,紧紧围绕道路交通、点位环境、基础设施、行业管理、移风易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逐项研究、逐项整改、逐项完成,持续抓好点位建设,确保整改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细化监督,严肃问责,文明督导动真碰硬

文明建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文明建设常态长效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而这离不开持续的文明督导。我市进一步落实督导工作机制,细化督

导任务,将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压紧压实。强化督导督查,由市深文办牵头,实行分组包保、分片包干、综合督查、跟踪督办等机制,组织督导组深入一线、深入具体点位开展督导督查,严督实导、动真碰硬,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限期整改。

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已纳入市委对各单位综合考评重要内容。应对措施不力、工作行动迟缓、消极应付了事,对全市深文工作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将进行严肃追责问责。

遵义这座红色之城、转折之城,因文明建设而更有深度、更有魅力、更有底蕴,也因文明建设让广大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责任感。站在新的起点、新的征程,遵义将深入贯彻落实主席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

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务实笃行抓落实、突围争先创一流,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努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定西市精神文明建设综述

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让人心旷神怡,焕然一新的市容市貌和良好的交通秩序让人感慨万千,市民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的生活方式让人如沐春风定西人民同心协力、争朝夺夕、共建共享,让精神文明之风吹拂着陇中大地的角角落落,滋养温暖着每一个定西人的心灵,让城市因精神文明的滋养而愈发动人。

20XX年,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时代正能量,培育文明新风尚,为奋力书写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定西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丰润道德滋养和良好文化条件。

一、强化思想引领,厚植道德沃土

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持续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评好人、树典型、学模范示范引领机制,坚持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结合,培育选树了一大批群众可信、可亲、可敬、可学的先进典型,并在公园、广场等人流密集场所制作先进典型宣传牌,在全社会积极营造见贤思齐的风尚、创设从善如流的氛围,不断构筑新时代定西人民的精神高地。20XX年,1人入选第八届甘肃省道德模范、2

人被评为“甘肃好人”、2人被评为甘肃省疫情防控优秀志愿者,评选第六届定西市道德模范25人,发布“定西好人”11名。

优化整合理论宣讲人才资源,聘任199名定西市新时代宣讲师,深入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基层、走进群众,通过农家炕头讲党史、田间地头传技术、群众心头办实事、普法宣传进万家等方式,开展宣传宣讲党的政策2.7万次。

二、深化文明创建,擦亮城市底色

一城文明风,满目和谐景。自2020年定西市荣获省级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以来,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文明城市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理念,坚持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与全市重点工作同步推进、协调发展,广泛动员全社会组织开展“做文明有礼定西人”十大文明行动,弘扬文明新风,提升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凝聚了追赶发展、追赶进位的强大精神力量。

按照以城带乡、城乡联动的思路,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持续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文明村镇创建取得突破,制定“十四五”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推荐9个乡镇创建省级文明乡镇、8个村创建省级文明村,新创建7

个市级文明乡镇、45个市级文明村、15个县级文明乡镇,565个县级文明村,目前县级及以上文明乡镇创建率达到100%、文明村创建率达到68.04%。文明单位创建活力增强,制定印发《关于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深入推进文明创建的意见》,持续做大文明创建“朋友圈”,推荐7个单位(社区)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社区),评选命名42个市级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守正创新,

突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开展第三届市级文明家庭评选,3个家庭入选第四届甘肃省文明家庭候选名单,评选17个市级文明家庭。

三、聚力文明实践,政论

文公 众号整理,培育文明新风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重要作用,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全市建成实践中心7个、实践所122个、实践站1975个,

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高标准创建省级示范点2个、市级示范点25个、县区示范点111个,建成2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公园,466个文明实践广场,16

个文明实践长廊,阵地建设不断强化。

大力开展治理高价彩礼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攻坚年行动,研究制定

《攻坚年行动方案》,推出9条“硬核”措施,配套印发《定西市市直机关党员干部职工婚丧嫁娶活动指导标准》,有效解决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大操大办、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了文明健康新风尚。

四、关爱未成年人,护航健康成长

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过程,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鲜明价值导向、养成良好品德。严格按照文明校园“六好”标准,推荐4所学校创建省级文明校园,创建35所市级文明校园,进一步健全“大德育”课程体系,加强德育校本课程建设,实现了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机融合。深化拓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童心向党”等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书法、戏曲、非遗等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2400余场次,组织“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和教育实践活动800余场次,3名学生被评为“新时代甘肃好少年”,评选“新时代定西好少年”36人。规范运行乡村学校少年宫,积极开展督查指导和绩效评价,市、县区召开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业务培训会7场,全市119所乡村学校少年宫规范管理、有序运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唐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作为中国志愿服务的发源地之一,33年前,我市开始坚持“月评学雷锋十佳事迹”,自此,数以十万计的“志愿红”遍布城乡。3月3日,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之际,我市发布了20XX年度“十大文明标兵”:

从街头跪地救人的医生姚涛到照顾瘫痪婆婆的好儿媳王延春;从挺身而出擒盗贼的“勇士”尹海韬到创办“爱心教室”的出租车司机谷方明,从创业葆本色、奉献守初心的退伍老兵李向帅到播撒爱心的公益人王淑春凡人善举不胜枚举、道德典型层出不穷,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不断创新中呈现出理想信念教育、价值理念引领、道德观念塑树整体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协调联动,项目载体全面发展的态势,为打造“英雄城市大爱唐山”的中国式现代化唐山文明场景,加快实现“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宏伟目标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高举思想旗帜,精神文明建设开创崭新局面

“十年新农村迅猛发展,真正是日新月异、一步一重天”近日,乐亭大鼓省级传承人张旭武的直播间准时开播,他和搭档用乐亭大鼓的形式向9万多粉丝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赋予了乐亭大鼓新的生命力。”谈及直播间乐亭大鼓的走红,张旭武表示,通过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他用乐亭大鼓和网络直播的形式,展现新思想、新理念、新实践,还着意侧重民生话题,其中《期盼这一天》《加油干》等作品深受乡亲们欢迎,传唱度极高。

张旭武是我市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特色宣讲队中的一员。把稳思想之舵,方能行稳致远。我市始终把推动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

推动全市上下抓理论武装、突出主题主线,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了凝心铸魂作用。全市共组织开展各类宣讲2.4万余场次,直接受众243万余人次,通过网络传播等渠道间接受众达500万余人次。

同时,大力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上走在前、做示范,广泛组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优秀志愿者等先进典型进社区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组建“老爷爷宣讲团”“乐亭大鼓宣讲队”等特色宣讲队伍,深入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社区开展宣讲。依托634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

用方言土语、民俗文化、暖心故事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二、立德树人,文明培育工作结出新硕果

去年夏天,一则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一名孩童身体悬在3层防盗栏外,

险象环生。“托举哥”只身爬上2层防盗栏顶部,用手托起孩童的身体,直至其被安全救出,事后“托举哥”悄然离去。不久,河钢集团唐钢公司的工友认出了“托举哥”正是公司信息自动化部职工刘文岩。因为这场大爱救援,刘文岩获得了我市20XX年度首期“周文明标兵”的荣誉称号。

凝聚榜样力量,共建大爱唐山。“文明标兵”评选发布是我市推动“双争”

活动和“牢记谆谆教导不负殷切期望‘人人争做文明使者•

携手共创美好生活’”

主T教Y实践活动走深走实,打造“英雄城市、大爱唐山”品牌的重要举措之

一。我市创新文明标兵评选机制,常态化推选发布“文明标兵”,通过组织推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等方式,积极选树“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诚实守信、自强不息”等六类文明典型,并以周、月、年度三个层级向社会发布。截至目前,市本级评选发布“周文明标兵”32期281人(组)、“月文明标兵”6期35人(组)。各县(市、区)累计发布388期,共744人(组),

引发群众强烈反响和一致赞扬。此前,我市已形成了“道德模范”“最美人物”

以及“月评学雷锋十佳事迹”“文明标兵”等一系列好人好事的评选序列。这些典型人物有一个显著特点——来自身边。于群众而言,身边的道德模范更可信、可亲,更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评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价值观,源于唐山人民铸就的‘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市文明办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历经大地震劫难的唐山人更加懂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分量,心手相牵、守望相助早已成为他们最朴素的情感愿望。很多接受过无私援助的唐山人,便把关爱他人、投身公益化为报恩的方式,让向善的种子在民间生根发芽。

市文明办还将组建“唐山20XX年度十大文明标兵”巡讲团,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军营、农村、机关开展巡讲活动,让“文明标兵”的典型事迹在群众中广泛传播,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和引领全市人民奋发进取、向上向善,始终做文明的践行者、精神的引领者、时代的奋斗者。

同时,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持续深入推进中国传统节日振兴,我市创新形式开展“我们的节日”线上直播活动,让“传统节日”一跃“云

端”焕发出全新吸引力,单场活动浏览量、群众点赞屡创新高,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中受到广泛好评;为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市文明办还联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评选发布了223家诚信经营示范商家、诚信企业,组织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710多场,弘扬了诚信文化、优化了营商环境;我市持续深化精神文明教育,深入实施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等行动,使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渐成风尚。

“如今在火车站附近的站前路,扫地很轻松,因为垃圾落地的少。文明氛围影响着所有人,看到地面这么干净,周围的人这么自律,谁还好意思乱扔烟头?”环卫工人侯国海如是说。

“南湖景区的玉兰广场春色萌动,每天都能迎来众多游客,但广场环境总能保持得干干净净。”唐山文旅集团南湖景观负责人李岩涛对记者表示。

三、扩面提质,文明实践工作实现新突破

近日,丰润区富康社区的居民李淑丽在她关注的“丰润文明实践”微信上,点击“文艺慰问”下单,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收到点单后立即派单给下属志愿服务队。服务队结合类似订单制定演出方案,在街心公园举行了一场文艺展演。对于这次服务,李淑丽在手机上给了五星好评:“没想到自己的愿望这么快就能实现,我也要加入志愿服务队。”在丰润区,依托云平台建立的群众点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派单,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四单”运行机制,满足了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丰润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我市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一个缩影。在文明实践项目重点培育过程中,我市设立了每月一次志愿服务日,

开展活动1.8万余场次,受益群众达370万余人次。

市供电公司作为企业文明实践建设试点,建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涵盖10家县公司实践基地,9家直属单位实践所,建立了115个实践站点,实践基地、所、站、点覆盖到了我市全域,形成了网格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矩阵。公司成立了宣讲员队伍、志愿者队伍、管理员队伍“三支队伍”凝聚文明发展合力,搭建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康推进与体育服务五大平台服务群众美好生活,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圈不断扩大的同时,我市建立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褒奖激励机制,目前全市超过50%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立了文明积分制度,有效推动了文明实践工作向纵深发展。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织架构、基层阵地、功能运转、队伍建设等工作优势,我市志愿服务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科学安全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当好“宣传员”“守门员”和“服务员”。全市1.5万余名的志愿者每天穿梭在村居,利用“大喇叭”

“小喇叭”“明白纸”等形式,开展通俗易懂、形式多样的疫情防控宣传教育,

10万名志愿者积极配合基层组织做好体温检测、信息登记、疫情排查、人员隔离、秩序维护等工作。同时以居民小区、村民小组、集中居住区为基本单元,

以自给自足、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基本方式,根据招募志愿者技能特长,组织为群众提供医疗、家政、养老、生活物资配送等服务,打通了疫情防控民生保障“最后一米”,我市《充分发挥应急志愿服务在疫情防控中重要作用》的做法被省文明办在全省推广。

四、为民务实,文明创建工作展现新作为

当清晨的阳光洒向大地,文明之风也吹遍了唐山城乡的每个角落。公园内,

早起锻炼的人们有序进入各个区域,处处欢声笑语;步行街斑马线前,司机主动礼让行人;标准化市场规范有序,采买的群众络绎不绝;乡村的“美丽庭院”

里,干净整洁、繁花似锦持续深化文明创建工作,唐山始终突出为民利民的工作导向,把工作出发点放在解决群众所需所急所盼上,把工作落脚点放在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进步和变化,让群众能够共建精神家园,共树文明风尚,共享发展成果。

一是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敢于较真碰硬的勇气,大力推进突出问题反面曝光和督导检查,着力整治共享单车,加强公共卫生间建设管理。

二是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制发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在全市开展了文明户评选;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开展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着力打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三是深化文明单位创建。开展文明单位包联共建背街小巷活动,各级文明

单位积极参与,全市背街小巷治理取得巨大进展,展现了新时代文明单位的责任与担当;出租车行业广泛开展了“弘扬时代新风•

争做文明使者”主题活动;

公交车、保险等行业也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全市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呈

现出多点开花的势头。

四是深化文明家庭创建。充分利用各级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在重要

的时间节点,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带动全市家庭文明建设。同时,组织全市各地各部门深入开展“喜迎二十大共传好家风”推荐工作,挖掘、选树、推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典型家庭,并且开展了针对性宣传,引领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五是深化文明校园创建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寻访、学习、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写春联、剪窗花、画中画、猜谜语、诵经典”等活动400多场次。疫情防控期间开通“防疫”心理咨询绿色通道,心理援助服务已累计沟通电话时长达3000多分钟、个体咨询55人次、网络答复1万多次。广泛征集战“疫”作品,鼓励大中小学生将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的见闻、体会、感动、收获等以书画、作文、海报、短视频等方式呈现出来,共收到作品1500余件。编制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读物《李大钊》,现已辑印完成,面向全市中小学校广泛学习使用。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为开展常态化建设,我市不断加强顶层设计、注重统筹谋划,出台《“1+9+N”文明城市常态化创建实施方案》《全市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实施手册》等系列指导性文件,创新提出“1+9+N”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思路,绘制全市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落地框架图,有计划有组织压茬推进各项工作。同时,坚持“一竿子插到底”,编制《文明城市创建责任“人头对人头”分解清单》,把所有任务分解到项目、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有效推进了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风劲帆满海天阔,踔厉奋发正当时。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将持续在更深、更精、更细、更实上下功夫,着力提高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着力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努力打造更多更好的“英雄城市、大爱唐山”文明场景,为打造更多更好的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唐山场景作出更大贡献。

黄南州统筹推动文明实践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统筹推动文明实践见成效。

一是系统化布局。召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暨培训会,印发《黄南州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推进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方案》,从组织领导、职责分工、资源整合、志愿项目、配套制度等方面顶层设计、统一规划,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融入文明实践各方面全覆盖。一方面,将文明实践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抓手,以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为职责、志愿服务为方式、阵地资源为支撑,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另一方面,与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相结合,以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为任务、做实思想政治工作为方向、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为导向,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二是统筹化推进。建立州县(市)内部协同机制,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落实文明实践工作联席会议、联点推动制度,推进中心吹哨、部门动员、各方参与;建立阵地资源融通机制,强化文明实践中心红色阵地属性,加强昂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工农红军青海尖扎县习仲勋民族团结红军小学文化建设,实现阵地共享;建立常态志愿服务机制,依托基层 和综治网格工作,

实行文明实践网格化,将1.41万名志愿者划分到4039个网格,推进志愿服务上网格、进村社、入楼院;建立实时宣传引导机制,用好宣传栏、文化墙、应急广播、道德讲堂等载体,开办“夜校读书班”、打造“百姓大舞台”,推进理论常态化进基层入脑入心。

三是工程化实施。健全“两减两加”工作法,在阵地资源应用和主体协同联动上做“减法”,融入党群服务、社区服务和基层治理,打造文明实践中心

(所、站)333个,在警务和城管工作站、矛盾调解中心(室)、窗口单位设实践岗点,发挥道德模范和学雷锋活动示范点作用,设立实践基地,形成中心统领、五级联动(所、站、基地、岗、点)、多点提升的工作格局;在志愿队伍建设和文明实践内容上做“加法”,建成理论宣讲、交通文明、教育关爱、文化惠民、科技助农、法律维权、医疗卫生、生态环保等志愿服务队861支,以重要会议、传统节日、宣传月以及热贡文化旅游节等为契机,制定“一月一主题”

志愿服务清单,形成纵向覆盖县乡村、横向涵盖党政群团的实践网络。

四是规范化强基。建好一个中心、建强三个阵地,打造思想传播阵地,组

建红旗、银发、巾帼、劳模、马背、摩托车、牧区红、非遗贤孝、青年引路人、文艺轻骑兵等志愿服务宣讲队,培育“理论+百姓+文艺”宣讲品牌,开展“党的政策进我家”等宣讲2000余场次;打造民生服务阵地,线下建立说事室,线上收集微心愿,实施红蓝马甲亮身份、服从安排亮行动、主动担当亮作为,带头参与宣传引导、带头开展志愿服务“三亮两带”文明实践行动2400余次,服务群众7万余人;打造文明引领阵地,推进文化、科技志愿队与文明实践所、站协动,送政策、送技术进产业园、进种植基地,推进法律、卫生志愿队指导修订村规民约、充实加强红白理事会、建立“红黑榜”制度,倡树文明新风。

五是一体化监督。构建积分考评体系,将各县(市)阵地建设总体情况、志愿服务队组建和作用发挥、重点项目培育和实施、工作机制建立和运行、文明实践活动开展情况等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督查检查和文明单位、村镇测评,逐步搭起包括场所队伍建设的“一个基础”,涵盖志愿服务诉求登记表、派单登记表、服务活动登记册、服务活动风采册四本表册“四个支柱”,记录派单流程、活动内容、服务成效以及群众评价等内容,搭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APP“一个平台”,志愿服务积分兑换“一个顶子”,形成侧重平时考核的文明实践“四梁八柱”,推动全民参与氛围日益浓厚。

许昌市纪委监委机关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纪实

炎炎夏日,草木葱茏;清风拂面,文明花开。

走进市纪委监委机关,窗明几净的办公室、楼梯口、走廊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廉政文化、文明创建等宣传内容随处可见,文明气息扑面而来。

近年来,市纪委监委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市纪委常委会的正确领导和市文明办的有力指导下,坚持 引领,突出品牌特色,主动服务大局,不断实现精神文明和业务工作两促进、双丰收。

一、坚持 引领,构建“ +”模式,筑牢文明根基

坚守政治机关定位,扭住责任落实这个“牛鼻子”,树牢“一盘棋”思想,

不断健全完善创建工作机制,构建“ +文明创建”模式,推动机关 和文明创建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做到组织领导到位、职责任务上肩,构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一是创新“ +主T教Y”模式,提升思想觉悟。每月定期召开机关党委会会议,坚持把主席总书记关于机关 的重要论述作为“第一议题”,先学深学、以学促行。先后10余次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赴襄城县毛主席视察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强化党性教育,坚定党员理想信念。积极探索建成集机关 动态、理论学习、党务管理、党费交纳、量化考评等全流程为一体的 数字化平台,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引领我市 数字化建设。创新党支部活动协作区 工作模式,把30个党支部整合为6个协作区,先后联合开展“绿色低碳、节能先行”宣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宣讲、“五好”党支部评选等活动,分别到“智慧城市”、许昌市气象局、智能制造企业等观摩交流,促使党员教育质效明显提升。

二是创新“ +志愿服务”模式,提高道德水准。组建“清风莲城”志愿服务队,做好登记注册、服务记录、褒奖激励,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20XX年以来,先后组织到许昌市现代聋儿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开展以“献爱心送

温暖•

助学陪玩伴成长”为主题的“学雷锋我行动”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

“5•

8人道公益日”、“关爱生命献爱心”无偿献血、信访举报宣传进社区、“静音广场舞、规范暴走团”、“冬日暖阳•

织爱行动”募捐等志愿服务活动,

大力弘扬志愿精神、积极投身社会服务。同时,积极配合市文明办,成立督查组,加强对交通卡点、志愿服务情况等的暗访检查,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保驾

护航。结合承担的社区共建共治、助力乡村振兴等工作任务,先后到魏都区高桥营街道东李庄社区、老吴营社区,长葛市大周镇韩庄村、襄城县范湖乡西于村、建安区小召乡等联系单位,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联乡帮村”“四送一助力”结对帮创等服务200余次,帮助解决基层难题,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结合承担的服务经济发展等工作任务,先后组织党员干部下沉天伦燃气等300家企业开展“察访企业”活动,收集问题建议70余条,助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三是创新“ +青年培育”模式,激发文明活力。强化对青工委的指导,

充分发挥青工委团结青年、教育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作用,创新开展“礼赞二十大、奋斗正当时”五四青年节微视频比赛、“纪检监察风景线”摄影征

