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篇)山西省社科理论界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发言材料汇

(11篇)山西省社科理论界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发言材料汇

(11篇)山西省社科理论界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发言材料汇编

目录

1.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建军:

健全工作体系深化理论武装………1

2.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卫建国:

以体制机制创新提升思想道德建设实效…………2

3.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杨茂林:

深入理解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3

4.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行政学院)副校(院)长田忠宝:

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4

5.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贾绘泽:

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5

6.山西省社科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院长张峻: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6

7.中北大学党委书记张晓永:

找准着力点凝聚改革共识…7

8.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王联辉:

完整准确辩证理解和把握正确的改革方法论……8

9.山西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高建生: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9

10.山西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岩:

进一步推动教育全面深化改革………10

11.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振霞:

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大思想武器………11

山西省社科理论界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发言材料

汇编

(山西日报,2024年8月19日)

健全工作体系深化理论武装

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建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就要进一步健全理论学习、理论研究、理论宣传等多维一体的制度机制,扎实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制度化,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西实践的强大力量。

  一要健全理论学习体系,突出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带动作用,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以“关键少数”引领党员学习。进一步健全理论学习制度,认真落实主T教Y长效机制,以党内学习带动社会学习。抓好青年学生的学习,完善大思政课体系,持续提升理论学习质效。注重学习成果转化,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学风,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的强大动力。二要健全理论研究体系,突出体系化学理化。充分发挥省级规划课题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深化拓展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建构、学理化阐释。组织好各类智库研究,围绕全省上下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进展、成效、经验,开展前瞻性、政策性、应用性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建成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强阵地。推进研究基地建设,推出系列理论文章,培养一批理论研究人才。三要健全理论宣传体系,突出针对性实效性。突出品牌效应,《山西日报》理论版、《前进》杂志和山西电视台“理论天天学”要发挥品牌主阵地作用。用好宣传阵地,发挥各级党报党刊及广播电视、图书和电子出版物、互联网等主渠道作用。完善宣讲机制,运用“百千万”四线宣讲的经验做法,广泛开展分众化对象化的理论宣讲。创新宣传载体,不断提升网络理论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全面系统准确阐释全会精神。

以体制机制创新提升思想道德建设实效

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卫建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思想道德建设机制创新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对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提出进行改革创新的要求。

  对于推进思想道德建设来说,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具体体制机制很多,以下三个方面是最重要、最急切的。其一,建立领导重视和领导干部带头示范的机制。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落实、带头践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其二,建立健全抓落实的长效机制。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观念、形式、方法、手段上不断创新载体。思想道德建设需要每个人扎扎实实去做、去实践。抓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反对各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反对形象工程式的思想道德建设,真正在落实和产生实效上下功夫。其三,建立健全“从娃娃抓起”的思想道德建设发展和成长机制。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高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要把重点放在青少年身上。我们强调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就是践行“从娃娃抓起”、久久为功的一个基本机制。

深入理解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杨茂林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其中一条重要原则。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价值,进一步理解这一思想对于全面、深入、系统改革的实践意义。

  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这就需要深入总结和持续用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宝贵经验,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改革的出发点,把实现人民利益作为谋划和推进改革的立足点,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彰显其主体地位、激发其首创精神,让人民群众的坚定支持不断转化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磅礴力量。第二,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这就需要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依靠人民推进改革。第三,改革发展搞得成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这就要求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体系,抓住改革成果惠民便民利民要求深化改革,从人民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推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行政学院)副校(院)长田忠宝

  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贯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始终。《决定》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原则,排在“六个坚持”之首。将“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列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七个聚焦”之一,在总结经验、阐述意义、提出原则、部署举措中,都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深刻揭示了坚持和加强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对新征程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都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要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尊重和发挥地方、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健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工作机制。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锻造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贾绘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应对纷繁复杂国际和国内形势、适应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的现实需要。

  与以往论述相比,不仅在表述上有所变化,而且直接写入《决定》中,凸显了其特殊含义。一是强调“必须自觉”,意味着党对新时代改革的客观规律的深刻把握,也意味着改革已成为或必须成为全党的一种思想觉悟和精神品格。二是强调“更加突出”,意味着新一轮的改革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更为复杂,任务更为艰巨。三是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聚焦目标任务,体现出鲜明的目标导向。

  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最关键的是,以改革的精神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一是持续解放思想打破常规。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应对、解决前进路上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三是着力围绕“七个聚焦”。以“七个聚焦”为重要发力点和着力点,不折不扣将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从而纲举目张,推动其他领域的改革。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

