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调研报告

乡镇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学习贯彻主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主席总书记关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主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聚焦重点,突破难点,补短板、强弱项,深入实施厕所、污水、垃圾、风貌、庭院“五大革命”,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X镇结合实际,围绕镇党委“X”工作思路,打造生态宜居,活力秀美乐育,着力解决我镇在人居环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动乡村人居环境优化提升,近期对我镇的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也是脱贫攻坚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农村人居环境的发展可以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良好的人居环境进一步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将促进农村产业的集聚和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繁荣。农村人居环境的提升也可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使农村地区具备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农村的吸引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我镇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方位、多层次进行改造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初步成效。在“厕所革命”工作方面,X镇2019年至20XX年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建设目标任务数分别为936座、313座、955座、235座,235座,均已完成;2019年至20XX年公厕改造建设目标任务数共9座;实现了集镇所在地和行政村至少有一座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的要求。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各村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一是按照镇政府印发的《关于开展X镇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全民清洁活动的通知》《关于开展X镇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整治督导工作的通知》,坚持将每周二、周五确定为全民清扫日;二是建立“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全域推进”的长效机制,组建保洁队伍、巾帼服务队等“带头人、明白人”队伍,全镇51个自然村,配备村庄保洁员160名,时刻保持村庄清洁平整和路边沟排水畅通。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严格执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度,在春耕之际发动群众清理村内水塘、沟渠,全镇涉及X水库、2条河流和5条水沟,设立镇村两级河长4名,积极开展巡河活动,进行白色垃圾和水体污染物清理。治理自家房前屋后排水沟,对村庄排污沟进行清掏,避免沟渠堵塞,完善村庄污水管网设施。在村庄规划编制与管理上,进行任务村“1+5”规划编制,已完成六个村的规划。在村容村貌方面,着力提升村容村貌,抓项目建设,促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宜居村庄。首先加强乡村建筑风貌建设,主要是突出民族特色和旅游环线地域特点,对旅游环线村庄房屋进行立面改造。其次推进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内道路硬化、公房、水冲式厕所、垃圾池,村庄美化、绿化、亮化等全覆盖。截止目前,购买垃圾车1张、垃圾箱60只,公厕维护54座,种植绿化树6000株。稳步推进四类、非四类危房改造和庭院美化等项目。在建设和管护机制方面,制定《X镇村庄保洁员工作制度》,明确村庄保洁员总则、配备要求、岗位职责、管理和考核等内容,将村庄环境卫生方面的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中。在组织领导方面,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提升人居环境行动领导小组,贯彻落实省州县委、政府的决定部署,统筹推进全镇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各项工作,指导、协调和解决在提升城乡人居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对省州县有关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成立X镇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整治督导工作组,即时启动自检自查工作。紧扣 引领绿美乡村建设行动主题,积极探索实施“党组织+企业+合作社”模式,在全县创新成立乡镇绿美苗木培育公司——红河绿美农林开发有限公司,从源头上推动和解决了绿美乡村建设绿植资源、管理和持效发展的问题。

二、问题分析

一是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由于宣传工作不到位、推进工作方式方法不科学以及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原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上热下凉”问题,特别是政府统筹水泥、砂石,由群众投工投劳开展的人居环境改善工作,镇村干部热情高,群众却“等靠要”,缺乏内生动力,不愿投工投劳,出现“干部进村自己干,农民站在路边看”等现象。

二是管网建设相对滞后,污水处理差异性大,存在因地制宜误区,群众环保意识薄弱。我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不完善、水平低下问题颇多,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污染水体。已有管网的农村多数也是雨污合流管网,雨污分流不彻底,对污水收集、处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农村居民的生活污水排放方式存在诸多差异,有的生活污水排入明沟或暗渠,有的就近排入溪、河及池塘,还有的农户将粪便等收集作为肥料,其余的用水直接泼洒,使其自然蒸发或渗入土壤。农村污水处理过分强调并片面理解“因地制宜”,技术应用五花八门,导致生产制造、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均形不成规模效应,不利于降低投资与运行费用。由于环境意识淡薄以及对污水治理工作认识的偏差,群众普遍认为农村生活污水不是影响当前河道水质的主要因素,生活污水治理也不能给村民带来直接利益。村民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给污水处理工作带来不小的阻力。

三是垃圾分类体系构建滞后,治理工作不细致。由于观念认识和生活习俗等因素,目前我镇部分村生活垃圾混合收运,收集方式主要是人工清扫、机械清扫以及利用垃圾收集点集中收集,各种垃圾不能完全做到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整体工作看似推进有序,实际则是徒有虚表。在垃圾分类上还没有凸显良好效果,没有形成相应的机制体系。虽然我镇在不断扩大垃圾统一处理,鼓励村民分类奖补,但还未形成具体的垃圾分类奖补办法。面对目前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取得的成绩,各级难免出现一些倦怠心理。下一步工作如何深化,如何抓准薄弱环节让治理工作更细致精准,如何解决垃圾斗清运不及时、非公共区域垃圾胡乱堆放等老大难问题上思考不够深入,管理缺乏耐心,直到问题被通报一次才集中解决一次。