集等系列活动,制作展播《奋斗青春》《“疫”路有你•

青春绽放》微视频,

精选260余张照片建成“全家福”卫士风采墙,增强向心力、凝聚力,展现青春活力。成立数字化兴趣小组、高效学习研发小组、讲解员小分队、数据分析人才队伍、公文写作兴趣小组等多类型业余兴趣小组,充分发挥小组凝聚、联系、培育青年干部作用,引导青年干部培养健康生活情趣。

二、突出载体特色,铸造“四个”品牌,蓄积文明力量

依托机关建设,市纪委监委坚持软硬并举、内外兼修,铸造文明创建“四个”品牌,以自身建设高质量助推文明创建遍地开花。

一是擦亮“廉洁文化”品牌。创制并积极推广使用许昌纪检监察形象logo,

对外传播许昌纪检监察廉政理念、组织文化、使命担当。创编《六项纪律漫画解读》,面向全国发行,以92幅漫画配92篇千字文,“活”评“深”析六项纪律。举办“爱莲说”优秀廉洁小品文征集活动,向社会各界征集小品文371篇,

评选优秀作品,制成20期广播情景剧。拍摄《皮影观廉》《古诗里的清廉》等7

个系列73集廉政教育微视频,在中央、省、市、县四级媒体联播。宣介我市廉洁文化的纪实视频《许昌:汉魏古都歌清音》在“学习强国”国家级平台播放量逾10万次,掀起全社会崇廉尚廉倡廉守廉的热潮。

二是创优“机关环境”品牌。实施环境整体提升工程,加强对办公室内外环境及公共区域的精细化管理,使办公环境更加整洁、温暖、舒心。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传统文化与政治文化、廉洁文化、“纪规法”行业文化深度融合,设置81块“会说话的”文化墙体展板,文化元素随处可见,推动机关干部文化涵养整体提升。依托许昌市智慧书屋,建设机

关智能阅读空间,与许昌市图书馆网络并联,实现图书统借统还,打造书香机关。此外,还设置了 活动室、老干部活动室、无纸化办公会议室等,为不同群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供优质空间。

三是打造“文明活动”品牌。组织开展“读诗抄忆英烈铸忠魂”“品端午颂屈原知民俗”“清风团圆”廉政家访、“清风赋重阳•

红色永流传”机关开放日等多样化特色化系列活动,推进传统节日振兴。组织开展“我的中国梦—

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主题征文活动、“赶考路上有我”征文书画演讲系

列活动、“喜迎二十大•

出彩纪检人”硬笔书法比赛,以及党的二十大精神“日

学习、周交流、月转化”活动等,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在党的重大节日,

组织开展“七一”守初心暨“两优一先”表彰、书记讲党课活动,机关开放日

暨“八一”话家风活动等。此外,组织开展“全民阅读•

全民健身”等多彩文

体活动,强健体魄、振奋精神,丰富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20XX年先后评选出“文明家庭”15个、“身边好人”15个、“五好党支部”6个,营造崇德向善、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四是锻造“纪监铁军”品牌。借助“飞书”平台,打造“线上青年干部论坛”,先后组织线上学习交流20余场次。在“清风莲城”微信端,开辟“新征程”“高质量监督工作”“清廉许昌”等主题《大家谈》专栏,打造日常学习新模式新常态。先后举办新入职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高质量监督专题培训班,

并在全市率先组织开办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先后参与培训干部达6000余人次,

靶向施教、精准发力,推动干部能力素质持续提升。修订《许昌市纪委监委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出台《许昌市纪委监委诚信评价办法》,组织开展《纪检监察干部职业道德八讲》专题教育,制发“五条禁令”警示牌,促进纪检监察干部为民服务意识、诚信法治意识、文明办案意识、职业道德操守等全面提升。出台《责任追究案件审理办法》等案件办理内控机制,修订完善委机关督查督办、平时考核等内部管理制度,持续推进留置办案场所建设,建立“走读式”

谈话和留置案件安全实时监督机制,严格执行打听、干预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工作和请托违规办事报告登记及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纪检监察干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有规可依、有章可循,铸造政治素质高、忠诚干净担当、专业化能力强、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

三、主动服务大局,“三个持续”反腐正风,践行文明担当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与纪检监察工作贯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

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大力推进“清廉许昌”建设,把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体现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各方面。

持续强化政治监督,保障落实树导向。制定《服务保障市委中心工作高质量推进实施办法》,以强有力的监督服务保障执行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出台政治生态评价办法,打造许昌版监督模式,对监督地区和单位政治生态精准“画像”,反馈问题清单,常态化跟踪整改。健全巡察整改“三移交”“五联审”机制,推动巡察“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用充分发挥,助力党风政风向善向好。

持续强化标本兼治,“三不腐”一体强正气。制定清廉许昌建设工作方案,

实施“四大工程”“十八项行动”,深入一体推进纪律教育、警示教育、家风建设、廉洁文化建设,连续三年开展党纪党规进基层廉政教育活动,市、县两级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带头讲纪律课1351场,组织“一把手”讲廉政党课1066场,

受教育党员干部14.5万余人次,推动党纪党规刻印入心。

持续强化作风建设,从严惩治扬新风。20XX年以来,全市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354件、处理676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404人,持续释放“严字当头、一严到底”的强烈信号。紧紧扭住文山会海、过度留痕、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大力整治作风顽疾。去年以来,全市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175起,处理422人,纠“四风”转作风树新风成效显著。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牵头开展民生领域专项整治,严肃查处教育医疗、养老社保、食品药品安全等基层侵害群众利益问题377件,责任追究632人,推动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建设民生监督大数据平台,监管资金33.52亿元,访问量累计736.6万次,筛查异常数据4万余条,提高及时发现问题、有效处理问题能力,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

文明“风”劲吹,创建不止步。市纪委监委将持续巩固拓展文明创建成果,

激扬清风正气,铸造坚强铁军,以高质量的精神文明建设为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以高质量的纪检监察工作为许昌“一个先行区、五个强市”建设目标保驾护航。

许昌市司法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近年来,该司法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聚焦“一个统筹、四大职能”工作布局,深入践行司法为民理念,坚持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 工作、司法行政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各项活动,实现了司法行政工作与文明创建工作的融合发展,有力推动全市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高位推进,汇聚创建向心力

5月25日,许昌市司法局召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动员部署会,进一步统一全员思想,凝聚创建合力,明确目标任务,切实推动省级文明单位复查工作与全局中心工作齐头并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该司法局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为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办公室和5个创建工作小组,制订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实施方案,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形成了“党组把总、创建办统筹、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全体干部职工人人参与”的创建工作大格局。

为确保创建工作各环节、各条块衔接有力、严整有序,该司法局党组率先示范,督促指导,多次召开党组会听取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对照任务清单及时总结盘点,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该局创建办实行月例会制度,

完善动态管理、全程监督工作机制,坚持一月一总结、一季一汇报,横向有评比、纵向有考核,以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绣花”功夫抓好创建各项工作。

压实责任,确保文明创建工作落实落细。该司法局坚持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 工作、司法行政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对各项创建工作定期检查验收,对达不到工作质量要求的,要求责任科室(单位)说明情况、制定措施、限时整改;对于工作薄弱环节,在组织力量集中攻坚的同时,该局党组将各科室(单位)创建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年度考评,严格奖惩措施,对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推诿扯皮、完不成创建任务的严肃追责问责,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添加“助推剂”。

二、“软硬”并举,劲吹文明之风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

5月16日,在开展“弘扬五四精神凝聚 力量助推许昌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

主题党日活动上,该司法局第四党支部全体党员干部面对党旗,庄严地高擎右

拳,重温入党誓词,以铿锵有力的宣誓声,表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决心。

理想信念是文明单位创建的根基。该司法局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

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支部学习,开展集中轮训班、宣讲报告会等形式,

系统学习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让新思想、新理论深入人心。

为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司法行政干部队伍,该司法局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推进作风建设,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文聚人,制定干部职工文明礼仪守则,开展“文明科室”“文明职工”“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和“赶考路上有我”系列活动,举办“文明服务我出彩群众满意在窗口”、“四德”讲堂、党史知识测试、观看红色影视作品、绿色低碳骑行、移风易俗树新风等活动,打造以 、廉政、法治、国学、机关文化为主题的楼层文化长廊,

提升荣誉室、图书室、 活动室、文体活动室、职教中心的硬件水平,营造了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良好氛围。

如今,该司法局文明风越吹越劲,文明花越开越艳,处处洋溢着文明、健康、向上的气息。该司法局法制审核科被表彰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

干警郭明辉被表彰为“河南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干警王世闯家庭被评为许昌市“最美家庭”。

三、司法为民,引领文明新风尚

“遇到公共法律难题,只要来这里就能一次性搞定,对我们老百姓来说真是省时、省力、又省心!”在许昌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该服务中心是许昌市司法局倾力打造的“一站式、窗口化、综合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有办事大厅,内设法律援助、公证、仲裁、综合服务等服务窗口,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咨询和办理法律服务业务,真正实现了让办事群众“少跑路”的初衷。

践行司法为民初心,擦亮“人民至上”底色。近年来,该司法局聚焦乡村振兴、扫黑除恶、“万人助企联乡帮村”等全市重点工作,积极发挥司法行政工作职能作用,大力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扎实推动“双报到、双报告、双服务”工作,积极开展“手拉手”帮扶活动和“四送一助力”结对帮创活动,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严格落实《许昌市司法行

政系统护航民营经济发展“十条”措施》,围绕“项目为王”“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深入推进“村(居)法律顾问进基层”“万所联万会”“千所连千企”

活动,开辟公证、仲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绿色通道”,全力护航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针对下一步的工作,许昌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方晓表示,将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主动融入党和国家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新要求中,更加注重细节、更加注重效果、更加注重内涵,

着力在“精细化、规范化、创品牌”上持续下功夫,不断开创该局精神文明建设新篇章,努力为许昌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和“五个强市”建设作出司法行政机关应有的贡献。

许昌市审计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为审计事业发展提供源源动力。近年来,许昌市审计局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按照“一二三四五”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思路(围绕“服务、保障和促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一个中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审计职业道德观”两种观念,紧扣“审计质量生命线、审计纪律高压线、文明审计保障线”三条主线,瞄准“凝聚机关人心、提升队伍素质、促进事业发展、展示良好形象”四个目标,努力建设“政治型、学习型、专业型、服务型、廉洁型”“五型”审计机关),主动作为谋发展,服务大局争一流,持续奏响精神文明建设“奋进曲”,为审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政治统领、 引领凝聚创建强大合力

(一)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文明创建的基础工程。许昌市审计局牢牢把握审计机关是政治机关的定位,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T教Y,结合主T教Y、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国情和政策教育等邀请专家授课,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争做“两个确立”的忠诚维护者,努力打造“政治型、学习型、专业型、服务型、廉洁型”审计机关。

(二)坚持把加强组织建设作为文明创建的灵魂工程。该局出台“ +文明创建”行动计划,夯实基层 基础;领导带头讲党课,各党支部认真履行“三会一课”制度,持续开展党员承诺活动,组织开展“清明祭英烈”“粽叶飘香品味端午”等特色主题党日活动和“五星”支部创建活动;严格落实外出审计组 “七个一”工作法,把 工作贯穿审计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三)坚持把“五星”支部创建作为文明创建的聚力工程。该局党组高度重视“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坚持把创建活动作为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和经常性工作。20XX年9月以来,该局累计组织党员干部960多人次参加文明交通劝导、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文明新风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0XX年,该局机关党委被市委 工作领导小组表彰为“机关 示范点”,被市委组织部表彰为“五星”支部。

二、凝心铸魂、弘扬新风培育精神文明风尚

(一)精心打造精神文明建设阵地。许昌市审计局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打造文化阵地,让文明审计理念深深根植全体审计人员心中。该局制作先进模范、道德格言等标牌,贴挂在电梯口和走廊等处,更新文化墙,

打造了涵盖“ 文化”“廉政文化”“文明创建”“法治政府建设”等具有鲜明特色的审计文化走廊;积极创建学习型审计机关,丰富审计文化书屋,打造阅读文化墙,改善阅览环境,在机关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改造更新文体活动室,对健身房、瑜伽室、书画室进行更新维护,为职工文体活动营造良好环境。

(二)多措并举丰富审计文化内涵。该局利用重要节日、节点,组织开展

“清明祭英烈”“粽香传廉情”“七夕话家风”“传承文明颂中秋”等“我们的节日•

精神的家园”主题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围绕河南审计机关成立40周年,举办“审计四十载奋进新时代”摄影书画比赛;开

展“审计讲堂”、外出审计组“微讲堂”等具有审计特色的品牌创建活动,为审计干部强基赋能;举办“倡导全民阅读创建书香机关”世界读书日主题读书会,引导干部职工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组织开展春节文体活动、全民健身日趣味运动会、每日工间操等系列体育活动,营造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三)创新形式传播审计文明风尚。该局依托内外网、微博、微信、微信视频号、抖音和工作群广泛开展网络文明传播活动,积极传播文明新风,

传递社会正能量。该局开展“中国水周”“绿色出行宣传月”“垃圾分类知识”

等专题宣讲,引导干部职工践行文明简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促进文明行为养成;积极创建节水单位、节约型机关、无烟机关、无废机关,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上网等“六文明”主题活动和“文明科室”“文明个人”“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凝聚人心士气。此外,该局还积极开展“身边好人”

推荐活动,组织道德模范、“三八”红旗手、最美家庭和“出彩审计人”等评选,先后评出最美家庭靳璐、李忠亮家庭,疫情防控先进个人许艳超、杨昊,

最美军嫂郑晴等先进典型,宣传展示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用身边典型激励身边人,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提升了审计机关的良好形象。

三、崇德尚善、立德固本厚植家国人文情怀

(一)锻造审计铁军,培育廉政文化。许昌市审计局抓住教育、制度、监督三个重点环节,落实主体责任四项机制。该局在审计项目开始前、审计过程

中、关键时间节点、重大节日,采取集体约谈与个别谈话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廉政约谈或重要工作提醒谈话;制定《许昌市审计局审计组执行廉政纪律规定情况全程纪实手册》《许昌市审计局审计现场廉政监督实施办法》,在审计组设立廉政监督员,落实审计现场廉政监督及自我约束机制;积极推进以案促改专项活动常态化,经常性开展反面典型案例分析,筑牢反腐倡廉思想防线,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

(二)围绕“四德”教育,强化道德建设。今年以来,该局先后举办了“劳动创造幸福”“粽香传廉情”“端午话家风”等主题审计讲堂活动,外出审计组开展红色教育等微讲堂活动,举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专题讲座,进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题学习,教育引导审计人员不断提升文明道德素养。该局印发《许昌市审计局诚信建设奖惩制度》,要求审计组审前签订诚信审计承诺书,让诚信审计和文明审计的理念根植于心。

(三)树牢服务宗旨,开展志愿服务。疫情期间,该局组织党员干部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向共建社区和帮扶村赠送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品,为人民群众筑起安全防线。春节期间,该局领导班子分别到“联乡帮村”帮扶点和第一书记下派帮扶村慰问困难群众,三年来共为86户困难群众发放4万余元慰问金,送去了党和组织的关怀和温暖。该局为平安建设基层联系点建安区陈曹乡捐赠价值36000余元的安防器材,助力基层筑牢安全防线;投入近2万元为老旧小区帮扶点魏都区新兴街道运粮社区进行墙面粉刷、线路整治、卫生清理、宣传栏更新等,改善了社区环境面貌。

辛勤的付出换来了丰硕的成果,许昌市审计局蝉联五届“全国文明单位”,

先后荣获“河南省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河南省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点”“第二批河南省服务型行政执法标兵”“全市机关 示范点”和“五星”支部等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先进单位”,为审计事业发展积蓄了源源动力。

永州市交通局创建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纪实

1月18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运输部关于命名2020—2021年度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的决定》。其中,永州市交通运输局荣获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单位。

近年来,永州市交通运输局大力弘扬“绝对忠诚”精神,甘当交通强国先锋,为民谋福,推动交通工作跻身全省“第一方阵”。20XX年,在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考核中,我市和蓝山县均以全省第三的优异成绩获评优秀。同时,永州市交通运输局20XX年获评“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全省春运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先进集体”“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等。2021年被省委、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分别表彰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脱贫攻坚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和全国示范市等荣誉。2020年被表彰为“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

连续6年获全市绩效考核优秀单位。全行业文明创建氛围浓厚,2018年以来,全市交通运输系统获省部级文明单位荣誉5个,彰显了永州交通运输开路先锋本色。

一、为国家战略探路

践行绝对忠诚,就是要初心如磐谋发展。近年来,永州市交通运输局紧盯粤港澳大湾区、湘南湘西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国家战略,着力构建向南向外向海开放大通道。

一是推动陆海大通道线条有型。永州作为欠发达发地区,受交通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比较突出。为改变落后面貌,永州市交通运输局坚持规划引领、立柱架梁,高水准编制《永州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2019—2035)》,将永州定位为“国家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水、陆、空、铁近60个项目纳入国、省“十四五”规划。去年来,以实施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十大工程”为突破口,

推动“三区两城”建设和“一核两轴三圈”区域发展格局加快形成,投资500亿元的永州国际陆港加速推进。

二是推动立体交通建设有网。2020年以来,G207双牌至道县、涔天河水库道路复建工程、冷东一级公路等一批交通建设项目相继建成投用,桂新高速、永州至衡阳三级航道两个重大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后,开创了5条高速公路同时在建的盛况,拉开了“‘十四五’湖南高速公路建设看永州、‘十五五’湖南水运建设看永州”的壮丽序幕。

三是推动平安交通创建有序。积极开展“平安交通”创建,2020-20XX年完成农村公路安防工程3733.11公里,加强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全市超限率控制在0.38%以下,确保公路和桥梁安全;全市1041台“两客”车辆全部安装了智能安全防范终端。铁路安全环境整治工作进度经验做法在湖南省委主办的《湖南工作》2021年第一期上刊发。

二、为民本民生夯基

践行绝对忠诚,就是要恪守为民之心。市交通运输局紧紧围绕“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目标,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全力建设“四好农村路”。积极探索建立县乡村三级负责“路长制”

与“四好农村路”创建相结合,坚持监管养运并重,努力做到安全舒适、路域洁美、服务优质,使广大农村地区快速走上致富路。近5年来,全市投入资金54

亿元,完成各类农村公路建设和农村公路提质改造1.32万公里,在湖南省率先完成农村通组公路全覆盖任务,永州市重点民生实事农村公路建设考核连续五年获全省优秀,先后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和全国示范市。

二是全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农村客运突出问题,永州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开展“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工作,

零陵、蓝山、新田等4个县区成功创建全省第二批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江永县、东安县列入全省第三批城乡客运一体化创建示范县。零陵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祁阳、江华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零陵、蓝山、新田等6个县市区有望成功创建全省第二批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全力坚持“绿色先行、公交优先”。积极开展“全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永州公交22路线连续2年荣获“全国新能源公交高品质线路”,

20XX年,我市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全国绿色出行创建考核评价达标城市”。

全力推动交通执法改革。为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永州市交通运输局守正创新抓改革,大力推进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改革,整合了路政、运输行政、港口行政等七大门类执法职能,完成了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组建,同时加强对县区交通运输执法改革的指导。

三、为团队建设赋能

践行绝对忠诚,就是要立根铸魂。永州市交通运输局以创建行业文明单位

为契机,严责任、强担当、聚合力,提升综合素养,打造过硬队伍。

一是打造“活力交通”。成立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党组领导、部门负责、全员参与的创建机制。在 引领中,实行“ +交通”深度融合,

将党员干部安排在重点中心工作攻坚克难上,全力服务永新高速、衡永高速建设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大力助力乡村振兴,加大联系点零陵区黄田铺镇百美田村的基础设施改善建设,去年以来,硬化和改造农村水泥路2400余米,

维修水渠2100米。

二是打造“爱心交通”。严格落实交通运输部民生实事要求,建设“司机之家”2个;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银发群体,开通95128出租车“电召”服务,提升适老服务。年均参与志愿服务300余人次,深入社区、校园开展防诈骗、防溺水等宣传工作,组织“爱心送考”“慈善一日捐”、关爱留守儿童等大型公益活动。

三是打造“清廉交通”。对标清廉永州目标,以重点创建清廉机关、清廉项目、清廉窗口等清廉单元建设为抓手,着力建设“政治坚定、思想纯粹、治理严明、作风强实、干部清正、监督有力”的高水平“清廉交通”,努力打造清廉交通“永州样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永州市交通运输局将始终坚持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发扬“三盯”精神、始终保持“三干”作风,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围绕交通强国建设目标,为建设现代化新永州贡献交通力量!

