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教育局2024年工作计划

县教育局2024年工作计划

县教育局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教育发展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主席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实施教育跃阶攀高行动,加快构建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聚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高质量打造“学在XX”品牌,为我县加快建设和美共富现代化XX家园、精彩开启中国式现代化XX实践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智力支持。

  重点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优化资源配置,做强教育发展硬件

  1.加快项目建设,满足发展需求。计划实施教育项目5个,含新建项目3个、续建项目2个,年度计划投资1.95亿元,谋划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新建项目分别是XX县妙高小学体艺楼和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其中妙高小学体艺楼建设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年度计划投资500万元;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总投资1770万元,进行全县各校中小学安全防护及消防设施提升改造和对民族中学、育才小学、王村口小学、万向中心学校、大柘小学、梅溪幼儿园等6所学校校舍进行维修改造。续建项目为职教园区迁建工程和XX县学前教育补短提升工程。其中职教园区迁建年度计划投资1.38亿元;学前教育补短提升工程,完成石练幼儿园建设和示范幼儿园扩建等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200万元。

  2.提升装备水平,优化办学条件。针对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国家督导评估反馈问题清单,着力农村小微学校教育装备资源优化整合综合利用提升,进行部分实验室及设备改造提质升级。推进教育装备配备升级,其中高标准配建以STEM中心、创客教室、艺术教室等为主题的创新教室5个,拟投入建设资金100万元,完成400台师生计算机配备更新,拟投入资金360万元。迭代升级“遂心学”“遂心教”2个系统,形成网络研修、公益讲师2个新的应用场景。投入30万元为部分学校购买机器人大赛软件设备,提高我县学生在市级比赛的获奖水平。

  二、完善教育体系,提升教育发展软件

  3.实施普惠保障行动,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加大乡镇公办园的招生保籍工作,提高乡镇公办园学位利用率,新增后江幼儿园、开发区幼儿园2所公办园,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75%以上。加强等级园创建,计划梅溪幼儿园创成省一级园,开发区幼儿园、后江幼儿园创成省二级幼儿园,新增一二级园3所,优质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推进集团化办园和教育教研片区共同体建设,发挥龙头幼儿园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安吉游戏试点园和全县云和木玩课改和本土化园本化课程开发,推动办园特色化品牌化。巩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成果,做好省级评估问题整改,力争通过教育部评估,创成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

  4.实施强校提质行动,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制定新优质学校成长发展规划,落实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通过高起点举办新建学校、改造帮扶基础相对较好的学校等方式,加快办好一批条件较优、质量较高、群众满意的“家门口”新优质学校。全力做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成果和问题整改提升,按照国家评估反馈提出的问题清单,着力解决资源配置、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好全面整改提升,全力提高群众的教育满意度。大力加强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健全学区和集团办学管理运行机制,促进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快推进学区内、集团内学校实现优质均衡。

  5.实施内涵建设行动,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全力推进实施“县中崛起”工程,打好公民办协调发展组合拳,构建和谐公民办学校发展机制,稳步提升XX中学本部校区“本科”上线人数,特别是特段线人数;通过县域高中师资多向流通与互补,做实做强做优育才高中“精准班”与“精准帮扶”;持续做好公园路校区体艺特色发展。推动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建立科学多元的县域高中评价体系,在结果性评价的基础上加入过程评价,探索“以入口看出口”“从起点看变化”的增值评价,全力冲刺“清北”“C9”“双一流”等重点高校录取人数。

  6.实施学生关爱行动,强化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规范、全面、系统做好送教上门工作,完善随班就读档案,真正服务好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完善资源教室布点,拟新建4个资源教室,扩大覆盖面;加强资源教师培训,实现全县受训资源教师全覆盖,为教师专业成长再建新平台;建立健全残疾儿童分级管理制度,每个学校建立残疾儿童专门档案,进行有效管理。

  7.实施服务创新行动,推进职成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加快建立具有革命老区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根据县域“三大发展主平台”需求,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以“工业复兴”“旅游升级”等为切入点,积极进行专业结构设置调整,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现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专业,加快建设康养、家政等人才紧缺的专业,努力开设紧缺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建设,畅通“中等职业教育—职业专科教育—职业本科教育”的人才成长通道。优化成技校新发展格局,构建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组织“四位一体”的精准培训体系,实现年度职业教育培训规模达到4000人次。

