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南充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南充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南充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XX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形势和多重困难挑战,我们坚定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埋头苦干、砥砺前行,以非常之功破解发展之难,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现代化南充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34.8亿元、增长5.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35.8亿元、增长4.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3.1亿元、增长1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0.2亿元、增长5.1%;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8%、6.2%。
一年来,我们拼搏实干,综合施策稳住经济大盘。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出台制造业16条、民营经济16条、房地产15条和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财政激励等措施,强化监测调度、协调服务、跟踪问效,推动经济运行逐月向好、逐季回升。项目投资支撑有力。争取中省预算内资金36.8亿元、增长37.6%,南潼、阆营等四条高速、成达万高铁南充段、亭子口灌区一期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汉巴南铁路南充至巴中段完成正线铺轨,阆中古城机场正式通航,34个省重点、300个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409.6亿元、1562.2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146%、141.2%,我市获省政府“省重点项目推进工作先进集体”表扬。消费活力有效释放。统筹财政资金4050万元,发放消费券66万张,举办消费促进活动127场次,直接拉动消费超200亿元。印象西河美食街区等3个项目纳入全省“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张飞牛肉、六合丝绸上榜“中华老字号”,顺庆区入选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南充跻身中国夜间经济繁荣度前100城市。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3.9%、居全省第3位。旅游市场强劲复苏,接待游客9561万人次,实现文旅产业产值1320亿元,相如故城创成4A级景区,高坪区获评天府旅游名县,南充文旅产业发展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外贸规模持续扩大。创成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电子信息类),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上线启动,中老班列首发开行,1700辆“南充造”新能源物流车出口亚非欧地区,新增外贸实绩企业42家,进出口总额突破百亿、达114.5亿元,增长90.3%、居全省第3位。惠企助企成效明显。出台优化营商环境33条、关爱激励企业家12条等措施,新增经营主体7.5万户、增长55.9%,完成“个转企”10460户、居全省第1位,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629.3亿元、增长4%。举办第二届“南充市企业家日”系列活动,全年办理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过23亿元,我市获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优秀等次。
一年来,我们凝心聚力,锐意攻坚夯实产业支撑。工业经济加速提振。启动推进新型工业化三年攻坚和制造业“个十百千”攻坚行动,开展工业项目竞进拉练,推动“产业兴市、制造强市”走深走实。举办制造业双招双引投资推介等专题招商活动,新签约制造业项目217个、总投资1620.3亿元,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27个。爱瑞特新能源环卫车等137个项目开工建设,永盈新材料等78个项目加快推进,小铜人线缆等109个项目竣工投产,新建成标准化厂房60万平方米。净增规上工业企业56户,首次实现2户企业上榜四川制造业百强、2户企业产值突破50亿元,其中吉利商用车达到60.3亿元、能投化学达到55.3亿元,溢辉电子入围20XX年四川新经济企业百强,全市工业税收净入库22.3亿元、增长63.3%。西充县真空产业、南部县铸造产业入选首批全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南充高新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现代服务业扩容提质。净增规上服务业企业89户、限上商贸企业148户,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4%,实现规上重点服务业营业收入187.2亿元、增长41%,分别居全省第3位、第4位。南充现代物流园社会物流总额突破千亿大关,川东北金融中心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09.1亿元、增长6%,高坪区入选20XX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南充入围全国复合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名单。现代农业稳产增效。粮食播种面积858万亩、产量319.4万吨、出栏生猪618.2万头,分别居全省第1位、第2位、第1位,新(改)建高标准农田50万亩,耕地总量连续4年净增加,蓬安县成为全国首批整县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新增有机基地认证面积1万亩,有机农产品总量达290个,成功举办西充亚洲有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新增省五星级园区1个、“两品一标”38个,“好充食”等15个品牌入选全省农业品牌目录,嘉陵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一年来,我们统筹发力,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市品质有效提升。城镇污水治理两年攻坚行动全面完成,累计新(改)建雨污管网1888.7公里,中心城区海绵城市面积占比增至42%。南充火车站、南充北站站前广场等交通组织优化提升,全市新增停车位1.4万个、公共(专用)充电桩1607个。将军大桥建成通车,新(改)建主城区嘉陵江绿道33公里,新增城市公园绿地96.8万平方米。临江新区连续3年入围全国城市新区发展潜力30强。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增至52.83%。乡村振兴步伐加快。投入各级衔接资金25.7亿元,实施衔接项目4267个,累计稳定消除4409户11730人返贫致贫风险,巩固脱贫成果考核评估实现“四连好”。创成省级百强中心镇2个,仪陇县获评全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创建全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41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覆盖率、污水治理率、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100%、72.7%、92%。