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业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汇编(22篇)

关于创业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汇编(22篇)

关于创业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汇编(22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事迹吧,事迹具有概括标明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或材料的用途。那么事迹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创业带头人先进事迹,欢迎大家分享。

  创业带头人先进事迹篇1

  在讷河市六合镇一提起魏立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年仅?岁的他,不仅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而且还是一个带领百姓共同致富的好党员。只有?文化的他,敢打敢拼,头脑灵活,能够认清农村形势,凭借着自己的辛勤努力,在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事业的同时,积极带领百姓共同致富,成为六合镇百姓交口称赞的“致富带头人”。截止20xx年,他本人固定资产已经达到?万元,年收入达到xx万元。

  一、敢打敢拼,搏击市场初试水

  xx年,魏立生初中毕业后,成为一名待业农民,不甘平庸的他并没有和同伴一样去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生活,他不顾父母劝阻,毅然决定要靠自己力量闯出一片天地。最初的日子里,他辛苦的付出虽然只赚取了微薄的收入,但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并不丰厚的工资收入却更加刺激了他不甘心就此一生的坚定信念。他宽厚待人的热情、机智灵活的头脑及工作中的尽心尽力为他赢得了更多的朋友。?年,他筹集?多万元在六合镇成立了了六合镇规模最大的“居贤饭店”,虽说是初出茅庐,缺乏管理经验,但魏立生凭着他广泛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将饭店打理的有声有色。许多人开始对他刮目相看,羡慕之余,更多的是佩服和学习。苦心经营,管理有方,事业红红火火,搏击市场的他用瘦弱的臂膀掘出人生的第一桶金,为他今后的事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资金基础。

  二、放宽眼界,黑土情结难忘却

  魏立生是一位坚忍不拔的创业者,初次试水的成功使他的眼界不断开阔,志向不断提升。xx年,他看准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投入xx元成立了“汉阳农资有限公司”,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民营企业家。作为平凡的农民子弟,他对农村、农民、农业有着深厚的感情。致富的他,依旧保持着农民的固有的本色。致富不忘乡亲、致富念着乡亲。还有一句常挂在他嘴边的一句话:“一人富不算富,众人富了才是富”。没有豪迈的语言,只平静的表述,更是体现了他对黑土地化不开的浓浓情结。看到乡亲致富无门,生产生活依然落后的`现状,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凭着自己多年的创业经验和广泛的人际关系、便利的信息通道,时常为农民提供无偿的服务:种哪种作物好,种什么值钱;用哪种化肥效果好,用什么农药能解决问题;更让人感动的是,他刚刚成立起来的公司,运作还不十分稳定,资金周转还仍有不足的时候,他看到一些贫困户因为化肥而发愁,他无偿地为这些农户提供了种子和化肥,使他们在关键时刻种上了地,更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了希望和感激。他的举动感动了许多人,xx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三、坚持党性,致富路上带头人

  魏立生的致富之路引来许多乡邻前来上门求教,有本村的村民,也有外村的农民,对他们的来访求教,他都无偿地、耐心地把自己的“致富经”传授给他们,甚至主动上门指导他们如何运作。还有很多人经常打电话问信息、问技术,他都耐心的解答,在他的带动下,许多平时无所事事的人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方向,一些“无业游民”也终于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尝到了成功的甜头,魏立生用自己的党性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无私胸襟。

  魏立生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也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但他创业的激情感染了乡亲,他和睦的爱心影响着四邻。他用一个农民宽广的胸怀,为自己的事业默默耕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他不仅有一颗怀恩之心,更有感恩之行。相信敢打敢拼的他,一定在这片深爱的土地上,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创业带头人先进事迹篇2

  瞄准国际技术前沿,引进国外先进管理方式,深邃的观察力和前瞻力使他非常注重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企业稳稳占据广东制冷行业的科技制高点,成为执掌行业牛耳的人。何刚明,湛江水产学院制冷专业1982届校友,现任广州市粤联水产制冷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以技术兴企业

  xx市xx工程有限公司,是由原广东省水产供销公司属下制冷行业各分公司的骨干组成的具有独立法人的制冷工程有限公司,为广东省首家具有gc2制冷压力管道安装资格的民营企业。公司下设设备部,冷冻配件专卖部、商场、工程项目部、工程维修部和设计室等业务部门。

  何刚明具有深邃的观察力和前瞻力,他看到制冷工程的不稳定性,决心从产品研发上打开制冷行业的新突破口。他与广州市xx工业有限公司合资组建制冷设备厂,专业从事制冷空调设备与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有:捷电冷机――蒸发式制冷设备、冷风机、冷水机组、风幕机、快速制冷冰机系列等制冷设备。

  合资后的广州市xx工业有限公司在何刚明的精心领导下,经过5年的培育,研制生产的广华、广华夏乐斯等产品已成为制冷空调保温材料行业内的名优品牌,捷电冷机蒸发式制冷设备的节能水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xx公司推出的每一个产品,都成了国内市场的最新科技创新产品,有力地推动国内空调制冷行业的.技术发展。,何刚明凭着对国际保温材料技术发展方向的敏锐洞察力和公司雄厚的技术研发实力,让xx公司率先引进日本设备,与欧美、日本几乎同步推出复合不燃铝箔的橡胶复合隔热材料,并在短时间内在华东、华南地区打开市场。

  在《中国制冷空调暖通年鉴》中,广华夏乐斯作为国内隔热材料技术创新的代表被收录,成为国内铝箔复合橡塑隔热材料的原创者。20xx年,xx公司与xx科学院组成联合研发新型a级防火隔热材料的实体,携手共同完成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该项目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4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全面展开。

  二、向管理要质量

  随着先进技术和专利产品及管理方式的引入,何刚明主导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并通过了由英国皇家woa国际认证机构iso9001:质量体系的国际认证。20xx年4月,公司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面对荣誉,何刚明与他的同事们始终保持冷静,他们决心要在此基础上再接再厉,不断创新,继续在广阔的华夏大地上向用户献上性能更好、价格更低、服务更佳的空调制冷设备材料系列产品。目前公司产品销售已覆盖到广东、湖南、上海、江阴、南京、北京、云南、广西等地区,涵盖办公大楼、大型商场、医院、药厂、酒店、会所、工业厂房和社会公共场所等。

  何刚明还十分支持残疾人福利事业。目前,在何刚明所管辖的企业中,已有近40%的员工是残疾人士,20xx年获得广东再就业先进企业和全国优秀福利企业(全广东只有两家获得)的殊荣。

  创业带头人先进事迹篇3

  1971年出生的刘小燕原籍广东肇庆,1993年她为爱远嫁到了古井镇文楼新坑村,成为了当地的外来媳妇。结婚之初,夫家家境清贫、生活艰苦,刘小燕和丈夫只能靠外出打工挣的微薄薪水来养家。

  1996年刘小燕和丈夫用多年来外出打工的积蓄承包了8亩甘蔗田,正式开始了与甘蔗同甘共苦的日子。一开始因为缺乏种植经验,对甘蔗的生长习性不了解,第一年他们连投下的成本都亏了。面对这巨大的挫折,刘小燕和丈夫没有放弃。没有资金,他们厚着脸皮向肥料店赊肥,等甘蔗收成卖出之后再还钱;没有经验,他们就积极往别人的甘蔗田上跑,看别人怎么种,虚心请教,如果碰到其他种植难题,他们就自己去书店买相关的书籍回来学习。凭着越挫越勇的'奋斗精神,在交了连续亏损四年的学费之后,他们的甘蔗田从当初的8亩扩大到23亩,2003年再次扩大到45亩,一直到现在的50多亩,他们还充分利用甘蔗田周边的小块土地来种植新会柑,多样化的种植取得了一定成效,年产值超过几十万元。另外,刘小燕还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做起了甘蔗北运的工作,为附近的种蔗农户提供了广阔的销路和市场,没有车就自己去联系车队,没有熟人帮忙就自己北上联系想代理甘蔗批发的客户,经过几年的市场勘察和开发,他们一年收购的甘蔗超过了400万斤,每年为他们带来了40多万的收入。2009年他们用种甘蔗挣到的30几万建了90几平方的二层小洋楼。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刘小燕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甘蔗种植大户。现在,她的甘蔗田有53亩,亩产甘蔗1.5万斤,年产值达50多万元,而她的南蔗北运收购队辐射了古井镇十几户蔗农,为他们甘蔗的销路问题找到了很好的解决途径。另外,刘小燕的甘蔗田除了2个固定的长工之外,每到甘蔗的收获季节还请了十几个农村妇女帮忙打理田地和清洗甘蔗,为附近的剩余妇女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创业带头人先进事迹篇4

  张家树,1976年2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1994年12月入伍,服役期间参加过98九江抗洪,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现为高流镇花木协会会员,绿园花木合作社社长,家树园林绿化供苗公司负责人,目前花木种植面积253亩,有100多个品种,主要经营常规绿化用苗为主,年销售收入达300万元,每年获利30多万元。2006年以来因成绩突出多次受到表彰,先后获得致富带头人,优秀党员,优秀十佳党员致富带头人,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010年2月18日作为科学发展学习代表,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采播。

  作为高流镇花木协会会员,远近闻名的花木种植大户,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能吃苦,会钻研,是花木种植的示范户,勤劳致富的带头人。他致富不忘乡亲,积极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致富。几年间共扶持26户花木专业户,为80多名群众解决了劳动力出路,多次自费慰问困难户及孤寡老人,2008年共三次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并缴纳“特殊党费”1000元,支援灾区生产,受到了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

  花木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高流镇耀南村老百姓有着种花养花的传统习惯,但过去都是零星种植且品种单一,档次较低,群众种花只能解决油盐酱醋等生活补贴,并没有起致富兴农的作用。张家树与生俱来就对花木格外感兴趣,1994年12月入伍后来到浙江金华,发现金华原来是全国著名的苗木之乡,于是利用课余时间,到当地的花农家取经学习,在当地的新华书店,购买了大量有关花木种植、培育等书藉。有点空闲就到当地的花农家无偿帮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从基础理论到田间地头,他写下了大量的心得体会,又有幸得到老花农鲍克文的亲身指导。1998年在部队退伍回来,利用在部队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种花养花的特长,克服资金不足等不利影响,走上了艰难的创业路。首先从精心挑通过几年的打拼,他的花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手里的资金多了,经验多了,做事的信心足了,开始酝酿自己更大的引进新品种,搞起了示范园,积极引导当地老百姓走出了一条依托花木产业奔小康的路子。

