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学习读本导读领读

党课讲稿: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学习读本导读领读

党课讲稿: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学习读本导读领读

一、《学习读本》概述

  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编写的《A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学习读本》(以下简称《读本》)一书,2024年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推动制造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A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是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新征程建设制造强国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读本》共分12章,从制造强国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等方面,对A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作了阐释。

  党的十八大以来,A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发表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认真学习领会、宣传贯彻、扎实落实好A总书记关于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读本》的出版,有助于广大干部群众全面、深入、系统学习A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凝聚全党全社会力量,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努力奋斗。

二、《学习读本》内容概览

  A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新征程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A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是A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A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是中国共产党不懈探索符合国情的工业化发展道路的思想结晶

  三、A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行动指南

  第一章加强党对制造强国建设的全面领导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制造强国建设的根本保证

  二、健全党领导制造强国建设的体制机制

  三、全面提高工业战线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二章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

  一、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二、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但制造强国建设任重道远

  三、制造业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四、推动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五、制造强国建设要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第三章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

  一、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中国梦具体到工业战线就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三、加快建设以现代化工业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四、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第四章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我国制造业正处在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重要关口期

  二、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三、加快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第五章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一、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

  二、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三、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四、实施标准和知识产权战略

  五、优化创新环境

  第六章迈向制造业价值链中高端

  一、迈向中高端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体现

  二、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三、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四、谋划布局未来产业

  五、塑造高端品质和中国品牌

  第七章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一、把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国际竞争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优化升级

  三、坚定不移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公共产品属性

  第八章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一、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

  二、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三、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四、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五、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六、加强网络安全保障

  第九章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

  一、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二、推进资源高效集约利用

  三、推动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四、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第十章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一、全面开创武器装备建设新局面

  二、牢牢扭住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这个战略基点

  三、关键要在一体化上下功夫

  第十一章加快建设一批世界一流企业

  一、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二、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

  三、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企业

  四、弘扬企业家精神

  第十二章健全产业治理体系

  一、坚定不移深化改革

  二、推动制造业全方位开放

  三、优化产业政策环境

  四、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五、传承和弘扬优秀工业文化

三、学习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三点思考

  A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深刻阐明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特别是进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的新时代新征程,提出要坚持走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新型工业化是我国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要点,是塑造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

  (一)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彰显中国特色的工业化之路,既要遵循各国工业化一般共性规律,又要立足国情实际。

  多年来,我国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市场化为动力,深入开展工业化实践,在体制、产业、市场等体系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特色优势。以新型举国体制为统领,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具体到制造业领域就是加快推进“工业现代化”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贯彻落实A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各级政府机构、创新载体、产业主体围绕“工业现代化”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对制造业转型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了顶层引导和合力支撑。以产业体系为支撑,我国坚持把工业发展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战场”,在创新驱动战略引领下,我国已成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实现了世界第一制造大国这一“制造强国”战略阶段性目标,为我国新型工业化夯实了物质基础和发展根基。以市场空间为保障,中国是世界的市场,世界也是中国的市场,在当今全球经济环境下,市场已成为最稀缺的资源。中国依靠人口红利积蓄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创造更广阔的适配空间、更丰富的应用场景、更宽容的试错环境,让我国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和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以新型工业化发展新成效加速中国式现代化新进程。

  但同时我们也要清楚认识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大国博弈和区域竞争日益加剧,我国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还存在原始创新能否“跟得上”、先进技术能否“融进去”、产业价值能否“提上来”等主要问题,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还存在突出短板。面对挑战,把握机遇,实现跨越,关键在于以新促质、向新而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提升战略一体化能力。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战略思维始终是我们面临复杂问题与长远目标时应具备的思维方式。围绕战略布局一体化,要强化顶层设计、规划引导,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各层级、各主体、各阶段战略联动与协同,使各项战略举措朝着目标协同方向推进;围绕战略资源一体化,要加速推进创新资源、产业资源、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实现新型工业化各领域全方位协同发展;围绕战略力量一体化,统筹国家级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高校院所、科技领军企业、金融机构等主体力量布局,加速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多链融合”,以战略力量一体化加速实现成效“最大化”。

  (三)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坚持体系创新一盘棋,创新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动力。

  要加速提升原始创新供给,围绕优势高校、高水平科研机构,有组织地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以及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让新型工业化创新站得住、站得稳;要不断提升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加速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现代化创新体系;要持续提升创新生态水平,聚焦全要素、全流程、全方位,深度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现代金融、人才建设高效协同,为新型工业化厚植创新土壤、营造创新环境。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加速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新型工业化是立足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高质量工业化。面对西方部分国家的“脱钩、断链”,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必须要瞄准国际,主动“靠上去”“链起来”。要立足全球产业分工,加强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相对优势突出、职能分工明确、价值共同提升的新型工业化;要立足国际一流对标,加强与工业化发达国家的交流互鉴,深化在科技研发、产业布局、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战略性领域的合作,强化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的生产力、竞争力、持续力;要立足优势产业“走出去”,以“一带一路”和RCEP建设为重点,推动中国优势技术、优势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品牌海外布局,持续增强我国在全球现代产业体系中的位势和核心竞争力,让新型工业化成为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贡献世界的重大战略支点。

四、理解2024两会制造业关键词,聚焦形成新质生产力

  20XX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正式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政府工作报告。在这份近2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制造业”一次高频出现了8次,多次提及了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中国制造,科技创新,节能降碳等内容。

  (一)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与中国制造

  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把制造业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重点,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严格执行环保、质量、安全等法规标准,淘汰落后产能。推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有力促进了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制造的品质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

  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工业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明显增多。

  应对困难和挑战,首先需要我们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这也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出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

  “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为了加强生产,需要积极引导制造业企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培育出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掌握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和提质升级。

  中国制造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制造业能力的强弱。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越强,国家整体实力就越强、国际地位就越高。我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位居世界首位。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15.5%和31.8%。

  但我国制造业目前仍处于中低端,高端制造业占比较低,与世界一流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已成为影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制约,必须加快补齐这一短板。

  (二)科技创新

  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创新是新发展理念之首。十年来,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在这次两会中,A总书记再次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报告指出,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通过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将制造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从50%、75%提高至100%。

  但总体来看,企业的研发投入依然不足,尤其是中小企业的问题更为突出。面对市场环境和科技趋势,需要企业全力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不断强化创新基础和创新能力。

  (三)节能降碳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在两会上,“节能降碳”、“绿色低碳”成为高频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重点工作任务的建议中提出要“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稳步推进节能降碳”。

  “十四五”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加快推进能源体系清洁低碳转型的关键期、窗口期。绿色和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生态发展转型的基本指导原则与重要评判标准。其中,制造业的碳减排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中之重。

  对应中国“双碳”节点,制造业的“双碳”目标达成应采取战略,要全面减排,加快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的全面应用,促进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的跃升,建立绿色低碳的制造业生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