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汇编(5篇)
教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汇编(5篇)
目录
1.
市教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2
2.市教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19
3.市教育局2024年全市教育工作要点29
4.县教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42
5.县教育局2024年教育工作要点50
市教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
2024年,全市教育系统坚持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及国家、省教育工作部署,紧紧围绕“12991”工作思路【坚持“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一个目标;突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两项重点;强力推进“ 领航工程、立德树人工程、中小学幼儿园扩容提质工程、基础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工程、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工程、高等教育‘双一流’工程、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教育数字化赋能工程、教育治理创新工程”九项工程;持续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教育集团化改革、义务教育‘双减’改革、招生机制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县管校聘’改革、教师激励机制改革、协同共育改革”九项改革;努力办好一批教育民生实事】,凝心聚力、务实笃行,奋力开创XX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坚持“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
1.全面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围绕建设教育强市目标,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4.5%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9%,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8%。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保持100%、巩固率达到98%,原建档立卡学生巩固率达到100%,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到90%以上,特色学校达到250所,农村优质学校达到140所。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4%,特色学校达到40所,普通高中招生人数达到9.5万人,就读优质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达到65%。全市新增特殊教育资源教室30个。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学校覆盖率、学生有意愿参与率100%。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率不低于80%。评选认定XX市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0个、“双师型”骨干教师100名。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评选认定市级高水平专业5个。
2.健全教育发展保障体系。加大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严格落实各学段教育生均拨款制度和教育专项投入政策,确保实现“两个只增不减”,全年教育经费投入达到294.4亿元。落实《河北省内部审计规定》要求,推进内部审计全覆盖,强化审计监督效能。建立完善开放灵活的教师补充机制,新招聘补充教师3000人以上。
3.提升教育系统作风效能。深入开展“四下基层”活动,充分发挥市、县两级驻校干部作用,指导督促基层薄弱学校有效处置负面舆情,将问题矛盾化解在基层一线,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结合“周末XX专家行”活动,持续办好“XX教育大讲堂”,营造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学习氛围。
4.实施精准考核奖惩。修订对县(市、区)、市直学校考核办法,健全完善科学精准考核体系,强化过程性考核,用考核数据引领教育各项工作争第一、创唯一。同时,做好对外宣传、信息公开、议案办理、督查调研工作,加强离退休干部和关心下一代工作,推动保密、档案、后勤、捐资助教、全面深化改革等各项工作。
二、突出两项重点工作
(一)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坚持科学教育质量观。实施课程教学深化行动,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引导学校构建多样化有特色课程体系。加强考试命题研究,做好教考衔接。推进教育科研转型,构建研教、研学、研评、研考一体化教研体系。实施“1+X”学科教研课程,促进学科教研由活动化向课程化转变。深化网络教研,各学段各学科全年网络教研不少于150次。深化与北京海淀区、天津南开区等地互动交流,构建区域教研新样态。
6.加强教育质量监测与发展研究。组织实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做好区域内学业质量监测,开展质量评估监测专项培训,争创河北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试点单位。建设一批教育发展研究基地,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等重大问题,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研究,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7.优质普惠发展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建立乡(镇)村共同发展机制,每个乡(镇)至少创建1所公办中心园为农村示范性幼儿园。优化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布局与结构,创建游戏教育实验区和游戏教育实验园。创建5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10所城市一类幼儿园,15所农村示范性幼儿园。实施特殊教育普惠融合行动,推进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安置工作,提高送教上门工作质量。
8.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办好一批“家门口”优质学校。以学校标准化建设为统领,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为重点,深入开展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对口帮扶和结对帮扶。评选30所农村优质学校和50所特色学校。
9.优质特色发展普通高中。有序扩大优质高中招生规模,创建10所普通高中特色学校。深入开展省级示范性高中和高等院校对口帮扶县中计划,带动提升全市县中整体办学水平。探索实施县域内普通高中集团化建设,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10.创新融合发展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转型发展,重点服务支撑我市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主导产业创新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县域特色经济发展。引导职业院校紧密对接新产业、新职业、新业态,培育建设一批“专精特新”的“一招鲜”微专业、微服务。深化校企合作,重点培育市域校企合作共同体。探索推进职普融通实验班、“提前就业班”项目。完善职业技能大赛体系和职业院校教师培训体系,在全市中职学校推行“全员导师制”。
11.优质内涵发展高等教育。坚持以服务区域发展战略为导向,围绕我市产业状况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加强专业群、教学资源库、教师团队、双高院校建设。加快市域产教联合体、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建成一批通信数字化、智能制造专精特新、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产业学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
12.推进终身教育创新发展。开展学习型社会建设促进行动,完善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推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健康有序发展,规范校外教学点设置。丰富教育资源供给,满足城乡居民终身学习需求。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和社区教育,依托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延伸拓展老年大学办学网络。
13.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开展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成果巩固年行动,持续优化义务教育结构,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占比不超过5%。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开展标杆引领示范行动,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14.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组织开展第27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和河北省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宣传月活动。推进XX市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等级评价工作。深入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组织开展“名家进校园”“送经典下基层”等活动。全面推进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年测试完成1.5万人次。评选全市第三批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5所。
15.推进教育交流合作。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引进京津优质教育资源,建立一批京津冀教育一体化合作项目。主动与京津和经济发达地区优秀企业对接,做好教育系统招商引资工作。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外事交流、公派访学和培训、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实现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
三、强力推进九项工程
(一) 领航工程
16.强化思想引领。持续深化主T教Y成果,组织基层党组织常态化开展宣传活动。举办党员示范培训活动3期,培训300人以上。完善基层 工作考核办法,压实 工作责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专题研究和专项督导检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切实抓好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校园工作。
17.强化组织引领。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提升基层党组织活动规范化水平。实施中小学校 强基和民办学校 提升工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开展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持续开展纠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整治活动。强化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提升离退休干部 工作质量和服务保障水平。持续推进机关廉洁文化建设,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积极开展巡察整改试点工作,建立完善常态化推进整改落实工作机制。
18.强化示范引领。做好全市首批7所省级中小学校 示范校创建培育单位验收,开展第二批省级中小学校 示范校创建活动。创建市级 示范校10所,打造市级样板党支部30个,评选党员先锋岗100个,评选 创新案例不少于100篇。
(二)立德树人工程
