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荣:在全市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随州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修荣

(2018年3月9日)

同志们:

  经市政府批准,今天召开全市财政工作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分析新形势、明确新任务、落实新要求。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进一步指明了财政改革发展的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作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打好“三大攻坚战”总动员,进一步确立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部署我市创建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示范城市,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要求进一步加强财政支持和保障。这些都对新时期财政工作赋予了新的使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财政工作面临的环境条件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减速换档和全面深化改革、扩大民生福祉,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平衡压力巨大,如何处理好保底线、促发展、防风险的关系,弹好收与支、保与压、促与防的钢琴,对财政部门而言,又是一个新的挑战和新的考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挑战,需要有新姿态、新担当、新作为、新奉献。所以,这次会议,就是一次分析形势、增强信心,理清思路、明确任务,谋划工作、推动落实的会议,也是近几年我市财政工作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刚才,5位同志作了精彩发言,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自的作法和经验,可以说各具特色、各有千秋,讲得都很好,充分体现了本次会议的宗旨。受到通报表扬的30个突出单位和59名突出个人,在过去的工作中都取得了较大成绩,他们是全市财政部门和财政干部的缩影,集中反映了财政系统的担当作为,展示了财政干部的精神风貌,今后应继续发扬。下面,综合大家的发言,围绕今天会议的主题,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成果

  2017年是全市经济较为困难的一年,是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的一年,也是财政事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减税降费多重压力,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财政厅的支持指导下,全市财政系统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苦干实干,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一是财政收入提速度。我们顶住了一季度全市财政收入增速跳水的压力,迎难而上,精准施策,奋起直追,保持了财政收入稳定持续增长态势,超额实现年初预期目标,十分来之不易。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8.6亿元,可比增长9.2%,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超过全省平均增幅0.8个百分点,增幅在全省13个市州中排第6位。随州高新区、曾都区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可比增幅分别达到15%、13.7%;随县在石材行业停产的严重影响下,实现了3.3%的增长。财政收入质量也进一步提高,全市税收占比达到66.9%,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随州高新区、大洪山风景区税收占比超过了75%。

  二是支持发展加力度。市政府出台了《财政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黄金24条”、招商引资政策18条,完善了支持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8600万元,支持招商引资和企业科技创新、技改扩能、名牌创建、挂牌上市、外贸出口、农产品加工,培育壮大骨干龙头企业,大力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安排人才专项资金1000万元,实施炎帝人才计划,推进市校合作、引资引智。市、县两级首期共同出资1亿元,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开辟股权投资支持产业发展新模式。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支持担保融资体系建设,运用融资担保、续贷周转金、“助保贷”、“政银集合贷”等方式,着力破解企业融资瓶颈。积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4个公共服务领域PPP项目成功落地,吸纳社会投资58.7亿元。争取政府债券资金29.9亿元,支持鄂北水资源配置、汉十高铁、乡镇污水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民生保障升温度。全市财政民生支出达118.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1%,其中教育、科技、社会保障、文化体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出达74.7亿元,同比增长8.9%,较好地落实了民生政策,支持了民生事业发展。市财政挤出4.6亿元,支持和保障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商药监体制改革、行政审批改革等各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安排资金9297万元,支持各县、市、区推进精准扶贫、加快“三农”发展;筹措资金7906万元,支持生态补偿、环保节能和河长制落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级财政都严格落实扶贫投入政策,安排地方公共财政预算资金1.4亿元,统筹财政资金15亿元,全力支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落实国家惠农补助政策,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有力推进了农业供给侧改革;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投入政策,有力促进了社会事业发展,推进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共享发展成果,不断增强获得感。

  四是财政改革见深度。全市财政部门坚持改革创新,深化预算体制改革,健全了政府预算体系,推进预算实质性统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有效缓解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深化绩效管理改革,针对重点项目支出进行跟踪评价,对部分部门整体支出进行全面评价,建立全过程绩效管理体系;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国库集中支付向乡镇延伸,强化了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深化政府购买服务改革,拓展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扩大向社会购买服务规模,实现财政资源配置市场化。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随县将地方债务纳入全口径预算,曾都区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广水市政府债券置换率达到100%;全面推行预决算公开,实现了预决算公开全覆盖、常态化,财政透明度、公信力不断提高。

