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局20XX年工作总结汇编(7篇)

生态环境局20XX年工作总结汇编(7篇)

目录

1.

20XX年度XX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行政执法工作总结2

2.市生态环境局20XX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打算8

3.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20XX年度工作总结和2024年度工作思路17

4.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20XX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29

5.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20XX年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思路49

6.市生态环境局XX管理局20XX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56

7.州生态环境局XX分局20XX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打算68

20XX年度XX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行政执法工作总结

一、执法工作开展情况

我局生态环境执法工作,结合“双随机、一公开”制度,为加强企业环保监管,督促企业稳定达标排放,切实保障全县环境安全,促进辖区环境质量改善,我队开展了系列行动,如医疗行业、涉气行业、市级交叉执法、县城饮用水源地环境执法专项检查等,完成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执行的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检查任务。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212余人次,执法车辆85辆次,检查企业254家次,发现立行立改问题11个,均已整改到位。

加强查处违法行为力度,重点聚焦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私设暗管、旁路等方式排放污染物、超标准排放污染物的违法行为,力争在机动车检测、在线监控、第三方机构弄虚作假等领域实现突破。截至目前,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共立案12起,涉嫌逃避监管方式排放水、大气污染物、超标排放、私设排污口、未批先建、未规范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等,其中已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10份,下达停产整治决定书2份,移送公安行政拘留4起,罚款47.5万元,已收缴到位47.5万元。部分案件正在按法定程序办理,全年执法工作有效震慑了县域环境违法行为,督促了县域企业规范生产经营。

按照规范信访工作程序,完成了与市生态环境局和县信访局相关工作的完善对接。年度内按时登录12369信访平台、各类社会舆情登录平台,并妥善回复处置。截至目前共处理各类来信、来访、来电环境投诉举报6件次,其中建立信访卷宗6件,完善处理6件,群众投诉件处理率达100%。

完善了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预案体系,基础建设得到较大加强,应急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在建立健全应急值守工作制度的基础下,加强两节、两会,特别是汛期等敏感时期的值班值守工作。完善了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应急专家库,建立应急预案管理台账。全面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督促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应急预案的备案和修订。截至目前,辖区5家企事业单位按照规范制订了应急预案,正在完成备案工作。截至目前县内已完成备案工作的企事业单位共计89个。

二、取得成效

1、环境质量方面。

(1)空气环境质量方面。20XX年年度目标城区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18微克/立方米。我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AQI)为2.05,目前排名全省第一;改善幅度(△AQI)为1.5,排全省第5名;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AQI)及改善幅度(△AQI)综合得分为83.45,排名暂居全省第1名; 城区细颗粒物(PM2.5)均浓度18微克/立方米, 排名全省第一;空气优良比例达到100%;全县消除重污染天气。

(2)水环境质量方面。地表水达到或优于三类水体比例,20XX年考核我县的地表水水质断面共3个,分别为XX县二水厂、深塘断面、流坪(大笋坪)断面,水质类别均为二类,优于三类水体,达标率稳定在100%。

(3)土壤环境质量方面。已统计的受污染耕地实现安全利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农药使用量同比减少1.2%,实现了农药化肥逐年减量。20XX年下达1232亩污染耕地治理任务,要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

县内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建设用地和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局部突出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全县土壤质量状况良好,无大面积和重度土壤污染事件发生。

2、绿色发展方面。主要污染物减排:全县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累计完成“十四五”总削减任务的60%,化学需氧量、氨氮累计完成“十四五”削减任务的60%。

三、专项工作(利剑行动、夏季攻势、污染防治攻坚战)

1、利剑行动问题整改。出台了《XX侗族自治县防范化解重大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利剑”行动方案》,组建了工作专班,分解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县领导定期督导、调度问题整改进度,现场指导制定问题整改措施,为“利剑”行动顺利开展提供了政治与组织保障截至目前全县排查生态环境隐患问题50件,其中重点问题7件,立案查处3件,问题隐患全部完成整改。

坚持标准抓整改。对颐和医院等7个重点问题要紧盯不放,久久为功,高标准、严要求,一抓到底,确保如期完成了整改。

坚持质量抓提升。对43个立行立改问题进行全面回头看,聚焦提升整改质量和生态效益,持续巩固整改成果,防止反弹。

2、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按市级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求,根据XX市生环委办下达的《XX侗族自治县20XX年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交办清单》要求,5月6日提前下达《(XX县)20XX年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交办清单》,要求各单位自查自纠,同时督促指导各相关责任单位,年度内按时间节点完成10个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内容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目前,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截至目前任务清单已全部按要求完成。

3、污染防治攻坚战部署安排。6月初,根据《20XX年XX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20XX年XX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任务清单》、《20XX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细则》3个文件,县委、县政府通过生环委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分解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职责任务,相应制订XX县20XX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任务清单,督促指导各相关责任单位按时间节点完成20XX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任务销号工作。

4、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进展情况。20XX年涉及XX县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任务共四个方面44件,7月底已全部完成销号任务,已完成两轮(共计三轮)省级现场复核。

一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年度整改任务3件;

二是农村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38件,已完成销号38件;

三是生活垃圾填埋场整治任务1件。整治目标任务已完成,销号材料已上报市级审查通过,已完成验收销号;

四是历史遗留矿山和有责任主体废弃矿山生态修复2件,其中,历史遗留矿山8.7公顷已完成修复主体工程,已完成市、县两级验收销号工作。

四、执法人员管理工作

1、XX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的执法人员已取得行政执法资格,持有省司法厅颁发的行政执法证件。

2、执法时应当先向当事人主动出示有效执法证件。办案调查时不得少于两名行政执法人员。实施行政处罚前,必须告知当事人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以及其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必要环节必须实现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

3、爱护执法装备,熟练掌握操作方法,防止丢失和损坏。严禁私自动用执法装备。

4、严禁徇私舞弊、滥用职权,严禁帮助违法当事人开脱责任,隐瞒案件事实,制造伪证。

5、执法人员应当礼貌待人,语言文明,态度和蔼。

6、执法人员要按照层级管理原则,搞好内部监督,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7、执法人员全面执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8、执法人员应当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依法行政”的理念,文明执法,严格执法。

9、 执法人员必须举止端庄,谈吐文明,外出执法、参加会议等应当保持服装整洁,精神振作,姿态良好。行政执法人员不得在执法时或者其它禁止吸烟的场所吸烟。纠正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督促当事人自觉守法。

10、实施行政处罚必须做到主体合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程序正当,处理恰当、文书规范、罚缴分离。

 XX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

 20XX年1月30日

市生态环境局20XX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打算

一、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20XX年以来,我局深入学习贯彻主席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XX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为39.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4%,同比改善幅度排名全省第2,完成省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43.8微克/立方米);全市13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优良率均达100%,同比持平,完成省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10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连续多年达标率为100%;全市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序时整改;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二、20XX年度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紧盯目标任务,强力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

1. 一体化推进“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严格落实“556”闭环管理制度,市级领导同志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坚持“一线工作法”,每月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明查暗访,督导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全市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基本达到序时进度,其中:39个中央和国家层面交办问题已完成整改37个,472个省级层面交办问题已完成整改454个,1654件历次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转办信访件已完成整改1651件,其余问题正在按照序时进度整改。

2. 扎实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严格落实“被查从严、自查从宽”工作要求,制定出台《XX市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改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各层级各行业具体承担责任和量化问责情形,全面排查整改关联性、衍生性生态环境问题,全市累计排查上报问题989个,排查数量位居全省第二。按季度拍摄市级生态环境警示片,集中曝光一批群众反映强烈、具有警示作用的突出问题,20XX年以来已摄制并曝光警示片6期共208个问题。

3. 关切重点领域加快补齐短板。开展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环境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健全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管控长效机制。针对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畜禽养殖、“散乱污”企业等环境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排查整治和联合执法,截至目前,全市对畜禽养殖行业环境违法行为立案查处83起;排查上报“散乱污”企业问题735个,位居全省第一。

(二)聚焦重点攻坚,建设高品质生态环境

1. 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针对阶段性大气污染治理重难点问题,市环委会办公室先后19次组织召开大气污染防治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安排;成立4个市级督导帮扶组,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深化精准监督,切实推动大气污染防治交办问题整改。加强空气质量考核,对排名靠后的颍泉区和界首市人民政府下发警示函,并约谈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深入开展“两整治一保障”专项行动,依法查处超标排放油烟以及露天烧烤行为,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整治餐饮油烟问题370个、噪声问题1589个。严格落实建筑工地“六个百分百”要求,持续开展“清洁XX”专项行动。实施砖瓦企业污染专项治理,完成临泉县18家、颍上县6家、颍州区2家砖瓦企业的拆除工作。联合公安、交通等部门联合开展路检路查,共对1686辆机动车和1032辆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检测。落实全区域、全时段秸秆禁烧措施,持续强化秸秆清理,严肃追责问责。

2. 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认真开展淮河流域水质提升专项行动,以重点河湖和不达标水质考核断面为重点,全面提升全市水环境质量。组织开展“碧水清河”专项整治行动,排查整治各类问题135个。实施省级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督导,全面排查涉水企业排污纳管、集中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等情况,排查整改问题24个。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完成全市11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348个“千吨万人”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工作。深入推进农村净水行动,年度内48个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任务、43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130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全部完成。开展农村水环境污染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共排查整改农村水环境突出问题60个。

3. 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攻坚。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对96个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的地块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强化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管控,建立落实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完成全市35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隐患排查。持续提升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积极筹备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和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治提升和污染防治行动,检查养殖场670家,发现并整改问题92个。建立“1+4”自然保护地问题整改机制,在畜禽粪污、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污水管理等4个方面进行全面排查,坚决把发现问题改彻底改到位。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对2017年至20XX年“绿盾”行动交办的344个问题进行交叉互查,排查整改问题14个。不断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治理,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反映的湿地公园8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

(三)坚持统筹部署,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1. 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资金投入。20XX年度,市财政安排生态环境部门收支预算XX万元,保障生态环境监管项目、大气网格化监控与决策服务项目、XX市机动车尾气监管平台运行维护项目等实施运行。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蓬勃发展,1—11月,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4个,总投资XX亿元,其中,总投资XX亿元的安徽南都华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绿色回收综合利用项目落户界首市,总投资XX亿元的恒信润丰年200万吨废盐无害化及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落户太和县。1—11月,生态保护及环境治理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XX亿元,同比增长11.2%;投资XX亿元的阜南县洪洼地区环境修复及保护利用工程项目被纳入全省第一批EOD试点项目。

2. 持续推进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超标、谁赔付,谁保护、谁收益”原则,对各县市区地表水断面和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补偿,20XX年以来,全市累计产生水污染赔付金XX万元、大气污染赔付金XX万元,产生水生态补偿金XX万元、大气生态补偿金XX万元,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地区形成正向激励,助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全市共启动7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结案4件,提起诉讼1件,经司法确认赔偿协议2份,累计实际获赔XX万元。

3.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重点项目审批服务,将96个重点项目纳入环评审批服务调度清单,促进项目早落地、早投产。全面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能,将食品制造业等28类建设项目纳入环评豁免管理清单,对医药制造业等37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实施告知承诺审批,做到即来即办;推行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改革试点,实行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证核发两项许可事项“一套材料、一口受理、同步审批”,20XX年以来,试点地区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43件。继续开展“环企直通车”行动,从快从优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环保问题,20XX年以来,共走访企业732家次,收集并办结涉企问题313个。不断改进生态环境执法方式,全面实施《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对轻微违法违规、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容错免罚,20XX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领域先后对36起违法违规行为轻微案件依法作出不予处罚决定,免罚金额280.69万元。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