19.强化德育教育。推动“三进”主T教Y活动学校、师生全覆盖。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索“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育人体系,评选思政课、学科思政课、班会课600节。落实国家《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行动计划》,开展爱国主义示范校推介和第三十一届全市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加强国防教育,提升青少年国防素养。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20.强化身心健康教育。夯实学校体育工作基础,持续推进校园足球改革,举办第二十届全市中小学生体育节,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达到35%。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学校卫生室建设和校医配备,建设全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干预数据监测平台,创建市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示范学校50所。强化学校心理健康课程建设,落实每两周1次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市、县两级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心,探索创建XX市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化学校。健全教卫融合的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和转介机制,畅通医校之间双向联系绿色通道。评选50所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和2个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单位。
21.强化审美素养教育。实施中小学美育浸润行动。举办第三十五届全市中小学生艺术节,创新举办中小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加强艺术社团建设,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级合唱普及率达到70%以上。组建全市中小学美育工作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开展美育教师优质课、基本功比赛和专项培训。全市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合格以上率达到80%。创建第四批“双爱好、双特色”示范学校50所。
22.强化劳动和生态文明教育。强化劳动课程落实,实施校内、校外、家庭劳动教育清单制度,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活动实现全覆盖。举办第三届全市中小学生劳动节,开展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劳动教育优质课评选和第四批市级劳动教育示范校、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创建。创建省、市、县(区)三级绿色学校200所,覆盖率达到75%。
(三)中小学幼儿园扩容提质工程
23.推进中小学幼儿园项目建设。规划总投资34.29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学校77所,规划建筑面积93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2.1万个。承担完成省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提质工程项目30所,省民生工程项目7所,市民生实事项目15所。
24.加快市直学校项目建设。2024年8月底前市二十九中新建综合实验楼、市十一中学逸夫楼西综合楼加固续建项目竣工投用。2024年9月前市二中学生宿舍楼、市三中新建综合楼、市第四职业中学综合楼、市实验小学新建综合教学楼新开工项目开工建设。市一中科技馆和校训塔、市二中新建综合楼、市荀子中学综合办公楼新谋划项目力争年底开工。
(四)基础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工程
25.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实施建设类项目89个,涉及68所学校,规划总投资33120万元。购置设备79618台(件套),涉及59所学校,规划总投资3966万元,切实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
26.推进中小学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强化实验教学装备保障,提高实验室规范化建设水平,加强学校危化品管理,严控教学仪器设备质量,创新实验教学空间发展,科学应用现代化技术装备。推进各县(市、区)及市直学校创建市级标准化图书馆。
27构建优质均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提升学前教育办园和保教水平,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推动高中多样化发展。创建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实验校)、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实验区、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实验区。实施普通高中多样特色行动,加快扩充优质普通高中资源。
(五)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工程
28.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实施中职办学条件达标工程。举办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开展中职教育“双优”创建活动,评选认定10所优质学校和15个优质专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评选认定5个校企合作共同体和5个示范性实训基地。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0%以上。
29.激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活力。实施高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统筹协调市域内高职教育重点专业发展方向,对接区域主导产业需求,建设一批高水平学科专业。支持高职院校创建省级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成一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技术技能创新平台。
(六)高等教育“双一流”工程
30.提升办学规模和质量。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加快建设区域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围绕XX支柱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等六大产业生态圈,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推进资源就地转化。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提高高等院校区域辐射性、影响力和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
31.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扩大“3+4”“3+2”“2+2+2”和五年一贯制等贯通培养规模,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高等教育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和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在服务教师队伍和区域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培养更多应用型技能人才。
(七)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
32.实施“三名”工程。开展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评选活动,培养评选1000名市级名教师、100名市级名校长、创建200所市级名学校,着力培育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专家型教师、教育家型校长、办学特色鲜明的名校。
33.提升师德师风师能。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师德师风提质年”活动,加大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整治力度,对师德失范行为发现一起、严惩一起。建立完善教师专业梯队成长机制,评选市级骨干教师700-800人。推进中小学名师素质提升专项行动,累计建设市级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基地校150个。
34.加强师资队伍保障。加强乡村学校师资配备,实施“三区支教”“银龄讲学”“师范生顶岗实习”“社会组织和专业人才支持乡村教育”四项计划,补足配齐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招收市级公费师范生150-200人。落实“十万学子进XX”,大力引进博硕人才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深化编制“周转池”运用,按照市委要求,会同编制、人社等部门彻底解决教师缺编问题。
(八)教育数字化赋能工程
35.完善教育数字化推进机制。建立专家团队,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培育校。加强区域交流合作,筹备第33届晋冀鲁豫四省市电教协助研讨会,组织“数字校园建设省级示范区(校)”遴选和创建工作,切实提高XX区域教育数字化发展影响力。
36.加强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创建智慧校园160所。扩大教育系统“IPv6”规模部署,校园无线网络覆盖率达到95%以上,推进校园有线、无线、物联网三网融合。完善教育数据管理平台,加快数字基座建设,深入推进XX教育大数据平台应用,形成统采共用、全面汇聚、循环迭代的数据共享机制,推进市、县、校三级教育数据融通。
37.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实施城乡联校网教共同体工程,每个县(市、区)不少于5所优质中小学与薄弱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结对帮扶。组织实施“志教融合”志愿服务教师数字化胜任力提升项目。高质量实施国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遴选基础教育精品课200节。开展微课制作、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课展示交流。每个县(市、区)建设1所以上人工智能创客教育示范校。推进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信息化标杆校和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
38.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开展网络安全知识宣传和培训活动,全年培训人次不少于2000人。配齐配足网络安全设备,强化网络安全隐患排查,及时修补网络安全漏洞。全面做好教育系统重要时间节点网络安全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九)教育治理创新工程
39.坚持依法治教。完善权责清单,推进依法行政。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全面提升学生法治意识,有效防范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持续开展省、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聘请法律顾问,探索建立学生矛盾法制调解机制。
40.提升学校安全防范能力。完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扎实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整治,严格网格化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及时消除校园安全隐患。创建法治安全工作室,推进公共安全课计划、课时、师资、教材、考核“五落实”,定期开展安全演练。构建防治欺凌有效机制,杜绝校园欺凌事件发生。探索创新多元化安全风险分担机制,强化保险保障功能。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和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全面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
41.优化教育发展良好生态。优化“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做好群众服务中心接访工作。完善教育舆情监测、研判、处置等工作机制,建强舆情工作队伍,稳妥做好网上舆情调控管控和应对处置。推进负面舆情四色预警、三级响应和“一落地两到位”机制,密切部门联动和媒体沟通,形成涉教舆情长效监管合力。加强教育宣传阵地建设,讲好XX教育改革发展故事,提高教育工作社会参与度、认可度,持续营造全社会理解关心支持教育良好氛围。
四、深入推进九项改革
