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专题党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三中全会专题党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三中全会专题党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是我们党历史上又一重要纲领性文献。
一、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重大成就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一)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化
新时代经济体制改革,以主席经济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拓宽经济发展空间,推动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地发展。2017年10月主席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首次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稳步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一系列史无前例、破立并举的改革举措落地开花,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制度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被激活。截至20XX年底,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1.84亿户,其中民营企业超过5300万户。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多年来,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二)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一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从与时俱进修改宪法到设立国家宪法日,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到加强合宪性审查和备案审查工作,新时代宪法全面实施达到新高度。例如,修改立法法,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更好发挥地方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改进法律草案起草机制: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为群众参与地方立法提供沟通的平台,畅通利益表达的渠道。二是不断完善监督机制。例如,在监督工作实践中,进一步找准人大监督的性质和定位,有力推动宪法法律规定的实施和“一府一委两院”正确行使职权、依法履行职责,确保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都要受到监督和制约。三是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例如,全国政协组建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界别增设“环境资源界”,两次修改政协章程,从创设“双周协商座谈会”到创新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从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到专题协商会,从界别协商会到专家协商会等,更好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四是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决定,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主席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依法治省(市、县)委员会全面设立,各地法治建设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不断加强。构建起法治中国建设的“四梁八柱”,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编纂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织密生态保护法网;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保障改革开放重大举措,坚持立改废释篡并举,国家立法节奏更快、质量更高。截至2024年6月底,我国现行有效法律303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臻完善。
(三)文化体制改革扎实有效
新时代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是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20XX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首次提出主席文化思想。从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到文艺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的会议,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新时代文化体制改革向着正确方向前进。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奥论引导工作机制,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二是文化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由中宣部统一管理新闻出版和电影工作,组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深化中国文联、作协、记协改革,释放出文化发展的新能量。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是党的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宣传工作的主干性、基础性法规,标志着宣传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四)社会体制改革纵深推进
新时代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近年来,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数据显示,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约13.34亿人,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覆盖人数分别达到10.7亿人、2.4亿人、2.9亿人。中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以户籍制度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2019年以来已有5000万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蛋糕”切得更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缩小。加快推进跨域立案诉讼服务改革、健全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机制。多渠道保障群众“住有所居”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
(五)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
新时代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改革,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值得一提的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两个纲领性文件出台,构筑起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全面系统部署安排。同时,党中央带领亿万人民向污染宣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一份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美的生态答卷铺展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例如,2016年1月,主席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碧水长流,河长制、湖长制全面建立提供了根本遵循。此后,推动解决了一批河湖管理保护难题,众多河湖实现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
(六)国防和军队体制改革实现革命性重塑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新时代强军目标,打破长期实行的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大陆军体制,构建起“中央军委一军种一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中央军委一战区一部队”的作战指挥体系,立起人民军队新体制的“四梁八柱”。具体来说,调整组建军委机关15个职能部门,重新调整划设五大战区,构建起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战略战役指挥体系。陆军18个集团军番号撤销,调整组建13个集团军。军事政策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形成军队党的建设制度、军事力量运用政策制度、军事力量建设政策制度、军事管理政策制度“四大板块”,成立中央军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中央军委干部考评委员会,建立中国特色军官职业化制度取得实质进展。构建军人荣誉体系,举办授勋授称仪式:优化军人待遇,发放军人父母赡养补助、配偶荣誉金,实行军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免费医疗等新的医疗保障政策;等等。
(七)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成效显著
在党的十九大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被载入党章。党中央调整重组优化数十个部门,党和国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实现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等,强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出台一系列党内法规,为落实党的全面领导提供了制度保障;将党的领导融入意识形态工作、国有企业治理、高校领导体制、群团组织建设等各类工作全过程。我们党始终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紧盯“关键少数”,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营造积极健康、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环境。先后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T教Y、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T教Y、党纪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学习教育,为广大党员干部“补钙壮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巡视巡察利剑作用充分发挥,对公权力和公职人员监督的全覆盖、有效性显著增强。
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有紧迫的现实必要性,又有鲜明的客观必然性。为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掀开新的篇章。决定》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概括为“六个必然要求”,体现了目标与路径的统一、发展与安全的统一、主体性和主动性的统一。
(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规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方向与实践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确立和发展,是具有开创性的制度建构,仍然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任务。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一个动态过程,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要进一步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必须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进一步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
改革的直接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新发展理念涵盖社会发展各要素与发展全局各部分,必须以改革促发展,以全面深化改革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只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真正做到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
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要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就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因此,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注重从就业、入学、就医、住房、托幼养老等方面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我们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与此同时,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面临的风险挑战也前所未有。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要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就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用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不断化危为机,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五)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各国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时代课题的科学回答,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交融交汇,要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就必须进-步全面深化改革。