一是生态环境结构性矛盾较为明显。全市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偏重”、交通运输结构“偏科”问题依然存在,统筹发展与保护的难度较大。工业领域化工、发电、建材、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比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低,全市规上工业70%能源仍以煤炭消费为主。全市公路运输占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公水、铁水联运滞后。

二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较大。我市结构性、根源性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直接影响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各县(市)大气“污染围城”问题依然存在,个别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不能稳定达标。

三是重点领域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散乱污”企业点多面广量大,有些企业经清理整顿后,容易出现异地转移、死灰复燃问题。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多发频发,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户点多面广、经营粗放,污染治理设施普遍不完善,部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仍有短板,水产养殖尾水污染日趋严重。

四、2024年度预期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2024年度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指标预期目标

参照《XX市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区域性生态强市五年行动计划(20XX—2027年)》有关内容,预计2024年度,全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41微克/立方米以内;地表水国控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92.3%、力争达到100%,地表水省控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66.7%,10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力争达到32%;全市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序时整改;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二)2024年度重点任务和具体工作举措

我局将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按照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区域性生态强市总体要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拉高标杆、争先进位,力争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关键指标上取得新突破,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1. 持续用力抓好突出问题整改。严格落实突出生态环境问题“556”闭环管理机制,统筹推进中央和国家交办问题、省级层面交办问题和市县自查问题整改,基本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和第三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问题年度整改任务,其他问题整改序时推进。常态化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严格落实“被查从严、自查从宽”工作要求,压实压紧乡镇“网格责任”,全面梳理排查本辖区本行业群众反映强烈、可能会造成严重生态破坏、引发舆情关注或造成严重影响的生态环境问题,努力把各类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按要求拍摄市级生态环境警示片,集中曝光一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恶劣的生态环境问题,对问题排查少、质量差的乡镇进行重点暗访暗拍,对符合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改量化问责情形的,移送纪检监察部门予以问责。

2. 精准施策攻坚大气污染防治。落实《皖北六市空气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方案》,实施产业绿色发展、煤炭减量替代、交通运输优化等七大提升行动,全面推进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持续加强砖瓦、玻璃等涉工业炉窑行业环境治理,持续整治“散乱污”企业,推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压减非电行业煤炭消费量,新(改、扩)建非电用煤项目严格实施煤炭减量替代;加大散煤淘汰力度,实现生产经营性领域散煤基本清零。深入推进营运柴油货车专项整治,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快推进XX铁路国际物流港、XX颍泉港综合联运枢纽、XX南照港综合联运枢纽建设,不断提升“铁公机水”多式联运水平。加大建筑工地扬尘管控力度,严格落实交通、水利等线性工程扬尘控制措施,强化工业扬尘污染问题排查整治,推进扬尘管控精细化、规范化、长效化。大力开展餐饮油烟和恶臭异味专项整治。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大力推动家具制造、板材加工、化工等涉挥发性有机物工业源重点行业全过程治理;持续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问题排查整治。进一步细化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管理,加强应急减排措施落实情况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不落实应急减排措施的违法行为。充分发挥好走航监测、无人机飞航等科技手段及数据应用,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排放源进行精准溯源、科学管控,推进“一企一案”“一园一案”精细化治理。

3. 系统谋划强化水环境治理。扎实开展淮河流域水质提升专项行动,统筹推进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工业水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农村环境治理和“河长制”落实,重点攻坚焦岗湖、西淝河、黑茨河入茨淮新河等河湖和考核断面,推动水质不断改善。深入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对淮河干流、沙颍河等重点流域排污口进行地毯式排查,对排查发现的入河排污口实行动态管理,采取“一口一策”分类整治。持续开展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推进太和县、临泉县化工园区专业化工生产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实现全市园区污水应收尽收、稳定达标排放。加快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进一步核实农村黑臭水体排查结果,及时纳入各县(市、区)监管清单并有序开展整治。持续提升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管理水平,定期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和环境问题“清零行动”。完善农村“千吨万人”、乡镇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推进XX第四水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及规范化建设。

4. 全面发力加强土壤和生态保护修复。积极推动省级“无废城市”创建,以工业、农业、生活源固体废物、建筑垃圾、危险废物等五类固体废物治理为抓手,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严格控制涉重金属行业污染物排放,持续推进耕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按年度动态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督促其落实法定义务,对周边土壤和地下水规范监测。以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建设用地为重点,强化用地准入管理和部门联动监管,严格落实风险管控和修复,坚决杜绝违规开发利用。开展新污染物调查、筛查、风险评估、监测,逐步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体系,建立协同管理机制,研究制定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专项工作方案。常态化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违法违规问题整改情况“回头看”,强化协调联动,建立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和监测制度,形成长效监管机制。

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20XX年度工作总结和2024年度工作思路

20XX年,XX分局深入学习主席总书记在浙江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主席生态文明思想,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投身“两个先行”,实施三个“一号工程”,重点围绕“六大片区”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20XX年度亮点工作

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优良率均为100%,空气优良率显著提升,获评20XX年度省级无废城市。

(一)国际舞台展卓越风姿。“蓝色循环”项目获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该项目获数字政府优秀创新案例、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生态文明优秀案例,相关经验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被央视媒体焦点访谈专题报道,2所小学通过国际生态学校绿旗认证,全省仅2家。

(二)全国赛道扬开拓精神。XX医化园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管控与修复国家级试点,相关经验代表全省在全国试点启动会上作典型发言。XX首创全国城区三维噪声地图,被生态环境部写入20XX年《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

(三)全省队伍显勇者担当。大陈岛“海洋蓝碳”省级试点强势推进,完成全省首笔海洋蓝碳贝类碳汇交易,建成双碳大陈数字化展厅,该试点经验被列入省委省政府20XX年度健康浙江行动省级样板,获省生态环境厅郎文荣厅长批示。同时,建成全省首个企业端水质指纹溯源数据库。建成全省首个县级地表水水质预测预警系统。建成全省首个温室气体站。获评20XX年浙江省无废城市三星级评估、20XX年美丽浙江建设优秀县市区。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党的领导,强化铁军队伍建设。一是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制定20XX年度机关党的工作要点、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组织领导与责任分工等相关文件,中层及以上干部签订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等最新理论成果,及时跟进学习主席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推进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个人有关事项报告、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党内监督的各项制度,季度末,主要负责人听取领导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工作落实情况,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结合主题党日开展循迹溯源、红色研学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爱岗敬业勤为先,修身立德廉为本”的工作作风。全年共开展中心组理论学习13次、党员干部集中学习11次、讲党课7次、主题党日活动11次。二是营造清廉生态氛围。纵深推进清廉环保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组织全局人员观看《痛定思痛绝不再痛》、《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等警示教育片。制定“三单一制一网”清单,梳理权力清单21条,责任清单37条,警示清单26条。推进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清廉单元和先行先试工作,《打造“五廉+一网”纵深推进清廉环保建设》获得驻省生态环境厅纪检监察组组长林金德批示,清廉 相关报道在XX日报专题发布表,在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清廉环保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三是推动主T教Y走深走实。制定学习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T教Y工作方案,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会、领导上党课、观看视频资料、交流研讨等形式,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结合主T教Y开展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4次,党支部专题学习5次。持续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领导带队150次,走进企业园区、田间地头,推动解决各项难题。组建“立足岗位作贡献”活动党员突击队,开展党员志愿服务40次。深化问题检视立行立改,上报整改问题3个,均按时销号。“蓝色循环”项目被中央巡回指导组肯定,作为主T教Y正面典型上报,被XX区主T教Y简报刊发。海洋蓝碳工作被列入XX区主T教Y正面典型案例。

(二)坚持协同治理,全力改善环境质量。一是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完成医化园区智能化监管主体工程建设,在医化园区重点区域设150个采样点,10个恶臭在线监测点位,4套异味敏感点在线监测系统,1套移动走航系统,有效防控环境风险事故发生。加大全域扬尘管控力度,实施重点工地、路段扬尘走航监测,建立管控月通报制度,以考核压实责任。推进秸秆禁烧专班化运行,持续开展秸秆禁烧专项巡查,通过“人防+技防”网格化监管实现全域监管覆盖,有效遏制火点。截至目前,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为95.7%,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23微克/立方米。二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永宁河流域污染源强解析和汛期污染强度分析省级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对辖区范围内汛期与非汛期入河的各类污染源对河道污染强度的分析,为全省平原性河流的汛期污染提供经验。加快推进再生水国家试点建设,已建成城区再生水管网46.98公里。建成全省首个企业端水质指纹溯源数据库,为精准溯源、高效执法提供依据。建成全省首个县级地表水水质预测预警系统,可预测未来3-7天重点断面水质变化趋势。截止目前,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排名居全省第27名,水质综合指数较去年年底提升5名。三是深入实施净土保卫战。委托中国环科院编制的《XX医化园区土壤地下水调查评估和协同防治方案》通过吴丰昌院士领衔的专家组评审;10月,医化园区入选全国化工园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管控修复试点名录;11月,相关经验在全国试点启动会上作典型交流。对3个地块发送土壤修复实施风险预警函。启动医化园区非规范垃圾填埋场清理工程,完成原升旺电镀地块遗留危废彻底清理。争取中央、省专项资金1666万元,启动原宁江化学厂污染地块修复工程。完成18个重点地块土壤调查报告评审,重点地块安全利用率100%。四是全面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推进固废问题帮扶指导,完成海门、白云街道汽修行业以及前所街道眼镜行业“七张问题清单”销号。积极扩大一般工业固废收运体系覆盖面,新增纳入106家工业企业。数字化赋能危废监管,完成年危废产生量30吨以上产废单位浙固码系统及视频监控安装,完成8家危废经营单位规范化提升。聚焦海洋塑料回收再利用的“蓝色循环”模式获评全省“无废城市”最佳实践案例,全市仅两例。“蓝色循环”案例入选“无废亚运”宣传片。创成20个特色无废细胞。

(三)坚持高效管控,筑牢生态安全防线。一是强化执法管控。开展“排查见底百日攻坚”、“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绿剑”等执法行动,出动环境执法人员9500余人次,检查各类企业4100余家次,作出行政处罚决定61件,罚款1155.6513万元,移送公安4起,行政拘留3人。办理非现场监管方式典型案件3起,查处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违法案件6起,举报奖励制度涉及案件2起,轻微违法不予处罚案件7起。3起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案例被列为典型,其中入选生态环境部典型案例1起,入选省生态环境厅典型案例2起。信访受理率、办结率均达到100%。完成医化园区突发水污染事件“一园一策”建设提升方案制定和“企业级”防控体系建设提升任务。二是强化数字管控。完善医化园区实景模型,通过海陆空“无人机、走航车、无人船、浮标站等”监测设备,全方位收集医化园区实时数据。深化智能审批场景,规范线上环评审核。已完成眼镜、纺织等60家企业全过程生产监控,建立完善的预警预报处置机制,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做好预测预警及报警事项的闭环处理工作,环保全生命周期一件事“黑匣子”被生态环境部领导点赞。三是强化生态管控。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优化空间规划,加大生态保护力度。项目审批70个,强制性清洁生产6家,核发排污许可证106家。建立健全一案双查制度,已梳理筛查案源119个,启动7件生态损害赔偿工作。启动XX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人居环境提升研究项目,建成XX市生物多样性试点1个。