新(改)建农村公路2055公里,营山县创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南充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全国以工代赈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仪陇、营山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全面启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86.6%,嘉陵江干流常年保持Ⅱ类及以上水质,12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100%。中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率99.7%,国省移交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率96.9%。高坪区、南部县成为首批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阆中市纳入首批美丽四川建设先行县试点,蓬安县入选省级生态县,南充获评省级森林城市。
一年来,我们赋能增效,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创新。重点改革蹄疾步稳。临江新区集成授权改革等68项国省改革试点扎实开展,组建人才联盟赋能乡村振兴等29项改革经验入选国省典型案例,政策性粮油“一链监”等自主改革在国省率先示范。巩固拓展市属国企改革重组成果,资产总额突破1100亿元,市临江建设、临江产业集团分别取得AA+、AA主体信用评级。“综窗改革”“一窗兑现”攻坚成效明显,69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纳入清单管理,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96%。建成市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市政府门户网站在全省检查评估考核中位列市(州)第1位。科创活力加快提升。国家级经开区、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创成省级创新平台5个,柔性引进“两院”院士7名,8项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全市新增“专精特新”企业22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00户,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950亿元,南充上榜“全国数字百强市”。开放合作走深走实。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坪机场改扩建等6个涉南共建项目完成投资96.6亿元,哈密至重庆特高压直流工程(南充段)开工建设,南充港首次实现嘉陵江水运“大件出川”,311项“川渝通办”事项入驻专区(专窗)办理,南部县经开区、营山县经开区入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加快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年度10个重点项目事项有序推进,人才组团发展经验做法全省交流推广。东西部全域协作持续深化,51个协作项目加快实施,37家东部企业落地投产,区域协作迈向资源共享、产业合作、协同发展新阶段。
一年来,我们用心用情,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67%,年度30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城镇新增就业7.6万人。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624个、棚户区1.4万套,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6125套、公租房1263套,完成既有住宅增设电梯519部。社会保障扩面提质,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3.6%、97%,保障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发放救助补助资金21.6亿元,惠及困难群众94万人次。“一老一小”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28个,新增婴幼儿托位4079个,县级未保中心覆盖率100%,我市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做法全国推广。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优化提升学校125所,新增基础教育学校14所、学位1.6万个。新一轮市校合作扎实推进,川北医学院整体迁建项目开工建设,全国唯一的大熊猫学院、蜀道研究院在西华师范大学设立。四川张思德干部学院建成投用,成为中组部备案的全国72家党性教育干部学院之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成功获批,北京安贞医院南充医院加快建设,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成为全省三大医学中心之一,市疾控中心创成三甲疾控中心,5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区域中心挂牌运行。成功举办第十二届中国升钟湖钓鱼大赛、20XX南充嘉陵江马拉松等赛事活动,新建全民健身场地47个。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不断优化,军政军民团结持续巩固。“五经普”单位清查全面完成。社会大局安定稳定。圆满完成成都大运会协同保障。有效应对7轮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和森林火灾,营山县获评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深入推进平安南充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违法犯罪警情、刑事发案率分别下降24.6%、18.9%。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成效明显,南部县信访工作法治化试点经验全省推广。21个“保交楼”项目交房20751套、交房率91.8%,分别排全省第4位、第6位。
一年来,我们从严从实,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政治建设不断深化。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T教Y,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有效解决了一批发展难题、民生难事,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始终,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中省巡视、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有力有效。法治建设持续加强。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00件、政协提案443件,办复率、满意率均100%。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在全省率先建立行政执法协作规定,顺庆区成为首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99.8%,办结行政复议案件636件。“八五”普法扎实开展。廉政建设深入推进。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会监督,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三公”经费支出持续下降。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化精文简会、为基层减负等工作,政府作风持续改善。
