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深刻领会“两个结合”的深邃意蕴
党课讲稿:深刻领会“两个结合”的深邃意蕴
党课讲稿:深刻领会“两个结合”的深邃意蕴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主席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两个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深刻认知和宝贵经验,也是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对马克思主义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分的重大意义、内在机理、实现路径作出的新阐释,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文化思想,担负起“走在前、做示范”的使命,提供了科学指南。
“两个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发展进程。马克思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中国的先进分子进行了各种探索和尝试。然而,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也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并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共产党自登上历史舞台,就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的诞生,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主席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深化“两个结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行合一”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两个结合”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的创新创造性与历史的继承性的辩证统一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前进路向,人因历史的继承而固本培元、恪守正道,历史因人的创新创造而顺时应势、贯古通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理论精华和文化资源,而马克思主义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历史和实践都已证明,只有在实践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指导,持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才能在解决时代命题、现实问题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实现创新性发展。回顾历史,在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第二个结合”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深入挖掘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精髓,厚植理论和制度创新的历史根基、文化血脉,不断彰显文化自信、历史自觉,更好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实践无止境,“第二个结合”也无止境。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我们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传承和发展,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才能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只有坚持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认识和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元素相适应、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现实文化相融通,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党的理论和制度创新的源头活水。
“两个结合”有助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既汇聚人类智慧又彰显时代精神,是指导人类社会发展的思想理论;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天下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构成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牢固基石,并成为世界历史进程中的文明理论。“两个结合”既有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也包含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和合”理念,如推崇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观念等,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难题的重要启示,有助于打破西方化等同于现代化的迷思,跳出对外扩张、非此即彼、零和博弈的思维窠臼。因此,在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我们可借鉴老子《道德经》和司马迁“善因论”中高度重视民生、尊重客观规律、强调制度约束等观点,通过优化宏观治理的目标体系、完善政策工具、提升政策协调性等方式,不断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重要典范和样本。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可以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中的“天下为公”、“见利思义”、道德伦理、天下情怀等优秀成分,并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上合组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将愿景转化为伟大实践,坚持文明多样性,倡导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权利。
“两个结合”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赋予了历史主动精神。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品质,它既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历史和创造历史的精神,又是运用历史规律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精神。从本质上说,“历史”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凝聚,历史主动精神就是体悟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历史”的自觉精神。党的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为我们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我们党把握历史主动的思想武器和制胜法宝。一方面,理论是时代的先声。“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必然会随着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新征程上,只有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做好“结合”文章,才能更好前进。另一方面,新征程上我们要增强历史主动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就“两个结合”内在机理而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为我们把握历史主动指明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也为我们把握历史主动指明了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和价值立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更是为我们把握历史主动提供了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行动指南和可靠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