(四)坚持全域美丽,激发生态共富活力。一是发挥美丽XX实力。充分发挥XX美丽办综合协调作用,制定年度考核办法,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严格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加快重点工程建设进度,提升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二是提升生态共富魅力。“蓝色循环”项目破解“海洋塑料废弃物无人收、利用价值认定难、治理持续性弱”等难点堵点,实现海洋生态多元共治,相关经验并入选浙里共富工作动态,并入选省委改革办浙里改(领跑者)第29期。高位谋划大陈岛“海洋蓝碳”省级试点工作,编制《大陈岛碳收支核算及碳中和示范区建设方案》,发布海洋蓝碳企业标准《滨海地区碳收支核算与评价规范》,并申报XX市地方标准,完成全省首笔2223吨海洋蓝碳贝类碳汇交易,以100500元的价格在平台系统上拍卖成功。《探索“海洋蓝碳”改革

XX趟出海岛“两山”新路径》刊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改革内参》。三是挖掘减污降碳潜力。全面推进低(零)碳乡镇(街道)、村(社区)试点建设,全省首批低(零)碳乡镇(街道)赛马评估中,大陈镇被评为A级试点。已完成心海社区、学院社区第一批社区试点验收,推进横河陈村、云健社区第二批社区试点工作,启动申报低碳村(社区)试点6个。建成减污降碳协同标杆项目1个。四是激发环境宣传活力。充分利用微平台,扩大环境宣教影响力,各平台已更新560条信息,“XX生态环境”公众号获评十佳新媒体。以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为契机开展多形式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承办8.15全国首个生态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题宣传活动,XX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活动并致辞。组织开展多场公众参与环保设施开放活动,300余人次参观XX市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举办专题新闻发布会2场,市级以上重量级媒体发表220篇,其中央视新闻5条,人民日报3篇。开展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村镇生态文明大宣讲活动19场,发放宣传手册8000余份。依托XX民营企业环保培训学院开展企业培训,已累计开展8期企业危废培训,覆盖569家企业856人次。20XX年全省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得分为89.02,排名全市第3,创历史新高。

三、存在问题

(一)医化园区环境仍存隐患。医化园区经过3轮整治,整体环境状况有所好转,但是地下水质现状、固废存放、恶臭等根本性问题还未解决,环境风险隐患依然存在。

(二)区域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区域内污水零直排尚未全覆盖,雨污合流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导致污水溢流从而对河道水质产生影响。河道生态补水不足,XX地处温黄平原河网末端,存在水体流动差、生态基流小、交换能力弱等先天弱势,受近年连续干旱影响,区域内生态补水更是雪上加霜。因各项工程建设需要,人为的填堵河道,造成新的断头河,因淤泥未得到有效处置,河道淤积严重,周边临时安置房污水未得到处置,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淡薄,乱堆乱扔现象时有发生,不少河道存在着黑臭风险。上下游联动治水机制待完善,市控黄礁断面位于临海市下游,XX南岸因温黄平原属性和行洪排涝情况影响,与路桥区、XX湾新区互为上下游关系,河道水质改善亟需上下游协同治理。

(三)部分中小企业危废管理仍待加强。部分中小企业受限于场地硬件、管理人才缺乏等因素,危废管理工作较为薄弱,存在治反复的现象。

四、2024年度工作思路

2024年总体思路: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主席总书记考察浙江提出的“4+1”新期望要求,聚焦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挖掘改革创新潜力,聚力五项行动,擦亮先行示范品牌,积极打造低碳海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XX,助力高质量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努力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XX新画卷。

(一)聚焦一个目标,绘就宜居城市新画卷

稳步提升环境质量,全力奋战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确保PM2.5浓度、AQI优良率稳步提升;力争国省控断面优良率、省控交接断面达标率、县控以上断面达标率、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实现“四个100%”;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优良率达考核目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和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等无害化处置率保持“两个100%”。

(二)打好三场战役,开拓环境治理新局面

一是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强扬尘管控。对全区重点工地、重点路段开展扬尘走航工作,增加雾炮及洒水频次;依托道路扬尘考核机制,对街道扬尘管控成效实行每月排名通报,以考核压实责任。建立应对联动治气机制。强化源头治废,引导企业加快零地技改和设备提升。开展VOCs排放实时监测和精准溯源。在企业厂界、固定污染源等重点区域设置3套分布式多通道VOCs在线监测仪设备+3套无机多参数在线监测质谱系统,铺设150个采样点,10个恶臭在线监测点位,4套异味敏感点在线监测系统,1套移动走航系统,通过数据整合定性定量,实时溯源,有效防控环境风险事故发生。统筹做好秸秆禁烧工作。按照“部门联动、专项治理、集中整治”的工作思路,组织开展秸秆禁烧专项巡查,加强田间地头巡逻检查;推进“人防”“技防”相结合,完善网格化监管体系,拟在下陈、洪家、白云街道增加3个高空瞭望点位,实现XX区高空瞭望点位全覆盖。持续优化噪声地图的模型和点位布控。推动巩固噪声地图在全国的优势地位,预计明年年底完成噪声地图二期建设。

二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实施“消Ⅴ增Ⅲ”治水工程,弥补区域水环境质量短板。落实重点断面“一点一策”、重点流域“一河一策”。推进主城区核心区、鲍浦河、岩头闸临时引调水工程,扩大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规模,争取2024年底完成实施椒南东部片区再生水利用工程。狠抓入河排污口整治和监管,探索建立打通水里和岸上的污染源管理体系。推动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提质扩面。强化水质预警研判、溯源处置。

三是深入打好净土清废保卫战。推进浙江XX化学原料药产业园区(XX区块)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管控修复试点工作。6月底完成首批中央环保专项资金申报,探索成熟高效、经济适用的土壤修复技术,争做全国试点样板。深入开展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以无废集团、无废街区、无废供应链等特色无废细胞创建为抓手,提升无废城市整体建设水平,力争达到“无废城市”四星建设标准,9月底前通过省级评估。探索“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开展废塑料加工、资源回收利用等重点行业整治。创建“小微危废巴士”模式。在前所眼镜园区试点,每日定时定点上门收运危废,做到园区小微企业危废不过夜,破解小微企业危废仓库不规范、日常管理不到位难题。

(三)实施五项行动,维护生态保护新秩序

一是加压奋进,全力奋战第三轮中央督察迎检行动。坚持底线思维,严排细查风险隐患,加大“回头看”力度,实行各级督察所有反馈问题和信访件全覆盖跟踪回访机制,有序推进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销号工作。深挖提炼XX整改案例特色亮点,力争“七张问题清单”指数考核全省排名稳中有进。推进“13+2”重点行业污染整治提升,着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高效能治理的有机统一,于2024年6月底前,完成修造船行业整治提升;12月底前,完成复合布加工、再生资源回收、废橡胶利用、废塑料加工、木质家具、建材石料加工和烧结砖等7个行业整治提升。于2025年12月底前完成突发水污染事件多级防控体系建设任务,形成设施完备、机制健全、调度有序、管理规范的水污染物应急处突防范响应体系。谋划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平台“黑匣子”功能监管覆盖面,借助“天地一体”近岸监测网实现近岸海域污染物全监控,提升环保监管效能。

二是协同共治,全域推进生态共美共富行动。以新一轮“811”生态文明先行示范行动计划为载体,力争创成大陈“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碳中和示范区建设。配合市局做好山水林田湖海岛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谋实红色大陈、零碳共富EOD项目。实施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积极打造市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

三是改革深化,全链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行动。探索“海洋治理+生态保护+经济发展”XX海洋全链式改革,聚焦海洋污染治理、海岛生态发展、绿色低碳富民路径等三个难点问题,打响“海洋蓝碳”名片,全力推进蓝色经济双循环,推进“蓝色循环”全国运营中心建成,推进相关产业落地XX。推进XX市XX区海洋塑料污染数字化治理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建设,建设实体化的海洋废弃物收集网络和数字化闭环治理监管平台,实现“一地创新、全市共享”。

四是提质增效,全程助力营商环境优化行动。优化审批工作效能,积极探索“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打捆”审批、“多评合一”等环评模式,助推经济稳进提质,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深入推进代办员工作制度,大力推进企业排污权抵质押工作。不断加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建设和减污降碳标杆项目培育力度。深化审慎包容柔性执法,对首次轻微违法、能及时改正,且未造成实质影响的企业实行“轻微免罚”,降低执法成本,提升执法效能。深入实施执法监管“正面清单”制度,强化“放管服”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不定期开展帮扶指导,真正实现“有事帮扶,无事不扰”。

五是压实责任,全面深化 红引领生态绿行动。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持续深化“五廉+五心+五比” 清廉品牌,持续落实区委巡察整改成果;聚焦“四风”问题整治,对照各项突出问题,逐项查摆,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进一步净化机关政治生态;深化主T教Y成果,进一步提升业务能力、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激发全体干部职工干事创业、创新创优的动力,着力打造一支敢担当、优服务、守清廉的环保铁军。

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20XX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20XX年,XX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坚持以主席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生态兴县”战略部署,深入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进亚运会环境质量保障,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20XX年工作总结

(一)生态文明建设再创佳绩

一是再夺“大禹鼎”银鼎。8月8日,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美丽浙江建设推进会上,XX荣获20XX年度全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市县“大禹鼎”银鼎,这是XX第五次夺得“五水共治”最高荣誉“大禹鼎”,也是第二次夺得“大禹鼎”银鼎;二是再获三星级全省全域“无废城市”。6月30日,省美丽办发布了关于通过20XX年度全域“无废城市”建设评估设区市和县(市、区)名单的通报,XX县再次达到三星级评估标准,并获“清源杯”。三是XX县外婆坑村和“唐诗之路”两个案例成功入选第一批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体验地优秀案例,受邀参加主席生态文明思想浙江论坛。四是入选省级减污降碳试点和标杆项目。6月15日,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公布浙江省第三批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和第二批标杆项目名单,XX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浙江XX经济开发区)入选浙江省第三批减污降碳协同试点,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项目入选第二批标杆项目。五是入选省级低(零)碳试点。10月23日,省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公布浙江省第三批低(零)碳乡镇(街道)和村(社区)试点,XX沙溪镇、沃洲镇和里王村、荷塘村、上下西岭村、上下宅村、植林村、儒一村、王渡村、芦士村、三合村成功入选。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综合利用零填埋项目入选全省第三批减污降碳协同标杆项目。六是XX县餐厨垃圾处置中心被评为第十三批浙江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七是荣获20XX年度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突出贡献集体。6月16日,全市建设新时代美丽XX推进大会暨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会议召开。会上,通报表扬了20XX年度生态文明建设突出贡献集体和个人,XX县人民政府和XX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等单位成功入选。八是省委环保督察信访件全市最低。省委环保督察期间共交办XX市信访件197件(重点件14件),其中XX收到信访交办件5件,占XX市信访件的2.54%,全市最低,且无重点件(全市唯一)、无重复件、无企业环境问题投诉件,得到省督查组肯定。九是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向好。全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95,全市第一;PM2.5浓度为21.36微克/立方米,全市第一,同比优化2.9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幅度全市第一,历史最优。1-11月,XXPM2.5浓度同比改善率列全省90个县(市、区)第一;亚运会期间,全县空气质量每日达到优良水平,PM2.5日均浓度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全市唯一。开、闭幕式当天PM2.5浓度分别为8、10微克/立方米,全市第一;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XX江、澄潭江、黄泽江“三江”交接断面水质均值达到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市级14个水环境质量考核断面均达到Ⅱ类或Ⅲ类功能区要求,断面达标率为100%;县城、乡镇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到Ⅱ类功能区要求,达标率100%。