与此同时,全市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族宗教、国资监管、市场监管、统计调查、机关事务、海关、消防、气象、水文、档案、地方志、保密、国安、工商联、驻外联络、外事侨务、港澳台等工作取得新成效,精神文明、老龄、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工会、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实现新进步。
各位代表!一年艰辛历历在目,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离不开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和辛勤付出。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南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关心支持南充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部分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不及预期,经济运行整体仍处于恢复期,回升向好的基础尚需稳固;工业经济质量不高、结构不优、后劲不足,项目支撑不强,园区承载较弱;城乡发展不平衡依然突出,民生领域补短板、公共服务促均衡还需久久为功;金融、房地产、安全生产等领域风险不容忽视,统筹发展和安全任务繁重;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行政效能建设仍需加强,等等。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2024年工作安排建议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定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主席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历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坚决扛起“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重要使命,加快推进“五区建设”,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奋力谱写现代化南充建设新篇章。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以上,制造业投资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完成国省下达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重、压力大。我们要坚定信心、实干担当,充分用好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南充达州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意见》等政策机遇,集中力量推动各项工作快落地、真落实、早见效,努力把省委、省政府关于“省域经济副中心建设城市要加快高质量发展”“经济大市要多作贡献”的要求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体现在坚决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上。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推进制造强市,加快提振壮大工业经济。大力发展“3+2”主导产业,严格落实市县党政“一把手”抓产业发展要求、县(市、区)长直管工业机制,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三年攻坚和制造业“个十百千”攻坚行动,全面推行“链长制”,每季度开展工业项目竞进拉练,市县两级支持工业发展资金增长20%以上,以更大力度补齐工业发展短板。
提质增效稳存量。支持33户省市“贡嘎培优”企业加速释放产能,力争吉利商用车、能投化学、三环电子产值分别突破80亿元、60亿元、35亿元,带动“3+2”主导产业产值增长15%以上。优选150户企业建立升规储备库,加强对中小微企业指导帮扶,力争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户以上。全年实施重点工业和技改项目100个以上,推动永盈新材料一期A线上半年投产,年内竣工投产制造业项目60个以上,力争工业税收增长10%以上、工业用电量增长8%以上。加强企业上市培育扶持,支持中科九微申报上市,新增天府股交中心挂牌企业5户。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创建国省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项目、企业典型应用场景3个以上,力争上云企业突破500户。
招大引强扩增量。围绕“3+2”主导产业建圈强链,主动融入成渝两大极核产业发展,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选优配强专业化招商团队,力争全市新招引制造业项目180个以上。创新招商机制,推广“以投带引”,引导县(市、区)加快设立产业基金,持续壮大全市产业基金规模。大力招引培育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化工新材料、真空设备等新赛道产业项目,前瞻布局氢能源、6G、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
建优园区强承载。坚持“人城产”理念优化工业园区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及生产性服务配套,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加快提升“1+9”工业园区承载能力。适当扩大产业用地规模,力争全市工业园区面积新拓展10平方公里以上。坚持集约节约用地,深化“亩均论英雄”评价和“标准地”改革,强化用地弹性供给,开展低效用地、闲置厂房清理整治,合理利用零散地块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力争全市新建标准化厂房100万平方米以上,园区亩均产值和税收分别提高10%、5%以上。全力创建国家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推动南充经开化工园区扩区发展,开工建设表面处理产业园,新增国省级特色园区2个以上。
加快融合提质效。实施生产性服务业赋能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生产性服务业“双赋”行动,力争全市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0%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超过35%。深化全国复合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推动南充现代物流园提质扩容,促进“交商邮供”融合发展,健全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加快建设全国邮政快递处理中心,争创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促进平台经济健康规范发展,积极培育电商新业态,力争网络交易额突破400亿元。推进川东北金融中心“一库一中心”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科创金融、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力争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4%、16%以上,金融业增加值突破120亿元。
