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不忘初心保持定力在四个正确对待中彰显党性
党课讲稿:不忘初心保持定力在四个正确对待中彰显党性
党课讲稿:不忘初心保持定力在四个正确对待中彰显党性
不忘初心保持定力在四个正确对待中彰显党性
今天利用党课教育时间,和大家谈谈如何“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名利得失、正确对待进步、正确对待同志”。“四个正确对待”是个老话题,道理大家都比我明白,为什么还要讲?斯大林说:随着革命的深入和发展,队伍的不断扩大,新人的增多,有必要把人人都知道的老道理,进行反复宣传。老道理有新内容,并不是人人都了解的。实事求是地讲,这“四个正确对待”,是我们干好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是人人会遇到、时时会遇到,而且很难做好的问题。总体看,大多数党员能够识大体、顾大局,自觉服从组织安排,表现出了较高的思想觉悟。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个别同志顾虑较多,患得患失,私下猜测、议论。怎样做到“四个正确对待”,我想就是对待组织要有感恩之心,对待名利要有淡泊之心,对待进步要有坦然之心,对待同志要有关爱之心。
一、以感恩之心对待组织,始终保持对组织的高度信赖
A总书记指出,“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从党员干部自身来讲,个人勤奋努力,是成长的内因,但是如果没有组织的培养和关怀,没有组织给搭建的平台,个人能力再强,素质再高,也很难有所作为。
一要用感恩的心态回报组织。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家可以回顾一下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我们许多人都是从一名普通青年,成长为今天的党员领导干部的,可以说,没有组织,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生活。然而实际中,个别同志有时看不到这一点,比如,在个人成长进步上,总认为是自己努力奋斗的结果,与组织的培养没有多大关系;进步慢了,个人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觉得组织亏欠了自己;有的尽管在个人进步上收获了很多,但横攀竖比总认为组织给予自己的还不够,甚至埋怨、闹情绪等等,这些都是对党组织缺乏感激之情、感恩之心的表现。工作中,我们不能只向组织伸手,更要想想我们给组织回报了什么,给单位建设贡献了什么。明成祖朱元璋在一次打仗时被困,一连几天都没有吃东西,差一点饿死,是一位老妇人给他吃了一碗饭,救了他的命。对此,他一直感激于心,当了皇帝以后还专程去看望老妇人,可谓是不忘“一饭之恩”。我们作为一名党员,受组织的恩情可以说远远大于“一饭之恩”,更应该懂得感恩图报。作为一名党员,我们都要强化组织意识、党性意识,多想想组织对自己的培养,多体谅体谅组织的难处,多为组织分忧,以听从安排的实际行动回报组织。这样,我们对组织就能多一些服从需要,少一些斤斤计较;多一些尊重理解,少一些牢骚埋怨。
二要用求真的信念信任组织。过去有些同志信奉“提拔靠关系、当官靠活动”,所以一到干部调整、一有位置空缺的时候,便到处托关系、找门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大气候越来越好,小环境越来越严,风清气正、生态良好。这几年我们在风气建设、选人用人上的公开公正,大家也有切身体会。作为一名党员,心理要健康,心态要阳光,相信组织一定会严格按原则办、按政策办、按规矩办、按程序办,用好机制选拔好干部,用好作风使用好干部;相信组织一定会充分考虑大家想进步、想发展的良好意愿,反复酝酿,权衡利弊,最大限度盘活现有资源,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
三是以大局利益为重服从组织。干部的选拔、任用和调配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导向性,必须按照政策法规来办,结合实际情况来调,根据岗位需要来选,离开了这些去搞个人设计,结果只能是期望值越高、失落感越强。作为一名党员,你只管干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至于你的成长进步,组织上会考察,也会从单位建设大局考虑,群众也自有公论,党委在选人用人上,是根据岗位需要和个人优长而定的,是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慎重考虑研究决定的,也是经得起群众监督和历史检验的,不是说谁想干啥就干啥,谁想进步就进步,这些都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组织会对每名同志的成长进步高度负责,做出公正合理的安排。
二、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始终保持阳光健康的好心情
这里有个小故事,乾隆皇帝有一次南巡,住在金山寺,一天和方丈到江边散步,乾隆见江上百舸争流,便问方丈:“你可知江上的船有几艘?”方丈从容回答“两艘而已。”乾隆笑道:“这江上的船往来如织,怎么只有两艘呢?”方丈答到:“我只看见一艘为名,一艘为利。”乾隆听后点头称赞。现实生活中,名利也往往伴随着我们一生。如何正确对待名利得失,我们常说,平平淡淡才是真。甘于平淡,是人生追求的境界,也是履行宗旨的根本要求。