(一)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42.持续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推动《河北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XX市落实〈河北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工作清单》落地落实。推进省认定试点地区和学校破立结合,创新探索适合XX实际的教育评价改革成果。评选推荐典型案例,全市宣传推广。
(二)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
43.持续推进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指导县(市、区)完善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充实教育督导力量。强化过程性督导,做好迎接省对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和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工作。深入开展督学责任区建设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各县(市、区)完成督学责任区全覆盖,完善责任区制度建设,配足配齐配强责任督学。
(三)深化教育集团化改革
44.持续推进集团化办学。加快集团内学校(幼儿园)在党的领导、发展规划、教学管理、师资培训、教育科研、学校文化等方面有机融合及特色发展。构建集团现代治理体系,推进资源共建共享。强化集团管理团队建设,建立考核评价机制,优化保障激励机制。完善城区学校(幼儿园)与农村学校(幼儿园)集团化办学机制,探索“初中+小学”跨学段集团化办学模式,巩固集团化办学覆盖率80%目标。
(四)深化义务教育“双减”改革
45.优化课后服务模式。在实施“1+X”服务模式基础上,推动课后服务走向课后育人,开展课后服务典型案例征集评选和省级课后服务示范县、课后服务示范校申报评选工作。健全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进校园监管机制。
46.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推行“效能作业”实施“基础作业+弹性(个性)作业”相结合的分层作业模式,完善作业公示、总量控制、分层作业等作业管理长效机制。探索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技术手段,协助学校和教师提高作业管理和设计水平,确保练、讲、评精准化,提高作业反馈有效性。
47.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各县(市、区)教体局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专门科室,强化教育监管部门行政执法力度。将隐形变异培训、违规收费、违规竞赛等作为重点,持续深化校外培训治理。完善镇街(社区)巡查、网格覆盖的工作体系,加强多部门工作合力。指导家长科学理性对待校外培训,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和家长经济负担。
(五)深化招生机制改革
48.持续深化招生机制改革。落实公民同招要求,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招生全面推行“平台招生、网络录取”,全市招生一网通办全覆盖,坚决杜绝“择校”行为。民办普通高中停止在审批地以外招生。全面打造智慧考务,推广中考体育智能化测试,完善智能化考务应用系统,对主城区标准化考点升级改造。开展招生系统安全警示教育,建强考试招生队伍,提升考试服务质量。
(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49.持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建市级课程基地30所,遴选第四批课堂改革示范校50所。推进义务教育阶段项目化学习,遴选项目化学习示范校20所。遴选作业改革示范校50所,开展作业改革示范校观摩活动。加强学科教研基地建设,每学段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现场观摩活动。
(七)深化“县管校聘”改革
50.持续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强化“县管”统筹,深入推进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总量控制,动态调控”机制。细化“校聘”程序,规范县(市、区)域内教师流动手续,提高交流效率。加大“县管校聘”督导考核力度,健全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持续实施跨校竞聘和交流轮岗,强化区域内教师资源配置,优化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
(八)深化教师激励机制改革
51.持续深化教师激励机制改革。提升和加强教师待遇保障力度,构建中小学教师延时补贴激励机制,全面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优化教师职称评审机制和教师职称评价标准,乡村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可按规定“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提升中小学校专业技术岗位副高级比例标准。对组织任命的教育系统领导干部,直接评聘相应专业岗位。定期评选表彰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等。
(九)深化协同共育改革
52.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学习宣传贯彻《家庭教育促进法》,持续推进“关爱学生幸福成长”“万师访万家”活动,畅通家校沟通联系渠道。通过“XX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驿站”每月开展一次家庭教育集中宣讲,探索推行家庭教育清单制度,提升家长育人素养和健康育人观念。创建第三批30所家庭教育示范校,评选200个家庭教育优秀案例。加强与公安、文旅、妇联、团委、科协等部门沟通联系,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凝聚家校社工作合力。
五、着力办好一批民生实事
53.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教育系统民生实事。持续推进主城区小学午餐供应和躺式午休全覆盖、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全覆盖、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全覆盖。优化“1+X”服务模式,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推进公办中心园提质升级。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平行分班。全面提升群众服务中心“接诉即办”质效。面向农村偏远地区开展普通话培训6000人、普通话测试4000人。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提质。扩大主城区核心区小学、幼儿园学生及护送家长上下学免费乘坐公交车覆盖面。构建多维家庭教育格局,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提质扩面。面向社会人员免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以上。优化心理健康测评云平台建设,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打造“高效、便民”一站式服务,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提升学籍业务办理一趟清数字化水平。全方位服务考生,打造便捷温馨考务。用心用情用力办好一批教育民生实事,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市教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
教育,准确把握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定位与方向,切实担负起主席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XX的光荣使命,努力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XX教育发展之路。
2024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七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着力强优势、补短板、抓改革、办实事,健全“四个体系”,大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与XX城市地位相匹配、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更好满足市民群众期待的教育高地。
1.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细化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健全完善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部署、市委工作安排落实机制。严格执行“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和市委实施方案,将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落实政治要件情况纳入教育系统督查事项。
2.进一步夯实基层 。探索建立任务交办、履职监督等工作体系,推动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落地见效。组织遴选XX市中小学校名书记工作室主持人,实施党务干部培养“扬帆计划”。启动全市首批新时代高校 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开展第二批基础教育 工作示范校创建,创建一批教育 品牌。
3.持续加强学生思政工作。建立完善“1+6+N”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交流平台,推动XX改革创新等成功案例和经验做法进思政课。发展壮大思政教师队伍,提高小学专职思政教师配比,推动各高校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充分发挥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五老”、优秀基层党务干部、各领域专家学者、行业杰出代表等在思政育人方面的作用。
4.大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抓好书记、校长“头雁工程”,加大市、区教育系统人才交流力度,深入实施“雏鹰计划”培养项目。深入推进“转作风、提效能、抓落实”专项行动,推动干部能上能下。
5.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更加主动地进行政策解读和权威发布,积极回应市民关注问题。
6.加快推进学位建设。新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校130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7万座,新增幼儿园2-3岁托班学位0.8万个。上半年出台中小学午休设备设施配备地方标准,分步改善学生午休条件,推动全市200所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含校区)实现在校午休学生“舒心躺睡”。新增15个优质中小学教育集团,完善集团化办学机制。遴选一批特色优质示范幼儿园。建成深汕高中园并招生,加快推进市第三十、三十三高级中学等项目建设,推动市第二十九、三十七、三十八高级中学等项目尽早开工。
7.办好特殊教育。继续加大特殊教育学位建设,加强市、区特殊教育中心建设,完善特殊教育硬件配置,按照“全覆盖、零拒绝”原则全面保障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
8.办好专门教育。健全专门教育管理机制,推动教育部门与司法、民政等部门联合办学,出台《XX市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入读专门教育学校管理办法》。
9.强化教育空间保障。上半年出台《XX市基础教育布局专项规划》,第三季度启动制定新一轮高中学位建设方案。加强教育用地规划实施与学位建设计划衔接,落实2024—2025年学位建设用地。
10.落实经费保障。健全教育经费保障体系,推动各区教育经费均衡投入、稳定增长。完善覆盖全学段的学生资助体系,健全“政府主导、学校协同、社会参与、学生励志”多元投入的资助育人新机制,增强XX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奖教、奖学、奖先进的公益力量。
11.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加快实施全市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年底开展中期评估,以评促建。加强高校工程类研究生学位授权点建设,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扩大研究生规模。推动XX理工大学加快设立,推动香港中文大学(XX)音乐学院建成招生。加快XX海洋大学筹建,加快香港中文大学(XX)医学院、公共政策学院等建设。新增高校院所共享互选课程。加强高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健全高校内控制度,规范高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管理,加强监督检查。