(二)挖掘培育有效需求,全力拓展经济增长空间。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千方百计抓项目促投资、挖潜力促消费,形成投资和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强化有效投资拉动。聚焦新增中长期特别国债、中省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领域,做深做实项目谋划储备,提高成熟度,争取国省最大支持。全力推进34个省重点、30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分别达到290亿元、1150亿元以上。持续加大产业投资力度,开工建设禾本科技二期等重大产业项目155个,确保产业投资占比达到50%以上。围绕“再造一个南充电网”目标,开展电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建成500千伏主变扩建工程等10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亭子口灌区一期等骨干水网工程,抓好仪陇红花沟水库等重点水利项目。落实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等政策,力争民间投资增长3%以上。支持建筑业做大做强,深入实施“建筑强企”培育行动,力争新升规入统建筑企业50户以上、建筑业产值增长7.5%以上。
壮大消费基础支撑。贯彻落实全省“消费促进年”部署,稳定和扩大批零住餐等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家居建材等大宗消费,积极培育体育赛事、文化创意、银发经济等消费增长点,打造“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2个以上。做大做强本地商贸品牌,培育“四川老字号”3家以上,净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00户以上、限上商贸企业100户以上,支持仪陇县、西充县创建省级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激励县。加快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推动印象嘉陵江旅游度假区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深化天府旅游名县名牌建设,依托蜀道研究院开展古蜀道资源发掘、保护、利用,持续擦亮三国文化、春节文化、丝绸文化等名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力争接待游客突破9700万人次、文旅产业产值达到1410亿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完善“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000套以上,力争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7个涉南年度共建项目,提高“川渝通办”服务质效,拓宽与成都天府新区、重庆潼南区、合川区等地合作领域。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一中心一方案”系列支持政策,抓好川东北经济区年度重点任务清单涉南事项。抢抓四川建设第三亚欧大陆桥国际贸易枢纽机遇,深化与“一带一路”、RCEP国家等经贸合作,提升中欧班列、中老班列运营质效,打造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深化建设中国(四川)自贸区南充协同改革先行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全力申建综合保税区,推动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出口货值超20亿元。提升优势产业外向度,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外贸业务,力争进出口总额超130亿元。健全外商投资服务保障体系,力争完成外商直接投资4300万美元。办好第二届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等活动。
(三)持续增强内生动力,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坚持改革赋能、创新驱动,充分发挥省级临江新区牵引带动作用,加速集聚优质资源要素,让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加快临江新区发展。聚焦“三区一高地”发展定位,把临江新区作为制造业发展“主战场”,用好用活支持政策,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积极争取国省重大项目布局,大力实施弘鑫云创智能制造、和泰特种光纤生产等86个重点产业项目,确保中科九微二期等20个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以上。启动市第五自来水厂搬迁扩能项目,开工建设临江新区供电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实施南充北站站前基础配套设施工程、高新大道等项目,建成南充国际会展中心、川东北现代智慧冷链物流产业基地,提升产业承载和人口聚集能力,努力把临江新区建设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抓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部县域集成改革等国省改革试点,全力打造市域集成改革示范市。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组建市级统一法人农商银行,推动四川天府银行高质量发展。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实施“数据要素×”行动。持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打造服务“三农”综合平台。开展“三医”联动暨系统集成改革试点,做优做强城市医疗集团,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支持南充高新孵化园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成厅市共建甘薯及特色豆科作物省重点实验室,新增国省级科技创新平台3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开展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等“三大行动”,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户、“专精特新”企业20户,确保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增长15%以上。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推动西南石油大学校企共建先进制造与真空产业学院,支持高校、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创新联合体,实施产学研用合作项目25个以上,力争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2亿元,新增授权专利1500件以上。持续深化“天府科技云服务”。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深入实施“嘉陵江英才工程”“果州优才计划”,培育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5万名以上。办好第九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南充)、第八届“嘉英荟·南充双创大赛”等活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
(四)着力提升能级品质,推动城市发展可感可及。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以绣花功夫抓好规划、建设、治理,打造宜居、宜业、韧性、智慧城市,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发展成果。
