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镇基层社会治理情况调研报告
城关镇基层社会治理情况调研报告
城关镇基层社会治理情况调研报告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是主动创稳推进平安建设。今年以来,立足城区实际,坚持稳控与化解并重,聘用专职网格员*人,开展纪法学习教育*次,着力加强干部队伍法治能力水平建设;用活用好*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用情用心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起,化解城区建设遗留信访积案*件;开展防范化解电信网络诈骗和养老诈骗专项宣传活动*余次;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余次组织群众参与活动*万余人次,扎实开展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余次,全镇平安建设工作向纵深迈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二是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统筹推进扫黑除恶斗争、禁种铲毒、平安创建、民族宗教和农村移风易俗等工作,有效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行动,用情用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效预防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牢记安全是发展的基础,坚持底线思维,增强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维护大局和谐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强化粮食、食品药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特种设备、建筑施工等行业领域的安全风险防范,不断提高风险化解能力,深化推动平安*建设,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是 引领村居融合发展。面对*镇村民和居民混住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大党委”建设,以“ +”模式为抓手,依托网格化管理,在实现“职能融合”、“服务融合”、“区域融合”、“治理融合”等方面积极挖潜创新,以片区为单位开展党群活动日、*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等活动,坚持 引领,凝聚村居合力为民帮办实事,通过大融合实现城中村、社区资源共享、平台共用、服务共融、治理共建,推动社区和城中村建设高效发展;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是农村社区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于城市社区来说较为滞后,导致村民和居民之间生产生活方式有较大的差异,村民难以享受到水电气暖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便利,同时在就医、教育、就业等各个方面相较于社区居民来说较为落后,同时由于*镇处于农村和社区共存的过渡性发展阶段,由于城市社区就业和教育较为方面,*镇城郊村人口劳动力大多流向城市社区,导致农村农业产业发展和耕地种植出现劳力缺位,致使出现农村发展缓慢,城市社区发展较快的尴尬局面。
二是村居民混住管理困难。部分城中村与社区混合发展,村民与居民共同居住,在人口户籍方面,有大量的“两半户”(居民和村民共存的家庭户),在开展工作时,社区难以管理村民,城中村难以管理居民。例如:针对某一户“两半户”的工作,需要社区和村同时入户完成,在矛盾纠纷调处方面,在社区居住的村民需要户籍所在村的村干部进行调解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造成工作量增加,服务群众效率不高,甚至出现村社区推诿扯皮,责任不清的现象。
三是精神文明发展水平不高。村民居民精神文明水平层次不齐,高价彩礼、攀比之风仍不同程度存在,红白礼事方面大办酒席、铺张浪费的情况仍时有发生,同时群众环境卫生习惯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垃圾随手乱扔、随地吐痰、乱堆乱放,等现象屡禁不止,村规民约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
四是共治共享参与度较低。村、社区均不同程度存在此类问题,群众参与村社区事务的意识较为淡薄,基层组织自上而下主动服务群众多,群众自下而上参与治理少,行政化服务的局面仍未扭转,群众还没有完全树立起共治共享的意识,另一方面,社区大党委联席机制的作用发挥的还不够充分,推动共驻共建工作不够有力,需要进一步压实各驻社区单位责任,推动社区吹哨、部门报道的机制落到实处,切实凝聚起社区治理的强大合力。
三、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乡村振兴政策机遇为依托,积极争取农村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水电气暖项目建设上适当向农村倾斜,加快完善农村医疗、教育、就业等配套政策和基础设施,合理规划产业发展,充分发挥龙头合作社带动作用,扩大就地就业容量,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带动当地群众稳定增收,把劳力留在村上,激发村发展活力,同时镇级层面进一步加强结对关爱,惠农政策、民政政策等工作落实,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五保户、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全力保障农村基层社会稳定,稳步发展。
二是加强 引领实现村居融合发展。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依托社区“大党委”,以党群活动日和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为抓手,努力实现村居民有事共议、互帮互助的发展局面,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积极鼓励群众参与到社会治理工作中来,不断提高群众参与治理的意识,积极扭转行政化服务的被动局面,积极构建村居民参与治理,共享治理成果的工作格局,同时,进一步压实各驻社区单位责任,推动“社区吹哨、部门报道”机制完善应用,为农村和社区治理蓄势赋能,进一步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和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三是进一步强化措施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为主要力量,充分发挥党员、乡贤示范带动作用,通过集中宣讲、村规民约、正面典型宣传等多种方式持续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引导群众讲文明、树新风,加大力度整治高价彩礼、攀比之风,营造农村社区文明新风尚,注重在群众思想源头上抓好教育,引导群众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营造“健康生活家园、人人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推动群众精神文明水平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