  五是财政监管增强度。认真履行财政监督管理职能,加强重点领域、重点支出的监督检查。开展扶贫资金专项督查,实行5个专班分片包干,每月一督查;随县制定了扶贫专项资金绩效考核办法,建立扶贫资金使用台账和周报制。强化投资评审源头把关作用,共审减投资预算1亿元,审减率达6.8%。加强公务支出监督管理,“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15.3%。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理,实现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按照市纪委“六个专项整治”统一部署,认真履行牵头部门职责,开展财务管理违规问题专项治理,共查处问题1491个,涉及单位101个,全面进行整改处理。

  六是自身建设上高度。提高政治站位,把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举办新时代湖北讲习所财政讲习班,集中宣讲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持以 为统领,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与财政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实现 与业务工作双丰收。坚持作风建设不放松,扎实开展“四查四看”、“四讲四比”,干部作风能力有效提升,财政事业取得丰硕成果。市局连续荣获省级文明单位,在全市综合考核中夺得责任目标优胜单位、综合治理优胜单位。曾都区、大洪山风景区财政局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大洪山风景区国库收付中心被团省委授予青年文明号,各地财政部门在年度综合考核、省财政厅业务考核中也都取得较好的成绩。

  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财政干部同心协力、奋发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局党组向全市财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二、认清形势,正视问题,增强做好新时代财政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主席总书记指出,“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我们既要回顾过去,更要展望未来,认真分析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科学研判形势,不断深化对新情况新任务的认识,才能更好地理清工作思路。

  从宏观政策形势看,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大幅减税降费,预计今年全国将再减税8000亿元,力度空前。根据财政部的判断,2018年财政收入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与财政支出快速增长并存,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支出预计分别增长6.1%、7.6%,预算收支安排是紧平衡。从我省情况看,省财政厅的判断是,经济下行压力和财政收支压力大于全国、大于周边、大于以往,全国经济已在合理区间双向波动,我省单向放缓的状况还在持续,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预计进一步放缓,财政收入形势持续严峻,财政收支矛盾较大,紧平衡特征依旧明显,必须统筹兼顾、综合施策,确保财政预算平衡和财政可持续。2018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确定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为底线目标,实现这个目标既有条件、也有难度,但要确保完成、争取更好的结果。

  从我市经济现状看,我市经济发展存在“四不”阶段性矛盾:一是规模不大。2017年我市经济总量在全省占比只有2.6%,分别低于国土面积、人口占比2.6个和1.1个百分点;人均GDP居全省第11位,仅相当于全省2013年的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在全省占比只有1.5%,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07元,比全省平均水平少3312元。二是增速不快。与自己比,GDP、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上年都有小幅回落,利用外资回落3.3个百分点。与全省比,我市GDP增速低于全省0.8个百分点,分别低于鄂州、咸宁1.2和1个百分点。与全国比,我市经济增速去年一度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预计今年仅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左右,这种异动是过去没有过的。三是转型不够。经济发展依靠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仍未改变,大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和价值链的中低端,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大多数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不到3%,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于全省5.9个百分点。全市每百元GDP提供地方税收3.6元,占全省平均水平6.2元的58%。四是后劲不足。全市纳税过亿元的企业只有4户,过千万元的企业只有70户,仅占纳税户数的0.3%,在全省市州中最少;引进落地的项目特别是大项目不多,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个数占比只有35.5%,市场主体成长不快,净增规模企业少,要素保障尤其是融资难问题仍较突出。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作用经济。我市经济的“四不”特征,增加了财政收入持续增长、质量持续提升的难度,反过来,更需要财政加大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发展,使财政工作处于“两难”境地。

  从财政保障能力看,支出刚性增长,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等支出增长较快,落实五项奖励、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乡镇工作补贴、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政策,保障取消收费单位正常运转、精准扶贫、医疗卫生改革、党政机构改革等支出,加上市县债务进入还本付息高峰期,使各级财政处于不堪重负的窘境。市本级财政从2015年开始收不抵支,收支缺口连年增大,财政可持续运行问题凸显,各县、市、区财政也纷纷出现相同的情况,有的地方通过暂付款等方式安排支出,形成隐性赤字。政府债务风险不容忽视,除国家清理锁定的政府性债务外,平台公司融资、PPP项目融资和政府购买服务等各类隐性债务增长迅猛,大大超出偿还能力,风险不断积聚,防范和化解债务工作十分紧迫。

