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校园建设方案范文材料合辑(5篇)

绿色校园建设方案范文材料合辑(5篇)

绿色校园建设方案范文材料合辑(5篇)

第1篇

以党提出的“立足科学开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为指引,以《区创建生态市实施意见》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创建一批社会文明昌盛、基础设施完备、环境优美洁净、生态良性循环、生活舒适便捷、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社区”,同时培养、提高中小学青少年的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和行为规范,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工作目标

依照《生态市建设责任任务》的工作要求,区的创建目标是:到年,争取“绿色学校”的比例≥80%,“绿色社区”的比例≥50%。

区共有16所小学,幼儿园8所,目前已有2所小学建成“绿色学校”:实验学校和善耕中心小学。计划在年底前再创市级或区级“绿色学校”(小学)4所,(幼儿园)3所,到年11月底前全面完成创建目标。

区现有社区48个,已建成“绿色社区”三个:路街道拙政园社区(省级)、街道社区(市级)、街道通和社区(市级)。计划到年底前再创市级或区级“绿色社区”9个,年11月底前全面完成创建目标。

对照该项目标,区各学校、各社区围绕创建生态市的中心工作,要加强宣传,强化管理,完善创建的各项硬件和软件建设,全面开展各项创建活动。

三、主要任务及考核要求

1、绿色社区

创“绿色社区”共有八项任务:

(1)烟尘:

社区内无燃煤锅炉且使用清洁燃料,烟气黑度、烟尘浓度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居民使用清洁能源率大于90%,烟尘年投诉不超过3次。

(2)噪声:

社区内企事业的噪声排放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社区内无小五金加工场;

小区内机动车禁鸣;

年投诉少于5次。

(3)环境卫生

社区内机动车及人行道清洁,路面平整;

建筑外墙、院落围墙清洁美观,无乱写乱画乱贴现象;

生活垃圾袋装化,垃圾分类收集,日产日清;

无饲养家禽和无证宠物;

饮食流动摊点清洁、规范,无占道排档。

(4)环境面貌

社区内各种车辆有序停放;

生活污水全部纳入城市污水管网或处理后达标排放;

区域河道保洁,无漂浮物,水体无黑臭现象。

(5)绿化美化

新建社区(年以后建成的)绿化覆盖率大于35%,改、扩建社区绿化覆盖率大于30%;

区域内四季有绿,新建工程经园林绿化管理部门验收合格;

地面绿化、硬化,无土地。

(6)“三产”管理

“三产”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100%,炉灶使用清洁能源,油烟治理达标,污水经隔油处理后排放;

无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批发、销售经营和使用点;

年投诉少于5次。

(7)施工管理

建筑工地围拦施工;施工车辆及时清洗;易污染的材料封闭运输、堆放;工地炊事使用清洁燃料。

(8)环境宣传教育

宣传:社区内环境宣传氛围浓厚,有专门的宣传橱窗,有环保公约,组织一定规模的宣传活动;

教育:积极创建“绿色学校”(幼儿园),不定期开展环保知识讲座,有环保书报阅览;

建立一支环保绿色志愿者队伍;

倡导绿色消费,培育一批节水、节能和绿色消费的示范家庭和单位。

2、绿色学校

创“绿色学校”共有五项任务:

(1)组织管理

成立“绿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绿色学校”的创建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中;创建有计划、实施方案、具体措施和总结;

中层以上领导、环境教育骨干教师参加环保培训,校内开展环保讲座和教研活动;

创建活动中做的各种档案资料齐全,分类整理。

(2)学科渗透

各学科的环保渗透教育:学科有计划、教学有教案、活动有记录、检测有成效。

(3)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课程

每学期学校和班级有专项环境教育课程计划和实施方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教学、班队活动结合,师生广泛参与。

充分利用和开发环境教育的资源,建立校外活动基地,开展有本校特色的环境教育活动。

(4)校园环境管理

营造绿色校园,能绿则绿,护绿保绿,花木有植物标牌;水塘水不低于四类水,无焚烧树叶和垃圾现象;

办公、学习、生活场所整洁、卫生;

垃圾分类投放及处置,对有毒有害废物妥善处理;

节水、节电、节约纸张有计划、有目标、有运行措施;

学校自身的污染能有效控制,校办企业、学校设施及施工现场不产生污染。

(5)教育绩效

通过师生问卷测试、校园观察和走访社区,了解学校师生对创建的认识,环境意识的提高及环保活动的参与度;