米脂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改革发展步履铿锵,必须有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创新出彩阔步前行,离不开淳厚文明之风的润泽。去年以来,米脂县不断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一缕缕文明新风浸润心田,

一朵朵文明之花灼灼绽放,为谱写新时代米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一、培根铸魂,构筑向上向善精神高地

道德光芒温暖人心,模范力量催人奋进。3月16日晚,“礼赞好人德耀银州”

——米脂县首届道德模范暨第二届“米脂好人”颁奖典礼举行。此次颁奖典礼采用事迹介绍、播放视频短片、现场互动交流等形式,讲述了朱绪光、张秀翠2

名首届道德模范和张倩倩、任树岗等10名第二届“米脂好人”感人至深的故事。

据了解,此次表彰的道德模范和“米脂好人”来自全县各行各业,评委会经过宣传发动、组织推荐、公众评选、审核评议等一系列程序认真遴选,最终在全县范围内评选出道德模范2名、“米脂好人”10名。无论是日复一日的坚守,

还是关键时刻的抉择,他们用凡人善举温暖着社会,以精彩的人生小故事汇聚成强大的社会正能量。

“开展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广泛宣传好人的感人事迹和高尚精神,旨在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传递榜样力量,擦亮‘道德模范’和‘米脂好人’名片,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米脂的美誉度和影响力。”米脂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峰表示。

德为立国之基、树人之本。一年来,米脂县坚持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公民为目标,不断深化“育人铸魂”理念,扎实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同时,挖掘推荐1人入选“中国好人”,1人入选陕西省道德模范(提名奖),

先后推荐2人为“榆林市十大孝子”候选人,24人为第九届榆林市道德模范和“方光玉1000万元公民道德建设基金”第十届“榆林好人”候选人。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带动作用,米脂县广泛开展先进典型人物感人事迹专题宣传,在县级媒体刊播20期,累计转载播放量达超50万余次,营造出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二、创建为民,打造文明城市崭新风貌

餐桌举止非小事,一勺一筷见文明。为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

式,近日,米脂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心在城区各酒店宣传推广公筷公勺,积极引导餐饮企业发出“光盘行动”倡议。同时,在重点宾馆饭店、餐饮单位张贴设置“文明餐桌”等公益广告,倡导广大市民节俭用餐、健康用餐、绿色用餐、文明用餐、安全用餐,自觉践行绿色、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文明创建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让群众受益。一年来,米

脂县深入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上网四大文明实践行动,

广泛开展“车让人•

人守规”“一盔一带”、中心城区乱停乱放等文明交通整治行动和“文明餐桌”“光盘行动”“文明出行”等系列宣传活动,有效提升

了市民素质,改善了生活品质。

此外,该县以学习宣传《榆林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为遵循,印制宣传单页6000份,组织全县各志愿服务队和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条例》六进系列活动,在全县上下掀起“学文明条例,做文明市民”热潮。不断加大各级各类文明创建力度,全县8家省级及以上文明创建单位常态化管理系统得分总体形势良好,分别有3个集体被命名表彰为2021年度市级、县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推荐3个单位申创20XX年度市级文明单位(机关)。

三、扩面提质,助推乡风文明浸润人心

20XX年11月,杜家石沟镇柳家洼村入选陕西省“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点。据了解,该村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以公墓建设为起点,以“一约一堂两榜四会”为抓手,深入推动移风易俗,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文明新风。该村还精心打造了乡村文明一条街,运用彩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农耕文化等内容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形式新颖、深入人心;孝文化长廊,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古今二十四孝内容,一孝一文一图一板,让行走在长廊间的村民在耳濡目染下,更加懂得孝亲敬老等传统美德。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一年来,米脂县大力推进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建成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9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11个,实现了三级文明实践机构建设全覆盖,高标准推动乡风文明阵地建设和活动开展;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组织开展乡村理论宣讲2000余场次、道德讲堂170余场次、道德评议150场次、法制宣传教育4场,修订村规民约30条,开展村庄清洁行动70余次,持续推进移风易俗,让文明新风吹入群众心间。

四、凝心聚力,汇聚志愿服务强大力量

今年2月,米脂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心联合爱满银州志愿服务中心、县社区学院,携“小棉袄进大山”暖冬项目走进印斗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给孩子们和山区教育工作者捐赠了“温暖礼包”,包括御寒衣物、学习用品和水杯。

据了解,“小棉袄进大山”暖冬文明实践项目启动以来,筹集善款100余万元,帮助了全县3298名困难留守儿童,获评20XX年省级志愿服务“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米脂县志愿服务体系化、制度化建设取得新突破,志愿服务活动落地生根、枝繁叶茂。一年来,该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8+N”志愿服务为支撑,大力发展注册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积极构建县、镇(街)、村(社区)三级志愿服务体系,累计注册志愿者5000余人,志愿服务队伍78支,广泛开展政策宣传、疫情防控、扶老助残、科学普及、环境保护、治安维护以及助力省十七运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400余场次,累计服务时长达7万余小时,有效推进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

该县的安全守护“救”在身边文明实践项目和“喜林说事”文明实践项目分别荣获陕西省第一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三等奖、优秀奖,“杯水情”等2个项目被评为20XX年度榆林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沧县打造新高地描绘精神文明建设新画卷

近年来,沧县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特色化、多元化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和文明,打造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新高地,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在沧县落到实处。

一、践行服务,“双争”活动凝聚民心

“在比赛过程中,我学到很多知识,收获很大,希望以后能够做好沧县文明的宣传者和实践者。”参赛选手齐朝阳如是说。这是前不久沧县举行的一场“文明实践伴我行争做‘双争’好居民”主题演讲比赛中的情景。

参赛选手们紧扣演讲主题,用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讲述生活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讴歌文明新风。

沧县通过举办“文明实践伴我行争做‘双争’好居民”主题演讲比赛,展现各行业文明实践成效,体现居民“双争”风采,推动全民参与。

前不久结束的“村BA”,给沧县带来了强劲的运动风。为深入开展“‘双争’有我活力河北”活动,沧县举办了“双争”有我活力河北——第26届全民篮球赛,为广大篮球爱好者搭建起一个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促进沧县篮球运动健康、文明、可持续发展,人们踊跃参加,现场气氛热烈。

近日,在汪家铺镇刘进士村,歌声飘扬,欢声笑语不断。“‘双争’有我唱响河北”20XX沧县第六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村晚”活动正式开启,精彩的演出送到群众家门口,吸引了众多村民观看。

今年以来,沧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扎实开展“双争”活动,践行志愿服务,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发挥身边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

的浓厚氛围。将“双争”活动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了系列聚民心、暖人心的文明实践活动,不断强化文明意识,提升全县人民文明素养,激发全县人民爱党爱国爱乡热情,营造向真向善向美氛围。

丰富群众文体生活,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体娱乐活动;

广泛宣传生态文明观念和环境保护知识,开展义务植树、绿化美化、垃圾分类、清洁家园、整治污染等志愿服务行动;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开展移风易俗志愿服务活动在沧县,文明新风劲吹,文明实践展现动人画卷。

二、发掘模范,树立典型引领风气

说起孝老模范卢庆云,大官厅乡赵官村无人不知。今年第一季度她入选“中国好人榜”。在亲人心中,她勤劳能干、善良贤德;在村民眼中,她待人热情,

性格开朗。在沧县,这样的榜样有很多。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典型、树先进,发挥身边人身边事引领效应。

今年3月,汪家铺镇对213位“三八红旗手”“最美家庭”“孝贤好儿媳”

“美丽庭院示范户”进行表彰,并邀请优秀代表作典型发言。通过培树先进典范,并号召广大群众学习先进典范,形成乡风文明建设强大感召力。

今年7月,“365百姓故事会”上,捷地乡民间义务消防应急队队长讲述的为群众保驾护航的事迹,令人动容。每年的“365百姓故事会”,沧县都会举办不同行业的故事专场,通过讲述发生在自身或身边的感人故事,传播先进经验,

培树优秀典型,进一步擦亮“道德高地”品牌。

沧县深入开展道德模范发掘培树活动,20XX年以来,表彰县级道德模范26

人,7人获评月度“沧州好人”,1人入选20XX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

三、提质增效,文明实践展露新风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时常到基层开展宣讲活动,解答群众对社会热点和政策的疑惑,同时收集群众关心的问题,积极协调解决。

立足“中国曲艺之乡”的优势,成立木板大鼓义务传习所,定期组织老艺人走进课堂授课。编印《沧州木板大鼓初学教程》,将原来口口相传的民间艺术,转化成书本教材,让传统曲艺薪火相传。

为让更多人了解家乡的运河文化、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组织开展“红领巾讲解员——家乡运河文化大搜索”活动,组建“红领巾讲解员”

队伍,在沧州铁狮与旧城遗址公园等地讲解家乡的运河故事、红色故事,引导少先队员积极投身新时代文明建设,为弘扬、传承大运河文化和家乡历史文化贡献力量。

精心挑选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杂技、舞狮等剧目,组织开展文艺惠民演出活动,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做到把优质文化资源送到百姓身边,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精彩的文艺演出。

志愿服务多姿多彩,文明新风落地生根。近年来,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沧县坚持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形成了以县级志愿服务总队为统领、9支志愿服务分队为支撑、村镇志愿服务队和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广泛

参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按照“月月有计划、周周有主题、天天有活动”的要求,广泛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文明新风吹进群众心里。

近年来,沧县不断健全志愿服务联合会,建强县级志愿服务总队,广泛开展“文明实践零距离”等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加强统筹动员,发展壮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反对浪费、移风易俗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

推动树立文明新风。

将xx民心热线打造为集政务咨询服务、困难问题诉求等功能于一体的网格化文明实践平台。由县、乡、村三级600余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组成的“连心桥”志愿服务队入驻平台,成为解决“民心热线”派发问题的主力军。构建起“热线中心总办、乡镇(部门)承办、村‘两委’协办”的文明实践网络,广泛收集民意,致力解决民生问题。加强特色培育,着力打造“镜湖书社义务书法教学”“田间助农”等一系列具有群众基础的文明实践项目。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与当地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站、农家书屋相结合,健全“1+9+N”志愿服务模式,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质增效。

同时,积极引导干部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每年对文明实践联络员、志愿服务骨干进行全覆盖培训,推动“专职+兼职+志愿者”三合一文明实践工作队伍不断健全优化。

四、深化创建,文明风尚浸润人心

“家风就是文化和道德的言传身教,是智慧和处事方略的潜移默化。父亲常会给我讲老一辈‘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故事,还总是告诫我不准赌博、不准吸烟、要少饮酒。母亲则每天叮嘱,要讲卫生,吃饭不挑食、不剩饭、不浪费,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在“千家万户讲家风故事”系列活动中,沧县居民孙文峰这样介绍自己的家庭。

在沧县仵龙堂乡东卷子村的红色教育基地,老师为学生们讲解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一张张图片,一个个名字,让学生们了解家乡在烽火年代的光辉战斗历程,增强了学生对家乡文化认同感和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这些年,我们村党员干部带头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村民们也逐渐转变了思想,本着文明节俭的原则,简办红白事。”沧县兴济镇宋官屯村党支部书记王宪发说,现在村里大多数老百姓接受了殡葬改革,通过移风易俗宣传,文明和谐的气氛越来越浓厚。

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健全工作机制,提高师生文明素养,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提高校园文化生活质量,促进校园文化内容健康,使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育人环境进一步改善。沧县实验学校被评为省级文明校园,周胤好同学曾两次参加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并取得好成绩。爱心义卖、普法宣传、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如今,这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在沧县各学校蔚然成风。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们从身边小事做起,

努力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今年2人获评沧州市新时代好少年,1人获评河北省新时代好少年。

近年来,沧县一直扎实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今年以来,制发《沧县20XX

年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方案》,参加市创城办组织的文明创建擂台赛展示沧县创建成果。持续开展“四个全民”活动,组织开展3次观摩监督活动,激发群众创建热情。

高铁西站站前广场作为展现沧州形象的重要窗口,今年以来,沧县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动态维修站前广场地砖,保证旅客畅通出行,开展多次联合执法专项行动,查处违法车辆、清理乱停放的非机动车辆、劝返小商贩,实现站前秩序良好、环境整洁,成立“青柠之家”志愿服务站,服务过往旅客,充分展现沧县人民热爱城市、参与创城的热情和良好风貌。青柠之家”志愿服务站,先后获得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优秀奖、省五星级“小青星”驿站等荣誉。

同时,深化文明单位创建,组织文明单位开展“文明交通”“科普教育”

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以行业新风优化发展环境;深化文明家庭创建,大力开展“千家万户讲家风故事”系列活动,通过故事征集、演讲比赛、故事分享等形式,推进家风建设,以良好家风温润社会;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推动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恭城县加快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纪实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气象局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坚持以 引领推动精神文明创建,围绕瑶乡“生态立县”的发展理念大作气象文章,动员凝聚各方力量,打造“瑶乡腾飞•

气象保障” 品牌,以创建

促文明、以文明推动恭城气象高质量发展,谱写了新时代新征程恭城气象新篇章。2007年,恭城县气象局获自治区级文明单位称号。

一、坚持 引领,夯实基层根基

工作是夯实精神文明创建的基础。恭城县气象局历来高度重视 工作,坚定理想信念,补足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该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思想认识、贯彻落实与自我革命方面下足功夫,引导党员拧紧思想总开关,听党话、跟党走,不断提高党员队伍质量。

围绕气象主责主业和文明单位创建目标,该局突出区位优势、民族地区特色,打造具有恭城特色的文明单位。

落实“三联促三动”机制,恭城县气象局党支部与自治区气象局机关党办党支部、桂林市气象局行政党支部紧紧围绕“区市县三级联动推进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围绕气象主责主业和文明单位创建目标,充分发挥“以党组织联学联建联创,促进业务主动互动联动” 与业务深度融合工作机制作用,

促进 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党员服务水平、支部共建水平全面提升。

二、凝聚发展合力,擦亮 品牌

近年来,恭城县气象局在文明创建中开展“ 带群建,合力抓创建”工作,充分发挥 、群建的制度优势,弘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有效发挥 引领作用,动员凝聚各方力量,推动文明创建工作不断走深走实。

以“支部品牌”+“先锋工程”为抓手,恭城县气象局成立了气象业务人才

创新团队、险重任务突击队、重大天气过程监测服务战斗队,在人才锻炼和任务攻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创建“险重任务突击队”和“重大天气过程监测服务战斗队”“气象业务人才创新团队”3支先锋队,增设气象业务创新、气象设备保障、气象业务、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服务群众、破解难题等6个党员

先锋岗, 融入气象业务的深度和广度得以延伸。“瑶乡腾飞•

气象保障”

品牌获广西气象部门优秀 品牌。

恭城县气象局学深学透民族团结政策,结合三月三、盘王节、关公文化节

暨油茶节等民族节日开展气象科普、民族政策宣传;借助20XX年承办“中国流动科技馆”(恭城站)巡展活动,实现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和乡镇干部、县城中小学生气象科普全覆盖,广泛传播科学精神;坚持到联系村,面向村干部、村民开展产业发展指导、讲授气象知识和党的民族团结政策,有效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做好“ +”文章,活动创建丰富多彩。恭城县气象局通过道德讲堂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气象行业优势,持续开展气象科普“六进”、社区结对创建文明城市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三、强化创新驱动, 业务融合

近年来,恭城县气象局坚持 与气象业务有机融合,聚焦气象高质量发展、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等重点工作,推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防灾减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恭城地形复杂多样,防范高频次的气象灾害和次生灾害是公共服务和决策服务的重点难点。该局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严密监视天气变化,

准确及时发布预报预警,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2013年,龙虎乡出现特大暴雨,该局精心组织党员业务骨干排兵布阵,在强降雨引发的重大地质灾害来临前的1.5个小时“叫应”县乡政府成功转移群众

2万余人,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获得自治区政府领导肯定。该局先后获中国气象局、自治区气象局重大气象服务先进集体、县委县政府抗洪救灾先进集体等。

坚定不移贯彻主席生态文明思想,恭城县气象局把气象工作融入到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中,一系列举措为助力恭城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过5年努力,该局以党员为主体的气象现代化建设小组完成了恭城14座区域自动气象站建设,实现了恭城每个乡镇有4要素站、关键防汛节点有站等布局,预警信息村级覆盖率达到92.3%,大幅纾解了气象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

近13年来,恭城气象局为当地的多个特色养殖、外地经济作物引种以及风电开发、重大建设项目等提供了大量的气象分析服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提出的特色养殖和月柿柑橘特色种植被纳入全县“5+2”扶贫项目,联系的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从“零”增长到逾40万元。

聚焦优越的气候禀赋,恭城县气象局联合广西气象科学研究所、广西气候

中心对气候优势进行了分析,促成县政府在全国第三、广西第一成功申报国家气候标志,成为全国首个气候宜居县。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新征程的嘹亮号角,恭城县气象局将继续坚持 引领,

兴文明之风,育文明硕果,努力打造 行业标杆、精神文明行业样板、少数民族地区气象业务服务行业先行者,让气象高质量发展惠及更多百姓。

四方台区税务局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纪实

近年来,四方台区税务局始终树立“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彰显“厚德精业、勤廉尽责、务实创新、和谐奋进”税务精神,先后获得“2020年全省‘五个一百’优秀志愿服务组织”“2021年黑龙江省工人先锋号”“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双鸭山市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全市优秀工会组织”“五四红旗团支部”“青年文明号”“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机制

区税务局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重要日程,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的方针,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规划,构建了“一把手”主动过问、分管领导亲自督办、职能股室配合抓、群团组织协调抓的创建机制,将精神文明建设同税收业务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使全局“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同步发展。

二、聚焦主责主业,促进精神文明与税收工作深度融合

区税务局坚持 引领,创新推出 引领“1+1+4”工程,以创建品牌党支部为目标,同步提升队伍建设、工作质效、纳税服务、税费管理4项工作水平;

积极组织税收收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坚决落实税费优惠政策,确保纳税人应享尽享;创新纳税服务举措,不断推动服务质效提档升级;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扎实的思想教育为主线,开展各类线上线下培训、练兵比武活动50余次,

干部队伍素质显著提升。

三、拓展活动载体,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

区税务局结合文明单位创建、创先争优活动,教育引导干部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争做文明税官、文明家庭、文明市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注册覆盖率100%,成立以来累计开展岗位学雷锋、清洁家园、关心老人等系列主题志愿服务活动40余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7058小时;疫情防控期间,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下沉社区一线,开展3轮次社区卡点值守,累计服务群众2000余户次,排查登记车辆800余辆次;开展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上网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帮扶社区开展卡点值守、环境整治等,年度累计帮扶贫困户8户次,参加环境治理面积1万余平方米。

开展“书香税苑”读好书活动,组织开展各类交流研讨班22次,征集心得体会100余篇;开展清明祭英烈、端午“我们的节日”等系列主题活动,举办篮球赛、羽毛球赛等比赛活动,丰富干部职工文化生活;整合优化办公用房,开

展网络布局改造、完成“党员e家”、信息化视频会议室等项目工程,创造良好的办公环境。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邢台学院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实现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更好发展。其次,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农村居民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群体。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保障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最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农村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农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认识存在偏差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长期工程,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物力、财力,

还需要基层干部和群众共同参与。但目前,部分基层干部对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存在偏差,其往往认为物质富裕更加重要,重经济建设、轻精神文明建设[1-2]。在这种思想影响下,部分基层干部缺乏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未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动作用,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达不到预期效果。同时,部分基层干部认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评优评先、规范农村居民行为举止、正向引导农村风俗和治理不良现象等,并没有认识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层次含义,也没有意识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传扬乡村传统文化、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此外,部分农民也存在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视程度不够、认识存在偏差的问题。他们认为只有发展经济才可以显著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无法带来显著效益,没有正确认识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和作用;而且他们认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属于政府的工作范畴,与自身并无太大关系,对相关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推进。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和方式不够丰富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的影响下,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相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较为落后,建设内容简单且同质化严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涉及的内容很多,不仅包括价值观念、

心理素养,还包括网络文化建设等。但目前实际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和建设方式都不够丰富,多是进行好媳妇、和谐家庭等评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次数非常少,电影下乡、戏曲进村等活动也较少。部分乡村并没有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即使建成了也很少使用,使农耕文化、传统技艺等的传承和发展受到阻碍,导致民间文化艺术难以得到有效传承和创新。

