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党课:深刻领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全力以赴抓好全会精神贯彻落实

专题党课:深刻领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全力以赴抓好全会精神贯彻落实

专题党课:深刻领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全力以赴抓好全会精神贯彻落实

  同志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安排,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提出300多项重大举措,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提出一大批战略性、全局性的改革举措,既有鲜明的改革特色,也有足够的改革成色。主席总书记强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是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起全局性、引领性作用的文件,必须更加突出重点,把重心放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战略性的重大改革举措上。我们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当好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稳扎稳打向前行,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今天的专题党课从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的内容、要求,以及如何抓好落实。

  一、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找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力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紧紧抓住的战略重点任务

  《决定》除引言和结束语外,有15个部分,分三大板块。第一部分为第一板块,是总论,主要阐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第二至第十四部分为第二板块,是分论,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等方面部署改革。第十五部分为第三板块,主要讲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会着眼党的中心任务,科学谋划了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明确了改什么、怎么改等根本性关键性问题,体现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要求,为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主攻方向、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方法。

  第一,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决定》在结构布局上,安排6个部分部署经济体制改革,分量最重,包括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基本涵盖了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和重大问题。必须深刻认识到,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只有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才能更好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只有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才能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只有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才能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只有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才能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只有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才能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第二,注重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在这方面,《决定》围绕着教育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作出重要战略部署,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以此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专章阐述并一体部署,明确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全会通过的《决定》对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必须深刻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只有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才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

  第三,注重全面改革。《决定》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框架下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统筹部署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领域改革。抓好《决定》部署贯彻落实,要增强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下力气做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不断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着眼全局、突出重点,有针对性解决近年来人民群众反映比较集中、强烈的问题,包括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人口发展、网络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治理等,切实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四,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决定》把维护国家安全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进行专门部署,为破解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推进《决定》部署贯彻落实,要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既要抓好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点改革举措,又要注重国家安全领域改革同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改革的协同性,注重防范化解地方债务、房地产、金融、产业发展、对外贸易等重点领域安全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第五,注重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决定》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明确指出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要求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一方面,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推动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切实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另一方面,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完善为重点,以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为目的,坚持不懈抓好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通过坚持和完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健全贯彻落实机制,持续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

  二、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决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以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不能仅仅依赖经济增长,还需要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同步推进。因此,统筹推进各领域的改革,可以更好地回应人民的需求,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通过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其他各领域的改革方式,目标是全面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坚持问题导向,解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一)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营造公平、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着力健全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制度体系。当前,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等领域还亟待加强;与此同时,市场秩序不规范,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市场竞争不充分,这些问题不利于更好发挥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此,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法治环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充分发力;另一方面,要通过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保障经济安全,让政府精准发力,弥补市场失灵。要把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制度创新,为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坚持对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对待,下大力气引导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健康发展,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大动力。深刻认识保护和促进公平竞争的重大意义,不断提升公平竞争治理水平,持续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坚持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大力整治扰乱市场正常秩序、妨碍市场有效运行的突出问题,以良好的环境保障市场运行。进一步树牢底线思维、强化风险管理、狠抓责任落实,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不容有失”的紧迫感、“人人责任在肩”的使命感,坚决守住市场监管领域安全底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断提升法治监管、信用监管、智慧监管水平,一体推进市场监管体系完善和效能提升,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以开放促改革,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营造有利于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必须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有效应对挑战,努力拓展中国走向世界的发展空间。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数字贸易、绿色贸易、服务贸易,重塑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引进外资力度,支持企业有序“走出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要以统一大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为核心,深化产权保护、公平竞争、政府采购等规则、管理、标准的国内外相通相融;要有序扩大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劳务市场等对外开放,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升开放能力,强化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联动效应。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改革,强化贸易、金融、产业政策协同,促进通关、税务、外汇等监管机制创新,营造有利于支持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发展的制度环境。货物贸易方面,积极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等新增长点,营造有利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制度环境;服务贸易方面,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数字贸易方面,加快贸易全链条数字化赋能,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巩固东部沿海开放先导地位,提升中西部和东北开放水平,优化区域开放功能分工,形态多样的开放高地。推动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政策沟通与产业对接,加强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能源、税收、金融、减灾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高质量建设境外合作园区,把“一带一路”打造成造福各方、惠及世界的“幸福路”。

