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篇)在雅安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汇编

(5篇)在雅安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汇编

(5篇)在雅安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汇编

目录

(5篇)在雅安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汇编

目录

1.雨城区:

赓续雅安藏茶“千年文脉”…………1

2.芦山县:

打造更多有内涵有品质受欢迎的文化IP…………2

3.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促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城乡建设融合发展………3

4.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

把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4

5.市林业局:

促进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5

为更好推进雅安现代化建设提供深厚的文化滋养

在雅安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汇编

(雅安日报,2024年8月30日)

赓续雅安藏茶“千年文脉”

雨城区

  雨城区作为“中国藏茶之乡”,是全国历史最悠久、产量最大的藏茶生产基地,盛产的雅安藏茶,加工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工序考究。近年来,我们坚持把“振兴藏茶产业,传承藏茶文化”放在重要位置,不断加强技艺修复和文化保护,努力赓续雅安藏茶“千年文脉”。一是千方百计“守根脉”,努力走好技艺保护之路。实施藏茶制作技艺保护记录工程,回溯1300多年藏茶制作历史,与高校和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先后成立藏茶专家大院、藏茶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藏茶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中心,组织专家学者走访探寻,记录保护传统制作技艺“密码”。二是千辛万苦“续文脉”,努力走好传承展示之路。坚持以非遗传承为重点,构建“非遗保护中心+大师工作室(传习所)+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博物馆”保护体系,建立藏茶制作技艺大师工作室(传习所)10个;编制藏茶制作乡土教材,实施师徒结对“长青计划”,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培训,传授传统制作技艺;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案,修复保护茶马古道遗址遗迹,打造了茶马古道第一驿站——中国藏茶村、藏茶世界等一批文化展示窗口。三是千山万水“壮筋脉”,努力走好弘扬创新之路。坚持“走出去”战略,大力推行“藏茶汉饮”“藏茶国饮”行动,与国务院新闻办联合拍摄的《当一天中国人,体验雅安藏茶》宣传片,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宣传推广,借力“万企出国门”“感知中国”等活动,举办雅安藏茶全球巡回品鉴会、“重走茶叶之路”到欧洲巴黎等系列活动,藏茶产品远销美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藏茶文化和制作技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同时,将藏茶制作技艺与话剧、舞蹈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创编话剧《茶马互市》、歌舞剧《古道革新路》等,在成都、重庆等地巡回演出,藏茶文化更加可观可感。

  下一步,雨城区将切实扛起文化遗产保护的时代使命,传承藏茶记忆,讲好雨城故事,让延绵千年的“藏茶文化”在新时代重焕荣光。

打造更多有内涵有品质受欢迎的文化IP

芦山县

  芦山县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有2300余年的建县史,我们全力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芦山历史文化遗产。一是坚持在保护中传承,留住历史记忆。健全保护机制,推动形成全方位摸底、全要素保护、全方位赋能、全周期管理、全民性参与的文物大保护格局。加强文物保护,推动珍贵文物一物一档台账管理、一物一人常态巡护、一物一策科学修复,建成全市首个集消防、安防系统为一体的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加大投入力度,及时对文物进行原真性保护、本体性修复。二是坚持在传承中创新,赓续千年文脉。让文化“串”起来,成立历史文化研究专班,系统梳理馆藏和民间学术文化资料。让文物“活”起来,深入挖掘樊敏碑阙及石刻等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制作《吏师樊敏》等宣传片,让一件件有血有肉、有神有魂的珍贵文物,再次焕发时代光彩。让文脉“传”下去,深入挖掘“飞将军”乐以琴烈士弃笔从戎、投身抗战、保家卫国的生平事迹,组织开展优良家风教育、清正廉洁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主题活动。三是坚持在创新中发展,赋能文化旅游。“以旧修旧”重现茶马古韵,着力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最美318骑游驿站”,重现飞仙关在秦朝时期商贾繁荣之景象。“怀古烁今”唤醒蜀根汉魂,先后建成金丝楠水街、根雕艺术博物馆,金丝楠根雕艺术之都的城市名片越来越响。“赓续前行”传承文脉书香,始建于宋朝的芦山文庙重现新姿,成为广大学子举行开笔礼、成童礼、成人礼、尊师礼等仪式的重要场所。

  下一步,芦山县将自觉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守正创新,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坚定抓好整体性保护。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理念,以珍爱之心、尊崇之心守护好历史文脉、文化肌理。二是持续开展系统性挖掘。加强文物活化利用,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深刻内涵和多重价值,推动“古道热、汉魂立、文物活”,全景式展现芦山深厚悠远的历史传承。三是全力推动创新性发展。坚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技术在文物领域的开发利用,推进文物与文博融合、文物与文创融合、文物与文旅融合,形成更多有内涵、有品质、受欢迎的文化IP。