(二)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深入推进

1.深入实施碧水行动,系统优化“水健康”。

一是深入开展“找寻查挖”治水专项行动。组织开展“五水共治”找短板寻盲区查漏洞挖死角暨碧水系列专项行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问题隐患排查整改,并完成县(市、区)交叉检查。累计自查发现问题1071个,完成整改1064个,整改完成率99.3%;县际互查发现问题220个,已完成整改219个,整改完成率99.5%;市际互查发现问题238个,已完成整改186个,整改完成率78.2%。

二是不断提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成效。督促建设局、南明街道、七星街道、水务集团,抓好5个城镇“污水零直排区”提质增效建设项目,现已基本完工。督促做好“污水零直排区”星级园区、镇街的培育,儒岙镇已通过公示,XX境外并购产业园省级星级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方案已上报,澄潭街道、沃洲镇已通过县级初验。

三是切实强化水源保护。做好乡镇级及以上饮用水源保护区勘界定标后续工作,完成长诏水库、钦寸水库电子围栏建设及联网。严格落实《钦寸水库一级保护区农业种植清退及土地流转工作方案》,对水库一级保护区3400亩农业种植开展清退工作,已完成签约3100余亩,完成资金拨付300万元。投资400多万元,对钦寸水库库周二级保护区内较为集中的祝家庄村3家生猪养殖场以及其他相对集中养殖的养殖场实施关停。完成小将镇乌泥岗湖水生态修复工程(水生态修复试点)。完成“长诏水库出口”国控断面监测点位调整。

2.大力开展治气攻坚,积极守护“亚运蓝”。

一是开展亚运环境质量保障。按照省厅市局关于亚运环境质量保障要求每天开展保障工作,严格落实露天焚烧和扬尘管控。亚运期间,每日对露天焚烧进行通报,通过高空了望平台发现焚烧问题544起,线下巡查发现焚烧问题129起,均第一时间完成制止和扑灭。联合县府办对7个乡镇(街道)露天焚烧管控不力、处置时间过长等情况进行通报批评。联合综合执法、建设等部门加强对重点扬尘点位、道路扬尘的执法监管,督促相关单位严格落实扬尘管控措施。双节期间每日落实专职巡查人员,累计巡查50余个扬尘源,发现扬尘问题16起,均完成整改。全力开展重点区域VOCs走航监测,共计开展11次。

二是推进城乡面源综合治理。强化扬尘数字化监管,完善工地扬尘防治常态化机制,督促属地和部门全面开展扬尘源巡查,加强问题交办督办,严格落实问题整改。下发交办督办单29起、发出重点工作提示13件,开展一案双查1起,开展约谈2起。累计发现并整改扬尘问题1400余个,立案处罚689起,处罚200余万元;加强露天焚烧巡查,借助数字化平台和高位监控摄像形成“大数据+网格化”的立体化禁烧防火工作模式,发现露天焚烧问题5038起,处置4689起,立案处罚195起,罚款6余万元。抓好餐饮油烟专项整治,新增二期300台在线设备安装,共计500台,主城区基本全覆盖。加强餐饮企业集中区域巡查,累计巡查2000多家次,发现各类问题150余处,责令整改90余处,立案查处未安装油烟净化器或者不清洗维护并正常使用11起,罚款5.5万元。

三是深化工业废气污染治理。建立完善大气污染源调度清单,加强政企协商减排工作,亚运会期间严格落实减排措施,确保达标排放。探索建立应对重、中、轻度污染天气的重点企业应急减排清单,完成两千余家重点行业企业应急减排清单编制。推动企业对标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防治绩效B级及以上或引领性要求开展提级改造,完成年度提级改造任务(7家)。加快推进涉挥发性有机物(VOCs)行业、炉窑、锅炉等工业源治理,VOCs源头替代(任务4家)、低效治理设施改造升级工作(任务10家)已全部完成。完成使用活性炭的涉VOCs企业情况排查,企业均落实会前更换活性炭工作,全县已有34家相关企业纳入再生服务体系(任务30家)。加强对重点镇街和工业园区的走航监测,共计开展VOCs走航35次,发现高值点位20个,提出“一点一策”整改方案。开展炉窑锅炉综合治理,浙江华佳热电有限公司已淘汰臭氧发生器。

四是推进柴油移动源治理。综合运用路检路查、入户抽查方式,以重型柴油货车和柴油工程机械为重点,严查超标排放行为。累计对77辆车开展检查抽测,其中超标15辆,处罚款3000元;对137台次非道路机械开展检查抽测,其中超标2台、未编码登记2台,处罚款1.2万元。加强对县域内3家机动车检测机构的日常监督检查,累计检查18家次。推进老旧柴油叉车淘汰,制定淘汰置换补助方案,结合新柴股份有限公司优势扎实推进非道路机械绿色化改造、柴油叉车年度淘汰任务,完成118台老旧柴油叉车淘汰,其中换新升级51台。推进油品VOCs综合管控,开展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专项检查,对20家次加油站开展油气回收工作检查和抽测,未发现超标情况。开展车用油品和尿素质量监督抽查,完成成品油、尿素、自备油库油品检测24批次,合格率100%。继续开展非道路机械编码登记工作,累计完成上牌登记2563台。

3.持续抓好“无废”建设,稳步推进“碳中和”。

一是全面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印发《20XX年XX县全域“无废城市”建设重点工作任务和四张清单》,完成20XX年度全省全域“无废城市”申报工作,顺利通过20XX年度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综合评估,被评定为三星级。联合市无废办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宣传进小区、进广场活动,持续推进“无废细胞”建设,印发《关于要求进一步开展“无废细胞”建设工作的通知》,新建成无废细胞100个。积极推动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零填埋,补贴政策前期准备中。健全完善小微企业固体废物收运体系,小微产废单位危险废物收运覆盖率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统一收运体系覆盖率已实现动态100%。深化“浙固码”联网应用,年产废100吨以上的危险废物产生企业、利用处置企业“浙固码”应用率达到100%。组织开展50家产废单位的危险废物管理规范化考核,发现问题173个,均已完成整改。加强亚运期间危险废物风险管控,开展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和产废单位风险隐患排查,累计排查重点企业19家,督促产废单位实现危险废物库存动态清零。组织开展化学物质环境信息统计调查,共33家企业纳入调查名单,全部完成县级审核。

二是深入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强化土壤源头污染防治。继续推进“受污染耕地”源解析工作。完成《XX县受污染耕地“源解析”工作方案》编制并通过专家评审。20XX年,根据工作方案有序开展各阶段工作,完成技术报告和断源方案编制并通过专家评审。推进建设用地风险管控。配合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加强土地供应、出让环节把关,确保变更为“一住两公”的重点建设用地应调尽调。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地块13个,其中完成土壤污染初步调查13个,且全部符合规划用途;加强对5个优先监管地块的管理,其中2个地块已完成调查,1个地块完成土壤现状调查,2个地块正在开展调查中。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做好国考点位水质跟踪监测,按月进行国考点位水质分析研判,1-12月份水质达到Ⅲ类。同时,联合省站对国控点位进行规范化建设,目前已按照《地下水监测井建设规范》等规定完成地下水监测点位监测井规范化建设。督促XX县眉岱垃圾填埋场按照相关技术指南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目前已基本完成调查待组织专家评审后上报。深化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新增农村环境整治行政村4个,已全部完成整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标改造和标准化运维,已按要求全部完成省市任务。加强对20吨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出水监测,全年出水达标率94.98%。

三是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开展辖区内发电企业华佳热电2021-20XX年度碳排放报告自查,督促华佳热电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工作,组织华佳热电和10家非碳交易纳入企业填报20XX年度碳报告。完成20XX年度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总结低零碳试点申报建设经验,积极组织申报“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和低(零)碳试点,XX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浙江XX经济开发区)列入浙江省第三批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名单;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真丝精炼高含氮废水深度处理和回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列入浙江省第二批标杆项目名单;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综合利用零填埋项目入选浙江省第三批减污降碳协同标杆项目;沙溪镇、沃洲镇和里王村、荷塘村、上下西岭村、上下宅村、植林村、儒一村、王渡村、芦士村、三合村入选浙江省第三批低(零)碳乡镇(街道)和村(社区)试点名单。

四是积极开展噪声污染整治。按照20XX年深入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噪声污染防治工作。4月14日,印发《20XX年XX县漠视侵害群众利益噪声污染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工作专班,定期开展调度,并将噪声污染整治工作纳入生态环境目标考核。设立信访投诉专线,对噪声投诉件受理、派单、督办落实闭环化管理。全县共收到县级举报投诉17件,市级投诉1件,省级交办件1件,均已完成闭环反馈,办结率达到100%。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共制止噪声扰民行为944件,发现问题43起,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2件。同时积极开展中高考期间噪声专项联合检查,为全县7000多名考生营造宁静的考试和休息环境。顺利完成浙江中财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省级重点督办问题验收,作为全省首个典型优秀销号案例在全省推广。全面夯实声环境管理基础,在全县主要公共区域安装太阳能噪声分贝显示屏,重新调整全县声功能区监测点位,由7个增加为10个,重新规划声功能区划范围和类别,直观监测XX县声功能区达标情况。

(三)生态环境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

1.全面深化环保督察整改。

一是全力抓好生态环境领域七张问题清单工作。生态环境局作为“七张问题清单”中重大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管控力指数的牵头部门,始终把“重大生态环保督察清单”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参照《重大生态环保督察系统省市县问题准入标准》主动上报问题,落实专人负责跟踪督办。20XX年因《今日聚焦》曝光被列入七张问题清单被动问题2个。其中“七星街道尊蓝山居附近砂石场扬尘扰民等问题”已于2月全面完成整改,3月通过市级、省级现场核查验收销号。“XX县高新园区某企业冒黑烟问题”已于3月完成整改,6月完成省级部门核查销号。今年共完成省级问题销号2个,市级主动发现问题销号25个,主动上报省级问题2个,市级问题25个。

二是扎实推进省委环保督察整改。20XX年省委生态环保督察期间,我县共收到信访交办件5件,目前5件信访件已全部完成整改,并启动销号程序。现已完成销号公示,相关整改责任部门正对整改销号材料进行核查,预计能按期全部完成销号。20XX年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XX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中涉及我县共有5个问题,主要有钦寸水库饮用水源保护问题,城区雨污分流工作不彻底、管网运行维护不到位、导致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问题,农村部分污水处理设施进水浓度低、不正常运行问题,沙溪镇华顺畜牧公司沼液管理不到位存在环境隐患,比泽尔矿业扬尘及废水管理不到位等问题,5个问题都已完成整改方案上报,相关责任单位正依照整改方案落实整改,确保相关工作按时保质整改完成。