通过巡视校园、师生生活区、座谈会等了解学生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节约资源、参与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所做的工作;

学校教师、学生在参加省、市及区级各类环保活动中的获奖论文、教案、作品、书画等,学校或教师获得省或市、区级的表彰等。

(6)附加分

学校在评定年限内获得市级以上环境教育先进单位,教师获得环境教育先进个人;

论文、教案在部级或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

学生在全国、省、市级环境活动中获奖。

3、绿色幼儿园

创“绿色幼儿园”共有四项任务:

(1)环境建设

园内环境优美,绿化率高,有环境教育园地;

园内教室整洁,厕所干净,饭堂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垃圾分类处置,无师生人身伤害事故隐患;

通过观察下水道、烟囱、垃圾池,检查是否有园内自身产生的污染;

有园节水、节电、节约纸张的管理目标、计划和措施。

(2)组织管理

建立环境管理领导小组,创建有计划、措施和总结;

大、中班的环境教育有教学计划、措施和总结;

环境教育活动的各类资料齐全。

(3)教育过程

领导、教师参加环境教育培训及幼儿园培训的计划、材料等;

通过查阅教师教案,了解幼儿园在一日生活和其他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情况;

充分利用园内、社区、大自然的环境教育资源,创造良好的学习、活动环境,培养儿童对优美环境的体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每学期大、中班中至少有一期环境教育专题活动。

(4)教育效果

通过对教师问卷测试、幼儿提问,了解师生对环保理念的认知程度;

通过查阅幼儿行为记录、座谈等了解幼儿的环境行为;

幼儿园、教师有环境教育的经验、论文获奖。

(5)加分

幼儿园在评定年限内获得区级以上环境教育先进单位,教师获得环境教育先进个人;

教师的论文、教案在市环境教育评比中获奖,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

四、实施步骤

1、绿色社区:

(1)编制创建绿色社区工作计划;

(2)成立创建绿色社区领导小组;

(3)建立创绿色社区组织网络;

(4)在社区中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利用宣传阵地,调动党员、干部带头,社区活动积极分子参加,营造创建的氛围;

(5)成立环保志愿者队伍,环保监督岗,对社区街巷、河道、绿地等社区公共环境进行监督;

(6)制定环保绿色社区公约,让社区居民共同参与,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倡导绿色消费。

(7)社区有固定的环境宣传橱窗,定期开展社区环保宣传教育活动,重大节日如“六五”组织较大规模的宣传活动,活动有记录、照片;

(8)培育一批倡导节水、节能和绿色消费的示范家庭和单位;

(9)小区环境整洁,绿化覆盖率高,垃圾分类收集,电池有回收箱,污水管网到户;

(10)小区清洁能源利用率高,无烟尘污染;

(11)小区河道清洁,无漂浮物和黑臭,有专人负责保洁;

(12)三产项目符合环保要求,油烟、噪声达到国家标准,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13)社区创建的目标、计划、活动记录、照片、台帐、汇报总结等资料齐全;

2、绿色学校

(1)成立“绿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2)把创“绿色学校”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

(3)编制专项的绿色学校工作计划

(4)各年级各学科把环境教育的内容编入教学年度计划中,订出不同年级阶段的环境渗透教育要求,环境教育有方案、教学有教案、学生有收获;

(5)利用班会、晨会、少先队活动等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各种活动;

(6)结合“地球日”、“水日”“植树节”,特别是“六五”世界环境日,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

(7)结合学校实际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开展有本校特色的环境教育活动;

(8)校园环境优美、整洁,绿化率高,有环境教育的专栏,学生有良好的环保行为规范;

(9)环境教育的资料齐全,计划、方案、教案、论文、总结及获奖作品等,充分体现学校环境教育的成效。

五、实施计划

年11月前,申报一批“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

创建“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是创建生态市的细胞工程,更是为群众办实事,为国家培养新一代环保接班人的大事,各部门对此要高度重视,将此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把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创建各项措施,全面完成创建任务。

区环保局全面负责创建“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

区教育文体局负责辖区小学及所属幼儿园的创建工作;

各街道负责辖区内社区和街道幼儿园的创建工作;

区妇联负责所属幼儿园的创建工作;