  近年来,他承包绿化工程30多个,还无偿为周围群众提供信息,帮助销售。周围许多群众刚开始种花时,都是张家树供应种苗,手把手指导种植技术,防病治虫,联合成品销售等。使周围的群众每人增加收入近3000元。张家树已连续多年被评为镇级致富能手,成为远近闻名的花卉状元。经过几年的打拼,他的苗圃面积已达200亩,每年获利都在30万元以上。他深知: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富。高流花木协会成立后,他把带领群众致富的突破点放在花木产业上,以做大做强花木产业来实现群众的共同致富。

  为了使广大会员种上“放心花”,张家树以个人名义与群众签订包销合同,让群众吃上“定心丸”,耀南村唐庄组的土地全部规划种花木。村民马明发说什么也不愿意种,张家树多次上门做工作,唐恒水就是不听,张家树又对他说“苗子种好卖给我,要是因为种花没饭吃,你一家都到我家吃。”就这样他还是想不通,张家树和他商量,最后以当时最高价每亩280元的价格承包了他的10亩地,当年在承包的土地上种植了金叶女贞,一年后,以每株0.55元的价格全部出售,当年获利15万元。村民的想法变了,马明发的思想也通了。第二年,在张家树的带领下,全组百分之八十的农户都种起了花木。马明发自己也承包了二十多亩,他逢人便说:“听他的没错,多亏了他帮忙”。张家树就这样走村入户做大家思想工作,并且和镇里的技术人员一起,向花农无偿提供技术支持,主动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以实际行动把大家的思想都统一到“种花发家”这一点上,当年村里花木种植面积扩种2000多亩。

  为了更好的发展花木产业,以张家树为主的向个花木种植大户成立了高流花木协会,以花木协会为龙头,动员广大村民发展花木生产营销,发挥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了“协会+农户”的良好经营模式。目前,耀南村700多户、2800余人从事花木生产经营,其中有80多名会员在沭阳等地承包土地,带动囝高一村、高二村、程徐村、夏塘村、高流村、三岔村、沟埃村等周边村民发展花木产业,为镇政府争创“国家级花木之乡”打下了良好基础。长年在外的`花木经纪人有200多人,大江南北都有耀南村的客户。

  为了扩大知名度,畅通销售渠道,张家树积极在《中国花卉报》、《苗木商情》等杂志刊登广告,本着当了带头人,就要有奉献精神,广告费全部由张家树和几个花木协会种花大户分摊,没有向普通会员要一分钱。而在售花过程中始终优先销售群众花木。

  在生意场上以诚信经营为立身之本是张家树的座右铭,有时协会按照货主要求,货到后再付款。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群众放心,张家树就亲自跟车送货,来回10多天,路上辛苦可想而知。从来不克扣群众一分钱,所有差旅费自掏腰包。家人、朋友说他是自讨苦吃,但他心里却感到踏实。

  2004年春,张家树和天津一个客户魏玉龙签订34万株红叶小檗销售合同,合同签订后一个月,他来取货时,红叶小檗每株市场价格比合同价涨了2角,供应苗木的协会花农说反正没关系,仍按合同价格,按时起苗装车发走。客户十分感动:“别看你们是农民,做生意却不为小利而动,重合同,守信用,真是实在,以后,我肯定还会来买货的`”。杨老板现在已是该村的回头客。今年,他又通过传真和协会签订了价值100万元的绿化苗木合同。就这样和客户们加强联络沟通,密切了感情,并通过他们在大连、沈阳、北京、山东等地设立了销售窗口,及时了解外地市场行情,扩大了高流花木的知名度。

  在下一步的产业规划中,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以适合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为多种新品种为所示目标,在下一步促进花木产业的升级换代,配合镇政府提出的花木四期规划,明年继续扩大花木种植规模3000亩;努力提高花木的技术含量,打出自己的品牌;完善销售网络,努力实现提高城市品位,绿化山山水水,为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家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引导当地群众走上花木致富之路,带动更多的农民在花木产业上发展致富,加快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实实在在的显示出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创业带头人先进事迹篇5

  今年31岁的共产党员xxx,现经营着4380亩土地,拥有迪尔9320t大马力(375)整地机车一台,654胶轮车一台和一个联户规模家庭农场,他会种地、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是北安垦区闻名的种地能手、十大杰出青年和格球山农场模范职工标兵。

  xxx是格球山农场原十队的一名普通修理工,1998年开始组建家庭农场,在希望的田野上,他以一个现代农民的气魄和胆识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想和人生价值。成为了全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时在创业之初阻力非常大。妻子对他组建家庭农场不同意。当时对土地不信任,觉得种地风险很大。一些亲戚、朋友、同事也不理解,千方百计规劝他要谨慎从事,别吃两天包饭就瞎折腾。这些并没有动摇他创办家庭农场的信心和决心。

  万事开头难。20XX年,想成立一个家庭农场需要承包一百垧地以上,还需要投入几十万元的资金。由于资金有限他就采取向亲戚朋友借,贷款等方式。把200多垧地种上了。然而老天不作美,在麦油收期间,连续20多天降雨,眼看着小麦站杆发芽,机车下不了地。大豆收获期间又赶上下雹子。亩产刚刚超过100多斤。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这次年轻的xxx却留下了辛酸的泪水。

  经济的损失、精神上的压力并没有击垮年轻xxx,他决心在哪跌倒在哪爬起来。为了使家庭农场不断壮大,他积极参加各种技术培训班。相信科学、依靠科学。20XX年他又贷款承包了290多垧地,同时又购买了一台纽荷兰110-90整地机车。准备大干一场。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他获得了大丰收,土地加机车共盈利8万余元。全家乐了。他的信心更加十足了。

  规模家庭农场的成功,使xxx更加坚定信心,他一心扑在家庭农场的事业上,使他们的事业蒸蒸日上,收入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但是他并没有象葛朗台一样做守财奴,而是把赚来的钱绝大多数用在购买农机具和扩大种植面积上,自从扩大规模后在经营致富的同时,没有忘记帮助贫困职工发展生产,他每年都需要雇佣许多长工、短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董志平是比较贫困的工人,一无资金买车、二无资金承包土地,致富无门整天愁眉苦脸的。xxx一直在惦记他,他在纽荷兰机车买回来以后主动去找他,另外给他种150亩地,同时种地款全部由他来垫付,董志平听了非常高兴,当时就感谢再三,并表示一定好好干。当年董志平就收入一万多元,彻底的摆脱贫困。

  四年来他积累帮扶贫困职工16人,垫付资金和用机车担保奶牛贷款达到18万元,从而使贫困职工摆脱贫困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在广大青年中产生了积极影响,发挥了一名青年党员的模范带动作用,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而今的xxx带领着他的规模家庭农场在希望的田野上,一步一步的向着和谐美好的小康目标迈进。

  敢“想”敢“干”,在机遇面前从不束手束脚

  1984年,农村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杨德金从一个亲戚家里用一件“毛华达”的上衣换回了一棵桂花树,并试着用泥土埋枝法进行繁育,没想到一次性就繁育成功。第一批发展到500多棵,经过两、三年培育,以每株90元的价格卖得4万多元。这对于刚刚解决温饱的农村来说是一笔不可想象的收入。第一次销售苗木所得的4万多元,不仅为他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坚定了他发展的信心。他决心放手一搏,将他家里仅有的8亩耕地、责任山、自留山全部用来发展桂花树等苗木,甚至将已经受益的500多株柑桔树,挖起来出售给了别人,全部植上了绿化苗木,这样形成了70多亩的苗圃基地。

  为适应市场的要求,他于20XX年注册成立了安诚绿化公司。为了进一步拓展业务,他又在猇亭区主干道旁,花20多万元购置了近500平方米的土地,建起了小别墅、停车场和绿化草坪,同时,还租了一块20亩的土地,承包经营了一块50亩的绿化苗木基地,栽植了40多个品种的绿化苗木。这样,他就从乡下打进城里,在城里有了自己的营业场所和苗圃基地,在城里落住了脚、扎下了“根”。

  20XX年,公司承接了宜昌市万家花园、富连江、中级人民法院等几个知名企业和单位的绿化工程,其中中级人民法院的绿化改造工程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公司绿化工程业务发展到了武汉、天门等周边县、市、区,苗木远销到北京、浙江、湖南等8个省市。他又租用了20多亩农田用于发展从浙江、云南等地引进了名贵彩色树种,苗木基地达到了480亩、品种达到280多种、价值过600万元。

  注重信誉,以诚信换财富

  1992年,杨德金通过软磨硬泡说服葛洲坝集团的一位老总,给了一小段绿化工程让他做。工程虽然他是接下了,但心里却是忐忑不安,因为这是他第一次接工程。于是,他吃、住在工地,最终保质保量完成了工程,用行动赢得了这位老总的信任。这位老总后来又主动给他介绍了好几个绿化工程,使他很快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2000年,他为伍家区“昌丰”公司栽植一棵皂夹树,时值高温,栽植的树难于成活,为了不失去公司信誉,他们采取了很多办法,最终获得了成功。虽然在栽植过程中亏了本,但是为公司争取了信誉。后来“昌丰”公司照顾了他15万平方米的绿化工程。现在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每年的绿化工程都在约二、三百万元左右,最大的一项工程多达15万平方米,工程造价近200万元。但对待每一项工程他都是认认真真,兢兢业业。他设计、施工的东山花园小区绿化项目获得了“省级绿化先进单位”称号,为市夷陵中学、中级人民法院设计施工的项目荣获“全国绿化先进单位”称号。

  富不忘本,以一腔热忱反哺乡亲

  在发展之初,杨德金的左邻右舍非常地不理解。看他尝到了甜头以后,乡亲们渐渐改变了看法,于是,他利用他自己的切身体会动员左邻右舍发展,并免费为他们提供幼苗和技术指导,帮助他们联系销路。乡亲们看到他真心实意地帮他们,没有了后顾之忧,所以胆子也大了。有几个年轻胆大的迅速加入了他的队伍。他公司现有的30多个员工大多都是当初和他一起闯市场、同甘共苦的兄弟和后辈。

  他在承包工程中需要苗木时,都是优先收购周边邻居的苗木。在引导大家发展的基础上,还指导他们进一步拓展业务,带领他们出去学技术,搞推销,实地施工。原赵家湾村110多个农户,几乎户户植苗木、贩苗木,出售、贩卖苗木收入成了这个地方所有农户最大的收入来源。目前以赵家湾为中心,辐射带动茅家店、穿心店等周边村搞绿化的村民不少于300户,从事贩买贩卖的村民,已经成为一种常年务工的形式。他的邻居杨德才,在他的带动下96年开始做苗木生意,现在每年的纯收入都在15万元左右;赵有华原来是一名民办教师,2000年才跟着他一起搞绿化,现在家里拥有了近20亩的基地,出售自己培育的苗木的同时还收购贩卖苗木,年纯收入达到了20多万元。20XX年,他出资5万元,带动他赵家湾苗圃基地周围的.农户一起共同出资硬化了到自家田头的公路,极大地方便了苗木运输。在他的家乡土城,知道他杨德金的人很少,但知道赵家湾的苗木的人很多,赵家湾已经成为了宜昌江南最大的苗木基地、成为了当地一块响当当的绿花劳务品牌。

