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信息:公租房转租套利乱象需关注

问题信息:公租房转租套利乱象需关注

问题信息:公租房转租套利乱象需关注

  近日,话题“公租房转租”引起热议。表面上大众在抨击部分人转租转借从中牟利的行为,但深层次的是转租乱象侵害了低收入人群权益。公租房是解决部分职工居住难题的一层重要保障,租金明显低于市场价,是城镇中等偏下收入的、住房困难家庭、新进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的保障性住房,出现转租转借行为需引起关注。

  一、存在问题

  一是转租现象屡禁不绝,时有发生。申请人不得将保障性租赁住房转租、出借,住房租赁企业和房地产经纪机构,也不得为此提供经纪服务,但公租房的租金仅为市场价的5-7折,转租存在不小利益空间,因此总有租户铤而走险,有中介推波助澜。例如,在曝出的公租房违规转租事件中,大都是通过58同城、安居客等房产信息网站进行发布的。这些网站缺乏有效的审核机制,助推了公租房被违规转租。据贵阳市住建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4月,在公租房转租乱象专项整治工作排查的32261套房屋中,发现1497套有转租转借、改变用途等违法违规行为。北京市市住建委通报的情况中,两户违规家庭被依规取消保障资格,且5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计入不良信用档案;稍早前违规转租的租户也面临类似的处罚。但在外界一些人看来,相比此前的违法所得,“取消保障资格”的处罚力度还是有点小。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建议,可以尝试信用联合惩戒的方式。以往单部门处罚措施有限、力度不大,多部门联合惩戒才能提高威慑力。

  二是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存在漏洞。在申请人的信息审核上,中国本身就与发达国家的信息化程度有一定的差距,没有办法做到信息审核的数据共享,而是要依靠各个职能部门协调配合。例如,公租房申请人入住以后,相关部门会对申请人开展动态的信息复核、核查,对居住人做年审,一旦发现申请人有指标超标,就会及时清退。xx市公有房屋管理中心主任表示,这样的制度有一定的困难,不能保证入住以后他自己个人的行为是否违规?因为我们不能实时掌握他把这个房子转租出去或者是他用于其它的什么用途。另外,云南财经大学房地产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通过调查表示,以昆明市泽惠园为例,从定价之初至今,时隔4年,租金依然执行17元/平方米/月。4年前,泽惠园项目周边市场租金均价为23.99元/平方米/月,如今已经上涨到了27.54元/平方米/月(据不完全统计),涨幅达15%。然而,公租房的租金却没有丝毫变化。这一现状直接导致了公租房租金与市场租金的差距愈来愈明显,于是就有人铤而走险,发生了公租房不断发生转租的事件。

  三是社会公平无法体现,侵害权益。低收入人群的基本权利受到忽视甚至被严重侵害引发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他们往往无法享受到公平和合理的资源配置。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21年12月发布的指导性案例中,低收入群体权益问题凸显,某农业公司负责温州市某现代农业园项目运营,招聘孙某宽等78名进城务工人员从事日常生产经营,但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2016年3月,某农业公司资金周转困难,至2017年11月共拖欠78名进城务工人员工资128.324万元。从权利保障角度而言,这些问题持续存在的原因主要在于:弱势群体及社会整体的权利意识尚有不足,利益表达渠道不畅,维权成本较高等。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介绍,尽管我们是世界上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最大的国家,达到4亿人,但还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口,换句话来说,超过三分之二是低收入群体。黄祖辉强调,一定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问题,效率优先,但是要重视公平,要守住底线,完善公共保障。

  二、意见建议

  一是政府完善制度,强化运营管理。主管部门要从供给角度加强顶层设计,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对公租房的建设质量、标准、入住条件审核等进行规范监督,明确各方权责,落实责任主体,更要建立持续评估体系,畅通反馈渠道,运用科技手段简化流程、提升受理申请效率,增强信息公开透明度。

  二是规范监督机制,统筹督查工作。健全机制强化联动监督,住建局联合公安局等执法部门成立督导组,监督协作配合机制,对低收入人群权益保障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监督,借助专业力量加强针对性指导,梳理排查侵害低收入人群权益侵害事件,保障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三是强化政府责任意识,细化具体措施。强化对低收入人群保护的具体措施。一方面要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加强对低收入人群权利保护重要性和必然性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要对歧视低收入人群、忽视对其保护的机构和个人加以处罚。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能真正强化行为人的义务感,进而改变其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