三是举一反三开展环境隐患问题排查整改。深化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落实《XX县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实施细则》和《XX县建立健全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落地见效工作方案》,进一步压实属地环境污染问题排查和整改责任,弥补问题发现的短板。开展了两轮中央环保督察、两轮省督察和长江经济带警示片问题回头看专项行动。检查发现问题12个,都已完成整改。

2.不断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力度。

一是持续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我局陆续开展了绿剑行动、护航亚运环境质量保障执法处突专项行动和“除险保安”生态环境领域安全执法行动,累计出动环境执法人员7200余人次,检查企业3600余家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企业45家,处罚款金额320.2万元,拟处罚款54.1万元,查封扣押案件2件,移送公安治安拘留2起。共调处各类环境投诉93件,其中大气48件;噪声30件;水5件;固废4件;其他6件,分别占比51.6%;32.3%;5.4%;4.3%;6.5%,结案率100%。积极推进“互联网+监管”和掌上执法,共计检查企业593家次,“互联网+监管”平台,信用规则率、到期检查公示率等6个晾晒指标均达100%,开展跨部门双随机执法监管工作,完成跨部门检查任务占比为61.53%。

二是切实提升环境安全监管和应急水平。加强重点行业企业巡查,建立健全环境隐患问题排查机制,强化重点区域风险管控力度,继续做好《XX县环保设施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对20XX-20XX年新增排污单位的环保治理设施情况进行摸排,切实抓好设施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同时完成全县7家环境重点风险源企业6轮重点应急检查,发现问题42处,都已完成整改,并完成全县120家企业环保设施应急排查工作。

三是积极做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推进资源环境案件违法责任与损害赔偿责任“一案双查”工作,做到应启尽启,应赔尽赔。核查“浙样生态”平台案件线索51件,核查行政处罚案件线索28件,办理完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7件,分别为陈某炜破坏林地案、砂星机械液压油泄漏案、浙东石业机油泄漏案、潘某锋等非法捕猎野生动物案、万丰摩轮不正常运行大气污染治理设施案、上海同济建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污泥泄漏案、王某辉非法倾倒工业固废案,其中2件属于环境资源类案件,共计获赔生态损害赔偿款10.25万元。另有1件生态损害赔偿案件(儒岙镇飞虎岭燃料油泄漏污染环境案)已由XX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待第二次开庭审理,浙江三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违规排放废水生态环境损害案已发出生态损害赔偿意见书,正处于赔偿磋商阶段。其中王某辉非法倾倒工业固废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被列为第三批省十大损害赔偿典型案例。

四是认真做好案件源头治理专项提升行动。严格落实生态环境行政复议诉讼案件源头治理、坚决抑制行政争议案件高发频发专项提升行动方案,每个行政案件实行审查通报制度,倒逼执法人员不断提升办案水平。加强提前介入办案,面对疑难案件、重点案件,执法队与法规科、法律顾问在办案初期共同探讨法律适用问题、案件办理方向、证据链完整性问题,加强行政执法的法律指引。已累计评查行政许可案件29件、行政处罚案件37件、行政强制案件2件,依申请公开案件2件。无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

(四)生态环境管理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积极做好环保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紧扣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部署要求,研究制定《进一步推进环保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体系落地实施方案》,出台“1+13”政策及《生态XX暖心助企十条举措》,成立XX高质量服务专班,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1-12月,“绿色管家”已累计走访服务收集问题120余个,解决率100%。对20XX年度开展环保设施提升改造的企业进行现场检查,根据现场检查情况进行综合排名,对确有成效的企业拟发放投资额30%作为补助,最高补助30万元。目前已完成14家企业20XX年度环保补助金,共计131.31万元。完成20XX年度6家A类企业排污权交易补助153.66万元。

二是不断强化环保审批制度。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按照“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切实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累计办理环评审批项目38个、规划环评内备案登记表29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网上备案197个、企业主体变更5个,召开建设项目环评评审会4次。对2017年至20XX年审批的649个建设项目进行“三同时”验收情况统计,对发现的59个未验先投项目,主动介入,督促和帮扶企业限期完成验收工作。共举行县域排污权指标市场交易20场次,交易化学需氧量11.329吨、氨氮0.692吨、二氧化硫89.45吨、氮氧化物125.944吨,金额共计253.4万元。另外举行跨区域市级市场交易2场次,企业间交易1场次。扎实推进排污许可发证及登记工作,20XX年共办理排污许可业务207家次,对24家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召开现场核查及评审会,开展变电工程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试点指导工作。完成50家企业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内容规范性审核及整改,167家排污许可证质量审核,20XX年度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年报提交率100%。

三是全力抓好数字化改革工作。“医疗废弃物智慧管控平台”稳定运行,门户网站正常运转,今年运维资金申报已通过大数据审核;制订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汇编,起草了领导小组、数据分类管理办法和数据安全应急演练等文件,完成县大数据中心对我局网安工作的迎检,完成安全检查整改、政务信息安全管理自查和监督自查等工作。如期完成年度环境监管重点单位自动监控系统建设任务。

四是切实做好环保宣传工作。开展多元化主题宣传活动,切实增强公众体验感和幸福感。累计举办了“六·五”环境日系列主题活动、全国低碳日宣传活动、全国生态日主题活动、生态满意度宣传活动,并积极承办“喜迎绿色亚运,共建美丽XX”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公益巡回演出活动,倡导全民共筑生态文明、参与环境保护、喜迎绿色亚运。共计发放相关宣传册、倡议书5万余份,张贴宣传海报3000余张。用好主流媒体、微信平台等宣传资源,发动媒体力量切实增强绿色亚运、环境保护宣传的影响力、传播力和穿透力。累计在中国环境报、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平台和微信平台宣传生态环境领域报道140余篇。

五是持续加强环保队伍建设。积极探索“ +生态”模式,以“ 红”引领“生态绿”,提出“金山上·生态绿”生态XX 品牌创建,被评为 品牌创建成果比拼优秀案例。广泛开展学习教育,与市生态环境局联合承办 活动,集中参观梁柏台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赴XX市清廉馆及名人馆开展“廉洁润初心

铸魂担使命”教育活动。深化主T教Y,制定出台《关于开展学习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T教Y的实施方案》,召开主T教Y动员部署会,通过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周一夜学”、党员大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主席总书记关于主T教Y重要讲话精神、主席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必读选读书籍等重要内容的学习,确保主T教Y走深走实。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召开全面从严治党相关会议9次,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以案为鉴、警钟长鸣。中层以上干部签订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全体人员签订党风廉政建设承诺书70份,防范利益冲突承诺书70份,“两违”问题自查自纠情况表70份。进行行风效能抽查24次,落实监督执纪“第一形态”问责9人次。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XX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生态兴县”战略,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新时代美丽XX建设,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1.突出毫厘必争,打好环境质量改善升级战。保持开局就是决战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持续推进环境质量保障各项工作落实落细。确保空气综合质量全市第一,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24微克/立方米以下,AQI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4%以上。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提升,“三江”交接断面水质年均值保持在II类,14个市考断面水质功能区达标率保持100%,乡镇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6%,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6%。生态环境满意度全市前三,完成年度市级下达污染减排任务指标。

2.突出精准治污,打好污染防治攻坚升级战。治水方面,力争再夺“大禹鼎”银鼎。继续深入开展“五水共治”找短板寻盲区查漏洞挖死角碧水专项行动,做好问题隐患排查治理和主体责任落实,完成市下达的“五水共治”年度工作任务。抓好“污水零直排区”建设长效运维,积极培育“污水零直排区”星级镇街、园区,督促做好XX境外并购产业园“污水零直排区”星级园区培育,完成1个“污水零直排区”星级镇街建设。继续推进入河排水口排查整治,按照分类处置和“一口一策”的要求,清理、规范整治各类入河排污口。深入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适时开展3个新增“千吨万人”饮用水源地的“划、立、治”,强化一级保护区隔离措施,规范设置保护区标志。治气方面,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对扬尘、工业企业、露天焚烧、餐饮油烟等各类污染源精准管控,深化重点工业行业VOCs综合治理,重点打好打赢夏秋季臭氧和秋冬季污染防治两大攻坚战。持续开展涉气问题环境排查整治工作,落实重点行业污染防治提级改造、工业源深度治理、移动源污染减排等专项整治行动,夏秋季开展VOC走航不少于10次。督促各乡镇(街道)和行业主管单位要加强施工扬尘日常巡查力度,确保落实扬尘治理8个100%,避免被媒体曝光。重抓露天焚烧、餐饮油烟专项整治,联合开展露天焚烧、餐饮油烟和露天烧烤专项执法检查,加强执法力度。“浙里蓝天”热点网格、高值、露天焚烧等闭环处置率超过90%以上。全力做好重大活动环境空气保障,加强部门联动,做好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争取最优结果。治废方面,积极争创四星级全域“无废城市”,力争“无废城市”提质升星。推进小微产废企业统一收运体系、餐厨垃圾2.0、飞灰综合利用等“无废城市”项目建设,落实XX县飞灰资源化利用补贴政策,积极培育飞灰资源利用项目,提升固体废物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继续推进各类“无废细胞”建设,全县建设“无废细胞”不少于30个,培育省百优细胞不少于3个,并挖掘更多创新推广案例。强化源头防治,加强土壤重点监管单位管理,督促企业做好自行监测、隐患排查等工作。加强对重点建设用地的管理,确保变更为“一住两公”的重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应调尽调,实现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

3.突出生态优先,打好美丽XX建设升级战。依托美丽办平台,进一步完善美丽XX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生态示范创建的统筹抓总、指挥调度,完成“美丽XX”建设年度工作任务,做好生态文明示范县三年复核的台账资料准备,完成强制性清洁生产年度任务,力争美丽浙江建设工作考核优秀。总结提炼主席生态文明思想在XX的创新实践,开展XX县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研究,加快推进XX生态阵地和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加大生态XX宣传力度,做好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集中宣传发动工作。实施全县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项目,资金约200万元。推动落实生态修复,加强重点水体蓝藻水华防控,按要求完成加河湖缓冲带建设和水生态修复。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推进资源环境案件违法责任与损害赔偿责任“一案双查”,做到应启尽启,应赔尽赔。

4.突出减污降碳,打好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战。聚焦零碳先行、低碳发展,总结提炼低碳试点建设经验,持续争创“低碳”示范乡镇和“零碳”示范村,做好相关镇、村的低碳建设服务指导工作。推进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减排,做好县重点企业的碳市场相关工作,推进碳排放工业企业碳账户全覆盖,推动全县形成绿色导向、低碳转型的生产生活方式。做好“水润浙东,共富XX”EOD项目的省级申报入库统筹协调工作。力争高质量续建、动工、投产、储备一批重点项目。

5.突出源头防控,打好生态环境安全升级战。力争生态环境信访投诉问题全市最少,督查问题整改率100%。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管执法和巡查力度,利用无人机、便携式水污染检测仪器等设备,开展水、气、固废专项执法检查行动,严查严办,对环境污染行为“零容忍”。同时,加强重大案件办理力度,联合司法机关开展联合会商、联合打击、联合督办,严厉打击各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抓紧整改20XX年省委生态环保督察发现问题,信访件整改销号工作全市领先,2024年3月底前全部完成销号。督察反馈问题按时完成整改销号。做好第三轮央督迎检综合协调工作。并及时开展中央环保督察、省督察和长江经济带警示片问题回头看专项行动,确保整改到位不反弹。持续抓好生态环境领域七张问题清单工作,压实属地环境污染问题排查和整改责任,进一步推进环境问题发现机制见实效。

