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工作汇报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工作汇报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
xx区xx蒙古族乡地处合黎山北麓,巴丹xx沙漠南缘地带,东临xx旗x,西接x县x镇,全乡行政区域面积1342平方公里,境内山峦重叠,地形起伏跌宕,平均海拔1900米,是走廊平原与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也是河西走廊进入xx通往内蒙的必经之路。乡域内资源能源富集,旅游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是xx区唯一的少数民族牧业乡和蒙古族侨民居住乡。辖xx村、紫泥泉村、红泉村等3个行政村、7个合作社和46个牧点,散杂居着蒙古、土族、裕固族、汉族四个民族共329户860人。蒙古族侨民系1932年从外蒙古迁入,全乡蒙古族96户150人,其中归侨9人,侨眷55人。止xx年,全乡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5143元。
二、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部署及区委工作要求,提高政治站位,突出创建主题,按照“ 引领聚合力、项目建设强基础、产业发展增动能、民族团结促和谐、乡村振兴惠民生、社会治理保稳定”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11146”工作法,深入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
一是坚定一个方向。始终以主席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遵循,把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作为根本方向,带领和激励全乡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富民兴边,形成了全员参与、全心投入、全民共享、全面进步的创建工作格局,坚定了全乡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共同意识,为全乡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凝聚起磅礴向上的精神力量。
二是高举一面旗帜。始终高举民族大团结旗帜,把守好促进民族团结生命线摆在首要位置,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考验,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群众,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群众,引导全乡各级组织和牧民群众牢牢把握“两个共同”主题,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进“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加快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中上当先锋、做表率。
三是坚持一个中心。始终把服务推动全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中心任务,全面提升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综合利用毗邻大峡谷景区的资源禀赋、张阿公路开通的有力契机和支持边远民族乡发展等政策利好,持续基础设施建设,全心全意为农牧民谋幸福,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经济实力、社会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四是实现四项目标。始终把“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四项指标作为高标准落实创建工作的评估标尺,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基础设施再完善。以促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均等化为目标,投入资金970万元改造塘坝9个,有效解决全乡856亩饲草地灌溉难题;争取游牧民定居工程资金800万元,新建牧民新居224套,全乡住房安全实现100%;投入资金1273万元完成阴帐河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大峡谷景区及全乡牧民用水更为充沛;完成3个行政村、沙坡安置点、育肥基地、景区道路等通村公路31公里,修建简易牧道33公里,牧民出行更加安全方便。投资3600万元高标准打造喀尔喀风情小镇,完成民俗一条街、集镇污水处理站、公共交通停车场等项目,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完成锅炉改造、后院硬化等工程,基层政权行政力持续提升。
产业发展有后劲。立足区位优势,围绕富民目标,做强畜牧业,做优旅游业,全乡呈现出生态持续改善、群众有效增收、经济稳步增长的良好局面。在畜牧业方面,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严格落实xx省第二轮草原禁牧奖励补助政策,每年为牧民发放奖补资金700多万元,推深做实草原禁牧工作;争取草牧业资金480万元,在临泽、阿右旗边界新建围栏260公里,修建管护站5处,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实施科技兴牧,建成xx集中养殖区1个,巩固提升红沙窝育肥基地、山湖种羊场等规模养殖场3个,完成红沙窝育肥基地2753亩饲草地的客土覆土任务,年羊存栏量达2.4万只,现代畜牧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在旅游业方面,紧抓xx大景区建设机遇期,加快建设喀尔喀风情小镇,成立喀尔喀旅游开发公司及喀尔喀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牧民以林草地、房屋等现有资源折价入股参与小镇开发,加快培植餐饮服务、土特产品销售、民族歌舞传承汇演等经济增长点,形成旅游助推扶贫开发新局面,目前喀尔喀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吸收股金440万元,入股牧民以8%的分红比例实现增收;加强政企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支持大峡谷景区开发网红桥、特色民俗、熬包广场等项目,喀尔喀风情小镇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作用不断发挥,乡村文旅产业加快发展,旅游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民生保障上水平。始终坚持集中力量办好事、办实事,不折不扣落实党的各项惠民利民政策,努力使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全乡70名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全部上学;修建乡文化综合服务中心,配套建设文体活动室、阅览室等场地,实现农家书屋、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覆盖;扩建xx乡卫生院,配齐医疗器械设配,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等政策,全乡参保率达98.5%以上,少数民族群众“看病难”得到有效解决。将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和特困供养人员全部纳入社会兜底保障,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4万元,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组织实施“春风行动”和少数民族劳动力培训“出彩”等工程,累计开展培训900多人次,全乡少数民族劳动力致富信心更足、本领更强。归侨侨眷生活补贴、宗教界人士生活补贴等惠农补助按审核程序全部足额发放,共同繁荣局面进一步巩固。
社会治理见实效。以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为抓手,深入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建成乡综治中心1个,全面提升响应群众诉求和为全乡群众服务的能力。加强乡、村综治信访维稳基础工作,深入开展平安创建,组建群防群治队伍,强化特殊人群管理,发展与治理良性互动局面加快形成;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时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消除不稳定因素,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明确禁止境外宗教人员到我乡境内以任何名义开展非法传教活动,禁止宗教教职人员以任何名义非法到境外参加学习培训,从源头上做好严防各类邪教的滋生萌芽和境外敌对势力的宗教渗透工作;始终保持对涉黑涉恶问题的高压严打态势,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挖细排涉黑涉恶问题线,为社会大局稳定保驾护航。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对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安全生产形式平稳向好。常态化开展“新冠肺炎疫情”和“非洲猪瘟”防控,设立省级检测站1个,强化食药、餐饮卫生的监管,切实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五是抓实六项工作。始终把落实各项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互助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从六个方面精细化推进创建工作抓实见效。