  创新取胜,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

  近几年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宜昌的绿化公司大大小小不下数十家,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就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产品、丰富品种、提升绿化档次,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杨德金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首先,他在观念上做到了超前更新。他是从土城赵家湾走出来的一个地道的农民,是实实在在的“泥腿子”,能一步步发展到今天,靠的是先进的理念和知识武装头脑。1987年,他在承接工程的过程中,他深感自己园林专业知识的缺乏,于是决心学习园林专业知识。主意已定,他不顾当时年龄偏大,跑到武汉学习大专园艺课程,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具备了园艺工程资质能力,获得了助理工程师的职称,为他以后创业打下了基础。他公司里的员工,虽然大多都和他一样是农民,但都经过了专业培训,具有相应的资质和相当的专业水平。其次,他坚持不断更新产品。从当初500棵桂花树到现在已发展到近200个品种的绿化苗木。近几年,他从外地引进的新品种有数十种。20XX年,他花巨资从浙江、成都等地引进了以“红”、“黄”为主体的彩色绿化品种,有红叶石楠、紫玉兰、彩色草等十多个品种,其中彩色草已投放市场,很受市场欢迎。现在,无论什么季节,当你走进他那片苗圃,都会看到满山遍野、错落有致、红绿相间、繁花似锦,鸟语花香,好像一片世外桃源。再次,他坚持在技术上的不断创新。他做苗木生意二十年了,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步摸索出了一套培育、繁殖、养护的经验。如运用树木同科的原理嫁接繁殖名贵树种,已成功的在野樱桃树上嫁接日本樱花、在火炬树上嫁接海棠、在本地枫树上嫁接了红枫。这些技术上的创新不断充分利用了本地资源、变废为宝,而且大大降低了他的经营成本。

  二十几年来,杨德金不断积极探索,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不仅为他下一步拓展业务奠定了厚实的基础,而且为帮助当地群众致富走出了一条新路子。20XX年,他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农村乡土拔尖人才”;20XX年,被区委、区政府评为“首届区管优秀人才”;20XX年2月,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劳务创业之星”;20XX年4月,被市政府表彰为“市劳动模范”;20XX年,被区委、区政府再次评为“区管优秀人才”。

  创业带头人先进事迹篇6

  纪xx,有道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初心难忘,从最初到外地打工的几年时间里,没有什么远大理想,从北方到南方,从小饭馆的小老板到中介公司的总经理,努力赚钱成了她一切初始的动力。直到2010年,她回到了家乡,感受到了家乡急剧发展的脉动,欣欣向荣的气象,让她触景生情,激发了内心中一直潜藏的一个梦想。回家乡创业,为家乡父老做些事情。改变他们的.面貌,也改变她自己的人生。

  经过对家乡环境考察,纪xx信心满满地回到了家乡,自筹资金180万元,在辽源市西安区灯塔镇龙背村建了肉鸡的饲养场。创业计划得到了灯塔镇党委、村党支部的一致支持,找场地,建鸡舍,通水通电。功夫不负有心人,肉鸡养殖场很快就建立起来,当年第一批肉鸡出栏8000多只,赚了11万多。村里的百姓看到她的收益,纷纷都向她学习养鸡技术。但纪xx却非常顾虑,害怕带不了这个头,如果村民们跟着赚不到钱怎么办?而这个时候,镇党委的支持和鼓励给了她信心,2011年,她联合多家养殖户,创办了辽源市西安区元丰养殖专业合作社,龙背村的肉鸡存栏很快发展到了10万只。合作社成立的第一年养鸡收入就实现150余万元。每个养殖户的纯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

  2013年8月,纪xx组织成立了辽源市西安区有邻养殖专业合作社联社。2013年9月,注册2000万元,吉林有道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在搞养殖、做企业的过程中,某一天,一位老党员不经意地问起纪xx是不是党员,这个问题让她心头一颤,“我可以入党吗”,她在心里自问。尽管心底的答案有些模糊,自身有许多缺点,但不忘初心,就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去改变,去帮助,去带领乡亲们一同致富。因此,她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向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从那时候起,便努力地向党靠近,学习理论思想,向身边的老党员学习,以身做责。并在2015年,成为一名预备党员。

  虽然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但肉鸡养殖市场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仅仅依靠传统养殖,是难以做大做强的。2015年初,我远赴广东“取经”,学习蚯蚓养殖技术,并带回了200斤养鸡用的蚯蚓苗。经过细心管护,5月份,有道现代农业公司的第一批“蚯蚓蛋”面世。同年,在党的关怀下,纪xx得到一次深造学习的机会,进入到北京大学培训,这次学习,彻底打开了她的眼界和思路。“互联网+农业”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潜力。从北京回来后,有道现代农业开始了在电子商务、020经营模式的开拓。同年8月,蚯蚓蛋开始进入互联网平台销售,并注册了“两只母鸡”商铺名称。因为独特的理念和特色产品,微店开业3天营业额就做到了17万,蚯蚓鸡蛋成了“网红”。2016年底,有道农业通过电商平台营业额突破2000万元。与逻辑思维、万科物业等多个著名电商平台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与此同时,在有道农业的带动下,周边200余户农民实现了共同致富。现在,有道农业已经打造出初具规模的有机循环农业。

  事业的成功并不足以让纪xx欣喜若狂,2016年7月1日,面向党旗,大声宣誓,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便拥有了另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也拥有了矢志终身的信仰和追求。

  一个好的企业不仅是在市场上搏击风雨,更应该拥有远大志向,承担社会责任。几年来,有道农业公司,为本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直接带动就业100余人,间接带动创业就业500余人次。同时,也非常关心社会弱势群体,每年组织员工到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开展送温暖、帮扶联谊等慰问活动。今年,有道农业计划建设循环农业采摘园、建设特色玉米冷藏基地,并计划在三年内完成特色农产品物流园扩建项目。

  在党的光辉、正确领导下,在党的鼓励和帮助下,纪xx和她的有道农业公司将会不断壮大,取得更大的成绩。

  创业带头人先进事迹篇7

  xx,女,谷城县石花镇小坦山人,1982年4月出生,2004年毕业。毕业后曾赴广东打工,2010年返乡进入小坦山村委会工作,201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1年9月经换届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现任小坦山村委会委员、村(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团支部书记,分管村内日常工作、共青团工作、财务管理、村级企业、税费结算、村级集体经济合同的签订与管理、民政相关事宜,及村内“三资”管理问题的处理。

  一、年轻姑娘为尽孝回家乡,志愿服务农村

  2006年,xx来到广州东莞打工,凭借着扎实的知识储备、积极认真的态度和乐观豁达的性格,很快在公司里做出了自己成绩,被公司任命为部门主管,并被许以高薪。2010年,28岁的xx已经拥有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和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但是她就在这一年决定回到家乡石花镇小坦山村,因为她要照顾日益年长的公公婆婆。她对别人说:“在外面,小家庭过日子当然很轻松,但是家中老人年纪越来越大,我们当小辈的每年紧紧逢年过节回去看望一下、留点儿钱,是绝对不管用的。他们把我们养到这么大,现在该是我们回报他们的时候了。”

  回到家乡的xx,抱着为家乡做点小贡献的热情,积极参与到村两委的各项事务中,从最简单的端茶倒水做起,一点一点将自己扎根在这座村庄的每一个角落里。以对任何事情都是认真的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敢闯敢干的进取精神,得到了村两委的一致好评,也在全村群众中树立了不错的口碑。2011年7月,xx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经过公开选举,进入小坦山村委会,成为两委班子成员,并被委以重任,在原有工作内容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的参与到全村各项工作中。因为xx出了名的“犟脾气、好较真”,全村各项工程建设的进程都由她进行全程监管,工程的各项用材、出工情况、建设进度、工程建设是否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等问题,都由她参与一一确认。每次见到xx时,她的桌子上总是堆放着各种材料和表格,电脑上总是有正在总结的材料。她总是会笑着说:“事情总是做不完的,但是事情总是要人做的,人怕干活儿,活儿怕人干。”

  二、有志青年扎根故土、积极创业求发展

  在回到家乡后的一段时间里,她看准了村里的苗木花卉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家里人的支持下,她在工作之余也开始开创自己的苗木花卉种植事业。从品种挑选、幼苗购买再到田间管理、成品销售,xx用所有的业余精力把花花草草事业经营的有声有色。短短三年时间里,她凭着当初的毫不懂行,不认识产品,背着各种苗木花卉的树叶样本去湖南和浙江等全国大型苗木花卉市场找产品、摸行情的冲劲和一手拿鼠标,一手拿锄头的扎实干劲儿,硬着头皮闯到如今发展基地20余亩,年营业额过百万的骄人成绩。就是这股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带领着xx在自己的创业路上走出了一条通向光明未来的康庄大道。

  三、心怀乡亲,自己富了不忘家乡人

  她在自己通过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尝到了甜头后。没有独享成果,而是第一时间想起了家乡的广大青年朋友。在看到全村苗木花卉组团发展的优势前景后,立即结合村团组织平台,在苗木花卉产业服务小组基础上成里立了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团支部,形成了团社合一的团建格局,并将自家的部分苗圃地和邻近几家的苗圃地联合起来,经过她多方联系和争取,在小坦山村创建了一块“双带双新青年创业示范基地”,大力开展“双带双新”活动,全面推进农村青年创业;同时,充分发挥团组织网络广、有活力的优势,组织社会力量从资金扶持、技术培训、网络营销、信息传递等方面进行支撑,大力推进本村青年创产业、团员干部创事业;带动了小坦山村孙大伟、朱群、李静、郑汉森等一批优秀青年参与到了苗木花卉种植产业中来。后续她还计划争取每年逐步带动一批青年成为产业大户,每年带动和推出一批创业典范,继续扩大创业基地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目前,该基地成为各级团组织开展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罗梅同志今年3月到小坦山村视察共青团工作时,被给与了高度的'评价和赞赏。