(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农业。相较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财政收入较少,且大部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需求较大,财政资金需要优先满足民生领域的建设,因而无法提供充足的资金用于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大部分农村地区政府部门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对文化艺术、道德伦理等方面的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地区很少有高水平的文化活动,

农村居民接触优秀文化的机会有限,他们的精神生活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而且,

由于缺少资金支持,大多数农村地区的文化活动场地都比较缺乏,相关设施也不够丰富,从而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受阻。

(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人才短缺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仅需要物力、财力,还需要优秀人才的积极参与,但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依然以基层干部作为主要支撑,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薄弱,缺少新生力量,专业人才匮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大部分农村地区各方面发展较为落后,缺乏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条件,优秀的文化教育人才往往流向了城市,导致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有责任心的精神文明建设人才[3]。第二,部分农村地区存在重视经济发展、忽略精神文明建设人才

培养和引进的问题,从而加剧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人才缺失问题的严重性,阻碍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五)不良社会风气依然存在且盛行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村地区社会风气有所改善,但部分农村地区依然存在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甚至有些地区的不良社会风气还有所加重。例如,

有些农村居民为了满足虚荣心,在红白事上投入大量金钱,铺张浪费严重,有违传统勤俭节约的美德;一些家庭亲情淡化,亲人之间矛盾重重,老年人养老问题被年轻人相互推诿,无人愿意承担养老责任;部分农村居民还存在诚信缺失、道德观念弱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社会风气,对整

个村庄的和谐安定造成了影响,还会阻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不良社会风气之所以存在且盛行,与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存在极大的关系,而这正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提高农村居民的思想认识,才能推动农村健康发展,(六)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对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而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不仅可以为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引导,还可以为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助力。虽然近年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不断完善,但依然存在一些缺陷,并不能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出全部作用。农村公共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的具体表现有: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不足,如部分农村地区文化活动广场、图书室等设施数量较少或没有;受各种因素影响,相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质量未达到标准要求,或没有及时更新和维护,无法正常使用,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精神文化需求[4]。由此可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导致其并没有给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太大助力。

三、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

第一,提高基层干部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使其正确认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和重要性。相关部门可以借助培训让基层干部认识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也可以借助经验交流改变基层干部以往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错误认识,提高其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相关部门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考核管理制度,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与基层干部考核挂钩,使其更加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激励基层干部主动积极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增强农村居民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农村居民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相关部门可以积极挖掘和大力宣传农村典型事例,激发其他农村居民向典型学习、争当典型的热情,引导农村居民正确认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农村居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相关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凸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效果。从建设内容来说,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当地农村实际情况确定建设内容,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和农村居民切实关心的问题结合起来,如社会服务体系的优化、农村居民负担的减轻等;从建设形式来说,相关部门需要利用多种有效载体,如宣传栏、电视、网络等,正确引导农村居民思想,显著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效果,让农村居民真切感受到农村

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和方式的多样性

第一,加强农村文化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向农村居民普及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相关部门可以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播放宣传片、举办文艺节目、开办文化讲座等,让农村居民了解国家政策、传统文化、科技知识等方面的信息;也可以利用新媒介,如网站、手机App等,打造农村文化信息平台,推送文化资讯、教育内容、文化活动等,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养;还可以利用各种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如文化展览、书法比赛、文艺演出等,让农村居民亲身参与,感受文化的魅力和价值,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5]。基层政府部门可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宣传方式,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为了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通过建设文化艺术基地、文化活动室等场所,为农村居民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组织农村居民参加各种文艺比赛、展览、演出等活动,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水平;鼓励农村居民自主开展文艺活动,

如文艺演出、书法绘画、诗歌朗诵等,激发农村居民的文化热情,提高他们的艺术创作和表达能力,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第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家庭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活动,引导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能够让农村居民了解国家的历史和发展,增强他们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感;开展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和道德标准,培养家庭和睦、孝顺父母的优良品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可以让农村居民了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树立诚信、勤奋的职业价值观。例如,各地可以在村居墙上绘制以家庭教育、家庭美德为主题的图画,通过街头开放式教育让优秀家风深入民心,并以良好家风引领乡风民风;各村还可以建设家庭文明建设示范点、家庭教育主题公园等,树立文明家庭典型,对其进行大力宣传,以此调动农村居民投身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各地可以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引导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进而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三)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充足资金

第一,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各地政府需要提高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通过增加财政预算,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文化场所、文艺演出、体育设施、公益服务等。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村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更加稳定的经济支持。政府还应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加强监管等方式,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益,增加农村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第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力量包括企业、公益组织、志愿者、爱心人士等。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如设立专项基金、开展公益募捐等方式。

第三,探索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方式。政府可以通过发行政府债券、借助互联网众筹等方式,增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来源。

(四)培养和引进更多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人才

第一,相关部门可以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其重要性和意义,提高社会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关注度和认识,吸引更多人才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通过制定奖励政策、提高待遇和福利等方式,激发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加大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开设相关专业,如农村管理、社会工作等专业,培养更多的具有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6];可以通过提供更好的薪酬待遇、发展机会等方式吸引更多专业人才来到农村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第三,通过开展培训、交流等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的精神文明素质和文化水平。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开展文化、体育、科技等方面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同时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这些活动,农村居民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社会价值观,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

(五)对农村居民进行思想教育引导

第一,对于农村不良社会风气依然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需要对农村居民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将先进的思想传递给农村居民,并大力宣传新时期道德模范,以“勤俭节约”“爱岗敬业”“勤劳致富”“遵纪守法”等为重点,引导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同时要大力开展“除陋习、树

新风”活动,推进移风易俗,推动农村居民形成良好的社会文明习惯、公共卫生习惯、健康生活习惯等,提升农村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进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时,相关部门需要对农村居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并对其进行普法教育,促使农村居民的法治意识和整体素质得到增强,使其成为有想法、有觉悟的人;通过多种途径向农村居民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组织相关专题讲座、进行线上教学等,推进社会公德建设,

强化农村居民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自己作为乡村治理主体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主动维护社会诚信道德规范,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的道德选择能力和理性行为能力。

(六)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第一,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如建设更多的文化娱乐设施、教育培训设施等。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同时可以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书法绘画等,增强农村居民的文化修养。这是提高农村居民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教育培训设施的建设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开设各种专业知识培训班和技能培训班,提高农村居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应制定比较完善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严格按照标准开展建设工作,确保建设质量,并及时更新维护,以发挥出设施的长效作用[6-7]。

第二,政府需要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如成立文艺、体育、志愿服务等社会组织。这些组织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文化、体育、公益服务等活动,

从而培养农村居民的文化兴趣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文明素养。

谱写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广西篇章

梧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尹杰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进程中,必须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重大原则贯穿始终。

一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要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唯物史观认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主席总书记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明确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显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本质,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在单一领域或单一方面的现代化,而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全方位整体演进的现代化,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然强调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全面增强、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步改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求物质生产力高度发达,更意味着人的精神境界的不断丰富。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科技水平、文化素养、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进入新时代,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升级。主席总书记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上加以审视,强调“要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因为“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显然,离开精神文明进步的单一物质文明发展,是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相背离的。

二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必须抓好物质文明建设。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首先必然要求物质富足。当今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需要大力发展物质文明。这就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的原则,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发展质量、效益、动力变革,全面增强经济

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当前广西正处于重大战略机遇交汇、重大政策支持叠加的黄金发展期,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必须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现代产业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以创新驱动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以乡村振兴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以改革开放增强高质量发展活力,以人民幸福衡量高质量发展成色,以“人一之我十之”的紧迫感走好广西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我区共同富裕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努力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

三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必须增强精神文明力量。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文化和文明的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方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也要求,必须在提升物质文明的同时增强精神文明力量。要坚定文化自信自觉自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丰厚文化滋养和强大精神力量。广西在漫长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形成了以壮、汉、瑶、苗、侗等世居民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同居共处的和谐局面。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空间地域的打通,广西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更加紧密。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需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持续汇聚各民族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一方面,必须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两个结合”,深挖广西民族文化内涵,提振边疆地域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自信,增强广西多民族文化交融发展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坚持文化自信与自强相统一,持续打造“壮族三月三”文化品牌,推广“刘三姐”

等广西特色文化名片,凝练“桂学”文化内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文化创新创造赋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建设。

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凝聚安徽精神文明建设

安徽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丁晨

当今世界之大变局是前所未有的,内在汹涌,外在澎湃,无不激烈的在涌动。历史的轨迹敲击着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文化的创新交替与发展,抹不去的历史纵深感催动着时代的信息化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为了这个时代的实力写照。主席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新的历史方位强调文化自信,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于汹涌澎湃之世界潮流中的中流砥柱。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抓实抓好凝聚精神文明建设。

20XX年10月,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此次大会是全国各族人民全面迈向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大会,是万众一心、团结奋斗、高举党的鲜明旗帜的时代大会,是促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阔步向前、稳元固本的指导大会,具有高瞻远瞩、凝聚力量的历史意义。此次会议回顾总结了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又一次伟大变革,对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又一次深度的阐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深度进行了统筹谋划,

坚定“四个自信”,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在此次大会中,主席总书记又一次强调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特殊地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从理论上强调了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点和实现路径,为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保障,要全面学习、认真领会,结合安徽精神文明建设实际,汲取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

一、全面学习二十大精神抓实安徽精神文明建设的求真务实精神

(一)全面学习二十大精神要衷心拥护“两个确立”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新思想,是中华历史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精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保障。全面学习二十大精神,拥护“两个确立”就是要确立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地位,确立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始终坚定不移的跟随党的领导思想不断前进。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道路,坚定“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发展意志,遵循时代发展规律,不断总结过去的历史经验和历史结论,深入人民群众的政治心声,拥护人民群众的历史选择,跟随时代呼唤、民心所向做出重大政治判断,把握历史选择。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以来,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得到高度发展。自十八大以来,

联系liaoda199党中央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将之纳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之中,树立了物质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用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检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横向和纵向发展,全面提升了全面文化素养和健康思想,营造了良好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环境。精神文明建设普及了理想教育,助力我国早日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国家;普及了道德教育,发扬社会道德风尚,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的社会公德。从意识形态上,推动了国民的思想觉醒和素质发展,也是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素养发展的思想来源,对公民道德素质建设和社会科学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安徽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凝聚人们的精神力量,加快推进创新、共进、美丽、开放、幸福的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

(二)全面学习二十大精神要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出,

要深刻把握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的整体战略目标和战略安排,积极推进第十四个五年目标任务,始终坚信和坚持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核心领导和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不仅是政治任务,也是在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发展思想。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发扬斗争精神,有责任、有担当,有魄力、有勇气,

艰苦奋斗、扎实的干、坚持去干。“两个维护”是中国近代史上无数革命先烈用血泪总结出来的经验,是社会主义发展需要和中国特色的本质要求,是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战略事业的制度保障。“两个维护”是我们的基本政治立场,也是推进安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展的必要保障,这是国情,也是省情,

更是民情。

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是对党史经验的学习,紧扣住二十大精神主线,

积极推动新时代社会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进一步建设美好安徽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两个维护”就是要拥护党的领导,学习党史经验,学习先进的理论,做到坚决爱党、拥护党、支持党的方针政策,内化于心、外化于

形,不仅在思想上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行动上也要助力党的事业发展,一心为民,一心为国。精神文明建设是党的重要政治任务,旗帜鲜明的阐述了许多的精神文明建设思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强调了“人”的重要性,注重人的素质发展,在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并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设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的长期的任务。全面学习二十大精神,要坚决做到始终维护党中央权威集中的领导,在党的正确带领下,迎着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阔步向前,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事业。

(三)全面学习二十大精神要坚信领导核心科学的理论指导

从历史的轨迹来看,坚定领导核心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事业成败的根本点。每一个社会时代的发展都要有领导的核心,这是从社会发展史总结出来的经验,从历史的发展规律来看也是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需要一个优秀的领导核心来领导,有了核心领导,一个国家才有力量,

一个政党才能统一思想集中力量。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所有的行动就没有动力和明确的方向。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了时代的规律、把握了时代的脉络、引领着时代潮流,科学创新提出了一系列的战略性发展思想,形成了完善的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聚了中华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精髓,形成了完整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体系。

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深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深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了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理念和人文精神,并在继承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创新发展、创造转化,结合新时代民众的心声凝结了伟大的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精神,具有强大的文化感染力和精神号召力,形成了鲜明的世界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特色。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近百年来中国革命历史的总结,也是对十八大以来伟大实践的历史总结,

汇聚了百年来党践行为民谋幸福的宗旨,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的坚实理论,反映了党中央领导核心的理论自信,在实践中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二、全面把握二十大精神抓好安徽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精神

(一)全面把握二十大精神要认识“守正创新”的内在动力

40多年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是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守正创新、踔厉

奋发、勇毅前行是二十大的精神风貌,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事业的精神动力。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世成蹉跎。事物是运动的,事物是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实,只有不间断的解放思想才能不断开出累累硕果。守正创新是高瞻远瞩,立足实际激发内在动力,继往开来迎向新局面。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精神文明建设正是因为思想的开拓和创新,不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融合马克思主义思想,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发展创新,保持永不懈怠、锐意进取的前进姿态,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抓好二十大精神,就要敢于解放思想、突出思想引领,长时期保持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把握时代发展规律,发动头脑风暴富有创造性,摒弃墨守成规的陋习,顺势而为、积极创新,没有条件就去创造条件,干事想办法不找借口,

不为懒惰找理由,着眼现实,迎难而上,加强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意识,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守正创新,打开新局面。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项日常建设中,抓好公民道德建设、培育时代新风貌、管理意识形态阵地,科学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很大发展:

入选全国道德模范和“中国好人榜”数量全国第一;12个城市获地级全国文明城市,数量全国第二;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入选人数也居全国前列。

(二)全面把握二十大精神要洞悉“实事求是”的客观事实

主席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实事求是也是毛泽东提出党的指导思想的核心观点,是重要的方法论。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是最大的党性,二十大精神继续强调了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是对实事求是精神最好的概述,就是一部经典的实事求是“真理探寻史”,

二十大精神的经验总结是尊重规律、切合实际对客观事实的正确路线的正确选择和方针政策,党和国家的发展事业必然也一直要遵循这条规律。实事求是贯穿于我们所有的社会主义事业和社会建设发展之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要不断增强实事求是的自觉意识,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思想不动摇,不断用实事求是的理论武装自己,坚定实事求是是最大的党性这一原则,结合群众思想、遵循群众立场,践行实事求是的行动自觉,准确全面完整的把握当下的国情和

实际,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发展,夯实精神文明建设实事求是的理论依据,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好事,为人民群众所想,牢固人民群众精神文明建设这条主思路。

漫无目的的奔跑,注定没有诗和远方。安徽省委宣传部积极调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入各街道、社区了解群众需求,深入基层宣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科学详细了解基层宣传阵地工作基本情况,深化完善网络综合治理,着力强化基层自治组织作用,

让精神文明建设深入人心。安徽文明办勇于跳出舒适圈,力辟新天地,坚持实事求是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谋划高能级平台,清晰找准自身优势与不足,扬长处、避短板,科学谋划推进精品创作平台,把重点社科项目、文艺创作转化为出版成果;积极推进“书香安徽”阅读行动,开展农家书屋助力乡村振兴行动,

用知识赋能,坚定文化自信,巩固传统出版,壮大数字出版。遵循实事求是的客观事实,是学习党二十大精神的实事求是,以群众之所需锚定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坚定信心决心,以更高站位服务中心大局,更实举措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完成。

(三)全面把握二十大精神要坚定“文化自信”的长久信念

主席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当代中国,

文化自信是具有科学性的时代命题,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走向复兴的精神源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破浪前行、繁荣发展的精神武器,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脊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政论

文公

众号整理,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繁衍了无数优秀的精神文化,这是傲立于世界的精神命脉。在中华民族的大地上,文化自信是中华文明连绵发展的价值根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思想深邃、引领时代,归根结底离不开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最好诠释,蕴含了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文化自信凝聚了强大的向心力,是增强“四个意识”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在建设精神文明的事业上,把握二十大精神要坚定“四个自信”。文化自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武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归根到底还是文化自信,具有历史性的精神力量,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姿态坚定不移的跟随党的路线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文化自信是创新的文化自信,不是守旧的文化自信,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我们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递进,以文化自信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立足点,推进文化自信自

强,建设具有高度引导力的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故宫,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提高中华文明世界影响力,创造新的文化辉煌。

三、全面落实二十大精神凝聚安徽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精神

(一)大情怀坚守精神文明宣传阵地

全面落实二十大精神,要坚持凝心铸魂贯彻二十大精神作为主要任务,掌握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工作常态化,加强公民文化建设和文明建设,加强社会道德,

发挥社会道德模范,向社会传递正能量,讲好社会道德故事,全面加强文明城市发展,推动文明环境优化,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人民群众思想站位高度,提高人民群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用二十大精神会议精神动员人民群众,形成高度民主文明意识形态,建立共同文明理想。在道德建设上,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鼓励先进,照顾多数,把先进性的要求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连接和引导不同觉悟程度的人们一起向上,形成凝聚亿万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

构筑共同的精神家园,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使命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

安徽发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建文明村镇,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倡导移风易俗,塑造乡村文明新风;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激发乡村振兴的文化基因,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努力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绽放文明村镇幸福花。同时,安徽各地坚持以文化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化文明风尚行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贯穿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着力培育文明新风尚,用文明标注进步,为实现美好安徽提供强大思想引领和精神动力。

(二)大手笔谋划精神文明建设推进

全面落实二十大精神,要从全盘谋划安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高文化站位和角度,坚定文化自信,以深化创新改革为突破,巩固文化教育,深入文化研究挖掘典籍内涵与科技创新的融合,顺应时代变化和群众内心的主题思想,

强化文化创意,催动数字驱动和科技赋能,实现文化艺术与科技元素的融合,

不断促进文教产业与意识发展。解放思想、守正创新,以实事求是的姿态推进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战略,推进文化工程建设,加强数字文化建设,形成有竞争力有优势的示范企业,巩固数字出版发展主阵地,以企业带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形成文化创业产业链。坚持以文化养人,平衡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效益,强

化优质文化内容输出,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20XX年1月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安徽未来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具体举措: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使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如依托安徽省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积极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文艺、数字文化等多种形式的发展空间;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安徽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等等。

(三)大担当履行精神文明建设责任

精神文明建设是全民建设工作,要凝聚合力,要清单化、大胆化、闭环式的抓好精神文明基础建设工作,确保每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实效结果,持续推进管理方式、文明建设路径等工作创新,久久为功,积小成多,积小胜为大胜,积极开创安徽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担当是党的政治本色,要以万难不惧的勇毅实干见担当,关心群众所需,聚焦百姓所要,以内容为王、品质唯上,

注重科技赋能,促进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进步。渗透社会各行各业,加强群众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发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健康文明的科学生活方式,敢于批判腐朽思想,实现高度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提倡纪律教育,切实推进政治生活民主化、社会生活民主化。坚决打击违法破坏行为,坚持与违背人民利益和历史潮流作斗争,为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美好安徽奠定坚实基础。

四、结语

新的征程在二十大精神会议中开启,我们要跟随二十大精神内涵。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安徽精神文明建设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事业为己任,

深入学习把握落实二十大精神,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忠诚拥护“两个维护”,坚定文化自信,深刻领悟二十大精神建设要以,守正创新突破固有理论高瞻远瞩迈向精神文明现代化建设,全力以赴促进新时代安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保持奋进者姿态落实精神文明建设基础工作,坚定信心、勇毅前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伟大的新时代蓝图之中,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梦想而奋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为推进安徽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团结拼搏,埋头苦干,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

A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研究

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尹勇 王福兴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1]22,明确了精神文明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极为珍视的方面,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层面。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不仅在物质文明建设领域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也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是新时代以来,主席总书记立足时代前沿,提出的一些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明确了精神文明建设重大理论问题。当前,学界关于这一理论研究已取得一系列成果,但现有成果多拘泥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基本内涵、时代特征与时代意义的讨论,

缺乏对其建设主体、建设对象、建设目标、建设路径的系统研究。基于此,从由谁建设、为谁建设、建设什么及怎样建设这一逻辑进行分析,以期尽可能完善地提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路径建议。

一、由谁建设:明确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

由谁建设,旨在强调建设主体范畴。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主体为“一核多元”,中国共产党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主体,也是核心主体,同时还涉及政府与群众等。

(一)明晰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领导主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1]43,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息息相关,某种程度上表明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同时,