12.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深化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科教研产用”协同融合。推动EDA、BIM/CIM、先进电子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等国产化先进技术进教材、进课堂。推动高校与科技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南方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发展。支持XX大学进入“国家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计划。加快XX大学射频异质异构集成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进度,加快清华大学XX国际研究生院、北京大学XX研究生院省部共建肿瘤化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推进XX理工大学与合成生物研究设施、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等一体化规划建设。
13.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打造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先进制造、生命健康等前沿学科,统筹医学等学科建设,新增1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新增5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世界前1%。支持国内合作办学高校将校本部一流学科整建制布局XX。
14.加快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支持XX职业技术大学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学校,推动XX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升本,高质量完成XX职业技术大学深汕校区年度建设任务,推动XX城市职业学院招生。充分发挥XX东、西部职教集团对全市中职教育的引领作用,强化贯通式培养,推进中、高、本职业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优化调整中职学校设置、招生规模,支持各区新建公办中职学校。实施职业教育人才专项计划,引进和培养一批行业有权威、国际有影响的专业群带头人、绝技绝艺大师、应用研发领军人才。
15.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鼓励职业学校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和公共实训基地,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创建市域产教联合体。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依法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组织开展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与认证。
16.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健全教科研体系,强化教科研对教育教学的支撑作用。出台《XX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XX市义务教育实施新课标课堂教学指南》《XX市中小学(幼儿园)校本教研指导意见》《XX市义务教育阶段项目式学习行动方案》等课堂教学改革文件。
17.开展课堂教学新模式试点。启动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小学重点开展项目式、跨学科、主题式学习,在幼儿园培育52个科学保教示范项目,设立一批实验区、实验校,形成一批教学改革攻坚典型、精品课程案例。完成义务教育阶段项目化、跨学科学习资源包建设,在XX教育云平台发布。完善教育教学成果展示交流机制,加强智慧教育、体育、美育等成果的交流展示。
18.深入推进体教融合。督导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一节体育课”。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常态化校园体育赛事机制。完善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评定考核机制,加快培育篮球、足球、排球等全国体育特色学校和广东省体育项目推广学校。推动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向学校反向开放制度落地。健全高中学校高水平体育特长生招生考试制度,加强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19.深入推进卫教融合。强化学生健康状况监测与健康管理,巩固“小眼镜”“小胖墩”防控成果。落实教育部儿童青少年每学期2次近视监测工作要求,努力实现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每年下降1%以上。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学生肥胖、龋齿等常见病宣传、教育及防治,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筛查及干预,降低中小学生脊柱侧弯发病率,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强化校园重点传染病防控,科学处置校园卫生公共应急事件。创新生命教育形式,启动民办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关爱试点,大力推进“一校(区)一社工”配置。
20.加强综合实践教育。进一步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举办XX市第三届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巡礼。力争开工建设XX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评审第二批市级综合实践(劳动)教育基地。规范中小学生研学活动,开展“悦读行走
书香少年”研学实践活动。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国防教育、毒品预防教育,规范组织高中军训。
21.健全“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育人机制。大力推广“百幅名画”“百首名曲”“百部名著”“百部电影”进校园活动,以及艺术节、合唱、集体舞、课本剧等惠及全体学生的艺术展演。举办深港澳学生新年音乐会等学校优秀艺术团队交流活动。结合XX读书月活动,举办十佳文学少年评选、诗文朗诵会、大学生辩论赛、短剧新编大赛、最美图书馆评选等校园阅读节系列活动。深化“中华诗教”示范区建设,加强经典阅读教育。
22.建立贯通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新机制。探索“一流大学+一流中学+一流企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创新型教师培养力度,推动高水平中学和高水平大学与优质企业合作,贯通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全面启动XX市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扩大科普教育学分制试点,配备科学副校长,提升创新教育水平。推进广东中小学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23.开展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组建全市人工智能场馆开放联盟,对第二批人工智能研学公益展厅进行现场考察,挂牌成立一批中小学生人工智能教育研学基地和实践场所。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人工智能企业展厅、实验室等场馆陆续向中小学校开放,鼓励学校利用综合实践课、课后延时服务等组织学生参观、研学。
24.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推广智能空间、智能课堂、智能研训、智能评价等应用。倡导“智能+五育并举”,打造学生艺术素养、学业水平、劳动素养、身心健康等智能应用场景,实现数据辅助素养评价,推动育人方式变革。
25.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校园治理。组织学校挖掘教学、管理和校园生活等多领域的场景需求,建设教育应用场景供需平台,畅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与中小学校交流合作渠道。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馆等单位专业人士到学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
26.持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健全教育监测评价督导体系,制定XX市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学校优质发展指标体系,开展试点评估监测。扩大学前教育质量监测试点。大力推动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和申报工作。深入实施全市53项省级、61项市级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启动第三轮改革试点项目申报。支持各区、各学校探索利用新技术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稳妥推进体育中考改革新增项目组织实施,制定完善2026年体育中考考试项目规则和评分标准。逐步落实理科实验操作考试纳入中考,推动生物学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参考。
27.推进民办教育规范优质特色发展。落实民办义务教育学位调控规划,重点扶持一批基础办学条件好、办学质量有保障、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民办学校。制定民办中小学特色学校(项目)创建实施方案,启动首轮民办特色学校特色项目创建计划。
28.大力推进教师减负提质。健全校长教师发展体系,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扩大学校“双班主任制”实施范围,实施“银龄计划”。出台教师减负举措,严控与教育教学无关事务进校园,切实减轻教师负担。建立完善“教育家办学”的政策导向和激励机制。探索建立公办中小学绩效工资总量动态调整机制。统筹做好校长、教师分层分类培训培养,启动“鹏城教育名家工作室”建设。与市委组织部等部门联合开展鹏城教育名家培养工程,遴选一批中小学优秀书记、校长予以重点培养。制定公办幼儿园人员总量管理办法,完善公办园人员管理与保障体系。开展民办中小学校校长、教师培训。
29.持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面向国内外高标准引进一批优秀人才任教,持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推动“双一流”建设高校重点开展科学类课程教师培养。用好“国优计划”政策,探索订单式培养,建成优秀毕业生实习实训基地。
30.强化依法治教。构建多元联动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利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教育领域矛盾纠纷,形成家校社协同推进校园治理的良好局面。加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着力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1.强化校园安全整治。持续开展“护校安园”专项工作,强化校园人防、物防、技防、制防措施,加快实现全市校园保安员配备、一键报警、视频监控、高峰勤务全覆盖。建立全市教育系统校园治理“校自查、区普查、市督查”三级督查整治机制,压实校园安全行政部门监管责任和学校主体责任。全面建成市级校园安全管理中心,推动区、校两级校园安全管理中心建成50%以上。编制校园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治学生欺凌等重大事故隐患的预防措施、督导检查标准和整治规范流程。
32.深化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办好家庭教育大讲坛、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力系列活动,开展全市家庭教育示范校评比,探索家庭教育指导名师工作室建设,举办XX市第三届家庭教育巡礼。建立特色多元的课后服务内容供给机制,开展德育、体育、美育、阅读、科学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联合多部门开展校外培训规范治理,加大“小升初掐尖”专项治理力度,坚决查处学校、培训机构以选拔考试、学科竞赛、培训测试等名义进行的“掐尖”行为,促进学生减负增效。完成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审批,推动数字人民币付费机制覆盖全市60%以上的教育培训机构。
33.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教育任务。推动全市域教育协调均衡一体化发展。开展基础教育县中托管帮扶和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帮扶。推动我市高校实施“双百行动”,与对口合作高校共建特色学科和创新平台,服务全国全省教育区域协调发展。
34.高水平推进教育对外开放。支持中外(深港)合作办学高校积极引入外方高校优质学科资源。促进XX北理莫斯科大学等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规模和质量双提升。加强XX高校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中国XX)的联系与合作。办好第十三届深港校长论坛、2024年度深港澳姊妹学校经典美文诵读比赛、深港澳学生音乐会暨民族艺术巡礼交流展示活动、全省粤港澳大湾区音乐节活动等。