一要懂得知足,始终如一干工作。有人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该是你的别人抢不去,不是你的也争不来。有这样的心态,才能处在一种智慧状态。现在我们的物质待遇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提高,我们应当感到知足。我看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农民想要一块土地,去求地主。地主说:“你从这里往外跑,每跑一段就插上一根竹竿,太阳落山时赶回,插上竹竿的土地就全归你了”。农夫就拼命往外跑,跑得很累了也不知道停下,不想返回,太阳落山时他已经精疲力竭,一头栽倒就再也没有爬起来。村里人就地挖个坑把他埋了。牧师在为他做祷告时,感慨地说,一个人一生究竟需要多少土地呢?他指了指农夫的葬身之处:“其实也就这么大一块”。可见,一个人追求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欲望的膨胀。现在,我们党员每个月收入和物质待遇相对而言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应该感到知足才对,要有正确的利益观和得失观,不要搞盲目攀比,时刻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始终如一地干工作,在履职尽责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要学会放弃,心情愉悦好生活。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过,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懂得放弃。把名利地位看得淡一些,把身外之物看得轻一些,就不会为职务的升迁刻意追求、劳神费力,就会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风格。很多时候,学会放弃就是一种境界。在纷纷扰扰的世界里,倘若跟着诱惑走,被形形色色的欲望和身外之物所束缚,缠上了名利的缰锁,就会这也舍不得,那也放不下,总是怨进步慢,恨工资少,为了名利一路狂奔,就感受不到生活的绚丽多彩。有人说过这样一段话,对待名利,我的态度就是“摘苹果”,如果苹果在我触手可及的地方,我就把它摘下来;如果要踮起脚尖去拿,那就算了;如果苹果在悬崖顶峰,需要费尽心机,我是绝对不去做的,那样往往得不偿失。当然,我们说放弃,不是不讲物质利益,而是要保持淡泊、豁达的心境,把名利看淡一些,用更多的时间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更加专注地干好自己的事业。
三要活得阳光,内心世界要敞亮。保持开放、平和、积极、乐观、善良的阳光心态,生活才有无限美好的未来。这就要求我们要摒弃阴暗嫉妒的心理,不能人家提了你眼红,人家进步你嫉妒。每逢到干部提拔调整时,个别同志阳奉阴违,口是心非,有的到处打听、托门子找关系、道听途说、散布小道消息,一旦个人愿望未能实现,就瞎猜测、乱议论,甚至乱反映,这不仅会影响个人身心健康,还会破坏良好的风气,这种心态要不得,不仅伤害了同志间的感情,也会把自己的名声搞臭,也影响自己的成长进步,甚至葬送自己的政治生命。俗话说,“是锥子早晚都会冒尖、是金子早晚都会发光”。机遇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关键就看你有没有做好迎接机遇的准备。
三、以坦然之心对待进步,始终保持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个人进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是服从大局听从组织安排,还是搞个人主义、跑送哭闹?是调整心态顺其自然,还是说三道四、怨声载道?是消极松懈、混时度日,还是安心本职、勤奋敬业?等等。这些,都反映出一名党员的素质和境界。我感到,在这个问题上,要把握好三点。
一是进不进步都是常态,干劲不能减。单位年年都有新老更替,这是规律,也是一个常态化的工作。客观讲,没有哪一个同志能够在一个位置上干一辈子。没有提拔不代表工作没干好,也不代表工作能力不强,个人的职务晋升与否,除能力、水平、任职时间等因素外,还有编制、岗位和任职资格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党员干部的职级结构是个“金字塔”,职级越高,位置越少,空间越小,难度越大,这是队伍梯次配备的客观规律。有的同志综合素质不错,但因年龄、任职时间到杠而提不起来;有的因为没有位置而耽误了机会;有的因为符合提拔条件的人多而没有如愿,这些都是正常的,都是单位建设发展的客观存在。当然,个别同志有想法、有顾虑是难免的、正常的,是可以理解的。一个人想进步是有事业心、有上进心的表现,是渴望自身价值得到社会尊重和认可的正常心理需求,人生在世,谁不想往高处走?哪个不想登上更大的舞台?但刻意追求官位的高低、过于在意个人的得失则不可取。我们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都有各自的责任担当,工作上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有提升愿望的,要以更高的标准衡量自己,以更严的作风要求自己,以更大的责任鞭策自己。一时提升不了,也要珍惜自己多年的荣誉,珍惜组织对自己的培养,自觉站在单位建设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振奋精神,安心本职,一如既往地干好工作。