改革开放以来,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成效也确证了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主体。自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首次将精神文明建设写入其中,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精神文明建设包含“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党的十三大强调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党长期的指导方针与基本路线等,体现了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对“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命题、概念进行了界定与阐释,明示了精神文明建设载体、建设活动开展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等,也体现了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和“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均凸显了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必要性。

可以确定,党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发展的领导主体,也是核心主体。正如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讲话中指出:“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关键是要加强党的领导”[2]106。不难看出,党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核心价值观培育等方面担负重要职责,是精神文明活动开展与创建的保障,是精神文明活动推进与落实的必然要求。因此,办好中国的事情,难点在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在于坚持党的领导。总之,我们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堪当重要使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领导主体,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厘清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其他主体

新时代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主体是多元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域宽、涉及部门多,要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106各级党委和政府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正如《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所强调,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担负主体责任,统筹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2]90,各级党委在精神文明理念宣传、活动创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行为活动直接关系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度、力度及深度。政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在制定精神文明建设相关文件,开展城乡精神文明整治活动、打击黑恶势力等方面担负重要职责。群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体现为,“群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2]

99,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设者,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享有者。总体而言,

各级党委、政府及群众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印证了主席总书记所强调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部门要发挥统筹、协调、指导、监督作用,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3]。

二、为谁建设:圈定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对象及目标

为谁建设,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应当明确的基本问题之一,其主要包含两个层面,即精神文明建设的对象与目标。

(一)圈定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对象

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对象,一种观点将其限定为党的干部、党员,依据为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4]48,“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4]25;另一种

观点将其对象局限为家庭、学校、企业等,这是依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是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5]进行分析的。不难看出,以上说法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层次性,但也存有偏差,前者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对象的整体性与广泛性;后者在表述上虽更接近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对象,但这一观点却混淆了两者的主题。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来看,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及艰巨性,这就决定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对象应当是恒定的,

而不单指向领导干部、农民、家庭等等。归根到底,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对象不是拘泥于某一特定领域的特殊层次的特定对象,而应当是——“人民”,其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的享有者,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设者,诚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意识形态建设,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1]43,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1]45等等。

(二)明确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从理想信念、公民素质、文化生活质量、城乡文明程度、物质与精神建设协调发展等层面首次提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主要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认知能力与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目标也相应地发生变化,“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则成为其主要目标之一。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于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全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6];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7];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与“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

一并列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第八部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从公民、社会层面明确了“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具体要求。可以看出,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是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点目标之一;也可以看出,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与公民的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水平等息息相关。展开说来,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亦有其理论依据。主席总书记强调,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广泛

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8]。这深刻表明,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既要落实“物的现代化”,也要落实“人的现代化”,原因在于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出发点和落脚点归于人的思想道德、文明素养、综合能力等。同时,在谈到这一目标时,石书臣强调,“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目标”[9]。综合来看,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这一目标与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分割。

三、建设什么:确证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准确系统地理解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既有必要从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概念进行阐释,也有必要结合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理论展开分析。

(一)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解析

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概念,既与精神、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等概念密切联系,也与新时代的具体语境相关联,唯有加以辨析和界定,才能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深刻理解其科学内涵,首先,要明确何为

“精神”?“精神”一词源于拉丁文“xx”,英译为“xx”,汉语

最早载于《吕氏春秋•

尽数》,具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人的意识、行为活动与

心理状态;二是既译作动词也译作名词,作为名词强调“表现出来的活力”,

作为动词意指“活跃,有生气”。这里的“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精神”

一词具有名词之意,旨在强调人的行为活动、意识行为及其心理状态等。其次,

要明确何为“文明”?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理论来看,文明是与野蛮、半野蛮、愚昧与无知相对的;从文明的内涵来看,文明在狭义上表现为从自然、农业分离出来的一种社会现象,在广义上表现为文化发展中积累的优秀成果的总和,是良好生活方式与精神风貌的展现;从文明的分类来看,文明既可以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现代文明的空间维度进行阐释,也可以从经济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历史维度进行论析。这里的文明,并不单指上述文明的某一层面,而是指“人类文化发展的积极成果和进步状态,是与思想上的保守、精神上的愚昧、文化上的落后相对应的思想上的进步、精神上的进化、文化上的先进”[10]。再次,要明确何为“精神文明”?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视域出发,精神文明不仅指人的文明素养、文化水平、精神状态,还指人在得到物质、精神、社会、文化、生态满足后,所表现出的幸福感、安全感与获得感。最后,要明晰何为“社会文明”?社会文明一般指人类社会的开化状

态和进步程度,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所获得的积极成果的总和,是物质、政治、国家、人类、社会、生态文明的统一体。

(二)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通过分析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内涵的相关概念,可以明确,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就经济层面而言,主席总书记在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时,重点阐释了农民收入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他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体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性。就民主政治而言,我们党在坚持发展协商民主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过程中更加体现公平性、正义性、透明性。就文化层面而言,主席总书记强调,要以优秀文化产品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润人民的素质与素养,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要以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为基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难看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文化的滋养,如若离开文化谈精神文明建设,人的品行、德行、素养等就失去了保障。就社会层面而言,主席总书记强调,“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11],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12],这深刻表明,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要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人民实践活动中。就生态层面而言,主席总书记强调人居环境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要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使乡村的精神风貌、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社会风气都焕然一新,打造生态宜居的人类家园等。

除此之外,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内涵也涉及以下方面。一方面,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关键在于增进人民福祉。主席总书记强调,抓精神文明建设要“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13]。步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的美好生活愿景已突破物质文明,更多地以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政治为目的。为此,一是要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为了人民,精神文明建设目的在于服务人民,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是满足人民的精神文明需求,推动人民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二是要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依靠人民,人民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享受者,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设者,担负着精神文明建设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精神文明建

设实践中,围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避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形式化;三是要坚持精神文明成果由人民评判,在理论与实践中形成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其具有的价值性,最终要由人民在现实活动中裁决。另一方面,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内涵也涉及提升人民文明素养。主席总书记强调,“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提升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14],开展精神文明建设要处理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处理好社会文明与人民文明素养的关系,处理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人民素养的关系,处理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社会文明的关系。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依靠与保障,社会文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反映,人民素养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共同作用于精神文明建设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关系。总体而言,人民文明素养的高低、社会文明程度的深浅,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反过来说,从提升生产力水平、培养人民文明素养、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着手,可以较为准确地理解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

综上,主席总书记在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抛出一系列相关意见与建议的同时,不仅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内在关系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内容进行细述,也从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文明素养进行阐释,进一步深化了精神文明建设内涵,为继续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思路,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赓续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四、怎样建设: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43。这深刻指明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与价值。精神文明建设是意识形态的重要体现,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一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是坚持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表现,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因素,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力量。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主席总书记强调,“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15]95确保精神文明建设顺利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搞意

识形态的多元化。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当前影响中国价值观变革的重大理论及现实问题。具体而言,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通过对社会历史和经济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同时,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指明了方向。因此,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可以保证精神文明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注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因此,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要通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1]44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文明建设,关键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人民的参与度。人民广泛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衡量其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依据,也是把握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根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的公正、法治、民主等价值因素融入人民的日常生活、工作之中,不仅可以积极调动人民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还可以更加有效地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具体说来,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尺,评选“最美家庭”“和谐家庭”“文明家庭”,

通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良好家风,宣传良好家教,使家庭教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筑牢学生理想信念,保障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有效开展。

(三)坚持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式方法

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式方法,是提升人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也是有效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表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信息传播媒介逐步丰富起来,互联网已逐步成为影响人民生活的重要媒介,使人民精神文明的传播方式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为此“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

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活力”[16]。就此而言,要利用现代媒介,优化推广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式方法,推出更多增

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此外,“要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

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15]

109。比如,通过经典著作、优秀事迹及与之相配套的文艺作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人民的文明素养,丰富人民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式方法。

(四)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体制

“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

[17]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体制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基础上,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18],不断完善理想信念教育制度、道德建设制度、爱国主义教育制度等。一是健全理想信念教育制度。要用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心走实走深,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二是健全道德建设制度。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应该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贯穿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实施,提高人民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三是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制度。要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专题教育。除此之外,也要加强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建设、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各个领域、各个部门相关制度协调有序建设,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制度体制健全完善。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们实践活动的成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精神文明建设是在辩证继承和利用人类社会文明的基础上,围绕人的精神活动、交往关系进行的行为实践。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是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在汲取我国既有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创新发展,其中建设主体、建设对象、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及建设路径等一系列内容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新变化、新要求、新观点有效回答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课题,为破解当前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以精神文明建设赋能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和实践

山东能源集团兖矿能源袁媛

主席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国有企业作为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创造和丰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面对国有企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新使命、新任务,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及其作用发挥,统筹多方资源,持续积淀和涵养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坚实支撑,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一、高举思想旗帜,用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深化拓展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增强做好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是突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落实“五个牢牢把握”“三个全面”重要要求,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重要意义,自觉做“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大力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坚强思想保证。

二是持续深化思想理论武装。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心组学习、列席旁听、“三会一课”等制度,常态化、深层次、高定位强化理论武装。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持续跟进学习主席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发挥学习强国、灯塔 在线等学习平台作用,拓宽学习渠道,提升学习效果。组建理论宣讲团队,发挥专家学者、党校讲师、理论骨干、“百姓名嘴”等的作用,深入宣讲党情、世情、国情、行情、企情,用有深度、有温度、有热度的宣讲凝聚干事创业的坚定信心和强大合力。

三是着力协调推进“两个文明”。坚持将《A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作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指导大纲,深刻领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相互制约的丰富内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成立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把精神文明建

设摆在年度工作重要位置,纳入企业 工作考核体系,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中心工作同研究、同推进、同检查、同考核。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上下通力配合的高效精神文明建设组织网络,用辩证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两个文明”

的关系,确保企业发展速度、发展质量齐头并进。

二、注重创新实践,以丰富载体服务企业改革发展大局

围绕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任务,一手抓创新一手抓实践,将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企业改革发展实践全过程、渗透产业各方面。

一是坚持 引领,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探索实施“ +文明创建”

模式,着力构建思想铸魂、支部堡垒、班子头雁、党员先锋、 工匠、特色品牌“六大工程”,以高质量 引领文明单位创建。深入开展“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 品牌建设,全面推动文明创建与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深度融合。深入实施以“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为主要内容的“党员示范点”“党员突击队”等工作,突出问题导向,狠抓难题攻关,加快形成“支部带头、党员先行、全员共建”的格局,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推动创建工作落实落地。

二是坚持文化引领,筑牢精神文明建设根基。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时代精神。加大企业特色文化培塑力度,深入学习世界一流企业依托企业文化建设引领企业发展、凝聚员工力量、塑造品牌形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经验,积极培育契合自身、特色鲜明、具有广泛民意基础、与企业综合实力和品牌当量相匹配的企业文化。积极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

通过文化激发内在动力,构筑企业信仰;通过文化沟通连接客户,打造受尊重、有价值的品牌形象,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独特的文化共识和行为习惯,进而凝聚人、激励人、鼓舞人,更好地投入到企业改革发展中。

三是坚持价值引领,打造精神文明建设高地。大力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教育。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德法共治,深

入宣传依法治国、依法治企等理念。组织开展“12•

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

周、“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等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法用法守法氛围。围绕推动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宣传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围绕树牢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将法治理念、法治思维运用到企业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搭建法治教育平

台,完善教育效果评价,用法治思维依法合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用法治方式营造发展环境,用法治规范保障发展成果,推动依法治企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三、聚力强基固本,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能

山东能源集团兖矿能源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倾力倾智解决好职工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凝聚干事创业强大合力。

一是坚持从员工最现实的需求抓起。牢固树立“发展依靠职工、发展为了职工”理念,落实好“两堂一舍”改造、文体场所修建等更多暖民心、惠民生的举措,切实改善职工工作生活环境。深推“普惠+特惠”精准服务,广泛开展助学、大病救助、无供养遗属救助等扶贫送温暖活动;成立暖心志愿服务团队,

精准开展“代理儿女、爱心帮办、代理老师”等帮扶活动,解决驻外职工后顾之忧,充分让员工感受到组织温暖。持续改进机关作风,坚决抓实“服务、指导、协调、监督、考核”五项职能,让“门好进、事好办、事快办”成为常态。成立读书协会,建职工书屋、电子书屋,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等,不断满足员工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生活需求。

二是坚持从员工最直接的诉求改起。聚焦员工更多、更深层地参与企业管理的迫切诉求,紧跟时代变化、岗位变化,深入做好全员培训,提升员工队伍做决策、解难题、干工作的素质本领。大兴学习之风,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使每名员工都拥有“一技之长”“多技之长”。广泛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五小”成果竞赛活动,每半年组织评审表彰,充分挖掘基层中蕴含的巨大潜能。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取得重大突破、获得重大成果、作出重大贡献的科研人员、技能人员和团队,激发全员参与创新的热情。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扎实推进职代会制度规范化建设,深化职工代表巡视、民主评价、厂务公开等制度,共同为企业改革发展献计献策、添砖添瓦。

三是坚持从员工最关心的事情做起。坚持把实绩实干实效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落实“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十项措施”,以宽广胸怀和境界识才、用才、容才、聚才。拓宽人才引育、自主选拔培养路径,务实做好人才储备。畅通管理技术技能“三通道”,重点在生产单位主体专业增设技术岗位,高、中级技术人员岗位工资分别对应现行正科长(级)、副科长(级)标准执行;

打通技能工人晋升通道,增设首席技能大师和技能大师一级、二级、三级4个荣

誉等级,岗位工资分别对应现行副处长、副总师、正科长、副科长标准执行,

确保技能工人有干劲、有平台。综合运用人才库选拔、公开竞聘、民主推荐、市场化选聘等方式,搭建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的选拔平台,从不同层面为各类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空间和舞台。

抓好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太原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孙仲保

当前,我国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应该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相促进的发展,

然而,实际情况是一些国有企业存在抓经济工作与抓精神文明建设不平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发挥不充分、不到位,与职工群众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致使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着亟需加强和提升的重要任务。为了进一步加强国企精神文明建设,切实提升国有企业员工文明素养和道德素质等,为保障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精神动力,当前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仍然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为此,国有企业应该直面问题、群策群力、齐抓共管,发扬创新精神,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为改革发展提供精神保障。

一、分析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不足对精神文明建设认知不足

当前,一些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虚的工作,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不必要花费太多的精力,“两手抓、两手硬”虽然也在讲,实际工作却没有完全做到,虚多实少,与组织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二是具体落实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一些单位仍然没有做到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生产经营工作中,

开展活动与生产经营结合不紧密,精神文明建设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主动性的作用发挥不好。三是同步性差。还没有完全做到经济指标与精神文明建设指标同部署、同挂钩、同责任、同考核、同奖惩,有的单位虽然在考核时将经济指标与精神文明指标挂钩,但实际考核往往力度不够,各单位分数差不多,长期吃“大锅饭”的现象依然存在。精神文明目标建设科学性不强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绝非一蹴而就,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需要设定长期的精神目标作为规划指引,否则在精神文明实践活动中容易出现偏差,甚至适得其反。而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的制定,需要立足于现实,统筹长远,结合实践发展的需求、企业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求,综合评估后进行设定。然而,当前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在实践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长远的目标,虽然一些企业设立了建设目标,但是目标又高又远、可行性不强,当前与长远结合不够

优化。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队伍素质不高

当前,国有企业从事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主要分布在组织、宣传、工会、纪检、团委等党群部门,这些部门的人员大部分是从业务部门转岗过来,科班出身的人员不多,多数没有从事过系统的、专业的学习锻炼,有的单位人员年龄结构相差较大,很多单位年轻人员比较多,总体上,专业知识不够深厚,专业能力参差不齐,队伍素质整体不高。

二、探究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策略

强化思想宣传工作,为统一共识打好基础强化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首先应从思想观念上转变,俗话说:上行下效。党政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真正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与生产经营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时在具体工作中发挥好示范表率作用,主动抓、亲自抓,确保两项工作实现同部署、同挂钩、同责任、同考核、同奖惩。其次要强化宣传引导。国企应加强媒体建设,通过内刊、报纸、电视台、网站等传统媒体以及、抖音、微博等新媒体,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宣扬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典型做法、先进经验,既可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人员能力水平的提高,又可以在潜移默化提高对精神文明的重视。三是资金上给予支持。在人员培训、企业文化宣传品制作、设备购置、先进奖励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真正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培养和吸引更多的力量加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队伍中来。

加强党工团组织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党工团组织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政治导向作用;二是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要加强党群组织系统建设,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机构,配齐配强人员,为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党群组织开展活动要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与生产经营加强融合,围绕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和各项任务的完成,精心组织活动内容,认真选择活动载体,切实提高活动质量,发挥好组织的作用。

抓好精神文明各项工作,汇聚干事创业精神力量首先,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深入挖掘企业历史中蕴含的精神特质,结合国家、省市规划和企业长项优势,以建设企业文化体系为主体,制

定实施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长期规划。其次发挥好活动的凝聚导向作用。开展活动是抓好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要创新形式与内容,

开展丰富多样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持续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抓好“四史”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扎实开展公民道德建设主题活动,

推进文明风尚行动和公益广告宣传,深化诚信、质量主题实践活动,抓实“道德讲堂”建设,积极开展道德模范、先进集体和个人、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推荐宣传活动。三是加强普法教育。落实国家普法规划,开展普法教育,举办知识手册发放、知识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组织“宪法宣传周”等主题活动,

推出一批优质的宣传作品,打造普法样板和精品。

总之,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需要通过长期性、连续性坚持进行,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方向,抓住国有企业的特点,以人为中心,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载体,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健全领导体制和责任机制,

党政主要领导牵头,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力量,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合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为做好国有企业物质文明提供持久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诚然,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国有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对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国有企业要通过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度发掘人的精神力量,传承优良作风,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出来,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彰显公有制经济的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先进性。

抓好新时代国铁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为铁路高质量发展汇聚广泛力量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

张丽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同时对“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关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是做好新时代铁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抓好新时代铁路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为铁路高质量发展,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车头”汇聚力量。

一、充分认清抓好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抓好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是国铁企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主席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要论述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总书记就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确定为2035年远景目标之一,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与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作为国铁企业,

我们要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要求,切实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现实紧迫感,以实际行动抓好新时代铁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二)抓好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是国铁企业聚焦“六个创一流”,加快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

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铁路工作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国铁集团党组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构建了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共同愿景,制定了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第一次党代会也提出建设一流的现代运

输企业和“六个创一流”的目标定位。集团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既包括铁路建设、经营、科技等物质方面的发展,也包括铁路干部职工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等精神方面的发展。为此,我们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铁路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发挥好精神文明建设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激励人的作用,

凝聚起广大干部职工推进铁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为国铁企业加快建设一流的现代运输企业,在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车头”的新征程上奋力走在前列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三)抓好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国铁企业融入服务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求

集团公司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致力于服务交通强国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自觉履行国铁企业政治担当和社会责任。集团公司现有全国文明单位14家、全路文明单位16家、省级文明单位38家。其中,上海铁路运输行业六次获上海市文明行业称号,南京站“158雷锋服务站”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等,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站在新的起点上,

我们既要总结过去好的经验做法,又要与时俱进,找到深化精神文明创建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不断开创铁路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二、近年来长三角区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新变化

(一)制度机制不断完善

2020年中央文明委出台了《关于深化新时代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意见》,

国铁集团文明委同步印发《关于新时代铁路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集团公司结合文件精神,统筹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三省一市文明创建特点及自身实际,制定了《集团公司文明单位创建评选机制》,对组织领导、评选流程、奖惩方面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将集团公司文明单位评选周期由原来的两年调整为三年,实现了评选周期与地方及国铁集团同步。首次实施全国、全路文明单位激励机制,对首次获评的全国、全路文明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并在政治工作考核中予以加分。2021年国铁集团文明委下发《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措施及分工方案》,

同年集团公司出台《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措施及分工方案》,就集团公司落实网络强国思想,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制定了一系列详细措施。

(二)行业精神文明创建规则修改

集团公司管辖范围按照地域划分跨经三省一市,总部坐落于上海市,上海铁路运输行业以集团公司名义参加上海市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评选与评定。上海市文明办在20XX年印发《上海市文明行业评定管理办法》《上海市文明行业评定标准》,废止了“文明行业创建评选”概念,用“文明行业评定”

延续并创新了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相关工作,将文明行业划分为文明典范行业、文明行业、文明行业提名行业3个等级,每三年评定一次,每年复评,修改了以前每两年评选一次,中间不复评,没有等级划分的规则。文明典范行业的评定采取行业自评和地方各级行业管理部门评价相结合、专业部门测评和社会各界评议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得出评定结果,并由上海市文明办审议发布。创建规则的修改对参加文明典范行业评定的单位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