市教育局2024年全市教育工作要点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全市教育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围绕《XX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关于推进新时代XX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XX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目标及措施要求,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守正创新、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围绕2024年总体思路,实施“八大工程”:
(一)实施学校 引领工程
1.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市委教育工委和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全年召开专题会议2次以上,全面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不断破解教育发展难题。全面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严格落实“两个议事规则”要求,进一步厘清党组织会议、校长办公会议事边界以及书记、校长各自责权清单;建立健全党组织书记和校长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维护好班子团结,确保党组织书记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确保校长在学校党组织领导下,依法依规行使职权,按照学校党组织有关决议,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2.守牢意识形态阵地。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和网络安全责任制,全年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2次以上;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整治工作,严格管理图书并把好学生读物进校关,开展图书管理员业务培训,出台《XX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图书管理规定》,对照12条负面清单全面开展图书清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学校反邪教教育和阵地建设;加强学校语言文字意识形态管理,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做好舆情分析研判,严格管理学校微信公众号、工作群、抖音号等自媒体平台;把握国庆节、“七一”等重大时间节点,开展意识形态风险点排查,有效防范处置意识形态风险隐患;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提升广大师生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协力营造清朗网络环境。
3.夯实基层 根基。认真履行抓 第一责任人职责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每月专题研究 工作1次以上,统筹推进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的落实。严格落实基层 “三会一课”、民ZSHH、组ZSHH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认真组织开展“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切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继续推动实施“ +”5个融合创新,统筹 和教育教学业务深度融合,积极破解“两张皮”难题,力争培育5所省级 工作示范校。抓实校外培训机构党的建设,巩固全省校外培训机构党的建设综合治理改革优秀试点成果。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继续实施 “1托1”帮扶工程,实行“强校带弱校、城区校带农村校”结对共建,开展 帮扶、教学帮扶和物质帮扶活动,促进 与业务工作双提升。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施党员教师先锋带动工程,实行党员教师与非党员教师结对共建,努力培育一大批“四有”好老师。坚持 带工建、带团建、带队建,充分发挥工会、关工委、妇联、共青团、少先队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
4.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到办学治校全过程、融入到教书育人各方面。狠抓师德师风建设,严肃查处教师有偿补课、违规征订教辅资料、酒驾醉驾、打牌赌博等问题。有力有序推进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做深做实“后半篇文章”。加强清廉学校、清廉机关建设,力争创建郴州市清廉学校示范校2所、XX市清廉单元示范点2个;持续深化“建设清廉校园 净化教育生态”以案促改专项活动,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的监管,及时发现和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大力开展警示教育、纪律教育、家风教育,用好正反面典型,及时通报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营造廉洁从政从教的浓厚氛围。
(二)实施教育内涵提升工程
5.切实优化德育工作。扎实推进学习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各个环节。开展“开学第一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进十连十创”“学习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传承红色基因”“新时代好少年”评选等活动。深入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及文明礼仪专题教育活动,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系列教育活动,用好XX本地红色教育资源。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积极开展绿色学校创建,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知识进校园进课堂,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6.发展体育美育劳育。深化体教融合,开足开齐开好体育课,扎实开展校园足球、篮球、阳光体育大课间等体育活动,举办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开展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大力开展“助力旅发”相关活动,义务教育学校积极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艺术选修课程和课后服务,打造艺术课程活力课堂,帮助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掌握1-2项艺术专项特长,举办全市中小学生艺术节;强化劳动教育实践,进一步完善学校劳动教育清单,开展劳动实践系列活动,用好现有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遴选培育5所市级劳动教育示范学校。
7.全面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建设、课程建设、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落实好心理健康教育进课表、进课堂,完善心理健康筛查机制,开展师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测,建立“一生一案”“一师一案”心理健康档案,实施学生心理品质培育和压力分类疏解专项行动,打造一批省郴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开展健康科普活动,提升学生健康素养。切实落实课间10分钟户外活动及休息,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督促引导学生正确用眼、自觉爱眼护眼。常态化开展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主动与卫健、疾控部门协同开展风险研判和预测预警。
(三)实施教育资源扩优工程
8.推进教育项目建设。实施好新建招飞学校、市立中学“特立体艺馆”、市四中提质扩容等项目。争取市立中学宿舍楼、市一中教学楼建设项目。通过实施旧市学校等优化提质工程,补齐薄弱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短板。提质改造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办好特殊教育劳动实践基地,切实抓好资源教室的建、管、用。整合优化职教资源,全力创建“全国信息化标杆校”,落实“楚怡双优”中职学校建设,有序推进市职业技术学校综合技能教学实训中心建设项目,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全面投入使用。
9.加强教育装备建设。狠抓资源建设、资源共享,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云平台。用足用好中省专项资金,增加学校监控摄像机和录像机,实现视频监控平台集中管理,存储时间达90天以上且重点部位全覆盖。实施功能室标准化建设,更新东江中学、三都学校等10间学生信息科技教室,完成小学实验教学及教育装备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建设鲤鱼江中学、市三中实验操作考试考场,实现器材配备和功能室配备达标。
10.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和现有8所独立公办幼儿园引领辐射作用,组建XX学前教育联盟,全面提升保育保教质量。积极探索区域组团、同学段联盟、学校联体等办学模式,进一步健全“优质学校+农村学校”“优质学校+新建学校”“城区学校+农村学校”抱团发展机制,持续办好市立中学教育集团、鲤鱼江中学教育集团、市三中教育集团、鲤鱼江完小教育集团,再组建3个以上联盟型教育集团。优化集团办学考核办法,实行管理互融、师资互派、资源互享、教育互通、考核互绑,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四)实施教育质量创优工程
11.抓实教育教学管理。实施“四个回归”工程(局长回归学校、校长回归课堂、教师回归教材、师生回归情谊)和教师家访制度。抓实抓好教材管理、课程开设、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校本教研等重点环节,促进教学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扎实推进集体备课,落实教育行政干部和教研员听课评课、学科竞赛、联点教研等制度,实施全学期全学段全覆盖的教学视导、质量监测和质量分析,开展全学科教学比武。持续加大中考、高考研究,推动各学校扎实做好补差、辅优、培尖等方面工作。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确保学生基础实验开出率达100%,力争在湖南省初中实验教学质量抽查中获得优秀等级。
12.全面推进阅读教育。严格落实《关于全面推进阅读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阅读教育工作的若干措施》文件精神,加强学校图书室、藏书室、阅览室等阵地建设,建立30个标准图书室(馆)。深入实施“八个一”阅读教育,壮大阅读教育师资队伍,抓好阅读常规,创新阅读教育方式,分学段、分学年有计划地融入全学科阅读链接,探索家校共读,师生共读。举办一次阅读教育表彰大会,开展2次阅读教育督查。充分发挥11所“阅读•梦飞翔”基金项目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全市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分层整体推进阅读教育。聚焦寒暑假期“读好书 写好字
讲好故事”假期主题活动,进一步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全面推进“书香校园”建设。
13.发挥教育督导质效。实施全学期全学段全覆盖的教育督导。对市立阳安幼儿园等20所2024年规划督评幼儿园进行全要素、全方位的综合督导评估。全力做好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市创建工作,制定出台《XX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实施方案》,确保顺利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市省级初检。按照郴州市20XX年高中阶段学校实地综合督导评估市立中学反馈意见抓好有关问题整改。
(五)实施师资队伍提质工程
1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修订完善师德师风管理制度,把师德师风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绩效考核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的重要依据。加大正面典型宣传力度,弘扬优秀教师先进事迹。举办师德远程专题培训,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治理,开展警示教育1次以上,持续开展从业查询和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通报。加大突出问题整治力度,严查教师有偿补课、体罚学生或对学生进行侮辱谩骂、教师酒驾醉驾等问题,以“零容忍”的态度处理违纪违规行为。