  四、把激情投入到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增强组织活力

  她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不懈地把村里日常工作和共青团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身为村委会委员和团支部书记的xx,在2000余人的大村里身肩两职,她深知没有高度的责任感、扎实的业务水平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是行不通的。为了使自己的思想观念和业务政策水平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她下决心为自己“充电”。她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除了搞好花花草草业务外,还不断的通过各种渠道给自己充电学习,孜孜不倦地追求,使她视野不断扩展,知识面不断拓宽,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干起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创造性地组建了由40余名优秀青年组成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开展了以“阳光家园”为主题的“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空巢老人、关爱残疾人”等活动,在支部成立苗木花卉产业服务团小组、乡村旅游接待服务团小组、特殊群体帮扶团小组及老年人互助照料服务团小组,并长期不间断的开展各类服务活动。通过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反响强烈的活动的开展,使小坦山村级共青团工作开创了新局面,进一步夯实了小坦山村团的工作基础,让他们不断的在学习中锤炼、在工作中锤炼、在产业中锤炼、在服务中锤炼,进一步提升了团干的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了一支敢于吃苦、群众满意、业绩优良、充满活力的青年团员队伍,充分发挥了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为新农村建设凝聚了合力。

  创业带头人先进事迹篇8

  xxxx,xx镇xx村人,原来是县医药公司的董事长,因多种原因,离开了医药公司,返乡创业。四处考察项目未果,村支部书记xxxx建议其找镇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唐善利主任,探讨创业项目。xx在唐善利主任的建议下,带领人员参加了泗阳县农干校举办的创业培训班学习,明确了自己的创业方向和项目。

  根据所学的'生猪养殖技术以及和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联系,xx投资3500多万元成立了苏种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苏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拥有两个子公司:宿迁市银农苏钟猪养殖有限公司和宿迁市圣农苏钟猪养殖有限公司,分别坐落在xx镇xx村、沈圩村。这是继宿迁市广源种猪养殖有限公司建成后,又一大型养猪场落户xx镇,加上50多户小规模养殖户和洽谈之中的养殖项目,使得xx镇的养殖产业已初具雏形。

  苏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是由xx、张雪冰、唐善曙、薛家虎等四位外地客商申报注册。两个公司第一期占地面积150余亩,投资3500余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500万元,流动资金XX万元,总建筑面积2.5万平米,存栏苏钟能繁母猪2500头,年出栏商品猪3万头,还可为入股农户及周边养殖户提供猪苗0.5万头。

  苏钟猪因产仔率高,育肥速度快,胴体瘦肉率高而成为江苏省主要推广品种之一。xx镇苏钟猪扩繁基地的建成将成为江苏省目前最大的苏钟猪扩繁基地,每年可带动入股的500名养殖户走上致富之路。不久的将来,养殖业将会成为xx镇木材加工业之后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创业带头人先进事迹篇9

  XXX,男,1982年出生,党员,土桥乡杨河村青年农民。20xx年从土桥中学毕业后,到到西安学习电焊技术。后到油田务工。20xx年底回家创业,大力发展种草养畜业,现在是土桥乡农村青年创业致富的典型之一,年获利达20万元。

  现年31岁的XXX,给人的感觉他是一个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人,而且他敢闯敢干,大胆创业,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当年从土桥乡中学毕业后,不甘心一辈子在家守着几亩簿田过日子,毅然选择了外出务工。通过虚心学习和悉心钻研业务,在短短三年时间,倪彦虎熟练的掌握了电焊技术,通过熟练的技术他成为油田公司的一名电焊工,他在这里一干就是7年,在这7年中积攒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20xx年春节回家,看到以前和自己一样的同龄人生活还是很贫穷,于是他想:“我能不能回来带领大家一起致富。”2010年1月他去了外地进行项目考察,他认为种草养畜很适合自己的农村,因为这里有土地等养殖场地和丰富的饲草来源,同时羊粪又是很好的肥料,能给村民减少种草所需的花费,最后他选中了在当地很容易发展的种草养羊产业。随后他翻阅各种养殖书籍,学习养殖理论知识,并到周边一些养殖场借鉴他们的宝贵经验。2010年8月他用自己的积蓄盖起了三间羊棚,购买羊只100只,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

  创业后,他边干边学,遇到困难不悲观失望,更不气馁退缩,而是积极进取,分析研究,努力学习科学的养殖方法;通过各种途径筹措资金,逐步扩大养殖规模,积极主动改变传统养殖习惯,靠改革创新观念。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发展种养业,依靠“双联”贷款活动和信用社的担保贷款,扩大养殖场规模,扩大再生产,走规模经营的路子。

  通过几年的不断努力,如今,XXX已经成为土桥乡的能手之一,青年致富的领头雁。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他没有忘记为乡亲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本村和外村的养殖户来求他帮忙,他总是很热心地帮助他们,无偿提供技术咨询和养殖书籍。几年来,共为群众讲解技术问题近百次,到村民家中提供服务四十多次,无偿提供养殖书籍二十多本,同时,倪彦虎同志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非常实际的养羊经验。

  在广大村民看到倪彦虎养殖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后,各村民纷纷上门取经,积极效仿,大力发展种养业,都想通过种草养畜发展家庭经济。一时间大家纷涌而上,倪彦虎看到后,觉得大家如果盲目的'发展种养业,就很容易走上歧途。于是则主动引导村民改变观念,合理分流,搞特色养殖,整合有限的土地资源,扩大生产规模,走专业化之路。在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倪彦虎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协会为手段,成立华强专业合作社,合理分配种养资源,避免盲目发展,从而导致内部恶性竞争;并利用专业合作社的集中优势,从资金和技术上帮助各养殖户,发展三高农业,提高种养业经济效益,以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

  华强专业合作社从一成立之时起就树立了“自己致富,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发展理念。合作社以“养殖—销售”一条龙的产业经营模式进行养殖。华强专业合作社作为养殖基地,吸收农户加盟,由农户出资入股,合作社进行统一养殖、销售。年底农户按比例进行分红。华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不仅给养殖加盟户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给周边群众带来养羊积极性,在无偿服务下,他们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使农民朋友更深刻认识到,养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远远大于耕种土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XXX不仅要增加收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服务,他的发展目标已经确定:设计总投资450万元,计划发展养殖2000只规模。现已完成投资140万元,新建办公用房10间,饲草贮藏加工室、防疫室、标准化棚圈等共计110间,购买铡草机5台。目前,羊存栏420只,其中小尾寒羊200只,绒山羊220只。该合作社建成后,年出栏羊只可达3200只,可产绒1600斤,实现年纯利润约200万元。该合作社的建成极大提高了群众的养殖积极性,拓宽了贫困乡村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径。

  创业带头人先进事迹篇10

  在一片葱茏繁茂的田垅里,迎着紫薯特有的芬芳,随着大型拖拉机挖掘的轰鸣声,几十个工人正在检薯、装袋、忙得不亦乐乎。在这群人中,一个忙碌的身影正指挥着工人们分工协作。她,就是xx,今年32岁,是零陵区邮亭圩农技推广站的一名农艺师,也是这二百多亩蔬菜、紫薯、水稻的种植者。

  这块地里的紫薯,品名叫“一点红”,因其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易种植的优良品性,由xx远赴xx省xx考察后引进的。今年“一点红”紫薯的种植面积在60亩左右,由于种植早,在4月初已插播完成,八月初就陆续收获上市,每亩产值在3500元以上,纯收入达每亩20xx元,今年仅紫薯一项创收高达10万余元。另外,今年还种植了早秋白菜苔40余亩,水稻120余亩,实现20xx年纯收入在25万元左右。获得这样的收成,xx心中自然十分高兴,可回想起创业这几年的艰辛,一幕幕的往事仍然清晰地呈现在这个勤劳的湘妹子的眼前。

  早在20xx年,xx不顾家人反对,承包了富家桥阳河村土地160余亩。虽然是农校毕业生,又在乡镇农技站工作,但对本地气候及市场把握不准,当年种植的反季节包菜80余亩正准备在六月中旬上市,可五月正是湘南区梅雨季节,连续半月的阴雨让正处包心期的包菜,因排水不良而全部感染软腐病,80余亩包菜几天之内全部腐烂,投入的12万多元也就打了水漂。

  20xx年,xx种植的160多亩xx香芋,长势喜人,可到收获季节,当年市场行情差,香芋无人问津,市场批发价也仅有每斤0.5元,20xx多吨优质香芋一等再等,在年底不得已以每斤0.76元的价格出售,细算帐本,还亏了五万余元。这两年的失败让她明白,蔬菜种植一定要结合天气,掌握一整套科技知识,根据市场来合理安排茬口,无论哪一环节出错,未能及时、迅速地解决问题,都有可能全盘皆输。

  20xx年,xx经大量的市场调查,结合对地区的气候条件的研究,引进早秋白菜苔的`种植,种植面积50余亩,由于阳河村的土质成沙性,又处潜水河边,温差较大,采摘的白菜苔品质极好,一经上市,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每天20xx斤的白菜苔在本地市场上也能销售完成,实现当年白菜苔收入共10万余元,但在当年种植中,又表现出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劳动力不足,由于白菜苔的采摘用工量大,特别是双季初收获期间,农户忙于自家的水稻收割,劳动力严重不足,很多白菜苔采摘不及时或未采摘,造成一定的损失;再一个就是市场问题,在零陵、冷水滩两区批发市场内,每天超过3000余斤白菜苔就很难销售完成。如若扩大生产,必会造成滞销,如何解决劳动力不足和市场的问题成了扩大白菜苔种植的关键。近两年中,xx实行分散各村各农户种植,共同对白菜苔进行远销xx、郴州、长沙等市场,使这两个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当然种植业中最核心的.问题还是技术,要想蔬菜获得高产,必须加大科技投入、设施投入,为了更合理地安排茬口,掌握各种蔬菜的种植技术,xx先后到山东、桂林、新田、江华等多地考察学习,引进以xx菜心、早秋白菜芸、紫薯、早秋红皮萝卜为主的高效益品种,还从网上《中国瓜菜》、《上海蔬菜》等书籍上搜集相关的蔬菜种植技术,与此同时,积极请教市县农业局,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和零陵农校的有关专家,把一系列先进的科学技术用到实践当中,在蔬菜种植上采用高垄种植、滴灌栽培等措施,在水稻种植中采用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稻草还田等一系列先进科学技术,取得了产量效益较当地农户平均水平高10%的良好收益,也为当地农民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种植业中最关键的是市场,为了开拓市场,xx先后对xx江南批发市场,长沙马王堆批发市场等一些大型批发市场和本地各大超市进行调查研究,进行合理安排茬口,使蔬菜能在空档期上市,跟家家福、步步高、建都、心连心等超市及几位xx老板签订供货合同,实行了订单种植,解决了销售难的问题,在20xx年中,供应本市各超市和江南批发市场紫薯70余吨,早秋白菜苔100余吨,水稻稻谷110余吨,实现纯利25万余元。

  由于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常年在家的村民大部分在50岁以上,是以妇女为主,xx主动与当地农村妇女签订了用工合同20余份。为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在她的带动下,以阳河、张阿复、大庙头、木山底等地出现一批种植大户,她以自己的理论、实践经验毫不保留地对他们进行技术上指导更新,让大家少走弯路,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深受广大种植户欢迎。