(三)地方条线文明单位评选日益严格

近年来,三省一市各级文明单位评选工作越来越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

竞争也日益激烈。铁路单位通过地方条线申报文明单位,要按照市级、省级、国家级逐级申报,没有取得相应级别的文明单位称号,就没有资格参评更高一级别的文明单位评选,因此铁路企业要参加文明单位的评选面临非常严格的多轮次考察评比。以上海市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预申报为例,铁路单位归口上海市建设交通系统党委条线,上海市建设交通系统党委共收到28家来自条线系统内单位的预申报,其中集团公司上海华铁旅服公司是本届预申报的唯一铁路单位。经过上海市建设交通系统党委以集中考评、现场走访等方式进行考察后,

只有13家单位进入了第二轮评比,而这113家单位,还要经过多轮比拼,最终经上海市文明办审议,只有5家单位进入终评,考核评定十分严格。

三、以主席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行动指南,开创新时代国铁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我们要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有关要求,紧紧围绕铁路中心工作,抓实抓好思想引领、道德建设、核心价值观培育等各项任务,

自觉强化“窗口”意识,切实提升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道德滋养和文化支持。

(一)立足学懂弄通做实,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引向深入

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要认真落实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发挥党委中心组示范效应,带动各级党组织通过运用联组学、示范学、辅导学、观

摩学等多种形式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办好“上铁讲坛”报告会,用好“学习强国”、干部理论学习网等学习平台。依托各类讲师团、先进典型群体、基层文化团队等宣讲群体,通过开展理论宣讲、编写理论读物、推出群众性文化教育活动等方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基层、进车间、进班组,引导职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二)坚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持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融入集团公司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

大力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广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铁路红色基因,持续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公益、文明旅游等宣传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企业治理和岗位实践中,增强干部职工对企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归属感。发挥媒体传播优势,适应分众化特点,联系干部职工身边事例,引导干部职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加强公益广告宣传,利用站车显示屏、灯箱等载体,加强社会主义文明风尚的倡导,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三)结合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建导向,既塑形又塑魂,使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为提升集团公司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抓手,助力铁路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高。对照全国、全路文明单位创建测评要求,结合提升铁路精细化管理水平,做好集团公司文明单位创建管理规定和测评体系的修订,完善精神文明建设电子台账,规范创建流程,加强创建指导,提升创建管理水平,完善常态长效工作机制。积极参加上海市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评定,组织管内符合条件的铁路单位踊跃参加全国、全路及省级文明单位创建申报。积极开展创建文明班组、文明车间、文明科室、文明工地等特色创建活动,激活创建“细胞”。

(四)注重常态长效,推动新时代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

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推动志愿服务在服务铁路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过程中彰显价值、作出贡献。深化“上铁雷锋服务站”品牌集群建设。围绕学习宣传理论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创新开展文明创建、大力弘扬时代新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壮大志愿服务队伍等目标,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体系,打造一批具有铁路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通理论宣讲平台、旅客服务平台等,促进雷锋服务站与新时代文明实践

站的资源整合、功能整合与协同运作。发挥志愿者在文明实践中的主体作用,

培养志愿者骨干,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特色项目。围绕服务保障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铁路节假日运输、“12.5”国际志愿者日、“3.5”学雷锋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深化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带动更多先进典型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壮大志愿服务组织。

(五)走好新时代网络群众路线,深化网络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的原则,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阵地作用。加强网络文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环境,实现网上网下文明建设有机融合、互相促进。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将新技术新应用融入生产、传播等各环节,强化互动式传播、沉浸式体验,扩大优质产品供给,不断提升铁路全媒体平台的传播力、影响力。依托各级媒体平台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讲好铁路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火车头”的故事,讲好铁路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故事,

讲好铁路人新征程上团结奋斗的故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提高用网管网治网水平,做好涉路舆情监看和引导处置,抓好铁路网络平台监管,持续加强铁路网上的正面宣传,壮大铁路网上正能量。

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管理培训中心

现如今,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十分迅猛,同时也在不断地拓展新的发展思路。电力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不但可以促进我国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还会给我国的生产生活带来直接影响。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其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尤为关键,是现代化电力企业得以优化发展的前提与基础,能够对电力人员自身工作职责的完善形成切实有效的督促,使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因此,电力企业务必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为自身的健康、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精神文明建设需要企业文化的塑造。在电力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必须同时把握好精神与物质这两方面的内容,增强员工对待工作的积极性与责任感,

从而促进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行。电力企业基于自身的建设与优化来进行文明、和谐的企业文化的构建,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长足发展,进而为社会作出贡献。电力企业建设精神文明需要以内部员工的自身利益为基础,保证其可以助力企业的良好发展,并在过程中注入充足的动力,还需要时刻秉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形成对员工的尊重与引导,给他们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确保他们不断致力于电力服务行业,使用户的日常需求得到切实满足。

企业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实际上,在电力企业过去的发展过程中,

对于建设精神文明并没有被提上日程。但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形势下,

电力企业要想在目前的社会市场中立足,必须要在自身现有体制的基础上加以优化和完善,同时还要优化自身的企业文化,以此来促进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

构建系统完备的体系,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精神支持。而电力企业如果想实现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相互融合,应当提前明确好二者间的协同作用。电力企业只有切实制定好建立企业文化的具体路线,才能够有效推动企业精神文明的建设,将精神文明的丰富内涵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促成企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赢的局面,在企业内部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全面激发出企业精神文明对于企业良好发展的影响力。

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与企业文化的塑造之间联系十分紧密。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不管是企业文化的构建还是精神文明的建设,都是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我国很多电力企业在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导致企业在企业文化管理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欠缺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而且还没有进行必要的尝试,这于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层面的工作而言有着较为不利的影响。我们基于企业文化管理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本质来分析,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只要其中的一项工作有所欠缺或者做得不够到位,都难以在电力企业内部形成完整的精神形象与企业文化。因此,电力企业在自身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必须要加强二者的深度融合,从而给企业文化的科学、有效管理带来确切保障。

二、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必要性是社会进步、时代发展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及经济方面都取得了极其快速的发展,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量也在逐步上涨,

促使我国的电力产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且在新阶段中,针对电力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在社会不断发展的状况下,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渐趋完善与成熟,所以电力企业必须要促进自身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充分融合,以此来使新时代下的发展需求得到全面满足,给电力企业对于自身核心生命力的优化提供有效助力,从而推进企业发展目标的尽快实现。此外,电力企业通过融合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能够以自身的特色文化为基础来制定长效的内部激励制度,便于更好地激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质量及效率的整体提升。

是电力企业实现自我发展目标的内在需求。我国的电力企业于改革开

放之后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下,电力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局面愈发激烈。对此,电力企业应当就自身的管理能力进行不断强化,在内部有效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与积极的工作氛围,将员工的工作热情充分激发出来,对员工的个人潜力进行深入挖掘。经相关研究发现,企业员工对待工作的热情度与积极性产生影响的原因有两大方面:一是物质层面的影响,主要包括员工个人收入、企业福利等;二是精神层面的影响,主要指员工的个人发展需求能否被满足、在工作中能否获得成就感。员工在物质层面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会追求更高质量的精神需求,也就是说,员工的精神需求对于其自身工作行为的影响会逐渐增加。因此电力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的融合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人性化的管理理念,秉持“以人为本”原则,

从而为员工创造一个兼具尊重与信任的成长环境,有效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推动企业日常工作效率的显著提升,进而给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带来强有力的保障。是增强电力企业工作感染力的有效方法。在电力企业的发展进程中,通过建设精神文明能够实现对企业文明环境氛围的有效培养,从而在企业内部各项工作的落实环节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电力企业中企业文化的构建有着积极的激励作用,显而易见,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更容易赢得员工的认可,

在提高工作感染力方面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所以说,加强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的进一步融合是目前大部分电力企业获得进一步发展必须要考虑的一项措施。

是推动电力企业与员工共同进步的重要途径。我国电力企业在当前的

发展过程中,务必要以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作为自身的主要发展目标之一,保证企业在可持续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得以立足,同时还能够对内部实施优化,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获取充足的内在动力,在企业现有管理服务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提升。也可以说,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能够对员工的职业价值观形成正确的引导,促使电力企业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环节可以拥有健康、科学的文化特色,在此基础上在企业内部打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其对企业内部的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发挥强大的影响力,保证员工可以在电力领域贡献自己的重要力量。电力企业通过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相互融合而迸发出的力量能够最大程度地对员工形成有效的督促作用,确保其在工作中的服务力、自控力、责任感的高效提升,实现与企业的共同进步。

三、强化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融合的策略优化完善制度,积极落到实处。电力企业作为我国的支柱性企业,必须要将未来发展作为当下的重要动力,然后在日常发展进程中对相关制度加以优化并完善,积极建设自身的精神文明,做好对企业文化渗透的全面掌握,确保每一位电力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都能够具备强烈的获得感。所以,电力企业需要将具体的制度落实到位,并将其与员工的个人利益相挂钩,因为不论是任何时候,对于制度措施的建立与完善都能够对企业内部各项工作的实践与落实进行完善,使工作能够有理可依,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获得更多新的成就。对于电力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来说,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融合直接关系到其自身的诸多利益,所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所有员工的高度配合,以相关制度为依据不断地对员工进行培训与培养。只有建立起兼具科学化、有效化、针对化的制度体系,才能够保证在实际的落实与监督环节形成更为完备的基础形态,以此来保障电力企业的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融合工作的实际执行与落实,

从而促进企业现代化发展任务与要求的高质高效完成,以期为社会提供更有效的服务与帮助。积极健全经营管理体系。电力企业内部健全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在规范员工行为方面具有十分有效的作用,是更好融合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体系的构建必须要以自身的具体发展状况为依据,并且还要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进行不断地优化与完善,同时也要建立应用于企业各项日常业务活动中的奖惩制度,

对各个工作岗位的职权与责任进行充分明确,以此来确保各类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有序进展。需要注意的是,电力企业在融合自身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的过程中,不仅要有企业自身的努力,而且还要督促所有员工进行积极参与,从而助力企业各项工作的有序发展。

明确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融合的切入点。电力企业要想落实好对于企

业文化与精神文明的高效融合,找准其中的切入点是非常有必要的,准确的切入点能够促使二者在实际的融合过程中时刻保持良好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以促进电力企业更快更好发展的实现,从而推进双赢局面的形成。通常来说,企业本身的价值观会直接决定企业的实际发展,所以说,电力企业在确定了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融合的切入点之后,应当做好对核心主义价值观的全面把握,据此来促使企业取得长效的发展与进步,促进企业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与服务价值体系的稳步提升,使其成为推动企业获得精神动力的重要源泉。现阶段,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工作的不断加快,给电力企业建设精神文明带来了良性的大环境,使企业在效率高、水平高、基础强的状态下充分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综合水平,打造电力企业强大的文化力量,提高企业的内在驱动力,督促着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探索、进取、实践,使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的融合成为推动企业前进的源泉。而且电力企业要想确保自身内部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及水平的整体提升,还应当落实好对于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工作,向员工们积极灌输相应的理论知识,从而为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的共同发展提供有效帮助。提高员工素质、丰富其文化生活。电力企业内部的物质文化建设的实现应当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基础,然后在此影响之下形成系统完备的企业内涵,逐步将员工职业素养的提升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并将其付诸实践,不断地强化探索,以获得更有效的发展动力。这就需要电力企业不断地促进自身职业素养以及文化水平的高效提升,再基于定期的学习与培训来将自身的知识储备进行不断地更新,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实现对企业现代化发展需求的充分迎合。而且电力企业还要对员工培训工作引起充足的关注与重视,帮助他们及时接触新鲜的事物,并汲取极具创新的学习思路,据此来构建具备人文性质的工作环境,这不但可以提升员工的个人综合素养,而且还可以确保企业发展需求的更好实现。此外,电力企业应当定期强化和巩固员工现有的专业技能,不定时为他们提供外出学习与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以此来使他们的专业技能得到有效充实,不断地增强员工具备的技能水平,从而在电力企业建设精神文明的过程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还应确保所有员工树立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良好思想与觉悟,继而加快电力企业强效融合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的新进展。充分发挥二者融合的感染力。电力企业在历经了多年的探索之后呈现出了较好的成效。其在融合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其一,强化对员工道德行为的规范;其二,通过积极正面的宣传工作来营造一个良性的工作氛围。在对这两项工作进行实际落实的过程中,必须要落实好对各项准则的制定与实施,保证对企业文化的良好建设。所以,电力企业可以将上述两项工作作为融合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的立足点,全面且充分地发挥出二者融合的感染力,并在此基础上对先进的工作思想做好积极宣传,促使员工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状态,做到对企业相关制度规章的严格遵守,从而推进电力企业精神文明与企业文化融合效益的最大化实现。

精准定位融合工作的立足点,发挥企业管理工作的感召力。电力企业内部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具有宽泛、复杂、系统的个性特点,不仅涵盖着对于员工职业道德规范的约束与管制,也涵盖着针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及宣传,同时还可以对员工的工作行为以及对待工作的思想加以规范与教育,是构成企业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所以说,电力企业在将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融合提上日程时,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精准地定位融合工作的立足点,并着重强化针对员工思想的教育以及行为的规范,在企业严谨的工作制度、健康的工作指导、先进的工作思想下促进员工整体精神面貌的有效提升,进而助力员工形成科学的工作方式、思维模式、行为习惯,以此来促进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融合。

四、结语

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构建是电力企业得以良好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

现阶段,加强企业精神文明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是其开展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本文以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为中心,通过对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能够使电力企业全面了解到两项工作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通过对电力企业实施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必要性进行概述,能够使相关人员深刻意识到推进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融合的实际效用;通过对强化融合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策略进行总结,能够为电力企业之后的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的共同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助力。

供电企业 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威海供电公司

结合现实经验可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有着滋养人、凝聚人的特殊作用。作为供电企业来讲,想在新时期脱颖而出,发挥供电企业的优势,就要确保 和精神文明建设双管齐下,借此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现实工作中,供电企业 落实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优劣,影响着企业稳健发展成果,直接反映了供电企业的发展前景,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一、供电企业 和精神文明建设双向开展的积极作用

作为供电企业,在新时期想要完成管理创新,提高企业内控管理实力, 和精神文明建设是重要的内容,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促进先进思想的落实。科学的 工作可以帮助企业明确方向,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满足企业发展要求。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同样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可潜移默化地端正企业职工态度,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基于此,站在供电企业的角度,落实好 和精神文明建设,

能促进先进思想在企业内部扎根,夯实企业的发展根基;落实好 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活动,能保障我党全面领导工作的优势,催化出企业的先进思想,

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为供电企业的发展营造健康环境。新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发展理念必须和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方向相适应。落实好“五位一体”思想,提高供电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通过 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稳步实施,确保供电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中不动摇,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与优质转型。

二、供电企业 和精神文明建设双向开展中的问题

(一)工作思路不够创新。新经济形势下,供电企业 团队仍旧采取传统思路,企业 工作模式相对落后,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不佳,无法满足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主要体现为 和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和供电企业的经营实际相结合,理论与实际脱节。在现有的 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系列活动中,工作方式较为单一,工作内容缺乏新意,导致供电企业在自身管理中存在缺陷, 优势得不到发挥。

(二)对 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视不足。目前,供电市场竞争压力大,

企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经济效益上,对精神文明建设和 相对忽视,导致

企业精神文明成果难以保障,企业没有将 落在实处,严重阻碍供电企业的发展。

(三)活动形式单一。在经济发展的持续牵引下,我国供电企业迎来新的发展热潮。在全新的发展格局下,供电企业需要与时俱进,持续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企业健康转型和发展。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供电企业 活动形式单一,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不显著。加上培训形式和理论教育内容比较枯燥,

整个过程较为单一,没有进行改进和创新,致使效果不佳,影响企业 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成效。

(四)制度建设不完善。新时期,随着企业基层组织的完善,企业 和精神文明创建能力有了提升,但实际工作中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若制度建设不完善会导致党的凝聚力不强,企业的日常管理不到位。现实工作中,上述问题若不能从源头根除,将会影响企业良好发展前景,弱化企业的管理成果,阻碍企业的发展进步。

三、供电企业 和精神文明建设科学融合的创新路径

(一)紧密联系供电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为确保供电企业优质发展,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落实好 和相关精神文明的建设指导,必须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在原有工作框架的基础上,加入新时期 工作内容,确保 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性。工作实践中,需要紧密联系供电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确保 、精神文明创设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融合。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供电企业想要持续发展,就要依托安全的生产措施,保障供电网高效运行,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营造“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工作氛围。基于此,供电企业需重视 以及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将以上两项工作和企业安全生产经营实际相联系。具体策略如下:第一,作为供电企业 团队,在实际工作中,需对供电企业的供电质量和生产安全的重要性有清晰的认知。精神文明创设和 落实期间,

企业安全生产是首要管理目标,应当借助精神文明创设和 ,提高供电企业发展的内控水平,强化企业管理效果。例如,举办安全生产知识竞赛,以新颖的活动形式,强化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第二,转变工作思路,采用动态化管理策略,确保 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新时期,供电企业要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在生产安全经营中融入 和精神文明创设活动内容,形成鲜明的互动效应。例如,借助微信进行 工作内容的学习,创建 工作反馈机制,借助网络信息资源,确保企业员工 意识的增强。丰富内部网站功能,

树立供电企业良好形象,实现文化向内传播等,提升 的思想高度,助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第三,举办形式新颖的活动,强化人员的工作意识。为有效推进 和安全生产的渗透融合,可结合供电企业实际,开展内涵丰富且形式新颖的 活动,形成供电企业内部凝聚力,为供电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例如,包含长征模拟路线体验、长征知识科普等内容的红色征程体验活动,借此磨炼供电企业员工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当前,受到各种新思潮的影响,供电企业内部人员容易存在思想僵化和偏离实际的风险,造成党员干部身陷享乐主义氛围中无法自拔,逐渐忽视人民群众利益。久而久之,不仅滋长不正之风,还严重阻碍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亟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例如,完善信访举报机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畅通信访渠道,对内营造良好监督环境,对外公开投诉电话,在官网上公布投诉邮箱;实行领导接待日制度,排好接访值班表,

确保每一日都有领导接访、下访。

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 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准入门槛,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供电企业要注重人员的思想引导,设法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是完成 工作优化创新和增强企业科学管理实力的重要前提。为改善企业干部文化素质偏低的现状,保持企业党员队伍的纯洁度,降低企业科学管理的难度,须积极落实 工作创新,组建高质量的队伍,开展全方位的党风廉政建设。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建立党员内部教育体系,夯实供电企业发展根基。

(三)创新 形式。现阶段,要创新 活动形式,在原有培训教育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党员故事演讲比赛、联谊会和知识竞赛等方式,确保 的趣味性和新颖性,调动企业职工的热情。除了上述措施外,还可积极使用信息技术,确保 和精神文明创建的积极作用。

一是创建加盟学习机制,保障工作热情的同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实践证明,通过长效学习机制的搭建,可引导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升 活动的有效性。供电企业想要发挥 和精神文明创设的双重作用,需要与时俱进,结合现实工作要求,创新和完善 活动,确保 活动形式的新颖和主题的深刻,提高 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开展微电影类 活动,

在活动期间,通过穿上红军服拍摄相关电影,引导企业员工感受爱国情怀。

二是科学打造试点。为确保 工作的合理性,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优势,

可借助示范点打造新颖的形式,积极落实 工作。在工作中,为强化工作效

果,需完善支部标准化建设流程,确保党支部工作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围绕党支部与党员的考核机制,保障考核发挥作用。实践环节中,可借助互联网,搭建信息管理系统,发挥“互联网+”在 中的技术优势,提高考核的标准化程度。日常管理中,可应用积分管理的思路,促使 、精神文明创建与互联网的有效渗透,推进检查考核透明化,借此发挥党员模范作用,改善 质量。

三是重点突出 的服务群众功能。想要发挥基层 的优势,顺利推动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让 工作的核心思想在供电企业中扎根,就要在服务群众方面有所创新,突出 工作的功能性。研究发现, 工作的开展有严格的要求,需要建立在理解员工诉求的基础上,充分解决员工的实际困惑。基于此,无论是 还是精神文明建设想要发挥实际作用,必须深入基层,收集和听取群众的建议,同时接受群众的监督。作为起到经济支撑作用的供电企业,在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上,要发挥联系群众的功能,广泛收集 意见,提高群众的满足度。实践环节中,可借助讲座活动和互联网宣传等多种方式,高质量传递政策信息,实现 工作透明化,增强企业凝聚力。例如,

