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材料:赋能山水生态奏响文旅产业乡村振兴之歌
经验材料:赋能山水生态奏响文旅产业乡村振兴之歌
经验材料:赋能山水生态奏响文旅产业乡村振兴之歌
近年来,X县深入践行主席生态文明思想,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为特色路径,将优美的自然生态和悠久的历史人文相结合,通过深度挖掘、项目赋能、产业领航、宣传推介,创新打造了一批具有丰富产业形态、浓郁田园风味、深厚文化底蕴的美丽乡村,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多优质载体,为乡村群众增收致富注入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一、用活山水文化资源,为和美乡村“塑形”
全面提高文化场馆、文化阵地使用效率,大力挖掘山水之间的文艺形式,让乡村“好戏连台”。
(一)文化阵地点多面广。一是县级场馆功能完善。图书馆、博物馆、规划展览馆、大剧院、市民广场、文化舞台、电影院、社区文化活动室等均衡分布在县城各区域,为群众提供阅读、观影、学习、文娱活动场所。20XX年启动“书香X”工程,按需求、分批次建设城市书房,打造新型文化空间。二是乡镇场所日趋完备。新建和改扩建全部乡镇共19个集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室为一体的乡镇文化服务中心,保障了基层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益。三是惠民场所有序开放。县、乡、村三级文化场馆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年均完成送戏下乡70余场、送电影下乡3000余场、乡镇自办活动400余场。
(二)文遗保护持续强化。全县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项、省级2项、市级9项、县级26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个,可移动文物535件(套)。注重非遗的活态传承,常态化开展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进乡村活动。建立了5个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和11个传习所。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薅草锣鼓》X打鼓歌保护单位。
(三)文艺精品亮点纷呈。立足本地丰富的文化资源,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批文化文艺精品竞相绽放。X采茶戏《饮酒》登上央视《一鸣惊人》栏目,20XX年新编排的X采茶戏《村魂》正在积极参加省市比赛、展演活动,10月20日,在由省剧协、市文联主办的第五届汤显祖戏剧奖暨地方戏曲优秀小戏(折子戏)展演九江选拔赛中,获评国有院团组优秀剧目。采茶戏《天仙配》《原味乡间·X篇》节目登上央视频道。原创《遇见X》大型实景水秀荣获“江西省第三届文旅产业金杜鹃奖—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十强”称号。布贴画《钟馗》,木雕《山水X》《信仰》《喜上眉梢》,烙画《X畲族稻草龙》,丰富非遗艺术创作。创新“X采茶戏+流行音乐民谣”形式,拍摄制作《九咏X》音乐MV,诠释“客气X”文化内涵;编撰X采茶戏《九板十八腔》、X打鼓歌《鼓韵茶香》、X采茶戏《游园》、滩歌表演唱《北湾滩歌》等精品节目,演绎山水X生态之美、人文之美。
二、激活山水旅游资源,为宜游乡村“铸魂”
围绕庐山西海一湖秀水,紧沿九岭、幕阜风景线布局景区景点,统筹推进景区、城区、乡村旅游发展,重点抓好项目建设、融合发展、IP打造工作,唱响做实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品牌。
(一)项目建设丰富业态。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注重发挥重大文旅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招大引强、延链补链,三年来,整合各部门涉旅资金1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00多亿元投入文旅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和文化旅游项目上百个。统筹推进景区旅游、城区旅游、乡村旅游发展,打造出“山岳X、水上X、夜色X、乡村X、康养X、空中X”六条风景线,构建起“海、陆、空”立体式、“昼+夜”全天时的产品体系。
(二)产业融合成效显著。以“各行各业+文旅”作为“金钥匙”,文化旅游产业向多领域拓展延伸。体育搭台,举办半程马拉松、环鄱赛、网球赛等大型赛事吸引各方关注,提高旅游品牌知名度。唱好文化大戏,深挖X农耕、饮食、传统文化等特色题材,将非遗“打鼓歌”“采茶戏”植入景区。推出高品质梦幻西海湾,常态化运营大型实景画卷水秀《遇见X》。力推农旅融合,赏花、采摘、农家乐、田园综合体等农旅融合项目日趋成熟,不断充实乡村旅游业态。
(三)品牌提升产业价值。精心组织“三百文旅消费季”活动。深度挖掘X故事、X元素,持续举办花朝节、美食节、杨梅节、木吉他艺术节、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全国青少年网球赛、国家级各类垂钓大赛等特色节庆活动,唱响“中国最美小城”品牌。做强夜间消费市场,提升“遇见X”演艺、灯光秀、西海湾夜游等项目,打造特色文旅休闲街区和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多元发展旅游住宿,推动特色民宿、房车营地、帐篷营地、家庭旅馆等非标准化住宿快速发展。培育特色餐饮街区,评选出“X特色美食、十大炖钵、全鱼宴、全虾宴”等本地特色美食,建设了山水广场一条街、X美食街、万福广场夜宵一条街、篷布拉夜市、上汤休闲夜市等多条特色街区。
三、盘活山水乡土资源,为乡村振兴“赋能”
依托优质的生态资源,从“水产品”上发力,从“土特产”上用心,围绕“土地、特色、产业”三个重要方面,为乡村振兴提供优质新产品、产生新效益。
(一)推动土地制度创新。纵深推进集体土地入市改革、农村宅改,探索村组集体土地“点土成金”,推动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解决乡村文化产业发展项目用地问题;将“城乡等值化”确定为区域空间发展和国土规划的战略目标,引导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个人到乡村发展,增加乡村就业机会;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户籍管理等方面加强制度创新,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有序推动城乡人口双向流动;着力提升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优美宜居生活空间,创造与城市等值化的乡村生活和就业条件。
(二)凸显X特产特色。根据不同乡村资源特色,进行不同层次的生态、康养、教育、休闲价值挖掘,培育“一只蜂、两棵茶、三条鱼”,推出X蜂蜜,X宁红茶、X茶油,鲟鱼、鳗鱼、鳙鱼等特产,全县种植油茶22.5万亩、果木林14.8万亩,林下经济总产值达到14.8亿元。擦亮“中华蜜蜂之乡”品牌,签约同心紫巢蜂蜜全产业链项目,依托全县现有的4万余箱蜜蜂,带动养蜂合作社36家,年均产蜂蜜350吨。全县发展高山茶叶种植3.9万亩,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万多元;同时精准制定特色田园乡村规划设计方案,避免千村一面,保持乡村魅力。5年打造10个乡村振兴示范镇,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推动乡村面貌从“一域美”向“全域美”转变。建设文化产业特色乡镇、村落,积极彰显乡村文化特质,打造精品文化特色乡村旅游项目,深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移民文化,找寻乡愁“因子”,留住农村“味道”,做精X活力乡村+文化特色乡宿配套,打造特色化、差异化、多元化的乡村振兴示范村镇。
(三)加快一二三产融合。着力做好外引内培工作,招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化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高校+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生产等方式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全县培育市级及以上龙头企业3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94家、家庭农场236家,成立X县蜂业协会、X县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X县现代农业联合会等17家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带动农民就业2万多人,年人均增收2万多元。健全帮扶产业联农带农机制,深化消费帮扶行动,促进文化产业和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引导文化创意为农产品提供赋能升值,为农产品销售提供消费空间与场景。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引导社会组织、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