  从财政改革进程看,我市财政改革管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预算编制不精准。深入调研不充分,预算标准不科学,项目缺乏规划和论证,预算刚性约束不强,预算执行效率不高。二是支出结构不优。支出项目只增不减的固化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各部门、各行业临时动议追加的各类支出肢解预算,资金使用碎片化问题突出,支出压力向财政部门集聚,财政部门成为矛盾的焦点。三是绩效管理不够。虽然对大的项目资金、部分单位的部门预算开展了绩效评价,但绩效评价方式方法、质量效果还有待提高,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够,没有与预算安排有效挂钩。一些地方、部门和预算单位花钱不问效,资金闲置浪费,绩效意识淡薄。四是预算公开质量不高。财政部、省厅监督办抽查我市预、决算公开情况反映,一些单位预决算公开信息不全、不细、不实,部分单位主动公开意识不强,存在对付应付的现象。五是财政改革合力不够。整合统筹财政资金力度不大,一些地方项目规划不到位,统筹方案不细、底数不清、项目对接不实,统筹整合效果不理想;盘活存量决心不大,一些部门怕动自己的奶酪,不愿财政收回结转结余资金,有的怕得罪人,前面收回随后又安排给单位,没有做到真统筹、真盘活。部门单位参与财政改革积极性不高,推进财税改革的合力不够,有的改革措施进度缓慢,改革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需要进一步打通。

  从自身建设情况看,财政部和财政干部也存在短板和不足。一是知识更新不够。对财政经济金融知识掌握不多,对最新的政策研究把握不准,对基层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了解不深,习惯于老套路,凭经验办事,分析研判能力不足,主动谋发展的意识有待提升。二是基础工作薄弱。财政部门内部管理不够规范、不够精细,信息化滞后,工作效率有待提高。三是队伍结构不优。市本级和各县市区财政部门干部队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乡镇财政所干部的尴尬身份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干部士气。四是对新常态不适应。面对全面从严治党、作风建设新常态,明哲保身的多了,敢闯敢干的少了,一些同志怕担责、怕问责、怕追责,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工作畏首畏尾,能推就推,出现“四风”问题隐形变异现象。

  我们分析形势,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形势;分析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对于以上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勇于正视,主动应对,发扬财政部门善打硬仗、勇挑重担的优良传统,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发展的办法、改革的办法积极破解难题,做好生财、聚财、理财、管财的大文章,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三、创新思维,强化措施,扎实做好2018年各项财政工作

  今年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全省财政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暨“比拼赶超”工作推进会议已作了安排部署,关键是要进一步创新思维,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以财政部门高质量的工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准确把握新时代财政工作新使命。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重大论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也赋予了新时代财政事业新使命,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准确把握、全面落实。一是主动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着力提高战略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法治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二是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新发展理念,创新和完善财政宏观调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好地发挥财政的保障和调节功能,着力推动解决好产业、领域、城乡等发展不平衡问题,着力推动解决好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保等发展不充分问题。三是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落实乡村振兴、创新驱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促进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是牢牢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深化税收制度改革,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五是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财政的公共性公平性,坚持兜底线,提高精准性,注重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二)全力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是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重要决策部署,也是财政部门当前的突出工作任务,必须下大功夫,花大气力,狠抓落实,强力攻坚。

1.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一是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春节一上班,市政府主要领导就听取政府债务情况汇报,郭市长要求加强风险防范管理力度,既要防范“黑天鹅”、又要防范“灰犀牛”,决不能掉以轻心。市政府将成立政府债务管理委员会,市长挂帅、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组织领导,实行包括融资平台等隐性债务归口管理,今年将开展政府性投融资平台债务专项审计。各地要高度重视政府债务管理工作,财政部明确各地对本地债务负责,“谁的孩子谁抱走”,不要抱有中央兜底的幻想;省财政厅明确对市县债务风险不救助。