山西省社科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院长张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冲锋号。山西省社科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作为省委、省政府的“思想库”“热点”,作为省委三大政策创设单位之一,必须强化政治站位和责任担当,学得更深、悟得更透、践行更实,在研究阐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方面走在前列、作出表率。特别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敏锐把握全会文件中带有创新性、趋势性、方向性的新提法,围绕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和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等重大使命任务,开展针对性、穿透性、创新性研究,尽快推出一批有深刻洞见、独特创见、战略远见的研究成果,积极探索用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山西实践。

  当前,要紧紧抓住中国社科院和山西省开展全面战略合作的宝贵机遇,进一步深化自身改革,坚持开门办院、双轮驱动,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与凝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共识双向发力,凝聚起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山西力量,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找准着力点凝聚改革共识

中北大学党委书记张晓永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解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深层次问题,需要找准着力点、凝聚改革共识。

  必须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上坚定不移。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必须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在“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坚定不移。坚持和加强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必须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上坚定不移。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夯实凝聚改革共识的群众基础。必须在“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坚定不移。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力。必须在“完善制度保障、依法推进改革”上坚定不移。必须坚决破除一切制约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强大制度效能确保改革行稳致远。必须在“始终坚持系统观念”上坚定不移。要在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上寻求平衡,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在“不断优化良好社会氛围”上坚定不移。要积极回应民众的利益期待,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传播好改革声音、阐释好政策举措,建构良好社会环境。

完整准确辩证理解和把握正确的改革方法论

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王联辉

  完整、准确、辩证地理解和把握《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所贯穿的方法论,是贯彻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论前提。

  一是整体与局部的统一。《决定》统筹部署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领域改革,强调改革的整体性、全局性,全国一盘棋。同时,具体的改革布局又有各行业、各地区的具体任务和差异化要求。二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较长的渐进的历史进程,根据各时期的改革任务和发展水平的不同特征,这个进程又可分为各个阶段。各阶段的改革,都有其不同的任务和特点,但大目标大方向则是一张蓝图绘到底。三是大蓝图与施工图的统一。党中央强调要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系统布局。这些大蓝图谋定之后,如何贯彻落实,具体的举措便如施工图一般,是各级各地各行业的具体任务,是把党中央决定的大战略、大布局,变为工作中的具体举措,最后变成一个个实在的成效或成果。四是守正与创新的统一。坚持守正,创新才有正确的方向,发展才有崇高的价值。而勇于创新,敢于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五是体制变革与制度建设的统一。一方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是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进行。另一方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要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

山西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高建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这一论断,不仅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也要求我们对“开放”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要从党对“开放”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加深理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开放的眼光与意识审视、推进自身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从实行开放政策,到把对外开放确定为基本国策并写入党的基本路线当中,再到主席总书记关于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的论述,党对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内在关系的认识逐步深化,表明了必须从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成败得失的战略高度,认识开放的价值与意义。

  要从“开放”与“改革”“现代化”的内在关联中加深理解。“开放”与“改革”“现代化”共进互促:改革因发现自身存在的弊端而起,弊端的发现是开放环境中与现代化的发展比较的结果,后者促进改革意识的形成,推动现代化的发展。可以说,“开放”构成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要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要求上加深理解。在经历40多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决定了必须坚定开放的信心,深刻认识封闭必然落后,开放破茧成蝶的发展规律。对外开放环境越复杂、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坚定开放自信,以高水平的开放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发展。

进一步推动教育全面深化改革

山西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一

体化改革作出了新的系统谋划和部署,为高校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指明了方向。

  作为部省合建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山西大学深刻认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对于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坚持把改革作为推进发展的重要手段,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六个坚持”基本原则,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坚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按照“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紧密围绕“四个面向”,持续加强有组织科研,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健全完善科研成果就地转化机制,不断把地域特色转化为学术优势,培育建设重大科研平台,努力推动更多体现国家意志和战略目标的重大项目在山西落地。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把握山西毗邻京津冀区位优势,深化与区域内高水平大学的合作,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努力推动学校成为山西乃至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人才聚集地。

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大思想武器

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振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的呼唤,是抓住又一个关键时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效举措。全面深化改革是总结改革开放经验和历史成就,科学回答新时代课题的战略抉择。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提供制度保障。必须强化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改”的就是一切阻碍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实现的体制机制障碍,我们要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也是新时代10年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关键。要构建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必须落到实处。要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坚定改革决心和信心,增强推进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敢抓落实、善抓落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