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在“十一”“五一”前夕,对困难职工走访,尽可能地提供生活保障,通过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表达组织的关心,及时送上党组织的温暖。

四是加强教育学习。实践证明,基层 任重道远,供电企业要针对热点问题开展针对性教育,利用党课等教育形式,保障企业员工思想的先进性。通过教育的引导,规范员工的行为,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此外,为科学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效果,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提高 工作宣传力度,给予员工更多自主学习先进理念的机会。通过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互结合的方式,提高党性教育质量。

(四)完善 工作制度。实践证明,只有完善制度,构建科学的管理流程,相关政策才能得到落实,供电企业需要以业务发展为重,同时加强企业的党性教育,实现生产经营管理和 的深度渗透、融合,借此推动企业稳步发展,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具体工作中,可定期召开制度会议,确保企业内部的党性交流,更新和拓展 内容,不断丰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内涵,满足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四、结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供电企业落实好 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基于此,为增强供电企业发展实力,提高企业管理成效,必须在企业发展中注重精神文明的构建,实现 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融合。通过创新 形式、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及完善 工作制度等方式,促使供电企业稳步发展。

供电企业 与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分析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新沂市供电分公司

在我国,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就必须把 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 工作,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基层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供电企业是生产和供应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重要能源的企业,加强企业的 和精神文明建设,既能推动供电企业的深化改革,

又能有效地实现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目前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中的一项迫切需要。

一、企业 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所谓“ ”,就是指在一个企业内,进行一项与“ ”相关的工作。在企业中,一个优秀的党组织能够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能够在企业理念、发展方向等各个方面给予企业正确的指导,让企业的发展始终跟上党的脚步,满足党对于企业发展的具体要求。“精神文明”一词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而逐渐出现的,具有时代特征。对一个公司来说,这是经过长期发展积累下来的一种品牌,一种文化。对于一个电力企业来说,它所要承担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与继承它。另外,优秀的精神文化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因此,对于电力企业来说,要使其获得长远的持续发展,就需要强化其 工作,强化其精神文明建设[2]。

二、供电企业 与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供电企业个人问题

供电企业内部员工在 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供电企业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部分供电企业内部员工在 和精神文明建设上不够重视,整体素质下降,只关注经济建设。另一方面,在企业中,党员干部的创新意识还不强。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进步,以前学习到的那些理论知识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了。企业中的党员如果没有创新的意识,不能时时刻刻地进行学习,则会导致企业的内部管理出现问题。再有,对于企业内部党员理论知识落后的情况,企业也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些党员展开新思想教育,从而导致 与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缺陷[3]。

(二)供电企业部门问题

时代在发展,对企业党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供电企业部门领导若不能领会学习的内容,不能学以致用,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创新,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能适应社会对供电企业发展的要求。从当前我国供电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许多供电企业仍采用传统 的内容与手段来进行管理,特别是在 工作方面,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4]。

(三)供电企业自身问题

就当前我国供电企业的发展而言,在企业内部,许多企业的员工都认为其主要工作是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为经济利益的发展发挥服务职责。这对企业的 和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很多供电企业员工忽略了精神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三、加强供电企业 和精神文明的具体措施与对策

(一)围绕企业经济效益抓 与精神文明建设

企业经济效益是判断其发展现状和前景的一项重要指标,企业 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有效地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所以,经济效益也可以作为衡量供电企业 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供电企业在进行 工作时,要以创造经济效益为目标,不断创新思维,寻找 工作和业务工作的平衡点,以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首先,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特别是重大决策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党委作为企业政治核心的作用;与此同时,要对企业内部的党员干部及全体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有关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树立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保证所有工作人员都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保障。其次,重视人才的培育,把企业的干部选拔与 工作联系起来,选拔使用工作能力强,政治、思想素质好的人,让他们成为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对企业的 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引领作用。最后,根据供电企业的服务性特点,在企业内开展面向公众的高质量的服务,以提升用户的服务感受,树立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开拓市场,实现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5]。

(二)围绕企业安全生产抓 与精神文明建设

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直接影响到国家和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对电网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在做好供电企业 工作的同时,必须紧紧抓住安全生产这一关键环节,确保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首先,企业党委要把安全生产作为第一要务,时时强调,让所有员工都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其次,企业

党委可以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激励制度,对那些注重安全的人进行适当的“奖赏”。与此同时,还要将优秀党员的评选与安全生产联系起来,对任何在年度安全生产中发生事故的党员和党支部,都将取消其年终评优的资格,从而让所有的党员都更加重视安全生产。再次,通过党课、会议等方式,加大对全体职工的安全教育力度,增强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最后,在企业中加大安全生产“主旋律”的宣传力度,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如党员责任区,安全知识竞赛,激发党员干部和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热情,培养他们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确保安全生产在企业中处于一个平稳的发展状态[6]。

(三)围绕稳定团结抓 与精神文明建设

要推动供电企业的发展,必须有稳定的团结。在进行企业 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候,要以企业的稳定为基础,以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为目标。首先,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把重点放在企业的领导班子上,通过党委政府和政府机关的领导带头,起到表率的作用,并在企业中推行民主决策,来达到内部和谐的目的。在面临困难的时候,企业内的领导者们应该互相支持,互相体谅,保持一致。其次,企业党委和政府要深入基层,与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关注每个员工的思想状况,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上的问题,消除他们思想上的不安定因素,从而提高企业的凝聚力。最后,要大力提倡高质量的服务和优良的工作作风,以确保企业的经济利益,维护企业的对外形象和社会安定。

(四)围绕发展抓 与精神文明建设

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为本。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

电力系统的改革已逐步步入深水区,电力系统的运行机制已基本建立。目前,

电力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供电企业要想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就必须对市场需求有更多的了解,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工作安排,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在此过程中,企业党委要坚持将 工作延伸到电力市场的每一个区域,通过责任区域划分、分片包干等方式进行工作。这不仅可以强化公司的日常管理,还可以及时地解决公司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保证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

抓住发展契机。供电企业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正确运用其理论来处理各类问题,以保证企业可以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党委也应该抓住时代的发展趋势,审时度势,制定合理的、具有前瞻性的战略部署,利用 平台,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供电企业 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创新策略

(一)创新 工作意识

供电企业 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工作要从观念、意识方面入手,创新思想,

注重 工作,发掘 工作的内在价值,把 工作作为供电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在开展 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的过程中,要对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经济氛围进行充分的考量,将企业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让企业文化的建设可以得到更大的覆盖范围,对企业员工的精神理念进行培育,让员工可以积极地融入 工作和精神文明活动中去。企业要充分利用已有的人力资源,

开展有价值、有实效的文化建设,在精神文明的引领下,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使其以积极、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严谨、专业地开展岗位工作,克服工作懈怠的心态。引导党员群众端正心态,重视社会责任,站在更长远的角度,以供电企业更长远的发展目标为基础,紧紧跟随党的政策方针,在党的路线和指导中,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思想,更新自己的观念,以适应社会发展对精神文明的需求。要把 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供电企业的每一个环节,

从而提升供电企业的经营发展水平与运营效益。供电企业要定期地组织并开展与 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关的实践活动,比如主题会议、案例宣传、榜样人物的宣讲等,组织供电企业的员工参与到精神文明的建设中来,对原来的工作理念进行变革,扩大自己的眼界,积极地参与到 工作的主题实践中来,提高自己的凝聚力,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参与到精神文明的建设中来,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道德修养,在良好的氛围的影响下,提升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效能,

促进供电企业在 制度上更长远的发展。

(二)创新工作方法

供电企业要想开展 工作和精神文明实践,就应该在 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法上进行创新,将创新观念、创新思维融入其中,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展开思想宣传工作,将传统的思想宣传方式和模式转变过来,

运用多元化的手段和方法,强化对精神文明的宣传,组织并开展各种户外活动,

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和氛围。在实际的 工作和精神文明活动中,贯彻党的方针路线,从人性化的视角,解读精神文明的材料,运用实际的人物、事件、案例,进行精神文明的渗透,而不是生搬硬套理论材料,灌输式地进行精神文明的建设。供电企业可以组织并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比如演讲会、辩论会等,将工作创新的理念融入其中,通过创新的形式,让员工有机会、有

途径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见,对精神文明的内涵进行解读,了解其思想内核,

在有趣的实践活动中,达到精神层面的互动。供电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为员工提供留言反馈的服务,促进员工间的互动,对员工的思想观念有更多的了解,并结合员工的实际需求,制定 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案,把图文、视频、文字等不同形式的内容作为宣传的素材。在网络平台上,号召员工参与到 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参与文艺活动、辩论赛、小品、演讲等,在寓教于乐的形式下,将精神文明融入其中,用创新的方式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人们获取信息、接收信息、反馈信息的方式更为便利,开展 工作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工作,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建立社交账号,开通交流和互动的服务,传播 精神的内涵,以丰富的内容引起人们的注意[7]。比如,以传统的文字形式、图片形式以及极具吸引力的视频、音频等形式,借鉴其他单位成功的 经验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运用到的优秀素材,将创新观念融入内容的调整中,灵活地改进素材内容,为供电企业的发展需要提供素材支持,在网络环境下,开展 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活动,推动供电企业 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和长远发展。

(三)加强人才建设

在供电企业的 和精神文明建设中,人才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手段,人才资源的支持是一个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通过供电企业 和精神文明活动,能够培养出综合素质型人才,激发起领导层、一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树立起科学的工作观念,增强上进心、责任意识。要把 和精神文明工作融入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对现有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和管理,进一步优化企业员工的知识结构,吸引新的员工力量加入供电企业的人才队伍中,增加员工的组成,让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参与到供电企业的 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还要强化培训再教育,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培训方法,提高培训效率。在具体的培训工作中,应制订出与供电企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培训内容,提高员工的岗位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在培训与考核的联系机制中,让员工的考核结果与自己的薪资、职称相互联系,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把供电企业的 和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具体的人才资源建设与培养中,从而提升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的质量与发展的竞争力[8]。

(四)加强企业反腐倡廉工作体系建设

强化反腐倡廉既符合新时期供电企业 工作的需要,也是国家进行精神

文明建设工作的必然要求,所以供电企业有必要对廉政文化进行强化。首先,

要从源头抓起,根据新形势、新问题,确定创建廉洁文化的目标及各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其次,在电力公司中,要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员工的廉洁意识[9]。不断扩大教育内容,使廉政勤政成为每一名党员的一种内在需求,

切实做到守纪律、讲规矩,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并主动接受党组织的监督,推动公司廉政文化建设的深入落实,为公司精神文明建设的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供电企业还需要对党风廉政监督机制进行完善,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开展监督工作,拓宽监督范围,经常组织企业内部人员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企业领导和党务工作人员要接受基层职工的监督,从而真正做到廉洁自律,

发挥榜样作用,引导企业的 和精神文明建设[10]。

五、结语

总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电能已经成为人民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一种基本能源。在供电企业中,加强 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是当前供电企业发展的热点问题。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党的领导,因此,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是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 为核心,以党员为中心。将供电企业的 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为基础,不断地推动供电企业的发展,提升供电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地煤公司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实践与创新探究

随着我国社会整体经济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其实际的发展往往直接影响到市场经济的革新效果。而随着我国近些年来更加注重社会整体的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实践与创新不仅是国有企业日常工作中的重要责任,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其未来发展方向。因此广大国有企业均要在自身的日常运营与管理工作中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视。

一、加强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

首先,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其不仅影响着我国整体经济建设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同时也是市场经济体系中其他企业实际的精神导向,提高其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质量效率往往可以为我国其他企业做出良好的带头作用,以此推动我国整体经济更加健康平稳地发展。

其实,在加强国有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后,实际的企业精神往往会落实于国有企业各个环节的生产工作中。这样可以帮助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加强员工对自我与企业间关系的认知,从而产生更强工作积极性的同时,自觉规范自身生产工作中的行为,推动国有企业核心生产力的有效提高。

此外,随着当前社会整体发展趋势的不断变革,企业的凝聚力已经成为影响其实际发展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通过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视就可以帮助企业逐渐形成鲜明的企业文化,并使企业员工受到企业精神与文化的全面影响逐渐产生对企业的强烈的热爱与主人翁意识,从而引导其在企业的发展建设工作中积极贡献出自身的力量。

二、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实践与创新途径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国有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着较为激烈的竞争与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虽然国家相关政策中强调了国有企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价值,但部分企业并未意识到实际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重点,这样就导致实际工作的开展只停留于表面,

很难产生对企业经济发展较强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实际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实践与创新过程中,国有企业就要意识到其对自身发展具有的重要价值,并以此为切入点探究出更加科学的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模式。

(一)整体管理理念的转变

在国有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工作中,其实际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为衡量其整体实力的主要因素,很多企业往往会将工作的重心放在经济建设工作上,对精神文明建设并不重视,最终就容易导致国有企业的发展出现不平衡的情况。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想要使自身获得更加平稳持久的发展动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对自身管理理念的转变,提高日常工作中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管理层人员要意识到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占据的重要地位,通过对企业精神文明的科学分析与认知,意识到实际的建设工作对企业整体实力具有的推动作用,并将其通过更加全面的方式落实于企业的日常管理经营中。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要充分明确企业文明建设工作过程中市场经济整体的发展情况以及企业自身的运行状况,以此确保实际的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能够有效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与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并通过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视为企业的持久性发展注入更强的动力。

(二)加强对人本原则的落实

近些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整体发展要求的不断转变,其实际的员工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有企业日常的经营与建设工作更加注重对人本原则的落实。而在企业精神文明的建设工作中,参与建设工作的实际对象也是企业的基层员工,因此落实人本原则也是企业文明建设效率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而在当前社会整体的发展背景下,国有企业员工受到社会整体氛围的影响,思想与行为习惯更加超前,在实际的工作中也更加重视对自身价值的实现与相应报酬的获取。对此,企业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时,就应在充分分析企业员工实际精神文明需求的同时,围绕其实际情况制定较为科学的建设方案。在具体的国有企业思想文明建设方案中,企业不仅要更注重对员工实际利益的尊重,同时也要通过实际思政教育模式的改进,尽可能采用沟通的方式对员工的思想观念与工作态度进行引导,以此使员工更加积极地对相应精神文明进行落实与实践。同时在实际的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落实人本原则,联系liaoda199还需要注意的是,实际的思想文明建设工作要加强对员工实际生活与工作的渗透,通过营造出更加积极的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氛围,

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对自身的尊重,并使其从心理上对企业精神文明进行认可。

(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精神文明作为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事物,其实际的发展往往是动态的。而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实际的企业精神文明往往会随着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趋势发生较大的变化,并随着企业建设工作的推进而不断进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相关管理人员还要通过对当前社会整体的精神文明建设需求对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制度进行不断的调整与改进,以此使企业整体的建设工作始终处于行业内的领先水平,充分发挥出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领导作用。

(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形式的创新

随着当前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政论

文公

众号整理,国有企业员工实际的精神文明需求已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面对这一情况,在日常的国有企业精神建设工作中,相关部门就要结合员工们的实际精神文明需求以及兴趣爱好对实际的精神文明活动进行创新,尽可能避免采取一些会议类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并围绕某一精神文明教育主题开展相应的征文比赛、表演晚会、歌唱比赛等,并在实际的活动中设置相应的奖励机制。这样可以使员工在新颖活动形式与物质奖励的吸引下更加积极地对各种精神文明教育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与感受,并通过更符合职工兴趣的活动形式实现其休闲生活的有效丰富,最终在企业内营造起更加积极的精神文明建设氛围的同时,提高职工对各种精神文明内容的学习实践积极性。

总的来说,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其实际的精神文明水平往往直接影响到其整体的发展质量与效率。而面对当前社会整体的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国有企业就要在加强自身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同时,不断对实际的精神文明建设策略进行创新,以此确保国有企业的整体发展更符合当前社会的具体要求。

中冶南方公司厚植精神文明基因

凝聚发展合力

始终坚持用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主席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实践,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通过抓学习、推活动、强服务、促廉政、保和谐、育人才等“ +”创建模式,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发展实绩和丰硕的文明创建成果,为推动中冶南方高质量发展汇聚了磅礴力量。近年来,中冶南方各项经营指标继续在高水平基础上实现高速增长,新签合同额、收费等指标屡创历史新高,员工收入水平和获得感不断提升,并于2015年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此后连续7年保持“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一、坚持政治引领,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深走实

(一)强化理论学习。中冶南方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主席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规范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巩固“第一议题+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个人自学”的综合学习模式,引导全体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定信仰、补足精神之钙,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二)推动学用结合。中冶南方精心组织开展形势任务教育、“讲政治、守纪律、强作风”学习教育、专题党课、研讨交流、走访红色教育基地等活动,

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善于用党的先进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将理论学习切实转化为生产经营成果。

(三)提升宣讲质效。中冶南方各级领导干部先后走进基层、走进一线、走进项目,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党员干部员工在学习贯彻中提站位、聚思想、抓落实;举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展览,开展党的二十大报告线上知识竞赛,通过创新学习形式推动学习内容入脑入心;大力开展宣传报道,开设“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联合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公司员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心得体会,营造浓厚的学习宣传氛围,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见行见效。

二、发挥党委核心作用,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组织领导

(一)完善领导体系。中冶南方坚持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建立公司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单位分工负责、全体党员干部员工共

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确保中冶南方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

(二)健全领导机制。全面建立并完善“三清单一流程”管控和治理体系,

修订党委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总部决策事项及流程清单、核心管控事项清单及管理办法,设立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和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建立精神文明工作队伍,各基层单位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文明创建日常工作。根据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定期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讨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包括加强党的领导、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党风廉政建设、打造企业文化等,

充分发挥公司党委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核心作用。

(三)强化考核激励。通过考核抓手,形成组织领导、舆论宣传、检查考核、整改落实四位一体的长效机制,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公司 考核体系,

发挥考核对党员干部的激励导向作用。

三、培育企业文化软实力,打造精神文明建设平台载体

(一)以服务暖人心。中冶南方围绕发展战略和中心任务,不断探索文化建设凝心聚力的方法路径,持续推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一是深度挖掘主题文化故事,依托IP形象策划、制作表情包、海报、文创、漫画等形式讲好主题文化故事。二是开展湖泊道路命名、文体嘉年华、亲子嘉年华、广播体操展示大赛、职工联谊、迎春长跑、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读书分享会、篮球比赛、羽毛球赛等丰富的文体活动,持续丰富文化建设的载体,以文化凝心聚力。三是加强对员工的关心关爱,组织节日、住院慰问等行动,持续增强文化宣传的温度,推动企业文化深入一线、深入员工心中,持续提升员工幸福感与获得感。

(二)以德育聚人心。中冶南方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以文化自信为重点,引领精神文明建设。结合中冶南方企业文化,分别开展以“爱岗担当谱忠诚,奋斗抒写新篇章”“南方家书,匠心筑梦”“学思践悟二十大,砥砺奋进新征程”“践行工匠精神,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为主题的道德讲堂。通过“赏一首歌曲、诵一段经典、讲一个故事、谈一番感悟、送一份吉祥”等环节,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活动形式,展现中冶南方人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的奋斗精神,让广大党员干部员工深深感受中冶南方“坚持以奋斗者为本”的意义,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员工在“卓越南方、精益南方、数智南方、美好南方”的发展目标指引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四、践行社会责任,彰显精神文明单位使命担当

中冶南方积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结对共建、社会治理、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等多种公益行动,大力培育广大党员干部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让企业文化更有“温度”。

近年来,中冶南方持续将员工福利采购与消费帮扶相结合,年度投入超百万元采购湖北省原贫困县农副产品和中国五矿定点帮扶县沿河农副产品,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贡献力量。销售商特地向中冶南方发来感谢信和锦旗,转达农户的感谢和祝愿。

20XX年,全国多地多次发生新冠疫情,疫情防控工作面临重重考验。中冶南方坚决贯彻落实主席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第一时间联系对口社区,与社区并肩投入“战疫”一线。公司领导干部带头,推动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社区,协助社区开展门岗值守、查看“两码”、维持秩序、正面宣传引导、安抚居民情绪等志愿服务。

中冶南方精神文明力量推动全体党员干部员工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公司企业文化的传承者,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在企业先进文化的浸润下,中冶南方培育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4人,公司获评“武汉英才”称号员工人数屡创新高,且多人入选“3551”光谷人才计划。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中冶南方主要经营指标完成情况持续攀升,稳居中冶集团同类型企业前列,继续保持高质量发展的稳健势头。