持续完善城市功能。全面完成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防灾减灾等规划建设,构建“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动丝绸大道大营山北路等城市干道建设,确保果州大道顺兴段、滨江大道临江段及南延线、音空山隧道等建成投用。有序推进顺庆北湖片区、高坪白塔片区、嘉陵火花片区等老城区有机更新。抓好省级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开工建设6个排水防涝项目。加快推进嘉陵江绿道、黄金江岸二期等项目,见缝插绿布局一批“口袋公园”,建成南充城北公园。进一步完善城市停车、充电设施,新增泊位1万个、充电桩1800个以上。坚持完善城市功能与提升城市品质并重,加强南充特色文化注入与表达,做好城市品牌塑造与营销,增强城市竞争力、吸引力、影响力。
强化城市精细治理。加强市容环境、园林绿化、空间立面等管理维护,创建精细化管理示范片区20个。持续推进人性化管理,布局建设一批便民城市家具、户外劳动者“暖心驿站”等惠民设施。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建成标准化投放站点3500个。强化共享单车规范管理。抓好顺庆区体育场社区等3个国省完整社区建设试点,推进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创特色”工程,打造更多“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加快建设智慧南充,强化数字城管、智慧交通建设,建成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
健全综合交通体系。做深南广铁路前期工作,加快建设成达万高铁南充段,确保汉巴南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上半年通车。统筹抓好成南高速扩容、南潼、阆营高速等项目建设,推动南充过境高速东北段全幅贯通。扎实推进G212阆中段、S509蓬安段等国省干线项目,支持顺庆区创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国家级示范县。完成高坪机场改扩建,提升阆中古城机场运营质效。加快促进嘉陵江高等级航道提质增效,全面开通夜航,深化精品航线试点,加强干支联动和上下游港口联动,推动嘉陵江水运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十六高速”“四铁路”“双机场”和嘉陵江水运优势,大力发展“公铁空水”多式联运,做强做优集疏运体系,加快建设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力争全年公路客货运总周转量超过155亿吨公里、铁路客运量超过2130万人次、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110万人次、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1650万吨。
(五)坚持抓两端畅中间,更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统筹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加快形成城乡共同繁荣新局面。
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做强产业支撑,培育壮大县域经济,积极创建全省工业强县、制造业先进县。拓展优化县城发展空间,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力争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支持南部县、阆中市推进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有序开展县城“体检”,积极推进以燃气为主的城市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完成老旧小区改造6万户、危旧房改造3000户,既有住宅增设电梯400部以上。深化扩权强县改革,赋予县级更多资源要素整合使用自主权。
增强现代农业发展质效。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新建粮食安全产业带50万亩,确保粮食播面稳定在858万亩以上、产量320万吨以上、出栏生猪600万头以上。深入落实田长制,开展流出耕地整改和恢复补充,新(改)建高标准农田45万亩,力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3%以上。以西充有机农业带动全市有机农业发展,加快有机农产品研发中心建设和地方标准制定,新增有机基地1万亩,有机农产品达到295个、年产值121亿元以上。提档升级“1+8”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开工建设南部县农产品加工交易园等项目,力争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达到165户,加工产能突破450万吨。积极创建国家级农高区,抓好高坪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嘉陵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新增(晋星)省星级园区2个以上,力争“两品一标”突破400个,“好充食”品牌入驻企业达到330家。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五大提升”行动和“五网共建共享”,积极创建省级示范村、精品村。加快“新三通”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800公里,支持阆中市、蓬安县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加强256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建设,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深化中省定点帮扶、东西部全域协作,以产业帮扶为重点,扎实推进仪陇、营山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
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稳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健全“五治融合”治理体系,深化移风易俗,打造善治乡村。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做好地名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发挥中心镇联城带乡作用,推动6个省级百强中心镇创建产业强镇、文旅强镇、商贸强镇,新培育市级重点中心镇3个。完善乡村人才引育留用机制,支持大中专院校设置乡村振兴实用性专业,用好“1+17”人才发展联盟,推动外出务工人员、大学生、农业职业经理人等返乡入乡创业,有效发挥退休人员助力乡村振兴作用。稳慎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房屋,探索农村存量建设用地通过增减挂钩实现县域内跨村组区位调整。健全乡村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探索农村产权“抵押+担保+保险”等混合增信模式。在全市推广城乡融合“十个一体化”改革,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资源要素优化配置。