区城管、建设部门配合做好关工作。

绿色校园建设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校园景观;图底关系;平面;立面;空间

小学校园景观看似普通,但在学生的世界,含有内在的童趣。好的景观可以愉悦地伴随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小学校园景观图底规划理论中,我们可以用图与底的关系分析学校景观的美,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的认知和判断。由于人们对图形所展示的信息反馈更为积极。作为“底”(背景),主要衬托出“图”(图形)这一封闭形状,则是通过大脑所传递出来的信息识别。图与底的关系是反映校园景观中的图形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利用人们的视知觉能力对图形感知。校园景观,由视知觉感知的图和底,空间形态的结构关系,能更好地体现出景观设计的美。针对我国城市小学校园景观的特殊性及场地的局限性、规划条件的限制等多方面的因素,小学校园景观关于图底规划理论方面的研究还有待于更深刻、具体的研究。图与底的关系不仅能为小学校园人性场所营建增添美,也使小学校园环境的生态建设、功能布局和环境营建等方面更为完善。基于图与底的关系,合理营造人性场所,确保更好的小学校园景观。在校园景观规划中,即“图底规划”,从微观的视角切入,以建立人性场所为支撑。学校的教育更侧重个人素质的培养,重视校园景观空间的建设,为场所精神塑造理想的土壤。人们对建筑实体与校园的景观设计进行图与底的思考,景观要素与其周围的环境及其所含有的色彩图案等也需要进行主观与客观的搭配,用符号形式美化人们活动场所。

一、平面上的图与底

校园景观从校园基址的平面上分析,当校园建筑物作为“底”的背景时,校园内的景观就是“图”。图作为景观元素的构成部分,是封闭性的。我们调研发现,校园的景观与其校园的建设用地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例如,从北湖小学和武汉市人民小学的校园总平面看,校园内建筑围合的空间为图,建筑被视为底。反之,校园景观及其周围环境就被作为底。当然,建筑也有其自身的装饰,图底的转换也与其自身的细部设计有联系。从平面的功能布局、植物搭配等,将校区景观内部的景观斑块和校园景观中生态路径进行拓扑分析,把景观斑块抽象为节点,把生态路径抽象为连线,系统分析节点与连线之间的拓扑关系,用于构建其生态校园路径的设计与景观搭配的和谐性。地面铺装也是校园景观细节设计的构成元素之一。用特色铺装图案对校园地面进行装饰,为学生提供活动空间。大兴第一实验小学,活动区域中一些游乐空间,是用图案形式绘制在地面上,划定出学生游乐空间。

二、立面上的图与底

景观元素的构成是由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共同存在的。当我们在进行设计时,为了优化校园景观,就应该对构成景观的建构筑物及其周围环境进行装饰。以回民小学的建筑外立面为例,该学校对其墙面进行了垂直绿化。绿色植被与墙体自身的色彩对比鲜明,如果进行图形的抽象,我们可以获取优美的图案。以建筑立面为背景,附着在建筑表面绿色植被有规律地装饰其上,图案美观。例如,很多小学校园建筑外立面色彩单一,可以借鉴回民小学的建筑装饰,对其外立面简单地垂直绿化,改善单调、乏味的表皮,使立面内容更丰富,提升校园景观的绿意与蕴涵。也可采用其他方式为校园景观建筑外立面增色。校园景观设计的形式构成不都是程式化的、一成不变的。利用一些盆栽植物对小学校园室内外景观进行装饰。也可通过对墙体进行再设计,借用学生的艺术创作作品,特色涂鸦板报等形成校园景观独特氛围,如室内文化墙,或者是空间界面装饰等。盆栽植物中,借用花卉对校园景观进行装饰,给人以欢快、热烈的气氛。我们把经改良的墙面,为校园景观增加文化内涵,体现校园的素质教育特色,同时摆脱校园景观设施的限制,合理利用景观元素丰富校园。如振兴路小学在校园内设计了文化墙,但是三个立体的构筑物确实为学生谋福利。如果在很有限的校园面积内,仅仅看到墙面部分是单调的、空洞的,通过主观性的设计使墙体的内容更多元。像回民小学有展示空间,利用建筑立面设计的文化墙及橱窗展示出学生的成果——剪纸图案。一方面体现了校园景观文化,另一方面是对墙体有效的利用,丰富了建筑内部立面效果。