站在新起点,中冶南方将进一步学深悟透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文明培育,不断开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局面,致力于将中冶南方打造成为管理卓越、生态发展、世界一流的科技型工程企业集团。

王庄煤矿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潞安化工集团王庄煤矿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工作任务,科学部署、创新实践,通过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选树道德模范、先进典型等活动,进一步丰富精神文明建设内涵,擦亮文明创建品牌,厚植新时代的幸福底色,凝聚起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磅礴力量,助推矿井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增强体系建设,扩展精神文明深度

王庄煤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以“新时代是时代坐标、文明是精神内核、实践是根本途径、中心是阵地依托”为宗旨,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文明办统筹协调、部门各司其职、全矿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按照“海纳百川、资源共享、联创联建”的原则,该矿探索搭建了“一站、一室、一堂、一街、一校、一园、一馆、一厅、一基地、一中心+N个实践点”

的“10+N”新时代文明实践管理平台,即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道德讲堂、煤海路文化街、职工学校、游乐园、一站式服务大厅、图书馆、石圪节红色主T教Y基地、文体活动中心,“N”代表基层各个实践点,实现了部门联建、活动联办、服务联动,营造了共建、共创、共享、共管的工作氛围。

在“三基建设”的基础上,该矿党委结合实际推行“六有六优”党支部建设,健全基层组织架构,明确支委职责分工,落实支部帮扶责任,确保基层党组织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实现基层党支部政治功能优、组织生活优、创新引领优、企业文化优、团结群众优、业绩效能优,

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

二、狠抓思想建设,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文明有“形”,润心无声。王庄煤矿以“传播新思想、弘扬新风尚、推动新实践”为工作理念,充分利用“10+N”新时代文明实践管理平台资源,成立“新时期石圪节矿风宣讲团”,积极开展理论宣讲活动。建立党员干部带头讲、专业人员深入讲、青年人才自己讲的宣讲体系,以弘扬和传承石圪节矿风为起点,以职工需求为导向,以矿井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通过进队组、进车间、进井口、进社区、进网站,构建全员、全覆盖、全时段的宣讲格局,将党的理论、

政策与职工生产生活联系起来,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指方向、出点子。

同时,该矿通过微视频、微故事、微讲堂、微宣传、微平台、微档案“六微”载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扎根于意识、体现于行为。

为加强清廉文化教育,该矿深入挖掘企业清廉文化资源,构建党员干部的清廉价值理念体系,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让干净干事、正心正行的廉洁理念扎根广大职工内心,并将清廉文化教育与党史教育相融合,运用石圪节红色资源,通过“亲眼看、亲耳听、亲身悟”的立体式学习体系,深度学廉史育廉心,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廉洁意识、担当意识。

三、推进品牌建设,传递企业文化力量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王庄煤矿始终坚持把志愿者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要力量,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积极整合资源,不断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开展金秋助学、法律咨询、心理疏导、无偿献血等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做细做实志愿服务品牌,提升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该矿全面推动道德讲堂、道德银行、道德模范、道德经典、道德提示五项重点工作,广泛开展道德文明实践、道德模范选树活动及便民服务活动,弘扬时代新风、破除陈规陋习、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风尚,不断提升职工群众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通过选树典型活动,把榜样力量转化为群众参与的生动实践,让职工群众有“镜子”可照、有“尺子”可量、有“标杆”可比,实现文明实践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

此外,该矿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设立了职工阅读室、心理咨询室及系列便民设施,为职工和居民提供各类便捷服务,大大提升职工幸福指数。

今后,王庄煤矿将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对接广大职工群众需求,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提质增效,在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促进企业健康稳健发展。

上湾煤矿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巩固企业发展根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凝聚推进国家物质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能量。神东煤炭集团上湾煤矿作为国家能源集团的主力生产矿井,始终坚持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集团公司“一个目标、三型五化、七个一流”总体发展战略为主线,从理想信念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入手,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打牢企业安全稳定发展的根基。

一、加强理想信念建设,夯实思想根基

上湾煤矿通过传播核心价值观、宣扬劳模精神、构建“8.8米”文化,不断坚定职工理想信念,在全矿弘扬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引导职工主动提升思想觉悟、锤炼过硬作风,切实提高职工的素质和水平。

抓住重要阵地,传播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宣传阵地作用,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政治性节日和党史国史上的重大事件纪念日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线下在公共场所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牌板;线上定期在网站、微信、电子屏策划推出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列内容,营造浓厚的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氛围。

弘扬劳模精神,强化示范引领着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广泛宣传推广一线职工的先进事迹、先进典型,通过组织劳模和工匠巡回宣讲、多媒体宣传报道等形式,充分发挥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旭峰、鄂尔多斯市和集团双料劳模呼永刚等劳模在全面建设世界一流示范矿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各级劳模和工匠评比、选树,做优叫响劳模品牌、工匠品牌、劳模创新工作室,让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成为广大职工的自觉价值追求,在全矿上下营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

构建“8.8米”文化,鼓励拼搏进取在建设世界首个8.8米超大采高智能综采工作面示范工程期间,上湾煤矿探索形成了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攻关”为主要内容、以“掉皮掉肉不掉队,誓要拿下8.8”为行动口号的“8.8米”文化。以“8.8

米”文化为指引,全矿干部职工迎难而上、拼搏进取,克服了因采高为世界最高、采用全国产化装备带来的种种挑战,创造了煤炭行业的多种纪录。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传统美德

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上湾煤矿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开展道德实践主题活动、多管齐下助力精准扶贫、多措并举助力疫情防控,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

开展道德实践主题活动以提升干部职工思想道德水平为核心,开展“我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分享微课堂、道德大讲堂、红色大讲堂等主题活动,不断引导干部职工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宣传展示主题活动,以舞蹈、歌唱、书法、绘画、剪纸等才艺展示为主要形式,以“我说我家、我唱我家、我演我家、我画我家”等主题鲜明、内容新颖的活动为主要内容,弘扬家庭美德,展示良好家风。开设职业道德分享微课堂,先后邀请全国劳动模范顾秀花、国家能源集团劳动模范王旭峰等人主讲,通过分享先进劳模在煤矿生产一线的具体工作实践,进一步提高全矿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修养。

多管齐下助力精准扶贫弘扬扶贫济困传统美德,与周边乡村结成扶贫对子,精准配合产业扶贫,

帮助周边乡村申请到国家能源集团专项资金27.4万元,主要用于购买犁、旋耕机等农机设备,为乡村打造优质高产示范田扶贫产业奠定扎实基础。开展“以购代扶”活动,矿工会通过“爱心购”,将来自定点地区且符合条件的农副产品纳入工会活动慰问物品采购清单,累计消费金额30.68万元,拉动了当地产业发展。坚持长期帮扶贫困学生,以“1+1、爱加爱、携手启航美好未来”为主题,

长期帮扶两名贫困学生。注重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并重,在累计送出价值8万元左右的生活、学习用品的同时,为其报名参加5期鄂尔多斯市少年宫夏令营活动,

使其进一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多措并举助力疫情防控弘扬互帮互助传统美德,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全民战“疫”中,全矿170

余名志愿者利用工余时间,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上湾社区疫情防控提供帮助,累计服务3510小时左右,为阻击疫情贡献了“上湾力量”。抓实疫情期间能源保供任务,持续创建党员示范岗,充分发挥党员在生产一线的先锋模范作用,其中综采一队党员突击队在疫情期间创造了月产煤炭145万吨的

历史纪录,有力保障了疫情重点地区的能源供应,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加强科学文化建设,构建文明矿井

科学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方面。上湾煤矿始终坚持把探索构建内部市场文化、精益文化、安全文化、环保理念作为推动全矿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致力于构建文明矿井。

构建内部市场文化以“思——统一思想认识、准——精准确定价格体系和工作量、细——细化结算标准、严——严格考核兑现、实——实实在在应用”为总体思路,构建内部市场文化,充分激活矿井发展内生活力,从根本上降低了成本费用,实现了矿井经济效益最大化,其中8.8米超大采高智能综采工作面单面单产成本创历史新低。

构建精益文化体系在对矿井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对原有企业核心理念进行系统梳理,提炼形成精益文化(核心精神是勇立潮头、永争第一;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追求尽善尽美、强调精细精确),明确了企业的基本价值遵循和精神动力等问题。在精益文化核心精神和核心理念的指导下,

进一步提出人本理念、安全理念、创新理念、质量理念、成本理念、责任理念、团队理念、学习理念、执行理念等基本理念,构成了上湾煤矿精益文化体系。在此基础上,发布了《精益之道——上湾煤矿精益文化手册》,为广大干部职工及社会各界提供了一个了解上湾煤矿的新视角。

构建安全文化上湾煤矿以提升干部职工安全意识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四位一体”安全文化体系建设,通过开展思想隐患排查整治,凝聚安全合力,培育自主安全意识和团队互助安全意识,实现了安全管理从全员参与向全员负责转变,使干部职工真正做到了将安全文化理念牢记于心、外化于行,安全管理取得优异成绩。截至20XX年,上湾煤矿连续十二次被评为煤炭工业特级安全(高产)高效矿井。

创新环保理念创建“三期”生态治理模式,积极开展采前防治、采中控治和采后修复“三期”工作,解决煤炭开采造成的环境破坏问题:资源开采前期进行高标准治理,

使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抗开采扰动能力;开采过程中,创新井下开采技术,最

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开采后期,构建持续稳定的区域生态系统,实现生态资源持续修复。推进“三圈”治理,打造中心美化圈、周边绿化圈和外围防护圈“三圈”,走煤炭行业绿色发展之路:大面积治理风沙危害,形成外围防护圈;再造周边生态防护林带,加大小流域治理,形成矿区周边绿化圈;

实行园林化再造建设,在厂区、生活小区建成中心美化圈。通过“三期”“三圈”生态治理,矿区98%的粉尘从源头上得到了有效控制、可绿化率达到100%,

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富城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凝聚企业发展力量

近年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主席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把培养时代新人作为着眼点,引导全社会树立文明观念、提高文明程度、形成文明风尚。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坚持将精神文明建设融入日常生产经营,始终以不断提高员工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为核心内容,

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障。克拉玛依市富城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持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通过在强化思想教育上下功夫、在创新载体上下功夫、在把握关键环节上下功夫,

切实提升了公司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探索出了一条基于企业实际又独具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之路。

一、在强化思想教育上下功夫,为文明创建筑根基

(一)强化 引领作用。全面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健全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定期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制定重点任务清单和长期学习规划,组织各级党组织利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不断把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引向深入,

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员工不断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奋进力量。

(二)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公司党委号召全体员工深入学习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学好用好“学习强国”平台,定期开展集中学习,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发放思想类、 类等各类书籍,提高全体员工的思想政治意识;组织参观博物馆、党群服务中心等红色教育基地;创新开展大讲堂、周五课堂等培训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文明创建夯实基础,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三)积极做好宣传引导。、做好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有力有效的宣传。一方面,公司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围绕《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按照“一个高举”“两个巩固”“三个建设”的宣传工作根本任务,开设企业官方网站、微信平台,围绕中心工作,及时宣传重点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先进典型人物事迹;按照“光盘行动”“生活垃圾分类”“环境保护”

等专题,设置宣传展板、设计宣传海报,加大文明行动宣传力度,从细微处营造了浓厚的文明和谐氛围。另一方面,打造层级分明的宣传网络,建设一支强

有力的宣传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正向引导作用,结合实际工作,加强宣传策划,通过接地气的宣传策划和文明推广,扩大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切实提高文明创建水平。

二、在创新载体上下功夫,为文明创建增活力

(一)常态化创新活动形式。具有吸引力的活动是精神文明创建行之有效的载体。一方面,打造具有荣誉感、归属感的活动品牌,引导全体员工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评选表彰活动。结合公司不同人群,创新创造,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定制符合他们需求的活动,增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全面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建立健身房、图书角等场所,丰富员工文化生活。大力实施“绿化工程”,为办公场所、公共区域配备绿植,

确保绿色植物全覆盖。持续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整洁行动,

引导广大员工培养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营造卫生、整洁的工作环境。

(二)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广泛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积极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开展服务活动。公司常态化开展“下基层”活动,组织机关干部深入一线协助解决问题;

组建青年突击队,开展“安全生产青年当先”“人人都是环保卫士”等岗位实践服务;建立心理健康疏导服务小分队,开展谈心谈话,解决员工诉求;动员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积极认领服务岗位,树立服务企业、奉献社会、共建和谐的良好形象。

(三)常态化推进示范引领。公司通过树先进、立典型,培养一批敢打敢拼的青年领军人才,营造“比有榜样、学有动力、赶有目标”的成长环境,充分激发员工立足岗位学技术、认真履职做贡献的热情。围绕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人等榜样故事,积极组织学习,以榜样精神凝聚前行力量,

引导公司员工对标先进,努力成为公司发展历程中的新榜样,在企业范围内掀起了学先进、争先进、讲文明、树新风的热潮。

三、在把握关键环节上下功夫,为文明创建筑屏障

(一)坚持建立长效机制,扎实推进制度建设

面对企业成立时间短、员工队伍整体年轻化的现状,公司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部门、制定工作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坚持把文

明单位创建工作作为单位的大事来抓,以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抓手,团结带领员工爱岗敬业、履职担当、积极进取、争做贡献。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一是落实责任制,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精神文明建设成效与部门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直接挂钩,提高部门领导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视度。二是制定相关考核办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强制度保障,

确保文明创建收到实效。三是加强经费保障,把精神文明建设经费纳入企业总体预算,为其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作风建设

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建设。公司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切实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筑牢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监督月报》为依据,每月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四风”等问题进行动态性排查,做到全体党员干部监督全覆盖,引导党员干部坚持职业理想、弘扬职业精神、践行职业操守,扎实推进作风建设。

(三)坚持开展普法教育,扎实推进合规经营

公司全面落实普法和依法治企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员工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形成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促进企业提高依法合规经营水平。依据《普法工作清单》,围绕“宪法宣传月”,

用视频、线上答题等形式,扎实开展学法用法工作。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三会一层”尽职归位,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切实提升企业法治建设水平。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工作。企业在发展的进程中,要坚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将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向深入,为持续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丰润道德滋养和良好文化氛围。

江苏谏壁公司多点发力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主席总书记指出,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挥更大威力。国家能源集团江苏谏壁发电有限公司(简称:江苏谏壁公司)

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立足于传统能源企业绿色转型的发展需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将精神文明创建与重点工作同步推进、协调发展,多措并举持续提升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质量和水平,为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国能特色、江苏特点”的标杆能源企业注入新动力、汇聚正能量。

一、构建长效机制,筑牢工作“基石”

一是加强思想建设,广泛凝聚共识。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职工思想动态分析工作等制度,定期对网格中党员和群众思想状况进行分析,广泛开展“四必谈四必访”等活动,切实把思想矛盾解决在网格内,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公司各项决策部署上来。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把好工作方向。滚动制定文明单位创建三年规划,细化年度措施,构建文明企业建设的制度体系,做到目标明确、路径清晰、保障有力。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支委会月度重要议事议题,做到文明创建与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相结合,与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相结合,引导全员上文明岗、做文明事。

三是加强组织领导,狠抓督促落实。成立以党委书记挂帅的“文明单位”

建设领导小组,党委会每半年专题研究文明创建工作,月度党群工作会协调推进,落实情况纳入月度绩效评价,形成首办督办的长效机制。

二、抓实特色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以“N个特色” 品牌建设增强文明创建鲜活感、示范性。维护党支部成立党员“修旧利废”工作室,把废旧设备、材料变废为宝;生技新能源党支部充分发扬“工匠”精神,营造争当“先锋工匠”的浓厚氛围;除灰脱硫党支部开展“三岗三责”党员服务行动,打造“服务生产、服务安全、服务群众”

的服务型党支部。

二是以文明单位建设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落地生根。每年开展文明部门、文明班组、文明职工评选,大力营造知文明、要文明、促文明的良好氛围。公司连续20多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先后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中电联企业文化典型实践单位、集团首届“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等。

三是以“星级党支部”“积分亮绩”“文明风尚”等建设引导职工自觉践行。通过“星级党支部考评”“星级班组考评”,激发广大党员履职奉献、弘扬新风的动力。将基层组织文明创建纳入党员“积分亮绩”评分细则,引导党员职工将“弘扬文明新风”融于心、践于行。开展“文明风尚”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四风”、树新风。以“诚爱孝贤”为核心,推行“四德”文明职工评选,让崇尚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成为新时尚。

三、强化活动引领,弘扬新风正气

一是做好主题党日活动。围绕中央部署、行业特色、时代要求,分类、分阶段开展“践行两山理念,争当绿色先锋”“战疫当先锋,夺取双胜利”“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等主题党日活动,展现新时代党员风貌。

二是做好系列庆祝活动。近年来,先后开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18项活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2项活动、庆祝建党100周年32项活动,引导职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扎实开展“四史教育”,广泛组织演讲、征文、文艺汇演等活动,激发全员爱党、爱国、爱企的情感认同。

三是做好员工常态学习活动。向干部职工推荐学习书目,邀请党校、医院、心理健康等方面专家作辅导报告。编办《读书报》《谏电科技》等电子刊物。组织开展了职工书画作品征集、读书沙龙、青年理论大学习、专业业务技能比拼等各类竞赛活动,形成了讲学习、爱学习、勤学习的良好风尚。

四、加大宣传力度,汇聚精神力量

一是抓牢主线。借助“两微一端”等宣传阵地,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结合劳动节、国庆节等节日,以“红歌飞扬”、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讲堂等活动为抓手,多角度、全方位开展活动宣传。厂职工参与编著的图书《中国价值》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精神》在中央党校发行。

二是典型示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开展“大国顶梁柱”、时代楷模、道德模范、“身边的榜样”“谏电好故事”等主题宣传活动,大兴劳动之风、实干之风、担当之风。近年来,10名职工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称号。

三是普法教育。每年组织开展宪法宣传日、国家安全教育日、“法治月”

等普法宣传活动,职工参与率达100%;设立公司级“法治讲堂”1个,部门级“法治讲堂”14个,常态化开展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宣讲,依法治企理念深入人心。

五、厚植为民情怀,用心办好实事

一是开展职工互助。全年开展“冬送温暖、夏送清凉、秋送助学、节送慰问、病送关怀、难送帮扶”的“六送”品牌活动,使职工切身感受到组织的关爱。成立职工“医疗互助基金”“爱心基金”,累计帮扶大病职工、困难家庭1000多人次,营造了温馨和谐的人文关怀氛围。

二是强化对口帮扶。与集团对口帮扶的9个县开展乡村振兴活动,与6个村结对文明共建,先后参加地方政府组织的“万个党支部结对万户特困家庭”奔小康、“城乡结对、文明共建”等活动,积极开展绿色低碳乡村建设、文化惠农等活动。

三是是加强志愿服务。成立“谏电”志愿者服务队,1000余名职工注册为志愿者,先后开展了“大手拉小手”“绿色环保你我同行”等活动,近五年职工累计植树捐款29.7万元。公司“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服务队”244名职工加入“中华骨髓库”,成功捐献6例,成为省内捐献人数最多的企业,荣获“电力行业雷锋式先进集体”“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突出贡献奖”等称号。

六、践行初心使命,彰显国企担当

一是坚决履行安全责任。牢固树立安全“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大力构建安全文化,全面深化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安全环保风险管控年”

行动。截至目前,实现连续安全生产4480天,先后获评集团“一防三保”岗位建功集体、江苏省劳动保护工作示范单位。

二是坚决履行环保责任。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施了超低排放、雨污分流、脱硫废水零排放等环保技改项目,实现环保“零违规”。近五年,机组供电煤耗下降14.7克千瓦时,20XX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较2021年下降近三分之一。年消纳城市污泥6万吨以上,争做“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环保卫士。公司获评江苏省环保绿色信用企业、节水型企业称号。

三是坚决履行经济责任。积极适应江苏省电力市场改革,走出“围墙”、主动作为,深耕电力、供热、粉煤灰、资金等市场,不断强化内部协同机制,

构建“大生产、大经营”格局。年发电量超150亿千瓦时,为社会年供热量超220

万吨。

四是坚决履行发展责任。精心谋划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深度融入地

方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开展“风光火储蓄运”一体化耦合绿色发电基地建设,全力推进码头转驳等综合能源供应服务,新能源开发容量年同比增幅超50%。

来自材料库:

,最新最全 资料库

老金范文,海量公文素材资料,下载网址:www.laojinfa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