  创业带头人先进事迹篇11

  陈建能于2003年在村委会工作,担任团支书一职、平时完成好村会的各项工作之余,利用空闲时间,从事渔业、生猪方面的养殖。

  农业的发展随时代步伐而改变,简单的病害都依靠科学,不能以传统的.防治办法,既费时又担误防治的适合期,他结合实践与交流经验,听取科技人员推广新出产的药品进行对症下药,做到事到功倍。在经济市场的环境下,以最小的空间创造最大经济利润、投资少获利多是农民朋友最大的心愿。前年的生猪市场价格下滑波动比较大,亏损现象比较严重,在此期间他亏损基本为零。原因是采用一条龙的效益生产,即由母猪到商品猪出市都是自产自养,可以从中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相应减少仔猪死亡率而提高效益。今年生猪价格高涨,他采用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平均每头猪可增多200元的利润。

  在渔业、生猪养殖取得较好效益的同时,他没有忘记昔日传授自己养殖优质鱼和饲养生猪技术的养殖户,他决心帮助他们更早走向致富之路:

  一、迅速将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向全村推广,与群众共同致富。

  二、更好地帮助饲养户掌握好技术,扶持生猪饲养。

  他把自己在生猪自繁自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地向当地的养殖户推广。向本村生猪饲养户介绍技术关键所在,推广生猪自繁自养技术。在一年的推广期间,本村现进行自繁自养的养殖户有20多户,年增长利润约60万元。

  良好的政治作风作为村委干部必须具备,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努力改造人生观、世界观,事事走在群众的前面,在平时岗位上做好群众表率,发挥党员的先模范作用,绝不参占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创业带头人先进事迹篇12

  郑斌出生在豫南县城一个偏僻的山村,由于自幼家境贫寒,因此,大学毕业后,急于摆脱现状的他加入了一家食品企业的营销队伍。

  岁月如梭,转眼间5年过去了,一起来的同事有的升到了业务主管,有的担任了区域经理,而他却还在原地踏步,继续做着他的业务代表。但令郑斌苦恼的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他却变得越来越困惑和迷茫了。首先,其在骨子里就埋下的自卑感,让他很难甩开手来开展工作,并且事事表现得敏感而多疑,以至周围同事都评价他“太假”,没有魄力和冲劲。其次,由于他性格沉默寡言,不善交流,让别人误以为他“自命清高”和“孤芳自赏”,而将其游离于团队之外;最后,更为要命的是,已在该企业工作了5年的他,因为业务的重复和单调,让他感到身心疲惫,激情不再,以至工作消极,牢骚满腹,甚至自觉不自觉潜意识里就有了惰性,这一切都让公司领导感觉他是团队里的“老油条”,培养价值不大,甚至对其失去信心,欲在合适的时机将其“淘汰掉”。

  促使郑斌下定决心与自己的过去告别的,是他所看到的一本《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书籍:寓言中的小老鼠“哼哼”安于守旧,怀念过去拥有的奶酪而在对苍天的不断抱怨中郁郁寡欢,而“唧唧”却勇敢地冲破思想的束缚,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进入迷宫,终于找到更多更好的奶酪。这个故事并不复杂,可它对郑斌的刺激和影响却很大,他感觉他很象寓言中的小老鼠“哼哼”:抱残守缺、怨天尤人,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是的,他应该改变自己,他应该做文中的“唧唧”,告别过去,不再怀旧,而是重新塑造一个崭新的自己。

  他首先要做的,就是要重拾自己以往的工作信心。因为心态是决定一切的关键。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郑斌放弃了礼拜天、节假日等休息时间,报名参加了各种专业培训,从基本的营销知识开始,他先后学习了营销4P、4C理论以及较为新潮的体验营销、整合营销等等,特别是他5月份投资参加的一次拓展培训,其耳目一新的内容和活动项目,更是让他找回了一个充满自信的自己,因此,在每天早上上班前,他都会面对镜子中的自己,高喊“我是最棒的,我是最好的,我一定能成功,我一定会成功”,从而给自己的一个自信的微笑,让自己的一天充满信心。

  不爱说话,是郑斌的发展“短板”,可善于交流与沟通是营销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了改变自己的这种性格缺陷,郑斌想方设法在各种场合锻炼自己,因此,不论大会小会,只要能有发言的机会,他都积极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不再象以前那样怕出丑。同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他也开始主动地与包括上司在内的同事交流与切磋,自己不懂的,也能够勇敢地去向周围的人请教,并在自己的为人处世中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为别人着想。在今年6月的一次新市场开发动员会上,郑斌主动请缨,请求开发一些“难啃”的“硬骨头”市场,在经过自己的一番努力后,他所请战的新市场虽历经周折,但终大功告成。

  改变自己的陋习,是郑斌对自己“革命”最大的阻力。为了一改自己以往邋遢、懒惰等不良习惯,他决定对自己“狠一点”。第一,改变自己的“包装”方式,以前都是着装随便,不修边幅,现在,他穿上了闲置已久的西装,打上了漂亮的领带,头发梳理的`整整齐齐,让人感觉是一个十足的专业营销人。第二,制定自己的作息时间表,每天6点起床,6点半吃早餐,吃过早餐后,学习营销书籍1个小时,将近八点到公司上班。晚上下班后,7点吃晚餐,然后做工作总结和做次日工作计划和工作日记,一直到当晚11点。要改变以前的习惯是痛苦和困难的,这让他深深领会到“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深刻含义。但即使如此,郑斌仍然是在别人充满怀疑的眼光中做着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仍然在睡眼惺忪中起床、在困意蒙蒙中做完一天当中的最后一件事……

  几个月过去了,让郑斌不可思议的是,他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变化,而一切又都充满了新意,他象换了一个人,而身边的世界好象也改变了许多、改善了许多。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成长快乐。

  勤奋好学,让公司领导很快就改变了以前对郑斌的看法,并且赢得了公司上下领导的一致好评,而其工作的积极主动而富有成效,更让他在营销员队伍中迅速脱颖而出,并在今年的11月份,晋升为豫东片区的区域主管,并被作为大区经理的预备人选而纳入培养计划。另一方面,其“主动出击”与同事多方交流和协作,让他在企业里很快就左右逢源,拥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工作也更加得心应手和游刃有余。最后,其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的养成,让郑斌如鱼得水,工作日益顺心。郑斌终于凭借“先改变自己,再改变世界”的人生信条,“凤凰涅磐”,掀开了其人生职业生涯新的篇章。

  创业带头人先进事迹篇13

  愁煞人,养殖场每天产生60吨牛粪

  黄炳权是广西有名的养殖大户,在养牛上总是别出心裁。奶牛喜欢水,他在养殖区特意安装了淋浴设备,堪称“奶牛宾馆”。洗澡之后,奶水牛还能欣赏一段美妙的音乐,享受按摩等待遇。人性化的服务让奶水牛不仅产奶多,而且肉质也上了档次,连法国专家参观后都频频点头,黄炳权为此名利双收。可这一位牛人,却因为一件事情愁得吃不好睡不安。

  原来,牛场4000头牛每天拉出60吨粪便,一天就是一火车皮!这么多牛粪放哪都是个麻烦。规模化养牛牛粪的处理是个老大难问题。黄炳权起初想得很简单,牛粪可以拿去肥田,可农民嫌远不愿意费时费力来拉。结果牛粪越积越多,臭气冲天没地处理,对周边住户影响很大。

  牛粪处理不好会影响环境,影响牛场的形象,时间长了还势必影响自己的整个生意。2004年的一天,黄炳权去外地参观,看到人家的牛场建了沼气池,处理粪便效果不错。于是他也动起了心思:建沼气池。黄炳权一下建了几千立方米的沼气池,而且连成了片。奶水牛的粪便进了沼气池,经过发酵变成了沼渣、沼液。这些沼渣、沼液没有了臭味,施到田里比牛粪肥田的效果还好。不仅如此,沼气在黄炳权这里还有了大用途。“员工煮饭用气,我们发电用气,烧锅炉用气。”

  这样一来,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一年就能节省100多万元。自从牛粪进了沼气池,牛场的环境得到改善。然而一段时间以后,牛粪的麻烦又来了。因为沼气池的空间毕竟有限,沼液发酵也需要周转时间,可这牛天天都要拉,到头来牛粪还是用不完。看着一天天多起来的“祸害”,黄炳权又犯了难。

  初尝甜头,牛粪养蚯蚓喂鸡喂鱼年赚300万

  有一天,黄炳权在林子里散步,发现散养的土鸡在树下不停的找虫子吃,他马上来了灵感。原来他发现鸡吃的虫子里边,有一样是自己最感兴趣的——蚯蚓。

  蚯蚓可是高蛋白,如果能让鸡天天吃上,不仅节约饲料,鸡的品质更好,关键是多余的.牛粪有了新出路。黄炳权决定用牛粪养蚯蚓,用蚯蚓来喂鸡。黄炳权心想,蚯蚓地里就有,而且个头很大,想必不会太难养,后来却发现这种蚯蚓养殖并不理想。它们虽然个头大,但繁殖很慢。后来他打听到,有专门用来人工养殖的蚯蚓品种,比如“太平一号”。

  于是,黄炳权又开始了新的尝试,就连路旁果树下面的空地都用上了。黄炳权特意把蚯蚓放在果树下面,上面还盖上了遮阳网,一来遮光,二来还可以调节温度。这样,给蚯蚓创造一个合适的生长环境。这些发酵好的牛粪非常疏松,也正是蚯蚓喜欢的,不仅适合它们居住,还可以给它们提供丰富的营养。

  土鸡吃蚯蚓,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鸡肉的品质也提高了。由于味道非常香,又很有嚼头,这吃虫的土鸡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市场上每公斤售价80元,仍供不应求。每年近10万只土鸡,给黄炳权带来了又一笔可观的财富。

  黄炳权的牛场规模在不断扩大,不仅养奶牛,还养起了当地的涠洲黄牛,牛粪比以前更多了。这时靠沼气池和养鸡根本消耗不了这么多牛粪,他不得不继续为牛粪寻找出路。

  2010年,黄炳权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投资上千万元在海边修补百米长的溃坝,还声称这一次为牛粪找到了根本性的出路。当时他看上了一个因溃坝而废弃的盐场,溃坝深度有十几米,长上百米,大水在这里冲出了一个深湖。

  黄炳权之所以不惜血本修坝,原来要在这里养海水鱼,同样和牛粪有关。其实早在几年前黄炳权就开始试着用牛粪养过鱼。黄炳权厂区周围有个300亩大的池塘,以前他曾经用牛粪肥水养淡水鱼,但总觉得这样对环境不太好。后来有了大量的蚯蚓,黄炳权想,蚯蚓不但可以养鸡,也可以养鱼呀!因为小时候他钓鱼时,就经常用它做诱饵,鱼特别爱吃。蚯蚓作为动物性饵料来喂鱼,其粪便可以肥水,而且效果比牛粪都好。用牛粪养蚯蚓,再用蚯蚓喂淡水鱼,既赚钱又环保。后来他在几个大水塘里做实验,没想到一年半时间,很多鱼都重4.5公斤以上,而且做出来味道非常鲜美,与喂商品饲料的鱼相比,不知要强多少倍!