促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城乡建设融合发展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近年来,全市住建系统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多层次、全方位着力建立完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制机制,促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城乡建设融合发展,推动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创新局面。一是着力建立完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全面推动保护规划编制,建立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日常巡查管理制度、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提前介入城乡建设工作机制、城乡历史文化资源调查评估长效机制,完善历史文化资源普查认定、保护利用、监督检查全过程管理,不断增强保护传承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二是着力推动城乡历史文化资源应保尽保,坚持以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构建起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传统村落、街区和历史建筑等为主体,较为完整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要素体系。三是着力推进城乡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统筹保护传承与民生改善,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和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陆续完成历史文化街区修缮提升、传统村落震后恢复重建、历史建筑保护修缮等工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节庆和民俗活动,促进历史资源活态传承。

  下一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扛稳抓牢城乡历史文化保护责任,切实把历史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一是夯实保护传承的基础保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政策支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保护长效机制,构建上下协同、横向协作、完整配套的工作体系。二是持续深入开展城乡历史文化资源普查,推进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申报划定和历史建筑公布认定,逐步实现历史文化保护名录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三是推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深度融入城乡建设,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持续推进城市更新,优化提升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让历史文化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服务人民群众。四是以“长牙带刺”措施强化监督管理,统筹推进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专项评估、日常巡查和执法检查,推动整体性保护、活态化更新、内涵式复兴。

把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

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

  近年来,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坚持保护第一,突出价值挖掘,让文物历久弥新。筑牢安全底线,建立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文物安全责任体系,加大物防技防力度,实施文物保护利用三年提升行动,保持打击文物犯罪高压态势;聚焦价值挖掘,摸清文物底数,提升公共文博场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水平,持续开展本地文化历史普及,服务质效不断提升;注重活化利用,强化革命文物保护,加强遗址保护利用,创新数字化运用,文脉赓续不断加强。坚持守正创新,加强传承实践,让非遗焕发光彩。强化规范统筹,健全制度体系,构建激励机制,完善名录体系,保护体系更加完善;注重提质赋能,强化非遗品牌创建,实施非遗人才培训,推进非遗与教育结合,创新实践更加多元;深化非遗与旅游、研学融合发展,建成集非遗研学、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旅游景区10余家、高端民宿30余家,开设“千名学子蒙顶山采茶”、砂器烧制体验、“蒙顶山‘寻茶探秘’之旅”“手工竹编”等研学课程10余个。

  下一步,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将继续把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坚持在发掘和保护中延续文化根脉,在溯源和研究中厚植文化底蕴,在传承和弘扬中激发文化活力,奋力谱写雅安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一是加大保护力度,进一步健全文物保护利用和非遗保护传承制度体系,持续实施文物和非遗三年提升行动,统筹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持续开展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认定,实施传承人记录工程,形成系统完善、层次分明、特色浓厚的雅安文化资源库。二是加强文化传播,整合全市文物资源,推出反映雅安历史文化特色的高质量临展,不断提升文物展示水平;实施以文艺遗产为载体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讲好新时代雅安故事。三是深化融合发展,充分挖掘文化遗产内涵,实施中小博物馆、非遗工坊提升行动,推进文化遗产授权与开发,打造独具雅安特色文物文创、非遗手作,应用触控交互、投影成像等前沿技术,探索实践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化业态,激发文化遗产活力。

促进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市林业局

  近年来,市林业局全力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一是多措并举齐发力,抓实保护成效。全面摸清古树名木家底,动态开展资源补充调查,建立古树名木保护“1133”机制,推进古树名木网格化管理,聘请省内外专家提供技术支持。二是挖掘文化强活力,传承古树精神。积极开展“雅安十大树王”和“雅安十大珍稀植物群落”评选活动,充分挖掘古树文化,精心编制《雅安古树》《走近雅安古树名木》画册,规范建设古树公园,率先出台全省首个《雅安市古树名木公园认定管理办法(试行)》。三是广泛宣传增魅力,营造浓厚氛围。积极举办“大美雅安·年轮印记”等古树名木摄影作品巡展,组织开展“七进”活动,开展特色推介宣传。

  下一步,市林业局将持续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为全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出新贡献。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保护意识。深入学习主席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好主席总书记来川视察时作出的“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保护意识,促进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二是持续健全机制,提升保护质量。持续推进齐抓共管联动机制、保护利用融合机制、多渠道投入保障机制,落实好常态化巡护管护责任,加大执法管理力度,进一步提升古树名木精细化保护水平。三是持续挖掘文化,助推价值转化。持续深入挖掘古树名木历史、生态、文化价值,积极探索“古树+”融合发展模式,全力展示古树名木文化和生态魅力,打响雅安林旅融合发展的绿色品牌。

目录

(5篇)在雅安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汇编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