今年,国务院将组织开展债务专项督查,当前要进一步摸清隐性债务、融资平台经营性债务、PPP等财政中长期支出责任等规模和底数,明晰责任,分类施策,严格控制增量,逐步消化存量,依法处置隐性债务。要严格落实国务院、财政部、省政府关于规范和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的一系列文件规定,严格规范政府举债行为,特别要严禁通过融资平台、PPP、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变相举借政府债务,财政部门要做好汇报,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违规举债或担保的将受到严厉的追责问责。要制定债务风险应急预案,建立政府举债审批制度、政府债务统计月报制度,建立健全政府债务管理督查考核机制。二是防范社保基金收支风险。全面推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我市养老保险收支压力更大。一方面,要强化基金预算管理,严格执行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和标准,依法依规足额征收,壮大基金实力。严格基金支出政策,对存在的缺口要通过预算安排补齐,不折不扣执行中央和省里政策。另一方面,要落实县市区政府主体责任,加强养老基金风险防控,积极争取省级调剂金补助政策,减轻地方财政收支压力。三是防范财政收支运行风险。当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近几年通过盘活存量弥补缺口,随着存量消耗殆尽,收支风险已显露无遗。今年,市财政下决心减项目、调结构、收结余,取消和调减市本级上年预算支出项目112个,压缩支出3亿多元,统筹结转结余资金2.5亿元,保证了预算平衡,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支持和肯定。各地要认真算好财力账,向党委政府作好汇报,争取重视和支持,根据党委政府确定的工作重点,按轻重缓急统筹安排,优先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重大改革政策落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培植后续财源,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防范收支运行风险。

  2.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精准脱贫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今年是全国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年”,扶贫工作是执纪问责、审计的重点,我们财政部门务必高度重视,认真履行职责,狠抓工作落实。一要不折不扣落实投入政策。要按“两个比例”要求足额安排扶贫资金,保证扶贫投入到位,这是扶贫考核的硬要求。二要加大财政资金统筹整合力度。推进资金统筹,各级党委政府是责任主体。财政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提供资金清单,参与方案制定,当好参谋助手,加强资金监管。要落实统筹方法路径,行业内资金“整合”,行业间资金“统筹”,实现实质性的整合。要建立双台账管理制度,财政部门分投向建立资金台账,主管部门和乡镇分项目建立项目管理台账,加强资金流向实时监控,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对光伏扶贫电站年度到户的结算资金,需各地财政优先调度资金,落实到位。三要加强资金监管。全市将开展扶贫领域专项治理,财政部门参加扶贫项目资金监管缺失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各地要按照“谁申报项目、谁确定项目、谁核实数据、谁使用资金、谁负资金监管主体责任”的原则,明确财政部门与相关部门之间的监管责任,依法依规制定各相关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并向社会公开,实行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问责,避免因责任不清、越位、缺位而被追责问责。

  3.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推进“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省财政将安排财政资金43亿元,转贷市县政府债券450亿元,支持各地通过预算安排、政府债券、PPP等途径筹措资金,保障“厕所革命”、精准灭荒、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达标。市里正在制定实施方案,市级财政将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各地开展“四个三”行动。各地财政部门要配合相关部门早谋划、早行动,积极争取省级专项资金和债券资金,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抓住机遇加快补起生态建设短板。