  (三)以改革保障民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同时,这也是实现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通畅的客观要求。只有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不断提高居民收入、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才能持续扩大消费,夯实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就业优先政策,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充分赋予各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

  三、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当好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把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改革要重视谋划,更要抓好落实。要切实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回应人民群众和经营主体期盼,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办成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提高改革的获得感。围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适应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要求,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等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充分挖掘经济发展的结构性潜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保持经济平稳持续健康发展。倡导不断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创新,鼓励、保护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正确区分出公心的改革探索失误与借改革之名行谋私之实的违法违纪行为,使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举国群策群力、上下联动互动的工作格局,把改革的“最后一公里”甚至是“最后几米”走深走实。

  第一,加强思想引领和宣传教育。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是抓好贯彻落实的基础。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齐心协力抓好《决定》贯彻落实。认真组织专题学习,广泛开展集中宣讲,精心做好宣传报道,深化理论研究阐释,着力推动全会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更好用全会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在把握巨大成绩中坚定发展信心,在把握深刻论述中增强行动自觉,在把握部署要求中提升工作效能,切实做到理解透彻、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在宣传工作上下功夫,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全方位做好新闻宣传报道,深入进行理论研究阐释,引导干部群众全面准确把握全会精神。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把稳改革方向、增强改革主动,咬定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全力推动全会精神落地生根。

  第二,细化落实改革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要根据全会精神,细化落实改革任务,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夯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基。顺应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等发展规律和趋势,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着力培养一大批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围绕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围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引导规范民营医院发展。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第三,强化制度保障和法治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强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通过依法治国、依规治党,确保改革措施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要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化律师制度、公证体制、仲裁制度、调解制度、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涉外法治建设,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和法治实施体系,深化执法司法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法律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强化“凡属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等理念,提高运用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要改进法治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认识和信仰水平,厚植法治社会土壤,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第四,增强改革的协调性和系统性。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要注重各领域之间的协调配合,避免单兵突进和碎片化改革。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确保改革措施能够相互支持、形成合力。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冲破陈旧腐朽思想的观念束缚;敢于碰硬、敢动真格,打破根深蒂固、束缚发展的利益枷锁;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核心原则,既要追求“金山银山”的经济繁荣,也要守护“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倾听人民群众心声,听取人民群众意见,汇聚人民群众智慧,推进全面改革不断深化。通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等方式,进一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立足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实际,精准定位改革方向,充分考虑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远景规划,确保全面深化改革能够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第五,加强监督和考核。对改革实施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建立健全问责机制,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能够按时保质完成。要及时总结改革经验,推广成功做法,不断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个方面全部过程。坚持原则不动摇,确保党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坚持把讲政治作为第一要求,强化理论武装,增强在深化改革中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保持与党的改革部署“同频共振”,对党的改革拥护“坚如磐石”。始终树立以民为本的理念,从老百姓关心、关注、关切的热点、痛点、堵点中寻找改革的切入点。坚持换位思考,把涉及民生利益的小事,当成我们的中心要事、心头大事、头等急事、不断推进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改革,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改革的红利。鼓励和支持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听取意见、吃透问题、查找不足、思考对策,提高改革创新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要动员党员干部加强宣传引导,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改革、关注改革、支持改革的强大合力和战略定力,在彰显改革担当中激发奋进之力,在坚守改革初心中把守提高基层工作质效的“压舱石”。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抓落实是主席总书记提出的工作要求和大力倡导的工作方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已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号角,我们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落实,以知难而进、锲而不舍、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推动各项改革重点工作落到实处,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