  打造海上生态养殖模式,牛粪变“绿色金矿”

  有了用蚯蚓养淡水鱼的成功经验后,黄炳权就想,既然牛粪源源不断,总是个麻烦,不如接着扩大养鱼规模,来消耗更多的牛粪。于是黄炳权才有了修坝养鱼的大胆想法。通过试验,他发现牛粪养出的蚯蚓,有些海水鱼也特别喜欢吃。蚯蚓不仅可以喂海水鱼,其粪便同样也可以起到培肥海水的作用。这样,海水中既有植物性饵料,也有动物性饵料,不同的养殖品种都有了吃的,而且饲料成本极低。可是在这广阔的水面上,到底怎么养更合适呢?

  黄炳权没有像别人那样单纯地去养鱼,而是搞混养,虾、螺、蟹、鱼每样都有,且密度不大。他要寻求一种自然的效果,想利用广阔的水面养出高档海产品。为此黄炳权请来了当地的水产专家,混养了几个品种,充分利用池塘里面的水体空间,搞生态立体养殖。

  水体面积大,空气新鲜,溶解氧就比较充足,根本用不着人工增氧。因水体生态环境比较好,鱼、虾、蟹、贝很少得病,而且不同品种之间还可以形成一定的食物链。平时,除了补充养殖的蚯蚓和蚯蚓粪,一般不用饲喂其它饲料,基本是一种仿自然的状态。

  更有趣的是,在这里,海滩和池塘是相通的,平时有不少天然饵料和鱼种也会随着潮水进来。随着海水的进入,外面的天然苗种,如鱼苗、虾苗等也被带了进来,养殖品种和饵料也更加多样化。当然,仅有野生品种是远远不够的,有时还需要人工投放黄鳍鲷鱼、鯔鱼之类的苗种。

  与一般人的养殖方法不同,黄炳权投放鱼苗不仅品种多,就是同一个品种也是分批投放的。这看似很麻烦,其实他是想尽量让养殖更接近一种自然的状态,而且这样,一年当中总有高品质的海产品上市,也就避开了一次捕捞集中上市的风险。

  黄炳权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整个养殖过程中不用投放其它饲料,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通过几年的经营,这里的水体环境一直保持得很好,海产品的质量不仅稳步提高,价格更是高得惊人,在市场上颇受欢迎。

  2013年,牛粪给他带来的纯利润高达1000多万元。黄炳权和牛粪的故事远没有结束。凭着一种不服输的劲头,如今他还在和牛粪较劲,想利用当地特有的优势再多建几个牛场,让更多的牛粪成为可利用的绿色资源。

  创业带头人先进事迹篇14

  一头利落的短发,身穿牛仔裤,脚蹬板鞋,初见刘芳,这位朴素的80后女孩正在基地处理蚯蚓粪便。两年前,山东淄博的刘芳创办了临淄区皇城镇瓦力蚯蚓养殖有限公司,如今不但自己发家致了富,更是帮助当地不少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

  因花结缘蚯蚓收获意外惊喜

  刘芳大学毕业后,一直和丈夫在宁夏做煤炭生意。直到2010年,煤炭行业寒潮来袭,无奈之下,刘芳和她丈夫选择回老家创业。

  从宁夏回到淄博,已经31岁的刘芳有一年多的时间处于低谷期。“那段时间一直在寻找接下来的创业项目,但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刘芳介绍,她老公喜欢养花,有段时间从花卉市场买回的花,养一段时间泥土就会出现问题,即使浇水也无法解决。后来从网上查询到蚯蚓粪可以解决这一难题,试验过后,效果果然出奇的'好,这萌发了刘芳要养殖蚯蚓帮助更多喜爱养花人士的想法。

  “起初,我们从渔具店买了200条蚯蚓,回家养在盒子里,没想到成功了,还繁殖了很多。”刘芳说,对于蚯蚓养殖,他们完全凭自学、查阅资料并进行创新改良。2012年春天,刘芳看着自己养的蚯蚓繁殖的越来越多,她和老公在户外找到养殖基地,开始了一亩三分地的创业之路。

  蚯蚓变有机肥开启创业之旅

  两个大学生就这样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一边学、一边尝试。刘芳一边介绍,一边拿出一包用蚯蚓粪便加工生产的生物有机肥给记者看。“后来我们发现蚯蚓除了可以用于改善土壤之外,蚯蚓粪可以用来做有机肥,蚯蚓本身可以处理厨余垃圾、用作科研,还可以直接送往制药厂提炼药物中所需要的成分。蚯蚓的成活期一般在两年,到时间后,这些蚯蚓还可以用作饲料。”刘芳说,越接触越发现蚯蚓浑身都是宝。

  发现商机后,刘芳和她老公开始研究生产有机肥。第一批有机肥生产出来后,刘芳拿着它来到了山东农科院,请那里的研究人员对有机肥成分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各项指标都非常好。“我们的第一个客户,是农科院教授介绍的,我们用最低的价格给他们提供有机肥。客户反应用有机肥种植出的农作物结出的果实口感确实更好。”刘芳说,这增加了他们的信心,真正开启了蚯蚓有机肥事业。

  干事业扶贫一样都不少

  2014年,刘芳将一亩三分地搬到皇城镇,蚯蚓养殖基地规模扩大到400多亩。目前,刘芳和她的团队经过对蚯蚓粪便的深加工,研究出一种黄腐酸水溶菌肥,刘芳介绍在二期生产厂房建成之后,年产量可达到10万方蚯蚓粪生物有机肥。

  如今,在刘芳的带领下,公司发展越来越好,产品供不应求。公司不断发展的同时,刘芳心系贫困乡亲的生活状况。今年,她与皇城镇10户贫困户签订帮扶计划。对有劳动力的,为其提供就业机会,进入公司工作,每月按时发放工资,无劳动力的则每月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带动增收脱贫。

  今年70岁的张国忠是皇城镇北洋村人。年轻时候的张国忠因家境贫寒未娶上媳妇,靠打点零工勉强维持生活。如今身体状况欠佳,已无法外出打工,刘芳了解情况后,安排张国忠在基地修剪树木枝条。“我主要的工作就是打理基地种植花草,一点也不累,每天还能拿到60元的工资。”张国忠说,到公司以后不但可以赚够每天的生活费,更重要的是有伴聊天说话,再也不孤独了。

  创业带头人先进事迹篇15

  巩春芝,1980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山东日照莒县夏庄镇中马坡村人,莒县夏庄春园青茶厂总经理、春园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建厂之初,新婚一年多的丈夫因车祸丧生,肇事司机逃逸在外,留给巩春芝的是丈夫生前十多万的债务。人死债不死,巩春芝信守承诺,替夫还债,用柔弱的双肩担负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经过几年努力,她不仅把欠款还清,而且将茶厂发展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加工车间,并且在11月1日注册了“莒州春园青茶”商标,成立了春园茶叶专业合作社。

  俗话说,人生的幸福总是相似的,但是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不幸。面对不幸,每个人的表现也迥乎不同,坚强的人选择担当,懦弱的人选择逃避,人生也会因此而不同。

  巩春芝,这位80后媳妇,在结婚不久,丈夫这个家庭顶梁柱便因车祸突然去世,这该是多么大的人生打击。面对丈夫生前欠下的十多万元债务,看着尚处在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孩子,目睹一夜间白了头发的.父母、公婆,可想而知,巩春芝当时的人生该是多么的难以抉择。

  灾难能将人击垮,也能将人磨练得更加坚强、坚韧!面对困难,巩春芝没有选择逃避,她勇敢地挑起了这副家庭重担:抚养孩子、侍奉公婆,归还丈夫欠下的欠款。这种选择虽然艰难,巩春芝却做得义无反顾,虽然她文化程度不高,却坚信“人死债不死”这个基本道理。诚信,这种中华民族的传统品德,犹如种子播撒在了她的骨子里。也正是因为这种诚信的品德,才撑起了她的责任担当,也才让她从苦难中慢慢爬起来,再次开始了她艰难的创业历程。

  可喜的是,在社会、家庭的帮助下,她的茶厂很快有了起色,她不仅信守承诺偿还了丈夫生前欠的债务,还致富不忘众乡亲,成立了春园青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4个村的165户农民增收致富。此外,她还用自己的浓浓爱心,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用点点滴滴回报社会。从巩春芝身上,我们读出了中华民族传统女性面对困难时的勇于担当,面对债务时的千金一诺,面对困难群众时的大爱满怀,在她的身上许多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在熠熠发光。

  艰苦创业信守承诺,换得茶韵飘香。巩春芝以茶为业,以茶为友,在无形中也具备了茶的独特品格。品茶,不仅让她自己品味人生、品读生活,懂得了人生的道理,还给周围的人们带去提神清心的精神功效。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巩春芝的诚实品格、善人义举,不正像一壶清茶,在香味四溢的茶香中,熏陶了他人,鼓励着全社会自觉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愿巩春芝这样的好人再多一些,给我们的社会提神醒脑,愿文明的春风再播撒,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感动和亮色。

  创业带头人先进事迹篇16

  如果站在你的面前,你看不出他与别的农民有任何不同,实在是再普通不过了,他身材瘦小,皮肤黝黑,不善言谈,甚至有点木讷。但在县乡以及附近地区,他却是个名副其实的能人。与他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脱贫致富点子多、帮助别人心肠热的人。在乡,有很多人曾经得到过他的帮助,也有很多人经他带动脱了贫。

  “我要让土地发挥最大的效益”