15.完善教师工作机制。根据学龄人口变化新趋势,优化配置中小学教师资源。持续推进“县管校聘”改革,严格落实好已出台的“县管校聘”相关文件,规范全市教育系统股级干部管理,完善教师交流机制,畅通城区学校教师进出渠道,按规定开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逐步扩大校长“竞聘上岗”范围。根据择岗考试、双向选择的分配原则,做好定向培养公费师范生分配工作。强化正向激励机制,完善教师荣誉表彰制度,围绕庆祝第40个教师节,深入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庆祝教师节活动,对连续在乡村从教10年、20年、30年及以上的教师给予一定的专项奖励指标,对教师培养、学生培养成效显著的各类教育人才、工作室给予一定奖励。
16.提升教师能力素养。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统筹推进国、省、郴、市、校(园)五级培训,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大力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培训,开展主题式培训,分层开展教师数字素养培训,分层分类开展师德师风和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全面推进教师业务素质水平提升。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带动、示范和辐射作用,搭建骨干教师交流平台,加强教学管理人员和教研组长培训,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加大对普通学校资源教师的培训力度;推进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大力实施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名教研员“四名”培育工程,健全分级培养、协调推进成长体系,建设一批集教学科研、专业发展、成果辐射等一体的教师发展共同体。加强中青年干部培训,加强校级领导年轻干部队伍建设,重点培养年轻优秀干部人才10名以上。
17.深入推进教师减负。严格落实《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关于进一步规范涉教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和“七减”要求,积极与相关部门单位协调教师减负工作,实施清单化管理,对耗时过长、过程繁琐、无教育意义,引起学校、师生、家长抵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进校园活动及时制止撤销。建立进校园事务(活动)工作台账,严控各类关注、投票、点赞、转发、打卡、拍照上传、APP下载、问卷调查、普查统计“小手拉大手”“进校园”活动、网上看直播、听讲座、培训活动、大量的检查、考核资料整理等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工作。
(六)实施教育生态净化工程
18.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全面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项目,进一步规范研学活动、课后服务等收费和管理;举办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班,与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一次联合检查,坚决治理和严肃查处乱收费、乱补课、乱征订教材教辅等问题。规范课后服务管理,严格落实教育部“五个严禁”及《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课后服务经费管理的通知》要求,实行课后服务管理“双审制”。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城区义务教育学校采用“湘易办”实施网上报名、录取,切实简化入学流程和证明要求。落实市立中学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政策,优化指标生录取方式。规范中小学生、幼儿学籍管理,加大控辍保学力度,杜绝学生在籍不在校现象。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或信箱,坚决纠正违规行为。
19.着力改善教育民生。严格落实各学段学生资助政策,做到精准宣传资助政策、精准认定资助对象、精准发放资助资金、精准录入系统数据、精准建立学生档案、精准统计资助数据“六个精准”,确保应助尽助、不重不漏。健全“国家、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责任体系,充分发挥各乡镇(街道)教育基金会的作用,多渠道筹措教育基金,加大“三爱两助”力度。持续开展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力争受理贷款人数突破630人,确保本息回收率百分之百,无人逾期。持续做好适龄残疾儿童的科学评估、合理安置,大力实施全纳教育,全面落实普通学校接受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责任,加强对送教上门、随班就读工作的巡回指导。继续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提振乡村教育。
20.深入推进依法治教。进一步完善预防中小学生违法犯罪工作机制,加强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反邪教警示教育。完善警校共建,配齐配强特聘法治副校长和安全副校长,全面开展“法律进校园”巡讲活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扫黑除恶、校园暴力、校园欺凌、电信诈骗、网络犯罪等中小学生犯罪早期干预。开展青少年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用好“青骄课堂”,确保100%参与率。
(七)实施教育改革增效工程
21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修订《XX市中小学校(公办幼儿园)综合绩效考核评估实施方案》,优化完善学校评价、学生评价体制机制,形成教育评价改革XX方案。制定出台《XX市县域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德育、体育、音乐、美术、劳动、阅读、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学科监测,将质量监测作为质量提升的常态化手段,将结果纳入学校综合绩效考核范畴。将作业设计、批改、反馈情况纳入教学常规检查和教师专业素养、教学实绩的考核评价,实现减负增效提质。
22.推进教育科研改革。力争完成《XX市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4学年度)》目标,拟定新的三年计划。积极推行幼小、小初、初高科学衔接,分层稳步推进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召开全市教育科研大会,建立学生学业水平追踪系统。加强中考改革,加强对中考全省命题的研究,适应全省统一命题。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办好空军招飞预备生源学校,做好全市学生分层教育研究。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实验区工作落细落实。探索普职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职教高考政策,增加全市本科上线人数。继续推进“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升级版”,围绕打造“XX月嫂”“XX焊工”“东江三文鱼制作工”等特色劳务品牌,培养本地特色“工匠”,培训人次达2000人次以上。注重培育、考核、遴选和推广优秀教学模式和案例,积极参加上级教研部门组织的各类教研评选、教学竞赛等活动,力争取得好名次。
23.推进“双减”走深走实。持续深化校外培训综合治理,严防严查违规学科类培训,持续推进非学科校外培训规范有序发展;充分利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做好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发挥“双减”协调小组作用,抓好寒暑假校外违规培训集中整治;积极推动《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落地,实现校外培训行政处罚“零”的突破;加强校外培训安全管理,严格落实校外培训从业人员准入查询,全面实现校外培训机构视频监管100%联网。不断丰富课后延时服务内容和形式,抓好作业统筹管理,继续实施作业分层,严格落实“无作业日”“实践作业日”“零作业周末”,巩固“双减”成果。
(八)实施教育发展保障工程
24.调整优化教育布局。科学应对全市学龄人口变化,编制《XX市应对学龄人口变化调整优化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2024-2035年)》。有序组织幼儿园“设并转撤”,计划退出6所民办幼儿园,正式投用龙泉头幼儿园、罗围幼儿园、大兴西路幼儿园、州门司幼儿园,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开展托育服务,确保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60%以上。实行生源分流,全面化解城区大校额,确保2024年秋季开学,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起始年级小学不超过45人,初中不超过50人,其他年级小学不超过50人,初中不超过55人。调整优化中职专业,筑牢“升学品牌”,打造“就业品牌”。
25.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中心的优势,开展“凝聚家校社同心力”的主题问卷调查、座谈会、家长代表交流会等家庭教育系列活动。畅通家校社沟通渠道,强化家委会成员的规范意识和家校社协同的全局意识,助力提升家校社有效协调沟通。完善全市学校、幼儿园“家长学校”职能,积极发挥“家长学校”作用,每名家长每年至少接受2次家庭教育知识培训。推进“校友回资”工作,充分挖掘和用好优质校友资源,调动校友、校友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积极服务XX教育发展。合力建构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全方位支持教育的贯通一体、开放协同的育人机制。
26.强化校园安全稳定。完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强化风险隐患预防,督促常态化排查并按要求将风险隐患填入“湖南教育安全管理平台”“全国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信息系统”,实行“一单四制”闭环管理。持续巩固校园安防“四个100%”建设成果。抓实全省疏堵结合防溺水试点县市区建设,严格落实防溺水宣传教育“十个一”活动。联合市学安委成员单位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坚持落实“六统一”上放学“护学岗”工作制度,严格校车执法,督促校船管理。深入开展校园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完善消防设施设备,寄宿制学校按要求安装智能联网式独立感烟报警探测器;持续推进学校燃气整治,加强应急演练,强化防灾减灾安全教育。实施教育系统“利剑护蕾·雷霆行动”,深入开展“六个一”防性侵教育活动,深化防范校园欺凌专项治理行动成果。统筹抓好校舍安全、反恐防暴、反电诈、食品安全、饮用水及传染病防控等重点安全工作。
县教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
2024年是建国75周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奋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攻坚之年。全县教育系统将坚持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拼搏,砥砺奋进,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决策部署,为全面建设田园城市、打造全省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贡献教育力量。
一、坚持 引领,提升教育系统 水平
1.深学精神赋能教育发展。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席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有机融合,组织党员教师开展思政教育课、名师新锐课、黄香孝廉课“三课同上”,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扎实推进领导干部专题学、党员同志示范学、线上线下全员学,用“两个维护”铸魂、“两个确立”导航、“四个自信”强基,始终坚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方向。
2.贯彻制度强化组织领导。持续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在公办学校全覆盖,优化学校管理运行机制,履行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职责。筑牢民办学校 阵地,确保党支部书记100%进入董事会(理事会)并履行相应职责,党员活动室、 经费保障落实到位。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期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专题研究、分析研判,全面排查化解风险隐患。