四是工作开展不平衡,总体规划相对滞后。各村的重视程度和推进力度不同,反映在工作成效上差别明显。工作推进不平衡,资源优势明显、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较快的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较快,村容村貌变化大;一些地处偏远、缺乏产业支撑的村庄,村周围垃圾乱倒现象依然存在,村内背街小巷污水横流、柴草乱堆乱放现象难以根治,整治工作任务艰巨。

三、对策建议

依据调研所发现的实际问题,结合我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引领制,凝聚思想共识。坚持生态治理,全面促进绿色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治理、保护、修复并重,坚决守住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构建“山水相融、田林交错、城园一体”的生态格局。进一步推动成立由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乡贤能人组成的人居环境发展理事会,组织开展政策宣传、规划听证、民意征集、矛盾化解等工作,建立干群联保分片,开展“有节同过、有话共述”,推动树立“我的家乡,我建设”主人翁意识,进一步拉近干群关系,建立情感共鸣,凝聚发展共识。召开群众大会,收集群众关于人居环境治理发展意见建议、需求等,进一步提升村民在人居环境治理提升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持续巩固和争创省级森林乡村、省级文明村和州级文明村成果。坚持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古朴村落为形,把尼美和桂东片区哈尼梯田打造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样板,建成健康休闲的湿地公园,严格落实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统筹保护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循环生态系统。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持续打好以勐甸河(乐育段)、红星水库为重点的河(湖)库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开展水域联合执法,保护河库区生态。强化林业基础设施,加大资源保护与监督力度,提高森林防火、公益林管护等林业资源管护能力。

二是群众评优制,推动全民参与。实行农户“门前三包”、“美丽庭院”评比,农户对自家门前、屋内进行日常保洁,对“四地”(边角地、空闲地、闲置宅基地、拆违地)及庭院进行种绿护绿,利用召开“三话六学”乡村夜话、群众会的时机,由村民大会对农户的环境卫生进行评优考核,并对考核结果进行公示曝光,发放适当物质奖励,从而激发群众争优意识,切实提高群众参与绿美乡村我行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红领巾标兵制,扫好自家屋。全面改善农村卫生面貌,进一步依托学校人多、点多、面广的优势,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孩子们上好义务教育劳动技能课,组织学生到各家各户检查家庭卫生、庭院绿化美化,按照实际情况填写“家庭卫生打分表”,作为每个季度家庭卫生评比的依据,让孩子们充当讲究卫生的“小卫士”,引导家长讲文明、讲卫生,同时,对村内小零食袋白色垃圾进行我的垃圾我清扫和“给小树浇浇水”行动,培养孩子集体责任感和爱美护绿意识。

四是五级联动制,垃圾天天清。进行“户清扫、村小组保洁、自然村收集、村委会转运、镇处理”的“五级联动”垃圾清运处理机制,每家每户清扫自家院落及房前屋后;村小组保洁员清扫公共区域,自然村建立固定的垃圾临时堆放点;村委会负责将各村垃圾清运至镇垃圾处理场,镇定期对垃圾处理场垃圾进行集中清运,确保农村垃圾定点收集、定时清运、及时妥善处理。全镇实行垃圾清运保洁收费制度,按照每户100元/年收取,确保卫生保洁长效良好运转。

五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创新模式,加大污水治理力度。根据不同村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当地的污水处理模式和技术,避免一刀切。如,对于人口稠密、污水排放量大的村庄,可以采取集中处理的方式;对于人口分散、污水排放量小的村庄,可以采取分散处理的方式。在制定农村污水治理方案时,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如,应该根据6个村各自的地理、气候和污水排放特点,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工艺和技术。进一步创新探索污水处理的模式,如建立农村污水治理合作社等,通过村民自治的方式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服务。这种模式可以将政府、农民和社会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工作。

六是建构合理有效的垃圾分类体系,推进无垃圾治理。重点对乡村道路沿线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排查,全面清理路域周边各类垃圾;结合农村非正规垃圾排查治理工作,发动村、学校、商户积极开展陈年垃圾清除活动;因地制宜配备垃圾收集车、建设垃圾填埋场,进一步引导群众积极开展农户庭院环境整治。坚持“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定期不定期深入各个村开展督查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加快整改、定期通报情况、倒逼责任有效落实,把全镇无垃圾工作纳入对各村视察督导和年度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内容,严格追责问责,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推动建成可视范围内无垃圾、无污水、无异味的“三无”目标。以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为重要载体,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七是整合资源,高位推进。为扎实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积极争取上级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坚持把厕所革命、垃圾革命、风貌革命与生活污水治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及秸秆资源化利用、村庄规划编制等工作有机衔接起来,统筹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改善提升村容村貌,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乡村建设,注重后期管护工作,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效推进。

八是强化主体责任责任,夯实工作任务落实。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协调推进,健全完善部门协同配合、镇村组村上下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聚焦农村改厕、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畜禽养殖处理设施配建和散放养、农业投入品和生产废弃物、村庄黑臭水体等突出问题,全面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大改善、大提升。加快补齐农村短板,以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为重要载体,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强化基层党组织统领作用,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发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运营、管理、整治等活动。结合村内宣传和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营造良好氛围,使人人参与、人人建设美丽家园成为每个村民的行动自觉。聚焦目标、突出重点、持续用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往实走、往细走,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