  (三)支持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王晓东省长到随州调研时指出,随州的优势不在总量在特色。随州已形成专用汽车、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三极支撑,新能源、风机制造、晶体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多点突破的特色产业,我们要围绕支持特色产业发展,优化财政政策措施,精准发力,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高质量特色财源,为财政增收打下稳固基础。一要加大支持政策落实力度。去年市里出台了《财政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支持实体经济“24条”、支持招商引资“18条”,包括财政奖补、产业基金、降低企业成本、减税降费等很多“干货”,我们要认真研究、用好用足、全面兑现落实。今年,市级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在去年的基础上追加6000万元,总额达到1亿元,专门用于奖补支持企业发展。各地也要优化政策措施,不遗余力支持实体经济,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二要加大政策资金争取力度。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一揽子政策措施。比如,省设立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资金7亿元,拿出5亿元切块到地方,由地方政府统筹支持“万企万亿”技改工程;对单项技术领先、获得全国和全省行业第一的企业给予奖补支持;筹措50亿元资本金壮大省再担保集团公司,强化再担保资金向下传导和上下联动;筹措15亿元资本金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在地方设立分支机构,等等。我们要认真研究、全力争取,借力支持企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三要加大要素保障力度。重点是要支持破解企业融资瓶颈。今年省财政厅不再安排县域调度资金,各地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未及时收回的调度资金,要加大回收力度。要继续运用续贷周转金、财政注资、产业基金等形式,支持政府性担保平台发展,加强与省担保集团、产业基金公司对接合作,增强地方担保平台担保融资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政府性担保平台要向实体经济、向企业倾斜,充分发挥引导撬动作用。要发挥财政性资金存放的激励作用,促进金融机构扩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加强财政金融联动,对企业上市、发行债券进行奖励,引导企业直接融资,多途径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四)支持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着力点。一要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中央、省里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交通强省三年攻坚行动等,都释放了强烈的扩大有效投资的政策信号。我们要吃透上级政策,结合我市实际,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通过整合财政存量资金、专项资金和政府债券等,按照资金分担比例落实财政支持政策,推进重点项目实施。要规范推进PPP,建立项目逐级、多轮筛选机制,激活民间投资,放大公共投资。二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省里针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实施“三乡工程”、“荆楚农优品”等八大工程,市委正在研究具体实施方案,每项工程实施都离不开财政政策支持。各地要加强涉农惠农政策资金梳理,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采取因素法、目标任务法、绩效考核法等方式分配相关资金,加强财政资金统筹整合使用,增强财政政策针对性、有效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三要保障民生政策落实。今年,国务院出台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责任划分方案,明确义务教育、卫生、社保、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8大类18项作为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责任,由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分担,并将制定相应的支出标准,确定各省分档分担比例,湖北省列为第二档。省里将制定相应的财政事权责任划分方案,我们要认真研究汇报,争取更大支持,提升我市财政基本保障能力。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控一般性支出,坚持财力向民生倾斜,全面保障教育、卫生、社保等基本民生和重大政策支出,支持发展科技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特别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的民生实事项目,要积极支持、推进落实。

  (五)全面加强财政绩效管理。去年底,省财政厅出台了《市县财政预算管理绩效考核与激励暂行办法》,对收入质量、支出进度、盘活存量、库款管理、预算公开、债务管理、资金统筹等七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对排名靠前的给予奖励,考核结果作为相关财政转移支付分配的重要参考依据,引导各地规范财政管理、提升管理绩效、防范财政风险。我们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和规范财政管理,提高财政预算管理绩效,争取省级转移支付分配的份额只增不减。一要加强财政收入征管。今年全市财政收入预期目标确定为增长8%,各地财政部门要紧盯收入目标,自我挖潜、自我加压,加强与国、地税部门协作,加大收入征管力度,做到应收尽收。要提高收入质量,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做实财政收入,确保市本级、县(市、区)税占比分别不低于70%、60%的目标,增加可用财力。二要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按照建立全面规范、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要求,加快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落实《预算法》的规定,依法编报政府预算,加强政府预算统筹,依法合规安排支出,完整报告预算收支。细化编制部门预算,建立健全支出标准体系,完善预算支出项目库,细化支出项目安排,提高到位率。强化预算约束,加强预算批复下达管理,严格执行人大批准和财政批复的预算,从严控制政府预算调整。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加快指标下达进度,尽快尽早执行预算,对资金到位、项目滞后的,要催办督办,加快资金支出进度。加强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加大统筹使用力度,减少存量资金,控制库款规模。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提高预决算公开质量,提高财政透明度。三要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去年,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决定》,从法律层面确立了预算部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主体地位,提出了实现预算绩效管理全覆盖的总要求,省委对省直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已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范围。我们要加快绩效管理推进进程,探索制定绩效评价工作流程和制度体系,增强绩效评价工作的操作性、规范性、科学性,发挥绩效评价在预算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四要加强财政监督管理。财政监督是财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财政监督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对各预算单位和财政资金项目执行单位的财政政策法规执行情况、财务收支管理情况、预决算执行和公开情况、财政资金项目实施情况、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情况,全面开展监督检查,促进财政运行规范、有序、安全、可持续,纠正财政政策执行和财政资金使用领域的各种违纪违规问题,防范腐败风险。市局实行财政监督、会计监督检查力量整合,缓解人手不足问题,实现财政监督全覆盖、无死角。省厅纳入绩效考核的7个方面,要作为财政监督检查的重点,定期考核通报,督促各地、各单位强化预算管理,提高管理绩效。加强扶贫、养老、民生等重点领域资金的专项检查,坚决查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省厅将恢复市县预算编制合规性审查,我们要对照预算编制管理要求认真开展自查整改,做好迎接省厅审查的准备工作。