三、空间中的图与底

图与底的层次变化,校园景观达到在有限的空间内较佳效果,就要增加使用多种途径来强化景观的进深感。巧用空间的关联性创造景观的层次感最为常见,为景观的深远感增添特色。校园的有限利用空间使建构筑物(即为“底”)营造,而该空间中植被、山石、水体等构成景观的元素作为“图”,校园景观空间富有层次性、趣味性。这里的“图”并不是单一的,通过对自然要素与人工要素的结合,营造高低错落的空间层次,加上对同一季节不同色相的植被进行合理组织,“图”又有其内在的内容,即把色彩鲜艳的植被为“图”,颜色单一、同一色系的绿色作为“底”。建筑物的六个面围合成空间。“空”为使用,把“空”的空间作为“底”,其内置入一些供学生实用的家居,即为“图”。前进二路小学校园对室内景观设计运用了色彩艳丽的室内家具设施,符合小学生的色彩感受。装饰性的室内家具设施可以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环境。学校校园的边界部分是用实体墙与外界隔离,对墙体及其周围环境装饰,使其优化。如某一小学校园白色的边界墙面装饰了彩色墙绘,墙体边界留有花池,种植球状的常绿灌木与墙体之间进行了分割,使人们好奇绘画时,保持一定的距离美。这样,搭建了空间层次变化,既使单调的墙面软化,也使校园增加绿意。综上,正是基于“图底规划”模式,以微观视角,认知图与底的关系在校园景观设计中所起的作用。构建校园的“积极空间”,活跃校园氛围,符合学生活动,获得诗意的校园景观环境。为校园均衡发展,使校园景观更具有合理性和可持续性。每个校园有其独特的地方,但不都是完美无瑕。校园景观需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潘京.中国当代大学校园“图底规划”设计探析[D].长安大学,2008.

[2]朱丽敏.江南古典园林艺术中的图底关系浅析[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0,(11):76-78

绿色校园建设方案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学校建设为抓手,营造健康向上,自然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注重宽松、和谐、快乐且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生态过程,构建高品质的*教育生态。

二、总体目标

坚持教育生态理念,全面打造和谐、绿色、平安的生态学校,努力构建集绿色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阳光校园、数字校园、平安校园“六园一体”的生态学校文化。力争通过3—5年的实践,形成具有我县特色的高品质区域生态教育。

三、主要内容

(一)以绿色校园建设为载体,构建友好型环境

利用广播、校刊、宣传栏等媒体和阵地,营造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气氛。科学筹划,精心组织,搞好校园绿化,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步入校园犹如步入花园,充分体现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的品质。

(二)以书香校园建设为载体,构建学习型学校

切实加大投入,建设良好的读书环境,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学生终生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结合“书山有路”教师读书活动,大力倡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发展。

(三)以和谐校园建设为载体,构建生态化教育

1、以班级管理为载体,构建和谐的班级生态

创班级生态文化,建生态式班级。树立学生是管理的主人、管理是为了帮助学生生动活泼和积极主动地发展、评价管理成效的标准是管理者对管理目标和管理措施的反思过程等生态教育下的班级管理理念,采取在情感上尊重学生、在行为上导向学生、在环境上陶冶学生等生态教育的班级管理策略。

2、以生态课堂为载体,构建和谐的课堂生态

坚持以生态教育思想为指导,按照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通过有效的策略方法,对教学各环节进行协调平衡,营造良好的学习发展环境和氛围,促进每一个学生个性全面、和谐、自由、主动、健康发展;坚持教育情境性、心理安全与自由、自主合作探究、动态生成、师生共同成长等原则,着力构建生态课堂。

3、以学校管理为载体,构建和谐的管理生态

倡导对话式管理、标杆管理、项目管理、危机管理等效能管理;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互动沟通机制,整合各方面教育资源,形成教育的合力。

4、以菇乡文化为载体,构建特色生态文化

结合我县实际,全方位挖掘有利于丰富“中国廊桥之乡”内涵的廊桥文化、有利于推动食用菌产业提升的香菇文化、有利于推动竹木加工业发展的筷子文化、有利于激励广大群众创业热情的红色文化等校园文化。

(四)以阳光校园建设为载体,构建成长的绿色平台

拓宽教育教学领域,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充分发展的绿色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学生的亮点,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要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开展系列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并使之科学化、制度化,为学生的成才构建起绿色平台。

(五)以数字校园建设为载体,构建教育的高速公路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去学习知识、体验生活和感悟人生,自觉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康、有社会责任感和能力较强的现代人。有效整合信息技术和教学活动,使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发生质的变化。有效整合信息技术和学校管理,使学校向数字校园迈进。

(六)以平安校园建设为载体,构建教育的平安大道

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健全防范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有效防止重大案件和突出治安案件的发生,杜绝违法犯罪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的发生,为学校教育的健康和谐发展开辟一条平安大道。