  文化程度不高。由于家庭贫困,刚读完初中就辍学了,但辍学没有挡住他继续学习的脚步,贫穷没有压倒他不断进取的志向。他利用进城、串门、走亲戚等一切机会,搜集借阅书报资料,刻苦学习农业科技,学习文化知识,学习党的农村政策。他没有资金,要发展,只能靠一身力气,在自己的承包地里想办法。90年代初,县委、县政府在全县推广地膜洋芋覆盖技术,组织了大量干部进村入户进行推广。当时,大多数群众对这项农业增产技术还持怀疑态度,抵触情绪很大,但他却主动试种了3亩,因为通过平时的学习他知道,地膜覆盖是一项成熟的农业增产技术,特别适用于高寒阴湿地区。果然,到了收获的季节,他覆盖地膜的洋芋产量大大高于其他群众土法种植的,给周围的群众上了生动的一课,当年他将自己吃不完的部分卖掉,增加了经济收入。第二年,大部分群众看到了好处,都开始接受地膜覆盖技术。随着地膜覆盖面积增大,洋芋产量出现了大幅度提高,引起了洋芋价格下滑。由于增加了投入,价格却下降了,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看到这种情况,又在改进种植技术上打起了主意。他想,如果利用地膜的保温作用,把种植时间提前一些,那么新洋芋的上市时间也可以提前,利用干部群众喜欢尝新物的习俗,应该能卖个好价钱。于是,他购买了早熟洋芋品种,提前半个月开始播种。别的群众看了后,都问:“你这么做,能行吗?”他说:“我要让土地发挥最大的效益,想做个试验。”经过精心管理,当年他的'洋芋提前上市,受到了、卓尼干部群众的欢迎。由于产品口感好,上市早,价格也比往年高,他的收入提高了20%。在他的带动下,种植地膜洋芋增产增收的群众越来越多,现在,洋芋成了一个品牌,销售范围扩大到了全州大部分县市,而他也实现了发挥土地最大效益的愿望。

  “带动大家共同致富才是我最大的心愿”

  经过几年的努力,他手里逐渐积累了几千元的资金。从开始,他又动起了农产品经营的脑子。在经营项目的选择上,他考虑了很多。自己资金少,只能从本小利微的项目做起,而自己熟悉农业,搞农产品加工风险不大。于是,他作了大量市场调查,发现在当时的市场,从外地运销的食用油不符合当地群众的口味,而且质量也不高,甚至还有假冒伪劣产品,群众很不接受,有一部分干部职工托人从农村购买农民自己食用的菜籽油,根据调查结果,最后,他选择了菜籽油加工销售。他从当地群众中收购油菜籽,采用土法加工榨制,生产出了品质好、无污染的产品,打出了“绿色”牌。由于他的产品质量好,价格公道,还能送货上门,很快打开了销路,受到了、卓尼两县干部群众和餐饮业经营者的欢迎,一时产品供不应求,而且还有大量的预定,清油的牌子又打成功了。看到本地清油这么受欢迎,

  他就动员本村的其他群众一起干,增加收入。村民安元来、常祥娃等在他的带动下,发展迅速,几年来,已经脱贫致富过上了好日子。

  在加工销售菜籽油的过程中,又发现了一个粮食收购市场。当地农民要出售家中的余粮,有三种选择,要么自己运到县城去出售,要么售给上门收购的小商小贩,要么以物易物,直接换成了生活日用品。这几种交易方式都对农民不利,使群众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卖不上好价钱,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使当地群众少受损失,增加收入,他于在乡政府驻地上寨村开了一家“益农粮店”,给群众承诺收购价始终高于县城粮食市场价格,目的就是要让农民受益。三年来,仅粮食让利一项,他就为当地群众增加收入2万多元。现在,当地群众有余粮,都愿意出售给他,连附近乡镇的群众也吸引过来了。“益农粮店”还担负着三农服务点的任务,为群众提供农药、化肥、良种等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群众。

  对他的做法,乡亲邻居有不少人想不通,认为他傻。但大多数群众都对他赞誉有加,认为他才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是大家做人的榜样。面对大家的赞誉,他却说:“我靠党的好政策走上了富裕路,现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带动一方乡亲是我的职责”。

  “挣钱干什么?做些好事我心里舒坦!”

  生活改善以后,始终没有忘记父老乡亲,一直在默默地关心和帮助别人。每到春季,他拉运群众急需的化肥等农资产品,以保本的价格向群众出售,每到冬季来临,他就拉运取暖用煤,以低于市场价格销售,对一时没有现金的群众,他

  就欠账销售,而且从不主动讨要,保证群众的生产生活所需,几年来,困难群众的欠款累计达到了1万多元。

  他不仅关心群众的物质生活,而且对群众的文化生活也积极参与。村里举办篮球邀请赛,他主动出资500元。在比赛期间,他还为本队的队员准备了大量的食品饮料等,全力支持球队的比赛。为了扩大活动的影响,专程从新城请来了摄影人员,对比赛的实况进行了拍摄宣传。通过举办比赛,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了全村群众的团结。

  5.12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正在青海务工的他却心系灾区,通过手机短信与乡党委书记马清泉取得联系后,委托妻子把1000元现金捐到了乡政府。从青海务工回来后,他又缴纳特殊党费200元。他常说:“过去我家里穷,生活困难,受过不少人的无私帮助,现在生活好了,我也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别人。挣钱干什么?做些好事我心里舒坦!”

  “党给了我幸福的生活,我要一辈子跟党走”

  由于经常务工做生意,他的眼界更加开阔了,思想上有了很大进步。他认为自己之所以过上幸福的生活,全凭党的富民政策好。因此,他一直在努力学习党的理论,增强致富本领,希望通过不懈努力,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党作更多的工作,为群众更好的服务。7月,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理论,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自己。当他在青海久治收到乡党委发来的全县农牧村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学习宣传资料后,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就提前结束了工作,于5月21日返回村里参加学习。利用10天时间,系统的学习了乡党委提供的学习材料和影像资料,按照要求补写了学习笔记,撰写了题为《理想是不灭的灵魂,信念是行动的指南》的心得体会。通过学习,他看清了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险恶用心,更加明确的认识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藏区人民幸福的生活。他在心得体会里这样写道:“是党给了我幸福的生活,我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一辈子跟党走,决不动摇。”

  创业带头人先进事迹篇17

  徐发青,山东省莘县古云镇徐庄村村民,现年52岁,被当地群众评为“养鸭致富能手”。工作中,他务实创新,坚持不懈,奋斗不息,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生活中,他乐于助人,热爱集体,无私奉献;是新时代里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

  勤学苦干,成就致富梦

  梦想,如何启程?一个农民的梦想,又如何实现?徐发青同志给了我们一个最生动、最完美的回答。

  过去,徐发青依靠传统种地方式种植小麦和玉米,不少投资也不少流汗,增产不增收,难以发家致富。200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聊城日报》上看到了一条致富信息:养鸭投资少、成本低、设备简单、鸭舍要求不如鸡舍高、加之生长发育快、见效快,收益大。说干就干,筹建资金建设养鸭场,自此开启了他的养鸭事业和致富梦想。

  2004年刚开始的'时候,他四处筹措资金,购买了只雏鸭,准备大干一番。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饲养技术,一场鸭瘟使雏鸭一下死去一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徐发青并没打退堂鼓,而是通过冷静的反思,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吃了不懂科技的亏。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此后,徐发青主动地参加了农民科技培训养鸭培训班,系统地学习并掌握到稻田养鸭、饲料配方、快速育肥、提高雏鸭防疫,成鸭防病等实用技术。他严格按照所学的养鸭技术喂养,定期为雏鸭进行疾病防疫。在不断地实践中徐发青总结出了科学养殖的五大原则:优良的品种、合理的防疫、完善的管理、全面的营养和整洁的环境。同时徐发青抓住机会,与朝城天天食品公司和莘县立信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所有的雏鸭有这两家公司提供,养殖40天就销售至市场,第一年养鸭净赚2万余元。先如今他又扩大了养殖规模,建设80米长的养鸭棚2个,养鸭数量高达6500只,一年平均养鸭六茬,年收入高达10万元。

  同业合作,成就致富带头人

  徐发青同志严格按照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秉承“带头致富,带领集体共同致富”的理念,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在自己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徐发青看到其他养鸭户因为养鸭观念落后、设施条件不好、市场信息不灵、盲目跟风饲养等导致养鸭效益不高。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聘请养殖专业解救这些人在养殖技术上的难题,还专门去外地学习先进的养殖经验,以此来提高全村养殖户的水平。在他的带领下,村内的养鸭户也逐渐多了起来,目前村内养殖专业户有8家,向社会提供无公害肉食鸭3万余只,创利100万余元,户均收益5万余元,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每当提起徐发青这个人时,村民都会数起大拇指,夸口称赞。他在农民中树起一面致富带头旗,创先锋争优秀,是当地村民学习的好榜样!

  创业带头人先进事迹篇18

  生活中,劳动必将是一笔难得的人生资源和财富,人生的绚丽和精彩都是在不断的劳动并勇于创造的过程中写出来的!

  “劳动模范”是我们的榜样,说起“特等劳动模范”,您一定会想到那些工作了半辈子、已经四五十岁的劳动者。可是在昨日举行的2010年沈阳市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却有名“80后”当选了“特等劳动模范”。

  在表彰大会现场,记者见到了这名叫陈雪娇的女孩。她是沈阳某大型商场的营业员,在黄金饰品专区金条柜组工作。“她有个绝活儿,就是能蒙着眼睛编织金刚结。”据表彰大会工作人员介绍,“她卖东西很有特点,常以讲故事的形式为顾客讲解。有了沟通,成交数量便大大提高,其中一笔420万元的销售额更是创下了集团单笔销售之最!”记者了解到,陈雪娇只有24岁,却丝毫没有“80后”的娇气,她对待顾客热情、诚恳,被顾客亲切地称为贴心的“微笑天使”。

  百折不挠,让华夏同胞,不懈努力,迎难而上;孜孜不倦,使中华英豪,充满激情,争做栋梁。

  “我觉得无论什么行业、无论什么工种、无论什么人物,只要立足岗位,甘于奉献都能创造出一定的劳动价值!”重庆能源集团打通一矿通风队员工胡明军说。

  胡明军是名农民工,打过掘进,干过采煤,而最让他记忆深刻的劳动就是在通风队搬石头。在别人看来,搬石头是重活、粗活,可他却在搬运石头的过程中创造出了安全价值、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一个人一个班要往井下搬运7矿车石头,接近7吨,说不累那是假的,但我们累得十分有价值。”他说。

  劳动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劳动引发了一系列的发明创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使人类大踏步,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劳动之所以崇高,是因为劳动是财富之母,人类所享受的一切物质成果、科技成果、文化艺术成果无一不是劳动的产物。

  “无论是劳模、明星还是普通劳动者,他们所创造的劳动价值不管大小,都应该得到社会、企业的尊重和认可。”在讨论会上,60多名与会人员向社会呼吁。因为他们发现,在一些企业,普通员工的工资待遇与劳动付出不成正比,政治待遇更是可望而不可及,因此,他们呼吁全社会应该像关注明星、劳模一样关注每一位普通劳动者。只要是通过劳动创造出了一定的价值,不管价值大小,都要让他们既有经济回报,又有政治回报,要让每一位劳动者都有奔头、有想头,从而也让普通劳动者在被尊重和被认可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许多时候,命运给了我们黑暗的际遇,但并没有剥夺我们追求光明的权利;命运给了我们坎坷的遭遇,但并没有剥夺我们快乐的心境.命运给谁的都不多,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向命运低头,不能好逸恶劳!因此,如何正确对待工作和劳动的`问题,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一项重要的思想内容,也是我们每个人如何选择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最需要的就是适当的劳动,只有劳动才能更好的谱写生命之歌。

