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深刻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党课:深刻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党课:深刻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同志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要深入理解“三个面对”,从而深刻把握当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考量和重大意义。

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必然要求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必须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防范化解风险、有效应对挑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一)面对世界新的动荡变革期带来的风险挑战,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主席总书记指出:“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面对波云诡谲的国际形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外部环境更为严峻复杂。一是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保护主义盛行、贸易壁垒高筑、多边主义受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才能更好地冲破外部“小院高墙”的限制。二是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世界和平道阻且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三是全球性问题加剧,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更加严峻,传统安全与经济、资源、文化、环境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叠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为建设更美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二)面对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存在的卡点堵点,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当前,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还面临一系列卡点、堵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打通这些卡点堵点的关键。一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二是“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要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改革,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持续增进人民福祉。三是“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不是“单选题”,要正确处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举措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发展,正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和经济社会的运行。因此,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以科技现代化支撑和引领中国式现代化。

(一)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选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点。因此,必须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牢牢掌握科技发展主动权,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一是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要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打通以科技事业繁荣发展迈向国家全面进步的通道。二是以人才为第一资源。激活科技自立自强的“人才引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育多层次、复合型的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三是以提升科技投入效能和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为重点。着重解决技术与市场脱节问题,加强科技创新政策与产业政策协同,完善科研激励制度,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主席总书记强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高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一是要加快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在实现全产业链提量增效、强链延链上下功夫,加快技术升级、数字赋能、绿色转型、管理创新,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迈向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二是要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要加强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完善推动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三是要加快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既要关注“由0到1”的原始创新,向前沿技术领域进军,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更要建立“由1到N”的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打造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三)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但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为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指明了前进方向。一是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既要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又要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凝聚和集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完备高效、良性互动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二是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必须在“一体化”改革上作文章,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畅通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夯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础支撑。

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的积极回应

民心所盼,改革所向。“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重大原则之一,彰显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旨归。

(一)面对人民群众对更高品质物质文化生活的期待,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实现“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一是要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品质的物质生活要求。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量,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物质财富。二是要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品质的文化生活要求。既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要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持久精神滋养。

(二)面对人民群众对社会更加公平正义的期待,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面向人民群众对社会更加公平正义的期待,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首先,“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实现城乡发展均衡和机会公平,让人民更好更公平共享发展成果,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其次,“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协同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改革,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护航人民美好生活。第三,“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群众享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三)面对人民群众对生态更加美丽和谐的期待,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如今,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有更高期待,对生态环境也提出更高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一是要“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推进、一体建设。二是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筑牢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

同志们,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要紧扣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管党治党,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更好担负起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