四、具体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结合“书山有路”读书活动,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生态理论,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要以生态教育理念加大学生、教师评价制度改革力度。要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切实加强领导。

2、制定方案,精心组织。要结合学校的特点和优势,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精心组织实施。可与发展性项目有机结合起来。

绿色校园建设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字]高职

校园

规划方案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2)-10-86-2

教育事业是事关国家未来的百年大计,高等职业教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近十几年来高职教育经历了一个"井喷"式的发展阶段,几乎所有的的高职院校都经历了校区的新建和扩建。高职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些理念,比如工学结合、订单教育、厂中校、校中厂等等决定了高职院校在校园规划建设方面也必定会有其不同于普通高校的方面。

校园规划关系到校园建设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性,还涉及到投资效益、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对学校的当前与未来做出的一个全局的、总体的安排,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总纲。好的校园规划能协调师生员工与校园环境的关系,适应学校教学任务的需要,为师生创造一个适合工作、学习、生活的良好环境。所以,校园规划设计事关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全局,影响深远,其重要性是毋容置疑的。

中国的高校规划历经了百年的发展,先后师承欧美与前苏联,历经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高校合并、重组,发展至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一套较为成熟的并不断完善的高校规划设计理论。其中一些理论已广泛被大家所认可,比如"两关三性"的设计理念,"两观"指的是: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 三性"是指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地域是建筑赖以生存之根基,文化是建筑的品位和内涵,时代体现建筑的精神与发展。此外还有很多思想在近年来的校园规划中被广泛的运用,比如多样化理论、人文化理论、开放性理论、大学园林思想等等。总体上看,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规划设计理论是较少被学者们单独提及的,本文对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校区扩建规划方案进行分析,以期获得些许启示。

1背景及现状分析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国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坐落在儒家文化发源地、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济宁市。学院占地422.8亩,南北狭长东西较为狭窄,呈不规则长方形,南北长约1050米,东西宽约200-320米,总规划用地约28.19公顷,校园可建设用地23.78公顷。南侧为老校区占地约12.99 公顷,地块内较为平坦,建筑面积约10.9万平方米,建筑质量良好。北侧为新校区建设用地,占地约10.79公顷,地块内为空地和水塘坑,北高南低,高差约1-3米,地形较为复杂。

校园现状的优势主要有1、区位显赫--校区紧邻汽车北站和新327国道,交通便捷,校园周边城市景观特色鲜明,环境优美。2、定位清晰--学院形成了独特的教学特色,学术气息浓厚,用地功能布局也比较合理,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和科学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特色鲜明--有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优美的校园面貌,凭借深厚的地方文化积淀形成了丰富的校园特色,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是组织校园绿地景观系统的有利因素。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场地--校园南北狭长,用地相对紧凑,校园绿化环境较好,但休读空间的质量和趣味性有待提高,体育活动场地明显不足。2、景观--各单体建筑均质量较高,但校园标志性景观不突出,景观空间序列感不强,沿城市道路景观界面宜进一步强化处理。

2规划的理念和指导思想

整体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优化生存环境的必要手段,在这个前提下,规划方案从回归自然、为师生创造环境优美的园林式校园出发,以"校园中的园林、园林中的校园"作为首要理念,密切对接老院区现状,形成"曲水流觞,书香溢园"的优美校园环境。校园规划着重体现以下几点指导思想:

2.1现代化校园。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顺应教育内涵变化。方案通过各种不同尺度和序列的空间类型,营造出多层次的交流空间,通过课堂内外环境的潜移默化,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2信息化校园。总体采用分级生长模式系统化布局,改善传统的各部分封闭独立的布局,既满足信息资源共享、学科交叉、高效便捷的要求,又符合各局部功能管理相对独立的特点。

2.3生态化校园。以生态环保意识为指导,人与自然共存。在建筑布局中,尽可能满足节能采光通风和环保的要求,根据现状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体现校园环境的生态化。

2.4人文化校园。综合地域文化特点,在校园规划中体现出灵活多变的格局和较强的轴线对位关系。在延续当地传统建筑与园林文脉的同时,利用新型材料和新式技术来表达新与旧的有机融合,创造出校区独特的风格形象。

2.5一体化校园。将规划、建筑、景观三位一体,以整体化校园设计为目标,综合高效地布局各功能分区,集约利用土地,外部空间的设计中,以环境艺术及景观设计营造个性化的环境氛围,加强校园环境的整体性。