(六)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充分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各类经营主体,让南充成为投资的沃土、兴业的福地。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推动政务数据共享开放及应用场景创新,促进政务服务流程优化、效率提升。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合力攻坚,落实首批13个重点事项清单任务,推进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企业和群众诉求“一线应答”,最大限度利企便民。深化“综窗改革”“一窗兑现”攻坚,实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推行企业“经营承诺制”“综合查一次”,严格执行“双不”清单,切实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促进国企提质增效。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进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加快职业经理人选聘,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持续清理盘活国有资产资源,力争市属国企资产总额增长20%以上、营业收入增长15%以上。全面完成南充传媒集团、嘉陵江文化旅游投资集团组建。深化市属国企与央企、省企合资合作,稳妥推进与各类所有制企业协同发展。加快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支持参与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强化市县国企主体信用评级,支持通过资产证券化、发行债券、基金投引等方式赋能发展。
扶优扶强民营经济。坚定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一视同仁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待遇,出台更有含金量的政策举措,让经营主体预期向上、信心充盈,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1800亿元。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健全涉企问题和急难诉求快速响应、闭环办理机制,让企业轻装前行、加速奔跑。持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整治第三方中介机构乱象,有序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用好“民企首贷通”平台,推广“税电指数贷”,确保普惠小微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均增长20%以上。办好第三届“南充市企业家日”系列活动,持续营造尊商重商、爱商护商浓厚氛围,让广大企业家和从业者在南充放心投资、安心创业、舒心生活。
(七)加快建设美丽南充,持续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坚定践行“两山”理念,守住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刚性底线,建设嘉陵江绿色生态经济带示范市。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抓好中省环保督察反馈和长江经济带移交问题整改,做好迎接第三轮中省环保督察相关工作。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控、柴油货车治理攻坚战,确保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不低于91%。开展不达标小流域、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确保国省考核断面水质全达优良,建成幸福河湖2条以上。加快推进嘉陵区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建设项目,建成南充经开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出台美丽南充建设规划纲要,支持县(市、区)创建国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推动阆中市开展美丽四川建设先行县试点、南部县开展省级美丽河湖试点。全面落实林长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科学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加快国家储备林建设,完成营造林10万亩,力争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通过验收。深入实施河湖长制,严格执行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加强嘉陵江岸线保护修复,加快推进临江新区(高坪片区)、嘉陵江(顺庆段)流域综合治理EOD试点项目。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有序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深化营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省级试点,加快南部县经开区、仪陇县经开区、营山县经开区培育省级绿色低碳化循环化改造园区步伐,支持嘉陵区争创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西充县争取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试点。新增绿色建筑100万平方米以上,新开工装配式建筑140万平方米以上。落实“电动四川”行动计划,争取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拓展“南充造”新能源汽车应用场景,推动公共出行新能源车使用比例达到32%。
(八)始终坚持有感发展,倾力倾情保障改善民生。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力量抓好办成30件群众期盼的民生实事,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力稳定和扩大就业。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以上。落实中等收入群体递增计划,多渠道增加居民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更好实施以工代赈,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扎实推进“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改革,支持驻市高校、中职学校与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建成市公共实训基地,争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立维护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群体权益保障机制,依法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和师资配备,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特殊教育优质融合、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开展县域中学提升行动,建成南充高中文峰校区、南充市专门学校。实施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筹建南充卫生职业学院。推动驻市高校内涵发展,加快建设西华师范大学临江校区、支持申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抓好川北医学院整体迁建项目。扎实推进北京安贞医院南充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充精神卫生中心门诊综合楼等项目,高水平建设省医学中心,支持仪陇县人民医院等创建三甲医院。促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抓好市中医医院临江院区建设。