(六)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目前,虽然我们党已是拥有99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但大党有大党独有的难题。面对百年变局带来的重大风险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考验”更加严峻,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四种危险”更加急迫,我们党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和坚定。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要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党更好担负起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重任。
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七个聚焦”
2014年2月,主席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往什么方向走呢?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必须回答好。考虑这个问题,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只讲第二句,不讲第一句,那是不完整、不全面的“。”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根本方向,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突出”七个聚焦“,夯实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基础,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决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致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十三五”时期要实现“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XX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时代以来,我们党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同时,我们要看到,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尚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决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必须紧紧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
《决定》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这与党的XX大报告提出的“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致的,体现了以目标倒逼推进工作的重要方法论。党的XX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既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一脉相承,又同党的XX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相衔接。
(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七个聚焦”
《决定》强调“七个聚焦”,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改革,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将“七个聚焦”作为发力点和着力点,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为此,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
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更加健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丰富各层级民主形式,把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
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
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就是要完善收入分配和就业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就是要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强化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手段,有效构建新安全格局。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
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就是要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为此,必须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遵循的重大原则
《决定》指出,“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并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遵循的六个坚持“重大原则,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这”六个坚持“涵盖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力量、价值立场、科学逻辑、主轴主线、根本保障、思想方法,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运用,是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规律性认识,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第一条,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首要原则深刻揭示了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指明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力量和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政治方向。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党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党的领导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以其严密的组织、严明的纪律和强大的信念,始终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才能有力应变局、化危机。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改革越深入,形势越复杂,挑战越严峻,任务越艰巨,越是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主席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要自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确根本立场、把牢价值取向、提供不竭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动员组织亿万人民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紧紧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党一开始就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72次会议,审议通过涉及民生福祉的重要文件有100多个。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党打赢脱贫攻坚战,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生活得到全方位改善。
主席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要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坚持守正创新
坚持守正创新,是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理论特质。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坚持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显著标识,推动改革就是要在守正与创新的有机统一中不断前进。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始终保持改革定力,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同时,我们党敢于创新,力求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比如,河长制、湖长制的有效实行,不仅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还让越来越多的人喝上了干净水;从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始,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后再推广,目前已设立20多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为确保我国的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地位提供有力支撑。
主席总书记指出,“改革不是改向,变革不是变色”“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要自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在守正的同时,敢为天下先,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四)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
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充分体现制度建设在进-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关键作用。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就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向全党郑重提出加强制度建设的重大课题,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把加强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加紧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提上重要日程,围绕制度建设这条主线,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推动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主席总书记指出:“相比过去,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要自觉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
(五)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也是顺利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保障。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能够充分发挥法治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统一、相衔接,使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像两个轮子,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滚滚向前。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召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问题。经过艰苦努力,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成就,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
主席总书记强调:“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要自觉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
(六)坚持系统观念
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坚持系统观念,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实现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个方面牢牢凝聚成一个有机整体。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们党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统筹谋划、有力有序解决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更加注重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改革,坚持全局筹划、统筹兼顾,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同向发力,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国防和军队等各领域各方面改革相结合,促使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相衔接,抓好改革方案协同、改革落实协同、改革效果协同,使各项改革发生“化学反应”,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
主席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要自觉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