3规划设计构思

方案以中国古代钥匙为平面造型元素,以传统建筑牌坊造型为造景元素,取意"通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引喻学院技能型教学特色。规划构思巧妙结合基地形状和南北校区的功能布局,新建校区为圆形的"钥匙柄",通过中间的"钥匙杆"连接南北校区,各教学宿舍楼犹如一组"钥匙齿",富有韵律地排列在南北主干上。北区中间圆形广场放射出两条景观轴线,结合景观门的造型,形成"成功之门"的造型。

采用"一轴一带,两区双核"的规划结构形式,有机串联新旧功能空间形态,形成有机整体的规划布局特点。一轴即统领南北空间的结构主轴线,连接南北两个学校大门、入口广场和各主要空间,沿轴线南北展开富有变化的校园空间序列,形成高低起伏、收放有序的校园主空间。一带为贯穿校园南北的生态绿化带,引入景观水系和绿地,形成校园中心的生态绿化带。两区是新旧两个校园分区,南区主要以改造整治为主,北区则是新规划校区。双核即南北校区形成的空间结构核心,南北两个主教学楼前的入口景观广场--南侧礼仪广场和北侧的金钥匙广场。

新建的北区采用半圆形环状路网,大体分为教学综合区、学生生活区、校前广场区、体育运动区、生态绿化区和防护绿化区等六个分区。各区以中间的圆形金钥匙广场为中心,周边环状布置一体化建筑群,形成北侧教学综合区。西侧是文体馆,中间为教学办公楼,东侧为实训楼,南侧为林荫广场和景观水系。通过内侧的形体呼应,三个主体建筑中间形成两个景观大门--智慧之门和成功之门,提取传统建筑牌坊的造型元素,连接三个主体建筑,形成校园内的取景框和视线通廊。东侧的智慧门形成水轴,以水体和绿化广场为主要景观元素,结合金钥匙广场,以运河为主题的水系景观,体现"智者乐水"的思想;西侧成功门形成"文化轴",以绿化和名人雕塑为主要景观元素体现济宁文化特色。

4道路交通系统布局

学校主出入口分别设置在南北两条城市道路上,结合开阔的入口广场,形成优美的校园景观大门。南北校区均形成主环路网,通过中间南北向的主干道连接。校园内建立分级的人行绿化走廊,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人行路线,改变功能单纯的交通空间为内涵丰富的交往空间,营造多功能、多层次的信息互通和情感交流空间。沿校园南北轴线和主要广场绿地上设置完整的步行系统,其它各建筑及环境间均通过小路加以联系,形成完整、高效的校园步行网络。

5空间景观与绿化系统

师生是校园生活的主体,他们在学校进行着各种形式的交流与活动,因此,尽力创造校园建筑内外的公共活动空间以适应人们的行为活动是校园规划建设的关键。规划中在校园主教学生活区融入了优美的绿化景观环境,完善了休闲娱乐空间,为师生的交流提供足够的场合和机缘。

空间及景观设计上,强化了南北入口广场、教学综合区及学生生活区的校园主轴线。在中心轴上设置了一系列重要的空间节点。从南面的校园主入口起,经礼仪广场、主教学楼、杏坛广场、墨池和南区学生生活区,到北区的学生生活区、生活广场、主教学办公楼、金钥匙广场和北大门的迎宾喷泉,到北大门为整个轴线的终点,在这些开合多变的空间节点上布置艺术环境小品和标志性构筑物,体现大学校园的艺术文化形象。

规划水系沿轴线贯穿校园南北两区,展现运河文化,体现灵活的学习思维,以北侧金钥匙广场的运河源和迎宾喷泉为水系源头,形成整个校园北区开合有序的水体景观面。北区结合中心金钥匙广场和两个景观大门,分别形成了两条景观轴线:水轴和文化轴,其中水轴位于东侧的文体馆和教学办公楼之间,结合智慧之门,形成流动的水系,以乐水广场作为水轴的对景,体现"智者乐水"的思想;文化轴位于西侧,在实训楼和教学办公楼之间,结合成功门,布置雕塑,文化墙等,体现济宁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校园文化,以教育广场作为轴线的对景点。

绿化设计上,规划整合各种绿地,充分营造中心生态绿带和水系的自然生态系统,使自然园林和人工绿化有机结合。通过道路、庭院、架空廊道,点线面结合,逐层构筑优美校园环境。