夯实组织保障。建立乡党委主要领导总体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专门力量具体抓、各村“两委”配合抓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创建工作中的领导主体作用,确保创建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从工作任务、责任分工、时限要求等方面绘制创建“路线图”,制定细化“任务书”,列出具体“时间表”,明确乡、村、社创建工作重点,构建“责任互联、功能互补、调节互动”的创建工作网络。坚持创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同提升,利用中心组学习会议、乡领导会议、干部工作例会等,定期研究创建工作,专题听取工作汇报,常态化加强领导指导,形成全乡上下“一盘棋”的创建合力。
营造创建氛围。坚持“线上”严抓,“线下”常抓,用活微信、今日头条、xx在线等新兴媒体,大力宣传全乡民族团结示范创建亮点工作;配合拍摄《xx省“两个共同”示范建设巡礼系列专题片》等专栏节目,协助完成《一个都不能少》等影视作品取景工作,成功举办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东大山雪地登山赛等赛事活动,有效提升了民族乡影响力。按照“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要求,组织全乡少数民族群众参与喀尔喀蒙古族长调民歌大赛、《歌唱祖国》快闪拍摄等富有特色的群众性活动,营造“广泛参与创建、人人支持创建”的浓厚氛围。先后投入60余万元,在集镇主干道灯杆制作悬挂民族团结宣传牌100多副;投资270万元,设置大型宣传电子屏3块,建成“石榴籽”雕塑广场、蒙古象棋广场、三角广场等民族团结主题广场,成功打造室外民族宣传阵地。
强化思想教育。坚持把民族团结学习宣传和思想教育作为基础性工作放在首位,利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等会议,深入学习主席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精神、中央和省市区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等内容,切实将各级党组织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区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上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成为党员干部的思想共识。连续17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深入人心;持续开展民族政策法规“七进”工作,定期赴东山寺开展信教群众民族宗教政策宣传培训,引导群众增强遵纪守法、民族团结、服务社会、共建家园的责任意识,争做民族团结的维护者和促进者。至目前,全乡涌现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3人、先进集体1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1人、先进集体1个,全乡上下参与创建活动的热情进一步激发。
传承民族文化。乡党委、政府立足喀尔喀蒙古族文化的异质性和独特性,坚持开发挖掘与传承保护并举,大力发展民族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当前,已协调xx银行为红泉村满德拉农民专业旅游合作社注入贴息贷款1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通过深入挖掘喀尔喀蒙古族特色文化元素,推呈一批以绿色牛羊驼肉为供给的特色美食,培育一批以马头琴、安代、顶碗舞等为依托的精品歌舞,打造一批以骑马、射箭、摔跤等为主体的体验项目,充分释放文化资源的经济效益。同时,常态化举办长调民歌大赛、那达慕大赛、蒙古族语言培训班等文化活动,不断提升蒙古族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努力让xx成为体验喀尔喀风情、留住乡愁记忆的地方。
创新工作载体。为增强创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乡党委、政府在创建工作中坚持抓好“三个结合”。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贯彻主席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和“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总体要求,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扎实开展脱贫攻坚行动,全力推进“绣花”式扶贫,xx年全乡14户45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相结合,围绕移风易俗、成风化俗,实施“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等系列主题活动,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与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工程相结合,坚持把建设美丽牧区作为扬生态之长、应群众之盼、圆小康之梦的一项战略举措和民生工程,高标准开展全域无垃圾创建、“十走四治”行动、“清三堆治三乱”等活动,营造村容整洁、管理科学的生产生活环境。
确保边界稳定。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边界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坚决打击扰乱边界稳定、霸占草场、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提升边界治理工作的信息共享、资源整合,行动互助、优势互补的能力和水平。本着民主协商、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原则,与xx阿朝苏木、山丹红寺湖镇、临泽板桥镇等兄弟乡镇建立联谊机制,签订《边界友好公约》,教育毗邻村社牧民信守《公约》,抓住“五一”劳动节、民俗文化敖包节等有利时机,举办体育运动、观摩交流、文艺汇演等各类联谊活动,努力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自觉加强以双拥工作为核心的全民国防教育,主动配合解放军部队军事演练,为巩固边防、维护稳定打牢坚实基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经济基础需要进一步夯实;二是民族政策入脑入心、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氛围等方式载体需要进一步创新;三是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制度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四是中央和省市区支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利好政策等还需进一步用足用活。
四、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调研检查为新的起点,精细化开展查漏补缺和整改提升工作,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创新工作思路,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奋力开创新时代全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思想认识。坚定不移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秉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的工作理念,按照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总要求,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展好全乡各单位创建工作,挖掘培树民族工作的先进典型和事迹,注重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改进宣传方式,拓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宣传空间。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打造实体化的宣传载体,扩大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创新成果的网上传播,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把互联网空间打造成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平台;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内容,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使全乡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体制机制。把创建工作纳入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统筹实施,使民族团结进步理念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体现在各行各业中,体现在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实践中。坚持抓基层、强基础,把创建工作重心下沉到村社牧点、景区景点等地域,深入开展“结对认亲”“互助共帮”等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联谊活动,增进各族群众感情交流。
四是坚持法治引领,强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服务管理。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问题,加大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政策的宣传,将民族法律法规、民族政策和民族知识纳入全乡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提高党员干部利用民族法律法规、民族政策和民族知识做好民族工作的意识和能力,确保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落到实处,纵深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