二是认识自我是关键,要求不能降。古人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现实生活中,能真正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为什么有个别同志在进退进步问题上“不平衡”“不服气”,关键就在于没有解决好怎样看别人和看自己的问题,对别人只看到短处,对自己则只看到长处,或者只看到自己的付出,看不到组织的培养和群众的支持。有的同志总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干,哪方面都比别人强,一看提拔没有自己,就发牢骚,讲怪话,闹情绪。说到底,就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小平同志对自己的评价也只是“四六开”“对半开”。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自己,看自己的人品修养好不好,看自己的敬业精神强不强,看自己能力素质过不过硬,看自己对单位所做的贡献大不大。大家扪心自问,自己在工作成绩、思想境界、能力素质、发展潜力、群众认可等方面,与同级别、同年龄段的同志相比,究竟处在一个什么位置和层次上,千万不能盯着别人、眼睛瞪得很大,检查自己、眼睛眯得很小。要认真检讨自己是否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小进则满,小进则喜,不求素质提升,只想提拔进步。二是学习不用功。不学法规,不懂法规。三是工作不作为。在职不尽责,不负责,不敢担当。四是作风不扎实。嘴上功夫好,玩虚的,说大话,放狂言,不计后果。五是做人不真实。表里不如一,言行不一致,有的对待同志不诚心,对待家人不忠心。作为一名党员,要对得起多年来单位的培养,越是在关键的时候就越是要体现出党员干部的严谨作风,不能思想消极、行为放纵甚至违纪违规。
三是安心本职是根本,心神不能乱。做好本职工作,是每个人固有的本分,也是最起码的职业操守。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进退进步,稳定的思想和勤奋的劲头应该是我们的主流。不能在紧要关头瞎起哄、凑热闹,庸人自扰。每名同志都要在思想上保持清醒,工作上积极补位,同志间主动提醒,不为个人得失所困惑,不为名利地位所左右,不为进退进步所迷茫,自觉摆正心态,一如既往地履好职、尽好责,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四、以关爱之心对待他人,始终保持对同志的宽广胸襟
正确对待他人,是每名党员干部立身做人不可或缺的品格。大家在一起共事,少则四五年,多则十几年,相对人的一生来说是短暂的。能够在一个单位、一个班子、一个集体里共事,是一种缘分。同事之间要坦诚相见、相互支持、求同存异,为事业成功、个人成才和单位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是要正确看待他人的进步。职务晋升有快有慢,这是干部调整中的正常现象,我们不能看到别人取得成绩或得到提升时,心理就不平衡,特别是同等资历或者资历浅的同志比自己进步快时,就感到不舒服,这是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典型表现。生活中,每名党员干部都应该从大局上考虑,应该有这样的心态,就是看别人不能只把眼睛盯在职务提升上,多想一想别人在挑灯夜战时你在干啥,别人在学理论研究业务时你在干啥,别人在本职岗位上取得成果时你又有多少工作得到群众认可,再想一想你与别人的差距。我们应当做到,同志进步时,为之感到高兴,送上祝福,甚至年轻的同志职务赶上或超过自己时,更要积极支持他们的工作,有一种“甘当铺路石”“甘为人攀梯”的境界。
二是要虚心学习他人的优长。我们也有句古话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名同志都有各自的优长和可学之处。正确对待同志,很重要的就是善于发现别人的优长,并虚心学习。实践证明,学习别人也是自己成长进步的阶梯,大凡素质提高快的,都是平时善于向他人学习的同志。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在当时学问已经很高了,但他仍然拜很多人为师,最终被后人尊称为“至圣”,正如他所说的,“原创,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因此,工作生活中,我们绝不能目中无人,看不起别人,而是要把别人的缺点当成镜子来借鉴,把别人的优长当成财富来继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充实完善自己。
三是要真诚支持他人的工作。如果离开了组织,我们将一事无成。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如果离开了大家的支持,也将寸步难行。“众人拾柴火焰高”,搞好单位建设,需要大家的密切协作、整体上的步调一致。没有真诚无私的品德和同舟共济的精神,同志间互不服气,班子内互不支持,集体就会是一盘散沙,个人也会因此而受损,事业就很难成功。真诚支持他人工作,有利于团结,有利于事业,同时自己也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支持。革命战争年代,刘伯承和邓小平相互帮助支持,相互尊重理解,相互体贴关爱,铸就了一段“刘邓不可分”的佳话,大家都说,“刘邓”就是“刘邓”,中间一个顿号都放不进去。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自觉做到相互宽容不求全责备,相互信任不分亲疏,相互支持不遗余力,真正同心同德地干事业求作为,在岗位上有所成就,有所建树。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希望大家珍爱同事情谊、珍视单位荣誉、珍惜组织培养,始终以强烈的大局意识、坚强的党性观念、严肃的组织纪律性,经受住个人利益的考验,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成熟、思想上的稳定、心态上的平衡,始终心无旁骛干工作,凝神聚力抓落实,为奋力开创单位建设新局面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