6.突出改革创新,打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战。深化环保服务,放大“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政策红利,做到环评文件级别“应降尽降”、材料“应减尽减”、数据“应享尽享”。聚焦重大项目,建立全程跟踪服务机制,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周期,推动项目早审批早开工早投产,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环保服务企业“十百千”行动,融服务于执法、融指导于监管,帮助企业进行规范化整改提升。深入推进正面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强化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政策宣贯解疑,主动送政策上门,形成企业有需求、部门有回应、技术有支撑的全流程、闭环式工作机制。

7.突出 引领,打好干部队伍建设升级战。以“金山上•生态绿”生态XX 为引领,做深做实“ 领绿、清风护绿、服务强绿、产业兴绿、志愿助绿”各项举措,积极打造清廉高效生态环保铁军。持续深化主T教Y,立足生态环境职责使命,落实“绿色管家”“助企十条”“美丽XX”等具有XX生态环境辨识度的务实举措,持续改进工作作风。结合生态环境系统违纪违法案件,以及生态环保体制机制改革的新变化,综合运用谈心谈话、组ZSHH等形式,了解掌握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风状况,定期组织开展执法、审批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要岗位的廉政风险点和易被问责的风险点排查,做到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20XX年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思路

20XX年,在区委区政府和市生态环境局的坚强领导下,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实施“1+8+53”工作体系(1个中心:“绿色、低碳、数字、示范”,八大行动,53项重点工作),深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全力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抓好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20XX年,XX区PM2.5浓度26微克/立方米,AQI优良天数比例97.5%;市控以上断面Ⅰ-Ⅲ类达标率85.7%,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一、20XX年工作总结

(一)开展全社会共建共富行动。一是深化美丽XX建设。验收通过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制作本底调查过程专题片;建成杨府山公园生物多样性科普基地,结合“生物多样性日”开展研学、展览、科普讲座等系列宣传33场。二是深化低碳示范创建。完成1个省级第四批减污降碳协同试点、1个省级第三批标杆项目、4个省级第三批低零碳试点申报,其中蒲鞋市街道试点评估获全市第一。三是深化绿色宣传工作。组织开展省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公益巡回演出、市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系列主题活动、“公益一条街”等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召开活动150场、发放折页20万份、小礼品14万份、投放满意度宣传视频海报2600余个点位,群众生态满意度创五年新高。

(二)开展水环境质量提升行动。一是高标推进管网建设。投资XX万元完成36个污水零直排建设项目、投资XX万元完成4个短板网格片区污水管网提质增效、投资XX万元超额新建污水管网1.438公里。二是高标推进水岸同治。完成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技术改造5家;实施河道清淤1.2公里、建设生态缓冲带2公里;推动重点断面排口整治27个、河道保洁83处、违章拆除420平米、垃圾清运1600吨,河面保洁考核达标率100%。三是高标推进专家合作。率全市之先完成三级排水管网特许经营权项目招标;组建全市首支“污水零直排区”专管员队伍定期开展全过程巡查评估,实现科学治水、精准治水。

(三)开展大气环境质量巩固行动。一是狠抓污染源治理。完成涉VOCs企业低效设施升级和源头替代1085家;集中开展秸秆禁烧攻坚行动,劝导365人次,扑灭焚烧点位315个;加大非道路工程机械查处力度,完成尾气检测200台、淘汰替换老旧柴油叉车70辆。二是狠抓扬尘管控。严格落实工地扬尘治理“七个100%”要求,建立扬尘污染源“一张清单”;强化建筑工地联督联查联合执法机制,建立区大气办快速响应工作群,强化处置反馈闭环管理。三是狠抓辐射监管。开展146家辐射单位数据全国辐射平台录入工作,推动辐射安全监管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水平,确保辐射环境安全。

(四)开展净土治废污染防治行动。一是“无废亚运”建设有亮点。市、区两级投入1000余万,撬动社会资本投入2.35亿,建设“1+5+5+16+28”无废生活体系,形成绿色低碳生活共享的“无废生活”精品体验带,街区内生活垃圾总量同比减少1.02万吨。二是土壤污染治理有成效。组织开展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评审25宗;完成中央资金项目XX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工作和土壤修复1起。三是固废管理工作有进展。完成全区重金属年度减排目标;规范小微危废收运管理,持续扩大系统平台覆盖面,小微平台已签约1204家企业。

(五)开展生态环境安全屏障行动。一是执法监管有“力度”。以“绿剑20XX”、综合查一次、工况异常和生态环境“两打”等专项行动为主要抓手,精准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共受理信访件243件、同比下降25%,帮扶企业1877家、立案131件、五类案件4件。二是依法审批有“温度”。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基本实现“零跑”,受理环评审批121件、发放许可证144件;新二代城市科创园内19家企业实行专题报告+项目环评打捆审批试点被评为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政务服务创新优秀项目。三是应急处突有“强度”。积极参与平安建设、“除险保安”等工作,完成31家企业应急预案修编;牵头开展20XX年全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妥善处置环境应急响应事件19次。

(六)开展突出环境问题清零行动。一是完成环保督察整改。完成二轮央督剩余1个反馈问题、4个举一反三问题整改销号,督察问题清零;投入XX亿元推动十大工程26个项目完成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正岙河、丰门河问题整治,并申报全国正面典型案例。二是加强七张清单整改。上报督察在线平台省标问题33个、市标问题132个,推送省市示范榜2篇,全省排名第29。三是落实噪声专项整改。组织实施省级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全区共收到投诉件9件,目前已完成销号6件。

(七)开展环境数治能力提升行动。一是深化数字赋能。依托4台“数字河长”在线监控系统和28台污水智能感知系统,打造河湖排水口数字化管控平台;推行环保管家项目12个,服务企业超400家;环保码赋码和浙固码新增任务赋码均达100%;工况监控系统任务完成达116.5%。二是深化科技监管。增购3台无人机、5套移动执法设备等装备提升执法规范与效率;新建2个市控水质自动监测站、升级10个空气自动监测站,自动检测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三是深化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生态环境案件违法责任与损害赔偿责任“一案双查”,签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1份、在办环境污染类案件2件、开展损害赔偿评估7起。

(八)开展生态清廉单元建设行动。一是加强政治建设。依托周一夜学、生态讲坛等平台,开展各类主题学习教育,邀请高校教授、纪委监委领导专题宣讲3次、典型案例交流研讨3次、党章党规党纪学习9次。二是抓好队伍建设。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清廉单元重点培育对象为抓手,精心部署“五深七强”行动,建立实施清廉创建专班运作机制,开展正风肃纪专项行动9次、刊发通报9期、整改问题13个。三是筑牢廉政防线。实行查找风险节点、监控风险状态、发现风险行为、处置风险事件动态管理,制定防控措施17条、发出预警提示单及抄告单9份、调处信访件5件、警示提醒5人。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一)锚定“一个目标”,实现环境质量新提升

深化全域“清新空气示范区”建设,确保PM2.5浓度、AQI优良率稳步提升;深化“五水共治”碧水行动,力争国省控断面优良率、省控交接断面达标率、县控以上断面达标率、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实现“四个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和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等无害化处置率保持“两个100%”。

(二)把握“两个要点”,构建执法监管新格局

一是聚焦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继续打好生态环境问题歼灭战。提前谋划迎检准备;开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反馈等问题“回头看”;聚焦督察十个方面重点问题,查找工作短板,力争“七张问题清单”指数考核全省排名稳中有进。另二是加强公检法环等多部门联动,保持执法高压态势,提升服务效能,引导企业履行环境保护责任。强化“全员、全年、全过程”实战练兵,助推执法工作增质提效。坚持“线上”巡查与“线下”检查相结合,实现对环境违法行为精准打击,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建立“1+N”环保管家体系,明确全覆盖、智治、提质三大服务目标,有效提升“环保管家”基层综合服务能力。

三、坚持“三治协同”,推动污染防治新成效

一是全力抓好“五水共治”水环境巩固提升行动。全力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盯紧问题短板,全面落实重点断面“一点一策”、重点流域“一河一策”,扎实推进治水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重点抓好省控以上断面,尤其是东水厂断面水质提升。二是全力抓好“蓝天保卫”空气质量提升行动。实施XX区制鞋行业污染整治提升方案,通过涉VOCs企业开展源头替代和末端治理检查,切实解决高值点问题;开展城乡面源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全区扬尘污染防治,统筹做好秸秆禁烧管控工作;加强移动源废气污染防治,推进老旧柴油叉车淘汰。三是全力抓好“无废城市”净土治废提升行动。紧盯“无废城市”指标短板提升,全力冲刺四星标准,巩固“无废亚运”创建成果,深化蒲鞋市街道无废生活精品体验带建设,创建全国无废示范窗口。

四、打造“四个示范”,走好绿色发展新路径

一是打造生物多样性友好体验带。在七都街道建设生物多样性科普馆(XX市生物多样性研学飞地),开展集科普基地建设、研学课程开发、研学服务支持等方面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串联七都岛省级湿地公园、沿江观鸟平台、樟里村低碳无废村、零碳变电站等生态环保元素,打造生物多样性友好体验带。二是打造环境健康友好创新试点。大南街道获全省首批环境健康友好创新试点,围绕“儿童友好”“老人幸福”“绿色生活”的目标要求,投资1.07亿元重点实施6个项目建设,建立“1+1+2+3”环境健康友好管理体系,创新环境健康友好共建共享模式。三是打造减污降碳标杆园区。聚焦VOCs污染防治、加快园区绿色低碳智造、加速鞋都产业环境蝶变,推进园区生态、生产、生活融合提升,为园区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XX样板”。四是打造低零碳街镇(社区)试点。及时总结低零碳试点申报建设经验,持续争创低(零)碳示范点,重点做好蒲鞋市街道“绿色低碳宜居街道发展模式”建设目标,进一步探索基层低碳建设路径,打造美丽绿色低碳家园。

市生态环境局XX管理局20XX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20XX年以来,在XX区委区政府和市生态环境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局紧紧围绕“环境治理攻坚区”定位,在服务大局中强化担当,在污染防治攻坚中勇当尖兵,在数字生态中争创一流。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同比上升7.1个百分点;臭氧评价浓度为135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6.1%。空气质量优良率和臭氧浓度改善幅度均居全市第一。茅洲河共和村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及以上,优良水质河长占比45.7%;4座饮用水源水库水质100%达标。数字生态示范成效显著,XX工业污水区域管控精准溯源系统荣获“第六届数字中国优秀案例奖”,区域环评“智能选址”服务系统成功入选全国“智慧环保创新案例”“XX市区级营商环境改革优秀案例”“XX市首批法治政府建设优秀项目”。

一、20XX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深化污染防治攻坚,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XX蓝”行动高效推进。出台XX“气十条”,强化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在全市率先开展重点工业企业VOCs治理攻坚行动,建立3个技术示范库,打造100家典型示范企业,VOCs累计减排937吨,环境VOCs浓度同比下降8%。联动开展大铲湾码头扬尘污染系统攻坚行动,重点片区扬尘污染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多轮次检查全区70家加油站,149家汽修企业,对餐饮企业实行红黄绿分区管理,有效减少生活污染源废气排放。积极应对不利天气,区、街道高效联动强化减排9次,有效抢回17个优良天。