5.1校园整体的大环境布局("面"环境)。

采用中国经典园林环境意象,精心叠山理水。水岸曲直相间,水面收放结合,相互映衬,再以小桥、绿化、雕塑来点缀,开拓了校园空间,产生疏密相间、起伏有致的和谐韵律,形成错落蜿蜒的景致。

5.2建筑群体间的步行道空间和广场空间("线、面"环境)。

主轴线空间序列借鉴中国古典建筑群体的轴线处理手法,以层层迭进、收放有致的空间形成起承转合,像交响乐章一般的空间序列关系。

5.3建筑单体围合的庭园("点、线"环境)。

建筑、小品及绿化景观相互渗透、穿插,形成柔美流畅、富于自然韵致的古典园林式校园特色,庭园与建筑相互借景。

5.4建筑物内部的园林空间("点"环境)。

通过天井、中庭、室内绿化等建筑物内部的生态空间处理,力争做到建筑与园林的完美融合。

1)竖向规划结合现状地形和规划设计,统一考虑土方平衡。除地块中间地形较为低洼外,其他地势较为平整,尽量保证地块内土方自身平衡,在保证最小排水坡度的前提下,尽量保持土方量的平衡。

2)管线综合

规划设计的强电、弱电、给水、雨水、污水、热力、燃气等七种管线均埋地敷设。并考虑远期建设需要,综合规划设计。

高职院校校园的规划应是一个完整的社会资源、物质环境和校园文化的结合体。应在认真研究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深入探索高职校园规划在新时期的特点与规律,使校园的总体规划和建设更加灵活地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适应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绿色校园建设方案范文第5篇

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绿化工作福泽千秋万代,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园绿化工作。

一是成立机构,形成管理格局。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学校绿化工作领导小组,校级领导、各处室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各成员之间密切配合、互相协作,强化责任意识,以制度来促进工作的开展,以责任来强化绿色意识。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一名副校长具体抓,总务处、校工会、教务处、德育处、办公室、团委等部门配合抓的绿化工作格局。

二是加强领导,统一思想行动。长期以来,学校领导都有很强的绿化意识,在任何时候校园建设都注重绿化、美化、文化工作,把绿化工作纳入学校远景发展规划。学校绿化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至少召开二次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绿化工作”。制定学校绿化建设方案和环保教育计划,组织指导师生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及时解决绿化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有关工作落到实处。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领导小组通过教代会等方式,积极鼓励师生员工参与学校规划,共同制定校园绿化环境建设的各项措施,形成统一的思想行动,使校园绿化建设及环境教育走向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三是健全制度,完善工作体系。通过开展校园绿化建设,加大环境教育力度,学校不断规范完善了一系列制度,先后制订和完善了《郧县二中校园绿化建设方案》、《郧县二中绿化管理办法》、《郧县二中校园绿化维护制度》、《郧县二中学生绿色行为规范》、《郧县二中环境教育计划》等等,使校园绿化建设工作及环境教育更加规范、有序、高效。

加大工作力度美化校园环境

学校一贯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努力搞好校园净化、绿化、美化、文化工作,打造园林化校园。尽管学校资金比较困难,但在绿化、美化和环境教育及建设等方面舍得投入,无论是在硬件的投入,还是软件的建设;无论是思想的教育,还是环境知识的渗透,学校均尽最大努力做好做到位。

一是精心规划,提升绿化建设水平。学校聘请绿化专家和绿化部门专业人才,在校园内搞好高标准规划设计,绿化工作做到科学、精心、高标准规划。在绿化美化工作中,校园内凡可绿化的地方都种植了植被,做到树木与花卉并存,盆栽与地栽互补,大片绿化与小景布置结合,达到了乔、灌、草、亭、池搭配的立体绿化效果,使校园成为四季常青、月月飘香的花园。建校来,学校先后筹措资金250万余,用于环境建设,改善办学条件。1998年,学校投资近70万元,修建文化游廊,学校将文人格言瓷砖宣传壁画在上方处粘贴上墙,中间是花草树景;2008年投资了近60万元,硬化拓宽校出口路,在大门口修建花坛、移植15棵香樟树,修建校牌、校标,引人注目,提升了办学品位;2004年投资近30万元,建成了配有50台电脑的微机室;2009-2013年投资130多万元,修建成了校园路灯、广播网和智能广播系统,远程教育室,标准化水泥篮球场等,并投资数万元,用于油漆门窗,粉刷墙壁,修建景点,美化校园。此外,还投资近万元,购买了不锈钢的垃圾筒,刷新校园周围的宣传标语,更换教室走廊的名人画像等保证了校园的优美、和谐、清净,构成了莘莘学子成人成才的理想园地。形成了处处皆绿色、无处不飞花的清新优美环境。