  四、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不断开创新时代财政工作新局面

  习总书记在新年团拜会上指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者是精神最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新时代赋予新使命,面对经济新常态,落实发展新理念,解决发展新矛盾,我们遇到建市以来最严峻复杂的局面、最困难的时期、最繁重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以奋斗者的姿态,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以严实新的作风,开创新时代财政工作新局面。

  (一)加快思想再解放。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进入新时代,只有思想再解放,才能紧跟新时代步伐。新时代实现思想再解放,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这一理论宝库中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找动力,坚决破除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推动思想再解放、观念再更新。一要着重从传统投入观念中解放出来,强化市场思维和观念,多从市场的角度想办法、出主意、提建议,运用贴息、补贴、股权投资、PPP模式等现代经济手段,撬动市场力量,激活市场主体。二要着重从旧发展理念中解放出来,强化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新发展理念,在支持补短板、强弱项中培育新的财源增长点。三要着重从因循守旧中解放出来,强化改革创新意识,不墨守成规,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求发展。四要着重从小财政、小格局中解放出来,强化现代财政发展意识,跳出财政看财政,把财政中期规划融入全市发展大布局,发挥支柱支撑作用,体现财政作为贡献。

  (二)加快机制再变革。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我们要按照中央、省统一部署,全面推进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预算管理、

绩效管理等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要根据改革进程和新的要求,完善工作运行机制,进行机制创新和流程再造。一要简政放权。要按照《预算法》的要求,落实预算单位主体责任,凡涉及预算单位的主体责任事项,财政部门要一律退出,还原财政部门监督本职,把该放的权力放出去,把该管的事情管好,划清责任边界,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提高服务效能。二要健全机制。加强改革协同,统筹推进事权划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等改革,实现各项改革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协调推进。加强工作协同,对重大工作部署、新的改革任务,要积极发挥各自职能,共同加强研究,集成研究成果,形成“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局面。加强上下协同,市级与县市区要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加强业务联系与沟通,共同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形成上下一盘棋,增强推动全市财政改革发展的合力。三要创新体制。年前我市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合作协议,在随州高新区共建“武汉经开区随州产业园”,我们要认真研究,创新财政体制,支持共建产业园发展。各地要认真研究招商引资“飞地经济”问题,完善体制政策,引导各级抓招商、快发展。

  (三)加快能力再提升。新时代是一个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我们要有知识不足、本领不足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全面提升素质能力。一是提高政治能力。看一名党员干部的能力,首先看政治上是否站得稳、靠得住。财政干部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严格遵守党章、执行《准则》《条例》,坚定维护主席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定维护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把党中央部署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不打任何折扣。二是自觉加强学习。要以实际行动落实习总书记“全党要来一个大学习”的号召,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健康生活方式,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阔新眼界,使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节拍,避免少知而迷、无知而乱,努力成为行家里手。三是勇于担当作为。要坚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到每个岗位都要勇挑重担,敢于负责,真抓实干,善作善成,在完成艰难任务中经受考验,练就真本领,不断提高敢担当、善担当、能担当的勇气和能力。

  (四)加快作风再转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一要始终坚持从严治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贯彻执行《准则》《条例》,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T教Y,扎实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ZSHH、谈心谈话等组织生活制度,提升政治领导力。二要整肃“四风”。深入查找财政部门“四风”突出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变异、新表现,着力解决自身要求不严、工作标准不高、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等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增强干部的事业心、责任心。三要始终坚持严肃纪律。严格落实中央政治局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和省委、市委实施办法精神,切实按纪律规矩办事,构建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四要始终坚持廉洁自律。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引导干部增强法治意识,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始终守住廉洁自律的底线。五要始终坚持严格执纪。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格查处各种违纪违规问题。要正确运用“四个形态”和“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在严格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前提下,旗帜鲜明为改革创新、干事创业者撑腰鼓劲,为敢于担当者担当,对敢于负责者负责,形成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同志们,新时代催人奋进,新使命光荣艰巨。我们一定要认真落实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努力开创新时代全市财政工作新局面,为创建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示范城市,建设特色产业极长极展现更大作为,以优异成绩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