水环境监管向精细化转变。健全完善闭环整治工作机制,常态化推进13类6.4万个涉水面源监管,抽检涉水面源2433个,长效治理面源问题8227个;常态化巡检河流330次,实现茅洲河共和村国考断面、71条河流77个断面、9个水质净化厂精细化动态监管。采用“视频监控值守+人工巡查”模式,全方位监管4座饮用水源水库、9条入库支流,动态管控34个入海排口,全区优良水体河长占比提升至45.7%。

土壤环境保持安全稳定。印发实施《XX区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全流程监管试点工作方案(20XX-2025)》,建立源头防控、调查评估、土地流转、治理修复、开发建设的动态监管体系。以沙井茭塘城市更新地块为试点开展“环境修复+开发建设”土壤污染治理模式,并联推进土壤治理修复与开发建设。打造地下水管理“XX模式”,构建“XX区地下水环境风险防控一张图”,形成“空间化、集成化、信息化、精细化”地下水管控体系。

“宁静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围绕施工噪声投诉,持续推行绿色工地 联创活动和“十差工地”通报制,新创绿色模范工地20家、累计50家,通报“十差工地”119家次;利用“远程喊停”监管系统喊停91家次;严格夜间施工许可核发,联动开展噪声专项整治行动14次;受理噪声投诉量4734宗,同比情况下降32.5%,下降幅度全市第一,其中施工噪声2340宗,同比下降36.1%。

“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推进。统筹推进35项建设任务,印发实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三年实施方案,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监管,4438家危险废物企业依法申报处置危险废物33.14万吨;精细化管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年综合利用率达94%。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工作协同机制,在全市率先完成9096家企业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工作。

监管执法效能不断提升。接续开展“利剑七号”执法行动,累计出动8万人次,检查企业4万场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307宗,处罚XX万元。联动执法更加紧密,联合住建、应急等部门开展双随机联合执法行动25次,联动东莞开展交叉执法行动6次,形成强大震慑合力。强化电镀企业监管,开展电镀企业专项检查行动,科学制定电镀企业入园计划,初步确定入园企业、升级改造和转移安置三类企业清单。

(二)健全体制机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数字生态作战体系进一步完善。优化组织架构,成立由局领导班子为核心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信息化工作运转更加规范、高效。健全完善配套制度,健全完善16个配套制度。全面增强信息安全管控能力,不定期组织开展数据安全渗透测试,全覆盖排查账号安全,顺利通过“粤盾”和“深蓝”网络安全测试。

区域空间环评体系初步建成。完成沙井街道暨国际会展城片区“一张图”+“一报告”+“一清单”+“一系统”成果,印发实施全市首个区级环境管理清单。环评审批模式由企业编制环评文件、政府审批模式转变为政府主动提供服务、企业直接享受评价成果,实现“省时间、低成本、简手续”的目标,试点成果推出后,编制环评文件的数量同比下降了99.57%。

固定污染源监管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建立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1+2+N”监管体系,实现审批、执法、监测高度融合、高效联动。搭建排污许可“一证式”污染源智慧监管平台,建立以排污许可、智能监管、全方位服务的管控链条,形成污染源企业从诞生到退出的全生命周期监管模式。

(三)聚焦信息化应用,突出科学治污、精准治污

预警研判科学化。依托生态环境智慧管控平台,构建首张环保管理领域的三维地图,可实景查看周边敏感点、重点污染源、环境功能区划及环境质量等信息,通过搭建噪声、涉气及管网溯源等数据分析模型,直观判断污染源环境影响范围,实现对症施策。

审批服务数字化。上线全市首个区域环评“智能选址”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查点位-判准入-荐园区-出报告-做登记”全链条服务,企业运用服务平台可快速生成选址咨询报告,获取管理清单要求,办理手续流程由原来的6个环节直接简化为2个环节,平均耗时也由原来的3至6个月缩减至30分钟内完成。全域实行区域空间环评后,预计每年可为企业节省近2400万元成本。

监管执法智慧化。自系统上线以来,借助“厂网河湖海”水质监控系统、大气环境质量系统累计巡查预警事件3.2万宗。通过“智慧站房”“工业污水区域管控精准溯源系统”等平台实现精准溯源、高效执法,快速查处违法案件130宗,占立案总数的42.35%,非现场立案数和占比均居全市第一。

(四)立足大局,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绿色低碳引领作用初显。搭建全市首个“政-企-校-社”“双碳”联盟,吸纳340家会员单位,组织深度碳体检、“鹊桥会”等活动,实现低碳信息互通共享,帮助企业解决碳配额供需信息不畅、政策不明等难题。以XX综合港为试点,打造绿色港口示范基地。

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环评服务效能,在全市率先实行环评与排污许可并联服务模式,企业实现一次跑动、办结两个事项,并且审批时限由原来的60天直接压缩至11个工作日。全力保障重点项目落地,主动做好华润微电子、景旺电子等重点项目环评审批服务。全力帮扶涉VOCs企业降本增效,制定XX区VOCs源头减量补贴政策,协助企业申请专项补贴614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提升。

柔性执法激发企业经营活力。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企业178家,免于现场检查;完成一宗生态损害赔偿磋商减轻处罚案例,减免企业罚金XX万元;办理全市首宗磋商协议经司法确认,并以实施公众宣传+放流鱼苗相结合的多元替代性方式进行修复的生态损害赔偿案件。坚持实行轻微违法纠错容错、减免罚措施,全年累计减免罚42宗,减免罚金586万元。依法依规降低企业借贷融资阻力,协助企业办理征信(信用)修复50宗。

全民绿色行动活力迸发。深化绿色系列创建,新增绿色企业4家、省级及市级环境教育基地各1家。持续开展生态游学、“XX碳索”等品牌活动;结合六五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主题节日,全面系统、统筹开展91场生态环境特色宣传活动,其中生态游学主题案例获南方+颁发的20XX年首个全国生态日XX优秀案例“最受市民欢迎奖”。

(五)突出重点管控,环境安全形势平稳可控

环境信访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制定民意速办减量提满攻坚化解十条硬措施,建立“1小时内联系、3天内处理、5天亮红灯、7天内办结”工作机制,环境信访平均办理时长由9.8天缩短至5.87天,位居全市各管理局第三;按时办结率达到99.9%,不满意件总数已退居全市第三位。通过12369平台受理环境信访投诉6120宗,同比下降38.5%。

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覆盖。排查建立9家危废经营单位519处有限空间管理台账,联合应急管理部门建立电镀企业安全监管联合机制。组织开展电镀行业、核辐射安全等9大项检查行动,处置隐患2750个。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完成276家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核查,督促完成整改845项隐患。

应对环境应急事件及时高效。与8家应急处置单位,6家环境监测单位签订了环境应急处置服务协议,提升环境应急监测和处置能力。推行应急预案“网上备案”统一受理模式,累计完成989家企业应急预案备案。快速高效处置7宗环境突发应急事件,有效避免事故扩大和二次污染。

(六) 引领,筑强生态环保战斗堡垒

主T教Y持续走实走深。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第一议题”等学习制度,累计180场次。班子成员和党支部书记带头深入一线讲授专题党课12次,将党的创新理论传递到基层。

以深调研补短板强弱项。局领导班子带头落实主T教Y深调研要求,围绕信息化体系建设、VOCs治理等重难点工作,深入一线调研60余次,形成6个调研报告。同时开展“五进三到”活动到社区现场办公、接访、调研累计达398次,协调化解问题58个。

强化队伍能力建设。针对入职半年的新进人员,实行“雏鹰成长”培养计划,按照初任训练、适岗培养、专业提升等分阶段培养。同时,推行积分制培训制度,由业务骨干轮流授课,全员依需参训,最后按积分评比,并与年终评先评优挂钩,累计培训48场次参训近4000人次,形成了覆盖面广、匹配度高、实用性强的培训体系。通过梯度培训体系,队伍战斗力持续提升,荣获全市生态环境执法比武团体一等奖。

织密廉政风险防控网。将党风廉政建设与信息化平台紧密融合,全员信息纳入系统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管理,实现人员管理数字化;将执法人员与执法任务、轨迹、效能等信息关联,实现监管执法痕迹化;在信息化平台专设“廉政风险防控”版块,实现廉政教育远程化,累计开展线上廉政教育65次、执法履职提醒10余次。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全面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全面开展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一年,是保障“十四五”规划顺利收官、推进“十五五”规划研究编制的关键一年。XX管理局将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重点聚焦以下工作目标:PM2.5年均浓度力争降至18微克/立方米,AQI优良率保持94.3%以上,推动臭氧污染步入下降通道。茅洲河共和村国考断面、9条入库支流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及以上,66条河流全面消除劣Ⅴ类且优良水质河长比例保持44.7%以上。地下水国考点位达到Ⅳ类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或优于Ⅲ类)保持100%。工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保持100%,重点行业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4%以上。区域声环境昼间等效声级降至56分贝以下,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保持在75%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全年不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或生态破坏事件,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

2024年我局将围绕以下工作展开:

       

(一)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典范城区建设。出台XX区率先打造美丽中国典范年度工作方案,抓好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打造优美生态、绿色发展、宜居生活的美丽XX。持续跟进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谋划生态环境保护“十五五”规划研究工作。统筹发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挥棒”作用,深入分析考核指标任务变化情况,科学布局绿色低碳、生态修复等长远性工作,优化区考核指标,提升考核科学性。建立预警通报机制,深入推进治污保洁工程,实施常态化跟踪督查。筹备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复核迎检准备工作定期跟踪复核31项指标情况。

(二)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低碳试点示范,落实XX区节能降碳方案,深化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进一步完善工业企业碳排放地图,实现精准管控;加快推进绿色港口示范基地建设;深入开展“双碳”知识普及和宣传培训。聚焦新型工业化提升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实施电子电路制造业整体性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开展50家以上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加快推动电镀企业入园发展,制定工作方案,积极引导电镀企业入园发展。大力推动绿色建造。联合区住建、发改等部门,制定建设项目低碳行为指引,将低碳管理要求融入项目规划到竣工验收全过程,指导推广低碳建筑、推动屋顶光伏建设,发展高星级建筑。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编制XX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总体规划,为未来十年生物多样性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三)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守护“XX蓝”。开展PM2.5和VOCs来源解析,推进PM2.5和VOCs协同减排。深度治理VOCs企业30家,力争减排1100吨。全面落实餐饮企业“红黄绿分区”管理要求,严格落实在建工地“7个百分百”扬尘防治措施,系统推进大铲湾码头等四大重点片区扬尘污染整治。开展碧水巩固提质行动。加强异常入河排口和雨季专项巡查,重点开展面源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力争66条河流稳定达到地表水五类、茅洲河国考断面达到地表水三类。以西部海域水质提质攻坚为重点,持续推动全区水质净化厂和5条重点入海河流总氮浓度下降。强化4座饮用水库及入库支流巡查监测预警和问题整改落实。全力保障“净土”流转利用。实施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全流程监管,开展江碧片区土壤污染调查及风险管控。加快推动空海救援医院、茭塘地块土壤修复。建立土地使用权人责任体系,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宣贯及培训力度。实施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和新污染物治理。出台XX区2024年“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和任务清单,推动建设10个再生资源回收中转站、争创2个“无废”科普教育基地。实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完成20XX年度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统计。