  创业带头人先进事迹篇19

  陈建能于2003年在村委会工作,担任团支书一职、平时完成好村会的各项工作之余,利用空闲时间,从事渔业、生猪方面的养殖。

  农业的发展随时代步伐而改变,简单的病害都依靠科学,不能以传统的防治办法,既费时又担误防治的适合期,他结合实践与交流经验,听取科技人员推广新出产的药品进行对症下药,做到事到功倍。在经济市场的环境下,以最小的空间创造最大经济利润、投资少获利多是农民朋友最大的'心愿。前年的生猪市场价格下滑波动比较大,亏损现象比较严重,在此期间他亏损基本为零。原因是采用一条龙的效益生产,即由母猪到商品猪出市都是自产自养,可以从中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相应减少仔猪死亡率而提高效益。今年生猪价格高涨,他采用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平均每头猪可增多200元的利润。

  在渔业、生猪养殖取得较好效益的同时,他没有忘记昔日传授自己养殖优质鱼和饲养生猪技术的养殖户,他决心帮助他们更早走向致富之路:一、迅速将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向全村推广,与群众共同致富。二、更好地帮助饲养户掌握好技术,扶持生猪饲养。他把自己在生猪自繁自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地向当地的养殖户推广。向本村生猪饲养户介绍技术关键所在,推广生猪自繁自养技术。在一年的推广期间,本村现进行自繁自养的养殖户有20多户,年增长利润约60万元。

  良好的政治作风作为村委干部必须具备,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努力改造人生观、世界观,事事走在群众的前面,在平时岗位上做好群众表率,发挥党员的先模范作用,绝不参占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创业带头人先进事迹篇20

  熊小宁,男,汉族,1969年7月出生,初中文化,现任东岸村党支部书记。近几年来,东岸村在熊小宁的带领下,不仅自己跃上了种粮大户之列,而且带动全村人走上了种粮致富之路,涌现出了年播种2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86户。粮食生产在该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抓规模种粮的新格局。他带领群众摆脱贫穷落后,走向文明富裕,率先奔上小康生活。农民人均纯收入居全乡第一,达到人均7369元;实现了100%的组通公路,100%的农户通自来水,用卫生厕,100%的农户拥有高等家用电器和农用机械;在外包田居全县之首,达到一万亩;群众在县城购买商品房30套,在村庄户户建有楼房。其主要先进事迹表现如下:

  一、诚心、热心、积极发展粮食生产

  2003年刚进入村委会工作,本地粮食市场疲软,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外出打工农民骤增。有的土地荒芜,有的庄稼种后无劳动力管理,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粮食生产。熊小宁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与土地打了30多年交道的他盘算着:这么好的地荒芜了多可惜啊!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农业的基础,粮食市场的疲软应该是暂时的。古人曾说“逢俏莫赶,逢疲莫懒”,我何不把外出打工人员的土地承包过来,既使他们能安心地在外工作,又能增加我的收入。当年就承包耕地100余亩。由于科学管理,合理施肥,成本较低,当年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尝到甜头以后,熊小宁坚定了种粮的`信心和决心,至2011年种植面积突破2000亩,粮食产量达180万公斤,他的示范带头作用,立即为当地群众吃下“定心丸”。他们纷纷找到书记,要求熊小宁牵头走出东岸,来到了与其相隔一岸的成新、朱港农场,找到他们的领导,逐年把两个劳改农场的田全部承包过来,转给本村群众承包,实行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种植面积突破10000亩。他的事迹,很快引起了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并以他为榜样,在全镇广泛宣传和推广。目前我镇已涌现出规模种粮户722户,种植面积突破13万亩规模种植已构成我镇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熊小宁重视粮食生产,更注重对土地的珍惜,不让土地闲置,想尽办法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每年科技下乡、农机推广,他都热情欢迎。陪同农技干部挨家挨户作宣传发动,推广先进适用栽培技术,因为他心里想到的不仅是自己要科学种田,更希望周围的农民朋友也能搞好科学种田。每年村民开展技术培训,他总是第一个到场,坐在第一排的位置,聚精会神地聆听。村民中有思想不通、不乐意接受新技术的,他帮忙做动员工作;有没领会技术要点的,他用认真听讲、勤奋实践得来的知识无私地帮助别人弄懂。在生产过程中,他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土、肥、水管理,不偷懒,不懈殆。坚持良种良法,优质品种覆盖率达100%。由于他的勤劳加智慧,获得粮食产量达1000公斤的好收成。

  二、无私、诚信,带动周边农户科学种田

  熊小宁书记虽然文化不高,但他却比任何人都相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每年农技部门安排在他那里的试验田,他都欣然接受,在试验中,有的品种因为适应性差,或者不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栽培条件而导致减产,农业部门按惯例要对他进行补偿的时候,他都说:“我不要你们补钱,那样就见外了。我把你们当作亲人,让我和你们一起做点事,筛选出哪些品种适合我们这个地方,哪些品种好,我们老百姓照着买,买到放心的品种,我只有高兴的份,哪儿会要你们的钱。”一席话,说得农业干部们心里热乎乎的。熊小宁就是这样一个朴实、无私、诚信的人,他良好的公德意识确实也感染了一些村民,大家纷纷消除成见,乐意跟农技干部聊天了,乐意跟干部们接近,学技术了。东岸村的粮食生产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产量突飞猛进,成为当地粮食生产优质高产示范村。

  为了解决劳动力严重匮乏和机械紧张的矛盾,他率先购进了排灌机械和收割机械等机具6台套,进行田间机械化作业,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在他的带动下,通过自筹资金,县农机部门补助,先进购进了小型收割机、化肥深施器以及农副产品加工机具共238台(套)。探索出了适合该村农业生产田间机械化作业的新路子,机械化田间作业的推广运用,增强了该村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年机耕作业面积可达985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5%,把农户从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经营水平,对助农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村党支部连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党支部,他个人连年被评为县、镇优秀共产党员、南昌市劳动模范。

  创业带头人先进事迹篇21

  高焕球,男,1973年9月出生,汉族,东风桥镇新东坡村一组村民,这个平凡而普通的家庭有成员5人,正是这样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谱写了种粮新篇章。

  近几年来,在农业生产上他坚持农业生产标准化,拥有农机设备大型联合收割机二台、大型高速插秧机二台、旋耕机一台、小四轮拖拉机一台、机动喷雾机三台。承包了农田1000余亩,年总产约400吨,全年实现粮食总收入近百万元。高中毕业的他面临着生计问题,作为一名年轻人,他敢闯敢干,在家种田,在外打工,做过泥水匠,当过搬运工,1996年在镇上开了石门桥第一家网吧,2000年利用开网吧赚的钱买了一台收割机在农忙时帮别人收割稻谷。这段时期,他看到现在农村年轻劳动力不足,稻田抛荒严重,部分农户在水稻种植上一直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土地利用率低、科技含量低,水稻种植存在品种混杂、经营管理粗放、劳动力投入大、水稻加工销售困难等诸多问题。为此,他经过多方考察、论证,看到了科学种粮的曙光,必须实行集中种植,形成规模才能节约成本。他毅然放弃了网吧经营,投身入老本行----农业生产中去,当起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曾说自己是一名农民,国家也需要农民,要不然大家的粮食要谁来种,人民吃的'粮食谁来出。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几年国家政策好,农业生产前景很广阔,要把这块农业蛋糕做大做强。2005年他开始承包水田,初时只承包了30多亩,

  通过科学管理、机械操作,节约了成本,慢慢到现在承包了1000余亩。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他坚持农业产业标准化,注重农业科技的运用,努力降低种田成本。一是应用优质的品种。在粮食品种选择上,选择品质好、产量高、抗逆性好的品种。二是积极应用免耕。抓好除草关、水分管理关。根据测产验收,利用技术,减轻劳动强度,节省劳力,每亩能增收节支120多元。三是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水稻配方施肥建议卡,按卡施肥,施配方肥,有效地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提高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在病虫防治方面上。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有效控制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自己创收之余,他注重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承包农户的耕地,通过与农户签订合同,出租金的方式,不断拾起石门桥镇、德山镇等地方村民抛荒的田地,综合应用农艺与农机配套栽培技术,开展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水稻亩产最高达700公斤,他雇佣部分农民参加土地托管,并付给相应工资,这样农民在自家的土地上劳作,却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种种合作关系,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2005年至今累计完成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6万亩,为当地农民新增收入400多万元。

  最近几年,他先后投入50多万元,用于扩大种植面积和购买农业机械,每年在水利方面都投入一万多元进行沟渠疏浚,虽然投入多,但是效益巨大。现在农业机械除了满足自身需求外,还可用于出租,

  目前年收益在四十万元以上。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第一眼看上去不像一个老板,而像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真是这样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为我镇很多群众带来了新的种粮模式,不仅自己创收,还带动了周边很多群众。

  创业带头人先进事迹篇22

  陈建能于2003年在村委会工作,担任团支书一职、平时完成好村会的各项工作之余,利用空闲时间,从事渔业、生猪方面的养殖。

  农业的发展随时代步伐而改变,简单的病害都依靠科学,不能以传统的防治办法,既费时又担误防治的适合期,他结合实践与交流经验,听取科技人员推广新出产的药品进行对症下药,做到事到功倍。在经济市场的环境下,以最小的空间创造最大经济利润、投资少获利多是农民朋友最大的心愿。前年的生猪市场价格下滑波动比较大,亏损现象比较严重,在此期间他亏损基本为零。原因是采用一条龙的效益生产,即由母猪到商品猪出市都是自产自养,可以从中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相应减少仔猪死亡率而提高效益。今年生猪价格高涨,他采用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平均每头猪可增多200元的利润。

  在渔业、生猪养殖取得较好效益的`同时,他没有忘记昔日传授自己养殖优质鱼和饲养生猪技术的养殖户,他决心帮助他们更早走向致富之路:

  一、迅速将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向全村推广,与群众共同致富。

  二、更好地帮助饲养户掌握好技术,扶持生猪饲养。

  他把自己在生猪自繁自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地向当地的养殖户推广。向本村生猪饲养户介绍技术关键所在,推广生猪自繁自养技术。在一年的推广期间,本村现进行自繁自养的养殖户有20多户,年增长利润约60万元。

  良好的政治作风作为村委干部必须具备,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努力改造人生观、世界观,事事走在群众的前面,在平时岗位上做好群众表率,发挥党员的先模范作用,绝不参占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