力争创成国家卫生城市,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有序推进南充奥体中心项目,加快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力争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平方米以上。办好市第七届运动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创作一批文艺精品,举办第八届嘉陵江合唱艺术节、四川省第三届残疾人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支持阆中市开展全省历史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利用试点。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和基本医疗、工伤、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制度,积极推行统一社会保险费征收模式,力争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4.3%,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7%以上。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提高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优化孤寡老年人和失能老年人服务,增加居家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加强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设,做好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结对帮扶。落实落细生育支持政策,推广“正心”“明眸”健康工程试点成果,新增婴幼儿托位2600个以上。持续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和双拥工作。
守牢安全发展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提高本质安全水平。抓细抓实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化品、液化气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治理,聚焦“九小场所”等重点场所,强力开展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常态化防范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抓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加快建设市综合(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川东北应急物资储备区域中心库,推进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提高“三品一特”监管效能,优化“一键溯”智慧监管平台。着力防范化解地方债务、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坚决避免新增隐性债务。优化金融生态,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稳妥有序推进非法集资存量案件处置。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一楼一策”管理“保交楼”项目,完成年度交付任务,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加快创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南充。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营造安宁和谐社会环境。
持之以恒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奋进新征程、实现新作为,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始终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以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坚定,不断提高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强化政治引领,铸牢忠诚之魂。坚持用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巩固拓展主T教Y成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自觉把政府工作放在大局全局中谋划推进,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绝对忠诚。树牢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把拼经济搞建设作为讲政治的具体体现,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努力创造为民造福、惠及长远的发展实绩。
(二)强化依法行政,厚植法治之基。深入践行主席法治思想,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深化政务公开,依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坚决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纪检监察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财会监督和统计监督,确保政府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高效运行。深入推进府院良性互动,提升行政复议与行政应诉能力。恪守契约精神,建设诚信政府。坚持依法统计,高质量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三)强化效能建设,大兴实干之风。树牢实干实绩导向,以事不避难、拼搏竞进的状态担当作为,让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成为政府工作常态。牢记知行合一、行胜于言,说真话、出真招,办实事、求实效,不看“唱功”看“做功”。坚持“四不两直”抓督查,“四下基层”转作风,深入一线加强调查研究,了解真情况,找准真问题,真解决问题。落实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营造敢闯敢干、笃行实干的浓厚氛围。
(四)强化正风肃纪,坚守清廉之本。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把“守纪律、严规矩”作为政府工作准绳,始终以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建设廉洁政府。扎实抓好“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和巡视巡察反馈意见整改,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行为,确保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建设节约型机关,习惯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民生急需上、发展紧要处。
各位代表!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干则必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勇毅前行,脚踏实地、拼搏实干,为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奋力谱写现代化南充建设新篇章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