  三、建设优秀队伍,优化教育发展内核

  8.健全师德教育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作用,抓牢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进一步落实教育、管理、考核、监督于一体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大教师有偿补课监督和查处力度,建立健全教师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和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制度,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开展师德师风警示教育、师德先进典型培树,发挥典型示范辐射作用。加强学校QQQ、“双微”等自媒体管理。

  9.健全教师培养机制。加大“教师培训计划”实施力度,推动开展校长教师全员培训,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全面提高校长办学治校能力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深化“遂心研”数字教研平台、教研共同体、“三名”工作室建设,组织开展专题研讨、教学互惠、论文评比、课堂评优等教研活动,打造名师示范课。继续实施头雁工程、“点亮名师”工程,借力山海协作、双名工程、市名师工作室等平台、全面提升我县教育人才的培养力度。全力做好人才招引和培育工作。

  10.健全教师激励机制。推动教师有序交流轮岗,立足学区内、集团内和城乡间为主实施骨干教师交流轮岗计划,加快实现县域内师资均衡配置;加强县域统筹,促进思想政治、科学、体育、艺术、心理健康等紧缺学科教师校际共享。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突出履职、业绩和师德,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导向作用。

  四、推进质量提升,升级教育发展驱动

  11.健全“大思政课”教育体系。深入推进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统筹用好国家中小学思政课统编教材、《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各学科教学,着力打造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工作体系,厚植学生爱党爱国情怀。做好红色基因传承文章,遴选推出一批思政“精品课”,加强优质教学辅助资源建设。提高教师专职化专业化水平,建立思政课教师教研共同体、集体备课制度。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开学第一课”等德育品牌活动。

  12.加强科学人文素养培养。全面落实各学段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加强科学教育,开齐开好科学类课程。加强学校实验室建设,完成必做实验和开展探究实践活动。丰富科学教育资源,开展科普教育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实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丰富读书资源,建设读书服务平台,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13.强化音体美劳教育。开足开齐体育和艺术课程,鼓励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落实每日校内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要求,常态化开展校园体艺节、科技创新、科学素养等赛事和展示活动。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有效防控学生近视。以校为单位制定劳动教育清单,建立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常态化开展家务劳动和校园劳动,定期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加大推进“双减”政策落实力度,建立“基本+选择”课后拓展课程,不断丰富课后延时服务内容。开展绿色学校、美丽校园、无烟学校、健康学校、无废学校等创建,积极参与全县文明县城、依法治县等创建工作。

  五、强化教育 ,发挥思想政治引领

  14.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深入推进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从“关键少数”向学校拓展,从集中化教育向经常化教育延伸。进一步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公民办学校(园)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聚焦“一校一品”,深入开展红色文化传承,重点挖掘教育 的特色亮点,通过实施“红色引领”“红色强基”“红色示范”“红色保障”四大工程,打造一批具有XX辨识度的学校 品牌。认真做好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组ZSHH、认真制定发展党员年度计划,吸收优秀年轻教师加入党组织,严格做好入党积极分子与新党员的教育、培养和考察等工作。

  15.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健全教师党员理论学习制度,以自学、集中学、专题培训、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党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贯彻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和精神,学习前沿教育思想、教育改革创新经验,并结合单位实际,研讨教育教学、课程改革、学校管理等方面的重难点工作,不断提高教师党员的党性修养,做主席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典范。

  六、聚力普惠为民,增强教育民生保障

  16.保障教育公平。推进教育关爱制度化,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和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政策;完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确保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子女入学“零障碍”;完善孤儿、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精准摸排机制,强化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17.完善资助体系。建立健全幼儿资助制度,通过减免保教费等方式,切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幼儿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坚持和完善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生活补助;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对符合条件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国家助学金、免除学杂费;对符合条件的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提供国家助学金、免除学费。

  18.聚焦环境优化。健全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持续提升“三防”能力水平。继续强化校园安全“无缝隙”管理,常态开展校园安全教育和防灾减灾应急演练活动。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重点强化校园欺凌、食堂卫生、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等专项治理。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月报制度,扎实开展“平安校园”创建,确保校园安全无事故。全面抓好防溺水、消防安全、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学生交通安全保障、食品卫生提档升级等专项行动,确保校园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