3.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格执行全面从严治党“三个清单”,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压紧压实责任链条,落实深化教育系统党员干部纪律教育措施25条,建设市级清廉学校建设示范校5所。重点开展减轻课业负担、减轻考试压力、严查在职教师补课、严厉整治教育违规收费“四个专项治理”,持续深入开展廉政警示教育,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环境和育人氛围。切实抓好县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二、聚力培根铸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4.构建“大思政课”体系。完善大思政育人机制,横向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一体化育人机制,纵向构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工作机制。持续组织“思政教师和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活动,提升德育队伍水平,组织开展“学习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开学第一课”等思政教育活动,遴选推出一批思政“金课”,选树一批思政课教师典型。
5.加强科学与文化素质培养。加强科学教育,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整合少年宫、科技馆、图书室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提升中小学科学教育水平。开展“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实验校”“科学素养教育学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等创建评选活动、读书活动。加强作业设计能力建设,巩固提升“双减”水平。
6.强化体美劳教育。开齐开足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程,落实学生每日不少于1小时校内体育锻炼。推动游泳进校园,打造至少5所试点学校,辐射8所学校。常态化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和艺术展演展示活动。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视力筛查的数据采集与上报工作。关注心理健康教育,配好配齐专兼职教师,开展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培训与心理健康筛查,借鉴黄香高中“心语吧”的经验作法,培育3—5所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实施劳动教育提升计划,开展劳动教育周活动,推动因地制宜拓展校内外劳动实践教育资源,遴选推荐一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特色项目。
三、强化统筹协调,推进各类教育优质发展
7.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实施“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落实《XX县学前教育“两个占比”攻坚行动方案》,持续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新建两所城区公办幼儿园,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增加公办学位360个,逐步提高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依据《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及《幼儿园督导评估办法》,对办园方向、防护安全、保教过程等方面开展督导评估;建立幼儿园协同发展机制,通过城乡结对、公民结对、示范园引领辐射等方式,提升幼儿园整体办园水平。
8.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建黄香初中教学楼,扩建实验小学西校区,进一步增加公办学位供给,加快办好一批条件较优、质量较高、群众满意的“家门口”优质学校。推进教联体建设,实现县域义教学校教联体全覆盖,争创全省县域教联体建设示范县。巩固消除大班额成果,推进控辍保学常态化动态清零。推进免试就近入学和统一网上招生平台,通过内涵发展提升质量,推进优质均衡发展。
9.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启动县一中子衿公寓建设,实施一中、黄香高中学生宿舍改造。构建科技、人文、外语、体艺等多样化办学格局。实施科学精细管理,在普通高中育人目标、课堂教学样态、课程组织形式、质量评价标准等方面积极探索新路径、新经验,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我县高中教育的竞争力、影响力和知名度。
10.推进职业教育融合融通发展。推进产教融合和1+X证书制度试点,继续加强与孝感市职业技术学校(集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业技术学院等高等职业院校对接,畅通职教人才上升渠道。抓好盐化工等专业建设,实行订单培养,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加大专业教师招聘、补充力度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双师型”占比不低于15%。探索职教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师生在大赛中的获奖层次。
11.推进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全面贯彻《“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升特殊学生受教育率,加强随班就读管理服务,落实送教上门。强化融合教育通识培训,加大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建设。完善特殊儿童“一人一案”,优化评价制度,全面推进评估工具运用。
12.推进民办教育科学规范发展。把化解热点难点问题作为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突破口,推动出台县级民办学校管理规定。规范民办学校招生,严肃查处有偿招生、掐尖招生、提前招生和超计划招生。严肃查处隐形变异校外学科培训,严防“反弹回潮”,稳步开展“一课一消”推广工作,定期更新“黑白灰名单”。
四、聚焦重点事项,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攻坚
13.推进质量评价改革。强化实践育人功能,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教育减负攻坚年为契机,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兴趣特长的考查,组织开展作业设计、课后服务成果评选与展示活动,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14.持续推进教联体建设。将58所义教学校全面纳入教联体建设,持续改善农村学校条件全面提高质量,大力推进城镇新建学校、薄弱学校快速成长,进一步缩小城乡、校际差距。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整体性重构,打造义务教育新生态,为实施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提供基础支撑。
15.加快数字化建设。制定出台XX县教育数字化战略工程实施方案(20XX—2025年),推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融通应用,健全激励机制,推广融合应用优秀案例,促进优质资源广泛共享。力争建成省级智慧校园2所、省级人工智能和创客教育标杆学校2所、省级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1所、省级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线上工作团队1—2个,建成市级智慧校园1所、数字校园3所。
五、突出人才优先,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16.加强教师资源统筹管理。招聘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159名,深入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加大交流轮岗力度,交流教师占应交流教师总数10%以上,其中骨干教师占比30% 以上。城区交流到乡村达到城区教师总数5%以上,其中骨干教师占比30%以上。加强县域统筹,支持开展团队式交流,促进思想政治、科学、体育、艺术、心理健康等紧缺学科教师校际共享;持续规范教师档案信息管理,完善教师档案信息专项审核工作。
17.落实教师关爱激励举措。严肃队伍纪律,落实教职工请假、病休、准入、退出等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规范从教行为,持续开展“荆楚好老师”寻访活动和党员教师家校协同行动,树立一批先进典型。以庆祝第40个教师节为契机,开好全县教育工作大会,表彰先进,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减轻教师非教学工作负担,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发展。
18.提升教师综合能力素质。积极组织国培、省培等集中培训和远程网络培训,开展名师工作室教育教学研究,抓好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着力培养年轻干部;继续加大本科学历提升力度,努力实现中小学教师本科学历占比80%以上。提高教师奖励性绩效和乡村教师补贴标准,实施教师岗位晋级和职称评聘合一,多措并举保障和提高教师待遇,提升教师对XX教育的归属感。
六、加强教育管理,提升教育发展保障能力
19.加快教育项目建设。加强城区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快推进恒凯、碧桂园小区配套幼儿园移交,抓好实验小学西校区扩建、黄香初中教学楼新建、隔蒲祥山教学楼新建、黄香高中学生宿舍提升、县一中子衿公寓等项目工程。建设一批标准化的乡镇寄宿学校,打造示范性乡村温馨学校。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计划,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20.强化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完善联防联控机制,紧抓防溺水、防欺凌、防性侵、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学生心理健康和校园周边等综合治理工作;巩固提升“4个100%”建设水平,强化师生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持续推进法治副校长制度建设,开展平安法治校园创建。整合全县校车运营市场,招投标购买50辆全新校车投入运营;强化校车安全运行管理,多措并举全力保障学生乘车安全。加强重要节、会、敏感节点涉教领域信访维稳,提升维护稳定综合能力。
21.优化行政服务效能。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和“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方式改革,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完善服务指南,优化服务流程,融通服务机制,精简材料,压减时限,提高办事效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认真做好教师资格认定等工作。
22.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确保“两个只增不减”,落实好生均经费拨款政策。以会计核算中心为抓手,修订完善工作流程,加大经费预算、绩效申报等审核力度。开展财务人员培训,提升规范管理水平。做好教育经费统计,加强资产管理,常态化开展学校财务检查,落实收费公示制度。做好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工作,完成教育事业统计、“两资一促”“防范金融风险”等工作。推动梦泽教育基金会做大做强。
23.提升机关服务水平。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和阵地建设,持续巩固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成果。加大力度,及时宣传教育惠民政策和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及成果。扎实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创先进创品牌、保密与档案等工作。做好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落实河湖长、林长、路长制等。发挥工会、关工委、团工委、妇委会等群团组织的职能作用。
县教育局2024年教育工作要点
2024年XX县教育工作要点总体思路: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提升全县教育质量的决策部署,深耕教育公平、质量水平、服务能力三个版块,以“12345”工作思路,扎实推进“队伍建设年”“质量提升年”“五育推进年”“创先争优年”活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更高的站位推进教育优先优质发展,以更大的力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更强的保障汇聚教育发展合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
一、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这一主线