二是营造氛围,注重绿色文化建设。学校投资50多万元,在校园内建造了大理石栏杆。雕塑梅兰菊竹等人文字画,、美化校园,营造优雅的氛围,增强人文底蕴。制作了大型三角宣传牌和不锈钢宣传牌,设置了“当环保卫士,做时代公民”、“同在一片蓝天,共享绿色文明”、“环保靠大家,关系你我他”等宣传标语牌,形成环境育人氛围,对规范学生行为、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开展校园绿化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是精心管护,提升绿化美化质量。学校建立了完善的绿化管护制度。多年来,管理人员严格遵守管理制度,按计划、分类别实行了精心的管理。春天,顶凌划锄施肥,着修剪除虫;夏天,打药浇水护理;冬季,施肥保暖,极大保证了花木的正常生长。由于管理人员的勤修锄、勤浇灌、勤施肥、勤修剪,使校园绿地花木生长旺盛,达到了乔木、灌木、花草培植合理,四季常青,四季有花香的效果。为增加学校绿地文化氛围,学校有关部门给每棵树都悬挂了铭牌,使师生对树木习性一目了然。建立了花木生长档案,严密注视校园花草树木变化,并加强记录,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保证花草树木健康生长。

突出教育内涵培养绿化意识

为使全校师生能够从最大程度上理解绿化工作的重要性,使绿化工作深入人心,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学校宣传栏、班级黑板报等形式宣传绿化和环保教育,使全体学生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了绿化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全校大造绿化工作声势,使全校师生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

一是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力度。学校把环境宣传作为环境教育的切入点,在校园内设立了环保教育宣传栏、环保宣传标语(牌),在多处设立造型新颖的垃圾箱、果皮箱,并张贴卫生宣传标语,在班级进行环保黑板报和手抄板报竞赛,学校组织学生观看环境教育录像片,校园广播台开办《环保之声》固定栏目,有关学科利用课堂渗透环境教育,在政治课学校组织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绿色空间》、《人与自然》等节目,这些环境宣传教育营造了浓郁的氛围。

二是结合纪念节日,积极开展活动。结合“6・5”世界环境日、“4・22”地球日、“3・22”世界水日等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学校先后开展了“我爱家园征文比赛”、“建设节约型校园演讲比赛”;开展了“远离白色污染、打造绿色学校”等主T教Y活动;邀请环保局专家作环保知识专题讲座等活动。通过识别校园树木竞赛,树木修剪、插花比赛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园林绿化知识;通过组织园林绿化养护小分队,加大了养护力度。每年的植树节学校组织发动学生为学校、社区义务植树。近三年来,我校学生自愿在校园内植树累计达1000余棵。

三是参与社会实践,扩大教育成果。学校坚持每学期组织同学们净化、绿化校园,利用节假日组织同学走上街头,进行卫生清扫和环保宣传活动。利用新课程试验的机会,开展社会实践课活动,并与学校普遍开设的研究性课程结合,把环境兴趣小组活动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县城街道,并与郧阳革命烈士亭、福利院等单位建立学生实践合作基地。

打造绿色校园各项成绩显著

近年来,上高二中努力追求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文化、教育化,充分挖掘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把环境建设作为潜课程来开发,达到了环境与教育的和谐、环境与人的和谐,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是师生的绿化意识明显增强。师生消费观念科学合理,学校对食堂、超市等供给场所的食品包装、用具、用品均有明确的环保要求,学校实行严格的门岗制度,严禁师生将严重污染环境、不易降解和能耗高的商品带入学校。学校师生环保参与意识强,通过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环保宣传活动等形式,对社区、家庭改善环境质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是大力推进绿色课堂教育活动。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学校在安排教学进度时,不仅列入环保教育内容,而且还要求各学科教学要注重环保思想的渗透。积极开展校内常规环保教育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绿化美化校园。每年在新生入学后,学校都举行以“绿色・人文”主题的校外拓展活动。在活动中心的三天活动中,他们不仅注重让学生磨练意志、砺练品格,更注重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尝试与实践。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环保创新。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环保科技创新,使学校环境教育呈现出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可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