(四)开展生态环境智慧管控能力提升行动。继续完善区域环评“智能选址”服务系统,实现区域全覆盖。高水平建设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预警管控体系,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智慧监管水平。初步建成区域环境质量决策系统,实现生态环境智慧应用智能化、系统化。建设非现场执法智能巡查,通过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研判重点区域、重点问题,将日常执法向科技化、精准化转变,强化基层生态环境监督执法科技水平,力争成为全国智慧生态环境应用的区级典范。

(五)持续优化生态环保服务举措。印发实施燕罗、石岩街道区域环评成果,分批推进7个街道区域环评进度,力争年底前实现区域环评全覆盖。推广实施环评与排污许可“协同审批”,实现“一口受理、同步审批、一次办结”,提高企业开办效率。提升主动服务意识,积极做好“20+8”产业等重大项目环保审批服务。着力提升群众信访满意率,汲取类案经验,做好特征人群的心理服务和问题调解,提升群众满意度。构建全民参与的绿色行动体系,深入开展“生态游学”、“生态文明

XX发现之旅”摄影大赛、“生态XX

普法入园”等品牌宣传活动及环保主题节日宣传活动。在中小学打造有特色的环保课堂,争取挖掘打造1家国家级环境科普或宣传教育基地。

(六)巩固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规范执法监管效能,健全执法事项清单,加强证后监管。强化利剑八号执法威慑,联合多部门开展执法行动。持续开展执法帮扶服务,全年开展不少于400次专家帮扶。坚持开展“全年、全员、全过程”大练兵,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中的主力军。强化重点行业环境安全监管,开展环境安全专项隐患排查整治行动,依职责落实好生态环境新业态新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督促指导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动并协助行业主管部门开展环保设施的安全监督检查。提升环境应急值守和响应能力,常态化开展环境应急演练。全力以赴做好环保督察迎检工作。密切对接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关注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动向,做好迎检准备工作。

(七)坚定不移深入推动 工作。持之以恒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深入落实党组会“第一议题”和党支部“三会一课”学习制度,不定期组织党组书记、支部书记、党员干部深入社区、企业开展党课讲习活动。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力,坚持以标准化推动基层 全面提质,持续巩固模范机关创建成果,深化“五星党支部”、“五星党员”创建工作,不断夯实基层战斗堡垒。推动 与业务更加紧密融合,围绕“双碳”、VOCs治理等中心工作,探索实施“政、企、校、社” 共建机制,深挖特色亮点,打造 品牌。结合领导干部包案开展“五进三到”“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活动,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筑牢廉政风险红线,将廉政风险防线前移,聚焦环境执法、行政审批、政府采购等关键岗位,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开展廉政风险防控自查自纠和明察暗访行动,试点实行编外人员黑名单管理模式,以政治清明促进生态文明。

州生态环境局XX分局20XX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在州生态环境局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XX分局始终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主席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立足服务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县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生态环境安全风险平稳可控,现将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总结如下: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全力以赴抓污染防治攻坚。一是抓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严格落实建筑扬尘污染防治“六个100%”措施,持续开展餐饮油烟治理专项行动,做好秸秆焚烧源头管控,从严查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切实做好汽车修理行业、加油站的日常监管,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8%。二是抓水污染防治攻坚。开展入河排污口、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整治行动,常态化对全县27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巡检,完成了五福街道月亮田、海子镇新田2个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和批复,全县地表水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国家和省州控断面水质及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三是抓土壤污染防治攻坚。完成XX县海子镇、普坪镇煤矿区历史遗留污染酸性废水问题突出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等3个项目入库任务,完成7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及102个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排查工作,开展2个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项目工作。督促“两公一住”地块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对5家土壤环境重点监管单位开展土壤隐患排查,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全面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率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持保持在90%和89%。城镇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实现全覆盖。四是抓固废污染防治攻坚。扎实开展石材、黄金等矿山固废治理,金龙黄金公司尾渣库资源化治理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建成投产。提升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和全过程信息化监管水平,工业企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通过率100%。常态化对31家医疗机构开展监管执法,医疗废物安全暂存、转移、处置率100%。五是抓环境风险防控攻坚。推进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坚持动态清零,建立环境风险隐患“一企一档”,重点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尾矿库、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涉危废物、煤矿、非煤矿山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排查,累计派出执法人员1074人(次),检查企业414家(次),排查生态环境风险隐患问题204个,已整改202个,剩余2个正按时序推进整改。

(二)坚定不移抓生态环保督察。一是坚决抓好中央督察问题整改。2017年以来,我县收到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共38个,交办信访案件50件,截至目前反馈问题已完成整改35个,剩余3个正按时序整改;交办信访案件已办结销号49件,剩余1件(垃圾填埋场环境问题)正按时序整改。二是坚决抓好省督察问题整改。2017年以来,我县收到省委生态环境保护及“回头看”反馈问题共50个(包括2021年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下沉督察点位,未列入正式反馈意见18个),交办信访案件6件,截至目前反馈问题已完成整改48个,剩余2个(县城污水处理短板明显,环境问题突出;XX县城北再生水厂环境问题)正按时序整改;交办信访案件已全部办结销号。

(三)从严从实抓环境执法监管。一是抓环境执法专项行动。采取突击检查、暗查、夜查等多种方式,坚持“零容忍”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立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8起,办结6起,剩余2起正在办理中,共处罚金46万元,并对2016—2020年期间立案查处后未缴纳罚款的环境违法主体进行催缴,追缴罚金XX万元已上缴州级财政。同时,及时处理环境信访投诉,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办理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信访件6件;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信访件17件。二是抓万峰湖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建立《XX县万峰湖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开展联合执法巡查2次。抽调1名执法人员常驻三省(区)五县(市)万峰湖镇联合执法指挥部,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水生态、水资源、侵占损毁水域岸线、非法采砂、乱倒垃圾、乱排污水、乱伐林木、非法捕捞渔业资源等行为,截至目前,共开展网箱治理巡查210余次,清理拆除岸边违法私设钓台128个。同时,制作大型宣传广告12块,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受众群众1万余人次,进一步提高群众对万峰湖的保护意识。三是加大自然保护地监管力度。持续推进“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对照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2020年底及2021年变化遥感检测线索,排查万峰湖周边点位205个。四是抓噪音、辐射环境质量安全。完成20个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点位及105个县城声功能区监测点位噪声监测,区域环境噪声控制平均值为53.7分贝,声功能区环境质量夜间达标率92.9 %;对25家核技术利用单位进行常态化监管,确保不发生辐射安全事故。

(四)多措并举抓服务高质量发展。一是项目环评优质服务。今年来,服务指导25家企业办理建设项目环评手续,办理备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141家,企业环保验收12家,指导服务38家企业完成排污许可首次申请、变更和整改后申请,排污登记19家。二是碳达峰碳中和稳妥推进。督促县域20家加油站安装油气治理设备,指导15家汽修行业对喷漆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柴油货车排放检查300台(次),从源头上降低VOCs排放量。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们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但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基础差、底子薄、条件落后,“短板”问题、历史遗留问题仍较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任重道远,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环境质量问题。全县水环境质量虽然实现了两个100%达标目标,但部分河流断面受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地表径流等影响,水质不稳定。全县大气环境主要污染物为臭氧和PM2.5,受自然条件影响,每逢夏季,高温天气都会出现臭氧指标超标情形(今年上半年我县臭氧超标6天),城市建筑工地扬尘、露天烧烤、城区周边秸秆焚烧、烟花爆竹燃放以及道路扬尘等管控成效也不明显。

(二)基础设施问题。我县公共环保设施基础差、底子薄、条件落后,城镇污水收集管网不完善、雨污分流不彻底等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已建成的乡镇污水处理厂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收集管网不配套,缺乏管理,进水量和浓度较低,运行不正常。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面小,部分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经费保障不足,运行不正常。

(三)历史遗留问题。粗放式开采导致局部地区生态环境不同程度破坏,环境风险隐患多,尤其是已关闭煤矿采空区涌水及废弃小煤窑涌水量大,硫、铁含量高,黄褐色“铁锈水”酸性废水污染河道情况较为突出(如我县纳利河),且目前国内未有较为成熟的治理方案。

三、2024年重点工作

(一)强力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一是加快推进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进度。持续推进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未销号问题、巡视巡察反馈问题、审计反馈问题、20XX年州级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对已整改完成的工作进行“回头看”,及时查缺补漏,巩固整改成果,防止问题反弹;对未完成整改问题及信访件,把责任落实到人、倒逼时间、强化综合施策,确保在承诺的时限内完成整改销号任务。二是认真排查整改突出问题。开展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找准风险点,建立风险台账,定人员责任、定完成标准、定完成时限,逐一整改、逐一消号。同时,对群众关注的其他环保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梳理,分类研究化解措施,下大力气推动问题整改,为迎接中央第三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作准备。

(二)聚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完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管控和应急处置高位推动机制,建立健全我县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紧盯重点时段强化污染管控,督促开展秸秆焚烧、燃煤散烧等面源污染管控。对汽车修理厂、加油站等行业企业实施综合治理,强化VOCs无组织排放整治。加强柴油车排放监管、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抽检和油气回收治理。二是强化水污染防治攻坚。加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监管,推动五福街道月亮田村、海子镇新田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项目落地。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行动,全面推进县域主要河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整治行动,确保无新增县级城市黑臭水体。依托《XX州万峰湖保护条例》推动珠江上游水生态能力建设、水质改善和河湖生态健康。三是强化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持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试点,完成5个行政村环境整治项目,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行动。深入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和安全利用,开展耕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加强土壤重点监管单位监管。加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1%以上 。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强化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支持县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改扩建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四是强化固废治理污染防治攻坚。健全危险废物风险防范体系,强化危险废物可追溯信息化管理。探索建立废机油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机制。开展危险废物全链条执法专项行动,严肃查处一批环境违法典型案件。强化尾矿库(渣场)环境监管。探索开展无生产经营主体尾矿库(渣场)环境风险评估,推进尾矿库(渣场)问题整改;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强化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控制,开展新污染物筛查、评估,制定新污染物管控方案。五是强化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攻坚。开展涉危涉重、尾矿库、园区、饮用水源地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隐患排查,做好重点特殊时段的安全生产和环境风险防范。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完善疑难、复杂典型信访案件分析研判机制,落实重点信访案件带案下访和包案专办制度。

(三)全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一是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口。严控“两高”项目环境准入及盲目发展,对各类建设项目实施科学预判和事前指导,提升投资效率,防范源头风险。二是积极“上争”助力稳住经济大盘。继续围绕流域、大气、土壤、农村污水治理等方面谋划项目,争取中央、省级专项资金支持。三是深入实施碳达峰行动。推动工业领域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综合利用,减少污染物和碳排放。

(四)持续抓好生态环境执法监管。一是持续开展执法专项行动。围绕主动排查整改群众身边环境问题和安全风险隐患问题,开展从严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常态化推进“打非治违”工作,逐步建立环境风险隐患“一企一档”,推进和完善风险隐患信息化动态调度机制。聚焦行政执法和监督人员的能力素质提升,积极参加省、州举办的“大学习大比武大练兵”活动。二是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结合环境空气质量目标和断面水质管理,加强对重点源的针对性监管,重点抓好产生工业废水废气排放重点企业、园区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等执法监管。坚决查处未批先建、无证排污、未按证排污、利用天坑漏坑暗管偷排直排等违法违规行为。开展自然保护地、农业面源污染及地下水污染执法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