1.持续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强化政治方向引领,推动学习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T教Y走深走实,引导广大师生在凝神聚气中感悟奋进力量。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党组每月至少开展1次专题学习。持续深入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党务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党的工作全覆盖。深化思政铸魂育人,加快思政育人中小学一体化、党团队一体化、家校社一体化建设。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压实意识形态工作“四项清单”责任,做好统战工作,加强教材使用、课堂教学、会议讲座、校园媒体等管理,守牢意识形态主阵地。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持之以恒纠治“四风”。纵深推进清廉学校建设,围绕师德师风、招生入学、超市后勤、食堂配送、学生资助、招投标、乡村振兴、基建工程和学校经费使用等重点领域开展廉政风险排查防控,采取防控措施,扎紧廉洁从政、廉洁从教“篱笆”,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坚持做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两个保障
2.做好资源保障,促进教育公平。聚焦学前教育保障,通过长安镇幼儿园开园招生、推进融洲幼儿园工程建设和完成乡(镇)公建民营幼儿园回收等工作,进一步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数量,提高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加强政策宣传,增强申报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积极性,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从根本上缓解“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问题。为适应“二孩”入小学三年高峰期的新形势,通过改扩建、挖潜扩容等方式扩大县城小学学位供给,确保满足6岁儿童入学及随迁子女、部队子女、紧缺人才子女入学需求,使峰期入学顺利平稳过渡。稳步推进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强化义务教育集团龙头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巩固100%集团化覆盖率。持续推进区县、县域教育共同体建设,建成覆盖各学段教育共同体,进一步扩大参与学校,惠及更多学生,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和薄弱学校辐射。
3.做好服务保障,办好民生实事。持续推进幼儿园延时离园托管服务、义务教育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多孩同校就读、中小学生午餐午休服务、学生资助救助等系列惠民工程,试点开展寒暑假托管服务,延伸教育服务内容。进一步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持续压实“双线四包”责任制及兴建乡(镇)初中班、建强专门学校、继续开办普职融合班等措施,实现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动态清零。大力促进特殊教育发展,启动建设特教学校资源教室,保证残疾儿童入学。加快实施长安镇中心小学分校建设项目,积极争取XX高中阶梯教室项目落地。完成全县教育城域网建设,优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实施全县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改善工程及校舍安全保障工程,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以2027年接受自治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为目标,2024年启动相关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形成“一校一策”,倒排工期,全面推进。
三、深入推进“三个优化提升”行动
4.推进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提升。持续强化全县教师质量优先意识,推进课程与课堂教学变革,持续提升育人质量。深化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改革,突出学生立场,着力调整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流程,打造高效育人课堂。加强教学视导,指导学校完善教育管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核心素养要求,促进全县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持续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充分发挥监测结果的诊断、反馈作用,推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坚持普通高中示范性、特色化多样发展,提升普通高中育人水平。完善课程育人体系,遴选一批改革实验校,推广优秀课程建设成果。创新跨学科融合育人,推进探究式、项目式、主题式教学,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教师学科素养和命题能力、作业设计提升专题培训。把教育数字化作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大力实施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行动,充分发挥数字化助教、助学、助研、助管的作用。探索信息化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有效途径和科学方法,切实解决制约教育信息化的条件保障、资源保障和教师应用能力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创新备课、教学、作业等教育场景,探索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试点培育教育数字化先行校。
5.推进教师队伍素质能力优化提升。全力实施“强师计划”,做好教师内培外引工作。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校长综合考核及激励制度。持续实施免费师范生、小学全科教师等教师培养计划,做好缺编学校的公开招聘工作,积极引进人才,努力解决年龄和专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创新教师减负形式,将减负落到实处。制定并实施XX县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梯级培养计划,推进校本培训,促进我县教师专业发展。充分利用柳州高中、城中区优质教育资源,组织开办校长论坛、名师论坛和班主任论坛等活动。继续执行教师到柳州高中、城中区跟岗学习计划,积极探索小学教师到柳州小学学校跟岗学习。以自治区名校长张莉校长团队(柳州市景行小学教育集团)精准帮扶XX为契机,采取“1+3+N”(即1个市级团队,打造3个县级基地,覆盖全县学校)模式加强教师培训,培养造就一批管理型校长、育人名师和教改骨干。深化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激发教师队伍活力。进一步督导《XX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评价考核指导办法(试行)》在各学校落地见效,以质量目标为导向,促进教师岗位职责落实。出台《XX县高级职称教师聘期管理考核办法(试行)》,通过采取与职称评审、岗位聘任挂钩,实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治理躺平式教师。全面督导各学校落实“师徒结对”工作情况,每学年开展一次青年教师赛教课,推动青年教师成长。推行50岁以上教师每学年一次全员汇报课工作,促使老教师立足课堂钻研业务。
6.推进学校管理及育人环境优化提升。进一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初高中课程衔接示范校(县初级中学河东分校)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按照柳州市“初中强校”工程计划,聚集各方力量,办好办强县初级中学、县实验中学两所实验校,带动其他初中学校强化学校管理、提升教育质量。持续推进我县薄弱小学提升工程,继续通过县内教共体、下派团队、上派跟岗、跨校师徒结对、兼课走教等方式,推进义务教育内涵品质优化提升。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推进XX高中、XX二中高品质多样化发展,深化“三新”改革,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力争2024年首届新高考取得关键性突破。进一步拓展柳州高中—XX高中、市一中—XX二中、城中区—XX县教共体结对帮扶参与面,通过管理经验辐射、课程资源带建、优质师资流动、教育科研互通、送教下乡、专题辅导讲座、骨干教师跟岗学习等核心环节,达成带动我县学校提升的目标。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全环境育人建设取得新突破。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推进德育生活化,健全各学段立德树人目标体系。健全学生发展成长指导机制,小学高年龄段、初中及高中建立学生成长导师制,在初中开展生涯规划和职业启蒙教育。开齐开全开好艺体课程,培养专项技能和特长,使全县各学校均形成“一校一体艺特色”。依托XX金桔等优势产业,指导各中小学“一校一案”建立劳动教育“课程超市”,建立具有XX特色的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适应新形势变化,全面推进全县中小学生研学工作,推出“探寻家乡文脉”研学活动,促进我县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推出“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开展“同唱一首歌”、“村节”晚会、“同诵一首诗”等活动。
四、进一步建立健全“四个机制”
7.健全校园安全稳定机制。健全完善学校安全工作岗位职责手册,强化隐患排查整治,完善校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组织安全管理干部培训,守牢防溺水、防欺凌、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一排底线”。深入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教育,提升中小学生安全意识和心理素质。完成各乡(镇)中小学生游泳安全区域试点建设任务,进一步加强AI防溺水预警系统建设。
8.完善师德师风管理机制。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纳入目标考核指标;持续开展酒驾、无证驾驶专项整治行动;持续通报师德违规典型案例,以案促改。
9.建立教研员教科研机制。以成立教科研培训中心为契机,推进教研、科研、培训、信息化四位一体化建设,推动全县教学质量提升。按照教育厅印发的县级教研机构标准化建设要求,加强教科研培训中心建设,配强专职教研员,配齐兼职教研员。由县级学科教研员领衔,以科研为引领,形成“1个教研员+1个学科教研基地+1批学科教研骨干+N个学校研修团队”教研新模式,凸显教科研工作的核心竞争力。
10.深化政府督学机制。加强教学视导队伍、教育常规督导队伍两支队伍建设,继续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和交叉检查方式到各校开展督导工作,强化过程性督导。以服务学校管理、服务教师发展、服务学生成长为目标,加强教学视导,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各高中、初中校长聚焦高考中考,严格按要求做好巡堂、听课、督查工作;县教育局班子成员每季度对各联系学校校长履行职责,特别是教育局布置的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跟踪督导。对学风教风、教学常规管理、“双减”工作、控辍保学、防范中小学生欺凌、防溺水等教育领域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工作开展专项督导。
五、积极培育“五个示范”
11.积极培育德育示范。鼓励支持各学校在民族团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劳动教育、研学方面强化措施、突出特色,积极申报自治区级示范基地和示范校。
12.积极培育教学示范。按照重点培育、示范引领、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成果、教育精品课、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课例、优秀作业设计、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深化改革课例等评选、推荐工作,推动全县教学质量提升。
13.积极培育管理示范。各学校在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卫生健康管理、安全管理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培育自治区级课后服务特色校、自治区文明校园,推出一批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的优秀案例。
14.积极培育体艺示范。以增强学生体质,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为目的,通过努力,将县二中和县初级中学打造为体育特色示范学校,将浮石镇中心小学打造为足球特色学校。
15.积极培育教师示范。以申报自治区级“最美乡村教师”等荣誉为契机,加强优秀教师培育培养,发挥优秀教师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